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试用期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03:43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1

一、总体情况

2016年,省厅联合八厅局共同《关于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指导意见》(浙建〔2016〕6号),助推我市加装电梯工作正式提上日程。2017年7月,经过前期政策调研和准备,按照市领导提出的“责任下沉、试点先行”的工作要求,在上城、江干两城区正式启动加装电梯试点工作。8月,成立了杭州市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保房管局)。11月,全市第1处加装电梯项目完工。2018年结合试点经验,在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等六城区正式启动加装电梯工作,2019年又将实施范围拓展至整个市域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22处加装电梯项目通过联审,其中332处已完工、175处在建。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业主主体、社区主导、政府引导、各方支持”的加装电梯杭州模式,得到了全国人大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在头版以“杭州破题老小区加装电梯:大家的事,商量着办”为题点赞杭州加梯工作;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将杭州加装电梯列为“人大代表票决制”下为百姓办好民生实事的典型案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大型记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专门介绍杭州加装电梯工作;全国40多个城市来杭调研交流加装电梯工作经验。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建立四级联动机制。

建立市、区(县、市)、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市级层面,组建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作为领导小组成员,统筹全市加装电梯的政策制定、指导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通过定期例会、专题协调会、联席会等运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联动合力。如市市场监管局主动对接国家质检总局,申请“浅底坑”电梯试点,推进全省首批“浅底坑”加装电梯在江干区三新家园投入使用。区级层面,各区、县(市)政府成立辖区加装电梯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摸清辖区“需要加装”、“可以加装”、“愿意加装”的老旧住宅底数。街道、社区层面,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完善协商机制,通过政策宣传、指导协调等方式帮助居民加梯美好愿景落地。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2

关键词:电梯;检验;忽视;光幕;限速器-安全钳联动

引言

电梯的安全运行关系到财产和人身安全,因此在检验人员依据检验规程对电梯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个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然而随着当前电梯存在的人机不匹配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完成到期电梯的检验,许多检验人员会忽视一些他们认为不重要的项目,从而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1.电梯检验中易被忽视问题的分析

1.1电梯光幕控制问题

在对主开关进行检验时,笔者发现断开主关后,电梯的光幕仍然能够正常工作,这是不符合主开关设置要求的,也是在检验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项目之一。

电梯必须要设置主开关,该主开关能够切断电梯的动力电路电源和控制电路电源,设置主开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方便的切断电梯的电源,避免电梯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但是主开关不能切断轿厢照明和通风、轿顶电源插座、机房和滑轮间照明、机房、滑轮间和底坑电源插座、电梯井道照明、报警装置的电源。

由《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规定可明确的得出:电梯主开关必须能够切断光幕的电源。

1.2电梯速度的检测问题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当电源为额定频率,电动机施以额定电压时,电梯轿厢在半载,向下运行至行程中段(除去加速段和减速段)时的速度,不得大于额定速度的105%,亦不小于额定速度的92%[1]。这些要求和规定表明每台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必须在一个合理、严格的范围之内,它同时也表明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很可能不同程度地受到诸如电源的额定频率、电动机的电压、电梯轿厢载重量,以及电梯的上行、下行运行方向等因素的影响。尽管目前电梯的调速系统已经相当先进,大大降低了各因素对电梯运行速度的影响,但还是应当肯定地说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与电梯的标称额定速度是有误差的。

电梯速度是一个主要的参数,还是电梯的一个重要整机性能指标,因此在检验中必须准确地测量出电梯的实际速度。笔者强调检测速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只有准确地测量出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才能准确有效地判定电梯配置的限速器是否与整机匹配的问题。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9.9.1条的内容是:操纵轿厢安全钳装置的限速器的动作应发生在速度至少等于额定速度的115%。但不应小于下列各值:

(1)对于除了不可脱落滚柱式安全钳装置为0.8m/s。

(2)对于不可脱落滚柱式安全钳装置为1.0m/s。

(3)对于额定速度小于或等于1.0m/s的渐近式安全钳装置为1.5m/s。

(4)对于额定速度大于1.0m/s的渐近式安全钳为1.25v+0.25/vm/s。

从上述内容和要求来看,限速器动作的速度值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其下限是电梯实际运行速度的115%;其上限须参照限速器类型,并根据上述四条确定唯一值。

1.3反绳装置的检验检查问题

反绳轮的设置目的主要是减小电动机功率或减少曳引钢丝绳的受力,许多电梯都使用了反绳装置,有的甚至在轿厢侧和对重侧同时使用了反绳轮。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无论是维护保养还是检验,几乎都忽略了对反绳装置通道的检查[2]。

如果反绳装置的通道被堵塞,致使对重侧反绳装置的轴与轴瓦之间长期干摩咬合,于是轮与轴一起摆动、窜轴,剪断了锁紧销,导致了对重与轿厢的坠落。轿厢在自由坠落时,限速器-安全钳装置发生应该动作,如果联动装置不能有效动作,其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在山东东营某企业就发生过一起因反绳装置长期得到保养而发生轿厢蹲底致人死亡的事故。由此可见,加强反绳装置的检验检查,督促反绳保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遗憾的是目前在电梯安全检验中对此还没有一个成文的条款。

对反绳装置进行保养是非常保养的在电梯检验中进行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装置试验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求:限速器调节部位应加封记,标明动作速度,标出安全钳动作相应的旋转方向;限速器应每两年进行一次校正试验;安全钳楔块间隙应均匀,动作灵活可靠。以上措施都是必要的,但它无法代替限速器-安全钳装置联动试验的效果。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几乎可以视为一个模拟实际工作状态的检测手段。

1.4超载报警装置设定值存在的问题

超载报警装置是防止电梯超载的重要安全装置,它的设定值必须基本合理。如果其设定值远远超过额定载重量,从安全角度讲是不合适的;相反设定值如果远远小于额定载重量也会明显地降低电梯的运输效率。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使用机械式的还是使用光电式的,超载报警装置的设定值会随着使用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的,这个设定值是随着电梯的使用逐渐降低的,国内某电视塔,在实际中发现超载报警设定值随着电梯的使用降低非常明显,为此他们在电梯的维护保养制度中有一个条款规定:每3个月校核一次超载报警装置的设定值[3]。

因此超载报警安全装置试验,动作应灵敏的安全检验条款不仅仅是针对新安装电梯的检验,对于电梯定期检验也应当是适用的。

2.总结

本文中笔者对电梯检验中存在的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做了分析,总结了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的危险事故,并对这些问题的检验方法做了阐述,希望能够引起检验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1。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3

【关键词】电梯综合测试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梯顺应着时展的潮流逐渐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但是通过实际的应用情况可以知道,不论是何种电梯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其安全性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对电梯进行综合测试和故障诊断。对电梯综合测试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渐提高故障诊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提高电梯的安全性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1]

