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朗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1:43

古诗文朗诵篇1

一、明确学习古诗文的意义

古诗文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开启传统文化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口口传诵,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我们初中古诗文教学,是学生初步接触古代汉语,感受汉语的历史演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习古诗文的表达方法,借以提高现代语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文化,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为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可资借鉴的东西。同时,“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

二、教学生掌握朗诵古诗文的方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1.要学生确切理解字、词、句的意义

我们知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如果不懂得作者所用语言的意义,就不能理解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朗诵古诗文就要确切理解字、词、句的意义。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养成诵读习惯,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还可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掌握正确的朗诵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节奏,表现其节奏美

何为节奏?节奏也叫音步,朗诵时要教会学生按音步停顿,这样才能体现节奏美。划分诗歌节奏可按其意义或音节划分。五言诗每句“二、一、二”或“二、二、一”拍,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分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七言诗句一般“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拍,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赵师秀的《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样按音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就能很好地把这种节奏美表现出来。

3.让学生读出古诗文的韵律,表现其韵律美

古诗文讲究押韵和平仄,具有韵律美,朗诵时必须把韵律读出来。表现韵律美是把韵脚稍稍延长,使同一个韵在各句的同一位置上重复,这样,声音就会和谐,就能感到韵律美。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是押韵的,其韵脚是“a”和“ia”,朗诵时应使其落在每句的结尾字上。通过反复诵读,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愁。

4.指导学生领会语言语气的能力

因为语言是表达一定思想情感的,而这种情感就是通过语气来表现。比如语言有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等四种语气。而学生在诵读时,通过听老师的范读或听录音来辨别语气。由于读法不同,语气也将会迥异。因而其所表现出来的人思想情感也是不同的。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21个“也”字的,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

朗读时,应通过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时还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

三、培养积累名句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诵读的动机

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无论学期统考或中考,所占的分值都不少。为鼓励学生提高考试成绩,我特别注意收集与课文有关的古代诗歌名句。上课时,就利用与当堂课文相关的古典诗歌名句导入新课。有时把它抄在黑板上,上课时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并做适当的讲解。于是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时,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从而产生学习古代诗歌欲望。利用活动培养朗诵兴趣,增强了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兴趣,如组织“课前五分钟古诗朗诵”、“古诗默写比赛”等活动,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古诗文朗诵篇2

一、要善于营造朗读情境

朗读需要朗读者披文人情、析文入理,准确地把握古诗文文本的情感基调与变化脉络。古诗文写作年代离现在久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带着美好的感情投入朗读,尽情发挥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建构出形象生动的画面。但仅仅依靠文字、声音的媒介,仅仅依靠想象而入情入境,往往比较单调、空泛。因此,可采用背景音乐、图像再现、视频剪辑等手段来营造一个富有情感共鸣性的空间,这样朗读者可以更充分地亲近文本。营造朗读情境,要做到境与情谐,才能激发学生准确理解、体会文本的情感。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可让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音乐的伴奏中,歌唱家雄浑的歌声与课文相同的历史内容使学生未进入词境就产生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学生自然就会设想,一代文豪苏轼面对滔滔江水会抒发一种怎么样的情怀呢?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然后在雄浑豪放的音乐伴奏下朗读此文,让学生沉浸在文本的情感氛围中。

二、要把握好朗读的时机

阅读鉴赏课往往是朗读、讲解、赏析、讨论、问答等多种活动方式交错运用的,什么时候采用朗读的方式,采用哪一种朗读方法,才能取得好效果?这是值得斟酌的。为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了解其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可在讲析前指名学生朗读:为激发学生阅读鉴赏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在讲解中穿插播放专家朗读:为巩固对文本的识记,可在讲解后组织反复齐声朗读……朗读时机的选择,概言之,主要有讲解前的朗读,讲解中的朗读,讲解后的朗读三种。讲前朗读,是为进入文本预热,要求将字句读通,音节读准:讲中朗读,是为深度阅读加温,要求读出情感滋味;讲后朗读,是为积淀内化铺垫,要求读熟,烂熟于胸。

三、要发挥范读榜样效应

范读是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专家范读、教师范读、学生范读是阅读鉴赏课堂教学中的常见方式。范读具有很强的榜样效应。专家范读,主要是借助音频、视频媒介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在语音的标准性、朗诵技巧的专业性等方面,无疑具备普通教师和学生较难企及的规范,是可供教师与学生临摹、借鉴和研讨、探究的标本。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专家范读,有助于营造艺术美的氛围。教师范读,是教师本人在课堂上的示范朗读,可能在语音的标准性、朗读技巧的专业性上会逊色于专家朗读,但由于真实的在场性,只要教师能以饱满的感情专注的态度来朗读,沉浸到文本中去,一样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古诗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古诗文阅读鉴赏课上要敢于范读;经由范读,把自己对文本情感内涵的感悟传达给学生,并引发对话。学生范读,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堂教学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专家范读、教师范读的一种延伸,而且具有更强的平行影响作用。教师遴选班级集体中普通话素质好、朗读技巧较高的同学来示范朗读,在班集体中树立起一个小老师的形象,更利于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四、要变换多种朗读方式

在阅读鉴赏的课堂教学中,如果采用单一的朗读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朗读方式要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教师要善于灵活变换多种朗读方式。选择与变换朗读方式,应该考虑到古诗文的体裁、题材、风格、意境、语言等方面的具体特点,采用领读,接龙读,分组读,配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读等。比方说长篇叙事诗,带有多个人物角色且多有人物对话描写的,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对人物性格形象的感知与理解;而近体诗,如绝句、律诗等,可采用个别读或齐读的方式,更有利于体悟作品的情感。又如婉约词,境界纤柔轻盈,适合于女生个别读或小组读,豪放词,境界粗犷刚劲,则适合于男生个别读或齐读。交错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可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长度,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

五、要将朗读与品析结合

古诗文朗诵篇3

关键词:古诗词;朗诵;策略

古典诗词朗诵既是一种教与学的方法,也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创造。让朗诵走进高中课堂,有利于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深化对诗歌的理解,进而提升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有效实施古典诗词朗诵教学呢?笔者就自己在古诗词课堂中对学生的朗诵指导方面作的一些粗浅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明确朗诵教学目标

