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32:57

数据管理制度篇1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税务系统电子数据处理工作,统一电子数据处理工作规范,提高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相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数据(以下简称数据)是指通过计算机应用系统采集、加工而产生的各类数据,以及以各种方式接收的外部数据。

第三条数据处理工作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数据维护、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的加工和使用。

第二章电子数据采集

第四条数据采集环节承担着数据的收集、录入工作,是保证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基础,也是产生数据质量问题的主要源头。

第五条各业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拟采集的税收数据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和质量标准。各级税务机关信息技术部门根据业务部门提出的要求制定电子数据采集的技术规范,包括:数据采集格式、方法和步骤等,并定期向业务部门通报所采集数据的指标内容变化情况,以便业务部门根据采集到的指标提出数据加工需求。

第六条各级税务机关应针对各项数据采集工作定岗定责,数据采集人员应强化数据质量意识,熟练掌握正确的采集和审核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采集各类数据。

第七条数据采集工作主要集中在各应用系统的操作环节,为保证数据质量,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录入应遵循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原则,严格以原始资料为依据,做到数据真实无误,并且逻辑相符。

第八条数据采集应制订切实可行的核对制度,操作人员应及时将录入的数据与原始资料、有关帐表进行核对,对错误数据及时处理,确保数据质量。

第三章电子数据传输

第九条各级税务机关应针对各项数据传输任务中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工作,设置专门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相应考核制度。

第十条数据传输工作严格遵照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时间要求,不得延误。由于特殊原因,数据发送方不能按时完成数据传输任务时,应及时通知数据接收方,双方应积极采取措施,恢复正常传输。数据传输完成,双方应及时进行数据对帐。

第十一条数据传输应当使用税务机关内部计算机网络完成,未经批准不得借助其它公共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数据传输。使用可移动载体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完毕后,必须从载体上完全清除数据。

第四章电子数据的存储、备份和恢复

第十二条各级信息技术部门应加强对各类数据存储和备份的管理,以保障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保存完整的历史数据。

第十三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定期对存储和备份的数据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运行和数据处理的效率。

第十四条各类数据要向总局、省局两级集中,由信息技术部门统一集中存储。

第十五条各级信息技术部门应根据不同类型数据的更新频率、数据量、重要程度、保存时间,制定相应备份、恢复策略和操作规范。

第十六条数据备份文件必须存储在非本机磁盘的其它介质中,建立登记制度,由专人保管,备份介质必须保存在符合条件的环境中,重要数据应异地存放。

第十七条数据备份文件应定期进行恢复测试,以确保所备份的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恢复。

第五章电子数据维护

第十八条数据维护包括对电子数据中错误数据的修正、不完整数据的补充、垃圾数据的清理及历史数据的迁移等。

第十九条各级税务机关应结合各应用系统制定详细的数据维护工作制度,明确数据维护的权限、职责,严格按照工作制度进行数据维护。已经进入应用系统的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删除。

第二十条数据维护前应做好相应备份工作,能够通过前台解决的,由相关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规范维护;需后台解决的,由责任人提出书面申请,经相关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审核确认,主管领导同意,并逐级提交、批准,报送有数据维护权限的信息技术部门进行技术审核,并依据可行性进行数据维护。

第二十一条数据维护工作应严格备案,对每项数据维护的内容、时间、维护原因、责任人等进行详细记录,涉及的书面材料必须登记存档。

第六章电子数据安全管理

第二十二条数据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数据访问的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及数据的加密、保密、日志管理、网络安全等。

第二十三条各类应用系统的使用必须实行用户身份验证,操作人员应注意自己用户名和口令的保密,并定期或不定期修改口令。

第二十四条对数据库的管理实行数据库管理员制度,关键数据库管理岗位应设两人或两人以上。

第二十五条对数据的传输、存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加密处理。

第二十六条对各类数据应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不得泄露。

第二十七条对数据的各项操作实行日志管理,严格监控操作过程,对发现的数据安全问题,要及时处理和上报。

第二十八条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采取严格措施,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清除工作,防止各类针对网络的攻击,保证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

第七章电子数据加工和使用

第二十九条数据加工是指根据工作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抽取、统计、挖掘,获得知识和规律,为税收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第三十条数据加工包括:数据的抽取、集中、归类、比对、统计,并以报表、图形、文字等形式展现数据处理结果。

第三十一条数据加工一般由各级信息技术部门承担,业务部门有特殊需求时也可由信息技术部门提供数据由业务部门自行加工。业务部门提出的数据加工需求,由信息技术部门就需求的可行性和规范性进行研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修改和完善的意见,经主管领导及协调部门同意后,由信息技术部门会同业务部门进行数据加工。

第三十二条数据加工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满足日常应用的数据加工工具,供各部门日常使用,其中总局负责组织总局开发部署应用系统的数据加工工具的开发工作;一个层次是日常工作中积累的新增数据加工需求,可以在数据加工工具的基础上自行加工实现,也可按照第三十一条要求提交信息技术部门进行数据加工,条件成熟时再一并纳入数据加工工具。

第三十三条加强数据使用授权管理。信息技术部门提供已集中数据列表,各单位提出使用数据的意见,办公厅(室)汇总并提出数据使用授权的建议,报局领导审批。信息技术部门根据局领导批准的数据使用授权,进行数据使用权限配置。

第三十四条数据使用单位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授权使用数据,负责管理本单位、本人口令,不得越权使用数据;不得采取任何方法破坏数据;对所使用的数据负有保密责任;对外公布数据必须经办公厅(室)审核,并报局领导审批,不得擅自对外公布数据。

