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传统舞蹈教学十篇传统舞蹈教学十篇

传统舞蹈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08:24

传统舞蹈教学篇1

【关键词】高校;民族舞蹈;传统文化

高校开设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情况非常普遍,不但能使我国高校教育更加多样化,也有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高校在课程设计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课程的优化,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面对形形的问题时,教师要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进行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只有更为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才能够将民族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本文将给出一些建议以求解决高校在设置有关课程方面的问题[1]。

一、明确民族舞蹈教学规划

由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经验不足,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存在不足之处。教学目标的设置是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师要通过各个渠道汲取各方面经验,彻底解决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任务不规范的问题。只有拥有清晰的教学规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加的得心应手,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清主次,有重点地进行学习与交流。例如,在讲解腰鼓舞的多样化形式之前,教师先要做大量的工作来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以便自己对腰鼓舞有更加精深的理解。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设计出符合学生本身素质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必须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结合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以求在目标明确的形式下进行多样化教学,避免教学内容单一。在正式讲述腰鼓舞的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备课时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如此才能使整个课程的开展更为顺利。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腰鼓舞知识的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刻板单一,要结合各种腰鼓舞的形式总结腰鼓舞特点,选取极具特点的朝鲜腰鼓舞作为讲解素材,进行课程设计[1]。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以朝鲜族的民族风情和服饰特点进行铺垫,以便学生对朝鲜族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将知识讲解得更加透彻,学生也能够对朝鲜的腰鼓舞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按照教学计划,对朝鲜族的舞蹈动作进行分解式讲解,如此可以让学生对朝鲜的腰鼓舞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富有特色的教学形式应当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帮助学生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能够思路清晰地掌握民族舞蹈知识,从而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二、丰富民族舞蹈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多样性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的知识涵盖量和生动形象的视频方式,广受学生和教师赞誉。多媒体的短视频教学形式,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利用短视频的生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著名舞蹈表演进行高度还原,利用良好的音响设备,更好地展现表演细节,帮助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有更加深刻的认识[2]。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搜集一些著名的民族舞蹈表演,将多媒体教学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当中,以便学生能够吸取更充分的营养,帮助他们掌握繁多的民族民间舞蹈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对这些著名的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进行高度还原,让学生学习著名舞蹈表演家的表演形式,帮助她们在学习舞蹈知识的过程中有更加清晰的思维。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寻找一些合适的音频和视频软件,要求学生在观看舞蹈表演的同时进行思考并写出感悟,如此有助于学生对舞蹈有更加系统化的认识,学生在接受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滋养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模仿舞蹈名家的动作和神情[3]。多媒体教学的时间和地点限制非常小,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揣摩和感悟,如此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舞蹈表演名家的神韵,最大限度地发挥舞蹈教学的包容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同时,要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及时和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对于较难的舞蹈动作的疑问,如此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获得问题答案,获得更快的提升。学生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领悟得比较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课程学习的要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学生的灵感,尊重学生的表达欲望,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提升。

三、创新民族舞蹈传统特色

中国每一个民族的舞蹈都具有非常特别的形式,每一种民族舞蹈都是在世世代代的沿袭当中,生成优秀的表演形式,任何一种民族舞蹈,都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创新的。只有不断为民族民间舞蹈注入新的血液,才能使其在新的时代立足。在加入时代元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创新和舞蹈原有形式的贴合度,要求同存异地进行创新而不能扼杀舞蹈原有形式的鲜明特色,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3]。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构建创新思维,向学生讲解一些在创新中传承传统文化舞蹈形式的名家。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告诫他们在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要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寻找灵感,以求在创新过程中能够更加地符合民族特点。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解杨丽萍的例子,杨丽萍的孔雀舞是对我国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她的创新符合云南的民族特点,同时还结合了时代因素,以其灵活的身姿和表情非常传神地表现出了孔雀舞的精髓。她的创新不仅仅传承了云南的民族文化,更让世界深深地认识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厚魅力。在她的引领下,云南映象等一系列活动也得以开展,为中国传统民族舞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表演舞台,同时也将中华优秀文化推向了世界,让世界认识到了一个绚丽多姿的中国,我们所需要的正是像杨丽萍一样的舞蹈创新者[4]。教师在利用杨丽萍的例子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启发,帮助其认识到舞蹈形式的灵活性,引导其适当地对舞蹈的形式进行融合,使其能够在未来的舞蹈表演中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在构建创新思维中,民间艺术也是我们参照的重要形式。

四、发展民族舞蹈文化教育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吸收现有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形式之外,也要将目光集中在民族民间舞蹈的科学研究上。教师要加大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搜集整理力度,帮助学生广泛开展民族民间舞蹈资料的搜集活动。教师要对这些材料进行高度重视,以求能够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教师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更加热爱民族民间舞蹈的形式,从而让他们更加自主地投入民族民间舞蹈的建设当中。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普及一些著名民族舞蹈家的生平经历,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舞蹈表演家是如何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创造的。这些人物在弘扬优秀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以其高尚的品格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做出了巨大贡献,帮助民族民间舞蹈确立了更加丰富和独具特色的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学生组成小组,利用高校科学研究的形式,及时搜救一些濒临灭亡的舞蹈资源。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对这些珍贵的优秀民族民间舞蹈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和概括,以求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创建更加光明的前景。例如,对于回族舞蹈体系的踏脚舞,教师要给予极大的重视,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踏脚舞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对踏脚舞拥有更加清晰的认知[4]。教师在对踏脚舞进行宣讲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有关踏脚舞的思维认识,对拯救濒临灭亡的珍稀舞种的意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一些学术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一些优秀的学生代表进行旁听,只有经过更加优秀的思维的熏染,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帮助他们在整理优秀民族民间舞蹈的材料时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在向学生传达经验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能够在自身能力基础之上得到更多的提升。综上,我们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传承优秀民族民间舞蹈,教师一定要带动学生参与到传承优秀民族民间舞蹈的队伍中来,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领悟到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优秀文化,让他们能够自觉地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自身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够以丰厚的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深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富有耐心,高校的民族舞蹈课程并不简单,只有不断地对学生加以鼓励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充分的自信心,从而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陶钧.浅谈“因龄施教”在群众舞蹈教学中的意义和应用[J].黄河之声,2015,(3),36-37.

[2]丹缨.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83-84.

[3]李宇博.关于高校舞蹈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黄河之声,2014,(6).87.

传统舞蹈教学篇2

【关键词】中国传统舞蹈;现代舞蹈;相融性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240-01

传统舞蹈教学带来的正能量是不能否认的,但是需要更多的继承与创新。把中国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相融合,能够解决传统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给现代舞蹈教学带来更多的惊喜。

一、传统舞蹈教学现状

(一)传统舞蹈强迫式教学分析

在传统舞蹈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被遏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不到发展。其中“强迫式”的教学一度占据舞蹈教学领域。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阶级统治的味道,教师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有严格的要求。似乎“不打不成才”、“严师出高徒”成为了每个教师的信条。“强迫式”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大声呵斥。学生想要获得教师的表扬几乎是奢望,舞蹈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成为了一种负担。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传统舞蹈注入式教学分析

注入式教学法,也是填鸭式教学,在各个学习段、各个学科都相当流行。因此也成为传统舞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传统舞蹈教学中,教师无法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而教师把衡量学生的标准定为会跳多少剧目、掌握多少技巧、身体的软开度如何。学生长期地只是关注动作的学习,对舞蹈的理性认识不足。学生今后若是成为教师,也恐怕是周而复始的动作讲授。很少有人去关注舞蹈中的内涵与情感,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身心不平衡。因此必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舞蹈教学。

