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实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26:29

参观实训总结篇1

实训小结之一――参观浦沅工程机械厂

数控机床班根据技术职业学院的“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新的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强调理论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育,将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发展后劲。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力求反映科学技术在教育方面的新发展。

同学们在四月中旬到浦沅机械厂参观学习,看到现代化机械工业的生产热气腾腾的现状。加深了对工厂的深入了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事例。

1、在长油缸加工车间里,看到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先进技术――车、镗、滚一次成形的高光洁度的长深内孔加工技术和现场操作,目睹了加工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分屑粗镗刀和浮动精镗刀旁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研究了很久。对于刀具的复杂结构,几何角度,刃磨技巧,排屑技术等等都看得很仔细,研究得很深透。很多同学说:我们能看到具有世界加工技术水平的刀具和加工出来的高精度,高光洁度的长液压缸筒,真是受益很大。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2、在数控机床参观了一会,仔细看清了数控车床加工的过程,特别是了解到数控编程后,可以按顺序多次循环切削至到精加工的完成。,这样对于进一步学习好数控编程技术,学好练好磨刀技术提高了认识,为后一步学习打好了思想基础,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有一个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思考准备和决心。

3、在小件车间。王师傅机床旁,学到了很多机床的基本操作知识。把书本上的知识与机床有机的结合和理解。对“三杆”“三箱”刀架、尾座、中心架跟刀架等机床结构和传动原理弄了个一清二楚。特别是王师傅介绍了几把刀具的几何形状、加工方法。他们听得入了神,很有启发,觉得自己进步了。

4、在装配车间,不仅看到了已经加工好并在装配的液压长油缸,而且借到了千分尺和游标卡长尺,在老师讲解了使用方法和保养知识之后,大家实地操作。测量,读数,大家很感兴趣,特别高兴,互相 争着读刻度,报准测量结果,又一次证明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参观实训总结篇2

本年度即将结束,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已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了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进一步,现将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力求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从我镇实际出发,以促进我镇经济发展为落脚点,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核心,将成人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二、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为进一步加快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按市局指示,我镇按时组织了冬春培训活动,我积极参加了每一次活动:全年总计组织各种培训28期,其中回放录像10次,有关养殖培训11期,果树管理培训8次,蔬菜管理3次,其他农作物管理培训6次,培训总人数达2600人。同时,组织外出参观4次,参观人数达600人。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参与我校组织的“圆梦家教”活动,开启了家庭教育新模式。

三、积极开展“引、培、推”工作

“引、培、推”工作是成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据我镇山地多、果园多的实际情况,围绕采摘、观光及树上树下双丰收的宗旨,一是引进示范新品种西红柿8亩。二是在鲁家峪示范树下旱黄瓜10亩。三是在引种谷子20亩。四是地北头、义王庄等村引进示范油葵20亩。五是新发展改接新品种核桃300多亩,改接金太阳杏400多亩。在这项工作中,总共组织培训12期,印制有关宣传品1000份。

四、积极参加成教教研活动

参观实训总结篇3

1、培训目标

a、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b、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c、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d、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2、培训组织: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培训管理:学校对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定期或随机等形式,对全体教师的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进行过程督查。强化六种工作态度:积极参与的态度;一切为了学生的态度;团队合作的态度;勤于研究学习的态度;善于反思的态度;合理应用业余时间的态度。坚持做到勤学习,勤钻研,勤反思。

4、培训方式: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可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使教师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

5、培训考核: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根据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记好笔记,每次有出勤统计,有过程记载。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6、培训总结: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7、资料建档:学校对开展的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以及教师参加该活动的各种资料,做好建档工作,将课程理念、教学观、学生观方面的认识和变化、收获与感悟等记录下来,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参观实训总结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之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分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根据总行培训规划和分行党委“人才兴行”战略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分行实际,特制定如下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06年**分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全面提高辖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整体工作水平为目标,根据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需要,在继续加强政治理论、专项业务培训和外语培训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同时进一步更新教育培训观念,完善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的干部队伍。

二、工作重点

(一)结合总行年度培训规划,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二)大力开展全员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工作,同时根据总行的统一安排,组织好辖内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并做好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和中央电大学历套读项目的报名和录取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履职能力。

(三)完成总行布置的重点业务培训和重点人员培训任务,积极做好参训人员的推荐工作。

(四)加大英语、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大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五)建立和完善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人事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干部自学成才,充分挖掘干部职工的学习潜力。

三、主要任务

(一)领导干部培训

1、举办两期党校主体班。重点培训各中心支行(含北戴河休养院)新提拔处级干部及中青年后备干部,每期50人,主要借助于**市委党校和总行党校的师资力量进行日常教学。同时,根据教学需要,聘请一些其他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或总、分行领导进行相关主题辅导。

2、举办一期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围绕当前政治业务理论重点难点问题,七月在北戴河组织辖内处级干部进行集中学习,聘请专家进行辅导。

3、举办2-3期县支行副职培训班。针对中央银行新业务、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金融服务、金融会计管理与财务分析、金融法规、金融改革热点问题、领导科学等内容,对辖内县支行副职领导干部进行脱产学习。

(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

人民银行系统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将从2006年初开始进行公共科目的考试。各单位可根据总分行制定的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试实施方案,根据职工报考情况,设置各类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的培训,通过面授、网络等方式提前开展考前培训辅导工作。

(三)专业技能培训

1、结合国家会计师、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别举办考前辅导培训。

2、继续利用省会中支培训资源,由各省会中支分别承办一期辖区的业务培训(石家庄中支承办培训、太原中支培训、呼和浩特中支承办支付结算业务培训)

3、由分行统一组织对2006年新入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4、按照干部培训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由分行各业务部门、各中心支行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班

(四)复合型人才培养。

1、英语强化培训。下半年在南开大学继续举办一期40人左右的英语强化班,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参加全国BFt高级考试,进一步激发分行辖区干部学习外语的热情。

2、开展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组织分行辖内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进行专项业务培训,通过系统学习以及与有关专家的讨论、交流,系统提高高素质干部的调研分析能力

3、国际交流项目后备人员选拔。按照总行国际交流项目和涉外培训项目的要求,对分行辖内综合素质和外语水平较高,专业知识过硬的干部进行笔试面试选拔,有计划地推荐后备人员参加总行的国际交流项目。

4、不定期举办大型讲座。在开展基本业务技能培训的同时,结合经济金融发展出现的新形势和重点、难点问题,聘请有关专家在分行机关不定期进行讲座。

四、有关要求

(一)领导重视,落实到位。

各单位干部培训工作人事部门牵头负责,单位领导要充分重视培训工作,确定专人负责培训工作,树立“培训是干部最大的福利”的现代培训理念,开展“有计划的培养”,明确培训责任人,积极落实,正确引导,在单位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培训计划切实可行。

