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林木经济价值十篇林木经济价值十篇

林木经济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8:13

林木经济价值篇1

【关键词】林木资源;成本;价值流;物质流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7)10-0029-06

一、引言

现代工业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伴随着地球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持续破坏。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战略的循环经济成为世界繁荣经久不衰的必经之路。林木作为森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可循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被不断地开采和加工来满足人类物质需求。木材本身虽具有天然的循环经济属性[1],但其在制造生产时存在严重的环境危害,因此,构建林木资源循环方式的探索十分必要。而构建林木资源的循环利用需对其成本效益和环境效果进行计算和分析,作为循环经济改造决策的标准和依据。本文就此问题,探索林木资源价值流的核算方法,量化林木资源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价值走向和环境效益,为评价林木资源循环经济效果提供新方法。

二、文献述评

林木价值的核算,最初是德国的林价算法,后逐渐发展引入“商品”概念,通过森林资源经营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益、成本、费用等计算收益盈亏[2]。目前林木资源价值评估研究多是一种静态资产的评估,常用方法有市场价格法、收益现值法和重置成本法,它们以不同的经济数学模型为计算基础。如吕俊钦[3]针对高坌等四个林场,就不同树龄的林木选用上述不同的方法分别核算其价值。荷兰学者Hekkert等[4]和德国学者Boesch等[5]分别运用不同方法分析木材和纸品在本国经济系统中的流动,前者运用材料流分析中流的概念,从国家经济的供应和消费着手,后者采用“投入―产出”核算,研究发现木材和纸品的完整流动会呈现出生产系统的线性特征。针对林木资源流的研究则多是物质流分析,Hoglmeier等[6]将当前木材应用的物质流模型(包括物质供应和能源生产)和代数优化工具相融合,评估和优化木材生命周期范围内的木材级联利用对环境的影响。nikodinoska等[7]研究木材生物能源价值链的核算集成框架,将其分为林业、物流和供热三个子系统,并使用了多种方法:物质流核算、总能源需求量、能值会计和排放会计等。而国内研究集中在采运阶段[8]。目前研究虽已建立些许方法核算林木价值,但缺乏将其与具体加工状况和经营活动相结合的计算,也缺乏将其物质流动转换为价值流转的研究。本文探索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体系,帮助发现循环经济潜力环节,评价林木资源循环经济实施效果,有望成为林业循环经济探索的新工具。

三、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的基本框架

(一)物质流与价值流的内在联系

林木资源价值流的研究其核心在于物质流和价值流的分析与计算,两者之间必然具备逻辑关系。森林物质处于不断运动和周而复始的循环之中,人类生产改变自然物的形成和性质,加工成满足人类需求的物质产品,同时废弃物返回自然界,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者被回收利用,即生态物流在社会各经济部门之间不断循环流动[9]。林木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水,形成生物质,并以生物质的形式被用于工业生产中[10],沿着生产过程流动时其内部组成要素发生形态、价值、信息等一系列的变化和转换,但物质内容保持稳定,随着生产流程的逐步结转,形成物质流。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正是以物质流为基础,将资源输入予以成本化,经过各生产环节的成本费用投入,成为产成品获得产品价值或销售收入,资源流动期间产生的价值增量,形成价值流转[11]。

(二)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框架

循环经济“3R”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原则,是指导循环经济实施的重要向导。对于林木资源来说,森林孕育林木生长,林木成为初始资源投入到人类生产,经采伐成为原木,企业再生产人造板、木地板、纸制品等不同的林产品。林木采伐和生产制造是人类开发利用林木资源和影响环境的主要环节,期间耗用材料,消耗燃料、力等能源,占用人力和机器设备等,并排放大量木质废弃物,造成粉尘和废渣污染,产生甲醛等废气和大量有机废水。由此,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应贯彻“3R”原则对废弃物给予高度关注。

为达到核算林木资源流的成本效益和环境效果以评价林木资源循环经济改造效果的研究目的,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体系必须凸显废弃物的成本损失和环境破坏程度。本文吸收循环经济价值流的概念体系[12],即资源价值的构成,不同于传统会计学将废品损失成本包含于产成品的制造成本,而是单独划分废弃物价值,并且针对废弃物计算其环境损害成本,综合核算“经济―环境”大系统的价值,如图1所示。

基于此,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将林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实物物质流价值化,以货币化的信息为循环经济决策提供直观信息,其基本框架是建立输入端的资源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包括人工费、设备折旧费及制造费用),输出端划分产品的资源有效利用成本和废弃物的资源损失成本、外部环境损害成本,如图2所示。

林木资源核算关注废弃物成本价值,既包括资源流内部损失成本,还纳入污染物外排的环境损害价值。通过对废弃物资源损失成本和外部环境损害成本的分析比较,可发现资源低效利用和污染严重的环节,确认循环经济改造方向,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改造方案,再核算循环经济前后的林木资源价值流,从经济和环境两个维度评价循环经济前后改造效果。“核算―评价―改善”循环往复,最终达到废弃物的高度减量化、高度再使用和高度再循环,实现林木资源循环经济目标。

四、林木资源价值流的核算方法体系

(一)确定林木资源物质流转路线

林木资源随生产过程的流动,形成林木生物质的工艺流路线,其对应的价值流动则为林木资源价值流。分析林木资源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流向和途径,考虑各生产环节及之间的特点和目的,选择一个或多个生产环节合并成一个物量中心,作为核算成本的基本单元。鉴于林业循环经济的分析重点在于废弃物的考量,故将企业视作“黑箱”,分析“黑箱”的输入和输出即可。采集各物量中心的工艺物质流数据,通过生产现场的调查和各车间的生产报表,可收集各环节的资源输入量、结转至下环节的半成品或产成品量及废弃物量。根据林木资源生产流程,分析资源流动途径,可抽象林木资源在m成本单元的物质流转路线如图3:林木资源初始投入100个数量单位,产出合格品75个数量单位,则废弃物是25个数量单位,其物质流转平衡算式为:100=75+25。

(二)核算林木资源价值流

林木资源价值流计算产品的有效利用成本,要求废弃物也承担相应的生产成本,体现在废弃物的资源损失成本(负制品成本)和外部环境损害成本。

1.资源有效成本和资源损失成本的核算

数据采集来源于企业财务部门,将物质流转对应财务数据,把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成本费用归集为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三类,然后按正制品和负制品木材质量的比例关系分配,发现和计算“隐藏”的成本损失。具体核算公式如下:

Ct=Ctm+Cte+Cts(1)

Ctm=Ctm(-1)×■(2)

Cte=Cte(-1)×■(3)

Cts=Cts(-1)×■(4)

Cw=Cwm+Cwe+Cws(5)

Cwm=Ctm(-1)×■(6)

Cwe=Cte(-1)×■(7)

Cws=Cts(-1)×■(8)

其中,Ct为正制品成本,Ctm、Cte和Cts分别是正制品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p是正制品木材质量,q是负制品木材质量;Ctm(-1)、Cte(-1)和Cts(-1)是投入的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Cw是负制品成本,Cwm、Cwe和Cws是制品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

公式(1)为正制品成本核算公式,正制品成本等于所分配的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之和,根据价值分配原理,各加法项可由公式(2)、公式(3)和公式(4)计算。公式(5)为负制品成本核算公式,其构成与正制品成本核算式相同,公式(6)、公式(7)和公式(8)为其加法项的分解式。

2.外部环境损害成本的核算

林木资源价值流的外部环境损害成本量化生产制造时外排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体系中作为废弃物价值的一部分。日本开发的损害测定型环境影响评价法(Life-cycleimpactassessmentmethodBasedonendpointmodeling,Lime)以11个环境领域中的1000种环境物质为评价对象,将不同类型的环境负荷物质所造成的人类健康损害量在共同的端点汇集,依据结合法以及aHp法确定各端点之间的重要性清单,计算特性化系数和损害系数,最终将其转化为货币价值进行评价。

