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十篇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十篇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21:45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篇1

企业在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的情况下,可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也是非常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和职工实际医疗消费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特别是对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即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必须通过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解决。

2、基本医疗保险定位在“广覆盖、低保障”,将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并实行统一的政策,难以充分体现不同人群的现实差别,并且降低一部分人的医疗保障水平,影响了基本医疗的稳步推进。因此,实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是实现效率、公平原则,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顺利推进的基础。

3、有利于职工队伍稳定。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的同时享受特殊的医疗补助,企业职工必须有相对应的措施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以保证广大职工队伍的稳定。

4、实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还为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强化医患的制约机制,有利于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

二、企业建立补充保险的条件和形式

1、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条件:

首先,必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用。其次,具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即具有持续的税后利润,并按时缴纳其他社会保险费用,保证足额发放职工工资。第三,已经形成的医疗保障待遇高于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且有能力主办或参加补充医疗保险。

2、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形式:

其一,建在企业内部。如有实力大集团、大企业可以自办补充医疗保险,但应建立相应的经办和管理机构,并使补充保险资金与企业经营性资金分离,确保保险资金的安全。

其二,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的产品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也可以保险公司的某一相关产品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补充医疗保险方案,由商业保险机构根据订制的方案确定费用。

其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可以实行企业和参保人员共同缴费,也可以实行企业单独缴费,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实行企业和参保人员共同缴费,有利于提高参保人员的保障意识,体现合理分担的原则。

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方案的设计

1.企业补充医保险方案的设计原则:

(一)是合法性原则。企业在制订补充医疗保险方案时一定要依法从事,切不可认为补充医疗保险是企业自己的事而自行其是。

(二)是合理负担原则。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应体现合理负担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规避道德风险,抑制不合理费用支出,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参保人员的保障意识。如有的单位补充医疗保险方案门诊和住院费用都不设起付线(免赔额),就不符合这一原则。

(三)是针对性原则。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目的是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以外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主要是解决患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血液透析、器官、骨髓、血管移植及服用抗排异药等)人员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因此,医疗费用支出的绝对数额越大,个人负担的比例应该越低。补充医疗保险方案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雪中送炭”的原则。

(三)是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原则。企业在设计补充医疗保险方案时,应与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从操作上讲,这样也有利于报销单据的收集和范围的认定。

2.建立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设想

(一)“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的是基本医疗,但是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病例又是客观存在的,尽管这一部分职工所占比重较小,但费用很大,致使单位和职工个人均难以承受。对于这些“超大病”的医疗问题,基本医疗既不可能完全包下来,也不可能一推了之,更不应该把这个包袱再推给用人单位,因此应该为职工寻求一个最佳解决办法,即面向统筹地区建立职工“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减轻重病职工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

其具体做法,可以由统筹地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机构根据患“超大病”的职工比例和职工总数等数据资料,合理进行资金筹集数额和承保水平测算,制定出在年人均几十元钱的条件下,保证“超大病”医疗费用支付的办法,至于资金的来源,可通过个人为主,单位为辅的方式实现。实际上,只要是费用低,即便是完全由职工个人负担,单位代扣代缴也是可以实现的,更何况还有统筹地区职工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这一方案的实施,是本着规模出效益的原则承办的,因此对于在统筹范围内的职工应当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其参加,集合大多数职工的力量为少数需要的职工提供帮助。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由于承保费用较低,便于推广实施;二是可以减少单位的医疗费用支出和行政管理事务,若发生超限额医疗费用,可由参保职工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三是可以沿用和执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易于实施和管理。

另一方案是,企业如果效益好,可直接拨付一部分款项支付自负段。

(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采用统帐结合方式实施,其中社会统筹基金要确定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以统筹基金支付为主,但个人同样要负担相应比重。尽管相对统筹支付而言个人负担比例较小,但由于医疗费用相对较大,对于因病不能参加工作、工资收入明显下降的职工本人和家庭来说,还是困难重重。为减轻重病职工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职工所在单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必要建立职工大病专用基金,在企业内部实行统筹使用,所需资金可按企业、职工共同分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如企业可以在新增效益工资的税前福利基金中提取一部分,职工在包干药费或工资收入中提取小部分。基金的使用,要按职工工龄长短、贡献大小有所区别。

四、结论

补充医疗保险不同于基本医疗保险,其方案不求一致,只要能弥补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足,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医疗需求,同时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更为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就可以。

建立补充医疗保险需要对职工基本医疗的保障程度、医疗需求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可能性进行调查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应的补充医疗保险方案。

补充医疗保险的实施方案,需要根据保险目的,以及可能提供资金和管理情况的不同,进行具体的规划。重点研究针对不同保险目的的资金来源和给付、管理方式等各要素,目的是提供设计水平不一又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

补充医疗保险由单位承办时应有一定的限制,即单位经济效益要好,具有一定承受能力。同时,补充医疗保险的范围只能是职工本人(不含家属)。补充医疗保险的水平不能与物价挂钩,还必须体现一定的差别;在保险项目上要根据各行各业的特点有所侧重。

【论文关键词】必要性;条件;形式;方案

【论文摘要】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企业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国家给予政策鼓励,由企业自主主办或参加的一种补充性医疗保险形式。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可能大包大揽,而是立足于保证绝大多数职工的基本需求。同时,为了尽量使原来医疗保障水平较高的行业和企业职工医疗水平不致于大幅度降低,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医疗保险需求,以确保医疗保障制度的平稳推进。因此,如何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如何确定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成为我们急需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智明.医疗保险学概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

[2]郭士征,葛寿昌.中国社会保险的改革与探索〔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篇2

随着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相继建立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家属生活质量和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基本医疗保险已无法满足企业职工及其家属,特别是大病人员医疗保障需求,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职工较多,人员复杂,迫切需要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研究建立保障多层次、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补充医疗保障制度,以适应国有大型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减轻职工医疗费个人负担,为企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环境创造条件。从2004年我公司建立补充医疗保险起,在充分研究地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总结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的情况下,对国有大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探索,通过多年的实践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关键点

