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0:25

煤矿安全生产评估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推进山东省煤矿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令第47号)和《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政府令第260号)等法规,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布了《山东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办法》。

1.1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

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保障,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系统、瓦斯防治、综合防尘、防灭火、监测监控、防治水、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职业卫生、紧急避险、安全标志、安全培训、应急管理、人员定位、通讯联络等20大项211小项,内容面广、针对性强。

1.2评估工作的特点

(1)选用人员专业性强,评估人员都是从事煤矿工作多年的知名专家,经过最新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培训后,承担评估工作。(2)全覆盖、严标准,评估工作做到了生产矿井作业地点全覆盖。(3)抓落实,促整改,查看历史问题的整改情况,对发现的新问题,煤矿企业及时整改。(4)重视服务意识,帮助煤矿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解决实际困难。五宣传推广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节省企业成本。六贯穿全年,给煤矿安全上紧“发条”,时刻绷紧安全弦。

1.3评估工作成效显著

(1)评估与其他检查不同。其他检查多是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例行检查,不符合规定的轻则罚款,重则停头停面或者关井停产,具体整改到哪个程度一般没有具体标准,会出现由于矿井管理人员对标准规定的理解不同,整改的程度也不一样情况。评估工作一是通过20大项内容的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对煤矿安全现状和各系统各专业的综合会诊,指出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二是专家利用几十年的煤矿安全管理经验,可对存在的隐患和危险源提出解决的思路、方案和建议,及时消除隐患,保障职工健康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使各煤矿企业进一步明确相关的安全活动、安全报告、安全效益、安全发展等的重要关系。(2)各煤矿企业重视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工作,将评估内容均纳入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并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制定了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抓超前、争主动、求实效,科技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各煤矿企业为提高矿井的安全程度,注重资金投入,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使煤矿的安全装备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安全形势稳定,企业受益良多。如:“薄煤层螺旋钻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填补了我国煤炭开采的空白、“低温辐射降温工程技术”、“厚煤层不搬迁村庄膏体充填开采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从源头上推进了本质安全矿井创建。(3)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的实施推动了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机制的运行,使“抓质量就是抓安全”的理念成为共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找差距,定措施,分专业、分系列修订质量标准化实施细则,细化考核标准,并建立安全质量责任追溯制度,增强了安全质量管理的可操作性。同时,通过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把质量标准化建设延伸到地面所有工作地点,夯实了安全基础,提升了矿井整体形象。(4)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全省的煤矿安全形势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覆盖所有生产矿井的评估工作,得到的都是煤矿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和对现场动态情况的把握;这不仅可以真实的发映出全省煤矿的安全情况,通过整理、归类、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在隐患排查、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提升管理水平、技术体系建设、成本控制等方面为煤监部门提供参考,为煤矿企业提供支持。(5)对工程技术人员培训起到了现场培训、立竿见影的效果,达到了手把手的教,面对面的学。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专家都是有几十年的煤矿安全和现场管理经验,是各专业的专家,掌握一些先进技术,了解一些先进设备性能,精通煤矿现场实践经验和规律。各煤矿由于交流的比较少,对外界的技术了解不是很全面,通过和专家的交流,将好的煤矿管理经验带到落后的煤矿,让他们学习借鉴,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视野,对煤矿推广先进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全省煤矿企业全体职工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普遍提升。规范了管理人员按规章作业的行为。一些长期违章,现场人员不认为是违章的习惯做法得到纠正,一些集团公司、煤矿所制定的部分制度、规程、规定不合规的情况得到改正。(6)规范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在采掘方面,帮助部分煤矿规范了作业规程的编制,支护工艺、正规循环作业图表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的编制,初喷、复喷距工作面的距离及喷体厚度、强度质量检测要求,巷道过断层及破碎带,架棚施工三岔门架设抬棚的顶板管理措施等都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如:为某煤矿采空区注浆工艺提出合理建议,有利于采面顶板管理,同时减少采面搬家次数,减少煤柱损失,提高生产效率。(7)防治水方面安全状况明显得到改善。通过评估,煤矿企业逐步完善了防治水机构,充实了技术人员,建立了探放水专职队伍,安全投入得到了保障,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完善了防治水规章制度和防治水岗位责任制,明确了各级防治水人员职责范围和责任。对资料管理、图纸质量、台账内容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步达到了档案化管理。促进了大型矿井逐步完善了水文地质观测系统和矿井涌水量在线观测系统。(8)在安全管理、职业卫生方面:①强化依法开采的落实,把新的法律法规及时补充到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中,并付诸于实施。有一些集团公司“举一反三”,把一个矿存在的问题及时安排其他所属煤矿整改;②通过对辖区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现场评估,消除了一些安全隐患,有效控制了重大危险源,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安全支撑和保障,最大限度的延长辖区煤矿安全生产周期;③通过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使各矿对职业健康新标准和重视程度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为今后全省煤矿职业健康评估工作打下基础;④对规范应急管理领导,明确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方案的编制及演练总结、评估报告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完善了应急保障,筑牢安全防火墙。(9)在安全监测方面,虽然各矿都能按照要求上全了监控系统,但是管理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值班人员不知道如何查阅历史记录,一些矿不会绘制监测断电控制图,通过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告诉他们如何绘制,规范操作。(10)在机电运输和六大系统方面,评估活动始终贯穿了煤矿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的发展理念,围绕该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去对待评估,取得了长足提升。①使现场技术人员澄清一些模糊认识;②进一步对煤矿“六大系统”系列规定,强化了管理的重点,围绕该项工作提升标准;③通过评估督促各矿完善机电运输专业安全责任制及操作规程等系列管理制度,强化了设备动态管理,现场点检内容的数量考评,对设备检测检验报告的规范化编制与检测项目的补充完善,做到了既人性化又科学化,并取得了效果。(11)促进了煤矿人才建设。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工作是对人才资源的再利用,煤矿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工作为退休的专家提供了舞台,充分利用他们多年的煤矿安全管理经验和丰富的现场经验,帮助煤矿查找隐患,分析问题;指导年轻的煤矿技术人员,使他们快速提升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煤矿经验,帮助他们开拓眼界;介绍技术体系建设情况,鼓励他们技术创新。(12)推动煤矿安全“六大系统”的建设。2013年度的评估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精神,针对“六大系统”的基本要求、管理维护、验收、监督检查等方面,严格评估“六大系统”的实施情况,为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提供支持。(13)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工作促进煤矿安全持续向好,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贯穿全年,覆盖全省所有生产矿井,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查找隐患,逐一查看现场,找出问题,传授经验,落实整改,这一系列措施,既是对分局和省局各项安全检查的补充,又能推动煤矿紧抓安全不放松,督促煤矿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2评估工作中不足