“朗诵诗词要尤其注意声音、节奏、韵律所营造的效果”[1],教师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训练,就要明确这三个方面的训练目标。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句读;其次要在正音的基础上把握好相关节奏、重音、语调,读出诗歌的感情来。而作为朗诵,还有一方面的要求,就是要具有艺术性,配上合适的态势语言,对作品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朗诵就更具美感,更具欣赏性。

执教柳永词《雨霖铃・寒蝉凄切》时,我设计了朗诵训练的环节,朗诵目标由易到难,要求明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相应的目标。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节选)

朗诵目标:

冲关一:音读――读准字音,流畅清晰。

(注意“留恋处兰舟催发”、“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中加点字的读音。)

冲关二:意读――读出节奏,停顿、重音、延长音处理到位,语意传达准确完整。

(注意:要确保语意表达的准确。例如“寒蝉凄切”中“切”字,应有稍长的停顿。“对长亭晚”中“对”字领起,要停顿,并做拖音处理。)

冲关三:情读――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准确生动地朗诵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意:要准确把握全词凄凉的感情基调。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要读得低沉、缓慢,体现凄凉的氛围和离别的愁苦。)

冲关四:艺术朗诵――在情读基础上掌握变音、颤音、重复音等技巧,并辅之以恰当的眼神、动作,有表演性。

(注意:融入词境,做到眼前有景,心中含情,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可以用极力压抑的哭腔去朗诵。)

这堂朗诵教学课目标讲究梯度和层次,学生对照具体目标要求,明晓方向,操作有法可循,正音正字、理解词作、把握情感、进行朗诵尝试,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朗诵、指出错误、实践改进。在这样定目标的朗诵活动中,学生的朗诵就有了方向,朗诵的潜能不断被激发,朗诵水平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最后的朗诵展示更是积极踊跃,表现精彩纷呈。

二、营造课堂朗诵氛围

古典诗词朗诵情境氛围很重要。“需要营造特殊的氛围,导引学生进入规定情境,然后以心传心,进得去,自能领悟,进不去,瞎子摸象。”[2]学生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但古典诗词离他们实在太过遥远,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朗诵所需要的情境,触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会进入诗词的氛围。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节选)

(一)导入(课前播放《春江花月夜》古筝曲)

教师: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唐代有位诗人写过一首和它同名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出示图片:张若虚),这首诗歌就是――(出示文字: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诗人张若虚也因此“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二)初步感知、朗读

教师:这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明月朗照,静谧宁和,江面辽远,波光粼粼,两岸花影摇曳,面对此种情境,你心中会有怎样的情感呢?下面大家大声自由朗读,揣摩诗人内心情感。

笔者在导入的时候,用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导入过程,多媒体展示诗人和诗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用优美的朗诵开场,把学生带入了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意境中,为学生自由朗诵入境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三、创造和谐的班级朗诵环境

古典诗词朗诵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学生不愿意、不好意思甚至不敢在课堂上大声、动情地朗诵。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诵情感环境――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朗诵,愿意互动展示朗诵水平。当一个和谐、友好、宽容、自由、开放的朗诵氛围形成的时候,学生就会愿意开口,主动朗诵。

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朗诵的参与度。班级中有些内向的学生,羞于表现,怯于展示;有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缺乏信心,害怕再受打击。如果教师不去关注和调整这部分学生的情绪状态,那么时间一长,这些学生就是班上朗诵活动时的“边缘人”,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因此,对这些学生的朗诵要求不能太严格,必须给学生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使其在朗诵前没有顾虑,朗诵时没有思想负担。教师和蔼的态度、期待的目光、正确的引导,同学友好的支持、亲切的微笑、诚恳的指点,会消除他们对课堂朗诵的恐惧感。逐步树立朗诵的自信,产生朗诵的意愿,从而确保了课堂上朗诵活动的全体参与,形成和谐的班级朗诵环境。

四、培养良好倾听习惯

在古典诗词朗诵时,需要良好的倾听氛围。教师应该是一个耐心的等待者,一个谦虚的倾听者。发现学生朗诵中的优点,倾听学生朗诵中的语音、语调、语气,把这些看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朗诵时,关注学生的眼睛、面部神态和肢体语言等,及时把握学生朗诵时的状态,理解学生的情绪感受,从而能在学生朗诵后给予准确引导。教师倾听时欣赏的眼神,赞同的面部神情,鼓励的表情示意,都会使学生在朗诵时得到鼓舞。周围融洽的环境氛围,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舒适,由此产生自信,对作品的朗诵处理就能做到更加富有情感,肢体语言的表现就更加大胆,进而更大程度地获得朗诵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但是,只有朗诵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仔细倾听是不够的,朗诵中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朗诵氛围,还需要有其他学生的认真倾听。在朗诵活动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关注朗诵者的表现。朗诵结束后要由学生进行点评,尽量给朗诵者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明白不足,同学们善意的提醒是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朗诵水平。这样增强了学生朗诵作品的信心。

先是倾听,再是接纳,最后是相互的提高,这样的朗诵交流方式能营造平等、互动、欣赏的氛围,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树立向上的信心,提高朗诵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代霜雪.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古诗文朗诵篇4

星期五下午第三节课,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古诗朗诵会。

上课了,我们端坐在课桌前,听管老师给我们讲古诗朗诵会的规则:一、要吐字清楚;二、要抑扬顿挫;三、要有感情的大声朗诵;四、每四个人一组,一组选一个人当代表。我是第18组,我们组选了我当代表。我对他们说:“我不行,我读不了那么好,你们还是换个人吧!”他们说:“没关系,既使你拿不上奖,我们也不会埋怨你的,我们知道你已经努力了。”听到这我放松了许多。可是,刚一开始,我的心里就忐忑不安起来,全身都有点发抖了。幸好我是最后一个上场,我可以总结前面同学的朗诵经验,我又在心里默默的朗诵了几遍,一会儿就要轮到我了,我的心几乎快要蹦了出来。

到我了,我迅速的站了起来,大声说:“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代表18组,给大家朗诵的是《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当读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的心一下子平静了下来,心里在默默的祈祷,我一定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我们组争光。真没想到,我的支持票数竟然是最多的。我得了一等奖,受到了大家的赞扬,还为我们组得了一颗大大的太阳花。我非常高兴!