1电梯综合测试系统

(1)测试系统的组成。电梯综合测试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参数的测量、数据的处理、结果的分析以及数据的储存和传输,其中信号的采集和数据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虚拟仪器是参数测量过程中所必需的,需要注重对虚拟仪器设计思想的研究。首先是对噪声的测量进行分析,噪声测量的仪器主要包括声级计、频谱分析仪、噪声级分析仪。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人们的直觉对电梯的噪声源进行判断,因而用声级计就能够对噪声的强弱程度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对电梯的性能进行判断。声级计的主要作用是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经过放大和匹配等工作以后,就可以在输出孔中将电压波形信号输出。在噪声测量通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集十几级输出的各种电压信号,通过离散系列有效值的处理来获取和指示头上相同的噪声分贝值。其次就是对开关门的测量,开关门的测量主要包括层站门和电梯轿厢门的平均速度的测量,主要是用秒表对门的运行时间的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因而在确定电梯门开启和停止的时间需要利用两个接近的开关,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将电源连接到测量通道上,通过对输出信号的检测就可以对电梯门的运行情况进行判断。(2)综合测试系统数据的处理。在综合测试系统数据的处理过程中,主要是对噪声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的处理。通常情况下,确定声波能量的方式就是测量声压,当频率低于1000赫兹的时候,人们在完全安静的环境下所能听到的最低声压为20upa,也就是听阀;如果是在20pa,人们则会有疼痛的感觉,这就是痛阀。声级计在对信号处理时,如果信号的瞬间值是u,其有效值就是信号的均方根。而在进行离散化处理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关的数据,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得到有效值。而在对加速度信号处理的时候,需要对加速度变化率、减速度变化率以及起动加速度变化率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该信号是从加速度的传感器中传出来的。在对信号进行采用之后,可以运用数字滤波器过滤掉高频的随机干扰,但是信号就会出现基准线偏离的情况,而数字滤波器该现象中无法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这种情况在数据的准确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而可以用原始信号减去平均值得到加速度信号的趋势消除,在对加速度信号进行预处理之后再对积分、滤波等信号进行处理。[2]

2电梯故障诊断技术

(1)故障树障碍诊断技术。故障树障碍诊断技术主要指的是对系统故障出现的原因进行总结,按照树状图的形式由总体到部分进行细分,这种技术也可以称之为故障树分析方法。运用该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电梯的基本故障,以及确定故障发生的原因、几率以及所造成的影响。故障树障碍诊断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形象和直观的对电梯的故障作为准确而快速的判断。除此之外,在对电梯的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故障诊断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该项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对故障树障碍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并且明确了诊断的基本流程。(2)人工神经网络电梯故障诊断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人工神经网络电梯故障诊断技术是建立在大量的处理单元基础上的,处理单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网络系统。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特性就是模拟并行性、非线性、鲁棒性和自学习性。在电梯故障的诊断过程中,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同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诊断效果。但是人工神经网络电梯故障诊断技术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解决故障问题的时候需要选择一定的网络模型,除此之外,收敛速度和训练失衡等也会对电梯故障的诊断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3)专家系统的电梯故障诊断技术。专家系统的电梯故障诊断技术是在二十世纪的中期产生的,该项技术也是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专家系统的电梯故障诊断技术在故障诊断、工程的设计以及故障的调试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专家系统的电梯故障诊断技术是诸多专家专业知识的总结和精简,因而可以应对突发性电梯故障的诊断工作。除此之外,在对电梯故障的诊断过程中,通常会将专家系统的电梯故障诊断技术和故障树障碍诊断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两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对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专家在进行智能控制器设计的时候,也可以实现两项技术的结合,这种结合的电梯故障诊断技术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故障诊断技术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3]

3结语

随着电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愈加频繁,各种电梯故障的发生对电梯使用的安全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不断促进电梯综合测试系统的发展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创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电梯综合测试系统的研究,也意识到提高电梯故障诊断技术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发展中,电梯的安全性会得到更加有效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睿.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在电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3(11):14-15.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4

摘要: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地下室顶板上施工电梯基础设计及加固形式,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确定了满堂红架体加固方法,并提出了施工注意事项,解决了电梯位于顶板的加固问题,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电梯满堂架体格构柱地下室顶板

一、工程概况

泰州万达广场工程位于泰州市海陵区,为万达集团第三代城市综合体项目,集购物、家居、办公、休闲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群体,其中住宅区总建筑面积约133931m2,3幢住宅楼地上33层,建筑总高度100m,联体地下车库为无梁楼盖结构,楼板厚度400-500mm,住宅楼为剪力墙结构。

二、施工电梯设置及定位

根据本工程现场条件,考虑到材料运输能力,1#楼设置3台,2#楼设置1台电梯,3#楼设置2台施工电梯,安装高度约100m,2、3#楼车库顶板已施工完毕,电梯基础设置在车库顶板上,1#楼车库顶板未施工且厚500mm,经过计算,可将电梯预埋支架在顶板浇筑时植入,不再单独设置电梯基础。

三、施工电梯基础设计及楼板加固设计

本工程2、3#楼安装SCD200/200型施工电梯,升降机搭设高度为100m,共67节,每节自重173kg,吊笼规格3m×1.3m×2.5m,混凝土基础为4.1m×5.6m×0.4m,强度等级C35,配筋双层双向12@200,位于地下室顶板。

3.1基础承载力验算

技术参数:吊笼重(双笼)2×1600kg,外笼重1100kg,轨道架重67×173kg,载荷重2×2000kg,对重重2×1000kg。

(1)电梯总自重=吊笼重+外笼重+载荷重+对重重+轨道架重=(2×1600kg+1100+2×2000kg+2×1000+67×173)/100=218.33Kn

取荷载系数1.4,则G1=218.33×1.4=305.66Kn

(2)附着架、连杆、过道、电缆按总自重的70%计算,G2=218.33×0.7=152.8Kn

(3)基础自重G3=4.1×5.6×0.4×25=229.6Kn

考虑到动载,自重误差及风载对基础影响,取系数n=2

则基础总承载:G1+G2+G3=305.6×2+152.8+229.6=993.7Kn

基础承载力=993.7Kn/(4.1×5.6)=43.3Kn/m2>40Kn/m(顶板设计承载力)

结论:基础顶板承载力不足,需对顶板底部加固。

3.2楼板加固设计

3.2.1格构柱加固

在车库顶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在车库顶板下标准节受力位置设置450×450mm的钢格构柱,其主肢采用9号角钢、缀板采用330×200×10mm钢板,格构柱上部焊接钢板与顶板顶紧,格构柱下部浇筑1000×1000mm×200mm,内配12@200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如下图示意:

