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员工安全培训十篇员工安全培训十篇

员工安全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2:57

员工安全培训篇1

关键词:生产员工安全意识安全培训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X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210-02

1安全生产现状

安全是个人健康、家庭完整、单位稳定、社会和谐的共同基础,也是每一个职工、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个政府的共同期盼。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化工生产规模大型化,设备、机器的结构和工艺操作复杂,生产过程高度连续、自动化程度高、危险性大,极易发生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虽然事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而就近年石油天然气事故来说,绝大部分与人的因素有关系,如果管理到位,安全教育培训到位,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及时、有效,事故造成的损失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从安全生产管理上看,主要表现在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疏忽大意,心存侥幸,思想麻痹大意,“三违”现象普遍,投机心理上涨,未遵守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缺乏相应的日常安全应急演练等。安全培训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思想阵地与精神源泉,为加快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安全培训应以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为主线,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弘扬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素养,促进安全发展;应倡导“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等先进理念和做法,完善提升安全培训理念,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规律性研究,而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扎根到每位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中,深入到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全过程中,进而为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舆论支持。

2员工安全生产意识误区分析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面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安全警句,为何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仍不能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各类事故的发生呢?笔者认为,员工在安全生产意识方面存在各种心理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1)侥幸心理。员工对于安全事故心存侥幸,马虎大意。(2)麻痹心理。员工对于安全事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漠。(3)紧张心理。员工技能低下,缺乏经验,应变能力差。(4)经验主义。工作过程中,员工凭经验判断和习惯性操作,安全规章形同虚设。(5)投机心理。工作中投机取巧,随意简化作业程序、减少作业步骤,造成事故隐患。(6)逞能心理。员工为表现“艺高人胆大、鹤立鸡群”,不遵章守纪。(7)莽撞心理。员工不顾生产条件,不计后果,野蛮操作。(8)无知心理。员工文化水平不高,操作技能低下,工作起来糊里糊涂。(9)麻木心理。员工工作热情减退,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于问题视而不见。(10)从众心理。“法不责众”,“依葫芦画瓢”。(11)反常心理。带有情绪上班,容易发生浮躁、激动、偏激行为。(12)奉上心理。员工一切以领导的话为准,缺乏原则性。(13)唯心心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意识不是无源之水,需要有内容。安全意识是一种责任心和危机感。违章不一定发生事故,但事故都源于违章。关键在于应该严格安全生产标准,在心中划出一道红线,把标准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即按标准执行,只有规定动作,杜绝自选动作,安全工作才有基石。此外,应及时发现隐患,杜绝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处理问题能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从而促进安全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3通过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如何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笔者认为应按照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采取科学培训手段,促进培训效果

一是培训需求调研应以“充分有效性”为主。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追求知识和接触事物发出的一种意识倾向,当人们认识到某种事物和某种活动与自身需要密切相关后,就会热情而耐心地对待它。因此,抓住培训对象的真正需求,进行充分有效的培训需求调研,设计合理的培训计划,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前提与关键。从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后勤服务等多方面入手调研,充分整合培训资源,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杜绝“一刀切”的安全培训,保证培训内容和培训学员的需求一致,提高培训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

二是培训方式应以“创新能力式”为主。现代教育培训需要超前性,其目标不仅仅是培养现实人才,还要培养未来人才,学习方式要由“承袭知识式”向“创新能力式”转变。其一是将原始信息或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和包装,使之成为学员容易和乐于接受的“产品”形式;其二是在综合分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创建新的知识体系。利用新技术、新理论,直面新问题,保证学员不仅能够听懂,而且真正消化吸收,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新。

三是培训内容应以“挖潜性”为主。要根据培训的需要及时调整。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培训内容一直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着眼于学员的“应知、应会”及操作技能掌握、基本知识应用、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补缺”培训。但面对新的安全形势的挑战,培训仅为“补缺”是远远不够的,应把挖掘潜力作为培训的重点,根据最新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调整培训内容,把意识变革、观念更新、潜能开发纳入培训的内容,使学员从培训中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创新。首先,安全生产培训首先要科学的论证并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其次,组织编写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最后,在培训中及时补充新技术,删减陈旧的和不必要的知识,以便学员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培训师应常去现场实践,贴近生产一线,广下基层,服务实际需要,内容常备常新,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于开拓,与时俱进。

四是培训方法应以“主动式学习”为主。安全培训要教会学员主动学习,教会学员学什么、怎样学。学员是培训的主体,不是培训的客体,培训师和学员要互相学习,培训师在培训中,要为学员交流提供平台,培训是大家经验的分享。培训师要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点燃智慧火种、汇聚智慧能量、引发智慧风暴。

五是培训效果评价应以“及时反馈”为主。培训效果评价对后期培训项目具有借鉴意义,既是一轮培训的结束,又是新一轮培训的开始,实质是培训的不断延伸。从培训项目中收集第一手数据域资料,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对培训对象、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师、培训效益的评价,以确定该项目的培训价值和培训质量,对培训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培训计划是否有效实施等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分析和评价,不能走形式化,要认真及时进行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使其作为后期培训项目分析与培训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

