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十篇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十篇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9:39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阶段专业

DesigntacticsofLowCostGreenBuilding

Liang-Xiaohong1Luo-ye1Lin-weichuang1Hu-wenbi2Zuo-zheng2

(1ChinamerchantspropertyDevelopmentCo.,Ltd;2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abstract:FirststardesignstandardofgreenbuildinginChinashouldcombineprojecttocarryonalowcostgreenbuilding.therearethreeaspects:First,wemayadjustmeasurestolocalconditions.Fromtheposition,climateandcultureenvironmentofthebuildingsite,weshouldfosterstrengthsandcircumventweaknessestomaketheenergyefficiencymaximize.Second,by

differentmajorsdesign,weareaimedtoworkoutalowcostandlowenergyconsumptiondesignproject.third,thereasonableoperationandmanagementprogramismade.wewillcarryoutalowcostgreenbuildingineconomyandenergy.

Keyword:greenbuildingdesign;phase;major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自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来,国内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积极响应政策,遵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落实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从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与运营管理六个方面对绿色建筑评做出简要说明,但未从阶段和专业进一步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深化。如何与设计院沟通,本文从新的评价角度,即按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设计、景观等专业对住宅绿色建筑一星设计标准作出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为了适应房地产开发商的使用,本标准条文按照专业进行划分,同时参考已建项目的具体情况,编制以下标准,确保今后项目达到住宅绿色建筑设计一星的基本要求。

1绿色建筑因地制宜

从建造场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人文环境等因素考虑初步设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扬长避短,使能源使用率最大化。

1.1建筑前期规划中考虑要素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中,规定: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el照标准的要求。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el照要求。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从上面几条可以看出,建筑场地的选择有许多要求,文物、水系、农田、湿地等都是需要避开而去保护的区域。在规划设计时,最好沿循原有地形地貌结合功能进行设计。这样可以减少场地平整带来的建设投资,减少工程量;也避免因场地建设造成的对原有生态环境景观的破坏。在建设初期,从建筑朝向、高度和地下空间因此这是设计初期应该注意的事情。目前全社会都在倡导节能理念,国家也积极的制定推广节能的政策法规,许多大城市都在逐步推广节能不达标不能通过的政策要求。因此这方面还是应引起设计人员注意的。

除此之外设计时还要考虑消除危险源和污染源。诸如电磁辐射超标、火爆、有毒物质,其他超标污染元素等。其实在设计规范中也有要注意相关内容的,这里之所以再次提出是为了强调它们对节能的重要性,为设计进行再次的把关审核。绿色建筑除了本身及对周边环境要绿色节能环保,建设之初周边外部大环境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地,绿色建筑设计从建筑规划的开始阶段就已涉及,其中包括:

气候:年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采暖期、湿度;太阳能地区类别;风力、风向、风速、主要季风;降雨量(时空分布)、蒸发量。

环境:地形、地貌;地震、风灾、泥石流、海啸、洪灾;地质环境、地下水位、地下水质、地层含氡情况;交通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

资源:地方资源、水资源、土资源、工业废渣;能源结构;绿色建材、工业废渣;本土植物;现有建筑概况。

经济:人均GDp;水价、电价、气价、土地价、房价;土建成本价、装修成本价;精装修的认知度、太阳能利用的接受度;建筑节能的认知度。

文化:城市性质(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工业、生态、花园);建筑特色(窑洞、蒙古包、竹楼、吊脚楼、干打垒)。

1.2规划和方案阶段(可能实现的条文和技术措施)

规划和方案阶段,建议进行室外日照和自然通风的模拟优化分析。7-11条中共5条一般项目,至少应满足3条条文要求,对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住宅,推荐满足7、10和11三条;而对于郊区环境质量较好的住宅,推荐满足8、9、10三条。

2建筑专业(可能实现的条文和技术措施)

对建筑专业设计人员,7-10条中共四条一般项,8、9、10条应全部满足,精装修的住宅同时满足第7条。

3结构专业(可能实现的条文和技术措施)

4给排水专业(可能实现的条文和技术措施)

对给排水设计专业人员,以上6-10条中必须满足三条,6、7条必须满足,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决定9、10条中任选一条。即项目要么考虑屋面雨水收集回用,要么考虑人工湿地处理中水系统,雨水或中水回用主要用于室外杂用水。

5暖通专业(可能实现的条文和技术措施)

6电气专业(可能实现的条文和技术措施)

对电气设计专业人员,一般项至少满足第2条,3、4条为可选条文。

7景观专业(可能实现的条文和技术措施)

对景观设计专业人员,以上应全部满足。

8绿色建筑低成本运营管理

无成本节能措施主要针对建筑耗能系统进行按负荷、按需求控制,减少浪费,实施简便、无需额外的资金投入、见效快。绿色建筑运用了不少的新技术,例如地源热泵、雨水收集回用、人工湿地等,绿色建筑可以为建筑设置一整套实时监测系统,时刻保持建筑在合理的运行。

围护结构实时监测系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监测系统,此系统监测的参数包括室外气象参数(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压力等),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室内热工参数(室内空气温度,室内空气湿度以及反映室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通过对建筑运行热工参数的动态监测,可以实时反映该建筑物的实际运行状况,将这些监测数据实时导人能耗计算软件,可以在显示屏上动态反映建筑物的能耗情况和室内舒适度情况,包括室内外环境条件,空调系统运行情况,水系统运行状况,太阳能系统运行状况,建筑物能耗情况,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情况,这些展板显示内容便于管理人员分析比较,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相关设备开度,营造一个既节能又舒适的室内环境。

9结束语

前文绿色建筑因地制宜设计、专业标准分析、后期运营管理三个方面介绍了绿色建筑一星设计标准,从整体上看就是绿色建筑设计前期、中期、后期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些绿色建筑措施便于实施和操作的,可在很低的投资成本下迅速降低建筑物的运行能耗,取得立竿见影的节能效果,易于被建筑的业主和管理者所接受。由于科学观念和节能意识的落后、管理体制和手段的不完善、专业知识和工作责任心的缺乏,许多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无法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我们应大力进行节能宣传,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技术策略并予以推广,发展建筑可持续发展之路。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生态宜居;住宅设计

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从提出到形成体系不停在变革,甚至许多房开商为提高房价包装出许多莫需有的模糊性概念掺杂其中,绿色建筑的核心并不是狭义上的建筑高新技术的堆砌,也不是单纯的在建筑内部外部种植更多的绿化植被,形成视觉上的“绿色建筑”。现如今很多地区也在加大力度提升绿色建筑的建设比例,致力于为人们创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这里不仅要全面深化落实绿色建筑理念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设计及施工引导及指明行业标准,也需要不断创新绿色建筑设计和技术,保证绿色建筑发展有充足动力。