第三十五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充分利用数据集中的优势,加强数据利用,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和决策水平,并减轻基层单位统计和上报报表数据的工作负担。

第八章考核和责任追究

第三十六条数据处理是税务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内容,各级税务机关应根据本办法所涉及的内容制定具体的数据处理考核办法。

第三十七条未按本办法执行并造成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各级税务机关可依照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数据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大数据;医院财务管理;创新机制;问题与措施

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质与意义

在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基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优化的同时也为财务管理体制优化带来了挑战。因此,医院的相关管理人员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优化医院财务管理的管理体制,应该首先对医院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依据医院中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结合医院财务管理体制优化的目标以及大数据技术应用模式,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整改[1]。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在医院的所有工作完成后,在工作中进行资金的分配、利用以及相关的记录等,主要的管理目标是利用财务的管理将医院中的财务资源合理利用,将医院的经济效益与服务职能最大化。对医院的经营进行管理,需要合理的管理制度的利用与支持,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以及重要的环节。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与整改,就可以将医院中的财务资源利用率提高并最终达到最优化的目的,减少医院的财务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还可以对医院的其它活动进行一定的监控,使其可以正常的运营,进一步的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并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管理效果与效率[2]。

二、大数据时代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工作中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医院的工作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工作来说,具有任务多、工作种类繁多等特点,并且医院中各个科室之间的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进一步的提高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非常专业的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备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医疗知识的充分了解等[3]。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大部分的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大数据技术,不能合理的利用大数据技术,以此导致大量的数据信息的优势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如果医院想要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功能发挥,就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技术人员,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对数据进行研究与分析,一般的技术人员只能发现数据表面的作用,并不能深入的将其潜在的价值发挥出来。

(二)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院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对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指导与规范,并指导财务管理人员有序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性体制,科学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但是当前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倾向于理论化,却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利用价值较低,不具有实践意义,与医院本身的管理状况以及特点结合程度不高,导致医院财务管理效果低下[4]。

三、针对大数据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的措施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对医院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支出与资源浪费现象进行整改,进一步的促进医院财务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一)培养更多的专业性财务管理人才

上文已经提到,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对医院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利用率。基于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水平较低,对数据信息的分析与整理能力较差,医院可以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构,依据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才需求以及当前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制定专业的培养制度。可以聘请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建立数据模型,发挥数据的潜在应用价值。对医院已有的管理人才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的素质。提高医院的福利待遇,聘用更多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5]。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加强与医院其他部门的交流与沟通,深入地对其他部门工作内容的了解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医院所有的数据信息进一步的了解,在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够建立更加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还要在工作中加强对各科室的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并依据数据的特点传达到各个科室去,使数据信息的传达更加的快速与顺畅,提高各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注意参考其他医院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在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的基础上,及时的处理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并进一步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医院的发展[6]。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行业,在日常工作中会产生极大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因此为了使数据中的价值得以发挥,需要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其中蕴含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并整理,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加以利用,不断地对医疗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与优化,不断地对医疗行业进行完善,并最终实现医疗行业服务水平最优化的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合理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数据信息潜在的价值,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华清.分析大数据视角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创新[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2):83-84.

数据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管理制度;改进和完善

一、引言

现有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尤其是利用大数据进行识别和趋势预测使得原本无法实现的一些管理决策成为可能,为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失误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尤其是在财务制度管理方面,每天涉及到大量的财务信息,以前的纸质化财务数据处理困难,管理成本高,大数据系统的到来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处理、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效率,被各个部门广泛的应用,如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等。

二、现有财务制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大数据的挖掘还不够充分

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对于财务大数据基本处于基本的信息管理和统计的层面,对于财务不同类型的数据并没有进行归类和处理,造成大量的数据只是完成了信息化,但是智能化和决策上应用并没有体现出效果。而现有的财务信息和决策尤其是高校财务预算和决算信息都要求尽量准确,能够有效的控制财务流,这些要求就必须充分的发挥大数据的分类和处理的能力。

2.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大数据的信息安全还不够重视

目前的大数据信息涉及到较多的财务信息,可以有效的刻画相关的部门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的走向,所以政府和企业对于大数据的信息管理相对到位,注重对于数据的保密,但是高校的财务大数据处于数据的孤岛,对于大数据的管理各个高校不尽相同,导致对于高校财务大数据的管理亟需加强,进而保证财务大数据的安全管控。

3.现有的高校对于财务和大数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不到位

目前,对于高校的大数据和财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还不够到位,高校目前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导致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滞后于企业等,导致高校的财务人员固定的处理相关的工作,阻碍了学校财务大数据的发展。

三、改进措施

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校大数据财务的进一步推进,并进而阻碍了利用大数据进行财务的有效决策的能力,随着现代财务制度实时性、高效性、准确性等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有效的处理这些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对于财务大数据的挖掘

充分的挖掘大数据信息,可以有效的理解一段时间内资金的走向,进而分析相关的关联性,对于下一步的财务数据的预测和分析也起到有效的评估作用,可以实现对于下一步资金决策的有效支持,帮助高校管理人员的准确定位。具体就要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利用大数据的模型将这些数据之间的分类和识别结果予以程序,同时进行后期的短期资金走向的预测,实现财务数据的可视化和预测性。

2.强化信息链的安全管理

大数据是21实际最具有价值的资源,掌握了大数据也就可以根据这些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出相关部门的经济走向和决策战略,因此,对于信息安全的防护非常重要,高校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部门,对于大数据的有效掌控和安全防护也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区块链等技术,设置高校部门区域预算和中心总决算一体化管理制度,保证高校的相关的信息不被危险机构所利用,将国家重大项目的相关资金的预算安排和资金流向合理有效的管控,实现财务的安全可控。

