首页范文工业园区改革方案十篇工业园区改革方案十篇

工业园区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2:55

工业园区改革方案篇1

一、基本情况

晨晖农庄位于都昌县春桥乡,成立于2012年,是专业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和农村休闲体验的现代农业企业,农庄两期规划种养面积约4000亩(1期3000亩,2期1000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果蔬种植区1700亩,饲养区800亩,水产品养殖区300亩,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江西省休闲旅游示范点,并获得多项荣誉和国内外考察团的好评。农庄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及计量设施基本完善,水源工程运行情况良好。灌溉水源工程,根据园区实际情况采取机井提水、水塘提水、水库自流等多种方式进行节水灌溉。

二、主要做法

一是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根据《江西省推进设施园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并为进一步做好设施园区的水价改革工作根据晨晖农庄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以园区总经理彭习华为组长的水价改革团队,水利局技术人员和所在乡镇水务站站长参与。

二是参加了县级领导小组召开了水价改革工作动员会,学习了水价改革的相关政策和主要工作内容。

三是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并在园区设置了专门的水价综合改革办公室,安排了单独的档案柜,用于水价改革资料的收集存档。

四是聘请了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了都昌县晨晖农场设施园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计量设施是实现园区总量控制、农作物定额灌溉和计量收费的前提,下一步工作准备结合晨晖农庄的节水工程,完善计量设施,提高园区的用水管理,目前已经安装完成了一处。

六是制定了维修养护制度,园区的维修养护由晨晖有限公司自行负责,维修经费也由公司负责,根据维养制度,建立了维养台账,台账能反映何时何人维养何处。

七是制定了节水制度,为进一步做好园区的节水工作,制定晨晖农庄节水制度,制度明确作物灌溉实行定额管理,加强节水宣传,明确晨晖农庄的节水目标,并进一步加强园区用水计量的管理。

八是宣传示范,宣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政策,强化节水教育,引导全民树立节水观念,提高有偿用水意识和节水意识,我们在晨晖农庄采取悬挂宣传横幅、树立宣传展示牌,宣传培训并邀请了江西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节水宣传。

三、工作意见和建议

工业园区改革方案篇2

园区教育科研积极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引领”职能,围绕区域教育重大主题,加强科研指导与管理,创新工作,求实进取,为打造具有园区特色、园区风格和园区气派的“智慧教育”的美丽殿堂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营造教育科研文化,培育良好的区域科研生态

教育科研对教育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现实效应,彰显出其“教育发展第一生产力”的极大功能和在教育文化中的极大活力。如何使得教育科研成为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使之成为他们教育生存方式,从而提升教育的境界,我们觉得应该从培育区域教育科研文化的层面着力推进。

多年来,我们按照显性到隐性、由浅入深的步骤,从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大力打造区域教育科研文化。推进制度建设,发挥引领、保障作用。在《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综合发展评估行动方案》中把“教育科研”列为评估五大项目之一。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评估办法》,每年开展“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或“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科研型学校”评比,并授予铜牌。获得教育科研铜牌的单位实行相应年审制度。修订完善出台《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条例》《苏州工业园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苏州工业园区课题研究成果评奖细则》。这些制度起到了很好的规范、指导、激励的作用,全方位地保障区域教育科研文化建设的深入,培育科研生态,催生自觉、自主科研。建设“科研先锋队”“科研沙龙”“名师工作室”“学校发展共同体”等学习型组织,培育组织生态。构建“主干”“枝干”“绿叶”层级的“大树型”课题结构模式,培育学术生态。

改革科研方式,开展合作、开放研究。课题联动、协作研究;教研科研联动;校际联动,扩大科研文化辐射的半径。立足职场生活,一课多上、同课异教,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开展教育案例研究,力推贴近教师实际的研究方式;倡导微型课题、教师专业写作,架设专业成长的阶梯;追寻价值观念,探寻文化形成中的倡导示范、学习灌输、氛围感染等心理机制。注重发挥制度英雄(组织中的管理者)和人文英雄(先进分子)在教育科研中的号召、示范作用。加强宣传营造主流的舆论氛围,开展群体活动营造群体氛围,借助仪式、器物营造情境氛围,无形地熏陶、规约、同化广大教师,使大家产生趋同心理,积极主动投入教育科研活动。

经过多年努力,“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的科研文化核心理念得以确立,中小学教育科研“来自实践,通过实践,为了实践”的工作模式和机制得以确立。园区教育科研态势喜人,区域内各学段、各类型学校科研工作均衡发展。

二、着力深化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

学校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中小学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途径。自国家第八次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园区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各校均在课程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部分学校初步构建了校本课程体系,各高中校深入探索拓展性课程建设,所有学校都研制了系列的校本课程。为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园区智慧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探寻教育的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必然要继续大力推进课程建设。

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门在认真开展全区中小学课程建设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借鉴上海、浙江等课程改革先进地区的经验,拟定了《苏州工业园区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我们旨在把课程建设与特色培育、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提升学校发展内涵,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需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让每一个生命都释放精彩。确立了统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积极探索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建设的路径。明确了推进中小学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致力课程理论的学习,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加强对课程建设的指导力;统筹利用课程资源,夯实课程建设的基础力;有效推行课程评价,提升课程建设的发展力。提出了近期推进中小学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要求区域内中小学积极研制课程改革方案,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建设;做好国家基础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增强国家课程的适切性;抓好拓展性课程建设,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致力于探究性课程建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门专门举行课程建设的专题培训会,宣传教育部课程改革文件精神,介绍上海、浙江等地课改经验,分享课程设计的理论。区域内学校积极行动,将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的研制作为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将学校特色打造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将教育改革项目推进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将课程基地开发与课程建设相结合。新城花园小学的“太阳花课程”、方洲小学的“方圆课程”、文萃小学的“365体验课程”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先后出台。

三、扎实推进“课例研究”课题,促进“教科研训”深度融合

教育科研的生命力在课堂。国际教师教育研究表明,教师培养培训应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行动研究,注重反思。课例研究作为教师在职培养模式得到国际上普遍的青睐,一些发达国家都把课例研究视为“改变21世纪教师专业发展的强有力途径”而加以推广。国内课程改革的深化,倡导教师角色的深度转换和课程范式走向多元开放,教育理论界越发认识到发展教师实践智慧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呼唤教师培训范式的蜕旧出新,课例研究作为行动教育中的一种形式,进入了中国教育研究者的视野。为了做好区教研室向教师发展中心的成功转型,发挥教研、科研、信息、师训四位一体的功能,我们成功申报了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基于课例研究的区域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实践研究”,并且成为重点立项课题。