1绿色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在2019年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国家现行规范的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下开展相关设计工作,是在建筑使用中不断降低建筑能耗的前提下创造出更为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不仅强调生产建设中的绿色环保和节能,强调建筑使用中的绿色环保和节能,更强调的是全生命周期建筑的绿色环保和节能,是贯穿于建筑建设始终的,建设绿色建筑,也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是当前建筑发展的主导方向和内容。

2绿色生态建筑理念下生态宜居住宅设计原则

2.1坚持节能低耗原则

绿色建筑理念下,要进行生态宜居住宅设计,应该要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做为设计的主要原则,将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和健康高效生活需求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在建筑设计中,要确保建筑使用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最好可以实现循环利用,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再生以及可降解能源应用,但不能为建筑节能牺牲居住者舒适度以及降低生活效率。在进行生态宜居住宅设计中,不是简单强调环境层面或是建筑肌理的绿色种植,而是能够充分考虑环境、社会、经济三个层面长远的发展需要,能够确保建筑绿色性能的实现。生态宜居住宅设计要兼顾成本,但是也要考虑后期的效益,例如,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合理规划人行车行流线,配备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降低居住者的出行成本,做到低碳出行环保出行;在住宅建筑单体设计中,还应该做到对于区域的气候、环境等进行分析,保证建筑充足的日照和自然通风,降低人们电器照明和空调设备的使用需求,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能、太阳能、种植屋面隔热等技术减少建筑使用中对于电能的消耗;在建设材料中,通过使用更多的装修集成构件和建筑装配式构件,降低非标准件材料生产过程中过多的能耗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性和可持续性;在建设的成本中,选择使用更多绿色建材可能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后期所能够发挥的生态环境效益却是长远的,需要国家标准的统一指导和相关机构的督促实施,促进建筑行业整体健康持续发展。

2.2坚持健康舒适性原则

绿色建筑的住宅设计中,要打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促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必须要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室外休憩游走的小区环境,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感觉到舒适、放松,修正生活方式,构建健康生态的居住理念。要实现住宅的这些功能,必须要确保良好的视觉、声音环境、适宜的温湿度、合理的采光等,这些对于提升居住的舒适感至关重要。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增加居住空间及小区景观绿化设计,能够带给居住者美感和舒适感,与此同时结合海绵城市和中水系统的理念去针对地下室车库顶板及住宅屋面进行绿化景观设计,不仅避免洪涝灾害且能够有效收集雨水,当雨水被集中利用时,可以用于卫生间冲洗以及居住区植被的灌溉,甚至可以通过过滤和净化,达到安全饮用标准。实现城市居住区良性水文循环,增加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有效保护和修复水资源,改善气温和热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生态环境更加和谐美好。

3绿色建筑理念下生态宜居住宅设计对策

3.1深化绿色建筑理念,确保绿色建筑发展增速

要想实现绿色建筑下的生态宜居住宅设计目标,必须要做到以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为指引,正确指导建筑设计师如何运用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深化绿色建筑理念,促进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环保理念融入,要让社会大众认识到绿色建筑发展到必要性,积极提升绿色建筑市场需求,促进行业发展转变,这对于提升绿色建筑比例具有重要意义。

3.2明确建设目标,落实政策支持

当前,各地要认识到,绿色建筑在生态宜居住宅设计中的积极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做好规划引领,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宜居小区的推广和试点工作,因地制宜的制定绿色生态宜居小区标准。并在设计方案、工程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备案中严格把关。做到明确目标,建立年度城市绿色建筑规划,例如,到2020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以上;实现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建建筑的30%以上,其中政府投资项目达到50%以上。以此为目标,根据相关部门的职责,将有关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级相关部门,并明确责任牵头单位与配合单位,压实相关单位的工作任务,防止推诿扯皮。此外,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在安排建设用地、招商引资政策、容积率差别核算、贷款融资、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先保障绿色建筑产业的有关项目。真正将绿色建筑设计作为重点建筑设计工作来开展,确保绿色建筑设计质量不断提升。

3.3注重建筑节能设计软件运用,体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生态目标

在绿色建筑理念下,通过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作为设计的基础,应结合更多新型技术软件使用,对住宅进行生态宜居设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例如,通过计算机生态模拟软件从整体城市居住区空间规划设计就开始考虑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打造符合人们居住需求的低碳生活圈;通过Bim技术进行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分析、住宅建筑光环境分析、住宅建筑室内风环境分析、住宅建筑能耗分析等可视化分析,来切实的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对于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经济性分析等。合理利用软件设计生产工业化标准建材,打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的构定向思维,多建立标准化装配式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装修集成化设计模块数据库,从而辅助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增加标准化绿色装配式建筑构件储备量和运用量,这类建材不但方便安装和拆解,并有统一的绿色节能标准,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缩短工期、减少建材损耗的目的,同时在自然灾害和紧急情况下能更有效便捷的实现灾后重建和对有应急功能需求的建筑修建。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篇3

【关键词】建筑经济;标准化;工业化

在建筑行业中,住宅产业化所描述的是住宅生产、供应等的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的最直观表现就是住宅成品的标准化。

一、目前传统建筑经济的困境

粗放型经济体是传统的建筑产业难以回避的评价,尽管依靠“类资源性产业”的先天优势能够保证相当可观的利润收益,但随着原材料成本、人力劳动资源成本和消费者实际需求等多方面压力的日益加剧,如何在利润维持的基础上满足业主的生活需求,成了建筑经济产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要解决质量和利润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内部找原因,从产业性状上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到有效的改善方案。

住宅建筑所面向的是广大购房业主,其切身生活需求应该放在第一位,因此满足消费者需求应该放在住宅建筑在设计和建造的首位。在这方面,汽车生产制造业的经验值得借鉴,从整车销售到维修保养直至配件维修,一整套服务流程满足了购车业主对于长期消费品消费的所有需求,而住宅的消费使用周期更长,所要做的也应该更多。所以产业化是必经之路,也只有产业化道路,才能促进整个经济体系的良性运转,摆脱粗放型生产行业的帽子,将先进的制造技术、管理经验、设计理念融入到产业链中。住宅产业化受诸多因素制约,主要有有以下两点:

1.危机意识不足:在整个建筑经济体系中,首当其冲的是房地产开发商,从住宅定位到设计理念,直至建筑风格和后期管理,开发商都起到决策作用。而经历了房价的高速攀升之后,对于建筑品质的追求在很多开发商心目中已经并不放在第一位。只要能中标地块就不会没有利润的楼市观点也影响着住宅产业化的进程,也就是说,从利益追求的角度说,目前的行业氛围尚不能给相关企业带来危机意识。产业化竞争的格局并没有形成。

2.市场态度不够强硬:由于目前的商品住宅多为期房销售,消费者对于成品房屋的要求仍比较懵懂,对于高科技住宅的认可度不够,同时住宅周边环境配套,后期物业管理方面提出的要求也很少,往往是针对住宅谈住宅,并没有将自身需求上升到更为全面的层次,但这同时也带来另一个问题,这所有的不重视都是产生于购房阶段,入住之后以上的硬性需求仍然存在,这就导致入住后的诸多不满。

