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扶贫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29:59

社区扶贫工作计划篇1

一、转变贫困地区群众的婚育观念,实现和稳定贫困地区的低生育水平

降低我市贫困地区人口增长,提高贫困地区计生户的生活质量,是我市扶贫和移民部门与计划生育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贫穷落後边远山区,老百姓依然存在着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观念,存在着“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现象。这种传统思想、落後观念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展扶贫开发,治理农村贫困现象,关键要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引导山区贫困群众树立“优生优育”、“少生快富”的思想观念,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少生优生”不仅可以“脱贫”,而且能够“快富”,使计划生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的生育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水平,切实保障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常年困难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要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进度,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解除贫困家庭的後顾之忧。要制定和实施更具导向性、优惠性和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使计生家庭在发展上有优势,政策上有优惠,社会上有优越感。

二、加大计划生育家庭的扶持力度,巩固和改善贫困地区落後面貌

为了奖励响应计划生育的家庭、特别是纯女户家庭,鼓励更多的人响应计划生育国策,加快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家庭脱贫致富步伐,在实际工作中,我市坚持扶贫开发工作与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结合起来,对全市39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和927个移民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的家庭,尤其是纯女户的家庭,在政策上优先倾斜、在项目上优先安排、在资金上优先支持、在贷款上优先提供、在技术上无偿服务、在培训上优先安排。2011年优先帮扶贫困计划生育项目扶持资金446万元,扶贫到户小额贷款贴息优先对241户计生户贴息,培训计生家庭劳动力2340人次,并选送5名计生户子女免费就读深圳高级技师学院。真正让计生户、纯女户家庭得到实惠,感受到响应计划生育的好处。今年我市扶贫和移民部门将继续实施扶贫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乡、村和扶贫对象倾斜。将贫困计生家庭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结合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的实际,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及社会扶贫,对贫困计生家庭予以优先优待。帮助贫困地区计生家庭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三、积极开展素质培训和计生服务,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

着力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针对贫困地区地方病、出生缺陷、生殖疾病发生率高的实际,普及科学知识,提倡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健康促进、优生咨询等服务。将预防出生缺陷的关口前移,在全市39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和927个移民村加快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推动实施贫困地区孕产妇、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干预项目。加大对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提倡对贫困乡村计生家庭子女就读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减免学费,给予生活补助,并享受中考加分政策。加强特殊教育,加大对各级各类残疾学生扶助力度。对计生贫困户的青壮劳动力优先安排培训,以解决计生贫困户家庭文化素质低,致富技能缺乏的瓶颈。一方面依托我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深圳高级技师学院实行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致富一家”转移就业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以会代培、入户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田间指导和广播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新科技推广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计划生育贫困户劳动力的致富技能和科技意识,提高贫困地区计生户劳动力依靠科技技能的致富能力。

总之,做好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就是在贫困地区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就是对贫困人口更好地落实优惠政策。只有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优育,才能稳定解决温饱,进而脱贫致富。反过来,只有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尽快改变贫困地区落後面貌,转变观念,提高人口素质,才能有效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社区扶贫工作计划篇2

一、包村基本情况

东关社区:原评定精准扶贫对象6户15人,目前未脱贫1户3人,巩固脱贫户3户9人。

西关社区:共有贫困户3户4人,2018年2月底李红方因病去世、二季度动态调整中王凯出列。现有巩固脱贫户1户2人。

二、认真排查摸底

我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帮扶工作队员深入摸排贫困户情况。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摸清各贫困户“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帮扶社区及贫困户需求,并针对相关需求完善工作计划。同时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

三、政策落实情况

东关社区:享受金融扶贫两户;享受危房补助1户;享受技能培训1户。

西关社区:杨香兰享受慢性病救助政策;范晓东享受残疾补贴。

四、存在问题及措施

1.东关社区4户贫困户目前均无耕地且均有家庭成员患病,帮扶较为困难。下一步将针对实际困难,细化帮扶措施,以第三产业为主,对拥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开展技能培训,同时积极争取相关社会力量支持,帮助相关人员就业。

2.西关社区巩固脱贫户范晓东2016年脱贫后因低保户无法脱贫再度返贫,2018年10月再次脱贫为巩固脱贫户。针对范晓东患先天智障,二级残疾,无劳动能力,其母杨香兰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需药物维持,家庭无收入来源等情况,我单位根据扶贫政策并结合其家庭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帮扶计划,防止再度返贫。

五、今后帮扶计划

社区扶贫工作计划篇3

同志们:

刚才,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钱智副主席作了重要讲话。下面,我对的工作进行简要回顾,重点讲一下扶贫系统在“7·5”事件中的政治表现和的几项工作部署。

一、的工作回顾

20xx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迎来了新中国诞辰60周年和xq和平解放60周年,但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和乌鲁木齐“7·5”事件的双重考验。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把扶贫开发作为解决影响xq稳定问题的重要举措,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突出扶贫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维护全区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扶贫投入上,国家和自治区投入的三项扶贫资金达到26.1亿元,其中财扶资金6.5亿元、以工代赈资金2.2亿元、信贷扶贫资金17.4亿元;地县财政投入达到1.48亿元;社会帮扶资金5.42亿元,均实现了突破性增长。在重点工作上,集中连片开发试点从洛浦、和田两县扩延到了10个重点县(市);阿合奇县边境扶贫试点形成了一线改善条件、二线创造安居环境、三线增强支撑和服务功能的经验;产业化扶贫探索出通过信贷扶贫资金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经验,促进了企业和农户互利双赢;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扩大到了19个县(市)、183个贫困村,这项工作哈密地区走在了全区前面,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昆仑山区、天山山区、阿尔泰山区扶贫搬迁试点探索了高寒山区移民扶贫新路子,实现了综合治理特殊贫困问题的新突破。在扶贫机制上,在墨玉和吉木乃两县开展“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积极创新扶贫项目产权归属制度,建立扶贫宣传机制,实行扶贫业务考核。洛浦、阿合奇两县以创新促发展,工作水平有新的提高;和田地区以制度促管理,提高决策执行能力和办事效率,对自治区的工作部署雷厉风行,各项资料的统计报送也明显快于其他地州。在扶贫成效上,年内有27万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具备自我发展能力;345个贫困村完成了整村推进规划,全区累计完成整村推进规划的贫困村达到2668个、占贫困村总数的74%,“三个确保”村也得到应扶尽扶;完成培训任务42.8万人次,实施了“千名村委会主任”培训计划;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农户60万户,其中贫困户33万户;3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2987元,增幅高于全区1.9个百分点;3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生产总值也继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扶贫开发效益年”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上看,再努力一下,有望实现《纲要》目标。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认为,一是科学决策为先导。我们制定并坚持“划分区域、分类扶持、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完善机制”的方针,调整和完善扶贫开发思路,推动了扶贫工作由集中解决温饱转向促进减贫增收、缩小差距。二是突出重点求突破。我们突出南疆三地州、高寒山区和边境贫困农牧区,坚持以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带动为主的开发式扶贫,优先支持“七类项目”,使贫困乡村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三是创新机制夺先机。深入开展各项扶贫试点,健全资金项目管理机制,改革信贷扶贫体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引进外资扶贫先进理念,推动实践创新、机制创新,保证了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充满活力,部分工作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四是强化服务作保证。扶贫干部是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服务力量,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宗旨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不断增强扶贫开发的责任意识;必须加强扶贫政策、业务学习,提升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组织和推动扶贫开发的能力;必须大力弘扬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心实意地为贫困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二、在“7·5”事件中的政治表现