二、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的融合对教学的启示

(一)传承与变异

传统舞蹈教学内涵丰富,教学方式独特。在过去的舞蹈教学模式中,那些几乎苛刻的要求让许多学生叫苦连天。不少学生由于经不住严酷的训练,最终放弃了舞蹈学习。如何在艰苦的舞蹈训练中让学生能够苦得有价值,这是舞蹈教学应该探究的地方。现代舞蹈反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再现,强调学生应该关注舞蹈者的内心感受与主观情感以及舞蹈作品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传统舞蹈教学注重动作的固定训练,现代舞蹈教学强调舞者有情感的肢体表达。二者相结合,才是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

(二)互动与创新

1.教学意识的创新。教师要有创新舞蹈教学的意识,从时代的发展需要入手,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去感受舞蹈。这是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都应该提倡的。

2.内容及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上要通过整套的舞蹈训练,如现代舞基训、现代舞编舞技法、现代舞剧目排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方法不应墨守成规,而应灵活多样,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如和谐教学法、情境熏陶法、“罗杰斯”法、自学辅导法、合作教学法等。从而使舞蹈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与情感性。

(三)创建“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网络;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的组织与运行;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的综合分析与处理。第一个“2”指的是随机考评与集中考评这两种考评方式。随机考评一般就是考评委员会在课前随机抽取,当场听课。而集中考评是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测评。一般来说,每年组织一次集中测评。“3”指的是院级考评、系级考评与学生测评等三个考评渠道。不同的测评渠道侧重点不同,把考核结果汇总起来,最终得出考核成绩。因此在考核的时候最好是把这三种测评渠道结合起来,才能客观、公正地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师生的舞蹈积极性。最后一个“2”指的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种考评方式。在定量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表”。而在定性评价方面,通过听取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对于不能量化的内容实行定性评价。这样就实现全方位的评价,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二者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但是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相互借鉴。对舞蹈教学基础性的东西放宽一些,对舞者的内心感受与学生的人文关怀重视一些,实施相融性的教学模式。这才是现代舞蹈教学应该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金秋.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许霓.中国传统舞蹈教学的创新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艺术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3]冯白跃.论舞蹈训练方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3):11-13.

传统舞蹈教学篇3

【关键词】蒙古舞;鄂尔多斯;特点;教学;意义

前言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能歌善舞的民族。受草原文化的影响,舞蹈风格彪悍矫健。传统的蒙族舞蹈有: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安代、盅碗舞等。这些舞蹈节奏欢快、舞步轻捷,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的健康气质。建国后蒙古族舞蹈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品,舞蹈风格从朴素的捕捉舞蹈形象到编创者个性的升华,各有特点。

舞蹈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舞蹈语汇和不同风格特点的“标准”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曾说到:“要学好一种舞蹈就必须掌握它的全部特点和标准,讲标准就要谈‘规范化’;而所谓讲‘规范化’就是将生活中产生、又在生活中经过无数民间艺术家长期发展形成的、能鲜明体现本民族生活和性格的舞蹈特点固定下来。”

在舞蹈创作过程中,讲究舞蹈的韵律和节奏,将情、舞、乐等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早在50年代《鄂尔多斯》的创作中,编导就意识到舞蹈动作要从生活中去提炼并积极从事着继承、借鉴传统的工作。《鄂尔多斯》从牧民生活出发,他在内蒙古传统民间舞蹈的基础上,从牧民骑马、驯马、摔跤、挤奶、射箭等劳动生活中,观察、捕捉、提炼和创造了新的民族舞蹈语汇,提炼了牧民放马的典型形态,把握了舞蹈形象化的套马、拴马、骑马、飞驰等典型动作,表现了蒙古民族朴实粗犷、剽悍英武的精神气质,成功地塑造了性格豪迈、马术高超的牧民形象。

从《鄂尔多斯》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创作舞蹈动作从生活中提炼,却并非单纯模仿,而是把具象动态美化、优化、韵律化,把舞蹈技巧紧密地和牧民性格凝结在一起。这一时期的舞蹈创作不论是观察还是模仿,都着力于强调舞蹈形象的“生活源泉”和“舞蹈本体”。

1传统组合鄂尔多斯

新中国建国初,饱受苦难的牧民取得了自由和独立,生活逐渐好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更希望看到能反应自己新生活的舞蹈。“贾作光等老一辈艺术家多次到牧区体验生活,经过两年准备,1953年春天,开始了编创工作。”“他们借鉴了苏联艺术家的民间舞创作经验――在富于舞蹈节奏的民间曲调和民族的民俗习惯基础上进行创编,以表现“鄂尔多斯”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和热爱劳动的形象。作品的动作素材来源于喇嘛舞,蒙古族民间舞和日常生活化的动作。喇嘛舞表现力强,动作粗犷,编导选取了“鹿神”“散黄金”等动作,并进行发展变化,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动态人物形象。女子动作中,许多是提炼了生活中的挤奶,骑马,梳头等劳动动作,配合上蒙古族民间舞蹈基本动律,展现出鄂尔多斯高原牧民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鄂尔多斯》使蒙古族舞蹈第一次站在世界的舞台,为中国舞蹈创造了当代艺术的新形式。贾作光先生将原生态的舞蹈提炼加工,创作了这部划时代的艺术作品,并在此后创立了一套蒙古族舞蹈的动作训练体系,为蒙古族舞蹈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鄂尔多斯》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创作舞蹈动作从生活中提炼,却并非单纯模仿,而是把具象动态美化、优化、韵律化,把舞蹈技巧紧密地和牧民性格凝结在一起。这一时期的舞蹈创作不论是观察还是模仿,都着力于强调舞蹈形象的“生活源泉”和“舞蹈本体”。

2蒙族舞蹈的风格及学院派蒙族舞蹈特点

蒙族舞的特点表现在它的节奏和动率上,节奏表现在所有的艺术中,尤其是在表演艺术更为显著。在舞蹈中,节奏是舞蹈力度、感情的基础。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因此处理好蒙族舞蹈的节奏,是为了凸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它可以视作是舞技意义上的再升华。

说蒙古族是以歌舞为伴的民族一点都不为过,学院派蒙族舞蹈的特点是在蒙族舞蹈的基础上进行取材,并重新编排的一种新型学院派、蒙族舞蹈,它比传统的蒙族舞蹈更具有专业性和约束性,在细节上也会更加细致的深入和改进,以达到更佳的理想表现状态。同时,又因为学院派舞蹈本身就有一定的专业性,其设计范围又比较小,以表演为主,供人们欣赏的严谨性范围的舞蹈这一性质的组织上,与原本没有约束的蒙族舞,二者并不冲突,反而有彼此互补的地方,比如,蒙族舞的豪爽、开放是学院派所描绘不及的,但同时,学院派的再舞蹈上的细腻点睛亮点之处,也是蒙族舞可以借鉴学习和采纳的。首先是通过肢体训练达到肢体的解放,肢体的解放是把握蒙族舞气质的基石;其二是把握民族气质;其三是在把握气质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快吸慢呼――蒙族舞蹈的呼吸特点蒙族舞对步伐及肩部、手部、臂部的训练,必须用呼吸。以呼吸带动踏步、拖步的起伏,控制关节的平衡性使气力相互协调,还需要呼吸来衔接前后动作,表达感情。蒙族和藏族同是游牧民族,但是由于各自地理环境与民族发展史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质,由于心态的不同,体现在身体的形态上,也是大相径庭的。蒙族舞后靠的体态,横抻的动态是与他们曾有过的英雄历史;与他们“马背民族”的彪悍性格分不开。所以蒙族舞的呼吸是以在重拍上慢吐气见多,慢吐气可以表现出人物形象健壮,生活环境辽阔之感。吸气表现为在空拍和弱拍上的快吸气。例如趟步加柔臂的训练,柔臂是肩部动作的延续波浪形伸展。趟步要求膝部掌握平稳,并随步的动向移动,在动作中,无论是哪边的手臂向下压,一节节抹,呼吸都要走一个沉的下弧线。双膝稍弯,重心慢慢移动,到换反面上步的一刹那做短暂的快吸气。再沉,以此类推。3传统组合鄂尔多斯在学院派蒙族舞蹈教学中的训练价值

