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调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42:21

消费的调查报告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消费的调查报告篇2

一、消费观念的变化

李某,大三学生,月消费1000元以上。他吃饭不进食堂,买衣要去步行街,每星期还要去舞厅逛逛,光是抽烟每天不下10元,来了个什么“节日”还得到餐馆请客吃饭。

当代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把“粗茶淡饭”“节衣缩食”的传统美德认为是一种落伍,更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吃要讲场面,穿要讲名牌,玩要讲潮流,用要讲高档”。在此,我觉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家庭已经完全进入小康水平,但我们国家人口多、农民多的现实不能忽视。小部分大学生的高消费刺激了一些学生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他们开始超前消费,开始攀比成风,开始讲究排场~~~~

二、消费市场的景象

1、饮食消费:大学生对饮食越来越讲究,营养快餐也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校园饮食消费也与日俱增。自助餐、特色菜、珍珠奶茶、超市熟食都成为大学生钟情的食品。

2、娱乐消费:校园里外网吧、歌厅生意兴隆,尤其是放假期间真是门庭若市。出部分大学生有自己的电脑外,多数学生会去网吧,有的是查资料,有的是打文章,有的是看新闻,但更多的是看电影玩网络游戏。歌厅生意也是红红火火,同学聚会、联营等活动都选择歌厅,很多人说到:“反正钱是大家出,又有情调,钱发得值,我们玩的也开心~~~~~”

3、市场估测:校园市场是发展前景乐观的消费市场。校园消费有人口集中、消费商品结构较简单、大学生讲信誉、不斤斤计较、容易接受商品价格等优势,只要商家控制价格的波动,控制品牌,一定会取得丰厚利润。

三、消费不当

通过观察与调查,大学生赤字消费比较严重。一是由于校园消费方便适当,消费者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出现赤字;二是由于校园消费攀比现象严重,学生都讲究档次,容易超前消费。我觉得校园消费使大学生支不缚出,是大学生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盲目性、轻视读书学习、注重娱乐消遣的不当观念造成的。

消费的调查报告篇3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消费的调查报告篇4

今天学习啦小编将与大家分享: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X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

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

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调查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

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消费的调查报告篇5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消费的调查报告篇6

调查内容:关于全球娱乐消费行为的调查

调查对象:全球居民

新近的20xx爱德曼全球娱乐调查中国市场首次包括在内,除传统的美国和英国市场外,调查还增加了巴西、德国、印度、韩国和土耳其市场。调查分析了全球娱乐消费行为的相近与不同、社交媒体互动、总体互动趋势,比较了新兴与发达市场的异同。调查报告显示,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在线观看和分享娱乐使他们增加了与世界的联系。本次调查由爱德曼国际公关和matter委托edelmanBerland调查公司完成,已经进行了7年。

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分享娱乐体验的诉求真正是全球性的,爱德曼亚太区科技团队负责人Sanjaynair如是说。在中国,娱乐越来越多被地移动和多屏幕渠道所推动。可视娱乐打破障碍,增加了人们想要与他人分享内容和经历的热情,在中国,受访者认为在线视频是最受欢迎的娱乐形式。

线上娱乐连接世界根据受访者回复,在线视频和社交媒体帮助创建了一个全球性连接。当被问到是否因为自己看到的内容而觉得与世界联系更紧密时,三分之二的受访者(x7%)表示认同。去年,受访者比上一年(x3%)更加喜欢、更广泛地在线观看视频,在新兴市场中大多数受访者会观看和收听非母语类娱乐节目(这一数据在新兴市场为x0%,而在美国、英国和德国只有41%)。

人们希望获得浸入式互动娱乐体验世界范围内,人们渴望有更多的方式参与娱乐,中国、巴西、印度、土耳其和韩国等新兴市场,引领着这个潮流。总体来看,70%的受访者通过同时使用不同设备以增强他们的娱乐体验。此外,新兴市场的受访者更倾向获取额外娱乐内容,例如:被删减的镜头、演员简历以及幕后花絮(这一数据在新兴市场为7x%,在美国、英国和德国为59%),还有实时与他们所观看的娱乐进行互动(新兴市场的数据为75%,在美国、英国和德国只有47%)。

与以往不同的是,人们通过娱乐获取浸入式体验,爱德曼欧洲科技团队董事总经理乔恩哈格里夫(JonHargreaves)表示。发展中国家在引导打造顶尖内容的方式,建造基础设施以创造途径,让人们能随时、随地地进行互动。pSY的江南style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社交媒体:既要个人化,更需娱乐性matter,爱德曼体育、娱乐及活动营销机构,还调查了人们如何分享娱乐。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喜欢通过他们的社交网络分享娱乐细节。全球范围内,使用社交媒体的人倾向于分享娱乐信息的百分比与分享个人生活、分享关于朋友的百分比一样(7x%分享娱乐;75%分享个人生活;7x%分享关于朋友的内容)。这个趋势在新兴市场更加明显,在新兴市场,80%的受访者分享娱乐评论、娱乐观点以及娱乐推荐。

