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十篇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十篇

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08:41

医疗器械市场现状篇1

[关键词]医用电子仪器市场医疗器械

一、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1.市场现状与特征

(1)市场现状。2007年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同比增长13.3%。全年市场份额达到920.6亿美元。随着对电子医疗产品应用的普及,电子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整体市场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达到47%。

(2)市场特征。美国占全球市场主导地位,美国经济发达、科技领先,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最早最成熟,在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所占比重也最大,在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中所占比重2007年达到45.5%。欧洲和日本市场紧随其后分别占全球市场的25.4%和12.9%。美国、欧洲、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共占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的83.9%,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亚太地区增速最快,虽然美国、欧洲、日本占据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是亚太(除日本)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2007年亚太(除日本)地区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同比增长18.7%,超过全球市场13.3%的增长速度。

2.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

美国、欧洲和日本是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是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2007年美国市场规模达到419.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5.5%。2007年美国市场同比增长11.7%,连续4年增速保持在两位数,近年来,美国企业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力度,使得美国在电子医疗器械领域始终处于领先水平。美国市场的稳定高速增长带动了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欧洲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主要由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几个发达国家组成,2007年欧洲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234.1亿美元,同比增长14.9%。由于欧洲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老年病人医疗设备市场将不断扩大,包括主要是电子医疗设备的各种治疗设备及病情监控设备。2007年日本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11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额的12.9%,日本的经济发达,人口基数较大,使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第二大国家,近几年来日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速也都保持在两位数。

二、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概述

1.市场现状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医院信息化进程加快,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继续加速增长。2007年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243.2亿元人民币,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同比增速为16.3%,超过了全球市场13.3%的同比增长率。

2.市场结构分析

(1)产品类型结构分析。电子医疗器械按物理原理进行分类,可分为: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医用超声仪器设备、医用激光仪器设备、医用生化分析仪器、医用射频与核磁仪器设备等。其中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2007年市场规模为126.8亿元人民币。

(2)市场层级结构分析。中国一二级市场(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主要省会城市)电子医疗器械普及度高,主要采购需求来自产品更新换代,市场增长平稳,而增长最为突出的是五六级市场(行政区划的县级与乡镇市场),2007年同比增速为24.6%。得益于2007年初启动的医疗体制改革,政府加大了对基础公共卫生网络,尤其是县级、乡镇级医院和卫生院的投入,给医疗器械市场注入了活力,五六级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在整体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由2005年的10.7%达到2007年的12.0%,增长率居于各级市场之首。

三、2008年~2010年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预测

电子仪器市场是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07年医用电子仪器占有市场总额的一半以上。医用电子仪器应用广泛,市场广阔,2007年同比增长14.4%。预计在未来三年,医用电子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

产品结构上医用电子仪器主要可分为心电图及其他电图机、监护仪器、电子治疗急救装置、电子压力测定装置、血流量容量测定装置等几类,其中心电图及其它电图机所占比例最大,2007年占医用电子仪器市场份额的24.2%。

医疗器械市场现状篇2

关键词:医疗器械;发展现状;策略;发展趋势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新材料与新技术逐渐涌现于市场中,并且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进了医疗器械的进步。但当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技术水平偏低、医疗器械进出口结构科学性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此种情况下,积极探讨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当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_放以来,医疗器械企业逐渐涌现,并且能够生产出不同品种及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满足不同的医疗需求。总的来看,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占据世界总医疗器械销售额的2%,尤其是已核磁共振、脑Ct为代表的高端产品逐步实现产业化,而中低能加速器均实现国产化,激光手术实现了大批量生产,而在临床中,中文数字X线医学影像系统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医疗器械企业实力不足。医疗器械属于高科技行业,因此,在开发产品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当前大多数企业所投入的资金最多是总销售额的1%,再加上,专业科研人数数量相对较少,因此,科研人员和资金不足成为影响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医疗器械技术水平有限。从技术水平来分析,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很难达到国外水平。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证明,在我国,医疗器械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不足10%,并且,国内器械返修率要比国外同类产品高很多,并且,有些医疗器械产品的标准要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由此看来,因技术水平而造成医疗器械质量问题是当前医疗器械行业解决的首要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医疗器械会设计到很多高新技术,例如:机电、物理、光学等,因此,医疗器械的发展机械、电子等工作发展,但是,由于国内这些基础工业发生相对缓慢,再加上,高新技术也比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第三,医疗器械进出口结构科学性不足。现如今,我国医疗器械始终都是出口附加值低的一种较为普通的手术器械,对于进口价格偏高的医疗设备来说,高新技术产品出比例较小。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开发力度远远不够,阻碍了信息渠道,进而导致医疗器械进出口结构不够科学。

第四,缺乏知名品牌。现如今,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还没有树立一个知名的品牌,一方面因技术水平或者是产品质量所导致的,再加上,我国企业不注重宣传,进而对知名品牌过于淡漠。

2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提出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针对性对策,以促进我国医疗器械水平的不断提升。

2.1国家加大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支持力度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正面临着特殊的发展形势,为改善这一局面,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器械工业,国家应当加大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支持力度,在行业发展上加大资金投入,激励医疗器械行业产品研发,与此同时,将新材料和新工艺合理应用于医疗器械生产中,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营造健康环境。除此之外,国家应当在制度方面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支持,也就是说,应当积极参考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国情,明确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度,从而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实力不足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

2.2强化医疗器械技术能力

在我国,其创新医疗器械技术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在开放新产品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也或者是不断引进国外的投资商,适当调整医疗器械产品结构,并且,将引进的技术和国内自主研发的新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缩短国内产品和国际产品的差距。尤其是对较大型的医疗器械工业来说,试着在国外市场设立专门的研发部门,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便可以在国外建厂,在海外直接进行销售,这样一来,才能逐渐和国际接轨。

2.3优化调整医疗器械企业结构

当前我国大部分医疗器械企业规模较小,无法在市场上稳定立足,为推进医疗器械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应当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优化调整医疗器械企业结构,鼓励医疗器械企业之间开展交流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在市场稳定立足的同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4积极开发医疗器械新产品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受到技术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建立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致命品牌,为促进此类问题的有效解决,推进医疗器械工业发展,应当结合行业自身优势开展综合分析,生产制造常规产品,在立足市场的同时逐步拓宽行业发展道路,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

3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从而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样一来,患者在选用医疗机构过程中,通常是要把医疗器械配置作为其重点内容,并且,这极大的增大医院对医疗设备购买的积极性。在今后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过程中,器械功能要从最初的诊断、治疗以及化验向治疗、分析、康复、保健等多个方面不断延伸下去。特别是以预防、保健为主的医疗器械设备逐渐走向各个家庭中。

