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教学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35:33

职高教学工作计划篇1

一、学习提升:

1、加强政治学习,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和重温《》,使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升。关心时政,坚持收看《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等栏目,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增强法律意识,依法执教。

2、充实专业知识,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和研究,认真写学习札记,以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文化素养。在教育教学方面,阅读《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小学语文教学》、《国内外教育文摘》等书报,以借鉴他人的先进理论和经验。

二、本职工作:

1、教学方面:(1)继续加大课堂情景创设的力度,让自己从知识和课堂上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交流的伙伴,教学中建立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的机制。通过积极的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思维火花的绽放。(2)积极参与校本培训,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岗位为课堂,以实践为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学经验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的审视。要通过学生眼睛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要通过约请同事观察研究教学来反思,要通过问请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要通过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发展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3)作业设计方面尽量作到分层次,分要求,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2、班主任工作:继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班干部,通过多种竞赛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对问题学生要加大谈心力度,主动和家长联系,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本学期开办一次家长会。

三、师表礼仪:

首先要作到行为举止端庄大方,谈吐文明,不管和同事还是学生都主动运用礼貌语言。尊重家长,宽与待人。穿戴整洁,不穿与教师身份不符和的服装,每天送给同事、学生还有自己以微笑。用自己人性最美丽的一面去感染学生。超级

四、中心活动:

职高教学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在教职工队伍中,认真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广大教职工对计生工作的思想认识,在本职工作中,积极主动配合镇党委、政府、计生部门,做好计生工作,为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生活服务。

二、工作目标

1、坚持以中央《决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意见》,完善和规范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学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水平,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

2、坚持三为主的方针:宣传教育为主、避孕措施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普及常识,提高全体教职工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以上措施的实施,确保了我校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目标的落实,我校计划生育率、女职工初婚晚婚率、一孩晚育率、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合格率、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药具发送随访率达100%,药具使用有效率在100%以上:各项宣传活动覆盖面积达100%。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均达到100%。

三、主要工作

1、强化“国策”观念,增强责任意识

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党、政、工、团组织密切配合,广泛深入地在教职工中,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文献以及党和国家有关计生工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广大教职工对计生工作的思想认识,从而自觉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主动地宣传好、落实好学校教职工的计划生育工作。

2、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学校的党支部、工会、共青团组织,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教育广大教职工,自学地遵守党和国家的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觉地执行国家的计生政策,自觉地落实计划生育措施,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为人师表。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计生政策法规,营造计生文化氛围。抓好计划生育阵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计划生育教育活动。开展计划生育知识竞赛,寓教于乐。

3、注重常规管理,抓好平时的随访和督查,切实做好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地做好常规工作,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坚决杜绝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发生。

4、建立健全教职工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做好相关资料档案的建立和规范工作,做到计生工作档案齐全。真正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5、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的奖励政策,对符合计生奖励政策的教职工,认真落实计生奖励优惠政策。

职高教学工作计划篇3

首先,《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对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已是一个制造大国,而且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过渡阶段。企业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生产管理技能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生产计划与组织》等生产管理类课程在人才培养上过多地参照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本科教学的思路授课,教材、课件甚至都没有变化。这样的行为无视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的差异,往往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其次,《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控制和生产过程组织的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采购管理、库存控制、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调度、供应商管理等方面的核心课程都必须以企业的生产计划为基础进行,同时,生产组织也与物流管理各项工作密切相关。该课程学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物流管理系统知识的掌握。再次,《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减少高职学生学习的枯燥感。一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教学的理论与中国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严重脱节,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课程实践太少。高职学生具有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等特点,他们一旦对一门课程缺乏兴趣或者感到吃力,往往就会失去信心,产生厌学心理。另外,《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有利于拓宽高职教师进行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路和视野,提高其教学理论水平;该课程改革的实践还可以帮助高职教师有效掌握课程改革的理论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也有利于高职教师将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其他高职课程的改革,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开设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课程在内容设置上缺乏针对性。该门课程在传统的教授过程中还存在过于侧重生产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实践内容、许多内容还停留在概念层次上等问题,忽视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比如生产计划的制订,内容中着重讲的是生产计划制订的方法,而没有考虑到该方法是否就是企业制订生产计划时所使用的,更没考虑到学生毕业时能否靠这些技能打动企业。还有一些教师在授课中不按照教学目标授课,课程内容杂乱无序,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以及将来从事物流工作岗位需要何种生产管理知识缺乏认真调研、分析及论证。

第二,课程实训场地建设所需的教学资金紧张。《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的很多实践内容都是离不开车间、生产线和工作地的,但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场地的投入集中在仓储、配送等方面,往往缺乏足够资金来建设《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实践所需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模拟实训室,因而教师们在讲授课程时更多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授课。

第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该门课程的教学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当做生产管理专业的学生来培养,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目标的要求,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eRp、企业沙盘模拟等软件工具)。

