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45:00

党性教育论文篇1

一、创新,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党建工作是一项严肃的事业,需要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

党建工作更是一项充满生机活力与创造锐气的事业。

(一)任何领域的任何创造,都必须有一个崭新的、有创意的观念作指导。基层党建工作,要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实现更大的跨越,提升整体水平,必须首先在观念上实现突破。要坚定地认识到,创新是党建工作的题中之意义,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而目前,党建工作创新恰恰仍面临着许多坚固的框框: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游离;党务干部在继承与创新关系上的犹豫与彷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党建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有些同志片面强调原则,习惯于照既定框子办事,思想上患得患失,工作上畏首畏尾,改革怕出乱子,创新怕担风险;有的同志片面强调继承,缺乏辨证观点,对过去的经验全盘照搬,食而不化。所有这些,在本质上都是思想观念僵化的表现。而思想观念上的僵化,导致工作实践上出不了新意,生气就不足,单位的党建工作跟“风”走,落伍于形势的变化发展,工作局面打不开。

(二)创新的实践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不断迈入更高的层次。站在历史的分水岭上回头看看,一部党的建设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一部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从近年来党建工作的实践看,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衅挑战,广大党建工作者在党建领域进行了有创新的探索。如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加强了民主政治建设,广泛推行了厂务公开,等等,有效地拉进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些有效的探索,与时代要求相呼应,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促进效应。但这些改革与创新仍然是初步的,只有不懈地探索,持之以恒地创新,才能推动党建工作实现新的起点上的更大飞跃。

(三)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创新有着广阔的创造空间。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为我们今天的党建工作拓展了创新的空间,提供了实践的舞台。譬如,以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为标志的经济领域充满了活力,如何在这块新天地里写就党建工作的华彩篇章,是整个基层党组织都考虑和实践的大问题。另外,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思想的多元化使人们的认识世界丰富多彩,其间也不缺乏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法论功”歪理邪说的作祟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广大党建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在行动上主动探索,更要在实践上进行积极创新,才能使党建工作走在形势发展的前沿,实现其应有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创新,轴心在促进经济发展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以推动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第一要义。

党建工作能否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检验党建工作创新实际价值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判断标准。

(一)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坚决拼弃形式主义。党建工作的创新,不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也不是口号上的推陈出新。党建工作创新的落脚点必须定位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上。经济发展来不得“空中楼阁”,作为其推动力的党建工作,如果试图以几个华而不实的“靓招”来实现其功能,是幼稚的。因此,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必须坚决抵制与拼弃那些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和灾难的“花架子”,把创新之根深深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实践土地上,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最佳结合,才能使灿烂的党建之花,结出丰硕的经济建设之果。

(二)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努力形成旺盛的人气。经济的发展要依靠旺盛的人气。看一个地区是否有旺盛的人气,关键要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人气足不足、旺不旺。领导班子团结坚强,人气就旺。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只有干部群众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旺盛的人气,才能无往而不胜。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人气才能旺盛。要形成旺盛的人气,关键是不能埋没人才,不能委屈人才,更不能压抑人才,要十分注意优化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努力推动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三)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始终做好与经济工作结合的文章。党建工作创新与经济工作是两个紧密相连的领域。党建工作要始终体现与经济工作结合的要求,这也是党建工作活力和生命力所在。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如火如荼;在企业,改制改革的步伐正紧锣密鼓;在全国,加入wto的考验与挑战已摆到了人们的眼前。这些都是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起来的切入点,关键是我们党建工作者敏感性如何,果敢性如何。经济发展势若奔江,我们的党建工作只有有力地体现这种时代特点,才能好地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三、创新,重槌应打在鼓心上“响鼓要用重槌擂”。创新的重槌打在鼓心上,创新的大鼓才会更响亮、更激越、更豪迈。

那么,党建工作创新的这柄槌究竟应落在何处?

(一)抓调研,在工作思路上创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此,要在组织系统大兴、调研之风,努力构建完善的调研机制,通过调研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通过调研开拓视野,掌握脉搏,形成科学的认识。对于有创新的调研成果,要敢于放在实践中试验,并注意总结、改进和完善;对一些成熟的经验,要提升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办法、意见和规定,指导基层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二)抓突破,在工作重点上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就没有发展。抓住重点,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组织部门要围绕重点工作,寻求工作的突破口,找准工作的主攻方向,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前,特别是要抓住干部制度改革这个关键。因为干部制度改革牵动全局、左右全局、影响全局,直接关系到整个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时,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党建工作其他重点、难点问题,大力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党性教育论文篇2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本质属性,是共产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阶级性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党性教育,就是按照党性内容的要求,运用党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政策,采用适当的原则、方法、手段,教育党员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立场、观点的转变和内在素质的提高,以增强党性、弘扬党性的教育活动。党性教育在我们党思想、政治、组织和制度建设的历史上,对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党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本文拟从党性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入手,对新时期党性教育的创新进行初步探索。

一、实现党性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新时期党性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路径选择

1.党性教育的规律性要求党性教育必须融入人文教育。人文是一种精神文化,泛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具有一种力量,可以增强人的和谐意识,激发人的热情、创造性,调动人的内在潜能。人文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就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无疑,党性教育作为更高层次的净化灵魂、升华思想的手段,融入人文教育尤为必要。

党性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内容、原则、方法、手段和规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二是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三是开放吸收,开拓创新。上述规律表明,党性教育不仅在目的、要求、原则、方法等方面与人文教育具有一致性,而且更高于人文教育。所以,在党性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是必然的、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融入人文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党性教育的效果,而且能够丰富和创新党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开创党性教育的新局面。

2.党性教育内容的时代性要求党性教育必须融入人文教育。党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方法是一定的,必须坚持,但是其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在不同的时代又有所不同。在革命战争、武装夺取政权的时代,党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党员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则是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党员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理解和掌握上述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没有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作为基础和前提,是不可能的。党性教育如果离开人文教育,没有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作为铺垫和基础,只是抽象地、空洞地讲几个基本观点,背诵几条基本结论,既激发不了党员的学习热情,更收不到入耳、入脑、入心,转变观念,提高觉悟,指导实践的教育效果。当今社会的发展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与强烈民族自尊心、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只有真正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国家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巨大的作用。显然,在党性教育中,有选择地以渊博的文化历史知识、国学知识,有针对性地探源解惑,将党性教育基本理论的政治性与文化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具体性、生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用党的理论开拓党员的视野,武装党员的头脑,转变思想、形成观念,也可以教给党员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达到党性教育的目的。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任务、新形势要求党性教育必须融入人文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坚持党性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建设,既是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所以,在党性教育中,必须融入人文教育,把党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人格、灵魂的塑造。要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教育党员干部树立和实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党员干部加强和法纪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政,遵纪守法;教育党员干部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文化的侵蚀;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道德观、群众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做好公仆,首先要做好公民。

二、实现党性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党性教育的一种改革和创新

1.各级领导和党务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文化历史知识水平。只有具备较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渊博的学识,厚重的人文底蕴,开阔的视野,科学的思维方式,善于从具体到抽象,从大量的事实材料、经验教训中提炼、抽象出正确的观点、结论,又善于从抽象到具体,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将人文教育融入党性教育之中,实现政治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讲清理论,探源解惑,科学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达到学习理论、拓展视野、提高觉悟、增强党性的目的。

2.要根据党性教育内容的需要和党员的实际,做好人文知识和资料的筛选工作。人文资料的选用一定要辨别真伪,准确科学,实事求是,既要有成功的经验,也要有遭受失败的教训,对于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既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极力贬低。选用的人文资料要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丰富多彩,常讲常新,给人以教益和启迪,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融入人文教育,要改革党性教育的方法、手段。无论是理论灌输、熏陶感染、榜样示范,还是行为规范,都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边活动,需要发挥两个积极性,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被教育者即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融入人文教育,引入大量人文资料的情况下,更要处理好“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关系。要广泛采用互动式、研讨式、自省式、整风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党员既要学会用理论观点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学会从大量人文资料、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的分析中抽象出理性认识,形成观点、信念,促进“三观”的形成和党性的增强。