二、如何实施住宅产业化

在住宅产业化概念提出伊始,住宅领域产业化是其全部含义,但随着建筑行业经济体的逐渐完善,包括住宅物业等周边用途产业也被包含在内,基于这个概念,住宅产业化所包含的要素应该有以下两点。

1.建筑标准化:所谓住宅建筑标准化,主要是从建筑结构形式层面上说的,就目前的住宅建筑来看,小区户型的单元化格局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不同开发商根据自身产品定位、建筑工程成本利用率等因素,进行最合适户型结构的开发,从而实现设计、施工、销售、物业一体化的经营结构,在一套成熟的建筑结构模板下进行项目开发,在土地面积、居住环境、建造成本、管理成效等方面进行最优化的调整,从而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标准化运作,这样不管是设计周期、建造材料损耗还是业主入住后的长期维护都能够实现标准化。

2.住宅建筑工业化:住宅工业化要深层次聚合资本、技术和劳动力,提供一套完整的产品和服务。在这方面,我国目前的住宅部品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系列化、规模化生产体系尚未形成。住宅部品的配套性、通用性差、生产规模小,特别是规范住宅部品生产的模数协调工作滞后,阻碍了住宅标准化、通用化住宅部品体系的形成。近年来,住宅销售后的物业管理、环境配套设施等问题成为焦点,这其实就是住宅工业化体系不完善的标志,在整个建筑经济体系中,这是硬伤。

3.现代化的住宅产业:现代化住宅产业要求住宅产业利用先进科技完成住宅建筑设计上的标准化和生产制造上的工业化,集中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更高阶段。

三、住宅产业化问题的对策

1.整合资源以提高专业化水平:作为住宅产业的最终商品,商品住宅的标准化依旧是住宅产业化首先要提到的,按照住宅的建造和使用过程,前后延伸,并辐射带动相关产业,从而形成产业链条。在整个住宅产业链体系中,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原材料及设备与部品供应商是产业链的主要成员,供应链中的各成员通过土地获取、规划及设计、工程施工、建材生产、销售、物业管理六个环节,完成住宅开发建设的整个流程。

随着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房地产企业着重加强产业链的集成管理优势已是大势所趋,这样才能培养并保留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而将其他功能借助于整合外部最优秀的资源予以实现。将有更多企业在房地产某个子行业或细分市场上集中力量,确立和加强自己的细分优势,在细分市场取得胜利。

2.房产企业规划设计能力的提升:规划设计环节在住宅开发建设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七成建造成本都取决于规划设计环节。但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规划设计一般由设计院负责,自身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不足,由此导致整个行业的粗放型竞争态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设计院没有直接面向客户,规划设计与客户需求之间增加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这一信息交换中介,导致住宅产品设计与客户需求、部品制造、现场建造和售后服务的产品全寿命过程相脱节,设计周期长且质量低,变更签证比例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不同房地产企业的要求不同,设计院本身较难实现住宅设计标准化,住宅产业化程度必然受到影响,不能实现住宅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因此而降低。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篇4

【关键词】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处理对策

现代土地资源日渐匮乏,在工程建设中为了节省土地面积,各施工企业大都采用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这样既能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实现人口数量的有效集合,还能避免建筑施工材料的浪费,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然而,在实际的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部分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高层住宅的安全性能和实用性能。正因如此,如何保证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水准对于高层住宅的建设施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1]。

一.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一)高程住宅结构设计的工程概况

某一高层住宅区位于某市的中心地段,该地区的建筑总面积大约为20万立方米,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建筑工程。该高层住宅区域的楼位设计是一个五幢高层住宅楼层结合而成的建筑工程,分布为地下两层、地上三层的设计模式。该建筑工程中采用的建筑结构是平面体型比较不规则结构。

(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

该高层住宅工程从规模上来讲属于大型的工程建筑,尤其是五幢楼层采用的是一体化的连接方式,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人员应该对高层住宅的建筑设计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在对该建筑工程进行各种因素分析后,再进行高层建筑的设计工作,使设计比较贴合实际工程的标准要求。然而,在实际的高层住宅施工中,其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工程质量及工期难以得到保证。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首先,高层建筑结构的承重力和地下室连为一体的结构设计以及采用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实际施工问题。其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居民对建筑结构功能的要求以及抗震能力的要求也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再次,建筑结构的计算分析也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一大重点。最后,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因素也会对施工造成影响干扰[2]。

2.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的处理措施

该高层住宅属于住宅类型中较为复杂的一种设计,一般情况下,对于这种连体形的住宅结构设计,为了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除了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之外,还应该增加建筑结构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钢筋结构,同时在建筑底部增加底层柱。针对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的稳定性要求,应该采用"L"型剪力墙设计,这样一来能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另一个方面还能增强整个建筑物的承载力。其次,在高层住宅的施工设计中,各类数据的计算问题也是干扰结构设计的一大影响因素。因此,一般在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计算分析上多应该采用pKpm系列的Satwe程序。

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因素

(一)高层住宅结构的部分设计不合理

对如今的高层住宅建筑来讲,其住宅结构的不合理多半是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关联性忽视,以致于造成住宅结构的承重性差、建筑物的抗地震倒塌能力不强以及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能差等问题。例如,高层住宅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延性问题,以及屋面温度应力设置问题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因素的集合极有可能导致高层住宅结构稳定性和质量安全性问题[3]。

(二)抗震结构设计不合理

抗震结构设计是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环节,抗震结构的设计除了设计整体的框架以外,对于承重墙设计以及底层柱等局部结构设计,甚至是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都关系到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由于我国并不属于地震频发的国家,所以一些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并没有高度重视建筑的抗震设计,所以高层住宅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

三.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处理对策

(一)针对部分结构设计不合理的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是设计人员在对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认知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以致于设计的住宅结构不符合居民对建筑物本身功能的需要或者不符合有关建筑物建设施工的标准要求。针对以上情况要先确立好整体性设计,并根据整体性的设计要素进行局部结构设计。这样既能保证建筑结构整体性不受破坏,还能为局部结构设计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建筑构件和屋面温度应力的设计,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构件标准不合格而导致的建筑结构稳定性下降问题以及因温度应力设计值过大或是过小而造成的墙体开裂现象[4]。

(二)高层住宅结构的抗震设计

高层住宅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首先要求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其次,需要专业抗震结构设计人员对高层住宅的结构特点以及可能发生地震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同时满足抗震设计规范。再次,对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并严格控制建筑物的高宽比例。最后,为了提高建筑物本身的抗震性能还应该在高层住宅上加入抗震墙设计从而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抗震能力。这样即便发生地震也能保护好居民的人身安全,并且将地震对建筑物体的伤害减小到最低。

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是建筑施工人员在满足国家对建筑工程施工结构的标准前提之下,对高层住宅结构进行的加强设计,能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以及使用安全性,从而维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在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工作中,我们仍需要重视影响结构设计及建筑施工的问题因素。对此,文章结合某高层建筑设计实例,简要探讨了影响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几点因素,并阐述几点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以期为高层建筑住宅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郑全楼.关于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7277-7278.

