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学影像技术方案十篇医学影像技术方案十篇

医学影像技术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2:22

医学影像技术方案篇1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医学实验室;医学影像技术

0前言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诊疗技术,已是医学诊疗的核心[1]。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影像设备日新月异,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加大人了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技能的比重。因此,如何建设一个体系完备、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是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招生以来,已经为川渝地方培养了上千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得到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2014年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确定为“四川省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该项目启动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组建建设小组,应对该重点专业规划建设方案,根据现代用人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改革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实验室对高职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2-3]。按照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及任务书要求,本着适用、美观和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检验系大力推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以良好的实验室教学环境为人才人培养服务。

1实验室现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加场地有限,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存在以下不足[4]:

1.1各自为阵,管理混乱

学院共有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医学影像检验系3个系部,医学类实验室由三个系共同使用,且由3个系的各个教研室共同管理。然而,对于实验室建设,各个系有各自建设目标和要求,因此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各自为阵,管理分散。

1.2设备陈旧,功能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学院建设经费的不足,实验室资金投入有限,各实验室仪器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性能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仪器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先进,但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致使实验设备不能跟上教学的需求,严重阻碍着教学。

1.3人员不足,共同承担

学院共有专职实验人员5人,分别指导着学院3个系5个教研室的所有实验课程,因此导致实验人员人手严重不足和短缺。为了缓解这一现状,多年来,3个医学系的专业课老师肩负起所授课程的实验课,同实验人员共同完成着所有实验课程,使得专职实验人员和专职教师都非常累,最终的教学效果当然很不理想。

2实验室新建

2013年学院全面着手于学院新区建设,并在2014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被批准为四川省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有了很好的契机和平台,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广泛关注。学院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门商讨,并多次论证,最终提出了新建方案和改革措施,取得了显出的效果。

2.1实验室硬件建设

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设置为10个,分别是暗室、DR/CR实训室、X线读片室、X光机模拟实训室、Ct检查室、电子电工实训室、心电图检查室、B超检查室、彩超检查室、影像技术模拟操作实训室,总占地700平方米,预计投入250余万元,具体如表1所示。其中已投入53万与达县人民医院共建校外影像教学实训中心,安装和调试运行良好,已顺利通过国资处验收。并积极寻求企业、行业捐赠,与成都众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向学校捐赠和资助仪器设备,该公司已向我校捐赠Ct机一台,目前正力争引进企业进入校园,拓宽合作领域,共建校内实训中心。

参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现有学生人数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并考虑对校外开放等情况,将实验室建设规模设计为:实验学时800学时/年,同时接纳学生人数为300人。如此,便能保障实验教学的需求。

表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规模

2.2实验室师资建设

医学影像技术教学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5名(包括外聘教师7名),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3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3%。为解决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实施名师工程,打造精品教学团队,通过三年建设,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3]。引进专业实验人员,分工实验项目,在数量上满足教学的需要,在质量上提高教学水平。

医学影像技术方案篇2

关键词:医学;标准化;影像诊断;设备软件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7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不断的发展,一些全新的数字化影像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比如CR,pet,mRi,DSa等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电脑化已经逐步成为影像科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医学影像设备的网络化也已逐步成为影像科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影像诊断设备的操作管理软件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影像诊断设备软件应该是满足所有医学的影像任务,满足医学影像应用,满足医学影像系统设置,最终覆盖整个医学影像应用的全面软件解决方案,而不再仅仅是一种设备的操作控制平台。所以,对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软件的标准化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软件系统的标准化

在最终用户端,软件的标准化则体现为一致的用户界面设计,为用户在不同的诊断工作站上提供一致的工作环境,为用户在不同的影像设备上提供一致的工作环境。针对整个医学诊断影像软件领域,软件设计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西门子公司的“新沟通”(syngo)软件在这一方面走在医学诊断影像软件领域的最前列。下面,本文简要地阐述了syngo的四个方面的特点:

1.1支持临床工作流程:“以人为本”是标准化软件设计的中心思想,其设计是按照临床工作的流程进行的。以前,大都是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来设计影像软件的,没有将医院工作的整体流程考虑在内,只是单一地完成影像设备本身应具备的功能,是单立式的设计,所以,其不能通用于不同的影像设备,不能满足临床工作不断增长的需要。Syngo软件的设计则是一体化的设计,从而可以将病人从送检到缴费的整个过程集成到影像设备软件,从而提供了一种满足所有医学影像任务的全面软件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满足所有医学影像应用的全面软件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满足所有医学影像系统设置的全面软件解决方案。

1.2适用于各种医学影像任务、应用和系统:病人登录、图像评价、通用三维图像后处理、数据管理以及网络传输等是影像设备软件的公共功能,同时,其又能为不同的设备设置不同的配置,比如,病人做Ct检查时,需要输入身高,而做mR检查时则需要输入病人的体重。

1.3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标准化的影像设备软件将windows的操作扩展到医学影像的应用上,windows的操作使用惯例是用户界面操作的基础,这样有利于用户尽快地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方便用户进行操作,为用户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1.4完善的软件功能:3D图像评价和后处理、通用的病人登录、图像胶片打印、图像胶片排版、各种图像评价、各种图像的后处理、图像网络传输、图像存档以及病人数据浏览等是设备完善的软件功能,同时,设备还有Ct检查、BoLD图像后处理、心脏功能分析以及mR检查等特有的软件功能。

2网络互连与互操作

在网络化的工作环境中,一方面,数字化影像设备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在局域网内实现信息、图像的传输交换,数字化影像设备和医院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在局域网内实现信息、图像的传输交换,数字化影像设备和医学影像存储传输系统之间也在局域网内实现信息、图像的传输交换。另一方面,影像设备设备还通过广域网与远程计算机实现信息传输。

医学图像网络存储的标准需要规范,医学图像网络通信的标准也需要规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各个厂家的各种数字化影像设备的集成。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影像设备厂商公认接受DiCom3.0,其成为医学数字成像的国际性统一信息标准,成为医学通讯的国际性统一信息标准。其为在标准网络框架内不同来源的医学影像设备间影像相互交流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为在标准网络框架内不同来源的医学影像设备间影像相互操作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性。

3设备远程维护和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越来越复杂,设备的维护越来越重要,设备的应用支持越来越重要。通过远程维护可以预先监控系统,通过远程支持也可以预先监控系统,从而有效地解决潜在的问题,降低系统的故障率;在系统需要维修时,通过远程诊断可以准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远程修复也可以准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得维修时间得到了缩短。所以,远程维护成为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软件的发展方向之一,远程支持成为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软件的发展方向之一。