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自治区扶贫办党组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坚决拥护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主要体现在:

认识高度统一。同志们一致认为,“7·5”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策划实施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险恶用心是妄图挑起民族对立、策动民族分裂、危害社会稳定、干扰我国发展。“7·5”事件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严肃政治斗争。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事件进行了果断处置,维护了xq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措施是得力有效的。

行动十分坚决。我们组织声讨“7·5”事件的残忍暴行,揭批“三股势力”制造破坏和分裂的罪恶图谋,使各族干部群众认清“7·5”事件的性质及其严重危害性,认清xq反分裂形势的严峻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坚定不移地维护团结稳定;组织干部职工讲成长经历、谈思想认识,领悟“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真谛,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处置“7·5”事件的各项决策部署上;在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思想教育、疏导群众情绪,抽调干部参加ww工作队,进驻社区、乡村,讲真相、辟谣言、

正视听,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敌对势力和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造谣惑众、煽动对党和政府不满情绪的情况下,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制止和批驳错误言论和政治谣言。

工作部署及时果断。在扶贫系统组织开展“唱热爱祖国、讲民族大团结、说热爱xq繁荣xq”主题活动,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工作,用xq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组织扶贫系统向“7·5”事件中受害的无辜群众和台湾“莫拉克”台风受灾群众捐款,慰问ww公安干警、武警官兵;面对“7·5”之后的严峻形势,在积极做好社会面稳控工作的同时,提出“大干100天、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要求,自治区扶贫办领导班子成员发挥带头作用,赴阿合奇总结调研边境扶贫工作,分赴南疆三地州、边境贫困农村和高寒山区开展针对性的调研,各级扶贫干部坚守岗位,激发干劲,不放松工作,努力弥补“7·5”事件造成的损失;协调定点帮扶部门做好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营销工作,促进生产经营的全面恢复;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扶贫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并实施千名村委会主任培训、贫困农牧民培训、扶贫干部培训计划,使扶贫培训工作更加适应维护稳定的需要,更加贴近民族团结工作。

三、对工作的分析和部署

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总结之年、规划之年、效益展现之年。我们既面临着实现《纲要》目标任务的收官之战,又肩负着谋划未来十年的重任,必须把准形势、善谋实干,把我区扶贫开发不断推向前进。

有利形势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扶贫开发呈现出专项计划与惠农政策、社会各界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新局面,国家强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对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自治区党委七届七次、八次全委(扩大)会议都对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作出部署,王乐泉书记特别强调:“以南疆三地州、高寒山区、边境贫困农牧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幅度提高贫困农牧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从而为我区扶贫开发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成熟而丰富的工作经验,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有着良好基础;新阶段扶贫工作在制度安排上,重视开发扶贫和生活救济的有机衔接,实行“两轮驱动”,瞄准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持政策,重点提高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这些都为及未来十年的扶贫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

不利因素是: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区扶贫开发制约因素仍然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从客观方面来看,我区气候条件特殊、自然环境恶劣,贫困人口人均占有生产资料少、发展空间狭小,贫困程度深、返贫因素多,影响着扶贫开发进程;地缘政治环境特殊,周边环境复杂,扶贫开发肩负着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双重任务;扶贫开发成本高、难度大,全区仍有938个贫困村尚未实施整村推进规划,还有249万扶贫对象需要进行扶持,缩小发展差距的任务仍然繁重。从主观因素来讲,我们对扶贫开发政策的研究相对滞后,对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还缺乏深刻理解和有机把握,扶贫资金投入与全面扶持扶贫对象的政策需求存有较大差距,瞄准性措施还有待加强;扶贫开发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推进方式和手段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基层扶贫机构与所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个别地县对扶贫工作研究不深,有的处于应付。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坚持“划分区域、分类扶持、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完善机制”的工作方针,突出“三个重点区域”,优先支持“七类项目”,创新扶贫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支撑基础,扶持优势产业,提高增收能力,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缩小差距,推动贫困地区的改革发展和团结进步。

主要任务是:

打好实施《纲要》收官之战;谋划未来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展现我区扶贫开发成效;科学制定自治区扶贫标准。

几点要求:

一是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自治区在财政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和帮扶单位的安排上,将重点保证完成《纲要》目标的需要。各地州、县(市)、定点帮扶单位也要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为实现《纲要》目标提供保证。

二是抓好重点工作。要加大整村推进力度,努力完成《纲要》关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特别是要突出距边境线25公里范围内的贫困村、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村,保证投入强度,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要继续以“七类项目”为重点,优先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扶持一批从事畜牧业、林果业的大企业,促进产业化扶贫;对扶贫龙头企业实行年度考核和进退机制,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同时要防止个别企业钻国家扶贫政策“空子”;要增加对县级扶贫培训的资金投入,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启动“两后生”农牧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继续实施“千名村委会主任”培训计划。

三是全面完成的各项计划。主要是,使26.3万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完成354个村的整村推进规划,其中“三个确保”村38个;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5万人;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四是做好新十年纲要和“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自治区成立以钱智副主席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详细方案。各地州、县(市)要按照自治区的安排,成立机构,制定方案,抽调人员,安排经费,确保上半年完成地县的几项规划。下半年自治区制定十年纲要、“十二五”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

五是把“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扩大到所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完善扶贫对象识别瞄准机制,为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提供制度保障。国家拟于2月份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对扩大试点做出具体部署。自治区正在成立领导机构。鉴于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牵涉面广,各地州、重点县(市)要提前做好准备,扶贫办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抓紧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方案。

六是适当调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问题。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部署,结合xq实际,我区将按照“总量不变、动态调整、统筹兼顾、进出平衡、分地进行、统一核定”的原则,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村进行适当调整。这项工作要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由各地州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全面平衡,提出调整意见报自治区。

七是扶贫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去年年初,我们已经安排各地对扶贫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并且4月份在克州召开座谈会进行了集中研讨。按照要求,各地州于去年6月提出了自己的扶贫标准:和田地区是1490元、克州是1604元、阿克苏地区是1450元、伊犁州是1488元、塔城地区是1483元、阿勒泰地区是1870元、哈密地区是1300元,喀什地区经多次催促至今未报。下一步请各地州按照所提出的标准,结合相关依据,对贫困人口进行测算和摸底,在此基础上自治区将统筹制定全区的扶贫标准。对贫困人口进行测算和摸底,要与当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相一致,超过自治区标准的由各地自行解决。

八是自治区确定为“扶贫成效展现年”,将集中宣传我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扶贫开发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扶贫开发取得的重要成果,全面反映贫困地区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树立和宣传扶贫开发先进典型。今年的宣传工作要围绕这一主题,积极搭建载体和平台,组织新闻采编,营造浓厚的氛围。各地州要提前做好活动方案。

