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康复护理和护理的区别十篇康复护理和护理的区别十篇

康复护理和护理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0:55

康复护理和护理的区别篇1

【摘要】分析我国老年人的将抗问题、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展望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老年保健;社区护理;老年社区护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人口比例越来越来大。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伴随而来的需要服侍和护理的老年人人数逐年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势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护理,老年保健的社会化需要更多的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1]。

1我国老年人健康问题以及社区护理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1.1老年人健康问题:①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退行性变化越发明显,从而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有资料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达82.2%,有64.0%患有多种慢性病,其中患1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7%。老年人有中约21.5%生活轻度不能自理,5.0%~7.0%生活中度不能自理,2.0%~5.0%完全不能自理[2]。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单位家庭予子女数减少,社会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的生活照顾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1亿多青壮年人员的流动和外出就为,进一步减少了老年人保健的关照来源。③老年人身心疾病多发: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生无用感,加上丧偶、退休、经济收入的减少、子女下岗、缺乏照顾和交流等社会支持,使得老人身心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

1.2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有。

1.2.1慢性病管理及预防: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高、危害大,慢性病管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社区护士经过慢性病知识的培训,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生活、饮食,再配合健康教育和适宜的干预管理,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3]。自我保健意识,以病人自我管理的模式实施慢性病病人管理,提高慢性病的管理效果,降低患病率。

1.2.2心理疾病的护理:老年人心理性疾病尤其是孤独感和抑郁症的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识别率低,治疗率低,在我国社区还没有形成一套老年心理疾病的识别和干预体系。心理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护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对社区护士做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对老年人心理性疾病的支持性干预,以群体健康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促进老人的心理健康。

1.2.3健康档案管理:社区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将社区老人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时输入电脑做好记录,及时与社区医生联系沟通,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社区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能够得到连续性关照,充分发挥社区健康“六位一体”功能。

1.2.4家庭康复护理:我国绝大多数老龄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更多病人带着残疾回家接受康复治疗。病人及其家属普遍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社区护士在康复团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培训后的社区护士可成为康复医生的助手,协助康复医生做好老人家庭康复治疗、指导和护理等工作。

2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模式展望

2.1健康老龄化:随着老年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国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观点,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后,老年人能无疾而终,至少也会把需要照料的时间缩短。社区护理工作者,能够利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区老人,使老人健康生存,快乐生活,不断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2.2老年临终关怀:老年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为老年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卫生服务,社区护理是家庭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通过老年社区护理,能够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临终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维护人的尊严起到积极作用。

2.3老年康复护理工科:随着医学领域的拓宽,康复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未来将会出现更多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内设多种服务项目。老年人选择的范围很广,使用功能上突出多元化、标准化,老人一旦入住即可根据专业人员评估和本人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类型,享受全方位的护理。老年康复护理应包括老年人特别养护和老年康复保健,提供常规医疗、护理、养护服务以及预防性、治疗性和恢复性康复。

2.4开设老年社区护理教育:为填补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教育的空白,可通过继续教育,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老年社区护理理论学习和在拟成立的老年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既成为具有老年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老年社区护理工作能斩的骨干力量。同时,应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较高水平,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老年社区护理专门人才,使我国的老年社区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

2.5建立老年社区护理体系:①政府应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是很高,国家能够投入的卫生保健资源还相当有限。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光制订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预防保健措施,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政府的卫生事业发展规划[5]。②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将老年社区护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或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以使护士在社区中发挥多元化角色的作用。可依情况设立一些老年社区护理中心作为试点,实施老年社区护理。在试点的基础上制订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规划,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中心的建立既可为老年社区护士提供实习基地,又可通过中心普及老年社区护理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制订出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推动我国老年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3小结

随着医疗服务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社区卫生服务以其方便、快捷、便宜的优势逐渐在医疗市场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额,如何发展、壮大、推广社区卫生事业,赢得更大的市场,需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在老年人不断增加的我国,老年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重新审视老年社区护理的市场定位,创造各种条件,利用资源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不断推进老年保健的社区护理工作。我国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应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参考国际社区护士角色和社区护理工作内容,探索出适合于我国特点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道路,以便使社区护理工作在老年保健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雪荣,于普林.浅析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卫生保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5(6):24

[2]钟华荪.广州城区老年人生活质理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14-316

康复护理和护理的区别篇2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在各地已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社区护理保健工作的发展起步较晚,从理论到实践上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的理论学习,结合自身从事十余年的护理工作和近几年的社区护理实践的对比,深刻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和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这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促进社区护理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1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服务。

