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扶贫先进个人推荐材料十篇扶贫先进个人推荐材料十篇

扶贫先进个人推荐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09:19

扶贫先进个人推荐材料篇1

***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担任***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以来,他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他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坚持以解决广大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问题为重点,不断加大交通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实施交通扶贫开发工程,通乡路、通村路、农村乡镇客运站、停靠站、江南乡等一批交通扶贫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为全市扶贫开发整体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目前农村交通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县市、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农村广阔的土地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县乡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农村公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我局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市农村公路10年远景规划”和“***市农村公路发展五年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规模、重点、技术标准及实施程序。全面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我局总体帮扶工作思路、推进策略、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贯彻“统筹协调、发挥优势、形成合力”的工作方针,并较好地坚持了定期走访调研、定期分析情况、定期讲评工作、定期通报情况的“四定”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分工,发挥了部门和行业优势,形成了工作合力,落实了责任,层层抓好落实,一级抓一级,措施有力,狠抓落实,使扶贫工作越来越深入,措施越来越有力。做到了思路一起谋、工作一起做、成果一起出。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我局有多人次深入各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落实帮扶项目,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他的表率作用,我局对交通扶贫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创造最好的施工环境。确立了以提升市、县、乡、村公路通行条件,促进与外界沟通为重点,积极申报项目,经过他和工作人员多次跑省进京,争取建设计划,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争取资金,加快公路建设步伐。

三、谋划发展思路,构筑交通先行发展战略

承接“九五”公路建设的强劲发展之势,他以大气魄、大手笔,结合我市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抓紧组织实施交通扶贫开发项目,加快公路运输主通道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明确了加大投资的办法。在交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到早规划、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切实加快***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全市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实现乡乡通油路;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改善路面质量为重点,以提高乡村公路通达深度、扩展完善区域公路网络为中心,改建主干线公路、骨干通道为二级公路,扩大油路覆盖面;升级改造乡村道路,提高技术等级;修通环县公路通道。形成以***为中心,以二、三级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乡乡公路为分支,以乡村公路为延伸,以环县公路为框架的四通八达、互联辐射的全市公路交通网络。

四、全面开工启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他的带领带,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从XX年开始到XX年,计划完成16个乡(镇)与所在县(市)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相连接,使我市等级路面硬化的乡(镇)从现在的40个增加到56个,占乡(镇)总数的100%,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建设公路里程800公里以上的规划目标。XX年已完成208.7公里,到XX年底共完成552.6公里,占总里程的69%。已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连接的乡(镇)达到50个,占规划目标的89%。受益人口增加近38.73万人,为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XX年,全市通乡公路建总投资8.32亿元,设计划总规模396.2公里,计划竣工343.9公里(***至省界52.3公里为3年工程)。续建***至省界、***至***、***至***、***至***、***至***、***至***等6条通乡公路,总计253.3公里。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设7条总计142.9公里,***区至***公路、***区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XX年我市计划建设通乡公路134.3公里,分别是***至***42公里、***至***10公里、***区至***5公里、***至***46公里、***至***19.3公里、***至***12公里,计划总投资32268.4万元。在改善农村候车环境方面,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为了改善农民提高出行条件,XX年将建设8个乡镇客运站、20个农村客运停靠站。现已完成立项准备。通过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将极大的改善农民出行条件。

五、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扶贫先进个人推荐材料篇2

一、立足惠农,拓展渠道,放大信贷支农辐射力和覆盖面

自2008年以来,我行立足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积极有效地推进农户金融服务工作。几年来,小额农户贷款投放速度成倍递增:2008年累计投放0.9亿元;2009年累计投放5.4亿元;2010年累计投放12.7亿元,2014年前6个月,已累计投放11.3亿元。截至2014年6月末,全市累计发放金穗惠农卡402,830张,覆盖全市农户50%以上;累计授信农户达88555户,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667,190万元,贷款余额135,447万元,占全自治区农行农户小额农贷余额的29.36%。此外,农行赤峰分行还累计发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496户,贷款金额32,732万元。各项贷款数据均列自治区14家二级分行首位。目前,金穗惠农卡已覆盖赤峰市所辖9个农村县域80%乡镇、60%自然村、50%农户。农行赤峰分行涉农信贷资金在促进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加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8年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3,846元,2009年农牧民人均收入4,085元,到2013年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已达8,022元。

二、责任担当、消除贫困,全力以赴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农行内蒙古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农总行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三农”、提升县域支行竞争力的工作部署和“要在强农、惠农、富农金融服务上实现新突破”的要求,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自治区党委政府“8337”发展思路等有关工作要求,作为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首家金融合作机构,提出以“商业化扶贫”模式支持扶贫富民工作。自2013年12月,“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在全市全面开展以来,我行将其做为“一号”工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落实和推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政银合作不断深化。农行赤峰分行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坚决克服主观上“只做大生意,不愿做小买卖”的经营偏好,积极主动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市行与市扶贫办先后召开6次培训会、联席会和推进会,双方领导多次联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督导,同时各支行与旗县政府部门相互合作,共计召开了联席会议85次,定期沟通191次,及时协商解决合作中有关问题。赤峰市各级党政对我行金融扶贫富民工作高度重视,扶贫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工程”启动以来,多位市、旗县党政主要领导赴我行进行实地调研、座谈和指导,看望一线工作人员。通过“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带动和切入,政银合作逐步向多领域、全方位、高层次发展。

二是贷款投放进度不断加快。为了保证“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顺利开展,赤峰农行全行上下倾斜人力物力财力,在坚持“三农”客户经理入村入户现场办公的基础上,还大力优化流程,精简手续,使贷款档案资料从一开始的20份,压缩到了现在的11份,办贷效率提高近60%。广大员工采取“白+黑”、“5+2”的工作方式,白天深入农牧户调查,晚上加班加点录入资料,周六、周日不休息,保证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截至6月末,全市农行已投放“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80,076万元,较年初新增80,076万元。其中,投放“金穗富农贷”75,076万元,较年初新增75,076万元;投放“金穗强农贷”5000万元,较年初新增5000万元。贷款覆盖了全市10个贫困旗县、91个乡镇、376个行政村,支持农牧民126897户、扶贫龙头企业4户。

三是服务渠道稳步拓展。目前,农行已在县域以下地区免费布放各类电子机具3,062台,设立“惠农通”工程服务点2203个,电子机具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72%。累计发生金融交易80405万笔、交易金额12.43亿元,其中助农取款交易1664笔、金额765,881万元。通过不断拓展电子服务渠道,为广大农牧民普及金融知识,提供现代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村牧区结算难、取现难的问题。

三、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凸显县域区位优势和行业特色

农行赤峰分行立足县域区位优势、行业优势投入,瞄准特色产业、品牌项目进行有效支持。例如,喀旗支行锁定烤烟、药材、花卉和葡萄种植等特色传统优势产业,支持其做强做大,不但从发卡上对这些村组全面覆盖,而且从贷款投放上全力满足。先后支持烤烟种植380亩、药材种植6,000亩、花卉裁培200亩、葡萄栽培300亩,发放特色种植贷款2,720万元;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开展以来,又先后涌现出王爷府镇下瓦房村、小牛群镇八里庄村、西桥镇姜家店村等一批利用金融扶贫资金发展种养业的典型。目前喀旗投放富民贷9000多万元,新发展蔬菜种植户1150户,新增设施农业蔬菜冷棚2400亩,培育养殖户650户,新增棚圈面积3万平方米。宁城支行依托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塞飞亚集团这一资源优势,双向出手,支持企业和农民做强做大鸭产业。一方面对该企业授信1.8亿元,支持企业生产流转。另一方面,累计发放贷款4.6亿元,支持当地农户为企业育肥养鸭,并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敖汉旗毗临辽宁省,受其影响当地的舍饲养殖久有传统。敖汉支行关注这一主线,重点推进以惠农卡为载体的养殖业农户贷款,派出客户经理组实行近距离、一对一的惠农营销。累计支持了105个行政村的规模化养殖产业,投放禽畜养殖类贷款38,752户,金额4.5亿元。据统计,敖汉旗农民收入60%以上是靠养殖业收入取得的。通过农行赤峰分行的信贷扶持,这些特色项目有的成为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有的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拳头产品,有的成为享誉一方的特色品牌,示范作用凸显,成为拉动一方经济的“火车头”。