3.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大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促进高校人才充分的挖掘财务大数据的相关信息,构建智能化、一体化、数字化的财务管理制度,既能提高财务处理的效率,同时又能帮助决策部门及时的了解自己的走向和下一步的资金缺口的风险,提高高校财务决策制度的管理有效性和针对性。

数据管理制度篇4

一、大数据时代医院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医院的档案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数据信息量增大、信息管理复杂、通信速度快,需要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这就要求医院提高网络时代对信息化档案的控制和管理水平,为医院信息管理和信息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大数据时代医院信息管理模式逐步向平台化模式转变,因此在基础架构设计方面需要进行多样化的平台管理,确保数据平台能够按照云计算的模式进行信息处理,提高信息的获取能力,对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管理,提高数据信息的综合控制和管理水平,为数据信息的全面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医院要从信息化管理的总体战略出发,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档案管理考验,积极稳妥的建立信息档案管理制度,为信息化档案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基础平台。

二、利用云计算技术提高医院信息化档案管理水平

在医院全面信息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实施可以完成各种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对整合不同的数据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信息中心的建设是个系统性工程,要从云计算技术的综合特点出发,通过并行处理等方式实现数据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为网络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云计算技术在基础架构数据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通过积极的数据信息中心建设,可以保证医院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数据信息的综合控制和管理水平,为数据信息的综合业务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分别从数据信息的存储、提取、查询等方面出发,全面提高数据信息的综合控制和管理效率。大数据时代,医院信息化档案管理要从分布式存储的角度出发,确保数据信息的各种计算节点能够合理的分布,提高数据信息的优化管理水平。其次,要在云计算技术的引导下进行自动切分,确保数据信息能够有效的存储在资源池中,提高数据信息的单元存储和管理水平,为数据信息的单元存储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可以保证医院各类数据信息能够快速部署,提高数据信息的综合控制管理水平。医院信息数据管理要从业务增长的角度出发,确保业务管理能够符合业务数据信息规模化管理的要求。其次,要从服务器的节点数据管理出发,确保节点数据信息能够按照云计算控制管理的要求,全面提高数据信息的综合控制管理水平,为云计算技术的全面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从服务器的架构管理出发,保证服务器的利用率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医院信息化档案建设要实现数据信息平台建设

在医院数据量急剧膨胀的时代,要把大数据优化在一起,为数据信息的访问和查询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要从数据结构管理出发,确保数据结构能够符合数据信息管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中心。其次,要从平台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管理方案,为信息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数据平台的建设要和信息集成在一起,通过不同的数据信息格式、数据信息来源、数据信息特点等方面出发,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交换管理模式,提高数据信息的综合管理水平。最后,要从系统性控制的思路出发,提高数据信息的综合价值控制能力,为数据信息的综合化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数据信息的综合管理水平。

四、总结

数据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大数据挖掘;多元化;管理层次;制度结构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管理逐渐实现信息化以及知识化,在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因为受到大数据发展的影响,需要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果使用传统形式的管理办法,那么就很难满足现代时展的需要,数据以及信息的大量化已经成为目前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就目前来说,上述这部分信息资源实现科学的管理,是目前任何一个阶段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需要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实施。实际工作中,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工程项目为主要对象的一系列系统管理方法。想要实现整体目标,就需要全过程动态管理该工程项目。随着工程项目的逐渐动态化以及系统化,以及目前时展的基本需要。本次研究进一步验证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以及大数据时代为工程项目管理所带来的新发展。我们可以得到大数据技术的有效使用,可以促使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每一个环节以及整体信息处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为后期的工程项目决策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促使项目效益得到提高。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

1.目前我国市场需求呈现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生产出一系列贴合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工程产品是必要的,但是还有很多的产品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工程设计以及工程评估的过程中,因为存在一成不变的刚性以及惯性,导致跟市场需求高度的贴合已经过于理想化。随着大数据背景的影响,市场的需求目前逐渐转化成为各类型的数据,倘若难以第一时间处理上述这部分数据的话就会直接造成困境的出现。首先是因为对数据难以实现完全的解读,进而导致工程的设计以及工程的评估难以正确的贴合市场,不完全的市场贴合实质上指的是产出最后产品难以有效地满足市场的需要;其次是因为错误的判断数据信息,直接导致工程设计以及工程评估跟市场需要完全偏离,也就是最后的产品不会被市场接受,导致被排除在市场外。这样一来,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多元化导致数据逐渐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趋势,但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就很容易在处于众多数据中的时候产生方向的迷失,最后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2.经济环境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中,这样会直接导致工程项目管理形成很多的不确定性,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工程项目管理可以时刻面临风险。技术更新的频率处于一个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同时,社会经济环境目前逐渐处于突变的情况下,其突变的可能性也会明显增加,上述工作对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工程的成本、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安全形成巨大的挑战。例如,不断增大的工程规模,那么其所需要的资金量也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这样一来一定会导致大量的成本数据的出现以及大量的资金数据的出现,如果还是使用传统形式的工程预决算管理方法,那么就很难从根本上满足大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非常容易导致工程进度以及工程的成本控制受到影响。再例如:工程规模的进一步增大一定会造成工程项目基础数据受到影响,进而产生巨量的膨胀,如果是传统形式的施工管理方法的话,不仅会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进而促使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水平受到直接的影响。

