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生儿不睡觉十篇新生儿不睡觉十篇

新生儿不睡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2:02

新生儿不睡觉篇1

2、饿了或吃太饱了:宝宝吃多了,会难受得睡不着觉,太饿了会哭闹个不停。

3、宝宝缺水,特别是吃奶粉的孩子。

4、尿不湿不舒服:尿不湿没有经常更换,宝宝会不舒服的。

新生儿不睡觉篇2

一、睡前活动

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天的午睡时间是从12点开始的,因而由班级教师在午餐后到午睡前安排一些有益的、相对安静的、无需幼儿用脑过多的活动必不可少。

1.组织幼儿散步15分钟

散步有助于食物的消化。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园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到花坛边走一走,在草坪上、大树下坐一会儿,观察不同的季节的花草树木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可以跟孩子做一些幅度小的“跟我学”的小游戏,如学小动物走路,学小鸟、蝴蝶轻轻地“飞”。如果碰到寒冬、盛夏季节或者是雨天等不适合到外面散步的天气,可以带孩子在走廊里活动,看看幼儿园的吊饰环境的变换,讨论一下张贴在走廊里的美工作品等。

2.组织幼儿进行安静性游戏10分钟

午睡前的游戏以静为原则,如翻绳、看图书、讲故事、玩手帕等游戏活动。这些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相互之间的合作,同时也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力、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游戏规则,培养孩子安静的习惯。

3.组织幼儿听故事或者欣赏音乐5分钟

在游戏后,组织幼儿脱衣上床,安静躺好,收听一些睡前故事,开阔幼儿的眼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幼儿爱好文学及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另外,准备一些儿歌、乐曲,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睡眠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创设,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

环境对于幼儿入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午睡室一定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孩子们的每次午睡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因为新鲜空气在促进血液健康循环的同时,还能帮助孩子更完全地把午餐消化,让他们能够安静舒适地入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应做到如下两个方面:

1.教师在幼儿进入午睡室前,要拉上窗帘,因为光线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入睡速度

光线过强,会直接导致幼儿入睡较慢,严重的会引起视力下降,如果长期在这样的光线过强的环境中睡眠,还会引起免疫功能的下降。

2.午睡室的布置应给孩子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易于稳定孩子的情绪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午睡室的门口,装饰充满童趣的“睡觉喽!”“嘘!轻轻走!”等图文提示,暗示幼儿要睡觉了,轻轻走路、轻轻说话。在午睡室的四周墙上,装饰“夜晚的星空”“午睡静悄悄”等画面,给幼儿营造一种温馨宁静的睡眠气氛,促使幼儿尽快入睡。

三、睡眠习惯

1.培养幼儿有顺序地穿脱衣服、鞋子的习惯

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在逐步提高,但在家由家长包办的也不在少数,有部分孩子还不能利索地穿脱衣裤。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活动,利用儿歌教会孩子盖被子、叠被子以及穿脱衣服、鞋子等生活技能,如叠衣服就可以用拟人化的“立正站好、抱臂看齐、再弯弯腰”,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叠衣服的兴趣。还可组织幼儿进行竞赛,用榜样示范法,既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2.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

幼儿的睡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睡眠的质量和身体健康。培养正确的睡眠姿势是保证幼儿午睡质量的关键。有很多孩子蒙头睡觉,那样会因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致使睡醒了还是一点精神也没有;有的孩子喜欢趴着睡觉,那样会直接压迫到心脏,使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还有的孩子睡觉张口呼吸,因为呼吸浅致使肺部扩张久了易引起“漏斗胸”。因此,我们在睡前要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给孩子们学习小儿歌等形式引导他们能自然地以正确的姿势睡觉,再通过实际观察,及时纠正幼儿的睡姿。

3.午睡中不可忽视的巡视

在中午的巡视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睡觉喜欢蹬被子,有的孩子睡觉的姿势不对,更有甚者躲在被窝里玩玩具,总之每天都会出现一些你想不到的事情。对于这些突发事情,我们要及时地去发现、去解决,不然就会出现安全隐患。例如有些好动不睡觉的孩子,因为耐不住午睡时的安静,趁教师不注意偷偷带了玩具到被窝里,有时甚至会放到口中,如果教师发现不及时,很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4.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培养孩子良好的午睡习惯,必须坚持一贯性、一致性的原则。我们只有让家长跟我们一样认识到午睡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在家督促孩子时采取与幼儿园一致的作息时间,不至于破坏孩子的“生物钟”。

新生儿不睡觉篇3

刚刚出生的小宝宝没有白天和晚上的概念。新生儿每24小时大约会睡16~18小时,他通常会一口气睡上2~4小时,然后饥肠辘辘地醒来。刚开始的时候,他会不分昼夜地吃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就逐渐会在晚上睡得稍微比白天的时候时间长一些。

在夜里的大部分时间,你新出生的小家伙不睡觉,睁着眼睛,兴致勃勃,你尽管睡意朦胧,但必须陪着。那么现在你需要了解9件事,这有助于让小宝贝安静下来。

1.新出生的孩子会经常打盹,但仅仅是时间很短的小睡。这是因为他体内的生物钟还没有开始运转,因此他分不清白天和晚上。他的胃很小,吃不了太多,因此会经常饿。在大约6到10周的时候,他会睡得更安稳、时间也更长一些。