   1.2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保护和促进三方面的内容。

   ①预防是指防止疾病和伤害的发生,具体体现在社区门诊及家庭病床等护理服务和参与周期性体检、消毒、防疫、预防接种等保健活动上;

   ②保护是指保护居民免受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侵袭。具体体现在担负社区签订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检查饮水和食品卫生、限制社区居室装潢环境污染等卫生管理工作;

   ③安排一些活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具体体现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一些全面健身的有益活动以及宣传计划生育和一些卫生保健常识上。

   1.3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即为社区范围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和每一个公共卫生场所。

   1.4社区护理:作的必要性一是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二是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三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应照顾4位老人,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四是目前医疗费用高居不下,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2.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2.1社区护理主体方面的特殊性

   ①以健康为中心,要求社区护理机构具有“多功能”社区护理的主要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使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的方法,直接对社区内个体、家庭和群体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使居民达到健康。社区护理是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医院临床护理多以恢复人的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不是单纯治疗护理患者,而是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并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承担所辖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②以群体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社区护理的基本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而不单是个人和家庭。因此,社区护理工作就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解决这一群体中主要的健康问题,即使社区护士照料个人与家庭,也是帮助整个人群解决健康中的一项工作。社区护士的工作任务是从一个患者扩展到照顾整个人群。因此,这就对社区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求。一个合格的社区护士应当能充当照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教育、咨询、组织、管理、协调、合作、观察、研究等多种角色。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条件下,社区护士充当角色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则取决于她的知识、技巧和灵活运用情况。

   ③以“独立”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具有自主性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下进行工作的,而社区护士则因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层次少,工作范围广,经常处于独当一面、单独执行任务的状况。许多工作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结束,都靠自己去把握。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④“以合作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医院护士接触的除患者外,主要是院内医务人员,但社区护士除医务人员之间要配合外,社区护士还要与当地行政、福利、教育、企事业以及社区居民等很多人员联系。只有尊重别人的意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人员合作,才能做好礼区护理工作。

   2.2社区护理客体方面的特殊性

   ①预防保健,扩大了社区护理服务的内涵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而进行长效式的护理活动。因此,神区护理不仅是医疗护理,而是将医疗护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卫生护理服务。

   ②区别一般,社区服务对象应突出重点由于世界性的人口存在老年化问题,加之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患病几率较大,一旦患病都是比较严重;儿童特别幼儿几乎没有自我保健意识,易受到伤害和疾病侵袭;残疾人由于行为不便,历来是受到整个社会的关爱;社区少数低保贫困人口,生活困难,其卫生健康问题理应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对此,曾经提出社区护理工作必须遵循的三大原则,其中一条就是“社区内弱势群体(老弱残障)列为优先的服务对象”。由于妇女健康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慢性病患者、心理疾病患者等重点关护患者,他们除了接受医院的治疗外,还需要社区护理的安慰和帮助服务。

康复护理和护理的区别篇3

【关键词】社区康复;慢性精神分裂症;影响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障碍的一种,其临床症状为:认知功能损伤,常常出现幻觉,臆想,行为异常,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慢性精神分裂症需要经过系统的治疗,但即使是进入了康复期,还需要进一步的用药,同时必须辅以其它方面的治疗,以巩固前期的治疗效果。所以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1]。以减少患者的复发机率,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为了探讨社区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我院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进行了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18-69岁,平均(39.24±12.34)岁,病程2-15年,平均(7.92±2.95)年;当地群众65人,外来务工15人;受教育年情况:6年及以下12人,7-9年19人,10-12年31人,13年及以上18人;婚姻状况:未婚37人,有配偶23人,丧偶3人,离婚17人;家属对患者的态度:十分关心20人,适当关心38人,缺乏关心17人,歧视5人;家庭和谐情况:基本和谐37人,经常口角成为烦恼28人,暴力行为2人,父母分居或离婚13人。参与康复的情况:主动参加康复并且每月投入超过一半时间的19人,需督促并且每月不足一半时间32人,需再三督促、不经常参加17人,拒绝参加的12人。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属态度、家庭和谐情况,参与康复情况、病程及职业方面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1.2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社区康复护理: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关心体贴患者,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患者的抵触心理,便后后期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在轻松的氛围下参与到社区康复中去[2]。2、对所有患者进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知识引导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治疗的原理、治疗的效果、前期的成功案例、社区康复的重要性、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护理措施[3]。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疾病治疗树立信心,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治疗中去。3、在社区内活动,比如歌唱比赛、舞蹈比赛、体育运动比赛等,为患者参加公共活动创造机会,克服其社会退缩的心理,鼓励其积极参与人际交往,加快其社会功能的康复。4、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尤其是在生活起居方面,在患者及家属的大力配合下,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类,并根据情况要求一定量的社会活动[4]。5、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加强心理辅导,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状态,给患者创造倾诉和表达内心的机会,以减轻心理负担。