三、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优化方法分析

(一)大数据挖掘的管理层次以及制度结构的构建

首先,严格按照集中控制思路以及分层管理思路的要求,促使项目公司确立,将其作为数据的收集者,集团公司当成数据决策者的回路模式来分析。控制载体则指的是数据信息,项目公司需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所提供的数据要求第一时间完成数据的精准采集,集团公司需要严格按照总体数据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基础完成成本、进度、质量以及安全方面的决策以及分析。上述提到的总体数据不仅包括项目公司所采集的内部数据,同时还包括集团公司完成的外部数据的采集,在上述基础上,可以实现数据完整性得到保证。其次,严格按照控制的集中原则、数据的集中原则、管理的集中原则以及业务的集中原则等,完成数据处理中心的构建,同时完成相关业务的审批、项目的施工、公司的决策层所需要进行的相关数据沟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施工现场人员跟项目部门的业务往来会促使各类数据形成,促使项目部实现数据的整理以及识别,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将数据录入信息系统中心,数据处理中心需要对那部分输入进来的总体数据完成进一步挖掘以及处理,之后再向公司决策层提供,促使其完成进一步分析,进而辅助决策等,各职能部门可以按照需要随时的完成项目数据调用,在上述的基础上完成有效的管理,公司的项目部需要严格按照数据指标以及数据指标的正确提示完成施工作业管理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数据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调度管理系统;水泥项目;应用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31-0164-01

当前我国的水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以调度管理系统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泥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水泥产业要想解决当前的主要问题就必须建立科学的调度管理系统,重新分配企业的内部资源。

1水泥项目中调度管理系统的设立背景

以a企业为例,来阐述调度管理系统在水泥项目中的应用。a企业一直以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组织生产,其产品具有稳定的性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然而,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规模需要进行扩大,a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建立科学的调度管理系统,以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合理规划和分配企业内存在的资源,最终对生产资源进行统一的调配和控制。在科学的调度管理体系中,企业只要能够进行适当的投资,就可以集成局部的信息,在业务范围内不断优化内部资源,使得企业减轻在业务重组和资金方面的压力。对全厂实现科学的调度管理,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

a企业采用中控pimS调度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它对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总线技术等进行了相应的融合,确保能够与现场的设备进行随时的数据通讯。具体表现在:

1)数据接口非常丰富,可以确保与各种设备之间的通讯。

2)实现了全方位的开放,可以实现新增设备和系统的兼容。

3)采用科学的B/S结构模式,计算机能够通过安全的形式获取需要的信息。

4)用户维护方面非常便利,能进行报表、实时模拟、报警等功能。

5)将控制网和管理网进行科学的融合,使得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6)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以确保产品能够具有先进的水平。

2水泥项目中调度管理系统的基本情况

在a企业中存在4套生产装置,因为生产厂家的不同,所以控制系统的型号并不相同,并且所分布的位置分散,有些控制系统还超过了规定的使用年限。现需要统一管理全部的数据控制系统,其中包括对全厂生产安全进行涉及的电力系统等。应在水泥企业的网络环境中建立采集和管理全厂数据的科学调度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能够在全厂范围内进行相关生产信息的查询和管理,建立企业生产管理的调度制度,使得不同分厂之间的生产紧密联系起来,管理者能够对各个阶段的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合理调配产、供、物之间的关系,使得企业能够在调度资源、生产计划、营销产品和决策预测方面不段完善,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水泥项目中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结合a企业的生产现状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设计了过程信息管理方案即pimS。所谓过程信息管理方案,就是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进行调度的软件。它能够集成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在企业的网络环境中实现生产过程的数据存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查看、数据管理。能够达到生产场地和办公室之间的信息自由流通,企业在网络环境中能够对实时数据进行查看、管理、浏览、记录。在这个过程信息管理方案中,应该将有关生产信息的管理系统放置在企业的调度中,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等相应的功能。

在过程信息的控制层和企业的管理层中,应通过工业网来控制不同的信息系统。以实现企业过程信息管理层、管理层之间通过太网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的通讯。在水泥企业的管理层中进行eRp数据库的科学配置,通过水泥企业中的管理网将生产数据上传到eRp数据库中,以形成详细的统计报表。通过光纤的形式来对整个网络进行控制。过程信息管理的服务器主要在总厂的调度室中进行安置,进行双网卡的配置,在对公司控制网和主干网进行连接时应使用网关连接的方式,将其中的网卡联系到现场数据的采集设备中并与现场的监控机构进行有机联系,形成完整的控制网络体系;而另一个网卡应在水泥企业的管理网中进行控制,实现控制网和管理网的有效分离,确保控制网能够安全可靠。同时对设备进行控制的过程信息管理系统为实时数据的收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采用的是单向数据流的方式,从而确保现场控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4水泥项目中调度管理系统的实施

水泥项目的调度管理系统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主要为:系统联网、工程开发、网络、报表开发等。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系统的联网,其责任是从不同的控制角度对数据进行收集,它的存在能够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1)水泥项目中调度管理工程的开发。过程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提供调度管理的开发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进行工程画面的设置、系统参数的配置,以及对其他程序进行启动。开发的过程有项目的控制过程基本类似,主要是通过软件来为工程提供绘画功能和子图,满足项目的需要,同时它还支持iCo、JpG、Bmp、GiF、JpeG等常用的格式,及时画出和现场一模一样的浏览画面,一便于进行控制。在开发中还应进行配置实时数据库、连接数据、选择趋势、报警设置等内容,所有的这些操作都应方便运行,比如只需要点击鼠标就能够完成工作。