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根据不同培训对象、不同专业内容,制定周密详细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培训。确保培训效果、目标的实现,避免形式化。

(三)建立规范的培训评估体系。

改革以往人事部门单方面开展培训,缺乏对培训效果和手段客观评估的做法,统一定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在各项培训结束之前,向参训人员征求对培训内容、授课质量、培训材料、组织管理等培训要素的满意程度和相关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改进。

(四)严肃培训纪律,强化制约机制。

参观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实践探索

一、概念界定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单元活动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有机地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社会课题与学生问题、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

本研究中主要针对黑龙江省大庆市农村小学,包括县镇小学,又包括乡村小学。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情况

根据调查研究,大庆市农村小学并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师资群体基本上来自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从总体分析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指导,倡导一种新型的教学指导形式—教师合作指导。从长远看,每位教师都可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因此,根据研究需要将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分为两类,一类为语数外教师;一类为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及音体美教师。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庆市农村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总体

大庆市共有农村小学教师8088人,分别工作在425所农村小学,其中,1316人工作在17所县镇小学,6772人工作在408所乡村小学。(数据来源于大庆市教育局2011年5月)

2.研究对象样本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首先,将大庆市农村小学教师分为县镇小学教师和乡村小学教师两个层次;然后,在17所县镇小学中,抽取9所作为县镇小学教师的样本;再次,将乡村小学分为区辖乡村小学和县辖乡村小学两个部分,因为大庆市共有4个区和4个县下辖乡村小学,再分别抽取2个区和2个县下辖的乡村小学作为乡村小学教师的样本。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别对两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主要采用访谈和听课观察两种方法。

三、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的实践探索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在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同时,需要发挥农村当地的资源优势及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完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评价方式。因此本研究将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位“三维”培训目标,提高教师课程意识

根据文献研究及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访谈可以看出,目前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比较少,在培训中对培训的目标定位比较单一,大部分培训中只关注教师“知识性目标”的一维目标,即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掌握、开发与实施的技能。对“技能性目标”和“情意性目标”这两个维度的目标关注很少,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相违背。因此,笔者尝试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定位“三维”培训目标,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1.知识性目标

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理解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意义和内容;

掌握该课程理论知识;

掌握该课程的背景与价值、目标与内容、设计与实施、评价与管理。

2.技能性目标

具备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

养成主题活动方案的预测意识,并具备预测能力;

在课程实施中,形成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具备指导学生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能力;

具备与其他指导教师建立良好的交往和合作关系的能力。

3.情意性目标

形成新课程需要的教育理念,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合作意识;

形成注重过程,强调多元,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理念。

笔者认为师资培训中,对目标的定位是整个培训过程的重心,只有对培训的目标定位符合教师的需要和特点,才能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评价体系等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只有师资培训中定位“三维”目标,才能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才能影响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针对农村小学教师需求和特点,丰富培训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因此要求教师具有综合素质、广阔的视野。反应在农村小学师资上,需要针对教师需求和特点,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才能开拓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理论知识培训

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是构建培训内容体系的影响因素之一。根据调查研究,农村小学综合课教师在培训内容需求方面对知识素养培训需求的比重为66%,占有较大比重(见表)。由此说明农村小学教师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内容方面需求最大。本研究将针对教师的需求和培训目标的设置从课程改革、课程指导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知识三个方面概括理论知识的培训内容。

首先,熟悉课程改革有关内容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教学方式、评价与管理及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使教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课程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解读,使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最后,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包括背景与价值、目标与内容、设计与实施、评价与管理等。

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内容需求差异分析

针对三部分的理论知识体系,建议邀请有关专家或者教育理论工作者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讲解这方面的内容,使农村小学教师在该领域的理论高度有一定的提升,从而满足教师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案例分析培训

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师资培训的时间短,效率高的特点决定了培训中不可能让教师深入学校观摩每一个活动的实施过程。因此,选取典型的案例是彰显培训内容丰富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针对农村小学教师而言选取国内外典型案例并结合农村的地区资源特点是丰富培训内容的根本。教师可以通过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地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基本理念,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明确自身的角色等。

因此,建议邀请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或者教育专家从实验区的众多活动案例中精选典型案例,尤其是能充分利用农村地区资源优势的案例引导培训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等工作。通过对案例分析的培训,使农村小学教师理解活动案例并不带有普适性,每一个典型案例形成都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所处的区域特点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素。最重要的是根据所在地区的资源特色,合理利用和开发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主题。尤其是农村小学更应该结合农村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家长资源等地域优势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活动案例。

通过对案例分析的培训,使教师不仅能获得蕴含于案例中的已有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针对活动情境分析问题,形成资源意识,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主题活动案例。

3.操作技能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大体分为主题确定、主题探究和总结发表三个部分。根据培训目标的设置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性的特点,让教师体验和经历主题确定、主题探究和总结发表的实施过程是培养教师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只有教师亲身体验和经历了整个实施过程,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活动主题的探究。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这种针对实施过程的实践操作内容的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

建议选取经验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培训。首先,主题确定阶段。根据培训教师的地域特点分组,并进入选择主题阶段。其次,主题探究阶段。根据主题,选取恰当的探究方法组织教师展开探究活动。最后,总结发表阶段。根据探究结果选取合适的展示方式。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预测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交往和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对农村小学教师而言,将实践操作培训内容贯穿在他们亲身经历和体验的实施过程中是提高教师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4.观摩研讨培训

观摩研讨就是组织培训教师观看教学录像或奔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通过观看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使培训教师亲身体验和感受新课程形态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上的独特之处,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先,选择优秀课例。通过培训教师与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方式总结经验特点。其次,到课程实施较好的学校参观。能够让农村小学教师对这些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进行参观,使他们熟悉学校整个课程准备、设计、实施、评价过程,有利于农村教师开阔视野,将一些先进的经验运用到本学校的课程中。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应组织教学观摩活动,使教师正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解决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小学农村教师设置观摩研讨的培训内容,使他们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能与专家学者、这些学校的师生交流经验和体会,研究讨论和反思,不仅提高了教师交流交往的能力而且增强教师实施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总之,针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内容需要针对教师的需求和特点,符合地区的资源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不断成熟和完善。

(三)采取多元培训,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生成性和自主性决定了在教师培养上,需要采取多元的培训方式,以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调查研究大部分师资培训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却忽视了其他方式对教师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建议采取多元的培训方式。首先,讲授式。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以及农村小学教师对培训的需求,讲授式的培训方式是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用讲授的方式渗透到教师的思想中。其次,讨论法。案例分析的学习以及观摩研讨的学习内容决定了讨论法是培训教师的重要方式。教师与专家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人员之间等通过讨论将培训内容不断深化。此外,还有参观法、探究法、合作法等自主——参与的方法,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培训的效果。

根据培训目标的定位,要想实现三维的培训目标,只采用单一的培训方式是很难达到目标要求促进教师发展的。因此,笔者认为应采取多元的培训方式,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够保证培训的效果。

(四)采用与目标相一致的培训评价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强调质性评价,注重过程和发展,鼓励参与,体现差异。

根据调查研究,大部分的培训评价比较重视受训教师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因素,忽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参与态度、参与过程表现等。因此根据三维培训目标的要求,笔者建议应建立与目标相一致的培训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仅关注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因素,更要关注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参与态度、参与过程表现等,使教师在培训中形成明确的课程意识,形成实施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小组成员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整体考核,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从而提高师资培训效果。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教师的综合素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尤其是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中重要因素之一。不断探索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体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庆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大庆市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内容及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SK02.