分别在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前、后运用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SDSS(社会功能筛选评定量表)对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进行评定[5]。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数据资料以x±s表示,并且采用t检验,p

2结果

康复治疗前SanS总分1-78分,平均(25.16±19.02),治疗后SanS总分0-72分(21.25±20.09),康复治疗前后评分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t=0.71,p>0.05)。康复治疗前后SDSS评定结果见表1,康复前后精神残疾经秩和检验结果差异有显著性(X2=2.08,df=1,p

表1:康复前后SDSS评定结果

3结论

社区康复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康复模式,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具有简便、经济、易行且见效快的特点,主要是在社区层面,有效发挥社区的人力资源,以促进伤病患者在生活范围内接受到全面系统的康复服务。社区护士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通过一系列科学细致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克服身心障碍,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和援助,指导和训练患者从被动接受康复护理变为自我护理[6]。社区护理同时还需要患者、家属、小区人员的能力配合,调整患者的状态,克服其不安全心理和幻觉,改善其社会功能,以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慢性精神分裂症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精神残疾,研究中的患者病情较生,且大部分有很长的病史,且久治不愈,复发率高,给社会带来了潜在的危险。精神康复医学已经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要将精神病学的治疗和康复治疗结合到一起,相辅相成,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治疗体系,使得治疗事半功倍。尤其在我国,目前的医疗资源还比较有限,医学的医疗条件有限[7],同时,患者及家庭也承受不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这就对患者在医院外的继续康复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本身由于主动性的缺少及自身社会功能的缺陷,会有意逃避社会活动。如果出院后,患者接受不了系统科学的康复治疗,在就业、生活和家庭负担情况下,病情会复发或者加重。因此应该注重社区康复的作用,患者的康复治疗基本场所应该是社区而不是医院,因此患者在出院后需要对其进行社区康复,综合性的护理干预[8]。

研究结果表明:接受了社区康复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相关参考指标的评分情况明显改善,社区康复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具有极好的效果,该法经济、安全、简便易行,可以有效地帮助治疗和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锡熙,宋志艳,邵清水,等.精神病住院病例45年抽样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1):31-35.

[2]周卫东,李淑芬,刘先凌,等.系统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康复的作用[J].护理杂志,2007,24(5):1-3.

[3]王延祜,唐济生,柴新生,等.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4):244-246.

[5]LibermanRp,mueserKt,wallaceCJ.Socialskillstrainingforschizophrenicindividualsatriskforrelapse[J].amJpsychiatry,1986,143:523-526

[6]高彩凤,姬玉平,高诚,等.orem自理模式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11):66-67.

康复护理和护理的区别篇4

1护理要点

1.1拟定护理计划骨科医生、骨科护士、康复科医生共同完成对患者的康复评定,制定继续康复计划,交由社区护士执行。在护士的权责范围内,护士可以独立收集资料,思考、判断后做出社区康复护理计划,为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主要是一些对生命危险性很小,每日需重复的康复治疗工作。必要时请骨科医生、康复医生会诊,康复医生负责指导和协助社区护士的工作。

1.2功能状态的观察与评定社区护士接诊后,对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包括性质、程度、范围、影响)进行全面观察和评估,如运动功能(包括肌力、耐力、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协调与控制力)、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疼痛等。发现机体失去的、残存的以及潜在的功能问题,以便更好的实施康复计划。

1.3心理护理患者因康复时间长或经济原因转入社区,由于病人的病因、病情、以及伤残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反映。但大多数病人都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而发生相应的心理变化,有的一直持否定态度,伤残程度超过病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病人表现出抑郁状态,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人意识到创伤或疾病将造成身体的伤残时,就会出现情绪悲伤、抑郁、失望、自卑、痛苦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则比较依赖,病人一切事情都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和替代,不肯进行艰苦的康复锻炼,缺乏独立生活的信心[2]。因此,心理康复护理在骨科病人的全面康复中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转入社区继续治疗的患者。

1.4对于骨科患者来说,通过正确的护理能有效防止废用和误用综合征,为进一步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打下基础,以利于肢体及躯干综合运动的恢复和改善。

