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31:43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1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服务;就业

高校辅导员是联系学生和教师的桥梁。大学生是一个高校的主体,是受教者;教师是教育的载体,是实施者。而辅导员则是调节受教者和施教者的剂。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教与学的任务很难顺利的完成。表现在高校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人性化的服务体系,和正确的择业观念和方向的引导。

一、严格管理要落到实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落到实处,不能浮于表面。从目前全国高校发生的一系列安全事故来看,都是因为某一方面的管理疏忽,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严格的校园管理可以保证学生正常的上课秩序、和谐的生活环境和愉快的活动氛围。具体要做到以下三个“深入”。

1、深入学生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没有了高考的竞争压力,学生对课堂讲授的知识不是很用心,尤其非专业课。再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同学之间的关系的变化,生物钟的紊乱等,造成大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正成为一种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为辅导员一定要深入课堂。在完成考勤之后,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对玩手机的同学,睡觉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要在课间或者课后找他们分别谈心,了解情况。同时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批评和分数上的惩罚。并做到每天至少要跟一节课,只要没事就跟课。2、深入学生宿舍。宿舍是学生活动的另一个主要场所。大学生除了上课以外,基本上在宿舍的时间最长,宿舍管理可见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高校的宿舍安全事故都是因为寝室管理疏忽引起的,如上海商学院对违规用电的检查松懈,导致发生火灾,造成四名同学死亡的事故。辅导员每天都要深入学生寝室,检查各种安全隐患,如是否有违规用电设备,是否有学生在寝室吸烟,是否有人走电源不关的情况,每天都要将检查情况进行反馈,发现问题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3、深入学生活动场所。学生的活到场所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阵地,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的去挥洒青春,展现大学生的风采。辅导员要深入这个第二教育阵地,通过与学生共同开展活动,与学生在课堂之下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便以后工作的开展。

二、服务学生工作

辅导员要有服务意识,学生就是我们老师的上帝,只有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我们辅导员的工作才算完美。辅导员的工作其实就是服务工作,为每位学生服务,为他们的将来服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所以辅导员这一工作岗位具有特殊性。具体在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服务工作:1、辅导员要帮助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帮助有困难的大学顺利的完成学习,正确引导他们获得国家和学校的相关助学金,奖学金;同时使他们不自暴自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这些同学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鼓励他们多参加志愿者活动,来回报社会,奉献爱心。2、辅导员要注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难免会遇到很多心理问题,如孤独感,就业受挫感,失恋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辅导员应在多关心学生的同时,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设立心理委员,经常与家长沟通,开设与心理问题有关的讲座等等。3、辅导员要注意搞好评审工作。学生在校期间会有很多奖评工作,如入党,评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等的评审工作。首先做好资格审查工作,对不合格的,特殊条件的要认真审核。其次要搞好投票工作,一定要做到当场投票,当场唱票,当场公布结果,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之一。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变革,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地域分配不均。所以辅导员应结合自己学生的专业特点,在各个年级制定合理的就业指导计划。1、大一是打基础阶段,在这一学年要搞好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的各类讲座和活动,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业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制定一个符合自己的大学生活的规划。2、大二期间,引导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件,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加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锻炼,使自己尽量成为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合格大学生。3、大三期间,根据就业形势以及市场的需求,结合本专业特点,指导学生调整好自己的现实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考研,这时就应该开始考虑和着手准备。同时上好就业指导课,全面系统的讲解学生就业方面的知识。4、大四期间,指导学生完善自己的各方面的材料,为就业作准备。鼓励所有同学到合适的工作单位进行实习,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可以抢先的占领就业市场,及早的了解社会,使自己在毕业后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得到更多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总结

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是神圣的,是系统的,同时也是琐碎的。一个优秀的辅导员是懂得分清主次的。能抓好管理,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不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但是优秀的辅导员必须首先要搞好这三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健康.高校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理念探析[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4):91-93.

[2]张琼瑶.高校辅导员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初探[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9):70-73.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2

关键词: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技能

社会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教育的变革等因素都对当今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质量要求逐渐提升,辅导员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此,高校必须重视辅导员工作,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技能,以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项挑战,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努力。

一、辅导员工作技能提升的重要性

1.促进辅导员的角色转变

高校中设置辅导员这一工作岗位,是为了辅助高校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获得帮助。但是,随着高校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辅导员需要转变自身角色。辅导员要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向学生日常学习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困难的发现者和解决者以及学生的知心好友等角色进行转变。当前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推进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使辅导员更好地承担自身的职能。

2.促进高校辅导员体系建设

在高校的日常工作中,辅导员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开展需要进行完善的体系建设。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为促进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动力:第一,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能够有效带动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对辅导员体系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二,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开展日常工作。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合理分配相关资源,促进高校辅导员体系建设。

3.能够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在新时期,高校对辅导员角色的重新定位,使辅导员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工作更好地开展。第一,辅导员技能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工作的开展效果,这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都有积极作用;第二,辅导员技能的提升,能够促进辅г庇胙生深入交流,使辅导员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将更有针对性,工作效果的提升会更加明显。

二、辅导员工作技能存在的问题

1.工作技能无法满足要求

目前,很多辅导员在工作技能方面都无法满足相关要求,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在进行辅导员选拔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人才选拔制度进行,使很多工作技能不达标的应聘者担任辅导员,导致其技能无法满足辅导员工作的需求;第二,高校缺乏完善的辅导员培训机制,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自身的摸索和探讨不断修正工作内容,这导致很多辅导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熟悉自身的工作;第三,部分辅导员对自身的要求比较低,没有积极学习和工作,因而工作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缺点。

2.工作态度有待提高

在高校中,虽然辅导员的工作角色非常重要,但是很多辅导员并没有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工作态度并不是特别积极,因此对工作技能的提升产生了消极影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辅导员都是竞争教学岗位失败,最终转岗成为辅导员的。他们觉得辅导员工作前途比较渺茫,因此会一直关注新的工作机会,如果有合适的工作会放弃辅导员工作。所以,在进行辅导员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第二,目前,很多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并不高,而且工作内容比较多,工作时长比教师长。因此,很多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比较低,无法有效开展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辅导员工作技能提升的策略

1.提升辅导员的工作信心

高校要帮助辅导员树立工作的信心,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管理服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促进辅导员工作信心的提升,是工作技能提升的重要方面。提升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公平合理的辅导员工作考核机制,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例如,高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举办辅导员技能大赛,通过教学、管理等技能的评比,选出那些工作表现优异的辅导员,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第二,高校可以组织一些联谊活动,使辅导员和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利用一些游戏项目、趣味活动帮助辅导员与学生更好地交流,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配合辅导员的工作,尊重辅导员的工作成果;另一方面,可以让辅导员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以此促进辅导员工作效果的提升,使其在工作中取得较大的进展,提升对工作的信心。

