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十篇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十篇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1:56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方法

一、课前准备

新课改前提下呼唤新型的教师,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现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提高,扩展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应更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深入研究教材,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二)认真分析“学情”,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

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精心设计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的实施方案,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怎样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是导入部分,每节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关键,也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成败。所以导入的选择最好是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地理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发展为对学习地理内容和结果感兴趣。其次,根据“学情”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合理的选择教具。结合现行的地理教材来看,课本文字内容较少,而图表资料较多。所以,地理教学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得话就比较直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老师应精心制作课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而不厌。运用投影、幻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到具体的地理场景中,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在现今的初中阶段,专业地理教师人员奇缺,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地理教师之间应加强研讨,充分发挥集体智

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学习的

主体性,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

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如引用歌曲,在学习“长江的开发”时,我

就以视频《长江之歌》导入,这样学生就在很宽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学习,

一改死板直白的引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再如,学习季风概念时,可以

请学生仔细观察我们芜湖地区冬夏季节风向的差异;除此以外,教学中穿插古诗句、趣

味性故事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这些犹如调味剂一般,给地理课堂教学增添了一番

韵味。

(二)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过去的教学一味地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被动性强。但新课标强调的是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重新理解和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中,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力靠教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教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靠教师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教”的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想问”问题情景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时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一种努力探究问题的内心需要。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之乐于学习、乐于发问。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先邀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一位同学顺拨地球仪(自西向东),另一位同学逆拨地球仪(自东向西),然后教师提示:显然,二种转动方向,只有一种是对的。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再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造型,想想看:地轴为什么不是垂直于底座而是倾斜的,而且所有地球仪的地轴倾斜的角度都是一样的?这样的造型是不是为了设计上的美观?通过一系列的演示、观察、设疑,一次又一次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意义;良方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12-01

有效教学呼唤有效教研,有效教研支撑和促进有效教学,这是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形成的共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地理课堂教学逐渐受到更多地理教师的关注。教师组织地理课堂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对学生表达交流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课程资源的构建也要考虑课堂活动的有效性,遵循课堂活动的特征,才能使课堂活动完整而顺利的开展,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效的地理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对地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都有深远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呢?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粗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分享。

1.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地理教学^程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提高教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要由单纯的地理教学工作者向地理研究型、创新型、专家型的教师转变,而这一过程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学。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养成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倡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加强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交流与合作,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从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而上述要求,主要依靠地理课堂活动来完成。因此,教师应注重利用活动进行地理教学,注重活动设计,注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的“良方”

2.1确定一个原则,课堂活动最终是为教学内容服务。设计课堂活动时,地理教师要正确定位课堂活动是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发现,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地理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课程目标得以实现。同时,课堂活动后要善于总结,积累经验。教师在活动实施后,应及时进行反思,对活动进行记录,进行效果分析和意见反馈。

2.2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上,地理教师要扮演好各种角色,并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组织贴近实际生活的有意义的活动任务,使学生"从做中学",以活动为载体学会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都能动起来,在任务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其中,时间的把握最为重要,因为同一种活动由于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主体、活动场所和活动手段的不同,所需时间也不尽相同。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开展,但是由于社会上对升学考试的过渡重视,人们很难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地理教学自然也未能很好地走出应试教育。我国基础教育的目的是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注重培养公民的综合素质,这为初中地理教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初中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就需要将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矛盾日趋白热化,加强对地理学的研究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还突显地理事物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表明地理事物空间运动及变化规律[1]。因此地理学是现代学科体系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中都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通过初中地理教学对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逐步获得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初中地理教学阐述了地理环境的组成成分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智慧圈,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初中地理教学处在一个尴尬位置使得教学质量难以实现实质提升。初中生对初中地理普遍的认为,地理只是一门副科,地理成绩最终不会影响到自身考试、升学。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地理只要有个及格就可以了,更有甚者认为花太多精力学习地理就是浪费。不仅是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学校、家长都对初中地理存有偏见,对地理知识浅尝辄止一点就行,对不重要的地理考试应付一下就行,这些问题都显现了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地理教学中难以突破的关卡。