课题启动以来,我们收集了大量文献,了解国外课例研究的起源背景、开展现状,掌握课例研究在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型学校建设中所具有的功能价值,把握它得到重视、推广的真正原因;了解国内外课例研究组织,开展的基本流程、方式,收集典型的研究案例;汇编了课题学习资料,在多层面开展课题方案解读和理论辅导,培训研究骨干教师。

我们借鉴国内外课例研究的基本经验,以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人员为主体,在实践尝试的基础上总结提炼适合教师研训实际的课例研究基本流程;在分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分学科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不同学段、学科、课型的课例研究不同变式。

课例研究主题的确定在课例研究活动中居于重要地位,它决定着课例研究的方向,制约着课例研究的价值。从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的角度看,课例研究主题的实质就是学科教学知识(pCK)。从教师自我发展的角度看,教师以pCK的框架作参考,可以发现自己专业知识的缺陷。通过积累和学习特定课题的pCK,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从教师培训的角度看,通过编制pCK案例库,把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有效的特定课例的pCK积累下来,可以为教师教育提供内容,为教师专业发提供支持。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研训员深入学校教研组,掌握各学段学科教学现状,学科教研热点、难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实际,带领学科骨干开发出一批既基于一线教师学科教学实际,又能增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促进教学效能提升的课例研究主题群,总结提炼出课例研究主题开发策略。区内各幼儿园、中小学学科教研组为主体,独立开展课例研究,组织起成功的课例个案研修活动,形成典型的学科教学知识(pCK)案例,提供给区案例库。整合区教研、教科、培训、信息等条线力量,在课例研究中发挥各自作用,探索其分工协作机制。科研处多次组织各学段的“课例研究”观摩研讨,举行“课例研究”优秀报告征文评比。

工业园区改革方案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sml”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前三季度市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决策部署,聚焦聚力共富产业,着力加快乡村振兴,推动了粮食生猪增产保供、未来乡村建设、“3+X”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乡村集成改革等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7%,排名全省第4,龙游、常山进入26县前3;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5%,位居全省第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8%、排名全省第6,较去年前进5位。

一、2021年主要亮点工作

未来乡村建设领跑全省。“6+12”个试点村建设全面启动,柯城余东、衢江莲花、龙游溪口和开化下淤基本建成,预计可助力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58.3%。柯城余东未来乡村首个入驻“浙里办”并列入全省首批8个多跨场景应用未来乡村试点。今年来,全市未来乡村建设工作喜获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8次,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金彪批示:“衢州经验值得推广”。

诗画风光带展现新姿。坚持以园区化、平台化理念推进诗画风光带建设,全面实行“赛马”机制,全市“1+5”示范段、6个“一县一园”、12个标杆村、带内产业招商等工作有序推进。1-9月带内78个重点项目完成率77.85%。诗画风光带建设得到省级层面高度认同,8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我市以诗画风光带为主题的试点方案作为全省唯一市级试点向农业农村部申报设立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3+X”特色农业产业提速推进。制定下发“3+X”特色产业发展意见,细化柑橘、茶叶等11个特色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全力推进特色农业园区平台建设,衢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列入第九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名单,开化何田乡成功创建2021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我市江山星菜、红专粮油入选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十佳实践案例。

乡村集成改革全面深化。我市乡村集成改革成功列入全省首批整市域试点单位,按照省定方案有序推进“一县一主题”创新实践,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5次召开集成改革主题例会,推动各县(市、区)集成改革实施方案快速落地,比如江山市全国宅改试点形成“1+13”政策文件,着力展开破法改革突破;常山“两山银行”得到袁书记、郑省长高度肯定,认为大有可为,要求作为典型案例予以推广。在改革助力下,村集体经济增收成效明显。

“脑勤腿勤”向上对接成效明显。1-9月,累计向上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同比增长11.7%。成功牵手字节跳动、喜马拉雅、腾讯云、中国航天五院508所等网络大咖和科研单位,探索农业农村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数字化新路径。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整市域纳入全省农房“浙建事”改革试点,低收入农户帮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等10个场景入选省多跨应用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名单。上半年,衢江区农业增产保供、江山市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等两项工作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民保持持续较快增收压力较大。从收入构成看,衢州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已经基本达到瓶颈,难有较大突破;经营净收入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较低影响,增幅较慢;财产净收入虽然增速较快,但体量较小,难以产生决定性影响。

工业园区改革方案篇4

下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办就办好、滴水穿石”的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创建“三个城区”统揽人力资源事业,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全力服务全区创新发展,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质量就业研究和结果运用。继续完善质量就业指标和调查手段,深入开展2015年度“质量就业”体系评估工作,参考以往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和方法,在“公共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部分加大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比例,使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各街道就业创业工作水平,并尝试将该评价机制深化到对区属各部门就业创业工作、外来建设者公共就业均等化等工作领域。

继续实施创新创业“龙翔”工程。完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任务,实现促进300名我区户籍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失业人员创新创业,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重新构思和打造“龙翔”工程升级版,拟草工作方案交区政府审议并印发实施,为就业创业工作提出更全面、更具有操作性的顶层设计方案。继续设立创新创业项目,使创新创业项目库内存项目达600个以上。完善“两团”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创新创业导师团和创新创业特聘导师团队伍的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坚持以“龙翔”工程推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确保全年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

开展“__嘉年华”系列活动。整合创新创业企业资源,组织开展“奔跑吧,__”、“创新创业书记大讲堂”、“__风采”等一系列活动,展示我区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果,宣扬和普及__文化,进一步掀起创新创业新热潮。

不断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在当前省、市公共就业政策未作调整之前,继续实施补贴性公共就业政策,确保全区就业形势稳定。根据市里将就业服务业务下放的要求,把政策资金支付最后环节下放街道,实现街道在公共就业服务业务的办理上负总责、负全责。继续开展就业观和创业观教育,转变户籍居民就业观念,培养户籍居民更加主动的就业创业意识,促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促生存型创业为创新创业。