一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保障水平问题。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确定保障水平是关键,必须考虑企业经济承受能力、各类人员医疗需求以及企业历史医疗保障水平。二是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的问题。重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在保障原则、支付内容、票据利用、信息共享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保证补充医疗保险业务顺利运行。三是企业不同群体平衡问题。重点分析企业各类人员的医疗需求,确定不同群体医疗保障水平,确保新旧制度平稳衔接和过渡。四是补充保险基金监管问题。保障基金安全,防止基金流失、浪费,是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内控管理。五是高效运行问题。补充医疗保险涉及企业人事、财务、社保等部门,涉及职工医疗待遇计算、费用报销与结算,在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手段等方面要科学、便捷。

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技术

一是充分考虑各类群体需求。职工、退休人员和家属(子女)分别按照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同步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保持公司新旧医疗保险制度平稳过渡。二是多层次提供医疗保障。对于基本医疗保险不予负担的部分,通过门诊和住院费用分别补贴办法,解决基本养老保险门诊额度低、住院报销比例不高的问题;通过投保商业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医疗费用报销问题以及重大疾病人员医疗费个人负担过重问题。三是一般疾病与特殊疾病分开管理。按照“保基本、向大病倾斜”的原则,对于需要门诊长期治疗、费用较高的门诊特殊疾病患者,通过提高门诊报销额度和比例,减轻慢性疾病患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负担。四是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研究开发信息管理软件,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持iC卡技术应用,实现企业社保部门与定点医院、基层单位的数据信息共享与业务处理。五是完善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重点在补充医疗保险的保费筹集、费用审核、就医流程、费用结算以及管理职能等方面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统一业务流程,确保业务规范运作。

四、管理技术主要创新点和效果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篇3

关键词:必要性;条件;形式;方案

一、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必要性

企业在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的情况下,可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也是非常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和职工实际医疗消费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特别是对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即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必须通过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解决。

2、基本医疗保险定位在“广覆盖、低保障”,将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并实行统一的政策,难以充分体现不同人群的现实差别,并且降低一部分人的医疗保障水平,影响了基本医疗的稳步推进。因此,实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是实现效率、公平原则,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顺利推进的基础。

3、有利于职工队伍稳定。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的同时享受特殊的医疗补助,企业职工必须有相对应的措施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以保证广大职工队伍的稳定。

4、实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还为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强化医患的制约机制,有利于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

二、企业建立补充保险的条件和形式

1、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条件:

首先,必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用。其次,具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即具有持续的税后利润,并按时缴纳其他社会保险费用,保证足额发放职工工资。第三,已经形成的医疗保障待遇高于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且有能力主办或参加补充医疗保险。

2、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形式:

其一,建在企业内部。如有实力大集团、大企业可以自办补充医疗保险,但应建立相应的经办和管理机构,并使补充保险资金与企业经营性资金分离,确保保险资金的安全。

其二,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的产品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也可以保险公司的某一相关产品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补充医疗保险方案,由商业保险机构根据订制的方案确定费用。

其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可以实行企业和参保人员共同缴费,也可以实行企业单独缴费,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实行企业和参保人员共同缴费,有利于提高参保人员的保障意识,体现合理分担的原则。

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方案的设计

1.企业补充医保险方案的设计原则:

(一)是合法性原则。企业在制订补充医疗保险方案时一定要依法从事,切不可认为补充医疗保险是企业自己的事而自行其是。

(二)是合理负担原则。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应体现合理负担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规避道德风险,抑制不合理费用支出,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参保人员的保障意识。如有的单位补充医疗保险方案门诊和住院费用都不设起付线(免赔额),就不符合这一原则。

(三)是针对性原则。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目的是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以外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主要是解决患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血液透析、器官、骨髓、血管移植及服用抗排异药等)人员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因此,医疗费用支出的绝对数额越大,个人负担的比例应该越低。补充医疗保险方案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雪中送炭”的原则。

(三)是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原则。企业在设计补充医疗保险方案时,应与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从操作上讲,这样也有利于报销单据的收集和范围的认定。

2.建立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设想

(一)“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的是基本医疗,但是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病例又是客观存在的,尽管这一部分职工所占比重较小,但费用很大,致使单位和职工个人均难以承受。对于这些“超大病”的医疗问题,基本医疗既不可能完全包下来,也不可能一推了之,更不应该把这个包袱再推给用人单位,因此应该为职工寻求一个最佳解决办法,即面向统筹地区建立职工“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减轻重病职工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

其具体做法,可以由统筹地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机构根据患“超大病”的职工比例和职工总数等数据资料,合理进行资金筹集数额和承保水平测算,制定出在年人均几十元钱的条件下,保证“超大病”医疗费用支付的办法,至于资金的来源,可通过个人为主,单位为辅的方式实现。实际上,只要是费用低,即便是完全由职工个人负担,单位代扣代缴也是可以实现的,更何况还有统筹地区职工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这一方案的实施,是本着规模出效益的原则承办的,因此对于在统筹范围内的职工应当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其参加,集合大多数职工的力量为少数需要的职工提供帮助。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由于承保费用较低,便于推广实施;二是可以减少单位的医疗费用支出和行政管理事务,若发生超限额医疗费用,可由参保职工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三是可以沿用和执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易于实施和管理。

另一方案是,企业如果效益好,可直接拨付一部分款项支付自负段。

(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采用统帐结合方式实施,其中社会统筹基金要确定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以统筹基金支付为主,但个人同样要负担相应比重。尽管相对统筹支付而言个人负担比例较小,但由于医疗费用相对较大,对于因病不能参加工作、工资收入明显下降的职工本人和家庭来说,还是困难重重。为减轻重病职工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职工所在单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必要建立职工大病专用基金,在企业内部实行统筹使用,所需资金可按企业、职工共同分担的原则进行筹集。

如企业可以在新增效益工资的税前福利基金中提取一部分,职工在包干药费或工资收入中提取小部分。基金的使用,要按职工工龄长短、贡献大小有所区别。

四、结论

补充医疗保险不同于基本医疗保险,其方案不求一致,只要能弥补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足,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医疗需求,同时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更为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就可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需要对职工基本医疗的保障程度、医疗需求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可能性进行调查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应的补充医疗保险方案。

补充医疗保险的实施方案,需要根据保险目的,以及可能提供资金和管理情况的不同,进行具体的规划。重点研究针对不同保险目的的资金来源和给付、管理方式等各要素,目的是提供设计水平不一又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