第四,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过于陈旧,评价面过窄。一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生产管理类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大多集中于最终的结果评价,缺乏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及行为的评价。教学考核的手段基本以试卷考核为主,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手段。这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效果的提高。

第五,教师缺乏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很多担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的教师根本无任何企业工作经验,在课堂上通常是传授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强调书本知识的灌输和纯理论的探讨,忽视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能力的培养。由于老师对企业缺乏感性认识,在案例分析中也做不到深入浅出,使知识变得生硬而抽象。这种状况往往会使学生对课程感到索然无味,产生厌学心理。

第六,教材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所使用的生产管理类教材种类繁多,但大多都是纯理论性教材,并且知识过于陈旧。有一些高职课改教材往往是在教材内容中插入案例或习题等内容来凸显教材的实践性,没有考虑到该教材是否真正适用于企业,也没有考虑生产管理知识各个部分内容间的关联性,如编制主生产计划这一部分内容,仅仅谈编制主生产计划的方法,而没有谈综合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如何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课程时缺乏系统性。

三、《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对策

1.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可以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依托行业、企业进行行业调研和行业实践专家访谈,在确定工作岗位群的基础上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归纳制造企业中物流管理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中所需要的生产计划与组织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然后由行业和学校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面向生产物流、生产管理职业岗位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以物流管理工作所需的知识来精心选取教学内容。按照“认识生产及生产过程———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计划编制———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计划软件训练”的顺序组织教学,着重培养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计划软件的运用四个方面的关键能力。

2.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将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职业情境体验实训》(校内实训)、《生产计划与组织》(理论课程)、《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综合实训》(校外实训)三个教学单元。《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职业情境体验实训》共40学时,此实习一般宜安排在《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教学前期。通过组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现场参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物流及相应的工作岗位和现场管理的情况。通过体验实训,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物流管理中所涉及到的生产管理知识有初步感性认识,了解企业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使学生对职业有一定的认识,具备职业的心态和素质,为该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生产计划与组织》共64学时,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组织,并按项目教学法将课程内容分为八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分为一些具体的任务,见附表。按照附表的知识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来学习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相应的课内技能训练。课程主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进行教学,有效培养企业物流管理人员所需具备的生产管理知识、技能。《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综合实训》共40学时,在《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和企业生产实践两个部分。课程设计实习,由教师组织学生到企业进一步熟悉企业的生产计划制订和生产过程组织控制的方法,调查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找出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和方法,完成课程设计。企业生产实践是指通过让学生参与学校内外部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使他们对实习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作业控制、生产方式等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并形成书面的实结报告。

3.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课程的教学应主要通过建立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教材及电子课件、实训指导书、案例库、习题库等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来表现,有效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贯彻任务驱动法,按照课程的八个项目中的各个任务展开教学,使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的目标,这有利于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以后从事生产计划、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控制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课程实行应遵循“工学交替”的思想,采用将任务驱动与项目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校内设立真实仿真的职业情境,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内容,将学习内容整合到真实工作环境中,以项目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也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实训、生产管理知识相关的技能大赛、顶岗实习等,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另外,课程应采用行动导向法实施教学,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教学、情境模拟、工作体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的生产工作情境中的演练,掌握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生产管理岗位上的职业能力。最后,课程中应注意综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如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教具及软件、eRp模拟软件以及企业生产实训模拟室,结合模拟教学手段以有效的课程教学资源网来进行教学。教学资源网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库、习题库、拓展训练资源库等在内的课程教学资源。

4.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的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评价与岗位技能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甚至可以引入与生产管理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进行课程评价。这种评价体系能体现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和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评价准确度和教学改革的效果。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有计划地选派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到学校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践,让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工作,有效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还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或者邀请一些实习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这些高级专业人才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职高教学工作计划篇4

(一)编制印发《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全力做好《教育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摸清底数、明确目标、做实项目、强化措施”的编制原则。分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分析教育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理清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发展方向和重点。多次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广泛征求各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和各高校意见,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先后作了十三次重大修改,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后,会同教科院多次研究讨论,进行了对接完善。修改完善后的《教育规划》送省发展改革委审核同意,并商请省编办等14个部门会签之后,提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10月16日,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认真做好《教育规划》的解读和宣传工作。

(二)编制完成《山东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

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山东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按照优化存量、做优增量的原则,认真调研、编制完成《山东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并以省政府正式文件报教育部备案,作为“十三五”期间我省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基本遵循。该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我省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及层次、科类结构,强化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发挥高等教育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服务和引领功能,促进我省高等学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统筹规划,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做好有关高校设置工作。

1.积极推进科教融合和齐鲁医科大学的申报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积极推进高校与科研机构融合,深化科教体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融合,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启动了泰山医学院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组建齐鲁医科大学,整合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相关工作。组建设立齐鲁医科大学工作已完成省政府发文筹建、成立临时党委及行政领导班子,省高校设置专家组考察评审、省政府行文向教育部提出申请等程序,有关申报材料已报教育部。如能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实地考察、全国高校设置评议会评审投票等环节,可于明年正式建校招生。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济南主校区立项建设规划设计、组织迎评材料等工作。