参考文献:

[1]熊梅.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谢巍.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探究.继续教育研究,2012(1)

[3]李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市级师资培训.继续教育研究,2004(6)

[4]陈秋红,张翠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培训的载体.新课程研究,2004(7)

参观实训总结篇6

1重管理,重建课改新制度

1.1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一系列保障制度。为使课改实验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中心校及各中小学校成立了不同层次的实验组织机构,制订了《课程改革方案》。为了把《方案》落到实处,中心校建立和完善了《新课程学习制度》、《新课程教师培训方案》、《教育教学评估方案》等。此外,中心校还要求各校依据制度,冉修订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并在教育教学中认真执行。

1.2在奖金、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保障。中心校及各中小学校都筹措了一定的课程改革专项经费,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经济保障。为满足课改实验需要,中心校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和配套政策。如设立了课改先进奖,奖励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把通识培训作为新一轮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是否参加通识培训及考核成绩与教师评优、晋级挂钩等。

1.3加强调研,及时指导。中心校依照各项制度,狠抓新课程实施中的调研与指导。中心校人员经常到分包学校,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各校新课改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导,使新课改在我乡得以顺利有序的实施。

2重过程,春风化雨勤耕耘

万事开头难,但坚持不懈比开头更难。为使新课改在我乡尽快进入健康有序的快车道,我们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即:具体指导、课堂调研、总结交流。

2.1具体指导。我们以一中、乡小实验年级为切入点,狠抓具体指导。在中心校校长的领导下,发挥中心校每个成员的优势,分包到一中、乡小实验年级各学科之中。一抓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课改实施能力的调查了解,全面考核、物色新课改骨干教师。经过多次理论培训、上课指导、课后交流与研讨,李瑞静、陈玉燕、范增玉等老师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以此引领其他教师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二抓集体备课。由骨干教师提出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内容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不定时随机抽查、了解与研讨,以便给教师实实在在的指导。三抓资源的共享。鉴于学校和教师缺乏新课程教学及其研究的学习资料,为了帮助教师系统地理解新课程,借鉴新课例,中心校多渠道搜集资料、案例,通过新课改专题报告、下发新课改案例、交流心得体会等形式,使广大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明晰的认识,达到了借鉴与吸收的目的。

2.2课堂调研。我们对新课程的指导与建议应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为确保教学过程的实用性、针对性,我们深入学校、教师,吸收课堂“活水”加以提炼,形成指导性建议。对此,中心校成员经常深入到课改实验的每一个班级,听课调研,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实情,随时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难题。

2.3总结交流。教师是新课程实实在在的推进者,没有一线教师对问题的发现、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新课改就不可能整体有序的推进。因此每学期,我们对实验年级的教师至少召开两次课改实施情况交流会,让教师讲困惑、谈体会、谈经验,人人发表看法,个个参与交流。我们分层次举行了校长、教导主任及骨干教师新课改论坛,论新课改与课堂教学、新课改与教学管理,谈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思考、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总结。通过交流、总结,相互借鉴与吸收,推动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

3常培训,提升实力壮群体

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败。基于此,我们坚持“乡校结合,研训一体”和“边实验,边探索,边培训”的原则,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研训活动。

3.1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培训。①进行宏观通识培训。秋期,中心校召开了新课改实验动员会、新课改专题学习会,利用课改学习日,以校为单位组织了通识培训。中心校定期抽查教师学习笔记,并对教师学习掌握情况进行了理论考试。③微观针对性培训。小学以乡为单位,初中以校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牵头,分别组织各学科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具体解决各任课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及对新教材的准确把握等。③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依据,开展“备、讲、说、评、论”为主线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思想指导课堂教学。中心校组织了校长、教导主任及骨干教师新课程论坛,举行了实验教材示范研讨课、优质课竞赛及说课比赛活动。

3.2注意改进培训形式、方法和内容。不论是中心校集中培训,还是校本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相结合,培训方法上采取中心校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研讨与个人探究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培训中,让教师现场观摩,即时反馈,小组研讨,集中交流。

3.3注重培训质量。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改变了过去一人培训一人受益的弊端,对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出目标,规定任务,完成任务方可报销培训费、车票和伙食补助。即让他们回来后搞好乡级、校级培训,登台汇报新理念,示范讲课传授新经验,使外出教师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做到了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又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在乡、校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有笔记、有心得体会、有案例分析、有

实施课改的新思路。同时,中心校不断加强对教师学习的考核和检查力度,实行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要我改”为“我要改”、“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氛围。

4重探索,建构教研新体系

课程改革,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而是一个充满探索的实践过程。这对当前颇为流行的灌输式教研方式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因此,我们着眼于“三变”,逐步建立民主和谐的主体参与式教研体系。

4.1变表演为探索。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其着力点在于探索,探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不知始于何时,这种探索却成了一种一厢情愿的表演,教研课演变成了表演课。教师只有听和看的权利,少有参与的机会。新课程要求我们从新理念出发,还教研以本来的面目。我乡举办的研讨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与交流,达到以研讨课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目的。

4.2变指导为服务。我们的职责是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可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常常把个人的思想观点强加给教师,不经意中削弱了教师的自主性。新课改背景下,我们不善于有效利用《课堂评价标准》,常常对照《课堂评价标准》严格要求教师,逐条评价课堂教学。殊不知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们没有“特级”的潇洒,更没有“专家”的脱俗,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也不能完全拘泥于一个统一的模式去评价形形色

色的课堂教学。要使新课程真正在现实中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抛弃求全责备、面面俱到的评价标准。也许这一堂课只有一个闪光点、只有一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但只要是符合新课程思想的、只要有创新的东西,就应得到肯定和赞赏,使教师感到欣慰、得到满足,以保护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强化服务意识。我们的目的是服务课改、服务教师,引领教师逐步成长,逐步走向新课程。