这次虽然得了一等奖,受到了大家的赞扬,但是我一定要继续努力,争取每次都要得第一。这次的古诗朗诵活动令我难以忘记。

古诗文朗诵篇5

一、创设情境,朗读古诗

多媒体动画具有丰富鲜活的画面、绚烂明丽的色彩、生动逼真的形象,运用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感情,把学生带入诗歌语言描绘的境界。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苏轼《题西林壁》时,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其想象。开始,教师用动画演示一个个广袤的空间,但见:危峰兀立,远远望去,夕阳正依傍着连绵的群山。在浩瀚的天地间,景物有远有近,色彩有浓有淡,一个动静交错、气势磅礴的绝妙境界。这既开启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带感情朗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时,学生就会感到心旷神怡,不由自主进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境,在犬牙交错的群峰的不同景致的映衬中细细品味。接着,演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画面,通过观察想象,学生就会很自然地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恍然理解诗的真味。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界中,明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沉哲理。

二、吟唱古诗,感受古风

古诗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利用这一特点,这样做是符合诗的本性的。从源头上讲,诗和音乐是相通的,它们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才分化的。但是在分化以后,诗依然始终携带着着音乐的性质,所以人们常常把诗又叫诗歌,诗歌即是说诗可以歌也。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的古诗这一特征尤其鲜明。虽然我们今天已经不知道古人是怎样吟诗的,但是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我们对诗的理解尝试运用这种方法。“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学古人如此一吟。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就可尝试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先做示范,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吟唱一番,提醒学生注意吟唱的语气、语调和节奏。经过几遍示范,学生就会掌握一些要领,比如,学生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该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吟唱技巧的基础上,接下来就让他们自己试着做,教师要不断指导他们,提醒他们注意吟唱的抑扬顿挫,引导他们真正进入诗中,品味出诗的情韵。这样学诗是很有趣味的,能让学生依稀领略到古人的风范,较好地还原和理解古诗。

三、适配音乐,寓乐于教

前面说了,诗乐本是同源的,诗歌即是诗可以歌之谓也,我国古诗尤其具备这一特点。所以,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寓乐于教的做法。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结合古诗的内容配以适当的音乐进行朗诵,就是现在在电视等媒介上流行的配乐诗朗诵。比如教学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就可以在学生朗读诗的过程中配一首惜别的乐曲,这样做会很快将学生带入那种繁花似锦却不得不分离的三月的情境之中。这是一般朗读达不到的效果。因为用一般做法,即仅仅让学生去朗读,是不会那么快、那么深切地进入到那样一种情境中的。二是给古诗配上音乐来演唱,这应该是朗诵的极致做法了。这样做是很好的尝试,因为音乐最能激发人的感情,最能深入人心。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借助音乐独到的感染力,烘托熏染古诗浓郁的气氛,创设出一个与诗意贴切的情景,这样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将他们的心思深深潜入到诗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古诗所蕴含的情韵,这种走进古诗情境中去的做法对古诗的理解是其他方式难以达到的。

四、朗读成诵,领悟深蕴

我国古诗的传统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古诗积淀了丰厚的中华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审美理想、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古诗具有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知道一些诗句,更重要的是懂得它们的精神内涵。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反复的朗读,也就是朗读成诵。研究表明,诵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真正将知识化为学习者的血肉。就算一些艰深的东西,背诵下来有一天就可能突然顿悟了。所以,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调诵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作品的声韵、体味作品的意韵、感悟作品的精神内涵,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诵读的好处,以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然后明确诵读要求、传授诵读方法,开始诵读。教师最好和学生一起诵读,这样做是会收到奇效的。因为小学生对他们的老师怀有崇拜之情,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诵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能加深老师和学生的感情。

古诗文朗诵篇6

关键词:小学生;古典诗文;诵读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是心的灵动、情的迸发、智的体现、德的化身、美的象征,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中国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无比深厚的哲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词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中华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民族传统必须承继,民族基因有赖于一代代新生命主动传承。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可见,阅读在小学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少年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三岁以前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在此期间,加强脑的记忆开发和知识训练,对人的一生都十分重要。在小学阶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传统的蒙学教材,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结合我开展古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开展古诗文诵读要纳入课程计划

“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有时间才能学习,有时间才能读经,才能保障古典诗文诵读的开展,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与热爱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怀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但古典诗文诵读又不能在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为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将地方、学校课程1课时设置为诵读课,并明确由语文老师负责诵读课教学,充分利用诵读课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读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读活动。

二、开展古诗文诵读要有校本教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在开展古典诗文诵读实践中,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特点和古典诗文内容,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典诗文篇目进行了选材,自编自印《古典诗文诵读手册》校本教材,内容有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其中必读篇目有古诗词207首、《三字经》、《千字文》、《中华成语千句文》,选读篇目有《增广贤文》。

三、开展古诗文诵读应明确各年级段目标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有目标才能有所期望,我们在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中,确立了各年级诵读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其中一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15首,二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30首,低年级段学生必背《三字经》,选读《增广贤文》;三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45首,四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60首,中年级段学生必背《千字文》,选读《增广贤文》;五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六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高年级段学生必背《中华成语千句文》,选读《增广贤文》。明确要求8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读成诵;20%以下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推荐学生自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论语》、《中庸》、《孟子》、《大学》等内容。

四、开展古诗文诵读要与多种活动形式有机结合

古诗文朗诵篇7

关键词:古诗文;积累;朗诵;表演;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17-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古诗文蕴含着浓厚的思想精华和无穷的情感魅力,教授古诗文是在用中华优秀文化、用精炼优美的母语哺育后代,在他们的心田播撒美丽的种子然而,因为年代的久远和脱离学生的实际,再加上语言、内容的艰深晦涩,学生很难在诵读中感受到古诗文的经典之美。因而,在古诗文教学中,应当以诵古诗读美文为平台,设计一些适宜有效的活动,与课文学习相结合,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学习古诗文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从而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开展古诗积累活动,充实古典文化

