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十篇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十篇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6:01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篇1

[关键词]小学科学初中地理衔接教师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14

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教学与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做好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学科的衔接工作,更能体现科学教育的整体性,为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地理学习做好铺垫。

一、初中地理与小学科学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7至11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11至16岁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小学阶段学生大多依靠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认识、感知世界,进入初中后,学生逻辑、抽象思维逐渐加强。六、七年级处于认知发展过渡阶段,同时又处于小学升入初中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学科间的过渡出现脱节,很容易影响教学效果,尤其是自然科学类的小学科学、初中地理等课程。中、小学在教学方法上会有很大不同,小学科学由于其教育对象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原因,在课堂上通常会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科学实验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初中地理教师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如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大部分的初中教师认为造成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脱节的原因为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例如五年级科学《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一课中学生从表象上知道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图片上了解了林奈的花钟,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根本原因必须等到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了初中地理才能明白,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的衔接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

二、初中地理c小学科学教师交流的必要性及方法

做好初中地理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衔接,最佳方法就是教师交流,初中地理教师深入小学科学课堂,熟悉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掌握两者基本理念共通之处。

例如五年级科学《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本课主要内容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活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昼夜交替的影响,揭示植物、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个“自己上发条”和“自己调节”的生物钟。本课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主要通过对一些资料的观察和分析来认识;第二部分,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的方式了解昼间活动的动物和夜间活动的动物;第三部分,选择典型的夜间活动动物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动物适应昼还是夜的活动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比如动物的身体构造、天敌活动的时间、食物来源等。学生们知道一些,可是有时他们并不明白生物的这些特点是由于昼夜交替而引起的。而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是初中地理中关于地球自转的内容涉及的。初中地理教师交流至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带着学生探究昼夜更替的成因以及对动植物的影响,十分有利。

初中地理教师交流至小学科学课程,随着新成员的加入,中小学教师之间能产生新的合作与竞争机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学习外来的新知识与经验,初中地理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并展现自我,双方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交流会激发教师们的工作干劲和潜能,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交流可以让学生接受相对公平的教育,各种不同风格的、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师会让学生们的视野更开阔,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思考问题能够更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渗透学科意识。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了初中地理学科内容,在过渡期教学中开始向学生渗透地理学科意识,有助于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尽快适应学科的分化,了解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地理的学习。

其次,融合教学方法。小学科学和初中地理,由于其教学对象年龄上的差距,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大差异。这导致学生在中、小学过渡过程中不能适应,从而产生教学的脱节现象。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交流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中、小互补,让学生逐步适应两个学段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同时两个学段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做好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学科教师的交流工作,能够使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学科更好地衔接,为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使小学科学向初中地理学科的过渡更自然、顺畅。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篇2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76-01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的重要学科。随着初中物理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初中物理教学面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阶段,新课标也要求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要从传统的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渗透科学的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专业的物理基础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具备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物理知识素养。很多学校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逐渐采用了探究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型成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要逐渐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在其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物理教学的答案而忽视了过程。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而实际上,在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明白物理概念和知识的同时,对其科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物理教学和全面培养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

1.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过程

初中物理的相关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标准编写的,而贯穿初中物理学科的是相关的物理知识体系和框架,教材主要就是把相关的知识点和逻辑内容加以联系,而针对物理知识内部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表达的相对来说比较隐蔽。虽然教材表达的不多,但是相关的科学方法仍然是贯穿物理知识的重点内容,但是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关于物理科学方法的相关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做明确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掌握和领悟。

2.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中渗透科学方法的策略

2.1利用物理基础知识渗透科学方法。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就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学过程,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探究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师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因为是探究教学,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探究为主,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所以在探究教学环节中要想对涉及到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渗透就要利用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科学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

2.2利用建立物理实验来渗透科学方法。在很多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物理知识,往往会利用相关的物理模型和物理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尤其是在进行探究教学的时候,物理实验也是很重要的工具,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物理实验过程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在探究教学法中,师生之间还可以就物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展开相关的讨论和沟通。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例: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关于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进行相关的思考。首先可以把一个电铃放在完全密封的塑料罩内,然后接通电路,这个时候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然后用抽气机把塑料罩内的空气逐渐抽走,那么听到的铃声就会越来越弱。这个现象就可以说明,当空气越稀薄,声音的传播能力就越弱。但是实验是无法完全达到真空状态的,实验所模拟的状态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即便如此,也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来说明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篇3