四、大胆尝试,改革创新,解决农户借款担保难问题

为解决农户借款担保难的问题,农行赤峰分行在担保方式上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一是喀旗支行“整村推进+政府风险补偿+农牧户联保”模式。喀旗支行贷款投放始终坚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原则、坚持与旗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当地资源和产业发展思路,按照“一镇一策、一乡一策、一村一策”的思路,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计划”,找准目标客户,采取“整村推进+政府风险补偿+农牧户联保”有效模式,按先种植业后养殖业再扶贫龙头企业的顺序,积极支持地方产业的发展。如喀旗先后涌现出王爷府镇下瓦房村、小牛群镇八里庄村、西桥镇姜家店村等一批利用金融扶贫资金发展种养业的典型。目前喀旗投放富民贷9000多万元,新发展蔬菜种植户1150户,新增设施农业蔬菜冷棚2400亩,培育养殖户650户,新增棚圈面积3万平方米。

二是宁城支行“公司+农户”模式。宁城支行把支持优质企业发展特别是支持部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本行业务营销的重要内容,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依托,以“公司+农户”为贷款运作模式,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农户的发展,推动当地及周边地区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龙头企业效益的快速增长和农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使一大批农户脱贫致富。截止6月末,该行支持的部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蒙古塞飞亚集团、东方万旗肉牛产业公司、草原万旗畜牧饲料公司贷款余额2.3亿元,累计为支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85万元,存款余额达3,914万元。其中在农户贷款投放上,以部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蒙古塞飞亚集团有限公司对“三农”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依托,运用“公司+农户”方式向基地农牧养殖户发放贷款4.6亿元,带动养殖户农民就业6500人,当地农民年收入增加12500万元,助力农民粮食种植、养殖业创造经济效益54,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阿旗的“政府风险补偿金+农户联保+乡镇政府经费担保”模式。为防范贷款风险,经阿旗支行与阿旗扶贫办协商,决定采取“政府风险补偿金+农户联保+乡镇政府经费担保”模式发放“富农贷”,具体做法是:阿旗扶贫办与乡、镇、苏木签订《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风险补偿协议》,协议规定乡、镇必须选派一名扶贫专管员专抓此项工作,协同金融部门做好贷款对象的把关、贷后管理、贷款偿还、贷款贴息工作,乡、镇、苏木推荐的项目户贷款如果出现不良,农行从风险补偿金扣收后,旗财政局从相应的乡、镇、苏木财政经费中扣回等数额资金缴入担保补偿金账户。同时各乡、镇、苏木同项目村签订“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风险补偿协议”,协议规定项目村推荐的客户如贷款出现不良而扣收风险金的,乡、镇、苏木同额扣减村上的经费。由于层层签订了风险补偿协议,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推荐的客户质量较高。通过我行调查,各村推荐的客户80%都符合贷款准入条件,为贷款的快速安全投放打下了基础。截至6月末,阿旗支行累计投放“富农贷”2111户、金额8702万元,占全市累计投放量的12%,居第二位。

同时,各行积极勾联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社、各种互助协会、村组居委会等社会组织为农牧民借贷附加担保,采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户+风险补偿金”、“信用村(嘎查)+农牧户+风险补偿金”、“公司+农牧户+风险补偿金”、“公司+合作社+农牧户+风险补偿金”、“互助协会+农牧户+风险补偿金”、“‘n+2’贷款担保+风险补偿金”、“公务员担保+农户”等多种担保方式投放贷款。这些担保方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农牧民的热烈欢迎,有效解决了农户借贷担保难的问题。截至2014年6月末,农行赤峰分行“三农”贷款余额144,532万元,其中:多户联保模式贷款余额103,734万元;“公司+农户”模式贷款余额3,057万元;“各类行业协会+农户”模式贷款余额8,949万元;“担保公司+农户”模式贷款余额3,036万元;其他模式如“公务员担保+农户”、“人身意外保险+农户联保+农户”等模式贷款余额达25,756万元。

五、结合实际,注重实效,促进县域经济做强做大

扶贫先进个人推荐材料篇3

近几年,我县为发展劳务经济,对贫困地区农民开展技能培训,把农民培训作为一个大产业精心实施。我们坚持以培训为载体,以就业增收为目标,探索出了“政府主导、学校承办,社会支持、学员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就业新路子。近年来,县扶贫办与青华职业学校联合下达计划招收贫困学员350名,其中特困生100名,减免学杂费近15万元。2004年招收的50名特困生,经过青华职校免费培训,已全部在沿海发达地区安置就业,这些学员通过在企业的锻炼,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增加了收入,实现了“一次培训、改变命运,一人打工、全家脱贫,输出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镇云峰村三组女青年***,家庭十分贫困,全家三口人,1个劳动力,其母亲长期卧病在床,年人均纯收入只在500元左右,家庭十分贫困。2004年***通过县扶贫办的扶持,在青华职校学习了一年计算机应用,去年7月被学校安置在**省**市**电脑公司工作,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其家庭经济状况大为改观。2000年以来,我们累计培训各类学员6000多人,毕业学员大部分被大中城市企业录用,安置稳定率达99%,部分安置就业的学员已走上企业的管理岗位成为决策层人物。据统计,通过实施转移培训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为贫困山区实现劳务收入近1000多万元。我们的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认识,把握办学方向。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国家继整村推进之后抓的又一项新的重要工作,是衡量扶贫开发工作成败的一项标志性工作。做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培训,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劳务经济,对加快我县农村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经济发展将会起到积极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培训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统筹”的理念,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足的优势,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使农村劳动力培训成为产业,根据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要求不断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稳步、持续、健康发展,以人力资源开发促进物力资源开发,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认真调查研究,精心编制规划。一是搞好调查摸底。为做好此项工作,我县抽调人员组成专班分赴12个乡镇,对100个村和部分集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进行了详实的调查。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县近10万人需进行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培训。其中2003—2004年初中毕业学生总数20200人,继续享有高中教育的仅占30%,尚有14200人步入社会,需自谋职业;农村富裕劳力近6万人;城镇待业人员及下岗职工2.6万人。这部分人员已构成我县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培训的丰富资源。二是明确培训目标。根据调查情况,确定了我县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的总体目标,2004至2009年拟定转移与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30000人。三是拟定培训内容。我们通过市场调查,顺应市场需求,拟定了计算机应用等12个专业。

三、锁定培训对象,培训申请审批。一是划定培训范围。我们通过村民代表推荐、评议、到户核实、反复比较和公示等公开的程序和公正的方法,将农户分为民政救济户、绝对贫困户、低收入户和一般户,对这三类贫困户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并对贫困户需要参训的中青年劳动力情况登记到人,这些登记在册的贫困农民在培训时才能享受政府的特殊扶持。二是严格培训条件。我们对于在扶贫部门登记在册的贫困户的中青年劳动力,且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具备所学专业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潜能的纳入培训。三是把握操作程序。贫困农民技能培训的申请审批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严格政策、方便群众、节省开支,通过广播电视、宣传专栏和村组会议等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将扶贫培训政策、参训的基本条件、培训学校及专业、收费标准、培训学校的招生须知等内容向群众公示;对于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民填写《贫困农民技能培训申请表》;村委会对申请名单审查后上报乡镇扶贫办并予以公示。我们对民政救济户和绝对贫困户的劳动力培训经费实行全免,对低收入户劳动力培训,只收40%—60%的培训经费;学校组织被批准的人员进行体检,对体检合格者发给入学通知。

