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工系的毕业设计十篇化工系的毕业设计十篇

化工系的毕业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3:34

化工系的毕业设计篇1

1.提高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若干对策 

2.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4.略论高职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讨 

6.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7.基于项目导向的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

8.提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探讨

9.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10.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 

11.新形势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12.探索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13.matLaB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14.基于aSp及VBa技术实现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自动化

15.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1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17.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18.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探讨 

19.高职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实践的探讨

20.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21.仿真技术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22.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与实践——以太原工业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 

23.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研究 

24.浅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毕业没计

2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26.利用网络资源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

27.试论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班开展毕业设计

28.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经验总结与思考 

29.如何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 

30.农机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与科研结合效果探讨

31.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新模式探索

32.工科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为例

33.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实习与设计

3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究 

35.高校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探讨

36.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进

37.提高工科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38.地方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探析——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39.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探索与实践

40.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实践

4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42.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综述 

43.微生物自动化分析仪的毕业实习带教初探

4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与实践——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5.自动化和建环专业联合开展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

46.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47.提高工科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与探索——以自动化专业为例

48.CaD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49.浅谈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规范化

5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质量的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案例 

5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及思考

5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5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5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探析

5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索与实践

56.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57.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58.不变与应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再思考

59.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探讨

60.自动化仪表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

61.matLaB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62.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方案研究

63.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4.以实际生产工艺过程作为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思考

6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讨

66.毕业设计与毕业分配挂钩新的教学模式记92届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67.工企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研究

68.谈中专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

69.自动化专业新形势下毕业设计过程与质量研究 

7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7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改革探索 

72.电子束离子束专业结合毕业实践研制用于生产自动化仪表零件的电子束焊机

7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改革 

74.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教学改革

75.毕业设计过程中学风因素及治学方略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76.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思考

77.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

78.高职电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探讨

79.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80.基于学科平台开展本科毕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81.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应用对检验医学本科生实习的影响与对策

8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能力

83.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

8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教学实践 

85.医院药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进展

86.人工与自动化双分拣区系统品项分配优化

87.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88.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多agent技术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中的研究

89.基于不同接线模式的馈线自动化实现方式

90.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91.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综述

92.馈线自动化自适应快速保护控制方案 

93.滚筒采煤机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发展及应用

94.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市场发展状况研究

95.正念训练的去自动化效应: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证据

96.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 

97.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 

98.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 

99.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自动化系统

100.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01.压力容器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02.薄煤层综采自动化配套装备开采技术

103.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104.自动化装配设备的总体设计

105.配电自动化 

106.探讨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07.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108.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109.从国内外建设经验探讨广州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

110.槟榔包装的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111.我院基于整体设计的自动化药房建设 

11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113.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探索

114.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浅谈

115.基于Can总线的船舶自动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116.基于SmaRt准则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117.基于android的自动化测试的设计与实现 

118.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119.自动化综采工作面概念探讨

120.任务复杂度对自动化意识的影响 

121.探析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

122.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123.软件自动化测试概述及应用工具分析

124.试论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

125.基于ieC61850国际标准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

126.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127.智能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发展及展望

128.图书馆自动化开源系统的市场可行性研究

129.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建议

13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型

131.ieC61850在高级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13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索

133.智能电网发展的机制及其对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134.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一)——电力市场与协调型自动化

化工系的毕业设计篇2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教学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来说,它能使学生完成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并提高综合运用电气自动化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修以及技术开发、管理和销售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因此,研究并探索如何更好的组织和实施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现状

通过笔者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及调研发现,多数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院校,其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实施中存在较多共同弊端,毕业设计效果较差。主要反映在:

(1)毕业设计时间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学生难以安心设计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均在第六学期开设,与企业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学生一般在第五学期就已经开始求职,一般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就业招聘中,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才开始真正考虑毕业设计。即使是顺利找到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工作压力、时间等条件限制无法较好的开展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选题单一,流于形式

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教师拟定、学生选择,学生带题目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选题数量少,一个小组一个题目,学生抄袭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题目由教师拟定,与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不相符,学生缺乏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

(3)学生无法得到指导老师适时、充分的交流和指导,影响设计效果

由于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学生在不同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通常在学校,一边从事日常教学,一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这种时间、空间的差距导致学生之间、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交流受到限制。学生有疑难问题,难以立即得到有效的提示或指导,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也就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促进作用。

由于以上原因,最终形成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采取消极态度,不认真对照学校毕业设计规章制度、规范和指导老师的进度要求开展工作,寄希望于答辩前通过网络拼凑、抄袭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一部分学生虽然重视毕业设计,但由于本身水平或条件限制,毕业设计草草了事;只有少量基础好、条件充分的学生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达到设置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指导老师鉴于学生的实际困难和毕业率的压力,通常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采取宽容态度,最终毕业设计的质量差强人意。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改进措施

可见,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现行模式亟待改进。针对上述情况,笔者通过多年承担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从实践中总结到以下改进方法和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提前安排毕业设计

如上述,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重抄袭的主要原因一是基本功不扎实、对毕业设计课题感到无从下手,一是没有充分时间进行毕业设计。

学生对毕业设计无从下手的原因,与高职教育现行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目前高职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环节薄弱,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不够,这就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不够连贯、系统,无法很好理解各门课程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具体地位、作用和相联系,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较好的应用于毕业设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毕业设计中的地位、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本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毕业设计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电机、机床电气控制、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交直流调速系统等,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导致学生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可以通过提前安排毕业设计来改善。目前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展提前至第五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有效解决与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冲突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2)指导教师按专业核心就业岗位进行选题

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核心就业岗位包括维修电工、pLC系统设计师、电气工程师、单片机系统设计师、产品质检员等。毕业设计选题应按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就业岗位的要求,从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出发,与相关课程内容有机整合,拓宽毕业设计课题。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采取的选题方法:1、与一些就业企业合作开发一批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设计的课题。2、直接采用工厂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这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他们提供工厂实际任务作为毕业设计课题。