党性教育论文篇3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起到“刷新”党员干部的思想,让党员干部充分认可及理解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转变以往单调枯燥的说教式教学方法,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文献法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思想政治的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和党校教育的三结合运行机制进行探究,得出具体的运行措施,以期为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性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机制探究

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我国党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理论多于实践,重复说教多于创新教育,使党员干部在面对思想政治课程时,产生单调枯燥之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往往流于形式。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说:“我们不能有一个封闭的党校,更不能有一支封闭的、缺乏世界眼光的干部队伍”。由此可见,研究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渠道及教学内容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此种背景,提出了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党校教育”三结合运行机制,通过分析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党校教育”的内涵,提出了具体的结合措施。使党员干部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中体会思想政治的重要性,真正将学习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现出较高的政治素养。

一、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党校教育”的内涵

(一)课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教育

党员干部肩负重要责任,知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工作水平、领导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学习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问题。因此,党校的课堂教育

承载了培养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知识水平的重任。党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设置系统、全面、与时俱进。除了“老五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和《党建》,及“三基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和“五当代”《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防》《当代世界思潮》外,党校课程还根据当下政治形势及当前热门问题,设置了《形势与任务》、《时事热点》等课程。且党校每学期都会根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根据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党校所传授知识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奠定党员干部的政治基础。

(二)日常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行

思想政治理论必须生活化才能让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发挥应有的效应,而日常教育正是对课堂教育最好的延续与补充。党校开展思想政治日常教育主要通过组织播放具有党性宣传效应的影视作品、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烈士陵园与名人故居、邀请国家部门重要负责人及专家教授对当代世界的一些问题进行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组织教员出国交流、开展党校重大课题科研项目、组织党员干部进企业进地方进行实地调研、鼓励党员干部学习相关报刊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中。

(三)党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凝练与深化

党校教育是针对优秀党员干部所展开的教育。它承载着对党员干部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培训、党性教育与能力提升的重要任务。它通过对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理论教育,使党员干部更深一步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最新政策等,建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熟练地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及判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党校教育通过对优中选优的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再教育,积极鼓励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其充分体现了“党校姓党”的本质属性。

二、创新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党校教育”三结合运行机制

(一)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途径

首先,制定三方联动的教学计划。统筹规划三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课堂教育主要对党员干部进行“老五门”“三基本”“五当代”等基本内容的教育。日常教育则通过举办各种相关活樱将党的路线方针、最新政策、世界问题、政治思潮等进行再教育。党校教育则以培养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为主,以重点培养优秀党员为目的。尽量避免三方教育内容重复嗦。其次,创建多元化教学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不必要局限于课本及教室,教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组织党员干部讨论当前的时政问题、进行相关影片的播放、相关论文撰写、带领党员干部参与社会活动等,让党员干部充分将理论融入实践,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的内涵。

(二)完善考核方式,明确培养目标

完善的考核方式是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首先,对党员干部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采用平时成绩结合试卷笔试成绩的模式。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党员干部的到课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所提交的讨论成果的情况、教员对学员遵守规章制度的评价情况、参与各种实践性活动的情况等;笔试试卷的题目应更多的倾向于与时俱进的结构化试题,体现出灵活的知识运用能力。其次,以奖为主对学员学习进行鼓励。对学习能力强,学习进步大的学员,可以采取物质与精神的奖励方式,物质奖励方式可以鼓励学员出国进行知识交流,精神奖励可以通过颁发具有含金量的证书等,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想政治课程的培养目的。

(三)优化师资力量,丰富教育资源

首先,思政课教师除了党校的教员外,还应该结合国家优秀干部、优秀学者等,党校教员主要将党校的主要基本课程进行讲解,国家优秀干部、优秀学者等主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来与学员共同探讨当前最新的政治问题、世界热点问题等。其次,党校应结合学员自身需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个性化教学,使学员学有所用。再次,根据时代的发展,开展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采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教学。最后,积极创建报刊学习,鼓励学员将最新政治思潮、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等发表于报刊之中,共各学员学习与讨论,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同时学员的思想成果被作为案例讨论或得到大家的赞赏,也是对学员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需要充分结合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和党校教育三方作用,使三方各发挥所长,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途径,完善考核方式,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师资力量,丰富教育资源,打造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水民,光,许继荣.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党校教育”三结合内涵及意义辨析[n].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09).

党性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党校;党性教育;干部

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是新形势下党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新的历史时期,县级党校的办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党校的办学观念也必须跟着转变。县级党校深入探索开展干部党性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增强干部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努力将党校打造成党性教育的示范基地,在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党校党性教育的认识基础

(一)党性及党性教育的基本内涵

所谓党性,是指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它不仅体现在党的整体机制中,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上,也体现在一个个领导干部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中。列宁说过:“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包括理想信念、阶级觉悟、组织纪律性、宗旨意识、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等方面。我们党能否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否保持坚强的党性。而党性教育则是指为了增强和提高领导干部的党性素质、党性水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效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而以一定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二)党性教育与党校教育的契合

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灵魂和主题,是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的重要体现,党校不仅是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阵地,而且是领导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校深化推进干部党性教育,有其内在价值。首先,有利于保证干部政治上清醒、行动上坚定。其次,有利于消除消极腐败现象,保证干部廉洁从政。再次,有利于完成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当前,党校通过开展干部的党性教育,不断加强干部的党性修养,才能使领导干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

(三)党校党性教育的目标定位

党校进行党性教育,应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紧密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形成特色。通过开展党性教育,应使参加培训的干部实现四个目标。一是政治立场坚定。通过党性教育让各级干部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宗旨意识增强。通过党性教育让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三是组织纪律严明。通过党性教育,让各级干部坚持党的原则,严守党的纪律,增强组织观念,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四是干部作风优良。通过党性教育,让各级干部树立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

二、玉环县委党校党性教育的创新实践

(一)多形式开展党性教育

1、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更能使学员真切感受崇高的精神风貌,有效接受革命人生观的熏染。参观是现场教学的重要内容。我校主要选择了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林森火纪念馆等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场所进行现场参观和讲解,还原老一代共产党人无私奋献的工作激情,为共产主义事业勇于献身的高尚情环,引导干部牢记胜利来之不易,启发干部牢牢树立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专题讲课

党校开展党性教育,理论教学是主要方式。在理论教学中,我校积极组建了一支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党性教育师资库,既有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党建理论专家,也有对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熟悉的部门领导;既有党校专职教师,也有其他部门的业务骨干、先锋模范。这样的师资队伍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优势,形成强有力的综合教育功能。在课程设置上,也有计划地安排了国情教育、民主法制、反腐倡廉等专题,引导他们认真思考怎样做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

3、辩论研讨

针对部分领导干部平时不重视理论学习,疏于思考,不求甚解的现状,我校创新辩论研讨的教学方式,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问题情况,形成积累了辩论研讨的相关题库,促使领导干部主动思考,逐步养成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良好风气。通过辩论研讨,启发干部从不同的层面思考问题,使干部的思想进一步升华。如2013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研讨题目是工作作风与执政为民。通过引导学员联系思想实际进行座谈讨论,使大家在真挚、感人的交流之中,互相启发,互相教育,做到融会贯通,在岗位工作中更好地执政为民,为民务实。