4.3变观众为主角。课程变了,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的角色也应随着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活动中的观众,而是活动的主角之一。我们的做法是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和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每次教研活动前,我们都要求教师明确研究的主题、熟悉教材内容、组织参与式讨论,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在理念创新上鼓励百家争鸣,让每位教师都有述说自己感受的机会。

5重验收,总结反思促发展

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下子做得尽善尽美,只能从一点一滴做起。领导、教师、学生所改变的点滴就是良好的成绩。为了了解课改实施情况,我们根据实验进展情况分阶段开展了一系列检查、验收、评估、总结活动。首先,对校本培训、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考核。然后,以“三优”、“四课”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实验年级教师说课、讲课比赛活动.又进行了新课改优质案例、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心校选取实验优质课在全乡观摩,予以推广,将部分优质教案和优秀论文打印下发各校相互借鉴。随着课改实验的逐步深化,中心校每两个月组织一次阶段性检查和验收,重点查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情况,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程开况,查教师对学生和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优秀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在全乡推广。今年4月,我们在乡小召开了课改实验现场会,会上校长介绍了本校在新课改培训、教研及评价方面的尝试:教导主任介绍了在落实教学常规中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做法:会上对乡小教案、作业、听课记录、教师学习笔记进行了展览。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学校在实施新课改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反思和交流,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制订措施积极整改。5月,课改评估小组深入学校对各校课改实施情况又进行了详细而认真的检查和评估,评出了一批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参观实训总结篇7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区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培训工作的全过程,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大学生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和入党程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出成绩和表率,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二、培训内容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及宝贵经验,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共产党员应具备的条件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追求,入党手续及入党常用文书写作,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诚信教育等。

三、培训方式

本期培训班采取以自学为主的培训方式,并与专题辅导、讨论交流、社会实践等形式相结合。

四、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2011年10月17日—2011年11月6日,主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和培训,培训时间(包括自学、听课、讨论、社会实践、考查、总结等)不少于40学时。

五、组织管理要求

1.培训班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由党委组织部、党校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各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指派专人组织落实。

2.各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负责指派党员辅导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学员听课,做好学员出勤考核,维持课堂秩序,督促自学,组织讨论、学习总结,开展各项有益的主题实践活动等,以利于增强培训效果。

3.各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领导要关心本单位学员参加培训的情况,安排时间参加学员的讨论活动,要注意考查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将其表现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是否能够入党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学员纪律及有关要求

1.学员要提前15分钟到达上课地点,到学生组长处签到,学生组长下课后将考勤情况报到本单位辅导教师处。

2.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参加与培训有关的活动,认真学习规定的教材,深入思考问题。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上课时不能使用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不能听音乐或大声喧哗,不准携带与上课无关的书籍资料。

3.严格遵守学习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学员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确实需要请假的,须书写请假条,经辅导教师签字、党总支审核盖章并报学校党校同意后方可准假。请假2次(含2次)以上或旷课一次,不准参加结业考试,迟到或早退2次当旷课一次处理。

4.要求在培训期间,采访一位身边的共产党员,并撰写一份1500字左右的学习总结,总结要联系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在结业考试前交到辅导教师处。

七、管理人员的配备及要求

1.管理人员主要有班主任、党校助理、辅导教师和学生组长,其中:班主任、党校助理由党校办公室从党员干部或优秀学生党员中选聘;辅导教师由各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选派优秀的党员教师、学生党支部委员或学生党员担任,学生组长由辅导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在学员中指定。

2.班主任负责培训计划的实施,具体指导辅导教师、党校助理开展工作,确保培训班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培训工作结束后,认真撰写培训班工作总结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3.辅导教师对培训工作实行全程管理,具体负责组织学员上课、考勤、专题讨论、观看录像、开展各项有益的主题实践活动,做好学员结业考试试卷评改、结业成绩评定、优秀学员评选和学习总结的收集、审阅、存档等工作,主动向党总支反馈学员的出勤、学习、讨论、开展活动等相关情况,并形成书面汇报材料于培训工作结束时上报所在党总支和学校党校,同时把电子文档发送至学校党校邮箱:

4.学员上课,班主任、党校助理至少提前30分钟到场;辅导教师、学生组长至少提前20分钟到场,并在本单位座位区负责组织学员签到入座。

5.班主任、党校助理、辅导教师与学员一起参加培训活动的全过程,不能早退,每次培训活动结束后,应到党校工作人员处签到后方可离开。

八、结业考试时间、地点及形式

1.结业考试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结业考试形式:开卷与闭卷相结合。

九、结业证书的颁发

学员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方可取得学校党校统一颁发的结业证书:

1.遵守党校教学秩序,按时出勤,认真做笔记,积极参加讨论,踊跃发言。

2.积极参加学校党校及各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

3.按时按质完成学习总结。

4.请假不超过一次,无旷课现象。

5.结业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水平。

十、优秀学员的评选

优秀学员的评选名额为结业学员数的15%。学员现实表现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培训期间没有缺勤现象,结业考试成绩优秀,可获得参评优秀学员的资格。具体评选工作由各党总支组织开展,优秀学员经学校党校审核批准后,由学校党校统一颁发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附:培训日程、座位安排表、学员名单 

参观实训总结篇8

20xx党员党性锻炼计划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学党章、守党规、做合格好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增强党性、凝聚力量、履职尽责,完成使命,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经镇党委会研究决定,于3月1日至3月7日举办20xx年度党员培训班,现将有关事宜安排

一、培训目的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开展实践活动,使全镇党员干部系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驾驭基层工作的本领,提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四道湾子打好理论基础。

二、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

1、培训内容:

理论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xx大报告辅导》、《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创先争优活动专题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等.