古诗中蕴含有深厚的文化、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的趣味,对学生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用这些优秀的古诗做知识铺垫,将会使学生在人生旅途中收益匪浅。可是,面对大量的古诗和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如何让学生积累古诗呢?我采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方式。

每天背诗一首。“一日之计在于晨”,利用早读时间,以组为单位每天安排一人在黑板上抄诗一首,老师组织学生速读速记。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古诗,积少成多。每个清新的早晨从诵读琅琅上口的古诗开始,接受古典文化的沐浴,振奋精神。此外,安排各小组轮流每周办一张古诗周报张贴在墙上,供学生随时浏览、温习。

每周析诗一首。教师发放方格纸,以自选的形式,学生可以从本周所积累的古诗中任选一首,或者再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要求熟读成诵,有自己的独特感受,200字左右。然后抽出两个早读时间,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挑选出一首最喜欢的古诗进行准备,要求:人人参与,准确理解诗意,赏析到位,有感情地朗读,脱稿展示。

每周诵诗一节。“一节”即一节课。每周五抽出一节自习课,在熟记、诵读、理解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赏析,然后推荐优秀的学生和诗文当堂展示。在巩固对古诗理解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胆量,同时对一周活动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可谓一举多得。

2.开展诗文朗诵活动,感受古典雅韵

古诗文教学就要以“读”为本,只有读才能领略古典文化精妙的语言,只有读才能感悟古典文化丰厚的底蕴。为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我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增强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能力,并从中感悟人生哲理。在课堂上,或个人高声朗读,或小组齐声朗读,或男生女生分组读,或分角色朗读,或教师示范朗读,展开竞赛。在相互交流评价和学习中,悉心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和语速,把握节奏,体会感情。有了课堂朗读的展示舞台,学生跃跃欲试,兴致盎然。在课堂上,弥漫着浓郁质朴的古典气息,回荡着雅致隽永的古典韵味。

然而,古诗文光读不行,一定要背。把这些优美的古典诗文烂熟于心,更能培养语感,提升文学素养。为此,我特意制定了一张背诵记录表格,督促学生的背诵。而且,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进行限时背写比赛,可以写在统一分发的方格纸上,也可以抽查学生写在黑板上,甚至让学生写在教室的地上和走廊上。然后组织小组组长当评委,当场评出“记忆超人”、“背写能手”、“积累标兵”等若干奖项,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更愿意进行背诵。

3.开展诗文表演活动,理解古典精髓

诗文是作者生命的冲动,情感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文是灵动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智慧和灵性。因此,教师在讲授古诗文时不可使之支离破碎,僵硬呆板,应在有限的课堂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讲授马致远的《秋思》时,我先播放《流浪歌》,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从而产生共鸣。继而组织学生自编自唱,不仅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游子孤苦、凄凉的思乡之情,更促进了小组间成员的合作交流,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为了拓宽教学资源,增大古诗积累,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思乡的古诗词名句,小组间展开竞赛。学生们积极准备,排演,练习,朗诵,我又组织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表演展示。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热情。

古诗文朗诵篇8

关键词:诵读;停顿;速度;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12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68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的特点是语言凝练、韵律和谐、节奏感强。而且,古诗的语言凝练、生动,富有感染力,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且形式比较灵活,语言富有感染力和想象力。因此,古诗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指导学生正确诵读

小学语文《大纲》要求: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是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第一步。

所谓正确诵读就是按普通话的要求,字音准确、节奏和谐,不错读、不拖腔。诗歌讲求韵律,要指导学生按阴阳上去的四声和谐地诵读。诵读,用这种常见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背诵,感悟诗中的写作意境,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学习,读中感悟,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热爱古代诗歌文化的激情。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朗读技巧和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诵读古诗,体会、玩味、揣摩诗的朗读语调和节奏,品味诗歌表达的意境和诗歌作品中所折射出的思想光辉。学生可用多种形式进行诵读,如可自由读、可齐读、可唱读、可吟咏,声音可高可低,可快可慢,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诵读时,应注意抑扬顿挫,做到声情并茂,吐字清楚。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逐渐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走进文本,和诗人对话,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就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古诗《所见》一诗,在音节和语调上,“牧童骑黄牛”和“意欲捕鸣蝉”两句中,“骑黄牛”是三个阳平音节,读时“牛”要读成近似上声的音调;“鸣蝉”是两个阳平的音节,读时“蝉”要读成近似上声的声调。全诗中的“骑”“振”“捕”“闭”四个动词音节应读重音,要求学生用着重号标出。在指导的基础上,学生经过反复朗读体验,就会读准音节。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听录音,感受古诗朗读的音准和节奏,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朗读,真正达到正确朗读古诗的目的。

二、指导学生把握诵读的停顿和速度

诵读古诗很讲究停顿和速度,这是有别于现代文诵读的标志之一。古代诗歌,每一行有几个节拍,每个节拍包括几个音节,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小学阶段大多为五言诗,一般划分为二字一顿,三字一顿,也可以把后三字划分为一字一顿,二字一顿。还有一部分是七言诗,一般划分为四字一顿,三字一顿,还可以把前四字划分为二,二两个节拍,后三字划分为一、二两个节拍。这些都要根据诗的具体内容来划分,如《江雪》一诗的节拍划分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夜宿山寺》一诗的节拍划分是: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在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标出停顿符号,然后我进行范读,学生练读。这样进行音节语调指导,学生自然会朗读的抑扬顿挫。此外,在掌握音节和停顿规律的同时,我还让学生根据停顿间歇的时间进行语速训练。如“∥”表示间歇时间稍长,“/”表示间歇时间稍短,“逗号”间歇时间短,“句号”间歇时间长等。

三、注重诵读的情感体验

诗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往往渗透着诗人强烈的生活情感,政治理想和抱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读诗情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在教古诗《草》这首诗时,我先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投影片,上面画了一幅繁茂的草地,在微风吹拂下显出生气勃勃的样子。在投放影片后,我让学生对照前两句认真观察,然后联系野草由春夏到秋冬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体会后两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对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给以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野草不屈不挠风发向上精神的赞美。诗的后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已成为千古名句。又如,在教学《回乡偶书》这首诗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人贺知章少小离家,至老,半世飘零,黑发变白的流浪漂泊的生活,理解诗中包含和寄托了一个回归故乡的游子的万千思绪和无限感慨。