单肢格构柱截面验算

(1)格构柱力学参数(L90x10)

a=17.17cm2i=2.74cmi=128.58cm4z0=2.59cm

每个格构柱由4根角钢L90x10组成,格构柱力学参数如下:

ix1=[i+a×(b1/2-z0)2]×4=[128.58+17.17×(45.00/2-2.59)2]×4=27739.63cm4;

an1=a×4=17.17×4=68.68cm2;

w1=ix1/(b1/2-z0)=27739.63/(45.00/2-2.59)=1393.25cm3;

ix1=(ix1/an1)0.5=(27739.63/68.68)0.5=20.10cm;

(2)格构柱平面内整体强度

nmax/an1=993.7×103/(68.68×102)=144.69n/mm2

格构柱平面内整体强度满足要求。

(3)格构柱整体稳定性验算

L0x1=lo=3.00m;

λx1=L0x1×102/ix1=3.00×102/20.10=14.93;

单肢缀板节间长度:a1=0.50m;

λ1=L1/iv=50.00/1.76=28.41;

λ0x1=(λx12+λ12)0.5=(14.932+28.412)0.5=32.09;

查表:Φx=0.93;

nmax/(Φxa)=993.7×103/(0.93×68.68×102)=155.58n/mm2

格构柱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

(4)刚度验算

λmax=λ0x1=32.09

单肢计算长度:l01=a1=50.00cm;

单肢回转半径:i1=2.74cm;

单肢长细比:λ1=l01/i1=50.00/2.74=18.25

分肢稳定满足要求。

3.2.2钢管满堂架加固

在负一层和负二层相应楼板处约6×7m面积处采用48×2.75的钢管搭设满堂支架,立杆纵横间距均案700mm布置,钢管上方布置45mm×80mm木方,并使木方与楼板紧密接触,步距采用1100mm,周边外侧设置连续剪刀撑,中间设置水平剪刀撑。

(1)顶板加固验算

为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按二层车库顶板无载荷计算加固杆件受力,即采用48×3.0钢管支撑承受电梯、基础及防水保护层的全部荷载,通过钢管支撑将全部荷载传递至一层基础底板。

防水层防水层的混凝土厚度为90mm加防水卷材按100mm计算载荷

则G2=6×7×0.1×25/42=2.5Kn/m2

顶板荷载:25×6×7×0.4/6x7=10Kn/m2

取静载荷系数为1.2

则顶板静荷载=(2.5+10)×1.2=15Kn/m2

基础总荷载=43.3+15=58.3Kn/m2

底部加固脚手架要求:

采用D48x3.0钢管为立杆,立杆间距600mm,横杆步距1100mm

脚手架立杆稳定计算:

每根立杆承受的上部载荷为:58.3x0.7x0.7=28.57Kn

立杆稳定性计算:σ=n/φxa≤【σ】

=28570/0.784x397=91.8n/mm2

式中n-每根立杆承受荷载;a-钢管截面积(mm2);φx-轴心受压稳定性系数,根据钢管长细比l/i=1100/16.0=68.75,查表得φx=0.784。

3.3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

综合考虑两种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及施工周期等因素,对以上方案逐个进行技术分析与比较见下表:

表3.1方案技术分析比较

序号比较内容工艺做法

满堂红钢管架加固格构柱加固

1产品性能质量轻、强度高、满足要求,可重复利用结构强度高,满足要求,重复利用率低

2施工周期施工周期约3天(原有排架间距700mm,未拆除的可继续使用)加工及施工周期约10天

3施工便捷便捷便捷,但需工厂加工现场焊接

4成本成本(每台):1.12万元

成本总计:4.48万元成本(每台)1.67万元

成本总计:10.02万元

方案选择采用不采用

方案改进本工程1#楼地下车库顶板未施工,板厚500mm,电梯预埋支架可在顶板浇筑时植入,电梯基础与顶板连为一体,顶板采用满堂红钢管架加固;经验算满足电梯运行要求,验算过程同上。

通过以上方案在可行性、施工周期、经济性等方面综合比较后,最终选定方案(一),即“采用满堂红钢管架加固”。该方案用材料成型快、施工操作简单、可靠性好、工期短等特点,有效解决了地下室顶板承载力不足现象,方案为完成整个工程垂直运输施工任务提供了安全保障。

四、施工注意事项

(1)电梯基础或顶板浇筑(顶板做基础)时,需留置2组同条件试块,施工电梯安装前先压混凝土试块,待强度达到85%以上后,方可进行安装。

(2)支撑搭设应严格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要求执行,且支撑立杆上下部与结构见必须设置垫板(方木),电梯试运行期间应定期对支撑系统进行顶紧处理,并严禁碰撞顶紧立杆。

(3)与楼板连为一体的电梯基础,在楼板厚度小于300mm时,不宜采用。

(4)施工电梯安装前,必须做好顶板加固验收工作,应有项目技术部门组织安全、质量人员会同监理一起根据施工图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使用。

(5)施工电梯运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满堂加固排架情况,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待加固验收完后方可继续使用。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5

一、目的意义

市是省重要的工业和旅游大市,是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市的电梯数量迅速增长,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型电梯总数已达到5000余台。电梯在我市工业和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由于电梯存在困人、伤人等不安全因素,已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焦点。因此,大力推进“科技兴安”建设,在电梯上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切实解决应急呼叫、故障报警、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等问题,有效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及时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解救事故人员,提高电梯运行管理和运行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提升我市信息化总体水平迫在眉睫。

二、工作目标

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市辖区内已注册登记的在用电梯和新安装的电梯,要全部安装电梯远程监控终端设备,建立全市电梯远程监控平台。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市电梯远程监控平台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此项工作稳步推进,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市领导为组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市商务局、中国移动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特种设备远程监控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远程监控平台建设的具体协调工作。

四、实施步骤

市电梯远程监控平台项目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5日——2011年12月31日)

1.项目的考察立项、终端设备选型、运作模式的确立等。

2.建设方案的制定。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中国移动分公司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全市电梯远程监控平台建设具体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3.宣传摸底。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我市辖区内具体落实纳入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每一台电梯,查清每台电梯的安全隐患现状、产权归属情况和隐患整改情况,落实安全责任。

4.试点区域(社区)的确定。根据我市情况,确定以下单位作为试点:

西工区(共144台):御博城、中泰新城、香榭丽阳光、水榭王城、通元花园、爱丽舍商务楼、数码大厦、华源房地产、凯瑞君临广场、凯悦大厦

洛龙区(共190台):中泰华庭、元华国际、天元永丰苑、奥体花城、顺驰上街、雅香金陵

(二)试点阶段(2012年1月1日——2012年7月31日)

根据领导小组确定的试点单位,由中国移动分公司对试点单位电梯进行终端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对试点情况进行评估和验收。

