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审计重点内容十篇审计重点内容十篇

审计重点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1:33

审计重点内容篇1

一、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对涉农资金的审计。重点开展对农村家园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利资金、土地补偿等涉农专项资金的审计和调查,促进政府惠农政策的落实。

二、关注财政风险问题,开展对地方财政债务情况调查。从全局的角度研究政府债务总体性的问题,提出化解财政风险的建议,突出审计工作的宏观性。

三、关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将转移支付资金审计作为每年财政审计的必审内容,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

四、关注财政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在部门审计中增加两个专题审计――“部门预算的项目支出审计”和“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审计”。用“两个专题”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串联起来,使其更富有新意和成效。从以往审计情况看,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几乎年年雷同,缺乏新意。随着部门预算的推开,新的问题会逐步显现,但审计人员缺少关注,仍按老路子审计,影响了审计成果。

五、继续关注民生资金,加大对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可将审计调查和效益审计密切结合,重点关注卫生医疗、环境保护、水资源费、救灾等资金。对确定的专项资金可同时开展效益审计,不搞大而全的效益评估式的审计,而是在财务收支基础上增加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分析,就构成效益审计报告的内容,精炼后向社会公告,会有好的效果。

审计重点内容篇2

关键词:离任审计;内容;披露

一、县级公司法人离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1.县级公司经营范围一般为:电力生产、电网经营;经营向省电网的趸购电和县境内小水电的上网购电业务;电力工程、设计、安装、修试及电力物资销售。从县级公司的发展过程来看,短短几年问,企业经历了由县级地方政府直属企业到行业性大公司全资子公司的发展历程。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大幅度提高,职工薪酬也逐年增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较好。但是,由于县级公司是直接面向千家万户的最基层供电企业,在股权划转前也是地方政府全资和参股的企业,在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地方的影子,这些经济活动的过程是否合规合法也就成了我们做县级公司法人离任审计的一个重点内容。

2.随着这几年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电网建设的投入增加,县级公司可以管控的工程项目资金也在逐年增加,这些工程项目包括固定资产大修技改工程、小型基建工程等,有些效益较好的县级公司还新建了办公大楼,这些工程项目往往牵涉到大额的资金,因此县级公司对这些工程项目的管理也是县级公司法人离任审计的一个重点内容。

3.很多的县级公司都有所谓的“多经公司”,这些“多经公司”是由县级公司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出资成立,从股权结构上看似乎与县级公司没什么关系。但是所做的业务大都与县级公司有关,如电网维护工程和小型基建工程、小水电的售电业务、电力物资的销售等等。“多经”公司获得利润后又以股利分配的形式分配给股东也就是职工。县级公司在处理与“多经”公司的关联方交易时,往往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因此这些关联方交易的审计,也是县级公司法人离任审计的重点。

二、县级公司法人离任审计披露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方面

县级公司由于受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素质影响,会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对国家相关财经法规的理解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因此在做县级公司法人离任审计时,最常反映出来的往往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方面的问题,如成本费用支出依据不充分或附件不全;费用列支不规范,支付费用未履行审批手续;违规提取业务扩装工时费;大额现金结算,支付款项时付款对象与合同对象不一致;发放职工节假日等补贴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承担职工物业管理费;罚款收入挂往来未做收入反映;往来款长期挂账未清理等等。这些问题表面看来是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实际上很多问题还涉及到少交了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涉税风险;有些是与我国的一些财经法规有冲突,如《现金管理条例》、《企业财务通则》等等,还有一些问题反映出来企业的制度建设有问题,或者是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发现这些问题的同时,要思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

2.固定资产管理和物资管理方面

县级公司固定资产具有专业性强和比较分散的特点,专业性强是指很大部分是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等专业设备,分散是指其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管理人则为相应的各个供变电所,因此在审计时要围绕固定资产管理的几个方面,注意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购置固定资产时,有些直接计入了生产成本/低值易耗品,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形成账外资产,同时购买大额固定资产没有采用竞争性谈判或者招投标方式确定供应商;二是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方面,有些县级公司将房屋建筑物无偿提供给地方政府使用,未签订合同和协议,未对双方权利义务作出有效约束,不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三是在建工程完工结转固定资产,附件缺少资产移交清册;四是处置固定资产方面,有些县级公司未履行审批手续;五是供电设施管理制度执行不力,造成人身安全责任事故,导致法院的不利判决等。

县级公司的物资管理包括电力工程物资和废旧物资的管理两方面。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物资管理未建立台帐,有些县级公司的工程物资按需采购,货物直接送至施工现场,没有验收入库、发货出库记录、无相关的管理台帐也没有进行定期盘点,有些县级公司供电所物资领用时存在先由领货人将货物领出,再按实际使用数报批,之后再编制出库单的情况,出库单也未连续编号;二是大额物资采购无询价过程记录,未履行招投标程序;三是废旧物资台帐的登记不清晰,未按照年份建立台帐,且废旧物资台帐的记录不完整。从披露的问题可以看出,县级公司在物质管理方面更多的体现出来的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县级公司一般都有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物质管理方面的制度也有,但执行的情况普遍较差,与某些县级公司重经营轻管理的工作思路有关,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结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工程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方面