3.2加强培训师队伍阶梯式建设,促进培训健康发展

培训师是企业有效培训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证。目前,培训工作点多面广,培训师知识结构陈旧、能力水平偏低、年龄普遍偏大,且大多注重理论,与生产实际脱节。要适应科技的不断飞跃、技术的不断变化、理念的不断更新,只靠培训师自身闭门造车往往是不够的。只有建设健康的阶梯式的培训师队伍,有针对性的制定长期、有效的培养计划,通过示范观摩、外出学习交流、小组研讨、生产实践等形式,多接触相关领域前沿信息,了解企业发展动态,激励磨砺培训师队伍,打造精品培训队伍,对企业培训具有深远意义。

3.3利用实训设施,强化学员安全生产技能和安全意识

安全培训必须注重学员的实际操作与实践锻炼,培养学员在生产实践中的安全操作能力,提高学员的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安全培训最终要将安全落实到生产中,将培训的成果和培训的精髓落实和潜移默化到学员日常的行为习惯中,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就不能离开安全实践学习。

一是利用实训硬件设施,提高学员实际动手能力。

第一,合理配置硬件设施。能力从何而来,一部分可以由知识转化而来,但更主要的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加以培养和转化。实践环节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必须着力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在安全培训上要敢于投资,舍得增添必要的实训硬件设备和设施,实现安全培训的全面覆盖,满足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第二,加强实训管理。避免实训资源的闲置和资源浪费,落实实训场地的责任制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实训场地与设施的使用率,提高培训学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实训和理论实行同步教学,协调一致,保质保量。按照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周密组织,有效实施,通过实习训练,使学员能够了解相关各种设备、仪器及仪表,熟悉各个工序的操作要领并能进行操作。围绕培训单位的培训目标实施实训教学和实践练习。第四,建立与优化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融入教材和新的实训设施中,使学员的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同步提高,提生学员适应安全生产的能力。最后,根据培训方案,配合有关专业进行实践技能竞赛、兴趣活动辅导、实践操作达标考核等手段,更好的激发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强化现场安全模拟演练,提高安全事故防范能力。

由于重大事故都是突然发生,既扰乱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又会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如果事先没有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就会出现慌张、混乱的现象,而无法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导致严重的后果;若事先准备的不充分,应急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应急人员缺乏必要的应急能力,就将延误人员抢救和造成事故扩大等情况。要做到事故突发时,准确、及时、正确地实施现场应急救援和快速反应,控制事故的发展,就必须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演练,使各级应急机构的指挥人员、抢险队伍、企业职工了解和熟悉事故应急的要求和自己的职责。

模拟事故现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作业内容、作业条件不同,按照严格的救援程序和操作规程,指导学员接受实地应急培训和演练。指导并做好事后的安全模拟演练讲评和记录工作;及时纠正演习中出现的问题,注意培养演练班组的整体协调能力及各岗位的协作能力,以增强学员安全事故防范和应对综合能力。在培训中,要教育学员生产安全的关键在基层,要害在岗位,根本在责任心。

安全领域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愚者以流血总结教训,智者以教训防止流血。安全事故不是不可战胜,关键是看我们如何作战。只有扎实、稳健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帮助员工树立健康正确的安全意识。思想上足够重视,在应对紧急、危险或复杂情况时,员工才能将安全武器握的更紧,才能取得安全战场上一次次胜利。

参考文献

[1]付立红.生命安全: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手册[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208.

[2]张会超,董立霞.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199.

员工安全培训篇2

特种作业人员理论知识、实际操作10安全法律法规、管理制度3月7日1全员安全法律法规、管理制度11清明节前安全培训4月4日1操作工节日安全生产注意事项12安全标准化知识培训4月11日1全员安全标准化13安全标准化知识培训4月25日1全员安全标准化14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4月

气瓶充装理论知识、实际操作15职业卫生培训5月9日1操作工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16高危工艺培训5月

高危工艺、DCS操作人员盐城市安监局17应急预案培训5月23日1.5全员应急抢险预案18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培训5月30日1.5全员节日安全生产注意事项19端午节前安全培训6月6日1.5操作工节日安全生产注意事项20安全生产月知识培训6月20日1全员安全月知识、安康杯竞赛21风险管理培训教育7月4日1全员风险管理22QHeS贯标培训7月18日1全员GB/t19001-2016、GB/t24001-2016、GB/t28001-201123防护用品使用知识8月8日1操作工安全管理知识24安全管理制度8月22日1员工管理制度汇编25安全法律法规9月5日1全员法规、规章26国庆节前安全生产培训9月26日1操作工节日安全生产注意事项27管理部门人员培训10月10日1管理人员理论、技能培训28电工、焊工培训10月

员工安全培训篇3

关键词:石油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员工培训工作的主要意义是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再次开发,并使员工与企业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综合发展,并为员工的职业进步与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石油企业中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主要是针对员工当前的安全教育培训现状,采用一定的培训策略对其进行技术经验引导,不断开发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能力,促进其在石油企业中实践工作的进步,从而达到员工发展与企业进步两者双赢。

1石油企业中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现状

1.1员工在石油企业中的认识不够

石油企业中部分管理层认为员工培训工作属于不必要的消费培训,因此并不舍得为员工的学习教育投入资金,造成员工的教育经费逐渐受到占用。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员工的培训时间是对生产时间的一种浪费,因此对培训采取的是较为敷衍的工作态度,造成员工自身对培训工作也并不重视[1]。综合这些观念可以发现,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轻视是当前部分企业中客观存在的,长此以往,企业的员工与管理人员将会缺失安全教育的工作理念,进而会使员工与石油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2员工的实践工作与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脱轨