远程诊断服务器对本地影像系统的访问是基于internet/www协议进行的,某些授权操作的执行也是基于该协议,比如,调整系统参数,测试系统部件的功能等等,从而实现设备的远程诊断,实现设备的远程修复。

可以利用公用电话网构建远程网络,可以利用iSDn技术构建远程网络,也可以利用数字专线构建远程网络。

参考文献

[1]上官辉,王溶泉.现代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实行“四・三”格局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5年01期

[2]Davidm.Hynes.数字X射线影像设备的技术升级――2K系统提高了数字视频荧光影像的质量[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1997年02期

[3]赵亚舒.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社会化问题的深入思考[J].医疗设备信息,2006年04期

医学影像技术方案篇3

“前沿科技致力医疗”寓意索尼全情投入中国医疗事业,作为行业的领军者,依托索尼在音视频领域的先端科技和平台优势,提供全方位的产品、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服务,为医疗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价值;同时,面对每年以10%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索尼也致力于打造一支勇于变革、高效敏锐的业务团队,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积极开拓医疗业务的新领域。

在深圳会展中心1厅C42号展位,索尼通过“新品监视器展区”、“4K影像解决方案展区”、“自助取片系统KioSK展区”、“手术影像移动工作站展区”、“3D手术监看解决方案展区”、“放射&超声打印输出方案展区”,向与会者全面展示了索尼医疗业务的最新成果。特别是索尼独到的4K影像系统解决方案,涵盖了拍摄、传输、监看、存储的全4K医疗影像流程,以其领先的技术和出色的使用效果,成为医疗展最令人瞩目的展示之一。

步入展台,观众将首先领略3款医用监视器的新品阵容:LmD-2435、LmD-2735mC及LmD-2765。新品采用高画质的全高清分辨率,具有窄边框的时尚外观,应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易于持握且位置调整方便;全高清1,920×1,080分辨率确保了其拥有清晰、明亮的彩色画面;输入接口丰富,除了DVi-D和SDi接口之外,三款产品都配有Video、SVideo和HD-15接口。LmD-2435采用24英寸屏幕,LmD-2735及LmD-2765采用27英寸屏幕,在观看内窥镜、腹腔镜摄像系统时表现优异,适用于手术室、外科中心、诊所、医生办公室等现代医疗环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领域对画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医疗诊断和手术方面,更清晰的画面将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大价值。作为视音频领域的先导厂商,索尼融汇多年技术经验,将4K领先技术注入医疗领域,所创造的“4K影像解决方案”成为开拓医疗显示领域的最新利器。从信号采集、画面监看,到信号传输、影像录制,索尼可提供从前端到后端完整的手术室4K解决方案。特别是最新推出的ipConvertor转换器,可通过光纤进行远程4K画面转播,远端观众可轻松获得手术室内的实时4K画面和音频内容。

近年来,“排队”现象似乎成为医院无法避免的难题,特别是在医疗影像中心的患者取片环节,排队现象更加突出。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取片效率,为患者节约时间为医院提升效率,成为院方的一大课题。

“KioSK自助取片系统”融合网络传输及热敏打印技术,可为用户提供全套自助取片解决方案,为医院影像中心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它支持分期分批的自助业务办理;支持条码、磁条卡、iC卡等不同验证条件;具备查询检索功能;无需与医院原有系统集成;并且打印速度很快,完全打印14X17的胶片与就诊报告只需75秒。KioSK将最大程度上缩短患者排队取片时间,节约科室成本,杜绝错误分发,避免胶片浪费,帮助放射科实现高效运营和环保节约控制。

作为集合了索尼医疗领域最前端优势的系统,“手术影像移动工作站”应用术野摄像机、录像机、专业医疗监视器、场景摄像机、信号处理及传输设备,打造成高灵活性的手术室临床转播设备。它可实现便捷的单人操作,最大臂展长度为175厘米,可在不同手术室中灵活移动;在直播示教过程中,学员可以不用进入手术室,通过网络传输的视频即可获得身临其境般的全高清观摩体验;系统获得的录制数据采用安全、可靠的存储方式:蓝光光盘、HDD硬盘、USB设备等,方便术后随时调用传输。索尼手术影像移动工作站目前已在上海、北京等地大量重点医院临床使用,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3D手术监看近年来逐步进入实践应用,在眼科、神经内科等需要极其精细化手术操作的科室有大量需求,索尼凭借领先于显示行业的3D技术经验,其“3D手术监看解决方案”赢得了远超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展会中,索尼展示了3D医疗影像产品家族的最新成员――32英寸医用高清监视器LmD-3251tC,这款新品与医用3D高清摄像机mCC-3000mt、医用3D高清录像机HVo-3000mt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医学3D影像解决方案,是多种手术应用的理想选择。HVo-3000mt录制的3D医疗影像可清晰地还原手术过程中的夹持、切割、缝合等操作细节,可有效提升医疗视频教学质量。

医学影像技术方案篇4

【关键词】病案;信息化;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04—02

病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医院规范管理和实现数字化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病案是医疗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科技档案之一,是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医疗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原始资料。随着三级医院评审的开展,以评促建,评建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院得以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医院正在朝着优化、规范、统一管理的方向发展。日照市人民医院自2009年建立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RiS(放射信息系统,RadiologyinformationSystem,RiS)系统、医学图像实时传输与查询、归档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和病人床边信息系统,本课题组就将传统纸质“乳腺癌及癌前病变”档案升级为数字化医疗数据库档案,现将其研究与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建立规范、统一的身份识别日照市人民医院2009年建立HiS、RiS系统,及后来paCS、病人床边查房信息系统,医院使用医卡通完成医院就诊流程,实现医院内部管理。持卡人就诊包括挂号、就诊、检查、化验、治疗、取药等过程都由医卡通完成,将医卡通建立前的医院各部门的管理自成体系如诊疗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都由HiS系统医卡通完成。

1.2制订有效措施,确保系统数据安全医卡通在医院范围内的使用,增加了对医院网络和数据安全的要求。由于诊疗、科研管理系统的数据与医卡通的数据是有直接关联的,医卡通使用的安全会影响科研系统的使用安全,为此制定数据建设和管理规范,确保数据的安全。

1.3电子病案主要框架管理模式探索病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主要来源于临床、医技科室产生的病人医疗信息,门诊病房工作站HiS信息系统与医技特殊系统RiS系统两部分组成。HiS和RiS系统的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管理部分主要包括病人基本资料、病历诊疗记录、随访服务记录等部分,主要用于乳腺病的分型登记、随访、用药指导等。科室医生可通过HiS系统和RiS系统实现数据的动态更新,记录乳腺癌及癌前病变危险因素,统计指标包括实现对患者的诊断分类、肿瘤标记物监测、用药规范、效果评估、健康教育、危险度评估等。随访服务管理及管理报表等。