此外,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社区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其总体水平依然偏低,仍眼有数亿人没有纳入到健康覆盖范围内,由于保障能力极其有限,因此,使得居民个人负担较重;政府对医院发展投入不足,然而,医疗费用却不断上涨,这直接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由此看来,积极发展医疗器械工业,尤其是想要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医疗器械,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国内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疗健康水平,尤其是在加快和谐社会的发展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医疗企业行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正面临着来自市场因素、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当前社会发展大环境下,医疗器械行业应当准确把握影响因素并开展综合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发展战略,研发新产品,强化医疗器械技术能力,全面提高我国医疗健康水平,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艳,杨保新,杨永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7):36-38

医疗器械市场现状篇3

关键词:医疗器械;市场绩效;产业组织理论;SCp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00203

医疗器械行业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子行业之一,在经济迅速发展、新医改逐步推进、医疗服务市场逐步放开、老龄化程度加速的社会发展状态下,近年来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2013年12月,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历经长时间的筹备,正式发起成立医疗器械分会,并编辑出版了《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提炼和观测。在此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医药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并作为重点发展的医药行业之一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家的关注。

1医疗器械行业与市场绩效

1.1医疗器械行业

有关医疗器械行业的界定,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国家标准分类,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简称“医疗器械行业”)可分为七个主要类别: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的制造;医疗、外科及

兽医用器械制造;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可以看到,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学科交叉广泛、知识结构复杂、高新技术密集、创新需求旺盛的行业,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健康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地位不言而喻。

1.2市场绩效

伴随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有关市场绩效的概念最初始于20世纪30年代,较为经典的定义出自以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其对市场绩效作了如下定义: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市场绩效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问题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逐渐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约2700亿元,近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预计未来几年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医保体系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消费者支付能力显著提升,政府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投入亦不断扩充,这些使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容。但市场需求的增加并不代表整个行业效率的显著改善,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无论在产能方面还是研发创新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高端产品仍需依赖进口,在市场绩效方面仍存在着诸多值得思索的问题。

2.1资源配置效率不足

资源配置效率是指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它是反映市场绩效优略的重要指标,首先,用产业的获利能力来衡量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2008-2012年五年内,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利润总额稳中有升,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344%的水平。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利润总额仍不足200亿元的规模水平,单与美国强生公司的医疗器械部门利润相比,利润总额不及其1/3(2012年,美国强生公司医疗器械部门的利润总额达到110亿美元),可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获利能力仍显薄弱。

再从进出口贸易情况来看,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的统计,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约为15年,国内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靠进口,进口金额约占全部市场的40%,约有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所占据。同时,大多数医疗器械企业蜷缩于产能过程、获利能力不足、产品创新滞后的发展态势中,资源配置效率不足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2.2产业规模结构不合理

产业规模结构是指产业内不同规模企业的构成和数量比例关系。根据《蓝皮书》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达177788家,但90%左右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年收入在一两千万元以内的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企业,其中,生产电子监护设备、超声诊断设备、X射线断层扫描设备、Ct等高技术含量产品且年收入规模超过5亿元的企业并不多。与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相比,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缺乏多样化的产品结构,缺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生产专业化水平有限,无法达到规模经济,这使得大多数医疗器械企业被划入中小企业的范畴。

2.3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就技术创新层面而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的创新研发水平仍有待提高。这一点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中便不难看出,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2012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6%,其中,31个品种进口额达到亿美元规模,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品质产品为主。

一方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初期便存在严重的技术弊端,缺乏战略规划与整合,不能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研发团队,且技术长期依赖于国外创新成果,长期停留在仿制阶段。另一方面,随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增加,许多国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逐渐将贸易触角延伸到中国市场,大量科技含量高、品质好、竞争能力强的高精端进口医疗器械产品涌入中国,迫使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停留在中低端医疗器械领域缓慢发展。

3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贝恩(Bain,J.S.)是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研究构造了具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分析框架(即SCp分析范式),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绩效。本文拟运用贝恩SCp分析范式的观点,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3.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指某一产业市场中买房或卖房的数量及其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一般用绝对集中度指标CRn来表示。CRn是指某一产业市场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产量销售额占整个行业的份额,CRn越大,说明这一行业的集中度越高,市场竞争越趋向于垄断。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近年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010年CR4为16.99%,2011年CR4为%20.33%,2012年,这项指标提升到了21.42%。但根据贝恩分类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处于“原子型”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医疗器械行业产品众多,集中度水平总体偏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这种产业结构不利于行业市场绩效水平的提升。

3.2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特定产业或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相对于其他产业或企业的产品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或者是不完全替代性。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两个产品领域来看,在中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我国严重依赖进口,主要被通用电气、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强生等国际知名企业所占据,其产品主体、品牌、价格、渠道、服务的差异化程度较高。

对于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而言,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领域。源于此,本土企业的获利能力受到阻碍,行业利润率水平无法得到保障,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效应,自主创新动力亦受阻,市场绩效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3进入和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已有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的新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反映了已有企业优势的强弱。在规模经济壁垒方面,根据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植草益的研究:

规模市场比重(d)=最优规模(S/n)/市场总规模(S)=1/n

其中,S为总产量,n为企业数量。根据《蓝皮书》的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77788家,d=0.000562%。植草益认为d

退出壁垒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或市场时所受到的限制因素。如果退出该产业的成本高昂,企业进入市场的动机就会减弱。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而言,一般不具备退出的政策法规壁垒,同时,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广告、销售、研发方面的投入的费用十分有限,因此在退出行业时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沉没成本发生。

4建议

根据SCp分析范式的观点,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绩效,而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从上述分析来看,要提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绩效水平,应加强宏观政策调节的力度,这种方式最为直观有效。

4.1政策主导,稳步提升市场集中度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应从战略层面,把握行业竞争的现状及特点,支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合理布局,扶持我国医疗器械本土企业的经济发展,培育和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实现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其次,从政策扶持的角度激励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发展。落实相关奖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实现多渠道融资发展。

同时,扶持和推动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结构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创新能力较强、产品潜力较大的医疗器械企业,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

4.2鼓励企业持续自主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化水平

鼓励产学研结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和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要坚持企业为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上下游厂商相互配合的产业联盟,发挥产、学、研三方各自的优势,从而保证医疗器械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使行业的产品差异化水平不断提升。

鼓励企业由“创仿结合”向持续自主创新转变。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鼓励企业内部实现从“创仿结合”过渡至持续创新研发为主的研发模式。在对仿制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加强工艺、提升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持续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研制推出具有高附加值和差异性的医疗器械产品,获得产品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4.3提高准入壁垒,健全行业退出机制

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准入门槛。承上分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进入壁垒较小,这是导致我国药企数目众多、规模偏小、市场恶性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通过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完善,严格对企业进入该行业的核准,提高相关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

在严格审批产品和新企业的同时,还要健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退出机制。在此方面设置适度的政策性壁垒,为市场退出的规范化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在完善行业审批制度的同时,更应加强行政监管,建立健全行业退出机制,实现行业优胜劣汰,资源配置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孙敬水.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测度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02,(5):712.