社区扶贫工作计划篇4

一、今年以来“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举措落实情况通报

为全力打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战,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四个一”组合式扶贫重大举措,38位省领导率领76个扶贫开发工作配套单位,深系县开展定点扶贫开发,省财政专项支持38个县每县1000万元扶贫产业发展资金于4月下达,集中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新一轮扶贫攻坚的突出问题,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努力解决好农村民生问题、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坚强决心,掀起了新一轮扶贫攻坚前所未有的新高潮。前一阶段贯彻落实“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举措可归纳为以下四个特点:

(一)省领导率先垂范。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及驻赣部队军级领导率先垂范,纷纷亲赴定点联系县,进村入户,了解基层情况,看望干部群众,调研指导扶贫攻坚,亲自主持召开协调会议,组织有关单位共商科学发展大计,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推进定点扶贫开发工作。省委书记苏荣分别于4月1日和8日,仅时隔7天,就两次到吉安县考察调研。他就任省委书记以来已先后六次到吉安县调研指导。省长鹿心社4月12日轻车简从,深入扶贫联系点瑞金市进行了考察调研工作,与当地干部群众促膝交谈。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尚勇先后7次深入井冈山农村进行调研考察,要求相关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建设。各位省委常委亲力亲为,行动迅速,挤出时间前往定点联系县进行调研,与定点联系县对接。据不完全统计,38位省领导赴联系县调研75次,实地考察了50余个贫困村,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户120余户,召开座谈会97次,指导38个县利用省财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项目402个,调度整合其他部门单位各项帮扶投入达99亿元,对于38个县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在省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各设区市、各县(市、区)都安排了领导开展定点扶贫,全省上下形成了各级领导齐抓共管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其中,赣州、吉安、抚州等地市委、市政府还进一步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效仿“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举措,强化对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领导和投入。

(二)配套单位双轮驱动。协助省领导开展定点扶贫的省直部门和中央驻赣、省属大型企业,主动策应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协助省领导开展相关工作,76个部门单位到联系县调研累计达700多人次。各部门单位把定点联系县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本部门单位“十二五”总体规划,形成长期支持帮扶机制,对重点项目予以优先安排和大力支持,与38个县共同商定帮扶项目373个,涵盖工业、城建、农业开发、交通、水利、移动通讯、文教卫生、党建等内容。各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还多次分别带队赴定点联系县开展调研和现场办公,进一步落实省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协调落实帮扶项目,推动定点扶贫工作稳步开展。大多数省直部门都根据本单位实际,选定帮扶项目,落实具体措施。多数中央驻赣、省属大型企业自觉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力所能及地为联系县办好事、办实事。从相关县报送的情况来看,省投资集团公司、江西钨业集团公司、大唐国际发电江西分公司等单位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制定扶持规划,稳步推进帮扶工作。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捐助2000万元、江西中烟工业公司捐助1000万元,分别用于帮扶井冈山市和吉安县。中国瑞林工程技术公司发挥在规划设计方面的优势,为万安县新建文化艺术中心给予设计、施工等全方位技术支持。省机场集团发挥自身优势,在省内外机场广泛宣传龙南县旅游景点。农发行江西省分行为乐安县水利建设、土地治理等项目,向总行申报2.5亿元贷款支持。中行江西省分行对于都县保障性住房贷款给予1.5亿元的支持。省农村信用联社对莲花县重大项目建设提供1亿元信贷支持,成立百福慈善基金会每年对300名莲花贫困大学生、中学生提供每人每年1600元资助。中储粮江西分公司投资100万元在上犹县水岩乡龙门村建移民新村。

(三)联系县积极联动。各定点联系县紧紧抓住省领导定点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多数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省领导定点扶贫开发工作协调服务机构,按照有关要求,科学编制扶贫开发规划,把扶贫开发规划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接,与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片区扶贫开发规划对接,与定点扶贫开发配套部门单位的行业资源对接,以省领导挂点为纽带,协调统筹各方资源,积极争取落实各方面的项目资金,大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等各项工作。吉安、瑞金、井冈山、黎川、永丰等地成立了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策应省领导定点联系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职责,每个项目落实了挂点县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工作人员,以及项目进度安排。修水县特聘请了中科院专家参与审定帮扶规划。

(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在省领导和省直单位、中央驻赣、省属大型企业的示范带动和协调推动下,社会各界迸发出极大的扶贫热情。一是行业扶贫形成攻坚合力。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民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和移民办、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省卫生厅、省环保厅、江西中烟工业公司、省电力公司、中国移动江西分公司等部门单位在做好既定的定点扶贫联系县工作基础上,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在制定政策、安排资金项目时,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的原则,优先向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倾斜,为省委、省政府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略提供了强力支撑。二是社会扶助活动形式多样。38个县积极争取各类社会捐助帮扶资金近1亿元,其中,发动7.5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3万贫困户,投入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4200余万元;动员非公经济参与贫困村开发建设,投入帮扶资金2800余万元。如上市公司苏宁集团、江铃集团先后捐助500余万元,在原中央苏区县组织实施溪桥工程,帮助革命老区兴建便民桥41座。省扶贫和移民办、省邮政公司、江西电视合开展爱心包裹项目,募集善款140余万元,使莲花、广昌、宁都、万安等地贫困乡村59所小学1万余名小学生得到爱心捐赠。黎川县动员组织41个民营企业对口帮扶41个贫困村。三是舆论宣传氛围日益浓厚。我省“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举措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了省内外各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中央级新闻媒体和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省内主要媒体,都在显要位置报道了我省“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举措和省领导定点扶贫中央苏区县、连片特困县的工作实绩。宣传舆论工作力度的加强,大大激发了全省上下支持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的积极性,调动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的自觉性,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和支持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

总之,各配套单位和各定点联系县,在扶贫攻坚措施落实上总体进展顺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平衡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二、今后推进扶贫攻坚的主要思路和打算

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及全省扶贫开发推进会和这次督促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重大部署,瞄准438万贫困人口、锁定3400个贫困村、突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38个县主战场实施扶贫攻坚,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整村推进为载体,加强村庄建设,大力改善贫困村人居生活环境。按照全省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部署和要求,全省3400个贫困村(行政村)特别是38个县的2790个贫困村,将纳入新农村建设重点支持。因此,今后我们将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移民扶贫安置点建设项目,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紧密结合,集中力量扶持贫困村加强村庄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在投入支持上,考虑拓展两条途径:一是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明年,我们将一方面通过调整现有存量资金分配结构,加大支持村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拟将新增资金主要用于村庄建设,力争凡是安排了新农村建设点的贫困村,扶持资金由现在每年每村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二是集成新农村建设资金重点支持。一方面,力争全省3400个贫困村每年每村安排1个新农村建设点,到2020年全面完成34000个贫困自然村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将每个新农村建设点30万元项目资金,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每个村20万元资金合并投入,确保每个点改造整治到位。