[2]贺伟莲.某超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2):46-50.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篇5

关键词:气候;低碳;住宅建筑

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行动。我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近50%,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国际能源组织的数据表明,目前67%的能源是城市消耗的,城市排放了约占总量70%的二氧化碳;到2030年,城市能源使用将增加到73%。城市建筑将排放占总量约40%的二氧化碳,因此,解决建筑能耗问题,尤其是利用新技术和新系统减少城市建筑的碳排放成了当务之急。未来15年至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预计将会再增加3.5亿人,城市人口总数预计将会超过10亿人,这就要求每年新建20亿平方米的房屋。这些城市如何进行规划和建设,将会极大地影响中国实现碳减排目标。

近年来,中国建筑节能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国家对住宅建筑的发展政策亦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低碳和可持续性。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广节能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一、住宅建筑的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作为生活必需品的住宅建筑的建筑面积、功能、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由此不可避免的造成住宅建筑的能耗指标大幅提高,资源和环境大量付出。按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住宅建筑设计应坚持以下三个方面:1)以人为本,健康舒适。2)节约资源、能源和再利用。3)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和融合。即住宅建筑应该在消耗最少的能源资源,同时将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前提下,为居住和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和良好服务。

二、住宅建筑低碳化设计思路

首先,遵循建造与装修整体设计的原则。过去,建筑和装修是分开设计的,住宅建筑的平面形式和空间形态往往不能满足业主要求,普遍存在业主入住后拆墙打洞的现象,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在整体设计要求下,建筑师应加强与室内设计师的沟通,避免上述问题再度出现。

其次,延伸建筑设计内涵,推行简装修、重装饰。虽然建筑设计与建筑装饰对于修饰建筑空间具有共同的作用,但在设计的内容和工艺上仍有一定的区别。相对于建筑装饰,建筑设计考虑工程性因素较多,而工程性很少具有可变性。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建筑师应减弱在表现个体风格特征上的!量,适度地控制每一幢具体住宅空间在表现风格上的!度。这样,既可以使住户通过自由选择或更换各种装饰品,表现个性风格,也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设计方案标准化、模块化。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住宅建筑部件的工厂化和装配化,我国住宅建筑部件的尺寸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已基本形成。因此,建筑师在优化设计方案时,应尽量避免一些非标准化、非模块化的设计,努力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

第四,设计全过程遵循节能与环保的原则。随着建筑能耗问题的日益突出,要求建筑师在优化设计方案时必须做到:最低限度地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住宅建筑低碳化设计技术措施

随着住宅建筑低碳化观念的普及,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各种变化,建筑师应积极地改变一些不适应住宅建筑低碳化的传统设计观念,理清思路,从而设计出令业主满意的低碳化住宅。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属于日常生活领域,其节能途径:1)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效率;2)适当减少服务总量,改变服务方式。

从建筑构造来讲,住宅建筑在设计时应考虑:1)在建筑平面设计中增加房屋进深,减小体型系数。体型系数愈小,围护面积也就越小,散热量愈低,节能效果愈好。2)选择房屋最佳方位。通过朝向和周围环境合理布局,使住宅建筑在夏季能遮挡、避开太阳光直射,节约空调的电能消耗。3)减少传热面积。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量与其传热面积是成正比的,因此,减少传热面积可以有效地减少传热量。重视屋顶的保温隔热设计,顶层尽量采用坡屋顶,既丰富了建筑造型,又有利于保温隔热。4)合理控制窗墙比。设计应优选节能窗型,将能量损失降到最小。5)重视对冷桥和热桥的阻断。6)重视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7)要注意墙体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的选用。选用的材料要有利于节土、节能、利废。

从设备、技术节能来讲,住宅建筑在设计时应考虑:1)供热系统和制冷系统的平衡技术。2)变频空调和蓄冷空调技术。3)高效采暖和供热系统。4)低温地板辐射采暖。5)热泵技术。从降低运行费用来讲,住宅建筑在设计时应考虑:1)自力式调节阀供热。2)智能化控制设备。3)按户调节热量及温控。4)按户热量表计量。5)空调系统热量回收。从节约土地角度来讲,住宅建筑在设计时应考虑:1)合理规划用地。2)科学分析日照。3)合理控制层高,提高容积率。4)提高内部空间使用率。5)利用地形坡度,提高建筑密度。6)利用架空平台、过街楼等节约地面层空间。7)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建筑面积。8)细化土地平衡,注重土地资源的存留和重复利用。

结语: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随着我国低碳环保理念的提高,住宅建筑低碳化作为降低建筑能耗的一项重要内容,前景不可估量,住宅建筑低碳化设计无疑成为降低住宅建筑碳排放的关键所在。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国际交流和学习,培养下一代的低碳专家型建筑师,打造中国特色的低碳宜居住宅,实现与自然生态密切关联和良好的人际互动。

参考文献:

[1]赵晨钢.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建筑节能研究[J].基建优化,2007,(03).

[2]尹波,刘应宗,王殿强.建筑节能领域中的循环经济理念[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03).

[3]彭圣钦.新标准《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色[J].上海建设科技,1994,(06)

[4]胡百胜.住宅建筑设计的适合性[J].建筑,2001,(06)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篇6

关键词:个性化设计住宅建筑市场化房地产

住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个性化住宅是住宅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人们对普通住宅更高层次要求的主要体现方式。近年来,城市住宅在数量上迅速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设备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建设出了具有多种特色的个性化住宅。

一、住宅个性化设计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住房品质要求日益增加,住房的个性化逐步成为人们购房的第一需求和标准。另一方面,在房屋建设中个性化设计是房屋在不断创新之中求质量和发展的关键。设计师作为房屋建设的主体,在工作中求创新和个性是主要的素质和修养,其在工作中不能够全靠堆砌和重复抄袭,而是要采用各种可变的、多样化平面来合理布置,大胆构思和设想,将住宅的个性化标准进行全面合理的设置,使得住宅个性要求成为居民购房的依据,也能够促使住宅建筑物在建筑市场中体现出不同之处,成为建筑市场的一大亮点。个性化设计是住宅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未来住宅市场需求的基础。

二、住宅个性化设计要点

如何体现设计项目的个性呢?我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取决于创意。针对不同项目的条件,建筑师首先要找准自己的“灵感”或者“灵感来源”,从中提炼出创作理念。在现阶段住宅个性化设计中,设计师通常都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丰富住宅功能

功能是各类产品效益的指导基础,在住宅设计中,设计师要结合先进的技术理论和要求来扩大和丰富住宅的功能,使住宅的功能能够得到合理的发挥。如在主卧室的设计中采用独立卫生间和衣帽间及书房,除了客厅、餐厅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之外还要设置休闲厅等其他的配套设施,使得人们能够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中得到有效的放松。