同时,每个课题最多3个学生,尽量一个学生一个题目,最大限度防止学生出现雷同设计。

(3)企业技术人员在校教师共同指导

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已作如下安排: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承担本校课题的同学,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辅。课题来源为校外的同学,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校内教师指导为辅。事实证明,校内教师指导和企业兼职教师指导相结合,克服了校内教师单一指导的缺陷,实现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能有效帮助学生攻克毕业设计中的难题,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

要避免毕业设计“纸上谈兵”,就要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使学生的理论设计能够成为实物。一方面,学校购买或修整毕业设计需要的各种设备、工具、材料,完善电气自动化实训室条件;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的某些实践环节放到企业现场去完成,既贴合实际,又能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最近几年,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已按上述改进措施从多方面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这些改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了毕业设计内涵。

参考文献:

化工系的毕业设计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实践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毕业设计应体现出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学校应对毕业设计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和探索,尝试用信息化管理的方法监控管理,以此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和指导效率。

1.毕业设计在学校中的运行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一般是在校内由老师指导完成的,这种模式不适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逐步在学校中被新的模式所代替。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和管理的模式探索,本文以某高职高专院校为例进行论述。该校为了将毕业设计改革进行推进,运用了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方案。随着“以就业为指导”和“工学结合”等教育理念的提出,高职学生增加了顶岗实习的时间,所以新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那就是毕业设计和毕业顶岗实习一体化运行模式。例如,该校2015届毕业的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对于毕业设计选题的确定,学校要求毕业生将自己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单位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并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老师共同商讨决定,形成了如“××客服与客户服务质量的管理与策划方案设计”、“小学《××》课教学设计”等选题,从而实现重点突出“工学结合”的理念。学生可以根据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不仅减轻学生负担,而且具有实际意义。在选题上做出总体要求,明确了方向,在过程上加强管理,则更为重要。

2.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毕业设计管理中的难点

2.1组织和管理难度大

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一般会在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一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即由学校统一安排进行双向选择或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学生们实习的单位不一样,具体工作岗位不一样,实习地点与学校的距离不一样。在较长的实习期间,学生会根据就业需要,经常性的变动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花很多精力去适应实习单位的工作要求,力求在就业上获取更多的砝码。再加上用人单位不会把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作为用人衡量指标,必然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不上心,给毕业设计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2.2过程监控难度大

虽然有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但由于经济利益问题,校外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校内指导教师一方面本身实践能力不强,对学生实习的领域不一定很熟悉,另一方面指导的学生分散,校内指导教师明显出现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不到位的情况。师生之间不能及时沟通,指导效率低,学校对过程的监控更谈不上。就这造成在快毕业时,匆匆忙忙修改、定稿、答辩,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的毕业设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工作中进行改革和创新。该校对2015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建立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实现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实习计划的拟订、实习过程日志(周志)的撰写、指导教师答疑;实现毕业设计的选题、任务书的制订、开题、检查、上传资料、答辩、成绩评定。该系统实现了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过程化管理。

3.1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

根据管理的需要,设定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又具有不同的权限和功能。

3.2组织和管理毕业设计

学校出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从制度层面提出管理要求。用网络管理平台实现校、系的两级管理,设定一套毕业设计的操作流程。教务处和各系部可以使用网络管理平台对全校或各系部进行毕业设计的监控,可以查询任务书的情况、查询开题报告情况、查询毕业设计的项目类型、毕业设计提交情况、检查情况、抽检情况以及评估情况等。

3.3管理毕业设计计划

在网络管理平台上,各系部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毕业设计计划上传,经教务处审核后进行教学任务的下达。各系部再根据教学任务审核各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计划,明确各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并在网络管理平台上上传。同时,各系部要在网络管理平台上输入每个学生的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的相关信息。以便教师或学生登录管理平台后,能进行相应操作,实现平台内的沟通及办公自动化。

3.4管理毕业设计的过程

根据学校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设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指导教师身份使用网络管理平台管理毕业设计的流程。(1)联系实习点,学生到顶岗实习单位报到一周之内,将相关的个人信息、实习单位信息和校外指导老师信息在管理平台上输入。以周志或日志的形式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工作任务及进度通过实践管理平台向校内指导老师汇报,在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命名。(2)定好选题后,在网络管理平台上由学生或校内指导老师进行上传,并由校内指导老师进行毕业设计任务书的下达。在平台上师生通过相互的操作流程完成整个毕业设计。(3)在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向自己在企业中的指导老师询问,也可以在网络管理平台上向校内指导老师进行日志或周志汇报,或是在线交流。在校内外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毕业设计,并将完成的毕业设计上传到管理系统中。在网络管理平台上,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提出修改建议,进行检查、评审、答辩、推优,最终通过上传下载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的定稿。

3.5监控毕业设计的质量

(1)对毕业设计的前期质量监控。教务处通过平台统计毕业学生和教师基础信息,分析指导教师的指导人次以及指导教师师资力量,协调全校的指导工作量。在选题上,要求学生尽量做“顶岗实习课题”或“企业项目课题”,对学生“自主课题”严格审核,严禁出现抄袭等不良风气。在开题上,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管理平台中的开题报告要求完成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阅、批复,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开题报告,不成熟、不可行的报告要求调整直至重新选题。通过管理平台,教务处监控各系部的毕业设计选题及开题的进度和质量,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2)监控中期毕业设计。中期毕业设计的监控与实习结合在一起,教务处或各系部通过指导教师上线时长监控、指导学生日志或周志次数监控、毕业设计检查次数监控等指标性的数据监测,统计分析指导教师是否在一个时间段内及时指导学生,并及时反馈各系部及相关教师,督促指导老师时时关注管理平台、天天登录管理平台、及时回复学生反馈的问题,疏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思想问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难题。各指导老师切实将督促指导学生的工作做好,保证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3)监控后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后期监控从两个方面来完成,一是从毕业设计的质量方面,通过指导教师评价、推优,专家评阅、答辩来综合评价毕业设计的质量。二是从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角度,学校通过对各系部的相关指标,如指导教师平均上线率、指导教师平均检查次数、优秀率等进行数据统计,给各系部一个综合的评价与建议,以期将毕业设计的质量继续提升。

4.小结

在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借助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工作业务流程程序化、管理流程规范化、数据采集实时化、质量评价综合化,从而实现了如下的几个作用。

4.1实现了动态管理

对于学生实习过程中基本信息的变更、相关实习情况的变化、实习对口率、指导教师指导的实时性、毕业设计与实习的相关度等,各系部及学校教务部门等均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平台及时进行实习查询、统计和分析。

4.2提升了指导质量

通过网络管理平台,指导教师实现了远程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网络管理平台,管理部门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强化了老师对毕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意识。

4.3强化了信息意识

通过使用网络管理平台,强化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意识。改变了老师们传统的工作习惯,迫使老师们尽快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为学校的智能化管理和相关改革措施的推行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巧儿,陈玲俐.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下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2]张国民,郭福春.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管理信息化实践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8).