根据生产工艺结合生产数据,列明废弃物种类和数量,借鉴Lime法核算林木资源流外部环境损害成本的步骤为:(1)将废弃物的数量单位转换为标准化单位;(2)从Lime系数表中查单位废弃物的环境损害系数值,即货币计量的Lime值(以日元表示);(3)将标准化单位后的废弃物数量乘以Lime值,计算该废弃物的外部环境损害价值;(4)将各个成本单元内所有废弃物的外部环境损害价值加计汇总。算术公式如下:

外部环境损害成本=∑某废弃物数量×■

(9)

核算林木资源价值流,揭示林木资源利用过程中成本的来龙去脉,可为企业循环经济管理提供经济数据,为节能降耗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指明方向,有助于探索林木资源循环利用的途径,符合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践方向。

五、案例应用

林场是培育和种植人工用材林的重要基地,是提供林木生产制造业原材料的供应处。本文以某国有林场为例,应用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方法,计算林木资源循环经济前后在该林场采伐及其下游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价值流和环境损害,对循环经济前后的林木资源价值流进行对比分析。

(一)林木资源物质流转分析

该国有林场的林木主要为乔木林,大部分为用材林,种植杉木,森林采伐限额为1.2万立方米/年。林场的林木经采伐得到原木,到人造板制造和造纸企业进行后续生产,生产的林产品主要有两类:人造板和纸产品。调查林场和企业的生产流程及技术数据,统计综合可得到采伐、人造板制造和造纸三个成本单元的主要输入物质、输出物质及其数量,见表1。

需注意的是,表1中人造板和纸产品数量为产品质量,与木材质量不能直接比较,因此需进行耗木材量的换算。据相关研究数据[13],人造板木材折算量(m3)=统计量(m3)/90%,纸产品木材折算量(m3)=3.5×80%×统计量(t),查相关密度表可知,杉木材的气干密度为0.462g/cm3,人造板平均密度为650kg/m3,则人造板的木材折算量=1857.58×1000/650/90%×(0.462×1000)/1000=1467.02t,纸产品的木材折算量=754.05×3.5×80%×(0.462×1000)/1000=975.44t。由输入的总林木物质量和正制品林木物质量之差,计算负制品林木物质量,可得到各中心林木资源流物质量关系,绘制林木资源物质流图如图4所示。

(二)林木资源价值流的核算

结合企业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数据,将上一单元结转的成本和本单元新投入的成本按照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分类归集,即利用公式(1)―公式(8)计算林木资源的Y源有效成本和资源损失成本,如采伐中心负制品的材料成本为6034091.62×5071.46/(5071.46+3281.38)=3663623.91元。根据计算结果,结合物质流图绘制相应价值流图,如图5所示。

林木资源制造生产过程会产生如刨花、锯屑、细木粉等木质废渣,外排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导致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可价值化环境损害程度,提供直观经济数据,按照公式(9)(折现率为0.0601元/日元)可计算主要污染物的外部环境损害价值,如表2所示。

林业循环经济改造针对林木资源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尤其是木质废弃物和废水,改造便利,可利用程度高。首先,对木质废弃物,集中收集实施生物质发电处理,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同时,可为生产提供电能,木质材料在产电过程中释放体内储存的Co2,属于自然界碳循环的一部分,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其次,外排废水数量多,有机物含量高,建立废水处理中心集中排放达标废水,可降低单位成本,并且将其中1/4的废水进行逆渗透膜的深度处理,处理后的水可回用于造纸企业的筛选洗涤工序。

更新原物量中心的成本数据,添加新增物量中心数据,重新计算各物量中心的成本投入,根据原物量中心与新增物量中心之间的物质流转关系,运用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方法,将成本在各物量中心之间进行结转和分配,重新计算产品的资源有效利用成本和废弃物资源损失成本及外部环境损害成本,计算循环经济后的林木资源价值流和污染物外部环境损害成本,见图6和表3。

(三)循环经济前后林木资源价值流的评价

对比图5和图6,可知循环经济前林木资源生产制造过程废弃物的资源损失总成本为1210.05万元,循环经济后废弃物资源损失成本为958.37万元,循环经济改造可减少20.8%的资源直接损失。由表2和表3可知循环经济前后废弃物的外部环境损害成本分别为2329952.06元和1726269.08元,降低了25.9%的环境损害。综上,对废弃物开展生物质发电和废水处理的改造可以有效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减少能源消耗,在削减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符合循环经济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方向。

六、结语

通过研究,总结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方法的主要特点及意义如下:

1.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将林木资源的实物量和价值量相结合,反映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它最大的特点是以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为导向注重废弃物价值,弥补传统会计对这部分价值纳入产品定价而不予以核算的缺陷,并将核算范围延长到经营活动(采伐)和生产制造,较全面地反映林木资源的价值途径,有利于产业发展和规划升级。

2.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方法以资源流转平衡原理为理论基础,将输出端价值划分为产品的有效利用成本和废弃物的资源内部损失成本及外部环境损害成本,强调废弃物的内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程度,为循环经济改造方案的确定和循环经济改造效果的评价提供经济依据。

3.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还有助于发现经济潜力环节,揭示资源消耗、价值增值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果的“双赢”具有促进作用,对充分发挥木材潜力、节约林木资源、维持森林资源合理开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宏健,梅建科.循环经济走势下我国的木材工业[J].林产工业,2006(2):3-7.

[2]高原.林场级森林资源价值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吕俊钦.高坌等四个林场森林资源价值评估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HeKKeRtmp,JoSStenLaJ,woRReLLe.analysisofthepaperandwoodflowinthenetherlands[J].Resources,ConservationandRecycling,2000,30(1):29-48.

[5]BoeSCHm,JoCHemD,weimaRH,etal.physicalinput-outputaccountingofthewoodandpaperflowinGermany[J].Resources,ConservationandRecycling,2015,94:99-109.

[6]HoGLmeieRK,SteUBinGB,weBeR-

BLaSCHKeG,etal.LCa-basedoptimizationofwoodutilizationunderspecialconsiderationofacascadinguseofwood[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15,152:158-170.

[7]niKoDinoSKan,BUonoCoRee,paLettoa,etal.wood-basedbioenergyvaluechaininmountainurbandistricts:anintegratedenvironmentalaccountingframework[J].appliedenergy,2016:1-14.

[8]余爱华,赵尘,张正雄.人工林采伐系统的生物质流分析[J].森林工程,2012(5):11-14,32.

[9]张建国.森林生态经济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

[10]陈俊松.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人工林作业资源―环境―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1]肖序,金友良.论资源价值流会计的构建:以流程制造企业循环经济为例[J].财经研究,2008(10):122-132.

林木经济价值篇2

关键词:柳杉;人工林;经济效益;最佳轮伐期

中图分类号:F32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1-0269-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1.067

柳杉(Cryptomeriajaponica)属杉科(taxodiaceae)柳杉属(Cryptomeria),主要分布于温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常绿针叶性乔木,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至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少量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等地,属于中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1]。该柳杉幼龄能稍耐阴,在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土壤酸性、肥厚而排水良好的山地生长较快。柳杉树干通直,树姿秀丽,纤枝略垂,树形整体呈塔形,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较好的抗性,为主要园林绿化树种。木材纹理直,材质轻软,可供建筑、桥梁、造船使用,在广西、广东等地木材需求量较大。在桂北高海拔地区广泛栽培柳杉,其人工林面积已达3.4万hm2[2]。柳杉人工林推广种植发展前景巨大。