2.完成了两所高职院校设置评审工作。按照高职院校设置审批程序,组织专家对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和聊城工程职业学院进行了设置评估论证,其中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民办)省政府已正式下文批复并报教育部备案,于今年正式招生。聊城工程职业学院因在聊城技师学院基础上改建,人社厅不同意撤销原技师学院建制而暂停设立。

3.积极推进专科学校升格本科工作。组织省高校设置专家组对3所民办高校(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升本工作进行实地考察评审,指导学校组织申报材料,并代省政府拟文向教育部提出升本申请,今年底将接受教育部设置评审。

4.完成省政府与北京大学在潍坊共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共建工作。为整合、利用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加快农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和提质增效,根据省政府工作安排,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由我厅牵头,积极推动省政府与北京大学共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协调和磋商,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8月18日下午,省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山东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学共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合作协议》,标志着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式在潍坊落地。另外,省政府与国家安监总局签署协议共建山东科技大学,省教育厅与菏泽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菏泽学院。

5.积极推进设立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积极推进国际知名高校来鲁开展合作办学,设立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是中国农业大学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在烟台合作举办烟台格罗宁根大学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教育部下达同意筹建通知,待荷兰方面落实学位证书发放程序后,即可获教育部批准正式建校,建成后将是我国北方地区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

二是通过省政府向教育部提出了设立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申请,即山东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设立山东大学联合国际理学院、山东大学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合作设立山东大学弗吉尼亚理工跨学科联合学院、山东交通学院与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合作设立山东交通学院顿河学院、山东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合作设立山东科技大学斯威本学院,其中山东大学联合国际理学院、山东交通学院顿河学院已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审及答辩,进入审批程序。

6.推进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和中国能源大学、中国康复大学设立工作。批准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潍坊工商学院变更举办者;

报教育部批准,山东英才学院变更举办者。积极协调、推进在我省建设中国能源大学、中国康复大学有关工作,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商请推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设中国能源大学的函》报教育部。

(四)统筹编制各类招生计划。

充分发挥招生计划的调控、引导作用,通过计划编制、实施和管理,优化高等教育的类型、层次、专业结构,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研究生、普通和成人本专科生招生计划编制工作。

1.编制、下达2017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积极向教育部争取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教育部下达我省博士研究生计划688人,比上年增加78人,增幅12.79%(全国增幅8.47%);

硕士研究生计划22306人,其中全日制计划18511人,非全日制计划3795人。全日制硕士比上年增加920人,增幅5.23%(全国2.8%)。全日制硕士计划中,专业学位比例由去年的50.8%提高到54.5%,类型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计划编制统筹考虑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效益等因素,重点向一流学科、省部共建高校、“”、“泰山学者”专家给予倾斜支持。

2.继续落实好今年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和高等师范教育招生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教师培养改革的部署要求,根据各市教育局和有关高校申报情况,结合近年来招生情况,共安排五年制高职计划8.09万人。其中:三二连读4.28万人,比去年增加0.3万人;

师范类五年一贯制0.75万人、非师范类五年一贯制3.06万人,与去年大致持平。

3.统筹完成2017年普通本专科计划编制工作。统筹安排各类型招生计划。2017年安排下达的各类招生计划有:春季高考计划6.4万人,其中春季本科计划1.12万人,春季高职计划5.28万人;

普通专升本计划14910人;

免费师范生教师培养计划3000人;

免费教育医学生招生计划600人;

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计划45978人;

“3+4”本科层次高等师范教育计划1588人、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本科学校“3+4”计划1612人、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3+2”计划6080人;

高等职业教育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试点计划760人;

三二连读高职计划4.26万人,五年一贯制高职计划3万人,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计划0.75万人;

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扩大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今年我省安排12所省属本科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本科专项计划1320人,比去年增加120人。今年启动实施重点高职院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学校为全省13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安排专科招生计划1170人。

(五)突出重点项目,做好基本建设管理。

1.加强基本建设项目审核、申报工作。对厅主管18所高校2017年度省预算内和自筹资金的68个新开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汇总和初审,并及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审批。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推进高校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工作。2017年共下达省预算内基建投资8450万元。配合省工程咨询院完成今年高校新建项目的评审工作。

2.完成2018年度预算内投资和自筹投资计划以及三年预算内滚动计划审核工作。对厅主管高校2018年度预算内投资和自筹投资计划以及三年预算内滚动计划进行了部署、汇总、审核,对“十三五”期间高校基建管理及基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总结分析,为进一步推进“十三五”工作做好准备。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圆满完成教育基建统计工作,并按要求汇总上报。

3.做好我省教育产教融合项目工作。2017年山东建筑大学国家产教融合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5000万元,省预算内配套下达50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该校硬件条件。201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我省山东交通学院和齐鲁工业大学产教融合项目已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由省发改委报送国家发改委审批,目前,项目资金已经到位。