(二)以移民搬迁扶贫为抓手,融入“三化”进程,加快贫困群众转移步伐。我省自2003年开始对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实施移民搬迁扶贫,至今已有53万贫困群众告别了大山、走出了库区、规避了灾害,迈上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康庄大道。移民搬迁扶贫,以其扶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本最低、办法最好、见效最快、成效最稳固的显著特点,成为影响广泛的民心工程。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移民搬迁扶贫创造了发展条件,既解决了搬迁出来的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又解决了工业园区招工短缺问题。今后,我们将努力争取更多的资金,加大移民搬迁扶贫力度,促进移民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大力推进扶贫移民搬迁和避灾移民搬迁,积极开展农村重点污染区域的整村搬迁。同时,结合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贫困群众转移步伐。未来三年,力争完成移民搬迁20万人。

(三)以发展扶贫产业为重点,拓宽致富渠道,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生产水平。按照“有规模、有特色、关链性大、带动力强”的要求,紧扣扶贫宗旨,用现代农业理念加快扶贫主导产业发展。考虑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充分用好省级财政每年安排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38个县1000万元支持扶贫产业发展资金。二是统筹移民资金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对地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贫困村,将库区基金、后扶结余资金与扶贫资金统筹使用,重点扶持移民贫困村发展扶贫产业。三是把发展扶贫产业与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紧密结合。按照公共性、引导性、针对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与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密切合作,在贫困地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扶贫主导产业开发项目。

社区扶贫工作计划篇5

一、帮扶村扶贫户和帮扶干部基本情况

结对帮扶干部共58名,帮扶联系村4个,分别为铅厂镇XX村、XX村、XX社区及延伸村XX乡XX村。经工作队前期摸排及核查,确定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户共121户,其中扶贫开发户50户,纯低保户65户,五保户6户,总人口247人;

(一)XX村:共4户10人,其中:低保户4户10人。结对帮扶干部2名。

(二)XX村:共44户97人,其中:低保户27户,51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户15户,44人。结对帮扶干部11名。

(三)XX社区:共45户86人,其中:低保户29户42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开发户14户42人。结对帮扶干部17名。

(四)XX村:共28户54人,其中:低保户5户11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开发户21户41人。结对帮扶干部28名。

二、扶贫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通过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等政策措施,确保2015—2018年帮扶村减少贫困人口121户247人,实现扶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促进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素质技能和村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发展信心和幸福感指数明显增强。

(二)扶持方式。将扶贫对象科学分类,确保每户都有干部帮扶,做到结对帮扶到村到户,责任到人。采取“一村一套”帮扶措施、“一类一套”帮扶方式、“一户一套”帮扶办法,把资金和具体帮扶措施整装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具体重点做好“五帮扶加一村一套”帮扶措施。

1.帮扶产业发展。重点发展野生刺葡萄、油茶、乡村旅游、笋竹、脐橙等特色产业。结合财政“惠农信贷通”小额贷款政策,协调解决贫困户资金困难。

2.帮扶就业创业。组织实施“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等订单式技能培训,让有劳动力的贫困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或农村实用技术。

3.帮扶完善保障。协调落实困难家庭助学措施,对因病因灾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救助措施,并加大兜底保障力度,符合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4.帮扶改善条件。围绕“安全房”、“放心水”、“畅通路”等工程,继续改善贫困家庭居住、生产生活条件。

5.帮扶提升后劲。帮扶村支部和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

6.实行“一村一套”帮扶措施。制定驻村2015—2018年精准扶贫脱贫计划表(见附件),每年按30%速度脱贫,到2018年全面完成扶贫任务。

三、措施政策

2015年各帮扶联系村具体措施计划如下:

XX村

(一)产业发展

1.发展刺葡萄种植产业,并建立刺葡萄产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对接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2015-2018年规划发展刺葡萄基地规模200亩,2015年新发展刺葡萄60亩。

2.继续发展脐橙产业,做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引导农户科学合理的种植发展脐橙产业。

(二)技能培训。结合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邀请上级技术人员到村对农户进行培训。同时结合远程教育,播放种植技术视频,加强技能培训。

(三)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饮水。计划2015年新建黄沙垇组、竹山下组自来水工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2.通组公路。计划2015年硬化长河坝组通组公路1300米,解决该组行路难问题。

3.农田水利。计划2015年完善全村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确保农田灌溉。

XX村

(一)产业发展

1.巩固脐橙产业。以柑橘黄龙病防控为重点,以小组为单位成立联防联控理事会,做好统防统治工作,建10亩避虫网及脐橙假植苗基地。

2.发展刺葡萄种植。依托邓弟波刺葡萄基地,计划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刺葡萄50亩,同时实现25人就业。

3.发展蔬菜种植。依托清水塘蔬菜基地,引导脐橙产业转型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计划2015年发展订单农业100亩。

4.发展生猪养殖业。依托松山牧业年发展养殖户3户,计划年出栏生猪300头,同时实现15人就业。

(二)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种养植等培训3期,培训300余人次,让闲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三)基础设施建设

1.解决安全饮水。计划新建一处水源地,铺设主管网3000米,全面解决全村333户1283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满足5个落村企业用水需求,壮大该村企业,实现更多人就业创业;

2.完善水利设施。对全村水渠进行全面维修加固,解决农户旱期农业用水问题。同时重点实施李坑、岩背组小农田水利项目;

3.新建文化设施。以楼下社区为依托,计划新增1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小型文化广场。

XX社区

(一)产业发展

1.大力发展刺葡萄产业,计划2015年全村发展刺葡萄20亩,农户4户;

2.加强现有脐橙园的管理,严控黄龙病的发生,巩固老果园,采取补种、新种的办法,扩大新果园,计划2015年新发展脐橙20亩,农户3户;

3.利用XX社区区位、生态优势,大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计划发展农家乐2户;

4.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计划发展麻羊养殖1户,规模30头以上,发展家禽养殖10户,规模1000羽以上。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级挤一点、农户集一点的办法,解决全村264户1000多人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2.完善村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修建桅杆下组水坡1座、田心组水圳100多米;

3.计划架设村部主干道两旁路灯,解决夜间农民行路难问题。

(三)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

1.积极组织扶贫对象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同时不定期聘请专家到村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扶贫对象的各种技能;

2.积极争取上级扶持保障政策,扩大扶贫对象的保障力度和覆盖面;

3.积极争取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推进精准扶贫对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进度,确保2015年完成扶贫对象改造任务2户。

XX村

(一)产业发展

1.发展刺葡萄产业。计划2015年新发展种植10亩、农户3户;

2.巩固脐橙产业。加强现有果业园的管理,采取补种、新种的办法,扩大新果园,计划2015年新发展面积10亩,农户1户;

(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计划培训人数50人以上;

(三)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

1.积极争取扶持和社会保障政策,扩大扶贫对象的保障力度和覆盖面。

2.继续争取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推进精准扶贫对象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进度,计划2015年完成扶贫对象改造任务2户;

社区扶贫工作计划篇6

一、目的意义

扶贫开发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扶持、引导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资源优势,是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有效途径。