(三)全面推广阶段(2012年8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电梯卫士系统,保证所有在用及新装电梯安装到位。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

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邀请有关专家,组织对全市电梯远程监控平台建设和运行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验收。

五、职责分工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开展电梯远程监控项目工作的日常事务,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对安装工作予以支持;组织调研工作,收集了解运行效果;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安装工作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督促各部门履行相关职责,检查落实工作进程;代表市政府协调召开各相关单位的联席会议;负责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及时电梯远程监控项目的推进情况和运行效果等。

(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负责本辖区内电梯远程监控平台建设的组织动员和推进工作;组织和督促各街道办事处和各园区管委会做好对辖区相关企业、社区的宣传和发动工作,争取辖区社会单位和居民的支持,及时反映社情民意。

(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摸清辖区内电梯分布情况和数量,确定电梯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安装实施方案;负责项目的跟进督促,组织对电梯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进行安装评估和验收;负责统筹指导质监系统各县区局和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督促电梯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生产单位优质完成各项任务。

组织相关人员和专家调研起草《电梯运行管理系统安全状况评估细则》,并完成现场评估,做好电梯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安装后的质量技术把关和验收工作。

(四)中国移动分公司:负责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平台的项目投资,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负责电梯卫士终端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后期运营,配合做好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验收和评估工作。

(五)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跟踪项目的督促、落实、评估和验收。

(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对新建房屋的宣传和发动工作,争取开发商的支持;及时反映新建房屋电梯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社情民意。

负责对物业管理单位进行宣传发动,督促物业管理单位配合安装应用电梯远程监控管理系统。

(七)市商务局:负责对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单位的宣传发动工作,争取电梯使用单位的支持。

(八)电梯产权人:电梯产权人是消除电梯安全隐患的责任主体,也是加快推进电梯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责任主体。产权人和物业管理单位有明确合同约定的,物业管理单位作为消除电梯安全隐患的责任主体。责任主体在电梯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安装和运行中要提供充分、全面的配合。

六、工作要求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特种设备远程监控平台建设作为福民强市的一项保障工程,认真组织,抓好落实,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二)市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做好协调,齐抓共管,强力推动,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电梯远程监控平台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6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职务:

卖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职务:

本买卖合同由买方和卖方共同签订,买方同意买入和卖方同意售出以下商品,并遵照以下条款和条件执行。

1、商品名称、数量、型号和价格:

1.1商品名称:电梯;

1.2商品数量、型号和单价:共部电梯,具体型号与单价见附件一《居住小区电梯统计表》;

1.3合同总价:共部电梯,总价为RmB¥(大写:人民币元整)(含进口关税和中国国内增值税)。此价格不含安装、维修费。

2、商品规格:

2.1详细规格见附件二《电梯参考规格表》,如《电梯参考规格表》与买方认定的电梯施工图不一致时,以买方认定的施工图为准;

2.2如经买方同意电梯规格变更,费用和交货期另议。

3、制造者和部件原产国家:

3.1本合同所指的全部电梯的制造商为。

3.2电梯主要进口部件产地见附件三《电梯进口部件清单》。

4、包装:

4.1卖方提供的全部货物,均应采用国家或专业标准保护措施进行包装。电梯设备均由木箱包装,使用长途公路或铁路运输,并有良好的防湿、防潮、防震、防腐蚀的能力,电梯设备的导轨为可以妥善保护的软包装,若由于包装不妥引起的货物锈蚀、损坏和损失均由卖方承担。

4.2在每个包装箱表面,应印明有关订货合同号、装箱号、商品名称、体积、毛重、净重和“勿倒放”、“小心轻放”、“避免潮湿”的字样。若单个的木箱重量为2吨或2吨以上,在箱面上须标明重心和起重点,以便装卸和搬运。

5、电梯设备的交货、货物保管:

5.1交货方式以及地点:卖方将本合同项下设备运到买方指定地点交货,交货地点:。电梯设备的运输、装卸等费用,均由卖方负责。

5.2交货期限:

5.2.1本合同项下部电梯的交货,为分期交货。

5.2.2本合同签订之后,卖方根据买方建筑图制作电梯施工图、装潢式样图于

年月日之前交付买方,买方应在收到该电梯施工图、装潢式样图后日内予以书面确认或提出书面异议;卖方在收到买方书面确认通知后最迟在个月内将全部运到买方指定地点交货(部电梯因属分期交货,具体交货、安装期限与数量待买方、卖方在卖方提交电梯施工图、装潢式样图之日起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确认,形成《住宅小区电梯分期交付进度表》以便执行)。

5.2.3若买方需要延迟收货,应提前天通知卖方,但延期不得超过天。

5.3货物保管:买方和卖方共同对运抵的所有货物进行拆箱验收后,由卖方自行负责保管直至货物安装验收完毕。货物保管期间,货物的灭失、受损等后果均由卖方负担。买方在卖方通知交付前,将协助卖方寻求合适的货物堆放场地。

5.4本合同项下所有设备运输途中、保管期间、安装阶段的保险事宜由卖方负责。

6、电梯设备的货到验收、安装、安装验收:

6.1货到验收:在本合同第5.2.2款规定的交货时间内,在每一期设备到达交付地点后个工作日内,买方和卖方共同对运抵的所有货物进行拆箱验收(数量、规格)。卖方必须保证货物与装箱清单数目、规格一致,若发现货物与装箱清单数目、规格不符合时,应由卖方无条件补齐或调换;在交货日期以后发现货物与装箱清单数目、规格不一致的,也不能排除卖方对此的保证责任。

6.2卖方应提供进口部件的相关海关证明文件。

6.3安装:货物经开箱验收合格后,由卖方指定的有资质的、合格安装人员依据本合同附件五《电梯设备安装合同书》进行安装。卖方应派出技术人员负责监督安装、调试。

6.4安装验收:在电梯安装完毕后日内必须报请官方验收。卖方应按照设备安装地电梯质检部门的有关规定,对安装调试完毕的电梯设备进行报检,买方应积极配合卖方。若安装验收没有通过的,卖方有义务在该结论被出具之日起十五日内完成整改并报请第二次官方验收。若因卖方原因导致安装验收没有通过而给买方造成交房延误等责任的,由此产生的买方损失由卖方承担。

6.5有关开工申报,电梯质检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所进行的与电梯有关的检验、验收手续及费用均由卖方承担。

6.6电梯产品未经验收合格并发放准运证之前,买方不可擅自使用,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买方负责。同时,电梯安装验收通过、交付买方并不排除卖方对电梯及其部件的质量、规格等潜在缺陷的全面保证责任。

6.7电梯经验收合格并发放准运证后,买卖双方办理电梯移交手续。电梯保修期从电梯移交给买方之日起算。

7、本合同总价款的支付方式:

7.1本合同签订后日内买方向卖方支付合同价款总额的%作为定金,即RmB¥(大写:人民币元整)。

7.2在本合同第5.2.2款规定的《住宅小区电梯分期交付进度表》中约定的各批次电梯交货时间之前个月内,买方向卖方支付应当交付的最近一个批次电梯价款总额的%(各批次均支付完本期价款后,其总额为RmB¥,大写:人民币元整)。

7.3在本合同第5.2.2款规定的《住宅小区电梯分期交付进度表》中约定的各批次电梯交货时间之前个月内,买方向卖方支付应当交付的最近一个批次电梯价款总额的%(各批次均支付完本期价款后,其总额为RmB¥,大写:人民币元整)。

7.4在本合同第5.2.2款规定的《住宅小区电梯分期交付进度表》中约定的各批次电梯货到合同指定工地、并经双方拆箱清点确认无误后天内,买方向卖方支付该批次已经到货的电梯价款总额的%(各批次均支付完本期价款后,其总额为RmB¥,大写:人民币元整)。

7.5在各批次电梯经当地电梯质量检查部门验收合格、颁发准运证后天内,买方向卖方支付已经领取准运证的该批次电梯价款总额的%(全部批次电梯均支付完本期价款后,其总额为RmB¥,大写:人民币元整)。

7.6本合同价款总额的%留作质量保证金(RmB¥,大写:人民币元整),有效期至电梯保修期结束。

7.7本条规定各笔款项的支付方式可通过银行承兑汇票或银行转帐。

7.8卖方在每次收款同时应向买方开具等额的正式发票。

8、技术文件:

每台电梯应具备以下整套技术文件并经妥善包装随货物一同发运,若有任何文件遗失,卖方须在15天内将这些资料免费邮寄给买方:

8.1装箱清单;

8.2一整套操作和维修手册(包括电路图);

8.3品质证书。

9、质量保证:

9.1卖方保证其提供的货物是在本合同签署以后开始专门制造的、全新的、未使用过的,是用一流工艺和最佳材料制成的。卖方保证所出售的商品在卖方安装、用户正常使用和卖方的维护下,有令人满意的性能和使用效果,且符合本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

9.2卖方保证卖方提供的电梯均按电梯技术规范(见附件四)、中国的电梯制造及安装安全规范的国家标准、以及双方约定的其他标准(包括卖方的单方承诺)设计制造。设计寿命为年。

9.3电梯保修期自电梯经验收合格、移交给买方之日起个月(起始日按照电梯移交批次计算)。在电梯保修期内,卖方将对除由于买方使用不当或人为损坏之外的原因引起的任何损坏部件负责免费维修、更换。经卖方免费维修、更换以后还是不能符合质量标准以及安全运行需要的,卖方还应当作出赔偿。

9.4如双方对质量问题的认定有争议,由设备安装地技术监督局或质量监督站等电梯质检权威机构检验并裁定。

9.5电梯保修期满后,卖方仍对所供电梯具有永久维修服务的责任,具体约定见本合同附件六《永久维修服务承诺书》。

9.6电梯保修期满后,卖方保证仍对所供电梯持续提供维修必需的备品、备件。

本合同附件七《备品、备件清单及费用》中的报价在电梯保修期结束后五年内有效。

10、违约责任:

10.1买方因其过错若没有按照本合同第7.1款——第7.5款之规定支付合同价款,则交货期限相应推迟。同时,买方因其过错若没有按照本合同的规定延期支付任何一笔合同价款,均应每延期一日按应付而未付的款项金额的千分之五向卖方支付违约金。

10.2卖方因其过错若未能在本合同以及其附件约定的期限内交付货物或交付的货物经拆箱验收后发现不符合本合同约定的,则应每延期一日按延期交货货物价款总额的千分之五向买方支付违约金。同时,买方对下一期的付款期限可以相应推迟。

10.3若因卖方(包括卖方指定的安装方)原因导致货物无法通过安装验收或者安装验收拖延的,则应每延期一日按延期通过验收货物价款总额的千分之五向买方支付违约金。

10.4若因卖方未能及时安装、调试、维修、调换而造成买方工期延误或对买方造成其它损失的,则卖方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责任。

10.5在保修期内,卖方在收到买方通知的合理期限内未能提供维修、调换服务的,买方有权委托第三方进行维修,维修费用由卖方承担,直接从卖方的质量保证金中扣除。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7

关键词:电梯质量事故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高楼不断涌现,电梯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交通工具,其数量增长迅猛,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全国电梯数量已达250万台。电梯作为城市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其安全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据2011年事故统计,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75起,死亡300人,受伤332人。其中电梯事故占64起。尽管电梯事故率和万部死亡人数每年在稳步下降,但仍引起了社会群众的质疑和不满。

究其事故发生原因,主要有:①使用电梯的人群素质不同;②维保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③故障隐患不能被及时排除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市场竞争火热激烈,许多电梯生产商为了获得订单,互相压价、大打价格战;更有甚者,以次充好或以轻型电梯替代重型电梯,造成电梯产品品质下降、导致电梯制造质量失控。

电梯曳引轮是电梯部件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电梯运行的安全性。笔者在一次电梯安装监督检验中,发现一起由于电梯曳引轮制造质量导致电梯冲顶事故隐患,据此,对“曳引轮制造质量对电梯运行安全性能影响”进行初浅分析。

在对我市某医院的病床电梯进行安装监督检验时,按照我机构《电梯监督检验细则》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和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检验要求,在进行8.6项“空载曳引力”电梯功能试验时,发现该功能试验不能满足要求。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和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中8.6项在此《规则》中作为B类监检项目,要求监检人员现场监督检验的项目,其《规则》中规定的检验内容和要求是:“当对重压在缓冲器上而曳引机按电梯上行方向旋转时,应当不能提升空载轿厢”;规定的检验方法是:“将上限位开关(如果有)、极限开关和缓冲器柱塞复位开关(如果有)短接,以检修速度将空载轿厢提升,当对重压在缓冲器上后,继续使曳引机按上行方向旋转,观察是否出现曳引轮与曳引绳产生相对滑动现象,或者曳引机停止旋转”。《规则》对“检验内容、要求”、“检验方法”和“结论判定”作出了规定,但是没有说明不合格原因和处理办法。鉴于此,笔者对其曳引轮和绳槽进行检查和测量(说明:《检规》中未规定此检测项目),发现此曳引轮硬度值和绳槽粗糙度如下表:

我国现行电梯标准:电梯曳引机(GB/t13435—92)5.1.1条规定:“制造曳引机的原材料均应具有合格证,否则应进行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第5.3.14条规定:“曳引轮绳槽面采用耐磨性能不低于Qt600-2的球墨铸铁材质,曳引轮槽面材质需均匀,同一轮上的硬度差不大于HB15”;5.3.15条规定:“曳引轮的轮圈一般用Qt600-2