乐于分享积极的娱乐体验的人群是分享消极娱乐体验人群的5倍(全球20%的人们用社交媒体去分享快乐/满足,而仅仅有4%的人警告他人不要去看)。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娱乐消费时,品牌与专家的影响力相同:5x%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根据品牌或他们喜欢的产品的推荐来消费娱乐,与根据专家正面评价来消费娱乐的百分比相同。

消费的调查报告篇7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消费主体之一,他们有着这个群体特有的消费意识和特点。大学生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一代人,他们新型的消费观也必将备受瞩目,新型消费观可能从中衍生,并引导未来社会的消费主流。与此同时,他们一些超前的理财观念也渐渐引起人们的审视。理财作为一种技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在以后的社会中,理财将作为一种作用不容小觑的能力,体现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一、大学生消费的总体情况

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社会全体的消费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消费群体中的一支主力军,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从一定角度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未来经济的发展。

(一)大学生月生活费情况的结果反映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与以往相比,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逐年增加。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消费基数在不断增大,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正在大学生消费领域中,我们发现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攀比消费、奢侈消费、炫富消费等。消费观念正确与否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月生活费的相关情况能从一个方面体现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月生活费总额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费水平集中在800~1500元这个区间内,生活费水平在800元以下的占样本总体的8%,1500~2500元的占14%,2500元以上的仅占2%。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大致位于800~1500元这个水平上。大学生生活费水平分布相对较为集中。

当今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独立自主,也更加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实践能力,正因如此,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比如一些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会去做兼职,一方面可以赚取学费,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有一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一定金额的奖学金或助学金,或者采取勤工俭学的方式来赚取生活费用并且锻炼自己。

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还是以父母供给为主,但相比历年情形,大学生通过做兼职方式来赚取生活费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其中22%的大学生表示曾有过兼职经历。4%的大学生通过奖学金助学金或得了一定资助,2%的人以勤工俭学的方式作为获取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二)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的调查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的去向主要分布在食宿、购物、交际等方面。但相比较以往,大学生消费更加多元化,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分不开。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餐饮食宿方面,这一比例占到总消费额的59%,总消费额的18%用于交际娱乐,在近年来,这一比重正有所增长。通讯网络费用占到大学生总消费额的13%,这一比例也正在逐年增长。此外,总消费额的10%用于教育学习。

(三)大学生的预付消费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不再囿于时间的框架,超前消费的形式也开始为大学生所接受,一些大学生也已经开始尝试预付消费。预付消费和超前消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超前消费具有很强的享乐色彩,是一种不值得推崇的消费方式。而预付方式是一种健康的新型消费方式,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对预付消费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的大学生坚决反对预付消费,有33%的人对预付消费持无所谓的态度,26%的大学生认为预付消费要视家庭经济情况而论。所占比例最多的大学生认为,预付消费可以接受,但要引导其理性消费。

二、大学生理财的总体情况

大学是了解理财的起步时期,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阶段。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和演练尤为重要,它将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理财习惯。理财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完成财富累积、实现自身价值和投资目的是可以通过学习理财而实现的。没有科学、适当的理财,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理财投资,对于精神财富相对富有,而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锻炼自身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大学生对理财的认识情况

如何更好的理财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大学生中也不例外。走在社会前沿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对理财有一定的认知。甚至有些大学生己经开始尝试自己理财,接触一些简单的理财产品,通过自身实践来进行理财训练。

大学生理财目的的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最主要的理财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做准备。有23%的同学理财目的是盈利。17%的大学生理财是为了今后消费更合理。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管理金钱的能力,为以后的理财道路打下基础。另外,由于大学生可利用资金较少因此也有部分大学生希望通过理财获得盈利,改善生活。

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情况

图6反映了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情况,由图可知,有71%的大学生只知道有哪几类理财产品,具体不了解。15%的大学生一点也不了解,9%的大学生比较了解,而只有5%的大学生很了解,并且掌握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技术。以上表明,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缺乏了解,理财知识欠缺,理财能力薄弱。若要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应该提高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知程度。(二)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理财已经不是新生事物,大学生理财的现状也将关系到大学生理财观的形成。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也是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理财进程顺利运行,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大学生理财能力自评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对自身理财能力的评价中,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很好的理财能力,73%的人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19%的人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仅仅是一般。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的还是大多数,说明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大学生群体的理财能力一般。