2.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新时期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了重新定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有所增加,工作难度有所提高。促进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提升,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应该为辅导员的相关工作提供支持,例如,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使辅导员能够利用网络更好地进行交流与合作,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共享,这对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第二,高校辅导员可以将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分配给学生干部,一方面能够减少辅导员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

3.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成绩

辅导员的工作成绩是对其工作的肯定,因此为了促进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需要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成绩。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全校辅导员中开展论文评比工作,辅导员结合自身的工作教学经验撰写论文,高校聘请专家对辅导员的论文进行评选,并将论文获奖与否纳入辅导员的工作成绩总结中去;其次,选取那些在学生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的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作为案例,运用到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当中,使辅导员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最后,对高校的辅导员来讲,与其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所以高校可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他们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价,进而指出辅导员学生工作中的不足,促进其提升工作成绩。

四、结语

本文重点论述了辅导员工作技能提升的重要性,指出了辅导员工作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促进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提供了相关策略。本文的总结和分析能够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进一步发挥辅导员在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帮助高校更好地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3

学校始建于2002年6月,是一所集文、理、工、农、教、经、法、管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深化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建设一流地方高校而努力奋斗。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生力军,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习管理指导、生活服务辅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02年6月建院以来,宿迁学院多措并举、创造性地推进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为做好全校的学生工作、服务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量化考核

着力提升辅导员工作精细化水平

宿迁学院对辅导员工作采取量化考核的方式,每学年进行一次。量化考核办法的制定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学生测评相结合、基础工作考核与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定量考核、学生测评和绩效考核。

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主要由基础工作、班级工作以及其他工作三个一级指标组成,其中基础工作含有学生基本情况与学生信息系统两个二级指标,目的是让辅导员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班级工作分为非毕业班与毕业班工作,非毕业班主要抓四级通过率、考试及格率、班级获奖率、卫生达标率、违纪受处率,毕业班主要抓考研录取率、协议就业率、档案准确率、卫生达标率与违纪受处率;其他工作主要由专业分工、实践创新与论文资证三个二级指标组成。实践创新奖主要是鼓励辅导员主动工作,大胆创新。论文资证主要是鼓励辅导员不断学习研究,为做好辅导员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学院根据上述办法对辅导员进行考核,按所负责年级进行全院排名,每年级取前两名作为优秀辅导员人选,经审核通过以后,由学院予以表彰,授予“学院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与正确使用不仅对辅导员起到了榜样示范的激励作用,而且还能起到帮助辅导员“把握重点、查漏补缺、创新改革,精细工作”的引导作用,对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精细化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培训学习

着力丰富辅导员职业化内涵

培训学习对于推动宿迁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学历学位进修、工作业务培训、职业资格考取三个方面,其中学历学位进修主要解决辅导员的学历学位问题。宿迁学院规定,到院工作满三年且工作考核合格者可以申请进修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到目前为止,宿迁学院具有硕士学位或硕士在读的辅导员人数已达60人,占辅导员总数的95%。工作业务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请进来,宿迁学院先后邀请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来院进行专题培训。二是走出去,走出去又分两种情况,首先是组织辅导员参加省里以及苏北地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培训等。三年来,宿迁学院已组织150人次外出参加培训。其次是每学期派14~21名辅导员与1~2名学生处工作人员到省内各知名高校进行为期两周的的工作访问,重点学习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努力拓宽辅导员的工作视野与工作思路。四年来,宿迁学院共派出进行工作访问的辅导员高达80人次。职业资格考取主要是出台政策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咨询师与就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证,通过系列学习与专业培训,达到更新理念、改进方法、提高水平的目的。为此,学院还专门出台了奖励办法,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到目前为止,宿迁学院共有20多位辅导员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与就业指导师资格证书。

论坛沙龙

着力发掘辅导员专业化潜能

辅导员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者、学习管理指导者与生活服务辅导者,实现从保姆型辅导员向导师型辅导员的转变,就必须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理论素养与研究能力,努力掌握学生工作的规律性与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努力将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并完善理论。

为此,宿迁学院按照“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思路,着力打造宿迁学院辅导员论坛与辅导员沙龙,努力为辅导员进行研究交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全院63名辅导员一年内最少得在“辅导员论坛”上作1次工作研究交流,有力提升了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其中,论坛主题涉及到学风建设、基础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要求辅导员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刻分析与理论研究,形成书面研究成果,最终在论坛进行交流,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辅导员沙龙多是围绕近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大家在沙龙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达到对相关问题的全面深刻的认识,进而达到提高认识,正确行动的目的。

实践创新

着力塑造辅导员专家化形象

宿迁学院还设立辅导员实践创新奖,每学年评选一次。为了鼓励辅导员大胆地进行实践创新并积极申报,学院规定,凡申报的就可以在辅导员学年度工作考核中加1分。在辅导员申报的基础上,各系负责组织举办本系的辅导员实践创新奖答辩会,并择优推选出2~3名辅导员参加全院实践创新奖答辩会。学生处负责组织举办全院的辅导员实践创新答辩会,届时将邀请院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评委。实践创新奖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对于获奖的辅导员进行发文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还在学年度辅导员工作考核中分别给予3分、2分、1分不等的加分。四年来,宿迁学院共有近60人次获得实践创新奖,其中有20多项实践创新项目在全院得到推广。辅导员实践创新奖的评定与推广对鼓励辅导员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强化提高全院辅导员实践创新热情与水平、进而提高全院学生工作整体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理论研究

着力强化辅导员学术化气质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4

【关键词】辅导员;考核工作;探索研究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辅导员进行科学、合理、公平的考核,是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

一、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是实现辅导员队伍“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重要保证,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闭合系统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带有指导意义的常项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具体如下:

(一)辅导员考核工作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

辅导员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求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志具备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要求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而这种队伍的优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考核基础上,通过考核,鼓励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成为学生管理的专家;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促进辅导员队伍合理流动,实现辅导员队伍动态平衡,逐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及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

(二)辅导员考核工作是辅导员职业定位和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通过考核,能使辅导员工作时主动尽其职责,认真计划其所承担的任务,认真研究其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认真检查其工作落实的效果,真正形成责任明确、职能清晰的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局面。辅导员考核工作给辅导员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做学生工作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掌握广博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急与应变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辅导员考核工作是调动辅导员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通过考核评价,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辅导员自身也可以通过自我总结、横向比较,明优点找不足,把外在要求变成内在动力,焕发出努力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薪酬、职业发展机会等事关辅导员切身利益的事项挂钩,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二、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辅导员基本情况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共有辅导员33名,与学生的配备比例大致为1:213,其辅导员队伍是由专职人员和部分返聘教师组成。队伍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高素质。本科以上学历占94%,辅导员或是从各大高校招聘的研究生,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开展过大型活动,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较强的领导能力,或是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并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