语言不仅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也是表达人喜、怒、哀、乐思想的工具。古代诗歌中的语言,更是精彩纷呈,韵味无穷,给读者留下了许多遐想和启迪。它们有的高亢激越,有的低沉悲壮,有的令人鼓舞,有的催人奋进,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的魅力。《山行》一诗中,作者渲染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秋山风景画。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书写对秋天的赞美,反映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即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又回到了成都的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颜色:“黄”“翠”“白”“青”,色彩鲜艳明丽;“鸣”“上”“含”“泊”,动静相映相谐。接着,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地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勾画这些表象组成的画面,从颜色的明丽、声音的轻盈中进而体会出诗人的欢快的心情。此外,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眼、耳、口、鼻等诸感官,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朗读是我国传统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听觉激起感情上的共鸣,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更为具体深刻、细致入微地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还可以体会诗人炼字炼句,体会诗歌遣词造句的妙处,领会诗歌创造的意境,使读者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

参考文献:

[1]张玉成.浅谈古诗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5).

[2]张文花.诵诗一春秋硕果满枝头[J].教育革新,2002(8).

[3]侯艳艳.初中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J].考试周刊,2014(6).

古诗文朗诵篇9

在现行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是朗读法,有时我们称之为朗诵,但实际情况是有读无诵,没有诵之情感投入,没有内在的节奏,常太急,太匆匆,也患了当今时代浮躁功利的毛病了。如把七言诗“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的节奏,读成了“四一二”或“四二一”,句与句之间也往往连接太紧,不留时间也就留不了空间,想象、联想展不开,也就没有了诗味。

吟诵,重在诵。诵是依照一定的节律有节奏地读或背,多用于背。诵,更多是指一个人对诗词有较高程度的熟悉,乃至很熟,然后依诗词的节奏、情感诵读出来。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一句,能高昂雄壮,能节奏鲜明,能抑扬顿挫。诵特别强调与诗歌本身的情感节奏一致,是诗词内在节奏与情感的外化,而且能体现汉字本身的平平仄仄、铿锵顿挫之美。吟诵方面,最推荐《梦游天姥吟留别》(第十一届齐越节朗诵作品)《长恨歌》(土豆网中乔榛、丁建华朗诵)两首诗诵读的特征明显,感染力强,配乐高妙,很能激发听者想象力。至于一般的被称为朗诵的,多数本质上是“读”而非“诵”。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普通话标准,语言或圆润、或浑厚,节奏感强,节奏以“四二一”或“四一二”为主,以诵读要求来看缺乏个性,听了几无印象,对教学与品味诗词,均似没什么作用。虽不算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也确实缺少与诗词本身的节奏、内在情感的交流。

可以这样认为,勤搜索、勤积累是拥有较丰富的优质吟咏诵唱古诗词资源的基本方法。教师本身要善于学习积累,尽量学习使用吟咏诵唱的方法,并大胆运用于课堂。借用韩军讲学时所述观点:“不论声音美不美、普通话准不准,投入吟诵,就一定会带来巨大收获。”借用窦桂梅语:“教学时吟诵,只有放得下才能放得开。”放得下并放得开了,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吟咏诵唱便会形成一种习惯。

用吟咏诵唱的方式方法来教古诗词、学古诗词,会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多数观点认为,吟咏诵唱在教学中的运用,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激发想象、联想,激发吟诵者快速进入诗的境界。在吟诵过程中,随着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疾徐变化、腔调的婉转曲折,一个个文字所描绘的事物、景象便很自然地呈现在吟诵者及听诵者的眼前脑际:在“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曼声咏哦中,我们仿佛见到了远处山上曲折延伸的斜石径;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曼妙吟诵中,鸟鸣之声如在耳畔,其鲜艳的色彩、鲜活的动态历历在目。人在一瞬间即进入了诗的意境。默读及和尚念经般的读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吟诵还往往配合肢体动作及脸部表情。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句,一挥手,一仰头,豪壮气顿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脸上深沉含悲之情,自然与作者情怀发生共鸣,感动诵者,震撼听众。其次,吟诵本身可以创造一种艺术形象,即音乐艺术美。被谱成曲的《一剪梅》《虞美人》等,都是最好的例证。古诗本身的音韵节律之美转化成抑扬顿挫的音乐形象,与古诗词内容感情形象相互配合,或高亢或低沉,或轻快或厚重。“唐人诗一家有一家的声韵,高下疾徐皆为律吕,吟而绎之,令人有闻《韶》忘味之意。”(刘绩《霏雪录》)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吟唱好了,越发能让人更深地理解诗歌,再现诗的韵律之妙。再次,有助于我们记住古典美诗好词。因为吟诵调动的是人的视觉、听觉、语言、想象等多种感官,调动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各个方面,诗词文章的内容也就容易刻印在吟诵者的大脑之中。朗读可能是一种语言活动,吟诵则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活动,古诗词如此,古文同样适用。最后,吟诵别容易发现问题。古诗词中的字、词、句、典故、主旨、手法等各个方面,因为是吟诵,在诗句中留下了空间,若存在疑问,自然就容易浮现出来。发现问题及对问题的探究解决,会进而提高欣赏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愉悦感,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在吟诵中,古诗词的句式因此得以熟悉了解,形成语感,这也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构成。学习古诗词有了语感,也就基本上可认为大体成功了。

古诗文朗诵篇10

命运像一波平淡的湖水

激不起半点涟漪

朗诵,让他的人生轨e得到改写

信念上翅膀

情感得以有处安放

他在香港普及古典诗词

赋予朗诵艺术更多传统的内蕴

他可以低入尘埃,为孩子们写他们的诗篇

他也曾名扬文艺界,用声音声动国外

他言――

朗诵是情感和生命的需要

就像树生长在土Y一样的自然

那时年少几多艰苦几重忧?

