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勤工助学工作总结十篇大学勤工助学工作总结十篇

大学勤工助学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49:35

大学勤工助学工作总结篇1

一:介绍兼职工作方面

时间(月/日)

工作内容及事项负责人

人次

收入(元)

2.2

发传单(李锦龙)

1

35

3.13

发传单(李锦龙)

1

45

4.11

锦绣国际家具城兼职(张周)

2

70

4.10—12

罗马假日宣传员(安乐龙)

9

270

4.11、18/5.9、10

网通公司宣传员(朱以慧)

13

375

4.11、12

淮安空调城发传单(朱斌)

5

150

4.11、12

卫岗牛奶促销/楚州区(朱以慧)

10

450

4.11、12

翔宇乳业(李锦龙)

3

90

4.18、19

罗马假日宣传员(安乐龙)

24

611

4.18、19

淮安空调促销员(李锦龙)

7

325

4.25、26

淮安空调城发传单(李锦龙)

13

580

4.25、26

卫岗牛奶促销/市区(朱以慧)

130

6000

5.1

缤纷鲜花店送花(朱斌)

2

60

5.11

拉迷移门衣柜(赵俊杰)

31

1024

5.1—3

淮安同仁养生堂发传单(张周)

19

760

5.1—3

美的家电促销(朱斌)

19

760

5.1—5.10

瑞士手表促销(张文)

50

4000

5.1—5.3

拉迷移门衣柜(赵俊杰)

67

2410

5.1—5.3

卫浴发传单(殷春光)

3

120

5.1—5.3

广告公司发传单(李锦龙)

2

150

5.17、23、24、28、29、30

拉迷移门衣柜(赵俊杰)

21

936

总计

432

19221

以上是中心为同学介绍的兼职工作的详细表单,共计432人次,共为同学带来收入19000余元,另外还给同学介绍家教7份。并且我中心与网通淮安分公司、南京卫岗牛奶有限公司、上海拉迷门业有限公司、罗马假日婚纱摄影、淮安同仁养生堂、淮安空调城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本学期所有兼职工作在全体“勤工人”的努力下均顺利得以开展。这些兼职工作为在校同学提供了一定的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的经济问题。中心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同学的好评,与此同时也得到了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的肯定。

二:特色活动方面

中心在贯彻学校主题教育月精神的前提下,结合中心特殊情况,开展了《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兼职与就业》宣传活动。本次活动以全球金融危机为的背景,以大学生兼职为切入点,并瞄准大学生的就业,主要向全校学生介绍大学生的兼职、就业心理,以及如何识别与防范传销的知识,意在激起广大学生在兼职、就业问题上自我保护、自我提高的思考。本次活动以展板的形式流动在教a、教b、理工楼大厅展出,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的采访工作得到了心理咨询中心邓如陵主任、招生就业处闫大伟主任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后勤服务公司的资金赞助。

三:文化建设方面

在广泛征询中心成员的意见与建议的情况下,中心确立了“勤奋、勤学、勤俭”的勤工助学“三勤”精神;“团结互助、甘于奉献,效率第一、诚信负责”的勤工助学中心做事风格;对“勤工人”的要求——“会说话、能做事、有想法”(做事的多少决定说话的分量,想法的深度决定做事的质量);并定义了勤工助学中心的内涵:

“勤”,即勤奋尽责,勤学好问,勤俭节约,一个勤字是对工作、学习、生活状态的浓缩;

“工”,指中心为同学介绍兼职工作,也指维持中心正常运作的对内工作,“勤工人”都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全力做好;

“助”,既是指帮助他人,也是自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勤工助学中心坚守着“甘于奉献、服务同学”的诺言;

“学”,指学习与实践。“勤工人”既要学习好书本知识,又要积极投入到社会大学的实践中去。

文化建设用于提高中心成员间的凝聚力,对组织的认同感;提高中心对外宣传的力度,为勤工助学中心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在工作之余,中心还组织同学参与与自管会其他部门以及部门内部的联谊活动,如桃花坞郊游等等。增进成员间的交流,提高成员工作的积极性。

学期将末,工作总结既是对中心这学期各项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存在的不足的反思。下学期将是勤工助学中心成立二周年,全体“勤工人”将以此次工作总结为契机,整装待发,在中心二岁生日到来之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1  

2010年勤工助学中心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返回栏目列表】

  2  

2010年勤工助学中心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大学勤工助学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资助体系

勤工助学是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运用科学知识、专业才能等为用工单位或个人提供智力、体力服务劳动,从而获得报酬的一种活动。作为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勤工助学不仅能从物质上帮助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且有助于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自立及创业能力,是将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良好方式。

一、高校勤工助学在大学生资助体系中的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通知》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帮助数百万高校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勤工助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有助于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勤工助学在引导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1、锤炼贫困生的思想素养,强化自身修养

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克服自身挫折感,在逆境中图强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自我教育与提高的过程,对增强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和劳动观念非常重要。通过勤工助学,大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艰辛,学会了计划开、支勤俭生活、学会理解、懂得感恩。明白了独立自强的内涵,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增强了自我约束和管理,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锻炼品格毅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增强贫困生的专业技能,提升竞争实力

勤工助学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扩展。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锻炼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合理地调整知识结构,还能帮助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提炼心灵、锻炼能力。同时,大学生通过开展勤工助学和社会服务活动,可以检测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对知识结构的完善、知识领域的拓展、知识层次的升华和个人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自主创新能力

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人际交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开展社会活动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价值。勤工助学能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纪律观念、劳动观念、团队观念等,使大学生活过得紧张而充实。有的大学生从事经营型、管理型勤工助学活动,还有的学生在毕业前创办了自己的品牌公司,提前走上了自主创业、自食其力的道路,为广大贫困学生提供走向自主的经济基础,促进大学生生活自立化。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回报社会”的意识,积极地结合实践来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知识为周围的人和社会服务。

4、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起到“心理解困”的功能

贫困生因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使他们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自卑、人际交往困难、心身疾病频繁。贫困生进行勤工俭学,扩大交往圈,间接的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摒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使他们穷而益坚,在逆境中奋发成才。另外,提高贫困生的承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正确看待暂时的困难,并认真对待困难,勇敢接受生活的挑战。使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克服自卑心理,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学会自我调适,在竞争中完善和发展自己。

二、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现状与困境

近年来全国高校的扶贫政策正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在《关于我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情况与资助政策措施》中指出,我国大学贫困生占了高校学生总数的20%,由于地区的发展不平衡、资助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仍有不少贫困生未能享受到国家的资助政策。在国家以“奖、贷、补”为主体的资助政策下,改革的勤工助学成了高校解决贫困生经济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当前的勤工助学工作仍有一些困境。

1、勤工助学岗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要参加勤工助学岗位的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导致勤工助学岗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学校有能力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不到申请学生总数的25%,距离教育部提出的“用3—4年的时间,使60%以上的在校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能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岗位”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

2、勤工助学岗位层次较低,多以劳务型为主导

勤工助学岗位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然而,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层次均较低,多停留于低层的劳务型,如校园安全巡逻、图书馆书籍的整理、实验室打扫卫生等。这些勤工助学的岗位不需要发挥专业特长或运用相关技能,对学习专业知识促进不大,无法体现大学生的价值。