抓好人才基础工作。研究制定《关于推进人力资源强区建设加快提升人力资本竞争力的若干意见》,不断推动人力资源要素带动和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我区集聚、融合、裂变。加强人才基础性研究,继续完善人才预警体系研究,优化800家企业观测点布局,开展企业信息员专项培训,逐步建成多维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构建良好市场秩序。建立“深龙英才”微信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宣传各项人才优惠政策。

推进部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继续发挥产业园区创建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加强与市人社局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联系,形成创建部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强大合力。建立园区管理队伍,制定园区功能区域规划,完成多功能人才要素市场装修,策划开展园区招商推介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商入驻等系列工作,引进国内为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入驻园区,实现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的人力资源服务目标。

打造人才工作品牌项目。组织在本地以及长沙、成都、广州开展4场“优才中国行”招才引智活动,打造招才引智品牌。深入实施“蓝领聚龙”工程,组织校企合作活动,加强校企双方深层次合作,解决我区企业发展中的技工短缺问题。举办企业经理人“约访谈”活动,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及意见建议。开展__区2015年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举办眼镜定配工、电焊工、护理员、西式烹调师、汽车维修工、数控铣床操作等6个工种的技能竞赛和表彰。

全力推进“大职训”体系建设。继续完善职业培训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修订__区职业培训十三五规划,启动2所中专薪酬改革,完成培训学校挂牌运作,建立适合我区实际的“大职训”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特点,研究开发各类培训课程,整合培训资源,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培养,推动职业培训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探索职技能人才政府认证、企业自主评价、行业评价、学分互认多种方式并行的评价体系,打通个人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通道。

深入推进全民素质提升

计划试点工作。加大教学手段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力度,推进“互联网+微课”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加强教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统筹各种实操资源,妥善安排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监管水平,确保在职劳动者中职教育取得实效,为深圳市明年全面推行全民素质提升计划积累经验。大力推进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示范区建设。加大劳动争议大调解体系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行业协(商)会调解组织建设和深化企业社工综合服务,并加大指导力度,加强行业调解员培训,引导企业主在企业内积极推进劳资纠纷预防调解工作,将纠纷化解在行业、企业内部。坚持“动态监控、重点排查、部门联动”的工作思路,加强劳资纠纷的全面排查,探索研究“劳资纠纷隐患排查互联网+方案”,实现劳资纠纷隐患的高效预警;推进劳资纠纷分类处置工作,完善化解处置新机制,提高处置效能。

打造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劳资纠纷源头稳控体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完善劳资关系治理架构,帮助企业形成内部争议预防、协商、化解等系列机制,切实做到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重大疑难问题早报告,切实提高企业自治能力。探索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管理办法,不断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拟定8月份在__街道召开劳资稳控经验现场会,全面推广__街道的经验做法。

探索和谐劳动关系城区+园区(社区)模式。坚持以和谐劳动关系城区建设为龙头,制定和谐劳动关系十三五规划,不断修正完善城区指标体系;做好和谐劳动关系园区建设,加强对试点街道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的指导和建设力度;引入第三方进行劳动关系评价,营造健康和谐的劳资环境。

积极探索仲裁员专业化改革。逐步完善区仲裁院聘任制仲裁员综合管理改革方案及实施细则,力争年内向全区推广。全面推行仲裁要素式办案模式,加强专兼职仲裁员队伍建设,提升办案效能,努力完成上级部门要求的累积结案率达93%的任务指标。

继续深化聘员管理综合改革。针对“以事定费”人员管理、推进购买服务等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为落实重点改革举措提供指导。大力推广购买服务的用人模式,认真总结__街道五和社区通过购买服务完成社区基础信息采集任务的经验做法,为我区聘员管理综合改革提供有益参考。下半年,在南湾街道召开聘员管理综合改革现场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逐步实现聘员管理综合改革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大力推进公职人员绩效考核工作。建立监督检查及通报制度,联合相关部门组成检查组,计划于9-12月开展一至两次联合检查,适时通报检查结果,督促各单位按要求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总结公职人员绩效考核改革经验,完善公职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创新公职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提高公职人员队伍管理水平,实现公职人员个人绩效和政府整体绩效的双提高。

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相关政策,做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过渡期间的引导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改革后对医院的监督机制。根据全市的统一安排,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

加强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建设。加强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建设监督指导,落实一人一档的建设要求。按照《__区探索建立党员干部诚信体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党员干部诚信体系工作落实,逐步探索建立党员干部诚信体系。

深化卓越绩效管理成果。组织对各部门落实卓越绩效管理情况督促检查,重点通过满意度调查、业务流程检查等方式,查找问题并对不合理的方面进行调整、完善。将全员平时绩效考核与卓越绩效管理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绩效水平。

认真抓好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按照年初梳理的32项重点工作,对照各项重点工作的目标标准、完成时限,抓好跟踪督办,定期检查各项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对未按时完成的重点工作及时通报,确保年初各项计划和专项工作得到落实,保证重点工作逐项落实。

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按要求配合区政务办完成市、区一级网上办事大厅联调上线工作。根据区政务办公系统开发进度,落实我局oa系统与区办公系统的对接工作,实现政务办公平台的远程办公功能。不断优化现有系统功能,新增考勤系统功能,开发oa系统远程办公操作功能,实现高效、便捷办公。及时更新和维护__人力资源网站和微信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展示我局的良好形象。

工业园区改革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推进教育系统改革发展的要求,决定在梅园中学推进教职工“区管校聘”管理改革,以加强区域内教师的统筹管理,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特制定本方案。

二、聘用原则

(一)按需设岗

结合梅园中学在校学生规模和工作需要,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岗位向教学一线倾斜。

(二)双向选择

聘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梅园中学可以聘用或不聘用,教职工可以应聘或拒聘。

(三)公平公开

做到方案公开、岗位公开、聘用过程公开、聘用结果公开。

(四)以人为本

一年内退休的教职工(以档案年龄为准,截至2022年8月31日),由梅园中学直接聘用,工作岗位由梅园中学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安排。

新招聘和新调入教师由工作组集体研究明确岗位。

三、工作程序

(一)成立工作组

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聘用步骤

1.按需设岗

根据梅园中学现有学生、班级和工作需要设定教学岗位、行政岗位、工勤岗位。

2.个人申请

组织教职工召开我“区管校聘”工作专题会议,并填报岗位聘用申请表。教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填写、上交《梅园中学工作岗位聘用申请审批表》。规定时间内无特殊原因不参加会议或不提交个人申请的,按拒聘或待聘处理。