补充医疗保险由单位承办时应有一定的限制,即单位经济效益要好,具有一定承受能力。同时,补充医疗保险的范围只能是职工本人(不含家属)。补充医疗保险的水平不能与物价挂钩,还必须体现一定的差别;在保险项目上要根据各行各业的特点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陈智明.医疗保险学概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

[2]郭士征,葛寿昌.中国社会保险的改革与探索〔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篇4

[关键词]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探讨

驻闽铁路运输系统以原福州铁路分局为牵头单位,成立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铁路分中心(以下简称“铁路分中心”),在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及南昌铁路局领导下,具体负责驻闽铁路运输系统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充,是企业自筹资金,应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驻闽铁路运输系统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实践,就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所应采取的会计核算基础谈几点看法。

1比照《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的优点与局限性

驻闽铁路运输系统医疗保险启动时,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比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据此,铁路分中心对所管理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

1.1优点

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出的款项为确认标准,其优点是能如实反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实际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防止基金虚收、虚支现象的发生。从实际运作情况看,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1.2局限性

由于经办机构和管理部门希望获得更全面、真实的财务信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也暴露出以下方面的局限性:

1.2.1在收付实现制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和负债核算不完整、不真实,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只能反映财务支出中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许多已经发生但需要在以后期间支付的现实义务并没有被确认为负债,如已发生未支付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暂扣考核款等,这部分债务只有在实际支付时才能体现支出,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

1.2.2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不能全面记录和反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

当收益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不在同一期间时,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收益便不能代表活动的真实结果;同样,当费用发生与支付不在同一期间时,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费用也不能正确反映当期业务活动所支付的代价。应付费用在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中得不到反映,应缴基金和欠缴基金也无法在会计报表中反映,以会计期间款项的收付为标准入账,各会计期间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比性。

1.2.3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进行收支分析,是提高基金运行效益的重要手段,但在收付实现制上进行的会计核算难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它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结余水平。这不仅不利于基金的有效使用,也不利于医保经办机构针对基金使用状况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可见,收付实现制已不能满足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进行收支核算的要求。

2执行《铁路运输企业财务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优点与局限性

2004年5月,南昌铁路局和福州铁路分局并局,由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属于铁路企业自行筹集和管理,同属于铁路局财务核算体系,为统一福建、江西两省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核算,同时也为了弥补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更真实全面的反映基金财务状况,铁路分中心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制度更改为《铁路运输企业财务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通过几年的实践,其优点和局限性表现在:

2.1优点

2.1.1能完整地反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结余情况,全面反映基金债权债务

全面完整地反映基金的收支结余和债权债务有利于做出合理的预算安排,提高其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也有助于医保经办机构对各缴费单位,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实施考核,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2.1.2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基金财务状况和使用效益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基金财务状况和使用效益,满足各部门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的需求,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施,为铁路局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的客观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

2.2局限性

随着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也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2.2.1基金结余不能反映真实的现金流量

铁路分中心损益表上显示基金结余很多,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相应的资金。这是由于权责发生制把应计的收入和费用都反映在损益表上,而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则部分反映为现金收支,部分反映为债权债务,权责发生制最终决定的是净结余而不是现金流量。

2.2.2铁路局运营财务报表不能得到客观的反映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并入铁路局的运营决算时在应付福利费表和债权债务表中体现基金的收支结余,已发生未支付结算费用和应收未到账基金按权责发生制核算导致了债权债务的虚增,造成铁路局运营财务报表数据不够真实。

2.2.3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和决策者造成概念混淆。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核算基础不同使得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结余定义不同,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和决策者容易造成概念混淆。

3对铁路企业补充保险基金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的设想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综合分析分中心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实践当中的优缺点,笔者认为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应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

3.1明确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所属的会计体系

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不同于商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它是铁路企业为了提高铁路系统参保职工的医疗待遇,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的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范畴。因此,笔者认为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比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但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又不同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它属于铁路企业自筹和管理,也应结合铁路局和经办机构管理的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

3.2具体办法

3.2.1对负债、费用、收入、支出会计要素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参保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的刷卡费用和转外就医报销费用,虽然医保中心当月尚未支付款项,但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责任已经发生,将于以后期间支付款项。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确认当月支出和负债,于实际支付款项时冲减负债,减少银行存款。铁路企业点多线长,100多家参保单位遍布福建全省,每月从各参保单位上报基金申报表到医报中心核对后下发缴费通知书,再到各单位核对数据,最后到参保单位财务付款,每个工作环节都需要时间,每个单位基金缴纳时间也不统一,基金筹集效率受到影响,但并不影响基金最终按实缴纳,因此对每月的应收未到账的基金,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和应收款,于实际收到款项时,增加银行存款,冲减应收款。对本期应分担的经济责任按权责发生制要求列入当期支出,对本期应收的基金应按权责发生制要求列入当期收入,有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结余和债权债务。

3.2.2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科目和报表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格式上,结合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业务内容,设计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会计报表不再纳入铁路局的运营报表,但必须向铁路局财务处上报审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同时对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分别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核算的不同结果,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分析其差异影响,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对基金的收支状况和医疗保险中心的工作绩效有更为全面、真实的了解。

总的来说,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是可行的,它可解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各自存在的局限,真实反映基金运行状况,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客观完整的财务信息,满足铁路局对补充企业医疗保险基金实行宏观管理的需要,为铁路局规避基金风险、制定长期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篇5

关键词:调整;补充医疗保险政策;解决看病贵问题

1企业职工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突出

自2004年乌铁局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职工不断反映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我们通过对2004—2006年乌铁局医疗保险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2005年、2006年就诊人次较2004年增幅分别为20.6%、22.7%;但是个人账户支出增幅却分别达到125%和185%,说明职工个人就医负担在急剧增加。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虽然也在增加,但增幅远小于个人账户支出增幅。2006年个人账户支出金额几乎是2004年的两倍。证明职工反映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是真是和客观存在的。