(1)规定金额范围内应进行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的工程未按规定执行,为避免工程招投标,有些公司甚至将一个工程分解成若干个小工程,然后指定给一家施工单位执行;未委托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理等。(2)部分项目立项时间晚于项目请示时间;竣工日期滞后于合同约定日期和批复日期,实际开工日期晚于合同约定日期,施工合同中未约定延期开工及竣工违约责任的具体条款;小型基建项目实际投资超批复数;在取得贷款批复前贷款等。(3)档案资料归集方面也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如竣工验收备案表中的竣工验收意见栏为空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意见栏及备案机关意见栏均未签章、竣工验收报告也存在类似情况;竣工验收归档资料不规范,验收证明书签章不全及工程子项目验收记录(或检查记录)存在涂改现象;工程合同及其他工程资料归档不及时、不完整,工程竣工验收后,与之相关的各项资料仍然分散在具体经办的相关部门而未统一成册归入档案部门管理。(4)存在未扣留工程质保金及施工合同未约定任何具体的施工违约责任的现象,合同签订有瑕疵。

县级公司合同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合同的台账登记不全,未详细的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等情况及未对合同进行统一编号管理;合同管理不到位,一部分在档案室,一部分分散在各部门人员手中;合同归档不完整,存在仅附在凭证后,并未归档管理的情况;合同归档不及时,有些工程项目早已完工,但工程资料未整理归档;合同签订存在缺陷,有些合同未加盖公司公章、有些合同金额出现错误等。

4.关联方交易方面

审计重点内容篇3

一、审计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审计时要以现行的计价规范为依据,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的规定、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竣工图、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等相关的各类资料进行审计。

(一)深入现场全面掌握工程现状及相关动态是关键

结算审计不能只是对图纸和工程变更的计算审核,还要深入现场,认真细致的进行核对,确保工程结算审计的质量。审计人员要掌握工程动态,了解工程项目是否按图纸和工程变更施工,是否存在有的工程项目洽谈协商好了没有进行施工,有的已经拿掉的部分没有变更通知,是否存在变更的基础上又进行变更等现象,如发现相关问题要做进一步的核实。

(二)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是一切费用计算的基础,工程量的真实性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怎样进行审计工程量是关键,工程量审核的准确与否直接涉及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工程造价审计的重点首先放在工程量的审核上。

在实施审核时,应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依据,还要特别熟悉相关的各类图纸等,要全面了解工程变更部位与签证,对什么地方出现变更、什么地方没有出现变更,变更的范围有多大,在审核工程量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应审查有无存在多计或重复计算的情况,计算单位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多报工程量、价款等现象,是否严格按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等都是审核的重点与难点。从实际工作来看工程量的计算是很复杂、很繁琐的工作。因此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要重点审计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项目,这些都是审核的重点、难点,在此要细心的核实每一项工程明细内容。如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楼板;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高级装饰项目等都是重点内容,这部分审核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

2.要重点审核容易混淆或出漏洞的项目。这些项目是较难审的,原因是对有些项目和问题界限很难确定,有些施工单位想办法钻漏洞,在结算方面故意混淆概念,找漏调进行多报工程量来进行提高工程价款,如:建筑工程中的内外墙体面积应以实砌体积计算,要扣除梁、柱、门、窗体积,在实际工作计算时施工单位往往不扣或少扣梁、柱的体积,有些就不进行扣除相关项目等情况,要严格、细心的按要求进行审核。

3.要防止仪表、卫生器具、管道的阀门等附属项目已计入定额,施工单位又计入安装工程量,进行重复计算,在审核过程中要细心的进行核实看其是否进行重复计算、重复报送。

4.要防止钢筋混凝土基础t型交接处重复计算,以及各类梁、板、柱交接处受力筋重复计算等现象,这是施工单位编制结算资料惯用的手段,形成该减的不减,不该增加的增加。

(三)材料的审核

主要审查有无价格不实的情况,对主要材料和特殊材料定额用量是否按图纸和定额标准进行明细计算,是否提高材料损耗率等。对那些可以据实调整的材料要直接审查施工企业购进的相关原始票据,特别对装饰材料要加强审核力度,严格按定额标准进行审核。对施工期限较长的,材料价格浮动较大,审计是否根据施工合同规定的材料价格确认办法进行结算,有没有存在多报材料价格现象。在材料用量审核时,要审核材料的耗用量及价差;审核土建工程三大主材;钢结构的钢材耗用量及装饰工程、水、电、暖等材料耗用量。审核材料耗用量也是工程结算审计的重要环节。

(四)定额套用的审核

1.定额的选用是否正确、合法、合规、合理。在选择时是否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别,套用定额要按有关法规进行选用。

2.审计定额的使用过程是否严谨,有无存在错套、乱套、高套、漏套定额现象。套用定额分为直接套用与间接(换算)套用。对直接套用定额的,审查套用定额有无就高不就低或多套定额的问题;对间接(换算)套用定额的,要审查是否按规定进行换算及换算方法是否合理、正确等。定额套用审核要注意由于存在定额缺项或定额使用条件不符而发生的高估冒算、弄虚作假的问题。要审核结算中所列工程项目、规格、计算单位是否与所套用的定额相符,是否有错套现象。应重点审核价高、工程量较大或定额子目容易混淆的项目,这是出问题的重点部位,保证工程结算审核的准确性。

3.是否存在忽略定额综合解释,不根据定额说明换算系数等情况应用定额乱套现象的存在。

(五)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其他项目费的审核

该部分审计重点是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是否经相关部门现场考评及文明工地评定,有无存在虚报文明施工费的现象,对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要有委托方现场管理人员的现场签证才能认可。是否存在超期限存放的现象。对垂直运输机械费要考虑机械使用时间是否在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是否存在超合同存放且费用报在结算内进行多报费用等,是否存在着没有经过签证就直接进入结算的情况发生。