2.固定的睡觉时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6到8周的时候,依照喂奶的习惯,可以让宝宝有一个睡觉时间表。每晚7、8点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好好睡上一觉,尽管他不会整夜都睡。父母可能意识不到宝宝是如何感知的,但当你看护他、放一段柔和的音乐或者轻轻帮他拉上睡衣,这都会给他传递一个信号。到3、4个月的时候,孩子一次会睡6个小时左右,这样就可以在半夜少喂一次孩子。孩子睡的时间长了,你自然也可以多睡一会儿了。

3.昏昏欲睡却始终醒着的状态是最佳的睡眠状态。宝宝在打盹的时候,大人尽量不要去打扰他,这样他将学会自己躺下来睡觉。如果不这样,你哄着他睡了,他隔一小会儿醒了的时候,你还得去哄他;而且,如果你在他每次睡前都喂奶的话,会让他形成依赖,不利于宝宝养成好的睡觉习惯。

4.呵护宝宝要适可而止。专家建议,在宝宝出生头三个月的时候,要尽量满足他所有的需要。但三个月后,即使在他大哭大闹的时候,你也要坚持住,尽量让他自己学着做一些事情而不是代替他来做。这样他很可能会自己躺下来睡觉,而不需要你过多地哄劝。有时候,你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在他耳边温柔地哼着歌而已。

5.要有灵活性。当你有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可以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当你有不止一个孩子的时候,就需要有所变通。如果他们在作息时间上能保持50%的一致,那就是一件不错的事。

6.宝宝太乏了睡不好。要了解一些睡觉的信号,如果发现宝宝揉自己的眼睛或者打呵欠,这就说明他太困了。但只是让他在汽车的座椅上或者你的怀里休息几分钟,这只能减少他瞌睡的感觉,并不能让他恢复精力。宝宝白天里要是没有小睡,晚上也是睡不好的。

7.肚疼的宝宝很难静下来。所有的孩子都哭,但如何区分孩子是不是因为哪里不舒服才哭呢?仔细听你会发现,如果孩子的哭声很大,而且一天持续3个小时甚至更长,每周持续3天或以上,而且持续3周,那就要及时去就诊。好一些的情况是,宝宝三个月大的时候肚疼会自行消失。在这之前,请用襁褓包裹着宝宝,给他唱歌,用嘘声让他得到安抚。

8.适度和宝宝的睡眠时间保持一致。有一个母亲,她的女儿非常能睡。但这个小家伙总是在早晨五点钟醒来。母亲想了一些办法,让宝宝改变作息时间,但没有用,她像一只早起的鸟儿一样依然是我行我素。不过,这也不错,这位母亲再也不用熬夜洗衣服、收发邮件,而且也不用在早上揉着惺忪的睡眼了。

9.好的习惯贵在坚持。无论你做什么,不要改变宝宝规律的就寝时间。让宝宝多练习新本领,适量增加他在白天的活动,这样他在夜里就会睡得更安稳。

除了以上几点,准确地判断孩子的睡眠状态也尤为重要。美国和荷兰的心理学家通过观察研究,根据新生婴儿觉醒和睡眠的不同程度将睡眠分为6种状态:两种睡眠状态——安静睡眠(深睡)和活动睡眠(浅睡);三种觉醒状态——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和哭;另一种是介于睡眠和醒之间的过渡形式,即瞌睡状态。

安静睡眠状态:婴儿的面部肌肉放松,眼闭合着。全身除偶尔的惊跳和极轻微的嘴动外,没有其他的活动,呼吸很均匀。

新生儿不睡觉篇4

a:英国一项研究发现显示,家中使用喷雾器及空气清新剂会损害婴儿及母亲的健康,长期使用会令儿童的耳痛及腹泻频率增加,而母亲更会有头痛及抑郁的情况。研究发现,相比一周才使用一次或一次以下空气清新剂的家庭,每日使用会使婴儿腹泻的比例高出32%,这与每日使用除臭剂、打磨剂和喷发胶的结果相似。明显的,儿童耳痛的次数有所增加,而呕吐的次数也略有上升。研究人员建议,为安全起见,应限制甚至杜绝使用喷雾器及空气清新剂。

Q:宝宝4个月,她明明很困了,揉眼睛、闹脾气。但只要把她放在床上,她马上就清醒,甚至叫喊起来,我该怎么办?

a:孩子的这些迹象是睡眠来临的信号:揉眼睛、打哈欠、情绪低。再大一些,有的孩子会拿着自己的一绺头发,或者吃大拇指。这个时候就要把孩子放在床上,而不要推迟睡眠的时间。孩子哭也没关系,最后她会睡着的。有的孩子闹觉,是为了排解压力,家长不必太焦虑。

Q:孩子一醒就应该马上喂奶吗?

a:应该先确定他是不是饿了再决定是否喂他。看看他是不是贪婪地吸吮拳头或者衣角?他是不是转过头努力地寻找你的?如果没有这些迹象,你给他喂奶就可能失败。不过,即使他饿了,有这些迹象,你也别着急。在喂他之前,你可以花几分钟和他眼睛对着眼睛说话,对他微笑,进行亲子交流沟通,这样能让宝宝更安心,更快地平静下来。

Q:宝宝喜欢含着睡觉好不好?