2)对调度管理系统中的报表进行科学管理。过程信息管理系统能够结合生产数据来进行月报、班报的自动生成工作。在下班以前该系统会在每个班的实时数据库进行数据采集,继而处理数据并进行相应的计算。然后通过网页的方式来对报表数据进行显示,同时对于那些必须采用手工录入方式的数据如实验室内的数据等采用直接填写的方式进行收集。此外,项目工程还进行了区分报警等级的机制,主要划分为位号报警、安全报警等方式,通过各种不一样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显示。

3)调度管理系统在水泥项目中的实施效果。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调度管理系统,可以摆脱分厂独立生产的情况,避免在出现问题后才去对关连的工段进行查找。总厂以及各个分厂都可以对生产中出现的参数变化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并结合这些数据调度相关的工段,这样就将事后弥补成功转化为了事前预防,使得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避免出现损失,同时在对各个生产工段进行考核时能够提供可靠真实的数据。a企业正是通过运行调度管理系统,才促进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张凤刚,张继堂.浅谈水泥生产线epC总承包的项目管理[J].中国水泥,2011,07.

[2]玉建宁.如何做好总承包项目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金属通报,2009,34.

数据管理制度篇7

摘要:新时期科研单位面临诸多挑战,其传统型人事管理制度也必然要向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靠近。本文以此为背景,从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统计现状切入,提出一些提升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可行性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制度

在现代经济发展和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型人事管理制度必须要向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基层统计制度则是提高人力管理效能的基石,要想切实提高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必须要完善其统计制度。

 

一、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1.统计数据是科研单位编制规划的依据。为做出科学合理的编制规划,达到人事最佳配比,科研单位必须加强内部编制管理,以相关数据为依据,结合日常研究生产任务,切实做好本单位人数、结构和方向等编制规划。

 

2.统计数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依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高效的科研活动是科研单位提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广大科研单位应该在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上,合理高效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达到最合理的投入产出比。

 

3.统计数据是制定内部制度的依据。现代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处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全国科研行业内的就业形势、用工市场和薪酬水平,依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析研究符合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薪资等级、绩效考核等内部制度。

 

4.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的依据。通过统计、调查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出一系列符合本科研单位的制度措施。通过学习对照这些制度措施,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了解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薪资福利、绩效等级等信息,自检自测自身在工作中的优缺点,为今后努力和提升自身职业素质找到依据和标准。

 

二、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科研单位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很多科研单位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简单的统计和数据累积,对人力资源管理并不重视,这样就造成了一些问题:一是人力资源统计管理人员不固定。很多统计人员都是为应付统计工作临时拼凑起来的,他们往往身兼数职,对统计工作投入精力极其有限,统计技能也不高,缺乏对数据的分析预测能力。二是统计信息共享率低,利用率不高。很多科研单位认为人力资源统计数据与科研工作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并不将其放在信息平台供内部工作人员共享,而是统计完了就结束了,领导审阅完就变成档案收藏起来,统计结果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利用率不高。

 

2.数据统计水平不高。一是统计标准不统一,统计结果混乱。有些工作者本身就具多重身份,既是专业技术人员又是管理人员,那么信息统计该如何分类?在不同的统计规则中有不同的标准,这样就造成统计数据混乱。二是统计技能差,统计结果不准确。如上文所述,很多统计人员不是专业人员,缺乏相应的统计技能,这样就造成了统计结果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现状。三是受外在因素影响,统计数据失真。

 

三、完善统计制度,提升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通过了解我国科研单位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统计制度,提高其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提升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首先要转变其工作人员传统人事观念,打破按资排辈、人浮于事的科研单位现状。其次,要加强宣传,树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符合时展,吸引科研新生力量,推进科研工作进步的必须手段。最后,通过宣传,提高科研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2.提高技能,引进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型管理学科,这就要求管理者学习掌握新知识,更新已有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管理技能。管理者可以通过单位培训技能和自学等方式提高自身统计管理技能。科研单位还应当引进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最大程度提高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3.统一标准,规范统计。科研单位进行人力资源数据统计时,应当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做到多次统计不抵牾。规范统计结果,不受外来因素干扰。

4.正确运用,实现目标。在提高认识、技能和规范统一结果的基础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正确运用统计数据,实现本单位管理过程,如运用统计数据完成工作人员结构素质编制规划,完成薪资等级和绩效考核内容制定,完成职工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的合理分配,完成工作人员定额劳动的评定标准等。

 

综上所述,统计数据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可以多角度反映出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的概况、结构和变动。所以,要想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必须完善统计制度。

参考文献

[1]徐革.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管理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1(2)

数据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基于它本身的特点,与手工会计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高度数据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制作报表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它的使用,可以节约会计人员大量人力、物力、时间。

控制与会计是不可分割的。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建立较为健全的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组织、程序、手段的总称,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则是随着it技术特别是以interen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1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现状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企业授权与执行、审计线索、会计信息安全、内部控制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财务软件缺乏兼容性,系统内部衔接性差,致使内部控制难度大

目前,我国通过评审的财务软件较多,它们都是自行开发的操作平台和支持的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由于各财务软件公司为保密其技术,致使相互间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不同品牌的财务软件之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很难在不同系统上实现数据共享。不同的财务软件因软硬件环境要求不同,在内部控制上作法不一致,例如,有的财务软件要求年终结账前要强制性备份;有的财务软件有反结账操作;有的财务软件对机内已作废的记账凭证不保留痕迹等。这些功能上的差异,导致内部控制缺乏共性,致使内部控制难度大。

当前核算型财务软件已经成熟,但对于管理型财务软件开发力度较小,问题较多,系统内部衔接性差。各子系统间会计数据不能完全实现系统内部自动转换数据,相当部分仍建立在直接使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系统模式尚未建立。这不仅增加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而且因为由人工核算、人工输入等人为因素,必然增加出错机率,使得财会软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这些也致使内部控制难度大。