[3]Bain,J.S.industrialorganizations[m].2ndedition,newYork:Johnwilley&Sons,inc.,1968.

[4]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十大图说[n].中国医药报,201416(F6).

[5]Johnson&Johnson.Johnson&JohnsonReports2012FourthQuarterandFullYearResults[eB/oL].http:///releasedetail.cfm?ReleaseiD=734718.

[6]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S].北京:中国医药物资协会,2013.

[7]周琳,黄安琪,刘元旭.医疗领域的另一扇“垄断之门”[J].中国外资,2013,(17):3233.

医疗器械市场现状篇4

[关键词]医疗器械;营销渠道;渠道管理;管理创新

在医疗器械领域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让我国医疗器械制造行业逐渐与世界接轨,国外大量医疗设备生产商大量涌入中国,使国内市场竞争变得日趋白热化。在这样的竞争中,如何选择合理的营销手段将至关重要。作为国内的医疗耗材企业,选择合理的营销渠道势在必行,运用合理的营销手段也将是让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状况走向良性循环的过程。

1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现状

1.1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竞争形势日益恶化

目前我国国内注册的医疗器械工业企业达到了近6000家,其中专营厂为3000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为600家。从地域上来说,这些医疗器械厂家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的医疗器械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国内市场的六成以上,显示了这些地区对于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视,这也直接为就业输出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产品数量生产集中也导致了这些地区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医疗器械制造行业也遭遇了“冷冬”,近1/3的企业倒闭、重组、整合,行业发展也陷入到一个瓶颈期,这对营销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2生产产品单一,缺乏核心竞争产品

我国国内数量众多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每年生产的医疗器械达到了几千万件,但是数量巨大的背后,却是产品的单一、重复制造、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国外的医疗制造企业每年推出的新品都达到上百种,甚至是几百种之多,而我国医疗器械每年却只有几十种新产品上市,而且这些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与国外产品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例如,我国国内生产的近视眼手术刀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在国内各大医院内却鲜有订货需求,屡屡遭受冷遇,国外相关产品虽然在技术上略有差距,但是却受到青睐,这种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器械正常营销活动的开展,企业利润获取额度增长也比较缓慢,为了将产品营销出去,很多制造企业不得不将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以保证正常经营活动的进行。

1.3营销渠道不畅通,模式滞后带来经营效果不理想

目前来看,我国医疗器械需求量巨大,虽然国内市场中被国外企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但是市场空间还是具有一定的存量。由于终端客户需求量增加,对于国内一些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而且在物流端的配送需要合理配置。虽然生产企业的销售不可能全部占据整个销售渠道,但是如果确立合适的物流配送体系也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的成功案例举不胜举。谁要是占领了市场的主要渠道,谁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提升,他的销售量就会提高,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于外部营销渠道开发还有所欠缺,物流体系建立还有待健全,内外部沟通上的不健全已经让企业营销屡屡遭受挫折,营销模式上不主动已经不再适应行业的发展。

2医疗器械营销渠道管理的创新建议

2.1走出误区,走品牌营销之路

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品牌营销的观念还比较淡薄,这在行业内还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企业仅仅以营销策略的选择作为刚开始入主这个行业的选择,而到了一定时期后,就会逐渐对品牌营销的淡化。虽然随着市场的开拓,医疗器械制造企业销量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品牌的维护却并不是特别在意。其实,销量上的提升是品牌营销的自然结果,而不是最初的目标所致,如果本末倒置的话,对于品牌发展并不是太好的消息。如果企业要走出营销误区的话,一定要做好策划,尤其是要制定好广告策略,因为品牌不仅能快速提高产品知名度,而且对于产品美誉度的提高、品牌含金量的提高都有帮助,如果企业将产品品牌进行注册,将品牌运作进一步与市场调研、研发、制造、服务等渠道进行畅通化,长此以往,这样的营销过程一定有利于企业突破千军万马的竞争“独木桥”,走出一条自己营销的光明大道。

2.2走民族化发展之路,拓宽营销竞争力

我国医疗企业产业化运作时间短,独立研发能力有限,虽然在数量上逐年增长,但是在质量上,往往难以突破。医疗器械小企业的生产方式粗放、手段单一,在营销上主要通过会议、广告的方式,随着市场逐年正规化,已经显现过多的弊端。在如今的医疗器械市场上,大型医疗器械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的进口或者是合资产品,国内品牌基本为零,这也是我们技术缺陷造成的,如果说大型医疗器械技术发展还有待时日,但是如果从中国本土医疗器械角度来说,多发展小型民用医疗器械,并且完善品牌营销策略,这将会直接实现营销能力的提升。

2.3提升技术水平,为营销撑起一片天空

虽然我国国内医疗器械水平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球竞争的激烈引发了新技术的重新投入,很多国际医疗器械霸主将医疗器械技术层级提高加快,而我国相关企业在这方面虽然有所行动,但是在速度上明显落后于世界水平,出口类型仍然以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型产品为主,而高精度仪器还是主要依赖进口,生产企业技术水平过低仍然制约着企业快速发展。鉴于此,我国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应根据目前竞争情况,将技术标准和标准创新作为一个创新衡量的核心尺度,逐渐在产品种类上和系统运行中创新,在国际医疗仪器设备技术标准中提高自身地位,有助于不断扩展在国际上的营销渠道,实现国内和国外双线齐飞的营销发展途径。

3结论

医疗器械营销渠道管理虽然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但是还需要生产制造企业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辅助进行,随着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到来,我国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的力度将不断增加,未来医疗器械市场还将迸发出更多生机和活力,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本土优势,将营销渠道逐渐拓展到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去,加强常规市场的渗透,最终使本土医疗器械营销管理实现“本土竞争共赢、国际竞争有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医疗器械市场现状篇5

【关键词】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分析

尽管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但进入医疗器械的企业却有增无减。按经济类型分析,2005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医疗器械企业总产值为246.8亿元,占总产值的47.7%;股份制企业总产值为126.2亿元,占总产值的24.4%;国有企业总产值为16.8亿元,占总产值的3.2%;集体企业总产值为8.1亿元,出现了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企业为了降低制造、研发和临床试验等费用,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加工成本低,又无需转让核心技术的外包业务“车间”。中国目前成为国际医疗器械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这也给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中国的医疗器械外包业务可以粗略分为4个部分,即金属配件、塑料配件、电子配件和增值服务,其中,利润最高的金属配件制造和增值服务提供业务增长机会最大。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