3.申请原则

(1)根据《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化标准》,教师选择满或超16课时的工作量。退休年限不足两年的老师可以少两课时。

(2)教师可以在选择好教学岗位的同时选择适当的行政岗位、工勤岗位。

(3)在尊重老师申请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学校有权利作出适当的调整

4.公布结果

对拟聘用人员,在梅园中学适时公布。

5.签订聘书

工作组集体审议后,梅园中学与聘用教职工签订岗位聘书,聘用期为一学年。

6.到岗到位

依据聘用结果,梅园中学及时安排已聘用教职工岗位,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待聘人员。

(三)时间安排

待定

四、拒聘、待聘人员的安置办法

1.待聘教职工的工作由区教育局统筹调配。

2.拒聘和不服从安排者,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要协调联动,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梅园中学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二)强化宣传引导

要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的工作氛围,争取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引导广大教职工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支持改革。

(三)严明工作纪律

严格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杜绝暗箱操作行为,切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造谣生事、打击报复、恶意中伤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及时总结汇报

梅园中学“区管校聘”工作进展情况和重要情况要及时报送区教育局。认真总结经验,发现、研究和解决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经验成果。

工业园区改革方案篇6

建立完善指标体系。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下半年正式出台创新创业型城区指标体系,为建设创新创业型城区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并科学运用质量就业指标体系,丰富质量就业指标体系内涵,优化测量方式和检验方法,利用指标体系对全区的就业质量、就业环境进行评估,为改进就业工作及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继续实施创新创业“龙翔”工程。评选一批创新创业城区先进单位,表彰一批创新创业先锋人物;全面完成两支队伍建设任务,评选表彰一批专业导师与特聘导师;全年完成10家基地建设任务,评选表彰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示范单位。全年力争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突破3000人以上,创新创业人员达160人以上。实现各街道创新创业加油站全覆盖,100%完成创建任务。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库升级版建设,内存项目达500个。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加强失业登记和失业金申领“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社会机构参与提供就业扶助、创业指导扶持等服务,使异地务工人员享受与户籍居民同等、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

不断夯实基础工作。开展基础性调研活动,定期上门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强区指标体系,为推动人力资源强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完成开发人才预警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区的人才信息采集观测点体系,及时掌握相关的人才供需的动态数据。

精心打造揽才品牌。继续开展“优才中国行”人才招聘活动,下半年计划举办“优才金秋”、北京站、广州站三场“优才”活动。举办国际人力资源服务高端论坛活动,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我区就业创业。面向企业开展校企联谊、百校行等人才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短缺问题,同时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探索构建大职业培训体系。依托本地区的职业培训机构或院校,引进境外高端的培训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探索出台职业培训政策,建立以政府引导,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多方参与的优势互补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全市“职业培训示范区”。

扎实推进职业培训工作。认真组织__区20__年职业技能竞赛,选拔一批高精尖的高技能人才。会同区职训中心,采取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公益性培训。引导和鼓励规模企业开展企业员工培训评价,健全内部职业培训体系。

筹建中国南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成立中国南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筹建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并落实园区筹建工作,统筹制定园区产业发展导向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初步明确园区选址、投资主体及运营模式等问题,形成园区筹建初步方案。

夯实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基础。坚持以和谐劳动关系城区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城区指标体系,落实全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工作任务,营造健康和谐的劳资环境。强化劳资纠纷隐患排查预警,健全长效排查机制,对影响劳资关系稳定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适时研判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措施。认真总结“百日行动”工作经验,推广群体性劳资纠纷风险评估-123预警机制,全面开展群体性劳资纠纷风险评估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劳资纠纷分级分类处置工作的意见》及应急预案、实施细则等“1+3”文件,区分一般性和群体性劳资纠纷,提出针对性的化解措施,分级分类处置劳资纠纷。

继续推动劳动争议大调解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全市劳动争议调解与劳资纠纷化解工作__现场会精神,进一步完善四级调解网络,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稳步推进基层调解组织的标准化建设及示范性调解组织建设。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力争全年完成2000人次培训任务和后续培训,提升基层调解员综合素质。

强化劳动监察执法工作。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开展高温津贴发放情况、年度工资支付情况专项大检查。完善和推广群体性劳资纠纷化解“四个到底”模式,依法、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劳资纠纷事件,确保突发群体性劳资纠纷及时处理率达100%。落实网上实时办案制度,提高“两网化”监管效能,确保劳动监察案件网上办结率达100%。

提升仲裁效率与质量。探索聘用制仲裁员实行专业化管理,对仲裁员岗位按照专业化岗位等级以及对应的薪级享受工资待遇;继续完善要素式办案模式,简化办案步骤,提炼案件争议焦点及相关要素,快速解决纠纷,进一步提升仲裁效能与质量,确保达到上级要求的累计结案率93%的任务指标。

全面推开聘员管理综合改革。贯彻落实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聘员管理综合改革工作部署会精神,结合聘员管理综合改革工作实际,适时对现行聘员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出台管理办法,完善规章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机制,推进聘员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

继续完善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重点在公务考核量化指标设置、信息化考核应用、考核结果使用和工作纪实评价等方面研究探索经验,提高公务员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以“全员绩效考核管理”为抓手、以“以点带面”为方法、以“平稳第一”为原则的试点改革要求,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为全面推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积累经验、探索路径。同时,扎实做好

教育、卫生计生系统科级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加强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建设。按照分步推进、先易后难、灵活处理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诚信档案内容,合理扩大诚信档案记录范围,建设诚信档案信息系统,切实将公职人员的诚信行为与考核、选拔任用、评优评先、晋级等挂钩。

继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落实整改、建章立制”环节工作,找准找实突出问题,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查摆出的问题立行立改,建章立制,在此基础上做好经验总结,促进和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实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深化卓越绩效管理成果。继续深入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服务,创新机制载体,重点通过满意度调查、业务流程检查等方式,查找问题并进行修正。将编制行政权责清单和卓越绩效管理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绩效水平。