(1)年产30万t以下煤矿,虽然抓安全、保职工收入、保稳定的力度没有降低,但受煤炭市场和政策影响,经济效益下滑,资金紧张,使矿井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安全质量标准化、“六大系统”建设工程等方面安全投入的程度放缓,给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一定压力;也削弱了积极性,使职工对煤矿的未来信心不足。(2)年产60万t以上大中型矿井,机械化程度高,工作头面多、人员多、资料多,管理分散,有的年轻的大中专毕业生多,缺乏老技术人员和老技师的传帮带,使其在工作中对生产现场的熟知度、实践能力差、团结协作能力差;有的缺乏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低,造成技术人员跳槽到别的单位工作;这些都给安全生产工作顺畅带来阻力。(3)各煤矿企业都在精简高效,减少人员;机电运输六大系统没有专职管理领导,技术人员配备普遍不足,区队基层技术员,职业健康兼职、专职人员和六大系统的值班人员也不能按标准配足配齐。部分现代化、自动化、机械化的矿井出现注重上装备,轻管理,造成设备设施维护使用和保养不够情况。

3结论

煤矿安全生产评估篇2

什么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呢?顾名思义,是指煤矿企业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在一个时期或更长时期内,没有发生死亡事故或重大非伤亡事故。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煤矿企业必须在以下六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一、建立完善宣传教育体系,普及安全意识

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先从强化安全意识入手。煤矿企业要采用多形式、多阵地、多媒体,广泛、深入、持久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在安全意识教育中,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六种教育: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宣传教育;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宣传教育;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典型案例、警钟长鸣”的宣传教育;四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居安思危、反骄破满的宣传教育;五是坚持不懈地抓好“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的宣传教育;六是坚持不懈地抓好“狠反三违、杜绝事故”的宣传教育。

二、建立完善安全责任考核体系,坚持重奖重罚

健全完善强化安全责任机制。从上到下都要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量化、细化、具体化,并要把安全责任制汇编成册,发到员工手中。在此基础上,要分三个层次对管理干部和广大员工进行安全责任教育。第一个层次是对各级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进行安全责任教育;第二个层次是对各级管理干部进行安全责任教育;第三个层次是要对广大员工进行安全责任教育。通过三个层次的安全责任教育,使他们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的内容,做到知其任,明其责,尽其职。

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煤矿企业在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中,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方案。对于矿(处)长以上领导干部安全责任的考核,由集团公司安监处、人事处、组织部负责;对于区队科级管理干部的安全责任考核,由各矿、厂安全科、人事科和组织部门负责;对于班组长和安监员的安全责任考核,由各矿安全科负责;对于员工的安全责任考核,由基层区队负责。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要按月度和季度进行。考核工作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面前一视同仁、考核结果要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

健全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矿企业要搞好安全工作,离不开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为此,煤矿企业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专门用于落实安全责任的奖罚。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得好、安全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差,安全工作搞得差的单位给予处罚,对于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领导要给予重奖,对于连续发生事故的单位和领导或发生重特大死亡事故的单位和领导要给予重罚。在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中,要坚持重奖重罚的原则,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监督罚款办法,奖要奖得让别人眼红,罚要罚得让本人心痛,通过奖罚机制,把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到实处。

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凡是发生的各类事故,煤矿企业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进行分析、追查和处理。在分析、追查各类事故中,首先要从各级领导责任查起,在查清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的同时,还要追查分析各类管理干部的安全责任,要把板子打在应负责任的领导干部和各级管理人员身上,把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与各级领导的票子、面子和帽子挂钩。

三、建立完善瓦斯综合治理体系,落实十二字方针

为了从根本上控制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了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即“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

落实监测监控是瓦斯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要求和规定,配备和配齐各种瓦斯监测监控装备,高突和高瓦斯矿井要建立瓦斯抽放系统,装备安全监控系统,所有下井人员要按标准配备使用自救器,掘进工作面配备高效低耗的对旋式局部通风机,使用大直径的风筒,全面落实“一通三防”四项装备措施,健全和完善瓦斯防治装备和安全设施,该上的设备、仪器要配齐配足,对那些陈旧的、运转性能不稳定的系统和设施设备,要及时进行改造更换,使通风、抽放和监测监控三大系统更加先进,更加现代,更加完备。在此基础上,要加强设备仪器的维护、检修,不断提高矿井安全装备管理水平,从而为彻底治理瓦斯灾害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煤矿企业要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特别是在安全装备的投入上,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安全投入全部使用到安全装备上。

四、建立完善安全整治体系,加大整治力度

要搞好煤矿安全整治,就要加大整治力度。在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方面,要紧紧抓住关闭整顿小煤矿和国有大矿瓦斯治理这两个重点,进一步加大关闭整顿小煤矿工作力度和国有大矿瓦斯治理力度。对于小煤矿的整治,一方面要继续坚决打击非法开采和违法生产现象,严防小煤矿死灰复燃,规范煤炭开采和生产秩序;另一方面,要对照国家局下发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对辖区范围内的煤矿逐个进行审核,有一条达不到要求的,就要停产整顿,限期达标,在规定期限内仍然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关闭,并吊销有关证照。