四、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技能培训。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学员就业能力,降低培训成本,我们坚持强化劳务品牌意识,办出自身特色,高标准、严要求、出精品。一是做到军事化管理。我们从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等细微之处入手,对学员进行全面正规的训练。学校聘任军事教员,对学员吃、住、行和大小活动都采用军营的管理方式,使学员能尽快改变不良习惯。二是做到规范化教学。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规范实用的教材,聘用既能言传又能身教,尤其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采取科学合理、因材施教的培训方式,对学员实行奖优罚劣,鼓励他们刻苦磨练,早日成才。三做到人性化服务。在后勤服务中我们以学员为中心,一切为学员着想,既讲经济效益,更体现出对学员的关爱和情感,确保学员安全,方便学员生活,促进学员学习,降低学员开销。

扶贫先进个人推荐材料篇4

一、科技扶贫工作完成情况

(一)目标任务

按照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产业扶贫基本要求和脱贫目标为统领,统筹整合农业科技资源,针对我县深度贫困县脱贫工作,充分发挥部门、技术、人才优势,紧扣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科技扶贫培训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三大工程,推进“星创天地”建设、三区科技人才服务、产业技术转化引导、农村技术承包、科技扶贫培训等工作。通过顶层设计,服务产业,扶持企业,培植人才,提高素质,使科技领域扶贫攻坚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今年计划实施“三区”人才计划3项,引进15名专业技术人才;构建星创天地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组织申报1-2个“星创天地”,实施1个市级农村技术承包项目;组织推荐5名基层乡土人才到高等农业院校进行专业培训,实施1项科技产业扶贫引导示范项目。

(二)重点工作

1、实施科技产业扶贫引导项目计划

面向全县,集成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计划、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三区”人才计划,以及忻州市科技研发计划,正在实施市级科技产业计划项目1项,即迭台寺乡彦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的“羊品种改良示范推广项目”。示范引导产业科技扶贫。同时组织宁武县怀道乡白马崖村兴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申报省科技厅精准扶贫200万专项项目,现已经过省级专家实地勘察,等待资金下拨。

2、建设“星创天地”

进一步加强“星创天地”建设工作,营造有利于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专业高效”的原则,重点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企业、创投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作用,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在全县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星创天地”。在已有的1家省级“众创空间”(宁武县青年创业就业园)的基础上,成功为山西高源薯业申报成功市级“星创天地”,进一步加强运营管理,大力支持提质升级。

同时组织宁武县康仁药草有限公司申报部级星创天地,已通过初审,有望申报成功。

3、构建科技扶贫行动科技服务体系

围绕农村技术承包和科技特派员,构建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实施1个市级农村技术承包项目(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同时推荐该技术承包项目申报市级农村技术承包奖,目前已上报市科技局。以鼓励广大科技特派员继续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搞好技术推广服务。并依托技术承包做好贫困地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4、“三区”科技特派员人才服务

响应上级精神,积极开展人才扶贫战略,大力实施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与市科技局及有关科技专家联系,完成了3个2018年度《“三区”人才专项计划项目申报书》的填报工作,统筹安排3个“三区”科技人才计划项目的实施,引进了15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我县农业发展。同时组织推荐我县12名乡土专家到山西农大为期42天的深造学习。

5、科技扶贫培训

5月9日,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专业研究所一行6位专家来我县蔬菜种植大棚和黑枸杞种植进行了现场指导和培训,培训50余人。5月17日至23日,以系列“宣传周”活动为载体,积极做好科普工作。我们结合农科院食用菌科技活动周活动,开展了以“科技创新强忻富民”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活动周期间,我们开展了座谈、咨询、专项培训等项活动,培训80余人。6月11日,在宁武县交通宾馆举办山西农业大学“三区”科技人才中药材培训班,培训农民技农技人员50余人。

6、指标完成情况

(1)、高新技术企业数(任务数1个) 

我县一直无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我县已经组织推荐1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两次省科技厅专家评审,今年只能入库培育,暂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先进装备引进数量(任务数2台)

 目前完成数为1台,需等待省科技厅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3)、先进装备引进投资额(任务数50万元)

目前完成数为120万元,需等待省科技厅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4)、技术合同交易额(任务数0.0515亿元)

目前完成0.005亿元,占任务数9.7%。

(5)、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任务数1个)

 目前已结组织1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需等待省科技厅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6)、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投入总额(未下达)

(7)、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投入增长速度 (未下达)

(8)、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任务数1个)

目前已结组织1家企业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需等待省科技厅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9)、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新增在孵企业增长比例(未下达)

(10)、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数(任务数1个)

现有省级众创空间1个,运营正常。

(11)、省级及以上新增入驻企业/创新团队增长比例(任务数20%) 

目前完成5%。

(12)、高新企业培育库入库数(任务数1个)

我们组织了1家企业参加了高新技术企业入库评审会,已入库。

(13)、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务数1个) 

目前已结组织1家企业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需等待市科技局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14)、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任务数4个)

 完成4个,任务已完成。

(15)、发明专利申请量(任务数5个)

 完成5个,占任务数100%。

(三)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县科学技术服务中心所承担的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指标稳步推进,态势良好,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科技中心对考核指标完成企业缺乏监管权限,企业上报数据不及时。主要表现在先进装备引进、技术合同交易额、省级及以上新增入驻企业/创新团队增长比例等指标上,县级科技管理部门对企业没有监管权限,企业完成情况没有向科技管理部门报送的必要。数据依靠关系了解,造成有些数据不准确不及时。

2、补齐短板仍需加大工作力度。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仍是制约创新发展的短板。

二、全面技能培训工作完成情况

   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是落实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省政府2018年确定的“六件民生实事”之一,为确保完成我县今年全民技能提升工程2690人的培训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于2018年4月26日制订出台了《关于印发宁武县2018年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18]10号)文件的实施办法,为全面贯彻落实好这项工程,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王卓任组长,副县长李俊、杨丽琴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组织领导机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劳动就业局,统一协调推进,现将其完成情况和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市给我县下达的任务

    总培训任务2690人,其中,农村进城务工培训人数2030人(含山西护工100人、家政服务50人专项培训任务),城镇失业人员培训660人。

   (二)目前完成情况

    截止2018年11月25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5个,培训2835人,完成培训任务2690人的105.39%。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2067人(精准贫困劳动力609人),完成任务2030人的102%,城镇失业人员培训768人,完成任务660人的116%,培训后就业人数1144人,就业率达40%,超额完成了培训后就业要求30%的任务。到目前因资料手续正在审核中,各培训机构均未享受培训补贴。具体培训情况如下:

创业培训4个班,培训101人;医疗护工6个班,培训267人;电子商务5个班,培训204人;机电3个班,培训143人;矿井通风与安全2个班,培训97人;采煤2个班,培训90人;美容美发6个班,培训270人;母婴护理1个班,培训49人;美容化妆师2个班,培训96人;家政1个班,培训50人;旅游客房服务1个班,培训37人;旅游餐饮服务1个班,培训25人;安全保卫1个班,培训42人;护林员4个班,培训197人;中式面点5个班,培训244人;保育员1个班,培训50人;刺绣6个班,培训277人;电工1个班,培训41人;中药材种植1个班,培训34人;中式烹调5个班,培训245人;缝纫班2个班,培训82人;茶艺1个班,培训27人;餐饮服务4个班,培训167人。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1、培训工种(目录)与县情实际不相适应。2018年我县在全县经济工作和扶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中药材、食用菌、种养殖、异地搬迁、小杂粮、旅游业、光伏发电等7大主导产业。在实施全民技能工程中,我县计划着重培育与全县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但市里确定的45个培训工种(目录)中没有以下专业:猪、牛、羊、驴等畜禽养殖技术专业;食用菌栽培技术专业;中药材种植技术专业;农作物栽培技术(小杂粮种植)专业,无法组织上述专业的技能人才培训。建议增设这些培训工种或出台相关政策,由各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具体的培训工种。