祖籍四川双流,出生於天津,在内蒙古生活过二十n年,後又辗转来到香港打拼,向垒先生的人生道路几经波折,可无论岁月的足e如何行走,始终不变的,是他那颗追求文学、追求朗诵艺术的心。

早年的向垒先生,受益於祖传中医的家庭背景,在内蒙古大草原下乡期间成为一名赤脚医生,针灸技术在当地被广为称道;後来有幸考取大学中文系,毕业後从事教师行业,埋头耕耘着自己的一片土地。1985年,35岁的他带着太太和孩子来到香港,渴望能在这里寻找到新的发展。

初来乍到,陌生的广东话、繁体字让向垒先生感到极不适应。繁华的物质世界,悬殊的生活境遇,让他遭遇了家庭的变故,妻子离他而去。他只好一边打工一边带着未足4岁的儿子,一个人又当爸又当妈,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独立抚养儿子长大成人……当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因此,刚到香港的几年,相依为命的父子吃了不少苦。他不得不放低姿态从零开始,在一家公司从事着简单又粗重的仓务员工作。

一个人最无助的情景,莫过於在最艰难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可以分担的人,而管如此,落在身上的担子K没有因此被向垒先生卸下。他一边凭着微薄的收入支撑着家里的生计,一边全心全意地照顾好孩子。那时候,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是来到香港寄人篱下的感觉,也正是如此,才给了他最坚定的信念: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我都要挺过来,我要改变自己的家!

一心努力的人,生活总不会辜负他。向垒先生天生一副好嗓音,时代的中学生舞台生涯,以及多年後偶然的机缘,他有幸遇到了演艺界一名老艺术家,从此埋下了一个走上银幕的心愿。为了改变命运,向垒先生想方设法安顿好孩子,毅然报读了夜校,专心学习影视电影表演专业。他的先天资质,加之後天努力,很快便如鱼得水,不久便成为特邀演员,踏上银幕,期间逐步走上文字工作和进入专业广播机构做播音及配音工作,工作时间比较灵活。

上世纪90年代,向垒先生开始拍电影。那时候,古装片和动作片盛行,他不仅善於武打、擅长骑马,古装形象也十分好,赢得一些导演的重视。在拍电影的几年里,向垒先生做出了一些成绩,在《黄飞鸿第二集男儿当自强》中和李连杰出演对手戏,与张曼玉、林青霞、甄子丹、梁家辉同台参演《新龙门客栈》,还在刘德华主演的电影《战神传说》、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和平饭店》中担任角色……凭着出色的演技成为一名优秀演员。

及至孩子七八岁,考虑到对孩子疏於照顾,向垒先生告别了电影拍摄生涯。他在回忆那段岁月时曾经辛酸流i:“当时,我带着孩子住在天台石屋里,日子过得很辛苦。免费的图书馆、[乐场成了我和孩子常去的活动地,我们最多的运动就是爬山。”後来,向垒先生实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通过努力改变了家庭,从在顶楼加盖屋熬日子,住进了属於自己所拥有的房子。安定下来後,他开始一边从事编辑工作,一边在电台做播音员,生活按着自己愿想的方向前行。

向垒先生常对人说:“苦难是祝福!”

将朗诵培以传统的沃土

多年的经历,让向垒先生的舞台和银幕的表演能力、朗诵技法等都有了很大提高,为他日後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慢慢走上从事普通话教学的道路,在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做了三年普通话讲师,也在香港浸会大学兼任普通话讲师多年,完成人生的又一次华美蜕变。

中国是一个追求传统的国度,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最讲求气,这气,在古典文学中也最能觅到踪影。出生於书香世家的向垒先生,自小受身为上海文史馆研究员的爷爷影响,在古典诗词方面拥有深厚的沉淀。然而,香港专注於古典诗词朗诵培训的机构太少了,怎麽能让如此内蕴丰厚的古典诗词在香港迅速推广开来?2002年,向垒先生毅然起成立了香港朗诵艺术语言中心,专注教授传统文化的朗诵技法,尤其是古典诗词和散文的音技法,不遗n力推广中华民族的优秀的语言艺术,推行普通话。

幸运的是,回归後的香港,香港人的普通话意识日益增强,这对向垒先生来说正是极好的机遇。他带领老师们对学生进行朗诵和普通话培训,不到一年时间便打响名气。f暇时,他不断涉猎,观赏不同的剧种、欣赏音乐、赏析各类绘画、书法、摄影,大量观看中外电影电视剧、体育运动、世界风光、地理民俗、历史人物信息,探索方言与普通话的分别,朗诵古今名篇……通过窥探人文艺术,从中汲取养料,拓展视野,提升文艺修养。他深知艺术相通,教师唯有成为不断充溢的一碗水,才能提供最好的教学资质,无愧学生。然而,古典诗文的教学进展相对较为缓慢,如何推广成了向垒先生面临的最大难题。

他了解到,在香港从事普通话教学的老师数不胜数,也有越来越多的幼儿、中小学生有这方面的需求,他们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各种才艺看得很重。而随着企业、机关等单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逐年提高,这些从业者们对自己的语言能力也渐渐有了增值意识。於是,在中心,除了向垒先生和另外一位全职老师外,其他老师均被安排到各学校、家庭、企业和机关开展教学工作,以此促进中心的发展。

近十二年,向垒先生逐步组织和举办了二十几届朗诵比赛,现如今每年三届,各有侧重。为了全面提高香港学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他又举办了四届现场作文大赛和汉语拼音大赛,以及歌唱大赛(其中包括清唱)。K在香港政府剧院举办公开的朗诵演唱表演会,不仅给师生孩子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也促进了与内地的文艺交流,还加强了当代优秀文艺的传播。向垒先生特别注重香港本土的文艺创作,不论比赛与表演,他都积极推广原创诗文和原唱原诵,更积极把古体诗词、相声、快板、绕口令等语言技法推广给香港市民,甚至把腹语的表演艺术也推介给香港人……每一次的赛後讲评和示范,他都不断地推动着朗诵的普及与提高,促进了香港的朗诵学风,增进了百花齐放,百家鸣气象。向垒先生的热情带动和真诚细腻的示范,已逐步影响了香港粤语和英语的朗诵风貌,对朗诵界的学生们老师们来说是一场美好的福音。