1.2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致使非法篡改现象严重

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会计数据是绝对秘密的。作为财务软件的加密,目前主要是对软件系统而言,财务软件公司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防止盗版,但对用户会计数据保密性、安全性涉及不多。会计数据基本上是以一种开放式的关系数据库格式保存(如foxpro、acces等)。只要懂得这种数据库操作,就很方便进入账套数据库系统,从而进行非法篡改。这样就是在进入系统时加上诸如操作密码、声音监测、指纹辨识等检测手段和操作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实际上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会计数据安全难如人意。

1.3企业对系统日常维护能力差,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急待提高

系统日常维护(系统操作维护)主要解决在日常操作中计算机硬件、软件一些简单故障。尽管计算机硬、软件商家有较好的售后服务,但一些企业对计算机出现的一些故障,不问其故障大小,都由计算机硬、软件商家来人维修,这必定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在我国,各级政府会计主管部门、社会办学机构对财会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电算化培训,但这些都是初级知识,仅仅是最一般的电算化操作技术。财会人员上岗后,只能进行一般的电算化操作,很难适应日常维护、电算化管理、电算化组织与实施等高层次的电算化工作,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急待进一步提高。电算化中级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1.4电算化管理制度与执行脱离

为确保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合法、可靠,企业需研究制订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与制度。一些企业为达到甩账目的,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制度,一时起到很好效果,但甩账后,这些制度不但没有进一步完善,反而弃之一边,主要表现为操作规程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上网聊天、玩游戏;允许一些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电算化数据档案保管力度不够等,上述问题均应解决。

2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策

随着企业会计工作的变化,及时研究内部监控新方法,建立一套适合电算化要求的会计内控机制非常必要。上述内部控制现状,就其产生的原因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这就要求从内外两方面加强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2.1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设计、执行的,缺乏高素质的人员,任何控制制度措施的效用都将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企业必须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学习,使计算机操作水平上档次,同时注重管理者管理风格、企业文化意识等精神层面的软控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2.2业务程序标准化,严把会计核算控制质量关

会计核算控制是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内容。会计核算结果是会计预测、决策、分析的基础。必须保证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规范性、真实性。原始凭证经过审查,在录入处理前一切经济业务处理必须经过相应的权级审批,简明、准确、完整地填制与录入。不正确的业务更正与删除,待解报单的处理等都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充分保证计算机账务处理不错不乱。无论是静态审核,还是动态审核,都要仔细核对输出的账务凭证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一致。会计数据输出必须进行严格审核并签章,认真做好会计数据日备份和月末备份,并坚持双重备份制度。从核算环节把关,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做到数据真实、完整和安全,业务处理合法、有效。会计核算控制是防范和化解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3强化操作权限意识,明细岗位责任,实行权限等级控制

企业必须从会计工作的特点入手,合理地进行岗位分工,岗位协调,明确岗位职责,制定科学规范的工作规程,建立合理高效的工作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防范和化解会计工作风险。要充分运用财务软件自身的程序控制功能,实行权限管理、互相监督、互相牵制;实行集中式事后监督与实时监控相结合的内控机制。操作权限控制是指按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预先设定的各种不同管理、操作权限进行业务分工,以保护会计数据免遭不当使用或破坏。操作权限采用资格确认方法,对不同级别的管理、使用者授予不同的权限。电算主管享有电算系统最高级管理权限,负责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规范,进行权限授予,对操作信息的安全跟踪管理;电算系统维护员权限负责系统和设备的维护;操作员级权限负责凭证的录入与复核工作,负责凭证的审查和录入,保证账务处理的真实与合法。在权限等级管理中,口令密码必须不定期地更换,特别是电算主管必须有强烈的保密意识,对整个电算系统的安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互相牵制约束的作用,才能防止非法侵入,充分体现互相牵制原则。

2.4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重视技术控制

作为财务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的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以便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权限进行用户识别和远程请求识别。为了能够实现实时安全监控,必须建立网络间的安全屏障即网络安全“防火墙”,按照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用预先定义好的规则控制会计账套数据库的进出,通过对数据进行重新组合和对会计账套数据库进行加密,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账套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是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完整地行使自己权限并达到会计内部监控目的,为更好地进行会计监控做好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准备。

2.5整章建制,实行电算化环境下的制度控制

针对电算化系统,企业必须对手工会计信息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整理,以充分适应需要。整章建制的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管理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日常操作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和档案制度。作为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内容应着重在完善内控环境上下功夫,制定严格的控制制度并保证得到全面执行,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以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科学的管理控制手段,必须建立一套与权、利对等的内控职责,在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职责的同时实行效益工资制,以调动广大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权力与利益相分离的会计主管派驻制。在制度管理控制要求下,会计人员的工资必须与产出的效益相匹配,这能督促其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会计主管派驻制将保证会计主管能独立地行使管理权利,将其利益与权力分离能保证其有效监管,并不受本单位负责人干扰,从而真正做到令则行,禁则止,这是实行制度控制的有效保证。

2.6制定财务软件业界协议

数据管理制度篇9

笔者所在的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环卫集团”)是在北京市环境卫生管理局撤销后成立的一清、二清、四清、北清集团基础上合并重组成立的大型国有企业,延续了由政府职能部门转制改企的显著特征,是社会公益性企业。为了避免企业因合并重组出现统计工作停滞、断层等问题,北京环卫集团立足企业实际,通过强化统计制度设计、实行科学合理的统计管理,不但有效满足了政府统计及部门的数据需求,对于推进企业各项基础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企业良好的声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就把北京环卫集团在改组过程中强化统计制度设计的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能给有类似情况的企业一些借鉴。