3、勤工助学渠道基本集中于校内,缺少与校外企业联盟

尽管学校鼓励大学生从事家教、社区服务等工作,积极为学生到校外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创造条件,但体制和认识上的不足,勤工助学岗位的社会化困难重重。一方面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不够,学校难以获得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高校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如学籍管理、学年制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难与社会提供的岗位要求协调,因此制约了勤工助学活动的进一步拓展。

4、高校勤工助学活动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专职老师缺乏

学校有关部门没有把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到育人成才工程的高度来认识,没能把勤工助学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紧密联起来,而只是把勤工助学作为解决贫困生生活困难的一种手段。学校方面没有进行比较规范的组织,单凭学生个体分散地与纷繁复杂的社会打交道。相对于社会来说,分散的学生往往成为竞争的弱者,其正当权益往往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使学生的安全存在隐忧。由于缺少统一的组织和培训,学生往往只能通过自我的摸

索和体会去开展工作和积累经验,难以获得比较有效的培训和较快程度的提高。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对策与建议

为保证贫困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各高校初步建立了以“奖、贷、勤、助、免”为主体的多元化大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推动勤工助学政策的实施,对于促使大学生资助体系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促进资助基金的可再生增长和不断优化资助体系内部结构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1、工作方式由单一型向规范化发展

拓宽服务领域,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整合校内资源,规范勤工助学岗位,建立勤工助学基地,积极在校园内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从等待市场需要变为主动向市场提供服务,达到容纳学生数量大、渠道畅通、岗位稳定的规模效益。推动勤工助学的基地化和产业化建设。产业化是指将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建成按产业方式运作的社会实体。为此,高校要建立勤工助学产业,经过运作使其滚动发展不断增值,不断扩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空间,以便资助更多的贫困生。 2、工作岗位由劳务型向智力型转变

贫困生勤工俭学应与课余科技活动相结合,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机构要做好内部结构的调整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工作,努力建为按产业方式运作的社会实体,促进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使勤工助学的组织和实践成为一个经济运作过程。目前高校和企业的联系日趋紧密,高校学生到企业生产实习,为科研及新产品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企业则提供经济支持,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和智能优势,双方可达到实现互利双赢的目的。

3、工作模式由个体自发型向集体组织型发展

成立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专门的管理机构,与学校内部的教学、行政、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对勤工助学实行专项管理,从岗位设立、资金使用、奖励评定到检查监督等都要做到规范有序、准确高效,实现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自主化和规范化。

4、勤工助学基金由单一渠道向多渠道筹集转变

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基金大多从学费收入中划拨,划拨比例往往达不到国家要求,不仅总额小、缺口大,而且缺乏监管,专款专用难以保障,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是推进勤工助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1)从国家扶贫基金中划拨一定比例。国家和各级政府应从扶贫基金中拿出一定的比例,将其划入贫困生勤工助学基金,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扶贫基金对贫困家庭起到了扶持的作用,贫困生学成后的就业,从学识技术和经济上都能为贫困家庭解困。

(2)从教育事业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可以把原来的助学金、减免学杂费费用中的大部分经费纳入勤工助学基金,同时将该基金中的一部分用于滚动发展,另一部分用于贫困生勤工助学奖励。

(3)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企业、个人在高校设立勤工助学专项基金。采取政策措施,如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按一定标准向国家交纳高等教育成本费,用于设立或捐助勤工助学专项基金。通过高税收使其纳税不如捐赠,鼓励向贫困生提供捐赠。

将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提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把它作为正规教学的有益补充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勤工助学活动的正确宣传,教育部门也应加强对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确保勤工助学活动解困育人双重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月文:当前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

[2]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eB/oL].2005-04-08.

[3]张陟遥:高校勤工助学的价值理念,以育人为本[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

[4]王骏、郭明、吴飞:高校勤工助学应实现“三化”[J].中国改革,2000(11).

[5]陈道华: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发展路径[J].高教探索,2005(4).

[6]郝丽萍:高校贫困生消极心理现状分析及调适思路[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社科部,2000(5).

[7]李国章、赵一鹏、黄东:论勤工助学在高校中的育人功能[J].探索与交流,2007(11).

大学勤工助学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263-03

高校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和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如何构建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研究的课题。

一、高校勤工助学的发展与现状

勤工助学活动最早在中国是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而诞生的。“勤工俭学”的口号是在20世纪初期由李广安、张秀波等人总结多年经验最早提出,这一时期的勤工助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的诞生与爱国救亡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勤工助学活动在我国高校全面铺开则是为了配合高校收费制度改革而实施的。1993、1994年,国家教委、财政部分别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在普通高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的通知》,明确指出了高等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重要性和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的目的。这阶段的勤工助学的特点是从国家的层面要求高校要把勤工助学作为一项主要日常工作和深化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要求各高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并对基金所占学费的比例也作了相应的要求。很大程度上讲这阶段的勤工助学更多承担的是“助困”的功能。

勤工助学活动现阶段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载体。2004年8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将勤工助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随后,国家各部委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法规,将勤工助学纳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规范了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并使其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勤工助学的特点是进一步扩充了勤工助学的内涵,将解决大学生的生活困难问题与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其兼具了“助困”与“育人”的两项功能。

目前,随着自立意识和广泛接触社会的要求日益强烈,自立成才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自身追求的方向。勤工助学活动也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较为普遍的认可,勤工助学“助困”与“育人”的理念也被人们广泛接受。通过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很多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勤俭节约的美德、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作风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第二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知识面得到扩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提高得到提高;他们“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也得到加强。

二、高校勤工助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全面,未发挥勤工助学的全部功能

1995年前后,受到高校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全面推开及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贫困学生。这一现实状况,使高校管理者往往忽略勤工助学活动兴起的大背景与其发展的内因,仅仅简单地将勤工助学作为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这就容易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把勤工助学放到应有的高度,即不能将勤工助学工作放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层次上进行考虑,只是发挥其“助困”功能,而直接忽视其“育人”的功效,从而既导致实际工作不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准确吻合,也未能把握住勤工助学工作的实质性内涵,使勤工助学工作出现瓶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

(二)勤工助学渠道单一,且基本停留于劳务型

2005年,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学校鼓励大学生从事家教、社区服务等校外勤工助学工作,为学生到校外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创造条件。但由于高校管理体制制约与思想认识不足,勤工助学岗位的社会化进程举步维艰,一方面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始终是将学生安全放在首位,而勤工助学社会化难免会对学生的管理,尤其是学生的安全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高校对此热情度不高。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现行的学籍管理等制度影响,学生工作时间与社会提供的岗位的要求往往会产生一些矛盾,导致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不够,学校也难以获得更多的适合大学生从事的工作岗位。

基于以上因素,目前各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的主要形式依旧是在校内从事低层次的劳卫、服务型岗位,如办公室值班、收发信件、图书馆书籍整理等;少数从事校外工作的同学也基本都是自己找或同学介绍,大多为临时性或一次性的工作。这些勤工助学的岗位基本不需要发挥专业特长或运用相关技术技能,很难与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和成长成才需要相结合,对学习专业知识促进不大。

(三)勤工助学的体制不够健全,管理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2007年,为规范管理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促进勤工助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为高校开展勤工助学提供了相关依据。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勤工助学还未形成健全的体制和规范的管理,勤工助学工作无章可循,缺少监督,失范失序。部分高校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少有高校设立专门的勤工助学服务机构,岗位供需信息不能及时对接,勤工助学不能得到有效发展。