工业园区改革方案篇7

一、脱贫攻坚工作

(一)解决贫困村贫困人口饮水问题

按照贫困户退出对饮水安全的要求标准,市水务局对全市130个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水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对贫困人口缺水情况逐一登记,并且建档立卡。全市有9个乡镇,13个行政村(9个贫困村),涉及饮水不安全人口57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4人。在调查基础上,制定了《行业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计划投资339.5万元,新建13处饮水安全工程,全部解决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在上级投资计划和资金尚未下达,工程实施方案尚未批复的情况下,为确保全市脱贫摘帽,市水务局自4月中旬陆续组织开工,特别是涉及占耕地的管路部分,要求在春耕前将管路铺设完毕,不能影响春耕,以保证13处饮水安全工程按计划在10月末全部竣工通水。截止目前,水源井完工3眼,井房完工2座,蓄水池完工3座,铺设管路8500米,通水试运行1处,解决了60户、248人饮水难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人。

(二)支持扶贫标准化果园建设情况

1、项目支持扶贫标准化果园建设情况。今年,市水务局争取省级资金300万元,围绕**生态景观带,在**、**、**三个乡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11250亩,其中:完成经果林2486亩,生态修复1908.3亩,保土耕作6855.7亩。目前,工程已全部竣工,全部纳入扶贫标准化果园。

2、支持扶贫标准化果园配水情况。截至2018年5月30日,林业部门确定扶贫标准化果园涉及28个乡镇、31处,规划面积7190亩。经现场勘察,根据上级补助资金情况,2018年能够进行配水的有25处,配水面积5840亩,估算投资1050万元,至今,已经完成20处,其他工程正在施工,计划在6月30日前,水电工程全部完工。

(三)**镇梯田配水

**镇坤头波罗村为市级贫困村,2017年通过坡耕地进行治理,修建高标准农田3000亩,由市水务局制定梯田配水方案,引中水实施灌溉,市水务局负责骆驼营泵站至11个蓄水池主管路的供水。供水工程以**泵站为供水首部,设计两条供水管路,一条供水管路控制5个蓄水池,另一条管路控制6个蓄水池,工程投资269.28万元。至今,我局承担的主管路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完成工程总量的95%。

二、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

(一)项目争取情况

今年,向上争取项目共计12个,争取资金6551.7万元,截至目前,资金已到位3441.7万元。

(二)招商引资情况

成功引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产业园项目,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2亿元,带动上下游企业13家。目前,项目规划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厂房建设。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1、2017年中央财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灌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5万亩,争取中央资金1754万元,工程2017年10月开工,2018年5月完工,工程分布在14个乡镇,新打和改造水源井118眼,新建蓄水池1座,安装配套水泵118台套,埋设输水管路171.11km。

2、2018年中央财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分布在27个乡镇,争取中央资金1890万元,新建水源井88眼,维修旧井42眼,维修改造方塘1座,改建井房130座,安装水泵133台套,埋设地埋管路200.53km,安装变压器50台套,安装农业水价改革计量设备133台套。

3、2018年省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40亩,争取省级资金288.64万元,工程分布在**等9个乡镇,改建水源井12眼,维修改造方塘1座,安装配套提配水设备12台套。工程于2018年4月开工,计划11月20日完工。

4、2018年小型农田水利“先建后补”改革试点项目。   2017年开始,省水利厅选取我市进行改革试点,省财政补助资金不高于工程总投资的80%、其余资金群众自筹。今年省财政补助资金150万元,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80亩,工程分布在**等5个乡镇,改建水源井8眼,安装配套提配水设备8台套,埋设输水管路16km,配套变压器5台套。工程于4月开工,5月20日完工。

5、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7年,省水利厅选取我市进行旱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全省一个),按照省厅要求,市政府成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印发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办法》,市财政局、市水务局联合印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资金实施办法》,组建节水灌溉合作社21个,安装计量设备320套,建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系统平台,2017年,在**乡新亭村完成面积2705亩,省财政每亩补助资金标准5元,共补助资金1.36万元。今年重点在**等乡镇实施,计划完成面积8.2万亩。

6、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争取中央农田水利维修养护资金245万元,重点用于农田灌溉工程维修养护,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确定实施维修养护项目74处。目前74处工程已开工62处,完工49处。其中:已维修各种供水管路0.5万米,配套水泵6台,井房维修7座,淘井清淤45眼,更换低压电缆1580米,已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0135亩。在抗击春旱保苗期间,农田水利维修养护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

争取省以上资金3000万元,实施水平梯田综合治理面积1.8万亩,工程涉及**等8个乡镇。工程实施方案、外业踏勘已完成,国家资金尚未下达,待资金下达后,立即组织招投标等工作,确保在10月初进行施工。

(三)防汛抗旱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我市于6月12日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市政府与各乡(镇)区、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签订防汛责任状。二是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37个乡(镇)管理区、13座水库、大凌河及其支流、城市防洪、山洪泥石流、尾矿坝、重要经济目标、学校等重点区域防汛责任人,共明确行政、技术、抢险等各类防汛抗旱责任人872人。下发《2018年度汛方案》及《防汛工作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市、乡、村、组“四级包保”责任,确保责任制落实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是加强水库、尾矿库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全市现有中小型水库13座,目前仅剩**水库未除险加固,现空库运行,已列入2019年加固计划。153座尾矿库,具体由安监局负责,已全部落实责任制及各类责任人,制定相关防汛应急预案。四是加强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我市已经编制完成《**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抗旱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各类预案。重点对乡、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抗旱应急供水预案》及重点区域《逃避险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五是加强水毁应急度汛工程排查整改。汛前,排查重点河道险工险段46处,已争取上级资金修复完成21处,正在修复16处(16处险工险段具体凌河局负责,争取主汛期前完工),剩余9处险工险段,已逐级落实责任人,制定逃避险预案,主汛期专人值守,根据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六是加强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准备。重点检查河道、公路桥在建工程带来度汛隐患,确保在建工程安全。七是加强抗旱工作。今年,春播期间土壤墒情较好,大部分农田5月末完成播种。进入6月,由于降水不均,持续高温,受旱面积逐步增加,全市受旱面积高达135万亩,其中轻旱80万亩、中旱40万亩、重旱15万亩。全市共新建灌溉井88眼,维修灌溉井42眼,开动机电井3688眼,投入机车、机具等抗旱及播种设备1.75万台套,抗旱浇灌面积达22万亩。八是加强落实物资储备、通讯报讯及抢险队伍。抢险队伍实行民兵联防制,市级抢险队伍由武装部组织以民兵为主的专业抢险队100人,乡镇级抢险队伍由各乡镇建立不少于总人口数10%的抢险组织。储备橡皮舟、冲锋舟、救生衣、编织袋、铁线等防汛物资总价值80万元;打井机、送水车、软带、喷灌机组等抗旱物资总价值220万元。