2结果

2.1HiS工作站病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主要来源于临床、医技科室产生的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病人医疗信息,门诊病房工作站(HiS)信息系统与医技特殊系统(RiS)系统两部分组成。HiS和RiS系统的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管理部分主要包括病人基本资料、病历诊疗记录、随访服务记录等部分,主要用于乳腺病的分型登记、随访、用药指导等。科室医生可通过HiS系统和RiS系统实现数据的动态更新,同时为首诊患者实现疾病防治一体化提供有力帮助。记录乳腺癌及癌前病变危险因素,统计指标包括实现对患者的诊断分类、肿瘤标记物监测、用药规范、效果评估、健康教育、危险度评估等。随访服务管理功能乳腺癌前病变管理的关键点在于患者的随访管理,针对不同疾病程度的患者,医生可采取不同的随访周期,这对患者治疗的主动性、积极性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后,可先将随访周期设定为3-6个月,当随访病变无变化时,可将患者的随访周期调整为6-12个月甚至更长。

2.2RiS工作站查看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诊断信息、大体标本的照片及描述、取材的记录、当前病例状态(已取材/已脱水/已包埋/已切片)等模块内容。录入、查看历次检查信息。进行切片质量评价(评分和备注)、内部医嘱要求包括补取、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注明蜡块、试剂)等,并在相应的工作站点上提示。乳腺溢液脱落细胞学下免疫组化医嘱,直接写试剂如Ca153、Ki-67等;调阅乳腺区段切除、改良根治标本大体检查图像;对切片图像显微镜摄影,并保存与病例关联。通过模板录入乳腺癌及癌前病变镜下所见、病理诊断(支持下拉框、文本框输入,具有整理功能)等。包含常规病理、活检病理、冰冻病理、免疫组化、原位杂交(FiSH、CiSH)及细针穿刺细胞等报告类别。组织学具有冰冻报告、常规病理/活检病理、免疫组化、HeR2原位杂交以及基因检测等模块项目。RiS特检工作站显示待处理的医嘱病例列表,包括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注明蜡块、试剂),对有待处理的医嘱进行提示。显示已处理的医嘱病例列表,可根据病理号及报告日期来检索。可动态增减医嘱试剂。支持打印特检工作单。通过RiS及paCS可调阅、完善病人的乳腺钼靶影像资料及病理检查、分级、分期等临床病理对照资料。

2.3病理流程及检查结果查询及资料归档按照报告类别,将资料(申请单或底单)、蜡块、玻片分别归档处理,录入具体的归档位置。可根据病理号、病人信息查询相应资料。可批量归档。以病理号查询当前病理在各个流程中的完成情况,及标本签收时间、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报告信息等相关信息。按照病理诊断“精确”“包含”“类似”等进行病理诊断、检查结论查询归档;按照病人姓名、医通卡卡号或住院号、部位等可进行病人基本信息查询检索、归档。如在诊断检查结论中输入“乳腺导管原位癌”、选择“类似”或“包含”,在选择起止日期,可将该时段所有乳腺导管原位癌病人资料调阅、归档;在字段中选择不同信息,可生成相应的eXCeL、DBS或word及文本格式数据库。

2.4RiS60报告存储与调阅及部署步骤RiS60报告保存为.odt文档格式,通过pacs上传到存储卷中(同图像存储),并在表pacs_image、pacs_Study、pacs_Series中存有记录;报告/模板缓存目录newreport,其中存储报告模板,内容模板以及待上传的报告文件;调阅已保存过的报告,则其文件在pacscache目录下。客户端安装目录、paCS、图像采集、报表等同RiS501,安装openoffice3.2.1中文版,客户端设置。系统参数à系统设置à业务流程;报告配置,用于上传报告模板文件。

3讨论

档案作为医院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卫生防病及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第一手原始记录材料,不仅是进一步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支撑,同时也是评价和衡量医院技术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1],是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无形资产,将这些宝贵资料循环应用、继续发展对一个医院乃至医学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纸质档案收集建立存在很多主、客观问题。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病史、超声影像学、钼靶X线片诊断、病理组织学切片、临床重大成果中病人治愈、失败、演变的原始证据,对病人治疗过程至关重要,但涉及部门多,场地分散,人员间协作水平差异,虽然按照山东省病历书写规范的标准,年代较长久的病历可以销毁,但许多有价值的病史资料特别是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癌前病变需要几十年的随访观察,这些有利用价值的资料也随之消失,很难将这些珍贵病史和资料集中统一管理。不少医护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如“乳腺癌及癌前病变”数据库,只重视乳腺癌治疗资料的收集,对导管原位癌、乳腺癌术前钼靶影像学、病史、体征等重要资料不全面,对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特别是普通导管上皮增生、扁平上皮非典型增生、乳腺大汗腺化生等病变及治疗随访过程等不少原始有价值的资料流失。在建立纸质档案过程中各自为政、为我所用,关系不顺,职责不明,过于分散,疏于收集和分类整理。如乳腺癌的治疗乳腺甲状腺外科资料别的科室不能及时得到,只能到病人出院后病理审查完毕后一段时间到病案室查询;化疗药及放射治疗过程、随访记录等资料只在肿瘤内科和放疗科;病理及组织学分级与临床病理因素等资料在病理科,外科及肿瘤科也得不到;各类检查的典型病史、以及院内外会诊、国内外学术研讨过程等重要资料科室各自为政,且记录不详细,资料分散,在资料的收集、整理及临床病理对照、流行病学观察及随访问题上职责不明,缺乏有效的制度加以约束。我院乳腺增生性病变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经验,从上世纪90年代普查开始了的乳腺增生性病变及癌前病变保乳治疗,乳腺区段切除术,到后来术前粗针穿刺生物靶向检测、术前新辅助化疗肿瘤床缩小后再切除等医疗技术的不断开展,积累了大量经验,虽然诊治水平居先进,但乳腺癌病历档案资料不全,特别是一些生存时间长而且生存质量高的典型病例没有做好随访记录,无法应用数据库进行生存函数分析,病员检查结果、手术录像及随访记录等珍贵资料却散落于不同科室少数医生之间,征集阻力较大,成为他们书写论文和对外宣传的个人资料,不能很好共享,也发挥不出医疗团队的综合诊疗、学术研究水平。