2适时调整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

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是建立对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补充医疗保障形式。通过对2004—2006年乌铁局医疗保险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于2007年和2008年对企业补充政策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主要是“一个降低”和“三个扩大”。“一个降低”,即减低进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门槛。规定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参保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门诊和住院),符合基本医疗的自负部分累计超过1000元以上者,给予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补助。“三个扩大”:一是扩大自付统计范围。将职工全年普通问诊、慢性病门诊和住院所产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的自负费用。包括普通门诊金额、慢性病的先行自付、慢性病统筹自付、职工住院先行自付、住院统筹自付和住院起付钱先后纳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补助范围。二是扩大补助金额。将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的自付费用最高补助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并对当年统筹累计超过136000元者给予超大额企补,按90%比例最高不超过5万元。三是扩大补助比例。将原来的分段补助比例分别调整到自付医疗费累计在1001-10000元,补助80%;自付医疗费累计在10001-30000元,补助85%;自付医疗费累计在30000元以上,补助90%。

通过对企补助政策的不断修改,敞宽进口,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比例,使享受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人数和补助金额呈现跨越式地增长,职工得到企业医疗补助的实惠。

3调整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

后的效果

3.1享受企补人数、金额大幅度增加

2007年和2008年乌铁局对企补政策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使享受企补的人数和金额呈现大幅度地增长。在单位职工总人数不变的前提下,享受企补人数由2004年的979人猛增到2008年的18118人;享受比例由1.23%增至25.39;享受金额由200年的178万猛增到3053万元,增长幅度达到224.37%。

3.2减轻职工就医负担,解决职工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医药卫生体制的市场化运作使得需求方(患者)、供给方(医院和药商)进行利益角逐,最终导致医疗市场混乱、医疗费用过度增长,导致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2004年-2008年乌铁局利用企补政策减轻了职工的就医负担,基本解决了职工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对职工全年普通门诊、慢性病门诊和住院全部总的自付费用与享受企补后实际自付的费用经过统计学处理,呈现正相关,且二者相关性(r=0.9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

3.3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使用效率

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实行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根据属地管理原则,乌铁局及其职工执行自治区区级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由于铁路行业特点,乌铁局统筹基金征缴水平比较高,受到自治区医保政策限制,统筹基金使用效率不高,统筹紧急出现结余。可观存在着一方面职工看不起病,;另一方面统筹基金沉淀结余的突出矛盾。通过调整企补政策,惠及就医职工,拉动统筹基金的支出,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造福参保职工的福祉得到充分的体现。历年统筹支出与企补享受金额呈正相关。随着享受企补金额的逐年增加,统筹支出也呈上升趋势,且二者相关性(r=0.91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

3.4转变了职工就医理念

有了好的企补政策,职工就医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过去由家人或亲朋好友扶持着去“治病”,现在职工自己去“看大夫,并向益寿延年、健康咨询、健康体检等方面纵深发展。经过统计学处理,历年就医人次与企补享受金额呈正相关。随着享受企补金额的逐年增加,就医人次也呈上升趋势,且二者相关性(r=0.92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

综上所述,在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充分体现平等,社会公正的前提下,积极用好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解决职工面临的困难,利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有效地拉动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合理使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发挥其最大效能,变不利因素为促进企业职工健康的有效抓手,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真正成为职工就医看病消费的坚强后盾,消除职工看病贵的思想顾虑,切实维护起职工看病就医的权利,使健康促进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切实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对企补政策的不断修改,敞宽进口,降低标准,提高补助比例,使享受企补的人数和补助金额呈现跨越式地增长,让我们的广大职工放心的看病,看得起病,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和更高的医疗包厢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篇6

(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劳动用工制度并存的格局。基本医疗保险在用药种类、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为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医疗需要,只有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多形式、多层次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为辅的医保制度,才能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二)提高了企业集体职工医疗保险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广覆盖、低保障”的原则,难以满足职工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对落实“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和“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政策,减轻职工医疗费用负担,吸引和留住人才,调动职工积极性,保障企业职工身心健康,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补充医疗保险有利于稳定企业职工队伍。本企业是典型的老集体企业,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特殊的集体制企业群体。在职集体职工总数近200人,退休集体职工也有近300人,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近年来患重大疾病的人数更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住院治疗人数每月高达几十人。在保障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前提下,企业尽其所能增加补充医疗保险的标准,有助于稳定职工队伍,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企业正能量。

(四)补充医疗保险为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集体职工获得更大的医疗保障和实惠。

二、补充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

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受市场经济和政策影响,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方案的制定和缴费方式也会不同。企业制定方案时应遵循遵章守法、量力而行、合理负担、针对实用的原则。有效提高参保人员的保障意识和保障水平

(一)合法性原则企业在制订补充医疗保险方案时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国家劳动保障相关条例,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不要以为补充医疗保险只是本单位内部的事,任意决策,酿成违章违法行为。

(二)合理负担原则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方案应遵照合理负担的原则。企业和参保人员共同缴费,各自合理分担,高效利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由企业单独承担,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

(三)针对性的原则补充医疗保险其目的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之外的,其次是患重大疾病的集体职工医疗费用个人承担费用过大的问题。切实解决困扰个人遇到重大疾病时个人经济负担过重的困境,努力向着医疗费用支出的绝对数额越大,个人负担的比例应该越低的方向发展,以达到补充医疗保险方案的目的,要有针对性的要求,体现“雪中送炭”的精神。

(四)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在制定补充医疗保险方案时,应与地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本着一切为职工利益出发,保障集体职工合法权益,提高集体职工医疗保险待遇,稳定企业职工队伍。

三、建立企业集体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条件

(一)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相关费用。

(二)在确保经济效益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及时缴纳其他社会保险费用。

(三)在医疗保障待遇高于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情况下,建立科学的可持续性的补充医疗保险体系。

四、补充医疗保险的基本设想

(一)目前公司试行补充医疗保险的情况

1、本企业较早地试行了补充医疗保险办法,其筹集标准与管理方式近几年来沿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办法(试行)》(太原热电制[2006]94号)文件中的相关规定。本企业目前的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办法是:对超出基本医疗统筹封顶线的部分由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分别按住院费用的80%、门诊费用的70%的比例来支付。最高支付额为15万元。对于未划入重大疾病范围的但符合有关规定的慢性病种的职工,其个人账户结零后,一般门诊就医时产生的医药费用,由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支付百分之五十,,当年最高支付限额为1000元。以完善现行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充分发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作用,因此制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2、缴费的方式与比例本企业的补充医疗保险费用由企业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保险对象是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按上年企业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作为补充医疗保险费用,且直接从成本中列支。该费用纳入专户,专款专用,与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建账,单独核算。