鄂尔多斯作为蒙古舞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对学院派蒙族舞蹈教学有以下训练价值。鄂尔多斯蒙古族舞蹈,有着自己独有的风格与特色。节奏明快、语汇丰富,动作大方、韵律流畅、跳跃奔腾、激情奔放,是它最突出的特点。传统组合鄂尔多斯是蒙古族舞蹈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们必须接受蒙古舞的正规训练,并达到一定的水平。我认为这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让学生们了解蒙族的生活习性;了解蒙族的舞蹈语汇;了解蒙族舞蹈的音乐;通过一定的学习从而提升到美学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蒙族舞蹈,使学生全面掌握鄂尔多斯。

3.1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蒙古族主要聚居开我国北方,世代从事游牧和狩猎劳动,蒙古族是典型的“马背民族”,漫漫草地和茫茫大漠塑造了蒙古族男性勇敢、永不言败倔强、豪放、伟岸、剽悍的性格特征,穹庐的天宇之下到处是马背游子的足迹。典型的游牧文化和狂放的生活习俗,写就了男性不羁的个性。在他们的生活中,马是唯一可以信赖与可以依托的精神支柱。

3.2传统组合鄂尔多斯及蒙族舞的训练:传统组合鄂尔多斯的肢体训练,组合中的挤奶、骑马、梳辫子等动作都是从鄂尔多斯牧民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并以大小手腕,软硬动肩贯穿整个舞蹈的始终。肢体训练,目的就是要使训练者具备蒙族舞的基本素质。就是全面掌握蒙族舞的动态特征。在蒙古舞蹈的风格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蒙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如从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对硬肩的“夸张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动态中柔肩应发力缓慢,形成对硬肩的聚集规律,通过训练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同样,在训练臂腕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在肢体的训练中,除了讲究稳扎稳打,还应注意一点就是舞者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续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快发力、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间静止的审美意识。在训练当中要一直要保持一种蒙古族的基本形象和精神气质,透过这种情感、形态、运气、发力的典型表现,涵概出一种“圆形、圆线、圆韵”。如双臂延伸动作的象征意义,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质。处理好蒙族舞的节奏是为了突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是舞蹈意义上的再升华,具体来说,在舞蹈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导致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体现,注意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达情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3.3让学生在鄂尔多斯的学习中了解蒙古族音乐,自如掌握蒙古族的节奏:节奏表现在所有的艺术中,尤其是在表演艺术更为显著。在舞蹈中,节奏是舞蹈力度、感情的基础。因此处理好蒙族舞蹈的节奏,是为了凸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它可以视作是舞技意义上的再升华。在掌握了蒙舞的基本动态并对蒙族气质有一定的认识后,下面的任务就是学会恰到好处的处理节奏,力求把蒙族舞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表演尽善尽美。如果说,肢体训练是形式意味上的奠基,把握气质是内容方面的补充,处理节奏则是在前面二者的基础上对总体表演水平的圆润。处理节奏,标志着舞者对肢体的把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作为一名舞者在跳蒙古舞时,必须不断体会力量,动作的对比与幅度的快慢,不断圆润舞技,深化舞蹈意识。具体来说,在舞蹈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导致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体现,注意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舞蹈离不开节奏,正如生命离不开呼吸,聪明的舞者以恰到好处的节奏去构造舞蹈,正如调整呼吸以使生命稳健而顺畅。另外,处理节奏不仅要学会从舞蹈本体上下功夫,也要对音乐理论素质的培养以及对充满节奏韵律的生活的关照,都是修炼节奏意识的必要手段。

3.4把握气质――动态特征在情感面上提升:该如何掌握传统组合鄂尔多斯的基本动态也就是该如何掌握蒙族舞的基本动态,在掌握了蒙族舞的基本动态以后,教师要求学生需要对此种只具备形式意义的外壳注入内涵。就蒙族舞来讲,是对风格美的外部形态的蒙族精神化。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应该要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同学们要把握这种气质,如果从环境因素来考试,当然最好能把自己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中去生活、去体验。正如贾作光老师一样,在表演时的投入,恰到好处地把握情感。我想,每一个学生应该从学习、关注直至体味草原文化开始做起。只有当蒙古族的草原文化意识在表演者的思维的内部扎根,学生们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现出“那一个”蒙族气质来。事实上,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一边跳着某个民族的舞蹈,一边也就在演绎着某个民族的文化,演绎的好坏直接与舞者对此民族文化的知识相关,并体现出该民族的情感特征。所谓“气质”,我想给学生加强蒙族文化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对蒙族民间舞蹈中典型的动态形象鹰、大雁、马之习性及它们的气质神韵的把握。例如蒙古民族对鹰和大雁有特殊的感情,将其视作吉祥、理想、生命的象征。那么,学生通过书本上的知识了解到关于它们的某些生活习性后,就应该关注由这些生活习性出发的,与该民族的生存意识相关的东西,如双臂延伸动作的象征意义,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在蒙族舞蹈中,脚步、眼神、面部表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化,而这种“有机”源于生活的根基,具备着一定的文化内涵。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质,另外还要多看、多听、多学、多想、在心理结构内部建筑一个蒙族文化的实体,这样,表演时对蒙族舞蹈的气质把握就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要跳好蒙古舞,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必经过以上这些阶段:认真学习,脚踏实地的进行肢体训练、动作节奏处理和气质培养的技术把握。通过以上分析,这几个境界是层层递进关系,后者前者的升华,前者则因为某种基础性对后者的训练形成一定的实践规范,各种学习都要稳扎稳打,不可偏废。

传统舞蹈教学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校舞蹈教学;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7-011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56

[本刊网址]http://

在信息时代环境影响下,多媒体技术已深深植入我国教育领域,这促使我国教育教学模式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断革新,以增强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时代性与先进性。而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号召,开拓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既是对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的有力冲击,又是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先进性、实效性、趣味性,实现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方法。因此,各高校的舞蹈教学模式应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优化教育资源、提高舞蹈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水平,以适应信息时代下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发展。

一、多媒体技术的教育价值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在信息r代环境中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图像、视频等内容的处理传递信息的技术,它的出现一方面扩展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改变了人们获取、传递、接收信息的方式,高度契合信息时代为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各高校大多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方法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教学课程缺乏趣味性和实效性,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恰好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自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以来,为其教学模式提供了具有先进性、多样性、实效性、趣味性的信息技术支持,如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教学情境、调节课堂气氛、观赏舞蹈影片等。传统的舞蹈教学活动往往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这种言传身教的模式使学生无法深刻体会舞蹈动作的灵魂与内涵,从而突显出了传统舞蹈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但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起到了有效引导学生深入舞蹈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一系列积极作用。首先,当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舞蹈编导理论等一系列舞蹈理论课程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课件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配以相关的音频影像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蒙古舞《鸿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与蒙古舞和蒙古民俗相关的图像影音资料,将这些资料融入教学活动中,展现出蒙古草原天高地阔、一碧万顷的美景,并引导学生深入该舞蹈的情境中,了解蒙古民俗风貌和蒙古舞的灵魂与内涵,从而在表演中引起观众共鸣。其次,多媒体技术在舞蹈编导、舞蹈基本功训练等专业课程的应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以录音、人工敲打为主的伴奏模式,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节奏性、针对性强的音乐,另一方面为舞蹈编导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观赏舞蹈影片,如将印度舞贯穿全片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以梦想为主线的《歌舞青春》和充满了激情与斗志的《舞出我人生》等,在观赏影片后结合自身感受和影片特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舞并展示。