目前,国内外对柳杉的研究主要在林分的生长特性、林分碳储量、木材特性等方面。其中,林宁等[3]在对柳杉生长规律研究中得出,柳杉生长初期旺盛,在31年的过程中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连年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大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樊吉尤等[4]对柳杉人工林生产力进行研究,得出柳杉林分的年净生产力达7.89t/hm2;蒋林等[5]研究了柳杉木材物理性质,得出柳杉木材抗弯系数较差,但木材综合品质系数为3221×105pa,品质系数较高,属高等级材。但就柳杉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分析的研究至今未见有报道。本研究基于柳杉林分生长调查数据,采用不同年份动态经营序列指标和静态不同经营影响指标的经济分析方法[6],对广西六万林场31年生柳杉人工林展开经济效益评价,并进行各敏感因子分析,总结该林分最佳轮伐期,以期为广西乡土树种种植营林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北纬22°46′-22°47′、东经109°51′-109°54′广西六万林场莲花山分场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5℃,年均降水量1462.0~1847.7mm,全年无霜期344d。试验地海拔高度800~1000m,平均坡度27°,土壤以赤红壤、红壤,土层平均厚度80~110cm。试验地前茬为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纯林,林分保存密度1774株/hm2,平均树高10.3m,平均胸径25.7cm,郁闭度0.7。

1.2试验方法

1.2.1单位面积木材产量计算在试验地中设置3个标准样地,面积为400m2(20m×20m),在标准样地中进行每木检尺标准地调查,每个标准样地选6株共18株平均标准木,根据《测量学》(1997.08)年轮分析方法进行树干解析,将样木以2m为一个分区段、2年为一个龄阶展开分析,结合柳杉人工林密度1774株/hm2,并取平均值计算单位面积木材产量[7]。按照各解析木的计算方法,获得各树龄段的区分段数、径级、出材量等,林分综合出材率、薪材率等参考森林调查手册(1989.06)杉木出材量表(表1)。

1.2.2营林投资成本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的技术标准和用工水平展开营林成本核算,结合广西玉林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市场行情和税收状况分析投资成本构成。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统计生产林木产品的基础费用(投资初期使用费为主要经营成本),视为不变成本。31年生柳杉人工林各项营林成本见表2。

1.2.3木材运输成本采运成本指人工林木材转化为经济价值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费用,包括伐区设计、生产准备、砍伐、装卸、运输等,这部分费用因林木的出材量、树种、地理地形、运输距离、林分构成等的差异而有区别。本研究参考玉林市六万林场近3年采伐运输成本价格,采运成本费用以115元/m3计算,其中采伐费70元/m3,运输费35元/m3,其他费用10元/m3。

1.2.4木材销售价格木材销售价格参考中国木业网和广西河池市当地木材销售价格,木材销售价格:木材销售价格径阶≥20为1200元/m3,低于20径阶的按1000元/m3(参考2012年广西同类树种价格)。

1.2.5木材销售税费木材销售税费是砍伐树木国家收取的税额,包括有“育林基金”和“更改基金”,由于近年来广西自治区政府对林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目前人工林种植林只征收“育林基金”、“更改基金”两项税费,共同按收入的10%收取,其他税费全免。在不考虑通胀的情况下,营林投资收益率按12%计算。

2结果与分析

2.1财务分析

造林投资项目一般都会采用静态经济效益分析、项目财务序列收益分析法进行效益评价。从项目启动第1年起,对31年柳杉人工林投资经营期进行财务分析。项目期内“现金流出”由三部分构成,即营林成本、采伐费用、税费(两金),其中营林成本包括苗木、肥料、抚育、炼山整地等费用,共计18575元/hm2,占项目期内全部现金流出量的23.69%;采伐费用达29276.14元/hm2,占37.34%;上缴“两金税费”30549.02元/hm2,占38.97%。可以看出,柳杉造林投资项目所产生的最大部分费用是在“两金”税费上,但是随着民工劳动力的日益短缺和税费征收力度的提高,广西林业经营需走多元化建设路线,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并进一步挖掘盈利空间。

31年生柳杉人工林造林投资项目总利润为78400.15元/hm2,项目投资利润率为39.44%,财务净现值为832.72元/hm2,财务内部收益率12.47%,高于行业基准投资收益率(12%)0.47个百分点。结合经济净现值评价理论,在广西玉林地区种植柳杉,在同行业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就目前的市场来看,虽然投资柳杉人工林项目的经济效益比投资桉树速生丰产林要低很多,但柳杉可种植于高海拔、纬度较高地区,更充分利用了高山、偏寒地区资源,并且也可以改善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加之木材市场伴随着区域特色木材建设规划,柳杉等乡土木材的价格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投资利润率也将大幅度提高。不过柳杉投资回收期时间较长,31年生柳杉造林项目的动态投资收益将远低于静态的投资收益,所以投资者应对此进行充分地考虑。

2.2盈亏分析

根据盈亏平衡分析法,探索柳杉人工林木材价格临界点,盈亏临界点计算公式[8]:

盈亏临界点价格=(营林成本+采伐成本+税费)/单位出材量

由上述分析知,31年生柳杉人工林造林项目的营林成本为18575元/hm2,采伐成本为115元/hm2,折算为单位木材产量的成本为29276.14元/hm2,上缴“两金税费”30549.02元/hm2,单位出材量254.58m3/hm2。

经计算,当柳杉木材平均价格≥307.96元/m3时,造林项目即可实现盈利,而近3年来柳杉的木材价格远在此价位之上(参照本土同类乡土树种)。可见,单从静态角度考虑,投资柳杉造林的盈利空间还是很大的。

2.3序列收益分析

柳杉作为南方重要用材树种,在广西种植面积仍较少,且还没有确定主伐的年龄,但从林木的生物学特性及当地树种种植情况,结合31年生柳杉人工林出材量变化状况,从第18年开始以2年为一个龄阶评价各主伐年龄的各项经济指标,在第18~31年期间,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逐步提高,具有巨大经济价值。随着主伐年龄的延长,项目的总收入、总支出、利润、投资利润率等静态经济指标均随着主伐年龄的延长而增加,而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动态经济指标则表现出先增长后下降正态分布,内部收益率两项动态指标在第26年分别达到峰值13.55%,考虑项目动态回收期,柳杉造林投资项目的最适合的经济轮伐期应该在第26年,伴随着投资项目时间的增加,项目的动态投资回收期持续增加,不可预见性增加,投资风险增大。

2.4敏感性分析

通过对柳杉项目的总分析,确定了使用单因素分析法,以营林成本、单位出材量和木材价格作为敏感因素,选择变动幅度为±20%,分别考察对利润、投资利润率、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的变化程度[9]。

序列分析选取的3项经济技术指标中,以木材价格最为敏感,其次是木材的单位出材量,最后才是营林成本。由此可以得出,在提高柳杉人工林出材量、改善木材品质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柳杉人工林经济效益,可见提高木材价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各项敏感因素在±20%的幅度范围内变化时,整个投资的各项静态、动态经济指标中,内部收益率在营林投入、单位出材和木材价格变动时出现了低于行业标准(12%),说明了柳杉投资项目31年主伐时具有一定的风险,同时也说明柳杉不适合31年主伐[10]。

因此,本文再进行26年砍伐的敏感因素分析(表7)。由表7可知,柳杉26年主伐时,当各项敏感因素在±20%的幅度范围内变化时,木材价格对整个项目的投资收益较为敏感,并且各项静态、动态经济指标中内部收益率在营林投入、单位出材和木材价格的变动时,都普遍高于行业标准(12%),说明了柳杉投资项目26年主伐时具有很大的盈利空间,也有较强的抗风险的能力。

3小结

本研究对31年柳杉人工林展开了动态项目投资回报率和静态多因素财务分析,得出了木材收入305496.01元/hm2,利润为227094.70元/hm2,内部收益率为12.47%,大于内部行业收益率12.00%。在第26年柳杉人工林投资内部收益率达到峰值,为13.55%,因此,确定26年为柳杉最佳主伐年龄。另外,31年柳杉人工林总出材量高达254.58m3/hm2,高出当地乡土种植树种40年马尾松人工林和30年杉木人工林[11],表明柳杉可于当地推广种植。

柳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第26年达到峰值,柳杉人工林造林项目总投资利润率为39.44%,均高于当地种植的27年火力楠[12]、山白兰[13]、米老排[14]人工项目投资总利润,但小于当地种植8年生桉树人工林内部收益率(41.45%)[15]。因此认为,柳杉人工林作为广西地区乡土树种人工林种植推广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伴随广西林业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的趋势,柳杉经济效益比各类乡土树种具有巨大优势,并且随着柳杉木材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该树种木材价格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该树种推广价值巨大。但总体来讲,柳杉的投资回收期较长,高达26年,从集约经济学角度考虑,投资风险随着投资年限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在柳杉种植推广过程中,仍需要对该树种合理经营,找出其适应生长的立地条件,选育出优良品种,并参考各地区木材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对柳杉进行区域性种植,提升柳杉人工林经济价值,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以便更好地推广种植该树种。

4讨论

本研究表明,柳杉人工林是一个经济效益高,投资风险低的经济投资项目。由于柳杉可栽培于800~1000m的较高山地,可有效改善广西种植树种单一性问题。另外,该树种最佳轮伐期为26年,可对柳杉人工进行合理经营规划,划分当地木材市场,集约化管理木材销售,使得柳杉人工林经济最大化,推动广西林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征镒,洪德元.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覃世杰,廖承锐,陈孟,等.不同经营密度对柳杉纯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4):40-42.