(三)大学生的理财需求

理财在近些年来形成了一股热潮,不知不觉间,理财已经成为了一个话题、一种趋势甚至成为了一项事业。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理财这个概念,然而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就要清楚地掌握大学生的理财需求。

大学生对理财能力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对理财能力的需求较大。有15%的人认为理财是一种生活必需的技能,73%的人认为理财的作用很大,仅有6%的人认为作用不大,6%的人认为无所谓。

另外,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一些大学生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未来理财规划,他们的理财需求较为明朗。他们表示,建立家庭账户体系,实现家庭现金管理是理财能力的一种体验。而对外投资理财要考虑到理财产品的风险度和自身的承受程度,合理规划资产配置,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方法。

三、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中出现的问题的综合分析

经调查分析,从整体上看,大学生消费比较理性,但也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攀比心理、冲动消费、他人引导等。

(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问题反映

1.消费差异性的体现。在此次社会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中不同学生的消费观念也不尽相同。在大学生月总消费量的统计中我们发现,76%的学生消费水平在800~1500元,仅有2%的学生每月消费在2500元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能够理性消费,消费观念也比较正常,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现象只是个别存在。另外,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农村和城镇群体中。这一现象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平衡。

2.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也比较大。大学生普遍能理智消费,其在消费中各项支出分配为59%用于食品开支,13%用于通讯网络,18%用于休闲文娱,10%教育学习。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分配比较合理,大部分的消费用于食品支出。同时,相对于近几年来的消费结构,大学生在休闲文娱方面的支出正逐年增加,这也体现出大学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由此体现出大学生消费心理较为积极,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存在较少。

(二)大学生的理财观念的问题反映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特殊,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和理财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我们首先对大学生可支配费用进行调查并整理如下数据:91%的大学生表示对可支配费用的结余不满意,一般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只占全部生活费的6%左右。

其中,我们也对大学生如何理财进行了问卷调查,有93%的同学基本局限于将生活费活期存入银行,只有6%同学进行了理财投资。由此我们发现大学生理财存在如下问题:

1.理财观念薄弱。家庭或者是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是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生活费得来源,生活费的用途也普遍局限于把将钱存入银行,支付生活费的开销。不但花钱没有计划,甚至有的大学生奢侈浪费,缺乏创造财富和运用财富的观念,不能够深刻了解理财产品。因此,他们的理财意识相当匮乏,甚至可以说并不具备应有的理财观念。还有同学认为理财就是炒股,基金,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风险过大,这些都是对理财的误区。

消费的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农村消费扩大

在这个暑假中,本人通过对我县经济发展网上资料的查阅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了十六以来我县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据此做出报告。

一、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

(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我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XX—XX年为消费水平缓慢增长阶段。由于这一时期前两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产品价格低,农民负担高。因此,进入新世纪的前三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二是XX年为消费水平快速增长阶段。我市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使我市的农业经济迅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

(二)消费结构的演变。调查显示,受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低、支出预期高的制约,农村居民消费还是以一般性消费为主,衣食、居住消费等占的比重较大。随着收入的大幅增长,消费支出也大幅增加,消费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一是伴随着连续几年婚嫁高峰的过去,农村旧房改造已基本结束,建房热已开始降温,在消费支出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居住消费却大幅度减少。二是食品和衣着消费的比例有了突发性增长。由XX年的人均700元上升到1038元,增幅达48%,比重由37.2%上升到43.6%。三是交通通讯支出平稳增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和通讯工具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民外出频繁,对外交往不断扩大,使得农民的交通通讯支出在XX年就大幅增长。

(三)消费方式的演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而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方式转变的结果,消费方式的转变反过来又促进消费结构的变化,并转化为拉动消费市场的动力。近年来农民消费方式主要有以下变化:一是由满足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质量提高转变。在食品结构上,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各种副食消费不断增加,膳食结构向营养、科学型发展。在衣着消费上,农民穿衣在成衣化的基础上,更注重时尚化。XX年人均衣着支出140.1元,同比增长35%。二是由重食物消费向物质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食物消费更多表现为生存型消费,而服务型消费更多表现为提高型和享受型消费。服务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反映出农民消费观念的积极转变,也反映出农民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三是由自主性与市场化结合消费向更高的市场化消费转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消费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金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

二、扩大农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农民收入问题。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的提高为前提的。近两年,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的购买力提高了,对收入的预期也提高了,消费水平就明显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现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还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并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收支预期的不稳定,是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近几年,我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保障体系,但这些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普及率也不高,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存钱养老、存钱防病的思想在农民中还普遍存在。另外,收支预期的不稳定,越来越高的教育投资,婚丧嫁娶的盲目攀比,也使得农民不敢贸然消费。