石油企业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员工展开学以致用,但当前的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显然是悖离这一点的。所以,不能有效帮助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培训,也是一种时间、精力以及资源上的严重浪费,并会使得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业企业中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要尽量使员工的安全培训理念与生产工作相结合,进而充分发挥员工安全教育的工作价值。

1.3企业发展同员工培训工作的连接机制不够紧密

在员工经过高质量的安全培训工作以后,其自身的实力得到有效提升,且员工能够通过有效的考核选拔工作,进行一定的岗位提升,这样一来能够将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同职工的专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进而发挥培训工作的积极推动作用。但当前的企业培训中并没有将这一点进行落实,造成职工在工作中逐渐失去动力,并会对培训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职工在安全生产上的进步发展。

2石油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建议

2.1大型公开课培训与安全教育专业培训相结合

大型的安全教育培训课程属于当前国家中较为普遍的培训模式,主要是对当前员工整体开展的,同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安全战略相关的一种培训课程,主要是通过视频传授或是现场讲授两种形式[2]。另外还以户外的员工互动等方法使员工的眼界得到扩展,增进员工在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并使其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目前这种活动主要是在国内展开的,但在大型的教育培训课程中,还需要在细节方面予以细化,使其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安全教育培训。

2.2进行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

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就是依照岗位中实际的操作情况,对员工可能在生产中发生的机械设备故障、误操作以及生产环境过于恶劣等情况予以分析,进而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使员工能够在生产中认识到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在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中,员工可以积极向培训教师展开交流,并将突况作为事故发展的方式,以体验式教学或是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紧急突发事件予以分析,并将其处理措施传授给学员,使员工能够增强在石油勘查工作中的应急工作能力。

2.3沙龙式安全教育培训

当前我国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大都是以教师直接面对员工以及企业管理层展开的安全生产工作培训,这种培训形式中虽然能够直接接触到一线的工作人员,使各层次的员工均能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但整体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所以,企业可以采用沙龙式的培训方式,使员工在培训中积极交流自己在生产中的安全生产经验,或是互相分享一些应急事故的处理过程。从而在员工之间形成一种更加和谐、更加积极的安全教育培训氛围。

2.4进行现场培训中“一对一”学习模式

由于石油企业中的部分工作作业技术含量高、工作复杂、专业性强,因此企业在开展长期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也应及时建立生产中的后备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使更多员工能够得到三级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3]。但是,实践操作中更加考验员工的动手能力,针对新员工技术较为薄弱等特征,对其仅仅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培训是不够的,还应生产中加强现场的技术培训,可以采用一带一的学习模式,使新员工能够从经验丰富的员工身上学习到更多的安全生产经验,才能更好适应石油企业中对设备、技术以及理论上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员工培训在石油企业的发展中属于一项长期具体的工程,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在员工培训中的研究分析,并针对员工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从而使石油企业员工的培训现状得到改善。只有对员工各生产时期、工作岗位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实现员工培训学习中的能力提升,并推动企业未来的战略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小东.海外石油勘探企业员工安全教育与培训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5(13):37-39.

[2]王娟,孙志超,杨震.石油企业职工安全培训的重要性[J].安全,2015,36(10):69-70.

员工安全培训篇4

关键词:培训安全管理教育

1、我国煤矿安全培训现状分析

2010年我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403起、死亡2433人,与发达国家的百万吨死亡率有很大差距,造成如此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培训不足。我国煤炭企业在培训方面最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训形式单一。目前大多数煤矿采用的都是集中式的在教室的培训,学员在听完理论内容之后进入现场实习操作,但是由于矿工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较差,很多理论和术语不能理解,导致在教室接受的培训效果不理想。

(2)持续培训缺乏。很多企业缺少对矿工持续进行培训的机制,如自救器使用培训,一般只是新学员入矿时培训一次,以后再很少涉及,大部分职工背了“一辈子”也没有真正使用过,时间长了容易产生麻痹心里,一旦发生事故就会措手不及。

(3)培训缺乏针对性。煤矿安全培训教育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的技术知识、各种灾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抢救处理方法、事故案例分析、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以及“三违”培训、顶板管理、水、瓦斯涌出及预防、机械操作、互保联保等内容。目前煤矿企业存在着把各个岗位的人员放在一起进行培训,而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的现象。

2、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培训的建议

(1)强化对管理层的培训。当前,从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来看,企业的管理人员安全知识溃乏,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失误较多,不能够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科学的安排部署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应正视问题,自觉的学习《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上级管理部门和煤炭协会要加强对煤矿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可不定期举办关于安全生产的座谈会、培训班、宣讲会等等,让从事煤矿安全管理的人员能交流经验,集思广益,管理者能拓宽视野,提高能力,使取得资格和实际管理水平形成统一,真正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

(2)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对员工的培训要分对象、分岗位,煤矿员工的特点是工种多,专业性强,年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给培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于不同性格的员工要区别对待,对于不同岗位的员工也要区别对待,要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到学以致用,定向培训,因需而教,因才而教,因人施教。