医院数字化病案信息管理、HiS、RiS及paCS系统的建立,为数字信息化病案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创造了条件,可将“重藏轻用”改变为“藏用并重”[2]。医院应把它作为一项重点工程,从人员到设备、管理、统筹都应详细计划和安排,同时加强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化病案的作用。使用医卡通可充分发挥门诊HiS系统效益和作用,大量病人医疗信息如临床病理信息、每次诊疗信息、医疗消费等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paCS系统使得占医院80%以上的医学影像信息在当前的信息系统中得到充分的共享与应用,本单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乳腺癌及癌前病变”医疗档案由纸质材料数据库人工建立改为数字化信息平台建立,并得以迅速发展。高性能计算机、高速网络和大容量存储设备,paCS的建设也已为大量医学影像和诊断信息的存档和通讯要求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保障,使自动化的医学影像管理和大范围的图像共享成为了可能,为病人床边信息系统、远程诊断与教学等为医疗、科研教学支持系统提供了支持,为多个病种的医疗档案开发研究与应用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现实。paCS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主要分为医学图像获取、大容量数据存贮、图像显示和处理、数据库管理及用于传输影像的局域或广域网络等几个单元。paCS和其他管理系统的显著不同点是要从影像设备获得影像,还要对影像能进行各种加工和浏览。paCS系统的格式多样的功能。图像的放大/缩小:能够实现图像的无级连续放大,并配有放大镜功能。能够观察任意的图像细节。报告系统可以满足检查科室对报告书写的各种要求,写完后可以与病人图像信息一起存人数据库中,为以后的查阅和修改提供了方便。方便地向报告中插入已处理好的图像,形成图文一体化。诊断报告中的格式、字体,以及报告项目和数据库中字段的对应关系都可以在诊断报告界面中自己定义和修改,完成各种图文混排的报告格式。此外诊断报告还具有多种报告词条及完整的报告模板,其中的词条和模板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有医师不断的修改增加。这样做不但符合医生的工作习惯,而且减少医生的录人工作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有利于登记、就诊、出片、报告、审核、发片等环节的控制和管理。

单纯的paCS是不能深入到医院影像的实际工作中去的,功能发挥十分有限,paCS必须和RiS系统相结合在一起实现。RiS是近几年随着HiS和paCS的逐渐普及而发展起来的,成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解决方案。RiS以建立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任何时候可以查找到任何一个病人的任何影像信息和诊断报告,这些影像信息包括超声、普通X线、造影、CR、DR、Ct、核磁共振、DSa、eCt、peCt、SpeCt等,提供必要的统计和分析信息。RiS和paCS系统支持影像数据的长期存储管理和短期存储管理,具有影像及其报告自动定位、自动择向传送和存储规划等功能;提供DiCom存储和归档;提供图像的有损和无损压缩JpeG,mpeG,wavelet;提供系统服务器、扩展磁盘阵列和磁带库、DVD光盘库等存储界质,配合专用存储软件构成San结构;实现在线、近线和离线存储状态;与医院目前的HiS系统相一致。我国的医学信息标准化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应该吸取国际标准的成熟经验,建立健全医学信息标准[3]。

综上,数字信息化病案网络化的建立,将整个医疗、科研及临床教学活动过程及在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乃至声像等各种形式的资料保存下来,是准确、高效记录医疗、科研的客观依据,是制定科研计划和推动科研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医院科研发展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对于多科室病历、跨时长的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数字信息化病案克服了传统有形纸质介质为档案管理模式在收集、查阅、整理、统计分析等方面都存在的弊端,应进一步加快信息资源数字化病案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张琦,刘军.医院数字档案室建设.中国档案,2012,(3);88-88.

医学影像技术方案篇5

关键词: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技术;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教学研究

国务院2015年8月31日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指出:“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大数据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将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大数据已纳入我国国家发展战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势必要提出新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具有以下特点:1)容量大;也就是说数据的容量很大。近来,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这就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资料。2)种类多;大数据的种类非常多,它不仅包括文本资料,还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种类繁多的资料。3)价值高;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或服务。4)高速性。由于数据不断地产生,若不及时捕捉,有价值信息稍纵即逝,这就要求研究人员能迅速有效地从大量数据中捕捉到有价值信息,大数据的高速性,是大数据于传统数据相区别的最显著特点。

大数据的研究已经在科学界崭露头角,高等教学也要依赖大数据开展工作,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战略、世界观和文化,将带来一场社会变革,教师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协同的精神来迎接这场变革。那么在大数据时代的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堂教学将如何发展呢?

众所周知,医学影像物理学作为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涵盖了物理、工程数学、计算机、微电子学、有线电视技术和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用;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成像已不再是单一放射学的范畴,而是形成了完善的大影像学的平台,并向更为全面的医学信息学方向发展。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汇集了多门学科涉及的基础知识非常广泛,并且内容抽象复杂、图像更加精细和动态、诊断技术呈现数字化和快速化。目前,我校对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而该专业学生物理、数学、电子等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医学影像物理学中许多的知识从未接触过;并且影像物理学各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普遍觉得医学影像物理学难懂难学。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笔者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堂教学更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探讨应对大数据背景下教育变革的策略。

1.在大数据时代,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堂教学要做好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被动地位,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不会理论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失去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热情。那么,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授课教师要改变以往旧的观念,从自身出发紧跟时代的要求,在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中利用好大数据的理论、技术,使得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能更上一个台阶,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医学影像物理学,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大数据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在大数据时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如何解决,各位教师不能仅仅依靠以往的教学经验,而是从大数据中找解决方法,也就是说教师要认真研究大数据中出现的大量的教学问题以及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作为授课教师不能仅仅依靠感觉和直觉,而是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过程、学习体验和师生交流。比如:授课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向向学生提供免费的、可检索的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讲义、教学大纲、参考书目、专业课表等内容;也可以提供医学影像物理学音频以及视频文件供学生参考学习;还可以提供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后复习参考题目供学生配套练习并且可以开辟医学影像物理学学习交流论坛供学生学习交流。这既促进学生回顾和理解课堂上讲授的学习内容,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成就感,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资源使用行为的数据跟踪不仅是单纯的点击量统计和登陆时间统计,而且还包括了对学生点击观看频率、发帖主题内容、出错几率等更加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测量与记录;虽然教师教授的是一样的教学内容,但是每个学生的对知识的接受理解程度都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考虑,给出最适合该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在练习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后复习参考题时,如果学生能正确完成几道同类型题目时,此类题目就不需要再多加练习,而是继续练习下一类型的题目;如果学生对同类型题目反复出错,就要给出错题分析,让学生知道错的何处,如何纠错。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同时教师通过微信,QQ等平台能及时掌握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并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和表扬。