二、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措施

(一)和谐互助,构建“高效课堂”

每一个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考虑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活动中要结合学生不同个性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结合山东即墨28中教学模式,把全班学生按照优秀和一般,良好和较差的座位调好,两个人中有一个成绩好点的,作为师傅,成绩差点的,就是徒弟。开始老师指定分配,再后来就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师傅,地理学科有特定的师友组合[2]。如果徒弟遇到不会的题目,师傅就负责把徒弟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徒弟,如果师傅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徒弟接受师傅全面的管理,师傅通过老师的指导培训,师友互助培训等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得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全面发展。

(二)明确目标,各个击破

将地理教学一节课被划分为各个环节,每个步骤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越小,目标越明确,学生就越容易完成,提高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将学友和师友的地理成绩组合在一起评定,因此师傅尽心尽意地教,徒弟也竭尽全力地学,这让学生们始终保持亢奋状态,课堂也因此变得紧张而有序,学生不再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相反,他们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主动获取知识的替代被动获取知识现状。

(三)理论结合实际,提升教学质量

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对着书本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下面记录老师讲的知识点的情况,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研究,添加社会实际元素到教学内容中,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的运用,突出了教学内容的真实性。通过提问的方式牵引学生的思绪,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有效地完成教学目的。问题的发问方式可以由教师根据实际和教材中理论设计而出,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之间提问。例如,在课堂上讲授地震这一概念时,就可以结合牵动人心的“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实例,向学生发问:汶川雅安为什么会发生地震,遇到地震是该怎么预防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能够将现实生活中地理现象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是今后的教学探索努力的方向[3]。只有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将初中地理教学特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广大学生真正学习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崔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谈初中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篇4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境是由人的主观因素(认知、情感等)和客观环境因素(时间、空间、设备等)所构成的情和境的总和。课堂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由于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若在课堂教学中能精心创设地理学习的良好情境,让学生借助一定的情境来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策略。例如,在讲“经纬网”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茫茫的大海中,有艘海轮遇到风暴失去控制,船长命令立即发出呼救信号,报告出事的详细地点,可使邻近的船只及救援人员迅速准确地赶来救护。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报出准确的位置呢?这一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对经纬网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就可抓住时机进行知识的传授。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还经常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地理新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或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主动式、交流式合作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探索精神,变讲堂为学堂,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学习之功,在于领悟。”我们教师只有做好自己的主导工作,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地位,学生才能发展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把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在自学前提下经过分析、归纳和综合写出阅读提纲,并把不懂的问题设计成题目向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质疑,然后教师再答题和精解,使学生多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作风。教师讲课要“小而精”,要做到设问精,讲解精,点拨精、让学生有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的时间和空间,而不只是把知识死记硬背。让学生根据问题的难度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支配学习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三、巧用地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如何使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除了运用某些教学方法之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2.说图。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图”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3.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本子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本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地理与其他学科不同,除了文字系统以外,尤其要重视“图像系统”的学习。这是因为这些图像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读图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进一步理解地理概念原理。通过学生在读图、思图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地图的利用率,加快了他们的思维节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交流。在由简单的问题过渡到复杂的问题中,课本中的知识得到消化,读图的水平也在提高。地图成为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的天地。

四、制定激励措施,引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篇5

关键词:地理;有效教学;研究

课堂上教学效果好,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效率高,知识掌握透彻,能力提高快就算是有效教学。所以说,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观念,更需要我们把它转化为一种实际行动。那么,有效教学应该怎样实施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就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吃透教材,认真备课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教学相长。教师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备课,吃透教材。

1.认真了解学生情况

初教一个班级教师可能还不是很熟悉学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理解力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设计好课堂中的讲解和探究题,为学生的思考和练习留够充足的时间和活动空间,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认真钻研教材

与上课相关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参等等,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占有资料。总之,教材内容的讲解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素质发展作为主线,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为前提,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3.认真设计教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各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需要,教法设计活跃,而又充分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保证教学任务高效完成。

二、掌控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我们一直提倡课堂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掌控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实现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适度的、深刻地交流讨论,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1.注重学生地理的兴趣培养