a:宝宝含着睡觉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含在嘴里睡觉,宝宝会醒了就吮吸,这种没有规律的进食方式,容易导致宝宝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消化不良。同时,宝宝含着睡觉还会影响他的呼吸,宝宝可能会因为呼吸不畅而导致睡眠不安。此外,如果母乳喂养,含着睡觉的宝宝窒息的危险会增加。再有,宝宝含着睡觉,如果溢奶还会导致中耳炎。另外,宝宝含着睡觉会影响牙床的正常发育,或产生蛀牙。

Q:我的儿子17个月,夜里有时会哭醒。可我们却经常找不到原因。难道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做噩梦吗?

a:只要孩子会说话,就开始会做梦了。如果是噩梦,一般是在下半夜出现,孩子会因为做了噩梦而醒来,有时候还会说出自己梦到了什么:“是大灰狼!”这时候要安慰他。如果是上半夜哭醒,很可能是夜惊。夜惊一般发生在深睡眠阶段。孩子会坐起来,很惊恐的样子,还会出汗,像着了魔似的。这时千万不要叫醒他,他会自己入睡的,而且不会有任何记忆。

夜里的表现反映的是白天的焦虑。如果孩子夜里经常哭醒,要仔细找找原因,看是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

Q:我的孩子很晚才睡觉,他会不会第二天也很晚才起?

a:通常父母们都这么认为,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孩子的瞌睡虫还是没能敌得过生物钟,不管孩子前一天晚上睡得多晚,他大部分时候也会像平时那样在早晨的同一时间醒来。这会使孩子的睡眠时间不够,睡眠质量下降。所以,晚睡的孩子会更疲劳,甚至可能出现夜惊。

Q:儿子两岁了,我应该把婴儿床换成小床了吗?

a:如果孩子已经很强壮,能轻易跨过婴儿床的栏杆了,这时可以给他换一个小床。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必着急换床。有的父母觉得带床栏的小床像监狱,大一些的孩子可能不喜欢。其实,孩子通常会感到这样的床比较安全。

新生儿不睡觉篇5

新生儿除吃饱就睡觉,睡醒就吃。没经验的新爸妈还以为这宝宝是哪不舒服或患了什么疾病呢。很多家长都会问我这个问题:新生宝宝睡多久才合适?而且睡眠时间长短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下面就这个新手妈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

新生儿睡眠是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新生宝宝每天除了吃奶、换尿布和睡觉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内容,良好的睡眠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

由于新生儿脑组织发育还不完善,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大脑皮层兴奋性低,容易疲劳入睡,且睡眠时间较长,所以睡眠对他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是很重要的。

一般从理论上讲新生儿睡眠每天要在18~20小时左右。一般来说,随着月龄变大,睡眠的时间就会变短。新生宝宝的睡眠特点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宝宝不像大人一样一睡就是几个小时,他们每次睡眠时间可能是30分钟、一个小时到3个小时不等,并且多数新生宝宝是晚上不爱睡觉,甚至哭闹,白天睡大觉。根据宝宝的个体差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宝宝才开始出现比较规律的固定睡眠模式。有些新手妈妈会刻意去改变宝宝的睡眠规律,白天不让宝宝睡觉,这样就不能保证宝宝足够睡眠时间。这样一来宝宝就会烦躁不安,不好好吃奶,影响体重增加,身体抵抗力还会降低,由于本身免疫功能差,就会经常生病。睡觉时,新生宝宝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表现,比如身体的不时抽动、吸吮的动作、微笑表情等现象,这都是正常的。

新生儿睡眠与宝宝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新生儿大脑容易疲劳,只有在适当的、足够的睡眠以后,大脑才能得到完全休息而解除疲劳。

足够的睡眠时间是保证新生儿大脑发育及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之一。月龄越小的宝宝睡眠时间越长,宝宝出生后,数日内每天睡眠时间在20小时左右是正常的,妈妈们不用担心。如果宝宝一天只睡5~6个小时,并且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情绪,就要去医院看医生了。

为了宝宝的身心健康,妈妈们要为宝宝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宝宝的睡眠环境要保持清洁:

对宝宝更换下的尿布、换洗衣服应及时清洗,应保持地面的清洁,防止灰尘扬起,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感染机会。

宝宝的睡眠环境室内温度和湿度要适宜:

比较适宜的温度应在:22℃~24℃;湿度应在:50%~60%。夏天不要太热,冬天避免太冷,居室要保持恒温,使用暖气或空调时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防止空气干燥对新生宝宝的呼吸道引起刺激。

新生儿不睡觉篇6

在美国儿科协会的调查中,我们看到9073例与睡觉相关的婴儿死亡中,有72%发生在0~3个月宝宝身上,有1024例发生在沙发上。当宝宝脸朝下或侧睡时,极易被杂物堵住口鼻,造成窒息。甚至“有一半的美国婴儿仍睡在有潜在危险的床上”。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睡眠习惯,其实隐藏着危险因素,比如跟大人睡在同一张床上,没有给宝宝穿睡袋而是盖着柔软的毯子或者被子,让宝宝睡在柔软的床面,睡觉时穿太多导致体温过高,让宝宝趴着睡,婴儿床上放着毯子、毛绒玩具等用品。

如果床上的枕头和被子都成了“危险品”,那么宝宝该睡在什么样的环境呢?什么睡姿最安全呢?为此,parents特邀推广“安全睡眠”的美国儿科协会SiDS项目组主席,最新“婴儿突然死亡综合防止指南”领衔作者,Rachelmoon博士,细解最新的安全睡眠指南。