2.在大数据时代,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堂教学要整合教师资源、推进团队建设

大数据时代彻底改变了以往孤军奋战的局面,必然走向团队合作。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再仅仅是教师的一个人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而变成了各位教师组成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之间的各位教师共同合作完成教学活动。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教学团队,依靠大数据信息技术支持,共同打造一个完备的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堂教学体系。

由于医学影像物理学含有物理、工程数学、计算机、微电子学、有线电视技术和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地发展。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课程自主设计和实施的能力以及使用数据的能力。教师应通过收集和研究分析和解释学生的各种信息包括行为、学生历时信息以及学生共时信息等数据,通过研究分析学生的信息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步骤,自主设计适合所教授学生的教案,合理地教授学生知识。另外,教师不仅仅只掌握所要教授的医学影像物理学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跨界的知识”,如excel、谷歌的Spreadsheets和Fusiontables等统计工具,使用Blogger、wordpress、JavaScript等工具生成数据和数据分析工具。教师者首先要了解如何通过阅读图标来追踪学生的进步;如何通过分析概率预测,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其次,教师要协同工作并有效地使用数据,为避免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同一学科内部之间以及交叉学科单位之间的科学数据,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下,要努力做到资源的共享。比如:在讲解x射线摄影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用一例确诊为肺癌的临床病例,通过该病例影像,然后讨论影像展示的内容、x射线的特性、x射线摄影技术对于病例的诊断作用以及该技术存在什么缺陷或不足,如何改进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际的案例来讲解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并接受所学知识,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良好。

3.大数据时代的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堂教学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在大数据时代,教师仍然可以规划和实施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堂教学,但是授课方式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而是教师与学生相互结伴来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教师要真正的了解学生并且要与学生形成互动,教学活动不再枯燥无味,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只有这样,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活动的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医学影像技术方案篇6

影像存档及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是近年来国内外新兴的医学影像信息技术,包括影像获取、处理、存储、显示或打印的软硬件系统,是医学影像、数字化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paCS需要解决数据传输和影像存储的问题,医学影像压缩是关键的技术之一[1]。

研究人员结合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神经网络理论、小波变换和分形理论等探索影像编码的新途径,同时人的视觉生理心理特性的研究成果也开拓了人们的视野[2]。

分形影像压缩方法是一种新的图像编码方法,它是一种基于图像内容间存在的自相似性关系的编码方法。随着图像处理方法的发展,分形压缩技术正从一致的编码方法发展到自适应的编码方法[3,4]。本研究介绍医学影像的自适应分形压缩技术,特别是图像区域划分和编码方法的自适应性。

1分形和分形影像压缩

分形是美国科学家B.mandelbrot给不规则的支离破碎的复杂图形的命名。分形一般是指一个粗糙或零碎的几何形状,可以分成数个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会大略)是整体缩小尺寸的形状[5],此性质称为自相似性。

分形压缩是一种有损的图像压缩方法,它利用分形几何原理对影像进行高水平的压缩。

由于医学影像中存在某种形式的分形自相似性,因此可以利用影像整体与局部的自相似性,应用迭代函数系统(iFS)理论实现分形影像压缩编码。分形编码过程包括图像的分割、搜索最佳匹配和编码相关参数三个步骤。首先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图像划分成若干不重叠的值域块Rj和可以重叠的定义域块Dj,然后对每个Rj寻找某个Dj,使Dj在规定的最小误差内经过某个变换wj映射到Rj,记录下子块Rj和Dj及变换wj的参数,得到一个迭代函数系统,最后对这些参数进行编码。分形解码过程利用编码传来的参数确定迭代函数系统,经过有限次迭代,图像趋近于迭代函数系统的吸引子,即为解码图像。

2自适应区域划分方法

一致的分形编码方法由于没有考虑图像特征的高度非线性和不一致性,统一的图像分区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率失真性能。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自适应的区域划分。例如,四叉树分解,水平垂直块分解,多角形分解,三角形(矩形)的分裂合并方法,基于图像分割(边缘粗尺度,纹理细尺度)的划分方法等等[6,7]。这些方法利用了图像的空间不一致性,能够适应图像的不同变化。

其中,图像的分类和不同块的分裂合并遵从一些不同的原则。例如,不同区域子块的局部整体变分,方差,分数维(分形维数是一个表征分形复杂或粗糙程度的量)和定义的某种差别量等[4]。

利用合理的划分准则和策略,可以将图像划分为适合图像特征的不同性质的图像子块,以便于有效的分形编码和优越的编码性能。当然,还有图像不同子块的自适应匹配方法。

3自适应编码方法

一幅图像中存在对于临床医生具有不同意义的内容,为了有效地节省存储空间,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感兴趣区的影像编码方法:对于图像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类型的编码方法,这就是编码方法的自适应性[3]。

医疗数字影像传输协定DiCom(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是一组对于医学影像的处理、储存、打印和传输的通用的标准协定,包含了档案格式的定义及网络通信协定。DiCom可以整合不同厂商的医疗影像仪器、服务器、工作站、打印机和网络设备于paCS系统中。DiCom标准的使得自适应压缩编码得到更大的发展。

研究者将图像分为感兴趣区和非感兴趣区。对于感兴趣区,为了更好地保持图像的病理特征,尽量使用无损压缩方法。例如,预测法,变换法,平均信息法(熵编码),方块编码法,游程编码法及轮廓编码法等。对于非感兴趣区,为了更好地保持节省存储空间,使用有损压缩方法。例如,JpeG,JpeG2000以及压缩比非常高的分形压缩技术。

4医学分形影像压缩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提出了许多自适应改进方案。这些方案一般围绕着提高压缩比和编码效果,提高编码和解码速度,分形与其他工具相结合的影像压缩新方法等方面进行。自适应分形影像压缩技术是一个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压缩方法。

参考文献

[1]G.S.michael.ReviewofcompressionmethodsformedicalimagesinpaCS.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informatics,1998,52(13):159165.

[2]阮秋琦.数字图像处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Y.Fisher.FractalimageCompressiontheoryandapplication.SpringerVerlag,1995.

[4]B.wohlberg,G.deJager.areviewofthefractalimagecodingliterature.ieeetransactionsonimageprocessing,1999,8(12):17161729.

[5]B.mandelbrot.theFractalGeometryofnature.w.H.FreemanandCompany,1982.