球墨铸铁制造,曳引轮绳槽面的加工粗糙度应不低于Ra6.3um,硬度应为HB200左右,同一轮上硬度差应不大于HB15”。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第5.3.15规定:“曳引轮绳槽工作面粗糙度最大允许值为Ra6.3μm,槽面法向跳动允差为曳引轮节径的1/2000,各槽节径半径方向的相对允差为0.10mm”。将以上检测结果和标准值进行对照,均不能满足标准规定。

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不合格原因为:曳引轮材质选材不当或热处理工艺不符引起硬度不足,加剧曳引轮轮槽磨损,摩擦曳引力过大,从而出现上述“对重压完全压实缓冲器而曳引机继续提升空载轿厢的现象”。可能导致的电梯事故为:电梯冲顶和蹲底损坏轿厢至使乘客伤亡。

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发生,切实提高电梯制造质量,保证其乘座安全性,除了电梯行业界的各类制造、安装、维修保养企业高度重视,严格控制电梯出厂、安装、维保行为外,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统一标准,淘汰落后产品。目前电梯生产企业较多,所生产的电梯型号较乱,一些技术性能落后或已淘汰的电梯仍在生产和销售。各电梯制造厂要一律按照现行有效标准的要求,淘汰物耗、能耗高和技术落后、结构陈旧、故障多的老电梯,特别是自动扶梯,代之以技术先进、设计合理的新型电梯。二是严格按标准更换生产许可证。对于原来已取得生产许可的企业,换证时严格按新标准对其制造厂地、制造工艺、质量管控体系、型式试验等进行审核。三是严格控制材料及部件、外协配套件的质量。电梯制造厂家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检查和检测,凡使用的材料、部件、外协配套件都必须经过检验,合格的才能使用。选用部件必须要采用获生产许可证或质量认证的产品。

总之,电梯质量事关社会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需引起各行业界高度重视,严格管控电梯制造、安装、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和使用管理各环节中的细节,是提高乘坐安全的重要前提。电梯安全应注意的要点还很多,以上只是笔者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参考文献:

[1]GB/t13435-92《电梯曳引机》.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8

摘要:文章首先针对电梯安装工艺进行介绍,分别从不从的区域模块部分来进行,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电梯安装后慢车与快车的调试方法,为接下来所进行的安装调试提供一个有利条件,并达到理想的建设安装效果。通过科学的安装方法并进行调试,可以降低电梯运行中出现故障的几率。

关键词:电梯安装;电梯调试;安装使用

一、电梯的安装工艺

1、样板架与稳定吊线安装工艺

在对电梯进行安装是,样板架与稳定吊线是重点组成部分,对此部分的安装要严格确定位置,在位置上不可以出现任何误差,先对脚手架进行搭建,其位置选择在井道板下1.5米处,选择合适的位置对接下来安全防护功能实现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脚手架排管间隔距离的选择通常控制在1.7米以内,最小间隔距离大于1.4米,这样才能发挥承重效果,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安全性的影响,样板铺设总面积大于等于当层的2/3,在使用过程中才更有利于施工人员攀爬。角钢固定后可以进行样板的铺设,严格按照规定的间隔距离来进行,边缘区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如果细节部分处理不合理,样板架投入使用后也会影响到最终的安全性。最后是吊线部分的稳定安装,吊线安装后稳定性需要严格的调节控制,按照图纸中所标记的位置进行安装,安装固定后还需要根据图纸中所标记的位置再次检验,确保一致后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安装调试。

2、导轨及其支架的安装

导轨位置确定需要对图纸中间隔尺寸以及垂直距离进行计算确定,在电梯运行使用中,导轨与样板架吊线部分不能够发生触碰,因此两者之间的间隔距离也是需要保障的,根据安装过程中的安全规定,间隔距离必须要大于30mm,位置与间隔距离确定后才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固定安装,在安装施工中受震动的影响各个零部件之间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误差在安全范围内是不影响电梯正常使用的,但在安装过程中要考虑整体误差的影响,仅仅从单一的零部件考虑是不科学的。卷扬机的应用也能够帮助提升设备的运行使用效率,具体的设备选择需要考虑导轨的重量,如果导轨的重量较轻也可以采用人力方法来进行提拉,代替卷扬机的使用。

3、轿厢安装

轿厢部分的安装工序比较复杂,可以采用分解安装的方法来提升使用安全性,首先对底部的承重衡量进行安装,采用安全钳来加固处理,有了承重结构后,接下来所进行的上部安装才能确保其安全性,以免材料掉落造成施工任务不能顺利开展。上梁与立柱部分安装是其次进行的,同样采用支护加固的方法,先对位置进行确定,测量确定误差在合理范围后,可以对其进行固定,使用螺丝来将各个材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承重整体。轿门以及顶部是最后安装的,四周的固定支架安装完成后可以进行这部分安装施工,如果支撑框架安装存在尺寸误差,最后门与顶部安装受误差影响也会受误差影响而难以进行,想要控制这一误差影响,在安装中可以严格按照图纸中规定的尺寸进行测量,避免误差出现。

4、井道机械设备安装

井道机械设备是向电梯提供动能的部分,部分机械设备是对电梯的零件组成进行安全防护的,在导轨部分安装缓冲器,运行使用过程可以避免因压力过大造成设备损坏,在安装缓冲器时根据设备的运行使用情况选择最合理的形式,并达到理想的建设使用效果,保障电梯的运行安全,机械部分的安装要考虑运行使用安全性,设备之间的功能是不同的,因此在安装过程中要考虑是否能够达到安全标准,位置误差或者安装位置不准确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安全性,这也是普通方法中所不具备的。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安全问题,在安装中要有计划的避免,以免影响到最终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电梯的拉动装置部分,需要安装限速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当发现速度超出安全限速标准后,会启动限速装置,以免速度过快影响到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井道部分的机械设备安装要合理利用资源,即保障安装中的设备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同时也要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二、电梯的调试

1、慢车调试

对控制电柜中的线路进行调试,检验电子元器件是否能够安全使用,针对一些比较常见的质量安全问题要及时的更换,以免在使用中出现烧毁现象,影响到电梯的正常使用。慢车调试需要针对每一个元器件进行检验,测量开关部分绝缘材料是否有损坏,简单的电子元器件损坏通过更换就可以解决,但如果损坏严重或者大部分元件共同损坏,通电后很容易造成电路板烧毁现象,后续的使用效率也得不到保障。慢车调试还需要检验电梯控制机房的输出情况,并将所测量得到的结果记录在资料中,作为日后慢车检修的参照依据。-制动装置应用前要彻底的清扫,调试期间发现参数误差可以在清扫后重新检测,通过这种方法来达到更理想的运行控制效果,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电梯故障问题,也能采取有效技术预防措施。轿厢部分门之间的缝隙不能超过3mm,低于2mm也需要重新调整,否则在轿门开关期间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针对一些比较常见的质量安全题,调试是严格按照图纸中规定的数据来进行,发现任何与图纸不符合的情况均为误差,要调整后才可以继续使用。