/

关键词概念衔接重要概念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生物学概念是建立在生物学事实基础上,概括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本质特征的科学表述。它抽象生物学原理,将学习过程中对生命科学的认知通过分析、归纳与综合等复杂的思维加工,与原有的认知产生联系,建构起更完整更全面的新知识。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首要的知识具体目标要求就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则将“重要概念”做为课程标准非常重要的内容,列出每一个主题的重要概念。在中学阶段,对概念的学习是生物教学中最重心的内容之一。

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初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入。

1当前生物概念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中学生物教学中,由于高初中学校的彼此独立,且由于九年级缺失生物学习,导致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学生的学习因为人为的隔裂,而具有普遍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中学阶段生物概念的学习缺乏全局性

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缺乏全局与发展的规划,缺乏统一性。初中教师对高中的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一无所知,在教学中,忽略了部分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容,导致学生基础薄弱,进入高中后,无法立即适应高中学习。而事实上,高中所有的学习是建立于初中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无论是从能力提升还是知识建构方面,都与初中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

1.2重复的概念学习增加了学生负担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知识纳入补充原有知识,通过积累的方式,建立新定义与原有定义之间关联,从而完善与发展原有概念。教师研究初、高中概念学习之间的联系,了解初中课程标准与教材结构框架,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找到并激活知识体系中与新定义学习相联系的原有定义,融合新知识与旧认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如果初中教学不能关注到学习的延续性,而高中的教学不能较好的衔接初中学习,将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负担加重。

2初高中重要概念的知识联系

笔者在研究初、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础上,对初、高中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衔接问题进行研究,期待能因此增进初、高中教学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深化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初、高中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研究,整理出关联性极强的部分概念,这些概念均是生物学学习中重要的主干知识,在初中学习中有所涉及,在高中学习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具体概念衔接点如下。

2.1必修1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1)

2.2必修2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2)

2.3必修3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3)

3初高中概念学习中能力的衔接

在对概念的学习中,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达成都至关重要。笔者将中学阶段生物学科的重要概念对能力的要求进行整理与归纳,试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内涵有更明确的认识。

3.1实验探究能力的衔接

初中的实验侧重于基本操作的学习,而高中很多实验的原理或者结论得出都建立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设计思路与初中检测淀粉的原理类似;有些实验则是初中学习的延续与深入,如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结构的观察。而有些实验在初高中学习阶段各有侧重,如对光合作用的学习。而有些实验则由初中的演示实验发展为高中的学生实验,体现出高中阶段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初中阶段对学生实验步骤往往有较详细的指导,而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要求更高。

3.2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的衔接

初中教材中无论是学生探究还是观察、调查与收集资料,都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教材中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更为深入,例如教材中对变量控制,对模型建构等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不仅是对初中学习的总结与复习,事实上也是初中学习的提升。

初中阶段在科学研究方法上,通过“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探究霉菌生活的条件“等学生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在高中阶段,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学生探究活动深化了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概念,对实验材料选取、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等方面的学习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还学习“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尝试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理论教学;效率

初三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化学是新奇的,对于化学是有一定的学习兴趣的。然而随着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地降低,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然而要学好化学,并不是只需要学习好相关的化学实验,还需要学习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因为所有的实验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知识上的。本文就对初中化学的理论教学展开分析。

一、初中化学理论知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教学课堂太过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理论课程都是比较枯燥无趣的,因此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上理论课程,然而对于化学来说,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学好化学。在初三化学课堂上,很多教师都是照本宣科,从而导致整个化学教学课堂十分枯燥无趣,因此许多学生都会在化学的理论课程上昏昏欲睡,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说,目前初中化学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理论教学课堂太过枯燥,无法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方法不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初三时,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化学是一门理科,可是相对来说,化学又是理科中的文科,因此化学不仅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分析,还需要学生记忆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的学习是一种新的尝试,很多学生一下子是很难摸索出学习化学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不当,从而导致化学理论教学的效率不高。例如,对于化学理论知识,部分学生会用学习文科的方法来进行学习,进行死记硬背,然而有部分学生却是使用学习理科的学习方式,仅靠自己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很难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和认识的,因此目前初中化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从而无法很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不够,无法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于部分化学教师来说,他们比较喜欢“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很吃力,所以目前初中化学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不够。