煤矿安全生产评估篇3

一、煤矿企业价值和矿业权收益法评估模型

(一)煤矿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模型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中的收益法,是指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

我们在实践中一般采用现金流折现方法(DCF)进行评估,现金流折现方法(DCF)是通过将企业未来预期的现金流折算为现值,估算企业价值的一种方法,即通过估算企业未来预期现金流和采用适宜的折现率,将预期现金流折算成现实价值,得到企业价值。企业价值减去有息债务,得到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其价值模型如下:

企业自由现金流=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及摊销-资本性支出-营运资金增加额

企业价值=营业性资产价值+溢余资产价值+非经营性资产价值+对外长期投资价值

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企业价值-有息债务

营业性资产价值=明确的预测期期间的现金流量现值+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现金流量现值

(二)矿业权收益法评估模型

根据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收益途径评估方法规范》(CnVS12100-2008),收益途径评估方法包括折现现金流量法、折现剩余现金流量法、剩余利润法、收入权益法和折现现金流量风险系数调整法五种。

实践中采用较多的是折现现金流量法,即DCF法。矿业权评估中的折现现金流量法是将矿业权所对应的矿产资源勘查作为现金流量系统,将评估计算年限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以与净现金流量口径相匹配的折现率,折现到评估基准日的现值之和,作为矿业权评估价值。其评估模型如下:

矿业权评估价值=净现金流量现值之和

净现金流量现值=净现金流量×折现系数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回收固定资产净残(余)值+回收流动资产

现金流出量=后续地质勘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含土地使用权)+其他资产投资+更新改造资金(含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更新投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企业所得税

二、煤矿企业价值和矿业权收益法评估模型的比较

(一)评估模型的内涵一致

两个评估模型为现金流折现方法(DCF)的不同反映模式,从形式看,好象差异较大,其实质完全一样,有异曲同工之效。

煤矿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模型对现金流的计算比较含蓄,以息税前利润为基础,剔除应流出的企业所得税,加上非付现的折旧及摊销,减去新增投资、生产经营中资产的正常更新投资及营运资金增加额得到企业自由现金流,算出了企业营业性资产价值。然后通过减去有息债务(即基准日账面上需要付息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带息应付票据、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借款等)得到股东全部权益价值。

而矿业权收益法评估模型,对企业自由现金流的计算相对直接一些,直接通过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得到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出量中既包含了煤矿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模型中企业所得税、新增投资、生产经营中资产的正常更新投资及营运资金增加额内容,更以经营成本的方式直接将折旧及摊销、财务费用等非付现、非经营支出排除在外,起到与煤矿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模型相同的净现金流量效果。

(二)关于评估模型参数的选取

1.对收益年限的确定处理方式不同

煤矿企业的功能是开发矿产资源,矿山企业的收益源于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当矿产资源开采完毕、矿山闭坑,基于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企业收益途径就不存在。因此,理论上,煤矿企业的收益年限,直接取决于资源储量的大小,资源储量大,矿山服务年限长,企业收益年限长。但在实务中,估算的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得出的评估利用矿产资源储量超出已采取缴纳价款方式(或类似方式)有偿取得矿业权所对应的(或者经批准可动用的)资源储量时,需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确定收益年限。例如,对作价出资、企业改制设立公司等经济行为目的的评估时,确定或估算的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得出的评估利用矿产资源储量不应超过已采取缴纳价款方式(或类似方式)有偿取得矿业权所对应的(或者经批准可动用的)资源储量;而对出售、合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为目的的评估,如估算的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得出的评估利用矿产资源储量超过已采取缴纳价款方式(或类似方式)有偿取得矿业权所对应的(或者经批准可动用的)资源储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应当有偿处理,进而评估结论可能含负债性质应交矿业权价款的,虽然收益年限选取服务年限,但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披露该事项,提醒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在确定出售价格、合作权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补价、债务重组对价等时考虑。

2.对评估基准日已形成资产扣减口径不一致

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模型中对评估基准日前已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不再视同评估基准日后现金流出量,而仅对新增投资、生产经营中资产的正常更新投资视同现金流出量。而矿业权收益法评估模型不仅将评估基准日前已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视同评估基准日后现金流出量,同时也考虑新增投资、生产经营中资产的正常更新投资支出。比较而言,后者现金流出量的范围更大一些。

3.折现率取值方式不一致

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模型折现率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waCC模型进行计算。

waCC=Ke×e/(D+e)+Kd×D/(D+e)×(1-t)

其中:e:权益的市场价值

D:债务的市场价值

Ke:权益资本成本

Kd:债务资本成本

矿业权评估模型的折现率根据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收益途径评估方法规范》(CnVS12100-2008)介绍,包含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但在实践操作中,《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建议现阶段推荐采用区间指标8%-10%。勘探及生产矿山取低值,详查及以下取高值。对一些高风险、价格波动大的矿产,可以不限于上述区间范围,根据评估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分析确定。对需要向国家缴纳矿业权价款的矿业权出让评估和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转让评估,由国土资源部具体折现率指标。

前者通过合理取值计算得到折现率,后者虽然也可以计算取值,但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取值之内,实践中取值一般比前者低。

三、煤矿企业价值和矿业权收益法评估模型与现行法规的冲突

目前评估实践中,不管是在煤矿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模型中计算息税前利润,还是在矿业权收益法评估模型中计算经营成本,都遵循以下原则计算维简费和安全费用:

(1)对采矿系统固定资产,按财政、税务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方法和标准,以原矿产量为基础计提维简费,其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2)煤矿企业按原煤产量提取安全费用。

(3)煤矿可按扣除井巷工程基金(井巷费用)后的维简费的50%作为更新性质的维简费,以更新性质的维简费及全部安全费用(不含井巷工程)基金作为更新费用列入经营成本。

煤矿安全生产评估篇4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越发的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运用科技的力量,将各类技术系统的优势与当前的煤矿生产相融合,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效率。在实践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对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风险实现了良好的规避,也大大的提升了煤矿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提升煤矿企业运营效益的目的。鉴于此,文章针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了切实的分析。