・仰着睡。只要是睡觉,包括白天小睡,都要让宝宝仰着睡。如果宝宝已经能够翻身了,睡觉时自己从仰睡翻成趴睡,那也不用特地把他翻过来,让他保持自己的姿势就行。

・和爸爸妈妈睡同一房间,但不要同一张床。研究显示,这种方式能降低50%的婴儿突然死亡综合征风险。“千万不能跟宝宝睡同一张床,”moon博士说,“特别是3个月以下的宝宝,非常容易有窒息的危险。”

・使用安抚奶嘴。安抚奶嘴的使用与SiDS死亡率下降密切相关,moon博士说,这可能是由于安抚奶嘴让宝宝的舌头处于能够让气道张开的位置。但安抚奶嘴上不能有任何绳子或带子,以免有缠绕窒息的危险。

・母乳喂养。许多研究都发现,母乳喂养能降低婴儿突然死亡综合征风险。

・除了紧绷的婴儿床垫外,婴儿床上不能有任何的东西。毛绒玩具、枕头、毯子,都不能放在婴儿床上。婴儿床周围的保护垫也应拆除。“柔软并不能代表安全”,moon博士说,“柔软才危险。”也不要把枕头塞在婴儿床的床垫下。

・不能让宝宝在汽车座椅、推车或摇椅上睡眠超过60~90分钟。就算是有人严密地监护也不行。如果宝宝在这些地方睡着了,就尽早等他睡熟的时候把他抱到婴儿床上去。

・不要使用任何宣传能降低婴儿突然死亡综合征风险的商品。比如特殊的床垫、婴儿心肺监护器、固定枕等,这些产品并没有经过测试证实有效。

・婴儿床不能放在有人抽烟的室内。准妈妈怀孕时和宝宝出生后,都要注意让宝宝不接触二手烟。

・睡觉环境不要太热。如果宝宝出汗、脸颊发红、呼吸速度快,那就有可能是热了,需要注意调整室温或是给宝宝减衣物。

tips

新生儿不睡觉篇7

读者谭海萍

谭海萍读者:

婴儿大多数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1岁前的宝宝,每天睡眠时间需要12~16个小时。婴儿生长发育速度快,睡姿可能会影响各方面的生长发育甚至是生命安全。因此,家长要注意宝宝的睡姿,及时纠正不良睡眠习惯。

那么,到底哪种睡眠姿势对宝宝最好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俯卧、仰卧、侧卧三种姿势的优点和缺点。

【俯卧】即趴着睡。这种睡姿对塑造宝宝的脸形有一定的帮助,还可以促进宝宝心肺和肌肉张力的发育。早产儿趴着睡更好。

但是,趴着睡容易造成窒息。宝宝在3个月大之前,还不能很好地控制头部动作,也不能自主地翻身。若此时头部周围有枕头、被褥、毛巾等柔软的东西,很容易遮住或压住宝宝的鼻孔,引起窒息。因此,在白天有家长看护的情况下可以让宝宝趴着睡,但晚上缺少看护的情况下最好避免采取这种睡姿,以免发生危险。

【侧卧】刚吃过奶的宝宝采取侧卧姿睡觉,可以使胃里的奶更易流到小肠。如果发生呕吐,侧卧可使宝宝口腔内的呕吐物由嘴角流出,不容易流入咽喉、气管而造成窒息。因此,侧卧是对新生宝宝比较好的睡姿,特别是对消化道未健全、吃奶后容易溢奶的婴儿来说,其中右侧卧比左侧卧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侧卧特别要注意不能一直偏左或一直偏右,否则容易对宝宝的头形产生影响。因此,父母应该定期帮助宝宝翻身,采用两侧适时交替的侧卧姿。

【仰卧】仰卧是三种睡姿中,外物遮堵危险最小的一种,有助于父母直接观察宝宝的睡眠情况及面部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仰卧可以使宝宝的四肢灵活活动,受到的限制较少,因此较为舒适和放松。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床的周围最好不要有毛毯、枕头或毛绒玩具等。由于新生儿胃的生理结构,使仰卧时胃内容物容易回流造成呕吐,且呕吐物不易流出口外,如果呛入气管和肺,会发生窒息等危险。3个月以下的宝宝脊柱颈段还没出现生理弯曲,因此仰卧时最好不使用枕头,在颈肩部稍垫高些,以保持头颈伸展,呼吸顺畅。

一般情况下,3个月内的婴儿不需要用枕头,3个月后需要按照宝宝的生长发育选择合适的枕头。要点如下:

1.如果个别新生儿出现溢奶或吐奶的现象,可将其上半身略垫高一些,或用洗脸手巾折叠2~3层约1~3厘米高当枕头用,以防吐奶。

2.婴儿长到三四个月大时,其颈椎开始向前弯曲,这时睡觉时可枕1厘米高的枕头。

新生儿不睡觉篇8

1前奏曲:名曲静心好入梦

因为每个孩子整个上午的集体活动都处在活跃和兴奋之中,午睡时不能一下子安静下来,利用午睡前播放一些悠扬轻快、音量适中的名曲,如《我心飞扬》、《友谊天长地久》、《致爱丽丝》、《波兰圆舞曲》、《三套车》……和孩子聊聊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猜猜有哪些乐器演奏的?是几拍子的?猜猜乐曲里面藏了音乐家的什么故事?等等……也可以跟着音乐一起轻声地哼一哼。让他们跟随旋律哼唱着进入午睡室,这样可以使孩子们的心绪尽快地安静平稳下来,对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专家研究认为,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科学家们还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以改善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质。所以让孩子跟着柔美的音乐,慢慢进入梦乡。