第二,年龄结构合理。年龄分布呈正态分布,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合理梯队。

但是,目前校区辅导员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表现为:(1)事务性工作偏多,压力较大。(2)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3)很多辅导员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只是凭经验开展工作。

三、校区辅导员考核工作

针对校区辅导员队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多年辅导员考核工作的经验基础上,近些年,校区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辅导员考核工作方案体系。

(一)考核原则

辅导员考核的基本原则是: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学院考核与职能部门考核相结合。

(二)考核方法

第一,校区成立辅导员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全体辅导员的考核工作。考核工作每年12月进行。

第二,各学院按照辅导员考核内容对本学院辅导员进行日常考核工作。日常考核结果要记载备案。

第三,学生处及各学院对辅导员实施定量考核,定量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学生对辅导员实施定性考核,定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

第四,学生处及各学院依据辅导员考核内容对辅导员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学院量化考核成绩占定量考核成绩的80%,学生处量化考核成绩占定量考核成绩的20%。

第五,学生对辅导员的定性考核按照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档次,定性考核成绩最后折合为相应分数。参评学生人数不低于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的1/2。测评工作由学生处负责组织。

(三)考核内容

第一,学院和学生处分别对照考核内容对辅导员对应打分,每项分数由高到低分共分a、B、C三个等级,三个等级按顺序视具体实际执行情况适当降低给出相应分数。

第二,具体考核内容为:从政治指导、思想教育、行为引导和事务管理等四个大方面,共计13项分别规定定量分数,具体考核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客观表现。

第三,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学院给分细则,学生处根据学生工作动态反映出的数据及平时掌握情况给定分数并进行排序。掌握比例为:a级(85分―96分)辅导员人数占辅导员总人数的30%,B级、C级(84分以下)辅导员人数占辅导员总人数的70%。校区考核领导小组按照综合分数及排序给出定量成绩。

(四)考核结果的运用及反馈

第一,校区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定量结果和定性结果,将辅导员工作的考核结果确定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第二,辅导员工作的考核结果报送校区党政办公室存入本人工作业绩档案。辅导员的工作业绩作为提职晋级、评优奖励、进修学习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辅导员应调离辅导员岗位。对工作不负责任、存在一定问题的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工作予以调整。

第三,及时将考核结果予以公布和反馈。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辅导员考核具体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切实解决了辅导员考核中考核目标模糊,方案主观化,考核结果不反馈、不运用等问题,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能力,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提升个人素养,切实增强辅导员的工作效力,初步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四、完善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考核出发点是将“德、能、勤、绩、廉”这五大指标落实在考核程序之中,将考核内容客观与主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各高校必须结合本校工作的实际,制定最佳的考核方案。笔者针对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辅导员考核工作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留下一些经验和启示,对完善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绩有一定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考核是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水平的重要环节,指引辅导员向着明确的目标方向努力,并且为辅导员日后的奖惩措施的施行提供可靠的依据,最终不断鼓励辅导员改进和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保证学校完善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制定针对辅导员工作的具体考核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

(二)树立辅导员考核工作的主体意识

辅导员应市考核工作的主体,因此,作为施行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不仅要重视辅导员参与考核工作的主体地位,也要尽快树立起他们主体意识。应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辅导员树立评价主体意识。首先,考核方案的制定要征求辅导员的意见,激发辅导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要详细介绍考核程序和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帮助辅导员来理解自己在考核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辅导员如何正确的面对考核工作,如何利用考核来达到自我发展和提高的目的。其次,通过绩考核结果的反馈,来提高辅导员的主体意识,帮助辅导员全方位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明确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三)辅导员考核应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

在辅导员考核的过程中,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短期与长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要有详细的量化考核指标,也要有对辅导员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总体评价,单纯的量化考核只能使考核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于短期考核应主要考核辅导员的工作状态和基本能力等,对于工作成绩等需时间检验的项目应放在长期考核中进行。只有通过对辅导员考核的结果进行总体的分析和运用,才能使考核更有价值和意义。

(四)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考核应与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强辅导员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应该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前提下制定相对公平的考核方法和量化指标体系,要确定各项分值及加减分值的合理性,不断征求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及时归纳和总结,不断完善量化指标,避免考核过程中的主观性。

(五)考核结果的有效利用

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不仅仅是对辅导员所作的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励辅导员更好的改进工作,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准确反映出辅导员群体特点与个体特征,并以此为切入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辅导员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总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考核工作,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于优化辅导员队伍,提升辅导员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和完善合理、公平、科学的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才能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工作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内容)[R].2004.

[2]陈瑞三,胡立男.谈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创新[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谢裕娟.Xa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设计[J].教育管理,2009(5).

[4]黄金标.关于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3).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5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必要性可行性内容评价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高校改革的深化,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最初单一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发展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者、日常事务管理者和服务育人者等多重角色的高校学生工作骨干力量。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直接性、基层性、繁琐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长期以来,辅导员的工作缺乏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很多人每日深陷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之中,弱化甚至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与中央十六号文件明确提出的“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背道而驰。而在国外,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很早就运用流程再造等先进管理理念对学生事务进行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学生满意度,使得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可见,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将高校辅导员工作进行流程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正处在一个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的时期,随着高校连续的扩招,以及“80后”、“90后”学生呈现的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是科学地做好辅导员工作乃至维护高校发展稳定的必然要求。

1.辅导员工作对象具有复杂性。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年轻、文化层次高、反映信息快,有抱负、有理想是大多数学生的共同特点。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一些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文化垃圾的涌入正在淡化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一些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问题,突出表现在理想信念缺失、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厌学逃课、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差、沉迷网络游戏、家庭经济与就业压力下的心理障碍、功利意识增强等方面。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学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辅导员面临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问题,需要对工作进行流程化管理。

2.辅导员工作内容需要成果化。

一直以来,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被认为是具体和琐碎的,因此很多人忽视了对其规律方法进行探寻和研究,这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很难成果化。虽然辅导员的工作情况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是其工作成果总是难以落实到纸面上,形成规律和方法进行推广、学习和交流。事实上,正是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的直接性、复杂性和繁琐性,才使得我们更应该把它作为一门科学甚至是艺术来研究,科学研究不只是专职教师的事情,探索研究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的问题,有利于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责任和义务,推动辅导员对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成果的转化。

3.辅导员工作队伍需要稳定化。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骨干力量,但据近期一项针对全国百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调查显示: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流动性大、数量不足、素质不齐、待遇偏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辅导员的任职周期绝大部分低于五年。这直接导致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降低,工作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和条理性,导致工作效果不佳。因此,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的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高校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二、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的可行性