经济工作拉练现场会:参观贝子府镇小城镇建设情况,学习先进经验;参观本镇xx村养猪场、xx村养牛小区、xx村养鹅场、xx村烤烟种植基地。

2、培训时间:3月1日至3月7日。参训人员于3月1日上午6点在镇政府会议室报道。

三、培训对象和培训方法

培训对象:3月91参观活动,人员为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镇政府包村干部;3月1日至3月7日理论学习,人员为各支部全体党员、各村委会主任、镇政府全体干部。

培训方式采取集中授课、观看电视录像片、实地参观、分组讨论、大会交流等方式。

四、具体活动安排

3月1日,20xx年党员培训班开班仪式,召开经济工作拉练现场会。

3月2日,创先争优专题理论知识讲座及阶段总结交流会。

3月3日,《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理论知识集中学习。

3月4日,观看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录像带,镇组织、纪检、宣传、团委、妇联等部门安排阶段工作。

3月5日至7日,各村自行组织在本支部学习。

五、要求

1、本期培训班是在全镇上下深入学习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形势下举办的,广大学员要积极发挥在理论学习方面的带头作用,为推动学习宣传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出贡献。

2、本期培训班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举办,经党委会讨论制定培训计划,各支部书记要做好培训过程中本支部的人员组织、分组讨论、集中学习等工作。

3.镇组织室具体负责培训班学员的到课签到、课堂纪律、小组讨论等组织管理工作,参训学员分别编成学习小组,参训学员必须按时参加培训活动,因故不能参加的,必须事前向组织室请假,请假超过两次以及无故缺勤一次或迟到早退三次者,取消考试资格。

20xx党员党性锻炼计划二为圆满完成在党校年第二期县支行行长培训班的学习任务,确保学习效果,达到提高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的目的,结合个人实际,制定以下党性锻炼计划。

一、确定目标

把在党校一个月的学习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通过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当代世界知识及相关金融经济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树立忧患意识,提高工作本领。通过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借鉴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通过开展各类理论研讨和文体活动,加强团队合作,增进了解,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严格遵守党校的规章制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积极争当优秀学员。

二、明确内容

这次为期一个有的学习锻炼主要内容是(一)理论武装与能力培养;(二)当前形势与任务教育;(三)金融特色课程学习;(四)党性修养与群众路线教育。

三、具体措施

(一)端正学习态度。把在党校的学习同在其它地方培训区分开来,及时完成角色的转变,把党校学习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放下心来,沉下身来,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二)科学安排学习。一是抓好课堂的集体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做好专题录像、面授讲课的听讲和记录。二是抓好自学。充分利用自学时间,系统阅读原著及重要文献,深化知识理解,撰写心得体会,促进思想认识进一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三是抓好现场参观学习。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对自己进行大脑和心灵上的洗涤。四抓好集中研讨。每个阶段的讨论必须认真对待,通过讨论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三)积极参与活动。本着严肃紧张、团结活泼的精神,课余时间抓好自己的锻炼,比如羽毛球、乒乓球、散步等,参加班级举办的各种比赛,加强同同学的团结协作,增进感情,结交益友。

(四)善于总结经验。通过学习锻炼,要及时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写出来,多为班级简报、党校简报投稿,独立撰写毕业论文。

(五)严格遵章守纪。不触碰党校规章制度的红线,除了要模范遵守学校考勤制度外,还应引领其它同学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要求,要求别人要做的,自已首先要做到,争取在学习上和守纪上做一位优秀学员,向总行党委各省分行党委交一份满意的成绩。

20xx党员党性锻炼计划三参加市委党校第二十六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深感荣幸的同时,也倍感觉压力巨大。围绕如何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何在短暂的三个月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解决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让自己的党性在学习中得到锻炼提升,按照要求,特制定本人党性锻炼计划如下:

一、明确党性锻炼目标将党性锻炼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史教育、当代世界知识及革命传统教育的系统学习,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群众观,使自己在理论武装、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和知识水平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增强自身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党性锻炼措施

1、提高认识,充分把握党性锻炼重要性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党性锻炼是提高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性质、宗旨、目标和任务的本质体现,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主要的本质特征。无

产阶级的党性是阶级性、群众性、先进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有着鲜明的阶级特色,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政治概念。共产党员不仅要在入党前、入党时加强党的基本理念、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更要在入党后,时刻锻炼党性,永葆党员本色。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党性锻炼是提升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党性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共产党员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潮头,只有时刻锻炼党性,抓住党的与时俱进这四个字的精神,并付诸实践,方能始终遵循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立场,艰苦奋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无私奉献,始终保持先进性。

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党性锻炼是增强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党员领导干部,只要加强党性锻炼,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与本乡镇、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才能促进工作上的提高、水平上的提升,以更好地胜任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

2、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党性锻炼

学习期间,我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以高度的自觉性努力提高党性。

一是在党性觉悟提高上狠下功夫。党性觉悟是党性修养的内在升华,是对党性修养的深刻感悟和用心领悟,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可以说是党性修养的高级阶段和自觉阶段。

通过学习,我要努力提高体自身修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明是非,知荣辱,讲道德,守法纪;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做到自省、自重、自警、自励,慎独慎微,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要一心为民,经常想一想自己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干什么,身后留什么,把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牢记于心、外化于形。

二是在加强品德修养上狠下功夫。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更好地做人做事。我要通过这次学习,切实加强自身品德修养、锤炼过硬的本领,做到有真才实学,肯真抓实干。通过学习,更加坚定对党的理想信念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忠诚我们党的事业;通过学习,提高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等,树立党员干部的新形象。在这三个月的学习中,注重把树立求真务实作风与干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廉洁奉公和勤政为民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两个务必牢记在心中,利用手中的权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三是在理论学习上狠下功夫。活到老,学到老,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认真研读党的报告、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的重要论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与当前国内国际局势相联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与党的建设相联系,与禹村镇的实际情况相联系;要积极参与研讨,加强交流,交流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成果。研讨中,就相关议题,与老师、同学充分交流讨论,提高成效,并将研讨体会、收获等做好记录;要认真撰写学习体会和总结,联系自身实际,撰写理论充实、内容具体、特点鲜明的学习总结,将通过学习得到的党性提升全面蕴涵于该总结之中,真正把在思想、宗旨、作风、道德等方面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达到提高自我,提高党性目标。