(三)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和消费环境欠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设备、日用品等有赖于新型业态如连锁超市在农村的延伸,而目前农村商业流通组织方式落后,商品流通不畅,成本过高,商品价高质次、假冒伪劣严重等问题,不能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和适应农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自来水等近几年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远远落后于城镇,运行成本、运行费用高也使得农民对一些耐用消费品买得起用不起,限制了农民的消费。

三、进一步推动农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

(一)增加农民收入。从长远看,增加农民收入是推动农民消费的根本措施。要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全面贯彻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又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随着近几年农民增收各项政策的全面、强力出台,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也是间接的、有限的。今后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不再是由政策决定的生产积极性,而是农民生产经营水平。因此,今后农民增收的核心应转向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上来。

(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体系,使更多的农民从传统的储蓄养老、家庭养老的方式中解脱出来;使更多的农民参入医疗保险,看得起病,吃得起药,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进一步理顺农村信贷关系,落实农村信贷政策,简化信贷手续。进一步降低学生“学杂费”,特别是高中、大学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民不致为了让孩子上学而贫困或债台高筑。

消费的调查报告篇9

一、消费者权益案件的特点:

1、经营者诚实信用原则与安全保障义务的履行是审理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的重点,同时消费者人格权、知情权等纠纷表现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

通过对20起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类案件原告主张经营者的过错主要集中在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两方面,同时也出现了消费者以人格权受到损害为由进行诉讼的案例。

首先,经营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是造成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如孙某诉苏宁电器公司一案,原告主张被告将样品机作为未开封新机供货,存在欺诈行为;又如闫治武诉高丽、李永春一案,原告主张被告将仅具有保健功能的芦荟产品夸大为医疗产品,存在欺诈故意。该类案件主要因经营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务过程中存在夸大效用或以次充好的行为造成纠纷。20件案件中有9件,约占45%.

其次,因经营者未能有效履行安全保障和谨慎注意的义务,造成消费者人身及财产损害的纠纷,是该类案件另一个重要原因。如原告李淑珍诉被告张华、李玉平人身赔偿纠纷一案,原告到被告饭店就餐,因饭店临时加桌导致原告被板凳绊倒致伤,其伤情构成九级伤残。再如原告席开方至被告张勇经营的影楼拍照,按照被告的要求将手机存放于被告提供的衣柜内,后被盗。再如原告马广峰诉被告时代华庭洗浴城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原告洗浴期间衣柜被撬,丢失手机一部。上述案例均由经营者在安全保障义务方面存在瑕疵和疏漏引起,共9件,占抽样调查案件的45%.

第三,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消费者以经营者侵犯其人身权、知情权的案件也日渐增多。如原告陈燃诉被告新一佳超市侵害人格权纠纷一案,原告以被告强制其存包、侵害其人格权为由要求经营者承担侵害人格尊严权的民事责任。再如原告张秀英诉被告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原告以被告擅自改变手术方案但未履行告知义务,侵害其知情权,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这类案件,往往基于消费关系或类似消费关系产生,但其诉讼请求却不仅仅局限于消费领域,常常与其他侵权行为竟合,在适用法律方面存在冲突,又因缺乏先例且法无明文界定,审理的难度较大。在20件案件中,这类纠纷有2起,占10%.

2、涉及损害后果、因果关系的常需要评估和鉴定,造成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审理周期相对较长。

消费者主张损害赔偿,即主张被告承担侵权责任。不仅要证明过错、损害后果,最重要的是证明因果关系。通常均需要委托鉴定来确定因果关系,造成该类案件审理周期长。如李胜喜诉铜山县中建房地产责任有限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因鉴定财产损害价值,审理周期为5个月;李淑珍诉张华、李玉平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因原告需要评残,审理周期近5个月。再如孙书兰诉铜山县大庙镇后坝村砖厂产品质量纠纷一案,需对砖瓦质量进行检测,之后还要对房屋的损坏价值进行评估,立案后半年内仍无法开庭审理。

3、原被告之间矛盾较尖锐,调解率低,上诉率高。

消费者往往以等价交换的意识要求经营者必须达到自身满意的服务水平,期望值较高。起诉到法院后,盲目认为至少可以双倍返还购货款,加上鉴定费用较高,对被告要求较苛刻。而被告方多为商家、厂家等经营者,为维护自身声誉,即使存在一定过错,亦不同意调解,造成该类案件调解结案率极低。抽样调查的这20件案件,调解、撤诉结案的仅为5件,占25%.

