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32:57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1

1、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分工管理,层层负责,合理调配,管用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做到购置有计划,有验收,使用保管有责任制度,购进、发出、报废手续完备清楚。保证帐、卡记录健全,帐物相符。

2、建立健全保管、维修、校验等技术管理制度,使仪器设备经常保持完整可用状态。

3、仪器设备的范围: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规定执行。

4、仪器设备的购置:由研究室主任会同有关人员,根据研究室发展规模、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按经费指标,提出购置仪器设备计划,经实验室主任审查、汇总平衡后,报设备主管部门。

5、仪器设备的验收:实验室设专人对仪器设备统一办理登记、验收、领用等手续。对新增加的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由实验室验收人会同请购研究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验收,并建立档案。仪器设备必须经过验收、建立帐卡并办完财务报销等手续后,方能交付使用。

6、仪器设备的保管和使用:精密、贵重、稀缺的仪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操作人必须经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准使用。使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作用办法,并有详细的使用记录。公用仪器设备委托有关研究室代管。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对所管理的仪器设备负有全部责任,任何人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得自行作用、移动或调换。全室人员都必须尊重管理人员的职权。实验室主任有权对全室公用仪器设备按需要进行合理调配,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效用。

7、仪器设备的维修: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做好所管理的仪器设备的技术检查、校验、常规维修以及保养工作,保持仪器设备经常完好可用。管理人员不能排除的故障,由管理人员提出维修报告,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维修。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管理现状;管理意识;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14-0000-01

高校仪器设备是高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办学能力的重要条件,合理有交的管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高校都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上,使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量逐年增加。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我校用于教学、科研的仪器设备购置的投资不断增多,最近三年增加的设备值就近6千万元,台套数为6千多台,先进的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交流平台,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质量。然而,长期以来,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不是很受重视,现状不容乐观。如何管理好仪器设备,使其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服务,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一、高校设备管理现状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是在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里简单的叙述一下。

(一)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大多数高校对教学和科研较为重视,而对于教辅部门及教辅部门所管辖的设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设备的管理缺乏进一步的规范化,光领用不管理;对管理人员缺少业务培训和激励机制,工资待遇低,管理队伍不稳定。

(二)部分设备出现重复购置、闲置现象,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各专业实训室要购置设备,大都是由按各二级学院按需求拟定购置计划并申请购置,由于对设备购置缺乏认真的认证和调研,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各二级学院为了争到更多设备或设备值,购买了一些重复的设备和实际利用价值低的大型仪器设备,造成设备闲置浪费,同时,仪器设备长期闲置、故障率偏高也直接影响了使用效率。

(三)制度不健全,仪器设备管理缺乏切实可行完整配套的规章制度

虽然学校各实验(实训室)都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也按实验室评估要求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执行不力。特别针对我校由多校合并的特点,有些管理制度根本起不到切实可行的作用。学校合并,设备资产出现交接不清,手续不全,账目丢失等现象,照成设备管理的混乱。加上学校每三五年一次的人事变动以及教职工的离职退休等,使得设备领用人或管理员已变更,却没及时进行相关的交接手续;还有新购置设备未能及时验收入账,大批待报废设备未能及时报废等,导致设备账目不清。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亟待相关可行管理制度的健全。

二、解决办法

(一)转变思想,增强管理意识

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除了应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还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良好的管理水平。如果管理不善,仪器设备就不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要把设备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从提高办学效益去推进设备管理工作,使设备管理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应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采用激励政策,对在仪器设备管理中有突出成绩的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增强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1.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对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闲置,规范高校的设备采购制度,对各部门计划购置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前必须充分做好选型、可行性论证等工作,加强采购的主动性,克服重复购置现象。此外,对闲置的设备进行部门调剂,增加设备的利使用率,从而减少闲置、浪费现象。

2.利用实训教学信息化系统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仪器设备因管理不当而照成的闲置浪费现象。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实训教学管理模式显得尤为落后,利用实训教学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各大高校开始利用网络技术对仅器设备进行管理,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研发的实训教学信息化系统,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在学校的校园网内对设备数据进行管理,通过这种透明的管理方式,使仪器设备的所有数据公开化,使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从而减少设备的闲置和浪费现象。

(三)制定健全和完善的仪器设备相关管理制度。

结合高校仪器设备的实际管理情况制定一整套规范且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二级学院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最大限度地开发各二级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价值,把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与仪器设备责任人的业绩挂钩,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安全。

与各管理人员乃至教职工相关的仪器设备处置制度,报废制度,交接制度等,这些制度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修改完整。仪器设备处置制度包括对仪器设备的转让、出租、出借、抵押、报损、报废等内容。学校要按照上级印发的有关规定,制订详细、严密的仪器设备处置程序和办法,规定各类仪器设备处置报批程序,防止部门及个人随意处置仪器设备,造成仪器设备及其资产流失。

注重仪器设备的报废,仪器设备确因使用年限长久,损坏不能使用、无维修价值的,可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按要求按程序处理报废资产。同时,要注意设备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销账的同步性,重视仪器设备的账账相符问题。

注重仪器设备的交接,校内人员调动、教职工离退休,应要主动及时办理办理仪器设备移交手续,经设备管理部门签字后,方可办理离校手续。同时要定期组织仪器设备的清查工作,做到账、卡、物相符,以便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加强相关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健全和实施,辅以先进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加上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的重视,定期的仪器设备清查和仪器设备状态信息的及时动态更新,从而达到仪器设备账物一致,实现对仪器设备的整个使用过程的管理,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士亮,李菁.高等学校教学实验室管理与评估[m].南宁: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继峰.高校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农学类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275-02

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必备工具,也是反映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这些仪器设备,使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结合宁夏大学农学院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对农学类院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复购置情况严重。许多学院实验室的管理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缺少全局认识,一些实验室追求“小而全”的现象还存在。在购置仪器设备时教师往往只根据个人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或某一个项目的需要,但学院和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在审批时,对设备购置前缺乏必要的调研工作,对本院其他实验室或本校二级学院同类设备的配置情况缺乏统筹安排,导致设备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另外,各学院在资产管理上的相对独立状态,学院与学院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导致性能相同或相近的设备重复购置。