2协奏曲:规则调控巧融合

在午睡时,老师一味地用语言的指令让孩子穿脱衣服,盖被子,这种形式很呆板,缺乏人性化,孩子们也不乐意接受。如果我们改用乐曲的更迭、旋律的变换来调控孩子的午睡活动,那效果便会与众不同。

2.1乐曲提示。当音乐开始的第一遍时我就提醒他们边听音乐边轻轻翻小椅子、小便、坐到床上,第二首音乐开始就可以脱衣服,整理好衣裤、躺下盖好被子入睡,在这其中我只要稍稍提醒他们什么时候音乐要结束了、什么时候新的音乐又要开始了,动作加快点,声音轻一点,渐渐地孩子们都能自觉跟着音乐有序的午睡。时间长了,那些动作慢的孩子也能很好的按音乐来调剂时间,动作也加快了很多,还学会了轻轻做事。

2.2旋律提“醒”。当午睡时间进入到计时,这时候选择一首旋律从轻柔逐渐到明快的音乐来结束午睡时间,有利于幼儿神清气爽的投入下午的活动。比如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中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柔和的小步舞曲开头,柔柔的把孩子带出梦乡,中段一支民间色彩加异国情调的舞曲,豪放中带点诙谐,清醒幼儿的头脑,促进幼儿恢复活力四射的状态,开始下午的活动。

3进行曲:细心关爱美梦甜

当大部分幼儿已经逐渐甜甜入梦时,音乐可以适时的停止,让孩子们午睡在安静的环境中。而对于那些迟迟不能入睡,甚至产生焦虑的幼儿,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其他的策略进行引导。

3.1美好故事引睡。经常会有几个迟迟不能入睡的幼儿,于是我便和着已经若有若无的音乐轻声地讲述简单的故事,如:“有一天啊,小狗想出去玩,妈妈对它说,别的小朋友都睡觉了,小鸭睡觉了,小猫睡觉了,他们都闭上眼睛睡觉了……”讲述时用一种特轻柔疲倦的声音,配着同样轻柔的乐曲,同时不断地重复“睡觉了”、“闭上眼睛了”、“已经睡着了”声音断断续续,缓慢无力,最后逐渐减弱,常常故事还没讲完,孩子就已经睡着了,这比直接劝说或批评作用更显著。

3.2轻哼乐曲助睡。一次偶然,女儿又给了我新的灵感。那天晚上,女儿很兴奋一直不想睡觉,奶奶对喜欢听歌的女儿说:“睡觉的话,奶奶就唱歌给你听。”女儿果然中计,乖乖的躺在奶奶的怀里,奶奶给外孙女唱起了《摇篮曲》,女儿躺在奶奶的怀里撒娇:“奶奶,你唱歌的时候要拍我,我才能睡着啊。”于是,奶奶就轻轻的拍着她的小背,不曾想,刚还在嚷着不肯睡觉的小家伙很快就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满足的笑容。对啊,对于那些难以入睡的孩子,老师轻轻的哼唱,柔柔的轻拍,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老师在身边的那种温情,感觉老师象妈妈一样爱他们,喜欢他们,就会有安全感,温暖感。幼儿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很快安静下来,进入梦乡。于是,我想到了一首小曲子,自己把歌词略微作了改动。曲词成了:

星星,睡了。月亮,睡了。小宝宝,睡着了!

星星,睡了。月亮,睡了,(幼儿姓名)睡着了!

新生儿不睡觉篇9

【摘要】产妇对婴儿进行抚触对婴儿情绪、泌乳量、睡眠质量以及婴儿健康的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益于产妇的产后恢复。

【关键词】抚触;产妇;婴儿

婴儿抚触是指通过抚触者的双手对婴儿皮肤各部位进行有秩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摸,让大量温暖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婴儿在出生时受到温暖羊水的抚触,分娩过程中接受了产道收缩所带来的这一特殊的按摩,出生后由于环境改变,寒冷、噪音的刺激,婴儿会感到不适应而恐惧、哭闹,给予婴儿亲吻、,甚至轻轻地拍拍婴儿都能使婴儿安静。

1.1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10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及新生儿各200例,产前检查无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既往无精神病史,均为单胎足月产。包括平产和剖宫产,排除产后出血病例。产后母婴正常,出生后皆行早接触、早吸吮达30min以上,实行24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观察住院期间并追踪至产后1个月。

200例初产妇及婴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抚触组,每组100例。抚触组的产妇在产前有专职人员向其宣传抚触的益处,知道正确的按摩手法,并发放抚触资料,以便母亲出院后能继续给婴儿进行抚触;对照组的产妇及婴儿按常规进行护理。

1.2操作方法

1.2.1抚触前的准备宜选择温暖、安静、舒适的房间,室温28℃以上。抚触的时间安排在淋浴后、午睡或就餐前、2次进食之间,避免在婴儿疲倦、饥饿、烦躁时进行。可以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

1.2.2抚触时间抚触组婴儿出生后24h,每天2次,每次15min,在婴儿进食1h后进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抚触。