另一方面,向垒先生注重教师的培训,专门为在职和兼职老师们开办系统的朗诵培训,以及中文语法与写作能力的训练,以期提高教师队伍的中文能力、写作能力和朗诵水平。他还为这些培训教师提供操练的机会和工作的实践,使学以致用。向垒先生为香港培养出无数优秀的语言艺术的指导教师、朗诵评判、优秀的中文教师……因为他的引领,好多学生走上了和语言相关的职业,如律师、教师……学员对向朗诵的评价:“您是顶级教师!”“您是大师!”“做您的学生,我感到自豪!”“跟您学习,是一种幸福”……

将传统文化的朗诵艺术带到香港,这是向垒先生给香港提交的最好答卷。他言,我们的朗诵不应该只是现代的,也可以是陈旧的、传统的;我们既要有豪迈有激情,也要有温和、有婉约,这样朗诵才能虮涞梅岣黄鹄础

向垒先生朗诵主席的古体词《沁园春B雪》时,在造型的配合上用心,在古新声上着力刻画,给观众展现出一幅白雪飘飞的莽莽雪原,屹立起一位面对历史风云而大气磅礴的傲然领袖。

向垒先生吟诵岳飞《满江红B怒发冲冠》时,吟着自己谱曲的大漠风光激越豪情,再现出边塞将士誓死捍卫疆土的凛然正气。唱中穿插着吟诵,声情K茂的表演中,朗诵家已把个人的经历穿越历史,与宋代抗金将士同生共死……几分钟古古腔的演绎,岳元帅的大将风范深入人心。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伴随着一代人成长,序诗《在时代》和尾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被那个时代视为经典,也是向垒心中一首不朽的歌。从中学,到大学;从做中学老师,到做大学讲师,每一次的朗诵,他都热血沸腾。就是这种全情投入的热血沸腾的激情表达,这篇成为朗诵家向垒的代表作。结尾模仿的湖南话,以方言的感染魅力,让历史更真实地再现。在香港的舞台上,在视频的点击中,在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观众中,向垒的《东方红》朗诵留下了震撼的回响!

一位大学校长,几年後告诉向垒先生:“你上次在我们大学的朗诵讲座,师生们仍然记得,你倡导的思维模式,让我们受益良多!”

余光中教授,是当代艹龅奶ㄍ迨人,也是一位热爱朗诵的人。所到之处,他现场听过无数人次朗诵他的代表作《乡愁》。他八十大寿时,香港作家联会为他祝寿,当听完向垒所朗诵的《乡愁》时,余老先生情不自禁地走上台来,向朗诵家伸出消瘦的双手,真诚地细语道:“谢谢,谢谢你!”

每一次的大学交流、大型文艺活动的主持、大型的表演会,向垒在讲台上、舞台上的语言艺术的表演风采,久久地印在许多与会者的心里。其中包括中央一些部委的领导,一些省市的领导,专业的教授和学者、文艺工作者……中国作协的《文艺报》,也曾特别报导中国作协代表团在与香港作家欢聚中,所领略的向垒朗诵的突出亮点。

除了推广诗歌艺术,向垒先生还在写作上煞费苦心。在香港,不乏很大一部分学生古文基础相对薄弱,对中国历史和地理等知识了解不深。於是,他专门在中心成立一个写作班,教孩子们写作技巧,K灌予他们一定的古文及学科知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写作只是课程的一个延伸,我们最初还是会回到朗诵,因为朗诵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感受到生动形象的画面,孩子的想象力提高了,写作水平自然就提升了。”

针对目前香港的一些诗作,存在读起来不顺口、气不连贯的缺陷,有些甚至高深含蓄,难会其意,K不适合学生朗诵。向垒先生於是提起笔来,利用空n时间从事诗歌创作,他说,给孩子们写诗歌和故事,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语言说童趣,如今已成为他的最大乐事之一。

他曾用情感的声音声动国外

“朗诵是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蚩缭接镅裕跨越国界,带给人全身心的陶冶和享受,以及在读者与听者之间形成能量的传递和流动。”只要提及自己锺爱的朗诵艺术,向垒先生常常这样说。

在香港朗诵界,向垒先生不乏忠实的听众。他的朗诵激情饱满,技法细腻,富有极强的感染力,K能自如挥洒各种文体,朗诵作品多次获海内外报刊、新华社等媒体的推介,赢得海外朗诵界及诗人的高度肯定。

向垒先生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声音,让更多优秀诗人的作品插上情感的翅膀,在文化领域飞翔。许多诗人带着诗歌慕名前来,请向垒先生为其朗诵作品,最终也总能被向垒先生的认真与投入所打动。向垒先生和香港许多诗人长期合作,把他们介绍给香港民众和孩子们。在他心中,能蚓⌒耐乒阆愀圩骷业氖歌、团结香港诗人是件很喜悦的事。因此,他乐於寻求和制造这样的机缘,已完成的十二届中外作家诗文朗诵比赛就是基於这样的因缘诞生而成长的。曾几何时,他内心深处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如今已生根发芽,结出茂盛的果实。现今,因他的带动,朗诵诗的创作也有了明显的起色。

向垒先生不仅在香港是个广为人知的艺术家,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他的朗诵生涯里,有一件事令他终生难忘。那一次,他在瑞典的一场活动中倾情朗诵一位当地老诗人的作品,现场掌声激烈,无数观众为之动容。那位老诗人一只手指残缺,拜访他的第一天,向垒先生送给他一本书,两个人因此结下情谊,“谢谢你将我的诗歌通过朗诵呈现给世人,我很感动。”老诗人告别时这样说。及至第三天,向垒先生在返回香港前又去拜访了这位老诗人,刚进门的那一刻,他惊呆了:他看到这位断指老人正一边听着他的光盘,一边用他的一只手指在向垒的诗歌纸上比划着。见向垒先生前来,老人迫不及待地伤健手合弹起钢琴,向垒先生则又一次朗诵起老人的诗歌,那美轮美奂的意境,让两个人都全身心陶醉其中。