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雨露计划”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色,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最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雨露计划”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由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阶段,发展到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并举的新阶段。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综合运用资金扶持、宣传引导和竞争、激励等手段,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通过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努力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注重开发。以贫困群众为主体,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有效转变。

(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统筹计划、突出重点,进行分类指导和培训。

(三)紧跟市场,按需施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按照不同行业要求,采取不同内容和形式组织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多种培训资源的作用,充分调动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农民群众自身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满足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实需要的各类培训。

(五)政府主导,共同参与。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动员、引导和组织包括民营经济、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社会在内的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和支持“雨露计划”的实施。

四、实施对象

当前,“雨露计划”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扶贫工作建档立卡的青壮年农民(16-45岁);二是贫困户中的复员退伍士兵(含技术军士,下同);三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村干部和能帮助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致富骨干。

五、总体目标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朝着培养“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方向,经过努力,使贫困地区的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500万左右经过培训的青壮年贫困农民和20万左右贫困地区复员退伍士兵成功转移就业;通过创业培训,使15万名左右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干部及致富骨干真正成为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技术。

六、实施方法

实施“雨露计划”,要根据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总体要求,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区别对待的方法组织落实。

青壮年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采取各级扶贫部门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公开认定培训基地,由各培训培训、就业和维权服务的办法实施(具体实施指导意见后发)。

复员士兵就业培训、村干部和致富骨干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将分别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商后,分类下达实施方案,按照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的办法组织实施。

七、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雨露计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强化协调工作力度,结合本地实际,分类编制年度计划,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协调实施工作,确保这项惠民利国的扶贫开发措施落到实处。

社区扶贫工作计划篇7

一、上半年扶贫工作完成情况及主要做法

我县主动对接政策,群策群力攻坚,12个省定重点村项目进展顺利;实现搬迁128户,占56.8%;实现减贫5821人,占58.3%;举办各类培训班2场次,参训230人次。

(一)完善贫困村、贫困户信息,下达减贫计划

今年上半年,我县对已录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信息进行逐项比对更新,增减贫困人口、核对贫困户收入状况、更正不规则身份号码、核实致贫原因等。在此基础上,分乡镇下达20xx年度减贫计划。

(二)出台政策措施,明确责任主体

为顺利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县对照幕阜山片区政策,主动对接秦巴山片区规划,结合我县贫困区域发展实际,创新扶贫举措,研究起草了《谷城县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三年行动计划”在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领导意见后,县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于今年5月9日以谷办发〔20xx〕9号印发,为精准扶贫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亮点工作)

(三)聚焦主战场,实施结对帮扶

继续将南河流域核心区68个村作为县级新一轮扶贫开发主战场,县“四大家”领导包保最贫穷的乡镇,县扶贫开发成员单位驻最贫穷的村,机关党员干部包最贫穷的户,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转点。协调、联系、服务市直“五帮”工作队开展工作,到目前,市“五帮”工作队已投入各类帮扶资金675.15万元,帮扶项目74个;督促、协调县直“五帮”工作队驻村扶贫,帮户脱贫工作,先后建“五帮”工作队QQ群1个、发工作队简报2期、参与帮扶队员510个、组织机关党员干部1.1万人,包保贫困户1.1万户,今年共帮扶各类资金322.21万元。县发改局帮五山镇下七坪村改造有机茶园200亩、开发猕猴桃种植基地200亩、组织管理70个食用菌大棚、新修沿河大道1500米、对景区内的10个农户进行房屋立面改造。同时还组织条件好、实力强的乡镇(企业)包南河流域的贫困乡镇,即石花镇结对帮紫金镇、城关镇结对帮南河镇、谷城经济开发区结对帮赵湾乡、骆驼集团结对帮薤山旅游度假区,扶重点项目、招工业企业、扶贫困村等。(亮点工作)

(四)整合资金,实施整村推进

2015年实施的12个整村推进村全面启动,进展顺利,一是制定扶贫规划。组织专班,深入到各重点村,与乡镇分管领导和重点村干部群众调研座谈,根据村级发展实际,实地考察论证项目,制定整村推进村年度建设计划和三年发展规划,力求项目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二是建立项目库。在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建设项目库,12个村进入项目库的项目48个,总投资2602.8万元,村平216.9万元,项目带动贫困户1485户;三是整合扶贫资金。加大对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每个村扶持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整合各行业政策性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包括重大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沼气建设、环境保护、扶贫搬迁、移民等资金;加大市场扶贫资金的投入,引入市场因素,通过招商引资、利用村内资源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聚集市场资金;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包括社会贤达人士捐助、领导慰问等。四是认真实施项目。项目建设突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生存环境四个重点,主导产业包括能促使贫困农户尽快致富的生态土鸡、羊、牛等养殖业和长期受益的核桃、油茶、苗木花卉等种植业,基础设施重点解决村民相对集中居住地的水电路堤坝等民生项目。坚持1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严格项目公示、招投标、村民代表监管等,并建立项目后续管理制度,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通过整村推进,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当年可减少50%以上。(亮点工作)

(五)培育主导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立足山区资源,以适销对路为前提,使主导产业尽可能多地网络贫困农户,助推贫困户脱贫。通过整合部门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市场融入资金等措施,新建茶叶、油茶等产业基地5000多亩,改造有机茶园3000多亩;扶持赵湾、五山、紫金袋料食用菌生产,发展袋料食用菌40万袋;支持赵湾、紫金、南河、五山生态土鸡养殖,共发展生态土鸡800万只。争取250万元连片开发项目,支持南河、薤山旅游业发展。

(六)建集中安置点,聚合资金搬迁扶贫

继续扩大扶贫搬迁成果,将扶贫搬迁资金集中用在南河流域等贫困地区,计划在紫金镇建2个、盛康镇建1个扶贫搬迁安置点,重点解决贫困户异地建房问题,目前已完成项目论证工作,受益农户达30户以上。

(七)加强资金监管,发挥扶贫效益

坚持扶贫资金精细化管理,我们按照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省扶贫办六个管理办法的规定,遵循“专款专用、专帐核算、安全高效”的管理原则,采取多种措施,科学制定《扶贫项目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细化各级责任,所有扶贫资金全部实行县级报账制管理,我办专门制发了项目资金县级报帐制管理细则,公示了扶贫项目资金操作流程图,从制度上规范了操作规程。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滞后。山区群众行路、饮水、用电、上学、就医、通信、听广播、看电视等“八难”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且呈继续拉大之势。到目前,全县有5个行政村不通水泥路,3.14万人饮水不安全,36个村通信未实现全覆盖,近万名群众用电难,还有4000多农户住危房、1.2万多农户住土坯房。

2.产业发展分散。种植业老化,养殖业分散,新产业效益不高现象比较突出,产业链条短窄,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意识不强。

3.群众收入单一。80%以上的农户收入,要么是农业,要么是打工,要么老人务农、年轻人打工,家庭有复合型收入的非常少。全县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5万人。

4.返贫现象突出。山区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在2736元上下徘徊,山区群众因病因灾因学,年返贫人口在3000人左右。