4、消费者对于经营者过错的理解,常常与消法所规定的过错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滥讼。

如原告庄建引诉被告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中,庄建引因患心脏室间隔缺损于1996年7月16日就诊于徐医附院胸外科。徐医附院在明确告知庄建引法定人手术风险的情况下,与庄建引法定人签定了手术协议书。1996年7月24日,徐医附院为庄建引实施了手术,术中顺利,术后未发现异常。医师告知患者家长手术成功,庄建引遂于1996年8月1日出院。半年后,庄建引复查心脏彩超发现缺失分流。后庄建引以徐医附院未能治愈疾病却隐瞒真相、存在欺诈行为为由起诉来院,要求被告赔偿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内的各项损失50000元,并按照消法有关规定双倍返还医疗费。笔者认为,本案如按照合同之诉审理,被告在手术协议书中已明确告知手术风险,且缺失分流是不可避免的手术并发症,系合同明确约定的免责条款,即使原告手术后出现缺失分流,被告亦不能构成违约。如以侵权之诉审理,被告的过错在于错误告知手术效果,而被告对手术效果评价正确与否,与原告缺失分流的损害后果之间均不存在因果关系,故被告也不承担侵权责任。该案虽然判令被告给付原告一定的经济补偿,但原告的诉讼请求实际上是予以了驳回。

二、消费者权益案件在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者定义的模糊,难以准确适用消法是审理消费者权益案件中的突出问题。

我国现行《消法》是1993年制定实施的。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物质文化生活较贫乏,商家经营促销手段较单调,由此造成消费者定义模糊。显然,《消法》在这些方面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消费者定义的片面性日益暴露,如:因使用商家附赠商品而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消费者是否是适用《消法》;医患关系中,如医方存在夸大医疗效果、改变医疗方案、开具与疾病无关的药物等行为时,患者是否能以消费者身份要求适用《消法》;单位消费是否适用《消法》;购票乘坐运输工具的消费过程中造成伤害是否适用《消法》等。以上情况均与《消法》具有内在联系,但又无定论。使得法官在审理中出现一定的困惑和茫然。

2、对于经营者的一些瑕疵行为是否应定性为消法所确定的过错,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而难以确定。

如孙甲诉苏宁电器公司一案(以调解结案)中,孙某在被告公司看中一台电视样品,要求订购同样的机器。被告将样品包装后送至原告住处。原告发现此为样机后,询问被告,被告亦未否认,称仅剩一台样机。原告遂以被告存在欺诈行为为由,起诉来院要求被告双倍返还购机款。本案争议焦点在于如何认定被告将样机销售给原告的行为。该样机并不存在质量问题,双方也未明确约定所购机器必须为未开封的新机,因此难以确认被告违约。依照交易习惯,电子产品一般应提供新机,但也不能排除提供样机的可能性;原告要求购买和样机同样的机器,而被告提供的恰恰就是样机本身,完全符合原告的要求。可以说,被告的过错在于没有明确告知原告提供的机器为样机,而这种告知是否为被告之义务,且即使是义务,违反该义务是否即构成欺诈,并且应当对被告苛以双倍返还价款的惩罚,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均难以定论。

3、消费者权益案件审理过程中,在举证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目前的法律规定对于消费者在举证方面负担仍显过重。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六款规定:“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此条规定,要求消费者首先要证明所购商品、产品存在缺陷,还要就该缺陷与致人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进行证明,之后方可由生产者就免责事由举证。而如何证明产品存在缺陷及因果关系,对于消费者具有一定难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本法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如何界定“不合理的危险”,或者证明没有国家行业标准的产品存在缺陷,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和法官的自由裁量均难以确定,必须借助权威的鉴定结论。这就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如原告闫治武诉被告高丽、李永春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中,被告销售的芦荟产品具有卫生部门颁发的合格证,属于保健食品。原告主张其为缺陷产品,但无法证实;如进行鉴定,一则难以找到相关机构进行鉴定,二则鉴定费用较高,诉讼成本甚至高于原告期待利益;其三难以确定鉴定样品(原告所购产品已全部食用,被告提供的新批次的样品,原告又不予认可)。此外,原告还要对于自身病情加重与服用芦荟产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举证,这就面临和证明产品存在缺陷同样的困境。

另一个对于消费者十分不利的规定,就是最高院对于缺陷产品举证责任中,要求的是由产品生产者举证,而不是要求销售者举证。根据消法规定,消费者可以选择商品的销售者或者生产者要求赔偿,如果消费者选择的被告是销售者(为方便诉讼,原告多选择销售者),那么,即使是免责事由,被告也不须举证,举证责任全部由原告承担。如闫治武一案中,原告选择的被告是芦荟产品的销售者,而生产者是广东省中山市某公司,原告起诉生产者存在较大不便,起诉销售者又难以令销售者承担举证责任,陷入两难境地。所以笔者建议能否将产品免责事由的举证责任同时分配给销售者和生产者,以便消费者维权。

