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十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十篇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08:19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篇1

【关键词】高压氧综合治疗;手足口病;急性迟缓性瘫痪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183

手足口病是由体内多种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患病人群多见于婴幼儿[1]。多数患儿临床症状较轻微,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口腔、手足等部位疱疹或皮疹以及发热;少数患儿将并发脑炎、心肌炎及急性迟缓性瘫痪,严重者病情发展快较易发生死亡[2]。近几年来本院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64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卫计委(原卫生部)制订的《2010年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有关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而急性迟缓性瘫痪则经患儿临床症状、mRi及心电图确诊,且所有患儿均无严重心、肝、肺、肾等器官障碍及无脊髓灰质炎。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女15例,男17例,年龄0.5~3岁,平均年龄(1.5±0.7)岁,左上肢迟缓性瘫痪10例、右上肢迟缓性瘫痪9例、右下肢迟缓性瘫痪13例;实验组女12例,男20例,年龄0.4~2.8岁,平均年龄(1.7±0.6)岁,左上肢迟缓性瘫痪13例、右上肢迟缓性瘫痪7例、右下肢迟缓性瘫痪1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瘫痪肢体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包括针灸护理及肌力锻炼,具体包括:①针灸康复护理:患儿上肢瘫痪针灸穴位以手阳明经穴为主,下肢瘫痪选取胆经、胃经和局部穴位相配合;②肌力锻炼和偏瘫肢体综合锻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为患儿提供整洁、美观、舒适、安全和安静的环境,被动活动或轻揉患儿患肢30min,

动作需尽量轻柔,医护人员在与患儿交流过程中需保持声音大小适宜、面带微笑、语言轻柔及举止得体,同时为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

1.3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患儿患肢体功能恢复2级

以上;有效:治疗后患儿肢体功能恢复1级以上;无效:治疗后患儿肢体功能未见恢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38%(27/32);实验组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

0例,总有效率为10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高压氧治疗可恢复损伤神经,同时还能较好的减轻损伤后遗症[3]。文献报道[4],高压氧治疗1个疗程后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患儿神经细胞的恢复,还能加快侧肢循环的建立,促进大脑代谢循环,改善大脑功能。对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治愈疾病的信心,使患儿及其家属具有安全感和满足感,为患儿创造一个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的充分条件;同时护理人员通过舒适护理可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有效地心理辅导,并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康复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5,6]。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38%(27/32);实验组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32/3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与康复护理相比,舒适护理在治疗患儿手足口病合并迟缓性瘫痪方面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游石琼,陈婷婷,张曦,等.早期康复对手足口病并发急性迟缓性瘫痪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6-177.

[2]袁记霞.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迟缓性瘫痪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4):351-352.

[3]汤红艳.高压氧治疗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护理.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75-1576.

[4]黄永生,严健华.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迟缓性瘫痪临床研究.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5):657,658.

[5]陈彩片.高压氧综合治疗手足口病并发急性迟缓性瘫痪效果研究及护理.河北医学,2015,21(3):503-504.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篇2

为了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病人脑血管病患者52例,年龄在46~76岁之间,男性32人,女性20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偏瘫侧上、下肢肌力均0~2级以下;选择同期在我科住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48例,年龄在42~78岁,男性30人,女性18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20例,肌力0~2级以下。

       2方法

       2.1治疗方法: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康复治疗组予以康复治疗与护理。

       2.2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患者住院当天即由康复护士介入康复护理,采取仰卧与健侧卧位交替,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将整个瘫痪上肢置于一小枕头,肘稍屈曲,掌心向上,手指轻度弯曲,握成一卷绷带,防止手指屈曲挛缩。提倡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可以增加康复效果缩短病程[2],瘫痪下肢髋关节伸直,腿外侧放枕头防止下肢外旋位,膝关节伸直防屈曲畸形.足与小腿垂直角90度,用木板做成的脚架固定,足跟和两侧垫上毛巾,以防损伤皮肤,可防止足下垂和足内翻,随着体位的改变,下肢髋关节也需要交换成屈曲或伸直位。

       2.2.2被动运   协助瘫痪肢体被动活动,入院当天即帮助病人在床上活动患肢,为瘫痪下肢做被运动时,康复护士一手托住瘫痪肢体的踝部,另一手扶住患肢的膝关节,使髋关节做内收屈曲、伸展运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肩胛骨缓慢向上推,另一手托住患肢肘关节,使肩关节做外展运动。腕关节被动运动时,护士一手放在患肢肘关节处,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手掌相触,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使腕关节做背伸运动。被动运动每天至少做2~3次,每次15~30分钟,可同时配合按摩,按瘫痪肢体的各个肌群进行按摩,按摩时从远端向近端按摩。

       2.2.3主动运动:根据肌力不同,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肌群,患者可用健侧手握紧患侧手掌,抬过头部,尽量抬高手臂,屈肘关节内收肩关节,反复屈伸肘关节。握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反复屈伸膝关节、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为坐起、站立、行走创造条件。

       2.2.4练习坐起:将床头摇高或使用靠背架,或者说背部垫被褥或枕头,如无头晕眼花,乏力不适,一周内便可坐起,一周后可坐稳。若能坐稳30~60分钟,便可以让患者坐在床边,两腿下垂练习下肢活动。