1.2.3抚触手法抚触手法采用标准抚触法。为了减少摩擦和刺激而造成新生儿不适,抚触前需要温暖双手,倒一些强生婴儿润肤油于掌心,双手涂匀,轻轻在婴儿肌肤上滑动,手掌不要离开婴儿的皮肤,力度适宜,抚触开始时动作要轻,然后逐渐增加压力,每个动作3~5次。其具体手法如下:头面部:(1)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推;(2)用两手拇指从下颌中央向外上方向滑动;(3)两手掌从前额发际抚向枕后,两手中指分别停在耳后的乳突部。胸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外上方滑动至肩部,要避开。腹部:两手依次从婴儿的右下腹经上腹抚触到左下腹,要避开脐部。四肢:两手抓住婴儿一支胳膊,交替从上臂向手腕轻轻挤捏,并揉搓大肌肉群。背部:使新生儿成俯卧位,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

1.3观察指标

1.3.1情绪方面感觉幸福、满足、放松,无焦虑感为良好;感觉孤单,甚至无助和焦虑为不良。

1.3.2泌乳量与睡眠质量泌乳量以能满足新生儿需要而定。如量多且能满足新生儿喂哺需求,为良好。如量不足,未能满足新生儿喂哺需求,为不良。睡眠质量以睡眠时间持久,醒来无疲劳感,为良好;睡眠时间短、易醒、醒后不能入睡,甚至睡眠颠倒,为不良。

1.3.3其他产后浆液恶露消失的时间,婴儿体重增加(g/d)及睡眠时间(h/d)。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行χ2、t检验。

2结果

2.1两组产妇情绪比较统计学分析发现,抚触组产妇的情绪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产妇泌乳量及睡眠质量比较统计学分析发现,抚触组的产妇泌乳量和睡眠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抚触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

3讨论

3.1抚触对婴儿的影响

3.1.1奶量及体重方面及时、早期地给予有效抚触,有助于增加新生儿体重[1]。本研究结果显示,抚触组奶量摄入及体重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受抚触的婴儿头围、身长、体重增长较快,进行抚触的婴儿吃得饱、睡得香、身体质量明显高于未进行抚触的婴儿。研究证明,抚触能增加迷走神经张力,促进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和肠蠕动,从而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有利于营养的吸收[2],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加快。

3.1.2婴儿神经与行为发育方面皮肤被覆在全身表面,约为体重的16%,内有大量感受触觉的神经末梢和各种触觉小体。皮肤是最大的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这种触觉感觉器可将所感受的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质对这些冲动进行分析、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可以刺激脑神经系统的发育[3]。抚触可促进婴儿各种神经行为和心理的发育,减少婴儿对外界的应激,使其安静,减少哭闹,易入睡,睡眠更平稳且时间延长。

3.2抚触对母亲的影响

3.2.1情绪方面产妇经过剧烈疼痛的分娩后,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一种幸福和满足感,喜欢抚摸自己的宝宝。在抚摸中可放松紧张的神经,保持健康的心理。产妇在产后恢复期间容易感到孤独,抚触婴儿可让她心情愉悦,对产后身体恢复起到一定作用。有效抚触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满足母子间肌肤接触的渴望,有助于使产妇平稳度过心理调适期,尽快进入母亲角色,从而使产妇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体会做母亲的幸福感和责任感,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4]。

3.2.2泌乳量方面泌乳是一个复杂而且多种内分泌激素参与的生理过程,频繁吸吮及排空亦起到重要作用。而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使其促进食物吸收的激素(如促胃液素、胰岛素等)分泌增加,使婴儿摄乳量增加。同时产妇在对婴儿抚触过程中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产妇乳汁分泌增加。

3.2.3睡眠方面产妇分娩后精神总是处于兴奋和警觉状态,担心孩子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婴儿稍有哭闹便紧张不安,变得异常敏感。产妇通过抚触婴儿,自己的心情放松,使婴儿的哭泣少、入睡快,有助于产妇的休息,更促进了产后身体的恢复。

3.2.4产后浆液性恶露产妇分娩后一般经7~15天恶露消失。研究表明,抚触可增加婴儿的摄奶量、吸吮频率及强度,有利于下丘脑分泌和释放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复旧。本研究表明,抚触婴儿的产妇恶露消失的时间明显缩短,并且产妇精神上得到满足,顺利渡过产褥期。

4小结

抚触不仅仅是母婴肌肤的接触,更重要的是促进母婴间的交流,增加母子感情。亲情抚触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对增强免疫力、应激力和智力有一定益处。产妇抚触婴儿的这种触觉刺激,亦会引起母体激素反应,促进母乳量的增加,有助于母乳喂养。抚触还能促进子宫复旧,加速恶露排出。通过与婴儿情感的交流,产妇心情愉悦,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这种母子之间亲密接触对母亲和新生儿都相当重要,尤其生后数星期内亲子间的互动,对往后亲子关系建立有深远的影响。抚触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简单易行的新型护理技术,日益受到家长与护理人员的重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红,孙虹.关于婴儿抚触进一步探讨.护理杂志,2003,19(3):24.

[2]赵婉文,张建平,陈文才.抚触对新生儿血糖及体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75.

[3]郭建华,满立新,王东明,等.不同时期婴儿开始抚触对婴儿智能发育的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30-31.