医学影像技术方案篇7

paCS技术发展趋势

1.成像设备的快速发展要求更合理、高效的paCS存储方案

几年前设备研发厂商还引以为傲的64层Ct已经被256层Ct的光芒覆盖,它能够产生相当于64层扫描仪10倍尺寸的数据集。如何将爆炸性增长的影像数据安全的管理、高效的利用势必成为影响未来决策而需要解决的因素。东软医疗paCS产品致力于引导用户建立投资合理,可任意扩充,高性价比的存储模型和分级在线存储方案,轻松应对海量存储与高峰并发,并为客户解决原有系统的切割、历史数据的迁移和长期数据如何在线保存以及快速调阅等具体问题。

2.医疗成像成为医院广泛应用的手段

拍摄、检索、存储诊断影像不再集中在放射检查,数码影像的范围迅速扩展,包括了数量更为丰富、密度更大的心血管造影、数字化肿瘤、病理学影像等领域。整合单独科室的paCS解决方案,以及将安全功能和其他管理功能标准化的能力,正在促使像东软这样的本土paCS解决方案提供商考虑企业范围paCS解决方案,如何整合并合理利用被放射科、心血管科、肿瘤科、病理科各自单独管理的医疗成像数据成为我们关注的重心。正是因为诊断设备的DiCom兼容使得这些不同的成像设备越来越朝统一的paCS基础架构发展。CpaCS标准减小了各厂家对标准理解的差异,为我们减小了多类设备的兼容性差异。

3.影像后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诊断

目前,paCS系统越来越被医生所依赖。此外,医生还希望今后paCS的发展方向是更方便临床使用。他们尤其希望在paCS中增加图像后处理技术。现在,医生对Ct、mRi等大型仪器的图像后处理都只能在原机上进行,并且每个paCS供应商、每个机器的处理技术方法以及处理能力各不相同,需要他们分别学习、掌握与研究,这不仅占用了他们的宝贵时间,也浪费了他们的研究精力。如果有一天,paCS的各项功能都完备了,那么就能从最大程度上满足医生的工作需求。同时,各大型仪器厂家设备应该成为paCS系统的数据输入单元,这样做有利于厂家的硬件生产、研究与开发,减少现在各厂家对各自软件的操作及昂贵的费用支出。同时要求厂家用统一的标准方式输送其影像数据,paCS可以从各个厂家的设备获得这些数据,用paCS自己的一整套、最优化的处理技术及强大的处理功能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医生只需要研究一套paCS,就可以对图像进行最优化的处理,真正实现应用、研究与需要的一体化。这将是paCS供应商今后努力研究与开发的方向和目标。此外,它已经远远超出了paCS的现有内涵,加大了paCS供应商的研究与开发的难度。哪家paCS厂商先实现了这一目标,它就能研发出最受医生欢迎的paCS产品。东软医疗在早些年前就开始致力于三维后处理、图像融合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属于paCS的一整套的功能强大后处理技术工作站,同时实现了统一的操作、报告和Ui风格。

4.paCS同emR/HiS的无缝整合

随着国内paCS用户的逐步成熟,系统间资源共享成为他们的迫切需求。paCS同其他信息系统的整合目的主要有三个:首先,可以达到信息的一次性输入,paCS和其他各个系统一次性输入形成无缝连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其次,使当前各种各样的诊疗信息实现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有利于医疗企业资源利用。这也涉及到接口的问题;第三,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成为paCS建设者的首要工作。

东软一直很重视推动paCS和HiS/emR的集成与整合,在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用户具体的整合实施工作中,借鉴经验教训,最后总结出下面的道理:iHe参考模型为系统融合建好了“梁”和“骨”,DiCom和HL7等标准恰恰填好了构架中的“血”与“肉”,至于各家paCS厂商又可以在这“血肉”之上建立属于各家风格的美丽外表,发扬特色和优势特性。整合的道路我们要以国际iHe参考模型为医院信息系统融合的基本指导方案,规范业务流程,优化实施过程,发掘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模型。

5.新医改下的区域影像数据中心

新医改环境下区域影像中心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影像融合和区域影像中心某种程度上是和医疗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区域影像中心的探索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区域影像中心的提出是医院内部paCS应用发展后的必然结果,是在医院内部实现患者影像信息共享后,在医院之间这一更高层次的实现,同时也是电子病历系统实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我们认为建设区域范围内的数据中心需要注意以下3点:首先,要基于一个稳定的、可扩展的集成平台;其次有一套明确的保证互联互通的标准;最后,要对集成平台和应用软件进行认证,要有部级的认证机构和严格的认证测试手段,对通过认证的厂商产品和购买、应用经过认证产品的用户给予奖励。在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长期建设过程中,刺激厂商和用户双方都有实现互联互通能力的积极性。只有同时重视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的问题,通过政策和管理来推动和促进技术层面的进展,再通过技术层面的进展来逐步落实和完善政策层面的设想及规划,把技术和管理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才能最大程度的确保paCS建设过程的高效和结果的成功。

目前,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由于电子健康档案应用系统分散以及信息标准不统一,实现信息共享和逻辑集成的方式主要选用互操作技术的发展路线。由于电子健康档案内容复杂,存储分散,信息生命周期长,要实现众多医院和各种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必需选择和研究互操作技术。因为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包括各种各样的应用信息系统,必定会有多个应用系统供应商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东软医疗paCS产品发展路线与规划

近几年,paCS已经从最初的单机版系统发展到科室级乃至全院级paCS,并随着集团医院内部和区域医疗机构之间对影像存储、共享和管理的迫切需求,快速发展为区域paCS系统。

传统的中心化paCS解决方案应用到广域网分布式环境中会遇到系统应用瓶颈、架构封闭难扩展和系统拥有总成本高等问题。东软根据多年的行业经验规划出一套paCS发展技术路线,并提出了基于产业标准的paCS解决方案。它能够满足集团医院和医疗机构对于企业级paCS的高性能访问、大容量分布存储、数据备份、系统容灾和降低系统拥有总成本的要求,可以为我国医院集团企业级paCS和医疗机构间区域paCS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它在提高我国医学影像信息存储、管理和共享水平的同时,让广大患者享受到高效医疗信息服务带来的便利。

医学影像技术方案篇8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新思考

随着医学基础理论、信息科学、医用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并向广深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和水平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医院也可能使用多种型号的检查设备。同时影像设备使用是各自为政、相互否定、互相对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根源之一。而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应不断完善规范化建设,达到诊断治疗的要求。要真正做好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医院高层重视,提高对医学影像认识