在产品布局上,我国病人监护系列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复杂性和加工难度相对而言不大,生产厂家较多。中档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已创建较好声誉,2006年出口数量超过5万台。医学影像设备品种多,生产队伍也大。五大医学影像设备品种中除核医学成像设备pet、SpeCt外,都有境内产品上市,多限于中档产品,其中B型超声成像仪器和X射线诊断系统的出口数量接近2.5万台,但B型超声成像仪绝大部分是C、D档次的。临床实验室设备不断出现新产品,有两分类和三分类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分析仪、酶免疫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

二、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发展呈现如下发展特点。

1、经济发展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导致健康服务需求显著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将会获得更快发展。

2、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随着it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出许多新的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B超、Ct、核磁共振装置、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玛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推算,全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市场的总需求达2l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其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3、医疗器械产业向创造高附加值发展。产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必然需要高回报率来支撑,所以医疗器械产业研发费用的高额投入必然导致医疗器械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只有如此,医疗器械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医疗器械产业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4、医疗器械产业向相对垄断性发展。医疗器械产品需求的世界性和生产集中性,使医疗器械产品成为世界贸易最广泛的产品之一。由于医疗器械产业高技术、高风险等特征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使得医疗器械制造业为少数大医药企业所垄断,使少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自80年代以来世界医疗器械企业并购重组浪潮愈演愈烈,跨国企业兼并收购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集中度。

三、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的问题

医疗器械制造业成为世界高技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它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但由于过度注重持续总量增长,而产生大量结构性矛盾,市场分散、集中度不高且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我国医药制造业总体水平比较低,国际竞争力弱。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结构分散。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过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使产业竞争力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长期实行一种追求数量增长的外延式粗放型扩张战略,虽然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产集中度的问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7年我国共有医疗器械企业近6000家,在如此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中,中小企业占80%以上,而大型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足5%。产业集中度的严重偏低导致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和潜在生产力难以发挥,使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利用率低,市场占有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也偏弱。目前我国在研究、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已大力推行相应的iSo等各项质量管理规范,但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整个行业的规模偏小,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推广,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得不到国际承认,很难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2、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品结构重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企业不仅规模普遍较小,而且长期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由于企业多、品种少,大量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造成恶性竞争。例如河北霸州一带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就有七八家,但生产的产品同样是技术含量不高的病床及周边产品。多个医疗器械企业重复研制生产同一产品品种会造成医疗器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能源消耗和物资消耗较高,并且污染严重,同时造成各企业分工不足,成本增加,低水平的过度竞争而造成许多效率低下的医疗器械企业出现亏损,最终导致整个医疗器械制造产业的严重亏损而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和悲哀的产业内耗局面。

3、医疗器械制造业技术结构落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技术结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生产技术还十分落后,显著地反映在我国医疗器械商品进出口贸易中产品档次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失衡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也造成了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出口利润低效益差。

4、医疗器械制造业生产结构失衡。创新能力是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技术创新的问题最为突出。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产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依靠创新研究成果来抢占市场垄断地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是在50年代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国际上50年代和60年代却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这些年来的发展一直走的是以仿制为主的道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同时由于我国政府对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政策导向不够,对于医疗器械研发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及风险投资机制和信息市场建设尚不健全等原因,致使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新产品研究缺少鼓励创新机制和宏观环境,因此,众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不愿或不能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于是把焦点投到了开发时间短、见效快的仿制品种上,使得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新品研发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上。

四、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技术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小时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小时。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常健:透视我国医疗器械市场[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3(4).

[2]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00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年鉴[Z].2008.

医疗器械市场现状篇6

全球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披露,2013年1至8月,以中国医疗企业为目标的并购交易金额达到74亿美元,同比增加35%,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瑞银亚洲并购部副主席彭菲力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不少外国投资者都看好中国的医疗行业,认为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会较其他行业更快。

天图资本高级合伙人王岑近期在一个医疗投资峰会上表示,从2013年开始,医疗服务机构就进入了一个快速圈地和并购的年代。2013年大部分基金都会把医疗板块作为一个主投方向,且这一领域将成为未来三年的投资热点。

以医疗器械为例,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约在170亿美元左右。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医疗器械市场和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据市场调研机构espicom预测,2013年至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继续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以人民币计算,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7%,使其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医疗行业之所以成为资本追捧的热点,和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行业现状、医保政策,有着密切联系。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认为,在全球市场不景气、发达国家医药市场发展乏力的背景下,跨国医药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加快在中国的战略布局,逐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中产阶层的群体不断壮大,这个群体希望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这预示着中国的医疗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在这一预判下,国际医疗企业已经开启了抢占中国市场的竞争,美国企业是其中的重头角色。Dealogic的数据显示,在近7年来的海外对中国医疗企业的并购交易中,美国企业为主要的收购方,今年1至8月的交易金额达至11亿美元,占比15.7%。

美国企业作为收购方竞争的典型案例,是史赛克公司(Stryker)和美敦力公司(mamedtronics)的并购角逐。

2013年1月,美国史赛克公司收购国内骨科医疗器械生产商创生公司。瑞银作为创生公司的财务顾问协助其完成了此项交易,据彭菲力透露,此项并购交易的背景,是美国美敦力公司2012年11月收购中国骨科器械企业康辉公司。

两家公司是竞争对手,二者均为世界领先医疗技术巨头公司。而他们的并购对象创生公司与康辉公司,又分别是中国骨科医疗器械行业排名第一、第二的企业,也是竞争对手。

美敦力收购康辉后,获得了康辉既有的销售网络和渠道,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这使史赛克备感压力,急于争夺中国医疗市场庞大的蛋糕。不到两个月后,史塞克便以总价59亿港元收购创生全部股份,溢价45.3%,迈出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一步。

除了占领市场,可供收购的优质企业稀缺这一行业现状,也促使外资加快并购中国医疗企业。中国医疗行业中民营企业的规模大都很小,很多企业达不到并购条件,而国有企业基本不可能被并购。

彭菲力表示,医疗领域呈现“投资需求远远高于投资供应”的现状,这也是史赛克公司愿意大幅溢价并购创生公司的原因。

套取中国医保政策的“红利”,则是另一个吸引外资企业前来并购的诱因。

目前国内不少地区的医保政策,对国产医疗器械和进口医疗器械的报销比例规定约为7:3。外资企业收购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后,可使用合资企业的品牌,并以国产医疗器械的名义进入市场,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医疗器械市场现状篇7