流程化管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运而生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其思想基于1993年管理大师哈默提出的流程再造理论,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它正逐步取代传统基于“科层制”体系的职能化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得到普遍的应用,明显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流程化管理理念可以整合众多手段,从而增强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效能,更好地配置和优化资源。在企业中,流程化管理具体指的是流程分析、流程定义与重定义、资源分配、时间安排、流程质量与效率测评、流程优化,等等。它为客户需求设计,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和需要被优化。这一理论也可以应用到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中,首先,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梳理出清晰的流程,流程中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有明确的内容,对于内容不清晰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定义;其次,辅导员应对每项工作的资源配置(包括人员、物品、场地等)、时间和预计达到的效果进行说明;再次,辅导员要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通过反馈结果进一步优化原有的流程;最后,高校流程化管理是为了学生的需求而设计的,因此它也会随着社会进步、高校发展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变化和调整,从而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以上分析说明,高校辅导员工作可以通过借鉴企业流程化管理经验,在一定的目标下形成工作流程,进而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极大地整合学校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管理效能。

三、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的内容

辅导员工作的流程化管理是以构造一种高效规范的学生工作办事流程为中心,以学生的成才需要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形成“稳定―服务―发展”的管理机制。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辅导员要梳理出每项工作的具体流程,进一步界定工作的具体内容,对工作中的资源配置、时间安排和预期目标都设定量化的标准,最后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评价和完善,从而达到流程最优化的状态。

1.辅导员工作内容分析。

根据中央十六号文件及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育人三大任务。从辅导员产生的背景及十六号文件中提出的要求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本质要求,其内容包括:组织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结合节日和时事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荣辱观等方面的教育,结合热点问题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学生思想教育,组织公民道德教育或公益活动等。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有:记录抽查课堂出勤情况、做好成绩分析与违纪记录、评奖评优、学生档案数据的管理、请销假、宿舍卫生、党团建设、奖贷勤补免等。辅导员的服务育人工作主要包括:深度访谈、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咨询、心理咨询等。

辅导员工作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因此,要科学地规划辅导员工作的流程,首先要对每项工作的周期进行界定和区分。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大周期(四年),学生每升入一个年级是一个中周期(一年),一个学期是一个小周期(半年),本文以一年为周期将19项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分为日常性、阶段性和一次性三类(见下表)。

表辅导员的具体工作的分类

2.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的建设。

对于日常性的工作,流程化管理的重点是整合有效资源,建立协调机制。辅导员日常性工作的特点是活动内容灵活,活动规模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组织体系,有效推进日常学生管理流程。辅导员可以充分授权学生干部和学生组织协调管理日常性事务,辅导员进行整体的监督和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对于阶段性工作,流程化管理的重点是理顺工作程序,集成繁琐任务。阶段性工作的特点是活动方式基本固定,活动内容不断变化,活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此类工作需要对传统分散的工作按照顺畅、高效的目标进行重组和再造,清除不必要的活动任务、简化程序、整合任务。然后建立以流程为中心的综合活动流程,将每项活动的多个步骤、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整合在一起,经过辅导员办公会集中协商解决,这样可以及时完成各项阶段性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活动质量。

对于一次性工作,流程化管理的重点是强化服务意识,完善运行机制。一次性工作的特点是活动内容和形式基本固定,活动具有普遍性,持续时间较短。这类工作需要辅导员强化服务意识,变“管理导向”为“服务导向”。比如在新生报到时实施“一站式服务”,即对新生入学程序进行明确说明,新生在接新处就可办完所有的入学手续直接入住宿舍,大大缩短办事流程。此外,辅导员还要重视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渠道,通过座谈会、网络聊天、微博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符合学生需要的流程化管理模式。

四、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的评价与建议

在企业,流程化管理是为了客户需求而设计的,因而这种流程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和需要被优化。同样,辅导员工作的流程化管理机制也应随着学生需求和环境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1.健全监督评价机制,促进民主管理。

在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的建设过程中,要畅通管理渠道,健全监督评价机制,注意提倡民主,相信学生,不断完善监督评价机制,通过组织座谈会、主题班会或者网络微博交流等方式对辅导员工作的流程化建设进行“可信度“、“满意度”调查,接受学生的意见建议,改进完善运行机制。在决策流程中,要重视采用方案研究、咨询讨论、公告公示和征询建议等民主方式,让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享有监督权和知情权,提高流程化管理的可行性。

2.建立创新机制,推进流程管理。

辅导员工作的流程化管理并不意味着要把工作方式方法僵化不变,随着工作对象与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辅导员的工作思路要不断创新,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现代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新问题。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和手段,及时补充知识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紧跟时代脉络,顺应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加流程化管理中的创新点,促使学生工作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可见,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借鉴企业流程化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高校的发展稳定,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文件中发[2004]16号.

[2]晏苹.中美高校辅导员工作比较――浅论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发展方向[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14-116.

[3]丁烈云.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管理改革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10-13.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摇辅导员?摇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是时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过渡的产物,是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矛盾的有效途径。面对逐渐发展壮大的独立学院,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在独立学院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学生日常事务的直接管理者,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他们长期工作在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直接、最广泛。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和特点,辅导员队伍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不断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独立学院学生的现状也决定了应当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独立学院学生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部分学生自律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所以在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中,辅导员队伍起到核心的作用。

二、目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近些年来,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数量上看,独立学院辅导员数量不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辅导员作为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备原则上不应低于1:200。但是,目前许多独立学院校不能达到这个标准,辅导员队伍人数明显偏少,有些学校甚至四五百名学生才配备一名辅导员。辅导员工作很难做到细致入微和保质保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也比较有限。

2.从质量上看,部分辅导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三个偏低”的问题,即理论水平偏低,文化水平偏低,业务水平偏低。而要真正做好辅导员工作,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的知识,并能在实践中灵活有效地综合运用。而现实中,独立学院辅导员大多来自各个专业领域,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知识结构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从稳定性看,大多数辅导员不能安心本职工作

由于辅导员工作压力大,事务繁琐,缺乏上升机制,他们对今后的发展心存忧虑,再加上许多学生和老师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有失偏颇,使得辅导员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部分辅导员只把此项工作看成是进入独立学院工作的跳板,两三年之后便转岗或者继续深造,流动性较大,使得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较慢,对学生的教育、指导缺乏连续性,更谈不上工作的系统研究和创新。

4.从实际工作看,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重,工作定位不明确

辅导员岗位职责决定了其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前者应是核心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得到凸显,却过多地承担了日常管理工作。

现实中,独立学院的许多职能部门都向辅导员布置工作,本应由其他部门负责的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等事务,有时也由辅导员代劳。凡与学生相关的工作,最后都落到了辅导员身上,致使辅导员忙于琐碎的日常事务,扮演着“保姆”的角色。辅导员职责不明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难以深入,偏离了辅导员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任的方向与实质。

三、如何切实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

1.应当从思想上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队伍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发展。所以独立学院应当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关注辅导员个人的发展,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

2.应当在选聘辅导员时严格把关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门以人为对象的特殊工作,具有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再加上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最多的群体之一,辅导员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选聘辅导员时一定要把好关,确保辅导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3.应当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

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院应当为辅导员提供培训机会,并鼓励他们考取与工作相关的各种证书,如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