三、20xx年下半年的工作设想

1、制定规划,主动对接政策。主动对接国家和省秦巴山片区、幕阜山片区规划,围绕建成“全省特色产业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山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的目标,突出地域特色,以项目作支撑,精心编制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整体规划,统筹谋划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

2、科学谋划,为山区群众办好事、实事。给县委、县政府领导当好参谋,要求各部门围绕“十项重点工作”主动作为。重点是谷栗路改造、村与村断头路连接、通组道路硬化等;实施一批农村发展、农民关注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包括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民生项目,着力改善区域发展条件。

社区扶贫工作计划篇8

一、破解城市相对贫困的做法

(一)党委、政府主导,搭建社会化帮扶平台

一是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承接、全社会参与的帮扶模式。形成了1名党员干部(1个机关团体)+1个困难群众+n名爱心人士(n个爱心企业)的“1+1+n”贫困群众帮扶平台,通过各类资源整合,推行“组团式”服务、“项目化”扶贫,实现帮扶工作既“精”又“准”。二是区政府投资修建“锦江区社会关爱援助中心”,部分街道成立“个案管理中心”,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社会组织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专业化运营。三是整合资源,注册成立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锦基金、街道慈善基金会――水井坊街道慈善会,建立“困境人群社会化帮扶”专项基金,并由此形成了“义仓”“义集”“义坊”“义学”“义网”等基层特色慈善项目,用全社会的“爱心GDp”提升精准扶贫的质量。

(二)创新体制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

一是坚持“社工服务”理念,开展个案服务。以水井坊街道为例,个案管理中心深入推行“1+2”走访群众工作模式,将家庭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但因病、因残、因学等原因致贫的“夹心层”困难群众纳入帮扶范围,建立完善特殊困难群众基本信息库,按照“信息到户、真实准确,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的原则,对他们实施“三级分类”帮扶,实现精准识别有据可查、精准扶贫有据可依。二是引入“心理学”治理模式,在专业服务过程中,通过创新性地开展心理障碍扶贫对象服务,挖掘和激发扶贫对象自身潜能,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实现扶贫对象自身应对困难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三是以家庭帮扶为单位,突出家庭支持系统的功能。开展残疾人及家庭成员“支持系统”,建立社工服务项目,逐渐恢复和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三)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全社会参与

创新“1+1+n”社会援助帮扶模式,让党员干部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一是由党员干部与扶贫对象帮扶结对,认领帮扶项目。二是整合爱心企业力量,弘扬社会责任。以街道党员干部为主体,定期拜访辖区爱心企业,收集反馈帮扶需求,为扶贫对象提供及时的帮助。三是鼓励全民参与,多样化开展贫困帮扶。通过社区义工、社区捐赠、社区志愿服务等方式鼓励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到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中来,实现参与力量的最大化。

(四)项目带动扶贫,实现帮扶工作既“精”又“准”

按照分类援助、个的思路,推行“组团式”服务、“项目化”扶贫,量身打造针对贫困学子、孤寡老人、重度残障人士、长期(突发)性疾病病人的“乐助展翅”“邻里互助”“乐助医疗”“大病救助”等援助项目,针对有心理障碍、技能匮乏、出行不便等居民的“心灵彩虹计划”“希望之旅”“暖心计划”等援助项目,用“群众点单、中心下单、干部接单”的“三单制”模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实现扶贫工作的精准化。

二、锦江区“1+1+n”社会化帮扶模式的特色优势

(一)弥补政府单方开展扶贫工作的不足

成都市街道人口一般在5~10万,有些大型街道甚至多达20万人以上,每个街道相对贫困人口也有数百人(户),单纯依靠街道或社区工作人员难以对困难群众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也无法及时跟进贫困动态,贫困帮扶的效率大打折扣。

(二)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性”

由专业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社会组织,具有众多的社会工作和临床心理咨询经验,可以解决非传统性的致贫问题,例如家庭功能失调、社会功能缺失、心理障碍以及长期生活在困顿环境中形成的“等、靠、要”心理与行为能力。通过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手法,实施一对一的精准帮扶,改善困境人群的生存困难、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三)以多样化的帮扶项目为依托

以锦江区水井坊街道为例,由党委、政府主导,社会组织运营,全年开展了“1+1大病家庭营养费计划”“心灵彩虹计划――心理辅导与社工专业服务”“暖心计划――困境人群志愿服务”等10余项工作计划,不断改善特殊扶贫对象的生活水平。

(四)通过社会组织带动全社会参与

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的强大能力,由社会组织帮助政府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建立系统性的资源库,与爱心企业、合作基金会、合作医院及爱心居民建立稳定关系,为困难群众个案救助工作提供强大的服务转接平台,并定期向爱心单位和居民公示捐赠资金物资的去向,共同探讨辖区困境人员社会参与模式,协助企业、居民更有力地践行社会责任。

三、破解城市相对贫困的建议

(一)建立信息对称机制,构建统一的综合信息平台

城市相对贫困的原因复杂,但目前单纯地依靠低保和入户走访来判断相对单一,信息没有得到全面反馈,要建立与低保以外的残联、红十字会、住房保障、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业务窗口的信息对接机制,由民政局牵头构建全市统一的困难群体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困难评价标准,对困难个案进行再分类、再核实,形成一套完备的动态调整机制。

(二)加大“能力扶贫”和“思想扶贫”,从源头上去除“穷根”

由于长期生活在困顿环境中,很多困难群众一是缺乏就业技能,二是形成了“等、靠、要”的心理与畏难情绪。建议一方面要采取定向、订单培训等方式,增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这类群体的心理帮扶,政府积极宣传“脱贫”典型事迹,营造“勤劳致富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观念,同时社会组织通过鼓励、接纳、倾听、尊重、支持等心理治疗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克服“畏难情绪”,提升他们应对困难的能力。

(三)加大对扶贫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

在原基础上,建议设立“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专项扶贫资金”子项目,加大对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力度,发挥扶持资金的导向功能和“种子”作用,激发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精准扶贫效率得到提升。

(四)完善政策支持,强化社会组织资源整合能力

当前的资源整合是由政府牵头,承接扶贫工作的社会组织具体负责运作,但相对而言,社会组织在资源整合方面能力较弱,政府应当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出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服务的具体方案和办法,实际解决社会组织在财物募集、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困难,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更好地发展。

(五)完善就业扶贫对接机制,畅通困难人群就业渠道

社区扶贫工作计划篇9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营造工作氛围。2016年以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学院协同__社区两委、相关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员多次参加镇上组织的动员会、培训会,并及时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党员大会,对扶贫攻坚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作了多次宣传讲解,就精准扶贫工作作了细化安排和培训。同时,坚持每周一次的工作例会,及时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研究工作思路、方法措施。扶贫工作队开通了扶贫攻坚工作博客、工作队qq群、微信群,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广泛支持。通过持续的宣传动员和学习交流,大家对扶贫攻坚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想更加统一,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具体,广大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意愿更强烈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致富的办法更具体了、效果更明显了。学院结对干部、镇村领导和工作队员、贫困户形成了人人关心扶贫、户户投身脱贫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举办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彝州脱贫路径选择”为主题的“第二届技师教育彝州论坛”。今年4月,学院举办“第二届技师教育彝州论坛”,邀请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和企业的1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专题探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彝州脱贫攻坚等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为我州改革发展、脱贫攻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师教育找准症结、提出思路、指明方向,推动我州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师教育改革发展,有力助推我州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为我州集中力量打造“一极一桥一品二区三基地”提供智力支持。论坛在__电视台播出,社会反响强烈。