4.推进明德小学品牌建设工程。2016年全国明德小学品牌建设工程评奖活动中,我省菏泽市巨野县文昌路明德小学被授予“明德之星”称号;

职高教学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园林规划设计;现状;问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1.033

abstract: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isanimportantcourseofgardeningmajor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throughtheanalysisoftheimportance,curr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of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aswellasthecorrelationbetweentheteachingofvocationalskillscompetitionandgardenteachingwasdiscussed.Skillscompetitionforlead,fromthecurriculumdesign,curriculumcontentandteachersteamconstructiontoexploredtheeffective,feasiblelandscapedesignedcourseteachingreformmeasures,inordertooptimizedtheteachingeffect,topromotedstudents'skillandtheteachingreformofourcountryhighervocationalcollege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course.

Keywords:vocationalskillscompetitio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currentsituation;problems;teachingreform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及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出众的实践技能[1]。职业技能大赛作为高校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之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意识及能力,助力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发挥重要作用。不可否认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着人力、资金等浪费问题,但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推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应地提升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综合能力。

园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对经济发展具有“依赖性”和“伴随性”。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飞速正常,园林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园林规划设计人才需求更是紧缺。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模式很难培养适应当代企业所需的人才,为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各地市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次组织园林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为此,笔者在分析职业技能大赛对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及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职业技能大赛下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意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创新性,推进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

1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

1.1职业技能大赛利于完善教学实践内容

职业技能大赛显著特点是标准化,其次是技术性和实践性。职业技能大赛利于革新,摒弃陈旧的教学知识内容。特别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通过大赛,利于转变教学思路、教学模式,更接近实战,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2-3]。传统的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主要以讲授、演示、指导等为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利于教师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补充适合现代高职教学的主流知识。在完善知识的同时,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互动探讨法等教学方法,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整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

1.2职业技能大赛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

目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这种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影响教学成效。职业技能大赛以任务和荣誉驱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大赛也为学生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证书,为学生就业增加了砝码;其次是职业技能大赛利于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接近实战,为学生亲自动手提供机会;再者,通过大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总之,职业技能大赛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1.3职业技能大赛利于提升教师专业业务素质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也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职业技能大赛为教师交流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促进相关专业教师知识衔接,在大赛中发现自身的知识盲点和技能短板不足,利于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知识的深度、精度和广度,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此外,大赛更多体现的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企业等合作,这种环境利于教师对竞赛项目各环节进行研究、思索,捕捉教学完善的信息,并带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同时,技能大赛也有助于校企间的合作。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

2.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特点

高职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能够从事各类景观设计、绿化施工与管理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作为该专业的重要课程,《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集艺术、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实践性强、跨学科性强、实用性强及综合性强等特点。该课程决定学生职业能力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实施措施。通过该课程学习,承上启下《园林工程预算》、《园林树木学》、《工程测量》、《花卉学》、《CaD制图》以及《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把握植物与美学相关性的能力,并能把构思和内容正确表达并绘制。目前,该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等无法满足企业对园林设计一线人才要求的问题。

2.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

2.2.1目标定位模糊,知识更新缓慢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视,对园林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要求艺术与美的结合。教材从书写到出版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导致知识更新赶不上需求,以致难于满足当前规划设计要求。此外,授课过于理论化,难免造成理论表观于实践显得空洞,缺乏张力和感染力,虽然多媒体教学丰富了理论课程,平面化的图片也难以把握设计的关键知识点,也不利于人才目标定位的实现。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要么定位过高要么定位过低,园林专业就业去向很多,要把握方向,找准人才目标培养,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的行业很多,涵盖城市设计、园林绿化、建筑工程、公路铁路等,需要根据定位目标,有侧重点地讲解知识。理论服务实践,实践升华理论,没有从真实环境中体会的实践课空洞而理想化,缺乏实用性,而与社会脱节。

2.2.2教学模式传统,互动教学不足“填塞式”教学方法依然占据我国高职教育的讲台。缺乏互动的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这种缺乏互动融入的教学模式,难以形成良好的设计氛围,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实践教学跟不上知识的步伐,不仅遏制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2.2.3考核形式单一,评价机制尚缺《园林规划设计》这门课程一般采取理论试卷考试或者是设计一幅图的形式作为考核,理论试卷考试重在理论,易于形成应付考试,学生不能对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而设计图纸的交付缺乏能动机制,不利于提升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力,这也和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相符。如何综合评价《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成效,尚缺完善的综合评价机制。

3职业技能大赛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1完善理论知识,改进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行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难于通用。各高职院校通过到职业技能大赛与企业亲密交流,查找《园林规划设计》教材不足,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生产实际,突破传统教材和教学内容模式的束缚,有侧重地订购课程教材,并完善课程理论不足。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利于高职教师了解当前园林行业发展趋势,并将先进的理念融入到课堂中,改进传统图片式的多媒体教学,引入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多媒体授课,以新颖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力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准[4]。此外,讲解行业的成功案例,将案例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模式多样,还包括实战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这些方法的引入可以改进传统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学习的氛围,提升了教学成效[5]。