1对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分析

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会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予以规避,进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以及综合管理,在这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重点管理是风险管理,要点是员工在生产中所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基础内容是生产系统的综合管理,其中的体系支撑则是保障管理,对这几部分内容进行切实的管理,则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都是息息相关的,并将pDCa闭环管理手段作为运行重点,对其中的各项环节进行监控,而后为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安全保障[1]。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具体运行情况分析

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引入是必要的,也是煤矿生产企业顺利运营的重点。因此,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煤矿的生产特征,对风险预控管理手段予以实时的更新。文章针对性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2.1风险评估环节的安全管理

在对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辨识后,则要对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预判,而后再针对性的对风险等级予以判断。根据最终的判断结果,再落实具体的风险预控以及管理措施,最终制定良好的风险管理和预控方案,提升煤矿生产的风险规避能力[2]。这一环节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所涉及到的风险予以上报,而后风险小组再将这些汇报的数据予以整合和协调,再对其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行复审,要求各个部门将这些汇报的不足之处予以完善和健全,而后再交由风险预控小组,经过切实的修改,实现多向的反馈,最终对风险实现完善的预控和判别,提升管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不可出现工作上的失误,一旦出现问题,定要及时的改进,而后确保测评的准确性,将pDCa的管理优势体现到实践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2危险源监控环节的安全管理

危险源监控环节涵盖风险控制过程中的监测以及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控,危险源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它可以对企业所应用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监控,通过危险监控的方式,对危险予以切实的规避,以此方式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并间接的促进企业的煤矿生产安全,促进矿产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3]。

2.3危险源的辨识环节

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就应当意识到生产过程中将会遇到的矛盾和生产阻碍性问题,比如,矿产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煤矿生产不具备稳定性等,将这些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再予以切实的规避,这些危险源的提前避免方式成为矿产危险预控过程中的必然手段。危险源可以在煤矿生产已经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无论是煤矿企业的生产、改造,还是企业的建设和完善等环节都会涉及,煤矿生产之前的危险源辨识已经成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进行煤矿生产危险源识别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危险源的诱因进行分析,还要对危险源进行归类和分析,对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危险源予以把控。比如,企业所涉及的环境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机械设备应用危险归为一类,在确定了危险源之后,再对危险源进行检测,检查这些环节是否存在切实的危险,最后将这些数据予以记录,为日后的生产和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安全保障[4]。

3对于风险预控体系的作用分析

3.1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了企业的安全运营指数,也对危险源实现了良好的规避。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可以在煤矿生产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将企业运营中的工作岗位、安全生产系统以及生产作业等等企业运营环节中的危险源予以辨识和分析,而后通过安全管理措施,对这些风险因素予以评估和解决,尤其是对于煤矿生产企业的重点环节,对其危险源进行确定,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针对这些危险源,予以切实的评估,再针对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内容,最终制定出适合煤矿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3.2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当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对生产实践中易出现的风险源予以判断,而后通过切合实际的方式,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和风险控制标准,将传统的煤矿生产管理模式的危险因素进行避免,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对各个环节的内容予以把控,比如,对事故的预防和解决、对煤矿风险的辨别和判断以及对风险的控制等,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煤矿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的、实时的监控,一旦在煤矿生产中出现事故,则要通过风险控制的手段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而提升煤矿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5]。3.3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无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还是实施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对风险实现评估和有效的辨识,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进而为煤矿生产的施工工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2)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操作工人及其涉及的危险因素予以切实的分析和把控。进而实现有效地评估和辨识,为煤矿企业的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为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践依据,为日后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3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

(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无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还是实施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对风险实现评估和有效的辨识,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进而为煤矿生产的施工工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2)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操作工人及其涉及的危险因素予以切实的分析和把控。进而实现有效地评估和辨识,为煤矿企业的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为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践依据,为日后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类的危险因素,要想实现煤矿企业良好的、长远的发展,就要对这些企业运营中的危险因素予以避免,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企业各个环节风险因素予以解除,提升煤矿企业的运营效益,大大的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晋辉.煤矿地质灾害的安全评价与损失预测[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96-197.

[2]姜伟.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作用及价值探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5,23(6):199-200+203.

[3]侯跃峰,马春,李小龙,等.浅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文化周刊,2014,16(20):31.

[4]李贤功,宋学锋,孟现飞.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与隐患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7):89-95.

煤矿安全生产评估篇5

1.1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

煤矿生产作业的环境往往十分恶劣,生产作业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煤矿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常常会造成煤矿工作人员的伤亡,严重威胁着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而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作人员安全技术掌握存在不足,在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操作不符合安全生产规范,同时对于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隐患及征兆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排除,事故发生时也很难实现有效的逃生自救。因此,要充分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生产作业能力与水平,并确保其扎实掌握煤矿安全隐患辨识及事故逃生自救的知识与能力,具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1.2促进煤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煤矿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良好的效益来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则需要完善的管理来予以支持。从效益角度来讲,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矿职工安全生产的能力,减少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煤矿生产的整体安全性,这就能够为煤矿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煤矿企业生产安全性的提高也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外部形象,并使企业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使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更多的资源与发展空间,对于企业效益的提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管理角度来讲,企业加强安全技术培训,能够使企业职工更好的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提升职工安全生产作业的能力,并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能够更好的配合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这也为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这也为煤矿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煤矿安全事故不仅威胁着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以及给煤矿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般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常常会给伤亡职工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有些家庭还可能因为失去劳动力而面临着生存的危机,随之而来还有一系列其他的社会问题,而随着媒体报道及社会舆论关注度的提高,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力也将被放大,一些事故因处理不当还可能会导致社会公众对煤矿行业及政府监管部门失去信任,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的减少此类事故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2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有效策略