二、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已不再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是积极的开拓领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感教育是指以美学原则为核心原则,以通过自然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以及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来培养人们认识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塑造人们美的理想、品格、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舞蹈教学作为艺术美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营造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对美感的追求与向往,并且舞蹈美感的培养对音乐美感和身体美感等其他学科领域的培养同样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已广泛渗入各高校中的舞蹈教学模式可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设立以培养从事舞蹈工作的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以通过开设舞蹈专业理论课程及高水平的舞蹈实践指导为教育内容的舞蹈专业,这些学生往往具有扎实的舞蹈基础,是我国舞蹈艺术美感教育的主力军;其二是每个年级开设一到两学期舞蹈类公共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以交谊舞和街舞为主,其中包括华尔兹、探戈、伦巴、爵士舞、机械舞等,课程时间大多为每周四学时,但由于各高校的舞蹈教学能力与侧重不同,使其舞蹈教学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活动中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舞蹈的育人功能被忽视,舞蹈教学是高校为培养从事舞蹈工作的专业人才所设立的学科,美的舞者应具有美的灵魂,只有美的灵魂才能表现出震撼的舞蹈内涵,作为一门培养美、创造美的美育学科,其教学活动应在建立理论知识,提高舞蹈技能的基础上,融入人格素养、价值观念、审美高度等方面的教育,但许多舞蹈教学工作者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自身内涵的培养,有悖于我国教育观念中教人与育人相统一的理论;第二,学生专业基础较差,步入高校的学生大多为20岁左右,他们的骨骼韧带已基本发育成型,增加了舞蹈技能训练的难度,并且作为一门磨砺意志的专业,辛苦的专业训练易使很多学生的意志不坚定、产生思想波动,从而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训练,导致高校舞蹈专业缺乏具有扎实基本功的可塑性人才;第三,舞蹈教学理念落后,舞蹈教学不仅在于学生的舞蹈技能的培养,还在于学生内在灵魂的塑造,但以模仿为主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大班式教育模式阻碍了学生舞蹈个性特征的发展,过分重视专业训练阻碍了学生舞蹈专业内涵的发展。

三、多媒体技术对高校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改善了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使以口传身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现代舞蹈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口传身教,学生接收模仿的教育模式为主,从而增强了教师的授课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自身内涵的审美教育。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方面的应用有效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引导、辅助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是改善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二)增强了高校舞蹈教学模式的趣味性

高校舞蹈课程包括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舞蹈编导理论等舞蹈理论课程和舞蹈编导、舞蹈基本功训练等舞蹈专业课程,在舞蹈理论课程中,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设备,结合文本、图像、影片等形式的专业资料信息,向学生传授舞蹈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有助于增强舞蹈理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鉴赏舞蹈艺术的能力,在舞蹈专业课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舞蹈动作示范、舞蹈音乐伴奏、舞蹈编辑表演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资源,为舞蹈专业课程营造出欢快有趣的氛围。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应用表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明显增强了高校舞蹈教学模式的趣味性。

(三)优化了高校舞蹈教学资源

自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模式后,舞蹈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书本中的内容直观、明晰地展示给学生,并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丰富舞蹈教学课程的内容,增强舞蹈教学课程的趣味性。舞蹈专业是一门动作性极强的学科,而语言并不能完全描绘出舞蹈动作的要领,因此多媒体技术中图像、影片等资源的应用便成为了展现舞蹈动作的有效方法,这种直观展现舞蹈动作的形式使学生们对舞蹈动作的掌握更加专业、准确。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号召下,各高校已开展了一系列培养优秀人才的课程与活动,舞蹈课程是艺术美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出了优秀的舞者应具有美的灵魂,具有美的灵魂才能跳出具有震撼力的舞蹈。只注重舞蹈技能训练,不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便会出现没有灵魂、空洞无味的舞蹈作品。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影片等形式展现舞蹈的美,提高学生展现自身人格美、韵律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舞蹈的情景中,使学生与舞蹈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五)提高舞蹈学习效果

舞蹈专业是一门磨炼意志的专业,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坚定的意志、认真的态度以及不懈的努力来提高技能水平。在传统的舞蹈学习模式中,舞蹈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指导时间和次数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减轻了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压力,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课后巩固的有效途径,使学生能在课后利用更加充足的时间掌握动作技巧和要领,对提高舞蹈学习效果起着显著作用。

结语

在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舞蹈教w作为艺术美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改善传统高校舞蹈教学模式、增强高校舞蹈教学模式的趣味性、优化高校舞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舞蹈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育价值,使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实现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郝力.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纵横,2016(18):24-25.

[2]唐丽钦.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9):65-67.

[3]刘荔.试论高校舞蹈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3(1):22-23.

thepromotionofmultimediatechnologytoDanceteachi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CHenGChen

(GuangzhouCivilaviation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510403,China)

传统舞蹈教学篇5

关键词:舞蹈教学;传统教学;数字化;重要性

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加快,竞争日趋激烈。此时,“数字化”技术作为时展的必然产物,拥有快捷的传播速度、安全准确的传播方式,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其优势。在舞蹈领域,它同样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对舞蹈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舞蹈教学方面,“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就更加重要,所以该问题的研究具备了时代的必然性和时间的急迫性。

一、舞蹈教育“数字化”的概念及其范畴

所谓“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与处理的过程。(其中包括半导体技术、光纤技术、无线电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等)

“数字化”教育就是把客观事物和想象的事物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用以育人,“数字化”教学包含了教学的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教学多媒体化能使得信息媒体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教学网络化可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教学智能化则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化。数字化技术是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包括了通信领域、大众传媒领域内的传播技术手段以数字制式全面代替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与非数字化信息相比,数字化信息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放大时不易失真、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便于计算机操作与处理等优点。将这些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就成了在舞蹈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舞蹈教育改革和舞蹈教育发展的过程,形成一种全新的舞蹈教育形态――“数字化”舞蹈教育。

“数字化”舞蹈教育根据其反映的不同对象和表达的不同目的,可分为群众性“数字化”舞蹈教育和专业性“数字化”舞蹈教育。前者以普及为主,以自娱自乐为目的。它通过影音资料、课件的传播和舞蹈基础知识的传授,提高群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健美身体、重视仪表、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世界各国对群众性舞蹈教育的普及十分重视。后者以提高为主,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它通过与专业舞蹈院校以及专业艺术团、院培训学员的方法相结合,给以严格的基础训练和技术训练,并通过舞蹈史、舞蹈论的讲授,为各专业舞蹈团体培养和输送优秀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数字化手段在舞蹈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是可预见的。将数字化运用于舞蹈教育将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的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同时,在舞蹈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手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认,而是要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

二、传统舞蹈教学存在的不足

传统舞蹈教学法包括直观教学法和综合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包括口传身授和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法;综合教学法包括理论学习法和艺术实践教学法等,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口传身授”教学法。“口传身授”教学法作为舞蹈教学领域的代表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我们同时发现传统舞蹈教学存在几大不容忽视的不足:

1.忽视较高水平的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舞蹈知识和舞蹈动作的掌握,能够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见解,首先,能独立地对舞蹈作品作出审美和价值判断,是最高水平;次之,应用舞蹈知识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说明舞蹈知识;再次之,“知道”舞蹈动作是最低水平。传统舞蹈教育下的学生,对舞蹈的应用、评价仅仅停留在“知道”的水平上。

2.轻理论和实践

作为一个社会艺术人,既要懂得舞蹈技能,也要掌握舞蹈知识,但近年来对舞蹈知识的教育有弱化之势。舞蹈是一门技能科目,技能是必须掌握的,但舞蹈知识也必不可少,它是技能的理论依据。在我国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影响下,学生背上了过重负担,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传统舞蹈教育对知识的培养显然不够。

3.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鱼。舞蹈知识在不断膨胀和更新,靠生硬灌输和被动接受永远赶不上其发展速度。想提高学生舞蹈学习能力,首先要引发智力,但在如何开发的问题上,不少人步入了早期教育的误区,甚至在幼儿园里就开始学学知识,让孩子做tendu、学控腿、扒成品,短期看似乎有效,但对开发儿童舞蹈潜能并无太多帮助。开发儿童智力最好的方法是游戏,在舞蹈游戏中让儿童体验舞蹈的美,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模仿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忽视创新

传统舞蹈教育实施的是我教你学的“听话教育”,这种机械的教育方法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毫无创新。如舞蹈编导教育中动作元素训练,学生大部分直接从碟中扒几个动作去应付教师,这样的鹦鹉学舌、照本宣科最终导致学生头脑僵化、墨守成规,一代不如一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力才是舞蹈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让学生为考试而练功,终日停留于排练厅,为追求所谓的标准动作而不许有丁点偏差,这样的教育能不扼杀青少年的创造力吗?