       2.2.5站立训练:躯干肌锻炼及患肢各大关节的活动,开始站立时,康复护士协助病人使用支撑物,如健康人辅助,最初由两人,然后一人,患者左右摆动身体,使身体重心在双脚。或用双拐,然后用单拐,若能站稳无心慌、出汗、再徒手站立。

 3结果

       经过1年的定期复查和随访,52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经康复训练后,其中30例患者上、下肢肌力功能完全恢复,肌力在4级以上,与对照组比较p<0.0l。

       4体会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篇3

关键词: 老年;脑血管病;偏瘫;康复护理

为了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病人脑血管病患者52例,年龄在46~76岁之间,男性32人,女性20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偏瘫侧上、下肢肌力均0~2级以下;选择同期在我科住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48例,年龄在42~78岁,男性30人,女性18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20例,肌力0~2级以下。

       2方法

       2.1治疗方法: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康复治疗组予以康复治疗与护理。

       2.2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患者住院当天即由康复护士介入康复护理,采取仰卧与健侧卧位交替,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将整个瘫痪上肢置于一小枕头,肘稍屈曲,掌心向上,手指轻度弯曲,握成一卷绷带,防止手指屈曲挛缩。提倡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可以增加康复效果缩短病程[2],瘫痪下肢髋关节伸直,腿外侧放枕头防止下肢外旋位,膝关节伸直防屈曲畸形.足与小腿垂直角90度,用木板做成的脚架固定,足跟和两侧垫上毛巾,以防损伤皮肤,可防止足下垂和足内翻,随着体位的改变,下肢髋关节也需要交换成屈曲或伸直位。

       2.2.2被动运   协助瘫痪肢体被动活动,入院当天即帮助病人在床上活动患肢,为瘫痪下肢做被运动时,康复护士一手托住瘫痪肢体的踝部,另一手扶住患肢的膝关节,使髋关节做内收屈曲、伸展运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肩胛骨缓慢向上推,另一手托住患肢肘关节,使肩关节做外展运动。腕关节被动运动时,护士一手放在患肢肘关节处,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手掌相触,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使腕关节做背伸运动。被动运动每天至少做2~3次,每次15~30分钟,可同时配合按摩,按瘫痪肢体的各个肌群进行按摩,按摩时从远端向近端按摩。

       2.2.3主动运动:根据肌力不同,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肌群,患者可用健侧手握紧患侧手掌,抬过头部,尽量抬高手臂,屈肘关节内收肩关节,反复屈伸肘关节。握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反复屈伸膝关节、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为坐起、站立、行走创造条件。

       2.2.4练习坐起:将床头摇高或使用靠背架,或者说背部垫被褥或枕头,如无头晕眼花,乏力不适,一周内便可坐起,一周后可坐稳。若能坐稳30~60分钟,便可以让患者坐在床边,两腿下垂练习下肢活动。

       2.2.5站立训练:躯干肌锻炼及患肢各大关节的活动,开始站立时,康复护士协助病人使用支撑物,如健康人辅助,最初由两人,然后一人,患者左右摆动身体,使身体重心在双脚。或用双拐,然后用单拐,若能站稳无心慌、出汗、再徒手站立。

  3结果

       经过1年的定期复查和随访,52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经康复训练后,其中30例患者上、下肢肌力功能完全恢复,肌力在4级以上,与对照组比较p<0.0l。

       4体会

  &

[1] [2] 

nbsp;    .康复与护理的意义:对脑血管病偏瘫的患者肢体功能进行康复护理,被动和主动活动有利于血液循环,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早期介入康复与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足下垂或内翻等,为后期功能训练奠定基础,这是任何药物无法代替的。

       .康复治疗时间:对危重症脑出血患者,我们在微创术后根据病人意识状况,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微创术虽可挽救病人生命,但生存的病人大多遗留不同度的瘫痪及失语等症状。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运动及言语公功能,物理及康复治疗起着重要作用。一般主张只要可能应尽早进行,我们的观点是越早越好,有利于刺激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人担心脑出血的病人由于活动引起再度出血,不敢早期进康复治疗。事实上,早期康复引起再度出血的可能性很小。我们认为,只要血压平稳、动作不猛、就不会发生再次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在发病后的当天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只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甚至可做运动强度较大的康复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与护理  调节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治疗的态度,特别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恐惧、希望早日康复的心理,对此我们对患者要有耐心、爱心,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述说,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

       结论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篇4

瘫痪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极易导致便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对12例便秘导致发热的瘫痪病人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并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8―64岁,其中脑出血9例,重型颅脑损伤7例,一侧肢体瘫痪者13例,完全性瘫痪者3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11例。卧床时间15-42d,平均28.5d。3d未大便发热者1例,4d未大便发热者5例,5d以上10例。

1.2发热特点 ①不规则热:多数瘫痪患者便秘致发热为不规则热,患者体温可突然升高或逐渐升高,一般不超过38.5℃,当予以彻底通便后,体温数小时可恢复正常。②似波浪热:少数瘫痪患者便秘所致发热似波浪热,体温逐渐升高,多在38℃左右,排便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不彻底治疗便秘,以后每隔4―5d重复发热1次,如此反复形成波浪热。③年龄与便秘的关系:年龄大者易产生便秘和发热,便秘时间越长,体温越高。