(四)城乡供水工作

1、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工程施工沿线**4个乡镇,共14个村(8个贫困村)、27个组(15个贫困组)发生饮水困难,饮水困难户数1170户,饮水困难人口3931人,涉及建档立卡户176户,435人,饮水井干枯369眼,水量不足796眼。正在实施饮水安全工程6处,涉及饮水困难户数255户,饮水困难人口756人,建档立卡户18户,31人,工程设计投资370万元。**组应急饮水工程于4月17日开工建设,于6月15日通水试运行,解决了该组47户,147人(建档立卡户5户,15人)吃水困难问题,工程完成投资59.22万元。2018年完成水样检测359份。

2、城市供水工作。城市供水工作运转良好,水源、水厂、泵站全部实行封闭管理,供水水质执行每日检测,每月进行42项常规检测,我市水质106项指标全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日保障供水7.3万吨,保障了城区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3、园区供水工作。截至目前以为园区供水214万立方米,保障了园区企业以及人工湖等景观用水。

4、**二期工程。现新建净水厂的清水池、综合楼、加压泵房、仓库及机修间等工程已封顶,主体土建工程已完工80%,预计10月份完成主体土建工程。

5、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招标工作已完成,待建设资金落实后开工。

(五)河长制工作

1、河长组织体系建立完成。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河长体系,设立了流域、河流(河段)三级河长。全市共设立市、乡、村三级总河长、河长632人。2017年11月2日市编办印发《关于成立**河长制办公室的批复》,同意成立市级河长制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设在市水务局。

2、河长制办公室设置完成。河长制办公室主任由水务局局长兼任,设专职副主任一名,兼职副主任14名,分别由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内设综合股和业务股两个机构,核定财政全部补助事业编制5名。目前办公室办公室设备全部配齐,保证了河长制工作的正常开展。

3、河长制实施方案已印发。5月23日市委办、政府办联合印发了《**河长制实施方案》,明确全市136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含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及其他重点微小河流,14座水库全部纳入河长制范畴。

4、“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完成。我市共有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6条,其中省和**市负责编制“一河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的河流22条,我市负责编制“一河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的河流114条。目前“一河一策”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征求相关责任部门意见,近期将完成印发。

5、河长公示牌设立完成。我市共设立河长公示牌266块,其中市级河长公示牌14块,乡级河长公示牌252块。在2018年5月31前已全部完成河长公示牌设立和验收工作。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解决好贫困村贫困人口饮水难,做好扶贫标准化果园配水工作。

二是做好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各类项目的规划设计,加快跑部进省,力争将各类项目纳入省厅计划的大“盘子”内。服务好**产业园项目。

三是对在建的农田水利工程,推进施工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规划好2019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做好项目储备。

四是做好坡耕地综合治理各项前期工作,资金下达后立即组织实施。做好2019年坡耕地综合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项目储备。

五是全面落实好防汛抗旱各类责任制,全力做好今年各项防汛抗旱工作。

工业园区改革方案篇8

一是抓好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及时调度本领域内的改革任务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问题,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二是抓好公车改革。在落实上级公车改革要求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县内实际的公车改革方案,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公车改革任务。三是抓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上级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协调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稳步推动工作开展。

(二)加强宏观指导,突出三项研究。

一是加强战略性研究。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现代农业园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战略的实施,针对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方向,站在全县战略高度研究谋划、分析我县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找准结合点,提出发展思路及对策,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领导提供参考。二是加强规划性研究。在做好年度计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增长、生态保护、民生建设等宏观调控目标的调控,确保“争创强县”目标的实现。三是加强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以季度经济综合分析报告为主体,狠抓研究报告质量,努力提高经济运筹水平,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

(三)发挥职能优势,明确三个重点。

一是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加大服务业载体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强市级服务业集聚园区认定标准及有关政策、规划的衔接,全力推进文化、物流、旅游等产业发展,积极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新格局;着力抓好绩效考核,将服务业发展任务列入年度各乡镇、各部门承诺目标;积极完善科学合理的统计体系,建立乡镇和部门以及服务业企业相互沟通的服务业统计平台制度,及时掌握全县服务业发展的动态。二是加强重点项目管理。结合全县招商引资契机,积极做好重点项目储备,筛选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省、市级重点,帮助项目单位做好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力争在省、市级重点项目申报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增强重点项目建设的后劲;围绕规划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积极落实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着力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调度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进展;研究利用好市里的优惠政策,按照要求积极提报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市级重点项目专项资金、重大项目前期策划专项资金以及市级统筹用地指标,为我县重点项目建设助推助力。三是加快现代产业集群培育。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紧盯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民营百强、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五大主攻方向,严格评审把关,择强选优落地;坚持把骨干企业培育作为产业转调的重要引擎,大力实施百亿级企业培植计划,培育壮大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最大支撑,全力加快滨河项目区、庐山化工园区、钛铁工业园区、龙泉化工园区四个千亿级园区建设,提升产业承载力。

(四)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三大工作。

一是抓好上级政策的争取和落实。围绕我县资源特色优势,着力在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特色园区、民生问题等方面,早规划,早研究,早准备,储备、包装一批能够吸引上级扶持的项目,加强与国家、省、市发改委的联系,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二是做好行政审批工作。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适应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严把审批关口,优化投资结构。二是加强重点项目银企互联机制,支持银企合作发展。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评估机制,探讨建立与金融部门共享信息平台,及时公开重点项目信息,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品牌创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的资金支持。

工业园区改革方案篇9

【关键词】一级学科;风景园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特点是综合性非常强,涉及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工程学、环境生态、文化艺术、地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汇综合。2011年,风景园林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在此背景下,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需要。对风景园林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并探讨农业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方向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内容极为必要。

1普通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风景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设置园林、风景园林专业或相关专业的高校日渐增多,逐步由农林类院校发展到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各高校对园林学科的概念理解有所不同,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各具特色[1]。

长期以来我国学科划分将风景园林放在不同领域中,学科分化严重,人为分割导致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不完整,直接导致了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的分离,造成了学术界和行业界的迷失、偏差。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使专业覆盖面更广、业内分工更细,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要求提高,面向产业、面向领域,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目前,全国设置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院校有180多所,分别分布在农业院校、工科院校、美术院校、师范院校以及综合性院校里,如何在风景园林一级学科体系建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院校基础条件,合理设置专业,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