新生儿不睡觉篇10

长春市心理医院(第六医院)儿童、青少年门诊,吉林长春 130052

[摘要]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睡眠问题,孤独症儿童是否会因为睡眠质量差而使白天的行为问题加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还比较少,目前的治疗指南只注重改善患儿的行为问题,但没有重视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尤其低功能的孤独症儿童更容易表现出严重的睡眠和行为问题。通过观察孤独症患者的睡眠状态可以更好地了解孤独症患者的行为问题,也可以更好地制定干预的目标和计划。治疗孤独症的睡眠问题有可能会改善孤独症患者白天的行为问题。该综述的结论来自于有限的研究,尚需要更多领域深入的研究。

[

关键词]孤独谱系障碍;睡眠障碍;低功能孤独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b)-0187-03

[作者简介]彭新贤(1970-),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

孤独谱系障碍是以社会交往障碍、刻板的行为和局狭的兴趣为特征的神经发展障碍综合征[1]。目前孤独症仍被认为是最令人困惑的儿童发展问题,2008年纽约城市调查其发病率为1:88[2]。虽然目前全球因孤独症造成的经济负担仍无法统计,在美国每年的社会支持大概要花费1260亿美元。

目前,孤独症患者的父母报怨最多的是患者的睡眠问题,大约40%~80%的患儿曾有过睡眠问题,而正常的儿童只有25%~40%会有睡眠问题[3]。对于发展中的儿童,睡眠好坏影响脑的功能,如精力的储存,脑的生长,记忆的巩固以及认知能力的累积。由于睡眠的这些重要性,如果孤独症患儿睡眠不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到目前为止,关于孤独症患者睡眠状态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的研究很少。目前尚未把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睡眠问题列为治疗目标。该文重点强调对于低功能、尤其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孤独症患者应描记他的睡眠状态并确定治疗方向。该文对以前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总结,希望能对以后的研究在设计方面有所帮助。

1低功能孤独症

孤独症的功能损害程度变化很大,因此,需要将孤独症区分为低功能的孤独症和高功能的孤独症。智商高于70的定为高功能孤独症,低于70的定为低功能孤独症[1]。低功能孤独症会表现出严重的行为问题如:发脾气,攻击行为,摔东西,自伤行为等[4]。他们常有一些共病的诊断,并且终生需要照顾,目前尚没有针对孤独症的药物治疗。该文认为应把低功能的孤独症作为研究的重点,因为他们最需要治疗。

2孤独症睡眠问题

孤独症最常见的共病诊断是睡眠障碍,研究表明40%~80%的孤独症儿童存在睡眠问题。有研究表明低功能的孤独症患儿比高功能的孤独症患儿更易出现睡眠—觉醒节律的紊乱。这项研究同时指出评估、诊断和治疗低功能孤独症患儿的睡眠障碍能明显改善他们白天的行为并因此提高生活质量。

孤独症的症状多变,孤独症患儿的睡眠问题也同样表现多种多样,并且会持续终生。睡眠问题的多样也反映了孤独症的基因变异多态性。最常见的是入睡困难、睡眠效率降低,整个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不实,白天困倦等[5]。常见的孤独症患儿合并的睡眠障碍的诊断有:失眠、异常睡眠、睡眠—觉醒节律异常等[6]。目前多数此类的研究集中在高功能的孤独症患者身上,因为他们有交流的能力并能配合进行各种睡眠记录仪的检查。但关于低功能孤独症的睡眠状况的研究却很少。

3孤独症睡眠障碍的原因

尽管孤独症患儿的睡眠问题普遍并持续存在,但其原因仍不清楚。一些理论提出假设:孤独症患儿的睡眠问题可能来自于孤独症疾病本身,也可能就是两个不同疾病的共病。一些研究表明孤独症患儿的潜在的神经生理、生化问题使患儿易产生慢性的睡眠—觉醒障碍,睡眠—觉醒周期一般在出生后12~16周时就建立起来了,这需要对周围环境的时间线索有感知,并因此来调节自身以适应一天24h的变化(即将体内的生物钟与外部时钟进行同步)。最重要的时间线索就是光的亮暗的变化,其它还包括喂食的时间、社交的时间也会对睡眠-觉醒节律产生影响。如果大脑受损或像孤独症这样有大脑发育不良的情况,就会使这一路径受阻,低功能孤独症患儿会因为各种问题如社交敏感性低、对光的过度敏感影响了睡眠—觉醒节律的建立[7]。脑内有一种神经激素即褪黑素掌管着人的睡眠—觉醒循环,研究显示孤独症患儿与对照组相比,白天褪黑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黑天的褪黑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另一些研究表明一部分的孤独症儿童褪黑素分泌也是正常的,这使我们推测孤独症里有一个亚群存在睡眠—觉醒节律调节异常,这会使患儿的睡眠时间表异常,在上床睡觉和起床的时间段出现问题行为。另一些理论则认为孤独症患儿的睡眠问题可能是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和精神病基础病理的作用结果。50%的孤独症患儿的存在胃肠道问题,如便秘和腹泻,这可能会使患儿夜间经常起夜[8]。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经常合并抽搐(6%~60%),抽搐也会影响睡眠的结构。25%~70%的孤独症患儿会同时患有精神疾病如焦虑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患者会因为注意力涣散,睡前多动而使入睡的时间延迟,甚至会致失眠[9]。抗精神病药物和SSRi(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也会影响患者的觉醒-睡眠周期。总之孤独症的睡眠障碍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其发生的机制,以便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治疗,减少低功能孤独症的睡眠问题。