2.闲置率高。随着国家对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的大幅度提高,部分实验室为追求仪器设备的档次,弃用相对便宜的国产仪器设备而选用较贵的进口仪器设备,造成了国产仪器设备的闲置;有的实验室采购前论证工作不到位,导致所购置的仪器和实验室所需要的仪器不符或因空间不够等原因无法安装,使用率很低或者长时间放置不使用;仪器设备之间没有共享,各个学院之间的仪器不能相互借用,即使是同一个学院的各实验室也不能实现资源共享,这也造成仪器设备闲置现象比较严重。上述这些只注重购买和使用而忽略了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以及重复购置而导致的仪器长期闲置,使用率低等现象,是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3.仪器报废不及时。仪器设备的报废和再利用是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校和学院往往只注重仪器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对仪器设备报废重视度不够,有的教师还存在“个人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属于个人所有”的观念,对待报废仪器随意处置。由于使用者对仪器设备报废的忽视、学校报废手续繁琐及学校存放报废仪器的存放地有限,对已达到报废要求的仪器设备的不能及时报废注销,造成待报废仪器随意堆放,存在安全隐患。

4.缺乏仪器设备维修专项资金。仪器设备随着使用年限延长,日常使用的损耗,零部件的老化,易发生故障和损坏。但许多学校只给学院和实验室批准仪器设备购买资金,没有配套仪器设备在使用中的维护和维修经费,也没有成立专业的维修队伍,造成仪器损坏时没有维修经费和专业人士维护和维修,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浪费。

5.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与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故障的减少,设备利用率的提高,维修费用的降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但现实中学院设备管理员多数是兼职,人员变更频繁不稳定,学校和学院也对设备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不重视,加上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无法与专任教师相比,严重影响设备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6.账目不清。学校人员调动和学院内部实验室的调整,造成仪器设备使用保管归属变动频繁,而仪器设备账面上的信息调整不及时;退休教师使用仪器设备没有及时收回,仪器设备仍旧在其名下,造成管理脱节;有的已办过报废的仪器设备却未将仪器设备上缴学校资产部门,仍留实验室中,造成实验室仪器设备有物无账等。这些原因都造成学院仪器账目不清,账物不一致。

二、农学类实验室仪器设备规范管理的对策

1.建立和健全x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仪器设备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学校想要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办制度、仪器设备对外服务制度、仪器设备采购和验收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使用管理等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分为:精密和贵重设备使用制度、设备使用登记制度、维修保养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及报废设备再利用制度、设备损坏和丢失赔偿制度等。在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要加强学校对学院、学院对实验室和实验室对使用人的监督力度,要采用多方法和多渠道的监督手法,层层对仪器设备采购、使用、报废等方面进行监督,加大仪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

2.科学规划,合理论证。加强购买前论证规划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首要措施,要全校统筹安排,从全局出发,资产管理部门应切实行使其职责,充分了解学校现有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建立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严格执行审核计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重复购置的仪器进行删减,对价值高的,但使用方向单一、利用率不高的设备,进行统筹安排。这样既能大幅度地压缩购入量,避免资金浪费,又能促使学校仪器设备的配置更加合理。

3.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设备资产大清查,掌握好每件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仪器设备在配置、管理、使用、处置工作中长期滞留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对实验室和使用人变更的设备仪器在学院和学校的设备账目上进行调整;对盘亏的仪器设备说明盘亏原因,责任部门要提出处理意见;对在本实验利用率低但其他实验室或学院可利用的仪器设备可进行调拨;对使用年限长,已损坏无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可申请报废。这样才能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配置、管理和使用程序,提升仪器设备管理水平。

4.提高对管理人员的重视。设置专职或兼职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使每件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责任到具体使用人,这样可解决仪器多且分散不便管理的问题;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通过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待遇,可通过绩效考核等办法,对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人员可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开展。

5.设立维护维修专项资金。设立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仪器设备专业维修队伍。对有故障的仪器设备可及时维修,使仪器设备发挥最大利用率,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根据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定期维护维修,避免事故发生。

6.做好仪器设备报废工作。严格执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报废制度,学校每年2次进行仪器报废工作,对使用年限长、乐厮鸹滴尬修价值要及时报废。待报废的仪器设备处置要行技术检测、鉴定区分状态,对于有利用价值的仪器设备要充分挖掘待报废设备的使用价值,进行再次利用;无利用价值的仪器设备则及时处理。

7.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仪器设备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人多、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仪器设备的管理难度较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可通过网络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实时性、动态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系统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管理的模式,学院和实验室可过网上管理系统及时、准确的把本单位仪器设备的新增、变更、维护、调拨、报废等信息反馈给学校,减少仪器设备账物不符现象;学校也能更加准确地掌握各学院的仪器拥有情况,以便从整体上对全校的仪器设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立也可以克服手工对账因疲劳等方面因素出现的错误,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老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系统获取全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实现全校仪器共享。

参考文献:

[1]范一文,余永强.高校院级科研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浅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4):163-165.

[2]李浩荣.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与利用有关问题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2):131-133.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4

一、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管理制度不严、账目混乱。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高校合并办学后,许多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出现管理松驰现象,或者是有关的规章制度仍未建立健全;或者是相关制度没有能够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的变化而完善;或者是虽有制度但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尤其是一些合并高校,合并前各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在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合并后却没有对合并前各院校的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及时融合整理,以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看似规章制度不少,但却没有可供执行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或默许了设备账目的混乱。许多高校长期没有对学校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制度化的定期检查、核对与注消,使得仪器设备账目形同虚设,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非常普遍。学校到底有多少可用仪器设备、被哪些部门占有使用、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有多少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第二,重复购置。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新专业的开设,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都对仪器设备在品种上和数量上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学校在添置新设备时,既没有对现有仪器设备资源情况进行摸底检查,看看现有的设备资源是否可以满足校内用户提出的新要求;也没有对各系科(部门)提出的设备添置计划归纳分析,看看校内不同用户的新的仪器设备需求是否有重复,以便统筹考虑。而一些系科或部门由于求新求全、相互攀比等心理以及部门保护主义思想,往往提出超出实际需要的设备添置要求。有关职能部门一旦把关不严,计划制定不周全,就很容易使得一校之内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

第三,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使用效益低下。一些高校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为了达到评估的指标要求,完全不考虑实际能力和长远需求,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现代化、高档化,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贵,不惜投入巨资无计划地购置国内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有的并非教学、科研急需或本校普遍需要,有的只为个别研究项目或个别人而添置。与此同时,由于大量经费被投入到购买新的仪器设备上,旧的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的保养与维修,功能过早丧失,提前进入淘汰行列,造成资源浪费。