(3)丰富培训方式方法。参加安全培训的学员,文化程度、工作经验各不相同;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别,坐在教室里统一培训效果不理想。应该增加现场培训内容,可先带领员工学习井下安全守则,然后下井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进行讲解。同时可以引入案例培训,可以选择典型案例进行现场模拟,如模拟井下火灾事故,通过设置火灾场景,让职工亲自体验火灾,并学习选择避灾路线、避灾方式、避灾动作等。可以通过不断反复的模拟强化员工的记忆,在真正面对矿难事故的时候,员工能做出最准确最规范的操作。

(4)建立持续培训机制。安全生产不仅是一项建设工程,更是一项需常抓不懈的长期性工作。对员工的培训,尤其是一线下井矿工的培训,也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很多培训内容例如井下自救、自救器的使用、遇到瓦斯爆炸的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可能一直都用不到的培训内容要经常温故知新,不能只在新矿工入职时做一次。

(5)建立完善宣传教育体系,普及安全意识。要大力培养煤矿群众性安全文化,企业可以定期举行安全生产评审、安全生产比武、安全生产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对表现优异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奖励。同时可以借鉴国内外煤矿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到安全隐患,推广应急措施,真正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3、结语

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实践的经验表明,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作业技能,安全操作技术水平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基本措施,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煤矿安全生产中重要的基础工作。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企业持续稳步发展的标准,只有结合煤矿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持续培训,才能不断开创煤矿安全生产的新局面,促进矿井安全、持续、稳产、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绪华,李永红.我国煤炭企业安全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王庆运.安全生产培训体系的理论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年01期.

[3]彭成,徐志刚.世界发达国家的安全培训情况[J].当代矿工,2004年08期.

[4]陈仲元,杨瑾.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进——以中国矿业大学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教学为例.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0(2).

[5]李佳欣.对煤炭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0年01期.

[6]王凤京,赵春兰,王辉东.煤矿职工的安全培训模式[J].煤矿安全,2002年08期.

员工安全培训篇5

作为一名建行入行几年的“老人”,一直对银行的安保问题实时重视和关注,但是一直在认识上有所欠缺,这次有幸参加了省分行举办的全省安全保卫培训,感触颇深。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不仅系统地学习了有关安全保卫工作的相关法规和制度,也掌握了业务领域安全检查的重点和方法,看到了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从而使自己进一步提高了对安全保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对我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安全保卫工作说起来容易,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干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过去自己虽然保卫工作有所认识,但是比较单一,认为不出问题,不出事件,安全保卫工作就做好了,通过这次培训使自己真正认识了安全保卫工作的内容很丰实,任务很艰巨,责任很重大,所以以下是我的一些见解:

一、通过培训切实增强了银行安全保卫意识

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不仅是我们的基本要求,也是为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基本同时,随着公民安全意识的提高,客户和员工的安全需求不断增长,要求我们要针对不同客户、提供相适应的安全服务,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将成为银行竞争力和客户选择的一个因素。更重要的银行的安全防范水平、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员工违法犯罪状况等受到有关监管部门、投资者和公众更多的关注,安全保卫工作好坏,不但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状况,更重要的是影响到银行的声誉,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责任大于天”一点也不过分。从我们自身的经营和管理看,安全保卫工作也是确保我行各项业务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一个健康、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发展业务,壮大自己,从而争取更大的经营业绩。

二、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是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保证

从当前我行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内外部形势看,我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全行的风险防范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风险点的监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不得我们有丝毫马虎和松懈;因而,我们必须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安全保卫工作必须要“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充当“事后诸葛”。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真正建立起预防各类案件和灾害事故的长效防御机制,使防范工作走在各项工作的前面,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对全行的各类风险点要心中有数,对外部治安环境形势要有准确的判断,以便于指导全行。要结合工作实际,根据不同情形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要组织好相关预案的演练工作,使员工真正掌握预案的流程、要点和防范手段,确保应急预案真正发挥作用。

三、要加强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员工安全培训篇6

为期不多的安全培训即将结束,作为公司的一员,我受到很大教育,感受很深。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要强化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一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这是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也是长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总结,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而且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上升到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道理,并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营、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正常生产组织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二要加大事故隐患的查治工作,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预防工作一定要经常化,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做好安全事故的隐患排查工作,积极鼓励职工帮助查找、发现事故隐患,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安全检查是落实责任、规范管理行为、发现事故隐患、促进隐患整改和减少“三违”的有效手段,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积极有效地消除生产现场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要加强宣传培训教育,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培训教育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杜绝“三违”的有效途径,以三级安全教育为基础,从安全生产方针、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技能和意识等方面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有效的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

其次,我们还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一是要加大对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查处并整改消防安全隐患,切实把消防安全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确保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二是宣传教育要到位,通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在火灾事故发生时的施救和自救能力;三是制度措施要到位,要根据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结合分厂实际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并严格抓落实,保障消防安全的各项工作能正常有序开展。四是消防器材配备要到位,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并定期对消防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对到期的器材及时换药,以备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启动,为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安全是企业的永恒课题,“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事关企业的稳定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把各项工作长抓不懈,消除隐患以防为主,才能保持安全生产良好局面的长期稳定。

员工安全培训篇7

关键词:安全培训;安全生产;煤矿员工;培训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产量逐年攀升,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也更加严峻。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各类伤亡事故明显减少。但是,个别企业安全事故依旧频频发生。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缺乏,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企业安全培训不落实。因此,要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和培训基地建设,提高职工素质,减少职工伤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意义