审计重点内容篇4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上应注意把握以下重点:

1、强化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建立健全完整配套和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部门单位规范管理、促进经营的前提条件,也是堵塞漏洞、杜绝浪费,提高效能的重要举措。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也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的全过程。从基础性工作入手,审核责任人任期内有无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及落实情况如何,并以此检查验证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可信度。通过审核内控制度找准症结所在,缘由,并以此做出恰当的评价。

2、注重审核任期经济责任目标。经济责任目标是以责任状的形式明确了责任人任期内各项考核指标。审核经济责任目标,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充分维护责任目标的基础上,围绕责任目标量化并细化审计内容。企业经济责任目标一般包括销售、税利、利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发、资产保值增值等,实施审计时则应围绕上述内容,拓展和延伸审计内容。如审核固定资产投资,应依据项目计划和招投标合同,审核实际投资支出,并将投资收益列作审计内容。资产的保值增值应以企业的净资产为审核依据,它是对资产、负债、损益内容的真实性审计。

3、加强对资产、负债、损益审核。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蕴含在对经济责任目标的审计之中,是对各项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也是对责任人任期内贯彻执行财经纪律、廉政规定的检查监督。审核、比较任期终与任期初始阶段资产负债的增减变化,是审核检验责任人任期内资产是否保值增值的依据,是对责任人任期内经营成果的最终确认。

审核资产,应依据企业提供的实物盘存资料及相关的账、证、单、经济合同,审核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长短期投资、在建工程等实物资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将责任人任期终了货币资金的实际结存额,任期内形成的有问题存货,固定资产增减内容,长、短期投资损失或收益,在建工程支出及合同进度作为主要内容审核清楚。审核资产额中的费用支出,应同核实损益结合起来。将票据充抵现金、充抵银行存款的支出,未按受益时限摊销的费用,虚列应收款的支出以及挂账的待处理资产净损失等应列未列损益核算的资产内容作为审核内容,区分资产中费用支出的合理挂账,以核实资产的真实性;审核负债,应当以任期举债、举债用途及效果为主要审核内容;审核损益应与核实资产负债相联系,将任期内所有者权益中“未分配利润”反映的盈亏额与任期内应摊未摊、应提未提、应付未付、应转未转等损益真实核算的相关内容作为审计重点,以核实损益的真实性。

4、关注审核债权债务。债权债务的审核是任期责任审计不可或缺的,包括审核责任人任期内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化、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债权债务的结清情况、债权的变现能力和举债偿债能力、有账款的成因及潜在损失等。责任人经手尚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应作为重点审计内容。依据购销合同、相关票据审核应收、预付,应付、预收等往来账项业务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合法性。依据其他相关合同,审核其他往来。逾期应收款、不良举债、结算中形成的有问题资金和任期内发生的坏账损失,这些应是深度审计的内容。对工程支出类债务的审计,应将工程合同、招投标标书、工程决算报告、工程审计报告作为审计内容,审核工程往来结算的真实性。债权债务审计是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的构成内容,又是离任审计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

针对上述审计内容审计时,应以测试内控制度为基础,以审核任期经济责任目标为主线,以核实资产、负债、损益为重点,结合查究违规违纪行为,相关审计内容交织穿插,相互印证,把握要点,突出重点,形成对责任人任期经济责任的全方位审计监督。

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控制

内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责任者及员工较为熟悉,发现问题不好深究,情况调查不够深入;对本部门、本单位以往情况比较了解,容易产生麻痹思想而简化了相关程序,或形成思维定式,对已发生的变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部门、本单位对固有的审计步骤和已十分了解,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使调查取证增加了难度等以及其他一些不可控制的风险。

对于不可控制的审计风险,可通过预测、评估、转移和回避等多种途径来加以缓解或抑制。对于可以控制的风险,应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严格执行审计规范中对审计内容、方法和程序的有关规定加以控制。具体做法:

1、注重内控制度的评审。内控制度评审是审计的重要内容,而且其本身也可起到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若内控制度不存在、不合理、不健全或执行乏力,就必须实施详细全面审计并予以提示,从而降低风险。并且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和管理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加强内控制度的评审,则奠定了对责任人评价的基础工作。

2、合理确定审计重点。通过企业盈亏、资产保值增值、业务经营、员工工效、成本控制等一系列最能反映企业各项情况的经济责任指标和因素来确定审计内容的重点,并进行局部详查,可以保证正确的工作方向,减少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审计重点内容篇5

老师在讲授一门课程之前,要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当前,就职业院校专科层次的学生而言,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更加注重应用性与实用性。因此,在设计审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首先注意下面两点:一是审计课程要能够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审计与会计、税法等相关学科紧密相连,并且是以会计等课程为基础,所以,审计课程要能够拓宽学生的会计等专业知识。二是审计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去事务所独立从事审计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审计课程体系中虽然要包含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两部分内容,但审计实务要是重点,审计理论要运用到审计实务中去,并且审计实务要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等方面,这样展开审计工作,才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的已学的专业知识。因而,开设审计课程,能让学生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基于以上两点,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确立如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术与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现行的财务制度,能够运用审计方法来处理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以便使学生学以致用。所以,审计课程的教学应该是把审计的基本理论运用到企业内部财务及管理中,以企业内部审计为主,旨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二、教学设计内容