[3]周翠英,吴春花.顶岗实习下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

化工系的毕业设计篇4

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背景下,学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具体的管理中,学校可以实现对学生毕业设计的信息化管理,积极建立综合实践管理系统,对毕业设计进行信息化管理探索。

【关键词】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实践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毕业设计应体现出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学校应对毕业设计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和探索,尝试用信息化管理的方法监控管理,以此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和指导效率。

1.毕业设计在学校中的运行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一般是在校内由老师指导完成的,这种模式不适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逐步在学校中被新的模式所代替。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和管理的模式探索,本文以某高职高专院校为例进行论述。该校为了将毕业设计改革进行推进,运用了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方案。随着“以就业为指导”和“工学结合”等教育理念的提出,高职学生增加了顶岗实习的时间,所以新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那就是毕业设计和毕业顶岗实习一体化运行模式。例如,该校2015届毕业的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对于毕业设计选题的确定,学校要求毕业生将自己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单位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并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老师共同商讨决定,形成了如“××客服与客户服务质量的管理与策划方案设计”、“小学《××》课教学设计”等选题,从而实现重点突出“工学结合”的理念。学生可以根据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不仅减轻学生负担,而且具有实际意义。在选题上做出总体要求,明确了方向,在过程上加强管理,则更为重要。

2.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毕业设计管理中的难点

2.1组织和管理难度大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一般会在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一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即由学校统一安排进行双向选择或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学生们实习的单位不一样,具体工作岗位不一样,实习地点与学校的距离不一样。在较长的实习期间,学生会根据就业需要,经常性的变动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花很多精力去适应实习单位的工作要求,力求在就业上获取更多的砝码。再加上用人单位不会把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作为用人衡量指标,必然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不上心,给毕业设计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2.2过程监控难度大虽然有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但由于经济利益问题,校外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校内指导教师一方面本身实践能力不强,对学生实习的领域不一定很熟悉,另一方面指导的学生分散,校内指导教师明显出现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不到位的情况。师生之间不能及时沟通,指导效率低,学校对过程的监控更谈不上。就这造成在快毕业时,匆匆忙忙修改、定稿、答辩,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的毕业设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工作中进行改革和创新。该校对2015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建立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实现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实习计划的拟订、实习过程日志(周志)的撰写、指导教师答疑;实现毕业设计的选题、任务书的制订、开题、检查、上传资料、答辩、成绩评定。该系统实现了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过程化管理。

3.1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根据管理的需要,设定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又具有不同的权限和功能,具体如下图1所示。

3.2组织和管理毕业设计学校出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从制度层面提出管理要求。用网络管理平台实现校、系的两级管理,设定一套毕业设计的操作流程。教务处和各系部可以使用网络管理平台对全校或各系部进行毕业设计的监控,可以查询任务书的情况、查询开题报告情况、查询毕业设计的项目类型、毕业设计提交情况、检查情况、抽检情况以及评估情况等。

3.3管理毕业设计计划在网络管理平台上,各系部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毕业设计计划上传,经教务处审核后进行教学任务的下达。各系部再根据教学任务审核各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计划,明确各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并在网络管理平台上上传。同时,各系部要在网络管理平台上输入每个学生的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的相关信息。以便教师或学生登录管理平台后,能进行相应操作,实现平台内的沟通及办公自动化。

3.4管理毕业设计的过程根据学校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设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指导教师身份使用网络管理平台管理毕业设计的流程。(1)联系实习点,学生到顶岗实习单位报到一周之内,将相关的个人信息、实习单位信息和校外指导老师信息在管理平台上输入。以周志或日志的形式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工作任务及进度通过实践管理平台向校内指导老师汇报,在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命名。(2)定好选题后,在网络管理平台上由学生或校内指导老师进行上传,并由校内指导老师进行毕业设计任务书的下达。在平台上师生通过相互的操作流程完成整个毕业设计。(3)在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向自己在企业中的指导老师询问,也可以在网络管理平台上向校内指导老师进行日志或周志汇报,或是在线交流。在校内外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毕业设计,并将完成的毕业设计上传到管理系统中。在网络管理平台上,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提出修改建议,进行检查、评审、答辩、推优,最终通过上传下载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的定稿。

3.5监控毕业设计的质量(1)对毕业设计的前期质量监控。教务处通过平台统计毕业学生和教师基础信息,分析指导教师的指导人次以及指导教师师资力量,协调全校的指导工作量。在选题上,要求学生尽量做“顶岗实习课题”或“企业项目课题”,对学生“自主课题”严格审核,严禁出现抄袭等不良风气。在开题上,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管理平台中的开题报告要求完成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阅、批复,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开题报告,不成熟、不可行的报告要求调整直至重新选题。通过管理平台,教务处监控各系部的毕业设计选题及开题的进度和质量,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2)监控中期毕业设计。中期毕业设计的监控与实习结合在一起,教务处或各系部通过指导教师上线时长监控、指导学生日志或周志次数监控、毕业设计检查次数监控等指标性的数据监测,统计分析指导教师是否在一个时间段内及时指导学生,并及时反馈各系部及相关教师,督促指导老师时时关注管理平台、天天登录管理平台、及时回复学生反馈的问题,疏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思想问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难题。各指导老师切实将督促指导学生的工作做好,保证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3)监控后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后期监控从两个方面来完成,一是从毕业设计的质量方面,通过指导教师评价、推优,专家评阅、答辩来综合评价毕业设计的质量。二是从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角度,学校通过对各系部的相关指标,如指导教师平均上线率、指导教师平均检查次数、优秀率等进行数据统计,给各系部一个综合的评价与建议,以期将毕业设计的质量继续提升。