首先必须使规范化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认同,使各级领导认识到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及严肃性,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使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同时做到责任到人,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任,这样只要出现问题就可由相关人员具体负责解决处理。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

首先按照国家《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法》、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要求各级各类从事影像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对于新进人员要求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及时申报重点培训各类专业许可证,参加有关部级考试考核,持证后方可正式上岗。各影像科都应有完备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故障应急预案、维修档案等质量管理制度,使影像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有章可循。设备保养制度、设备维修申请制度、限期修理制度上墙,并抓好落实。对各项检查的原则、步骤、方法、程序、结果、照片质量、报告书写规范、发放报告流程、复查流程等等影像检查进行质量控制,量化管理,以便达到改善影像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各影像检查的标准化流程以及影像科的科学化管理之目的。

三、加强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素质建设

众所周知,医学的发展是以医学设备的发展为前提的。站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及技术飞速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医学、工程学和技术学的多元结合是当今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医学影像学科应以医师为主,高素质的专业群体,加上各专业合理的梯队建设是未来科室发达兴旺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学习、进修深造、远程医学教育网络、专业学术活动等,重点学习与普遍性学习相结合,必要时外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强势学科进行重点学习,视情况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授课,进行普遍性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去适应,才能进一步进行应用和开发,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设备。加强培训,持证上岗。通过学习提高全体医、技、护人员对影像工作的认识,从科学角度来看待该项工作。坚持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培养与引进并重,加速培养年轻的后备力量,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不同等级医师、工程师、技师的规范化培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不断优化影像系统的人才队伍结构,增大硕士和博士比重,使人才结构合理。

四、合理使用医学影像设备

要以最小的、合理化的费用达到快而准确地诊断疾病为目的,为患者尽量减少负担,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在影像学领域内各项检查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借鉴性,要在应用上尽量做到删繁就简,互相补充,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医生应如何合理使用这些高科技设备,既能准确及时地诊断病情,又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掌握各种设备的优缺点,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使用各项影像设备,提高图像质量。

五、明确医学影像相关工作流程

扣紧从接诊到发报告的每个环节,尽量缩短各环节的耗时,利用信息的传递,使每个环节运作流畅。同时对当日工作量、各机房工作量等进行统计,使各影像设备得到更好的发挥。

六、完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人员要通过审阅病历,了解病情,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结合临床进行鉴别、对照、综合,按照规范化的基本格式写出报告做出结论。

七、加强医学影像的规范化防护

首先应健全防护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防护档案,在劳保、休假上给予照顾,落实责任、常抓不懈。要熟悉设备的性能,掌握设备操作规程和防护知识,坚持使用最优化的原则,购置铅围脖、铅围裙,添置铅帽、铅眼镜及各种必备的防护用品,对于工作间无铅门的及时给予安装,各检查门前增加电离辐射标志,各机房门外增添有文字注释的工作指示灯,并和设备联动。

医学影像技术方案篇9

关键词:多媒体放映技术应用影响

近几年来,多媒体放映技术在我国医疗行业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大部分医院都建立了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和公布系统,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多媒体时代,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医院建设必定给医院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在了解多媒体放映技术在医院的应用范围后,归纳总结其应用效果和对医院建设的深入影响是符合社会要求且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

一、多媒体放映技术的应用范围

首先,为节省病人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各大医院在公共候诊区和各个诊间外都设置了多媒体的数字标牌,将目前候诊号码、护理人员等信息进行公布。其次,医院在领药区设置了自动叫号系统,在挂号区设置了自动缴费系统,在节省病人排队时间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院服务水平[3]。最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帮助医生处理医疗影像,数码相机更能提供清晰及时的图片影像资料,为完善和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多媒体放映技术在医院应用的必要性

第一,从医学诊断来看,医生要诊断病人的病情,依靠的就是将所有医学信息如心电图、病人自诉内容、病人体征、B超等综合起来,其后再进行诊断,多媒体放映技术正好为医生放映心电图、B超等提供技术辅助,便于医生在清楚明白图片内容后做出准确判断。

第二,从信息管理来看。以医院影像为例,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中现代医疗图片和影像也日益增多,如何处理和管理这些影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有效存储影像图片的同时,减少员工因保存和调取文件而花费的时间和劳动力。

第三,从信息保存来看。以往,处理和管理医疗资料、客户信息等相关资料的责任都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承担,部门之间要调取相关信息需要繁琐耗时的流程,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后,通过建立数据库,各部门人员都能将相关材料放入同一数据库,要调取和共享其他部门的信息就更为便捷了。

第四,从医学教学来看。多媒体放映技术让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精彩,为医院教学提供了帮助[1]。

第五,从医学研究来看。医学信息是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以往的医学交流和调研大都以座谈和书面材料为主,应用多媒体放映技术后,投影仪可以将内容更为直观的呈现在交流者面前,内容精致的ppt也往往比沉闷乏味的书面材料更具有吸引力。

三、多媒体放映技术对医院建设的影响

3.1对医院管理方面的影响

随着医院逐步扩大多媒体放映技术的应用范围,多媒体技术对医院管理的影响也日益加深。

首先,提高了医院的运转效率。通过使用电子病历、自动叫号、自动缴费等多媒体设备,病人节省了大量的排队时间,医生调阅病人病历和诊断报告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延长了医生实际看诊和诊断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完善医院服务水平。

其次,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2]。以前,医院大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纸张进行纸质材料的书写和保存,客人资料、X光片和研究交流资料等只有书面材料。使用多媒体技术后,病人病历趋向电子化,医疗图片和影像趋向电子化,资料存储趋向光盘化,医院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员来建立和管理一个庞大的纸质病例库和胶片库,降低了医院的各项成本,为病人带来了实惠。

最后,提高了存储信息的完整和安全性。传统的医疗信息、研究内容等都是由文件存档的方式进行保存的,一旦纸质档案丢失,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就会无迹可寻,同时,长时间的放置也有可能使纸质档案和胶片内容变得模糊而难以辨认。因此,将多媒体放映技术运用在医疗信息的存储中是很必要的。通过电脑存档,很多有价值的图片和影像都能长期保存在电脑硬盘中,并能进行拷贝,丢失和损坏的可能性相对降低。

3.2影响医疗质量和水平

第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各种成像设备间互不干涉的状态。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原本独立存在的文件资料都能实现共享。医生在对病人的病症进行诊断时,可以直接调取其他医生的类似案例,避免由单一案例和自身想法而造成的局限性,提高医生诊断病症的准确性。