在勤工助学的管理中,各高校基本都只是针对校内勤工助学者制定实施相关规定,而对于更需要监督与管理的校外勤工助学却往往无法顾及,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使得一些雇佣者将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受到不公正对待,上当受骗甚至受到人身伤害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对部分贫困生思想意识引导不足,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一方面,有的贫困生认为参加勤工助学会影响学习,是“勤工误学”,不愿意参加。部分学生将“勤工”和“助学”分开理解,盲目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耽误了专业学习;也有一部分学生自尊心过强,不敢正视贫困,也不愿意接受资助,看不起体力劳动型的岗位。

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的主要形式依旧是在校内从事低层次的劳卫、服务型岗位,以致在勤工助学过程中,用工单位往往不会关注与重视这些勤工助学的学生,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仅仅从事打扫卫生、端茶倒水、接送材料的工作也使他们失去存在的价值感,只将其作为赚钱的方式。

三、高校勤工助学新模式的构建

勤工助学对促进贫困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针对目前勤工助学活动存在的问题,高校要正确认识勤工助学的目的和意义,坚持“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宗旨,加强组织领导和规范管理,健康、有序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使勤工助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一)提高认识,真正将勤工助学提升到教育人、培养人的高度

勤工助学能使贫困家庭学生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缓解经济困难,是关心和服务贫困家庭学生的有效途径,但仅仅做好资助却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要求,只有将“助困”与“育人”功效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勤工助学的最大效果,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与教育。

1.提高能力,将勤工助学中的“工”与“学”有机结合。“工”为大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有效发挥成才的催化功能,加速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同时,在“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能力、理财能力、社交能力、社会适应和竞争发展能力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将“学”作为勤工助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健全人格,做到“物质”与“精神”扶贫并重。高校中仍有不少贫困学生因特殊的家庭环境、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紧张的学习生活,导致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所以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进行“心理解困”就尤为重要。在勤工助学中可以让学生融入集体,对自我重新进行定位,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同时在困难面前磨练自己的意志,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健全人格,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学以致用,将勤工助学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加速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高校贫困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将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而勤工助学应当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发展,直接将个人的实践活动融入社会现实生活中,使其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实践工作服务,强化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促进知识结构趋向合理;同时,通过勤工助学活动使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知识层次获得升华,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做好适应性训练。

(二)转变观念,推进以勤工助学为主导的资助方式

目前国内高校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主要是由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奖助学金、学费减免与勤工助学五个部分组成,与“贷”“补”“奖”“减”这四种直接给予经济补助的补血式助困措施不同,勤工助学是一种帮助贫困学生通过自身劳动获得经济报酬的造血式助困。

目前高校资助体系的主导方式仍是助学贷款与困难补助,其中困难补助属于无偿的赠予性资助,在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于贫困生的补助额度后,高校贫困学生每人每年基本都能无偿获得2500-4000元的困难补助,这些补助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保证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但由于困难补助是一种无偿的资助,在其评发中难免产生“不要白不要”的错误想法,甚至出现以不诚信的方式骗取资助的行为,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同时部分贫困学生认为获得困难补助是一种施舍而不愿意接受,这又导致部分困难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资助。

所以,我们要转变资助工作的观念,推进以勤工助学为主导,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资助方式。逐渐将困难补助并入到勤工助学体系中,将这一部分资金应用到勤工助学项目中,进一步扩大勤工助学的规模,增加助学岗位,提高岗位酬金。让所有贫困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减轻和解除经济压力。这样首先可以进一步优化“困难补助”的功能,避免评发“困难补助”的副作用;其次,勤工助学作为一种有偿资助,既能在经济上提供资助,又能在精神上起到育人的作用;最后,投入勤工助学的资金进一步增加,不仅可以增加校内固定岗位,也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勤工助学基地的建设中,解决更多的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

(三)拓宽思路,推动勤工助学的基地化和产业化建设,加强学生、学校与社会的交互联系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守株待兔”的勤工助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勤工助学岗位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拓宽思路,从等待市场需要变为主动向市场提供服务,“在校内挖潜力、在校外谋合作”,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广泛开辟勤工助学岗位。

1.建立和拓展高校勤工助学基地。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潜力”,抓住后勤社会化改革契机,一方面在校内尽可能多设立适合学生承担的勤工助学岗位,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校内一些服务类项目建设成为勤工助学基地,例如设立爱心超市、阳光洗衣房、电脑家电维修店、卫生服务队等各类实体性机构,指导他们管理与经营,这既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认同,推动勤工助学的可持续发展。

2.推动勤工助学与就业共同发展。勤工助学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总结到战略调整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结合推动勤工助学与就业共同发展:第一,将勤工助学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在勤工助学的前期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培训;在中期,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职业教育;在后期结合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获得的实践体会,进行个性化指导,查漏补缺,提出建议和帮助。第二,将勤工助学与创业相结合。在校内设立“勤工助学启动基金”鼓励并扶持贫困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小项目”的申请、策划以及执行。基金会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估,然后对于可操作性较高的项目进行扶持,包括提供启动资金以及相应的优惠政策,由贫困学生组成管理团队对项目进行管理。

3.加强与企业、政府的密切合作。高校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知识、科研、技术等优势,按照双向受益原则,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在企业内建立勤工助学基地、推荐学生或邀请企业在校内招聘学生在企业内进行勤工助学;政府可以作为高校与企业间沟通的桥梁,通过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参与高校勤工助学工作。

总之,勤工助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与支持。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工作必将日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加大对高校勤工助学的工作的投入,构建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对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教财[2007]7号)[Z].2007-06-26.

〔2〕张建锋.勤工助学是大学生自立成才的有效途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90-92.

〔3〕钱云光,马岚.高校开展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认识和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10):124-126.

〔4〕张陟遥.高校勤工助学的价值理念:以育人为本[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79-81.

〔5〕李国章,赵一鹏,黄东.论勤工助学在高校中的育人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7(11):180-181.

〔6〕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6):49-50.

大学勤工助学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勤工助学;学生资助;就业

一、高校勤工助学改革探索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的教改,拉开了我国大学收费制与大学生自谋职业化的序幕,加之改革开放的深入,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加剧,高校费用逐年提高等一系列原因,困难学生的生活保障逐渐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以2005年为例,在全国普通高校中,总数为1450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29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约12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更令人堪忧的是,困难学生往往由于综合能力的欠缺以及社会资源的匮乏等原因而成为就业困难学生。

传统的学生资助体系的有效性面临挑战,勤工助学作为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育人与助学的双重功效,或可成为学生资助体系的主导模式。传统的勤工助学工作育人功能被极大地弱化,积极推进高校勤工助学体制改革,建设集资助困难学生、增强学生能力、提供实习机会、促进就业四项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的多元的勤工助学体系是为迎接挑战的良方。

事实上,在国内许多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勤工助学的体系改革的有益探索,比较成功的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开辟校内创业型勤工助学工作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自2003年6月起学校运用勤工助学经费投资建设第一个创业型勤工助学实体云山咖啡屋以来,勤工助学工作实现了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的同时,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而更早的实践者,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1994年就建立了70余万元的勤工助学基金,并全部投入到勤工助学实体的建设之中,很好地实现了新型勤工助学的多元功能。这些探索实践为我们有针对性地促进以学生就业为主的多元目标勤工助学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英国目前践行的以学校为媒介的勤工助学体系亦值得我们学习,也是笔者比较推崇的模式。