参观实训总结篇9

此文被“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收录                                           扎扎实实搞好培训,确保课改顺利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工作介绍    从2002年9月起,我们连山区作为省级实验区,进行课改实验推广工作。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我区教育实际出发,调动各方力量,开展全面协作式课程实验,积极营造有利的课改氛围,整个实验区的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几个月的实验与探索,我们与时俱进,在学习中实施,在实施中探讨,在探讨中研究,在研究中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能否落实到位,关键取决于实验队伍的素质,因为教师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走向,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搞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的把师资培训工作确定为课改实验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集中精力,从严从实地进行教师培训工作,并形成制度化,网络化,促使培训活动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集思广益,确定培训思路。    课改工作在我区启动后,我们便成立了以主管教育副区长为首,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区开展课改工作的整体思路。其中师资培训工作无可争议地成为首要工作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结合我区自身实际情况,以区教育局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连山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培训计划》。全区各中小学也加强了实验管理和研究的力度,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以主管业务领导为主的课改指导小组,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对本学校课程改革进行全面规划、组织、指导。保证了实验工作的实效性。我们确定的整体培训思路是:各级领导、教师、教研人员必须接受课改培训,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实验边培训,边培训边研究”的培训原则,将培训、实验、研究有相结合,构建新的培训模式。在形式上采取“五结合”的做法,即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通识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即时性培训相结合、部门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专家培训与教研人员培训相结合。在培训效果控制上采取“边培训边验收,边培训边总结”的做法。这样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理解新课程的能力 。为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培训策略。    (一)重视启动阶段的培训工作。在课改实验启动后,我区先后组织参加了上级部门的培训活动。首先是接受上级对区级管理者、培训者的培训。区教育局及进修学校领导接受省级管理者的培训(2人);进修学校中小学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培训(39人);区教育局有关领导、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中小学教研员及实验校的管理者参加市里的通识培训(150人)。在此基础上,我区利用假期组织了两轮不同层次地培训工作。一轮培训: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对基层学校领导及全体实验教师的通识性培训。七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参加培训人数达1300人, 培训采用收看大 屏幕投影的形式。收看的具体内容有:郭元祥博士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观念与目标》;叶子博士的《新课程的特点与解析》;傅道春教授的《课程与教师的行为变化》。我们选的内容从宏观理论到具体的课标,再到教师行为是很有层次的,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轮培训:学科培训即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培训。主要由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教研员承担,并邀请了部分市里教研员。采取了听讲座、看示范课、研讨互动的参与式培训模式。中学培训12个学科,累计20天,培训实验教师571人,小学培训5个学科,累计14天,培训实验教师480人。通过多层次的培训,实验教师认清了课改的背景,明确了课改的意义和目标,使我区各校的领导和实验教师首先从理念上走进了新课程。    (二)加强实验进程中的培训工作。课改对于教师来说,实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实验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抱着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改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还需要一一加以研究。为课改理念尽快地转化为广大领导与教师的课改行动,及时了解和指导新课改实施情况,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从期初开始就制定了周密的视导检查制度,以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相应股部作为课改实验的“总参谋部”,整合有关股部(室)的力量,按部门职能分解工作任务,共同管理,形成合力,将课改实验的“研、训、管、导、评”等工作一体化,使课改实验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我们还建立了以课改示范校-----乡镇中心校-----学科示范组三级研究型培训网络。以有效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途径,将学习、研究、培训结合起来。  从九月份开始就深入基层各校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调研采取听课、评课、检查材料、听汇报、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了即时性点拨培训,及时地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惑。另外进修学校`每月开办一期课改信息专刊,及时报道全区课改动态和各校的先进经验, 并根据实验的进程下发有指导意义的专题材料。如:为了帮助实验教师有意识地总结实验过程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和应汲取的教训,学会写案例,教师进修学校下发了,什么是案例,如何写案例的指导材料,以及课改工作评估方案,学生成长手册等相关资料。同时,我区各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将课程改革的内容作为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实验学校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采用学习理论、校际考查、交流研讨、总结经验等多种方式,促进领导和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我们重点引导课改示范校和示范教师充分发挥作用,帮助他们及时总结经验,让他们成为全区课改的领路先锋。连山区中小学各学科的新课改研讨会分别于九月下旬相继召开。中学共11个学科,参加研讨的领导教师560余人;小学5个学科,参加会议370余人。会议均采取了上研讨课、示范教师说课、集体评课、研讨座谈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研讨会不仅展现了示范学校和示范教师对课改的理解与认识,更为广大实验教师顺利地开展实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区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分别参加了每个学科的会议,参与了评课和研讨,并做了重要的讲话。到目前为止,我区举行的各种形式培训活动40余次,参加人数近3000人次。这些富有针对性培训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实验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加强管理层的培训工作。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首先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为此,我们把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研究和指导水平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定点学习先进校长经验;巡回展示交流和汇报各校工作思路、做法及成绩;管理者走出去开阔思路;定期集中研训;阶段性成果汇报等形式。尤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组织管理者进行专题研讨,引导他们根据课改理念,明确本校课改的突破口,鼓励他们身先士卒,使他们在观念和行为上均走在课改前列,以便有效地推进本校的课改实验进程。    (四)尝试非实验教师的培训。    课改实验是一个系统工程,课改实验更不能“一区两制、一校两制”,必须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课改。因此,我区在关注课改年级和实验教师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他年级和教师要“穿老鞋,走新路”。在培训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选择适当的内容,组织非实验教师参加学习研讨活动,让他们与实验教师一起研究、讨论,感受新课改,新理念,为实验工作的顺利推进,储蓄力量,做好准备。到目前为止,我区中小学参加新课改培训活动参训人数累计7000余人次,干部参训率达96%,教师达87%。一种良好的课改氛围在我区形成。    三、从严务实,搞好培训验收。    培训工作是否收到实效,是影响课改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区在抓好各种培训活动的同时,特别重视了培训验收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通识培训的验收,通识培训后,对1300人进行了考试验收,在实验小学开设27个考场,为中小学校长专设考场,督促各校一把手重视和参与新课程实验。二是学科培训的验收,有的学科是答卷,有的学科是写体会文章。两次验收的试卷,我们均认真进行了批阅和成绩统计,为合格者颁发了岗前培训合格证,坚持不合格不上岗。三是校本培训的验收,学期末进行验收,将其成绩纳入十五继续教育考核内容,计入学分,统一管理。    四、问题与体会    1、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素质提高是前提。教师的观念问题、社会、家长的观念问题,特别是教育行政领导的观念转变对课改的推进至关重要。培训工作就目前的状态而言,解决的仍然是一个“量”的问题。在一些领导和教师中间,急需着一个“质”的变化。否则遇到具体问题和关键问题,许多领导和教师难以把握和驾驭。    2、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可靠保障。    3、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和实施培训应成为课改培训工作的一个不懈追求。     4、处理好实验年级和非实验年级间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矛盾是课改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保障,而教师精湛的业务和健康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长期不懈的研训与提高。在研训中,我们将努力把新课程实验中所必须的培训研定为主要任务。同时结合新课程实验的诸多要求,努力使教师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研究者。成为具有课程开发能力、具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具有新课程整合能力、具有新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这是一条艰巨漫长之路,我们将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提高,以满足课改发展需要,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此文在辽宁省新课改培训工作交流会上交流)(执笔:戴志强)

参观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师;培训理念;培训模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6)11-0058-05

一、引言

教师专业发展(teacherprofessionaldevelo-pment)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在我国,教师在职培训一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之一,特别是在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终身学习和自我完善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职培训更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在这一阶段,有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持。

中职英语教学是我国英语教育体系,同时也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投入力度的加大,中职英语教育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有关中职英语教学的研究也不断得到深化,而中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国内对中职英语教师在职培训研究还没有上升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层面,更多是探讨一些具体教师培训方式的实施策略,而且由于我国对中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如何整合各种培训途径和方法,提高培训效益理论研究不够,实践经验不足。