(三)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精确认定贫困户,及时调整建立结对关系。精准扶贫对象。2013年,__社区按照工作程序和统计口径确定的贫困户为340户,2014年末按工作程序和标准脱贫54户。2015年后期,按照贫困户确定标准和相关工作要求,我们再次逐户进行调查了解,对情况发生变化的极个别户进行了调整补充,最终确定了286户贫困户1095人贫困人口。2016年3月,根据回头看工作的要求,又协同镇村工作组分片区逐一走访贫困户,最终确定贫困户320户1095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帮扶干部。积极配合社区,根据学院干部职工的实际情况,及时准确调整结对帮扶关系。按照厅级干部5户、处级干部3户、科级干部2户、其他职工1户的要求,将__技师学院172名副科以上干部与__社区292户贫困户结对。至6月中旬实现了帮扶人员精准。

(四)深入回访贫困户,进一步规范建档立卡。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社区与学院多方沟通,认真分析情况,形成了回访方案,有序开展回访工作,及时规范建档立卡(学院与__社区2015年9月建立了挂包关系,2015年10月完成了首次走访,当时有147名干部结对255户贫困户)。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按要求深入扎实开展回访贫困户工作:一是强力动员结对干部参与回访工作;二是就回访贫困户的方式方法开展专题培训;三是有序深入贫困户,回访贫困户。截止2016年4月9日,学院170余名结对干部职工分3期深入292户贫困户家中面对面与贫困户交流(极个别贫困户因常年无人在家,只能通过左邻右舍了解和电话交流),深入调查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同时详细填写相关回访材料。通过回访,对照半年来生产生活的变化,结对干部为贫困户下一步的增收致富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同时,进一步规范建档。按照《__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资料汇编》的有关要求,驻村工作队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认真做好归档工作。今年4月,完成了__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村资料归档,完成了__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料归档,完成了贫困户脱贫相关材料归档,完成了“挂包帮、转走访”相关材料归档,实现“一户一档”。这些材料的规范归档,为下一步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进一步细化完善精准脱贫计划。围绕2016年脱掉贫困帽的工作目标,按照扶真贫、真扶贫和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根据镇村脱贫规划和“五个一批”脱贫计划,在几批入户调查的基础

上,结合各贫困户家庭劳动力情况、土地资金技术等基础条件,继续从养殖、种植等生产发展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脱贫计划。动员农户根据现有条件和可能争取的支持,在种养殖品质提升、规模适度扩大、拓展致富路子上下功夫,力增多方面增收致富,如期实现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六)有力推进实施生产发展计划。在镇村扶贫工作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学院工作队与镇村干部一起,细化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尤其是推进实施生产发展计划。经反复动员、督促,生产发展计划实施较好。在5月初逐一专题走访——核实生产发展大走访中,3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297户年初有《产业发展到户计划》,目前,猪养殖计划数512头(现实际存栏519头),牛养殖计划数80头(现实际存栏231头),羊养殖计划数218只(现实际存栏1030只),驴(骡马)养殖计划数15匹(现实际养殖20批),山药、百合、大蒜种植都超过计划数。产业发展计划执行有力,特别在养殖上超计划的存栏数,为如期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脱贫目标将如期实现。

(七)全力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学院领导和结对干部心系贫困户,力所能及帮助贫困户。一是及时调整充实驻村队员,今年3月又调整充实一名队员,使驻村队员保持在6名;二是积极帮助__小学协调学校“薄改项目”;三是在春节前夕倡议37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自掏腰包慰问了91户贫困户,慰问金、慰问品价值3.6万元;四是组织专家团队在调研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对种养殖示范户进行精准技术培训2期;五是为到__技师学院就读的__籍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六是积极帮助协调三条道路硬化项目;七是计划年内帮助社区筹资建设活动室。

(八)协助社区抓基层组织建设不放松,“双推进”促合力攻坚。抓住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的有利契机,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原则,以推进项目为平台,以提高群众收入、克期脱贫为目标,将扶贫工作与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有机结合,力求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无缝对接,坚持做到精准扶贫推进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把群众愿望、群众需求与党建项目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谋划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着力办好顺民意、惠民生的每一件好事实事。半年来,继续巩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解决“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基层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加强干部职工教育管理,健全村级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村级组织“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健全学习制度,加强党在农村重大方针政策的学习宣传,确保党员带头致富、带动群众致富作用的发挥。

经过半年的努力,扶贫工作有序有效扎实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个别干部对扶贫攻坚的认识不足,还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未能全身心投入扶贫攻坚工作。

(二)个别干部信心不足,看到问题多,解决难度大,完成任务艰巨,畏难情绪犹存。

(三)个别干部对扶贫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扶贫攻坚如何搞、搞些什么,要达到什么具体目标,还需要进一步了于心、见于行、成其效。

(四)资金难筹措、不配套,扶贫乏术。

(五)扶贫政策落地推进缓慢,时间不等人,脱贫任务艰巨。

各级党委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以空前的力度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脱贫攻坚关系广大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切身利益,关系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针对存在的问题,学院将全力以赴、想方设法、不折不扣的完成脱贫任务。

(一)进一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从结对干部、工作队员到广大农户、贫困户,必须深化认识、坚定脱贫信心。通过不断的学习、宣传、动员,让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积极投身到扶贫工作中。挂包干部要主动学习提高,主动出思路、想办法;贫困户要彻底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自立根生、艰苦创业、坚决脱贫的思想。

(二)进一步解决脱贫能力问题。积极组织挂包干部进行学习交流,走出去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学习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切实提高脱贫致富的工作能力。要结合村组和农户的实际,修改完善精准脱贫计划,培训农户脱贫致富技能,养殖如何搞、种植如何搞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贫困户市场意识,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

(三)进一步解决产业扶持问题。按照“五个一批”行动计划,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思路,根据扶贫规划,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村、组、户”均有结合实际的脱贫计划,大力推进脱贫计划的落实。

(四)进一步解决脱贫资金支持问题。目前政府配套政策资金仍不明确,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确保生产发展。资金筹集上,农户自筹一部分,关键要进一步打通金融贷款筹资的渠道,让有脱贫增收基础的农户能够方便快捷的筹集到扶持生产发展的必需资金,做到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社区扶贫工作计划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以循环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两不愁、四保障”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推进、政策支持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针对致贫关键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解决贫困问题,着力提高基础保障能力,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发展差距,为建设美好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城乡,突出重点。把加快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坚持规划引领,着眼长远,整体推进,着力解决连片区域发展瓶颈制约问题,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差异化扶持措施,立足当前,突出重点,集中解决连片区域致贫突出问题,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坚持政府主导,合力推进。按照“规划先行、资源整合、集中力量、综合开发、整体推进、限期脱贫”的要求,以贫困区域为平台,建立“领导联片、部门共建、工作驻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加大涉农部门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资金分配、项目安排等方面向贫困片区倾斜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合力推进贫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瞄准贫困,扶持到户。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把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方式,将“项目覆盖到村、扶持政策到户”,有效解决贫困人口最直接、最紧迫贫困问题,做到扶持政策覆盖全部贫困人口。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弘扬“三苦”精神,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主体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增强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引导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