4.小结

在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借助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工作业务流程程序化、管理流程规范化、数据采集实时化、质量评价综合化,从而实现了如下的几个作用。4.1实现了动态管理对于学生实习过程中基本信息的变更、相关实习情况的变化、实习对口率、指导教师指导的实时性、毕业设计与实习的相关度等,各系部及学校教务部门等均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平台及时进行实习查询、统计和分析。

4.2提升了指导质量通过网络管理平台,指导教师实现了远程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网络管理平台,管理部门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强化了老师对毕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意识。

4.3强化了信息意识通过使用网络管理平台,强化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意识。改变了老师们传统的工作习惯,迫使老师们尽快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为学校的智能化管理和相关改革措施的推行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巧儿,陈玲俐.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下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2]张国民,郭福春.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管理信息化实践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8).

[3]周翠英,吴春花.顶岗实习下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

化工系的毕业设计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是本科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必修环节,也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一次尝试,也是对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效果的整体检验。①它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②③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已经成为高校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专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意义,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管理工作,强化毕业设计环节的学风建设,积极推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④

1提高认识,加强毕业设计重要性教育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效益,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包括扩招、学分制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但是新的教学模式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也给教学管理工作带了新的挑战。学分制的实施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程都大不相同,期间除了要完成毕业设计,还要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及实习等工作,这显然从精力、时间上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在毕业设计上的投入,造成毕业设计质量难以提高的局面。⑤针对该情况,我院形成学院统一安排,分系动员的前期教育机制,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提供了保障。

2结合专业特点、严把命题关

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理学院各系严把命题质量,要求命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新性,来源于指导教师的在研课题,这些科研项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和最新动态,从而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在研课题的配套经费也为毕业设计的资金投入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3完善毕业设计规范

加强毕业设计的规范化管理也非常重要。我院根据毕业设计工作的实际和以往工作经验,在学校毕业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出台了《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实施细则》、《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程序》等规范,并同时制定了《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理学院关于本科生毕业答辩工作的安排》两个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4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为提高毕业设计管理质量,学院成立院、系两级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加强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学院设立定期检查机制,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各系通过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督促。毕业设计后期,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论文进行追踪检查,严把质量关。学院将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分为示范答辩、专业答辩两部分,通过示范答辩的示范作用,规范答辩过程,从而进一步的完善毕业设计答辩过程。在答辩过程中,各系答辩小组严把质量关,确保答辩过程的公平、公正。

5健全教学督导机制

教学督导是以专家身份对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等的一系列控制活动。我院采取了校、院两级督导机制,在毕业设计过程,两级督导小组通过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反馈信息,提出改进意见,确保了毕业设计高质量完成。

6结语

总之,毕业设计对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强化师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意识、加强毕业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保证各项制度和标准的具体落实、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和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全面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西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学分制下院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Y007038

注释

①周琛.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尝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4):129~131.

②赵永娜.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实践和思考[J].科教文汇,2007.4:126.

③姜树余.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测与保证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79~81.

化工系的毕业设计篇6

关键词: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就业质量

到用人单位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院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的重要举措,在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2006年首批进入创示范高职院以来,不断进行“校内综合实验室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合一、校内产学实训基地实现实训教学与工学结合、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实现实习教学与顶岗工作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统领建立全院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模式。

一、实施“一把手”工程,推进组织和制度建设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工作,实施了“一把手”工程。院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各部门、系(部)层层抓落实,各系成立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形成了“学院、职能部门、系、教师”的四级工作体系。院长组织各职能部门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分阶段、扎实推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模式各项工作。为规范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工作,学院职能部门起草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和流程。各专业系严格按照顶岗实习工作手册、毕业设计规程的要求,强化过程管理,组织指导教师制定学生实习计划和毕业设计选题要求,根据不同专业提出具体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时间的安排、内容与任务、方法与步骤、纪律、总结与考核。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及时完成各项作业文件(毕业顶岗实习申请表、顶岗实习单位回执、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协议书、实习总结、就业协议书等)。在顶岗实习、毕业设计阶段,教师、学生严格按照顶岗实习工作手册、毕业设计规程等规范开展工作,为提高学院毕业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供了有效保证。

二、及时跟踪调研,加强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学院各专业系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切实有效的推行实施。在选择企业、落实顶岗实习岗位时,采取学院安排双向选择和学生个人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相结合的办法,充分考虑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服务面向及其相应的职业技术领域相吻合,指导教师努力做到“三到位”,即跟踪到位、指导到位、作业文件到位。顶岗实习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熟悉企业,对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现场兼职指导老师,为学生的顶岗实习项目及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结合创造有利条件,寻求、发现多种可能的项目与机会。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将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的落实情况、专业(岗位)对口情况、顶岗实习的现场教学指导情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阶段性成果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跟踪调查并及时反馈信息,促进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工作的持续顺利进展。

三、实施信息化管理,为师生提供开放式网络化管理服务

为了方便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及时解决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能科学快速地统计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情况,学院开发了“学生顶岗实习网络管理系统”和“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极大地发挥了沟通及时、交流便捷的作用,为师生提供开放式网络化管理服务。教师通过管理系统平台及时信息,学生通过在线咨询、网络论坛,及时将各种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信息进行反馈,修改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实现了对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工作全部流程的有效把握控制,实时采集、更新有效信息,科学地分类、统计、分析,不断增强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信息收集、预测及处理能力,及时将各种有效信息反馈到决策和服务环节。