扶贫先进个人推荐材料篇5

(一)坚定信念,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认清艰巨性,坚定必胜心,拿出“立下愚公志,打赢攻坚战”的决心,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明确了乡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为乡村三级扶贫第一责任人,通过与村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签订责任状等形式,压实各村书记和第一书记责任主体地位;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乡村两级扶贫工作队伍,负责政策上传下达、资料整理归档,夯实了各村扶贫工作基础。三是强化制定保障措施。规范扶贫工作站(室),制定脱贫攻坚作战图。与各村签订精准脱贫责任书,印制脱贫攻坚作战图,政策指南宣传标语,强力推进扶贫工作落实;规范化建设村级扶贫工作场所,严格乡村工作职责,严明办公纪律,建立乡村组三级扶贫服务网络。同时强化扶贫政策落实,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四是加强督查巡查检查。定期(一季一督查)到精准扶贫交叉检查方式并进行督查通报,看帮扶干部是否熟悉扶贫政策、是否清楚帮扶对象,找准“贫”因,扎实工作,动真功夫,下苦功夫,推动精准扶贫到户得实效。

(二)抓实谋划,科学规划制定目标。一是突出产业扶贫。结合实际,确定了以油茶、光伏发电为主导,刺葡萄、养蜂、养殖为辅的扶贫产业。目前,已建设黄金村30千瓦、黄沙村30千瓦、长潭村55.2千瓦光伏项目,完成油茶低改403亩、新造98亩,种植刺葡萄130亩,新增养蜂171箱,打造了黄金牛坳、黄沙苦竹坑、石皮旱坑、唐基坑等4个百亩集中连片的油茶基地,中洞涌洞70亩茂源刺葡萄种植基地和黄沙华晨农业养牛基地,正在建设长潭村百亩果蔬基地,实现了一村一个产业基地,全乡有47户贫困户劳动力在基地务工,30户贫困户以土地、林地等资源入股参与分红。二是推进就业扶贫。2016年通过惠农信贷通、再就业小额贴息贷款发放贷款500多万元。鼓励油茶基地、产业合作社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30多人,平均每人可增收3000多元。设立农村卫生保洁员、农家书屋管理员、农保材料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人口12人。通过“雨露计划”培训33人,发放补助资金3万元。三是抓好保障扶贫。保障基本生活方面,符合低保条件的按程序纳入低保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全乡农村低保保障对象335人,低保户与贫困户重合率达98%。保障义务教育方面,乡公办幼儿园已建设竣工,调整了教学网点,恢复了村小1—3年级、中小学校4—9年级,减轻群众教育负担;建立了精准扶贫户子女资助台账,广泛开展助学活动,协调挂点单位出资18.5万元改善长潭村办学条件、资助8名贫困儿童。保障基本医疗方面,全乡286户精准扶贫户全部免费享受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贫困人口住院自负比低于6%。保障安全住房方面,完成危旧土坯房改造72户,建设农村保障房13套。四是开展基础设施扶贫。全力做好省级贫困村长潭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硬化通组路2.14公里、通户路1.96公里,改厕93户,粉刷墙面1.9万平方米,拆除空心房1.6万平方米。同时,争取资金80多万元完成了石皮村、长潭村自来水工程;争取小农水项目资金200多万元,新修硬化水渠2.3万米,解决了32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提升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三)较真碰硬,推动整改落实到位。一是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严格按照精准识别“回头看”“八步法”要求,全力抓好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全乡共整户新增13户45人,删减51户155人(其中整户删减51户126人)。并组织精干力量完成了国办系统信息录入工作。二是规范建设扶贫工作站(室)。高标准打造了乡扶贫工作站,配备了3名扶贫专干,并配齐办公设备。各村也按要求建设了扶贫工作室,统一制作了制度牌,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同时,按照县精准办下发的资料台账清单,组织驻村工作队完善相关资料台账。三是抓实结对帮扶工作。组织各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加大走访帮扶力度,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并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完善帮扶规划和帮扶措施,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挂点单位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采用的“五人十户联帮制”帮扶工作法在全县推广。

二、下一步工作的办法

(一)坚持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导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有针对性采取结对帮扶、差异化扶贫、造血式扶贫、市场化扶贫、固本式扶贫等措施,因对象制宜,增强脱贫效果。一是通过发展生产、增加就业脱贫一批。实行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办法,实现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早日致富。二是通过低保、五保政策兜底一批。参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把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五保体系。三是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和民政救助政策为基础,街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增加大病报销比例,解决好部分因大病致贫、因长期慢性病致贫和因残疾致贫人口的贫困问题。

扶贫先进个人推荐材料篇6

一、基本情况

镇村区域面积2.8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小组,居民463户、1749人(其中男性866人、女性883人),党员47人,全村实有耕地面积880亩,其中水田156亩,旱地726亩,有林地1038亩。通过精准识别,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325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有低保23户61人,五保户5人。村于2019年通过验收,退出贫困村行列。

二、变化历程

(一)基础建设。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包含了村办公室、文化室、卫生室、退役军人服务站),新建、加宽村社道路共计4.38公里,新建机耕道共计3.21公里,宽2.5米,新建产业道路共计4.36公里,新建、加宽桥梁2座,新建信号基站1座,新建垃圾池2处,修建排洪渠1公里,新建蓄水池7口,维修整治堰塘5处,增加错车道13处,新建光伏发电30千伏,新建集中安置点文化宣传栏一处,新建集中安置点道路护栏185米,自来水管网建设和天然气已实现基本全覆盖。

(二)易地搬迁。全村于2016年实施易地搬迁12户、31人。其中:集中安置9户20人,分散安置3户11人,均于2016年底前搬迁入住。为让集中安置点搬迁贫困户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经镇党委与村委商议,其中1人推荐公益性岗位,3人推荐务工,其余人员支持发展藤编手工和“五小”产业,联系村主导产业,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

(三)产业发展。

村引进盛田专业种植合作社,在村流转土地150余亩,发展羊肚菌套种桑树产业,修建蚕桑养殖房2000平方亩;引进立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村流转土地170余亩,发展种植蒲公英产业,修建村烘干房;与山农事服务超市合作,在村三台地种植饲料玉米200余亩。

(四)集体经济。在集体经济方面,截止2019年底,村利用产业扶持周转资金30万元,入股村农事服务超市,每年增加收入3万元,利用产业扶持周转资金5万元,入股立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每年增加收入0.4万元,光伏发电30千伏增加收入3855元,出租村学校每年增加收入0.28万元,出租老村办公室每年增加收入0.08万元,通过羊肚菌、蒲公英产业效益分红后,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

三、经验做法

(一)抓好精准识别。对照贫困户标准,村“两委”严格按照程序,精准识别贫困户。重点对低保户、残疾人家庭户、4000元以下低收入户进行重点核查,做到应纳尽纳,杜绝了漏评和错评现象,有效提高识别精准度和群众认同度。

(二)抓实档卡规范。对村所有贫困户要做到帮扶手册、明白卡及系统数据一致,手册填写整洁,签字规范,相关复印件完整齐全,户说明格式统一,补充证明材料事实确凿,实行统一档案盒、统一标签、统一封面、统一目录分类进行整理。

(三)抓精准帮扶。严格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针对贫困户家庭有劳动力的,解决农村小额扶贫贷款,安排到扶贫就业基地和扶贫车间就业,搞规模养殖,搞农村小加工,安排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针对无劳动能力的户,落实好政策性帮扶措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享受到位;针对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差的户,实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改善家庭居住和生活条件;针对发展动力不足的户,开展精神扶贫,鼓励其依靠自身劳动获得收入,使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四)抓问题整改。在问题整改上,针对上级反馈的各类问题,无论是16年的“回头看”,还是现在的大普查,制定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对照问题清单,紧扣时间节点,制定整改台账,狠抓问题整改,所有问题整改全部备齐印证资料,使整改过程有迹可循、整改结果有据可查。