二、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问题分析

(一)勤工工作观念陈旧

教育市场化改革以来,迫于形势的要求,学生资助在宽度与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勤工助学作为现有的“奖、助、贷、勤、减、免”资助体系的六个部分之一,也逐渐得到高校的重视而被普遍的推广。国内高校目前广泛实施的是注重对贫困生的物资资助,而忽略了勤工助学中包含的有关培养、锻炼的内涵,极大地弱化了勤工助学应有的育人功能。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实践中对于勤工工作认识的不到位。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教育质量集体滑坡的当下,勤工助学应该发挥更积极的育人促进就业的作用。观念的转变应放在战略的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勤工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尽心,更要用心。

(二)勤工助学运行体制的不完善

勤工助学同其他资助方式最大的不同,即在于它强调权力与义务的对等性,而非简单的救济或福利措施,有利于照顾困难学生的自尊,并培养其自食其力的精神。但现行的勤工助学体制在实际运行中,救济色彩过于严重,岗位的设置以及监督管理的疏漏,精神教育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同学不能正确认识勤工工作的意义。又由于高校勤工工作主要由基层的各级学生会勤工部进行负责,缺乏实际约束力,加之制度本身设计上的一些不合理之处,例如,一个人可以干完的事却为了创造岗位而让几个人一起做,极易造成执行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泛滥。再者许多勤工干部钻制度空子,营私舞弊,也给同学们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这样一来,不仅没能激励困难学生艰苦奋斗,提升能力,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心理的健康,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

(三)勤工助学岗位结构与路径单一

时至今日,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制度化的勤工助学,仍然局限于高校内部,且主要以卫生清洁岗位为主,多为简单劳动。

然而,局限于校内的勤工助学,就决定了我们的勤工岗位在数量上是很有限的,同时,也关闭了困难学生积极适应社会的大门;再者岗位以简单劳动为主,缺乏层级结构的合理设置,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也就决定了我们的勤工工作是低层次、低水平的。

当然,这些表象大都根源于我们在勤工助学观念上的落后,即重资助不重锻炼,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公平不重效率,并圄于校园的范围之内。这些内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旧观念又直接导致了勤工助学路径单一,没有和市场进行对接,结构上的安排更无锻炼、提升能力可言,且资助水平偏低,既不能保障困难学生物质上的需求,也无法促进困难学生竞争能力的提高,在效率与公平的任何一面都是不可取的,严重影响了勤工助学多元化目标的实现,这是需要我们下足功夫进行拓展的。

三、关于高校勤工助学多元目标探索的若干建议

(一)转变勤工助学观念,推进勤工助学资助与促进就业等多元目标的达成

首要之举在于明晰传统勤工助学观念中的利弊,与时俱进,发展勤工助学,使之符合当代高校实际情况的需要。须知实践中最令人担忧的,不单单是困难学生数量之巨,难点在于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部分人群往往在各方面能力的比较上处于弱势地位,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差。在读时,往往可以通过国家的资助政策勉强度过大学四年,一旦大学毕业不仅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更由于社会资源的匮乏,还有一大部分困难学生背负着贷款还款的压力,又逐渐沦为就业方面的困难生,陷入贫困陷阱,这也是最近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重要原因。为此,社会尤其是高校应该积极地予以回应,负起自己的责任。

传统的勤工助学体系同资助体系的其他五部分一样,过于强调资助的救济利性,而忽略了对于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即既有“鱼”的现实需求,又有“渔”的长远需求。转变陈旧观念势在必行,改革旧有的重资助轻锻炼的问题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们以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勤工助学的问题,扎实推进勤工助学的发展,以资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等为目标,逐步提升勤工助学在学生资助体系中的地位,进而达成勤工助学与促进就业等的有机互动,满足学生“鱼”、“渔”的双重需求,实实在在解决困难学生的问题。

(二)合理设置多层级的岗位结构,满足多元化需求

困难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的存在,需求的多元化的现实,都迫切要求我们的勤工岗位设置应该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为目标。目前,我国校内的勤工工作的开展仍是以劳务型岗位为绝大多数,辅之以数量十分有限的管理型岗位和技术型的岗位,而智力型的岗位更是少之又少;校外则是以从事体力型的岗位,如派单员、促销员等等。大部分的勤工岗位在劳动水平与工资水平上都是偏低的,相对待遇较好的管理型、技术型、智力型岗位往往也有较高的要求,致使困难学生很多时候无法胜任。

特别指出的是,学术界比较主张大学生勤工由劳务型向专业智力型的发展,但在实践中不具备操作性,与之相反,高校应着力发展以服务型以及助理型的勤工岗位为主,配备以一定的智力型、技术型岗位,对于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困难学生进行协调安排。相对专业智力型的工作而言,基层的服务型工作以及助理工作不仅一样可以培养学生待人接物的能力,学会人际沟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排除弥漫在大学生中眼高手低的问题,且一般门槛较低,可以适用于广大困难学生,而校内外均有比较大的需求。在校内我们可以集中在学生超市的营业员、阅览室的管理员、图书馆的管理员、教师助理、校园各经济实体的工作人员等;校外的工作则可以以家教和各类服务员、促销员等岗位为主。从锻炼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其对社会的了解下功夫,这也是社会反映的当代大学生们普遍缺乏的。

(三)积极促进校内外资源的有机结合,开创学生、雇主、学校三方多赢局面

勤工助学中供求的矛盾一直以来都是勤工工作的难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若我们按照传统的模式运行,仍旧关起门来搞工作,自然会局限于校园内部的资源,拓宽渠道之说,即会存在“僧多粥少”的两难,甚至导致回归“大锅饭”的平均主义逻辑,也很难有操作空间。

而与此同时,校外,一片广袤的市场还有待我们去开发,积极拓展校外渠道,开创学生、雇主、学校三方共赢的局面,或可以解决长期以来阻碍勤工助学进一步发展的供求难题。我国的高校往往设立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因而具有广大的用工需求,开发潜力大,可以为广大困难学生提供许多岗位。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的校外勤工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在校外兼职或全职,而是依托学校建立一个学生与雇主的对接平台,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可以认为是校外工作的规范化运作,英国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以校方为中介(可以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并开设对应的求职信息网站),从而使学生占据相对雇主等势的地位,可以通过合同的形式规定彼此的权利义务,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避免校外工作中学生权利的受损;另一方面增加了困难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接触,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促进就业;同时,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求职平台,既增加学校实习就业工作,又满足一些合规企业的用人需求,符合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精神,创造了多赢的理想局面。

四、结束语

勤工助学体制多元目标的改革的根本在于观念的转变。转变勤工助学观念,推进勤工助学资助与促进就业等多元目标的达成;积极拓展校外渠道,创造校内校外有机的结合,开创学生、雇主、学校三方多赢局面。合理设置多层级的岗位结构,满足多元化需求,兼顾助学功能与促进就业功能。将济困与育人的功能有机结合,充分实现了济困育人功能,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创了多赢局面,成为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张慧春,邢宝君,金国峰.高校勤工助学运行模式和育人功能探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

大学勤工助学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创新创业勤工助学

1.引言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勤工助学是我国多元化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唯一的一个非直接给予型的资助。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费逐年递增,加之各地区(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一些潜在问题逐渐凸显。尤其在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大学生就业严峻、创业已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的情形下,如何让勤工助学成为第二课堂、怎样引导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经历改变“眼高手低”的不良就业心态、如何能够利用勤工助学来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技能等,这些均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拟从创业视角探讨高校勤工助学所应具备的新型功能及其引导策略。首先综合考虑在校大学生心理特征因素,选定资、育人性、经济性和维护性四个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创业视角下勤工助学工作体系的结构分析框架;然后从整个人才输送供应链所涉的高校、学生、政府和企业四方面提出合理可行的实施建议。研究结论不仅为完善高校资助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建议,还有利于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实践。