[3]林宁,秦武明,蒋林,等.桂东南地区柳杉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7):1013-1016.

[4]樊吉尤,覃德文,蒋林,等.柳杉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1,38(4):1-5.

[5]蒋林,莫小刚,温天成,等.柳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7785-7788.

[6]覃德文,云朝光,韦中绵,等.青钩栲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9):1524-1528.

[7]韦善华,覃静,朱贤良,等.南宁地区灰木莲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5):174-178.

[8]覃德文.青钩栲、麻栎人工林生长与经济效益对比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9]唐继新,韦中绵,韦善华,等.马占相思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以广西南宁地区为例[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6):855-859.

[10]史芬,史锋.油茶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0(6):19-20.

[11]蒙树权,吴英,梁海平,等.马尾松、杉木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以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为例[J].广西林业科学,2010,39(2):89-93.

[12]韦中绵,郑明朝,秦武明,等.火力楠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以广西玉林地区为例[J].福建林业科技,2011,38(1):14-18.

[13]苏勇,秦武明,蒙好生,等.山白兰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1):260-264.

林木经济价值篇3

关键词:经济林;资产评估;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经济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效益见效快、受益时间长、经济效益高的商品林林种。经济林资源资产是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重要资产,也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最常碰到的评估对象且评估技术参数多。笔者就经济林资产评估的评估方法及关键影响因子作一下阐述,为经济林资源资产的科学评估提供参考。

一、经济林资产介绍

1.经济林概念

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1],可分为果品林、食用原料林、林化工业原料林、药用林、其它经济林。果品林是指以生产各种干鲜果品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是安徽省经济林资产评估实务中碰到最多的经济林种类。

2.经济林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

经济林通常分成四个生长发育阶段,分别为产前期、初产期、盛产期、衰产期,其生长速率的变化也会因树种、品种、立地条件、不经营水平的同而不同。产前期是经济林的幼龄阶段,以营养生长为主。

各经济林的生长发育差异很大,不同经济林树种、相同树种但不同品种之间、相同品种但其经营措施之间差异也相当大,评估时先确定林龄,再对林木生长的状况、产品的产量进行分析,确定林木所在的生长发育阶段。

3.经济林资产

经济林资产是以经济林资源为内涵的财产,主要由林地资源资产、林木资源资产、林产品资源资产构成。经济林产品即经济林林木上生长着的经济林产品,长成采收之后,其林中经济林产品资源资产归零,尔后随着经济林产品的形成,其价值又逐渐增加,周而复始。经济林资产的主要经济价值就体现在经济林产品上,在盛产期经济林评估中常忽略林木资源资产的价值,不予估价。

二、经济林资产评估方法

经济林资产评估宜选用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剩余价值法、市场成交价比较法[2]。

重置成本法是按现时的工价及生产水平,重新营造一块与被评估经济林资产相类似的资产所需的成本费用,作为被评估资源资产的评估值,主要适用于产前期、初产期。初产期经济林用此法进行评估时还要将当年的收益作为经营成本扣除。经济林存在着经营寿命问题,盛产期经济林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时,存在着类似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应根据已收获的年限和盛产期的年限比值来测算折旧率。

收益现值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的经济林资产在未来经营期内各年的预期净收益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为现值,并累计求和得出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值,主要适用于初产期、盛产期。采用收益现值法时应明确该品种经济林的经济寿命,测算拟评估经济林在经济寿命周期内未来各年度的经济收入和成本支出。

剩余价值法是针对衰产期经济林资的评估方法。经济林到了衰产期,产量明显下降,继续经营将是高成本低收益,在这个阶段,特别是乔木树种经济林,其剩余价值主要是林木资源资产的价值。

三、经济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关键因子

1.品种

相同经济林树种,品种不同,在相同经营水平和相同年龄阶段,好的品种其产量、价值价值要比是差的品种高很多。在资源核查中,可要求资产占有方提供林木良种证复印件、林产品、不同生长时期的经济林照片等资料,作为工作底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核实待评估经济林资产的品种。

2.产量预测

经济林的年产量随经营水平、气候条件、品种等均有较大差异,且产量调查、资料统计难度大,也没有各树种各品种的收获预测表可供参考。评估中常需查阅林业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关经济林树种品种的产量,结合立地条件、经营管理水平、当地已栽植的相同品种经济林产量等来做出研判。大部分经济林树种,如油茶、李等处于盛产期时,产量有大小年变化特征,将产量折成年平均值作为计价依据。

3.经营成本

经济林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经营成本有所不同。产前期主要成本有劈山清杂、开带挖穴、施肥定植、苗木费、防病治虫、修枝定形、除草、管理费用分摊、林地地租等[3]。进入初产期后,经营成本减少,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成本有采摘费、抚育工资、有机肥、林地地租、防病治虫等。遇到葡萄、樱桃、蓝莓等树种还要考虑拉网防鸟的费用。

4.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含经济利率和风险率两个部分。经济利率可采用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来确定,风险率是指林业生产中由造林失败、火灾、病虫害、风灾、雪灾、早灾等自然灾害及人畜破坏产生的经营风险。在经济林评估中,投资收益率常设在8%~10%。重置成本法中,投资收益率越高,评估值越高;收益现值法中,投资收益率越高,评估值越低。

5.调整系数

在实际评估工作中,经济林林分调整系数是根据经济林林分的主要生长状况指标与预定平均效果的差异来确定的,现实林分树高、冠幅、株数与同龄参照林分树高、冠幅、株数的比值以及立地质量条件、地利等级、经营管理水平、林业行业政策等因素来综合确定。

在经济林资产评估过程中,实现对不同评估值影响因素的控制,形成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能提高经济林资产评估的质量,真实的反映出经济林的资产收益[4]。实现经济林资产的科学评估,能促进森林资源资产的合理流动,正确体现经济林资产的价值量,保护经济林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促进林地流转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S].2003.

[2]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S].LY/t2407-2015.2015:14-15.

[3]曹丽如.经济林资产评估技术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8.