(二)多渠道强化培训管理

干部管理是加强党性教育的直接平台,是党校实现党性教育目标的有力辅助。同志任中央党校校长时,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加强学员管理,对学员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也提出了严格要求。我校认真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在开展各类主题班次培训中,配合党性教育,在管理上从有利于加强干部性修养的方式进行。首先是实行学分制,对中青班、县管干部培训班等主题班次,均实行学分管理,以此作为锻炼干部党性的重要手段。其次是注重开班教育,进行国情、县情教育,围绕提高政治理论修养、领导能力与工作效率及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活动,加深认识。再次是开展思想剖析。引导培训干部开展实事求是的自我剖析,自查组织观念、宗旨意识、作风纪律,反思公仆形象、廉洁勤政、政绩贡献,使干部触动思想,净化灵魂,坚定信念,增强党性。

(三)社会实践巩固教育成效

我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党性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参加培训的领导干部深入到农村基层、街道社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要求领导干部结合社会实践体会,撰写调研报告,交流实践心得,并召开专题报告会,由党校老师对调研报告进行点评,不断巩固党性教育的成效。特别是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每期都有留有一个星期的调研时间,由其自由组合,组成若干个调研小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2013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40多名学员自由组合成15个社会实践小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到高山农村帮助留守老人,了解农村老人的生存现状,有的到福利院给孤残儿童送温暖,献爱心,有的深入汽摩工业园区,了解企业生存发展之道。通过社会实践,促进中青年干部发现社会生活的新情况、新问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路线。中青年干部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撰写了一系列调研文章,对新形势下的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各阶层群体生存况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自身的党性修养产生了更高的要求。

三、影响党校党性教育实效性的现实因素

(一)环境因素

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条件下,人们对金钱、物质的追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利益最大化的观念深刻影响着许多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甚至有一些人包括领导干部,认为理想信念是虚假的、空洞的,毫无价值,只有物质的才是真实的,才能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享受。这样一些观点影响了党性教育的效果。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全世界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极为便利,随着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的出现,信息也能即时共享,这使各种意识形态、各种思想文化在更大范围内交流和交锋,广大领导干部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能不能有效消化外来文化,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真正为我所用,考验着广大党员干部。事实上,多元文化、多种思潮的冲击,影响了部分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一定程度上迷惑了他们对社会现实、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党性党风的判断,使对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难度加大。

(二)干部个体因素

参加培训的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层面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对党性教育的心理预期也有所不同,对于文化修养不高的领导干部来说,他们对党性教育更多停留在通俗易懂、感性的层面,而对于文化修较高的领导干部来说,他们可能在喜欢感性教育的同时,希望听一些有深度、理论性较强的党性教育课。因此,相同的课程,面对不同的受众,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从领导干部的个体品质来说,他们首先是个社会人,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当然,大部分领导干部是在合理合法地追求个人利益,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也不能排除少数领导干部过分看重个人利益,违背党性要求,作出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行为,那么,这部分领导干部对党性教育是排斥的、反感的,对他们党性教育的效果也是不理想的。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对参加党校培训不积极,认为到党校参加培训,就是“走过场”,这同样也会影响党性教育的效果。

(三)教学因素

虽然党校在党性教育上进行了诸多探索,但客观上还是存在不少困境。首先是难以开展个性化教学。党性教育较多存在“白菜萝卜一锅煮”的现象,精细化、针对性强的党性教育很难操作,与领导干部需求多样化不合拍,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效果不明显。其次是手段方法仍比较单一,较多仍是灌输式、照本宣科式教育模式;再次,从教学规划上看,当前,许多党校对党性教育内容的科学规划并未编制,党性教育工作缺乏总体目标和具体的阶段性任务。

四、增强县级党校党性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党校老师的师资培训

孟子曾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凡事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自己没有搞清楚,却想使别人明白,这是不太可能的。我校师资力量相对比较弱,要提高党校党性教育的实效,应加强对党校教师的培训。通过提高教师水平,增强党性教育“第一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教师有能力围绕党员干部关心的、社会各界关注的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当前社会正处于高速转型期,作为党校的教师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当有拨云见日的“慧眼”,真正做到从基层领导干部实际出发,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严谨的表述生动化,让学员坐得住、学得进、听得懂。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王东京同志讲:党校讲课应把握好三个维度,即理论维度、历史维度、现实维度。意思是说,不结合历史与现实讲理论,理论就没有针对性,那是无的放矢;而离开了理论与历史讲现实,又难免就事论事,缺乏深度。就是说,党校教师应当“懂专业、懂马列、懂实际”。

(二)明晰党性教育的重点

县级党校开展党性教育,应当突出重点,有目标,有规划,围绕重点、根据需要设置相关课程,形成党性教育的体系。首先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其次要加强模范意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成为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模范。第三要加强道德修养教育,提升领导干部的个人品行,提高党的整体形象。第四要加强拒腐防变教育,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长期执政。第五是群众路线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认真研究和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第六是加强组织纪律观念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坚持按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成为党性最强、公道正派的党员干部。

(三)注重党性教育的个性化

领导干部到党校参加培训,目的是接受党性教育、提高理论修养,开拓工作思路、增强工作本领。党性教育就是让领导干部在切身体会中了解党性要求,要使党性与领导干部的生命感受、职业感受联系起来,不能把党性教育搞成形式主义。党性教育应成为领导干部人生追求中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党校在开展党性教育中,努力结合各主题班次领导干部个体特点,注重教育方法,立足领导干部学习工作的现实需要,针对不同层面的领导干部受众,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防止一锅煮。做到党性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增强时代性;党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增强实践性,党性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增强内生性。同时要积极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领导干部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等,借助于教育、习俗、礼仪、文娱等手段艺术性的达到党性教育的目的,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参考文献]

[1]柳建辉.新形势下提高干部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几点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2]杨平璋.干部教育实践培训与党校教学改革创新思考[J].思政党建,2013(05).

党性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党性修养党性教育有效性原则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27-03

1党性教育及其有效性概念的研究

1.1党性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党性?党性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号召:“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特征,是阶级性的升华。

一般来讲,党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党性是指党的性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任何一个政党都是代表着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政治组织,代表着不同性质的不同阶级的利益,因此,一定阶级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决定着它的党性。狭义的党性是指共产党员的党性,党性不仅作为一个政党的固有本性,体现在党的整体机制中,而且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中,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性最直接体现者;共产党员的党性,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性是党的性质在党员身上的具体表现。

1.2党性教育的概念

党性教育的概念是指党组织按照党性原则要求对党员进行思想灌输和规范其行为的活动。党性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决定了其有效性在党性教育中处于核心关键地位。高等学校党员的党性教育旨在使广大党员自觉按照党性原则锻炼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成为高尚的、有道德、有益于人民的人。

1.3党性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党性教育有效性是指党性教育这一作为价值课题的实践活动所能满足党性教育主体需要的程度。其首要主体是党组织。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需要的满足度,是衡量党性教育价值及其有效性的最高尺度,是通过党性教育来塑造特定“规格”的人,即党员干部来实现的。党性教育的有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该活动及其结果对于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维护,集中表现在执政党对社会的整合,包括机制整合、制度整合、组织整合。其二是预期培养的具有特定思想素质的人的实现程度。

2独立学院加强党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优秀分子,大学生党员的作用发挥得好,起到先锋作用,则广大大学生就会对党充满信任;相反,则会损害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加强独立学院党性教育与修养,是党员的核心任务,是作为合格共产党员的决定因素。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现状,决定了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必要性。

2.1大学生党员的党性现状分析

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新生力量,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大学生党员的特殊地位,学生党员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党的形象,因此,更应该抓紧对大学生党员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确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思想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念。

当前,高校学生大多数都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迫切愿望,他们政治思想表现好,觉悟高,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有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优势,然而,在党性修养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入党动机不够端正。

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功利型的,不是把入党作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正确选择,而是作为一种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

第二,不重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忽视理论学习。

部分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容易受到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特别是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认识,由此导致共产主义信念不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固。