2.勤工助学与创业教育相关研究

(1)国外研究

国外不少高等院校都注重发挥勤工助学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如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勤工助学政策均值得借鉴。美国提倡“混合资助模式”,把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与国家人才需求相结合,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资助对象和资助额度,尤其重视加强社区和学校间的联系,鼓励各社区为学校提供丰富的勤工助学岗位[1]。英国将大学的收费标准划分为依赖家长和独立生活两类,特别针对大学生创业热情专设了大学生创业机构,并将助学贷款向大学生创业者给予一定倾斜[2]。德国则构建了较完备的创业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大学生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对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进行资助和指导,使基于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高效进行。

从国外高校勤工助学的工作经验中,可总结出一个成功的勤工助学体系具备三个特点:①资助形式多样,资助政策灵活;②设立专门机构实施管理,完善资助信用体系,构建合理的奖罚机制;③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创业的扶持。

(2)国内研究

关于高校勤工助学的理论探讨,在国内也获得众多学者的青睐,杨红波和林西平[3]认为大学生勤工助学具有经济活动的内涵,即在使学生获得或改善学习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以获得长远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姚圣梅指出我国学生勤工助学的发展进入到济困与成才相结合的社会实践阶段[4]。孙秀丽和夏春雨指出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仅把创业看作一种尝试是由于经验不足或受环境因素阻碍导致缺乏长期规划,并讨论实现校园创业和社会创业的对接策略[5]。郝菲菲提出高校在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挖掘其育人性,尤其应拓展勤工助学在辅助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新功能[6]。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高校不应仅仅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物质上的资助,还需强调勤工助学对于大学生创业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面对当前创业热潮,如何联系当代大学生具体的创业需求和心理特征,寻找创业教育与勤工助学相结合的可行路径需要深入思考。

3.创业视角下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的层次分析结构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新型大学生勤工助学体系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要完善勤工助学绩效考核制度,健全勤工助学评价与反馈监督机制,以达到对高校勤工助学岗位设置、管理水平、助学育人等全方位检查评价的目的。(2)要立足当下创业形势,结合校内外市场需求,拓宽勤工助学的岗位来源及资助款项来源,多增加一些“技能型”或“管理型”勤工助学岗位来替代过去纯体力型劳动,从而推动勤工助学载体平台的创新。(3)要构建具有勤工助学功能的创业教育组织管理机构与课程体系,注重对具有不同需求特征的贫困大学生提供机动灵活的创业指导与心理教育,真正实现勤工助学与创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和促进。

面对我国高校勤工助学体系中部分功能缺失及实施策略不健全的现状,综合考虑以上几个关键要点,本文构建一个创业视角下勤工助学体系的层次分析结构,以讨论为实现具有创新创业功能的勤工助学体系需要采取哪些引导策略。由于勤工助学体系中各影响因素和判断准则大多难以量化,单纯依靠决策者的逻辑判断来评价体系方案的优劣又有失客观性,故而选择层次分析法实施辅助决策,能够为准确定位创业视角下勤工助学所应具备的功能及其引导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勤工助学体系特征属性的分析,本文将创业视角下勤工助学体系所应具备的功能分为四类:资、育人性、经济性和维护性。并且基于这些属性提出五种引导策略方案:开设并完善创业教育课程;校企合作,增设创业类助学岗位;建立健全勤工助学考核机制;构建勤工助学反馈监督机制;设立专门创业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如此,便形成如图1所示的创业视角下勤工助学体系的三层结构:Z为总目标层,建立一个顺应创业需求的有效勤工助学体系;中间a■,a■,是方案层的五个引导策略。

最终计算出方案层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向量w[3]=(0.1801,0.3563,0.1346,0.1346,0.1943)。根据此例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显示:(1)w[1]表明属性层中资与育人性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维护性,相对来说,经济性在四种属性中所占权重比较小。换句话说,此例数据说明在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勤工助学体系构建中,资与育人性两个属性有较强的重要性,维护性占其次,经济性属性对整个体系的影响较小。(2)w[3]表明面对实施引导策略的方案层,校企合作以增设创业类助学岗位可作为重点考虑方案,其他策略选择依次为健全创业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开设并完善创业教育课程、构建勤工助学反馈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勤工助学考核机制。

4.创业视角下勤工助学体系构建的建议

从上述运用层次分析法演绎如何构造具有创新功能的勤工助学体系及怎样选择引导策略可看出,创业视角下的勤工助学教育体系是复杂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必要子系统,它并非游离于原有教育体系之外,而是与原有教育完美融合进而提升整个高等教育水平的创新型教育模式之一。在构建勤工助学体系过程中,基于四大功能属性和五类引导策略方案,应倡导所涉主体――高校、学生、政府和企业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创新人才输送供应链集成管理平台的顺利运转(见图2)。

(1)高校方面

高校在人才供应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不仅因其身兼培养人才、输送人才、共享市场需求信息等多方面职能,而且与学生、政府和企业均紧密关联。①在培养人才方面,一则高校可尝试聘请在人才教育和企业管理方面均有出色表现的“双师型”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这些优秀教师的职责是搭建高校、学生和身为需求市场的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开设并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师资力量;二则高校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例如对学生可开辟创业实践折抵少量学分的绿色通道,对教师可提出指导创新创业实践折抵部分工作量等政策。②在面向市场输送人才时,高校需关注学生的求职表现,以及学生进入人才需求市场、参与工作后所面临的问题等,随时进行教育成果的监督和反馈,以便在后续人才输送循环中更好地自我改进和提高效率。③所谓共享信息,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和企业在人才需求过程中担当信息和资金提供者的角色,高校需实时关注政府政策和企业市场需求,将搜集的多方动向汇总反馈给创新人才输送供应链集成管理平台,以做出正确且有前瞻性的决策。另一方面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各高校之间均要加强分工合作,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及能力,各自明确在创新人才输送供应链中的职能,量体裁衣式地共同进行创新教育研发,在实现勤工助学创业教育功能的各类实践中形成校企之间、校校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

(2)学生方面

借鉴文献[8]的观点,笔者也赞成作为勤工助学资助的对象学生而言,可以通过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因人而异地分为普遍勤工助学类、实践行动类和创业发展类三类不同的群体[8]。学生自身可从提高自我认知的层面,通过积极参与创业教育课程、努力尝试各创业类勤工助学岗位,全面激发自我创新能力和未来企业家潜能。具体来说,可以从心理素质、行为技能、社会活动能力等发面予以提升,充分体现勤工助学体系的育人性。①笔者设计问卷调查结合走访反馈发现,70%以上因家庭贫困而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都有轻微的抑郁倾向和自卑心理,这是阻碍大学生走向创新创业的关键潜在因素。因此,学生通过选修创业心理指导课程来培养健康自信的心态很有必要。②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岗位的实践,不仅要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约束和自我教育的良好行为规范,而且要注意积累相关职业和创新创业的技能。③学生在勤工助学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社会活动能力的锻炼,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责任心等。