3.2项目化教学,任务化驱动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重在实践,核心是理论在实践上的灵活运用。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任务驱动教学的一种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危机感和成功欲,能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滁州职业学院通过与企业合作,把企业的一项项任务引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把课程分成一个个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去了解规划设计类项目的工作程序,作品由企业去评判,具体项目涵盖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广场及公园规划设计、居民区绿地规划设计、单位绿地规划设计及屋顶花园规划设计五项[6-8]。通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模块化,采取个人或者小组形式,以专业竞赛、校内小组赛、互动交流等形式,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团队意识。

3.3多渠道考核,改以考代评

改革以考代评的考核方式,强化高职院校技能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设计能力。传统的作品设计考核易导致作品抄袭和雷同发生。各高职院校根据本校园林人才培养的实际,制定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聘请大学教授、企业专家对体系进行论证,避免考核体系的片面性[9-10]。笔者通过这些年教学,总结了一套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多元化考核、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考评等特点,一是理论成绩25%,二是课堂提问、作业10%,三是技能竞赛15%,四是小组项目作品25%,五是与企业间项目化教学作品25%。

参考文献:

[1]楼世洲.专业对接产业人才服务企业――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2):25-29.

[2]孙钦花,杨瑞卿.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7):3868,3871.

[3]汤鑫.依托职业大赛完善高职景观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136-137.

[4]陈飞.浅析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5(12):85-87.

[5]刘行,安军超,曲良谱.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3):127-130.

[6]许仁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12(7):187-188.

[7]叶登舞.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1):93-95.

[8]周金梅.园艺专业中《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21(1):85-86.

职高教学工作计划篇6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我局领导历来十分重视,一年来,我局多次在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会议和全区中小学校长会议以及各校的女职委主任会议上传达有关精神,并立足于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与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着力从思想上、政治上提高学校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搞好计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计生工作摆上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以确保全区教育系统计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努力把计生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

为了切实加强对全区教育系统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确保圆满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各项计划生育工作任务,近年来,我局一直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全局的一项基本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在组织领导上,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教育系统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并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配备一名工会干部兼职抓落实。同时制定了《2009年区各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细化了全区教育系统计生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并于年初与各校签订了责任书,使任务明确,职责到人,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三、强化措施,狠抓管理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文件精神,更好地落实各学校校长亲自抓、重点抓的要求和计划生育的工作职责,我们强化了《区教育系统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的实施意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评先评职、晋升职务、入党入团等挂起钩来,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负责,单位包干”的计生管理体制和工作措施,把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学校健全有利于计生工作开展的有关配套制度和台帐,使制度更趋完善,并狠抓落实,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四、紧密配合,深化教育,努力创造计划生育良好的舆论氛围。

职高教学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高职;教学计划;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22-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于9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期间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技能优秀职业人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使我国职业院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止2010年全国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已达1113所,占了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近50%。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则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点和指挥棒,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和纲领性文件。

一、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计划表面上看来只与教学运行有关,但实际上教学计划是任何一所学校的所有工作运行的核心,是学校发展之灵魂所在。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和管理国家都有专门的相关规定,2000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就专门提出了《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专业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专业建设的水平和方向,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是学校教师引进、培养的方向,里面包含有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定位、教学进程安排等内容,涉及到学生毕业就业的方向和将来的职业成长。决定了每学期用什么样的老师,订什么样的教材,用什么样的教室,要用多少实训室多少实训耗材等各类教学软硬件的建设,决定学校职业资格考证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决定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决定了每一位老师课时量的多少,决定了学生文体活动的时间安排,从而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密切相关。教学计划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与后勤宿舍、安全管理等工作运行也息息相关,甚至与食堂营业的时间和规模都有关系。因此,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是衡量一个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计划对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实施是非常之重要的,完善其制订应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任何一所高职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制订除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外,少不了一支优秀的专业负责人队伍,专业负责人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好的协调和管理能力,具备专业发展的战略思维,有良好的行业企业背景,有敏锐的社会人才需求洞察力。同时,还要具有全局意识,能够协调好各类课程的安排,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的安排等。因此,加强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是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最基本保障。

(二)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

职业教育本身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流理念。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除了学校的资源外,还必须引入行业企业的力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第十五条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校企合作得好与不好,不是看企业接收了多少学生实习,也不是看企业对学校的理论评价。真正深入的校企合作应当是企业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到人才的培养过程都全面的介入,只有让企业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中来并形成一种常态的机制,才能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社会竞争力和适应力,从而使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才能真正为社会所用。

(三)突出人才培养的能力综合性和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高职教育的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的最大之处,在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既强调技术应用能力强,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宽知识面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在课程设置上要把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校和企业相结合,使教师的教学与生产,学生的学习与实习相互渗透,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战略思维,而不仅仅是把眼光紧盯在某一个具体的岗位上,为将来职业生涯能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和较高的提升空间,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原则