辅导员培训应当包含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岗前培训主要内容是学院的各项规定包括辅导员职责、任务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让辅导员对本职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在职培训主要内容应当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让辅导员通过读硕士、脱产进修、学习访问、参加研讨会等方式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促进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4.应当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加大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人员、设施投入。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比例配齐辅导员的数量,并且缓解辅导员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大、工作条件过差等普遍状况,切实改善工作环境。

其次,独立学院应当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定位和功能,分清职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各高校在使用和安排辅导员时,应当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独立学院应当理顺相关工作部门之间的关系,分清职责。学校、院系领导要把辅导员从“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保障辅导工作质量。

再次,独立学院要在生活上给予辅导员适当的照顾,这是解决辅导员待遇问题的有力措施和关键。建立专门的辅导员工资体系,使辅导员工资水平能与其他岗位上的教师收入基本相当,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在岗位津贴、工作奖励等方面予以扶持,缩短差距,使辅导员收入和付出成正比,提高工作积极性。

最后,独立学院要制订针对辅导员的专门职称评定政策。专职辅导员可比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设立单独的“辅导员职称评定系列”,改变他们在科研等方面的劣势地位,健全辅导员的上升机制。

参考文献

[1]朱剑雄.浅谈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

[2]陈为旭,游晓丽.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想教育研究,2009(3).

[3]陆喜培.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7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辅导;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239-02

我们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价值观的多元化,家庭结构的变化,应试教育的压力,导致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激烈的竞争,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的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作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有待学习和加强。

从工作性质角度来讲,辅导员在高校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容易掌握学生的个体资料,而且,目前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属于适应和发展性问题,真正属于心理疾病范畴的问题所占比例很小。通过加强心理辅导知识的学习与基本咨询技能的培训,加上具体工作中的实践锻炼,辅导员有能力做好大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面临的困难

1.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

心理辅导与辅导员找学生谈话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形式上有共同点,都是通过谈话来完成,但是心理辅导的终极目标是助人自助,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需要扎实的心理专业知识。心理辅导涉及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心理学占比重最大。但目前高校具有心理学相关背景的辅导员只占少数[1],对辅导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也比较少。从现实性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高校需要建立培训辅导员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体系,使辅导员能系统而深入地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2.权威感和信任感缺失

心理辅导要求咨询师具备全面的综合知识,咨询对象对咨询师的信任,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权威形象的建立,对咨询效果有很大影响。辅导员一方面存在专业知识的缺乏问题,另外一方面,学校对辅导员多方面事务工作的摊派,导致辅导员在部分学生眼里被认为是“保姆”、“生活指导员”,从而降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在咨询过程中也不容易建立信任,从而影响心理辅导的效果。

3.职业原则冲突

心理咨询的职业道德规范规定:咨询师不得与咨询对象建立咨询以外的关系。从咨询的效果而言,咨询以外的关系对咨询效果有负面影响。但辅导员与学生首先是一种师生关系,其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存在利益关系,比如奖助学金的评比,干部的任命等等。这些都属于咨询外的关系。此外,辅导员传统上的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习惯于以灌输式的说理代替心理辅导过程中的倾听,在学生遇到各种矛盾和困惑时,辅导员很容易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学生提供各种建议,希望他们少走弯路。这与心理咨询中“价值中立原则”相悖[1]。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辅导员不能接受,并且要指出并修正,这与心理咨询中的“无条件尊重”相矛盾。这些矛盾点都不利于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和成长。也让辅导员在做心理辅导工作时存在困惑。

4.事务工作繁重

辅导员的工作中包含大量的操作性和常规性工作,一方面是机制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存在个人认识上的误区。很多辅导员认为把眼前的工作完成就好,学生不出事就行,对学生的心理规律缺乏总结和思索,每天的时间被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和临时性的应急工作占据,对于心理辅导的过程,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把握,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足[2]。

5.经验主导――队伍偏年轻化,缺乏社会阅历

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大多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在辅导员队伍里面工作超过四年就已经是老资格的辅导员了。由于队伍缺乏稳定性,政策的导向也使得大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转岗做专职教师或者党政管理干部。年轻的辅导员固然有活力,能跟学生打成一片,但是却缺乏对社会的感悟能力,在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上,还是以自己的经验对主导,更多地把心理辅导等同于聊天,谈心,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心理咨询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在对社会问题有深层次的感悟基础上,大部分年轻的辅导员生活阅历尚浅,在心理辅导工作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二、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优化的途径

1.自身学习,提升自我

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渡人和陪伴者,因此辅导员需要特别注意对自身的学习和素养的提升。辅导员应该特别注重对心理辅导专业知识的学习,此外,多关心时事、多思索社会问题、多听有关专题报道、多接触学生,积极考察自己和自己的世界观,不断掌握新的理论,通过理论和实践不断地结合,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心理辅导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够使辅导员明晰概念、厘清思路、区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辅导的区别,同时又能够利用两者之间的联系为对方服务。

心理辅导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辅导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取决于他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努力和自身的素养。辅导员应当对各种各样的情景和观点能产生出相应的反应;应对多种世界观都能理解;能对咨询对象负责,为其保守私人秘密;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界限,懂得合作与交流;能认识到自己的反应对他人,尤其是咨询对象的影响,做到尊重,坦诚相待。这些方面都需要辅导员不断地学习。

2.将心理辅导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

心理问题的产生总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依据。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影响其思想认识和心理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复杂,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辅导员更快地了解咨询对象的问题背景及人格特征,减少收集资料的时间。对待普遍性的问题,辅导员可以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入手。例如,对待困难学生,辅导员可以给贫困学生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协助安排“一对一”的学业辅导;对待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帮助提供团学、社团工作的锻炼机会;对待就业焦虑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等等。辅导员可以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从源头上帮助学生度过心理难关。

3.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显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辅导员来讲,可操作的显性课程集中在第二课堂,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此外,辅导员工作中还可以引入多种心理辅导形式。如,借用团体辅导的活动和形式,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建立班级凝聚力;采用班级辅导的形式,解决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像学习方法,培养自信等;采用个体咨询,深入把握学生思想状况,解决个体化问题。

二是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可借助形势与政策课,党组织生活等工作,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生存、价值、责任、义务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除诱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起因。辅导员也可以利用团学活动,建立良好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团学活动作为有益补充。最后,辅导员在日常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需秉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应以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4.构建信息网络

辅导员在辅导大学生的心理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拥有广泛的信息网络来收集学生信息。首先要建立一套信息通畅的学生干部信息网络,借助心理委员、班长、团员干部、党员干部来做好学生信息的获取及追踪工作。另外,特别要借助当前的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建立开放式的师生交流渠道,以适应当下的时展需要。最后,辅导员自身也要有专业的网络支持,主动与相关心理辅导机构建立联结,了解心理辅导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将学习常态化,固定化。