二、解决初中化学理论知识教学问题的主要办法

1.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对于学生来说,化学理论知识之所以会无趣,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化学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太过单调,所以要想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比如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溶解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Flash来制作不同物质溶解的过程动画,从而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溶解度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和认识。除了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学习化学物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加强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介绍每一种化学物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列举该种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像我们经常用双氧水来进行消毒。通过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增强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效率。

2.适当地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制订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于化学是一门比较特别的学科,学生既要用学习文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又要利用学习理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所以在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根据学习内容来引导学生制订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学习文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因为元素周期表是需要记忆的。但是在学习化学价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建议学生用学习理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因为学习元素的化合价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故此,在化学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根据教学内容来制订适合的学习方式。

3.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虽说化学是一门理科,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和领会,但是教师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初中化学理论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

总的来说,学好化学理论知识并不是一件难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提高初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篇5

一、小学科学教材和中学科学教材之间的异同

1、两者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引领是一致的。不管是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的科学教材都突出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引领是一致的,两个阶段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充分的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让学习在兴趣的引领下获得良好的基础科学教育,并且提出了无视地区差异、无视文化差异、无视天资差异的公平学习和共同发展的要求。两个阶段的课程都从学生的认知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和获得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技能、科学方法,并逐渐养成在科学领域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良好态度,积累良好的科学基础知识、正确的科学思想、正确的科学方法以及探究的科学精神。并且,两门课程都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为着力点展开,通过让学生对生活中涉及的生活常识的观察和感悟,逐渐深入去了解所涉及所反映的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动手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验证,最终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现象背后的实际问题。并且,两门课程都呈现了一定的梯度性和开放性,注重与相关学科的有效衔接和对接,比如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就通过科学研究的定性到定量、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实现与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地理和、高中生物课程的有效衔接,

2、两者对科学知识的深入和广度存在差别。从同是苏教版的初中和小学科学教材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虽然总的方向上是实现了有效衔接体现了教材知识布局的科学性和延续性,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来说又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认真研究之后又发现两个阶段的教材虽然就同一科学知识进行了讲解,但其方向和侧重点是存在了明显的区别。老师可能能体会到其中的差别的和联系,但学生就会以为两本教材出现了了雷同,就如部分地区高中阶段数学就进行了微积分学习,但进入大学之后又专门开设微积分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感官效果是一样的。

二、如何根据小学科学基础展开初中科学教学

1、注重学习程度的传承和对接以避免重复。虽然初中阶段学生相较小学阶段其思维能力有了极大的能力,对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科学原理的探究和了解的深入有了全新变化和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阶段的许多教学和学习方法在初中阶段仍然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其中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提到的根源探究的思想和许多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仍然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并且同样也是重点。因此在初中阶段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这些进行有效的继承以提高学习的连贯性和连续性。同时,对于科学知识的异同和衍生,初中阶段也必须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承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产生继续重复或人为割裂的两种极端感觉产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能保证学生不会因为两个阶段授课知识点机械重复而丧失对科学课程知识的兴趣。

2、注重科学研究的创新和深化以强化能力。通过对小学阶段科学教材和中学阶段科学教材的对比分析我们看以看出,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对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实验主要还是通过让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而得出一个定性的结论,但在中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则更注重让学生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再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分析。

3、注重科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以提升素养。初中阶段科学的教学还必须注重于其他课程的有效衔接以为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打下及时的基础。应该说,不管是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还是中学阶段的科学教育都是一项基础性的学科,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对比较浅显的科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为学生初二开设物理、初三开设化学等课程作一个初步的铺垫,许多更深入的知识将在这些专业科目中再做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篇6

关键词:学习;地理教学;运用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40-01其实在我们国家对于初中地理的体验式学习法仍然只是停留在一个探索的阶段,不过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实践证明了体验式学习法对于初中生学习地理还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而且效果非常显著。但是,我们必须将体验式学习这一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体验式学习法更好地进行初中地理的教学。