从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高专教学管理的相关文件规定来看,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制订除了要遵循以人本为,知识技能与素质相结合等原则外,还必须坚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开放性原则,这也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必然要求。教学计划的制订不是靠几个专家闭门造车式的完成,它不等同于纯理论的学术研究,而是具有非常强的可行性和实践性,是人才培养实践的指导性文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突破革新,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计划的制订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的优化和调整课程设置。

(五)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严肃性和程序规范性

高职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要求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不能一成不变,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但不能因其适应性而随意变动,无论是制订或调整都应严格遵循规范的程序,以体现其严肃性。教学计划应该在社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定位来制订,然后提交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论证审核,通过后才能执行,而且一旦通过执行后应当严格限制调整修改条件。在教学计划的内容方面,专业教学计划的目标定位必须精准,课程体系必须完整,课程设置参数和教学管理指标必须量化明细,并且紧扣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不能因人设课。

三、结语

自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高职教育已经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有了明确重要地位,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使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又把高职教育推向了改革的浪潮中,2010年《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制订好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流的职业人才,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每一个职教者的心声。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9).

\[2\]张晓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学计划的科学制定\[J\].管理观察,2010,(22).

\[3\]赵居礼.基于学分制制订高职教学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4\]冯志伟.浅议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优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职高教学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高校;计划生育;宣传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做好高校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好计划生育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局面,因此高校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也必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1.由于扩招、学校合并等原因,高校的教学任务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量急剧加大,很多高校的各级领导都将主要精力放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实力等方面,对于计划生育管理这一部分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较少。很多高校人口计生部门机构设置以及干部配备非但未得到加强,反而面临机构撤并、职级降低、人员萎缩的境地,多数高校没有专职人口计生干部,多由工会干部或保健科大夫兼职,导致高校计划生育办公室形同虚设,既无法与相关部门相互协调,也无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与优质服务。

2.随着目前各个高校不断扩招,高校的在校学生、教职工的人数不断攀升,计划生意宣传的工作对象年龄层次发生变化,同时人员结构也日趋复杂。

(1)从2005年9月1日开始,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根据规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即可登记结婚。另外在2007年人口计生委、教育部和公安部三部委又出台了关于高校在校生计划生育问题意见,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各高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职责,要求妥善解决在校学生实行计划生育的有关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校大学生也成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重要对象。如何向人数快速增加的在校大学生开展深入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2)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各个高校的教职工人数也随之增加,且新增的教职工大多数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正值婚育年龄的年轻人,这一群体也需要重点进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防止其出现违法生育的现象。

(3)由于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里的临时聘用人员以及流动人口数量也大幅增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现行体制,他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应实行双重管理,即一方面他们的户籍所在地的政府继续管理他们的计划生育,另一方面他们就业所在地的政府也要负责管理。这些人群文化层次相对较低,流动性大,计划生育观念相对薄弱,在管理中存在不予配合的逆反情绪,并且对于违规生育带来的危害知之甚少,给高校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3.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的合并,目前各个高校通常都有两到三个校区,有的甚至更多,各个校区地理位置分布零散,校区之间距离较远,这也给高校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带来了困难。面对高校发展新形势下出现的这些新的问题,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因需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多种手段来进行管理。

首先,高校各级领导应进一步提高认识,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充分认识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性,把关心、支持人口计生工作落在实处,使之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始终将人口计生工作作为不是“中心”而影响“中心”,不是“大局”而关系“大局”的重点工作来抓,从多方面为人口计生宣传工作创造条件、给予保障。高校应适应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变化,按照有利于组织协调、提高效率的原则,设立具有独立职能的计划生育办公室,在负责教职员工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负责在校学生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并按教职员工、流动人口和学生人数的一定比例,配备专(兼)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

其次,要制定兼具广泛性和针对性的宣教内容。如对于未婚但在生理上已成熟的大学生,适度地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包括生理、生殖解剖知识、生育观念教育,还包括性心理发育、性伦理道德、性法律知识、避孕知识、性病和爱滋病的防治等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解决性和生殖健康问题。对于高校大量招聘的外来人员,要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与贯彻,把他们纳人到高校生殖健康管理体系中,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使计划生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对于处在婚龄期及新婚期青年教职工,要引导其正确认识婚姻、恋爱、如何选择配偶,对他们进行反对早婚早育、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教育和防止近亲结婚以及新婚期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

再次,应采取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例如在校园内设立计划生育知识宣传橱窗,定期向学校各教学、行政部门以及流动人口群体分发计划生育宣传资料,举办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知识的展览、讲座等活动,开设让学生可以选修的相关课程等,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台、学校网站等多媒体途径来进行覆盖范围更广、更加深入的宣传。通过这些手段,不仅能够让高校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力度得到加强,对于拥有几个校区的高校,还能够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让计生宣传工作扎实的开展。

面对高校发展呈现出的新局面,我们要想把高校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要首先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针对新局面出现的新的问题,只有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加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以全新的理念指导工作实践,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亓利兰.做好高校计划生育工作的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04,(06):62.