2.1明确培训的目标及要求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不能够盲目进行,应该首先明确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的目标以及具体的要求。一方面,要将全面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确保其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作为培训的基本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严格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求。另一方面,要避免安全技术培训走上形式化、过程化的错误路径,应结合安全技术培训的目标,以培训的失效作为检验培训效果的根本标准,合理制定和安排培训内容及课程,确保培训的内容覆盖煤矿职工在生产作业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危险源识别、安全生产规范、安全隐患排除、应急事故处理、逃生自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充分保障培训实效性。

2.2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就目前我国的煤矿行业来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在年龄、文化层次、工作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不同职工在培训过程中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单一的培训教学方法是难以满足煤矿企业所有职工的实际需求的。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及相关的培训机构在开展培训时,应针对不同职工层次及能力水平的差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工作性质的特征,以及学员能力水平的差异,对学员进行班组的划分,分别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确保学员能够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能够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提高其在生产作业中的安全性。同时,还应该将多种培训方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全面提高安全技术培训的效率,并在培训中更多结合以往事故的案例,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并增强教学的说服力。

2.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还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来予以保障,一方面,要结合煤矿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针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这就需要组建一支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安全技术培训教师队伍,针对新时期的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开展高质量的安全技术培训,保障培训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着力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将强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专业培训教师,通过他们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发挥,使其在培训中能够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的能力与水平,进而实现良好的培训效果。

2.4完善培训考核评估机制

煤矿安全生产评估篇6

在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我国煤炭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后,发现当前煤炭企业一线员工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岗位技能培训针对性差。由于不了解员工真实的想法和需求,管理人员在安排培训时较主观和单一,造成一定程度资源浪费,培训效率低下。例如,培训时间和次数安排不合理。不同人员掌握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不同,但仍要参加相同的大范围培训。②员工安全意识不够。近年来,虽然国家、政府、企业都在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强调把职工(尤其是井下直接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可是仍然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理论与实际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员工的实际操作,管理人员无有效监控,事故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员工自身的不合规操作与大意疏忽造成的。③思想文化教育不足。由于对工作性质认识不清,工作责任感差,加之煤炭企业各工种都是以队为基本单位,队伍中必然有人多付出,有人偷懒,不同的付出同样的回报必定产生消极影响,拉低整个队伍的效能,最终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④培训效果反馈机制不健全。大部分培训都比较注重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培训的内容,但培训质量的高低却无人问津,由于没有做到善始善终,没有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必然无法达到良好的循环上升结构,无法为以后的培训提供借鉴。

2煤炭企业一线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给出以下几种培训方案与建议,希望有助于煤炭企业的培训体系改进。

2.1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充分了解一线员工的年龄分布、文化程度、知识的需求点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设计培训途径、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与培训次数等。强化生产各环节中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培训和操作层面员工的技能培训。①丰富培训的方式。在考虑企业培训的成本和效益的前提下,在培训方式上创新,具体可按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程度分别组织。例如,新员工到岗必须接受现场演练或者老员工亲自示范,并发给手册、光碟、视频等声像资料补充学习;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员工,再教育可到院校接受系统培训、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可定期接受外聘讲师到公司的集中授课进行提升;部门内部可组织经验交流与分享讨论、由公司内部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讲授等。②改进较模糊的培训方法。一是,解决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问题。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中专技校毕业生,将其充实到关键岗位上,通过现场培训和“师带徒”式的学习,缩短适应周期,成为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正式工人。二是,划分对象层次,将所有的岗位进行细分归类。企业制定的年度或月度培训计划应具体到部门内部每一类人员,结合这类人员的需求再制定相应的计划并最终实施,大体保证让所有员工都在培训中提高自身水平。③突出培训内容的重点。一是通识性知识培训,可从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安全管理的概念任务、煤矿开采安全、职业病防治、事故应急处置、自救与创伤急救等方面入手;二是专业性知识培训,可从安全技术知识、生产技术知识、爆破技术知识、运输技术知识、煤矿电焊技术知识等方面有类别有针对的开展。现就煤矿井下电工作业组、煤矿防突作业组两类培训内容学时进行安排,其他工种均可依据下列方式设计,见表1、表2。④实现培训次数差异化。工作内容和设备环境更新较快的岗位,应适当增加员工培训频率;而相对较固定变化较小的工作岗位,可以考虑降低培训频率,以方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熟练掌握工作技能。

2.2严抓安全生产,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煤炭企业始终要求以安全生产为目的,一线员工作为煤矿安全工作的主体,其安全意识的高低和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安全工作能否顺利进行。①严格安全准入。重点组织开展煤矿、非煤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初训、复训、再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开展除“三项岗位”人员以外的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确保全部从业人员入职上岗符合国家法定要求。②全面普及持证上岗。明确责任主体,最大程度的消除人为事故的发生率。认真组织完成除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的煤矿特有工种和非煤主要技术工种的岗位操作资格培训,组织好煤矿新招井下劳动预备制人员的培训,实现煤矿、非煤单位从业人员全部经过培(复)训合格后持证上岗。③开展安全教育,如,开设安全知识培训班,举办安全演讲比赛,安全经验交流会等。

2.3加强员工思想文化教育

只有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抓好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使其清除私心杂念,克服拜金主义,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认识到自身和企业的紧密联系,培养主人翁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样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2.4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估机制

煤矿安全生产评估篇7

关键词:综采设备寿命评价理论方法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D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076-01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我国煤矿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煤炭综采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煤矿产业中,对煤炭生产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减小浪费,对综采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国内外对大型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的研究集中在军工、电力及起重机等领域,而煤矿综采设备的寿命管理还缺乏科学合理的寿命评级体系。

1寿命评价理论方法

1.1寿命评价方法及新理论简介

寿命评价主要是指剩余寿命的预测,研究的内容是设备或不见在规定运行情况下能安全运行的时间,也有称剩余寿命评估评定、机构完整性评估。

1.1.1寿命评价方法简介[1]