三、“数字化”舞蹈教育的教学运用

相比传统教育的不足,“数字化”教学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对传统舞蹈教学进行了有利的辅助。舞蹈不仅是肢体语言,长久以来音乐的介入,使它更是听觉和视觉的综合体。因此,“数字化”舞蹈教育引入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表达舞蹈,从而填补了许多传统教育的不足。其表现为:

1.“数字化”舞蹈教育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应用和评价能力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并提供帮助。根据学生个性的测定,特别是认知方式的监测,以学生为主体、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例如:在一个局域网多媒体教室上教学法课,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让学生在舞蹈资料库查找相应的知识、影像资料进行学习,这样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查找资料后,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在局域网内进行讨论,从中教师也可发现许多新的元素,可开拓学生的思维,加强团队合作,也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的热潮,并且很好地解决了培养学生评价能力的问题;影音资料的生动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许多学生会因兴趣所驱,会开始学习“数字化”舞蹈的制作,从而解决了培养学生应用水平的问题。

2.“数字化”教学可解决轻理论、实践的问题

利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用户共享。自模拟摄像机和DV摄像机出现后,舞蹈的表演平台从富丽堂皇的剧场,灵活多变的户外环境走向了家庭电视机,走向了电视台的摄影棚和转播画面,成为了能够共享的影像和表演。网上的舞蹈教育资源也有许多类型,包括舞蹈网站、舞蹈电子书刊、电子图书馆中的舞蹈资料、舞蹈动画软件、舞蹈新闻等。

3.“数字化”教学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和形象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舞蹈制品的网络传播、交流,虚拟表演、教学,以及舞蹈的远程互动表演形式的出现,迎来了另一个全新的舞蹈呈现平台。网络的传输和数码摄影制作的低廉、特殊效果的光幻,使一些科技化手段平民化,使更多的舞蹈创造者利用网络平台创作出生动多样的舞蹈形式。

4.“数字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数字化”教学,可以突破舞蹈演员身体条件以及软、开度的束缚,制作虚拟演员,这样的演员体形、体力以及协调性、规范性较强,对观众的冲击力更大,学生通过对这种“数字化演员”的制作学习,可以创造出更多新颖的舞蹈元素。

例如:利用poser4中的“文件窗口”,我们可看到动画小人,将其制作成舞姿,然后点击“方块显示”可以将身体各部位都以方块形式显示出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姿形成的肌肉运动线条以及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关系。

四、舞蹈教学中运用“数字化”的深远意义

舞蹈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技术的前景十分宽泛,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并且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学生通过因特网能随时随地与不同的人讨论舞蹈和舞蹈知识,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及自主学习、探求知识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全面理解,解决传统舞蹈教学忽视较高水平的舞蹈知识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问题;教学生利用软件制作自己的舞蹈,能打破自身条件的束缚,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解决传统舞蹈教育忽视创新的问题;利用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则必定将所学知识融入其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必然会加强,如此则解决了传统舞蹈教学重技能,轻理论、实践的问题;讨论式教学不但可传递信息,而且可讨论学习方法,不仅可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而且可解决传统舞蹈教育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问题。

其次,由于近年来舞蹈的艺术性逐渐加强,而“数字化”提供的强大功能上的条件,致使舞蹈“数字化”在研制的初期大多是利用计算机提供的这些功能上的便利为舞蹈服务,因此一直以来“数字化”舞蹈教学的内容大多集中在单纯性的舞蹈教学或舞蹈知识介绍上。但是随着舞蹈“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必将渗透到舞蹈艺术领域,将成为舞蹈艺术的直接载体,由于要表达内容的艺术性的增强,舞蹈数字化的界面设计和结构设计都将进一步体现出艺术的表现力。这样的应用也同时将大大提高舞者使用“数字化”技术表达自己的创作意愿的欲望,有了更多的艺术人士的参与,也将更进一步促进舞蹈“数字化”教育或者“数字化”舞蹈教育的艺术性扩展。再者,由于舞蹈艺术需要想象力的高度扩展,又因计算机能够完成许多人类不能完成的任务,那么,未来的“数字化”舞蹈和舞蹈“数字化”将是对人类想象力的极大挑战,由计算机演示的“数字化”舞蹈将完成许多超越人类能力的事情,人们可以在现代技术提供给我们的各种奇妙好看的微观环境里舞蹈,甚至可以和其它生物一起体验舞蹈的快乐。

当前有一种被称作视觉跟踪的人机交互技术,能够使计算机上的画面随着观看者眼球的转动而发生变化,如果这种技术运用于舞蹈数字化教学中,观看者眼球的转动,可以导致观看内容的变化,省略了鼠标操纵的环节,人的眼球的转动可以直接决定下一步要看的画面是哪一个部分,这样的数字化舞蹈可以增加观者的即时反应和趣味性。

另一种当前人们正在研究的动态交互性艺术,可以根据人和影子的变化决定计算机里画面内容的变化,这种技术运用于“数宁化”舞蹈中,可以随着舞者的动作变换背景的画面,不仅增加了“数字化”舞蹈的可观赏程度,而且还能鼓励观众参与到舞蹈的表演中来。在排练厅增添这样的设备,能避免学生老看镜子的毛病,而使学生用自己的动作直接去创造变化莫测的背景画面,对于培训学生用心灵指导舞蹈的能力大有裨益。增加了智能系统的这样的动态交互艺术,还将有助于引导演员编舞,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编排的舞蹈的画面感觉效果,在拥有计算机的家户中便于体验舞蹈的乐趣。

五、结束语

“数字化”技术发展到现今,已经是一个国际性的热点话题,现代和未来的计算机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就像媒体艺术的发展一样,其进入到舞蹈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舞蹈教学运用中展现出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开创了一个舞蹈教学领域崭新的局面,未来“数字化”技术在舞蹈教学中运用的前景非常广阔,在这条广阔的道路上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03)

[2]孙晓梅.舞蹈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09)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04).

[4]刘惠芬.数字媒体传播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2).

[5]彭冬梅.3DSmaX5基础与实例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1).

[6]章力,周智娴.艺术的科学化与科学的艺术化――数字革命对影视艺术的影响[m].上海:艺术教育2006年05期.

[7]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03).

[8]刘春.数字化舞蹈[m].北京:艺术评论,2004年05期.