2护理

2.1观察发热与便秘的关系 瘫痪患者出现发热时,首先观察发热与便秘是否有关,并注意其热型特点。我们观察的16例中,12例为不规则热,4例为波浪热。感染发热,病人常有精神不振,不思饮食。便秘引起发热的病人,常有烦躁,胸部不适感,但食欲无明显改变。

2.2心理干预 经常巡视病人与其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既往的排便习惯,近日排便情况,生活所需等,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瘫痪患者所致便秘首先选用灌肠通便和用栓剂。优点是见效快,体温恢复正常快。本组1例脑出血致偏瘫失语患者6d未大便,体温突然升高至38.7度,伴有腹胀、腹部硬块。我们用0.1%肥皂水1000ml灌肠,35min后排出较多干硬粪便,约2h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以后每晚给予果导0.2g,保证每日排便1次,未再发热。其次是用自制方剂,大黄2g,番泻叶4g,加沸水300ml浸泡30min,去渣饮用,隔日1次。优点:作用缓和,排便彻底,服药后最短5h,最长24h排便。用此法治疗10例均能保证每日排便1次,每次排便彻底,但不能做应急用。灌肠是行之有效的治疗便秘的方法,向大肠内灌入液体以协助病人排便、排气的方法。常用的溶液有清水、生理盐水、肥皂水、1.2.3灌肠液等。一般水温约在38~43℃。灌入量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灌肠方法而异,大量不保留灌肠灌入量500~1000ml;小量不保留灌肠灌入量300―500ml,小量保留灌肠灌入量200mL左右。在灌肠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在操作过程中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剧烈腹痛、心慌、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寒战等,要暂停操作,及时通知医生妥善处理。用栓剂是一种圆锥形或椭圆形的制剂以便于插人体腔使之在体腔温度下融化,用以帮助刺激肠蠕动和排便。常用的有甘油栓、开塞露等。为了使栓剂达到良好的效果,放人位置应在括约肌以上,放入栓剂后最好压紧病人部以防病人迅速将栓剂排出而影响效果。

2.4手法按摩 手法按摩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由护士操作或指导病人家属进行操作。按摩时可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重叠,在腹部以结肠走形方向,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环形按摩,每天晚上进行,每次30分钟,可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根据病情主动或被动活动四肢,绝对卧床时应被动活动患者四肢,不能活动过度和用力,改善胃肠供血,促进胃肠蠕动,有效改善便秘症状。

2.5针刺疗法 针刺可有效促进胃肠平滑肌兴奋,促进排气排便,缓解腹胀。常用的穴位有大肠俞、天枢、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2.6饮食护理 病人应少食多餐,可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蔬菜和水果,以刺激肠蠕动。禁食辣椒、浓咖啡、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清晨给予蜂蜜20ml,加适量温开水口服。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篇5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瘫痪;护理

【中图分类号】R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99-01

老年性痴呆合并下肢瘫痪的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年老体弱,身体各系统脏器功能下降,抵抗能力差,加上患者的认知能力、记忆力、作业力等下降,情绪与性格变化等,给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护理不当极易发生合并症,如褥疮、感染等。我病区于2008年10月以来,收治了2例老年性痴呆合并下肢骨折瘫痪的患者,年龄均大于80岁,入院时伴有重度褥疮、皮炎等合并症。通过全病区医护人员两年多科学的护理措施,如生活护理、皮肤护理、营养支持、褥疮护理等。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2例患者至今健在,精神状态良好,脸色红润,原有的并发症(褥疮、皮炎)完全治愈,全身皮肤完好,无异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84岁,患老年性痴呆6年,2008年6月因双侧股骨颈骨折致双下肢内收交叉畸形,终日卧床,不能直力行走,遗便、遗尿,于2008年10月送入我病区。入院时精神状态差,问答欠切题,记忆力、定向力部分障碍,遗尿、遗便。双侧腹股沟、会及臀部皮肤潮红,有触痛(长期遗尿刺激所致)。例2,患者,女,82岁,患老年性痴呆3年,2年前因右侧髌骨粉碎性骨折致瘫痪,不能直立行走。于2008年12月送入我区。入院时精神萎靡,少语、少动,智力及记忆力差,应答差,被动。尾骶部皮肤有表浅性溃烂,约10cm×4cm,左足跟重度褥疮,局部硬结发黑,约2cm×2cm,有腐臭味。四肢肌力下降,右膝关节活动受限,遗尿、遗便,全身皮肤干燥脱屑。

2护理措施

2.1基础护理是关键:

2.1.1生活护理:对于瘫痪的患者,她们的活动范围缩小,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加强生活护理尤为重要。具体做法为:晨晚间清扫和整理床铺,给患者梳头、洗脸、洗脚、查看皮肤色泽,有无红肿、褥疮发生。勤翻身,防潮湿,遗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并更换床单尿布,班班进行床头交班,三餐喂食喂水。每日上、下午置患者坐于轮椅上,并进行拍背、按摩、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并发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褥疮等。冬天2天淋浴1次,夏天每天淋浴,淋浴时坐在有靠背的大浴盆里,从头洗到脚,腋窝、臀部及会重点清洗,定时修剪指(趾)甲,理发。