地理在学生眼中是“副课”,大多数学生都不重视,所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有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善用地图,引发兴趣。学习地理让学生学会看地图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很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地图,地图填充图册,培养学生用图技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2)联系实际,提高能力。地理知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用的。而学生经历过的、身边的地理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教学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可以分析学生家乡所在地作物熟制和作物搭配是否充分利用了气候资源,分析家乡所在地太阳能利用的现状和前景;分析所在城镇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与当地风向的关系及是否对居民造成污染;分析家乡所在地的交通运输建设是否做到趋利避害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引用学生身边的地理,这样不但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实现课堂的高效。

2.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不要去整理、归纳、总结地理问题,而是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要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思考,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1)用心设计问题情境,追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如,关于如何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可以从地形、土壤、气候、人类流动的影响、标本兼治的措施诸方面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最终求得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2)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根据地理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初中地理知识分为感性地理知识和理性地理知识。这些知识又包含在地球、地图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之中。所以,教师要根据这些知识综合性及区域性的特点。在地理的学习中教给学生地理图表、知识记忆等方法。所以说,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巩固练习,保证有效教学的效果

做练习是为了巩固所学习的知识,但练习一定要做到难易适度,确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难,作业要有针对性,难易程度适合不同等级的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继续提高。

四、注重课后反思,保证有效教学进一步提高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也就是说课后反思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教师课后要善于反思,要经常与学生、同事探讨、交流教学中的问题。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等等情况进行反思,这样才能使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得到提高。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篇6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59-01

地理来源于生活,地理教学和学习比较抽象的,如果将地理教学和学习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地理乡土资源,将地理科学淋漓尽致的搬到课堂展现给学生,对我们教学和学生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乡土地理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科,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的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家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几个要素或某一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的研究,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下面我们结合地理教学实践谈谈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一、乡土地理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学习有以下几点要求和建议:1.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2.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如何以乡土地理为载体进行综合性学习、开展出富有实效和新意的探究性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的多样化是新思路,课程形态有两种模式可供借鉴。一是单独设乡土地理课,教材中精选出专题性素材、提供众多的知识生长点,横向可与其他学科联系,纵向可深入到研究型课程,从而构建出一个开放的课程形态;二是与相关学科综合,设立乡土综合实践课程。这样可集中有限的教学课时和各自为政的教师,优化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体现精简、高效原则,提高教与学的综合效益。同时还有助于校园乡土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学校特色的重新提升。因此要从校本课程开发的高度来认识乡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与之相关的学科整合问题、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问题、学生小课题研究指导问题亟待深入思考。

二、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活动相结合

乡土地理学习实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这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途径,也是乡土地理教学实践性特点的要求。乡土研究活动是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参与的专题研究活动。我们对本校初三学生乡土地理学情的调查:部分学生对家乡地名探源、历史人物、环境保护等研究性话题有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可引导他们作一些较为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或向学生提供实践与探究课题,如盘县各乡镇民间谚语、天气状况、著名旅游资源(碧云洞、盘县大洞等)、农业产业结构(畜牧业、成坡改梯、退耕还林等)、主要自然灾害(暴雨,多山洪、泥石流等)、项目建设(响水煤矿、哮天龙水库、松河煤矿、红果循环经济型煤焦化等),并进行具体指导。指导学生深入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其过程一般应遵循如下几个步骤。确立阶段调查研究具体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包括此次调查研究的人员、对象、时间、地点、具体目标或指标、具体方式方法和步骤等。调查实施,这是整个调查研究的非常关键的一环,是收集资料和数据、获取第一手资料或信息的必需途径,通过有组织的研究活动了解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文化建设等,研究活动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在实践中发展其创新能力。

三、乡土地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

“乡土地理”教学作为综合学习和素质培养的载体,学生通过学习“地域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有可能将所学到的地理方法运用于乡土地理的学习;同时.由于“乡土地理”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因而更利于学生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因此,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国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如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彻底改观。在向学生介绍国情时,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把本乡本土有利和不足的事实,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学生寄予殷切期望,要求学生正视现实,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祖国的发展奋发图强,增强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又如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乡土地理的学习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实践。