2、快车调试

快车调试是在慢车调试后进行的,这一阶段已经能够初步判断电梯的各个电子元器件均为正常状态,继续进行的调试则是针对制动器部分来进行,避免电梯的运行速度超出安全标准,影响到最终的建设效果。差动调试是需要通过计算来判断的,在所开展的调试计划中,首先确定一个计算范围,将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较,这样即使是细微的误差也能通过这种方法观察到,并且最终的结果也能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调试也要具有一个整体性,在整体调试范围内不断的对细节部分做出优化,达到更理想的安装调试效果。

结语:电梯的安装要以图纸和现场实际尺寸反复核对并相结合为基础,安装时要注意一些细节尺寸,要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作业,而调试的工作也是建立在安装的基础上的,电梯的调试工作是对安装的一种检测和弥补,特别是各项安全联锁装置的调试,保证了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正常状态,使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9

何以在中国成为“吃人”的工具

2015年7月26日湖北荆州电梯事故发生后,短短两周时间内,广西梧州、杭州、北京、上海等地又出现多起电梯“吃”人手脚或致人死亡的惨剧。电梯坠落、困人的恐怖事件也时有出现。

荆州事故发生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一周内接连两项通知,要求各地在8月10日前逐台检查自动扶梯,按照要求做好电梯故障数据统计、分析及上报工作。

与此同时,从2015年初就开始的“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也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电梯,这项把人类带入现代社会的伟大发明之一,何以在中国成为“吃人”的工具?

生产乱象

“其实从制造的角度,我们应用的设备和技术是世界一流的、标准与国际一致、设备安全特性要求和主要发达国家基本看齐,中国制造企业实力是过关的。”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说。

这也得到了本刊记者采访的其他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同。

“目前全球2.5米/秒速度以下的电梯,大多是在中国大陆生产的。迅达在长三角地区的生产基地,多年以来扶梯出口量比国内销量还高。”河南迅达电梯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晓军对《t望东方周刊》介绍。201年7月11日,深圳地铁4号线清湖站电梯发生伤人事故后,该电梯被封闭停用

但他们也都不否认,一样的机器设备、一样的标准,不一样的人还是会生产出不一样的东西。“工人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责任心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产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魏晓军说。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立电梯)给《t望东方周刊》的回复中称:“电梯作为典型的工程产品,设备由大量精密部件组成,一台普通电梯的零部件数多达两万件。”

全球化分工之下,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将产业链上的所有产品全部自给自足。

“影响电梯安全性的关键部件比如曳引机、门机、安全钳、限速器、控制系统等,在行业内的不同品牌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差异的程度则主要在于产品安全技术标准、设计理念、选材、结构强度、加工精度等。”日立电梯回复称。

大厂商为保证产品质量,关键部件通常会选择自主生产。

“但更多的品牌,尤其是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的国产电梯公司,好多都是全球采购组装或者找代工贴牌生产。”有20多年电梯维保经验、维护保养过几千台各类品牌电梯的一位电梯厂商王明(化名)对本刊记者透露。

在中国,采购、招标、监督等几乎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漏洞,而这些漏洞像安装在电梯上的定时炸弹,不知哪一处就会成为引爆点。

以荆州事故为例,技术调查组公布涉事申龙电梯“吃人”的主要原因是盖板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关制造单位对出厂产品零部件质量把关不严。而随后的媒体调查进一步揭开了申龙电梯的“家族生意圈”――公司董事长“亲友团”充斥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问题配件来源于个人作坊。

面目模糊的零部件生产商,特别是那些今天开张明天就可能关闭的小厂、违法山寨品牌厂商,偷工减料是他们公开的秘密。有人分析原因是市场竞争激烈,电梯低价竞争导致。据《长江商报》报道,600多家国产中小电梯企业抢食12%份额,卖台电梯销售员仅赚500元。

而让特种设备检验专家周伟(化名)疑惑的是,“原来钢材价格一吨6000多元的时候你能省点钱,现在都白菜价了还偷工减料有意义吗?”

问题电梯是怎么流向市场的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国家对其生产、经营、使用,实施分类的、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这对生产企业来说主要有两道关卡。

首先是要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相关准入要求。即从事电梯生产制造,必须有与生产相适应的技术人员、设备、设施和工作场所,有健全的质量保证、安全管理和岗位责任等制度。

其次是对产品的把关。正式投入生产之前要先拿到“准生证”,也就是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要先进行型式试验,厂家要承诺产品与试验样品设计标准、质量等条件吻合。通过试验的产品方可投入生产,进行销售。

电梯安装完成后,要有使用前的登记和检验,投入使用后每年还要接受质监部门年检,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这样看起来环环相扣的制度设计,为什么还会有零部件不达标、设计有缺陷的问题电梯流入市场?

在王明看来,问题主要出在第二个道关口,“虽然要求厂家通过型式试验的样品与实际产品一致,但很难杜绝厂商弄虚作假。另外,从监督检验方面来讲,每台设备都定期检验并不现实,因为随着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安监人员数量却明显不足。”

根据中国的电梯安全监管体制,特种设备发放许可证、检验合格证与事故调查认定的机构均为政府部门,所以特种设备检验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而据了解,国外电梯检验大多由保险公司负责,因为设备出现安全事故,给大楼做保险的公司要进行赔付。为了保险公司的利益,电梯的安全检查人员可以做到尽职尽责。

另外,《特种设备安全法》中明确提出,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和修理,所以电梯各零部件设计、制造出来只能算作半成品,电梯能否安全运行,安装的质量也非常重要。而对这个环节的把握,在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别。

安装可以是电梯制造单位自主安装,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如果是委托安装,电梯制造单位要对其进行安全指导和监控,并按照要求进行校验和调试。对于制造单位来说,安装标准、流程规范可以培训和指导,但安装工人的技术和责任心却很难把握。

在中国,电梯安装、维修资格证书都可以在网上买到,甚至不需要参加培训和考试。这就不难理解,发证机构利用手权谋利的贪腐事件时有发生。比如,原浙江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院长丁守宝因自己办公司收咨询费而让官方发维修许可证的违法行为,在2014年12月被判刑。

一味求低价的采购方

在中国电梯故障中,由于电梯门系统和漏水引发的故障最为常见,这主要是与中国建筑施工使用行为有关。

“与发达国家住宅都是精装修不同,中国以毛坯房为主,电梯投入运行后,在很多年里,楼内住户使用电梯运输装修材料,给电梯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另外楼房漏水导致的电梯问题也属于这类问题。”张乐祥对本刊记者介绍。