第四,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作为国有资产的高校的仪器设备,只能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验、科研、信息服务等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活动。如要进行使用性质的转化,也必须是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且转化以后必须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然而有的学校并非如此,在少数人的操纵下,借着高校后勤、饮食、校企等社会化改革、改制的名义,不顾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随意将一些仪器设备转移、划拨给企业单位或转让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五,管理手段落后。许多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仍然是传统的账簿式手工管理,与学校的发展不相适应。这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有高校购买仪器设备出手大方而更新管理手段与方法却极不情愿。落后的管理手段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的需求与市场信息、型号与功能信息、使用与状态信息、投入与效益信息、属权与变更信息等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既不能科学地安排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实现仪器设备固有价值发挥的最大化;也不能保证有关仪器设备在不同系科(部门)之间流动转移时的账目的及时分割。落后的管理手段是高校各种仪器设备在数量上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存在重复购置、使用效益低下、账目混乱不清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强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绩效,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者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非常重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为适应发展的需要,高校进行了全方位的管理体制与制度的改革。仪器设备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仪器设备管理改革关系到学校其他各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与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仪器设备管理者应积极参与改革,彻底摒弃墨守成规的旧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仪器设管理工作,充分认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就是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又要研究探索资源合理配置,为仪器设备的投资(购置)提供依据,还要充分合理地发挥仪器设备能力,充分发挥投资效益。高校各级、各系科(部门)领导和仪器设备的直接管理者,都要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来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既要重视仪器设备建设工作,注重必需的新的仪器设备的添置,又要有全局观念,倡导资源共享,校内要打破系科、专业界限,追求资源整合;对外应抛弃校本位思想,通过建立区域教学联合体的方式,加强校际之间的仪器设备资源的共建共享;更要树立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益观,新设备的添置应计算投入产出比。应大胆创新,积极改革,努力探索新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对于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与非教学性实验(如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用仪器设备需求,尝试“有偿使用制”,以经济手段规避对仪器设备的超需求占有和使用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仪器设备的价值。

(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程序。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涵盖管理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添置计划编制与专家论证制度、仪器设备采购招投标制度、仪器设备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仪器设备领用与保管及调配制度、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及其备案制度、仪器设备报废注消制度、废旧仪器设备再利用制度、仪器设备添置计划与招投标及产品说明书等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等方面,并要随着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活动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同时要完善和改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效果。另外,还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人人有责,各负其责。对于大宗、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可推行项目化管理,“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了设备计划环节的行为,以论证的方式使项目的落实更精确科学,体现一种集中统一管理、权衡现实需要与可能、考虑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想”。从计划制定与论证、到市场调研、采购招标、分配使用、到售后服务与维护,谁经手谁负责。力求避免因管理上的原因而产生重复购置、超需求购置、劣质产品以次充好、后续服务不到位与维修困难而影响使用等问题。其次,应建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成立校级仪器设备管理监管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负责检查有关的管理人员对国家及学校、部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审计监督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价格与数量的确定,参与相关的设备招投标采购活动;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动、报废、闲置设备处置情况;审计监督设备保值、增值、流

失和设备利用率、使用效益情况等。通过日常和定期审查,促使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与相关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达到仪器设备投资方案更合理,购置的仪器设备更优质、性价比更高,利用率和完好率更高,维修和使用效果更好,损坏与流失的最少。同时也要切实强化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仪器设备管理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如制定增添仪器设备计划时,切实推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专家论证制度,严把购前论证关;对于实行项目化管理的计划,严肃地将其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课题来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的申请、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项目的审核、项目的评估、项目的审批、项目的执行、项目的后期检查评价等程序来操作;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号》统一分类、统一编码、统一名称、统一计量单位;对于档案资料,要求收集包括专家评审意见、审批文件、合同书、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保养、维修登记、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操作手册、合格证书等各种文书材料,并予以科学分类和编目,等等。还应制定和执行管理工作质量定期检查、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三)更新管理手段,推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和群体化。校级分管领导可以通过校园网上设备信息的自动采集,对设备经费的使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分布、使用频率、运行状态等情况进行随时随地查询,掌握“家底”,为设备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有效依托。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实验室及有关设备使用者保持适时联系,随时获取各处仪器设备的拥有量、使用时段、使用效益等信息,实现对全校的仪器设备动态管理。同时还可开发闲置或待报废设备的再利用价值,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程度也会因信息的及时获取与交流而得以大大提高。当然,实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也并非完全排斥传统的管理方式。相反,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应继续保持,尤其是出于对原始资料真实性的信任和管理制度的规定,一些环节上的保留原始资料与记录必须以传统的形式进行保存,如领导的签名、上级的批复等。

(四)改善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首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高尚人格,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这样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维修过程公开透明,质优价廉;分配公正,不徇私情;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无失。其次,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业务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特别是理工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语阅读能力,以便向仪器设备的使用者(主要是理工科学生)讲解各学科诸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和用途等,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活动对仪器设备的需求。另外,还要有一定的问题处理能力,高校设备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经常开展有目的的调查研究,注重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总结。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应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具有组织实施的能力,能把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推广应用,以解决更多的管理难题。所以,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以保证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要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也需要其他各系科(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更需要设备管理部门自身的努力。总之,全面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管理观念创新是方向,规章制度体系完善是前提,管理手段更新的是保障,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是关键。

————

参考文献:

[1]叶可辉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年第3期。

[2]李跃英、李雪梅:《高校设备管理效益与投资效益分析》,《实验室科学》2005年第2期。

[3]刘毅、王定基:《高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及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年第5期。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普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40-02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促进下,一般普通高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实验室的建设在高校的地位正在提升,仪器设备的增加,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明显加重了仪器设备管理任务,加大了管理难度。普通高校的设备管理相关部门面临着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良好保障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就普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一些意见。

二、实验仪器设备使用中存在的不足

1.仪器设备利用率低。近几年来,普通高校为了弥补过去对教学设备投入不足的缺口,设备购置经费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在制订大批量设备购置计划时缺乏调研、论证,过分追求设备配置的全面性、系统性、先进性;由于设备配置方案的论证不充分,致使设备购置经费的投入效益下降,购置设备的使用率低下,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仍时有反映,理论课程比例比较高,多数学生也习惯于“从听中学”而不是“从做中学”,创新性实验课程的所占比例、设计水平以及支持力度都有待全方位的提高。实验室较多采取封闭管理,开放时间短,有的不对外开放,学生只有在实验课上才能接触到实验仪器设备,导致实验仪器设备闲置严重。