(3)政府方面

①政府方面的力量一方面体现在资和经济性的功能上。可参考美国政府实行的策略,在全国范围推行“联邦勤工助学计划”:由联邦政府提供勤工助学基金用以支付学生的工资(其中70%~75%的薪水由美国联邦政府提供,剩余酬劳由各用人企业单位支付),并授权纳入该计划的高校实施具体的基金管理运作[1]。可倡导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设立统一的勤工助学基金,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基金进行调配并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根据各高校参加勤工助学学生人数、岗位数量、创业教育经费预算等因素,确定勤工助学基金调拨的金额,完善创业视角下勤工助学基金管理制度,避免不合理的浪费,降低成本,在完成资的同时实现经济性指标。②政府在推动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方面应承担主导力量,出台科学合理的政策鼓励高校寻找与适合自身特长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企业为高校提供创业类勤工助学岗位、高校为企业提供就业人才服务的良性互动局面。③从健全考核和反馈监督机制层面来讲,政府仍需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可对受资助创业项目的经济效益实施周期性检查,可对勤工助学创业实践成绩突出的高校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加大扶持力度,以增强创业功能勤工助学体系的可实施性,使其进入良性循环。

(4)企业方面

企业力量主要体现在岗位、资助的供给和培训等方面。①企业应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增设创业类勤工助学岗位,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共同建立模拟创业园,即为学生提供虚拟智能化的创业园,选择学生担任园区管理员,通过智能模拟平台,进行创业前期准备及模拟运营;再如协作研发网上店铺的运营模式,即企业负责网店的开设和维护,由参与勤工助学的大学生从事网店经营管理,盈利按一定比例返给学生,以形成积极的反馈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和能力。②针对勤工助学岗位提供部分资助,比如选择高校建立企业创业实践平台,即划拨一定数量资金,以企业实际运营中的问题作为命题,面对勤工助学的学生开放项目申报,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进行创新和创造。③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也需企业的鼎力相助,尤其在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中,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岗位培训使学生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形成很好对接,利用岗位培训与高校共同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平台,凭借岗位培训让勤工助学这一原本特殊的校内实践方式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实施手段。

5.研究结论及展望

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勤工助学与创业教育的相互融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创业视角下勤工助学体系的功能属性层与引导策略层,为实现这些功能和方案提出构建人才输送供应链集成管理平台,并依托此平台分别对高校、学生、政府和企业四方主体给出相应建议。

需要指出的是,勤工助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坚持济困育人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的同时,人才输送供应链集成管理平台可能还会需要其他主体的辅助力量,这将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予以完善。另外,如何由过去单纯将高校视为教育培训主体转变为学生从事创业运营的载体,逐步将高校发展成为人才实验工厂,为有创新思想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同时使新型勤工助学体系更加完善化、多元化和系统化地实施,这些均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庄丽君.美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91-95.

[2]邹树梁,黄建美.中英大学生资助体系比较与借鉴[J].湖南社会科学,2010(1):164-166.

[3]杨红波,林西平.从输血到造血关于高校勤工助学市场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211(1):131-132.

[4]姚圣梅,肖莉.创业型勤工助学资助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青年探索,2010,159(4):93-96.

[5]孙秀丽,夏春雨.解析大学生校园创业与社会创业的错位与对接[J].高教探索,2011(4):134-137.

[6]郝菲菲.高校勤工助学的发展及功能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3):12-14.

[7]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大学勤工助学工作总结篇6

摘要:高校勤工助学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应从人职匹配、发展综合素质、推进创业教育三个方面发挥勤工助学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并结合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实践探讨发挥勤工助学职业指导作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勤工助学;职业指导;创业教育

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指导的内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的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发展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包括职业生涯认知规划、基础能力培养、职业定向指导、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完整体系,其服务对象也由毕业生扩大为全体大学生。

职业指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已经得到广大职业指导工作者和研究者的认同,社会实践已经成为职业指导的重要途径。高校勤工助学作为一项大学生广泛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拟对勤工助学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作用以及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途径和措施加以探讨。

勤工助学是实现人职匹配的重要桥梁

虽然当前职业指导理论已经超越了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阶段,发展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生涯指导阶段,但人职匹配仍然是职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职匹配让大学生与合适的岗位实现匹配,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是优化配置人才资源的有效途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指导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同时深入了解社会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是做好人职匹配的前提和基础,勤工助学作为模拟就业的形式,对于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目前已有很多心理测试工具用于人职匹配,但是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不能尽如人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此为基准的人职匹配过于客观化,而对人本身的诸如态度、期望、人格、价值观等择业主体的主观因素重视不够,这样的人职匹配是粗疏的。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在模拟就业的实践中,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和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特长、性格特点、心理素质、发展潜力等个人特征,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价。

同时,由于大学生缺乏与社会的接触和对未来工作岗位的了解,在选择未来职业,规划职业生涯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勤工助学可以使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全面地了解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通过在职业环境中的实践,体会熟悉未来的职业环境,了解职业特征、职业前景、职业要求等,从而为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克服盲目性。

总之,通过勤工助学能够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自我、社会与职业,顺应时代,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人职匹配。

勤工助学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素质的竞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勤工助学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广泛的作用。

勤工助学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能克服不劳而获的思想,并能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树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观念。同时,参与勤工助学,拥有一个工作岗位,实际上已经处于一种“准职业”的状态。各种职业都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大学生参与到各种“准职业”中,通过各种岗前培训、从业教育和职业环境的熏陶,可以养成遵守劳动纪律、遵守职业规范、树立工作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将来走上职业岗位做好准备。

勤工助学有利于完善知识结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大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掌握知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可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此外,通过实践,能够认识到社会与职业对自己知识的要求和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从而克服学习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使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勤工助学有利于锻炼职业能力对于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比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缺乏实践能力,眼高手低是很多大学生的通病。因此,培养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勤工助学为大学生能力锻炼提供了实践平台,在勤工助学的磨炼摔打中,能够了解自己能力上的所长所短,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勤工助学中的岗前培训、工作经验的积累、同事的帮助也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勤工助学还可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扩大社会交往面提供条件,通过与不同类型人的交往、协作,开展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多种能力,为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职业岗位做好准备。

勤工助学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当代社会的人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要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同时也是走上职业岗位的通行证。学生在参与勤工助学过程中,将面对各种竞争、经历各种挫折、克服各种困难、承受各种压力,通过种种历练,可以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坦然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在勤工助学活动中,通过职业环境的熏陶和工作中的团队协作、相互帮助,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情感驾驭能力与情绪控制能力,做到心胸开阔、情绪稳定。

勤工助学是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载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报告中,认为“高等教育必须对劳动力市场新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形式的出现,采取相应的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必须注意市场趋势的变化,在‘一个学位=工作’这一公式不再适用的时代,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仅应是求职者,而且应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岗位创造者”。创业不仅能够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更好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创业是最好的就业”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高等学校应该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勤工助学正是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通过参与勤工助学活动,用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支撑自己的学业,能够减少大学生的依赖思想,培养独立意识并且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我实现意识。由于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大学生必须通过竞争获得勤工助学岗位。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大学生也面临着各种挫折和竞争,这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抗挫折能力。总之,勤工助学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思想上的准备。

随着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推进,勤工助学的档次和含金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从事经营型、管理型的勤工助学工作,甚至有部分学生还创办了勤工助学企业,提前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通过这类高质量的勤工助学活动小试身手,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时机把握能力、风险处理能力等,为将来的创业做好准备。