2.2大学生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迫切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进性,面临着新的考验。在大学生党员中,有些党员把物质利益看的过重,有的学生党员推崇的是个人主义,重个人利益。因此,在此关键时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教育。

3独立学院党性教育的内容及目标

3.1独立学院党性教育的内容

党性教育成效有多大,与党性教育的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有直接关系。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一种高等教育体制,其党性教育内容与公办高校并无多大区别。中共中央党校张志新等认为,高校党性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六方面:学习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加强基础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政治修养;践行党的宗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加强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素质修养;坚持党的组织制度,加强纪律性修养;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加强优良作风修养等。[6]笔者认为,党史教育也应该成为党性教育的一项内容。现阶段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认识还有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党的发展史、奋斗史,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欠缺更加突出,因此,加强党史教育有利于巩固大学生对于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树立更加清晰牢固的共产主义信仰。

此外,奉献教育、原则教育、模范教育、警示教育、道德教育、忠诚教育、权力责任教育等诸多方面亦属于党性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更多的体现出党性教育中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层面的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在学好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保持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从而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2独立学院党性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要求各级党组织努力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重要党组织,构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目标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和党员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需要一个艰苦的、长期的和自觉的党性锻炼与修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正确的途径和科学的方法,善于学习,注重实践,健全监督机制。由此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大学生党性教育要完成党性修养与模范作用双重体现的基本任务。

中央党校也有学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总书记在2005年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阐述的“六个坚持”和十七大精神,大学生党员队伍培养应该将以下方面作为党性教育的目标:坚定不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扎实提高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本领;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兢兢业业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身体力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9]另有观点认为,独立学院党性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党员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共产主义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道德观[11]。总之,大学生党性教育的最终目标都不能偏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这个战略目标。

4独立学院党性教育的有效度研究

党性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重要环节,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渠道。党性教育是一种信仰教育,是培养对党的忠诚,对党的事业的执着,对党员个人廉洁奉公的修养。指出:“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要坚持能力与增强党性相结合”。高校党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党性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4.1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主流是良好的,多数党员都能自觉树立好形象,对整个学院的党性教育工作注入积极因素

第一,学生党员的素质与数量都有很大提高。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该校在校学生党员的比例一直处于同类院校的首位。2009年在校学生党员399人,所占在校生的比率不到5%,10年学生党员595人,所占在校生的比率达到7.4%,11年学生党员人数达到921,所占在校生的比率达到10%。

第二,绝大多数学生党员都是学生群体中的学习标兵,在历次的评优评先中都占据绝对比例。如我院某系一学生支部学生共43人,该支部内部形成了“比、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其成绩平均绩点达到3.633,也就是人均86分以上。最高绩点达到4.122以上(绩点是国内大学作为学生学习能力与质量的综合测评指标之一,一般统一的公式:绩点=分数/10-5),其中,有1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29名同学获得学院校内奖学金,获奖党员比例达到67%。这些学生党员不仅自身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而且积极带动班上同学共同进步,形成了我校良好学风氛围,受到社会及广大家长的肯定和赞扬。

4.2在实践中,我们党性教育的有效程度仍不够显著,存在一定不足

调查显示,认为院系学生党组织民主生活形式丰富(包括“很丰富”)的调查对象,仅占一半,形式呆板、乏味是当前独立院校党组织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仅1/4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发挥良好,多数人认为党员偶尔能带好头,稍好于普通学生;2/3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党员的理论和实践均不够;党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多数认为是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不足和缺失导致的。具体表现在:

第一,对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未把党性教育列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一现象在独立学院中体现尤为明显;党性教育是党组织按照党性原则要求对党员进行思想灌输和规范其行为的活动。健全制度使党性教育变得常规和规范,进而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安排。良性的党性教育模式一般体现为锥型模式。在这种制度下,人,尤其是党务工作管理者的色彩在淡化。但随着党务工作者的升迁、更替,以及管理者的学科背景等都会对高校党性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第二,党性教育迎接信息化的挑战。党性教育的信息化,不仅仅是指对党员管理的信息化,更需要党组织机构的信息化:在当今的时代,信息的发展已经由平面向立体多维空间发展。mSn、QQ博客、微博、信息无处不在,网络的双刃剑也对高校党性教育提出挑战。在网络面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对等的,也许一个不经意的事件,就会颠覆学生对以往形成的认识。这就需要党性教育者始终站在信息的前沿,了解问题不回避。

第三,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尤其独立学院组织机构和管理教育机制不健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负面影响,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其政治核心作用难以保证。党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靠一两个部门完成的,使每个教职工都意识到对学生党员要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从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再到正式党员,甚至离校后党性教育都要可持续性的发展,社会也应密切配合,使党性教育跨越时空,成为终身教育。

第四,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重视,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党员意识、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较淡薄;批评和自我批评力度不够;教育形式单一,较为模式化,缺乏创新性;重显性轻隐性;考察方式形式化,基层党组织重发展、轻教育,对党员教育的后效及延续性缺乏有效监控。

灌输是党性教育的重要方式,但理论的灌输与现实的衔接不够,大学生虽加入党组织,但也会受其他思潮影响,我们要大张旗鼓的去宣扬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价值观,让广大党员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就会去占领”。党性教育说到底靠的是吸引而不是强迫,让党性教育的课堂成为有魅力的课堂,让大学生党员在这里自由的讨论,不抓辫子,不扣帽子,在心理、灵魂上征服学生。

党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能回避所面对的问题,尤其表现为有效度方面的问题。

5独立学院党性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总体看来,独立学校党性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多样性、科学性、时代性、规范性、系统性、方向性、理论联系实际、正面疏导为主等原则。

鉴于此,独立学院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需要从以下途径具体落实。

5.1完善制度――构建好党支部基本框架,完善党组织管理的规章制度

高校应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好党支部的基本框架,提高整体驾驭力。独立学院必须加强院系两级党校建设,完善院系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支部)的建设和党支部组织生活管理制度,增强院系党组织在共青团员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是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保障,只有不断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党支部制度的执行效力,不断创新性地完善党支部制度,才能更好开展各项党建工作,提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

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大体包括党务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生活、集体领导等几大方面。为此,必须健全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制,完善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理论学习制度、联系群众制度、组织发展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等,使学生党支部的活动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充分发挥制度的教育和引导功能。

5.2完善形式――丰富党支部民主生活形式和党性教育活动方式

独立学院应将党性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党员的积极性,而不能仅仅拘泥于传统且过于枯燥的党课教育。

结合独立学院自身机制和学生党员的特殊性,党员教育活动可有以下方式开展。较为传统的形式,如党课理论教育、影视教育、征文比赛、先进模范报告会、形势报告等为多数支部所采用,但学生反应其过于模式化。在这些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可开展更多形式的思想教育,如读书类活动,社会调查、参观学习活动,演讲竞赛、知识竞赛、黑板报比赛、墙报比赛等各类评比竞赛,党员形象或作风讨论会、时事座谈会,以及其他寓教于乐活动,如帮教活动、身教示范活动、回忆对比活动等多种形式。

此外,课堂上的思想教育对学生党员尤为重要,独立学院必须大力抓好教学环节,将党性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党的教育。

5.3营造氛围――加强对党的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的党性教育氛围

市场经济背景下,部分党员偏离了自我定位,产生了有损党的形象和人民利益的行为,无形中对大学生党员的言行规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校风的综合体现,客观上营造了一种育人氛围。在一个精神向上、传统优良、校风文明的环境中,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就会自觉接受熏陶和感染。学院可借助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引导师生聆听历史,了解社会发展;组织时事报告会、国旗下的讲话和宣誓、军训等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优化校园党性教育环境。同时,可在文化活动中强化学生的政治信仰,纠正信仰偏差,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党性教育融为一体。