要想生产安全,要想多出煤取得好的效益,首先领导要懂得如何去指挥生产,员工要懂得如何去生产操作,更要懂得如何才能确保安全。这就必须通过参加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来达到目的。“事故是最大的浪费”,煤矿一个重大事故的发生,可能会使一个煤矿从此而倒闭;即使不倒闭,赔偿金、抚恤金、医药费、毁损的巷道、设备,这些也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另外,不仅不能生产,还要维持通风、排水等等,煤矿会把已赚取的利润在事故中消耗殆尽。因此,在安全培训方面投入一分,会获得数倍直至上百倍的收益。因此抓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不仅是煤矿安全的问题,更是效益的重要保障。

二、当前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别企业安全技术培训不重视,培训流于形式,重过程,轻质量,培训理念、方式,手段比较落后。比如有的培训班没有按照特殊工种安全培训大纲进行培训;部分教师理论水平、教学方法不适安全培训要求;参加培训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特种作业人员流动性大,重复培训现象严重;安全技术培训时间不足,“培训”2-7天就发证的。因此,要大力加强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的建设,使安全技术培训与企业对安全技术培训的实际要求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不重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带来的苦果

煤矿安全是要靠每个矿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如果矿工不懂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不知道什么是违章,就谈不上“安全”二字。例如:山西省洪洞县三交河煤矿1991年4月21日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47人。原因就是202工作面停风后造成瓦斯积聚,工人上班后启动局扇把瓦斯抽入了203工作面,使203工作面的瓦斯达到爆炸浓度,再加上因电器失爆严重,工人操作的煤电钻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又因全矿巷道内煤尘长期不清扫,积尘被冲击波扬起,造成全矿井煤尘多处爆炸,这就是煤矿的干部员工不懂得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知识而造成的血的教训。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知,因为没有认真接受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才酿成的苦果。而类似事故的案例枚不胜举。

四、重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带来的成果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实施在岗员工“全方位”培训。制定了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每一次培训的方式、方法和内容都整齐地记录在案,并且月初有计划、月末有小结,年底还有评估报告。由于培训到位,促进了员工素质的整体提升,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五、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方法

为更好地搞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每名职工的素质及技能,不断适应煤矿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还应注重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以往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往往是教员讲得口干舌燥,学员听得云山雾罩,笔记记了一本子,学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培训效果可想而知。由于煤矿生产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宜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让学员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然后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理论-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提高每个员工的综合素质。

二是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各级安全培训机构应加强对参培人员的跟踪考核、系统考核。培训效果考核,决不能一考了之,要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考核的信息资料库,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培训后的学员进行跟踪考核。上级安全培训管理部门要加强考核、指导,深入现场,采取问、听、看、查等形式,实时实地检查培训质量及效果。

三是发证与技能相结合。煤矿安全培训在抓好培训与发证持证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提高职工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比如有经验的老师傅进行言传身教,现场指导,通过“师傅带徒弟”、建立“职工学习实验室”、“劳模创新”等形式,扩展广大煤矿员工的视野和知识面,增强处理各种问题及隐患的能力。

四是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不仅要培育出合格矿工,更要培育出一批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新型矿工。现代化煤矿开采技术需要高素质的员工。因此,培训工作应因人施教,有的放矢,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促使他们综合技能更上一层楼,为煤矿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员工安全培训篇8

论文关键词:特种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安全培训

特种作业是一种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工种,不仅危险性大,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大伤亡事故,而且对周围环境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也有着重大的威胁。由于工种的高危险性,它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需要通过极其严格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来把关。特种作业人员除了必须接受一般员工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接受从事特种工种工作所要求的严格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加强危险岗位的有效管理而制定的一项强制性政策,特种作业人员技能的熟练与否,安全意识强烈与否,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能否真正做好这项培训工作关系到能否更好地落实政府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政策,关系到企业、社会的安全生产问题。因而,如何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提高他们安全操作技能,强化他们安全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电力系统专业的教学工作和高低压电工上岗证的培训工作,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一、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重视程度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搞好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重要环节。

首先,人的行为受思想意识支配,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违章作业或一念之差,但归根结底还是安全思想意识树立不牢固、管理不到位所致。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企业和工人的安全认识,使其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和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法制教育是特种作业人员基本安全常识教育的一个方面,在这方面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通过学习,使他们知道自己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因违章而发生事故所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提高他们在作业过程中的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统一安全指导思想,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使特种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安全文化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导致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弱和能否确保安全生产。安全文化通过点滴小事的积累和文化要素的渗透,使特种作业人员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种安全方面自主约束倾向和潜在准则,这样就能使特种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造成安全事故、伤害事件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使企业的安全环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因此要把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当作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来抓,营造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做好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教材质量的好坏,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出来的素质至关重要。培训内容应针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点来编制教材,应突出重点,着力于增强特种作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及安全意识,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培训教材应该由从事该工种实践研究工作多年、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或学者来进行编写。培训教材要能体现出专业技术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思想教育与法规教育相结合;一般教育与专门教育相结合的特点。培训教材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面对不同的群体,或者在不同的阶段,培训教育的内容应有所侧重,集中精力找出对安全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安全培训教育的重点,从而达到培训教育的目的和效果。有了这样专门正规化指定教材后,就能克服过去那种无固定化泛泛教育,效果不佳的弊病。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不是一般的岗位培训,无论是参加劳动部门统一培训还是经授权自行组织培训,都必须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安全培训机构要认真编制授课培训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学员必须掌握的重点与难点,学时不得少于规定的要求,培训教学计划要体现出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严格执行培训大纲、为学员提供针对性教材教学资料等情况;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有关内容教学,不得随意裁减;要维护教学培训计划的严肃性,严格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落实培训工作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不仅仅在于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安全生产知识,也不仅仅在于实现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更在于对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在于体现政府的施政方针。同时,授课人必须是合格的特种作业教员,具有相应的技师或高级工资格认可,专业技术强,能胜任教学工作,以保证教学质量。