2.1.2皮肤护理:老年瘫痪患者长期卧床,皮肤长时与床铺摩擦,皮肤表皮菲薄,皮下脂肪少,防御功能差,尤其是骨骼、骨关节突出处容易发生褥疮。保持皮肢清洁完整能预防疥疮、疖、痈的生长及皮炎的发生。护理上我们采取定时清扫床铺,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无碎屑,每1~2h翻身1次并按摩皮肤受压处。遗尿时及时更换并清洗会皮肤,例1患者入院时双侧腹股沟、会皮肤及尾骶部皮肤潮红、脱皮,我们每天给予局部清洗2次并涂茶油保护,第5天即全部痊愈,并一直保持皮肤完好无损。

2.1.3安全护理:由于患者瘫痪卧床,失去自身的防御功能,为了防止被其他患者伤害或发生坠床等意外,我们采取给患者住单人房,与其他患者隔离,病床两边安装防护栏。坐轮椅时上半身用保护带保护,防止患者滑落倒地,并加强观察及巡视。2例患者从未发生过安全意外。

2.2褥疮的护理和预防:褥疮是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全体护理人员对褥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褥疮的基础[1]。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勤翻身、多按摩,防受压,防潮湿刺激,使用充气床垫,加强营养等。并采用无损伤的轻按摩,避免拿捏按摩,皮肤发红处禁按摩,避免再受压[2]。例2患者入院时尾骶部皮肤表浅溃烂,左足跟褥疮硬结发黑发臭,护理上给予加强翻身,防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皮肤溃烂及褥疮处每天给予清洗换药2次;先用双氧水清洗,再用生理盐水冲净,然后用苯妥英的钠研粉调成糊状涂于患处。苯妥英纳有收敛、生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左足跟褥疮已坏死发黑,除每天换药外还要进行合理清创;用0.5%碘伏消毒后逐步去除坏死组织,并用红外线照射。10天后尾骶部皮肤溃烂痊愈,1年后左足跟褥疮痊愈[3]。

2.3营养支持及护理:老年性痴呆合并下肢瘫痪的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年老体弱,身体各系统及脏器功能下降,抵抗能力差,易并发各种合并症。护理上应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增强体质,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适当补充水、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注意观察大、小便情况,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及脱水。

3护理体会

护理老年性痴呆合并下肢瘫痪的患者,应具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品德,高度的同情和耐心,尊重患者人格,对患者关心体贴,积极巡视,准确掌握病情变化,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例2患者入院时有重度褥疮,局部硬结发黑发臭,1年后能奇迹般痊愈,这与全体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护理及持之以恒的良好品德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魏先、龚敏、殷梅妹,等预防截瘫患者发生压疮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6,36(10)

[2]曹顺化、徐小萍,老年人压疮的形成因素与防治措施的进展,上海护理,2007,5(4):52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篇6

关键词:瘫痪患者;家庭护理;指导卡

随着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瘫痪患者的家庭护理是每个患者家庭面临的非常棘手的问题。由于该类患者发病突然、病程长,且反复发作住院治疗。脑卒中的后遗症给患者造成的偏瘫、失语及认知障碍等不良后果不仅给患者本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又因经济、人才等原因,大多数都不可能等患者完全康复后才出院,而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出院。此类患者的家庭护理是患者家属面临的严峻问题。我科将2013年3月~9月出院的40例60~70岁老年瘫痪患者在家庭护理中常见的健康安全问题及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3年3月~9月出院的瘫痪患者共40例,男女各20例,年龄为60-70岁。患者出院时均为全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失语、吞咽功能障碍的卧床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男女各50%。通过发给与不发给家庭护理指导卡,在指导卡上不仅有护理相关指导,还留有主管医生和护士的联系电话。1年后进行问卷调查及家庭走访,将患者在家庭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汇总,其中主要家庭护理安全问题有:误吸、体重下降、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肢体功能障碍加重等。

1.2方法针对瘫痪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方面制定家庭护理指导卡。

1.2.1饮食与护理患者宜取头高卧位,尤其在进食时更应抬高头部30°~40°,以防误吸。宜鼻饲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流质饮食,忌辛辣,多进食牛奶、豆浆、鱼汤、肉汤、鸡汤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可嘱患者家属买一豆浆机、粉碎机以便家用。猪瘦肉宜选里脊肉。将各类蔬菜切碎和米饭等混合搅拌粉碎后煮熟调成糊状从胃管内注入。5~6次/d,200~300ml/次。其间在上午和下午2次喂食之间应分别鼻饲温开水200~400ml。保证水份的摄入相当重要,不仅可防止皮肤干燥,口渴难受,还可稀释血液,防止脑血管堵塞加重,并促进大小便的排出,有效地排出体内的废物、毒素。胃管应标明留置日期和留置长度。经常观察长度有无改变,防止胃管滑脱。定期更换。经常观察皮肤的弹性、肌肉的厚度,体重有无下降,以了解是否存在营养不良。

1.2.2排泄的护理为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便秘,应多鼻饲温开水和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必要时在流质食物中加入适量麻油,在家庭药物箱内常备一些开塞露并教会患者家属塞肛的方法。此类患者因不能言语,一般不用便盆、便壶。女性患者可留置尿管,宜选用质量好的硅胶尿管,如未留置尿管者,应勤换尿不湿,保持会清洁干燥。男性患者最好不留置尿管,如患者外生殖器萎缩不明显,可用家庭保鲜袋,系于患者外生殖器根部,以盛装尿液。如果外生殖器萎缩太严重,可用假性尿袋并固定好,在患者床上宜垫一张护理垫,侵湿或污染后及时更换。