通过党建宣传栏、网络(党建专栏,网上论坛,完整的党员培养、发展、管理的网络系统)、黑板报、墙报、校园期刊等,实现党性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互动,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党性教育的有效载体,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对党的知识了解熟悉,营造积极向上、良好的班级、学校、社会党性教育氛围。

5.4实践落实――加强党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深入落实

党性教育的效果,需要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党员,其党性发挥的核心场所是校园,通过校园,可大至社会或社区,小至班级或宿舍进行党。

作为大学生党员,可以通过校园各类渠道,建立校园党员服务站以及其他各大学生组织或协会,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校园学雷锋、校园服务月、校园志愿者、优秀党支部(团支部)、文明班级(宿舍)评比等活动,并深入社会,积极开展并参与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活动,如敬老院、孤儿院学雷锋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暑期三下乡活动等;同时,学生党员或党员组织,可适度深入学生班级和宿舍,通过建立班级党支部,联系人培养制度等,定期或不定期与班级同学进行交流谈心,发挥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和传帮带作用,用党员的良好形象来影响和感染普通学生,规范校园文明建设。

5.5模范监督――建立学生党性教育档案,实行党员服务奖惩制度

大学生党员的各项活动,必须接受监督和批评,并进行自我批评。调动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能动性非常必要,“四自”教育――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党员个人进行党性修养的有效方法。

党员评议活动,包括师生评议党员活动、党员自评、党风监评小组活动、党员考核活动、有效监督活动等,这些活动需要有效落实。如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党员公开承诺,需要切实的监督落实,而非仅仅是书面承诺。此外,学院和系部网站上开通的“党建专栏”,可公布书记信箱或党委举报电话,对党员名单和党员情况进行实时公示,并接受党内外监督,或实行党员服务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优秀党员的积极性和提高不合格党员的能动性。

党性教育是党组织按照党性原则要求对党员进行思想灌输和规范其行为的活动。重视党性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和一大优势。党性教育有效性是指党性教育这一作为价值课题的实践活动所能满足党性教育主体需要的程度。

加强高校党性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素质和综合能力,是进行自我完善、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党员的使命;高校党性教育既是端正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我党长期执政的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对于独立学院来说,面对与公办院校相同的任务,党性教育可确保独立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也是独立学院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前,各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都十分注重党性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果。民办高校党性教育处于学校思想政治的核心作用,其有效性的增强无疑会推动整个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向前发展,让我们齐心协力,深入推进,共同促进民办独立学院党性建设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潮光,刁振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陈瑞平,李福生.创新与实践:华南农业大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建论文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吕澄,王虹.党支部活动方式与方法[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0.

[4]倪海东.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第二辑)[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5]万福义.党员教育工作[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6]张志新,甄小英.面对21世纪的党性修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4.

[7]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大学生党课读本[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人民日报理论部.“六个为什么”:对若干重大问题的解答[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6.

[9]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读本编写组.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10]李继力.党性教育有效性刍议[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9):46-48.

党性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党校教育;纯洁性;建设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强调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主课,是当前党校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党校教育对于加强党纯洁性的建设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党纯洁性建设当中,党校教育是保持党纯洁性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党校的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党校教育性质决定党纯洁性建设

党校为我国共产党党内所设置的关于培训、轮训干部的一个专职的教育机构,是所属的党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党校姓党,所以党校的教育性质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在党校教育中,一切都需要围绕党以及国家的事业大局、中心工作来展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的教育重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在加强党纯洁性的建设中,首先应当重视的就是党员的领导干部在思想方面的纯洁性。因此,党校的教育在党纯洁性建设当中发挥着重要思想上“清道夫”、“卫道士”的作用。

(二)党校教育对象决定了党纯洁性建设

保证党纯洁性巩固,才可以保证党始终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葆马列主义政党先进性。作为党一份子,党员是党的活动主体。保持党纯洁性,保证党员干部合格,是保证党先进性关键所在。只有在坚决地保证每位党员都可以成为“最不知疲倦的、无所畏惧的和可靠的战士”,才可以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其中,党员的领导干部在党的纯洁性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头作用,干部纯洁性建设状况是政党的纯洁性建设风向标。党校教育是以培养忠于马克思主义,培养德才兼备的党员和领导干部为目的的。其主要对象是党员的领导干部。

(三)党校教育的方法决定的

党的纯洁性建设单靠枯燥且乏味的强行地灌输以及行政命令是无法行的通的。党的纯洁性建设首先应当内化于心。对于党员来说,党员有一定知识储备,有的有丰富的经验,让这些人接受新的观点,首先要让党员真正地信服,从内心认可。在党校教育中,采用针对成人的教育形式,利用大量的理论来论证,通过谈观点、摆事实来让学员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这种方法最适合在党纯洁性建设当中使用。

二、加强党校教育实效,提升党的纯洁性的措施

(一)更新党校干部教育的理念,打造新型的教育氛围

党校领导不光要有坚定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还应当坚定党性自信,党校要让党旗高高飘扬,党性原则标语绘画上墙,革命先辈和优秀党员照片要进陈列橱窗,腐败案例要写在耻辱柱上。党校校园要做足红色文化传播文章,做实党性教育“一直在路上”的文章。凡是能够显示教育气氛的地方都要有所表示,凡是能够张扬党性原则的会场都要利用起来,凡是逢党的全会召开就要坚持环境刷新,积极营造党的最高学府的文化氛围。

(二)不断完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估体制

在学员方面,采用常规考核法+行动学习考察法+跟踪考核法有机统一的综合评价模式,即依照校内常规考核方法,对学员在校表现给予量分。尝试采用动态学习考察法,就是透过行动实践学习观察考核学员,设置一个重要问题作为模拟情境,学员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解决处理,从而判断其党性人品素养。在教员方面,要建立健全教学效果反馈机制,探索集体备课+课堂跟踪+学员评分等行之有效的课堂效果评估方法,党校分管工作领导要把集体备课中的有效方式记录下来存入档案,特别是各种创新形式要加以关注,课中随时检验其效果和不足之处,课后向学员征询意见,发放意见表,给教员讲课效果打分,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开展下一步的工作。综合评价方法的使用,能够对师生双方均产生有效自我约束,并对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成果的量化、巩固、运用和经验推广都会产生积极意义。

(三)运用党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以及建设时期曾经战胜无数的困难、挑战,具有丰富的经验以及深刻的教训,这为现如今党员干部党性的教育、党员能力的提升保留了丰富的题材以及无尽精神财富。在党性教育中,应以能调动学员阅读、研究、讨论的兴趣为前提,尽可能选择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人物。如西安事变,此类案例不仅包含有问题或者有疑难情境,适合于调动学员的问题意识和现实思考,其典型意义往往可以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理念相联系,从而使得讨论能够真正深入到内心世界;同时,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现了高超的领导才能和政治谋略,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无疑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同时,案例的设计应再现真实历史并兼顾案例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提供可以帮助学员身临其境同时又符合历史真实的信息。必须鲜活地再现历史,不仅应当帮助学员认识历史,更应当引导学员结合现实来体会和感悟历史,引发学员的现实思考,激发学员研讨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使学员身临其境地体会历史,让学员了解事件的全貌、进程,将学员真实地置于历史的场景中,让他们亲临其境地感受到压力和责任,学员阅读和分析案例的过程,就相当于让自己像当事者一样经历了一次遇到和解决坚定理想信念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替代性经验”和感悟。

三、结束语

加强纯洁性建设纳入我党建设的主线之中,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特殊”的党校教育,使其在纯洁性建设中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中党校教育已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党的纯洁性建设中,应当提升党校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党性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创新党校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

高校党校是广大青年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知识,了解党的历史,提高党性修养和增强党性锻炼的重要阵地,它的建立和发展壮大,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其它途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从发展战略和事业全局的高度,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党校工作的新途径,切实发挥好高校党校的积极作用。