3、商业医疗保险方面,公司目前实行住院费用个人自付部分超过3000元者方可报销。即:个人自付部分超过3000-5000元按个人自付部分15%报销,5000元以上按个人自付部分的20%报销。

(二)完善后的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范围

1、需要长期吃药的患慢性病人员对于所患疾病不在基本医疗保险中的大额疾病项目的,但又需要长期服药的,而且其帐户划拨额与实际医药费差别太大的群体大都是6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他们的退休收入偏低,医疗包袱太重。因此,企业需为职工寻求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减轻其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

2、“大病”等人员对于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病例,尽管这一部分职工所占比重较小,但费用很大,职工个人难以承受。我公司从2003年基本医疗保险改革以来,对于这种特殊的“大病”及“超大病”的医疗问题,基本医疗保险很难解决,原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方案也力不从心的情况。因此,面对这一难题我们应对的方法是:企业根据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殊病例的比例和职工总数等数据资料,科学、合理地进行资金筹集和承保能力的测算,保证筹集到相对足够的医疗费用,应对此类情况。并且分别制定针对大额疾病门诊、住院费用和一般疾病门诊的补充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和标准。五、报销方式及标准。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完善后的使用办法是:

(一)大额疾病门诊、住院费用采取的支付标准为:对于未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的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负担的费用,由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为在职集体职工支付30%,为退休集体职工支付60%;

(二)对于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的情况,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由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为集体职工支付85%。

(三)对于大额疾病门诊、住院费用的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额可达15万。可依据地方基本医疗保险中大额疾病保险的最高额度来调整。

(四)对于不在基本医疗保险大额疾病保障范围内,但又需要长期服药,所患疾病属于慢性病种的职工,其个人账户结零后,一般门诊、急诊定点药店费用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采取限额给付的方式。限额给付标准为:在职职工不超过2000元年/人,退休人员不超过3000元年/人。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篇7

一、从个案地区的情况看补充医疗保险的现实需求

为了展望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有必要先了解补充医疗保险的现实需求。这里我们以四川的情况为例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该个案地区的情况原出自四川省劳动保障部门于1998年10月至12月对省内部分地区用人单位和职工进行的医疗保险情况抽样调查。此次调查的单位样本共189家(机关、事业单位108家,企业81家),共有职工92630入,男女职工比例为8:5(机关和事业单位为3:l,企业为5:2),离退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5%(机关和事业单位为24%,企业为26%)。81家企业单位中经济效益较好的占4.8%,一般的占31.l%,较差的占55.4%。所调查的单位1997年职工人均年度工资为6056.50元(机关和事业单位7337.80元,企业5633.21元)。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关于补充医疗保险,我们得出如下几点印象和结论(不排除这些印象因调查地点和时间段的有限性而不能完全反映全国的普遍情况)。

(一)大多数单位(机关和事业单位占93.l%,企业占85.2%)指出他们能够接受的“基本医疗”部分的筹资比例在8%以下,能够接受的封顶线为当地社会年平均工资的3至5倍。超过半数的单位(机关事业单位为67%,企业为54.3%)不愿为单位职工投保补充医疗保险,不愿意投保的主要原因是单位负担不起;愿意投保的单位能接受的缴费比例约为职工工资的2%左右。这反映出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负担较重的实际情况。因此,补充医疗保险方案只能采取非强制性的自愿参保方式,保险费亦不能定得过高。

(二)愿意自办或为职工投保补充医疗保险的单位大多希望参加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办的补充医疗保险,并愿意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3%来自办或参加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办的补充医疗保险。这说明由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开办自愿参保的补充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外,也符合广大职工和单位的愿望。

(三)大多数职工(占68.7%)认为所在单位不会为其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超过60.9%的职工个人不愿意投保商业医疗保险,不愿意投保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上负担不起和对商业保险公司缺乏信任感,愿意投保的个人大多(占56.1%)仅愿意每年拿出不多于100元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商业保险公司虽然具有灵活、高效和服务周到等优点,但由于目前我国整个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还处于起步价段,广大职工和单位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不高,对其支付能力还不放心。这是商业保险公司在设计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时应当加以考虑的因素。

二、补充医疗保险发展趋势试析

(一)补充医疗保险将成为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之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的结构之一就是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任何形式的市场经济都无法回避一种情况,即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功能作用的结果会增大社会成员生存和生活的风险。而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社会发展过程的减震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的现阶段,在社会保障各个项目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于劳动力的流动影响最大。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用人单位有没有这两种社会保险。如果有的单位被社会保险所覆盖,而有些单位尚未进入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则条件较好的劳动力将首先考虑向有社会保险的单位流动。当然,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和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的人往往不得不选择那些没有社会保险的工作岗位。二是,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水平高不高。在同样都有基本社会保险的单位中(主要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劳动者的流向将取决于用人单位的补充社会保险的保障程度。因此,补充医疗保险将和补充养老保险共同构成直接影响劳动力流向的首选因素之一。凡是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单位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特别是中年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反,无力或不愿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在此方面将相形见绌。

(二)补充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之间将形成明显的相关性。

1.时间上的相关性。

从实行补充医疗保险地区的情况看,补充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改革实践在时间上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整个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先行起步。在此之后的两至3年,补充医疗保险亦将开始建立,如四川和山东威海。二是,随着整个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启动,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起步,如厦门市。可以预计,在全国范围内,补充医疗保险与新型基本医疗保险启动的时间差并不长。补充医疗保险将是紧随基本医疗保险之后的涉及地区广、覆盖单位多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一大景观。因此,对补充医疗保险及早进行理论研究和政策立法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补充医疗保险的进程将影响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速度。

我们认为,补充医疗保险仍然属于社会保险的范畴,补充医疗保险具有代替原医疗保险部分功能的作用。它可以弥补因降低原有职工医疗保险待遇水平而产生的保障缺口。因此,是否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何时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将直接影响新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的速度。可以说,补充医疗保险建立早的地区,其基本医疗保险的改革也会较为顺利。如果没有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或者很难建立或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为了比较顺利地推进整个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在原享受医疗保险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中,补充医疗保险的设计应当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启动基本同步。从长远看,补充医疗保险有可能将演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基本医疗保险,也就是说,补充医疗保险在公营部门将成为整个医疗保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篇8