特种作业人员工作的岗位是高危岗位,只有明确了培训目标,才能够有的放矢,培养出高质量的人员。安全培训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安全文化素质方面,特种作业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后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安全知识方面,应有较多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能方面,应有较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应急能力方面,遇到异常情况时,应能果断正确地采取应急措施,把事故消除在初始阶段,防止事故的扩大。

三、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配备专职的培训教师

建立一个高效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机构对提升特种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及监督管理应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提高培训机构申请资质的“门槛”,要严格审查培训机构的资格,对教学设备数量和质量及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等进行审查和考核,使其能够符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需要,对不达标的培训机构实行必要的淘汰制度。同时应加大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配备相关教学器材和设备,使培训的形式更加直观,培训的手段更加科学,培训的效果更加明显。

培训机构教学能力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前提,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又是做好这一前提的关键。因此,培训机构要配备专职的培训教师,建立一支稳定可靠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培训质量,选择培训教师时应该严审资质。首先培训教师应持证上岗,要求教师既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每位教师都能在培训中进行示范操作,边讲解边示范,让学员更直观地学习到规范的操作动作。其次是培训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同时必须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不能在培训中照本宣科培训教材,影响学员的听课兴趣,降低培训效果。最后培训机构领导还应从各方面关心、爱护专职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调动他们从事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四、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教考分离

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强化考核,这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质量如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通过考核这一环节来检验的。因此,要真实体现特种作业人员掌握情况,就必须把好考核这最后一道“关”。

首先要把好理论考试关。切实把理论灌输作为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好培训,严格考试制度,不得走形式开卷考试,不得叫人替考。此外,还要严格考场纪律。特种作业人员的考试实行闭卷,单人单桌,限时;要坚决杜绝考试中作弊现象;监考人员必须是劳动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或经授权的专业人员。

其次是把好实际操作考试关。实际操作关是否合格是衡量一个学员培训学习效果的最终目标,学员培训好坏实际操作非常之重要,一个好的操作习惯的形成跟实际操作的培训过程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把好操作考核关对确保培训的质量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对考核不合格的学员决不能心慈手软,放人一马,给予过关,从而迫使学员提高培训的积极性和客观能动性,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最后是要实行教考分离。教考分离制度对培训机构和受训学员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促进,它是保障培训质量的重要制度。如果学员一次考试通过率过低,说明培训质量欠佳,将会促使培训机构寻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培训质量。但在目前的状况下,随着教考分离制度的实施而可能带来教考脱节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求培训的教材要紧扣培训大纲,同时培训机构要注意与相关的安监部门加强沟通,做到培训教材与考试用书同步,都使用同一版本的培训教材。二是在教学中注意把握重点、要点。现行的培训教材往往存在量大面广的问题,而培训时间又短。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对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和培训教材的研究,在教学中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要点,使学员既学有所得,又能够达到考核标准的要求。

员工安全培训篇9

关键词:危化品新员工培训

一、80/90后新员工的特点

1.叛逆性。他们基本的焦点都集中在时尚、消费、社交、人际关系、婚姻爱情等自我范畴上。他们的言语、行为、思想,比起60年代的愤青,就像长不大的宝宝,和70年代的小资站在一块,他们又很是古惑仔。

2.崇尚自由。80/90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没有经历过任何风雨,似乎没有受过制度的禁锢。这造就了他们对自由的无限期望,有时候太过于随性,却被更多的人认为是自私和没有责任心。而事实上,一切随性的来源都是因为他们对自由的无限崇尚。

3.藐视权威,等级观念不强。80后员工讲究公开、公平,与前辈相比,更有市场精神――公开表明自己的利益,不委曲求全。在他们看来,时逢乱世,君择臣,臣亦择君。他们等级观念不强,不会因为职务级别而尊重自己的上司,甚至有时会藐视权威。80后比以往的任何一代人更具有自己的意见,更强调彰显自我价值,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野心。

4.跳槽频繁,快乐至上。大度咨询公司2007年的一份针对“80后”工作状况的调查显示:“80后”上班族极不安分,仅有25%对现有工作很满意。而剩下的75%中,47.1%表示有机会就找更好的,典型的骑马找马心态;更有13.5%的感觉决定一切,表示不开心是换工作的标杆;还有14.4%表示按兵不动、伺机而行。现在“80后”中2年换3份工作的确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在他们眼中,快乐才是第一要义,而赚钱并不是工作的第一和唯一目的。

二、危化品使用企业的特点

危化品企业,主要包括危化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的企业。笔者从事的是一家涉及危化品的储存和使用的生产型企业,而且企业所涉及到的危化品种类多,还有一气站,储存有液氧、液氮、氢气,尽管未构成重大危险源,储量也不少,气站要求与周围建筑物的最小距离为30米。辐射的岗位广。因此相对于一般的生产型企业来说,特点更为显著。