一般的寿命评估方法分为三类。

(1)解析法:根据运行情况下的材质老化数据和设备使用温度、应力大小及其分布状况等工况,综合判断并预测部件的剩余寿命。

(2)破坏性检测法:通过从有代表性的部位取得的试样进行相应的性能试验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预测部件材料的剩余寿命。

从有代表性的部位取得试样后,进行相应的性能实验并进行组织断口状况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及碳化物分析,而后进行综合判断,进而预测部件材料的剩余寿命。

(3)非破坏性检测法:不破坏机组部件,通过被检测部件外部测量、试验就可以掌握材质状况,因此也称无损检测法。

以上三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实际操作中,为使结果更加可靠,往往将以上的三种方法综合运用。

1.1.2寿命评价新理论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检测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出现了设备寿命评价的新理论,主要有:神经元网络、概率趋势分析模型、基于使用环境信息的故障预测、基于损伤标尺的故障预测、数据融合及综合诊断与预测。

1.2煤矿综采设备寿命评价指标体系

设备寿命评价理论体系结合了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机械结构强度理论及可靠性寿命分析方法,重点是寿命评价的方法体系。

评价设备状态首先要确定被评价对象的评价目标,其次是分析评估指标、评估评估方法和评估过程,再次运用数值分析、统计来求得评估指标,从而对设备进行综合评估。

1.2.1评估指标的选取标准

在综采设备的寿命评价中,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对象本质特征的客观描述,要能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属性,在综采设备寿命评价中指标选取应遵循科学性、独立性、可行性、一致性、全面性、可比性的原则。

在综采设备的寿命评价中,指标的数量也要慎重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考虑评价指标所起作用的大小。在选取评价指标时不可能把全部指标都考虑进去,只能选取一些最能反映综采设备寿命特征优劣的指标,而删除一些次要指标因素。选取的指标太多,虽然对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性有一定的帮助,但会分散对主要指标因素的评估。

现代的煤矿综采设备是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有众多因素影响其寿命,这些因素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且不能定量的用一个函数关系表达,过去是靠专家经验来分析判断的。由于将综采设备寿命评价影响因素众多有,有必要将其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子问题或指标,才进行分析和评价。

1.2.2煤矿综采设备寿命评价模型

为了得到理性的评估结果,需要建立相应的模型体系,在指标评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确定定量模型的结构及其支撑关系。

要对设备的寿命状态进行评价首先必须对寿命指标进行计算,将数据项的值代入到指标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指标值f(x)。指标评价模型的定义为[2]:

Rijk=Gijk(fi(Xi))(1)

其中,Rijk为第i个特性的第j个子特性的第k个指标的评估结果,Gijk为指标值与指标评估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函数,称为评估准则,i{1,…,L};j{1,…,Kj};k{1,…,n}。

得到指标评价结果以后,根据子特性和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子特性的评价结果。得到子特性评价结果以后,根据特性与子特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计算出特性的评价结果。基于指标模型建立评价模型,它通过对指标、子特性、特性的评价对设备寿命状态做出评价。不同的指标对子特性的贡献(影响)不同,在寿命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后,须对各指标、子特性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

2煤矿综采设备寿命评价体系应用

液压支架作为煤矿综采设备的关键设备之一,是保证正常作业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设备,重量占整个综合综采设备总重量的80%~90%,其价值占到整个综采设备总费用的60%~70%。液压支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综采技术的关键。在其寿命评价中,收集、处理影响其因素,首先得出底层评价结果,底层评价结果向上层输入直至顶层结束。由于其分层结构及因素数目大的缘故,通常对其因素作模糊评判,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反映了一类因素对评判对象的影响。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液压支架的寿命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B/S模式综采设备寿命评价系统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有较好的一致性。依据液压支架寿命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寿命评价模型的分析计算,结合生产企业综采设备的管理规范,得出液压支架的安全性、可靠性、技术性等寿命评价结果。

3结语

煤炭综采设备寿命评价体系,客观、科学、全面地反映了综采设备的寿命状态,评价体系模型和寿命评价模型从理论上描述了寿命评价的基本方法,为综采设备寿命评价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整个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评估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如煤矿液压支架安全综合评价就可采用模糊评价、专家系统进行研究,从部件到整体,分层递进,综合考虑各个指标,从而达到煤矿综采设备寿命评价。

参考文献

[1]刘海鹏.大中型水电站设备健康状态评估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17~18.

[2]刘混举,杨兆建.煤矿综采设备寿命评价的理论体系[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4):5~7.

[3]周津慧.重大设备状态监测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51~53.

[4]刘混举,杨兆建.煤矿综采设备寿命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J].煤矿机械,2009(10):54~56.

[5]毛祎琳.煤矿液压支架安全综合评价及专家系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

煤矿安全生产评估篇8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隐患;解决措施

在煤矿生产中,进行安全管理,主要是要防火灾、防水灾和方瓦斯爆炸,对这些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而保持矿井良好的通风是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煤矿企业要将局部的通风工作管理落实到位,进而保证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实现最终的安全生产的目标,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切实做好煤矿通风的管理工作。

1、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意义

由于瓦斯爆炸和煤尘作为煤矿生产中主要发生的事故,瓦斯爆炸的发生是有一定的条件的,是一定浓度的瓦斯在高温条件下和氧气结合所产生的激烈的反应,然而影响这些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通风设施,如果通风设施不好,长时间封闭,就容易使得瓦斯积聚,而如果通风设施较好的好,则可以释放瓦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瓦斯爆炸的几率,进而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所以说对煤矿的通风安全进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评估煤矿通风事故隐患的方法

2.1对通风系统的评估

在进行通风系统的评估时,主要是对通风系统中的所有相关的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系统的设计、稳定性、通风的实施情况等。

2.2对通风设施的评估

要针对通风设施进行相应的分析,对通风设施的抗灾能力、可靠性以及其质量的检查等进行分析评估。

2.3对通风措施的评估

主要是对通风的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分析,并分析出导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2.4对通风系统的特殊问题的评估