四、特色亮点

(一)着力强化产业带动,促进群众增收。在产业发展方面:村通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牵头创建村产业园区13处,其中1-9号园区以村委、党员代表、农户为致富火炬手,共同创建的蒲公英种植基地,面积50亩,结合产联式发展模式,通过与立根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形成一条种植、管理、收割、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链。通过干部先行,带头致富的方式,引领群众创业致富;通过县农业局支持资金15万元,用于修建烘干房,在和立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作下,保证村蒲公英收成后可进行顺利烘干、销售;通过与盛田专业种植合作社协商,在2019年引进发展桑树套种羊肚菌产业120余亩,修建2000平方米蚕房一座;市人社局积极联系县尚藤商贸有限公司到村发展藤编代加工产业,三项产业的进驻,直接解决全村富余劳动力130余人。

(二)创新帮扶举措,增强内生动力。2016年以来,帮扶单位银行、人社局共同组织,在驻村工作队带领下,组织村党员代表到县党员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组织社员代表到万林牵牛山村、村、大榆镇古井口村、瞿河乡高家沟村、蓬溪县拱市村学习脱贫摘帽和产业发展工作经验,拓展村村民的失业和发展思路。组织动员青壮年参与创业培训、品牌培训等劳动技能培训20余人次;有就业愿望的群众参加职介会10余人次;积极帮助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培育脱贫致富带头人。开展送政策、送岗位进村社,为全村群众宣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农民工维权等法律法规和政策。2017年7月,市人社局、市就业局一道,为镇专门组织了一场“送岗位下乡暨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活动中,各用工招聘单位与62位求职者现场达成意向用工协议,其中贫困家庭劳动者17人,充分利用就业扶贫政策,帮助村村民致富增收。

扶贫先进个人推荐材料篇7

为深入开展2017年度全市工会“金秋助学”活动,积极协助各级党委、政府解决城镇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和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现根据省总和市总工作部署,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资助对象及受助条件

2017年在xx市参加高考并被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二类普通大学及其以上类别学校录取的学生,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提出资助申请,经市总研究确定后予以资助:

1、特困职工(农民工)子女;

2、低保职工家庭中经过政府救助后生活仍困难的职工子女;

3、遭受各种重大自然灾害的困难职工子女。

二、资助名额

市总工会拟资助100名,其中各地方总工会分别呈报2名,由市总工会安排资金资助。各县(市)区总工会也要分别开展此项活动。

三、资助标准

市总工会进行一次性资助,标准为4000元/人。县(市)区总工会资助标准视实际情况制定资助标准。

四、申报办法

符合条件的大学新生向其父母所在单位工会或所在地社区(村)工会或乡镇(街道)工会提出申请,上级主管工会审核后申报。也可由xx市城区的学校工会提出申请,市教育局工会推荐申报。市总工会根据推荐对象考取院校、高考分数和家庭的困难状况研究确定受助对象,对成绩优秀的特困职工(农民工)子女优先给予资助。凡通过其他方式和途径已获得助学款项的,不再重复资助。

五、申报时间

拟申请xx市总工会资助的学生,请务必于8月10日前将家庭困难证明、申请书、学生身份证或户口簿、学生准考证、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父母身份证复印件及父母所在单位工会和主管工会的申报意见、公示公告结果等,家长是农民工的,还要提供劳动合同复印件,一并上报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联系电话:12351)。

六、有关要求

1、各地工会组织要高度重视资助贫困大学新生的“金秋助学”活动,要把助学活动作为市、县两级工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一个重要载体,并将助学活动融入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中。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借助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充分发挥工会助学帮扶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拾遗补缺作用,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解决农民工、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2、各级工会要实施信息公开和全程阳光操作。要巩固深化去年市总开展“三千”活动成果,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要加强助学资金管理,建立财务专项科目,将捐资助学情况实时向社会公开,做到专款专用,公开透明。要严格工作纪律,严格掌握受助对象条件,严格执行资助标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申请资助的人员要逐级审核、严格把关,在推荐申报受助学生时,应对其家庭情况充分调查了解,确保受助名额真正用于贫困学生。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的情况,将取消其受助资格,追回受助资金,相关单位及人员市总工会将通报批评。

3、各级工会要做好对工会助学活动的宣传工作,深入报道各地开展助学活动经验做法和主要成果,报道各地在助学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件和感人事迹。对致力于工会爱心助学事业的爱心单位和个人要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助学氛围。

4、各级工会在开展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时要严格档案管理,以便做到事实清楚、跟踪抽查便捷。要按全国总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办法》(总工办发[2017]36号)文件标准建立独立的助学档案。要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建档主体、规范建档程序,建全查询使用制度,做好助学档案保密和备案复核工作。对全总新规定中不符合建档条件的一律不准建档资助。

5、各级工会要加强对2017年省总开展“金秋助学圆梦行动”专项资助活动的受助学生跟踪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和家庭困难状况,建立专项档案。8月10日前把受助学生上一学年个人相关材料(包括思想汇报、成绩单等)和寒暑假期间到所在社区或志愿者组织参加不少于一周的志愿服务证明材料及新学年助学申请通过帮扶系统上传,同时纸质资料报市总生活保障部审核。

6、各级工会要认真做好统计报表和总结工作。9月10日前应对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连同《2017年各县市“金秋助学”活动统计表》一并报市总工会生活保障部。

扶贫先进个人推荐材料篇8

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

——2020年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暨电商扶贫推进会交流材料

近年来,会昌县坚持“六个发力”,全县电商产业加速发展,成功申报创建全省第七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全县建立了1个电商产业园、5个县级运营中心、116个乡村服务站,引导电商企业挖掘农特产品12类,2016年以来新增三品一标等产品资质26个、发展快递物流企业17家,2019年电商交易额突破25亿元,脐橙、桔柚、米粉、酱干等农特产品网销交易量连年增幅在30%以上,带动1.2万人从事电商创业和2700户贫困户加入电商产业链。

一、在培育电商人才队伍上发力,狠抓电商培训。分类施策多层次开展电商培训或帮扶,针对贫困户免费举办电商扶贫培训班;对愿意从事电商就业创业的,推荐到电商企业就业或带薪实习;对已经开始电商创业的,协调网货企业为其提供“一件”;对操作不熟练或无创业成本的,动员其再免费参加创业班或高级班学习。培训有专业知识讲解、有实操、有跟踪服务,目前,全县电商培训突破1万人次(其中贫困对象超过5千人),有效壮大了电商从业队伍,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2017年,我县“双创中心”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电商创业孵化中心”荣誉称号。

二、在产品质量及品牌创建上发力,推动产业标准化。围绕会昌特色主导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辅之以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对口支援帮扶等手段,推动标准化、品牌化。会昌县先后荣获“中国桔柚之乡”和“江西省果业生产十强县”等荣誉;全县脐橙、桔柚、贝贝小南瓜种植面积共21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会昌米粉、会昌桔柚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会昌酱干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五丰米粉”荣获首张米粉类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会昌贝贝小南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圆满完成项目评审。

三、在产品流通上发力,完善电商服务公共配套设施。整合资源建立了快递集散中心,降低了产品物流成本,产品包装纸箱10斤装降低了0.8元/个,快递单价每10斤降低了3元。通过引进京东云分拣中心项目,会昌农特产品可直达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中心城市,既降低了成本、节省了时间,也建立了通道、稳定了市场。建立仓储、分拣包装农产品电商配送中心,解决了部分农产品仓储、分拣、包装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在产品销售上发力,织密电商扶贫运营网络。充分发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合力优势,初步形成了村级站点代售、龙头企业订单生产、网店(微店)及合作社专销的销售网络。通过政策奖补完善村级电商站点,提供代购代销、快递收寄、代办缴费等便民服务,有效地打通了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收购关系,实现了电商、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方共赢;星罗棋布的网店(微店)及合作社,通过便捷的网络,让产品与消费者直接对接,极大地拓宽了农产品上行销售渠道。