所谓危化品,即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特性,会对人(或生物)、设备、环境造成伤害和侵害的化学品。正是因为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有毒和有腐蚀性的这些特性,赋予了危化品使用企业不同于一般生产型企业的特点。

1.事故发生率高。安全事故发生率高,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伤害。危化品使用企业未必会像危化品生产企业一样有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或是严格的生产条件。但是危险化学品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特性,如果员工尤其是新员工不能对危化品进行正确的使用和操作的话,必然会对自身或是企业的财产造成伤害,成为事故高发企业。

2.防患措施要求严格。危险化学品自身的特点,要求使用者必须拥有良好的辅助措施。一旦使用不当,除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外,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时候,设备必须是完好的,操作控制的条件要求严格把关,安全管理到位,具备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在发生错误使用后的抢救方案。

3.安全培训行之有效。作为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企业,对危化品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及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对于一般生产企业更高,更严格。因此,作为危化品使用企业,做好危化品使用者以及新进员工的安全培训,尤其是新工三级安全培训,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三、三级安全教育具体内容及考核要求

三级安全教育指的是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班组级安全教育,是企业新入厂员工正式上岗前适应企业管理、掌握安全生产技术所必须经过的一个安全教育培训过程。对于安全教育的内容,虽然不同性质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其基本的思路应该是一致的。而对于危化品使用企业的有针对性的三级安全教育内容,更多的应该体现在车间及班组级的教育之上。

1.厂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一是讲解劳动保护的意义、任务、内容和其重要性,使新入厂的职工树立起“安全第一”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二是介绍企业的安全概况,工厂设备分布情况,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主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是介绍企业典型事故案例和教训,抢险、救灾、救人常识以及工伤事故报告程序等。厂级安全教育的内容在一般性的生产型企业都有相同的特性。四是厂级教育至少8学时。

2.车间安全教育主要内容。一是介绍车间的概况。如生产的产品、工艺流程及其特点,车间人员结构、安全生产组织状况及活动情况,车间危险区域、有毒有害工种情况,车间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对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要求及注意事项,车间事故多发部位、原因、有什么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介绍车间常见事故和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二是根据车间的特点介绍安全技术基础知识。在车间安全教育上,可以引入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如果是涉及危化品使用的车间,就可在车间级的安全教育上介绍本车间所涉及的危化品的种类、特性以及危害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为新员工介绍本车间因没有按照正确操作步骤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三是介绍车间防火知识,包括防火的方针、车间易燃易爆品的情况、防火的要害部位及防火的特殊需要、消防用品放置地点、灭火器的性能、使用方法、车间消防组织情况、遇到火险如何处理等。四是车间教育至少8学时。

3.班组安全教育主要内容。一是本班组的生产特点、作业环境、危险区域、设备状况、消防设施等。重点介绍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高空作业等方面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危险因素,交待本班组容易出事故的部位和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二是讲解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重点讲思想上应时刻重视安全生产,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和工具;介绍各种安全活动以及作业环境的安全检查和交接班制度。三是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爱护劳动保护用品和文明生产的要求。尤其是涉及危化品使用的岗位,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尤为重要,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四是实行安全操作示范。组织重视安全、技术熟练、富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安全操作示范,边示范、边讲解,重点讲安全操作要领,说明怎样操作是危险的,怎样操作是安全的,不遵守操作规程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五是班组教育至少8学时。

4.考核要求。危化品使用企业的危化品使用者,是对危化品进行操作的一线员工。他们的正确操作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安全生产。因此,对于危化品使用者的考核,相对于一般的生产操作岗位来说,要求更加严格。能够正确操作危化品的前提是对各类危险化学品性能的正确掌握。因此对于危化品使用者来说,必须严格对危化品使用者的考核。理论上要使用者了解危化品的种类及特性。在具体的实践中,不仅需要使用者有穿戴防护用品的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劳动者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对危化品剂量的控制,以及一般的储存方式。

四、探索与思考

1.完善培训制度。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编制危化品使用企业“三级教育”培训大纲,按照“三级教育”程序进行上岗前教育培训。健全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制度,及有针对性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教育的责任,切实提高企业对新进员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教育培训成效,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奖惩制度,强化对企业新进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检查,发现违规上岗,及时督促整改,整改不到位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惩处。

2.领导重视,加强指导。通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各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向企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使企业充分认识开展“三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抓好落实。企业分管安全的领导应带头指导安全员及车间操作人员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尤其是涉及危化品操作的岗位,更需加强指导。

3.加强管理力度。现在企业内很多员工都是80/90后员工,80/90后员工的性格特性,要求企业管理者采用特殊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由于危险化学品的特殊性能,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力度上有所加强,但是现在的80/90后员工却又不甘于被束缚。笔者认为,良好的制度是加强管理的前提条件。虽然新生代的员工不喜欢被制度束缚,但是,赏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是可以被员工接受甚至欢迎的。因此在对危险化学品使用者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赏罚分明,加强管理力度。

4.“软硬”兼施。所谓“软硬”兼施,即完善企业的软件及硬件条件。软件即在企业内部组建一支安全培训队伍,人员可以由企业各个车间的安全员组成。安全员不仅负责车间内部的日常安全工作,还需对车间新近员工做车间级或班组级的安全教育,以及车间内部另外一些安全培训事宜。硬件条件即用于新进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所需的场地、设备设施配置及另外一些配套设施等等。只有拥有完善的培训条件,才能保障新工安全教育的正常进行。