1.2.3并发症、后遗症的预防

1.2.3.1压疮的预防患者宜每2~3h翻1次身。床铺、衣裤宜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有条件的家庭宜铺上气垫床,在臀部可垫水枕或气圈,在全身骨隆突出处可垫上舒适的小软枕。擦浴2次/d,每次翻身或擦浴时,应检查皮肤受压情况,如发现皮肤发红、青紫,应避免该部继续受压,并勤按摩,寻找原因,防止其他部位发生类似情况。

1.2.3.2感染的预防为防止肺部感染,在翻身时应轻叩背部,叩击时五指并笼,力量适中,从下往上叩击,有条件的家庭可购买一个家用排痰机。为防止尿路感染,指导患者家属用温开水擦洗患者外阴,每次用了宜将毛巾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后晾干备用。如有尿管的患者,宜用消毒液擦浴会2次/d,在尿管上也注明留置日期,并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定期更换尿管。

1.2.3.3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在出院前教会患者家属踝泵运动的方法,嘱患者家属每日至少为患者作踝泵运动2~3次,10min/次以上。并观察双下肢有无肿胀,皮肤颜色、肢端感觉是否正常等情况。

1.2.3.4防止关节疆硬、肌肉挛缩在出院前教会患者家属各个关节的运动方法,嘱患者家属每日为患者活动关节两次以上,每个关节至少活动3min。并按摩关节和肌肉,有条件的家庭可买按摩机,随时为患者按摩。

1.2.4用药指导对患者所需治疗的药物在出院前由医生开具医嘱,并指导患者家属严格按医嘱给药。对高血压患者,宜备用家庭血压计,每日早晚为患者测血压。所有药物均应磨成粉末后从胃管内注入。

1.2.5心理指导

1.2.5.1瘫痪患者虽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用语言表达需要,但大部分有意识,在护理患者时,不仅语言上多给予关心,问候,而且在肢体语言上更应体现关爱。如握一握患者的手,摸摸患者的额头,经常在耳边轻声呼唤,问寒问暖。了解患者需求[2]可以从患者的面部表情,眼光上感受到患者满足的、幸福的心理反应。反之,则会使患者感到悲伤,绝望,自责进而加重病情。

1.2.5.2由于患者长期瘫痪在床,给照护者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有的患者家属会不堪重负,产生麻木逃避厌倦心理,从而逐渐逃避责任,懈怠了对患者的照护。因在指导卡上留有主管医生、护士的电话号码,鼓励患者家属在遇到护理问题和心理问题时可随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的家庭护理效果比较,对瘫痪患者实施书面干预与否患者误吸、体重下降、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肢体功能障碍加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卒中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脑卒中复发后死亡的风险较首次发作更高,同时复发次数越多,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患者的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和社会能力下降越显著,生活质量也越差;此外脑卒中的复发会引起残疾的加重,因而导致患者对家庭照护或专门的机构照护的需求增加,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照顾系风捕影和经济负担[3]。通过对患者在出院前进行书面干预,可提高该类患者的家庭护理质量,避免和减少各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生命得到延长,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可见,本研究的护理干预值得推广,为家庭护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旭日.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33.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篇7

【关键词】完全性瘫痪;家庭护理;康复治疗

在我国目前社会情况下,完全性瘫痪恢复期的患者家庭康复中,家属是主要照顾者。家属需要放弃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耗费巨大的精力和体力照顾患者,并且常常会出现心理问题,并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进程。为家属提供照顾护理、康复技能操作、心理等方面的培训,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对照顾患者的护理、康复技能操作信心,也能使他们精神愉快的在家照顾患者,这对于患者及家属都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旨在通过对320名在家主要从事家庭照顾者的调查,了解家属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主要护理、康复技能操作需求,从而为其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5年至2010年,我院服务的家庭康复患者在家庭中的主要照顾者,服务次数≥5次,与医护人员关系良好,自愿接受调查,共320人。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患者门诊5次以上(包括5次)复查时进行,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并填写调查内容。收集资料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有关患者的护理、康复操作问卷,照顾患者的经验与态度等。其中有关照顾患者的护理、康复操作问卷包括以下内容:

①有关患者康复的肢体锻炼、神经刺激等知识。患者目前的病情康复进展,需要进一步做哪些肢体锻炼,以至于按摩、被动肢体伸展屈曲、肢体神经区域抚摸等。

②有关患者康复期的饮食照顾情况。针对患者的饮食结构、饮食调节,如何的更好的进行家庭照顾。

③家庭照顾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哪些并发症。如:褥疮,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感染等。

④家庭照顾过程中需要有哪些辅助设施,如氧气、功能恢复器材、电频治疗仪等。

⑤如何处理心理情绪的问题,如患者轻质的改变或失常,以至于对家属的影响,持续性照顾的困乏等。

2结果

2.1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

被调查者的年龄范围为36~75岁,男性107人,女性213人,其中≤39岁者28人、40~49岁者89人、50~59岁者117人、≥60岁者86人。文化程度中,文盲49人、小学学历82人、初中学历133人、高中以上学历56人,大部分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约占总数82.5%)。被调查者与患者的关系中,夫妻者193人(占总数60.6%)、子女者127人(占总数39.4%)。