传统舞蹈教学篇6

关键词:传统社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研究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77-01

一、引言

瑶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瑶族节庆、祭祀、民俗等传统活动主要表现形式的瑶族舞蹈是乡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发展和不断走向辉煌,不仅体现了瑶族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鲜明独特的性格特征,还展现了它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对舞蹈的深刻影响。

近年来,传承与发展赋有美学意蕴和昂扬向上民族精神的民族舞蹈这一重大研究课题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如何依托传统社会教育,发展作为瑶族文化根基的瑶族舞蹈,分析和研究传统文化对传统社会教育的冲击和推动,唤起人们对瑶族传统舞蹈的兴趣,形成保护与传承、和谐与共生的社会氛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瑶族舞蹈内涵及其与传统社会教育现状分析

瑶族舞蹈种类繁多,多与瑶族人民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如“耍歌堂”是广东瑶族节期最长、活动规模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的民族盛典,盘王舞即是为祭祀共同的祖先盘王而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传统舞蹈,它为节日增添了热闹、祥和的气氛。

瑶族传统舞蹈在民间广为流传,它造型优美、独具内涵,它详尽地记录着历史的发展进程,为传统社会教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在人文、科教领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促进我国文化创新和带动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广东连南的“耍歌堂”和“长鼓舞”分别于2006和2008年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社会发展更加离不开传统社会教育,加强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

三、传统社会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共生关系对策

理清民族文化传承思路。国务院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保护与传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瑶族历史悠久,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舞蹈种类繁多,但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其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社会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应从筹措资金、民间文艺队伍建设到开辟文化馆等重要场所等入手,让更多的瑶族同胞加入到保护和传承瑶族传统舞蹈行动中。

营造传统社会教育氛围。近年来,年轻人对瑶话、瑶歌、瑶舞等本民族风俗、礼仪、宗教仪式等逐渐淡薄,后继无人现象突出。面对困境,必须加紧营造传统社会教育氛围,抢救和保护瑶族传统舞蹈。如通过多方渠道,争取社会成功人士、企业家对民族文化馆的资金支持;面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瑶族舞蹈大赛;文化馆免费向中老年人开放,开展瑶舞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氛围的营造,既可传承民族文化,瑶族传统舞蹈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加大瑶族传统舞蹈宣传力度。群众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推动者和领导者,他们艺术造诣高,魅力独具,应利用媒体和舆论宣传工具,提高他们的社会知名度。可通过政府补贴、活动奖励等给予他们特殊的优惠待遇,授予"长鼓舞王"、"瑶歌大师"、"民间艺术大师"等荣誉称号,提升知名度。还可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瑶族传统舞蹈的资源共享,逼真地展示瑶族舞蹈高难度舞姿的技巧。多媒体可让更多的人领略瑶族优秀传统舞蹈的源远流长,获得美感,启迪心灵,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如“长鼓舞”通过一系列的舞蹈动作,表现瑶族人民建造美好家园时找地基、丈量、砍木、削木、搭建等过程,生动形象地再现瑶族先民的生活场景。

拓展传统社会教育途径。瑶族传统舞蹈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厚的历史积淀所代表的瑶族人民的思想情感、艺术魅力通过传统社会教育予以完美呈现。应将舞蹈教学纳入中小学教学,提高青年学生的舞蹈鉴赏力,造就瑶族传统舞蹈生力军;开展瑶族传统舞蹈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瑶族传统舞蹈管理和研究人才;开办传统文化培训机构,将以瑶族传统舞蹈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融入传统社会教育。

四、结论

传统社会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课题。只有对民族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结合传统社会教育,才能焕发民族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丰富人类精神生活,达到传统社会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共融。

参考文献:

传统舞蹈教学篇7

【关键词】:体育舞蹈;新型传媒技术;融合

【abstract】:newmediatechnologyusesthehumanimaginationandcreativitytorealizethetechnologyinnovation,thecontentandformofcollegesportsdancefusionisprofessionalsportsdanceandtheartformofinnovationdirection.Basedontheformofnewmediatechnology,thearticleelaboratestheintegrationofthetwoformsandmethodsfromteaching,trainingandperformance.

【Keywords】:sportsdance;newmediatechnology;fusion

近年来,新型传媒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不同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载体和平台,但新型传媒技术与体育舞蹈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将新型传媒技术引入艺术领域,能够克服传统体育舞蹈艺术形式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不足,提高了该专业以及艺术形式的魅力和美感,使得体育舞蹈在教学、训练和表现等方面均实现了丰富化。从艺术角度而言,利用新型传媒技术能有效突破传统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使得音乐、舞台、舞者动作和造型等都实现创新化,全面地调动观众的感官感受。

本文结合现代化技术与体育舞蹈融合的实际情况分析两者融合的重要性,从教学、训练和表演等不同角度分析两者融合的实际情况,最后对两者之间融合的未来发展前景等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本次研究旨在为体育舞蹈教学、训练和表演等过程实现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1新型传媒技术与体育舞蹈融合的重要性

1.1新型传媒技术为体育舞蹈提供直观的教学和练习平台

对授课教师而言,基础性的舞蹈技能和理论知识部分可利用传统的媒介开展教学,但要使学生更为准确掌握舞蹈动作的精华,则需要深入细致地讲解和演示。传统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基础性的动作和技巧都需要教师亲自示范并配合细致性的讲解。而利用新型传媒技术能直观的展示体育舞蹈动作,分解动作并展示动作之间的连接变化。利用新型传媒技术代替教师的示范和再现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教师因重复演示造成的损伤,且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动作的精髓。对学生而言,体育舞蹈技能的掌握需要千百次地练习,利用新型传媒技术可以辅助学生再现舞蹈动作,为自主练习提供学习平台。

1.2新型传媒技术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效果和质量

新型传媒技术中声音和舞蹈动作技术的同步系统、虚拟人运动技术等已被广泛应用于舞蹈教学之中。譬如利用虚拟人动画模式技术,严格按照运动学基础理论和规律,将人体运动规律和各种舞蹈动作再现。利用新型传媒技术将教学内容逐一再现,可以更为细致和精确化地展示每一个动作的形成过程,可以辅助学生平时的练习,帮助学生快速定位不规范动作和一些错误动作,提高了学生自主练习的效果。综合而言,新型传媒技术为体育舞蹈教学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學效果和质量。

2新型传媒技术与体育舞蹈的融合探析

2.1影像技术与体育舞蹈的融合

影像技术是上世纪被引入艺术领域之内的先进技术,实现影像技术与体育舞蹈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体育舞蹈的创新和发展。现阶段,新型传媒技术中的影像技术利用了离子屏、LeD屏等。展示了LeD屏为舞蹈表演呈现的3D背景效果。现阶段的影像技术突破了传统的静态化特征,通过先进技术动态化展示出舞蹈、音乐和背景内容之间的关系,欣赏者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体育舞蹈的编舞者可以利用该技术将体育舞蹈的内在精髓和文化底蕴通过影像技术展示出来,即实现了体育舞蹈项目与观众的互动,更容易为观众传达体育舞蹈节目的思想和理念,使得过去单一地舞蹈呈现出多元化和动态化的效果,从过去传统的肢体、音乐等方式传递感情转变为多感觉地传递,能够将体育舞蹈独有的魅力展示与观众和欣赏者之中。

2.2虚拟现实技术与体育舞蹈的融合

虚拟现实技术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人的感官和感受聚集置于一定的虚拟空间之中,利用了各种虚拟技术为观众提供逼真的感官效果。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体育舞蹈,从创作方面而言,可利用时空感设计出具有特色化的舞蹈效果;从体育舞蹈动作编排而言,可借助于三维软件配合舞蹈者的动作设置出舞者无法完成的高难度动作,增加体育舞蹈动作的难度;从造型方面而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塑造出具有文化内涵和底蕴的体育舞蹈造型,强化体育舞蹈的文化美感,使得体育舞蹈呈现出“鲜活”特点。

2.3交互技术与体育舞蹈的融合

传统体育舞蹈教学成果的展示,不论通过比赛还是汇演等方式都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交互技术在我国艺术领域的应用,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可实现时空的交融转换,利用传感器的作用打破传统编舞者与表演者之间的独立性,提升了艺术原有的表现力。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入交互技术有助于实现教师与虚拟人物之间的融合,教师利用虚拟交互技术完成教学过程;学生舞蹈训练和比赛时辅助交互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压力。