总之,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可以密切联系当地经济建设实际,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地理知识和应用实践,为将来的再学习和深造打好基础,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乡土地理更值得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慎德.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研究.测绘出版社,1991.9.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篇7

关键词:课堂活动;初中地理;有效性;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普及,国民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在新时期及新环境下也要求教育工作不断地进行改革,采取更加可行而又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探讨及研究,人们提出课堂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此教学模式的改变能够促使更多的学生切身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够得以调动,而且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也能够得以提高,可谓是富有现代化气息的一种有效性教学策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以往滞后的教学模式,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真正实行有效性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活动的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一、提倡以学生为主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任何事业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也不例外,不同学生的个性是不尽相同的,这便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切实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加以采用,充分尊重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此同时,地理教师还应当确保在课堂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则为辅导者,实现课堂主体的有效转换,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在课堂活动中大力倡导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及学习兴趣,实现地理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重视及鼓励参与教学

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所采取的基本上都是“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必要的课堂活动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少之甚少,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非常差,而且动手能力不强。长此以往极易遗忘所学的知识,无法在大脑中形成稳固的知识体系。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活动效果。应当强调的是,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要始终构建在参与教学的前提下,在整体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正是因为初中地理学科具备着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以及开放性强等诸多特点,涉及到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一系列要素,并且各个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穿插,还有着相对较强的地域性、差异性,比如说江河、矿产、物质、丘陵、山地、平原等要素所构成的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按照地理课程的特点,借助于课堂活动来组织学生接受地理知识,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发现及解决地理问题。

三、重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

只有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初中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是将渴望知识火药点燃的导火索,地理课程如果无法吸引学生亦或是学生不感兴趣,那么便会使得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与其他学科不同,地理学科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将地理课程的特点把握好,只有教师能够正确地解释地理现象、认识地理事物、解决地理问题,才能够将学生的能力提高,这不仅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点,同样也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难点。所以,在地理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好胜、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把握好,对课堂活动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真正使学生“动”起来,既动手又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比如在设计“中国行政区划”的课堂活动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①想象。要将拆分的各省拼图首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各个省区的大致轮廓进行仔细观察,启示他们将其与生活中的某些实物联系起来。接着教师对几个省的轮廓图予以出示,以此将达成抛砖引玉的效果。②示范。把拆分后的各省轮廓在相应的板块上还原。③准备。学生对各省区的相应位置及轮廓进行强化记忆。④竞赛。各学生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表演拼图。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便能够熟练地掌握地理知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增强。

四、加强信息传输,巧用多媒体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通常学生是借助于触觉、视觉以及听觉来接受信息,其中视觉是人们认为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方式。大量的实践充分表明,综合传输远远优于单一的形式,因而多渠道的视听结合信息传输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具备着突出的优势。所以,地理教师应当将学生带入活泼生动、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对“长江”的课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为学生播放有关长江的影视片段,动听优美的解说,美丽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很快便能够融入其中,不仅将美的享受带给学生,而且还使得学生分散的心很快地得以集中。再比如讲解“日本”的知识时,其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经济的发展。教师可以对凸显日本国家的地理特点的图片或者短片播放给学生,启发学生的讨论。以此使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在感知中讨论,教学的重难点便得以强化。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学科是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一门课程,蕴含着大量且丰富的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地理教师应当在课堂活动中采取有效性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及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道秀.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之我见[J].读写算,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篇8

全国各省市对地理学科是否纳入中考科目的做法不尽相同,但把地理学科看作为“副科”的观念却是普遍存在的。尽管我市地理学科已连续多年被列入中考科目,按30分计入总成绩的做法,仍然没能使它摘掉“副科”的帽子。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对此感受颇深。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地理课堂教学往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难以生成。针对这一难题,在此谈谈一些个人看法,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一点点依据。

一、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状况

1.教育价值观

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习是有用的,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极少数的学生认为地理学习是浪费时间,因为中考地理分数所占比值可以忽略不计。