四、大力拓展实习和就业基地建设,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保障

培养高质量、满足经济建设需要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必须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拓展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2]学院注重加强和就业基地的联系,把拓展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借助网络、电话、信函等形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合作,增进双向互动,不断巩固和拓展了就业基地。我们明确重点合作企业,主动出击,多方联系,积极拓宽就业市场,与常熟、昆山、无锡、连云港、上海、南京各区人才中心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合作关系。与南汽集团、南京金城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的协议。学院每年和各就业基地进行人员互访,每年邀请基地单位到实验室参观和洽谈,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和就业基地之间的交流洽谈搭建了平台,为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开拓了广阔的渠道。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这种模式让学生提前接触与自己职业发展相关的实际工作,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及职业素质,培养对未来职业的适应力,使学生根据岗位需求不断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顺利完成角色定位,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协议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使老师更加熟悉企业,学生更加认同岗位,企业更加了解学院,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更加贴进企业要求,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各方利益的多赢。学院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借助顶岗实习,使学院的毕业生找到了适合发挥自己专业技能的岗位,2008年学院就业率达到98.32%,协议就业率已显著提高到67.7%,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力度,努力探求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的融合途径与方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化工系的毕业设计篇7

关键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简介:刘可真(1974-),女,云南大理人,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梁松涛(1980-),男,陕西兴平人,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云南昆明650050)

基金项目:本文系昆明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部级二类特色专业质量工程项目、云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水利电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39-02

毕业设计是完成本科教学计划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不仅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工程实践中去,学会如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也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高校教学质量的一次全面检查。因此,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毕业设计,保证它的成果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工科大学生而言显得非常重要。

近年来,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方面的研究,围绕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改革了质量监控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通过完善规范化教学,控制选题质量,跟踪学生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完成的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毕业设计的初步成果进行预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答辩机制,对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进行后评估的方式,肯定成功的做法,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切实将选题质量—过程管理—成果评估—质量监控等环节综合考虑,形成了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独特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闭环体系。

一、规范化教学管理是毕业设计有效开展的根基

规范化教学管理在本科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规范管理,昆明理工大学从选题开始就将各种资料直接挂在教务处网站上,供学生自行下载。对于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选题、过程管理、评阅、答辩、成绩评定、质量评估到文档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要求以及质量标准都有明确的教学基本规范,这不仅使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及完成步骤有了明确的认识,也为学生检查自己毕业设计的完成进度以及是否达到了要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减轻了指导教师以及学生的负担。

二、选题质量是毕业设计准确定位的关键

科学、合理、适中的选题不仅关系到毕业设计质量,也是保证完成教学基本要求的重要环节。对于工科院校而言,为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督促其达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基本要求,工程设计型的课题占毕业设计的较大比例,如何科学选择本科毕业生的课题是毕业设计稳步、有效推进的关键。为了使选题更加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并尽可能结合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和社会实际等可从以下三方面把控选题环节。

1.合理配置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工作作风以及指导方法对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要求具有一定经验的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才可担任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第一次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教师必须首先做足功课,并进行试做。学院优先选择有实际科研基础的教师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项目具体的课题内容主要来自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教师教育教学的优势,并从侧面保证了选题内容适应于对口企业的实际需求,增强了选题的科学性。

2.合理设定毕业设计目标

为了使选题更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应尽可能结合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和社会实际等进行选题。近年来,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与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云南电网公司、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等对口企业都有专业合作,并且建立了校企结合“双导师制”的指导培养方案,这些与对口企业的联系,给毕业设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社会实践充分接轨的大平台,有效地保障了毕业设计选题从实践需要中来,做出的成果有助于推动实践,部分实现了设计成果效用回到实践中去。此外,鼓励各专业聘请理论水平高、实际经验丰富的生产、科研、设计等部门的专家或技术人员参加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但必须有学校的专业教师参加联系和指导,实行“双导师制”,以便掌握教学要求和毕业设计进度,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3.选题内容难度适中

学生的擅长面各不同,本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标,在选题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做到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适中,类型多样化。这样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毕业课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力度。其中,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25%的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在设计院完成,这些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设计当中,真题真做,一人一题解决了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过程监控是毕业设计高效实施的手段

毕业设计的质量体现在选题、调研、实施、撰写毕业论文及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上,因此强化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系统采用“三期检查”和“严把五关”的方式实现了全程管理。所谓的“三期检查”是指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毕业设计进行的初期、中期和末期质量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避免了问题堆积和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延期减效或失效的情况发生。所谓的“严把五关”是指在“三期检查”中严格控制好对毕业设计质量影响较大的五个因素:“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关”、“选题质量关”、“教师指导关”、“评阅与答辩关”、“质量评价关”。

在具体操作中,将“三期检查”和“严把五关”融会贯通,综合应用于毕业设计的管理,实现了全方位、有重点的过程监控。第一,在初期检查阶段需重点把好“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关”和“选题质量关”。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四周进行,主要完成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课题名称、类别及选题送审情况、任务书、指导书内容规范化完成情况以及进程安排情况等方面的检查。第二,在中期检查阶段需重点把好“教师指导关”,了解学生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任务执行情况,包括进度、质量及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各院、系、教研室在毕业设计进行的中期阶段可以采用学生集体汇报和指导教师汇报或调查表的形式对进度及质量进行检查,教务处进行抽查。第三,在末期检查阶段需重点把好“评阅与答辩关”和“质量评价关”,主要检查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以及落实情况;指导教师、评阅人的审阅及评语情况;学生在答辩过程中有无汇报提纲,答辩委员会有无提问提纲及答辩记录;答辩委员会分析讨论毕业论文质量及成绩评定等情况以及毕业设计的归档情况。

四、答辩环节是毕业设计成果展现的标志

答辩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答辩环节在毕业设计成果展现方面的鉴定作用,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精心组织开展了毕业答辩。一方面,在答辩前要求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课题开展一对一的辅导和模拟,力求将毕业设计的成果做到最精辟的展示。另一方面,体现毕业答辩的公开性、公正性,采取院级、专业级两级答辩方式。院级答辩由院答辩委员会主持,校级巡视组成员、教务处有关人员代表学校参加院级答辩,参加院级答辩的学生主要是各专业推荐的毕业设计完成的比较优秀或较差的学生,以及虽参加专业答辩小组答辩,但评分争议较大的学生需进行二次答辩。其余的学生则参加专业答辩。另外,在条件允许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聘请校外专家对部分学生进行公开答辩。