1.5并发症的预防这对长期卧床者尤为重要,除正确的护理外,还包括呼吸训练、排痰训练、大小便控制训练、被动运动、床上操及维持性按摩等,以预防感染、压疮、挛缩、畸形和肌肉萎缩等。

1.6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进食、个人卫生、穿衣、洗澡、大小便活动及转移等,是维系个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单元。骨科患者往往不能自理,通过评估确定其自理等级,通过促进、代偿训练,由替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帮助、指导或训练患者逐步独立完成自理。

1.7康复辅助用具使用指导对于已经致残的患者,通过恰当地使用各种辅助和替代用品可以补偿部分失去的功能,改善其活动能力。社区护士应熟悉各种常用的假肢、矫形器、助行器等的用法和性能特点,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和维护。

2讨论

康复护理和护理的区别篇5

关键词:康复护理社区护理精神病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精神病的康复工作十分繁重,精神卫生问题成为社会发展、家庭生活幸福的严重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我国精神病患者,居世界首位,精神疾病人数已经超过一亿,也就是说每十三位中国人中,就有一位患有一定的精神性疾病,这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重视。因此,精神病患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工作成为必要解决的问题。

2社区康复护理现状

社区康复是指以社区和家庭为背景,通过调动社区相关部门、人员、残疾人员及家庭成员等社区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康复对象提供康复护理服务。采取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护理等综合性社区干预与康复措施,并且对患者家属的疾病知识增加,减轻其照料负担等。但是还存在几点问题:①我国尚无精神卫生立法,对精神病人的管理无法可依,经费缺乏;②由于误解、岐视、偏见依然存在,精神障碍患者难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甚至被关锁和禁锢;③精神保健工作力量不足,医务人员缺乏;④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程度不够。

2.1社区护理的可行性

2.1.1人口机构变化

由于人们的平均寿命日益增加,老年人的精神疾病的人数也日益增多。据英国精神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理健康问题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

2.1.2家庭结构变化

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使问题儿童、青少年人格障碍增多,儿童及青少年受到发育、情感、行为和学业问题的困扰。

2.1.3医疗费用的增多

而精神病是慢性病,需长期服药就医,这与人们收入的增加不成比例。发展社区护理可以避免病人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

2.1.4经济社会的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带来一些不利于健康的问题:①人口大量流动,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和健康管理方面的问题;②人的价值观念变化,即提高生活质量和怎样健康长寿是我国百姓最关心的问题;③学习就业竞争激烈,造成精神分裂症、神经症、酒精滥用、自杀发生率均明显升高。

2.2阻碍社区护理的因素

2.2.1管理及经费问题

我国卫生部近几年提到了发展社区护理,但是从机构的管理到经费的预算上,却很少倾向于社区护理发展,更不用说社区精神护理。从政策上,尽管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尚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计划;从经费上,迄今为止,在我国的城市,由于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无章可循,缺乏权威性,一些享受公费医疗的病人在医院治疗护理能报销,但接受社区护理不能报销,所以只有放弃社区护理这种经济的康复途径。

2.2.2精神卫生认识不足

人们对精神疾病缺乏了解,长期存在着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将各种精神疾患的人看作是令人厌恶的疯子,将他们当做异类,故许多精神病患者家庭讳疾忌医,唯恐家丑外扬,丢了全家人的脸面,这给社区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及康复护理带来了一定困难,从而制约了社区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2.2.3社会的信任及了解不足

社会对护理工作的了解程度大部分还停留在打针发药的概念上,人们通常将疾病的康复归结于医生,护士仍是医生的附属品,对于护士的价值不能真正理解,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因此患者的从护性低。

2.2.4社区护理人才缺乏

由于政府的不重视,缺乏有关培养社区护士的规定和指导社区护理意向不明显,影响了有关单位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其次,精神医学和心理卫生教育较为薄弱,再者是工作辛苦,待遇低,与所承担的精神康复护理不相适应。

3社区康复护理的策略

3.1提高认识

精神性疾患的预防、治疗与康复,不仅关系到精神病患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对患者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安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政策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制定配套政策,保证社区精神病人康复护理工作的开展。

3.2深入宣传

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精神病人的处境得不到普遍同情和理解,精神卫生重要性得不到足够认识,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展反对歧视精神病人的活动,消除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歧视,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通过宣传也让人们了解社区精神康复护理的目的、工作范围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了解社区护士的工作方法,纠正人们对护理工作的偏见。