2.学习态度

通过交谈与观察,我发现过半的学生表示对地理感兴趣,学习的热情较高,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九成以上的学生对待地理上课的态度是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作业也是被迫完成的。

3.学习需求

调查发现七成学生认为地理教学同样需要专业的地理教师,三成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对于这一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在学校副科教学的尴尬处境,一般有以下一些情况:角色不定,教师客串。不少学校的副科教学没有固定的专职教师,由一些主科教师兼任。一些主科教师不备课,只是依葫芦画瓢,照着教材读一遍,对认为有把握的知识点适当展开讲一点,大约十分钟可“讲”一课,甚至几课。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不少学生虽然对地理感兴趣,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喜欢上地理课,更多的是因为它是副科,比较轻松自由。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为了中考考出好的分数。而对自己的目标,以后的人生没有规划,只是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以及其他同学的行为依葫芦画瓢。

二、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旧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分数决定命运”、“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思想造成很多家长对地理课程不够重视,大多数的家长自己也认为这是副科,他们极少会过问学生关于地理课程的学习情况。

2.学校教育的影响

目前学校教育仍然是以升学率作为重点的,因此首先从领导到教师对于教育主管部门不统考或以少量分数计入总成绩的学科,如地理、生物心理上都不重视。对于这些学科,平时完全可以不管,课时的安排也很随意,很多学校一周2节地理都很难保证,初三只在中考前2个月开始一周插入1节复习课。其次,在一些学校,连主科的专业教师都不齐备,更别提副科了。在副科不受重视的情况下,一些专业教师会选择转教别的学科,使得本就捉襟见肘的副科师资雪上加霜,这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再次,由于缺少经费,一方面陈旧的教学设备不能得到及时地更新,使得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发挥,另外教研组整个教改、教研的工作长期停滞不前,教师的水平不能在实践中去提高,课堂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填鸭注入式”的满堂灌,能尝试新教学方法、借助新教学手段的教师微乎其微。

3.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首先,教师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专业思想不够牢固,长时间处于“混沌”状态。多数教师不能及时地获取新的信息,学习能力较差,掌握的现代教育理论极其贫乏,缺少广博的知识等等,结果造成自己组织的课堂缺少应有的学习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收到的教学效果极差。其次,少数教师存在态度不够端正,认为没有额外的补课收入,与主科老师在收入上距离大产生心理不平衡,因此,需要另谋创收之道。在编教师在私立学校兼职的现象不少见,课程安排太满,对学校对学生只能应付了事。再次,有的“主科”教师也把地理当副科看待,期中期末地理成绩不纳入总成绩,认为学校安排的课程可上可不上,部分成绩好的学生经常缺课去改“主科”作业。有的班级更是为了抓“主科”进度和成绩,地理课堂常常被“主科”教师占用或借用,有的甚至开学之初就砍掉一半的地理课时,使得本来不多的地理课时越发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三、形成健康的地理学习的对策

1.改革制度,转变观念

要想达成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升学考试制度要改革,只有真正转变“分数第一”、“升学率第一”的观念,素质教育才能全面地实施,学生的基本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2.端正思想,强化管理。

要从根本上改变地理教学的现状,首先要努力消除学科歧视。其次,从领导到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端正态度,这样才能以身教学,端正学生的思想。再次,学校要尽可能地组建一支齐备的专职教师队伍。对于专业不完全合格的教师,通过在岗培训、学历培训等形式,支持他们的专业成长。学校也要不断引进教师,充实到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去。

3.完善评价,凸显地位。

改变副科教学的尴尬境地,除了要转变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加强教育督导外,还必须完善现行的评价方案。在评价方案中,要让教师们的付出得到承认,让副科教师在评职、评优和晋级等方面拥有与主科教师同等的地位,凸显副科的价值,才有可能留住一批愿意从事这些学科教学的教师,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篇9

和初中其他课程相比,地理课程有着知识点复杂,内容抽象的特点,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去记忆。因为上述原因,造成学生难以对初中地理学科产生兴趣的现象出现。因此,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根本上加以提高,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利用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也就成了当今初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一、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课程有着知识点复杂,内容抽象的特点。学生缺少学习地理的时间,对该课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现如今的初中地理教材也变得愈加丰富。人教版地理课本的设计在根本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思想。新课标的颁布也对初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现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本着以遵从学生个性的原则为出发点进行实际教学。另外,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相关能力,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主观能动性。