4、涉及消费者权益的案件没有统一的案由,法律关系相互重叠、交错,在审理中缺少统一的执法尺度,造成个案审理存在较大差异。

因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中,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没有专门的案由,因此消费者在立案时,多选择人身损害赔偿、医疗服务合同、客运合同、商品房销售合同等案由主张权利。案由不同,审理时举证责任、归责原则、赔偿范围也不同,必然带来执法尺度的不同,造成各个案件在审理时存在一定差异。

如原告闫治武诉被告李永春、张丽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中,闫治武原患有天疱疮,后听信被告张丽的宣传,误以为完美牌芦荟产品具有医疗效用,遂购买了由被告李永春销售的芦荟产品(保健产品)2700余元。但闫治武的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加重,后至南京住院治疗花费5000余元治愈。原告以芦荟产品造成人身损害为由起诉,要求被告承担侵权责任。如依原告诉之本意,须按照一般人身损害案件的归责原则举证,其难以逾越的障碍即是证明因果关系。因闫治武最初主张因服用芦荟产品造成自身疾病的加重,须承担该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但其购买、服用的芦荟产品品种繁多、批次不同,且已没有可供进行鉴定的剩余样品;同时,鉴定机构的确定也成为难题,鉴定费用的承担亦增加讼累;即使以上问题顺利解决,该因果关系是否成立亦难以预料。因此,按照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审理则原告胜诉的希望极为渺茫。但是,我们在审理时发现被告在推销和宣传时存在欺诈行为,遂向原告行使了释明权,告知可按照消费者权益纠纷主张权利。原告遂变更诉讼请求要求按照消法双倍返还购货款。我院遂将审理重点转移到查明被告是否存在虚假和夸大宣传的欺诈行为上。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我院以被告对消费者进行欺诈、违反消法判令被告双倍返还原告购货款(该判决上诉后被维持)。这个案例非常典型的体现了案由的不同决定了消费者胜诉与否,再次证明正确的案由对审理该类案件具有关键作用。

5、在适用消法时,应当依侵权审理还是依合同审理有待统一。

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纠纷源于购销合同,发生损害时应当就侵权和违约择一主张权利。但现实中消费者往往同时主张。为保护消费者,审理时往往定合同的案由,却依侵权审理,造成混乱。此外,消法实质追究的是侵权责任,归责上却采取无过错的违约。此类纠纷,按照合同审理,归责原则为严格的无过错责任;按照侵权审理,追究的是过错责任。在审理中,难以把握。

如原告边朝辉诉被告徐州国豪集团有限公司敬修堂中西结合医院医疗服务合同一案,被告广告宣传可以“不开刀、不住院、随治随走”治疗痔疮,原告遂至该院治疗。但被告发现原告病情必须分次治疗,遂告知原告并采取了分次治疗。原告后以被告违反“不开刀、不住院、随治随走”的承诺、存在欺诈行为为由起诉来院,要求赔偿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内的各项损失6000余元。本案在审理中即存在一定困惑:原告以被告违约来起诉,应为合同之诉,但要求被告承担的是侵权责任。如果在归责上要求被告承担无过错责任,却在赔偿上承担侵权责任,对被告有失公正。鉴于原告主张被告具有过错且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本案即依照侵权审理,进行了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为被告无过错、不具有因果关系、不构成医疗事故。一审遂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上诉后得到维持)。但是,在阐明理由时,我院认为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和现有医学的局限性,一般不能将治疗效果作为医疗服务合同的标的,从而排除了原被告之间为医疗服务合同纠纷,而迳行依照侵权审理——但本案案由却是医疗服务合同。故本案的审理存在一定瑕疵和混乱。

其次,对于在法律关系重叠情况下,非典型消费者为了最大利益而选择消费者身份要求无过错的经营者赔偿的案件,要谨慎把握其中的法律关系。

如原告徐莹诉被告徐州市公路运输总公司客运合同纠纷一案(撤诉)。原告购票乘坐被告车辆前往山东。途中,另一违章车辆与被告车辆相撞,发生车祸,由侵权第三人承担全部过错责任,被告无过错。原告以被告违反客运合同、具有过错为由起诉被告,要求按照消法赔偿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近60000元)在内的所有损失。本案是典型的公路客运合同纠纷,但原告为得到最大利益,没有选择侵权人作为被告(侵权人已受刑事处分,无履行能力),而是选择无过错的被告(具有履行能力),其诉请本身就体现了合同之诉的本意。但其诉讼请求表现的却是侵权之诉。本案中的被告没有过错(交通事故中无责任),依法不需承担侵权责任。如按照消法处理,被告无过错,属于意外事故,原告不应得到被告的赔偿;假若再令被告承担精神损害抚慰金,无疑更不公平。