关键词:医疗仪器设备现代医院

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概况

医疗器械的市场竞争是全球化的竞争。医疗器械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国际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美国、欧洲、日本共同占据超过80%的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其消费量占世界市场的40%以上。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已从2001年1,870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9年的3,53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001-2009)高达8.35%。即使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2008年和2009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依然逆流而上,分别实现6.99%和7.02%的增长率,高于同期药品市场增长率。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新兴市场国家中等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增长,医疗器械市场将会持续增长。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新兴的健康产业,由于发展不久,其不论是产能上还是研发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现在医疗器械与药品的消费比例差不多为1:10,但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1:1,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还存在着多大的缺口,现在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只占国内总量的六成左右,大多数产品都依赖于进口。

2.医疗仪器维修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不少医院对于医疗仪器维修依然存在一定的盲点,各级管理人员由于设备的认识不够,对医疗仪器的使用和管理依然存在着不足,导致医疗仪器使用、维护以及管理上存在着缺失。

2.1.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医院由于认识不到位,存在重药品轻器械的思想,大部分医疗机构未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采购、验收、养护、使用及无菌器械后的用后毁形、销毁制度,从而使医疗器械在各个环节上存在管理漏洞,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也给广大群众留下安全隐患。

2.2.采购、验收行为不规范,记录不完整

根据《医疗器械管理监督条例》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当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采购医疗器械必须索取提供货商的生产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等。在乡镇以下医疗机构主要存在医疗器械无记录,不能提供提供货商单位的合法证明,有的医疗机构相互代购,甚至从私人手中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药监部门在日常监督发现,不能提供或者伪造、变造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合格证明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采购人员忽视审查供应商及产品的合法性给不法供应商提供了机会;二是医疗器械销售利润空间大,存在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购进验收不严格,事故容易发生。

2.3.仓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仓库打防火、防尘、防潮、防污染、防鼠、防虫等措施不到位;仓库不分区,也不分类存放,医疗器械乱堆乱放存在混批使用现象,甚至造成部分医疗器械过期失效。

2.4.销毁制度不健全

一些无菌器械使用后毁形不彻底,记录不规范《医疗器械管理监督管理条例》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无菌器械使用后的销毁制度。对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必须按规定销毁,使其零部件不再具有使用功能,经消毒无害化处理,并做好销毁记录。

2.5.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的行为时有发生

在农村卫生所,一方面受患者经济条件限制,人员素质不高,一些患者为了省钱,主动提出对自己使用后的注射器或输液器重复使用;还有一些乡村卫生所,个体诊所受利益驱动,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尤其是重复使用做皮试用的注射器和配制大输液所用的注射器,个别的甚至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2.6.牙科诊所医疗器械质量隐患大

由于牙科诊所中所使用的牙齿材料,假牙的制作存在着特殊性,其设备的好坏以及进货渠道和管理上的混乱,不少乡镇以下牙科诊所使用的是医疗器械质量存在较大隐患。从使用的医疗设备上看:乡镇以下牙科诊所使用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陈旧老化。其性能参数不稳,不符合医疗器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这些设备在治疗过程中无法保证医疗使用的安全有效

3.医疗仪器维修的对策

针对医疗仪器在维修中出现的各种常见问题,我们应当积极采用相对应措施来保证整个维修和管理过程,简单而言我们应当:

3.1.严格管理从业人员上岗。

医疗管理机构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医疗仪器管理和维护职能的科室,从负责采购医疗仪器、验收存储、管理、维护、跟踪使用情况、日常维护与保养、产品报废与淘汰各种反应的报告工作,并配合相应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针对相关使用人员经过专业的使用和业务支持培训。

3.2.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采购、验收仓储、使用、销毁等制度,严格执行并作好记录。

在设备仪器购买之后,对设备仪器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维护、修理、使用档案,通过设备的使用维护过程,维修人员就能够更快的了解仪器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保证维修的进度。

3.3.建议国家局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医疗器械在流通、保管、养护、储存和报废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使药监部门和医疗机构在监督管理工作中有法可依。

4.总结

医疗仪器是诊治病人最重要的工具,提升医疗仪器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是评价整个医院能力的主要依据之一,它不仅仅直接反应的是医护人员的管理态度,也反应了管理者对于管理仪器的能力和仪器使用的内容。加强医院医疗仪器的维护和管理,是医院设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技术人员应当继续加强医疗维护的培训与管理,提升维护和修理设备的态度和水平。从严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仪器管理,抓好综合治理,做到标本兼治,确保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郑志远.医院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与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10):64-66

[2]陈硕坡,杨晓峰,丁立社.加强医疗器械管理,提高服务临床质量[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20(8):753-754

医疗器械市场现状篇8

1.当前国内医疗器械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院外医疗器械物流管理

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商业企业绝大部分为小规模企业,由于该类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先进的系统的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理念,缺少优秀的既懂经营管理、仓储调配又懂专业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导致企业经营规模有限,难以形成网络优势、规模优势。在仓储方面,存在仓储条件差和运输方式原始等现象,导致仓储整体表现为低效、高耗、分散、不安全。从而很难通过信息化、物流建设以提高运营效率,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由于经营性企业门槛低,使得大量企业均可进入该领域,普遍规模偏小,不可避免的增加可流通领域层级,中间环节过多最终导致层层加价。中间商物流管理水平有限,同时针对储存过程中的层层转包,其监控和追溯也难以全程开展,那么在医疗器械的转运、储存过程中则会增加安全隐患,从而难以保障消费者安全。例如,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的运输、储存多需要严格控温,由于国内企业规模偏小,实力不济,冷链物流发展受限,对于出货量偏小的诊断试剂,货量、冷藏车辆的资源整合受到显著影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2]。大部分医疗器械的价格虚高并不在生产厂家,而是由于流通环节过多、流通过程复杂所引起。

1.2医院内器械物流现状

医院内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主要包括对内、外的信息沟通、传递以电话、传真以及电子邮件等订货方式为主,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大量工作人员分工不合理,从事的事物缺乏规范性与专业性,且工作效率低下,如大量工作人员叫货、入库、验收、票据、库存管理等低质量、重复性的工作[1]。日常管理中缺乏专业指导,容易导致货物存储混乱,资料查找、核对困难等问题[3]。一些医院盲目攀比,为了提高医院声誉和收益,超前购买、配置各种大型医疗设备,造成其使用率较低,从而引起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医院重购买轻管理,导致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购置与应用开发、效益评估等存在脱节的情况。加上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容易导致使用不到位,仪器一旦出现故障,只能花费很长的周期返厂维修。尽管我国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配置较为先进,但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医院器械物流管理也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三级医院本身实力较强,器械物流消耗量极大,储备、管理、技术人才充足,更容易认识到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更多的接触先进的创新的管理理念,整体而言观念、理念认识相对较高,但也存在部分认识不足,出现医院发展参差不齐的现象。而二级及以下医院,主要表现在医院主管人员自身对管理的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人才,缺乏优化管理的压力,许多医院对于发展精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物流的动力不足,且对于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尚处在模糊不清的初级阶段,多数医院无质量风险控制流程,甚至停留在货物的出入库管理层面。