2.2对照顾患者的护理技能需求

表1显示:家庭照顾者最需要的技能是有关患者康复的肢体锻炼、神经刺激等知识,而对如何处理心理情绪的问题兴趣不大。

3讨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联合全国22家医院承担了国家“十五”公关课题: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的研究。其中三级康复是指:“一级康复”是指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二级康复”是指患者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进行的治疗;“三级康复”是指患者在社区或在家中的继续康复治疗。[1、2]该研究证明;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大大降低其致残率。而对于我院对完全性瘫痪患者,在家中的康复,就相对于该研究中的三级康复。

目前,我国的专门康复机构比较缺乏,社区的康复医师相对较少。完全性瘫痪患者自综合医院出院后,虽然仍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但只能转至家中。因此,在完全性瘫痪患者的三级康复期间,患者亲属承担起了主要工作。根据我院近几年的实践认为,应对其进行相关的康复知识培训与指导,充分发挥照顾者的督促及协助康复治疗作用,把患者的康复贯穿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之中。我国康复医学已经初具规模,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不仅医务人员,甚至社会大众群体,对于康复治疗也越来越重视,瘫痪患者得到早期康复治疗也越来越多。随着残疾人康复中心、甚至专业康复中心的数目不断增加以及社区全科医师的康复技能不断提高,将提供给瘫痪患者更加规范的康复治疗方案,真正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现瘫痪患者的三级康复治疗。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家庭照顾者来说,他们最迫切希望了解的是关于患者康复治疗的相关知识,即如何根据患者的疾病、症状及生理状况进行相应康复治疗的知识。表明家属希望通过医护人员的帮助,掌握三级康复操作技巧及针对患者疾病的方法。我们可通过知识讲座、家属座谈会、操作示范等形式,为完全性瘫痪患者的照顾者提供这些方面的帮助,使他们能有较好的康复照顾技能,这对于患者的康复进程、程度及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家庭照顾者,在长期的家庭照顾中,对患者的康复失去信心,再加之有些患者情绪改变,以致失常的影响,一些家庭照顾者产生了情绪抑郁,从而使患者的生活、康复受到较大影响。这提示我们:在帮助家庭照顾者做好家庭照顾康复的同时,应加强对瘫痪知识的普及宣传,切实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解压、调节工作,使瘫痪患者的康复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篇8

【关键词】脑性瘫痪/诊断;脑性瘫痪/治疗;心理疗法;护理;儿童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异常姿势[1]。脑瘫在有运动障碍的同时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发作、行为异常、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是继小儿脊髓灰质炎后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是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重要原则。但由于脑瘫患儿常伴有诸多异常心理,影响康复治疗效果,现将其异常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策略归纳如下。

1心理的定义及心理发展的内容

1.1心理的定义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映像。这种映像本身从外部是看不清也摸不着的。但是,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可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心理活动是脑的功能表现,心理活动健康、活跃,反过来也可以促进脑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1.2心理发展的内容心理发展包括许多方面内容,其中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征、情绪和情感特点、意志特征、气质特点、自我意识水平等都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而语言、动作和行为发展状况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脑瘫患儿常见异常心理

2.1脑瘫患儿常见异常心理产生原因(1)脑瘫患儿由于肢体动作受限,活动范围小,户外活动少,不能正常入托、入学,缺乏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与情感交流,易产生不良心理;(2)家长由于经济、心理等原因对患儿流露出或厌烦、或溺爱等情绪,也会对脑瘫儿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3)社会上,由于公众对脑瘫这种疾病缺乏了解,对脑瘫患儿抱有歧视和偏见,导致患儿异常心理特征的产生。

2.2脑瘫患儿常见异常心理特征

2.2.1情绪障碍(1)孤独感:脑瘫患儿行动不便,不能与同龄儿在一起玩耍、游戏、入托、入校等,常呆在家里,很少与人交往,脱离人群,久而久之便常生孤独感;(2)自卑感:脑瘫儿由于发育滞后,活动受限,动作笨拙,生活、学习困难很多,没有别人帮助很多事情办不成,总觉得不如别人;受到别人的歧视或讥笑,更感到低人一等,更易常生自卑感;(3)恐惧心理:家长对脑瘫患儿不能正确对待,将其搁置一边,脑瘫患儿长期缺乏爱抚与交流,宜产生恐惧心理,担心随时被抛弃;(4)依赖感强:脑瘫患儿因生活能力差,家长给予包办代替,从小习惯于依赖别人。失去锻炼机会,逐渐养成胆小退缩,缺乏自信心,过度依赖别人;(5)情绪异常:大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异常。经常爱打人,发脾气,打自己的头,拔头发,抓东西往嘴里啃咬,喊叫,破坏东西等;年长儿可见恐慌症,以四肢和躯体运动障碍、痉挛型患儿多见。表现为发抖、下颌颤动、心悸、出汗、呼吸短促、害怕、失去控制力、害怕拥挤人群及声音,喜欢孤独自己玩[2]。

2.2.2认知障碍认知异常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脑瘫患儿在记忆、学习、集中精力方面多存在困难,这主要取决于其脑损伤的程度,而且遗传与环境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

2.2.3行为异常表现为性格改变,如固执、反抗、多动、强迫行为、攻击行为甚至自我伤害。强迫行为常在患儿2岁时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反复固有动作,同时有害怕情绪、遗尿甚至尿便失禁[3]。