五、教学质量评估是毕业设计持续提升的保障

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估是不断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昆明理工大学的毕业设计评估工作分为毕业设计工作整体评估、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评估两部分。毕业设计工作整体评估层次分为“校级评估”和“院级评估”;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评估分为“全面复查”和“随机抽查”。其中,“院级评估”每年进行一次,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还根据学院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将“院级评估”与“全面复查”评估或“随机抽查”评估相结合,成立了毕业设计质量评估小组,每学年都对上一届的毕业设计进行自评,并写出自评报告。

实践证明,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估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有效地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先修课程和先修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状况进行信息反馈,提出改进先修课程与教学环节的有效措施,从而确保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完善细化教学管理规范、提高选题的质量、加强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控以及对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估等都是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条件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充分提高其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建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5).

化工系的毕业设计篇8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毕业生管理系统

1高职院校现状和存在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为响应高职教育面向职业教育的方针,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实习和就业。一般三年制的高职教育,最后一年就是毕业设计、实习和就业。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许多院校实行校外毕业设计、实习和就业。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

1.1较大管理投入,存在重复管理现象,有许多信息孤岛

目前高职院校中,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实习和就业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毕业设计由系部的专业老师负责;毕业实习属于教学环节,由专业教研室统一管理;就业归学生处负责。不同部门为了及时获取学生的信息,会重复向学生询问联系方式和具体进度;各个部门收集的信息无法共享,存在许多的信息孤岛。

1.2信息沟通渠道太少,会有没收到,或者传错的情况

在传统的毕业生管理中,对于通知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或者QQ的方式传递的,由此可能造成学生信息没收到、滞后或者传错的情况。这样学校得到的学生信息也就存在错误或者不及时的问题,学校也就无法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1.3重复采集数据,学生会有较大情绪

从学生角度讲,学生在外毕业设计、实习期间,会接到多个部门联系方式和进度登记的任务,实习的时候普遍比较累,还有许多重复的劳动,不免怨声载道,对学院会有较大情绪。

1.4学生有问题无法问,无法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在学生在外实习过程中,学生总会碰到很多工作上、生活上和心理的问题。因为各部门分开管理,学院在人员配备上不是很够,这就造成了学生碰到问题没人问的现象,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的心理问题也无法及时疏导。

2通过毕业生管理系统实现毕业生毕业设计、实习和就业的一体化管理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院使用了毕业生管理系统对毕业生毕业设计、实习和就业进行一体化管理。

2.1各部门通力合作,信息共享,做好系统初始化工作。

任何一个系统在刚开始应用前,都要进行初始化。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在服务器端安装和设置好应用程序服务器中的应用程序、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初始的数据库信息没必要全部人工输入,可以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对各自的学生信息进行校对和确认,然后统一导入到系统。从而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2.2同一平台信息

通过毕业生管理系统,院系信息和公告到平台上,学生可以及时在平台上获取信息,从而避免信息滞后或者传递错误情况。

2.3指导老师全程管理毕业生毕业设计、实习和就业

为提高学校师资力量的利用率,可以采用一个老师全程管理若干学生的毕业设计、实习和就业,从而可以减少师生磨合时间;另一方面毕业设计老师一般都是专业老师,能解答学生在实习工作的时候遇到的一些专业问题。

2.4毕业设计进度日志和实习日志实时了解学生进度,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通过批阅和回复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日志和实习日志,指导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实习的进度,遇到的问题及学生的变化,据此老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实习过程中学生一些负面的情绪也可以及时疏导,避免不必要的事故。

2.5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也可以从学生实习过程中学到许多知识,比如实际工作中那些专业知识比较实用、应用广泛,那些知识是学生真正欠缺的,社会上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等。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真正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培养社会上真正需要的人才。

2.6使用方便

本系统采用B/S模式,只要能上internet网,学生和教师可以自己在家里上网登录系统,不需要另外安装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

3小结

自从我院投入使用毕业生管理系统两年来,实现了对毕业生的一体化管理,极大提高了学校毕业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了对毕业生毕业设计、实习和就业的实时监管。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比如学生论坛,专业教师的在线答疑,毕业生毕业后的联络平台等等,这些都需要改进毕业生管理系统或另外开发系统来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勇,李志强,郑辉杰.化工专业毕业实习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高教论坛,2012,04:52-54.

[2]李红梅,卢苇,陈旭东,邢薇薇.毕业实习与设计过程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6:167-171.

[3]谭迎新,王海宾.分散式毕业实习与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施[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93-96.

[4]董克权,陈英俊,钱灿荣.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02:119-122.

[5]张涛,段大娟,聂庆娟,刘冬云,史宝胜.园林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02:40-42.

[6]王海宾,陈丽珍,谭迎新.化工类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0,02:57-59+108.

[7]李艳玲,毕作庆.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08-110.

化工系的毕业设计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毕业创作商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05-02

一、毕业设计商业化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视觉经济”也在随着商业化的健全而不断发展着,艺术设计无疑是受商业化影响较大的一个方面,而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正是伴随市场化应运而生的产物。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招生情况火爆,除了专业的艺术院校以外,其它的综合类高校大部分也都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专业设计人才。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育全部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还决定了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在商业化约束下的实践设计水平,提高在设计中解决所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毕业设计的商业化,还可以使学生对一般的艺术设计内容、具体实施的全过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熟悉有关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为今后独立承担艺术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毕业设计而言,只要设计的作品符合大众的审美观,能突出产品的特性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就是好的作品。然而,当一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工作后公司要的都是商业化的东西,或者是产业化的东西。自己的作品一般很难完全能否符合公司的设计要求。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高校教育在毕业设计的商业化程度上还远远不够。

对于毕业设计的商业化,国外的一些高校已经明确建议将其纳入学生的毕业考核体系当中。以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就堪培拉大学设计系进行的一项调查为例,该调查认为合格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十项技能:

1.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人员,下笔应快而流畅,而不能缓慢迟滞。这里并不要求精细的描画,但迅速地勾出轮廓并稍事渲染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快而不拘谨。

2.有很好的制作模型的技术。能使用泡沫塑料、石膏、树脂、mDF板等塑型,并了解用SLa、SLS、Lom、硅胶等快速制作模型的技巧。

3.必须掌握一种矢量绘图软件(比如FReeHanD、iLLUStRatoR)和一种像素绘图软件(如pHotoSHop、pHotoStYLeR)。

4.至少能够使用一种三维造型软件,如高级一些的如aLiaS、Catia、i-DeaS或层次较低些的如SoLiDwoRKS2000、FoRm-Z、RHino3D、3DStUDiomaX等。

5.二维绘图方面能使用aUtoCaD、miCRoStation和VeLLUm。

6.能够独当一面,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及与人交往的技巧(能站在客户的角度看待问题和理解概念),具备写作设计报告的能力(在设计细节上进行探讨并记录设计方案的决策过程)。有制造业方面的工作经验则更好。

7.在形态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力,对正负空间的架构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8.拿出的设计图样,从流畅的草图到细致的刻画到三维渲染一应俱全。至少有细节完备、公差尺寸精细的图稿和制作精良的模型照片。仅仅几张轮廓图是不够的。

9.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走向市场的全过程应有足够的了解。如果能在工业制造技术方面懂得更多则更好。

10.在设计流程的时间安排上要十分精确。三维渲染、制模、精细图样的绘制等应规定明确的时段。

从以上国外高校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来看,商业化的要求在其中占了绝对的核心的位置。必须认识到,商业化的艺术设计是从商业开始的,艺术设计仅仅是一个载体,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行为,艺术设计主要任务是配合体现客户的具体要求。这并不是说艺术性不重要,而是因为起点决定了目的和手段。由此可见,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来说,实践性、可实现性以及商业化的程度是检验其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如何实现毕业设计的商业化

一提到“商业化”,一般人会理解为对艺术设计的要求提高了。其实不然,商业化的设计作品其实从创作者的角度讲是少了些艺术性的发挥多了些实用性。当然,为了艺术设计本身的继承和发展,必须做一些艺术性、独立性很强的作品,但并不等于不考虑商业的介入,只是在保证艺术完整性后再做考虑。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来说,也可以借鉴这些创作方法。这些都能够更好地使毕业设计获得商业的进入。

具体来说,如何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获得商业的介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确定商业化的毕业设计目标和内容。毕业设计要体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特色,要注重综合性、实用性的设计因素。将培养基本掌握艺术设计的应用和操作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又能兼顾商业化需求的毕业学生来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目标。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应当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深入商业项目,使毕业设计的内容为实际项目服务,使其毕业设计不再成为“空中楼阁”。例如,对于室内设计的学生来讲,着重从一个商业化项目的设计草图到定稿,再进一步到施工预算和现场施工组织,使毕业设计的实践性内容成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用人单位的稳定桥梁,让学生通过这一途径,高效、稳定地完成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过渡到项目一线负责人的转变。

2.建立“毕业设计工作室负责制”。此制度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是要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得到市场的认可。“毕业设计工作室负责制”是由有责任教师牵头并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同时,担任责任人的教师必须是在某些设计领域有较强影响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毕业设计商业化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对工作室内其他的年轻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通过责任人在设计领域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更多的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家、学者来到学校,并且这些外聘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在其能力范围之内的商业项目,使其把所学的设计知识应用到这些项目中去。此举完全改变了以往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疏远的关系,并解决了以往外聘教师管理和教学效果难以控制的难题。例如,可以由责任教师牵头联系一些知名企业,有企业赞助冠名毕业设计作品大赛,让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得到商业化的认可,在商业化的条件下进行毕业设计的创作。山西省每年都要举办的高校毕业设计作品展,其中很多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就被赞助企业具体应用了。这样不但学生有了对商业化设计的进一步认知,还提高了学生被市场认可的成就感,企业、高校以及学生都实现了共赢。由于“毕业设计工作室”的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商业设计经验,使得在其指导下的毕业设计创作方向不会偏离商业化的范畴。

3.协调好学生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的关系。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主要任务是指导和管理学生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是很大的。然而,由于目前艺术设计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毕业生的竞争和就业意识也越来越强,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开始阶段就已经联系到了就业单位。由于就业单位本身就是商业化的机构,所以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通过设计本单位的商业项目来完成,指导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协商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以及工作量的要求。并且,当学生的毕业设计过于注重商业化而发生设计简单化概念化的时候,指导教师要及时提醒并帮助其改正,真正做到设计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合理并存。对于学生在外地实习的状况,由于教师力量分散,相对来讲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就较为难管理,为了保证对这部分学生的实时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应要求学生定期返校并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例如用网络等手段与这部分学生远距离近接触,而不能强行把学生留在校内。要实行指导教师、就业单位、学生三方面的全通道式沟通。

三、结束语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商业化不仅仅关系到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率。如何提高校毕业设计环节的整体水准,培养合格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使其成为将来的优秀设计师,已经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严峻考验。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方面提倡商业化的介入,就是希望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任英丽.艺术商业化与设计审美.电影评介,2006(14)

2.韩丽萍.毕业设计的变革与创新.教育与职业,2003(11)

化工系的毕业设计篇10

关键词:团队毕业设计;工科;教学模式;团队合作

作者简介:张熠(1970-),男,江苏徐州人,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讲师;常春耘(1968-),女,江苏扬州人,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江苏 南京 21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G03310JX02)、实验室建设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XSG02)、通达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tD00311JG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110-02

毕业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实际问题开展综合性地设计或研究,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团队毕业设计得到了广泛重视和推行。[3,4]团队毕业设计要求通过团队形式完成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设计任务,为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协同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供了高效平台,相对于独立课题毕业设计,团队毕业设计在选题、指导乃至教学管理模式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