1党校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校党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又有党校教育的特殊性;既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众性,又突出党校教育的先进性特点,在大学生思想建设工作中发挥科学、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作用。在大学生中开展入党教育培训,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2党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从教育培训模式上看,能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实际需要与内化效果的成分不多。

因党校培训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阐述的多是一般性规律,引用的多是一般性例子,介绍的多是一般性经验,从理论到理论,而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却难以作为党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也难以引起学员共鸣。

(2)从教育培训过程上看,能体现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复杂性因素不多。

由于参加党校学习的学生人数众多,导致在党校教育过程中师资匮乏,加之党校教师理论水平因长期得不到培训再提高,导致教学内容缺少前沿性和深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另一方面,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和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网上不良信息的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是非判断与行为选择,其负面作用不可避免地给高校传统的党校教育带来巨大冲击。

(3)从教育培训内容上看,能体现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特点的不多。

不少高校在党校教育过程中,常常把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开办讲座讲解理论知识上,缺乏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没有贴近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特点。课堂上普遍缺少师生交流和针对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过程“静态化”,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学员思考的问题,授课方式缺少成人特点和青年大学生特色,教学培训没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3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校教育工作的途径

3.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发挥党校的特殊教育功能,实现教育思想的创新

3.1.1把大学生自身特点作为党校教育创新的切入点。

3.1.2把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党校教育创新的出发点。

3.1.3把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作为党校教育创新的落脚点。

3.2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党校的阵地作用,实现教育内容的创新

创新教学内容,主要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理论解释宣讲向理论实际运用转变,加大党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学员视野,启发学员思路,把学校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党校教学和科研的重点,指导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员提高理论水平和各种能力,努力使党校成为某一问题的研究中心。

3.3以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和教育平台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增强党校教学的针对性和生动性,实现教育手段的创新

3.3.1加强教材建设,强调理论性。

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统一规范教学计划和教材,党校所选用的教材要与时俱进,结合党发展的新情况,结合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强调教育的理论性、针对性,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2强调教学方式,讲求灵活性。

突出教学相长,提高党校教学质量,需要坚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等环节,让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在改革实践的大课堂中开阔眼界;二是把理论灌输、专题报告、调查研究、经验交流、演讲比赛、影视教育等结合起来,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把教师优势与学员优势结合起来,增加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时间,促进学员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四是把党校集中教育培训与对学员的日常管理以及学生党支部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

3.3.3利用网上党校,增加吸引力。

当今互联网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由于网络具有远程性、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综合性等特点,它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创建党校网站这种现代化的手段及时传递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有关党员教育的文件精神和重要信息,加大宣传力度,满足学生随时了解党的基本知识的迫切需求,拓展教育的灵活度和覆盖面。

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新阶段,积极探索党校教育的新形式,开发教育的新载体,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党校工作体现与时俱进精神、永远站在时代前列的要求,也是站在面向未来的全球化战略高度,从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历史要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提高广大党员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花伟.完善党校培训工作的三个着力点.领导科学,2004年第21期:20-24.

党性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党性修养;政治修养;党性教育;党校工作

引言:

所谓党性修养,就是指共产党员体现在工作与生活中的道德品质和政治修养,是一种不断锤炼、不断完善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在党校教育中,学员党性修养的培养与提升是核心和灵魂,也是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的重要体现。

一、党性的重要意义

党性修养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本质,是中国共产党所固有的最本质的特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党性不仅是党校教学管理的灵魂,更是党员必备的政治修养,因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党校教学管理的灵魂

曾指示:“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的确,党性不仅仅是一个政党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更是每一名高素质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且首要具备的素质。全国党校系统第六次教学改革研讨会对新形势下的党性教育进行了重新阐述,并就其重要意义展开了论述,指出各级党校要牢记党校职责,坚持“党校姓党”,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性教育是党校学员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是党校教学管理的灵魂。

2.是党员必备的政治修养

哲学家萨特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每一个党员都应当牢记自己在党旗下所立下的庄严的誓言,时刻不忘对党性的坚守。尤其作为年轻的党员干部,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道德操守,自觉规避腐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自身党性的侵蚀,应当屏心静气地研读有关党的发展历程的各类文献,进而领悟无产阶级革命的价值内涵,并在生活中将之作为自身的信仰基石,以此坚定不移地前行。此外,党的事业能否得以实现,相当大的层面上取决于每个党员干部自身的思想建设水平。有鉴于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注重提升自身党性修养,进而为党的事业奉献出一份力量。

二、新形势下党校学员党性教育的特点

新形势下党校学员的党性教育具备时代性与实践性的双重特点。

1.时代性

党性教育并非孤立存在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多元的新时代,其更是受到了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层面的因素的影响,所以烙下了时代的烙印。同时,党校学员的党性教育与各个历史时期的党的中心任务和要求进行紧密结合,在学员的教育过程中具备了时代性的特点。

2.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开放的与时俱进性,因此,它必然强调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性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积累的不断提升与发展。实践是考量党性最好的试金石,它要求每一个党员在实践当中去体现党性。

三、新形势下党校学员党性修养的培养与提升方法

新形势下党校学员党性修养的培养与提升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从关注学员思想状况、创新党性教育形式、更新党性教育内容三个方面入手分析。

1.关注学员思想状况

在新形势下,党校学员受到的各种价值观冲击,致使其思想状况较为复杂,价值观比较多元化。为此,党校应该对新形势下学员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解,予以关注,从学员的思想状况入手,分析学员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比如,学员在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或不良倾向的时候,党校应及时了解,发现问题所在,及时对学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纠正学员的错误认知,使学员在接受思想教育过程中提升党性修养。

2.创新党性教育形式

首先,应当依托典型宣讲与实地体验的模式,最大程度地使党性教育更为“接地气”。所谓的典型宣讲模式,便是邀请优秀的党员干部为广大党员进行示范宣讲,从而藉由其讲解使广大党员提升党性价值观认识;实地体验模式,则是组织党员干部去各个革命圣地、革命纪念馆去感受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实现对无产阶级伟大革命精神的传承,进而使广大党员干部意识到自身对伟大革命事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进而在工作学习中能够给自身订立更高的目标,更为严格地规范自身言行。

其次,应当依托当地资源践行组织活动,借助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以此作为常规组织活动,使参与其中的广大党员能够更好地为公众福祉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应当注重提升党性教育的实际效用。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因授课内容过于理论抽象,因而给人的感觉是理论有余,但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有鉴于此,在党性教育过程中,应当在理论宣讲的同时,注重通过行为训练模式教学法,依托授课模式的创新实现课程实用性的提升,以便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而切实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

3.更新党性教育内容

党性教育是我党建党以来一直都十分关注与重视的党员教育内容,也是一项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的内容。因为时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国内外形势瞬息万变,不同时代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的党性教育的内容中,也要有所变化和更新。比如,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较高,有许多网络资源可以被应用到党校的工作中。为此,党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整合,发挥现代信息教育手段的作用,建立网上党校,及时在网上更新党校的党性教育内容,不断收集资料与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编辑、丰富与完善,使网上党校在党性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增强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强化党性教育的趣味性。这样一来,党性教育就能够及时、迅速地得以更新,并且能够使学员接受起来更为直观、更为有效。

四、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过程中,党员的党性教育是一项意义重大、常谈常新的工作,对于提高学员党性修养,强化学员作风建设意义重大。我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十分关注党性教育,因此党校在学员的党性教育过程中也应该认清形势,改革创新,关注学员思想状况、创新党性教育形式、更新党性教育内容,立足新的、战略大局的高度,不断创新与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党性教育的路径,从而使党校的党性教育获得本质上的提升,为党员干部的成长提供最为关键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丁俊萍.党性修养与革命传统资源的开发运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唐之享.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几个问题[J].湖湘论坛,2009(05).