5.“走出去,请进来”。当企业的80/90后员工占据企业员工的主流,就不得不考虑80/90后员工的特性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现如今的80/90后员工都是刚刚从学校里走出来的新生代员工。一般来说,他们都比较重视自身未来的发展,因此他们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他们喜欢走出去学习别的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办法。参观一些优秀的企业对新员工危化品使用的培训方法,比起企业自身对员工的培训更起作用。另外,我们还可以请外面优秀的培训讲师或危化品管理行业的专家为新员工做岗前培训或是专业知识的讲座。2011年我们聘请了大专院校的教授、安全中介、注册安全师事务所、安监局的专家17人次到公司就“危化品安全使用与管理”培训新工和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就很受欢迎。

6.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演习。居安思危,每年举行一次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演习,邀请安监局、消防、环保局、医院等相关人员参与演习,以便全面检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各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业的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各职能部门及企业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整体水平。特别是为80/90后新进员工上了一次实战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危化品企业“三级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员工安全培训篇10

【关键词】导师带徒;机制

“导师带徒”员工培训机制是一种新的培训机制,投入少、见效快,特别适用于新入职员工和转岗员工的培训。如何有效利用并发挥“导师带徒”培训机制的积极作用,是企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实中,“导师带徒”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普遍存在师傅传授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徒弟学习技能的紧迫性不强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导师带徒”活动的有效开展。

“导师带徒”活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一、认识不到位。基层区队的部分管理人员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导师带徒”活动的真正意义,缺少协调指导和统筹规划。导师对带徒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带徒弟是给自己找麻烦,会给自己作业效率拖后腿,造成了“导师带徒”活动徒有形式,效果不明显。

二、考核体系不完善。“导师带徒”考核中软性指标多,硬性指标偏少,考核内容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对师徒责任的约束力不够,极易出现“走程序”的现象,考核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师傅在带徒期间不仅负责徒弟的业务、技能培训,更要负责徒弟的安全,徒弟发生违章,师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增加了师傅的责任和工作中的风险,尤其是在严管的高压态势下,如果相应的激励措施不到位,便会严重影响师傅带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提高“导师带徒”活动的效果:

一、建立健全“导师带徒”管理机制

要不断推动“导师带徒”工作的深入开展,就必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立“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两个结合,突出三个重点”的思想(即围绕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强化导师传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突出品德培养、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三个重点)加强领导,明确权责,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部门区队通力合作、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政策制度保障有力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并完善师傅选聘制度

师傅是新员工步入企业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对新员工的影响极大,做好师傅的选聘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不断打破师傅选聘的年龄界限、资历界限,树立“能者为师”的理念,将真正有能力、品德高尚的人聘为师傅,委以他们培养新员工的责任。选聘师傅一般应具备如下要求:

(一)品德高尚,作风正派,思想觉悟高。

(二)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水平。

(三)责任心强,善于言传身教,工作认真负责。

(四)对“带徒”比较热心,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有耐心。

对师傅的选聘应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坚持自我推荐和领导指定相结合、思想道德评价和业务技能评价相结合,确保评选结果的公平、公正。

三、培养良好的师徒关系

(一)建立师徒“双向”选择机制

摒弃以往强制安排师徒配对的形式,让师徒自主配对。新员工进入企业后的岗前培训,会使新员工对在对周围环境、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开展师徒配对活动,师傅可以自主选择徒弟,徒弟也可以自主选择师傅,这样容易使师徒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便于导师带徒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更新帮带观念

导师带徒是双向流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进步,而师傅也在带徒的促动下再学习、再进步,这两者是同步的。因此,带教观念不能一方主动、一方被动,而应该充分调动师徒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充分重视师傅的经验,又要重视徒弟的自主学习;既要鼓励徒弟的大胆探索,又要鼓励师傅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从而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升华。

(三)扩大“导师带徒”的范畴

对于导师带徒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业务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养,而应该把“教”与“学”放在员工和企业发展的背景下讨论,把培养徒弟兴趣爱好、关心徒弟家庭生活、身心健康、个人情感等纳入导师带徒的范畴,使导师带徒真正成为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有效手段。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制定科学、公正的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首先要体现公平性。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报酬的影响,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付出回报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从而影响到个人的情绪和工作态度。因此激励制度要建立在员工认可的基础上,在保证制度的公正、公开与公平的同时,严格按制度执行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与更新。

(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要不断提高导师的津贴补助,对于考核合格的师傅每月按时发放带徒津贴,对于带徒期满后徒弟考核合格的,师傅和徒弟都应给予奖励,不合格的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同时要充分利用表彰、宣传的手段,导师带徒的绩效还可以作为他们参加先进评选、职称评定、职务聘任、进修学历、外出培训等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实施有效的考核可以形成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工作氛围,创造特点鲜明、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推动导师带徒工作的持续有效推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规范、合理的考评标准

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是“导师带徒”活动的关键性环节。要根据相应工种的岗位标准要求,按照“帮思想、传技能、带作风、保安全”的要求,制定出体现岗位水平、可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标准,并写进导师带徒合同书中,并严格落实考核,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

(二)做好考核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