2.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的对策研究

医疗器械物流在整个医院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其的管理优化则是衡量医院诊断治疗效率、医疗服务质量以及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方法。随着政府、医疗系统对该行业的逐渐重视,以及政策和市场的导向,其发展已开始逐步向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转变。第三方医疗器械商业企业快速发展,不断重组合并,对医疗器械的运输、储存的集约化、规模化管理逐渐展开。目前,医院医疗器械物流管理已开始从简单、粗糙的出入库管理逐步向计划、采购、入库、使用、维护等系统化管理过渡。但物流管理发展的同时面临许多制约性问题,针对以上医疗器械物流发展的趋势、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①优化货位[3]:医疗器械具体分类,并对仓库进行合理布局,以优化货位,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医院医疗器械存储杂乱、随意摆放等的现状,有效改善货物周转率、利用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情况以实现“零库存”的管理;②数字、信息化建设[4]:建立一套实时监测的数据监管平台,即通过建立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医疗机构以及监管部门的数据平台,做到信息共享、资源配置优化以及监管得力。通过标准的数据分析、信息交换技术以及预警模型研究,提高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既可以精化生产企业的按需生产,又可以提高中间环节的医疗器械供应效率,同时保障了医疗部门的诊疗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③建立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5]:对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检测、考核、维护、使用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行控制,并进行优化完善,做好每一环节的登记、交接记录,保障每一环节透明化、可溯源,如此才能将风险、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医疗设备安全、可靠,促进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④制定行业物流管理标准[1]:政府、医疗、物流行业携手合作,制定关于医疗器械物流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强制性的规范准入企业、医院、人员规范医疗器械流通、储存等过程中的行为,统一编码,统一管理,建立医疗器械流通标准,便于交流、对接,通过合理提高标准,严苛要求,淘汰或者整改不合规的企业、医疗机构。

3.结语

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的优化需要从技术、制度、人才等多方面进行优化、改善,需要政府部门、第三方企业以及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对于人才的培养,可为行业注入新的血液,有利于现有制度的完善和新制度的提出,对于技术的改进,可优化行业运行效率,降低库存成本,对于制度的完善,可以净化环境,利于各项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的实施。最终建设完善的医疗器械物流供应链,优化货位和仓贮管理,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诊断治疗效率以及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锦,王耀飞,李建生,等.283家医院医疗器械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6,6(1):54-56.

[2]崔忠付.我国医疗器械物流发展问题与趋势分析[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20(11):50-51.

[3]王雨宁,施先亮.三甲医院医疗器械仓库货位优化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6):36-40.

医疗器械市场现状篇9

作者:雨枫

何为医疗器械召回召回并非都退回原厂

现阶段医疗器械召回的最新概念是不久前征求意见的《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中提及的一段话:“医疗器械召回,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其已上市销售的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按照规定的程序,采取警示、检查、修理、重新标签、修改说明书、软件升级、替换、收回、销毁等方式消除其产品危害的行为。”

据了解,医疗器械召回不同于一般的产品召回,由于其发生频率高,产生原因很复杂,所以召回的措施也很多。大部分医疗器械召回可以通过技术性手段完成,可以把风险控制在合理区域内,不一定都是退回厂家。像原地修改标签、说明书,升级等召回措施,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另外,医疗器械控制风险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医疗仪器设备的设计改进、警示公告、加强维护和使用培训。当所有行动都无法控制风险时,产品会被撤市。

医疗器械召回未被广泛认知

医疗器械召回在国际上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在国内还不被广泛认知,并且存在误解。例如,不久前有关机构作了一次召回事件的相关调查,一个地区的监管部门听说某器械有召回信息,就决定立刻封存设备。医院也纷纷打听,该设备是不是要退回。企业则担心自己的产品一旦召回信息,往往会被竞争对手利用,出现各种不规范竞争。据介绍,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从2003年开始公布医疗器械召回信息,至今已有391起一级召回,即使用该器械可能引起严重的健康危害。2008年以来,该机构已经公布了一级、二级、三级召回信息1347起。

何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主任李少丽介绍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其中应特别注意4种严重伤害,即导致威胁生命的疾病或伤害,对机体功能的永久性损伤,对机体结构的永久性破坏,需要药物或手术介入避免上述永久性损伤和永久性破坏等。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产品的固有风险,器械性能、功能故障或损坏,标签、产品使用说明书存在错误或缺陷,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等。其中,固有风险中的设计缺陷导致的不良事件约占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的14%。这是因为,受伦理、道德、法规、社会等因素限制,器械的临床试验存在时间短、例数少、设计与应用容易脱节、长期效应不可知等问题,一些缺陷惟有在产品投入市场、扩大使用面、经历长时间验证后才能发现。美国一种单碟人工心脏瓣膜注册上市后,由于支架断裂、瓣膜脱落,1992~1996年间共发生79起不良事件,其中29起死亡、49起严重伤害,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目前,我国对置入人体的器械规定的最短试用期为两年,最少病例数量为10~20例,参与试用的产品为10~20个。由于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没有开展,相关问题也无从掌握和分析。

医疗器械召回难在何处

与药品召回相比,医疗器械召回有其特殊的规律。在我国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即将浮出水面的今天,必须认真研究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直接影响医疗器械召回的有关因素,切实弄清医疗器械召回难在何处,为医疗器械召回制度全面实施打下基础。

从近年来全国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所发现的问题来看,各地都有一些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流向信息管理不够规范,难以保障每一件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都能建立起一条清晰、完整、可追溯的流向信息链,这正是直接影响医疗器械顺利召回的主要因素。

生产环节:企业对产品最终流向跟踪不到位

在医疗器械生产环节,直接影响医疗器械顺利召回的主要问题是少数企业对高风险产品特别是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的最终流向跟踪不到位。

为了使冠状动脉支架、心脏起搏器、骨钉等植入性器械和其他高风险产品能够在出现安全隐患时顺利召回,相关生产企业应认真追踪每一件产品的流向变化,这样才能在需要召回时迅速汇总每件产品的最终流向(是仍在经营企业还是已经进人医院,是尚未使用还是已经用在患者身上)。现在的问题是,少数生产企业对每件产品最终流向的跟踪不及时,相关医疗机构向企业反馈植入性器械最终使用信息不主动,一旦需要实施召回,生产企业很难迅速、完整地汇总出每一件应召回产品的最终流向信息此外,还有一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产品流向信息核对不严格,或产品信息管理有漏洞,这些也是影响医疗器械顺利召回的重要因素。譬如:某生产企业销售给医疗机构的一台医疗设备因为质量问题已经被退回,但销售记录并未做更新;某企业生产的一台医疗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是一个产品编号,在销售中使用的却是另一个产品编号。如果这些产品需要召回,相关企业怎么可能迅速查清产品最终流向?