发挥勤工助学在职业指导中作用的措施

转变观念,加强引导,完善政策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及其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只有更清楚地认识到勤工助学的崭新内涵,才能在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发挥勤工助学的职业指导功能。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勤工助学报》、勤工助学网站等途径加强宣传,提高大学生对勤工助学意义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勤工助学中来,有意识地通过勤工助学锻炼自我,提高自我。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勤工助学特别是智力型、管理型、创业型等高质量的勤工助学中来,并为其提供宽松的环境。例如,可实行弹性学分制,学生可以在4~5年内或6~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修完学分,完成学业,这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处理学习和勤工助学的关系,有较多的时间参与勤工助学而不影响学业。

加强校企合作当前,勤工助学岗位处于明显的供不应求状态,特别是对于一些高质量的勤工助学岗位而言。虽然很多高校大力开发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但是,一方面校内岗位数量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大多是劳力型、服务型等低质量的勤工助学岗位。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开拓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特别是高质量勤工助学岗位),对于满足大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职业指导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我校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在每年暑期前夕都举办大学生暑期实习专场招聘会,邀请各大知名企业参加,为大学生提供大量暑期实习和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感受职业环境,培养职业能力。每年招聘会均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学生参加,已经成为我校的品牌性活动,受到学生和企业的广泛好评。

推进勤工助学基地建设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勤工助学基地,通过学校管理部门主办或校企合作等方式,以某项(类)服务或业务为中心,以勤工助学的学生为主体,建立经营实体,长期而稳定地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一方面,勤工助学基地作为经营实体,能够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学生通过在基地的工作,可以培养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种职业能力,为将来走上职业岗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勤工助学也是进行创业教育的平台,在基地的运作中,管理部门主要是提供资金、制定政策和进行适当的规范引导。基地的具体运作主要由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自主操作,基地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地主要负责人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参与勤工助学活动,还扮演着一个创业者的角色。他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运用基地现有资源,开发市场、拓展业务、创新活动,创造性地解决基地运作中的各种问题。勤工助学基地的实践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例如,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建立了“求是书报亭”、“无忧先锋”电脑技术服务部、浙大读书网、点击兼职网等多个勤工助学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高质量勤工助学岗位,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他们不仅在后来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青睐,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白文龙.浅论大学生就业指导[J].辽宁教育研究,2003,(4):38-39.

[2]孙桂娟,陈丹亚.浅析勤工助学中学生的素质培养[J].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0,21(1):82-84.

[3]牛京平.浅谈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J].教育发展研究,2002,(3):77-78.

[4]李会欣.浅谈发展性就业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94-95.

大学勤工助学工作总结篇7

内勤工作的试用期总结范文一

参加工作半年有余,我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怀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感觉对工作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比较熟练的技能,转正之际,感觉必须好好总结,为以后开展工作做个鉴定。

工作方面,成绩是可喜的,收获是丰硕的。接任高一xx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我倍感肩头压力和责任的沉重,对于这个班的学生,在面对他们的调皮和聪明并存的双重情况下,我只有审慎选择管理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理。积极详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节,用严爱相济的心态来对待他们。

思想方面。身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参加工作的这一年来,本人坚定自己的思想政治方向,定期学习党的各种文献,将自身修养与党性提高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及政策水平。本人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认真有效地完成学校及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表现出极好的组织纪律性。在与同事的交往中,我以谦虚好学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帮助和认可。

生活方面,勤俭节约,并力所能级的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部分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内容实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总结经验可以充实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内勤工作的试用期总结范文二

回顾我来到公司已经不知不觉一年了。在内勤的岗位工作、我深切感受到、办公室是一个单位或企业的枢纽、起着承上启下、综合协调、参谋助手、督促检查和服务保障大家工作安全的作用。内勤则是办公室的内部勤务人员、负责办公室内部事务管理、文书处理、报表填写、文件起草等日常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承担者、所以在工作中、我恪守己责、优秀的完成了以下内容:

1、勤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措施。积极参加公司的集体活动、认真学习规定的学习内容和篇目、坚持每周写内勤工作总结、认真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使自己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2、恪尽职守、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

一年来、认真履行办公室内勤人员的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如档案的管理。在工作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打字速度慢、做事过于拘谨等、我已经努力克服并已初见效果、希望领导和同志们审查。

另外、在年终总结办公室内勤工作进展的同时、我也不忘做好来年的工作计划思路、我坚持进一步强化职责意识。在争创一流业绩上下功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和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不好高骛远、也不庸人自扰、因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凡事从点滴做起、只要谨记责任、终有一天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希望领导能够通过我的这则办公室内勤工作总结、来肯定我一年来的工作、并放心交给我新的工作任务、我必然保质保量的去完成。

内勤工作的试用期总结范文三

内勤工作是一项综合协调、综合服务的工作、具有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纽带作用、内勤位轻责重、既要完成事务管理、文书处理、综合情况、填写报表、起草文件等日常程序化的工作、又要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还要为领导出谋划策、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协助领导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一个合格的内勤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熟悉业务和内勤工作、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严谨干练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献身精神和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结合四年的内勤工作经历、我想谈几点认识。

一、要增强五种意识、尽快适应内勤工作

一是政治意识。内勤要做好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广播员、要培养敏锐、独特的政治意识。要加强在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自己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对待事物要擅于捕捉本质、迅速地抓住重点、为领导找出协调矛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是全局意识。内勤是上下级信息交流的中转站、上级下发指示精神、下级上报工作情况、都要经过内勤之手传承。因此、内勤要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善于围绕当前时期各项中心工作、结合实际、积极调研、主动参谋、尽可能地把具体问题研究得透彻、把建议提得准确、把工作做得细致、使自己真正成为领导决策的得力助手。

三是服务意识。要做到不让领导安排的工作在自己这里延误、不让办理的事项在自己手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不让申办业务群众在自己这里受冷落。要培养服务意识、时刻摆正位置、尽可能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做到坚决服从领导和服务群众。

四是奉献意识。目前、相当部分的单位只有一名内勤、日常事务、文书管理、消防业务全是一人承担、有时内勤还要监管外勤工作、加之近年来消防保卫工作日益繁重、各种专项整治任务接连不断、加班加点、已成家常便饭。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身体上的考验、更是精神意志的磨练。这就要求内勤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攻坚克难的精神、要把自己对消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融入到工作中、以苦为乐、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真正培养自己的奉献意识。

五是保密意识。内勤岗位的特殊性、决定内勤比比其他监督员接触的事情更多。行动方案、决策措施、机密文件等信息都会在内勤处形成一个聚合点、使内勤岗位成为一个机要中心。如果稍有不慎、泄漏出去将会给工作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作为一名内勤、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紧绷保密这根弦、做到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讲的坚决不讲。

二、要坚持做到五勤、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一是眼勤。内勤每天阅读文件、翻看档案、查阅材料。看文件、材料不能像过眼云烟、毫无印象。要认真看、对上级的文件要反复看、领会精神、吃透方针、政策、记住术语、明确任务;对下面的工作报告要细阅全文、掌握工作进展、熟悉情况、看出问题、以利指导;对有关部门的文件、材料着重学习经验和做法、取彼之长、补已之短。对各类业务报表要认真阅读填表说明、掌握填报方法和填报时间、要求。

二是手勤。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记录和资料的积累、对看到的情况、问题、数据、工作进展、都要根据需要分别摘录。