三、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目标的定位

1.辅导员只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辅导员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系统中的地位,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解决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调动家庭、治疗机构的力量,对于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心理问题,及时转介。

2.选择合适的辅导对象

胜败乃兵家常事。心理辅导工作从成效上来看,往往不尽如人意。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需纳入心理辅导的范围,辅导员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在选择咨询对象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3]:不存在人格障碍。有求助的动机,希望解决自己的问题。行动自觉,能够执行辅导过程中的行为矫正方案。匹配性良好:咨询对象与辅导员相互接受程度良好。

以上有任何一个条件不相符,都会造成咨询结果的失败,例如,人格障碍不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应尽快转介;学生自己没有求助愿望,不想解决自己的问题,辅导员的帮助和努力很可能是徒劳的;在矫正行为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不能坚持,不遵守家庭作业的约定,将使行为改变终止;来访学生与辅导员的价值感有冲突,匹配性不好,直接破坏咨询关系的建立[4]。

因此,辅导员在做心理辅导工作时,要有符合自身情况的目标设定。期待过低,将错过解决学生问题的宝贵时机;期待过高,会增加挫败感以及面对学生问题时的自责,这些情绪不利于辅导员心理工作的开展。因此,辅导员要和学生一起正视存在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并及时转介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问题。

四、小结

辅导员在工作中学会运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和知识来处理遇到的问题,可以提升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分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辅导工作的区别,合理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对于心理辅导的对象要合理筛选,帮助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对象,能力范围外的对象要及时转介。对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合理期待,才能构建辅导工作中需要的自信,将心理辅导工作内化为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徐丽君.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困境与出路[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5).

[2]石义清.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方法上的优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1).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8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隐患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基层力量和骨干人员,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的长期稳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度关注高校辅导员的生存现状,认真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消除辅导员的心理隐患,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盘点了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和困境,并对高校辅导员产生心理隐患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内外因的角度提出了消除辅导员心理隐患的方法及对策。

1.盘点辅导员工作的现状与困境,透视辅导员潜在的心理隐患

1.1辅导员身份特殊化,地位边缘化,定位模糊化,角色冲突化。

首先,辅导员身份较为特殊。尽管《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称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实际情况是辅导员的身份既不是教师,又不是行政管理人员,处于尴尬的位置。其次,身份的特殊化导致了地位的边缘化。高校辅导员既不像专业教师一样受到学校重视,又很难真正成为学校的管理者,甚至被认为可有可无。这样的境地很容易使辅导员意志消沉和缺乏动力。再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模糊偏差。“辅导员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辅导员成了保姆、服务员,而主要应该做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却被忽视。最后,辅导员的角色冲突明显。大部分辅导员受到多头领导,他们一方面要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另一方面要站在学校立场作为管理者,而当两者利益发生矛盾时辅导员自身也就面临角色的冲突,陷入两难的困境,影响工作的心情。

1.2辅导员工作对象广,时间长,待遇低,职业前途不明朗。

首先,工作对象广。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辅导员岗位。但很多高校并未达到此要求,当辅导员面对的学生数量超过能力承受范围时,就会产生不安焦虑情绪。其次,工作时间长。辅导员除8小时上班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学生活动,有些学校甚至要求其24小时开机,随时处理学生意外突发事件。长时间的工作很容易使辅导员产生心理疲劳和厌烦。再次,待遇偏低。辅导员待遇和专业教师存在明显差距。他们既无科研项目又无市场收入。同时,学生工作的性质使得他们在车费、电话费等方面开销不小,收入的差距导致辅导员心理沮丧,产生挫折心理。最后,职业前途不明朗。许多高校对辅导员重使用轻培养,很多学生甚至部分领导也认可辅导员作为过渡性职业的观念,辅导员经常是提拔无望,无奈中只能转行,对职业前途倍感迷茫。

1.3辅导员队伍呈“一高一低”趋势,心态出现“三低一高”现象。

辅导员队伍呈“流动性高,稳定性低”的趋势。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辅导员岗位供大于求,甚至出现一职难求的现象。学校选人不难留人难,辅导员岗位的稳定性不容乐观,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一两年后或转岗或跳槽。而辅导员对工作的心态也出现职业认同低,自身评价低,职业成就感低,职业枯竭和倦怠高发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辅导员工作并非专家角色,甚至是个“配角”,没有形成对工作的职业认同;与有着丰硕教学与科研成果的教师相比,辅导员的学生工作成效微乎其微,自身期望与社会认可产生了落差,在焦灼和迷茫之余不免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辅导员工作分为思政教育与学生事务两类。学生事务是一些默默无闻的繁杂琐碎的工作,难以作出瞩目的成绩。思政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效果很难在短期内量化考核,因而辅导员很难产生强烈的职业成就感;辅导员作为助人者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当助人者将个体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职业倦怠。

可见,辅导员在应对一份定位不清晰、工作压力大、自身评价低的工作时,心理方面很容易产生隐患。那么追根溯源,分析造成辅导员工作困境的原因就变得至关重要。

2.从主客观条件出发,分析高校辅导员心理隐患的成因

2.1外界客观条件――外因。

2.1.1辅导员各项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首先,辅导员职能分工机制不规范。辅导员工作多头领导,许多辅导员甚至搞不清谁是自己真正的直接领导者,这在客观上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辅导员工作职能也从单一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转变为集教育、管理、服务、研究于一体的工作者,过多的角色期望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制度不完善。辅导员职业无严格的专业限制作为门槛。很多辅导员都是非师范专业,既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又没有担任辅导员的实践工作经验,基本上是边摸索边学习边实践,导致其在起点上就处于劣势。再次,辅导员队伍的考核评价制度不科学。考核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无法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绩效形成奖惩体系。认真负责的辅导员很可能会因为严格的管理而导致学生测评分数较低,直接影响工作考评的结果。最后,高校对辅导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有关未来前途的实际问题关注不够。辅导员岗位与高校其他岗位相比,职称和晋升的渠道不健全。

2.1.2高校缺乏针对辅导员的心理援助措施。首先,辅导员缺乏有效的心理培训,合理的情感宣泄途径。很多高校针对辅导员的心理知识健康普及教育活动尚处于空白期,很少开设专门针对辅导员的心理保健知识讲座和心理素质培训活动。很多辅导员反映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时没有地方倾诉或咨询。其次,缺乏针对辅导员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应对机制。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经常会面对一些突发事件。事件本身就会对辅导员产生心理刺激,当他们无法平衡和处理这些事件时就会引发心理危机。而学校缺乏对辅导员心理危机严重性的认识,尚未建立起相关的预防及应对措施,导致辅导员在面临心理危机时,得不到心理支持和正确有效的疏导,加大了心理危机的高发风险。