再如原告刘凯诉被告徐州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目前在上诉期间),原告是公交车乘客,因司机进站刹车在车内摔伤。原告选择侵权之诉要求被告承担责任,但要求被告按照客运合同以经营者身份,来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过错责任。该案集客运合同、一般侵权、消费合同于一体,相互联系、相互矛盾,在适用法律、过错归责、证明责任上均存在冲突,又无法律明确界定,因此在审理中存在相当的困惑和难度。我院最终仍按照侵权的法律关系判令被告承担60%的过错责任。

6、经营者过错程度应成为消费者获得赔偿份额的一个衡量因素,即使消费者要求追究违约责任,亦不宜判令被告承担全部责任。

在经营者过错并非十分明显的案例中,不宜按照合同的无过错原则令经营者承担全部过错责任。

如因为第三人侵权引起的消费者权益纠纷就不能简单适用消法对经营者追究责任。法律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公平与正义,这种公平与正义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相适应。经营者对于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应当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而不能无限制的任意扩大和加重,否则,法院简单的将消费者的损失全部转移到经营者身上,虽然保护了消费者,但一方面也放纵了直接侵权人,加重了经营者的负担和经营风险,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势必产生不利影响。

如马广峰诉时代华庭洗浴城一案和席开方诉张勇一案,两名原告都是因为在消费期间被他人盗取了手机,在直接侵权人无法明确的情况下转而要求经营者承担责任。笔者认为,即使经营者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疏漏,也只是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一个间接原因,为犯罪分子盗窃得逞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必然导致损害发生的原因力。因此,由经营者承担全部的过错责任有失公平。这两个案例,一例为经营者自愿赔偿50%的损失调解结案,一例以法院判决经营者赔偿一半损失结案,双方均未上诉。事实证明,由经营者根据自身过错承相应的侵权责任,是可以得到当事人理解和社会认同的。

消费的调查报告篇10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消费观念财商培养

[中图分类号]F713.55[文献标识码]B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消费主体之一,他们有着这个群体特有的消费意识和特点。大学生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一代人,他们新型的消费观也必将备受瞩目,新型消费观可能从中衍生,并引导未来社会的消费主流。与此同时,他们一些超前的理财观念也渐渐引起人们的审视。理财作为一种技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在以后的社会中,理财将作为一种作用不容小觑的能力,体现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一、大学生消费的总体情况

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社会全体的消费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消费群体中的一支“主力军”,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从一定角度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未来经济的发展。

(一)大学生月生活费情况的结果反映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与以往相比,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逐年增加。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消费基数在不断增大,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正在大学生消费领域中,我们发现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攀比消费、奢侈消费、炫富消费等。消费观念正确与否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月生活费的相关情况能从一个方面体现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月生活费总额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费水平集中在800~1500元这个区间内,生活费水平在800元以下的占样本总体的8%,1500~2500元的占14%,2500元以上的仅占2%。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大致位于800~1500元这个水平上。大学生生活费水平分布相对较为集中。

当今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独立自主,也更加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实践能力,正因如此,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比如一些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会去做兼职,一方面可以赚取学费,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有一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一定金额的奖学金或助学金,或者采取勤工俭学的方式来赚取生活费用并且锻炼自己。

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还是以父母供给为主,但相比历年情形,大学生通过做兼职方式来赚取生活费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其中22%的大学生表示曾有过兼职经历。4%的大学生通过奖学金助学金或得了一定资助,2%的人以勤工俭学的方式作为获取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二)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的调查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的去向主要分布在食宿、购物、交际等方面。但相比较以往,大学生消费更加多元化,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分不开。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餐饮食宿方面,这一比例占到总消费额的59%,总消费额的18%用于交际娱乐,在近年来,这一比重正有所增长。通讯网络费用占到大学生总消费额的13%,这一比例也正在逐年增长。此外,总消费额的10%用于教育学习。

(三)大学生的“预付消费”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不再囿于时间的框架,超前消费的形式也开始为大学生所接受,一些大学生也已经开始尝试“预付消费”。“预付消费”和超前消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超前消费具有很强的享乐色彩,是一种不值得推崇的消费方式。而预付方式是一种健康的新型消费方式,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对预付消费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的大学生坚决反对预付消费,有33%的人对预付消费持无所谓的态度,26%的大学生认为预付消费要视家庭经济情况而论。所占比例最多的大学生认为,预付消费可以接受,但要引导其理性消费。