[3]刘开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钜制――纪念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发表70周年[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04).

党性教育论文篇9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创新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是保证学生党员质量、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众多学生中的骨干、模范和先进分子,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为了保证学生党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在严格发展程序、提高入党门槛的同时,还要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使学生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党的伟大形象。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日益得到各高校的广泛重视,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是青年中的积极分子。由于社会变化和社会观念的日益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创新党员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意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必然在大学生思想中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尤其是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不仅在学生党员的思想上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还会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当前高校党员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对此,我们如果仍采用原有的、老一套理论,势必会给学生党员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新形势下的环境,不断开创党建教育的新理念。

(二)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缺乏新意,教育途径单一。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两方面。理论学习多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开展,采用自学、讨论、讲座、座谈等方式,大多数的理论学习都是被动的,一般都是上面下发什么文件,下面就学习什么文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照本宣科。其组织形式不仅单一、老化,而且理论性非常强,加上缺乏深入指导,学习浮于表面,根本就不可能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领会和掌握,导致某些学生党员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都是应付了事。虽然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党员了解社会、走进生活和锻炼动手能力,但由于有的学生党员自身素质在其中的作用发挥各不相同,使得部分学生党员得不到相应的锻炼,而且有的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高,在宣传党的理论、教育和引导其他同学方面缺乏号召力。

(三)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高,入党动机不纯。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时,入党目的和动机不正确,有的是为了满足父母对自己的要求,有的认为在入党后的各类评优评奖活动中可以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机会和好处,有的认为在大学里入党能提高自己在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总之,入党动机多种多样。这些学生党员通常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缺乏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学习自觉性差,政治意识、组织纪律淡薄,缺乏政治热情,甚至有时不愿意参加党组织生活和参与党组织活动。

二、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途径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要理论性和实践行相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科学魅力;要思想性和文化性相结合,不断彰显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文化价值;要日程化和项目化相结合,不断优化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实现目标;要内容化和人文关怀相结合,不断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要多样化和精细化相结合,不断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形式。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出发:

(一)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他们在入党前都参加过党校学习,由于受教育的时间短,年龄还比较小,因此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是有限的。虽然他们从形式上是入了党,但思想上对党的认识还很缺乏。因此,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校、院或系、班级三级理论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学习和讨论;第二,举办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培训班,将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并逐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有关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党员进一步帮助学生党员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进行理论学习时,既可以结合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开设专题讲座,也可以邀请青年教师党员进行现身说法的教育,还可以组织观看针对性强、有教育意义的党课电教片或举办理论学习心得交流会等,从而增强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与政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

(二)创新教育内容,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通过实践教育,对增强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应立足实际,狠抓落实。首先,要将教育内容和专业学习相结合。近几年,很多高校都陆陆续续开展了支教扫盲、业务培训、送法下乡、科技扶贫、“三下乡”等实践服务队,这些都为地方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其次,要将教育内容和时代的进步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再次,要讲教育内容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不部分高校都开展了利用节假日、假期等组织学生党员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堂、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等,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才干,增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磨炼了意志,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创新教育模式,重视大学生党员的网络教育。网络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利用和发挥信息网络,进一步丰富了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的内容和党建工作的形式,优化了学生党建教育的手段,增强了学生党建教育的效果。对此,高校应当建立教育活动专题网站,各基层党总支建立主题网页,开展网上宣传教育、信息、调查研究和交流讨论活动。建立党员教育专门网站,占领网络阵地。通过网络阵地展示生动丰富的党组织活动图片、直播真实感人的党的先进人物报告录像。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还可以积极创建“网上党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增强“网上党校”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开辟“学生党员论坛”、“支部书记论坛”、“入党积极分子论坛”等不同层面的论坛,吸引广大学生和教师在论坛中畅谈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以此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四)创新教育机制,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行为规范。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为保证。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我们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提出了三项内容:第一,教育要有计划、活动要有内容、工作要有总结。即在对党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详细、可行、有效的计划,不管是短期计划、中期计划,还是长远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先制订计划才有可实现的目标。其次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内容要具体化、明确化,活动内容不能抽象,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泛泛而谈,要使学生学有所想、学有所感。最后是对工作进行总结,包括教育实施者的总结和学生党员的感想总结,只有这样让教育实施者发现不足、让学生学有所悟。第二,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谈心制度和坚持党课教育制度。坚持政治理论学习能坚定学生党员的信念,坚持民主生活会能增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坚持谈心制度能抵制不良风气对学生党员的冲击,坚持党课教育能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认识。第三,建立学生党员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学生党员汇报制度、建立学生党员档案、建立学生党员下班制度和建立入党联系人制度。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要将学生党员的基本情况、担任职务、兴趣爱好等内容进行记录,并定期将学生党员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参加活动情况等内容写入档案当中。学生党员必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提交思想汇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党支部可以选取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工作,负责配合、协助辅导员、班主任管理班级。与此同时,学生党员要积极地将班级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充实党员力量。通过这些教育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规范了学生党员的行为,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起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以上途径进行党员教育时,我们还应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要求、进行规范。要求他们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注重品德修养、联系广大同学、遵守校纪校规、承担社会工作、开展公益服务和投身校风建设,从这几个方面让他们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只要能真正落实这些创新性的教育机制,才能使学生党员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从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出发,结合高校的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质量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欧洪湛.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2]邓晓琳.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党性教育论文篇10

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干部学院等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党校作为各级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肩负特殊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各级党校尤其是县级党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正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强化县级党校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为县级党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县级党校同样“姓党名校”,必须遵循党校办学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为主课的系列规定

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党校历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课”,这是党校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校区别于其他学校教育的重要特点和最大优势。

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党校的出发点就是“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以增进党员对于主义的深切认识”。延安时期,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如果我们党有100个至200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在会上详细阐述党校教育的方针,即“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着重于马列主义的革命精神与方法的教育,着重于拿实际问题说明马列主义的原理。”新中国成立前夕,1948年7月,党中央为着适应时展的迫切需要,决定成立高级党校,其名称就叫“马列学院”。

建国后“”前,党校教育逐步正常化,陆续成立了中级党校、初级党校,以承担更加面广量大的党员干部教育培任务,其基本的教育内容仍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束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校教育迅速正规化。1979年12月,在第一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纪要》中,明确了党校的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业务知识重新武装干部…”1983年4月,在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作出的《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中明确:“党校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基本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必要的现代科学知识、业务知识武装党的干部,…”20世纪90年代,同志到全国党校校长座谈会上所做的重要讲话和随后由党中央发出的《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中都明确指出:“党校在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1994年3月,全国第三次党校工作会议召开,在党中央随后下发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中对深化教学改革提出要求:“…逐步形成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针对新的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辅之以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种新知识的教学格局。”

1995年9月,我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个党校教育方面的法规性文件《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颁布,自此,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要求不断提高。2000年,党中央下发了《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2008年10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会议之前,中央正式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会上同志亲自报告;2010年6月17日,中办、国办联合发出《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2013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上述各类文件都反复重申党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在党校教育培训中的主课地位。

综上可见,县级党校作为党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遵循党和国家对党校工作几十年一贯的要求,其中,在教育培训的内容上,必须保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主课”,且放到首要位置予以加强。为此,2014年6月,江苏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联合发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办学的通知》中进一步要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培训,帮助干部掌握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立场观点方法…以理论武装、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的主班次培训占年度办班数60%以上,教学时间占50%以上。