2、各个细节的个性化设计

在住宅设计中要对各个细节进行个性化设置和设计,使得各类细节变的复杂多样和形式各异,能够吸引居民的目光,如对窗户和阳台等结构的设计。

3、和谐的环境尽显建筑新景象

城市有山有水,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对景观的有效获取以及和景观的相得益彰,成了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对山地建筑而言,利用山体高低起伏的地势,倚山建筑,形成自然居住环境,是一种最佳设计手法,而在总体规划上采取围合方式的布局则是一个较合理的方案。如市“新世界鹿茵翠地”就是山地住宅中较有特色的范例。其围合疏密有间,既保证了住宅区的私密性,体现出高尚居住的品味,又和山景相互渗透,在获取良好景观的同时也使得建筑和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围合文化与围合建筑的结合,完美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居住者感受到纯朴的人性的回归。对临海靠湖的建筑,水景的广阔领域,浪漫诗意再配以建筑形体的流畅飞扬,立面色彩的协调搭配,显现出绚丽妩媚的景象。这样的居住感受是许多人所喜爱的,以致在缺乏天然水系可借景的居住小区中,建筑师则结合小区中心绿地营造人工水景,成为园林主题。

在建筑与环境进行大对话的同时,建筑师还在建筑单体设计中努力营造小的环境氛围,如设置住户超大观景阳台、入户花园等。市“锦冠华城”,它的特色在于摒弃传统单一的居住观念,而将居住与娱乐、休闲等结合在一起,塑造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全新生活理念。

3、借鉴西方文化,展现建筑独有魅力

对西方建筑文化的合理借鉴,不仅在建筑形式,更重要的是风格与内容并重。建筑艺术只有在居住文化的支撑下才会具备审美价值。

4、融合本土文化,展现建筑民族特色

当今建筑设计意识正走向回归,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民族文化、地方特色是以符号象征方式在建筑上反映出来的。如住宅区,集合江南神韵,以建筑规模效应而形成的民族风格特征。它采用一些反映江南文化特色的建筑符号,通过上部楼层高低错落以及菱花窗运用,给居住者以文化的回忆和感受,民族文化神韵和中国人伦化的生活内容使这些建筑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5、合理的布局、充分发挥建筑物功能要求

建筑的个性化设计在住宅平面设计、空间设计中同样也有不同的体现。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住宅功能要求越来越全面,建筑师需不断地探索在有限的住宅空间内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功能的要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平面上采用了蝶形设计方案,从而完美地解决了高层住宅通风不畅的难题。同时凸窗和落地弧窗的设置,将室内外空间得以交融,户内空间得以延伸,让住户在窗前充分领略户外的自然景观。另外,为解决部分住户的西晒问题,外墙门窗全部采用了新材料玻璃。由于在现代生活中,厨房的作用和地位已大大减弱,不同户型和面积标准的住宅对厨房的面积要求差别不大,因此对厨房的设计只需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即可。但对主卧室的设计,建筑师就越来越重视,主卧室不仅有最好的朝向及景观视野,一般还配有标准不等的独立卫生间、观景阳台、化妆间、衣帽间及书房等,使得人们对住宅硬件设施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6、借助科学技术成果进行设计

住宅建筑在技术上也需要不断更新。在建筑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对高科技新产品的运用,可以提高住宅建筑的性价化,增强住宅建筑的个性体现。个性化、模块化、网络化等智能化系统的运用,可以提升建筑产品的品质,提高建筑产品的竞争力。现在,住宅建筑中采用先进的指纹监控系统、电梯安防火门禁系统、家用中央空调系统、热水中心系统、直饮水系统等先进技术产品日益增多,更有象“锋尚国际公寓”这样的项目,因科技“走红”。它采用了高舒适度低能耗的混凝土采暖制冷系统、健康新风系统、干挂砖幕墙与保温板组成的外墙保温系统、中央吸尘系统、同层墙排水系统等当今最新的技术产品,有些甚至为国内首次应用,使该项目达到了欧洲发达国家最新的环保居住标准。

三、结束语

现在,建筑设计领域一片繁荣,与国际建筑界的交流日益增多,新的设计思想层出不穷,优秀建筑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这中间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借鉴、探讨、交流、学习。作为设计人员不能有人云亦云,出风头,赶潮流的心态,而必须结合当地和周边的经济条件、地理环境、人文习俗、供需、竞争状况、市场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遵循超前的原则,精品的原则,投资的原则,做好每一个项目的设计。■

参考文献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篇7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设;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一、造价控制工作在住宅建筑建设中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产业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对于住宅建筑工程来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日趋完善,我国的住宅建筑工程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但住宅结构的日渐复杂、国人对住宅结构要求的不断增高,也给以了住宅建筑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成本运作压力。这就奠定了住宅建筑建设造价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了,造价控制工作是贯通着整个住宅建筑建设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对于工程质量乃至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成本都能够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是住宅建筑工程跟上时代步伐、满足时代需求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住宅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立项阶段的投资估算不明确

在住宅建筑工程的立项阶段,相关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对完成此项工程建设的建设资金作大体估算,其所估算的建设资金便作为工程的投资预算资金,同时也是该建筑工程造价的最大投资限额。但是,由于工程立项阶段的投资估算工作是以分析为主,并没有经过实际实践,因此该阶段对住宅建筑工程实际工作量的估算不明确,从而造成投资估算准确性低。

2、设计变更随意性大

由于工程建设单位往往急于开工,而没有做好必要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设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进行严格把关,造成施工中变更随意,对施工工程想改就改,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进行充分研究也没有进行监督,缺乏更改造成损失的责任制约。此外,还存在工程设计人员素质不过关,造成错、漏、碰、缺,或者出现浪费,或者留下隐患,工程造价就不准确。

3、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

近年来,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导致地区直接按的建筑市场壁垒被打破,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设计、施工的单位和企业不断增加。但是鉴于现行的预算定额、取费基础、取费标准和预算编制的规定因地区和行业的差别有所不同,导致一些跨地区跨行业承揽工程设计施工的企业不了解工程所在地或相关行业的有关规定,在实际的编制造价过程中出现差错。

4、市场不规范,存在恶性竞争

近年来,住宅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业主为了标得项目,不考虑中标的价格,大幅度提高项目建设的成本,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就会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施工企业为了拿到工程就抬高企业的资质,采取各种手段,甚至是出现违法的行为,这些都会使工程造价出现误差。总之,建筑市场上充满了各种恶性竞争。