2.2自身主观条件――内因。

2.2.1辅导员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与现实要求存在差距。高校辅导员队伍学历以本科为主,硕士和博士学位数量较少,所学专业是思政教育及师范类的辅导员相对缺乏。同时,辅导员工作创新意识不强,不能适应与满足新形势的工作需要。高校扩招带来学生数量增加,层次参差不齐,尤其是面临“90后”,新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和特点各不相同。很多时候辅导员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好,因而在知识学习上停滞不前,很少主动学习和创新,导致学生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不突出,成效不明显。

2.2.2部分辅导员的心理知识水平欠缺,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由于专业限制,非师范专业的辅导员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当自身出现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时,不会自我调节;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也无法采取正确的措施帮助学生。

综上所述,造成辅导员工作困境的主客观因素有很多,需要一套全面的对策来改善辅导员的工作困境,降低辅导员发生心理隐患的几率。

3.消除辅导员心理隐患的方法及对策

3.1从学校层面――关键外因。

3.1.1科学管理辅导员队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首先,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加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进程。合理完善辅导员队伍结构,注重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的配备。同时,明确分工与职责,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专家化。将辅导员分为学生思政、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和事务管理辅导员。辅导员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工作方向,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其次,加大培训力度,加强队伍交流,提升队伍素质。加强辅导员业务培训,形成有针对性的、专业性的、持续性的岗前培训和心理辅导培训机制。最后,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交流,搭建辅导员学习交流的平台。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必定谦虚向学,善于学习和交流。通过加强队伍间交流,可拓宽辅导员队伍的视野。

3.1.2建立健全辅导员考评机制和待遇体系,提高辅导员职业成就感。在考评机制上,要强化绩效考核,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劳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约束机制上,通过“抓典型,树榜样”,激励优秀辅导员,敦促其他辅导员努力学习不甘落后;在待遇体系上,要根据辅导员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岗位津贴,给予必要的工作补贴;在职业发展上,要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根据他们的工作实绩、思想素质和个人专长,做好辅导员的轮流换岗工作。尤其关注工作5年以下的年轻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工作10年以上的中年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更好地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3.1.3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指导,健全辅导员心理教育机制。形成心理普查制度,定期对辅导员的心理状况进行普查,形成书面分析报告,及时做好约谈和回访工作;建立针对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室和宣泄室,指派专门咨询老师接受辅导员的心理咨询;构建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和应对机制,明确职责和要求,形成一个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大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辅导,帮助辅导员了解心理科学知识,加强自我心理完善。

3.2从辅导员个人层面――核心内因。

3.2.1树立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成就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关系着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高校德育质量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自觉培养职业兴趣。

3.2.2认清历史规律,坚定思想信念。从整个辅导员发展历程看,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历史短,相关的制度和规章管理处于摸索期和完善期,高校辅导员心理出现适应期是正常现象。辅导员要加强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坚定信念。在适应期应加强对新事物的关注,通过交流学习尽快缩短适应期的时间,尽早进入成熟期。

3.2.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在知识技术更替日新月异的今天,辅导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职业素养,尤其是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能力。辅导员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信息,才能培养自身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人文素养、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既是时展的要求,又是一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3.2.4重视自我身心健康,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辅导员既要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又要通过学习心理保健知识来提高自控抗压能力。同时,辅导员还要建立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因为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可以在一个人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给予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因此,辅导员要用爱、理解和欣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主动、互助建立和睦的同事关系;用平等、尊重建立良性的上下级关系,共同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于旭东,周霞,李宏,孙莉.高校辅导员心理历程探析[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3).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聘任制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根据教育部26号令,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它既非公办,亦非民办,是在新的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而设立的新型的有特色的高校模式。工作在这一创新模式下的独立学院校学生政治辅导员将如何完成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以适应独立学院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呢?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机制和模式,很多独立学院是采用聘任制的形式建设辅导员队伍的。目前,聘任制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面临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如何稳定并巩固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二是如何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以增强工作效能;三是如何加强辅导员的各种待遇,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四是如何加强辅导员的自身培养,建立相关的各项保障措施,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为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建立一种包含聘用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个人发展机制等在内的长效建设机制。

1必须严把“入口关”,建立完善的辅导员聘用机制

建立完善的辅导员选聘机制,把好“入口关”,不断将优秀的人才选拔到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中来,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前提。聘用机制中要重点要抓好辅导员的聘用标准和选聘程序这两个环节。

第一,要严格聘用标准。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来选拔。一般来说,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般应具有本科上学历,理论水平较高、政治立场坚定、品行端正,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强,心理素质好、身体健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关心热爱学生,熟悉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规律,善于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谈话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创造能力。同时其必须是中共党员,主要应从品学兼优、在校期间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且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中选拔。

第二,严格选聘程序。建立科学严格的选聘程序,是把优秀人才选拔到辅导员队伍中来的关键。辅导员的聘任工作应通过笔试、面试、机试、评议、考核等严格的步骤,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在选拔程序中,应侧重面试,坚决避免简单的以笔试成绩选拔的做法。要通过严格的选聘程序,才能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

2建立完善的辅导员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辅导员管理机制,对辅导员进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建立一支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保证。建立辅导员管理机制的重点是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第一,要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制度。辅导员工作有其独特性,因此对其考核的方式和方法应该与学院其他教职工有所区别。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制定辅导员考核办法,坚持每年对辅导员的思想水平、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考核要力求全方位,要在本人工作总结的基础上,采取学生测评、学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把考核结果与奖惩、绩效工资等挂钩。对考核为优秀的辅导员,学院在评先评优和选拔干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应缓聘或解聘。我们认为,辅导员在考核年度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定为不合格等级:一是在学生中散布影响安定团结、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言论的;二是违纪违规,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以及治安拘留的;三是违背师德规范,学生反响强烈的;四是玩忽职守,处世不公,贻误工作,造成所带年级或班级出现群体性事件或学生伤害事件;五是学管理能力低下,所带年级或班级管理混乱,学生违规违纪现象频发的;六是不安心本职工作,在社会上兼职或从事第二职业的。

第二,要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的激励机制。要把优秀辅导员的表彰奖励纳入举办学校表彰奖励工作中,坚持定期评选优秀辅导员,并进行表彰。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充分肯定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另外,为了让辅导员安心工作,开心工作,学校还应该解决辅导员的一些生活困难,如住房问题等。学校要为辅导员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从感情上培养聘任制辅导员的主人翁意识,这也是激励他们积极工作的一个方面。

3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养机制

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养机制,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建立一支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基础。建立辅导员培养机制,重点要建立辅导员的学习制度和培训制度。

第一,要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学习制度。要定期组织辅导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时事政策,学习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

第二,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和重实效的培训体系。要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分类指导,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将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日常培训与骨干培训、一般业务培训与专题培训、脱产半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社会实践与学习考察相结合,着力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把辅导员的培养纳入高校教师学位提升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积极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全面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

第四,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辅导员到其它高校学习交流。定期选派专职辅导员到有经验的高校进行业务进修或学习考察,拓宽他们的视野,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政策水平、组织管理水平和工作技能。