电梯产品当然存在质量、性能高低的差别及价格的不同。在国内,采购方因为房子交付之后,既不是使用者也不是拥有者,往往对设备初始购置成本很敏感,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产品,出现问题直接把责任推给电梯制造企业。

而由于设备采购方对产品质量没有详细的技术要求,国内市场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一部分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推出一些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给采购方提供了更多选择。

尤其在中国的公共采购领域,绝大多数电梯招标书对产品的技术要求仅仅停留在执行国家安全标准方面,几乎未对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提出要求,也未明示产品的使用环境和工作载荷等信息。

但对于企业的各种资质证书、荣誉证书以及销售额和产品的进口件等提出了很多的不合理、限制竞争的要求。“而且大多数的招标书都是采用替换项目名称或复制和粘贴的方式编制,这样的招标文件很难达到应该有的采购目标要求。”张乐祥说。

“这就导致采用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的质优价高产品在市场上销路不畅。”张乐祥说,“但我们为出口而制造的产品性能很好,产品质量是过硬的。”

主要原因是国外的采购方对产品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张乐祥介绍,发达国家的电梯采购则有非常复杂的程序,有专门的电梯采购顾问,代表业主利益提出非常专业的采购要求。

“细到比如不锈钢要哪种型号、厚度都有明确要求。一些公用工程的采购技术要求文件厚得吓人,这就让设备供应商在同一个技术要求下进行公平报价和合同执行验收,供应商没有机会偷工减料。”张乐祥说。

企业缺乏提高标准的动力

作为舶来品,中国的电梯无论是直梯还是扶梯,其设计、制造、安装等技术、安全标准的制定参考了欧洲标准。

然而,中国和欧洲电梯使用情况却大不相同。

“国外电梯的平均楼层在5~6层,载重大多在630公斤以下,而中国的平均楼层达到了20层以上,绝大多数电梯的载重在800~1250公斤之间。从使用频次上,中国电梯大约是欧洲的10倍。”张乐祥说。

这就对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在中国,公众往往对标准问题认识模糊,认为国家标准就是最高标准。

“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给出了必需的功能和安全特性,是对电梯安全的最低要求,满足标准要求的电梯被认为就是安全的。对于性能方面的产品质量、寿命、可靠性,则应该由企业标准作区分。”张乐祥介绍。

必须指出,企业标准理应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样才能突出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企业做大的过程,通常也是通过技术和品质的提升来不断提高行业标准,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过程。

中国的电梯企业面临宽松环境的另一个方面是,行业里素有“三分凭产品,七分靠维保”的说法,用来强调维保的重要性。但在王明看来,“前面的三分才是最关键的,过度强调维保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不去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

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国内电梯保有量达360万台,每年增长率高达20%。

“今年的新装电梯还将有60万台以上的市场规模,占全世界的70%。到今年年底预计装梯总量将超过420万台。而世界第二大电梯市场的印度,市场总规模不足中国的十分之一。”张乐祥对本刊记者介绍。

“这样的市场需求量,大品牌挣钱都忙不过来,谁会愿意去创新呢?再说创新也是有风险的。”王明说。

责罚应从重不从轻

实际上,发达国家也会出现类似的电梯事故或者公共采购中的贪腐事件,但差别就在于法律执行、监管有效性的问题。

“在欧洲,完全符合标准的产品发生事故也不能免责,而在中国政府和公众的理解中,符合标准的产品出现问题是可以免责的,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有把关责任,往往在事故之后就成了企业的一道‘挡箭牌’,那么企业的违法成本就要降低很多。”张乐祥介绍说。

上一次让全民皆惊、舆论大哗的电梯安全事件发生在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一部上行电扶梯因设备故障导致1死、2重伤、26轻伤。后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主因是涉事奥的斯电梯主机固定螺栓断裂,属于设计缺陷。而最终扶梯制造单位和维保单位各被罚款20万元,奥的斯电梯(中国)公司被罚10万元。

这样的处罚结果和当时质检总局“对依靠降低维护保养质量,降价恶意竞争的单位依法从严处理,规范电梯维护保养市场”的表态,曾让王明如鲠在喉。

“产品设计存在缺陷,怎么能把责任推给维保呢?就好比你的螺丝紧固强度不够,就算天天去保养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再举个简单的例子,电梯门是插在凹槽里的,如果凹槽设计得不够深,那电梯门一定是容易脱轨,保养能杜绝得了吗?”王明反问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界人士告诉《t望东方周刊》,“电梯企业在市场上不但要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法》这样的专门法,还要执行基础法律《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那么中国为什么不用更严厉的处罚?”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10

自主创新打破外资垄断

康力电梯于2006年被评为“全国起重运输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企业”,在整机整合设计、驱动技术、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公司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坚持自主创新,以市场为导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对常用产品实施配置差异化,形成宽系列的价格梯度和功能梯度,产品类型丰富,包括:乘客电梯、观光电梯、商用扶梯、重载型扶梯等8大类、23个系列、35个标准产品。2008年12月,康力电梯签订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全线车站199台自动扶梯工程项目,是我国内资品牌中第一家实施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全线扶梯工程的企业。2009年6月,康力电梯中标南昌昌北机场扩建工程自动扶梯、步道采购项目,是我国内资品牌中第一家中标国内省会以上机场(主候机楼)工程的企业。2008年12月,康力电梯又取得了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4米/秒、8台群控高速电梯订单,该项目是公司取得的第一个4米/秒以上高速电梯项目并已交付使用。通过高速电梯项目的实施,康力电梯成为了第一家打破外资品牌在国内高速电梯市场垄断地位的内资品牌企业。

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康力电梯拥有总占地面积240,368平方米、建筑面积111,885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拥有80米高的技术试验塔,配备了规范的生产厂房,购置了包括数控激光切割机、多工位数控冲床、数控折板机、加工中心等较先进的现代化制造装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2004年公司建成的80m技术试验塔,为当时国内电梯企业中“技术试验塔第一高度”;公司还于2006年开始建设,2008年落成了面积44,000平方米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制造中心“康力二期工程”。根据中国电梯协会六届三次理事会工作报告,公司该制造中心为目前全行业最大的单体生产厂房。同时,康力电梯在进入整机生产领域后,从未放弃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自制能力,公司依托苏州新达专业化生产优势,对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进行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公司电扶梯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自动扶梯上下部驱动总成、子系统、前沿踏板、控制柜、电梯轿厢总成及其他电梯、扶梯零部件产品。康力电梯的扶梯产品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曳引机均为自主制造,这种自供自给的生产模式,可以有效控制整机生产各环节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保证主要零部件的供应及交付时间,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民族品牌政府优先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