1.试述探究式学习

在我国的教育课程改革之后,逐渐的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教学方法,被称为探究式学习。可能听到这个名词大家都还很陌生,但是早已经有好多工作者对探究式学习进行了一些深刻的研究以及探讨,其实在初中的学习中地理不单单只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而且还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地理这一科目特别适合探究式学习的开展,而且地理也适合在探究式学习当中发展。所以探究式学习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参与是势在必行的。我简单的对下面的问题为大家展开一些研究。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何为探究式学习,其实所谓的探究式学习就是说在一些特定的科学中的领域或者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来选择,并且确定主题,在这样的前提下创建一个与学术研究情景差不多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初中生们可以通过一些事情独立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勇于分析,不断地调查研究,收集有用的处理信息来解决当下新出现的问题,伴随着解决的问题逐渐的增多,也就让初中生们对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地提高。其实说白了,探究式学习,就是现在一种新的学习的趋势,他的好处是非常多的,不仅仅为我国的初中的地理教学事业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更是为初中生们学习地理,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毕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一些事物,要远远比只听老师讲述所学得的,更加的具体,让孩子们记忆地理知识就能更加地牢固,只有是自己探究出来的才会是最难忘的,更进一步说探究式学习,让地理成为了孩子们自主意愿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地理这一学科的认识就不止只是一些课本上比较死板的知识,通过探究式学习,初中生们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就仿佛是在书本上跳跃的精灵,完全的活灵活现,它可以带给初中生们最深刻也就是最难忘的体验,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探究式教学,他与体验式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点是体验式学习法非常符合初中地理的知识教学特点。体验式学习法在初中地理当中的具体实施,尤其是对于开展了综合实践的初中物理,可以更好地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更好地结合起来,对探究地理深化事实的原因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于地理学中应用领域的扩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例如我们如果学习关于天气的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对于天气符号的了解,以及天气气候的差别等相关知识,并且积极的让初中生们轮流做学校内部的天气情况广播员,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们的口才,以及思维能力。带给初中生们最具有挑战性的体验,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关于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我说体验式教学非常符合初中地理的知识教学特点。第二点是体验式学习法,充分符合了初中生们的的一些心理特点。初中生,正是在青春期的年纪,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事物的求知的欲望,这时的它们感觉总是有用不完的经历,喜欢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并且很自愿的乐意参加各种各样的新鲜的活动,从而进行一些不同的体验。在初中地理的体验式学习中,学生们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然后她们可以把大自然作为新的学习的课堂,在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时,慢慢地发现问题,并且认真的思考,就好像是在旅游的途中遇到了一些难忘的风景,然后慢慢琢磨,探讨,很容易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这种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法,远远的超过了,我们以前的所谓的死记硬背可以达到的效果,这样让初中生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总结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体验试学习法其实就是一种对于学习初中地理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而且非常有必要。在我们的体验式学习法的体验中基本都是通过正确地认识我们身边周围的一些事物,以及一些人们的实际感受,来反映我们的体验式学习法的效果。体验式学习法实际是一种以学习地理的一些人为中心,并且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些实践的行为以及活动来获得一些特有的技能,以及学习方法。在初中地理实行体验式教学更能有利快捷地实现一些我们所期望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体验式学习法作为新兴的一种学习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自己独立的模式,他会设定一些场景增强实践的真实性,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以及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还有大家独立的思考,等等。来达到预期的教学预想。体验式学习法是一种针对初中物理的方法,他对初中生学习物理有很深的影响,但是体验式学习法要想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的推广,持续不断的完善与自我完善,才可以达到预想的一些效果。参考文献:

[1]李秀琼.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集美区后溪中学.2010(7)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方法;多媒体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世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外,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价值。初中物理面对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新课标也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改变传统的数字教育模式,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的物理教学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一、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新课标要求初中物理教学实施自主、开放、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收老师所讲的知识,老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提倡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是研究物理的重要依据,因此,老师在实施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方法的渗透。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对物理中抽象的概念有具体的理解。例如:老师在对学生讲解摩擦力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摩擦起电的真实存在。老师可以让学生撕一些小纸屑,让学生拿出一支塑料壳子的圆珠笔,让圆珠笔在头发间来回的摩擦,然后用圆珠笔去接触小纸屑,学生就会惊奇的发现小纸屑自动的沾副到圆珠笔上。老师还可以问学生冬天在和同学牵手一起走路的时候,会不会突然地被“电”到,特别是穿羽绒服的时候,还有在坐公交车去模铁棒的时候,会不会被突然的“电”一下?老师通过让学生做圆珠笔和纸屑摩擦的实验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神秘,切实的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对科学的认识,对摩擦、摩擦起电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是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因此,老师要充分的利用课堂教学,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实施物流教育。

老师在教学生使用物理实验器材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同时,也要做好教学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互动教学。