第五,要设立专项研究基金,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对辅导员的科研工作要提出明确要求,并列入年终考核。

第六,要建立辅导员工作交流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交流学生工作的经验和体会,研究探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

4建立辅导员的个人发展机制

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发展机制,让辅导员有发展空间,不断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建立一支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重要环节。建立辅导员发展机制,关键要加强专职辅导员骨干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拓宽辅导员的发展渠道。

第一,要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职业化”就是要求辅导员逐步向“专家型”发展,专心本职工作,成为学生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高校要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鼓励一部分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第二,要拓展辅导员的发展出路。要搭建“立交桥”,帮助从事过辅导员工作的同志更好地向其他方面发展。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高等学校青年后备干部、党政管理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辅导员的个人志向、自身条件和工作需要,积极支持一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一定时间、经过一定锻炼之后,转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队伍或行政管理队伍。在学校与社会之间要努力构建辅导员交流发展机制,建立辅导员人才资源库,定期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辅导员,支持他们走上社会其他管理岗位。

第三,要完善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办法。辅导员既是高校教师又是管理干部。因此,对专职辅导员不仅要根据他们的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职务,而且还要为他们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创造机会和条件。当前,一些高校存在着辅导员职称评聘难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辅导员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高校可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的要求,制定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辅导员职称的评聘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考核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绩和综合表现。

不难看出,当前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逐渐关注的一个话题,独立院校的辅导员,在新机制下更应该学会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结合院校特征,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以期能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5我院非常重视聘任制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构建长效机制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保证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第一、建立了严格的辅导员用人考查机制,严把入口关。成立以人事、学工、纪委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人员聘用小组,通过理论考试、机试、面试等环节,严格从高分到低分聘用,另外,还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以此来保证聘任辅导员的高素质。

第二、建立了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采用月考核的办法,并在年度评先中将月考核的结果作为首要参考条件。通过考核调动和激发专职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专职学生政治辅导员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

第三、注重辅导员业务素质的提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我院每年暑期都会举办辅导员培训班,请一些专家为他们授课。同时,还要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通过培训,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另外,还要求每位辅导员就本身的工作实践,选择一个学生工作研究方向,有条件的要进行项目立项,在理论上开展积极的探索,以指导工作。

第四、关心辅导员的个人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研究生考试,为将来转型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第五、学院与聘任的辅导员签订了劳动合同,对辅导员的权利和义务给予了明确的规定。

当然,这些只是我院对聘任制辅导员管理上的主要举措,在此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有很多需要向其它学校学习。

参考文献

[1]唐建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3.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10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重要性

自1998年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随之剧增,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严峻局面,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以后的发展,更关系到一个家庭,甚至影响到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的生存发展。所以,如何帮助大学生做好职前准备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高校辅导员是大学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和制定高校辅导员积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措施,对大学生就业有重要的意义。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作用的优势

(一)辅导员角色有利于和学生沟通

大学生从开始跨入高校到毕业离校,自始至终和辅导员保持密切的接触。这不仅体现在学习中,在平时的生活中辅导员也担任重要的角色。辅导员一般都较年轻,和大学生的平均年龄相差不多,阅历也有相似之处,这就使得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比较容易沟通。在学习中,辅导员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学生的本职工作,使他们摆正态度、扎实学习,尽量给他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在生活中,辅导员为学生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学生对其产生信任感。对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比如求职受挫后产生的一些消极思想,辅导员会及时与其进行交流,分析其中的原因,并给予鼓励,帮助其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二)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的接触是非常密切的,因此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深刻的了解。比如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素质、家庭背景等都很熟悉,这就有助于辅导员对学生的求职有一个详细的规划。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综合考虑,可以对学生的优点和劣势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清楚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提高综合素质和求职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

(三)融入日常工作有利于增强针对性

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融入学生的各项工作中,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融入其中。通过这种途径,可以增强就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种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就业指导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1.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到就业信息的搜索中去

首先,辅导员要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就业信息,比如可以给学生们介绍往届学生的就业方法和就业去向;深入分析本专业的就业优势,使学生增强就业的自信心;给学生介绍一些就业网站,定制就业手机信息,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分析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就业单位的要求,使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其次,辅导员应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求职失败后的心态,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就业方向和工作重点,尽量多地提供帮助。

2.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开展就业辅导课

辅导员要定期开班会,除了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外,还可以通过班会来传递各种就业信息,如可以传递一些就业技巧和面试技巧等。面试是学生求职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在面试中,用人单位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可以通过面试来观察学生的气质、口才能力、及一些特殊技巧等。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面试模拟活动,使学生有置身真实面试情景中的感觉。另外,辅导员还要帮助学生充分准备就业资料。就业资料是用人单位了解学生最直接的途径,学生的就业资料的好坏关系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第一印象,是决定其能否被录用的重要依据。所以,辅导员必须对学生的求职资料进行严格的把关和审查,增加真实性和有效性,增加求职成功的机率。

3.带领学生参加各类人才市场的招聘活动或组织校内人才市场招聘

辅导员在了解到人才市场招聘开展的时间和地点后,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在人才市场上,辅导员可以现场指导学生的就业选择方向,和用人单位进行交流,积累就业经验。

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水平参差不齐

辅导员大多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除了自己的专业课之外,其就业指导理论参差不齐。一些辅导员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理论,在给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等,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不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求职技巧。

(二)日常工作影响自身素质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两大中心,维持着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学校的每项工作和要求都要通过辅导员来向学生传递,辅导员的工作量急剧增加。这些工作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和压力,从而减少了辅导员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使辅导员不知不觉中放松了对就业指导理论的学习,导致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

(三)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大多数高校辅导员扮演着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导者,更是就业指导工作的指导者的双重角色。但大部分学校还没有明确把指导学生就业的工作纳入到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中,还没有制定具体的管理和考核办法。这就导致辅导员很多时候未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去。学校在对辅导员的考核中更多地侧重辅导员在量方面的考核,轻视了对质的要求。从而造成学生就业的实际状况与辅导员的工作业绩考核关系不大的问题,影响了辅导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学校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使辅导员把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主要的重点工作来抓。

三、加强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

(一)把就业指导工作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辅导员可以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与学生的就业指导进行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以正确的思想为出发点,抱着正确的心态来就业,让思想政治教育为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提供方向和理论支柱[3-5]。因此,辅导员在把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同时,更要根据所管理的学生所学专业、思想素质及就业心态等方面的特点,调正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使之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健全辅导员学习机制

辅导员要充分了解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因此,健全辅导员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健全辅导员的学习机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辅导和培训,即要邀请就业专家向大学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知识的专题辅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批选送辅导员参加就业指导相关培训;二是健全辅导员学习督促机制,及时督促辅导员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学院要结合辅导员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本身的作用。

(三)建立辅导员就业指导奖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