经营环节:“串货”销售的产品信息无法准确掌握

在医疗器械经营环节,直接影响医疗器械顺利召回的主要问题是极个别企业在产品销售中存在的“串货”现象。以冠状动脉支架为例。一般情况下,动脉支架生产企业都对其经销商分片管理,每个经销商都应在自己分管范围内向医疗机构销售产品,而不得将产品销售到其他经营商分管范围,否则即属于“串货”。但在实际销售活动中,确实存在个别经销商向别人分管范围的医疗机构销售支架产品的现象,这必然导致上游生产企业无法准确掌握产品的流向信息。

此外,还存在因为医疗机构的原因导致经销商掌握产品信息不准现象。仍以动脉支架产品为例。有时医疗机构为患者做手术前预定的是某一型号产品,但手术时却发现这个型号不适用,于是临时更换其他型号产品,但更换信息并没有及时告之经销商。这就极易造成经销商掌握的支架产品的最终流向信息(用在哪个患者身上,什么批次,什么型号)与实际情况不符。

使用环节:产品使用记录不科学,不完整

近年来,大部分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和使用都能及时记录,但有些医疗机构依然存在记录形式不科学、记录内容不完整等问题,特别是采购、验收和使用环节各记一段、互不衔接,成为使用环节直接影响医疗器械顺利召回的主要问题。这类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记录内容不完整。有的医疗机构对产品出、入库只记录产品品牌名称、生产或经营企业简称、产品型号规格和领用数量,却不登记产品批号和序列号;有些医疗机构各科室都在记录,但记录的内容不同,整体性差,存在信息追溯的断点;个别医疗机构不能及时在病历中粘贴为患者使用的植入性器械条形码;有些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中不记录患者所使用产品的批号和编号信息,只有查阅纸质病历方能查到,而通过查阅纸质病历核实某一件植入性器械的最终流向,工作量相当大。

第二,由于当前大部分医疗器械处于买方市场,部分医疗机构在产品使用后不能及时将产品追溯卡反馈给相关企业,发票上一般也仅记录品名、规格、数量、金额等信息,使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很难获得产品终端使用信息。

第三,有些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二级库管理不规范。不少医疗机构对高值耗材(冠状动脉支架等)的管理与低值耗材的管理不同,通常采取的模式是:负责采购的科室进行产品资质审核和采购,临床使用科室负责产品保存(有的直接存放于手术室),医院财务部门在病人出院后将产品的结算支票转给负责采购的科室,负责采购的科室将相关信息录入医院产品信息系统,最后与供应商结账。在此一系列流转过程中,一旦二级库管理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医疗器械使用信息出现错误。

第四,计算机系统管理漏洞可能带来的隐患。在医疗器械专项整治中,某地方的药品监管人员曾去抽查一家医疗机构某种医疗器械使用的最终流向信息,但这家医疗机构却因电脑系统瘫痪,此前又未对相关数据进行备份,造成这种器械的验收记录数据丢失。如果这种产品的某一批号需要召回,那肯定会遇到极大困难。

第五,个别医疗机构产品信息登记存在错误,产品使用信息记录与实际使用产品条形码上的信息记录不符。

监管环节:对监督实施医疗器械召回经验欠缺

尽管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先后监督实施过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隐形眼镜护理液等产品的召回,但从总体上来看,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监督实施各种类型的医疗器械产品召回还是缺少实践经验,也缺乏理论上的研究探讨。一旦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必然还需要一个较长的熟悉过程。同时,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直接影响医疗器械召回顺利进行的因素存在于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管各个环节。这就说明,在医疗器械日常监管中大力促进相关规定的落实,特别是大力促进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使用记录和管理的规范和提高,不仅是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需要,也是保障“问题器械”顺利召回的需要。“问题器械”能否顺利召回,除了法规和意识层面的问题之外,与相关企业和医疗机构平时的管理基础、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日常的监管水平也直接相关。

使医疗器械监管走向规范化

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袭击了四川省汶川县及其周边地区后,灾区的每个动向都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随着医疗急救工作的开展,所需的药品和医用物资不断变化,而国内外医药企业并没有袖手旁观,纷纷捐赠药品和医疗器械。但与此同时,医疗器械的监管不得不成为另一个面对的问题。2008年5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为了做好救灾期间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保证捐赠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救灾期间的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救灾和捐赠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力度。该通知对医疗器械监管的各方面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比如,在捐赠的医疗器械方面,应为救灾所需相关产品,具体品种应符合灾区提供的需求目录,并且应经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生产,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且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在捐赠人方面,应对捐赠的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负责,须向受赠人提供产品清单和检验报告;在受赠人方面,应向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提交受赠产品清单。医疗器械市场的不规范早已成为医药市场的顽疾――法律法规不完善、使用和管理混乱、违法虚假广告泛滥,以及司空见惯的价格虚高等问题……国家早就开始对这些问题“动刀子”。在长春召开的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张敬礼强调,当前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走向规范化,更加符合市场和监管的需要,更有效地保证公众用械安全。此种迹象表明,国家对医疗器械领域的监管力度继续加大。

加强医疗器械产品的监管

近几年来,医疗器械产品召回事件时有发生。强生公司的血糖仪、百特公司的输注泵、欧姆龙公司的电子体温计等产品都启动过召回制度。事实上,医疗器械召回制度是国际上非常成熟的管理存在隐患的医疗器械的有效模式。有些医疗器械的设计或质量缺陷可能在产品上市之初不为人所知,而需要在实际使用中进行监测和研究,才能逐渐发现这些缺陷并确定原因和改进方法,然后迅速行动,才能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但直到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召回管理仍是个空白。2007年,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量为12374份。然而,在国内实施召回的企业基本都是跨国公司。国内企业则对“召回”两字讳莫如深。虽然上海等地相继出台了地方性医疗器械召回制度,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可依据的标准作参照和有力的国家法律法规支持,收效甚微。

面对当前国内医疗器械产品供过于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即将实施的召回制度,无疑对国内医械企业严把质量、提高集中度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尽管企业在“召回”面前存有顾虑,但从行业责任来看,召回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是未来不可改变的现实。

业内有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将药品比作左手,器械比作右手,在“以药养医”备受指责的情况下,医院纷纷调整收费政策,将“左手”换成“右手”,“以药养医”逐渐演变成了“以械养医”,或者左右手同时开弓。

“国家希望能从宏观上对这类医疗器械的销售进行理顺,但其最终实施的效果是不可预知的,是否能做到各方面的利益平衡,还要靠市场来说话。”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人士说。

“任何政策的出台都会给价值链一个冲击和触动,市场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用暴力和关系牟利的时代就要过去了。企业要在竞争中强调服务水平和营销能力。”北京德兴医药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高普才如是说。