首先,老师要做好调控实验器材的操作秩序。学生在学习使用武力实验器材时,大多是很热情很感兴趣的,这使得课堂纪律往往得不到保持。因此,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的组织教学,保持课堂的纪律。学生在使用物理器材之前,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讲解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认真的观摩,在观摩之后再进行试验。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性的物理器材,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自己研究使用。例如:老师在讲解各种物体的密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出物体密度、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在试验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

其次,在试验完成后,老师要让学生对所有的物理实验器材进行整理,让物理器材物归原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是自己动手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后,老师在学生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要交给学生具体的科学实验方法。学生要进行试验的前提是掌握试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中,老师要来回的巡视,对学生的试验进行检查,了解学生是否是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的,对于不规范操作的同学,老师要及时的指出来,并告诉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老师还要善于总结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全体同学进行强调,让学生反省自己是不是也存在同样不足的地方,并及时的改正。

学位生在实施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环节,对学生物理实验器材的保管、使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器材使用方法,运用科学的知识解释物理中的现象,并通过试验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的妙用

多媒体教学是现今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是通过文本、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种教育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来辅助教学的软件。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果单靠各种观察和实验是很难达到学习的理想效果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看,把物理中抽象的知识更具体的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如:物理课本中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的知识,电、磁场知识,光和声波的知识以及大气压强等抽象知识是无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吸引力、良好的交互性、省时高效以及资源共享等特点,在物体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多彩的视听世界,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方式,以让学生觉得新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总结:

学习物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物理课堂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因此,初中老师在实施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方法的使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关英超,王传利.以“转换法”为例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J].物理教学探讨,2013,07:31-32.

[2]乔通,邢红军.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知识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研究[J].物理教师,2011,01:18-19+21.

[3]安风华.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篇8

【关键词】高一地理衔接入门

【基金项目】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编号:JCJY131203145。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87-02

笔者从事高中地理教学近20年,每到高一年级时,总发现部分新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高,而且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偏低。在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后,发现问题主要在于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上。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发现,高中地理内容与初中地理内容联系十分密切,但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在初中,大部分地区地理不作为中招考试要求,而高中地理则与其他科目一样同属高考科目,其地位和难度都要比初中地理高出许多。学生初中地理知识缺乏,是高中地理入门困难的最大原因之一。经过对我校学生的观察和研究,高一新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标方面

(1)地球与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基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七年级学生掌握经纬网与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如何要求。经纬网的学习与地图的学习,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有初步的立体几何知识,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健全,立体几何的知识几乎是空白,要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与技能难上加难。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经纬网与地图这部分内容没有进行加强与巩固,默认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理解与掌握了这部分内容。这一初高中课标衔接问题给高中地理教学造成困难。

(2)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区域地理为主线,要求学生以某一区域为例,掌握学习方法,因此,各出版社在编写初中地理教材时都只对个别典型区域进行阐述,没有将所有区域纳入其中。这造成初中学生对地理区域的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了解甚少、掌握不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系统地理学习为主线,要求高中学生以某一区域为案例,学习掌握地理原理和方法,因此地理区域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就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如人教版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在初中教材中只学习了欧洲西部,没有介绍德国;美国只是在介绍农业地区专业化时通过一副美国的地形图简单介绍了美国的河湖情况)。

二、教材方面

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高中地理则分为两大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初中地理教材中具体地理事实,地理材料较多,高中地理则侧重于揭示地理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规律。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讲述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和经济特征;高中地理是系统地理,主要论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形成原理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初中地理以感性知识为主,高中地理则上升到理性知识;前者是基础和依据,后者则是前者的加深和拓宽,两者相辅相存。

三、考试方面

目前的教育状况,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中考沦为“小高考”。因此,现在的初中教学几乎全部是为迎合中考而进行的,而地理不是中考学科,学校、教师、学生都不重视,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简单地认为,地理不参加中考,所以这一门课程也就不重要了,因而学习地理的兴趣受到影响。课堂调查和问卷调查的结果都反映出初中地理教育不受重视,初一初二只有平常的期中期末考试,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将地理学科的分数计入考试总分,因此,初中地理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上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许多初中教师为应付学校的考试,在临近考试时只给学生划范围,出复习题,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而高考是部级的选拔性考试,在文综的考试形式下,随着命题思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向,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高得多。