2.设备管理不到位,维修不及时。长期以来一般普通高校在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以前由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多,很少配备专职维修人员,而实验室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能力有限,缺乏维修能力,随着仪器设备的增加,现有的工作人员人数及管理水平无法满足仪器设备的管理需求;从事实验室工作和实验教学的同志仍列为教辅队伍,地位低,待遇低,致使在实验室队伍老化的问题越来越大,人员年龄老化,专业队伍老化,新鲜的补充少,青黄不接,年轻管理人员流动性大,致使新引进仪器的维修不及时,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稳定,直接影响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加大了学校的负担。

3.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问题凸显。过去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型仪器很少,多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近几年随着设备经费投入力度的增加,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迅速增加。由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共享的有效机制滞后,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信息闭塞缺乏沟通的渠道,购置与使用情况不透明,从而造成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程度不够。在已有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的情况下各实验室为了使用方便还在积极申请购置性能相同的大型仪器设备,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造成重复购置、资源浪费,挫伤了相关实验室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方法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是以仪器设备作为管理对象。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仪器设备的论证、购置、使用、调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实施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要通过管理队伍来实施,因此,为了使有限的仪器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普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以管理体制、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实现科学的全过程管理为目标,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仪器管理模式的改革,仪器使用方法的普及,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的仪器管理解决方案。

1.加强管理体制建设。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科学、严密、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仪器设备从配置到报废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行为,确保仪器设备管理体系良性运转。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校级管理由校长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完成学校仪器设备的计划审批、购置、验收、使用,直至报废全过程的系统管理;负责制定仪器设备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具体指导、检查实施情况。院(系)级管理由院长和设备管理员负责,进行设备购置计划的论证、编制、申报;制定设备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并具体实施;做到仪器设备账、物、卡相符,设备状况良好。完善的规章制度,使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做到从配置到报废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每个过程都有责任人,职责明确。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要保证高校仪器设备真正实现高效管理,必须有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既要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还要有从事分析测试的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维护人员、维修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因此,要重视相应人才队伍的建设,把仪器设备的使用最大化。要研究不同类型的开放仪器设备对人员组成、人员配备、人员结构的要求;研究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的队伍建设模式,引进优秀人才、特殊人才,提高队伍的地位待业,稳定技术队伍。随着仪器设备数量的增多,需要招聘新的技术人员,而新进人员多是一些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融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入职导师制”是由有技术专长,资深和品行优秀的老员工担任导师,对新入职的技术人员进行实验室规范指导,期满后进行理论技术水平的业务能力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开设专题讲座,专业的精密仪器开设面向全校的仪器技术讲座,通过讲解仪器的原理和应用,拓宽师生的视野和对新研究技术手段的了解;成立设备维修中心,中心负责一般仪器设备的维修,使得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协助专业人员完成大型设备的维修;配合有关人员进行仪器设备的技术改造和功能开发,扩展设备的功能,使老设备发挥新作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办法,评价结果与奖惩挂钩,鼓励先进,批评落后,调整工作,推动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开放共用。

3.构建校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管理,专管共用,构建大型仪器设备的网络共享信息平台,增加开放时间,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实行严格的预约上机制度,有了良好的预约制度保证仪器可以满负荷运行,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管理平台是实施开放共享模式的基础。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网络信息工作模式,可以公布仪器设备的名称、性能、收费标准等信息,设立网上预约使用仪器,提供对外开放服务。

4.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的仪器管理解决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仪器管理水平、促进仪器开放共享,已成为各高校多年来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仪器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仪器设备实时信息的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为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系统对仪器使用情况的多方面数据统计,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每台仪器的使用绩效。这些数据为学校仪器的建设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仪器资源,更有效的分配仪器资源。将仪器的实时信息公开、人员管理、仪器管理、财务管理、预约管理、授权使用、计费收费、数据共享、报表统计等工作整合,结合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对仪器的日常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使仪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

四、结语

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实验条件和科研环境的重要表示,在高校实验室教学和科学研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高校十分宝贵的资源。高校要管理好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要从政策法规、管理机制、有偿使用和工作模式几个方面来促进高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5.

[2]张慧娟.新形势下高校如何提高大型仪器利用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3-14.

[3]林瑜华.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271-274.

[4]陈欧.实验室通用仪器设备新型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8-30.

[5]杨万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仪器管理系统设计[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31(5):134-136.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6

河南省安阳市中心血站河南安阳455002

摘要院一直以来,血站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都是血站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设备档案管理成效对于血液管理技术水平、血液管理质量以及血站服务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实现血站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好血站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http://

关键词院血站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模式

向医疗机构提供安全、卫生、有效的血液是血站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采供血活动中,拥有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如用于检验的全自动酶免处理系统、采集成分血的血细胞分离仪用于储存冰冻成分血的冰冻冰箱、以及血小板震荡保存箱、大容量低温离心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单采机等,对确保血液采集、检测、分离、储存、科研工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血站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发挥出设备在科研以及输血中的作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几年来,我站根据国家相关《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和卫生部关于《血站基本标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对血站仪器设备的档案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怎样开展血站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呢?