医疗器械召回之法规

据了解,我国医疗器械召回法规正在逐步完善。2007年7月26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在立法层面对所有产品有了召回的法理上的依据。

《特别规定》第九条第一款提出,生产企业发现其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通知生产企业或供货商,并向有关监督部门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有关事宜的公告》(即406号文件)规定,对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按照有关要求报告,并迅速展开调查,分析原因,必要时主动采取召回等纠正措施,以保证患者和相关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406号文件还提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其在中国上市产品采取召回等纠正措施,包括在原地和异地选择修理、修改、调整、重新标签、修改说明书、销毁、检查、替换等方式消除其产品缺陷,必须向原发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同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该文件规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及时将其在中国上市产品及类似产品在国外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发生召回事件的有关情况和进展情况报告原发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同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该负责人说,这是现在开展医疗器械召回工作的依据。说明了哪些召回的情况要报告,需要报告给谁,报告内容是什么;另外,不仅仅是销售产品,类似的产品,在中国和国外召回的,也要向药监部门报告。

拒绝召回将处以罚款

《办法》规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确认其医疗器械产品存在缺陷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药监部门报告,同时,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以有效方式通知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停止销售和使用所涉及的缺陷医疗器械,并将报告内容通告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药监部门在接到相关报告后,将对召回产品造成伤害事件的可能性、伤害的严重程度,以及影响人群的范围和后果进行评估,确认召回计划,确定召回级别。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能由于召回计划中需要继续讨论的事项而延期启动召回。

而对于拒绝召回和未按计划召回的企业,药监部门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涉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面临经济和信誉考验

事实上,近几年来,医疗器械产品召回事件时有发生,但值得关注的是,涉及召回的基本都是跨国企业。“国内企业很少听到有召回的,钱都收到手了,怎么可能召回呢?”一位长期从事医疗器械销售的医药代表说。“但召回对国内很多企业来说,付出的代价太大。”一位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记者从药监部门了解到,企业签订一个产品是否要召回,需要送至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和法定的技术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如果第一次监测不符合,还要上报到部级的技术监测机构,等待其下定论,过程相当复杂。而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一旦产品被召回,需要面对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前,博士伦在全球召回水凝护理液时,其首席执行官罗纳德扎雷拉曾估计,公司损失将达5000万到7000万美元。此外,公司还不得不花费重金用于市场营销,以挽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召回的是个别产品,造成的影响却是全方面的。而小一点的企业可能会因此倾家荡产,国内企业基本经不起折腾。”上述企业人士说。

然而,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相关法规对医疗器械召回都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是自愿实施召回。此前,SFDa医疗器械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完善的法规制度是保障公众用械安全的重要前提,也是监管的必要手段。

医疗器械市场现状篇10

2020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科在省局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导向,按照国家、省局监管工作部署,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严把防控新冠疫情医疗器械质量关,全面规范我市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保障了辖区内人民群众的用械安全。现将2020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帮促结合,全面助力医疗器械企业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面对防护用品紧缺问题,医疗器械科在局党组******等领导带领下多次对疫情防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指导检查,全力搞好对企业的帮扶工作。一是派驻工作人员到企业现场办公,全程指导医用口罩生产企业安全、有效、高效复工。对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出谋划策,跟班现场指导,帮忙解决。先后为***有限公司和***有限公司等单位协调解决了启动资金、无菌检验技术、内包装货源来源、仪器计量认证、校验设备等多个难题。促进企业及时投入生产,疫情以来,已生产医用口罩1000余万支。二是对企业的审批手续、产品备案以及原辅材料和产品省级检测鉴定等事宜,积极与省药监局和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进行沟通,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相关审批手续的办理,帮助企业尽快投入生产。疫情发生以来,通过**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先后帮助***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家企业取得医用口罩生产资质,对**家民用口罩企业转产医用口罩提供政策技术咨询服务;三是对企业在医疗器械产品资质审核、产品采购等方面提供法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先后为**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余家企业提出的法规、标准和资质等咨询进行解答,有力的促进企业采购到合格的医疗器械防疫物资。通过帮扶企业复产、加快审批、促进采购、解决困难等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疫情防控和企业学校复工复学。

二、切实加强防控新冠疫情医疗器械企业监管力度,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省局针对疫情防控物资的质量安全先后下发***余份文件。为防范医疗器械质量风险,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局工作部署,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生产,严把物料采购关、严把生产过程控制关、严把出厂检验关,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坚决不得出厂;先后对企业督导检查**余次,并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核查。

为加强经营使用环节防控疫情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各县(市)区局监管人员采取多种措施:一是各县(市)区局及时召开辖区内医疗器械批发及连锁企业负责人约谈会,要求企业严格规范经营行为,保障防控疫情医疗器械的质量,积极拓宽进货渠道,保障供应;二是要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认真落实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做到员工自我消毒、戴口罩、测体温、顾客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每天对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进行巡回检查,重点检查是否有经营使用无注册证(备案凭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行为。三是督促经营使用单位履行好主体责任,切实落实进货查验制度,杜绝不合格医疗器械流入市场;对疫情防控所需的医用口罩、测温仪、防护服等疫情防控医疗器械的存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查看供货方资质、购进票据、产品批件和批检验报告等相关资质,确保疫情防控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出动执法人员***余人次,共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家次。严厉打击从非法渠道购进医疗器械、销售过期失效医疗器械、超范围经营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储存运输不符合要求等违法行为,全力保障辖区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制定2020年度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要点及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无菌及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等专项检查活动

今年以来,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医疗器械监管实际制定了《2020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要点》、《2020年度***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监督管理工作计划》、《2020年***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方案》,在全市开展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专项检查、避孕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等医疗美容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新冠疫情防控使用的医疗器械,特别是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额温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等五类防疫物资产品的专项检查、医疗器械“清网”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

四、开展省级医疗器械监督抽检

按照市局《关于印发2020年***医疗器械抽检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展省级医疗器械抽检,截止到目前,已完成省级抽检***批次,其中经营使用环节省级医疗器械抽检***批次,生产环节***批次。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医疗器械经营和使用环节监管对象多,基层监管人员岗位变化较大,年龄结构偏大,医疗器械专业人员缺乏,又缺乏医疗器械监管方面培训,监管水平相对落后,监管精力和人员严重不足;工作开展困难;

2、医疗器械经营和使用单位普遍存在“重药轻械”思想,对医疗器械管理政策法规学习不够,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对《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执行不够。

3、按照机构改革新组建的基层市场监督管所,由于承担的监管职责较多,监管任务重,工作头绪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开展。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指导各县(市)区局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2、切实督导各县(市)区局继续开展医疗器械各类专项整治工作。

3、督促各县(市)区局完成辖区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上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