三是嘴勤。在处理日常事务工作中、要多动口向业务部门和其他同事请教、对不清楚的情况、细节、一件事的着落、要勤问、勤打听、勤催办、超越职权范围的要及时向领导请示、不能随自己的意志去办、随时向同事和群众多动口了解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实事求是、及时全面地向领导和上级汇报。

四是腿勤。要结合实际、经常开展调查工作、熟悉掌握各项工作动态、要与外勤和有关业务部门多联系、相互交流情况、互相支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脑勤。对各类业务报表、要认真分析、所填报表与上年、上月和其它表册之间有没有关联性、同一表中栏与栏、项与项之间有没有联系。对收集的信息、要动脑分析研究、采取归纳、比较、判断、推理和分析、注意摸索、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善于学会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分析、研究专项整治动态、注意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做到沉静以深思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三、要不断开拓创新、提高内勤工作水平

大学勤工助学工作总结篇8

   搞好会计核算是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巩固会计核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2、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我们将在2000年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些校内财务规章制度,诸如:《清华大学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办法》、《清华大学二级核算单位会计工作制度》等,使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

   3、进一步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开发财务专网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财务处网页建设,做好财务信息的日常工作,方便教师查询,提高办公效率;完善内部报表制度,开发财务分析系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配合后勤部门做好社会化改革工作

   从财务角度认真总结2000年后勤改革的经验,修订和完善后勤单位的经济管理办法,使其在自我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良性循环;设立后勤专管员了解后勤财务状况,帮助主管校长进行后勤理财;扩大后勤改革的范围,制定饮食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办法,配合后勤部门把后勤改革推向深入。

   5、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核算水平

   2001年将定期对会计核算和使用天财财务软件过程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结合2000年的决算和总复核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地对一些重点科目进行讲解。

   6、拓宽、完善天财软件在管理上的应用

   2001年将重点开发为各系财务负责人和系会计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系统以及开发离任审计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

   7、管好、用好各种专项经费

    做好211工程的验收检查及财务文件的归档以及财务数据和财务统计分析工作。掌握985经费的使用计划(规划),加强平日管理、检查、分析和控制工作。

   8、清理会计档案库,开发票据管理软件

   对所有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清查和分类,开发票据管理软件,加强票据的管理和监督。

   9、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工作

   在工资实现一级核算之后,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的动员、说服、组织、协调以及数据的采集、核算、岗位责任方面的工作,实现助学金的银行,从而提高助学金管理的运行效率。

   10、加强平安互助基金、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及核算工作

   进一步加强平安互助基金的管理,落实财务处、校医院和工会三方面的责任,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平安互助基金管理体系。

   11、拓宽结算中心业务,实现金融创新

   恢复结算中心对公(主要指后勤资金)部分核算业务;配合校园卡工程,研究落实校园卡小钱包结算功能方案;研究资金增值方案及方式;参与全国结算中心工作的研究;在总结2000年学生学费收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2001年的收费工作。

   12、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工作,探索基层单位预算管理规律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总结大口径预算工作的规律,提高预算工作的预见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好学校部门预算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院系等基层单位预算管理的规律,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

大学勤工助学工作总结篇9

搞好会计核算是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巩固会计核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2、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我们将在xx年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些校内财务规章制度,诸如:《清华大学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办法》、《清华大学二级核算单位会计工作制度》等,使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

3、进一步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开发财务专网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财务处网页建设,做好财务信息的日常工作,方便教师查询,提高办公效率;完善内部报表制度,开发财务分析系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配合后勤部门做好社会化改革工作

从财务角度认真总结xx年后勤改革的经验,修订和完善后勤单位的经济管理办法,使其在自我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良性循环;设立后勤专管员了解后勤财务状况,帮助主管校长进行后勤理财;扩大后勤改革的范围,制定饮食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办法,配合后勤部门把后勤改革推向深入。

5、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核算水平

xx年将定期对会计核算和使用天财财务软件过程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结合xx年的决算和总复核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地对一些重点科目进行讲解。

6、拓宽、完善天财软件在管理上的应用

xx年将重点开发为各系财务负责人和系会计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系统以及开发离任审计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

7、管好、用好各种专项经费

做好211工程的验收检查及财务文件的归档以及财务数据和财务统计分析工作。掌握985经费的使用计划(规划),加强平日管理、检查、分析和控制工作。

8、清理会计档案库,开发票据管理软件

对所有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清查和分类,开发票据管理软件,加强票据的管理和监督。

9、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工作

在工资实现一级核算之后,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的动员、说服、组织、协调以及数据的采集、核算、岗位责任方面的工作,实现助学金的银行,从而提高助学金管理的运行效率。

10、加强平安互助基金、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及核算工作

进一步加强平安互助基金的管理,落实财务处、校医院和工会三方面的责任,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平安互助基金管理体系。

11、拓宽结算中心业务,实现金融创新

恢复结算中心对公(主要指后勤资金)部分核算业务;配合校园卡工程,研究落实校园卡小钱包结算功能方案;研究资金增值方案及方式;参与全国结算中心工作的研究;在总结xx年学生学费收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xx年的收费工作。

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12、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工作,探索基层单位预算管理规律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总结大口径预算工作的规律,提高预算工作的预见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好学校部门预算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院系等基层单位预算管理的规律,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

大学勤工助学工作总结篇10

   搞好会计核算是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巩固会计核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2、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我们将在2006年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些校内财务规章制度,诸如:《清华大学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办法》、《清华大学二级核算单位会计工作制度》等,使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

   3、进一步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开发财务专网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财务处网页建设,做好财务信息的日常工作,方便教师查询,提高办公效率;完善内部报表制度,开发财务分析系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配合后勤部门做好社会化改革工作

   从财务角度认真总结2006年后勤改革的经验,修订和完善后勤单位的经济管理办法,使其在自我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良性循环;设立后勤专管员了解后勤财务状况,帮助主管校长进行后勤理财;扩大后勤改革的范围,制定饮食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办法,配合后勤部门把后勤改革推向深入。

   5、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核算水平

   2007年将定期对会计核算和使用天财财务软件过程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结合2006年的决算和总复核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地对一些重点科目进行讲解。

   6、拓宽、完善天财软件在管理上的应用

   2002年将重点开发为各系财务负责人和系会计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系统以及开发离任审计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

   7、管好、用好各种专项经费

    做好"211"工程的验收检查及财务文件的归档以及财务数据和财务统计分析工作。掌握"985"经费的使用计划(规划),加强平日管理、检查、分析和控制工作。

   8、清理会计档案库,开发票据管理软件

   对所有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清查和分类,开发票据管理软件,加强票据的管理和监督。

   9、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工作

   在工资实现一级核算之后,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的动员、说服、组织、协调以及数据的采集、核算、岗位责任方面的工作,实现助学金的银行,从而提高助学金管理的运行效率。

   10、加强平安互助基金、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及核算工作

   进一步加强平安互助基金的管理,落实财务处、校医院和工会三方面的责任,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平安互助基金管理体系。

   11、拓宽结算中心业务,实现金融创新

   恢复结算中心对公(主要指后勤资金)部分核算业务;配合校园卡工程,研究落实校园卡"小钱包"结算功能方案;研究资金增值方案及方式;参与全国结算中心工作的研究;在总结2006年学生学费收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2007年的收费工作。

   12、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工作,探索基层单位预算管理规律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总结"大口径"预算工作的规律,提高预算工作的预见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好学校部门预算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院系等基层单位预算管理的规律,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