对于审计课程,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很抽象、很混乱,缺乏有效的框架结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具高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高职审计课程主要应该是内部审计,教学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审计理论,二是审计实务。在审计理论部分,要讲授清楚内部审计的要素、流程和方法,内容可能比较混乱,老师讲起来和学生学起来都会觉得枯燥无味。那么,审计老师就要确定一条主线,使所有的内容都能围绕这条主线来展开。在审计实务环节还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内容,分要素来安排教学内容。一般来讲,本部分以制造业为例来进行教学设计,共分为五大部分:资产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费用审计、利润审计等内容。这样与财务会计、税法等相关内容相统一,就企业内部进行审计。

三、选用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案例教学以及分组讨论法等,对于不太重要的内容尝试让学生参与讲授与讨论等。

(一)案例教学。对于审计课程中理论部分,内容比较多,概念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所以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还是要列举一些案例,或者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内部控制时,可以结合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中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实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组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前提出讨论案例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审计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认真写好简要的分析报告,并分组进行阐述。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所授重点,联系实际。同学之间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进行辩论,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先让学生代表进行点评,教师再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强化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学生参与讲授。审计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很多,对于不太重要的章节,要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讲授。老师首先把任务布置下去,教学生如何备课、讲授及总结。备课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在课堂上可以由学生自己推选代表授课,讲授完毕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解答。

审计重点内容篇6

一、审计学理论教学面临的困难 

(一)审计学理论内容概念多且分散 

与其他会计类专业课程比较,审计学基本理论概念多,如独立性、管理层认定、合理保证、审计证据、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等,有些概念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如审计风险和重要性,同时又分散在不同的章节,看似零星分散、不系统,没有逻辑关系。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对审计的了解不多,难以与生活经历相联系,理解不透彻、不到位,无法准确把握其内涵、形成审计逻辑思路。 

(二)审计学理论内容具有综合性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综合性学科是指着眼于特定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或将多学科的知识运用其中而形成的学科。审计学理论内容结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比如抽样审计涉及统计学、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运用计算机科学等。同时,还涉及会计学、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和税法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审计学理论内容涉及面广,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提高了学习和教学的难度。 

(三)审计学理论内容抽象枯燥 

审计学理论内容引用审计准则的内容,文字叙述多,图表和量化的内容少,多是说理性的内容,教材案例或例题较少,显得抽象枯燥、晦涩难懂,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国的审计准则已实现与国际趋同,不少概念和理论借鉴欧美国家审计准则的内容,从英语直译而来,语言表达不太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给学习者的理解加大了难度。 

二、审计学理论内容模块及教学重点 

目前,审计学教材多以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内容为主,教材内容编写体系借鉴美国经典审计教材《蒙哥马利审计学》的框架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第二部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与概念,第三部分为对特定账户的审计,第四部分为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职业及背景知识,也就是回答为什么需要审计,审计是什么,注册会计师能干什么,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等问题。本部分学习难度不大,教学的重點在于让学生对注册会计师职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教师通过列举审计经典案例和生活事例,使学生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认识到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正直、诚信的职业素质,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与概念 

这一部分介绍审计的重要理论与概念,回答“怎么审”和“审什么”的问题,包括审计目标、管理层认定、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计划、审计风险和重要性、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内容。本部分是教学的核心,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将理论内容逻辑化,以审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相关概念融入审计过程之中,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审计整体思路,可以为学习下一部分特定账户的审计打下坚实基础。 

(三)特定账户的审计 

这一部分介绍审计实务,将密切联系的账户分组进行审计,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包括五个循环审计,分别是销售与收款审计、采购与付款审计、生产与存货审计、人力资源与工薪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本部分内容多而繁杂,涉及的知识面广,各循环有很多共性,应将其共性进行归类,理解审计理论知识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重点理解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之间的联系。 

(四)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这一部分介绍如何出具审计意见,包括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与整理,与管理层的沟通、审计报告的出具等内容。本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审计报告,要理解各种审计意见类型出具的条件及其影响,以及审计报告的撰写,应结合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进行讲解,真实体现审计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对审计工作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三、审计学理论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前述审计环境部分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却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部分,通过审计职业介绍,可以让学生对审计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幽默风趣、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增添学习的乐趣,生动活泼的故事、贴切的比喻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可采用现实中的经典案例和生动的生活故事加以讲解,以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培养学生对审计学的感性认识。如为什么需要审计?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合伙企业中不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合伙人,需要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必须经独立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作出鉴证、评价;某股民想购买某一上市公司的股票,需要看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企业向银行贷款需提供经审计后的财务报表等。讲到注册会计师职业时,可以介绍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及其他国家相关资格考试的要求。讲解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时,可以奥运会赛场上和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注册会计师为例。讲到政府审计时,可介绍审计署前审计长李金华刮起的“审计风暴”等。总之,教学中应尽量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经典会计审计案例,让学生感觉到审计并不神秘,审计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兴趣和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追求。 