课题组通过对150名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职英语骨干教师的调查发现,只有10%左右的教师参加过部级培训,19%的教师参加过市级以下的培训,希望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教师高达67%,中职英语教师离职培训的比例偏低,且培训形式多采用短期集中培训,这样的培训模式单一、针对性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个体需求,可见现有的培训方式远远不能满足中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着手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形成有效的培训模式是当前中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和中职英语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国内还较为缺乏对中职英语教师培训有效模式的系统研究,针对这一情况,课题组与北京、四川、重庆、湖南、广东等地的项目学校合作,在总结、提炼已有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积极探寻更为有效的中职英语教师培训路径和策略,并在全国各地的中职英语教师培训中进行了实证性验证,大大提高了中职英语教师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普遍欢迎。

二、对中职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有效性的认识

中职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以目标导向、可操作性、多样性等原则为指导,各种培训方式优势互补,整体规划,重点突出,按需施培,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或物力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预期培训目标,从而促进中职英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体而言,培训模式的有效性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体性。强调教师对专业活动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欲望,根据自身的优势和需求,提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案并付诸实施。

开放性。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机会,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有效支持,同时也要考虑充分利用行业、社会等有效的培训资源,以利于教师发展能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展开。

过程性。需要系统规划,长远安排,应突出教师培训的过程性和累加效应,避免短期行为和临时培训,让教师通过参与富有创新内涵的专业研修活动的全过程,最终体验“问题―研修―成长”的专业发展方式。

实践性。一是要注意专业引领不能脱离特定环境中教师的实际需求;二是实践指导不能满足于固定模式的照搬照套,要鼓励教师在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开展专业活动,积极形成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这样客观存在的培训模式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的自觉发展。

民主性。强调培训的“双主体化”,即构建培训者与受训者平等的参与者和对话者关系,从而创造和谐的探究氛围,以鼓励教师善于思考,敢于创新,重视一线教师中丰富的培训资源,促进培训者与受训教师广泛的沟通和交流。

三、分步骤实施中职英语教师培训

(一)需求诊断

教师个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教师个人内在的主观动机和外显的客观努力。教师参与需求诊断,分析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根据学校对教师所从事的岗位必备职业素质要求和教师职业素质现状,找出与现有岗位必备专业素质之间的差距及培训需求。二是从主客观多渠道对参培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特别要了解培训对象自我培训提高需求和喜好的培训途径,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培训特点。

(二)评估定位

根据对教师需求诊断的分析,进行英语教师成长阶段定位评估。对未达到岗位职业素质要求的参培教师,应参加岗位素质弥补培训。对已达到岗位职业素质要求,岗位工作实绩突出的参培教师,根据自我成长需求和学校设计的培养目标,进行提高层次的培训。

(三)分类设计

分类设计原则上要求充分体现不同参培教师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异性。如对参加岗位职业素质弥补培训的教师,针对教师个体成长需求,针对不同岗位和教师个体职业素质需要,设计不同学校本岗位弥补性培训内容,并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对参加成长性培训的教师,针对教师现有职业素质现状,对照所要提高达到层次的职业素质要求标准,设计不同教师个体成长培训内容并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

(四)针对性培训

针对性培训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培训实践活动。在针对性培训中,培训方式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不同的培训条件而决定。培训部门和教师所在学校在此阶段应按照教师成长的规律和学校的客观条件制定出教师培训计划,并设计好培训活动实施细则,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方式和学习资料等。将培训需求相同的教师,组成学习小组,以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设计的学习内容进行培训。

(五)绩效测评

强调效果的检测是开展校本培训中的重要一环。绩效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和培训成效;二是学以致用的实效。绩效测评主要方式有:第一,对参培者学习内容的测验或教学基本功、基本技能的测试;第二,对校本培训参与者以及所执教班级学生进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了解受训教师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的情况;第三,受训者对参培活动的个人总结和反思;第四,学校负责校本培训的管理人员对参培教师进行学习态度考核,包括参加学习出勤情况、培训笔记、课题组活动记录等。

四、中职英语教师有效培训策略

(一)以科研课题为载体的“融入”式校本培训

“课题―研修―成长”的方式让教师融入“研究”的群体文化氛围,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

1.“融入”式培训的基本思路

一是以课题研究制度为保障,建立校本培训机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保障。校本培训的核心内容主要涉及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技能、德育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教育科研方法、校本教研的创新以及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相关的内容。

二是以课题研究内容为依托,优化校本培训主体的教育理念。科研课题是培养研究型教师、形成学习型学校的重要途径,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科研课题的引领才能获得内在的支撑点和推动力。以课题为载体,申请不同级别的课题,有层次有梯度地组织和吸纳一些急需提高科研素养的青年教师共同参加课题研究,实现英语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到“学习型”,再到“学者型”的类型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较快。

三是以课题研究实践为基础,在校本教研中实现校本培训。教师的“教学研究”是对教师自身教学进行反思和探究。这种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教学增加另外的负担,而是力图使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实践证明,教师间的广泛交流,特别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同时,研究工作可以让教师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促使其更好地反思教学和改进教学。

2.实施“融入”式培训

校本培训侧重教师教学、教研实践能力的培训,而这些教学、教研能力正是形成课题研究能力的基础之一。据此,学校可以提高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为目标,创建多种校本培训具体形式,帮助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一是校本教研培训。校本教研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所学校最容易实现的校本培训。进行课题研究要围绕教学,而基于科研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当前校本培训的主要思路。从中职学校的实际出发,英语教研组可以实施基于研究兴趣或以教学内容为框架的研究群体,并建立科研与校本培训QQ群或微博、微信,及时传播外语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信息等。

二是菜单式培训。通过发放有关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问卷调查,根据教师的困惑和他们期望的培训方式、内容制定适应性较广的培训“菜单”,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分层式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设计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如对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的培训,重点在科研、教学及指导、多媒体应用这三方面的能力提升;对新教师的培训重点抓教学基本功训练,如教学基本功展示、说课比赛、课件制作赛;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重点抓教学内容的重构、课堂生成能力、教学特色等。

四是“种子”培训。该策略要求首先要确定“种子”,“种子”不一定是某一个特定的人,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种子”外出学习,并将新的理念、方法带入学校,传授给更多的教师。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出发,尤其要加强对课题主持人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方法、课题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种子”培训不仅使“种子”教师自身有了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也使整个英语教师群体获得良好的发展和成长。

(二)中职英语教师行业合作培训

1.英语教师主动走出去

中职英语教师“走出去”,深入到行业、企业,将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入外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专业开发和改造的能力,主要采用短期分散见习和行业集中实践两种形式。