4孤独症儿童睡眠障碍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睡眠障碍与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儿童成长期的睡眠问题会广泛地影响儿童的健康、行为、注意力和认知以及学校的表现[10]。睡眠问题也会导致孤独症的症状加重。睡眠少的患儿在社会交往能力、语言交流方面表现更差,有更严重的刻板行为和更粘着的非社会性的仪式性动作。除了会加重孤独症的本身的症状外,睡眠困难还可增加孤独症患儿的多动、捣乱,不顺从行为,进而影响患儿白天的表现。目前尽管有一些关于孤独症儿童的睡眠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的研究,但对于低功能的孤独症的研究还没有得到重视。

5孤独症患儿睡眠障碍的治疗

尽管孤独症患儿的睡眠问题十分突出,但并没有得到重视和治疗。一些研究显示褪黑素治疗入睡困难有效,并可增加睡眠的时间。而另外一些研究则认为褪黑素只对入睡困难的孤独症有效,褪黑素会增加夜间醒来的次数,故而影响睡眠的持续性。此外褪黑素会因不同的睡眠障碍类型而产生不同的效果。除了生物学上的治疗,父母对患儿睡眠习惯的训练和对患儿问题行为的干预,也可对睡眠产生影响。行为干预的方法是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来促进患儿建立起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行为干预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选择合理的作息时间并建立成常规,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减少晚上情绪和行为的刺激。这种行为治疗的原理是基于对没有语言或语言很少的低功能的孤独症患儿,他们是通过视觉的感知来实现睡眠—觉醒周期的建立。关于这种行为治疗方法目前只有小样本的研究,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光疗对于睡眠周期提前或延迟的儿童有效。但对于低功能的孤独症儿童的相关研究太少。

6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虽然研究证实孤独症的睡眠障碍与孤独症的问题行为有关,但是孤独症患儿是否存在特殊的睡眠问题目前仍不清楚。对于高功能孤独症的睡眠问题研究很多,但对低功能的孤独症的睡眠问题研究相对较少。对于低功能孤独症睡眠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面临巨大挑战,低功能的孤独症父母可能在填写患者的症状时态度相对更消极,而使问卷结果缺少客观性。低功能的孤独症患者在使有多导睡眠记录仪和腕部体动记录仪时也很难配合[11]。为此应该采取更准确的、客观的、非侵扰性的方法来记录他们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目前几乎没有关于孤独症行为问题和睡眠障碍的纵向研究。多数研究都是横断面的研究,没有人研究随着时间的变化,睡眠障碍和行为问题是否也在相应的变化。一些研究则显示睡眠障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12]。孤独症的症状严重程度会随着年龄变化起起落落,一些行为问题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得到改善。不同的行为问题在不同的年龄出现。这些证据都在说明,要揭示孤独症的核心症状与睡眠之间的关系,需要纵向地研究患儿的睡眠变化,搞清楚什么样的睡眠问题会对患儿产生影响。并设计出相应的治疗干预措施来改善孤独症的特殊功能缺陷。

尽管有理由相信孤独症患儿存在严重的睡眠障碍,并且不良的睡眠会加重白天的行为问题,但这些结论仍是草率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该文强调了研究低功能孤独症的睡眠状态的重要性,以及将孤独症的不同行为问题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些研究的结果将为这个高发病率的广泛的神经发育障碍开创一个新的干预治疗途径。

[

参考文献]

[1]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DSm-V)5[J].arlington: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2013.

[2]BaioJ.prevalenceofautismspectrumdisorderamongchildrenaged8?years—autismand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monitoringnetwork,11Sites,UnitedStates,2010[J].SuveillanceSumm,2014(63):1-21.

[3]meltzerLJ,Behavioralsleepdisordersinchildrenandadolescents[J].SleepmedClin,2008(3):269–279.

[4]ChuileannS,QuigleyJ.assessingrecollectionandfamiliarityinlowfunctioningautism[J].JautismDevDisord,2013(43):1406–1422.

[5]americanacademyofSleepmedicine.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SleepDisorders:Diagnostic&Codingmanual,iCSD-3[m].3.Darien:americanacademyofSleepmedicine,2014.

[6]SajithS.melatoninandsleepdisordersassociatedwithintellectualdisability:aclinicalreview[J].JintellectDisabilRes,2007(51):2–13.

[7]matsonJL.Sleepdisturbancesinadults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sandsevereintellectualimpairments[J].JmentHealthResintellectDisabil,2008(1):129–139.

[8]manniona.aninvestigationofcomorbidpsychologicaldisorders,sleepproblems,gastrointestinalsymptomsandepilepsyinchildrenandadolescents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J].ResautismSpectrDisord,2013(7):35–42.

[9]tureckK,matsonJL,maya,turyginn.externalizingandtantrumbehavioursinchildrenwithaSDandaDHDcomparedtochildrenwithaDHD[J].Devneurorehabil,2013(16):52–57.

[10]Gregoryam,Sadeha.Sleep,emotionalandbehavioraldifficultiesinchildrenandadolescents[J].SleepmedRev,2012(16):129–136.

[11]KnightR.Usingbehaviouraltreatmentpackageforsleepproblemsinautismspectrumdisorders[J].ChildFamBehavther,2014(36):20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