二、县级党校地位特殊而现状堪忧,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刻不容缓

1、县级党校培训对象面广量大,教育培训任务艰巨

根据党和国家对党校工作一系列文件中对党校办学体制的相关安排,到目前为止,县级党校承担着副乡科级领导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基层公务员、基层党员干部、县级部门、乡镇内设机构负责人的教育培训任务。而据统计,仅就公务员队伍而言,全国科级以下公务员就占总人数的60%,加上非公务员的基层其他干部如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员干部,县级党校的培训对象数量十分庞大。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各农村县市的公务员队伍平均约在3500――4000人,加上非公务员培训对象,农村县级党校的培训对象平均应在4000――5000人。这么一支队伍,直接面向奋战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数以亿记的最基层主力军,面向千千万万家最广大人民群众,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需要通过他们去把握、解释、宣传、贯彻、执行,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政策法规知识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与工作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方法等等,直接关系到他们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基层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县级党校(行政学校)直接服务于基层这支队伍建设,使命重大,任务艰巨。

2、县级党校位居基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力量薄弱

县级党校从办学必备的硬件设施、队伍结构、师资数量、结构与质量、经费投入等等各个方面,相对于上级党校都显得十分薄弱。据对省内部分县(区)委党校的了解,少数县(市)党校由于各方面原因,有的有牌无校,有的与县(市)接待中心“资源共享”,没有食宿条件;部分地级市的区未设立党校实体。不少县级党校由于历史原因,队伍结构严重比例失调,行政后勤人员与师资人员不相上下,甚至前者大于后者;师资人员数量一般仅在10人左右,其中还包括相当比例的兼职教师。师资队伍中,年龄严重老化,50岁以下至30岁之间出现巨大“断层”,一些原来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研究的老教师纷纷退休,所缺岗位无人接替;由于人数偏少,加上专业结构失衡,很难像上级党校那样细分专业学科,导致县级党校教师的“万精油”现象,很难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任务。

3、县级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缺课”严重,需要下大气力补课

由于上述各方面原因,长期以来,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欠账太多。表现为:绝大部分培训班不排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少数专题轮训班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专题轮训班因为上级有要求,花半天时间,搞一个专题讲座了事;绝大多数综合性班次虽能兼顾政治理论,但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形式上也多以单个讲座的形式出现,有计划地、系统地、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培训极少;不少干部与党员对参加教育培训不以为然,,对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培训学习更觉得枯燥空洞,采取应付的态度……教育培训的缺位或缺乏实效性,不能不说是导致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缺失的原因之一。因此,县级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已经到了需要下大气力补课的时候了,而且这种补课刻不容缓。

三、加强县级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对策建议

1、广泛呼吁,提高对县级党校及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视程度

现有w制下,某种意义上讲,县级党校办学的各个方面取决于县级党委及其组织、人社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程度,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工作,进而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培训,需要赢得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社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为此,上级党校要切实担负起对县级党校的领导和指导责任,尤其是省委党校的领导和知名教授,要充分发挥其地位优势和学术影响力,多为县级党校进言,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方法上向省委及其组织、人社部门多提合理化建议,以引起省委有关领导的重视,进而从制度上保证县级党校的健康发展,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校教育培训中的“主课”地位。县级党校自身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常务副校长要想方设法争得“大校长”的重视和支持。当前,要抓住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委党校、省行政学校联合发文规范县级党校办学这次难得的机遇,认真组织学习,拿出贯彻文件精神的具体方案,“倒逼”县级党委及其组织、人社部门,严格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并将文件精神贯彻到县级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制定的年度计划中去。常务副校长要充分发挥县级干部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的有利身份,在每年的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讨论制定过程中,严肃认真的进行宣传、解释和提醒,在班次设置、培训时长、培训内容方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坚持规范办学。

加强县级党校阵地建设,奠定县级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

加强县级党校建设,必须首先解决对县级党校体制改革的取向问题。该问题源于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关于深化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有关表述,如“可把县级党校作为市(地)级党校的分校”、“市(地)属区级党校(行政学校)或不具备条件的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可精简重组,其培训任务由相应市(地)党校(行政学院)承担”。应当承认,《纲要》出台后,县级党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不少地方部分领导甚至是主要领导对县级党校的办学产生了疑虑和动摇,直接导致少数县(区)级党校丧失阵地,地位与职能遭到削弱。须知,《纲要》中有关改革举措不但有实施的前提,而且,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市(地)党校与县级党校争夺资源的产物。实践表明,县级党校作为基层党校,其培训对象面广量大,如果真正把县级党校的培训任务全部并入市(地)党校,市(地)党校根本无法完成。为此,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拨乱反正。2012年,江苏省委专门召开全省县级党校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党校工作的意见》;2014年6月,江苏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联合下发的苏组通[2014]31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县级党校(行政学院)办学的通知》中,重申了“省委高度重视县级党校建设”、“…充分发挥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在基层干部、党员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党中央及各级党委对县级党校的重要作用认识会越来越趋于一致,县级党校的职能只会越来越得到强化而不会遭到削弱。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县级党校的阵地建设、硬件设施建设、现代化教学必备的技术装备、技术人员的建设。只有这样,县级党校的办学才能理直气壮,县级党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会与时俱进。

3、加强县级党校师资队伍建设,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主体力量

(1)立足校内。一要抓紧解决师资严重不足、老化、断层等问题,抓紧引进新鲜力量进入党校。针对干部队伍素质越来越高、教育培训需求越来越高的实际,要大力引进高层次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有意识挖掘高校相关专业的成熟师资到党校、适当整合县域内有一定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和有一定理论功底与研究功底的领导同志到党校任教。为此,必须在工作生活条件、薪酬待遇、晋升激励等方面制定切实措施,保证各类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二要抓紧抓好校内现有专兼职教师的培养和锻炼。要明确学科分类,引导相关专业或专业接近的同志侧重专攻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教学工作。

(2)面向校外。注重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上级党校师资、高校师资与相关理论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本地部门领导、先进典型、社会贤人等,要注重积累、勤于联络,落实聘请。要整合县内外、市(地)内外、甚至省内外资源,形成大师资,形成师资库。

4、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提高县级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加强县级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解决好以下具体矛盾: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庞大性和系统性与县级党校的教育培训时间有限的矛盾;二是县级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覆盖的要求与培训对象新老交替动态变化的矛盾;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抽象性、深刻性和教育培训对象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的矛盾。解决好这些矛盾十分不易。为此,要加强专题研究,抓好三个结合。

一是注重系统性与抓住重点相结合。为此必须做到科学分解、化整为零。科学分解,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总课题,分解成系列子课题或二级子课题,再将课题落实到人,实行团队协作,方有可能共同完成。化整为零,就是将一个个子课题,分若干次、用若干年时间,科学系统地做出安排,既体现系统全面又保证重点突出;既保证全员覆盖又体现班次特点。

二是长期坚持与周期交替相结合。长期坚持,就是始终做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主课,并且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每前进一步,教育培训就要跟进一步;周期交替,就是要根据培训对象新老交替的特点,每隔几年,在完成上一个周期的教育培训任务以后,再开始新的周期,将上一轮未接受系统学习的对象纳入培训范围,进行又一个周期的基础培训。

三是传统教学与方法创新相结合。为保证学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必须保证传统的集中面授教学安排和规定任务的完成;为激发学员的学习自觉性和趣味性,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为此,必须加强“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研究。“教”的方面,要综合运用富有党校特色的分段式、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学”,要引导或倒逼学员做到学思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结合、静态学习与动态把握结合、集中学习与平时自我学习结合、课堂学习与网络或其他手段结合学习等。

5、多管齐下加强检查考核,为县级党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合力

一是省、市(地)组织人社部门要加强对口部门的逐级检查考核。如前所述,现行体制下,县级党校能否规范办学,取决于组织人事部门能否对照县级党校的办学规范实施干部与党员的教育培训。为此,必须强化逐级对应的管理和考核。要建立从计划到过程到年终考核的全过程考核检查机制,保证班次设置、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等的规范化。

二是省市(地)委党校要加强党校系统内的逐级考核。对党校办学计划、办学进度、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同级组织人社部门反映,及时沟通,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