这主要是对矿井通风中的串联通风、循环风以及无风等情况下引发事故风可能性进行分析。

2.5对系统的整体的评估

这主要是这对矿井中的一些危险源,通过各种模拟技术,分析通风系统整体的抗灾能力和和稳定性,进而达到对矿井的整体安全进行相应的评估。加强矿井通风的安全隐患的管理,能将通风而产生的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能防止由于通风不畅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应该系统的分析出矿井通风中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根本上使得矿井的通风能力和抗灾能力得到提高。

3、对安全隐患的检查分析

对煤矿的通风安全的管理,关键是在于对通风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排除,在进行安全隐患的检查时,能及时的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1对矿井通风系统的隐患进行检查

在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第一,要对风机的实际供风量、地面井下的检查以及机房都要进行检查,要保证风机的供风量能满足在矿井中工作所需要的总风量,保证良好的通风设施,对于矿井里面,对一些有害的物质要进行相关的检测分析,同时要对系统的整体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第二,要对风机的实际工作中的运转的情况进行分析;第三,对矿井中的作业设施进行检查,要保证通风实施符合现场的实际要求,质量要合格;第四,要观察有没有漏风的现象出现,一旦出现,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进行处理,进而保证良好的通风设施。

3.2对掘进通风安全隐患的检查

第一,该方面的的检查应该将可靠性作为检查的重点,包不断对通风系统进行完善,对各种通风措施进行严格的检查,使其达到相关的标准;第二,检查的主要内容是看在进风巷中有没有安全局部通风机,能否产生循环风,是否能有漏风现象出现,以及煤矿生产中的机电设备的防爆性能;第三,进行通风检查的方法主要是依据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标准同时要结合实际的现场作业情况进行。

3.3对开采区进行隐患检查

第一,要将煤矿开采区通风系统、抗灾能力、作业面的有毒气体的检测以及煤尘量作为检查的重点;第二,要明确检查的具体内容,要对开采区的通风系统的完善性进行检查,保证通风设施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要检查有没有漏风情况的出现,如果出现,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要检查通风系统的可靠性;第三,进行煤矿开采区安全隐患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据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标准进行,对于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保证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同时要保证工作面的供风量满足相关的要求。

4、提高煤矿通风隐患管理的方法

4.1要建立并健全局部的通风安全管理制度

在进行煤矿局部的通风管理中,要严格依据相关的管理的规定进行,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要不断进行完善,使其适用性更强,同时要严格进行落实,要将责任具体到个人。根据实际的管理情况,实行量化考核并进行评比,提高员工安全操作的技术,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使其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4.2要加强安全技术的培训

通风安全意识是进行相关管理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培训,使得全体员工的局部通风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要定期进行有关局部通风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使得供奉安全真正深入人心,让全体员工都能意识到对局部通风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使得他们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管理人员也便于搞好局部通风的管理工作。

4.3对通风产生的总功率进行考核

通过对局部通风的总功率进行考核,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各部门要对各自产生的功率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有可能浪费的部分,要分析原因并进行改正,进而在保证通风满足安全生产的标准的基础之上,尽量减少相应的费用。

4.4依靠科技搞好管理

第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切实科学合理的送风筒;第二,要使用节能型的通风机,这样可以减小噪音的污染,在保证通风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减少费用;第三,要不断加强远距离的通风,进而减少通风的阻力,降低通风中所消耗的电能,同时还保证了良好的通风效果;第四,要加强对通风相关的设备的日常的维护,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而保证局部通风机的安全可靠的运行。

4.5加强串联风管理

如果煤矿的作业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串联风时,空气的质量时很难保证的,这时,要按照相关的规定采取性的安全技术措施,要做好串联工作面的防尘措施,要定时对瓦斯进行检测,保证串联的工作面的供风量满足相关规定中的要求,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为了确保作业的安全,要尽量减少采用串联风。

5、加强煤矿现场作业的措施

第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筒;第二,如果送风的距离比较长,要根据需要增加风筒的节长,降低阻力;第三,对风筒的接头处要严格进行处理,保证不漏风;第四,要注重日常的检查和维护,对于出现问题的地方,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矿井下的通风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可以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进行通风管理时,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措施,做好对通风安全隐患的管理,进而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不断创造出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l]颉占胜.关于煤矿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ll(4).

[2]樊国军.国有煤矿实现矿井通风可靠的探讨[J].煤.2010(1).

[3]马维忠.探讨煤矿通风安全评价及措施[J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6).

[4]高盂玉,张洪顺.煤矿合理通风系统的构建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

煤矿安全生产评估篇9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发展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有利于煤矿企业长远发展,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综采工作面安装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性的不断提高,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概述

根据我国煤矿开采的情况来看,我国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我国第一对采用全煤大巷布置的现代化矿井出现在济宁二号矿煤,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推进,普通综采、长壁综放和中厚偏薄煤层等煤矿开采工艺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是我国煤矿企业呈现出大的开采局面,因此,煤矿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矿井生产系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以提高企业生产力,促进企业生产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矿井原煤的生产能力,必须增加综采工作面的开采数量,加强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清晰辨识综采工作面安装危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给矿井综采工作面风险防范能力的不断增强提供可靠保障。

2综采工作面安装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2.1危险源辨识

根据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的情况,进行危险源辨识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辨别小组。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辨识小组一般是由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组成,以对各种根源进行有效辨识,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2)明确辨识范围。在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过程中,所有空间范围都需要进行辨识,因此,要对安装空间存在的所有事物进行危险辨识。

(3)作业活动分类。综采工作面安装作业活动的分类是按照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设备材料、地理位置等方式来进行,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上岗人员、支护管理、现场安装和维护等,以维持整个煤矿生产的正常运行。

(4)辨识方法。在矿井综采工作面的安装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一般有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座谈、工作安全分析等,其中,现场观察和座谈时用于生产过程的危险源分析方法,并且是最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5)总结和评估。一般情况下,综采工作面安装存在的危险源辨识要定期每年进行,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以后,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分析、总结,做出评估,为风险防范做好相应的准备。