2.4光影技术与体育舞蹈的融合

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学习成果传统的展示方式容易受到舞台单一性灯光因素的限制,进而影响展示的整体效果和质量。将新型传媒技术中光影技术引入体育舞蹈能够为体育舞蹈舞台设计增加灯光和色彩的配合效果,利用主光和补光灯搭配舞者的舞蹈动作展示体育舞蹈的美感,丰富体育舞蹈形式。

3新型传媒技术与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的结合情况

3.1新型传媒技术与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结合

体育舞蹈是一种舞蹈艺术,为展示舞蹈艺术自身的魅力仍需要将新型传媒技术引入体育舞蹈教学中。传统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主要依靠于教师的教学与引导,自引入新传媒技术,譬如多种虚拟技术和交互技术的引入,利用新型传媒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教师的重复性演示和示范。传统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主要依靠于教师的教学与引导,利用新型传媒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教师的重复性示范。教师将教学内容输入至传感器,传感器将内容编码为各种符号,这些符号成为虚拟人物做出各种动作的指令,虚拟人物在指令的指示下做出个各种动作,利用虚拟人物的动作展示可以无数次重复和再现每一组或者单个动作,甚至将每一个动作由身体的哪些部分活动而展示出来。

3.2新型传媒技术与体育舞蹈训练过程的结合

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高度依赖于长期地训练,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技能或者技巧,由此再现舞蹈形式可以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帮助学生了解训练的现状和待改进之处。通过交互技术和多功能显示屏,能够全方位地呈现学生舞蹈造型、动作甚至每一位学生的肢体到位度,有助于提高训练的效果和质量。传统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学生只需注重音乐、舞蹈动作等几个元素的配合,但应用新型传媒技术后,学生需要将背景、灯光、造型、动作等多个元素加以融合。,新型传媒技术可以记录和记载学生舞蹈的情况,由此再现舞蹈形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训练的现状和待改进之处等;通过交互技术和多功能显示屏,能够全方位地呈现学生舞蹈造型、动作甚至每一位学生的肢体到位度等均可以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提高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3.3新型传媒技术与体育舞蹈表演过程的结合

新型传媒技术与体育舞蹈的结合由过去单一维度的展示转变为三维立体型的展示模式。新型传媒技术在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主要利用了该技术创造的虚拟性。体育舞蹈的表演过程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应用新型传媒技术:其一,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将虚拟技术融入至体育舞蹈动作、造型、音乐、灯光等,使得体育舞蹈与现场表演融为一体;其二,利用LeD显示屏,将欲表演的体育舞蹈节目的文化内涵通过显示屏展示出来,表演者提前将相关动态图片和影像收集,利用软件技术进行加工,使得體育舞蹈节目的文化内容通过显示屏、舞者以及配合的音乐等呈现出来,由此形成多种媒介元素综合性的体育舞蹈形式,让体育舞蹈的表演栩栩如生。

总之,体育舞蹈与新型传媒技术中的影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交互技术以及光影技术结合,将现代化数字技术应用到体育舞蹈的教学、训练、表演中,能有效增强教学、训练效果、提升舞台表演的美感与视觉效果,增强体育舞蹈内在魅力和外在表现力,提高观众对体育舞蹈的感官效果。

传统舞蹈教学篇8

关键词:教师;民间舞蹈教学;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42-01

一、民间舞蹈教师舞蹈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化、理论化不足

民间舞蹈教师舞蹈理论与实践系统化与理论化的不足,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从民间舞蹈的起源来看,民间舞蹈最早源于民间,是人们自发组织并得以延续的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尽管在漫长的民间舞蹈发展过程中,许多民间舞蹈得到了更好地改进与创新,但是仍然存在着系统化与理论化缺失的问题。其次,从民间舞蹈教师所接受的教育层次来看,许多民间舞蹈教师最初往往是出于对舞蹈的喜爱,他们对于系统的舞蹈理论知识接受甚少。在长期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舞蹈教师对于舞蹈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化与理论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民间舞蹈教学的最终教学效果。作为新时期的民间舞蹈教师,应当能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努力加强民间舞蹈理论的学习,更好地进行民间舞蹈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将民间舞蹈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民间舞蹈的整体把握,进而促进其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注重教学法的多元化探索

鉴于民间舞蹈教学活动作为一项需要教育者与学习者共同投入大量劳动进行知识构建与行为构建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当在实际的民间舞蹈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教学法的多元化探索。同样地,这也应当是现代民间舞蹈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此外,作为新时期的民间舞蹈教育工作者,除了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应当将自己的视野逐渐放宽,从诸多学科的教学中汲取教学经验,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可以通过从语文教学之中“移植”意境教学法等等,通过不同优秀教学法的结合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长期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惰性,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其日后的学习与生活。由此可见,民间舞蹈教师应当加强对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比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与劣势,通过不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更好地增强学生对民间舞蹈的魅力的理解,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时代性

中国民间舞蹈跨越数千年流传至今依然盛行不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不断孕育着时代精神。民间舞蹈是生命律动的呈现,直接反映了中国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积蓄的精神力量,并逐渐发展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之一。民间舞蹈的时代性还体现在其具有浓郁的现代民族性特征。从众多流传已久的民间舞蹈来看,民间舞蹈往往是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间舞蹈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文秉性和民族特质。对于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则是对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尊重和爱护。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在新时期具有更为浓郁的现代特色。我们的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理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作为新时期的民间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持一颗“创新”之心。只有创新,才能够真正符合民间舞蹈的时代性特征。例如,在民间舞蹈备课阶段,我们应当从目前社会发展中较为优秀的舞蹈曲目入手,结合民间舞蹈教学目标,从学校、学生及教师自身的经验入手,进行积极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中国民间舞蹈的精髓,同时更好地融入到民间舞蹈的学习与发展中去。时代性,作为现代舞蹈教学的一个突出特性,作为现代民间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其给予高度的关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起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民间舞蹈教师能够将目光着眼于民间舞蹈的时代性,那么学生将会在潜移默化中遵循教师的预设规则,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新鲜的教学体验。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中国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育工作者通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微小、实则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中国民间舞蹈教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的民间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这些常见的问题出发,仔细分析与研究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总结归纳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民间舞蹈教学规律。同时,要结合学生发展需要、自身经验与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较强可适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中国民间舞蹈教学才实效性。

传统舞蹈教学篇9

关键词:高校;舞蹈;地方文化

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已经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通过将地方文化有效的融入高校教学当中,有效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的模式,突破传统教育教学的枷锁,丰富高校教育教学体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意识,有效的传承、发扬学生多我国地方文化的传承。但是大部分高校舞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极少融入地方文化舞蹈特色,以此阻碍了高校学生在舞蹈方面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尤其可见,加强高校舞蹈教学当中针对地方文化的有效融入直观重要。

一、地方文化发展意义

(一)有利于地方文化传播与交流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正面临着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趋势的发展之下,针对各个地域的文化正在互相的进行相应的融合与交流。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发展国家,高校为培养多元化发展人才,将各个地方的文化进行在教学课堂上进行相应的融合与发展。例如将天水舞蹈文化融入到高校舞蹈教学过程当中,能有效的促进天水舞蹈文化的发展与当今现代舞蹈的有效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高校学生在学习天水舞蹈的过程当中,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有效的了解到天水舞蹈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充分体会到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与内涵,有利于我国高校学生对天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

(二)促进民族文化之间的认同感

高校舞蹈在融入各地方文化的过程当中,实现我国人民对个地方文化的认可,是我国高校发展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学生在学习地方文化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的了解到地方民族文化发展内涵。例如在学习天水舞蹈文化的过程当中,高校学生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对舞蹈肢体动作的学习上,更应当针对天水舞蹈文化的发展与背景进行相应的了解,以此在利用肢体表达的过程当中能够在心灵上与舞蹈动作产生相应的共鸣。