1确定好血站仪器设备档案归档范围

血站的仪器设备档案是血站的重要资料,是在长期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纸质文字材料,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这包括几个方面:第一,血站的相关文件,如调研资料、设备申请材料、设备批复文件、可行性论证报告等等;第二,相关的记录,包括招标记忆、谈判记录、订货协议、订货合同等等;第三,原始凭证,如提货单、通知单、操作说明书、装箱清单、安装图纸等等;第四,开箱报告,如验收记录、安装记录、调试记录、验收报告等等;第五,设备操作章程、维修制度、管理制度等等;第六,人员培训记录、线路设计图纸、设备安装图纸、故障维修记录等等;第七,报废申请与处理结果,每一个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周期,从其立项到报废,中间会经历较多的环节,也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到其中,因此,仪器设备档案的收集与管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必须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2制定好系统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有着独特的特征,在血站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保障仪器设备可以得到规范、制度的管理。为了保证仪器设备档案的完整性和利用效率,我站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制度》、《仪器设备验收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定期考核,责任到人的管理责任制:健全帐、卡设置,实行三级管理。仪器设备档案与其他的档案是不同的,其归档时间长、材料类型多样,以大型仪器设备为例,从仪器的购置到安装阶段,会出现大量的材料和档案,且以后每次的使用与维修,也会产生相应的材料,其使用周期是非常长久的。此外,仪器设备档案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有的仪器是进口的、有的仪器是国产的,因此,仪器设备档案材料会涉及到不同的语言,载体也有照片、纸张、录音带、录像带等等。同时,仪器设备的使用并非一个科室的事情,尤其是操作材料、维修材料等,使用起来非常的频繁,如果不对这些材料进行统一的关系,不仅会影响档案的完整性,还会降低仪器设备档案的使用价值。

3建立完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网络

由综合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并建立设备档案目录,设置好专门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室,由管理室统一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还要将安全档案统一纳入到后续的管理工作中,将这一工作与设备的采购、设备的管理以及后续的使用工作密切相连,深入开展《档案法》的宣传工作,提升各级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明确血站仪器设备的管理目标,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将血站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纳入到管理责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科室进行集中考核,将档案管理成效与相关人员职称晋级、年终考评联合起来,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维护。在完成使用工作之后,要详细记录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情况,定期将材料上报给负责人,在确认无误之后即可交给档案室进行保管,在血站的上上下下形成完善的管理网络,让各个部分都能够对档案有明确的认识。

4做好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

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档案,由专人负责,建立仪器设备总账与分户分类账,制定好系统的借阅制度与管理制度,在完善制度时,首先要明确出具体的管理范围,对于不同的仪器和设备,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

4.1一般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各类仪器设备,一般在800元以上的均应建立档案资料袋,包括购置申请、考察论证、订购合同、验收安装报告、维修保养记录、损坏事故报告、报废报告、及随机携带的装箱单、合格证、使用手册、原理图、保修卡等所有文字资料。使用科室需长期使用的资料,如操作手册给予复印件;临时需要实行借阅手续,对经常使用的线路图也只使用复印件,原件入档案保管以防损坏。对所有资料的档案,统一编号分类保管。对于改进、改装的技术资料及时归档。有条件的可由微机进行动态管理提高效率。

4.2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实行站、科(室)分级管理,由设备科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档案的内容包括:产品的技术资料;从可行性论证、购置、验收、调试、运行使用、停机维护直到报废整个寿命周期的记录。档案一式两份。每次使用时使用者都要做好记录,其记录内容包括:淤每次使用时数;于培养人数(独立操作,还是指导下操怍);盂血液采集、制备、检验、科研及科研级别;榆功能利用和功能开发情况。按规定对大型精密仪器要按规定周期进行常规校验,维护、保养记录、维修等记录一并存入档案保存。

5结语

总而言之,在输血技术的发展之下,对于血站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设备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仪器和设备的最新发展动态,还要用积极、主动的服务来提升档案保存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只有充分地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够促进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使血站的各种仪器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http://

参考文献: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仪器设备是环境监测实验室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和科研顺利进行的物质条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环保要求的提高,监测仪器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功能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仪器设备在环境监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合理地使用仪器设备是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实施有效、科学环境监管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必然要求。

二、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仪器设备管理责任不明确、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即造成仪器设备管理混乱,又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质量。二是经费紧张,不能保证仪器设备及时检定、维修更新,硬件建设严重滞后于时展的需要。三是档案管理不规范,缺少完整性,仪器设备日常保养、维护工作做的不够,直接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四是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小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五是对购置仪器设备技术指标、性能不够了解,所购买的仪器设备有的可能面临淘汰,有的技术指标不符合监测和科研的需求。六是缺乏对仪器设备报废论证制度,有的仪器设备在各监测室已报废,但没有报废手续。

三、强化环境监测仪器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建立规范系统的仪器设备档案,明确唯一标识,这样不仅能提高仪器设备使用价值,而且更能反映出本单位实际管理水平。分类管理仪器设备资料,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认真填写仪器设备购置、验收、检定、使用等记录。技术人员查阅时应办理借阅手续,以保证资料的完整。

(二)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及时掌握仪器的性能。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越高,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越高,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不仅要求每位技术人员有监测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掌握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讲解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等技术指标;提高技术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方面的能力。

(三)建立严格的仪器设备检定制度。实验室对仪器设备实行三定:定人保管、定点存放、定期校验。三防:防尘、防潮、防震。一保:保清洁。精密仪器要做到操作有规程,使用有记录,保养有措施,检修有制度,事故有报告。对非强制检定仪器设备,应编写自检校准程序,按程序步骤随时校准。对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每年第四季度编制下年度周期检定/校准计划,报领导批准后,采用集中送检和来单位检定的方法进行,在周期受检两次之间至少进行一次自检。

(四)加强仪器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一般仪器设备做到随时保养和维修。精密贵重仪器应做到精心维护、定期检查和检测。仪器设备一般不得拆改,如确需拆改时,需通知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当仪器设备发现故障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由仪器设备使用人员提出申请,经室主任同意后报办公室,涉及到关键技术问题时,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论证,提出方案报有关领导。仪器修复后必须经过校准或功能检测,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将所有材料存档保管。

(五)加强仪器设备报废制度。不能修复的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填写报废申请表,说明报废理由,经室主任签字后报办公室,技术负责人组织评定后报单位领导审批。确定报废的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办公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鉴定,财务办理注销手续,并通知使用单位。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置由办公室组成处置领导小组,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裴建华.基层环境监测仪器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江苏环境科技[J]。2010.6;8-10。

[2]陈坤峰.常规环境监测仪器管理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探讨,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J]。45-46,2011.19卷3期.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管理

Configuration,managementandutilizationofinstrumentandequipmentinexperimentalteachingcenterofplantprotection

Zhangweiguang1,LiuYali2,YangGuangling1,DongHui1

1.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an,271018,China

2.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fertilizertechnologyco.,Ltd,tai'an,271000,China

abstract:inexperimentteachingcenterofuniversities,instrumentandequipmentwasthehardwarefoundationofimprovingthequalityofexperimentteachingandcultivatingstudents'scientificresearchinnovationability.therationalallocationofequipmentcouldgivefullplaytothefunctionoftalentstraininginexperimentalcenterandmake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workingalongbothlines.equipmentmanagementshouldstrengthenthemanagementteamconstruction;completetheinstrumentandequipmentarchivesmanagement,perfectrulesandregulations;equipwithperfectmaintenancesystemtoincreaseefficiency.openlabswereestablishedtorealizetheresourcesharingofinstrumentsandequipment.