第二,在遇到疑难杂症或个别罕见案例时,医院可以进行专家会诊,通过投影仪将案例信息和图片影像等进行公布,综合所有专家的意见建议,提高解决病症的可能性。

第三,进行专家会诊时,除了可以集合本院的权威专家外,还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同其他医院、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的权威人士进行视频联络,对病人病情进行面对面的分析交流。在此情况下,不但增加了解决该病症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提高医生专业素养。当然,上述办法也适应于一般的学术交流。

第四,医院进行医学讲座和知识传授时,多媒体放映设备能够将所有内容更加生动直观的呈现在受者面前,这样既可以让受者在更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更丰富的知识,又可以提高授者工作效率,达到提高医生专业水平和医院医疗水准的双重目的。

3.3影响医院的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

首先,多媒体放映技术能够将语音、图像和影像进行专业处理,达到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直观的目的[2]。如,在临床教学中,指导医师在接触到不同案例时,可以将病人图片和影像资料播放给实习医生看,在鼓励其自主发现病情的同时传授专业知识。

其次,在护理人员练习自身专业技能时,多媒体放映技术可以将前辈的实习情况进行“实况转播”,医护人员通过模仿与学习前辈和师长的技能而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最后,在平时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过程中,除了亲自参与交流会议和座谈以外,对于一些距离较远或时间较为紧张的会议而言,可以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视频和语音通话,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和金钱,又获得了经验和交流。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乃至不同国家的医学专家和学者都能通过远程视频参与同一会议,为解决医学领域现存的诸多问题、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疗知识以及造福群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4方便患者就诊,改善就诊环境

首先,将自动叫号和自动缴费系统应用在病人就诊的领域后,病人排队、挂号、看病和拿药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将电子病历等应用在医生看诊的领域后,医生看诊和诊断的时间则相对延长了。上述情况有利于为医院建设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

其次,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发了网上看诊的业务,为患者提供病情咨询、用药咨询和费用查询等多项业务,轻微病症的患者无需到医院就诊就能得到合理的诊断,为患者看诊和了解自身病情提供了便利。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放映技术在医院的应用领域和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了解多媒体放映技术在医院的应用范围和必要性,发现其对医院建设的诸多影响,这既是完善医院信息管理,提高医院自身竞争力的要求,也是促进多媒体技术进步和医疗行业稳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莉,郑丽萍,赵雯.医院多媒体影像数据库的建立及运用[J].医学影像记录,2008(06):55-57.

医学影像技术方案篇10

【关键词】实训中心;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医学影像技术

0引言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十三五”建设计划要求,根据我校在宜春市产业发展、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中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依托自身的办学实力、丰厚的职业教育资源,本着“高标准、仿真性、开放性、通用性”原则,建设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切实发挥实训中心在教学、科研、培训和技术服务等领域的最大功能[1]。

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设于2013年,成为赣西地区唯一一所培养高职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院校。学校领导特别重视本专业的发展,现立项为校级特色专业,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都将给予倾斜,发展潜力巨大。

1实训中心建设目标

1.1建设成省内领先,特色鲜明的实训中心

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将根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学生提供高仿真实训室和实训项目,技术上具有先进性,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岗位专项技能。实训中心还必须要承担学校及校外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工作,所建的实训中心适用性强,能够进行综合实训,并供医学检验技术、农村医学等相关专业通用。

1.2建设成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学中心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训练。校内实训中心不仅要成为学生掌握岗位基础技能和岗位专项技能的场所,还应融入职业文化,加强仿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营造岗位化工作环境。学生在有目标的实训前提下,通过教-学-做-练-考的岗位技能培养主线,是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岗位环境密切接触,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

1.3建设成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培训的中心

加强学校、医院和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及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反馈到实训中心,使实训教学能及时体现出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实训中心高新设备的功能,开展社会服务功能,使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1.4建设成科研项目开发的中心

依据专业教学要求、专业发展及科研的需要,投入必要的医学影像设备,并根据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适时添置新的设备,注重不断提高设备的现代化科技含量,同时,发挥学校科研人员和先进实训设备优势,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也让学生早接触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早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实训中心全天开放,教师积极参与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使之具备技术含量高、新的特点[2]。

2实训中心建设内容

2.1加强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硬件建设

遵循高职教育技术“先进、实用”、理论“必须、够用”的原则,打破传统学科教育模式,构建与医院影像科相匹配的仿真环境。校院企深度合作,整合实训资源和设施,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建设。在现有医学影像实训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构建仿真环境下的CR检查实训室、DR检查实训室、Ct检查实训室、数字胃肠检查实训室、超声检查实训室及paCS室,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医学影像专业局域网络系统,建成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

2.2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软件建设

2.2.1建立独立的实训课程体系

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实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强调与理论教学并重。通过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建立独立的实训课程体系,利用“教、学、做”一体化实训中心,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岗位专业技能和岗位综合技能。

从具备岗位的从业能力出发,以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为主线,以岗位对技能和知识的实际需要为依据,探索建立独立的实训课程体系,形成“岗位基础技能、岗位专项技能、岗位综合技能”三者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

2.2.2抓好实训项目与实训教材的建设

本着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探索建立独立的实训课程体系的目标出发,首先抓好实训项目建设,然后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有关专业教师做好实训教材建设工作。

实训项目建设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设备和材料、评价与思考等内容。实训项目的建设,应充分考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同时结合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新规范,以体现实训项目内容和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紧密结合。

在建立和完善实训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着手实训教材的建设,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客观性、适用性、开放性”的原则,聘请医学影像行业专家成立实训教材编辑委员会,组织教师及医院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建立实训教材编写小组。主要实训教材有《X线检查技术实训指导》、《Ct检查技术实训指导》、《mRi检查技术实训指导》、《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实训指导》、《超声检查技术实训指导》和《医学影像技术基本技能实训》、《医学影像技术专项技能实训》、《医学影像技术综合技能实训》。

2.2.3加强实训教学师资的培养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由于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教师都是一毕业即进入教学岗位,资历尚浅。为让他们更好更快的适应,采取以老带新,相互听课评课,安排到宜春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进行临床实践锻炼等方式来提高她们的实训教学水平[3]。

2.2.4建立健全实训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

为使实训教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本实训中心已制定出一系列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如《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工作职责》、《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医学影像技术实训室申请使用程序》、《医学影像仪器使用制度》、《实训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等。实训中心以后将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为此将要在以前的管理制度基础上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开放式管理模式将有利于学生对实训项目的熟练操作,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及时进行实训操作的强化训练。

3结语

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将为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在高仿真的职业环境和优越的实训条件下,学生真正做到教学并重、学做结合、以做为主,实现教-学-做无缝对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医学影像行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7):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