2.2.4社交障碍脑瘫患儿由于社交活动较少,多有退缩、孤独、不敢、也不善于主动与人交往。

转贴于3脑瘫患儿常见异常心理护理策略

3.1脑瘫患儿心理护理阶段一般分为4个阶段:(1)了解病情病因,建立相互依赖的医患关系。患儿的信任是治疗的前提。首先要真诚地关心和同情患儿,获取患儿的信赖;详细了解其病情,了解其心理、社会背景,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及治疗。(2)分析认识问题,确定治疗目标。在了解病情病因的基础上,对可靠材料分析比较,找出问题的关键之处,确定治疗方案及方法。其病因若是潜意识中的矛盾,可用分析疗法;如属于习得的不良行为习惯,则适合行为疗法;如属于认知歪曲,则应帮助病儿发现认知错误,通过认知疗法来解决。(3)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培养新的适应能力。医护人员凭着良好的医患关系,改变患儿认知、情绪和行为,鼓励支持患儿矫正其歪曲的认知或消极的情绪与行为,并督促训练患儿培养新的能力,重建健康心态及人格。(4)巩固成效,结束治疗。通过矫正和重建之后,患儿病情逐渐好转,治疗目标得已实现。此时应鼓励患儿将重新习得的经验和技巧付诸实践,并布置适当的任务和家庭作业;如患儿的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格得到了新的建树和完善,即可终止治疗;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无改善,则应对原方案进行调整,甚至放弃原方案,更换新的治疗措施。

3.2脑瘫患儿异常心理护理策略(1)对有自卑感的脑瘫患儿,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他们作不到的事不要强求,他们能做的事给予赞扬与鼓励;多议论他的长处,表扬他的优点;教育他勇于正视生活的困难,向残疾的躯体挑战,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充分发挥潜在的天赋。(2)对过度依赖的脑瘫患儿,父母不要过度的溺爱、百依百顺,养成过度依赖的习惯。要经常鼓励患儿树立生活的信心,从精神上战胜疾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3)对有认知障碍及智力低下的患儿,更要耐心教育与管理,促其智力发育。

4总结

总之,脑瘫不仅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其正常的心理发育,还导致康复训练效果不佳,甚至康复训练无法正常进行。只有掌握了脑瘫患儿的异常心理特征,并把相应的护理策略融于作业治疗、运动疗法、语言疗法、推拿按摩等治疗过程中,同时,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宣教,为患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治疗环境,才能对矫正其心理障碍、增强治病信心、提高治疗效果,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子才,姜志梅.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42.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篇9

吉林省东辽县足民乡卫生院吉林省东辽县136612

【摘 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变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通过对脑血管病变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运动等的观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以上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做好脑血管病变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将有助于稳定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脑血管;病变;观察;护理

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的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是属于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在我国脑血管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病病情来得比较急,且治疗以后大多数患者通常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例如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及时抢救治疗,及时恢复功能,是治疗的关键。脑血管病变病人的护理。也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病人的病情恢复、自理能力,还关系到病人的生活质量的好坏[1]。

病情观察护理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在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中,细致的观察可以及时、系统、全面地发现病情变化。掌握第一手资料,立即报告医生,得到及时的处理,所以病情观察对于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控制感染,防止病情恶化,及时抢救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脑血管病变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以及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针对脑血管病变病人,护理人员可以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以及肢体运动的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后期的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1.1意识的观察

病情的变化往往能提示病情的轻重,应了解发病时意识状态和昏迷程度。

1.2瞳孔的观察

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同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等。瞳孔的改变能提示病情的部位及病的加重或减轻。

1.3生命体征的观察

(1)血压可以反应颅内情况改变,颅内压升高要引起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对脑出血病人不利,可致再次出血;血压过低可致脑供血不足,可加重脑血栓形成病人的病变;脑出血可以通过多个环节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并发脑疝而死。因此,血压高低可作为使用降压药物的依据。

(2)脉搏缓慢时说明有颅内压增高趋势。

(3)发热的原因有中枢性或感染性发热,如果体温低、四肢厥冷则说明有休克的可能。

(4)呼吸频率是否规则和呼吸的深浅,如出现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鼾音则表示病情严重。

1.4肢体运动观察

脑血管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程度不同的肢体瘫痪或麻木,活动受限,多为一侧肢体,肢体缓解及加重亦说明脑血管的病变[2]。

2急性期的护理

(1)休息: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搬动,更换床位时注意移动头部要轻、慢、稳。脑缺血病人在一周以内应完全卧床休息,禁用冰袋。

(2)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衰竭受颅内压影响,对有缺氧病人要及时给氧,有意识障碍病人为防止其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可插入导气管,及时吸净气管内分泌物。

(3)抽搐和瘫痪的护理:因为有抽搐的可能,必须准确地给予镇静药物,仔细观察抽搐状态及持续时间,抽搐的部位。

有肢体瘫痪者,为了防止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肌腱伸展运动和关节曲伸运动。

(4)排泄的护理:意识障碍的病人常有排尿排便障碍,对于尿潴留者应留置导尿管,防止尿路感染,每天膀胱冲洗,尿道口擦洗;有排便困难者,应给予缓泻药或人工排便。

(5)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由于病人昏迷及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及褥疮,为此要定时按摩和理疗,还要配合其他辅助方法,经营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整洁平坦。