Keywords:experimentteachingcenter;instrumentandequipment;management

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2003年,中心主要职能是为本科教学服务,面向植保、农学、园艺、林学、生命科学5个学院的15个本科专业以及部分全校选修课开设实验课,同时也为教师、学生及社会提供科研与交流的平台。历经10年的发展,中心现有教学条件基本满足不同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实验项目开出率在98%以上。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经费以及山东特色名校建设经费的投入用于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的改善,以此为契机推进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的配置、管理与利用,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1精心计划,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实验中心的功能

仪器设备的采购与配置应根据实验中心的功能而定,由任课教师和实验中心共同完成。任课教师根据各自课程需要提出仪器设备申购计划,实验中心汇总后,根据现有仪器设备配置情况,确定需要购买设备的类型和数量。采购计划制订好以后报学院教授委员会研究确定[1]。

一方面实验中心要保证本科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满足教学计划中实验项目对仪器设备的需求。植物保护实验中心主要承担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烟草学等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为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划分不同功能的实验室。如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实验室主要是针对标本的观察利用等一些验证性实验项目,配套仪器主要是显微镜、培养箱、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等。除基础实验室供不同课程轮流使用外,还根据不同仪器设备配备培养室、数字化标本制作室、超净工作室等,供实验小组轮流使用[2]。随着各学科专业班级数量越来越多,应结合实验项目的排课安排合理配置仪器设备的数量,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造成的闲置和浪费。

另一方面实验中心也是本科生进行科研锻炼,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实验中心硬件条件的逐步完善,结合授课教师科研进展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开放性实验以及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SRt)课题也越来越多,对精密分析仪器设备的配置应侧重。如进行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研究所需要的pCR仪、酶标仪、凝胶成像系统、低温高速离心机等进行了优先配置。

总体看来,实验教学中心的仪器配置应该兼顾教学与科研。另外,还要考虑仪器设备的存放场地问题,采购前依据中心的现有条件进行合理选择[3]。同时注重仪器功能的超前性及性价比,尽量购买先进型号[4]。

2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2.1以人为本,加强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是教学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的主力军,拥有一支稳定、敬业、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实现仪器设备统筹管理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高等院校普遍不够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重使用轻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的、多功能的仪器设备不断涌现,因此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十分重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1)使用精密仪器要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尤其重视在集中购进仪器的同时,请厂家派工程师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实际操作与系统理论方面的培训,掌握全部操作技术并具备一般性维护保养技能。只有实验技术人员熟悉了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规程,才能在使用中及时发现问题。(2)完善实验技术人员培训机制。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大型仪器展销会、专业技术讲座及相关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培训班,了解和掌握仪器设备的最新技术动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加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通过学习与交流,扩大视野、掌握技能,提高管理能力。(3)建立较为完善可行的激励机制。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在技术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应让实验技术人员与研究人员享有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2.2加强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健全规章制度

设备档案管理是仪器设备管理的一部分,是评价仪器设备使用效率,评估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资料和重要依据。仪器设备的档案一般包括:(1)设备中标文件、验收报告及购买合同;(2)设备说明书、发票、保修单及全套随机文件、光盘;(3)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安装调试记录及使用维修记录;(4)设备报废审批材料。仪器设备的档案需妥善保管,并安排专人负责。

以2012~2013年第二学期为例,我校植保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35门专业课3000人次的实验教学任务,进出实验室人员较多,仪器设备使用频繁,安全责任重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及防止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不可少。实验中心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监控和保障实验中心的安全运行,并将各项制度上网公示及在实验中心墙报栏内醒目位置标示。已建立的规章制度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中心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化学危险品管理规定;压力容器使用管理细则等[5]。

2.3健全维修体系,提高使用效率

(1)实验中心仪器维修的现状

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大部分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不懂仪器设备的维修,特别是精密仪器设备,如高档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超低温离心机等。使用多年的仪器,由于设备老化,故障频出,而维修工作跟不上,待修的仪器设备挤压严重[6]。目前各高校对于实验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修”的现象,长期以来,对于实验仪器设备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实验仪器设备维修与保养专业人员。维修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得不到加强,对于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支持力度不够。

(2)设备维修的积极措施

首先,要充分认识实验仪器设备维修的重要性。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正常运转是实验室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力求在实践中逐步建立科学的维修规程[7]。其次,结合日常工作分工管理,建立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把管理权和维修责任落实到人,每个实验技术人员各自负责常用仪器的维护。对于一些结构简单,纯机械性的故障,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自行修理。对于精密仪器,实验技术员要多与厂家工程师联系,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易出现故障的部件及原因。在厂家维修时,要主动请教相关的维修技巧,注意观察学习,提高维修技能[8]。最后,定期组织实验员参加校内外培训及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提高专业技能。重视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可把实验技术人员的维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在职称评定时对其技术水平与贡献大小予以体现。

3有序开放,实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

在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实现仪器设备共享。不仅可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还可以结合科研开发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目前,我校植保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开放的对象主要是本学院本科生的SRt实验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如2012年下半年中心面向本科生开放SRt课题共9项,实验时间贯穿整个学期。随着精密仪器设备越来越多,中心积极参与校外科研院所的实验技能交流与合作,协助校外科研人员完成科研任务,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合理利用,对提高实验中心教学与科研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完善仪器设备开放制度,主要措施有:(1)实行预约登记制度。对需要进入实验中心开展的实验,由指导教师提出申请,实验中心主任安排实验时间和地点,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协助实施实验。在每次使用仪器设备时,实验技术人员与课题实验人员一起认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表。(2)逐步建立有偿使用制度。目前中心的仪器设备主要是面向本院教职工和学生开放,不收取费用。实验药品及仪器配用试剂均由课题人员自备。随着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增多,逐步加大面向其他院系及校外的开放力度,采取“有偿共用”管理模式。适当收费可促进大型仪器分析测试有序开展,提高专管教师的积极性和服务水平,并提高实验中心大型仪器的使用率[9]。具体的收费标准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制定。(3)对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课题人员进入实验中心开展实验前,须经实验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培训[10]。对开放时间长,实验过程复杂,使用仪器设备多样研究课题,实验技术人员与科研人员共同承担实验项目是值得提倡的办法。这样既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能尽量挖掘仪器设备的潜能,增加其使用效益[11]。

4结束语

虽然植保实验中心目前还只是校级实验教学中心,但是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高校投入的加大,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仪器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达到了一定水平。对仪器设备进行合理配置、管理及有效利用,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植保人才的重要前提,是充分发挥高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科研功能的必要条件。实验中心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科学引导,实验管理人员用心管理,不断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和水平,为建设一个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实验中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仕均,唐海蓉.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科学仪器,2008(3):120-122.