【关键词】医保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要求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在讲话中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健康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也是维护人民健康的有利保障。

一、医疗保险的含义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在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

二、医疗保险的重要性

只有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拥有一个安定祥和的内部环境,企业才能更有余力去应对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职工,低水平的医疗保险不利于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很难稳定职工队伍,很难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不能促进职工发挥创造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后工业化时代,职工的生产效率成为判断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要提高生产力就必须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职工的工作效率与职工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职工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与生产效率。如:员工疾病、伤残可以导致企业医疗报销费用的增加,直接增了企业的成本,伤残和疾病导致员工出勤率下降,导致生产错误率升高,产品废品率升高等,这些直接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我局医疗保险工作现状

我局职工办理的医疗保险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两种形式。

(一)基本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由用人单位及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于建立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基金。当参保人员因疾病需要获得必须的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机构按规定向参保人员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企业在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国家给予政策鼓励,由企业自主举办或参加的一种补充性医疗保险形式。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一种隐形的职工福利。它能够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一项好的福利,不仅能起到激励员工士气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现主要就我局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进行分析。

四、存在问题

1.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保障标准不统一,影响员工稳定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由于北京局含北京、天津、石家庄三个区域,现行医疗保险政策仍实行原分局的医保政策,造成职工的补充医疗保障标准不统一,呈现出一种在一个铁路局享受不同医保待遇的现象,在企业内部形成员工之间的攀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也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序流动。

2.医疗信息系统共享程度不高,不能实现医疗保险业务的互联互通,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业务的开展。

一是我局现行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由于三地报销比例不同,造成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不统一,全局的医疗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二是社会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中门诊部分已经实行实时结算,数据与企业的医保系统能够进行有效对接,而住院部分仍未实现对接,需要手工录入人工审核,不但工作量较大,而且,由于人为因素,此项工作增加了风险防控的风险点,不利于体现医疗保险的公平合理,甚至由于手工录入,还增加了失误率,有可能会使职工利益受到影响。

3.医保经办人员缺乏对医疗保险政策的系统培训和学习。

由于医保岗位人员岗位的流动更替,经办人员未经过正式的上岗培训,许多都是师带徒或自学的方式开展工作,导致业务水平不精,部分政策解释不清。

4.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力度不足。

鉴于铁路工作点多线长的特点,造成了我局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力度不足,未能对职工进行集中政策讲解,只能利用宣传手册来进行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而由于有的职工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充分理解医保宣传手册的内容,只有当职工有病了来办理医疗保险费用报销时才能有所了解,从而导致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不利于维护职工本人的利益。

五、对策及建议

1.完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彰显公平,促进职工队伍稳定。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完善对于每个职工都至关重要,能有效的保证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做好此项工作能让职工更好地享受生活。对企业而言,完善的医疗保险能够获得职工的信任,使职工发挥潜力,用心工作,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全局范围内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水平相对一致,能促进职工队伍稳定,进而提升企业效益。

2.完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统一报销政策,在全局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

完善现有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局范围内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统一,进一步规范医疗保险信息内容,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不断优化经办流程,为全局医保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经办人员业务素质。

培训能提高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加企业凝聚力。对新职人员实行上岗资格培训,经办业务问题较多的要进行专项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能力。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篇9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定位;税收激励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12)01-0052-08

实现全民医疗保障是中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称“新医改)的战略目标之一,而国际经验表明,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医疗保障体系,商业健康保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商业健康保险究竟应扮演何种角色,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紧迫的实践命题。在此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和政策激励进行探讨,并分析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和困境,提出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构想。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制度中的功能和角色定位问题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例如,有学者认为:在世界各国,商业健康保险均在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全民医疗保障的制度框架不可能也不应该由公立医疗保险所垄断,在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中,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不应被忽视,其地位不应被边缘化(顾昕,2009;朱铭来、奎潮,2009)。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主要为民众提供各种补充性健康保险以及参与公立医疗保险基金的“第三方管理”,具体地,可以承担三种角色,即补充保障的主要提供者,基本保障的主要竞争者,医疗保险机构与卫生服务提供者关系的探索者的角色。

各国政府为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大多采用税收扶持政策,即通过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来刺激商业健康保险的消费和经营,其政策核心在于国家通过支出,鼓励和刺激健康保险的需求。国外一些学者对税收优惠措施刺激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效果开展了实证研究。例如:Gnuher(2001)将健康保险需求设定为税收补贴的函数,检验税收补贴政策对企业提供健康保险的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企业决定是否为其雇员提供健康保险时,税收是一个重要的解释变量,税率的变化在雇主决定是否为雇员提供健康保险的时候会产生巨大影响。thomasson(2003)检验了1954年美国税收改革对美国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其结论是,1954年美国推行的健康保险税收补贴政策,使得健康保险从个人向团体转移,团体健康保险需求增加,家庭购买的健康保险额也有所增加。Gmber和Lettau(2004)进一步研究了税收补贴对企业是否提供健康保险的决策及保费支出的影响,其结论是,税收政策对雇主提供健康保险的决策以及保费支出都有很大影响,税收补贴是雇主提供健康保险的重要推动力。

综观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由于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尚在构建之中,各种制度尚待完善,对于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还缺乏足够的政策激励措施,尤其是税收激励措施,但国内学者已注意到商业健康保险在一个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而在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于商业健康保险的政策激励措施,尤其是税收激励政策相对完备,因此国外学者更多地关注各种税收激励政策的执行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实际影响,研究也相对深入。本文在中国“新医改”的背景下,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商业健康保险的角色定位和政策激励,分析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和困境,进而提出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构想。

二、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

医疗保障体系的本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费用的筹资制度安排。在不同的医疗保障体制中,商业健康保险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根据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发挥的作用及其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关系,国际上一般将其分为首要型(primarypHi)、并立型(DuplicatepHi)、费用补充型(complementarypHi)和项目增补型(supplementarypHi)等四种类型。表1总结了这四种作用形态的主要特征。

在首要型(或称基本型)模式下,商业健康保险的参保者未加入任何公共医疗保障体系,商业健康保险成为其医疗保障的主渠道,乃至唯一的渠道。美国是以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医疗保障制度主干的代表性国家,其公共医疗保障体系只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贫困人口、现役和退伍军人等特定人群。在德国,法律规定所有有报酬的人员和其他特定的群体(如失业者、领取退休金者、农民、学生、艺术家、残疾人)都应当参加法定医疗保险,但收入超过一定限度(2009年要求连续三年月收入超过4050欧元)的人不被列为强制参保人员,同时法律禁止离开法定医疗保险体系者重新返回该体系。