二、有效性教学方法简介

1.有效性教学介绍

有效教学,重点就在相同课时内,取得更大的教学收益。初中地理教师在有效教学之后,学生的进步情况与其发展的开阔性,都是判定有效性教学实施的效果。如果在更少的时间内,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那么就可以判定该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这一点,初中地理教师就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支撑。

2.教学目标的确定

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指引方向。在具体教学之前,地理教师一定要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基础。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而实现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已经设计出的教学目标向学生做详细介绍,也可以通过为学生布设相关课堂情境的方式进行有效性教学。

三、有效性地理教学方式初探

1.将课堂导入过程加以充分的重视

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将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加以提升,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前提作为基础。虽说初中课堂中的导入环节,仅占用很少的时间,但导入环节在整个地理课堂教学中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教版初中地理关于亚洲板块的相关教学中,在上课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周杰伦的流行歌曲《爱在西元前》,学生在欣赏完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开场白:“周杰伦是一位深受大家喜爱的男歌手,想必大家也非常喜欢这首《爱在西元前》,那么老师就想问问大家,歌词中的‘我给你的爱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的平原在哪里呢?”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此时地理教师再引入亚洲板块的相关知识,就会令该堂课程变得更加有

效率。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

多媒体设备以其独特的优势,占据了主体地位。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教学场景,并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完成对学生的信息输送,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场景,活跃课堂气氛,利用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加以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地理课本中《雨的形成》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在课前做一个Flas,将雨的形成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播放出来,令原本生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好理解,更加形象化。

3.深入生活,将知识点延伸到生活之中

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将知识点拘泥于课堂教学中。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也要为生活所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相关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深化与改革,相关教育专家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了课程重点。在新课标环境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我们,更要为学生的自身发展做打算。利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相关能力加以提高,把初中地理课堂打造成为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平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给当代初中地理教师的相关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面对这种冲击,身为地理教师的我们应该勇于突破内传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相关教学。将与学生交流看作教学重点在进行,在真正意义上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积极探寻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的教学方式,在根本上将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激发,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根本上实现初中地理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邹霞.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研版,2013.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篇10

关键词:初一地理;参与度;参与意识;参与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师起的作用是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学习活动,所以说,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本文就以初一地理教学为例,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几点个人意见的阐述。

一、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树立课堂参与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从这句话得到的启示是,在教学中要抓住藏在事物后面的奥妙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所以,身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依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树立课堂参与意识。

比如,在学习“天气及其影响”这节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那么,你能举一些受天气影响的身边的例子吗?还有,俗话说‘东边日出西边雨’‘十里不同天’,这些都说明了天气的什么特点?”此问题一出,学生都踊跃回答,对于不确定的问题,还与周边同学展开了讨论,我们也能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利引出课题。这样,我通过在上课一开始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展开了积极的思考与讨论,使学生初步树立了课堂参与意识,进而主动投入到教师所安排的教学活动中,实现了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目的。

二、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体现地理课程的开放性,使学生产生参与兴趣

初中地理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场所也不是固定唯一的,所以,我们不能总是将学生局限在封闭式的环境中进行地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要适当地开展一些地理实践活动,体现地理课程的开放性,改变学生脑海中对地理课程呆板无趣的印象,让学生觉得地理学习也可以丰富多彩,从而使他们对地理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

比如,在学习“乡村和城市”这节内容时,我就组织学生对常州市和常州市周边农村的差异进行了亲身体验,体验过程中,要求他们对市区和农村多方面差异进行比较,如,房屋的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兴趣明显要比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活动高出许多,都积极参与到了其中。这样,我通过开展这一实践活动,既使学生亲身感受了乡村与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别、居民生活内容的异同,帮助他们树立了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又使学生感受到了地理学习的丰富多彩,达到了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积极采取提高参与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得到改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学会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