五、在产品推广上发力,多措并举开展营销。充分用好审计署、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日报社对口支援(定点扶贫)我县的优势,争取协调推动社会知名企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与有条件的本地电商企业、贫困户、贫困村建立帮扶关系,发展电商爱心购、订制化电商消费扶贫模式,讲好了“会昌故事”、推介了会昌产品。利用国家扶贫日、法定节假日、“年中大促”、“双十一”等时间节点,参加多层级推介会、展销会、峰会、创业大赛,产品入驻app、销售平台等多种方式,统筹合力加快线上营销活动及推广,有效地提高了会昌地标产品的知名度。除了利用传统的营销方式之外,借助网络直播新兴形式推动产品上行,在疫情防控初期阶段,网上直播销售单量突破50万单。

六、在创业增收上发力,深入推进电商扶贫。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充分发挥电商助力扶贫开发、带动农民创业就业的作用,让贫困户实现创业增收。制定了贫困户入驻电商产业园免租金、免水电网络、免住宿、免孵化运营费用等优惠政策,享受培训、孵化、创业就业等配套服务;鼓励支持参与扶贫的电商企业、合作社、网店、服务站点,与贫困户建立一站带多户、一企帮多户的电商扶贫机制;推动电商扶贫与消费扶贫相结合促扶贫,在消费平台上设立电商扶贫专区,加强贫困村农产品产销对接,2018年以来,全县累计销售消费扶贫产品8739万元。2018年,我县被中国电商协会扶贫办公室授予“中国社交电商扶贫示范县”荣誉称号。

扶贫先进个人推荐材料篇9

XX位于XX南面,距乡政府5公里,由下XX、XX、XXX3个自然村寨组成、共有XX户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XX人,低保户XX户XX人。目前,全组共有2014年至2017年已脱贫XX户XX人,未脱贫XX户XX人,经济收入主要为劳务输出、种养殖收入、中药材种植等。2018年XX组脱贫XX户XX人,未脱贫XX户XX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队伍建设

为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村支两委的工作部署下,主要通过以下工作措施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建强村民自治管理队伍,激发群众自我管理内生动力。完成干坝组村民自治小组、监督小组的选举工作,选举村民自治小组成员3名,监督小组成员3名。党小组成员3名。二是建立“村小组自治分队”共创美好家园。通过村民自治小组爱护环境卫生,共创美好家园。在干坝组成立“环卫队”,每周一组织“卫工队”们拿着垃圾袋和钳子,环绕寨子,打扫卫生、拾捡“白色垃圾”,促使他们养成爱环境、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果。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推行“五引导五教育”。建立了“一榜一规一训”,建立了组卫生评比制度红黑榜,制定了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卫生制度常态化开展,让五引导五教育在干坝组上落地开花。

(二)基础设施

自3月以来,通过深入群众,多次组织召开院坝会,讲述“五改五化”将给村寨及村民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及变化,引导他们积极配合当前“五改五化”相关工作措施的落实。目前,XX组改厕完成13户,改电完成24户,改水完成33户,改厨完成44户,院坝硬化完成26户,屋檐沟硬化完成23户,联户路硬化完成200平方米,村寨通道硬化完成750平方米。

(三)产业发展情况

一是通过引进四季豆等种植,动员农户在房前屋后种植中年药材,提高经济收入。目前,XX组2018年种植将四季豆3亩,预期经济效益为10000元。二是夏秋攻势,动员群众种植秋季马铃薯,增加经济收入,XX组共计种植马铃薯60亩,预期经济效益为12万元。三是精准扶贫户种养殖业先建后补,共计发放13人2万元。

(四)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情况

教育、医疗和住房保障一直被视为民生事业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地区脱贫与否的重要指标。必须让农村贫困人口吃饭、穿衣、读书、看病、住房,样样有保障。一是教育保障。XX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口多达23人,通过“营养改善计划”“两助一免”等政策,保障农村适龄儿童能读书,读好书;大专及以上学生有3人。二是医疗保障。XX组XXX人已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工作,并针对低保、五保等实现政府兜底保障。三是住房保障。在完成2018年XX组危房指标X户,针对脱贫攻坚农村住房保障可能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透风漏雨排查工作,通过排查,XX组透风漏雨整治X户,目前相关工作已全部完成。

(五)就业情况

XX组劳动力XX人,外出务工XX人,今年推荐XX人到XX工厂务工,其中X人为精准扶贫户。

(六)易地扶贫搬迁

通过宣传动员,XX组XX户贫困户中有XX户XX人愿意搬迁,且全部选房,下步将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群众的走访及动员。

扶贫先进个人推荐材料篇10

扶贫工作对于国家发展建设来说具有相当大的意义。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扶贫业务的述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扶贫业务述职报告1

在市、县扶贫办的正确领导下,20##年12月4日我镇在华严寺村成立了扶贫互助社,互助社成立一年了,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为培育贫困村内在发展动力,发展主导产业,为贫困户构建增收长效机制,加快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八会镇华严寺村扶贫互助社基本情况

华严寺村扶贫互助社现有社员50人,收缴入社金1、5万元,入社社员中从事养殖业(包括养牛、养猪和养羊)共25户,占社员总数的50%,从事干果生产的共20户,占社员总数的40%,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有5户,占社员总数的10%。20##年5月份每户社员得到扶贫互助资金3000元,发放扶贫互助资金15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2015年5月收回借款。扶贫互助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农户发展主导产业。

二、扶贫互助社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农户发展能力

一是缓解了贫困农户资金短缺困难。入社社员借还款在村内完成,简便快捷的优势弥补了辽阳东部山区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和缺位,并以服务“零距离”的特点赢得了入社社员的普遍欢迎。二是激发了贫困户发展的信心。扶贫互助社遵循群众参与、自主管理,使群众真正成为“扶贫互助社的主人,有了选择项目的自主权,激发了参与的热情,增强了发展的自信心。

(二)促进了贫困村和谐

一是扶贫互助社实行“党支部—互助社—农户”的组织体系,构建了新型合作关系,增进了农民之间的协作情谊,也促进了村“三委”(党支部、村委会、村监会)与贫困农户的关系。二是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现在村内富帮穷、强帮弱的氛围日益浓厚。三是营造了信誉环境。

(三)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

一是转变了乡镇政府的职能。在扶贫互助社运行中,基层政府做到参与不包办,指导不指令,从指挥者变为指导者、协助者和服务者,促进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扶贫互助社实施过程时,正值党的群众教育路线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也正是辽阳县委、县政府开展“6+1”工程建设关键期,加之互助社实行的“党支部—互助社—贫困户”的链式联动模式,促进了基层支部与产业的联结,找到了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新路子,同时华严寺村通过与沈阳工程学院开展“e乡村”活动,使大学生走进贫困农户家中,既给了大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又为农户带来了新的信息宣传渠道和技术支撑。

三、扶贫互助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户入社率偏低

扶贫互助社对于华严寺村和我们八会镇来说都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全新的扶贫产品,农户要有一个认知、接受的过程,虽然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了一些成效,但是还存在宣传发动不够,农户没有完成理解项目目的和意义,入社率偏低。

(二)互助社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首先一些农户对互助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容易造成亏多赚少,造成资金偿还困难的问题;其次互助社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电脑等微机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今后势必会进行的微机软件系统化管理留下隐患。

(三)借款额度偏低

目前社员借款的额度是3000元,这笔钱对于农户想发展来说远远不够,以养殖业为例,这此借款仅够农户买几头仔猪,而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势必会受到制约,也限制了一部分贫困户的入社积极性。