(二)强调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注重培养逻辑思维

  审计学理论内容概念多,且分散在不同章节,学生难以把握审计的基本方法,没能形成审计逻辑思路。审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审计工作过程前后逻辑严密,丝丝入扣,审计的理论基础是逻辑学,教师应将审计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内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审计思路,这是审计学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中,应以审计实务工作过程的顺序作为逻辑主线,建立严密的逻辑框架,然后明确各项内容在这个大框架下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逐一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的思路就会比较清晰,从较高的层面上把握课程内容,而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如审计环境部分,第一章总论中教师讲授完为什么需要审计、审计是什么、审计的分类后,让学生對审计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导入第二章,即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能干什么。实际上注册会计师是受到高度管制的行业,有很多规范对其进行约束,具体有哪些规范呢?这时就可以引入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这些规范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如果注册会计师不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下来就可以导入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内容。再如,审计学理论与概念部分,该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应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板书,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各审计学理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案例和形象的举例解释说明。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例,审计是接受委托进行的,委托者(全体股东)通过审计达到的目的也就是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的目标,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这就形成了审计总体目标,审计总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分解为各个审计具体目标,由审计总体目标和管理层认定确定审计具体目标,审计具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实施审计程序去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管理层进行再认定,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以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基础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从而实现审计总体目标,也就达到了委托者的委托目的,审计是一个从起点出发,转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的闭环过程。其逻辑主线为:委托者的目的审计总体目标、管理层认定确定审计具体目标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撰写审计报告。这条主线也是审计过程的具体表现,明确各审计程序和技术在审计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理解审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在审计过程中如何运用,不断地丰富这条主线上各节点的内容,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审计的思路。 

(三)采用案例和举例类比等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 

审计学理论文字叙述多,大多是准则条文,抽象、枯燥、繁杂,如果教师一味地解释理论,课堂就显得平淡无奇,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们也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其中案例教学法是备受推崇的教学方法。通过以特定的案例为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案例分析,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本文认为案例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导入式案例,一般是生活中的事例或典型案例,短小精炼,趣味性和启发性强,与将要讲解的内容紧密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理论学习做好铺垫。第二种是实用型案例,该类案例注重与某一个或是几个理论知识点相融合,注重与所学理论的相关性,篇幅不长,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引发学生思考,使理论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有助于理解理论知识。第三种是综合型案例,该类案例案情始末交代清楚,篇幅较长,具有综合性,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第三种案例可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应大量采用第一、二种案例,特别是实用型案例。讲授时,应以说明理论为中心,有选择地穿插恰当的案例,课堂教学形象活泼,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精彩、有趣的与讲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审计学理论与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时,可以引用历史上发生的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深远影响的真实案例,如南海股份公司破产案、罗宾斯药材公司审计案例、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等。讲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时可介绍我国银广厦财务舞弊案。讲到内部控制时可选择中海油(新加坡)巨额亏损案、邯郸农行金库盗窃案和河南省交通厅连续四任厅长落马案等。总之,每个审计理论、概念背后都能找到恰当的审计案例,将案例作为审计学理论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使抽象枯燥的审计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各个知识点。 

除了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贴切的比喻也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的事例能使复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这对于抽象深奥的审计概念和理论特别适用。如讲到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时,以渔夫捕鱼作类比。渔夫根据顾客的需求,决定从鱼塘中捕一定大小的鱼,欲捕鱼得先结网,网的疏密程度取决于要捕的鱼的大小,类似于注册会计师计划阶段要确定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影响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鱼的大小类似于重要性水平的大小,网的疏密程度类似于审计程序的详略程度,网的疏密程度决定结网工作量的大小,而审计程序的详略程度决定审计测试的样本规模和审计证据的数量多少,捕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网之鱼,类似于实施审计程序之后没有发现重大错报或漏报,从而形成审计风险。再如当讲到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时,对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概念的理解,以足球比赛中的任意球作类比。发任意球时,足球被踢进球门要经过两道屏障,第一道是对方球员组成的人墙,第二道是守门员,也就是说足球入门的可能性取决于主罚任意球球员的脚法、人墙的严密程度和守门员的扑球能力,是这三者的联合概率。足球类似于重大错报或漏报,主罚任意球球员的脚法好坏类似于固有风险,脚法好,固有风险高,反之,则低;人墙类似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墙严密说明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控制风险低,反之,则控制风险高;守门员类似于注册会计师,其扑球能力类似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经验和水平,决定了检查风险的高低;球网类似于财务报表,假设足球入门,说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后没有检查出来,从而形成审计风险。当然教师可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在ppt上展示这些事例,以增强趣味性,使其形象化。总之,在讲解较难理解的审计概念时,应尽量与生活中的事物作比较,有助于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结合审计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之间有较大差距,从掌握审计理论到能动手操作,还需要一个实践过程。学校可以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购买审计教学软件,让学生从接受审计业务开始,到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资料归档等,对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进行模拟,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学校应有意识地与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的审计部门和企业内审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派学生或教师到这些单位实习,条件成熟时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满足长期实践教学的需要。考虑到教师在实务教学上的不足,可开展“学界名师、业界精英进课堂”活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学者或注册会计师开设专题讲座,以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开拓学生视野。 

四、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审计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审计学教学中,应认识到审计学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审计学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石爱中.审计学的学科属性及其教学要求[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4). 

[2]冯延超.审计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商业会计,2014,(16). 