林木经济价值篇4

【关键词】森林资源价值林业经济发展

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林业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达到42.5%,长白山素有“长白林海”之称,其森林覆盖率达到65%,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但吉林省的森林经济并不发达,而森林经济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森林资源的价值没有被充分认识,有些人甚至认为发展森林经济必然会造成对森林的过度利用,破坏生态。事实上,充分认识森林资源的价值是吉林省发展森林经济的前提条件,吉林省如果能够正确认识森林资源的价值,则完全可以大胆发展森林经济,发展生态.效益林业。

1.森林资源的价值

1.1森林作为有形资产的价值

森林资源的价值包括有形资产的价值和无形资产的价值。有形资产是指存在实物形态的资产,森林资源作为有形资产,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资源可被利用的有形资产的价值包括林木资源价值、林地资源价值、野生动植物资源价值。这有形资产的特点是在正确的开发利用方式下,具有可再生性,如果过度开发与利用,有形资产的价值就会枯竭,甚至永不再生。

1.2森林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

森林作为植物工厂,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经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可以保护植被,固定水土,调节气候……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被世界广泛认同,尤其是目前低碳经济的国际大背景下,正确认识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另外,森林资源还具有景观功能,有利于人们放松身心。森林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得以实现,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2.吉林省过度重视对森林有形资产价值的开发利用,忽略了森林无形资产的价值

近年来,吉林林业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产品加工和林下资源开发,形成了以地板、家具、人造板、卫生筷子和制浆、造纸等为主的木材加工业,以人参、灵芝、五味子、食用菌等为主的种植业,以林蛙、梅花鹿、森林猪等为主的养殖业,以红松籽、山野菜、蘑菇、野果等为主的采集业,以野生果汁、袋装山野菜、人参、食用菌、果酒等为主的林副产品加工业。但从目前对森林资源价值的利用来看,还很不均衡,也不合理,产生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2.1对有形资产开发不当必会造成森林有形资产的枯竭

青藏高原冬虫夏草在采集上发生的问题值得吉林省思考。冬虫夏草产自青藏高原,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药用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但冬虫夏草仅在特定的区域里分布,天然产量非常有限,加上长期过度采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这种珍贵药材的分布范围和发生数量已经出现明显的萎缩趋势,而由于过度采集,青藏高原适合于冬虫夏草的环境也被严重破坏。吉林省的野生动植物采集业、森林的采伐业如果不加以严格限制,必会蹈青藏高原冬虫夏草采集上的覆辙。

2.2以木材加工为主导的林产品加工业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1木材加工和林下产品加工需要消耗大量森林原材料,作为进行林产品加工的企业,其往往将盈利作为第一需要,从而大量开发林木资源和林下资源,造成对森林资源的过度使用。

2.2.2林产品加工业造成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森林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林产品工业工艺的分析,林产品加工艺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水污染会影响林木和林下资源的再生,从而影响林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正确认识森林资源价值是吉林省发展林业经济的必要前提

吉林省应当正确认识森林资源的价值,并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正确实现其作为有形资产的价值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以保持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适度开发利用森林有形资源

有形资产的价值如果未得以正确利用,就会枯竭,由有形资产形成的林业经济就不会得以可持续发展。而有形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是保持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只要能够保证森林有形资产的再生速度高于利用速度,则森林有形资产是完全可以被可持续利用的。由于个人和企业对盈利的过度渴求会影响森林有形资产的可持续利用,建议政府将森林有形资产开发利用的权利收归政府,由政府控制开发的速度、节奏;如果确需由企业开发的,政府可以对采集责任进行承包,以实现森林资源有形资产价值的可再生性。

3.2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无形资产的价值

事实上,森林资源无形资产的价值远远高于其作为有形资产的价值。这如同人们饲养宠物,很多宠物可以食用,但如果仅仅用于食用,其价值就被大大低估了;而宠物作为人们精神的寄托,其所带来的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以一棵树为例,如果被砍伐作为木材,其价值只能是用多少方木材来衡量,价值可能不过是几十元人民币,甚至更低;但如果这棵树不被砍伐,其带来的无形价值却不可估量。它可以净化空气、固定水土、改变气候,还可以被人们观赏,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这就是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以及景观功能。

如何实现森林资源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首先是森林的生态效益如何实现。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性特点,事实上森林资源所带来的生态效益需要政府实现。例如,对森林带来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将其带来的价值量化,由政府买单。但我国政府目前对森林的投入还远不能反映森林的生态价值。事实上,在经济学中,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在社会财富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之时,政府的投入往往会更多地倾向于对民生影响较大的其他方面,因而,吉林省的森林还没有为地方百姓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没有成为地方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买单支持森林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

林木经济价值篇5

依此规定,有的国有林场至今仍未将1995年前的林木资产和林木资本入帐;而有的国有林场则在主管部门的安排下,已按一定的方法评估入帐。由此,造成林木资产和林木资本实际价值与帐面价值严重不符,且不同的国有林场之间会计核算信息不具可比性。现行国有林场会计核算体系将木材的利用视为林场会计核算目标的核心,过于强调经济价值而忽略了社会价值,与我国现行生态建设目标不相适应。现行的林业会计核算目标必定会对林业的现实意义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误导作用,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坏境破坏惨重、生态严重失衡、经济得不到可持续发展等后果。因此,林场的会计核算目标必须与生态建设目标相呼应,与社会的公益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相吻合。

二、国有林场分类经营中会计核算的改革措施

(一)生态公益型林场会计制度的重建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生态公益型林场要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所需资金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政府承担”。“公益林业要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全面启动和实施,生态公益性林场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国有林场经济活动由以经营活动为主变为以财政投入活动为主,这使得国有林场会计制度由过去以木材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方式变成了以财政资金投入和以生态保护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形式。执行现行的国有林场会计制度在理论基础、会计核算上已经不适宜当前财政的管理方式。建议:生态公益性国有林场不再执行现行的国有林场会计核算制度,转而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基础,增设“林木资本”和“林木资产”两个科目,将营林支出类纳入事业支出项目支出下核算,专项应付款中的财政专项拨款部份纳入财政补助收入下核算。

(二)商品经营型林场会计制度的重建

随着国有林场分类改革的实施,国家财政对商品型林场的投入占比不断减少,商品经营型林场将定位为企业单位,林场不必再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加入事业会计核算。建议商品经营型林场不再执行现行国有林场会计核算制度,而遵循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纯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新准则第五号文件对生物资产做出具体的规定,其规定不仅使与国际惯例实现初步接轨,且与国内的实情相符合。例如,新准则把生物资产分成了三个部分:生产性的生物资产、公益性的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的生物资产。对于生产性的生物资产,其处理的方式与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类似,例如采穗圃就属于此类生产;对于公益性的生物资产,其处理的方式与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相似,这种处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和防护,例如治沙林和防护林都属于此类;对于消耗性的生物资产,其处理方式与存货形似类似,企业会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评估其公允的价值,小型的苗木就属于此类。由此可见,新准则中的生物资产部分涵盖了国有林场企业对主要资产的核算,为会计核算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有利于国有林场企业以此为依据对会计核算制度实施革新。新准则中的许多规定都是在资产负债观的理念下建立的,而对公允价值实行计量的方式使其理念充分体现。对于林场企业来说,林木资产的生产周期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这就导致历史成本根本就不能将其价值真实体现出来,在新准则中提出引入时间价值和公允价值的这项规定,使林木资产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核算成为可能,同时,那些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有更加客观的、可靠的、公允的会计信息要求的使用者也可以得到满足。此外,对于资金的筹集,可以按照新准则给予的相关规定把利息计入到林木的总成本中,但是这一定需要在满足于资本化的条件下进行,从而更加符合会计核算中的相关性的原则。对于林场企业,可以在原来存在的林种资产的账面价值基础上,在商品林的明细科目里分别设置经济林、用材林和薪炭林等科目用来核算。与此同时,若想使原来不分林种直接核算的方法得以改变,需要对其相关的二级、三级的科目相应的造林的费用、森林保护的费用、营林设施的费用、调查设计的费用以及所有相关直接或间接地费用支出进行核算,且需在每年的年度末对林木资产进行及时的结转。

三、结语

林木经济价值篇6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经济投资

中图分类号:tp39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木材的需求的日益增加,森林资源、林产品和木材的短缺制约着经济发展,在国家继续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林业分类经营下,目前,国家加大了对资源保护重视程度,只简单的依靠扩大森林面积从而增加木材的产量的办法,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实行林业集约经营、努力发展工业原料林,不仅可以减小对天然林木材需求的压力,还可以满足市场对林产品、木材的迫切需要,因而其成为当今林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1桉树林投资效果评价指标和概况

1.1人工桉树林概况

桉树属于桃金娘科桉树种,种类非常多。具有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用途广、生长环境广等优点,在世界各地方广泛种植,成为了世界性树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目前桉树林的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木材年产量逾六千万立方米,是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另外两种为杨树和松树)。不仅如此,桉树也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硬质材木之一。也是我国近些年来引种较为理想的树种之一,桉树经济价值较高,树干通直、伐桩萌芽力强等特点,是十分难得的工业用材树木,一般5―8年就可以采伐使用。