三、降低住宅建筑造价的方法和途径

1、科学掌握好投资决策

住宅建筑工程最初的工作就是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是对投资策略的最终确定。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需要对不同的策略进行技术、经济上的对比,在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当中需要创建工程项目掌控体制以便于对工作人员开展全方位的掌控,与此同时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工程投资决策阶段中能够更为方便的搜索详尽的材料,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针对搜索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处理,根据目前市场状况及各方面的需求确定工程整体规模及标准,落实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最终对建筑造价管理策略进行优化。住宅建筑造价管理策略优化就是依据施工现实状况针对各种策略开展经济、技术上的对比,争取能够减少工程工艺流程、节省建筑资金,同时从工程整体出发思考实际施工当中有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会对工程造价形成不良的因素,保证工程投资能够在满足相关准求的前提下为其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投资预算掌控的应有作用。

2、完善综合成本核算机制

完善综合成本核算机制对于降低住宅建筑造价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一个完善的综合成本核算机制,在住宅建筑的建筑工程中就会引发很多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综合成本机制,施工单位和管理单位从中就有利可图,为了获取个人的利益,他们可以制造假的成本造价,以使得住宅建筑造价的虚增,更可能使得住宅建筑的造价高的惊人,以至于住宅建筑的销售价格让普通人民望而却步。建立一个完善的综合成本核算机制就能够避免在住宅建筑造价中产生的很多资源浪费问题,完善的综合成本核算机制也能够加强住宅建筑中各个单位的成本管理和人力管理。

3、研制科学合理的住宅建筑机制

想要达到降低房屋建筑造价的目的,就必须认真研制房屋建筑体系,住宅工程是一项长远而又浩大的工程,我们对于房屋建筑体系和房屋住宅质量都应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高度的关注度,一个住宅体系可以解决住宅建筑施工中的很多难题,能够有效缩短项目建设的工期,改善项目施工过程和施工条件等状况。房屋建筑体系是否具备较高的良好性,不仅仅可以使住宅建筑的施工难度大大降低,同时也能够缩短工程建设的时间,降低人力费用的成本,房屋建筑体系是否具备较强的良好性,还可以直接影响房屋建筑质量以及住宅工程竣工后的房屋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延长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能够缓解我国公民的住宅需求量,降低多量建筑住宅造价,提升住宅建筑利用率和质量。

4、重视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第一,在工程设计阶段应实行有效的监理制度,防止设计人员因只管设计而不管建筑造价造成的设计与造价控制脱节,在设计阶段推行监理制度有助于促进设计经济上更合理,从源头上控制造价,此外,还可以通过监督促使设计单位改善管理,提高设计水平。第二,实行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及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纸设计。第三,设计阶段要重视多方案的比较。进行多方案的比较是衡量建筑、施工方案经济性、实用性、可行性的有效手段,有助于获得工程造价更优的设计效果。第四,注重标准设计的推广。标准设计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材料和设备。并能够缩短设计周期,加快施工进度,因此,采用标准设计一般都能使工程造价低于非标设计的工程造价。

5、加强管理和监督

要想降低住宅建筑的造价,必须的加强对其的管理和监督,没有良好的管理和监督,只能说是从一些方面来降低住宅建筑造价的费用。只有有了强力的管理和监督,才能够从根本的问题上来降低住宅建筑的造价。加强管理和监督对于降低住宅建筑的造价起着根本和至关重要的作用。

6、加强投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加强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保证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描述清晰准确,并严格审查工程量清单的内容是否与招标文件相符;其次,造价管理机关机枪对编审从业人员的工作管理,通过各种手段提高预算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以保证工程量清单和控制造价的编审质量;再次,坚持严格的评标制度和评标程序。

结束语

衣食住行是民生问题,满足我国人民的住房需求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稳定社会的最根本途径,我国是人口大国,城镇与农村的人口比例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国家相关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严格把控住房建筑产生费用的各个关口,严厉打击非法哄抬房屋价格的有关人员,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公民的住宅问题,提高住宅的性价比。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篇8

窦以德住建部勘察设计司原副司长、中国建筑学会原副理事长

副组长:

高立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总工程师

童悦仲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副会长

刘燕辉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建筑师

董少宇中国建筑北京设计院原副院长、总建筑师

成员:

一、住宅类项目组

(一)规划设计组

刘东卫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薛峰中国中建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刘晓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樊则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魏来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Bim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

魏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刘东卫工作室副总建筑师

朱茜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赵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居住建筑事业部主任

周静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

范悦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邵磊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卢求德国注册建筑师、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国际部董事

(二)产业化组

仲继寿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叶明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

曹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娄乃琳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

田灵江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住宅示范处处长

刘美霞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规划发展处处长

高真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性能认定处副处长

宋凌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绿色建筑发展处副处长

张小玲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

史勇北京绿色百分建筑技术研究院院长

孙克放中国房协住宅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满孝新中国中建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

二、非住宅类项目组

孙兰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朱友军北京汉博商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华北京三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键徽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研究中心主任

韩蒙金砖国投有限公司董事长

莫力生华夏幸福基业城市发展集团副总

杨泽轩万达集团商业地产研究部总经理

三、工程质量专家组

杨玉江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分会会长

张建明中国建协质量监督与检测分会秘书长

董文斌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副站长

嵇飙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副站长

杜有禄北京城建集团公司顾问

四、物业管理专家组

王鹏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刘伟杰中国物业协会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戴德梁行中国区董事

季如进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教授、全国物业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篇9

关键词:住宅建筑;强电设计;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住宅建筑的强电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并满足安全、节能、布线合理、使用和维修方便等基本要求。

1.住宅建筑强电设计的基本要求

(1)变配电系统设计基本要求:a.住宅的10KV变配电系统宜采用环网方式。变配电系统根据负荷容量和分布,宜使配变电所及变压器靠近建筑物用电负荷中心布置;b.一类高层住宅中的消防负荷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住宅中的消防负荷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

(2)住宅建筑用电负荷标准及计量设计基本要求:a.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应符合一、二类住宅不应小于4Kw,三、四类住宅不应小于6Kw的规定;b.每套住宅应设电度表计量,户外集中设置。电度表宜采用10(40)a流数值的宽载电度表规格;c.住宅单元未设置总电度表时,应设公共部分用电计量电度表。

(3)供电系统设计基本要求:a.其低压配电电压应采220/380V;系统接地型式应采用tt系统、tn-C-S系统或tn-S系统,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b.其进户线宜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方式。电源进户后应设总电源保护(具有短路、过负荷和过、欠电压保护功能)装置;c.每幢住宅楼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每套住宅应设置电源总断路器,并采用可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断路器;d.电气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每套住宅内电气线路应采用穿管暗敷方式配线,导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线;e.每套住宅内应设置户内配电箱,应配置有照明、一般电源插座、空调电源插座、电热水器等专用回路;厨房及卫生间的电源插座宜各成独立回路。每分支回路应设置过电流保护的断路器。电源插座底边距地1.8m及低于1.8m时,应采用安全型插座;f.除壁挂式空调器的电源插座回路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g.卫生间宜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