审计重点内容篇7

摘要财务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完整,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的基本政策之一。为了强化同级财政预算执行的审计效果,本文结合大量文献扼要分析了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有关措施,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关键词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三个重点五个结合四个机制

《财政审计一直是维护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自《审计法》颁布后,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成为了审计机关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搞好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审计部门提出了“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指导方针,坚持“三个重点,四个机制,五个结合”执行方案,突出重点,拓展延伸,进一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一、突出三个重点,加强财政收支审计

审计工作执行中要突出三个重点,加强同级财政预算收支审计执行情况,揭露问题,促进整改。具体内容如下:

以收支增量为重点,突出财政平衡审计。同级财政预算支出审计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有:财政收入是否真实、财政支出是否合理、财政收支是否平衡,是否存在失真、膨胀、隐形赤字等。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审计部门要以收支增量为重点,采用上下连审、增量对比等方法,严格监督财政收支平衡问题,杜绝虚假,确保财政收支记录的真实性。

以财税征管为重点,突出预算收入审计。立足于财政收入的主要部门,强化税费征管和预算内外收入入库审计,消除应缴未缴、应入未入等问题,杜绝财政流失。

以分配拨款为重点,突出预算支出审计。深化预算支出审计执行效果,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审计年度审计是否细化到单位的每一个具体项目;项目所追加的预算是否符合审批;财政专款是否及时拨付,是否用于其它项目;等等。

二、建立四个机制,确保审计执行效果

与其它审计相比,同级财政预算支出执行审计的内容多、范围广、难度大、要求高,决定了该项审计的执行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同级财政预算支出执行审计的工作质量,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为审计工作的执行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审计力量统一调配机制。由于“同级审”工作内容多、范围广,需要审计机关将审计力量统一起来集中调配,因而要打破股室界限,协调好各方面的审计力量,以保证审计重点、难点内容的工作质量。

建立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工作主要在于严格把握住“三个关口”,积极落实“七种制度”。具体就是:“三个关口”是指审计结果的意见征求关、审计结果的复核关、审计结果的审定关;“七种制度”是指审前公示制、主审负责制、审计过程日记制、审计结果公告制、审计质量考核奖惩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廉政监督举报制。

建立综合运用机制。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愈加深入。为此,审计执行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系统采集数据快、存储量大优势,建立审计数据库,改变财政支出数据采集不全、计算难等现状,为审计工作执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建立审计意见监督落实机制。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要建立审计意见监督制度,对审计决定执行严格的“问效问责制”,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例如,在审计部门建立督查落实台账,通过发函、询问等方式了解与掌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意见的反应和落实情况,保证审计意见执行到位。

三、实行“五个结合”,增强互补效果

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与“专项审计”之间的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审计格局,强化各项审计项目之间的互补效应,进而提高“同级审”工作效果。

(一)将同级审与专项资金审计结合起来,如农保资金、林业资金、国土资源管理资金等,使专项资金做到专项专用。

(二)将同级审与专项审计调查结合起来。有的情况下,同级审执行过程中涉及着专项审计内容,为此要根据同级审的需求及时启动专项审计调查,揭露跨度长的财政资金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可靠的审计决策。

(三)将同级审与部门预算执行结合起来。同级审执行过程中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其最重要内容,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揭露违规问题,纠正违纪行为,保证同级政府财政安全、完整。

(四)将同级审与政府投资项目投入资金审计结合起来。政府财政资金审计是审计部门的重要内容,政府投资项目作为政府财政资金的一项重要支出,对其加强审计监管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体执行中,要结合项目运行的关键、重点环节开展资金审计工作,防止高估高算、以次充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率。

(五)将同级审与乡镇财政审计结合起来,深化基层财政支出执行审计,为政府“同级审”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全面保证同级财政预算支出执行审计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洪丽.改进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思考.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4(05).

审计重点内容篇8

   2008年教材与2007年教材相比没有本质的变化,但对个别章节进行了增减和修改。主要变化如下:(1)在第5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中,增加了2007年6月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内容。(2)将第6章第六节“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调整到第8章“计划审计工作”的第一节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中。(3)对第7章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4)对第12章“审计抽样”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写。(5)第13章至第17章中个别实质性程序有所修改。

   二、《审计》章节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2007年考试情况及考试大纲的要求,2008年审计考试仍应注重审计理论结合实务,以实务为主的考查方式。为此,建议考生关注以下重点内容。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的是经常考查简答题的内容。2007年的考试中职业道德的内容仅在业务质量控制的简答题中有所涉及,并没有直接命题。因此,在2008年的考试中考生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既要把握好客观题,也要掌握好简答题。应做到根据题目所描述的具体情况,分析判断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是否违反职业道德。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掌握,应特别关注独立性、收费与佣金、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和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等具体内容。

   (二)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业务质量控制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中的管理标准,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证相关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遵守相关技术准则(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所制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尽管在2007年的考试中,对该内容考查了简答题。但对于业务质量控制要素及其内容考生仍应掌握;特别是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和保持、业务执行和监控等内容。

   (三)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2008年的审计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由于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会计报表审计最终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发表意见,这也就注定了区分管理层、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的重要性。应该说,注册会计师只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鉴证人,并不是保证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才是会计报表的保证人。考生应特别注意将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与具体审计案例结合进行分析,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的司法解释。在这里考生应明确:第一,注册会计师只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审计,保持合理的怀疑,才能履行好审计责任;第二,注册会计师无论怎样努力也难以做到绝对保证,只能做到合理保证。

   (四)审计具体目标一是管理层对会计报表的认定。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管理层批准报出财务报表,就意味着对财务报表作出了认定。认定包括对交易和事项的认定;对期末账户余额的认定和对列报的认定。这部分内容属于重要的审计理论。考试题型也多样化,既可以考查客观题,也可以考查简答题甚至综合题。但近年的考试中,单独考理论的内容比较少,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是理论结合实务,也就是要求考生应做到将认定目标理论与重要项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相结合,融会贯通。近年考查的简答题经常针对所列示的各项认定,要求列示出注册会计师为实现各认定的审计目标应实施的最常用的实质性程序。二是审计具体目标。对认定、目标和审计程序的三者的关系可简单描述如下:

   [字体:大中小] 

   审计目标是基于审计总目标和管理当局的认定推论得出的。要实现审计目标,必须实施具体的审计程序,最终才能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考生应将审计目标理论与财务报表各业务循环的具体审计实务(13-17章)相结合,融会贯通。这部分知识可以考查各种题型。如在近几年的客观题中经常针对注册会计师要实现的审计目标,列示若干审计程序,要求考生指出其中恰当或不恰当的审计程序等。

   (五)审计重要性审计重要性,属于审计理论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考生应掌握:第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第二,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对于重要性的运用应重点把握两个方面,首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在财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和账户交易认定层确定重要性水平;其次,在评价错报影响时,如何考虑重要性。

   (六)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根据有关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可以将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归纳如下:第一,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而该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的询问、分析程序以及观察和检查程序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就是风险评估程序。第二,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b(这里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七)财务报表审计中了解和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属于重要的知识。考生应将内部控制理论与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实务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考生还应把握好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例如2005年的第二个综合题,资料中描述了注册会计师所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要求考生能够指出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提出改进意见,进而确定控制测试程序,指出涉及的相关认定等。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有重大缺陷和执行失效的地方,就是会计报表存在或很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领域。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程序中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评价其设计的合理性及是否得到执行,最终确定是否准备信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确定是否实施控制测试程序以确定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控制测试是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施进一步程序可以执行的程序。通过控制测试以确定注册会计师预期信赖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的运行,最终确定通过实质性程序应获取的保证程度。

   (八)审计抽样2008年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审计抽样。而且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客观题和综合题均涉及了审计抽样的知识。考生应在掌握好审计抽样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掌握注册会计师如何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设计样本,选取样本,以及对样本结果的评价。

   (九)各业务循环主要账户的重要实质性测试属于重点、难点和考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近几年所占分数较多,充分体现了突出实务的命题原则。考生应注意:第一,将主要账户的认定目标理论与实质性测试程序结合;第二,掌握好函证、监盘、截止测试、分析程序等;第三,还要特别注意掌握好有关的会计知识。

   (十)完成审计工作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今年教材的第18章,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涉及审计准则,还涉及到一些会计准则,在考试中,各种题型均可涉及。考生应从以下方面掌握完成审计工作的内容:(1)期初余额。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的情况下,由于期初已存在的余额是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而且可能对本期报表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关注期初余额,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合理确信其不存在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为此,考生应明确期初余额的性质、审计程序及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2)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不仅要审会计年度内的交易事项,还要考虑所审会计年度之后发生和发现的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产生影响的事项,即期后事项。考生应明确期后事项的含义和种类;各时段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及其所采取的措施。(3)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考生应掌握好调整分录的编制。

审计重点内容篇9

近年来,国家发展速度较快,审计市场也在随之改变,内部审计工作变得极为重要,相关设计人员应该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优化。只有相关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有着较为良好的认识,才能保证工作效率符合相关标准。根据对内部审计全过程质量进行控制的要求,提出几点质量控制的方式,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

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控制方式

内部审计质量直接决定审计工作效率,相关审计人员应该对其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对内部审计生存与发展几率进行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自身工作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加以优化,保证能够更好提升优化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容

内部审计就是审计机构通过对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出符合法律的审计方式。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审计全过程,包括审计计划的制订、审计人员的配置、审计方案的制订、审计工作的执行、审计工作的考核等,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控制,保证提升审计效率。同时,还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内部审计全过程进行调配[1]。

1.审计计划工作。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审计计划工作内容给予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分析[2]。首先,内部审计机构是事业单位组织,其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仅需要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还要对事业单位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予以重视,保证可以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内部项目审计计划就是针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计划,保证能够对企业的内部工作加以改革,使其更好地发展。在项目审计设计的过程中,审计计划是较为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审计特点,制订细化以及量化的审计计划,包括负债审计、风险估测、抽查等,使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保证得到更加准确的内部审计结构,进而提升审计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

2.确保审计记录真实合理性。在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相关控制人员应该对内部审计工作记录的真实性予以重视,保证能够长期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控制,从而提升控制质量。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对审计内容的编写予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资料以及审计凭证加以重视,从而提升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审计报告的编写,对审计情况进行真实的记录,保证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审计记录的真实性在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中是较为重要的,主要因为审计记录工作过程中的审核工作不便利,相关质量控制人员必须对此类问题给予一定的重视[4]。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结果的真实性进行关注,及时发现内部审计结果中的问题,并加以整改,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优化。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对内部审计考核工作加以重视,保证能够对设计结果进行有效考核,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在考核过程中,应该重视各个方面的审计真实性以及合理性,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可参考性[5]。

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是较为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更好地对内部审计工作项目质量进行控制。此时,应该重视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调配,保证能够更好地根据相关标准执行工作。

1.质量控制操作流程。在内部审计项目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操作流程的规范加以重视。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流程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工作规范加以规定,制定良好的工作标准。例如,在制定相关内容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制订内部审计初稿,将审计初稿汇报到上级领导;领导阶层应该对内部审计内容加以修改,提出整体修改意见。在审计工作人员初稿审核意见提出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报告的基本内容再一次征求意见。在第二次的意见反馈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意见的提出对内部审计内容进行修改,从而提升审核工作的工作效率。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其特点对内部审计工作特点加以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标准,保证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参考,使其可以更好地根据工作标准执行工作[6]。