及时加强内外沟通强化统计制度设计

为了及时有效开展统计管理,北京环卫集团积极加强与政府统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企业有关单位的沟通,充分考虑各方需求,将依法统计、规范开展统计工作的理念贯穿统计制度设计始终。初步设计的统计制度经广泛征求意见、修订完善试报、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下发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切实做到统计工作的无缝衔接及平稳过渡。

及时与政府统计部门沟通,取得统计专业业务指导。北京环卫集团及时将企业合并重组后原企业撤销、新企业成立情况告知当地政府统计部门,迅速得到专业指导。自觉将政府统计工作要求设计进企业统计制度之中,为圆满完成政府统计调查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及时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了解政府部门统计需求。北京环卫集团成立之初,就积极与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市政市容委”)取得联系,详细了解市市政市容委对环卫统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将环境卫生统计制度与企业统计制度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环卫行业统计,确保政府部门统计调查任务的顺利完成。

加强与企业相关部门沟通,全面完善企业统计制度。北京环卫集团及时将政府统计部门工作要求传递到集团企业相关部门,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详细了解企业各部门对企业统计数据的需求,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企业统计制度,为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奠定基础。

广泛征求设计意见,改进企业统计制度。北京环卫集团对设计的统计制度广泛征求意见,既考虑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要求,又尊重相关职能部室的建议,还认真听取下属单位的意见。上下紧密结合,周边综合考量,修订、试报、检验统计制度设计的完整性、科学性、实操性,最后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下发执行。

确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统计管理制度

北京环卫集团在及时加强内外协调沟通、广泛征求意见后,设计执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统计制度,及时统计管理规定、建立统计指标体系、组建统计报表网络、进行统计流程再造、明确统计单位职责,优质高效开展统计管理。

统计管理规定,规范企业统计行为。北京环卫集团成立之初就了综合统计管理规定,从机构设置、资料填报、数据审核、人员培训、检查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下属各单位也在此基础上了本单位的统计管理规定。随后,北京环卫集团又出台了统计工作考核细则,从规范有效科学开展工作、准确编制报送统计报表、妥善规范保存统计资料等方面定标准进行检查考核。统计工作倡导“四化”管理,即:将统计工作要求制度化、专业精细化、工作规范化、管理人性化。通过建章立制,全面规范企业统计行为。

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引导具体统计工作。北京环卫集团设计了包括生产运输、称重计量、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劳动工资、能源消耗等在内的统计指标。对其统一指标含义,统一统计口径,统一统计方法,形成了科学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引导各单位有效开展统计管理。

组建统计报表网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北京环卫集团企业管理部是本单位综合统计主管部门,统计工作在其统一领导下进行,通过组建覆盖每一个统计工作节点的统计报表网络,全面实施对统计数据的有效控制,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进行统计流程再造,统计工作分级负责。北京环卫集团及时改造原有统计流程,重新设计了自下而上四级统计工作流程,即:作业单位分公司集团职能部门北京环卫集团。明确各单位统计工作职责,数据逐级审核,层层把关,各单位对本单位统计工作负责,按要求完成集团企业管理部下达的统计调查任务。

明确各自管理职责,实行统计归口管理。北京环卫集团规定集团各职能部门负责职能管理范围内专项统计数据的归口管理,负责组织搜集编制报送职能管理范围内的专项统计数据。这既强化了专业职能管理,又明确了各自统计工作权限,为统计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大大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及统计工作效率。

进行统计数据的分类专项管理

北京环卫集团将统计数据分为业务数据、专项数据、特定数据三大类,对不同类别的数据采取不同的专项管理,北京环卫集团通过完善的数据分类管理体系全面掌控数据情况。

业务数据逐级审核集中管理。业务数据是指与企业主营业务生产运营有关的各类作业数据,主要有两类:一是集团生产运输运营管理统计数据,二是报送市市政市容委的环境卫生统计数据。业务数据由基层单位搜集审核报送集团职能部室,集团职能部室确认后报送集团企业管理部,集团企业管理部审核分析后编制综合统计资料,经集团领导审核批准后对外报送或进行月报信息。

专项数据直接外报备案管理。专项数据是指报送统计局的法人单位统计报表,主要有101表等统计年报、F203-1表等统计定报以及政府统计部门布置的其他统计报表(比如投入产出调查)。按照“法人单位”及“在地统计”报表原则,各法人单位应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组织搜集编制本单位统计资料,经本单位领导审核批准后直接报送当地政府统计部门。同时,将正式报出的统计资料报送集团企业管理部及集团相关职能部室备案,以便集团全面掌握各单位生产经营状况,强化监控管理。

数据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基于它本身的特点,与手工会计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高度数据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制作报表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它的使用,可以节约会计人员大量人力、物力、时间。

控制与会计是不可分割的。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建立较为健全的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组织、程序、手段的总称,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则是随着it技术特别是以interen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1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现状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企业授权与执行、审计线索、会计信息安全、内部控制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财务软件缺乏兼容性,系统内部衔接性差,致使内部控制难度大

目前,我国通过评审的财务软件较多,它们都是自行开发的操作平台和支持的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由于各财务软件公司为保密其技术,致使相互间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不同品牌的财务软件之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很难在不同系统上实现数据共享。不同的财务软件因软硬件环境要求不同,在内部控制上作法不一致,例如,有的财务软件要求年终结账前要强制性备份;有的财务软件有反结账操作;有的财务软件对机内已作废的记账凭证不保留痕迹等。这些功能上的差异,导致内部控制缺乏共性,致使内部控制难度大。