三、实施范围

“十二五”期间,全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公共服务欠缺等问题较为突出的贫困地区,规划编制了81个片区260个贫困村。2012年度启动实施16个贫困片区60个贫困村的连片开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项目涉及9县1区28个镇,覆盖农业人口20341户76997人,其中贫困人口7518户28533人。

四、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连片开发、整村推进,使连片的贫困区域总体达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人居环境大为改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使贫困片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

(二)具体目标

到2013年,项目区目标是:

1、人均口粮360公斤;

2、人均纯收入6000元,消除绝对贫困;

3、人均安全住房达到25平方米以上;

4、90%的自然村道路得到硬化,90%的村庄院落和农户建起晴雨畅通的连户路;

5、户户用上安全稳定的电力,且同网同价;

6、彻底解决生产用水困难,100%以上的农户吃上自来水或自流引水;

7、实现通讯信号、广播电视全覆盖和自然村基本连通宽带;

8、加强产业建设,做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实现“一村一品”规模经营,确保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9、加强对贫困村医务室、文化活动室、村支部、村委会活动室、警务室等公益设施项目配套建设,推进民主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0、通过教育扶贫和技能培训,使贫困村100%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职中或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学习,95%的农户至少有一名主要劳力学习掌握农业实用技术。

11、通过社保扶贫,使贫困村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新农合参加率达到100%,实现低保户应保尽保,五保户集中供养。

五、实施步骤

(一)结合实际,制定方案(2012年6月30日前)

各县区政府要按照省、市连片开发、整村推进有关政策要求,结合贫困村村庄布局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和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计划,尽快制定“十二五”实施方案。

(二)强化措施,落实项目(2012年7月10日前)

各县区要以连片开发、整村推进为平台,继续按照“资金捆绑、县为平台、提前谋划、政府协调、部门上报”和文件精神,连片开发、整村推进每个项目村整合捆绑项目资金不低于财政扶贫资金5倍的要求,在整合项目资金计划的基础上,搞好部门上下对接,确保捆绑项目资金落到实处。

(三)依照规划,组织实施

1、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自2012年6月至2013年底,其中2012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50%以上,2013年10月全面完成建设任务,2013年11-12月进行查缺补漏,迎接验收。

2、分类实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造项目、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当年完成;主导产业建设项目2013年3月底前完成;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项目2013年10月底全面完成。

六、项目建设内容及项目投资

(一)项目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工程:60个村16个片区规划新修硬化村组道路578公里;新修桥涵16座502延米;新建人畜饮水工程84处,新修河堤及水利施设82千米;土地综合治理3540亩;改造农村电网123杆/公里;新建村活动阵地26处;实施“五改三建”14665户,建垃圾池130处;实施绿化工程6830平方米、安装路灯185盏。

2、产业扶贫增收工程:根据贫困地区现状和资源禀赋,以设施农业、畜牧产业、山林经济和水产养殖等为重点,大力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促进扶贫对象快速稳定增收。新建高产优质林果园8320亩、矮化薄皮核桃园15820亩、发展大棚菜1020亩、魔芋11100亩、烤烟3200亩、优质良桑园1450亩、新建及改造茶园7350亩、中药材9240亩、食用菌25万袋、培育示范户270户。大力扶持养殖业,确保饲养量达到42.3万头(只),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8个。

3、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工程: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把实施避灾扶贫搬迁安置作为连片开发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避灾扶贫搬迁安置9470户36876人。通过实施贫困人口扶贫搬迁安置,努力实现贫困群众住房有保障、产业有发展、增收有渠道、生活有改善的目标。

4、教育扶贫工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农业科技知识,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与实用技术培训有机结合,推进贫困片区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建立助学和“人人技能工程”机制,确保考上大学的贫困户子女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两后生”人人有技能,个个能就业。从而,斩断贫困链条,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5、健康扶贫工程:整合民政、扶贫、卫生、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相关政策,在贫困片区建立贫困人口健康保障机制,提高贫困人口健康保障水平。新建村级卫生室11个,新建农民健身场所14个。

6、保障式扶贫工程:充分保障特困群体基本生存权利,完善片区内低保、五保制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将片区内贫困人口依照不同条件分别纳入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孤儿养育、残疾保障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救助范围,使70%以上五保户、孤儿及无劳动能力残障人员逐步纳入集中供养。

7、社会扶贫工程:2012年在贫困区域实施的连片开发、整村推进60个项目村,以中省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开展联县扶贫和千企千村扶助行动为载体,以全市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干部、党员、能人大户开展帮扶活动为重点,以动员社会各界团体、企业、个人帮扶为补充,积极与慈善、老促会、红十字会以及各类社会公益组织联系合作,拓宽渠道、壮大社会扶贫力量,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二)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73276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5700万元,占总投资的7.78%;部门捆绑项目资金29779万元,占总投资的40.64%;县区配套33万元,占总投资的0.45%;群众自筹资金37764万元,占总投资的51.54%。

七、建设途径

(一)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水利、电力和通讯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水平,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贫困片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导产业开发。以发展山林经济为契机,依托现代农业百园示范区建设,引导产业聚集,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促进产业连接,形成产业互动,推进贫困片区主导产业发展;以扶贫产业到户补助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到户资金为支撑,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强村大户发展规模特色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增收项目,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三)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教育、卫生、民政、体育等部门,要把贫困片区学校、卫生室、活动阵地、农民健身场所等社会事业建设纳入部门规划,进行重点扶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人居环境改造。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结合实施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引导贫困片区内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农户向“土地集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社区化管理”的集中安置点搬迁,积极构建农村新型社区。大力实施以“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把贫困片区建设成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五)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充分运用教育、科技、农业、林业、扶贫、组织、人社等部门培训资源,对贫困村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科技和劳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贫困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着力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副市长邹顺生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杨斌,市扶贫开发局局长冉立新、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彦青、市财政局副局长周仕成、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刘子龙任副组长,市委考核办、市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监察局、扶贫开发局、国土资源局、审计局、规划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教育局、卫生局、体育局、人民银行中心支行、信合办事处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市连片开发、整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连片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考评奖惩等。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本县区连片开发、整村推进工作。

(二)夯实工作责任。把扶贫连片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一并考核。各县区要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建立县级领导联片、县直部门帮建、工作队员驻村的帮扶机制,做到项目到村,责任到人,帮扶到户。

(三)强化基层组织。连片开发所涉及的镇(办)党委、政府要把贫困村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扶贫连片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重要内容,选强配硬村级领导班子,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人选进队伍,通过基层组织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