1.2投资效果评价的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评价工业原料林的经济效果时,应该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自然经济特征。林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在林业生产特征中充分体现,认识清楚工业原料林的自然经济特征,对于正确评价工业原料林的投资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

(2)经济原则:一是生产相同质量和数量的产品,占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要较少。二是在生产过程中耗用、占用等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生产出较多的产品数量。

(3)注重目标培育原则:定向培育是工业原料林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培育目标等不同,其生产技术措施、投资水平均不一样,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有所不同。

(4)注重效益与质量原则:在进行对林业投资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时,由于工业原料林投资的首要日的是为了追求使利润最大化,故不可以仅仅了解数量,还要注重对效益和质量的把握。

(5)谨慎原则:谨慎原则是指人们在处理那些经济活动中的种种突发事件时,要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充分预测到可能发生的损失及风险。

1.3投资效果的评价指标

(1)投资回收期:就是由投资方案所带来的净收入同收起始阶段的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投资问收期当然越短越好,这样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是:

在建设投资期内投资是分期投入的,t年内的投资为pt,由于销售情况和生产的变化,每年的净收入不相同,设t年的支出为Ct,收入为Bt年,则Bt-Ct为t年的净现金收入,由上面的公式计算出的t,就是投资回收期。

(2)年平均利润:是指每年的利润之和与项日年限的比值。

Bt-Ct为t年的净收入(即利润),n为项目的年限,年平均利润法为从静态的方面,来分析投资利润的大小,它是按树原料林投资的重要指标之一。

(3)方案的净现值是指在寿命期内按规定的贴现率i,方案每年年的净现金流是(Ci-Co)t折现到期初时的现值总和,其表达式是:

式中(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其中Ci为现金流入,Co为现金流出。

npV―净现值

n―方案的寿命

i0是基准贴现率

(4)投资利润率:它是考察项目单位投资盈利能力的静态指标。其公式是:

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除以项日总

投资。

其中,年平均利润为π。

(5)在经济评价指标里,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即是内部收益率。简而言之,内部收益率就是净现值为0时的贴现率,其公式是:

(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其中Co为流出现金,Ci为流入现金。

iRR―内部收益率

n―方案寿命

i0是基准贴现率

2桉树人工林最优投资水平的确定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投资主要是指投入的生产要素,必须在工业原料林经营过程中发现如何确定最优投资水平的方法。

2.1整地方式的不同

由于在造林的第一年发生整地支出,且在整个造林费用中的比例为7到10%之间,所以选择合理的整地方式,会对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投入和造成直接影响。林业生产中经常应用到的整地方式有:带状、全面和块状整地,这三种方式的标准要求及规格都不尽相同,所以用工量多少也不相同。相比较来说,块状整地用工量小于带状整地用工量小于全面整地用工量。研究表明,块状整地所带来的生物量稍低于前两种整地方式,但其投入量要低于全面、带状整地方式。在造林初期受贴现因素的影响,带状和全面整地的成本都明显高于块状整地的方式。虽然高标准的整地方式会有较高的生产量,但是投资水平也相对高一些。

2.2造林密度的不同

木材的品质、产量、林木生长发育等都和桉树造林密度紧密相关,也关系到造林费用成本。因造林密度的不同,苗木费用、整地费用、幼林抚育费用、施基肥费用、追肥费用以及其他日常一些开销也不完全一样。通常,造林密度越小,这些项目的花费也就越少,相反,支出费用就大。因此,由于造林密度的差异,其所要求的投资水平也不相同。

2.3施肥水平的不同

施肥水平的不同土要体现在不同使用量、同一肥种以及相同用量、不同肥种。相同使用量,不同肥种亦或是不同使用量、同一肥种,将其折合为货币量的投资水平完全不同的。在正常情况下,按树属喜肥的树种,施肥量越大,其产值也就越高,但其要求的投资水平也越高。

2.4利息量及利率水平的不同

按树人工林的投资水平不但表现在由于造林密度、整地方式以及施肥水平的不同而引起,在所取得的产生的利息量及资本利率水平的不同上也有所体现。任何生产都存在资金的成本问题,但由人工林业的循环周期较长,所以利率水平的高低对其影响比较重要。

3桉树人工林投资敏感因素分析

敏感性分析指的是分析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变化时所引起的对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敏感性分析的土要目标便是确定方案风险的高低。由于桉树的生长周期比较较长,由此决定了在造林投资中有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存在。所以,作为按树原料林的投资者非常有必要分析这些敏感性因素,从而对投资进行比较谨慎、科学的决策,有利于降低投资决策风险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度。

我们在投资评价按树工业原料林中,选择木材销售价格、营林生产成本、木材产量、利率水平、采伐成本因素作为敏感性因素,在这些项目里,肥料费、人工费及林地租金的变化水平比较大且充满不确定性,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社会对劳动力、林地需求的增加,这些因素的变化范围也会很大,但在敏感性分析中均都将其变化归为营林生产成本中。该文就以下五个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1)木材销售价格下降10%:

原有Vpn为¥3969.73,新的Vpn值为¥3268.64,Vpn的变化幅度为下降17.66%;原有iRR为16.20%,新的iRR值为14.15%,iRR的变化幅度为下降12.65%;

(2)营林成本上升10%:

原有Vpn为¥3969.73,新的Vpn值为¥1065.18,Vpn的变化幅度为下降73.17%;原有iRR为16.20%,新的iRR值为9.68%,iRR的变化幅度为下降40.25%;

(3)木材产量下降10%:

原有Vpn为¥3969.73,新的Vpn值为¥3507.64,Vpn的变化幅度为下降10.05%;原有iRR为16.20%,新的iRR值为16.20%,iRR的变化幅度为下降0%;

(4)采伐成本上升10%:

原有Vpn为¥3969.73,新的Vpn值为¥2871.67,Vpn的变化幅度为下降27.66%;原有iRR为16.20%,新的iRR值为13.93%,iRR的变化幅度为下降14.01%;

(5)利率水平上升10%:

原有Vpn为¥3969.73,新的Vpn值为¥2327.32,Vpn的变化幅度为下降41.37%;原有iRR为16.20%,新的iRR值为12.72%,iRR的变化幅度为下降21.48%;

分析结果如下:从以上敏感性分析数字中可以看到,对np的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木材的销售价格,当其降低10%时,npV下降了近73%。第二是采伐成本,当采伐成木上升10%时,npV也降低近41%。利率水平的影响较小,利率每上升10%,npV就会降低1%。同样的,对于iRR指标,对其的影响最人的也是木材销件价格。当木材销售价格下降10%时,iRR下降0.968%。其次是采伐成木,其上升10%就会使iRR降低近21%。而利率水平则不会影响iRR指标。因此,可以看出,按树工业原料林投资要着重考虑采伐成木以及木材销供价格的因素。

4结语

通过研究人工林经济投资评价方法,希望能够更好的指导对桉树人工林的投资,从社会经济发展及桉树的市场需求来看,目前,桉树价格正在慢慢的提高,用途也非常广泛,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迎星.中国人工林的发展研究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2,10(5):50.