当前核算型财务软件已经成熟,但对于管理型财务软件开发力度较小,问题较多,系统内部衔接性差。各子系统间会计数据不能完全实现系统内部自动转换数据,相当部分仍建立在直接使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系统模式尚未建立。这不仅增加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而且因为由人工核算、人工输入等人为因素,必然增加出错机率,使得财会软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这些也致使内部控制难度大。

1.2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致使非法篡改现象严重

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会计数据是绝对秘密的。作为财务软件的加密,目前主要是对软件系统而言,财务软件公司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防止盗版,但对用户会计数据保密性、安全性涉及不多。会计数据基本上是以一种开放式的关系数据库格式保存(如FoXpRo、aCCeS等)。只要懂得这种数据库操作,就很方便进入账套数据库系统,从而进行非法篡改。这样就是在进入系统时加上诸如操作密码、声音监测、指纹辨识等检测手段和操作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实际上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会计数据安全难如人意。

1.3企业对系统日常维护能力差,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急待提高

系统日常维护(系统操作维护)主要解决在日常操作中计算机硬件、软件一些简单故障。尽管计算机硬、软件商家有较好的售后服务,但一些企业对计算机出现的一些故障,不问其故障大小,都由计算机硬、软件商家来人维修,这必定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在我国,各级政府会计主管部门、社会办学机构对财会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电算化培训,但这些都是初级知识,仅仅是最一般的电算化操作技术。财会人员上岗后,只能进行一般的电算化操作,很难适应日常维护、电算化管理、电算化组织与实施等高层次的电算化工作,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急待进一步提高。电算化中级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1.4电算化管理制度与执行脱离

为确保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合法、可靠,企业需研究制订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与制度。一些企业为达到甩账目的,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制度,一时起到很好效果,但甩账后,这些制度不但没有进一步完善,反而弃之一边,主要表现为操作规程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上网聊天、玩游戏;允许一些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电算化数据档案保管力度不够等,上述问题均应解决。

2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策

随着企业会计工作的变化,及时研究内部监控新方法,建立一套适合电算化要求的会计内控机制非常必要。上述内部控制现状,就其产生的原因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这就要求从内外两方面加强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2.1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设计、执行的,缺乏高素质的人员,任何控制制度措施的效用都将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企业必须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学习,使计算机操作水平上档次,同时注重管理者管理风格、企业文化意识等精神层面的软控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2.2业务程序标准化,严把会计核算控制质量关

会计核算控制是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内容。会计核算结果是会计预测、决策、分析的基础。必须保证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规范性、真实性。原始凭证经过审查,在录入处理前一切经济业务处理必须经过相应的权级审批,简明、准确、完整地填制与录入。不正确的业务更正与删除,待解报单的处理等都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充分保证计算机账务处理不错不乱。无论是静态审核,还是动态审核,都要仔细核对输出的账务凭证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一致。会计数据输出必须进行严格审核并签章,认真做好会计数据日备份和月末备份,并坚持双重备份制度。从核算环节把关,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做到数据真实、完整和安全,业务处理合法、有效。会计核算控制是防范和化解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3强化操作权限意识,明细岗位责任,实行权限等级控制

企业必须从会计工作的特点入手,合理地进行岗位分工,岗位协调,明确岗位职责,制定科学规范的工作规程,建立合理高效的工作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防范和化解会计工作风险。要充分运用财务软件自身的程序控制功能,实行权限管理、互相监督、互相牵制;实行集中式事后监督与实时监控相结合的内控机制。操作权限控制是指按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预先设定的各种不同管理、操作权限进行业务分工,以保护会计数据免遭不当使用或破坏。操作权限采用资格确认方法,对不同级别的管理、使用者授予不同的权限。电算主管享有电算系统最高级管理权限,负责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规范,进行权限授予,对操作信息的安全跟踪管理;电算系统维护员权限负责系统和设备的维护;操作员级权限负责凭证的录入与复核工作,负责凭证的审查和录入,保证账务处理的真实与合法。在权限等级管理中,口令密码必须不定期地更换,特别是电算主管必须有强烈的保密意识,对整个电算系统的安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互相牵制约束的作用,才能防止非法侵入,充分体现互相牵制原则。

2.4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重视技术控制

作为财务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的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以便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权限进行用户识别和远程请求识别。为了能够实现实时安全监控,必须建立网络间的安全屏障即网络安全“防火墙”,按照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用预先定义好的规则控制会计账套数据库的进出,通过对数据进行重新组合和对会计账套数据库进行加密,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账套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是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完整地行使自己权限并达到会计内部监控目的,为更好地进行会计监控做好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准备。

2.5整章建制,实行电算化环境下的制度控制

针对电算化系统,企业必须对手工会计信息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整理,以充分适应需要。整章建制的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管理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日常操作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和档案制度。作为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内容应着重在完善内控环境上下功夫,制定严格的控制制度并保证得到全面执行,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以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科学的管理控制手段,必须建立一套与权、利对等的内控职责,在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职责的同时实行效益工资制,以调动广大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权力与利益相分离的会计主管派驻制。在制度管理控制要求下,会计人员的工资必须与产出的效益相匹配,这能督促其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会计主管派驻制将保证会计主管能独立地行使管理权利,将其利益与权力分离能保证其有效监管,并不受本单位负责人干扰,从而真正做到令则行,禁则止,这是实行制度控制的有效保证。

2.6制定财务软件业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