(6)脑血管的心理护理及恢复期功能锻炼:瘫痪病人重者终日卧床,轻者有肢体活动不便,尤其是再瘫痪者,常有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精神萎靡,容易悲观失望。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要有特别的耐心关怀体贴,尽量做到细致,及时热情满足病人合理要求,同时要注意病人情绪,多安慰病人,解除病人思想顾虑,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期活动能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脑血管病人急性期过后可逐步增加活动,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上通过对瘫痪肢体的按摩及活动,可防止肢体的萎缩和畸形。对后天失语症要积极进行语言的再锻炼。针灸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帮助,对肢体瘫痪可取穴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昆仑,失语可用哑门、廉泉等穴位[3]。

3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脑血管病变病人病情的细致观察与综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因此,做好脑血管病变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可以有效的稳定患者的病情,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肖平,谭展玉.浅谈脑血管病人入院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2014(08).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篇10

【摘要】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4例低钾血症周期性患者的临床分析和护理结果结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补钾,做好急性期和缓解期的护理,同时做好补钾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必要时及时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关键词】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护理

周期性瘫痪是以反复迟缓性肌无力或麻痹发作为特点的一组疾病,常伴有钾离子代谢异常,以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最为常见。其特点是起病快,可在短时间内血钾降至很低,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及心率失常危及生命。发作时血钾低于3.0mmol/L,临床上有心律失常或呼吸困难者称为重症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

本文就我院2005年以来收治的24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以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4例患者,男14例,女10例。年龄14到69岁,平均年龄31岁。血钾1.2-3.0mmol/L,肌力Ⅳ级7例,Ⅲ级7例,Ⅱ级16例,Ⅰ级8例,0级2例。24例心电图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改变;St段改变,U波出现,t波低平,心律不齐。经补钾治疗后,在24到72小时内症状有明显好转,肌力回复正常,心电图U波消失,血钾也基本回复到正常范围。

2护理体会和讨论

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肌力的观察,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四肌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一般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部分病人表现为偏瘫,手足麻木。传统认为病人健反射减弱或消失,现在认为病人健反射呈多样化,可减轻,消失或增强。此外,通过肌力的观察可了解病人的治疗效果。如果病人四肌由不能活动转为能活动,证明补钾有效。生命体征的观察,特别是心率和呼吸,首先,病人严重时可发生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肌麻痹,心电图检查可见St段下移,q-t段延长,t波倒置,异常U波;其次,补钾的浓度过大也可导致心脏停搏,因此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上述症状并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人工呼吸支持,如有呼吸困难这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观察尿量,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可引起排尿困难,仔细观察病人的排尿情况和尿量,发现尿潴留及时处理,必要时留置尿管,解除病人痛苦。

2.2补钾的护理补钾是纠正本病的关键。应鼓励患者进食含钾多的食物,如桔子、香蕉等。对于低血钾周期性麻痹者补钾治疗要谨慎,但对于总体钾明显缺乏的重症低血钾麻痹者及时足量和足够浓度的补钾则非常重要。服氯化钾一次超过3g时患者很难接受,有引起小肠黏膜急性缺血性坏死的危险,最好静脉补钾。静脉补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钾盐的滴入最好溶于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中,浓度以1000ml中含3g为宜,切忌静脉推注。滴速一般以30~60滴/min为宜,避免短时间大量补钾,不超过1g/h,防止高血钾导致心搏骤停。但是低浓度含钾葡萄糖液的应用可能促使血清钾进一步降低,因此要严格掌握补钾浓度、时间和剂量。②补钾要足量,及时静滴,停药时应递减,同时密切观察血清钾及心电图监护,出现问题及时通知医师。③血管应选择较粗大的静脉,以防止钾盐刺激血管,引起痉挛性疼痛及输液不畅,影响治疗。并且避免在同一条静脉或同一部分反复进针穿刺,以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防止静脉炎发生。④补钾过程中应记录液体进入量,了解肾功能的变化,特别是尿量,在1000ml/d以上较安全。

2.3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由于本组患者大多为青壮年男性,出现突发性肌无力甚至弛缓性瘫痪,故大多情绪低落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我们于患者入院时首先作好心理护理,应详细告知本病的病因、前驱症状、诱发因素以及自我防护知识,消除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理解和配合治疗。

2.4做好出院病人的宣教工作饱餐、酗酒、剧烈运动、外伤等均为本病诱因[1]对即将出院的患者,护理应侧重加强健康教育,帮助和指导病人积极作血清钾检查,减少低钾周瘫的反复发作;指导病人定期门诊复查。同时于日常活动中要注意去除诱因,避免劳累、高糖膳食或静脉使用高糖、感染及情绪激动等。

3讨论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是长染色体显性遗传,可为家族性,国内多为散发病例[2]。是神经科的常见病,临床工作中,因表现轻,好转快,不易引起临床医生重视,但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病情变化,如并发心率失常或呼吸肌麻痹而未及时发现时,可引起死亡。因此应加强对病人病情的护理观察,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并进行全面细致的健康宣教,以降低其发生率以及提高临床治愈率。有心悸、心慌或心电图心律失常者,进行心电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予处理。并有呼吸麻痹的患者,积极补钾也难在短时间内使呼吸困难改善,应尽早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24例病人经采用针对性的防治与整体护理措施,均临床治愈出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