二、大学生理财的总体情况

大学是了解理财的起步时期,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阶段。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和演练尤为重要,它将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理财习惯。理财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完成财富累积、实现自身价值和投资目的是可以通过学习理财而实现的。没有科学、适当的理财,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理财投资,对于精神财富相对富有,而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锻炼自身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大学生对理财的认识情况

如何更好的理财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大学生中也不例外。走在社会前沿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对理财有一定的认知。甚至有些大学生己经开始尝试自己理财,接触一些简单的理财产品,通过自身实践来进行理财训练。

大学生理财目的的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最主要的理财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做准备。有23%的同学理财目的是盈利。17%的大学生理财是为了今后消费更合理。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管理金钱的能力,为以后的理财道路打下基础。另外,由于大学生可利用资金较少因此也有部分大学生希望通过理财获得盈利,改善生活。

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情况

图6反映了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情况,由图可知,有71%的大学生只知道有哪几类理财产品,具体不了解。15%的大学生一点也不了解,9%的大学生比较了解,而只有5%的大学生很了解,并且掌握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技术。以上表明,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缺乏了解,理财知识欠缺,理财能力薄弱。若要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应该提高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知程度。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理财已经不是新生事物,大学生理财的现状也将关系到大学生理财观的形成。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也是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理财进程顺利运行,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大学生理财能力自评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对自身理财能力的评价中,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很好的理财能力,73%的人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19%的人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仅仅是一般。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的还是大多数,说明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大学生群体的理财能力一般。

(三)大学生的理财需求

理财在近些年来形成了一股热潮,不知不觉间,理财已经成为了一个话题、一种趋势甚至成为了一项事业。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理财这个概念,然而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就要清楚地掌握大学生的理财需求。

大学生对理财能力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对理财能力的需求较大。有15%的人认为理财是一种生活必需的技能,73%的人认为理财的作用很大,仅有6%的人认为作用不大,6%的人认为无所谓。

另外,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一些大学生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未来理财规划,他们的理财需求较为明朗。他们表示,建立家庭账户体系,实现家庭现金管理是理财能力的一种体验。而对外投资理财要考虑到理财产品的风险度和自身的承受程度,合理规划资产配置,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方法。

三、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中出现的问题的综合分析

经调查分析,从整体上看,大学生消费比较理性,但也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攀比心理、冲动消费、他人引导等。

(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问题反映

1.消费差异性的体现。在此次社会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中不同学生的消费观念也不尽相同。在大学生月总消费量的统计中我们发现,76%的学生消费水平在800~1500元,仅有2%的学生每月消费在2500元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能够理性消费,消费观念也比较正常,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现象只是个别存在。另外,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农村和城镇群体中。这一现象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平衡。

2.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也比较大。大学生普遍能理智消费,其在消费中各项支出分配为59%用于食品开支,13%用于通讯网络,18%用于休闲文娱,10%教育学习。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分配比较合理,大部分的消费用于食品支出。同时,相对于近几年来的消费结构,大学生在休闲文娱方面的支出正逐年增加,这也体现出大学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由此体现出大学生消费心理较为积极,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存在较少。

(二)大学生的理财观念的问题反映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特殊,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和理财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我们首先对大学生可支配费用进行调查并整理如下数据:91%的大学生表示对可支配费用的结余不满意,一般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只占全部生活费的6%左右。

其中,我们也对大学生如何理财进行了问卷调查,有93%的同学基本局限于将生活费活期存入银行,只有6%同学进行了理财投资。由此我们发现大学生理财存在如下问题:

1.理财观念薄弱。家庭或者是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是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生活费得来源,生活费的用途也普遍局限于把将钱存入银行,支付生活费的开销。不但花钱没有计划,甚至有的大学生奢侈浪费,缺乏创造财富和运用财富的观念,不能够深刻了解理财产品。因此,他们的理财意识相当匮乏,甚至可以说并不具备应有的理财观念。还有同学认为理财就是炒股,基金,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风险过大,这些都是对理财的误区。

2.资金结构安排不合理。大部分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或者把生活费全部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不考虑其他的投资渠道;或者把钱大量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不能很好地规避风险,行情不好时往往会带来较大损失,导致以后的生活费也没有着落。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还存在着较强的主观随意性、极端性。

针对大学生理财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合理制定投资计划,加强理财知识的学习,了解更多适合的理财产品。虽然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局限较多,而投资理财产品收效又较低。但是大学生仍旧可以通过深入学习理财投资,合理规划个人可支配收入,掌握理财技巧,不盲目追求过高的收益,最终获得投资理财的益处。

[参考文献]

[1]丁妍华,杜玮璐,李晓伟,李莹莹.当代大学生消费理财现状调查与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6)

[2]荣海平,武伟强.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J].商业经济,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