职高教学工作计划篇9

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办好学前教育

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对各地实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督导检查。推动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办好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出台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完善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推动各地制定和完善扶持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

2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指导各地出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配套政策。印发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工作。研究制订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开展对省级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考核评价。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制订义务教育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出台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初步建成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研究制订解决大城市中小学“择校热”的措施。印发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的管理。

3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印发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和普通高中教育专题规划。指导各地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课程标准。实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等项目。

4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制订中高职教育衔接计划。研究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的制度。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印发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修订部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部级重点学校持续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

印发首批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修订高职专业目录,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制订部分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印发并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划(2013-2015年)。印发职业学校学生项岗实习管理规定。研究制订职业院校管理水平评估方案。继续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加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示范高职、中职学校建设,继续实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加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开展部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

5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印发继续教育专题规划和推进社区教育的指导意见。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与创新试点工作。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质量。推进开放大学建设试点。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服务机制。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联盟、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继续教育城市联盟建设。加强社区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创新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全球首届学习型城市大会。

6支持特殊教育

继续实施好特殊教育重大项目。启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启动特殊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支持薄弱特殊教育学校基本配足配齐教学康复仪器,支持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中心)建设。印发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启动三类特殊教育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建设工作。继续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改革特殊教育教学方法。

7组织实施好“2011计划”

认定一批“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的协同创新中心。深入推进科研评价、人员聘用、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加强对地方和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积极探索有效运行模式和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机制。结合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建设。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1整体提高大中小学德育的实效

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开展党的十精神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研究制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印发实施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启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工作。组织修订普通高中德育课程标准,探索语文、历史等骨干学科渗透德育的途径。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支持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覆盖范围。

2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在上好体育课基础上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地方年度报告制度。开展义务教育学生课业负担情况及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专项调查,开展“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开展规范社会补习机构和补习行为的探索。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

3全面推进学校艺术教育

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3-2020年)。研究制订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若干意见,开展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继续大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继续推进高校音乐学、美术学(师范教育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4着力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探索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继续推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深化对张丽莉等重大典型的宣传。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全面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深入开展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探索开展教师心理辅导和职业生涯发展指导。采取措施坚决防止个别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扩大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出台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研究制订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出台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研究制订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继续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继续实施好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业院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启动实施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部级培训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启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制订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推进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广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前到农村学校实践的经验。深入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参与实施和,重点做好教学名师评选工作。研究制订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研究高校离退休教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深入实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交流改革试点。

5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启动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进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建成教育机构与学生基础数据库并提供服务。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家咨询机制,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教育信息化督导机制。总结推广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优秀成果。制订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快建设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加快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

6加强教育质量监督评估

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开展基础教育学业质量标准研究制订工作。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推广中小学“绿色评价”。制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开展素质教育示范校评估工作,改进和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参与oeCD国家学生评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研究制订本科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编制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开展本科院校分类评估,做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稳步推进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继续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医学教育认证。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加强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建设。

7全面发展语言文字事业

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和语言生活监测。办好第1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展普通话、汉字应用水平和汉语能力测试,提高国民语言文字素养和应用能力。指导各地推动城市和区域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外文规范使用,制订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探索建立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督促各地出台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配套政策,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的制订和报备工作,因地制宜办好乡村小学和必要的教学点。落实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实施针对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程。加大对中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扶持力度。

配合做好“绿色电脑进西部”和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大力推进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和综合实力提升工作。继续实施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扩大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继续实施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继续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认真做好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工作。启动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研究制订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补助计划。完善农村教师特岗计划。

2深入推进民族教育发展

召开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修订印发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指导纲要,完成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修订。印发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双语教育、理科教育和“双语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改革。研究制订内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五年规划。

启动少数民族高端人才计划。深化内地民族班教学改革。印发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支持新疆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招生结构调整。制订新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3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

推动各地落实好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逐步扩大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范围。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助学金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政策。建立国家奖助学金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制度。基本建成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

4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

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开辟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就业渠道。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完善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和就业信息服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对困难毕业生群体实行重点帮扶。

职高教学工作计划篇10

一、提高认识,以人为本,把职工教育培训提到重要日程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是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多年来,我局党委对人才问题高度重视,毫不松懈地作好人才工作,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企业创新、快速发展。