四、对完善扶贫互助社的几点建议

(一)坚定不移的发展。目前扶贫互助社才刚刚起步,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推广力度,加强管理力度和经费投入。

(二)开展“专互”结合的模式。现在各个贫困村基本都至少有了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果把“扶贫互助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有效解决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把扶贫互助社社员组织动员起来调整产业结构,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能更好地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三)适当提高借款标准。要真正扶贫农户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贷款额度还应该提高。

(四)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要进一步组织扶贫互助计管理人员集中学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组织管理人员的农业产业化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进一步带领社员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保证社员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收益,早日脱贫致富。

扶贫业务述职报告2

在市区教育局的组织安排下,我校于_年与高淳区桠溪中心小学结为一对一的携手共进单位。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_年我们也按计划阶段性地开展了各项交流活动,取得了用心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总结

一、专家引领实践指导

在_年初,两校就在桠溪小学成立了“潘文彬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室和魏光明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建邺区教育局易善平局长和高淳区教育局张培成局长全程参加了成立仪式。本次活动开创了以特级教师工作室为依托,进行两校交流的“百校千师手拉手”活动的新模式,充分发挥了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在本学期开学伊始,桠溪中心小学的领导又来到中华附小,和中华附小的领导一齐讨论、交流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二、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自特级教师办公室分站成立以来,加强交流,相互学习,是中华附小和桠溪小学在新学期合作的主要方式,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年魏光明特级教师工作室高淳桠溪小学分站成立以来,两校数学教师互动频繁。6月9日,桠溪小学数学教师代表来到中华附小参加“多元视角下的核心教学”教学研讨活动;6月17日,参加南京、绍兴两个数学名师团队联合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是一天时间,虽然路途较远,但是高淳桠溪小学分站的老师们都是坚持到最后,认真聆听,仔细记录。

除了观摩课堂教学,为了更好、更深入的了解学校的教学形式、管理模式,_年10月20日到24日期间,高淳桠溪中心校委派了两位教师到中华附小参与了为期一周的“百校千师携手共进”教学研讨活动。两位教师潘文彬老师和魏光明老师都是特级教师办公室桠溪分站的成员。透过这样的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为两校教师带给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激活了教师的“教”与“学”,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加深了两校的情感交流。教师们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携手并肩,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推动教学向深度开展。

三、携手共进展望未来

一学年来,我们虽然做了许多的工作,但是我们还是不满足。与高淳区桠溪中心小学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期望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项目推进工作顺利有深入的进展,让两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课程实施、师资素质、教科研工作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相互提高,共圆发展梦。

扶贫业务述职报告3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战20_,决胜20_打赢脱贫攻坚决战的工作要求,市住建局党组把_村脱贫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局党组一行多次深入_村走村入户,听取乡、村、精准户的意见,科学制定脱贫工作计划,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注重长、短增收结合,强化村里配套设施建设,圆满完成上半年精准扶贫任务,具体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村情况:

_村位于己略北端,距乡人民政府驻地12公里。全村区域面积7710亩,其中山林面积4543.62亩。退耕还林面积204.55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07户,共427人,劳动力211人,其中党员24人,均系少数民族(苗族)人口。常年耕地面积22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_.7吨。20_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3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31元,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劳务输出、林木等。全村低保户17户55人;经过再次精准识别后,全村现有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239人(20_年底脱贫减少2户12人,六户7人五保户不再列入精准建党立卡序列,外嫁下户减少1人,死亡一户2人,服刑收监1人;新增1人);参加合作医疗_户,参合率7_;村办黄金茶协会组织1个,参加农合组织73户,集体经济收入0元。

二、工作措施及效果:

(一)高度重视,领导有力。1、市政府副市长石阳清先后两次到村走访精准户,了解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要求,听取乡、村、驻村工作组精准扶贫思路,提出精准扶贫四点意见,明确精准扶贫要做到四个结合,做实事,真脱贫。2、住建局党组研究成立以局长田利民为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理学、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周健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二级局属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五个一”工作制度,每月听取扶贫工作进展汇报,举全局之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科学有序推进提供组织保障。

(二)精准识别,措施明确。按照市委、市政府_村20_年脱贫工作任务,住建局党组先后四次组织干部入村到户进行摸底,制订了《吉首市己略乡_村20_年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工作计划》,完成对全村51户239人的识别工作,并根据国家精准扶贫六个到户的新要求,对所有建档立卡户制定了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扶贫具体措施。组织全局42名党员干部与_村精准户结对子,要求结对干部每月联系结对户一次以上,每季走访一次结对户,帮结对户解决发展问题一个,有效地促进精准户发展生产稳定脱贫。目前,已组织党员干部入村开展帮扶活动二次,帮扶发展生产资金1._元。

(三)內引外联,科学推进。根据整村推进脱贫计划,市住建局党组加强项目对接工作,先后与省民宗局、州铁通公司、人社局、移民局、扶贫办等多家单位联系,筹集资金70余万元助推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通村宽带网络工程,实现网络微商信息共享;完成村移动通讯基站征地协调工作,预计下半年可建成移动基站实现手机稳定通讯;上半年组织精准户参加油茶、苗绣、建筑技能等劳动技能培训三次培训40多人,提升精准户科学生产增收技术,助推劳动输出产业壮大发展。据6月底统计,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_人,其中精准户有90人,在外省就业有32人;引进葛四腊味、浏阳晟瑞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帮助生产发展产业。投入资金30万元(先期预付油茶苗木款6.5万元,另外23.5万元年底验收合格后付款),完成新开发油茶300亩,低改油茶200木,新开发黄金茶30亩等百亩产业园基地建设。组织36户精准户与葛四腊味公司签订金融扶贫四方协议,实现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50亩有机稻田栽培示范项目、村口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幸福之家等项目已完成实施方案,资金以筹集到位,下半年组织有序进行。

(四)稳定队伍,助推脱贫。如何发挥基层党支部在全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和领导作用,尤其是合并村的基础党组织建设稳定工作,工作组始终坚持“抓党建是的成绩”的原则,协助村党支部做好“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驻村第一支部书记上一次党课,强化村党支部为民务实清廉和党员先锋带头的模范作用。统一了_村各组党员团结一致精准扶贫发展社会经济的思想,制定了建设项目,开发产业、帮扶措施方案,为工作组进驻村内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及时调整补充两名村委班子,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突出全村各项事业发展“主心骨”作用,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扎扎实实开展起来。

三、下步工作计划:

通过半年的精准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上级和精准贫困户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同时也暴露政策宣传发动工作滞后,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没有消除;个别党员带头发展作用不明显,发展经济后劲不够等问题。工作组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加大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宣传力度,凝聚全村党员群众力量,聚焦发展经济大局,创新发展思路,科学推进扶贫项目,确保完成脱贫任务。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经济发展能人,培训生产技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扩大发展经济渠道,增强村集体和群众增收发展能力。

(三)加强项目资金衔接,稳步推进项目落实,确保实现_村“特色产业结构调整,村集体经济突破,贫困群众稳定增长脱贫,村风文明、村貌改变”的精准脱贫目标。

扶贫业务述职报告4

20_年,我州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上来抓,一直将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其中。在国家和省扶贫政策、资金的扶持下,通过找准扶贫攻坚的切入点,坚持不懈地实施产业化扶贫开发战略,全州1_县包括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20_年扶贫产业化项目实施情况

20_年我州1_县(局)得到国家、省财政扶贫资金共计1200万元,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13个,主要对油菜、青稞、食用菌、葡萄、马铃薯、茼蒿等产业进行了项目扶持,目前逐步建立了小规模种养殖业产业扶贫基地。培育壮大了华康公司、丹巴康定红葡萄酒公司、雪域俄色茶有限责任公司等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我州20_产业扶贫项目共带动620户农户增收,其中包含贫困农户320户。