[2]李悦,赵四清.建设开放式服务型仪器“中心实验室”的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03(6):43-44.

[3]王晨霞.论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方式及管理[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2,11(4):153-154.

[4]熊芳,林聪,林瑞余.高校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管理探讨[J].福建高教研究,2010(5):32-34.

[5]温青,杨乐敏,朱丽.高校院系实验中心大型仪器的管理与开放使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192-194.

[6]张青山.地方高校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的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27(4):426-428.

[7]王.浅议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维修与保养[J].消费电子,2012(8):43.

[8]黄宇鹏.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工作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2(8):184.

[9]唐仕明,于剑峰.高校化学实验中心大型仪器的开放与共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182-184.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近年来,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真正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位,加大了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投资力度。但是高校各种仪器设备在数量上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存在重复购置、使用效益低下情况。

一、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仍未建立健全;或者是相关制度没有能够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的变化而完善;或者是虽有制度但没有得到切实执行。

(二)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存在论证把关不严

部分高校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存在论证把关不严密,在添置新设备时,既没有对现有仪器设备资源情况进行摸底检查,看看现有的设备资源是否可以满足校内用户提出的新要求;也没有对各系科(部门)提出的设备添置计划归纳分析,这样很容易使得校内之间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三)专用和大型设备使用效率低

某高校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校大型仪器设备年使用机时大于800小时的共30台、占总数的28.09%;年使用机时小于500小时的共71台、占总数的39.89%。对照教育部规定,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通用和专用仪器设备的定额机时分别为:专用和机械类设备均为800小时/年,2008年全校大多数大型仪器设备的年使用时机都未能达标。

(四)仪器设备的共享率低

目前,多数高校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和有效配置,对闲置资产漠不关心,使国家花钱购置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形同部门的固有财产,各单位之间资源的横向调剂与互补余缺还难以有效实现。

(五)仪器设备管理手段滞后

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手段很不完善,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的需求与市场信息、型号与功能信息、使用与状态信息、投入与效益信息、属权与变更信息的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等方面进行动态管理。

因此,如何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做到物尽其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强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修订有关管理制度。切实抓好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强化日常管理,认真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管理办法》,加强贵重仪器设备采购和运行管理,建立健全购置前论证制度和管理制度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程序,并要随着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活动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还应制定和执行管理工作质量定期检查、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二)要实行严格的购前论证制度

1、如制定增添仪器设备计划时,切实推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专家论证制度,严把购前论证关,将设备利用率作为新增设备论证的首要参考条件,减少和避免由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可能造成的浪费。

2、确立仪器设备以预算编审为龙头的配置新理念,树立办学绩效、系统管理和资产预算新意识,形成合理配置资产、努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以经济手段规避对仪器设备的超需求占有和使用现象。

(三)挖掘现有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潜力

要全面树立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益观,对于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与非教学性实验(如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用仪器设备需求,尝试“有偿使用制”。 (四)实行“依托学科、相对集中、专管共用、开放共享”的原则

建立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信息网,向全校乃至全社会公布,以实现校际、学校与社会之间资源的共享。

1.建议由学校和各教学系共同管理学院通用设备。如某高校的校管机房管理值得推广应用,该机房对通用的计算机设备,由于校管机房接纳的实验教学和培训人数多,具统计校管共有机房12个,计算机620台,完好率100%,2008年上半年利用率80%,下半年利用率120%,重点机房每天实训上机时间达14小时,全年平均每台机达8.5小时,共10个月,平均每台计算机的上机时达2550小时(不包括徦期老师培训),这些设备的利用率最高,充分达到了资源共享。

2.对全校单价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大型通用仪器设备均应创造条件逐步开放使用,实行专管协作共用,以资源共享的方式和有偿使用的管理模式提高现有设备利用率。

3、对外应抛弃校本位思想,通过建立区域教学联合体的方式,加强校际之间的仪器设备资源的共建共享;

(五)大力推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10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高等院校的财政投入,购置了大量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极大地改善了高等院校办学的条件,同时提升了高等院校的科研实力。但是,仍然存在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盲目购置,闲置、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管理封闭、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方式落后,还存在部门化、个人化的倾向。如何解决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推进向社会开放,满足社会用户的需求,资源开放共享就成为紧迫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开放共享

一、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开放的现状

1.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落后

目前,高校管理科研仪器设备的主要依据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13号)及《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等部门规章,其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安全与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忽视了仪器设备的自身特性和功能,没有对仪器设备与其他国有资产进行分类和差别化管理。重管理,轻使用,闲置浪费现象比较突出。不能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潜力,也制约仪器设备对外开放,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2.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封闭化、部门化较严重

高校普遍设置了仪器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便于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统一管理,也制定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普遍实行院(系)、校两级管理体制。职能部门负责学校一级的大型仪器设备和共用平台管理,其他的仪器设备由各院(系)负责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便于管理,但制约了仪器设备在校内的流通和共享,在使用上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存在程序复杂、手续繁多、收费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仪器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即使在一个院(系)内,由于人为因素,仪器设备也不能共享使用,甚至一些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由某些研究人员长期占有、使用,存在部门化、个人化倾向。依托仪器设备,对外开展有偿科技服务时,审批过于严格,有的高校规定须上报主管校领导签字同意,方可进行相关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