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就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来说是主要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由于不同类型的院校,基础条件、学科特点不同,故应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确立培养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不同层次与行业细分的专业人才。

2风景园林学学科设置研究状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不足,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时称“造园”专业,开创了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的先河。而美国哈佛大学早在1901年成立了风景园林专业[2]。2011年“风景园林学”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这对我国未来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和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表明我国的风景园林教育与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和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多。刘滨谊认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学当务之急需要二级学科的基本建设,他提出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目前下设的5个二级学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4];宋建军等认为风景园林学科应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资源学与景观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工程技术等四个方向进行调整[5];林广思对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中职中专生各教育层面进行划分,设置园林专业[6]。周进建议加快学科建设,完善技术、专业资质标准等,通过园林植物与生态、规划设计两大核心技术相互交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艺术的风景园林[7]。总之都是在风景园林学科群理念的统领下,整合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的各种资源,全面推进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

3我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改革目标与总体思路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以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为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技术和应用的结合,以培养个性发展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合理制定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设置时,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社会需要以及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另一方面要针对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设立自己的特色专业,才能使该专业的整体水平得到一个提升,培养有特色的相关人才,促进园林行业的更好发展。作为农林类院校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探索出不同于工科院校的教育体系,形成农林与人文有机结合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时展的趋势所然。

我校园林专业多年办学,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应充分利用学科与行业优势,根据我校二区办学特点建立“2+2”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前一个“2”指学生利用白云新校区完善的基础实验条件,完成本科前两年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学习;后一个“2”指学生在海珠旧校区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及校企合作的园林公司等,与社会紧密接触,建立与区域产业集群无缝对接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模式,完成后两年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教学,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合格人才走向社会。

3.2制定出合理的“2+2”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1)分析农林类院校学科特点,突出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优势,研究风景园林课程与农科课程有机结合的方法和综合性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途径。风景园林多学科理论综合特点导致其培养过程中的多方面知识有机结合的问题复杂。

(2)按“2+2”模式完善和健全培养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体系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等。探索高效、优质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林学、风景园林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体系。在此培养模式中,前一个“2”实现“厚基础”目标,即重点完成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学习;后一个“2”实现“宽口径”目标,即专业内涵的外延与扩展;并利用最后一年时间,建立与区域产业集群无缝对接的实践教学,实现“强实践”的目标。

(3)随着园林行业发展迅猛,行业内分工越来越细,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把握通与专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探索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制订在一级学科背景下的应用型创新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4)围绕产业化现代园林对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基础、实践创新和素质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制订突出现代园林产业和岭南园林特色,适应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特色鲜明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3.3注重实践环节,建立教学与生产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型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地方区域园林产业,以教师科研助手为手段,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构建与教学内容体系互动的学生课外科技体系和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实施规划、参与互动、进行试验、开展行动研究,并最终形成一个教学应用模式。

(1)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把科研引入教学过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结合,将实践教学融于社会经济建设当中,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克服理论(下转第52页)(上接第16页)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素质。

(2)校企合作培养。以“合作育人、合作科研、合作推广、合作发展”为宗旨,组建若干科研院所和园林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加强学校与科研院所和园林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发挥产学研各方在人才、技术、科技创新、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让企业真正地全程参与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校企加强科研合作和新技术开发,以研促教,通过研发过程中结合创新项目、毕业设计、兴趣小组,科研小团队等相关工作,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

(3)进一步完善“四平台、四层次、三阶梯”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四年八期不断线,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循序渐进。大一、大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大三专业技能训练,大四产业技能与创新的能力训练。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实验、实习)改革,提高实验课程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设置科研训练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平台。

(4)通过开展讲座、论坛、社会实践、科技服务、公益活动、参观、竞赛、文体竞技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拓展素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基本方法、工具的掌握,为专业后续模块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4结语

一级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结构,将创造性思维方法引进教学,按照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提高能力的原则,坚持以“基础厚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我校二区办学特点,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建立注重职业技能,提升实践能力的“2+2”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郭春华.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2(2):1618-2616.

[2]陆支悦.基于研究生培养的中国高校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3.

[3]张启翔.关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

[4]刘滨谊.对于风景园林学5个二级学科的认识理解[J].风景园林,2011(4).

[5]宋建军.风景园林学科研究方向及人才培养工作调适:基于风景园林升格为一级学科后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

[6]林广思.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改革方案[J].中国园林,2008(9).

工业园区改革方案篇10

社会关注度:

近年来,我省制定了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留守儿童、民族教育、学生资助、高校招生专项支持计划和《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在全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全面实施“9+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巍t谕晟平逃精准扶贫政策保障体系,实现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各个阶段全覆盖的同时,优先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力争用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最大公平地创建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社会关注度:

2016年3月,我省正式出台《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一揽子改革具体措施:严格落实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规定,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完善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就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完善中考体育、艺术、实验实践能力等测试办法;义务教育招生不能产生大班额;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招录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项目;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实施贫困地区及老区专项招生计划等。

根据方案,2019年我省将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将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届时,我省将基本建立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全面改薄”项目投入近150亿元,惠及250万学生

社会关注度:

我省共有义务教育学校13549所,其中11205所薄弱学校纳入“全面改薄”项目,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82.7%。在中央财政“全面改薄”资金的支持下,我省各级政府持续加大经费投入。截至2016年10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实施以来,投入近150亿元,2014年共投入资金56.27亿余元,2015年共投入48亿余元,2016年共投入41.53亿余元,项目已惠及1.1万余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253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甘肃4年为17万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6.6亿元

社会关注度:

近年来,甘肃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4年来共为17.12万名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共计6.6亿元。

2013年,甘肃在13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启动实施乡村教师补助工作;2014年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全部启动实施。2016年甘肃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放生活补助,省级财政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目前,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实事项目已办结,共为16.36万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资金58015.73万元,较2015年年底人均补助标准提高了166元。

44个县通过义务教育均衡评估,占比过半

社会关注度:

2016年9月10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在兰州召开甘肃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会,宣布甘肃省2016年申报的红古区等15个县市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截至目前,甘肃省先后通过评估认定的县(市、区)达到44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51%。

甘肃被国家确定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社会关注度:

我省已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共建成幼儿园近五千所,并出台了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支持革命老区和藏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优先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延伸。此外,还按照每年每生1000元的标准,全面推行学前教育三年免(补)保教费政策,惠及了我省城乡90多万在园幼儿。目前,我省农村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接近80%。2016年,甘肃被国家确定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职教集团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力

社会关注度:

通过“撤销、合并、重组”等方式,我省计划用两至三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300所(包括56所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整合到160所左右,并继续加快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使我省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同时,积极适应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据了解,2014年以来,全省共关停就业萎缩专业93个,新设养老服务、新能源、煤化工等与地方经济紧密对接专业147个。与此同时,我省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行业,组建了电子商务、现代农业、资源环境、石油化工、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水利水电、建筑、汽车、商业与旅游服务业等15个省级职教集团,涵盖了23个业务部门、15个行业协会、178所大中专院校、381户企业,有效发挥了职教集团在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及职业院校教学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甘肃狠抓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设

社会关注度:

省教育厅(高校工委)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思想保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以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为总揽,着力推进全省教育系统思想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一时间以会议和通知形式安排部署学习贯彻中央重大会议精神,及时组建全省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组织开展全覆盖宣讲活动。召开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会议,研究部署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启动甘肃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意见的调研和制定工作。以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为核心,创新实施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举措。深入开展“一项品牌创新”(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牌创新)活动和“两大行动”(“坚定信仰,奋斗青春”导航行动、甘肃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引领行动),扎实推进“三计划一联盟”(甘肃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能力提升计划、甘肃百名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计划、“甘肃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甘肃高校之窗’”网),积极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课题研究和“陇人骄子进校园、道德模范零距离、基层先锋面对面”活动,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干部师生增强“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制定印发《关于加强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首批资助5所高校建设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推动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组织调研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启动甘肃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意见的研究制定工作。以贯彻落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宗旨,努力提升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能力和话语权。组织召开全省高校学习贯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对“十三五”时期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作了安排部署。持续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深入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确定资助新建20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人文社会科学)。以积极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舆情监测为关键,切实营造清朗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空间。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和“两微”建设,认真开展高校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甘肃教育网络舆情检测和网络安全宣传等工作,着力提升网络育人实效。

“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搭起国际教育交流桥梁

社会关注度:

2016年9月18日-19日,首届“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主题论坛在敦煌召开。联盟高校目前共有126所,涵盖了亚、欧、非、北美、南美等6大洲的23个国家,这标志着“一带一路”高校联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5年,在甘肃省政府的倡议下,由兰州大学发起,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47所高校联合了《敦煌共识》,成立了“一б宦贰备咝a盟,开启了携手构建“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的新篇章。

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可享受12年免费教育

社会关注度:

为给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有效保障困境儿童生存、发展、安全权益,2016年9月2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依据《意见》,我省将实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主要包括强化基本生活保障、强化医疗保障、强化教育保障、强化监护责任、强化残疾儿童福利服务和强化安全保护。

甘肃实现特殊教育中心全覆盖

社会关注度:

近年来,甘肃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以普及、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先后下达了5批41项特殊教育学校的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在7个县区开展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试点项目,初步构建起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残疾人教育体系,促进了全省特殊教育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16年,甘肃计划建立38个县级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和5个市、州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成后,甘肃全省将实现87个县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和14个市州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全覆盖。

甘肃省99所中小学入选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

会关注度:

2016年6月17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名单,共有2772所中小学校被认定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其中,甘肃省有99所中小学校入选。

甘肃省被认定为的学校包括天水市武山县城关中心小学、陇南市第一中学、金昌市金川总校第四小学、兰州市第十中学等99所中小学校。“示范校”是学校体育工作达到优秀标准,成效突出、富有特色的学校。

甘肃省与教育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社会关注度:

2016年5月30日,省政府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建设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该《实施方案》,我省将充分发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战略平台作用,通过共建改革试验区,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的职业院校与职业教育集团。到2020年,甘肃省中职教育在校生将达32万人左右,高职教育在校生占全日制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的50%以上。

我省积极构建中小学美育课程体系

社会关注度:

2016年12月1日召开的全省学校美育工作推进会上指出,我省计划到2018年年底,初步实现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遍开齐开足美育课的目标。

2016年年底,全省普通高中普遍开齐开足美育课,城区内的普通初中和小学开齐开足美育课。2017年年底,全省普通初中普遍开齐开足美育课,乡镇中心小学普遍开齐开足美育课。到2018年年底,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美育课全覆盖。同时,我省还将构建以音乐、美术课程为主,舞蹈、戏剧、曲艺等其他课程为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衔接的中小学美育课程体系。此外,我省还将建立10个高水平学生艺术团体、300个学生美育社团,认定500个省级地方艺术特色学校。

甘肃建立低年级学生上下学接送交接制度

社会关注度:

2016年11月,省教育厅、省综治办、省公安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的极端重要性,配齐配强安全保卫人员,寄宿制校园要增配专职保安员和生活管理教师,24小时值班值守;各地综治部门要督促教育等部门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卫生环境的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内容低俗等不良文化广告及出版物,强化对网吧、游艺、歌舞娱乐场所、出租屋的清理整顿,坚决关闭校园周边距离200米范围内的网吧,严厉打击无牌无证、农村五小车辆等黑车载学生行为和校车超载、超速行为。同时,为加强中小学校安全管理,保障学生和教职工人身及财产安全,甘肃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健全中小学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低年级学生上下学时接送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交与无关人员。

王彩霞等三名救人教师获“兰州市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社会关注度:

2016年11月14日,兰州市教育局下发《关于授予皋兰县东湾小学王彩霞等三名同志“师德标兵”荣誉称号的决定》和《关于向王彩霞等三名教师学习的通知》,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向拯救三名学生和其母亲的皋兰县东湾小学王彩霞、徐菊、杨玲三位教师学习,学习她们敢于作为的担当精神,希望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师要以她们为榜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甘肃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

社会关注度:

2016年11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甘肃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制订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广泛开展校园和社会足球活动,建设足球特色学校,构建多元化足球竞赛体系,足球场地设施实现县级以上全覆盖。到2020年,校园足球学生参与率达到80%,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000所。《实施方案》要求,各市州、县市区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增加课时量。对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具有特色的学校,在师资培训、场地设施建设、器材装备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还要加强足球特长生文化课教学管理,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流动,获得良好的特长发展环境。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大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