二、20_年产业扶贫结构及取得的成效

1、无公害元根产业化示范基地。

20_年在康定县实施了高原特色无公害元根种植基地项目,预计项目的建成后,较项目建成前收益明显增加,该项目共覆盖康定县3个贫困村涉及210户共1120余人,产品商品率达100%,为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2、州葡萄种植基地。

在我州丹巴县和得荣县以及乡城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模式,带动了1600余户农村家庭从事优质酿酒葡萄种植,使得受益农户年均纯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3、野生菌种种植推广基地。

20_年在我州康定县建设菌种种植推广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龙头企业销售种源,然后由公司集中将农户产品统一销售。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项目区近0.5万户农户增收。

4、州南派藏医药传承创新基地。

重点在海螺沟管理局建立150亩高产优质中藏药材种植基地、中藏药材优质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建立中藏药材优质种苗繁育基地等项目,通过为贫困农户提供药材种子补贴,帮助农户建产业基地,进一步提高了农牧民的中药材积极性,为农户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子。

5、青稞商品粮和油菜基地。

以优质青稞基地建设项目为基础,在北路白玉县,建设实施20_亩优质青稞基地工程基础上,加大对青稞产业化项目投入,使青稞亩产达到250公斤以上。同时在道孚县实施油菜种植基地建设、泸定县实施磨芋基地建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拓宽了广大贫困农户发展路子,更好地挖掘潜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6、优质核桃产业化基地。

在康定、得荣、丹巴等县大力实施了核桃产业化基地建设,主要采取为农民提供种苗的生产直补方式,直接栽种黑桃,在林业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确保成活率提高。核桃生产期较长,但同时具有连续收益的效果,盛产期将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7、雪域俄茶生产加工基地。

在州北路地区炉霍等地,通过打造“雪域俄茶”品牌,充分发挥当地“变叶海棠树”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基地产业发展,为“雪域俄茶”提供更多原料,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效益”模式实现农户的稳定增收。

三、产业扶贫趋势分析及下步工作的思路

通过实施“20_年规划以来,全州呈现出扶贫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产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农牧民增收难的问题逐步缓解的态势,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_-20_)》的要求,我州也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发展农村经济,用扶贫工作统揽“三农”工作,将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特别是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实现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必需有稳定的增收项目。当前,我州实现“三步走”跨越发展战略目标,难度的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稳定增长。必须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必须加快优势资源科学开发,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多渠道大幅度增加农牧民收入。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加大扶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准产业扶持、资金投向的关键着力点;另一方面积极加大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发展动力。

主要思路,结合全州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依据自然区域划分东路、北路和南路三个产业片区。经过近十年的产业扶贫探索,我州按照高寒生态脆弱区,高山峡谷生存环境恶劣区、河谷地带特色产业开发示范区等三个区域特点初步构架了“三带、四地、五园”的产业扶贫发展思路,“三带”即:东部4县1局的高效畜牧产业带、南部6县特色畜牧产业带、北部_生态畜牧产业带。“四地”即:南路6县干果种植基地、东部4县特色水果基地、东部3县林果业加工基地、北部7县雪域俄色茶建设基地。“五园”即:北部4县青稞豆薯加工园区、北部6县优质油菜种植园区、北部6县中藏药材种植园区、东部4县蔬菜大棚种植园区、东部4县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区。

根据上述思路,我州正积极开展《州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以及《藏区扶贫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初步规划在_期间,采取培育龙头产业,资金直补到户的方式,扶持各类种养殖业和加工业大户2万户,并拟定在20_-20_年开展三个扶贫优势产业项目的试点工作,一是在东部3县以“康定红”葡萄酒为龙头品牌,打造酿酒葡萄基地;二是在北路7县以“雪域俄色茶”为龙头品牌,打造高原特色茶叶基地;三是在南路3县以“高原藏香猪”为龙头品牌,打造南路特种畜禽基地。

四、产业化扶贫存在困难和问题

扶贫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为我州广大农牧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道路上起到了较好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虽然近几年来我州不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对产业化的投入,但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实际投入资金难以满足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

(二)扶贫产业规模不大。近年来虽然我州实施的扶贫产业项目投入规模有所增加,产业得到一定了发展,但是扶贫产业规模还是总体偏小,项目数量太少,贫困农户参与面不广。加之部分群众发展产业的意识未转变,对变幻无常市场需求预测不够等原因,对小规模发展扶贫产业持观望态度。

(三)扶贫产业效益有待提高。现有产业,绝大部分是传统农牧业,这些产业一部分是对市场应变能力较低的产业,一部分是属于增产不增收的产业(比如青稞种植,产量高时市场价格低,产量低时市场价格高),还有的产业由于科技含量高,群众参与能力不强(中药材种植、农畜产品深加工)。造成扶贫产业的覆盖面很广、效益不明显。

(四)对产业发展调研不够深入。扶贫部门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而扶贫系统工作人员较少,无法确定专人抓扶贫产业发展工作。对如何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方面的思路没有理清、办法不多、措施不全,发展扶贫产业只能是顺其自然。

(五)产业抵御灾害风险能力不强。现在我州发展的扶贫产业,绝大部分产业如果遇到突发的自然灾害,则缺乏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和承受风险的能力,特别是牧区往往年初大雪灾害,就给当地的牲畜造成巨大损失,对该扶贫产业项目带来了严重打击;并造成大面积返贫。

五、发展产业化扶贫的几点探索和建议

(一)调动农户积极参与度。一是要选准扶贫产业。在扶贫产业的选择上,要突出区域优势、自然资源、市场需求、群众参与、长远规划等重点环节,对资源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覆盖屋面较广、符合长远发展前景的产业予以重点确定和扶持。二是要建立产业基地。对那些条件比较成熟、发展潜力比较好的产业,有针对性地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补助、贴息贷款扶助等方式,集中联片兴建各类产业基地,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三是要宣讲优惠政策。要通过下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把发展扶贫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办法让群众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抓好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二)积极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引入龙头企业经营机制,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发展“合作社”等各种经合组织,带领农民发展产业,寻求市场销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是产业化扶贫的助推器,要提高贫困户的整体素质,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农民从传统的小农思想束缚中摆脱出来,投入到大市场中去,使他们自觉地想致富、去致富、自觉地运用科技致富。县、乡、村各级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力争2-3年内使50%以上的贫困户真正掌握1-2门实用技术。

(四)拓宽销售渠道。一是要培育好各类流通组织和能人。扶贫产业要发展,就要有针对性的培育一批产业流通组织和“中介”能人。要采取减免有关规费、重点奖励销售大户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种能人去跑市场、开发市场,通过对市场的敏锐分析和研究,与农户签定产品销售合同。二是组建好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对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农户覆盖面和有一定前景的扶贫产业,要鼓励农户在自愿加入的前提下,组建好产业发展经济组织,由协会统一与客商和加工企业签定产品销售合同,再由经济合作组织统一为农户发展产业提供技术培训、规范产品标准、病虫害信息、疾病防疫、产品销售、采摘包装等全方面管理和服务。三是扶持发展好各类龙头企业。要在企业贷款的发放、企业贷款的贴息、税费的减免、产品的流通运输等方面广开绿灯,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采取更加灵活的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和扶持本州和外商来兴办各种为业加工龙头企业。四是要采取比较灵活的销售举措。采取“企业+经济组织+农户+基地”等方式,积极拓宽扶贫产业产品的销售渠道,让农户吃上定心丸,从而促进扶贫产业的规模逐年壮大。

(五)建立发展长效机制。一是探索建立产业风险抵御机制。对经济林木、牲畜养殖及生猪饲养等要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积极探索农副产品种养风险保险,以应付突发的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二是建立产业协调扶持机制。对于扶贫产业发展,县级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整合各个部门的优势,制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研究确定全州扶贫产业的主导方向,协调解决扶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全州扶贫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成员单位的职责。各个部门也在按照扶贫产业发展的方向,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扶贫产业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