(4)照明系统设计基本要求:a.照明宜选用细管径直管荧光灯或紧凑型荧光灯。当因装饰需要选用白炽灯时,宜选用双螺旋白炽灯;b.灯具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房间的功能而定,宜采用直接照明或开启式灯具,并宜选用节能型灯具;c.起居室的照明宜满足多功能使用要求,除应设置一般照明外,还宜设置装饰台灯、落地灯等;d.住宅的公共走道、走廊、楼梯间应设人工照明,除高层住宅的电梯厅和火灾应急照明外,均应安装节能型自熄开关或带指示灯的双控延时开关;当住宅楼梯间的应急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时,必须采取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e.卫生间、浴室等潮湿且易污场所,宜采用防潮易清洁的灯具;f.卫生间的灯具位置应避免安装在便器或浴缸的上面及其背后。开关宜设于卫生间门外;g.每套住宅除设常规照明外,阳台及储藏室宜设照明装置。

(5)电源插座系统设计基本要求:每套住宅内各部位设置电源插座的数量不应少于规范规定的数量,特别是阳台宜设置1组电源插座或有露台的露台处易设置1组电源插座。

(6)防雷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在配电系统供电线路穿过各防雷区界面处,宜设置浪涌保护器(SpD)加以保护;

(7)接地及安全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a.建筑物内电气装置应采用总等电位联结;b.住宅建筑内卫生间内要做局部等电位连接;c住宅建筑的避雷引下线冲击接地电阻每根不宜大于30欧姆。带有弱电设备的住宅建筑,弱电设备接地系统宜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网,采用联合接地形式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欧姆;

(8)要求设计根据住宅实际情况做到节能环保。

2.我国目前住宅建筑强电设计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建议

2.1关于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变配电系统设计施工方面

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其变配电系统的设计在设计院的设计图中几乎都没有明显的体现,只是在设计说明中仅仅要求有当地供电部门来完成此项设计。此外,在一类和二类的高层建筑中,其消防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其供电标准达到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的水平,但由于许多设计或施工达不到上述的标准和水平,致使在诸多此类建筑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施工图应对变配电室配电配线进行设计(给供电部门安装变压器提供依据)。特别是一类和二类高层住宅中,消防负荷要求按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标准供电,就目前大多数县乡级供电部门供电条件来说,多数工程满足不了两路供电的要求,设计中应明确要求建设单位上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2.2关于建筑电气安装过程的用电负荷标准设计方面

现我国住宅建筑基本上的用电负荷标准都能够满足一二类住宅每套不低于四千瓦、三四类住宅每套不低于六千瓦的用电标准,部分的建筑却没有对其变配电室和建筑内每套住宅的总配线进行说明和设计;在其用电负荷标准,应做到“满足当前,立足长远”的指导原则,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推陈出新,家里用电负荷只会越来越大,因此每套住宅应达到不小于4Kw或6Kw的用电设计标准,每幢住宅楼的总配线和总断路器也要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2.3关于供电系统以及照明系统设计施工方面

目前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供电系统的配电箱安装高度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且还有一部分配电箱安装的不规范,以至于经常发生漏电状况。此外,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照明系统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表现为:有些施工方没有在施工的过程中给电气预留相应的管道井;施工方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而私自将节能灯换成白炽灯等;住宅建筑供电系统应在每幢住宅楼设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而在每个单元也设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单元总断路器,且两级要考虑具有选择性,这样一套有问题,而不会影响整体断电。住宅建筑中,照明灯具均应选用节能型灯具,质量监督部门需加强监督,杜绝工程施工中用节能灯换成白炽灯头的现象发生,楼梯等公共部位应大力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同时建议公共部位照明应大力推广耗电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的LeD灯具,可能当前LeD灯具价格要比节能灯要高一些,投资相对要多一些,但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

2.4电源插座系统以及防雷系统设计施工方面

现阶段在我国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强电的施工中,一般的建筑施工图上面的电源插座数量都达到了相关的要求与规范,但是在建筑的整个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着施工不到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电线导管扁平、不通;金属线管的接口处有毛刺而导致穿线困难;导线的绝缘层破损所导致的跳闸及电气不通的现象。此外,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防雷系统的设计方面,一般的施工单位都能达到国家的施工标准与要求,但个别施工单位的防雷设计仍存在问题,比如在防雷引下线沿着建筑物的周围做到对称或均匀的布置的方面做的不够完善;利用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建筑物外廓容易受到雷击的角上的柱筋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好;没有充分利用热镀锌来做接闪器等。

2.5住宅建筑强电设计施工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1)住宅建筑预留管道井的问题。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水暖和电气干线管道井分设,这样电气设计人员就可以把电气管线从管道井中明敷设,能有效地避免电气管线在墙体中暗敷设,以便今后电气线路因老化后的更换,避免更换时被迫采取的割墙破洞等麻烦。

(2)住宅建筑的电气管线穿过楼板和墙体时,孔洞周边要密封严密,否则声音会通过缝隙传递,大大降低楼板和墙体的隔声性能,致使住户内部相互串音,造成噪音污染。

(3)住宅建筑的等电位联结做法设计单位应明确住宅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所选用的标准图集。

(4)住宅建筑的电线导管杜绝出现扁折、断开、不通,金属线管断口处有毛刺导致无法穿线或穿线困难,造成导线绝缘层损坏,造成电气不通或跳闸的问题。

(5)住宅建筑的箱、盘内配线杜绝出现压接不牢固;多股线随意剪芯线、搪锡处理差;回路标识不清;漏电开关动作不灵敏的问题。

(6)由于建设单位投资等原因,电气配电施工中电气设备以次充好的问题。在施工中需要监理、监督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尽量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3.结语

一个项目的电气工程能否达到安全、实用,需要更多的从设计规划方面及施工过程进行质量严格控制,才能创造出优良的项目工程。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篇10

1.住宅外部环境设计

住宅外部环境设计与住宅建筑的类型有很大关系,不同的住宅类型直接影响和决定住宅外部的环境,一般说来,可以把住宅建筑分为高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和低层住宅四类,以下将分别讲述这四类住宅的室外环境:

1.1高层住宅建筑

我国高层住宅分为两种:中高层和高层住宅。《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0层以上(包括l0层)住宅就是这里所指的高层住宅。这类住宅容积率高,人均绿化面积小,所以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大中城市的市区内很常见。由于容积率高,其配套设施往往会安排在地下,结合基础进行设计,如停车场、设备用房等。同时高层住宅结构多为框架结构,墙体灵活,底层可以设计为商业用房等,在大中城市和城市中心地区非常合适。

1.2中高层住宅建筑

目前我国《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中高层住宅指7~9层的住宅,多为板式住宅,一梯两户或三户,这种房型采光通风较好,一般为条式建筑,由于建筑较高且建筑体型为条式,所以日照间距偏大,这样有比较多的户外空间,环境可以处理得较为丰富。高层住宅容积率介于高层住宅和多层住宅之间,是适用面较广的住宅形式,在大中城市中值得推广。