二、地方文化开发原则

我国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的发展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有的文化特色,这些特色都是当地民族人民的智慧与劳动结晶。为了有效的传承与发扬地方民族的文化,让地方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扬,在到校教学当中有效的融入至关重要。例如天水舞蹈,这是一种从古典、传说当中所演变出来的舞蹈形式,在古代秦州发言,具有一定的遗风古韵,将这一种舞蹈有效的融入到高校舞蹈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充分的让学生领会我国古典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以此有效的创设发言我国的古典文化。因此,有效的传扬与开发十分重要,高校舞蹈教学在开发天水舞蹈文化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舞蹈教学是一个具有开放性肢体运动的课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开放性思维的培养。通过从天水舞蹈文化当中选取一些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协调性、实用性的舞蹈动作,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灵活运用,并且能够自主的进行舞步的编排,良好的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营造出多元化、开放化的舞蹈教学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天水舞蹈的学习,抓住天水舞蹈文化当中的精髓之处,进行发言与传承。

(二)适应性原则

高校在针对天水舞蹈文化进行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天水舞蹈文化的内涵与高校舞蹈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中甄选出一些适合学生学习,具有一种时展气息与民族特色的经典舞蹈动作,以此对学生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舞蹈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才能够确保课堂教学顺利有效的开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民族舞蹈的风格与特色,尽可能的将舞蹈动作进行简化,并且利用时尚的音乐曲调,让民族舞蹈能有效的与时代音乐进行接轨,以此激发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当中的学习效率。

三、地方文化融合策略

(一)教师提高对地方文化的重视程度

高校舞蹈教学过程当中,舞蹈教师应当充分的挣脱传统教育教学的束缚,有效的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对地方舞蹈文化的引用,以此丰富高校舞蹈教学的课堂容纳量。教师通过提高对地方舞蹈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学生有关地方舞蹈文化的普及。

(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针对学生进行地方舞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对地方舞蹈学习过程当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高校舞蹈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通过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舞蹈训练学习过程当中将思维训练与肢体训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在高校发展过程当中,教师有效的将地方文化与高校舞蹈教学练习在一起,因此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舞蹈教学资源的开发程度。依据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大纲,结合地方舞蹈的发展情况,合理、开发、多样的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此丰富高校舞蹈教学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当中,以此促进我国地方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加快我国高校教育全面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晶.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J].戏剧之家,2016,12:199.

[2]王帝.探究地方的高校舞蹈教学对于当地的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J].艺术科技,2013,09:41.

传统舞蹈教学篇10

关键词:民间舞蹈教学文化内涵规范性

一中国民间舞蹈的特点

追溯文化渊源,分析舞蹈中国民间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淀古代文化、原始舞蹈遗存、于民族交融中发展,歌、舞、乐三者结合以及使用道具等方面。

1.体现着流传性

中国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传承方式,民间舞蹈的参加者即是表演者,在舞蹈进行中互相学习,即兴创作。人们在这种特定环境中,一方面感受本民族歌舞的独特风格,熟悉和运用本民族表达思想与感情的传统方式;一方面通过参加者的共同提炼,使本民族的民间舞蹈更加完美,更富有生命力,并通过节日、祭祀、聚会等集体活动,使之一辈辈的流传下来。积淀中国各民族的古代文化,又包含着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就成为中国民间舞蹈的一大特点。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苗族的“吃枯脏”、彝族“跳宫节”等舞蹈活动,无不如此。

2.蕴藏着文化性

中国民间舞蹈非常讲究舞蹈队形的排列与场面的变化,其中也积累着古代的丰富文化。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着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民间舞蹈,比如傣族的孔雀舞、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舞蹈等,这些民间舞蹈都是中国古代民族根据他们当时的物质、精神文明创作的,并且通过各种祭祀礼仪,民俗活动在群众中长期流传下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们表现着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心理素质和审美习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当前的民警按舞蹈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使得学生掌握各民间舞蹈的基本形态,更重要的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它们从“根”上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

3.融合着血缘性

中华民族是经过漫长的发展、融合中逐渐形成的,许多民族之间有着深远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也表现在文化上。一些民间舞蹈中,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兼收并蓄,或形成新的形式。文化血缘的因素促进了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与中国风格的形成。因此,于民族交融中发展,是中国民间舞蹈的又一特点。

二民间舞蹈教学规范性的思考

在民间舞蹈教学中,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以发展的视觉探索民间舞蹈教学的方法。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民间舞自己的狭小空间中,而应着眼于民间舞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价值之展现。

1.追溯文化渊源,阐述舞蹈动作内涵

动作内涵,是从舞蹈动作形成之源入手,在理论上使学生知道民间舞蹈某一舞蹈动作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让学生了解该动作源于何处,为什么形成这种动作造型。让学生明白其所以然。

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都不同程度地积淀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而且,对于本民族的形成、迁徙居住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在进行民间舞蹈的教学时候,应该让学生更深地去体会民间舞蹈的深邃内涵,全方位地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背景,不仅仅是停留在身体的训练、模仿和肢体语言的表达的层面上,也要从文化的深层次上,进行文化背景的拓展。也就是不仅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比如在学习孔雀舞蹈时要求舞者做到:提臀收腹,提颈挺胸,提神竖耳;眼睛警觉活泼,神态充满自信和骄傲,并同时向学生讲解为什么要做到这几点,怎样去做到这几点?这就要分析舞蹈动作的内涵了。这种特点所表现出来的恰恰是鸟类的特性,而且更像鸟类中的孔雀,而孔雀的天性是爱美的,骄傲的,头部的机械动作,步伐动态的轻巧警觉,以及所具有的柔韧性和弹性等等都是展现了孔雀的性格和优美的姿态。再比如,藏族民间舞蹈由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藏族舞蹈独特的体态动律特征,重心偏前,身体微前送或90度的前倾,这是漫长的封建农奴制、政教合一的政权形式以及喇嘛教迎合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结果。

2、课堂语言的规范化

课堂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口传身授”是民间舞的教学方法,“口传”是指语言讲解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启发、动作讲解纠正以及组合的编排调度等,主要是通过语言讲解教学完成的。

民间舞课堂语言,专业术语所占比重低于芭蕾舞课堂。“白话”是主要的民间舞课堂语言,这和民间舞科形成历史以及民俗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白话”是一感性色彩很浓的生活语言、生动、形象,且通俗易懂,有易于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白话”的语言严谨性较差,语汇运用的准确性准度较高,运用得不恰当,容易造成学生的理解偏差,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在“白话”语言运用上,应将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放在首位,尽量减少语言误差。

3.加入现代的元素

现代的民间舞蹈教学当然不仅仅是固执于民间舞蹈的传统的继承,对流传了数千年的舞蹈舞步没有加以改善,这对创新民间舞蹈教学没有用处,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以民间舞的原有素材民族性极强的内涵为基础,博采众长,以现代意识为编舞者的指导思想,走出一条民族内容洋包装的发展路子。

比如,现代舞蹈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舞蹈有较强的激励性,能够创作比较抽象,令人产生充分联想的氛围。如果民间舞蹈教学能借鉴现代舞蹈之长为自己所用,是一种极好的创新教学方式。加入现代的舞蹈元素,还包括对现代舞蹈的结构方式、服饰、道具的运用、肢体训练。

4.抓住典型动作示范,提高动作的完美度

“规范性”教学要求捕捉每个民族的典型动作姿态并进行重点示范讲解,能达到提升动作表现力的目的。同时要注意营造课堂气氛,使之符合民族舞蹈的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计划组织严谨,教学时间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能力;教学手段、方法、措施的选择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师与学生要保持最佳的舞蹈身体教学与学习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