2.2风险评价

目前,综采工作面安装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过程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评价方法。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专业人员综合评价、mRS、定性评价等,并且要对每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降低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过程的危险性,其中,专业人员综合评价是由各专业业务部门技术负责人、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危险源评价组来进行的风险评价,专业性和可靠性较高,受到众多煤矿企业的推崇。

(2)划分风险级别。一般情况下,风险级别分为一般风险、重大风险和不可容许风险三种,其中,一般风险是轻度伤害和系统局部轻度报废等情况;重大风险是人员严重受伤、死亡和系统局部严重报废等情况;不容许风险是重大死亡和系统报废等情况。

(3)评价流程。评价流程是先建立评价小组,然后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风险调查和分析,进行相关后果的评估,最后确定风险等级,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减小风险带来的危害。

3风险控制措施

3.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安全风险文化氛围

在矿井综采工作面的安装过程中,提升安全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将安全问题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和管理,对生产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安全文化教育,注重工作人员身心健康,营造浓厚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安全风险文化氛围,给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3.2狠抓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职工队伍

在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中,加强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狠抓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危险源辨识能力等,才能保证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只有不断加强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加强安全考核,提升安全技术水平,才能建设高素质的危险辨识和控制职工队伍,促进煤矿企业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安全性的快速提高。

3.3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危险源的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制度有效责任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采用科学排查方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物品进行仔细排查,提高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使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的安全性得到有力保障,降低矿井综采工作面的安装风险,实现危险源的有效控制,从而保障煤矿开采量的不断提高。

3.4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创新方法,确保效果

在国家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政策的大环境下,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则制定进行安全管理,突出生产安全重点,提升生产工艺水平,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科技创新策略,改革安全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改善矿井生产环境,确保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安全性的有效提高,达到风险有效控制效果。

4结语

现代化建设中,风险控制措施的贯彻和落实,使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期间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得到大大降低,使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对于促进煤矿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姚敏.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源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2]刘殿福.综采工作面安装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煤矿安全生产评估篇10

【关键词】煤炭企业系统安全管理

煤炭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能源形势,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具体的能源构成中煤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然而所需要的煤炭大多数都是通过井下开采所得,由于生产环境比较恶劣,煤炭生产始终和高死亡率紧密相连。因此,对我国煤矿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的运用,在煤矿生产的每一环节利用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系统化、全面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强化,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序运行。

1煤矿企业系统安全管理重点

煤矿企业系统安全管理在我国整个灭狂安全生产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煤矿企业系统安全管理的实际应用来看,其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保障主要通过以下要点来进行:(1)煤矿企业系统安全管理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煤矿生产现场的实际环境状况,对其所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和弊端给与提前发现和解决,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从根本上实现安全隐患的进一步恶化的有效预防的目的。(2)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对各种设施和环境进行全面、实时监控。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对井下矿压、瓦斯含量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对各种煤矿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监控和安全评估,控制相关操作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行为,在对信息化技术管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又能够充分调动矿井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发挥现场作业人员在工作当中的“或探头”的作用。(3)灭狂安全管理系统还能够对整个矿产企业的有序运行提供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功能,对整个煤矿企业的具体生产状况以及施工、管理流程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对于生产施工和管理的流程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充分实现,还可以课根据具体工作状况和需要,在整个煤矿管理过程中对所指定的规程进行实时更改和调整,实现整个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健全[1]。(4)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还可以对整个煤矿生产事故进行提前性的超前预警,可以根据系统的内在工嗯呢该对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并将这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储存,系统还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并对矿井内的相应安全系数进行综合化的评估,根据对安全系数的评估参数对安全系数进行等级划分,根据具体的安全状况将评估结果划分为安全、较为安全以及危险等多个等级形式,有针对性的将有效提升区域安全等级的方式因素给与找出和创新,从而为相关解决措施的研究和制定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从而达到对矿井生产事故发生概率不断降低的目的。(5)通过本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全面收集、分类整理以及系统分析等功能,对在煤矿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系数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处理,并根据展示方式的不同,将各种安全数据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对不同的安全信息最大限度的进行整合和调动,从而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有效和便捷的数字化运行平台[2]。

2煤矿企业系统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2.1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信息的共享和互通

由于现实中系统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的差异性,所供应设备的具体型号具有多种多样,因此,对于整个系统子系统当中的管理系统、控制系统以及检测系统来说,各个系统之间的共享和互通受到硬件乃至软件差别的限制和影响,所具有的信息的价值性也发生了改变,因此,煤矿信息管理系统要对其所具有的快捷、安全和有效的内在优势给与充分发挥,对煤矿生产当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给与准确的检测,对各种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互通进行不断强化,从而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有效联动的目的。

2.2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护方面的不断强化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安全管理系统对其检测、管理和控制功能的切实发挥,促使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建设和整体质量的提升得到充分保证,这也是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最根本性条件。就好比其它类型的设备和器材的使用一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加强对该系统的全面维护。只有将系统的维护工作做足和做充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系统发生故障的几率,推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实现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的持续运行,对煤矿安全事故起到重要的预防作用,为煤矿安全管理的持续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3]。

2.3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议

在整个煤矿生产的全过程都要积极贯彻安全意识,要把矿井装备的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矿井装备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运功培训体系和考核制度,适当提升员工的工资水平和待遇状况,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地位,还要针对煤矿企业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化体系,企业安监部门要严格按照公司流程和各项制度措施,加大员工考核力度,对于规定的奖惩要求要及时兑现。建立符合煤矿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员保障体系。推动整个煤矿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互通和交流实现煤矿安全关系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煤炭作为我国基础性的能源和原料,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对当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当中所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根据实际状况开发和探究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要对此不断的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尤荻,戚安邦.煤矿企业安全风险集成管理系统及其anp测评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01: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