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在实践中牢固树立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早在年,我局党委就对职工的知识结构和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和剖析,调查的结果:一是员工的整体素质、适应市场竞争和生产经营的能力明显不足,员工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够合理,造成企业用工规模偏大,人员效率不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偏低;二是优秀人才短缺,尤其是缺乏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高层次人才、高级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人才。三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这次调查使局党委对人力资源开发,下大力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进一步提起了重视。为此,局党委在20*年投资300多万元建立起了高标准、高规格、功能齐全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为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局党委始终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当作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列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每年召开两次专门会议研究职工培训工作;成立了由一名副局长任组长,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局党委还大力组织实施了“人才强企”战略计划,与保定机电学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校企联合对我局干部职工有目标地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还在员工中大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为人才的成长搭建舞台”的企业人力资源观念与开发新观念。局党委认为,企业的成长与员工个人的成长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只有企业每一个员工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不断为企业奉献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源泉。制定了优秀人才重奖制度和技术创新奖,鼓励广大员工学理论、学知识、学技能、搞发明、搞创新,积极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全局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学理论、学知识、学技能的良好氛围。自20*年以来,有20多名职工被评为技术创新标兵,受到局党委的表彰奖励,有30多名职工被评为技术能手。同时,有1名供电所长技能比赛中获得全国优秀供电所长荣誉称号,有10几名职工在省市公司举办的技能比赛中获夺优异成绩。

二、找准需求,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

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是开展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我们非常注重制定好这两个计划。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五年制定一次。在制定该计划时,我们首先是认真开展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和识别,通过召开各个层次人员的座谈会,到各个单位调查走访,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等形式,广泛了解各个方面的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现有资源和生产经营实际,起草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然后提交职代会讨论后实施。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工作任务和保证措施,为开展好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局《20*—2*0年职工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提出,职工教育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全员综合素质,规范人员管理,建立较完善的员工队伍素质建设管理体系和机制,实现员工队伍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的普遍提高,逐步建立“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并提出了“三个建设好”具体目标:一是建设好一支政治思想水平较高、管理知识深厚、综合素质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优秀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好一支具有深厚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嫁接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三是建设好一支具有较强事业心、能够掌握高、精、尖作业技能的以工人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为主的技术工人队伍。通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目标是可行的,是符合我局实际要求的。

年度培训计划,在每年的十月份开始着手制定,在认真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于每年的十二月份起草下一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并提交职代会讨论后在年初随局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到局属各个单位。为确保年度培训计划的完成,同时满足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将年度计划进行分解,落实到月,制定了季度职工培训计划,按季考核,使年度培训计划在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得以按进度逐月完成。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全方位开展员工培训

1、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强化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一是对企业领导人及经营管理人员,开展有关政策法规、经营管理新思维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规范等培训。对其他管理人员,要加强营销、财会、法律、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的培训。经营管理人员每年参加岗位适应性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0天。

二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计算机应用、生产技术新知识和经营管理常识的培训。对技能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岗位适应性培训和岗位资格复训。要求技能人员每年参加岗位适应性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8天。

三是抓好学历教育。在职学历教育是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要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可采取集中脱产学习,或鼓励其参加函授、夜大学、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的方式,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同时按照人才培养规划和改革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部分有培养前途的职工到知名大学进行进修学习,培养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四是对中青年、未受过正规系统专业技术教育的生产技能人员,分期分批组织进行了脱产学习,对因政策性原因接受的复员军人及其他未达到中专文化程度的新录用人员,组织进行了岗前脱产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专业技术和文化知识,达到中技、中专文化程度,然后竞争上岗

我局在教育培训方式上注重灵活多样。一是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相结合。在新工人和职工转岗培训方面,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培训班办到操作、施工现场,现场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进行模拟操作,更便于职工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培训的质量。二是坚持集中培训和自学成才相结合。在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上专、兼结合,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在鼓励职工自学的基础上,加强了集中培训,保证了每名职工每年累计50课时的培训。不仅进行业务能力、管理技能的培训,而且还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培训,注重职工思想道德、个人行为规范的养成。三是坚持长远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既考虑企业当前生产经营需要,又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鼓励青年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提高班,通过函授、业余大学等途径接受再教育,我局现有大专学历员工数比过去提高了20%,技术工人的比例提高了30%。四是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我们与保定机电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结合企业自身的需要,开展定向培养,并定期邀请讲师来企业授课,同时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给职工提供“充电”的机会。选派真正有能力、有潜能的职工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是正式工与农电工培训相结合。我局把提高农电工素质作为职工培训的一个重点,每年都要组织农电工进行专业技术、安全规程等层面的专业培训,对提高农电工队伍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加强管理,确保人才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培训教育是提高员工素质、实施科教强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发展的奠基工程,是企业发展的支柱。为加强对职工教育的培训管理,我们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组织建设。我局的职工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具有111电力特色的教育网络体系:局党委书记全面负责局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管理和协调;局工会负责局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各类培训办班的指导和监督实施,并负责各类集中培训的教学组织;局属各单位负责按照局工会年初制定的全年培训计划,结合本单位特点制定本单位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是制度建设,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制定了《职工培训管理规定》、《职工培训考核办法》、继续教育登记、岗位竞赛和考试等10余个培训、激励制度,将是否指定的培训与职工上岗、转岗、职务聘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奖惩等紧密挂钩,形成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了职工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

三是硬件建设。投资建设300多万元建设了教育培训中心,购置了投影仪、书籍,形成了功能完备、培训教材齐全、环境优美的教育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