2.制定监督制度。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操作制度加以重视,根据操作制度的特点,制定责任制度,保证能够对内部项目质量控制工作效率进行控制。此时,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更好地制定责任制度,利用监督体系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点:第一,相关项目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对自身的审计工作进行及时检查。管理人员将内部审计工作划分为几个项目,将项目责任分配给每位质量控制人员,要求其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对内部审计内容进行复核审查,要求审计工作记录进行明确的责任规范,当出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时,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区域负责人进行薪资的惩罚,同理,当区域内部审计工作较为合理时,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薪资的奖励,从而激发质量控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阶段性地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加以评估,保证能够更好的建立激励方式。例如,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制定一定的审计评分标准,利用相关评分标准对内部审计机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打分,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在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质量控制效率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全过程项目控制质量,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要求其在自身岗位中尽职尽责,在制定责任制度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控制效率,进而提升事业单位发展效率。

作者:代颜荣单位:邢台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欧世新.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14,(3):58-61.

[2]王小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2,(19):57-59.

[3]缪启军.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5,(3):121-124.

[4]张培芳.初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问题?建议[J].现代商业,2013,(8):202.

审计重点内容篇10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审计复核复核重点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是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审计复核工作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重要的环节,因此,非常值得研究。笔者结合多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实践,就高校内部审计复核若干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重视审计复核工作

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复核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基本要求,也是实际审计工作的需要。

1.高校内审部门领导重视是保证审计复核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内审部门领导认识到审计复核的重要性,在拟开展审计复核工作时,就会精选一些精通业务、高素质、善于沟通的审计人员承担审计复核工作,并在复核时间和其他审计资源调配方面上予以保证。

2.项目组审计人员重视审计复核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就会意识到后面还有复核环节,为了避免复核人员复核出由于自己工作的疏忽,影响整个项目组审计工作质量的事情,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约束自己按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具体实施审计工作,并会主动检查自己所做工作有无失误。

3.审核(组)人员重视审计复核工作,就会尽职尽责地履行复核义务,努力高质量地完成复核任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讲究审计复核方法

在审计复核过程中,必须结合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审计项目复杂程度、难易程度等情况选择不同的审计复核方法。审计复核方法按审计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按对审计业务资料复核的范围分为详细复核和抽样复核。对于涉及到违法违纪等重要审计项目,拟采用顺查法和详细复核方法,以全面、细致地顺着审计工作开展程序和步骤核查审计工作有无疏漏,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对于审计内容较简单,根据审计职业判断就比较容易判断事实真相的审计项目,拟采用逆查法和抽样复核方法,当然,在实际审计复核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审计复核方法进行适当组合,以取得较好的审计复核效果为宜。

三、突出审计复核重点

为了提高审计复核工作效率,必须突出审计复核重点。

1.重点复核审计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复核项目组自接受审计项目任务后,是否先向被审计单位了解基本情况,并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后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是否在实施审计三天前送达被审计单位,是否在审计现场工作结束,形成审计报告后,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是否根据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进行复核和适当调整审计报告等。

2.重点复核审计数据的正确性。对于审计报告涉及的所有数据都应与审计工作底稿或审计原始证据进行核对,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分析,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审计结论,也非常直观,因此,应力求准确。

3.重点复核审计项目中的重点内容。不同的审计项目审计重点内容有所不同,复核人员可以通过查看审计工作方案,和向审计组成员沟通,以了解审计项目的重点内容,并围绕重点内容展开审计复核工作。

4.重点复核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完整,有无证明力。通过查看审计业务资料(包括取得的被审计单位原始资料),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完整;根据现有审计证据,并结合审计报告相关联部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审计证据是否能证明审计报告中陈述的事项。

5.重点复核法律法规适用的正确性。通过查看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中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该审计法规实施细则,再结合审计事项的具体情况及关联性,判断法律法规适用的正确性。

6.重点复核审计结论是否正确。在完成上述重点审计复核工作后,结合被审计单位和审计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及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判断审计评价是否实事求是,用词是否准确、恰当,审计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坚持审计三级复核制度

目前,许多高校内审部门内设机构少,甚至于未设内审机构,而且人手少,任务重,无法按照国家政府审计机关实施的项目主审、项目组所在机构负责人、审计复核机构或专职审计复核人员三级复核制度实施内部审计复核工作。结合高校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项目主审复核、审计部门负责业务负责人、审计复核小组或专职审计复核人员三级复核制度。项目主审是详细复核,主要复核审计组是否完成了审计工作方案中确定的全部审计任务,审计证据是否真实、完整等方面。审计部门负责业务负责人是一般复核,是对重要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等方面进行复核。审计复核小组或专职审计复核人员是重点复核,是对审计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完整、审计依据是否适当,审计结论是否正确等重要方面进行复核。

五、实行高校内部审计复核工作考核机制

为了加强审计复核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激励内部审计复核人员尽职尽责履行审计复核义务,增强审计人员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应实行内部审计复核工作考核制度。对审计复核工作质量高,并避免审计风险的审计复核人员,实行经济和荣誉双重奖励;对审计复核工作质量差,严重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审计人员,根据情况,做适当处罚,这样,也能促使内部审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内审部门形象,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