林木经济价值篇7

(一)资金是任何行业或单位运转的关键

资金不足导致林业单位或部门在执行现有国有林场苗圃财务会计制度上出现许多困难。由于采伐任务量的骤减,林业经营单位在经济运行中没有了充足的资金,以至于林业经营单位在现行会计制度核算下亏损很大。所以,现有国有林场苗圃的财务会计制度不符合林业发展现状,不能真实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和经营成果。

(二)已经有简单的内容核算就不再需要复杂的会计制度

旧的国有林场苗圃会计制度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当时的大环境需要以薪材为原料的工作很多,林场的采伐任务也多,木材工业在不断发展当中,所以进行利润计算和成本核算的会计制度在企业的执行中具有重要作用。综观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发生变化,木材采伐量和生产任务大幅减少,按照企业模式进行的会计核算制度也随之减少。而且,连续亏损,国有资产不仅不能增值还增加了每年没有分配的利润亏损。所以,根据林场性质变化和林业重点工作的转变,当下的国有林场苗圃财务会计制度已经完全不适合林场的发展。场圃零星的木材收入,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收入和相应的支出,完全可以套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经营收入、经营支出、成本费用、税金科目进行核算。对那些纯企业化经营的单位,如旅游公司、木材加工厂等,可仍使用企业会计制度,主管部门汇总时,按事业单位现行会计科目,把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全部转汇进去,也不会有任何困难,因为事业会计的科目在经营方面设置是齐全的。

(三)林业工作重点发生了战略性转移

林业工作重点转到注重森林管理职能,使森林资源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国有林场的森林大部分划为防护林和公益林,即便有些人工林可以抚育,但因面积小,已进行过多次抚育,故不会有大量的产品,林场靠木材收入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人工林抚育所获得的零星收入,只是对林场经济来源的微弱补偿。鉴于此,伴随林场性质的逐渐改变,林业会计核算的内容也随着发生变化,决定了现行场圃会计制度必然要改革。随着产品生产功能的弱化,事业性管理功能的加强,国有林场将会成为不折不扣的事业单位。

二、国有林场苗圃财务会计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考虑到林业经营中的资本保全问题

森林资源一般会根据时间不足引起的简化办法按照比例从各个林业销售单位的收入中提取资金,根据不同情况也会在培育的销售成本中进行回收,维持林业的再生产工作。由于没有考虑到时间因素的影响,只针对历史成本的计价,进而会造成无法进行林业经营单位的资金保全。但是由于实际采用的资金循环是直接集中财政在进行集中安排使用,进行统筹的方式,所以没有进行资本的保全。

(二)林业的会计制度缺乏统一性

分类核算是我国当前林业经营单位实行的分类,适用于特殊的经济业务和林业经营单位有另外四种核算的会计制度。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上的转变和发展,使得林业在经济、任务、性质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原本具有的核算制度在核算的体制设计上会形成不同的会计科目、会计要素、报表体制和会计账户,使得原本完整的经营生产过程被分割成不同的几个会计主体形式,这样的局面会造成林业项目管理方面和资金循环形成方面的不利管理,同时会使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增加。

(三)不相符的会计制度和国有林场苗圃具有的性质

企业核算就要进行利润核算,但是由于林业内又掺有其他事业在其中,所以这样核算出的利润不一定是真正的利润。伴随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做出的转变,国有林场苗圃财务会计制度已经不符合农业的核算,本质上这种核算还是在企业制度的模式核算范畴内。对于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事业的支收效果和经济利益都无法得到正确的表达,并且在环境保护和森林资源方面的业务都不能很好的纳入核算体系,缺乏有效的会计对象和森林资源的计量。

(四)不全面的资源核查

森林资源是经济资源,在林木和林地的生产过程中也是产品的生产过程,所以它的价值可以进行计量。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国有林场苗圃还具有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这样的特点使其在进行资产计价的时候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旧的财务会计制度没有对具有公益意义的林木进行核算,也没有体现出商品林木和公益林之间的区别。

(五)在生态方面的效益没有进行统一的核算

林业的生产工作包括生产管理的经济效益核算,以及对活动作业的管护和成本的费用。收益法、资本法、收益法与资本法相结合的三种方法在进行核算的时候可以同时进行使用,这样就造成核算时的效益不统一,无法进行准确的资产表现。

三、已颁布实行的国有林场苗圃财务会计制度

(一)林木资产中核算方法的改革

抚育管护费、造林费、森林保护费、财务费用以及场部管理费是整个林木培育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费用。抚育、管护、造林的成本属于林木资产的制造成本,主要有财务和场部管理方面负担。新制度在对林木的资产按照小班核算方面进行了规定,在林种以下也可以按照主要作业区和种树进行林木的资产核算,并且在进行资产核算的时候专门建立财务部门的价值核算、资源部门进行不同的核算分工。我国林场对外投资基本没有,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也很少,国有林场的会计核算主要内容已经转向造林、补植、抚育和森林管护经费支出等事业项目。

(二)森林资源补偿消耗的制度

在进行林木采伐的时候,需要将实际消耗的林木成本价值折合成木材的成本价值,进行价值补偿的取得。在从销售金额中按照比例收取资金的规定有效的情况下,会出现两种林业的生产费用来源。一种是随着木材的销售价值而得到的补偿,另一种是育林基金。在新的规定中提出,应该在育林基金中扣除在木材销售中已经得到的费用,避免重复现象。

(三)林木资本的制度建立

对林场苗圃培育的费用进行追加而投入的资金称为林木资本,自然力在林木资本的增值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一般的意义上来说,由于林木资本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并在林场苗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很难保证资本的完整性。新制度中提出要从资本金中将林木资金分割出来,建立独立的资本林木制度进行核算。这样一来,在核算资本的时候就可以有效的、科学的反映出资本金周转慢和投入多的特点,同时能够保证资本金的增值完整。

(四)统一筹划

对于林业的补偿效益基金的核算没有固定的核算方法,按照常规都是进行先受现付制度。我国有相关的规定森林的补偿效益属于政府的补助,应该作为国家的财政专项运算资金。

四、结语

林木经济价值篇8

【关键词】林业会计;核算;改革趋势;改革路径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以及建筑业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生态环境严重遭到破坏,也间接造成其它经济损失。森林是维持大自然和谐的重要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如森林被人类无休止的破坏,就会导致很多动物失去家园的保护,而人类也将承载着很多麻烦,例如,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现象,如果没有森林做后盾,就会危及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根据相关文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表明制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保护人类美好家园的重要性,而森林会计核算问题也被高度重视。现阶段,由于对林业会计核算没有实施相应的的管理体系来维护森林的整体效益,对林业经济不能及时做出调整与监督,这也是阻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林业会计核算现状问题分析

1.对森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林业会计核算中有关林木生物资产的部分,相关会计核算部门并没有做出具体的统计,对林业中可生产性资源、公益性资源以及消耗性资源的分类不够明确。虽然针对以上三类的计量分别做出了规范,但忽略了森林的生态价值,新准则的颁布依然以传统林业会计思想为中心,对木材的利用依旧颇为严重,这也充分说明了林业企业忽视了森林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缺乏对森林的保护意识。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森林只是用来生产木材的工具,而其主要价值也仅体现在出售木材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森林的生态价值认识不足,从而严重阻碍林业生态健康发展。

2.会计核算体系投入不足

目前,国内林场大多数被定位成生产性企业,在发展公益林的同时,也要经营更多的商品林,而公益林是国家投资的主要林业,地方政府无权干涉。由于地方财政部门对当地公益林无法正常实施经营和管理,因此,在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投入就不会过多参与,导致林业的经营利润以及整体效益得不到正确的核算。而经营商品林所创造的经济多数用来作为国家补贴,间接造成了林业企业的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无法相吻合,导致资金在运作过程中比较混乱,也使资金管理工作很难进行。

3.林业经营管理体系不完善

森林管理中,针对商品林与公益林的属性不同,分别按照两种类型的功能进行经营和管理。例如,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所有资源被分为商品林,而可以为生态环境提供服务的则为公益林,前者以经济效益为主,后者以生态服务为主。虽然对两者属性做出了本质区分,但在管理中公益林却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核算,导致公益林的经营理念受到混淆,多数人认为公益林也是提供经济效益的工具,造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比例失调,而两者之间的运作资金难以做到专款专用,由于林业经营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不利于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4.缺乏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

林业会计核算制度只体现于核算林业出售木材后的经济效益,而对生态资源与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并没有纳入到会计核算体系中。林业会计信息主要以货币计算为主,着重关注局部以及个体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同时反映现阶段林业核算体系无法满足社会资源发展需求。而林业会计收益部分也只计算了木材在市场上交换的现金收入,对林业生态和生产经营没有及时做出监督和反映,间接造成了林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造成了环境资源大量消耗,由于未能具体反映生态效益的综合价值,所以,导致林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利于林业稳定发展。