四、学生方面

很多学生在某些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地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储备不足,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学习能力有缺漏,例如高中学习必须具备的重要地理原理知识(地球运动、气候等)部分基础缺失或不扎实;运用地图进行地理学习的能力、阅读地图与资料分析处理。提取地理信息等能力不强,对中国和世界地理区域及特征认识不全等。特别是进入高中后,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能力要求、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造成初高中学习的“跨度感”,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教师方面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篇9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科学;教学效率

新课改情况下,教学的有效性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地位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能设计出合理的课件,还应该能够合理调节课堂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在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好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作用,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更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得到正确的树立,形成较强的科学素养。但是,要想发挥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的积极作用,就要从新课改条件下的科学教材特点出发,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目标,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此,笔者作了以下分析:

一、分析新课改下初中科学教材的特点

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新课改之下的科学教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知识体系、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因素,形成了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平衡性的教材系统。具体来说,新课改下的初中科学教材的特点如下:

1.教材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从整个自然界出发,教会学生研究自然界这个整体的变化规律和科学本质,并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对于个人与社会的作用。教材体现的综合性特点还表现在其研究自然界理论知识和变化规律的统一性,在方法研究上体现了较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教材具有较强的探究性

教材不只强调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内容,还注重了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探究对于学习科学学科的重要性,并将探究全面贯穿于整个教材系统。因此,教材中的很多概念或者规律,都是以探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的。

3.教材具有较强的整合性

教材中的内容包括整个自然界系统,还包括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和国家等,可谓是内容丰富,但是,教材中对这些丰富的内容实现了有机整合,体现了较强的系统性。从现代有机自然观和科学哲学观出发,初中阶段的科学教材对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空间科学、科研探究、StS五个内容作了较强的整合,形成了教学内容的大系统。

4.教材具有较强的梯度

新课改下的科学教材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已有经验和生活体验等出发,设置了梯度明显的教材内容,有效地设置了能够过渡和升级的教材学习系统。在教材中,不仅体现了较强的逻辑顺序,还融入了一些学生学习生活中比较关心的问题,并将其作为教学学习的开始,逐渐向更理论化、更深入的知识系统转化,形成了设置合理的主题单元和机构单元,因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教材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

新课改下的科学具有较强人文特征,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社会(StS)思想问题的融入,还体现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价值观念的融入,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科学教材的过程中更产生了兴趣,更能理解内容了。科学问题是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的,在科学学习中融入社会问题,能够加强科学课程的实用性,还能够促进社会价值观的正确确立。

此外,教材的人文特征还体现在教材版面设计方面,通过生动的教材版面,合理的版面设计,形象的插图穿插、简洁的文字说明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实验、探究环节,让学生更能理解教材内容。

二、分析提高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效率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科学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发挥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前提,大到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科章节目标,小到每一节课的目标,都应该做好明确工作,促进科学学科培养具有一定的计划性。有些科学教师在树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没有注重学科目标、章节目标和课堂目标的统一性,强制性地将其割裂开,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在科学学科的初中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科的教学目标方向,又要确立每一个章节和每一节课堂中的学习知识传授、学习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等。在初中科学教学目标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再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特征中实施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都获得发展。因此,在具体的科学章节目标和课堂目标中,教师要树立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学有所获,能够提高学习能力。

2.恰当运用教材

新课改下的新教材虽然具有一些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新特征,但是其运用效果如何,关键还要看教师的组织运用能力。因此,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明确大纲要求和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积极研究科学教材。

(1)教师要站在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为学生构建出适合学习的教材内容。一方面,在构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技能的联系,让学生在旧知识中进行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并扎实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学习过程做好铺垫。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生活经验进行导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产生较强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进而轻松快乐地学习新知识,提高新知识的应用能力。

(2)初中科学教师应该建构出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知识结构。对于重点知识,教师应该做好强调工作,并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让学生都能全面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对于难点知识的教学,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和分析工作,让学生学会对难点知识层层剖析,逐渐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性的发挥,不只取决于教学目标的明确和恰当的教材组织水平,还在于教学方法的应用。如果没有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科学教学的效率就很难得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将很难得到提高。但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合理的教学方法,这就要从科学学科的特点、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了。初中科学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学科,还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科相结合的学科。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在采用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发挥,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可以发挥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1.积极运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学生身心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感觉枯燥而产生精力不集中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现代教学应该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的丰富图像、生动动画、立体音效、超链接文本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利用多媒体到科学教学中来,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分析和探究,更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初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特点,利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生活情境、典故、预言、谜语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其中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意义或者探究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分析、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滑轮知识的时候,可以从升旗杆的工作原理出发,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然后再到课本中找出答案,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3.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加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较深入地学习科学知识