并立型(或称重复型)模式主要存在于实行国家卫生服务制度的国家,如英国、丹麦、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等。在这些国家,商业健康保险同公共医疗保障体系并行不悖,某些人为了享受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可以在享有公共医疗保障权利并履行相应义务的同时,自愿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在多数国家,社会医疗保险设定一定的起付线、自付比例和封顶线,患者需自付一定的费用。商业保险公司可以销售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对客户的自付费用提供保障,这种商业健康保险是一种费用补充型的保险。例如在法国,每个居民均可以得到公共医疗保险的保障,但这种保障并不充分,因此,大多数法国人都通过参加互助保险、民间共济会或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获得补充保障。

与费用补充型健康保险相比,项目增补型健康保险主要为法定医疗保险的例外项目或不予覆盖的健康服务项目提供保险产品,例如视力矫正、牙医、整形、长期看护、康复保健、豪华住院服务等。而在一些国家,由于政府规定商业健康保险不能覆盖公共保险所提供的医疗保障范围,如在药品费用的需方分担方面,奥地利、日本不允许补充保险覆盖,比利时和匈牙利则只允许非营利性补充保险覆盖。在加拿大,几乎所有省份都立法禁止或设法阻止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公共医疗保障范围内的医护服务保障项目,商业健康保险的承保范围限于未列入加《拿大医疗法》范围内的医护服务。

总而言之,商业健康保险在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图l是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192个成员国中143个国家商业健康保险筹资额(保费收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与人均国民收入(Gni)之间关系的散点图及拟合趋势线。在大多数国家,商业健康保险的筹资比重小于10%,在143个国家中,有16个国家该比重超过10%,其中6个国家超过20%,3个国家超过30%。

数据来源:wHo(2009):woddHealthStatistics2009,woddBank(2008):woddDevel。pinentRepon2(108

运用143个国家的数据,以人均国民收入(x)

(取对数值)作为解释变量,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筹资比重(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如下关系:

Y=1.52ln(x)一8.65

t=(2.89)

(一1.86)

F=8.37,R2=0.056,p=0.0044

从回归结果看,回归分析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但回归结果的拟合优度很小(R2只达到0.056),而且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筹资比重只显示出微弱的上升趋势,这表明商业健康保险在各国医疗筹资体制中总体处于补充地位。

表2列出的是2007年部分经合组织(0eCD)国家商业健康保险的人口覆盖率及其筹资额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的数据。从人口覆盖率看,一些国家的商业健康保险覆盖率较高,超过了60%,如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荷兰甚至达到92%。从筹资份额看,部分国家接近或超过10%,如瑞士、德国、加拿大、法国、美国。可见,商业健康保险在部分oeCD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已经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即使在那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相对发达的国家(如法国、德国、荷兰等),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也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三、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税收激励:oeCD国家的经验

为扶持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oeCD国家大多采用税收激励政策,即通过税收优惠以刺激商业健康保险的购买和消费。这些税收激励涉及与健康保险的购买行为相关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措施。

(一)美国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税收激励政策

美国是商业健康保险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税收激励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团体健康保险的税收激励政策

美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最显著的特点是健康保险多数是通过工作关系,即建立雇主资助的团体健康保险来提供。对于团体健康保险,雇主为雇员缴纳的健康保险费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可作为业务费用税前扣除;对雇员而言,这部分保险费也不作为雇员的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所以这部分费用对于雇主和雇员来说都是完全免税的。如果雇主不给雇员购买团体健康险,而是将这种福利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雇员,则这部分工资性收入需扣缴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直至地方政府在内的多重个人所得(薪金)税。以哥伦比亚特区为例,一个_丁人的联邦个人所得税率是25%,社会保障工资税率是15.3%,州个人所得税率是9.5%,因此,相对于派发等额的工资,雇主提供团体健康保险给雇员带来的税收补贴率达到了近50%。

2.对自由职业者健康保险的税收激励政策

在1986年以前,美国对于自由职业者的商业健康险保费支出没有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直至《1986年税收改革法案》对自由职业者参加健康保险制定了一条临时性的税收优惠条款.即对于用自己的收入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自由职业者,其中25%的保费可以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扣除。此后,该免税比例逐年提高,1997年达到40%。

《1997年税收改革法案》决定将此项税收优惠确定为永久性措施,并逐步提高免税比例,最终实现全额免税。1998年和1999年的免税比例是45%和60%.2002年为79%,2003年及此后年度实行100%免税。

3.对个人健康保险的税收激励政策

对于未参加团体健康保险而购买个人健康保险的个人,根据美国法律,当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险费支出,连同其他医疗费用(包括参加健康保险后个人需承担的医疗费用部分)相加.当金额超过个人调整的总收入额(adjustedGrossincome)的7.5%时,超额部分可以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税前扣除。

(二)其他oeCD国家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税收激励政策

首先,在团体健康保险方面,除美国外,至少还有6个0eCD国家(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丹麦、爱尔兰、西班牙)对雇主提供的团体健康保险给予较强的税收激励,对其中雇主承担的保险费作为成本在税前列支,包括联邦、州政府的收入税以及工资税。在这些国家中,至少有4个网家(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爱尔兰)和美国一样,同时对雇主提供团体健康保险和个人购买健康保险给予税收激励。

其次,在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方面,除美国外,其他一些oeCD国家(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墨西哥、荷兰、葡萄牙、瑞典等)也对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激励,其中,对购买健康保险的保险费实行税前列支足最为普遍的税收激励方式。不同的是,澳大利亚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即对个人购买健康保险给予30%的保费折扣,相比较而言,政策激励的力度更大。

四、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与政策瓶颈

(一)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仍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周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属于人身保险(包括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的一部分。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在2001~2006年间发展较快,其保费收入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比重稳步攀升,但近四年来该比重有所下降,目前为7%左右的水平,而从国际经验看,在一个成熟的商业保险市场,健康险业务占人身险的比例一般为30%左右。