2005年,“龙的传人诗的故乡首届中国诗歌节”在安徽马鞍山举行,向垒先生再次以深情的朗诵,赢得社会各界的誉,以及当地报章的好评。令他感到惊讶的是,当他在所有人面前朗诵自己的诗歌时,反应最强烈的竟然是外国人。“当我在自己的国土朗诵自己的诗歌,歌颂自己的故土,表达自己对祖国炙热的爱时,他们纷纷过来和我握手言谢,我惊讶於他们竟然能将我这种情感如此深切地感受出来。”他激动地说。而当他在李白纪念馆再一次朗诵起《母爱》这首诗时,一位日本官员通过翻译告诉他:“你让诗歌插上了翅膀,我想把你的诗歌翻译成日语,介绍给日本人。”这让向垒先生在又一次深感诧的同时,s感激於他――一个完全听不懂中文的人,居然能在朗诵声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这使向垒先生懂得,声音是传递情感最好的方式,而朗诵,让这种情感得以有处安放。

2009年,向垒先生代表香港作家,出席在匈牙利举办的世界诗人大会。在一个午宴上,西班牙一位世界著名诗人朗诵了个人的诗歌,向垒用普通话译本再次朗诵了一遍,全场热腾起来。向垒也朗诵了一位巴西女诗人的诗,获得美女诗人突如其来的热吻回报……目睹向垒现场的朗诵,匈牙利国家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兼朗诵家,激动地拥抱着向垒,K用他的头顶着向垒的头,表达着无比的钦佩之情。“我是一个音符,在五洲四海,唱响我们华夏兴旺的嘹亮民歌”,向垒用行动演绎着自己诗歌。

在瑞典的孔子学院,向垒先生从中国的象形文字讲到李白的《静夜思》,绘声绘色的演讲,给不同程度的瑞典汉语爱好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学院负责人说:“你是学生们尾坏玫睦鲜Γ

在国内一次大型的中美诗歌交流会上,向垒先生的普通话朗诵,赢得现场多次掌声,多位中外英语教授告诉向垒:“你的朗诵,让我获得美妙的艺术享受,谢谢你!”

向垒先生,在世界的舞台与角落,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中华文化使者的文明角色。

“我用我的母语朗诵诗歌,我忘不了外国人热情的掌声、喝彩声、感叹声,日本和服女朗诵家的敬佩态度;学校礼堂的欢呼声、官兵含i的神情……我为祖国的当代汉语――普通话而感到骄傲!”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应该继承中国的传统,讲中国话,写中国的东西。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充满正气的人,要在我朗诵出来的语言里,呈现出爱国爱故乡的气息,袒露磊落的胸怀。”一路走来,向垒先生的内心是如此的充满感恩。他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心怀正气,拥有自己的目标K为之努力前进,如此方能问心无愧。如他对文学的追逐,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从未变过。多年来编着有诗文集《鹏腾》、《赤子情怀》、《心弦琴》、《天海颂扬》、《故园我心》和《朗诵秘籍》等,这难道不是对艺术最好的崇尚方式吗?正是这种真挚情感的朗诵和创作,他的诗歌,已有数十首被不同的华人作曲家相谱曲,以及在内地香港公开演唱。他的诗文,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他的散文诗,多次被获选入年度选,甚至诗集获希腊文学奖。向垒自己一直在学习作曲,自己也在演唱自己的歌曲,而歌手也乐於接受这位朗诵家的歌词和流畅的音乐旋律。

向垒,看重生活、语言、文化和艺术,长期解读着民族传统,咀嚼着世纪潮流,已逐步形成了他的文艺思维体系,艺术表现模式――激情豪迈而细腻自然的舞台朗诵风瘛K从诗经里、论语里、易经里、楚辞、汉魏风骨、唐诗宋词、元曲里,找寻语言的根源;从传奇杂剧、四大名著里,透视民俗人生、心理百态。他反复挖掘揣摩,塑造人物,刻画心理;他认真探索,努力展示时空,呈现层次域,体现节奏旋律;用声情K茂的话语所营造的动感剧情,赢得共鸣。从而冲击着当今的朗诵界、声乐界和广播表演界。

他从中华民族的土壤中汲取精华,从方言的关S中剖析出微妙的丝带,从传统的、外来的、新潮中吸收着众多的知识元素,又从中揉合着筛选着,慢慢成为自己的资源。前几年,他考取基督教研究硕士学历,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学位。他兴趣广泛,近年仍在不断装备着自己,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持有驾驶牌照、地产牌照、中国香港健美总会一级健身教练执照、拥有由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保健按摩师、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颁发的中级中医针灸师资格。现今还在继续学习着中医整脊的系统知识,K且坚持学习声乐、钢琴和书法等。运动成为他每天的习惯,保健更是他的强项。如此繁杂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激发着他的生命活力,持守着他对理想的追求。而家庭的温暖,第三代生命的降生,让他对学习与传承的信念更加坚定。

多少年来,向垒先生一直在探索着朗诵与养生的奥秘。由澳洲土著人的蛇舞中发出的标的普通话“哎呀”声,到杜甫在他草堂里教人用朗诵治病,向垒在探索的实践中,亲身看到朗诵其妙的医疗效果,如同气功一般的疗效。从声音,到气,到经络,到穴位,到表里与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生理和才艺,同出一},纵横交贯。中医知识的重拾,了解崭新的现代医学,在中西结合,古今相融中,向垒越发感悟到中华民族祖先的高超。时至今日,他看到,中华医道的奥妙,K非能虮桓呒饪蒲完全破解的。相反,那些先进的医学,恰恰促进了中医更飞速的发展。疾病缠身的经历,切身的康复体验,让他在运动康复和机能保健上有了新的认知和探索,悟出许多心得。如今的向垒比起同龄人年轻好几岁,健壮挺拔,神采飞扬,脸上光滑白净,极少斑点和皱纹……健步如飞的他,近日更要与上百位为年轻人挑战香港地铁5公里竞走赛。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他也焕发出新时代的青春;向垒先生生命不息,进取不止,他如同为秋日不肯落山的太阳,硕果中展示着夕阳的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