毕业设计课题通常分为研究性和设计性课题两类,一般选题原则是课题应达到高校培养目标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选题应贴近实际,与生产、科研相结合。[1,2]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也不例外,但与独立课题毕业设计相比,团队毕业设计还应注意以下原则:首先,团队课题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研究设计任务,子课题可以是实现总课题目标的若干环节或若干关键技术,可以是串行关系、并行关系,或是与核心等关系,承担子课题的学生必须通过密切协作才能较好地实现总课题目标;其次,总课题以包含3~5个子课题为宜,各子课题可能涉及不同领域,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同一个团队,由具有相应专业或专长的教师指导,确保各子课题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并得到有效指导。

二、团队毕业设计的指导

团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通常由2~3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其中一名担任组长。指导小组肩负的职责、指导方法在团队毕业设计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可以将团队毕业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从申报团队课题至开题报告完成。指导小组讨论拟定团队课题,经批准后,拟定总任务书、子课题任务书,通过双向选择组建学生团队,下达任务并提示方案设计;分工指导各成员、查阅文献资料、完成总开题报告和子课题开题报告。

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将通过课题宣讲与个别指导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使学生明确团队毕业设计的宗旨、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从团队毕业设计一开始就树立责任观念与协作态度,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好个人承担的子课题,确保团队总任务顺利完成。二是总方案与子课题方案设计提示。指导小组需对方案进行提示,涉及多种方案时进行比较和评价。与独立课题毕业设计不同的是,即使分工确定以后,总方案与子课题方案的设计均要求全体成员参加并进行讨论,令学生深刻感受总任务的要求与子课题的责任,领会课题意义与设计意图,提升认识水平、训练思维方法。三是拟定进度计划与协作制度。指导小组应指导团队制定总课题进度计划和子课题进度计划,规划成员间协同设计的策略,避免被动和推诿,保证设计过程的效率,形成积极配合、扎实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从开题报告完成后至子课题任务完成。这是毕业设计工作的主体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将完成子课题设计任务,接受中期检查,并完成外文资料翻译等工作。

在这个阶段,指导小组将给予团队全面指导和督促,在指导方法与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与设计方法的指导。在设计方案和进度计划都明确以后,指导教师需及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二是资料文献查阅与软硬件工具的使用。三是方案实施的指导与进度控制。四是协同设计组织与条件支持。除了早期建立的协同设计基本计划与策略,在设计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人格塑造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同其他科研工作一样,必然经历很多艰辛,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小组应引导学生树立信心,不怕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塑造健全的人格;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有利于活跃思想,克服难关,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阶段:总课题系统整合、测试完善,总、子课题成果验收,毕业设计报告撰写,答辩。撰写团队总报告、子课题设计报告;答辩环节也包括总课题答辩和子课题答辩,编写答辩ppt文档。

这是毕业设计最后环节,指导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指导工作:一是对已经完成的部分给予评价,对任务的系统整合、测试与完善提出宏观与微观要求,对课题验收做出必要说明。二是对论文撰写做详细要求,使其明确论文应达到科技报告的一般要求,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图表规范。对答辩及ppt进行说明并进行预答辩。三是课题总结,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团队及个人完成的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提升认识水平,为今后的工作做进一步的准备。

三、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对于独立课题毕业设计,团队毕业设计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方面都有显著优势,但其有效的实施需要良好的机制来保证,因此构建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建立有效、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实施制度建设,并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与管理流程得以固化,形成稳定状态,融入本科生整体培养模式。[5]

首先,重视和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团队的组建到答辩的全过程需要教师团队悉心指导,密切配合,通常比独立课题毕业设计付出更多心血,因此激励和保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属首要。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计算方面应予倾斜;在团队毕业设计的场地安排,经费、工具发放方面应得到优先保障;应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评价项目。

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毕业设计。因团队毕业设计学生的任务量增加,承载的责任与训练强度增大,应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标准适当调整,在团队总任务完成的前提下,个人成绩评定细则适当放宽;或将团队毕业设计课题同时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原属该项目的应提高设计要求,做深化设计或全面改进,否则不予批准立项或作为团队毕业设计课题),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变希望学生参与为学生希望参与,促进团队毕业设计的广泛和持久开展。

最后,完善团队毕业设计制度,并以信息化手段予以固化,即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它是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建设的推手和得力工具。通常高校都建设有毕业设计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实现对毕业设计全面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团队毕业设计应在这一系统环境下得到全面支持,其意义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可以使团队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权限职责分明,人员交互高效;第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使团队毕业设计所有环节的实施制度化、常规化,使广大师生熟悉、适应整套体系,便于将日常教学、科研、开发工作与团队毕业设计结合考虑,这不仅有利于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团队的组建,也有利于指导教师团队素养的提高;第三,有利于与其他教学环节形成有机整体,使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成为本科生培养整体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因此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助于促进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完善。

四、应注意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乃至各类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实质,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团队毕业设计涉及面宽,工作量大,更易于出现上述问题,应得到足够重视。毕业生面临就业、考研、各类认证考试等众多事务,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毕业设计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团队毕业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和检查;保证场地与工具条件;不单纯以文章、专利作为评价指标,而把学生实际完成的工作的质量作为主要依据,切实引导学生树立“求实”、“严谨”的优良作风。其次,指导教师不应期望所有成员均如期完成设计任务,如果在团队师生共同努力和良好协作下,仍有学生因自己工作未完成影响了团队任务的完成,这种经验会令其印象深刻,带来的教益将超过其在不恰当帮助下完成任务的收获,对团队其他成员也有教育意义。[6]

五、结语

团队毕业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重要模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在指导团队毕业设计的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成效。本文在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教师指导以及教学模式建设等方面简要阐述了一些研究和实践体会,有待于专家与同行的指正及后续工作中认识的提高。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完善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一般性原则之外,不同学校、专业的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也必然充满不同内涵,值得广大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深入研究与不断实践,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建设高效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Z].2005.

[2]杜明辉,张聚凤,程林章.工科院校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41-43.

[3]吕志伟,等.本科生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1):112-118.

[4]张长森,吴其胜,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J].理工高教研究,2009,(8):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