3.科研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高校建立了仪器设备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仍然存在明显不足,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单一,作用有限。信息管理系统仅体现管理形式和手段的简单变化。只不过由传统的手工、纸质管理变成了计算机管理,形式发生了改变,但其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依然是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人、生产厂家、型号、功能介绍、购买时间、维修次数、单价、保管单位等简单的数据罗列。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客观反映仪器设备的动态数据,比如,哪些正在使用,由谁在使用,用于什么项目研究,哪些在院(系)流动转移,哪些处于闲置状态,闲置原因、闲置时间等等信息。也不能对上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分析,进而做出科学决策,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绝大多数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处于封闭状态,没有实现与外界互联互通,仍然是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即使由教育部牵头建立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也只是全国部分高校的局域系统,也没有完全实现与外界互联互通,功能不足,不能完全解决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和对外开放问题。

4.高校存在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盲目购置现象

仪器设备是高校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手段,高校通过仪器设备的购买和更新换代,提升了办学质量,促进了学科快速发展,改善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和环境。高校科技人员发表了大量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研究出创新性的科技成果。例如,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利用大型仪器设备,发挥团队作用,联合攻关,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原创性成果,并引领世界在该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但是,高校在购置仪器设备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第一,高校在仪器设备购置方面,没有结合本校的学科特色、人才引进、教学科研、中长期规划等实际情况,片面追求高尖新、大而全、小而全,相互攀比,重复购置、盲目购置,致使有限的科技资源被浪费。第二,在购置仪器设备时,因人而异,一些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优先享有购买仪器设备的资源。有些专用仪器设备使用率极低,甚至存在一次性使用的现象。一旦具体项目结题验收通过,该仪器设备就被长期闲置。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学校交叉学科以及新兴学科急需的仪器设备不能及时购买和更新,影响高校办学的长远健康发展,也加剧仪器设备的部门化和个人化。第三,高校在采购仪器设备时,缺乏科学论证。高校职能部门依据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引进、学科发展等情况制定仪器设备的采购清单和计划,有时因为某些领导或者科研人员的不当干预,购置计划可能随时被修改变更。高校职能部门虽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由于校内专家居多,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论证流于形式,不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导致购买了大量无用的仪器设备。例如,武汉某高校,为了引进一位海外人才,匆忙花费150万元购买一台“蛋白质纯化系统”,因人才引进未成功,至今该仪器设备原封不动闲置在实验室的走廊。又例如,华南某高校,没有充分论证仪器设备的功能属性,盲目花费450万元巨资采购一台“全自动数字彩印机”,除印制了几册精致的地图外,再无任何其他用途。上述现象的存在,一方面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另一方面不利于对外开放服务。

二、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开放的建议

1.解放思想、创新制度

2015年1月26日,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校的仪器设备应向社会开放,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原有的规章、文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高校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变管理制度和观念。首先,高校对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文件进行清理,废除不合规、不合适的管理规定,同时,制定、修改、补充管理规定。其次,高校应建立自用与开放并重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既是重要的国有资产,亦是教学、科研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在不影响教学、科研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对外开放,为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用户服务。最后,高校严格规范仪器设备的采购制度和强化监督管理机制。规范仪器设备采购程序,有利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强化监督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保证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减少人为因素,防止暗箱操作。避免重复购置、盲目购置,杜绝有限的科技资源被闲置和浪费。

2.建立完善互联互通的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目前,高校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仍然处于封闭状态,不能解决仪器设备的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基本问题。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仪器设备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第一,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高校应按照应用领域,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分类。比如,电子测量仪器、分析仪器、医学科研仪器等等,有利于社会用户与高校有效对接,提高使用效率和技术服务水平。第二,高校仪器设备除了纳入国家统一的网络平台服务体系外,高校应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的共享网络平台建设,及时实现仪器设备的数据交换,积极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同时,高校要结合学科、人才与仪器设备的存量等具体情况,加强与全国相关行业的网络互通,做到仪器设备信息共享。例如,武汉纺织大学结合自身学科特色,依托纺织行业,利用科研基础和仪器设备,攻克了纺织领域的许多技术难题,极大促进了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最后,高校应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及时解决社会用户的技术难题,提高技术服务质量。

3.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客观要求仪器设备不仅在校内实现资源共享,还要对社会用户开放共享,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首先,管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操守,强烈的事业责任心,遵纪守法,才能保证在仪器设备使用、采购、培训与维修等管理过程中坚持原则,排除干扰,公开透明,秉公办事,防止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流失。其次,管理人员应具有各自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比如,化学、物理、电子信息、机械、自动控制等等,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准确了解进口仪器设备的厂家和仪器设备的型号、特征、性能、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情况。再次,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既要熟悉学校的教学、学科、人才、科研等基本情况,还要了解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更要跟踪中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应洞察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动态。提高管理水平,准确掌握学科、教学、科研对仪器设备的需求信息,便于科学规范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购置、调配等。最后,管理人员应具备组织、协调、培训的能力。高校历来不重视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管理薄弱,亟待加强。尤其在进口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较突出,甚至存在说明书、操作手册没有对应的中文翻译。管理人员应积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操作培训活动,要求厂家严格按照采购合同约定履行培训义务。只有熟练操作仪器设备的专家、学者越多,才能保证其使用效率,减少人为损坏和降低维修成本,有效避免仪器设备的闲置和浪费。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和学习。该校制定了严格的仪器设备操作培训制度,要求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全体研究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操作培训,才能操作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极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

4.建立利用效率的考评和奖惩机制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心应该转移到提高利用率和开放共享水平上来,把利用效率和开放服务作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评价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同时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用户服务。主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各级政府在审批高校采购、更新仪器设备时,重点审查现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尤其是进口仪器设备),作为是否批准的主要指标。第二,国家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在科技项目申报、立项时,对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预算严格把关,减少重复购置。鼓励与已有大型仪器设备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项目,促进资源的相互开放与共享,避免有限科技资源的浪费。第三,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尤其是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仪器设备的需求,提高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例如,2015年3月11日,湖北省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出台《武汉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武科规【2015】1号),该文件鼓励企业与高校的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并给予奖励。高校的研究基地拥有大量的先进科学仪器设备,为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可以极大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后,国家制定开放共享的补贴和奖惩政策。高校在满足教学科研的情况下,积极推进仪器设备的对外开放,提高利用效率。对于开放程度高,社会服务效果好,用户评价高的高校,政府部门按照规定给予补贴和奖励。对于限制、抵制仪器设备对外开放以及服务效果差、用户评价低的高校,政府部门对其在仪器设备采购、更新、科技项目申报、立项等方面予以限制和约束。对于超出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咨询等范围的行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相关高校和具体责任人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应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