二、林业会计核算改革趋势

1.针对经营状况建立监督部门

林业是维持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因此,保护森林资源以及改善生态环境也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目标。而立业会计作为经济管理中重要元素之一,所以,要积极参与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维护,并真是的反映出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对立业企业的财务状况实施监督。根据森利资源中商品林与公益林的区别,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体系,成立监督部门以政府投资为主,将两者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进一步提高林业经济价值。

2.设置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案

会计是林业中管理资金来源、资金运作以及经营目标的有效活动,因此,要设置健全的会计核算方案来规范资金的使用范围,以及时反映出林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尤其针对公益林与商品林的经营要设置两种相符合的会计核算方案,使核算信息更准确。例如,商品林的运营状况、资金运作、亏盈利润可采取“先投入、后产出”模式来进行核算,以最后得出的林木总收益减去孕育林木过程中所投入的成本费,以此来计算林业的盈亏。这种核算方式更有利于对林业整体经济效益的计算,并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会计核算方案,通过正确的核算渠道掌握林业的所有信息,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3.对核算工作做出合理安排

国家应高度重视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能把焦点全部集中在可创造经济效益的商业林中,对公益林也要加大投入力度。虽然商业林可以提供大量的木材供给市场需求,但生态环境是维持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如不能较好的处理生态问题,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生活就会带来很多麻烦。所以,要重视对公益林会计核算的改革,并根据其特征对核算工作做出合理安排,使林业不但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到一举两得。

林木经济价值篇9

[关键词]技术创新珍惜树种林业品相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314-01

前言

林业的发展方向是一项产业链式的发展方向,涵盖有物种保护、林下经济、生态发展等多方面的同时致力。我国的地域广阔、气候多变、水土丰富,这就保证了我国的珍稀树种品种丰富,种类繁多。但是因为技术的限制以及认识度的缺乏,导致很多珍稀树种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尤其是在其生态价值、药用价值等方面。所以加快林业种植技术的创新,推进发展珍稀树种,大幅提高林业品相对我国的林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在林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1.1种植技术的多方限制

在我国的林业发展方向上,尽管多数是以国家林业局等国有制、集体式的形式进行林业产业发展的,但是也有家庭林场、个体林场等产业存在。这种小块林地的私有化经营模式已经在我国大为盛行,并占据很大的市场,但是随之而产生的就是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个体缺乏对林业种植技术的掌握,使得:选择普通树种进行栽培种植技术容易,却也经济效益低;珍稀树种进行培育经济效益高,但是种植技术困难。

1.2珍稀树种资源的利用不完善

珍稀树种的稀有性、珍贵性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并且对珍稀树种不断的发展也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财富。[1]但是就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而言,珍稀树种具体有什么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药用价值甚至是观赏价值,都是大多数林业种植者所不知道的。其实,不仅仅是林业种植者,即使是从业研究员他们对珍稀树种的实际价值也是探索阶段,受到认识、技术、伦理等多方因素的限制而未能全然窥探。同时因为研究水平的限制、群众认识程度的限制,导致了珍稀树种资源的利用不够完善。例如:种植面积小,利用率低等。

1.3林业品相问题

林业是指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并在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保持,是利用林木的自然属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下我国的林业品相十分狼狈,既没有保证到其原本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性原则,也没有在国民经济组成中占据其应有的地位,特别是对珍稀树种的林业种植。林业品相不够尽善尽美,是对林业资源的巨大浪费。

2、提高林业品相的应对措施

2.1珍稀树种种植技术的普及

林木种植的观念正在不断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这也就需要转变林木种植的发展思路,对珍稀树种更是应该研发、普及其种植技术。珍稀树种的种植技术普遍要注意的就是:生长环境中的土壤和温度,繁殖技术中的扦插、播种方式的适用性选择,幼苗的移植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举例说明红豆杉的种植技术:红豆杉主要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收集种子在9月左右采收洗净,混湿沙贮藏,要注意种子的休眠特性,且自然条件下发芽周期长;之后要注意幼苗的越东打理;幼苗移栽的炼苗播种苗或扦插苗经培育时,也要注意株间距、施肥、遮荫和灌溉等。

2.2普及珍稀树种的资源优势

珍稀树种不仅在其原始基础的木材上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在其生态、药用、观赏等方面也有很多创造经济效益的地方。农民只要能够在适宜的气候下,结合种植技术的支持,选择合理的珍稀树种,种植珍稀树种就能够得到丰富的财富,所以进行珍稀树种的资源优势的普及是十分创收的举动。举例说明:楠木、樟课常绿乔木等,树木通直、数质优良、有香气、强度中等在家具、造船、雕刻、精密木模等方面有重要应用;红豆杉,常绿大乔木,珍贵的药用树种,其中的紫杉醇具有抗癌等要用功效。

2.3整体提高林业品相

发展绿色产业经济,注意林业生态化、可持续性的发展,提高林业品相。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坚持林业发展生态化原则,加快经济财富的创收,与此同时更加注意我国整体林业品相的保持和提高。加强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用现代技术的进步来维持林业品相,生态林业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许多科技含量高的问题,因此就需要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科技投资力度来进行整体林业品相的发展。

结语

我国的林业发展的当下局势并不够完美,但是珍稀树种的价值已经在慢慢被发现,种植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林业品相也在紧步提高。家具、地板等需求越来越注重品质,医药、观赏等作用渐渐被发现。努力发展珍稀树种的经济性栽培具有很大市场。

林木经济价值篇10

关键词:核桃林木;价值;评估方法;探讨

1引言

云龙县地处云南省大理州西部,三江并流纵谷区怒江大峡谷到滇中高原的过渡区域,是大理州国土面积最大的县,是一个山区面积占98.6%的贫困县,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县之一,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环境条件,造就了云龙丰富的生物资源多样性,经济林果种类众多,核桃资源丰富,具有泡核桃生长繁育的良好环境,是云南大泡核桃发源地、主产区之一,先后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于2006、2007年授予“中国优质核桃基地县”、“服务果业全国先进单位”称号。长期以来云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将它作为县内主要发展项目来抓。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抢抓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发展3000万亩核桃的良好机遇,切实抓好泡核桃基地建设,出台了《中共云龙县委、云龙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以泡核桃为主的林果业发展的决定》,切实加强了领导,明确了政策、措施,云龙县核桃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核桃面积由2005年的45万多亩发展到了2011年的128万亩1200余万株,产量达2.81万t,产值6.68亿元。在云龙县内核桃已成为分布最广、发展最快、价格较稳定、最具潜力的经济林果之一,在部分乡镇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林农对林权抵押贷款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核桃林木又是林权抵押贷款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抵押物,在对核桃林木价值评估的过程中,因为评估方法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评估价值,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归纳了云龙地区核桃林木的价值评估方法,以供参考。

2影响核桃林木价值的主要因素

在核桃林木资源资产评估中,一些因子对资产评估的价值有较大影响,为此评估中要给予高度重视。

2.1核桃树的品种

云龙地区核桃树的品种繁多,主要有大泡、桐子果、圆菠萝、四方果、纸皮等10多个品种,但从价值评估的角度考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泡,一种是杂果。大泡干果平均单价比杂果高15%左右。

2.2核桃树的年龄生长阶段

核桃树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其价值评估方法的选用、产量的测定有着密切联系。核桃树的生长发育阶段大至可以分为4个阶段。产前期:1~6年;始产期:7~15年;盛产期:16~60年;终产期:61~80年。

2.3地利等级

地利等级直接影响到生产经营成本和林木生长发育状况。交通条件好、水土肥沃的土地,生产成本低,地利等级低的,则相反。

3评估方法探讨

核桃林木的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经过多年对云龙地区核桃林木评估的实践,可将云龙地区的核桃林木价值评估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