(1)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长期以来的错误思维,更深入地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错误思维能够让学生形成定势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也对学生的自身能力发展具有较大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做实验,错误思维,学生就会在实验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对科学化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学生会因为木块浮水而铁块沉水自以为木块受到的浮力大,铁块的浮力小,但学生在实验之后就会改变这种观念了。

(2)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科学教材中的小实验,教师可以选择示范教学、小组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产生兴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生活小实验,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为课堂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特性”时,教师可以引进“油锅取物”的表演,从沸腾的油锅中取出物体却没有事,待表演结束,学生兴趣正浓时,教师可以引入白醋和油的沸点知识,课堂教学效果就得到大大提高了。

随着科学教育的不断发展,科学素养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背景下,科学素养的提出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在新课改之下的初中科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观察、思考、实验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真正体会科学对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征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新策略,并加强经验交流和总结,不断促进教学有效性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周霞.初中科学学习心理与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4).

[2]丁爱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篇10

1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两种方式

一般地说,科学方法教育有“隐性”和“显性”两种方式。隐性方式是“用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式去组织对科学知识的概念、规律、原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模拟科学探究过程,但教学过程中并不明确地去揭示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原理。”显性方式是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明确指出科学方法的名称,传授有关该方法的知识,揭示方法的形式、操作过程,说明原理。隐性方式重在使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和熏陶,初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方式适合于学生对感性认识不足时,或者对所研究的问题并不占主要地位时使用。显性方式重在解决问题中模仿应用科学方法,对科学方法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方式适合于学生对感性认识较丰富的前提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时使用。尤其在初中教育阶段,隐性方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内容只有在经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经过整理的系统知识时,才能培养起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典型的物理科学方法在恰当时机加以显化,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之目的。

2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原则

2.1与物理知识教学紧密联系的原则:物理学整体是由物理知识和物理学的方法论组成的,物理学的方法论是伴随物理学的发展而建立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概念、规律产生的背景、产生的过程以及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应用的实例。例如,通过物理学史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提出某个概念,这个概念是怎样提出的,这个概念提出后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和物理知识的产生与应用紧密相联,知识与方法是血肉相联的整体。

2.2与初中生年龄特征相适应原则:初中生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事件进行逻辑推演,但水平仍很低,因此初中阶段的科学方法教育方式主要是潜移默化,并不需要把各种科学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

2.3长期性原则:科学方法教育是科学能力的外化,提高能力比掌握知识要难。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许多都是隐含的,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段也基本要求是隐性的,我们并不为讲“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换法”而专门讲这些方法,只是在讲相关概念、规律时用这些方法,所以学生只有在长期的熏陶下,才能潜移默化地,自觉不自觉地学到一些科学方法。例如讲“密度”一节时用到控制变量方法,讲“压强”一节时用到控制变量方法,在讲欧姆定律时还要用到控制变量方法,等等。

3初中物理所包含的科学方法

物理体系自身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总的说来,这些科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那就是:物理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非逻辑方法。

在初中阶段物理方法主要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含控制变量法)、等效方法、理想化方法等,其中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如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线,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描述力的示意图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再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http://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4初中物理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方式

4.1在学生亲自体验中培养科学方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极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许多过去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还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新教材的这些变化都是要加强学生的自身体验,学生通过体验可以很好的感受知识体系内的科学方法。例如水沸腾实验,学生没有实验前总认为只在100摄氏度时,水才“内部与表面”同时“剧烈”的汽化,亲身做了实验后才发现实际没到100摄氏度时,水“内部与表面”就开始汽化,只是“剧烈”的程度不同罢了。通过自身体验使学生真实的看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感受相对与绝对的区别。

4.2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培养科学方法教育:新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体现师生平等,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就是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自我知识构建的动力得到释放,对物理知识学习、理解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他们不再满足物理一些概念和规律的结论,而对为何要引出这些概念,为何这样引出而不那样引出,那样引出会得到什么结论等新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物理学体系中内含的科学方法就会在学生自己的问题中,慢慢构建出科学方法的结构。

4.3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培养科学方法教育:师生相互交流、生生相互交流,是新课改最提倡的。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可为其它学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常常还使交流学生自己又产生完全不同前面的创新思路。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