1.3多层住宅建筑

日前存我国住宅中分布最广、建设量最大的是多层住宅。多层住宅多指4~6层的住宅,这类住宅不需要设电梯,建设成本较低,是目前中小城市或城市偏远地区常见的住宅形式,但也有些高档住宅也建了电梯。多层住宅一般是一梯两户。条式建筑,可以形成一种同合的空间秩序。由于建筑高度有限,日照间距一般不大,所以宅间绿地面积偏小,在设计时要注意景观的变化和可识别性,避免形成呆板的兵营式布局。

1.4低层住宅建筑

低层住宅可分为普通低层住宅和别墅两类,层数为l~3层,一般每户有独立的出入口,住宅相对比较安静私密。由于层数较低,入户层多在地面层,方便居民使用。同时住宅遮挡较少,一般通风采光效果好,但外墙面积大,不利于保温,从节能角度来看不经济。这类住宅占地面积大,土地成本高,因此多为高档商品房,我国已开始限制低层住宅的建设,以节约土地资源。

2.住宅组群布局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影响住宅组群布局的主要物质因素是地形地貌、建筑物、植物三大类。其中对室外空间影响最大的是建筑对空间的限定与布局,它决定着空间的形态、尺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同空间的感受,对空间的形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和院落式是住宅群体组合中最常运用的基本组织方式,此外,还有将基本方式综合运用的混合式或因地形地貌、用地条件的限制,因地制宜而形成的自由式组合。

2.1行列式

行列式是建筑按照一定的朝向和合理的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这种布置方式可使住宅的大多数居室获得均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利于管线敷设和工业化施工,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住宅群体和形成的空间形式单调,识别性差,易产生穿越交通。因此,在规划布局时应经常利用建筑山墙错列、建筑单元错落拼接或结合点式建筑布局等方式来活跃空间气氛。

2.2周边式

周边式是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围合布置的形式,形成的院落空间较为封闭,便于在其中组织绿化和休闲活动设施。周边式形成的内向集中空间,空间领域性和归属感较强,便于绿化,可围合出适合多种辅助用途的大空间,利于邻里交往和防风防寒,对于寒冷和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和减少院内风雪,同时还可以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密度。但是其缺点是东西向的住宅比例较大,居室朝向差,不利于湿热地区使用,转角单元空间较差,有旋涡风、噪声,干扰较大,对地形的适应性差,而且施工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高等。

2.3点群式

点群式是由建筑基底面积较小的建筑相互临近形成的散点状群体空间。点群式布置的住宅建筑一般为点式或塔式住宅,住宅日照和通风条件较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可利用地形中的边角余地。但缺点是建筑外墙面积大,不利于节能,而且形成的外部空问较为分散,空间主次关系不够明确,视线干扰较大,识别性较差。

2.4混合式

混合式是以上三种布局方式的混合形式,较常用的是以行列式为主,辅以少量住宅、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布局,或在用地边角处散点状布局,形成兼具封闭和开敞感的院落空间。这种布局方式可以保证大量住宅具有较好的朝向和日照,还可以形成一定的主次空间,空间的封闭感和开敞性均可以达到,并且易于与用地结合,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2.5院落式

将住宅单元围合成封闭或半封闭的院落空间,可以是不同朝向单元相围合,可以是单元错接相围合,也可以用平直单元与转角单元相围合。院落式也可以视为列式布局的一种变形。其特点是在院落内便于邻里交往和布置老年人与儿童的活动场地,有利于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并能提高容积率,布局具有设施共享、可识别性和领域感较强等特点。院落式的缺点是一半面向庭院“里”,一半面向庭院“外”,东西两侧转角部分易产生阴影遮蔽。

以上是住宅群体组合空问的大体分类。在实际规划设计中,群体组合是根据不同的地区、地块、地形条件,适时、适地选择合理的组合形式。

3.住宅组群布局的技术要求

在进行住宅组群布局时,除了考虑建筑布局的艺术性以外,还应当从住宅的建筑间距、朝向、住宅形式、住宅外观色彩等多方面有机协调,创造合理、舒适、美观的住宅群体空间。

3.1住宅建筑间距

住宅建筑间距有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住宅的正面间距一般指日照间距。

3.1.1日照间距住宅的日照要求为“日照标准”。决定住宅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一是所处地理纬度。我国地域广大,南北方纬度差50余度,高纬度的北方地区比低纬度的南方地区在同一条件下达到日照标准要难得多;二是与城市规模、用地情况有关。

底层窗台面足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在日照间距中根据住宅的朝向方位,可分为标准日照问距和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标准日照间距是指当地正南向住宅,满足日照标准的正面间距。当住宅正面偏离正南方向时,其日照间距为不同方位日照间距,计算时以标准日照间距进行折减换算,标准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如下:a=1/tanh;D=a(Hl―H2)(式中D――标准日照间距,m;Hl――前排建筑屋檐标高,m;H2――后排建筑底层窗台标高,m;h――日照标准日太阳高度角;a――日照标准间距系数)

3.1.2住宅侧面间距除日照因素外,通风、采光、消防以及视线干扰、管线埋设等也是影响建筑间距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应综合考虑,山墙无窗户的房屋间距一般可按防火间距要求确定侧面建筑间距,山墙有窗户时应适当加大间距以防视线干扰。一般来说,防火间距是最低限要求,多层建筑之间大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建筑之间不宜小于3m。如高层塔式住宅,其侧面有窗且往往具有正面功能,故视觉卫生要素所要求的间距比消防要求的最小间距13m大得多。而南方特别是广州、南宁等城市,因用地紧张难以考虑视觉卫生问题,未将此作为主要因素考虑,只满足消防要求即可。

3.2住宅朝向的选择

住宅朝向主要要求能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寒冷地区住宅居室避免朝北,不忌西晒,以争取冬季能获得一定的日照,并要求避风防寒。炎热地区居室要避免西晒,尽量减少太阳对居室及其外墙的直射与辐射,在西面要设置遮阳设施,并要有利于自然通风,避暑防湿。

为使住宅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当建筑迎风布置时,为了不遮挡后面的住宅,要求房屋间距在(4~5)H以上,但这是不现实的,只有在保证日照间距的前提下来考虑通风问题。从不同的风向对建筑组群的气流影响来看,当风正面吹向建筑物,风向入射角为0°(风向与受风面法线夹角)时,背风面产生很大涡旋,气流不畅。若将建筑受风面与主导风向成角度布置时,则有明显改善,当风向入射角度加大至30°~60°时,气流能较顺利地导入建筑间距内,从各排迎风面进风。因此,加大风向入射角度对建筑通风有利。

4.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外部环境的设计与规划布置,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分配,应遵循居住区规划的一般规定和原则。在合理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应配置相应的教育、文化、医疗、购物、休闲、交往等居住生活设施,满足居住者的需要,以创造舒适、方便、健康、宁静的居住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彭致禧.住宅小区建设指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