从商业健康保险筹资在医疗筹资体系中的地位来看,在过去十年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筹资额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很低,目前为3%~4%的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即使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还存在较大差距,这表明,商业健康保险分摊民众医药费用风险的功能尚未发挥出来。以这样的筹资份额考量,还很难判断商业健康保险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补充渠道,更不要说是主渠道。

此外,从商业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占私人卫生支出的比重看,2000年该比重仅为2.31%,近十年来有所上升,2007年为6.22%。这意味着,在我国私人卫生支出中,尚有90%以上的医疗费用风险没有通过商业保险机制来分摊,而是由患者自费承担,按2007年的数据(该年我国私人卫生支出为6175.92亿元),我国至少有5000亿元以上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可供开发。总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仍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尚未在医疗保障体系中扮演其至少应该扮演的补充性角色。

(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面临的政策瓶颈

如上所述,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医疗保障体制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不明确。从政策和实践层面来看,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还面临多重政策瓶颈。

1.经营补充医疗保险面临政策瓶颈

国务院1998年颁布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为了不降低一些特定行业职工现有的医疗消费水平,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作为过渡措施,允许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福利费不足的部分,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后列入成本”,同时还规定,“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

在这样的政策规定下,补充医疗保险经营主体的界定事实上是模糊的。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社会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将补充医疗保险纳人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体系,并以强制性或半强制性的方式推出。在补充医疗保险经办方式上,绝大部分地区由社会保险机构自办自营,部分地区由社会保险机构主办,同时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或提供管理服务。这种做法的直接结果是社会保险机构利用其事实上的强势地位挤占了商业保险的作用空间。

2.拓展团体健康保险市场面临政策瓶颈

对于企业购买商业健康保险,2003年《财政部关于企业为职工购买保险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做出了明确的限制性规定:“职工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商业保险,属于个人投资行为,其所需资金一律由职工个人负担,不得由企业报销”,同时规定:“企业按照内部议事规则,经过董事会或者经理(厂长)办公会决议,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在实际发放工资和社会保险统筹之外,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作为职工奖励的,所需资金从应付工资中列支;作为职工福利的,所需资金从结余的应付福利费中列支,但不得因此导致应付福利费发生赤字”。在这样的规定下,企业为员工建立团体健康保险将受到限制,团体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

3.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所需的激励性政策缺位

我国现行税制针对基本医疗保险和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可以在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009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明确企业为员工支付的补充医疗保险费,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可以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但是,在商业健康保险领域,如对于企业购买团体健康险和个人购买商业健康险,尚无税收优惠政策安排,而缺乏激励性税收政策是制约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提升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1.在制度上明确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定位

“新医改方案”提出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重新界定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定位,即商业健康保险应该作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承担费用补充型和项目增补型保障的角色,主要在以下领域发挥作用:社会医疗保险中患者个人自付费用,包括医药费用的起付线以下自付部分、个人按比例自付部分和封顶线以上的自付部分。社会医疗保险基本诊疗目录外的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收入补贴和护理津贴。特种疾病保险。社会医疗保险未覆盖的人群。

2.在政策上明确商业保险在经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中的主体地位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国家给予政策鼓励、由企业自办或参加的一种补充性的医疗保险,建立企业补充保险可以有多种形式:一是由企业自办,二是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三是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经办。从国际经验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属于市场范畴,是商业保险应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当前,为扶持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发挥其应有作用,政府应明晰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边界,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交由商业健康保险予以解决。具体到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应在还原其市场属性的基础上,在政策上明确商业保险在其经办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二)建立和完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制度

当前,在加快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民覆盖的同时,有必要建立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制度,以鼓励企业和个人购买更多的商业健康保险。建议国家财政、税务和保险监管等部门联合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团体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且保费支出可以税前列支,在一定额度内列入成本。对于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其缴纳的保险费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在一定额度内允许税前抵扣,且个人获得的医疗保险金免征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杠杆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参考文献:

[1]顾听,商业健康保险在全民医保中的定位[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6).

[2]朱铭来,奎潮.论商业健康保险在新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J].保险研究,2009,(1).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篇10

一、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的计算基数

补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工资、薪金总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二条规定,是指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人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第一条规定,所谓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定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因此,财税[2009]27号文件中的工资总额应该等同于国税函[2009]3号文件中的工资、薪金总额,其计算口径应该与计算职工福利费支出、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工会经费支出所用的工资、薪金总额一样,都是按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1081号)的“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填报说明”规定,“工资薪金支出”:第1列“账载金额”,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人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填报;第2列“税收金额”,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填报。如第1列≥第2列,第1列减去第2列的差额填入第3列“调增金额”;如第1列

二、执行时间衔接涉税问题

财税[2009]27号的日期和执行起始日不同,要求从2008年1月1日执行,而该文件的发文日期是2009年6月2日,已过汇算清缴期。纳税人无法在汇算清缴时执行,只能在汇算清缴期过后再按规定重新计算2008年度税款,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不得加收滞纳金,因此,应该可以理解为不要加收滞纳金。如果纳税人因财税[2009]27号文件规定而涉及多缴税款的,纳税人可以按规定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如果纳税人因财税[2009]27号文件规定而涉及补税的,税务机关可以要求纳税人补缴税款,但不得加收滞纳金。

三、企业为少数职工支付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的扣除问题

企业只为少数职工支付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是否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根据财税[2009]27号的规定,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ZZ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如果不是全体员工都参加补充保险,那么就不能使用职工工资总额作为扣除基数。

如,振兴股份公司2009年为职工实际支付的工资、薪金总额为500万元,均系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该企业2009年按工资、薪金支出总额的7%为职工支付补充养老保险费、3%补充医疗保险费。即支付补充养老保险费35万元,支付补充医疗保险费15万元。按财税[2009]27号文件规定,该公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税前扣除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限额均为25万元(500×5%)。补充养老保险超标10万元(35―25),补充医疗保险不超标,可以扣除15万元,因此,该公司2009年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35―25),注意两项分别在限额内扣除,不可合计使用。

四、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的个人所得税征收

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及财税字[1997]144号文件规定:“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金融机构实际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计入个人当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金,应将其超过部分计入个人当月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国税函[1999]615号批复中也明确:“对职工取得的补充养老保险金应全部计入发放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收入,合并计征个人所得税。”即根据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可在税前扣除,但是单位为您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必须在税后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