中职英语教师利用行课期间到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关的企业参与行业见习活动,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行之有效的行业合作培训方式,既可以避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又能达到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目的。如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平时带学生参加教学见习的机会,与学生一道参与行业实践,加强与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合作,了解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加清楚在校中职生作为一名准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品质。旅游酒店专业教学的英语教师则可以利用平时带学生到酒店见习的机会,了解酒店和客房的基本工作流程,收集酒店前台接待用语、酒店点餐服务用语和客房服务用语等与酒店和客房适用的相关职场英语,并将收集到的职场用语有效运用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中职英语教师利用假期集中参与行业实践活动,可以深入企业行业,立体式地感受企业环境带来的冲击,更好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而将其有效地整合到中职英语教学当中。

2.积极将“行家”请进来

邀请行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这种方式深受中职英语教师的欢迎。如邀请汽修方面的行业专家能手来校向师生介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相关人才的素质要求等,让英语教师更加明白做好中职英语教学工作不光是简单的从语言到语言的教学,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现实需求,与专业课教师共同探讨,在为专业课服务的同时,切实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堂观察式”培训

中职英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自主的知识更新、教学技能的提升,也需要通过观察,去发现同行的专业行为,进而形成比较的视野来反思自我教学过程。课题组与相关实验学校合作,开发出基于课堂实践的“课堂观察式”培训模式。通过为期近一年多的实验,该模式体现出了较大的优越性,使教师积极参与到了对课堂行为的观察、评估过程中,在对他人进行观察的同时,也内省了自我的专业行为。

1.课堂观察培训课程的理念

课堂观察的培训注重通过实践式的教师培训,推进英语教师培训活动由传统的“培训者”为中心向“参训者”为中心转变。通过培训,教师能真正掌握课堂观察方法,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课堂教学进行专业化观察,提升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同时,课堂观察能营造主体参与、积极思考、多边互动的培训氛围,教师能感受到群体发展的环境和氛围,逐步形成追求专业进步的内部动机。

2.课堂观察活动的实施

课堂观察的理论培训。课题组专家和教研员做“课堂观察”专题讲座,帮助教师理解“有效教学”、“有效课堂”和“课堂观察”的相关理论,掌握实施课堂观察的基本方法。

课堂观察前期准备。为了提高课堂观察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必须做好课前观察的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课堂观察合作组、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等。

召开课前会议。课前会议可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授课教师说课,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征分析、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等。二是各观察合作组根据授课教师的说课和本组教师自身教学中的问题选择观察点,每组选择一个一级观察指标,组内成员在此观察指标下选择观察点,并与授课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

设计观察量表。实施具体的课堂观察需要客观的参照,将主要的教师教学行为纳入量表,在课前会议结束后,各组教师参考范例设计符合自己需求的课堂观察量表。

实施课堂观察。在教师授课的同时,每一位观察的教师根据自己确定的观察点和统一设计的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记录,详细记下每一个观察点上学生的表现、教师的反应和相应的行为,并记录下当时的课堂片断,为课后会议以及后期撰写观察报告提供翔实的依据。

开展课后研讨。每一节研究课授课结束后,及时组织召开研讨会。授课教师首先要对这节课的实施情况进行充分说明与反思。之后各课堂观察合作组进行十分钟的组内交流研讨,汇总每个人的观察数据,交流观察结果和意见。各组派一名教师代表介绍本组观察记录情况及评价意见,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在交流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与观察教师真诚对话、深入交流,充分挖掘每堂课的特色,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撰写课堂观察报告、教学反思。每个课堂观察合作组在完成了课堂观察后,要根据自己的课堂观察量表原始记录和课后会议的对话写出详细的观察报告。报告中有数据分析和建议,每一项分析和建议都建立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之上。

小组内、小组间的总结交流。对课堂观察活动进行总结,展示各课堂观察合作组开发的课堂观察量表,与全体教师共同分析,指出报告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今后各教研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建议。

(四)校际合作的教师培训

校际合作是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开展的跨校听课、资源共享等教学与研究活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校间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不同类型的学术背景、文化氛围、发展平台等会导致教师群体的差异,而将这种差异作为教师思想碰撞和交流资源的校际合作显然独具魅力。

1.校际合作的思路

校际合作是两个或多个学校之间的教师在专业活动中采取合作而提高教学能力,实现专业发展的活动。因此,在校际合作中,必须明确两个或多个参与单位教师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发展性。在校际合作中,首先要发挥中职英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在观念上能够认识到参与合作的活动是对自身专业能力进步的促进,因而排除羞怯、冷漠和难为情的负面情绪,通过参与教研活动,实现专业的成长。其次,考虑学校间和教师间的差异性,注意发挥各自的长处,优势互补。

2.校际合作的具体做法

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实践活动的培训方式。每次校际间的活动围绕一个主题,以专家讲座、学术沙龙的形式,共同开展理论学习和问题探讨,开展同课异构或经验交流等活动,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在一定区域内举行小规模的专题研讨会,研究大家共同关心和面临的问题,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更能集思广益,集体攻关,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五、结论

从2012年开始,课题组以现代具身认知观(embodiedcognition)和社会建构主义(socialconstructivism)为理论指导,以中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终极目标,提出了“培训者启发引导、受训者实质参与、双方平等互动,共同发展提高”的培训理念,与项目学校积极合作,不断探索和总结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为主旨的中职英语教师的培训途径和策略,逐步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培训模式,重点在于改变教师现有的专业发展意识和方式,使教学工作与专业成长同步进行,让教师有充分的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实践、思考和创新自身的专业发展之路,赋予了中职英语教师培训更丰富的意义和内涵,这对促进中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中职英语教育质量具有独特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urns,a.&Jack,C.,R.,theCambridgeGuidetoSecondLanguageteachereducation(2ndedition)[m].Cambridge:CUp,2009.

[2]Crandall,J.,a.Languageteachereducation[J].annu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2000(20):34-55.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赖蓉莎.中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

[5]李彦.教师职业压力与动力平衡的因素与机制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6):57-60.

[6]徐世贵.教师自主成长―基于名师成长案例的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7]谢宁.城乡统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合作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8]张桂凤.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2):96-98.

[9]张艳,许竹君.中职英语教师发展与培训现状调查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3):155-158.

abstractSecondaryvocationalenglishteachershavetheirowncharacteristicsinprofessionalpractice,professionalideals,professionalawareness,professionalexpectationsandemotion.itisnecessaryfortheprofessionaltrainingofsecondaryvocationalenglishteacherstochangethetraditionaltop-downtrainingconceptandthepatternoftrainingandteachingpracticeseparation,activelyexplorethetrainingstrategyforsecondaryvocationalenglishteacherswiththeaimofstimulatingindependentconsciousnessof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itisofsignificancetopromotetheprofessionaldevelopmentofsecondaryvocationalenglishteachers,andimprovethequalityofsecondaryvocationalenglish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