3.3健康教育的宣传

3.3.1患者的健康教育

可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增加患者回到家庭和社区后的服药依从性,从而减少患者的复发,减少再住院的次数,还可帮助他们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按时服用药物,避免不良刺激,增加人际交往,重返社会。

3.3.2家属的健康教育

加强他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使他们更好地照料患者,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关精神疾病知识的增加可以改变他们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使得他们不再歧视、排斥或害怕患者,从而有利于患者重归社会。

3.4护理人才的培养

3.4.1师资培养

由于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师资队伍很不完善,所以对师资的培训也刻不容缓,应将观念转变较快而又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师送到国外或国内社区护理开展比较好的地区去培训。

3.4.2学员培养

社区护士最好由受过高等教育,毕业3~5年,有临床工作经验,并且具有独立工作能力、技术精、服务态度好、责任心强、知识丰富、身体健康、遵守医德和院规的护士作为培养对象。

3.5改革护理教育

在制定护理教育课程上,安排社区护理的概念;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与社区护理的关系;家庭护理、公共卫生与社区护理;精神康复护理;护士在社区提供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护理程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等课程,以培养出专职的社区人才。

3.6开展护理的研究

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的基础上,研究社区护理的内容、方法、技术、管理,探讨针对各种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程序,包括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评价方法,把健康教育的对象从患者和家属扩大到易感人群和整个社会,以促进社区护理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英.开展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07)

康复护理和护理的区别篇6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变化,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不仅承担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的艰巨任务,而且负有保持患者健康、预防和减少病后并发症的重任,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健康教育[1]。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发病原因不明的精神疾病,常起病缓慢,具有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异常等多方面变化,精神活动不协调,不受控制。大多数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部分病人随着病程不断进展,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逐渐减退,临床症状主要以阴性症状为主,如话语内容贫乏、情感生活淡漠、性格孤僻内向、意志缺乏、认知力障碍明显,社会功能受损严重[2]。因此我们医务人员做好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在院健康教育,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重返社会及恢复社会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我区是医院整体护理优秀示范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在对病人健康教育方面作出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家属及院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将具体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1方法

1.1患者集体宣教法该方法以口头教育为主,要求是在尊重病人的前提下,言语简单、少使用医学术语,通俗易懂,授教者语气和蔼、语调生动,重点突出,内容不宜过多。由教疗护士将病区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集中起来进行健康教育,该方法有教育面广、效率高的特点,密切了护患关系。方法有两种:①口头授课法:由教疗护士组织,每半月进行一次集体授课,时间为1.5小时,安排病区内资历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口头授课,时间为1小时,其余0.5小时为互动提问的时间,加强讲课内容的印象,并征询下次讲课的内容。②多媒体授课法:由教疗护士将本期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要点制作成DV,由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摄制,主要以语言表达为主,中间穿插轻音乐,在晨练结束后,由夜班护士播放,让病人接受一些简单的健康教育常识。

1.2小组教育法由护理组长分派,将不同期的(入院期、住院期、出院期)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集中起来,针对患者共同的护理问题,由一名专科护士给予统一指导,每周一次,20~30分钟每次,并做好护理记录及健康教育评价单,要求课程结束后听课病人签名反馈,不会签的可代签,2~3天后,再由护理组长对责任护士授课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并签名。

1.3个别指导法针对病人的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个人的文化程度及个体不同时期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况,进行随机健康宣教,由责任护士完成,个别指导有针对性教育的特点,可利用病人自由活动的时间进行。如:一位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由活动时间情绪低落、对窗哭泣,害怕将来恋爱、婚姻受阻,责任护士在病人自由活动或者独处的时候对其饮食、睡眠及大小便进行慢慢询问,列举恢复期患者药物的治疗效果,充分肯定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心情不好时找人倾诉,以转移注意力,分散病态思维,该患者情绪明显好转。

1.4文字宣教法具体是将入院介绍、病房环境、住院须知、工教娱疗、出院指导等制成卡片,分阶段指导病人学习,还可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印刷成一些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并配合图片。病区内定期张贴健康墙报、健康教育专栏,每半月一期,并根据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为其提供与疾病相关的书籍。

2体会

2.1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融洽了护患关系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全过程。如:病人入院时护士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对住院环境的讲解、对病房的简单介绍,会让病人觉得这里的护理服务很周到细致,和其他精神病院不同,无形中减少了病人对医院生活的生疏感,从而拉近了护理人员及患者之间的距离,为以后进一步做好在院健康教育,实施整体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护士善于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交流,满足了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护士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使护患关系更融洽,从而减少护患纠纷。

2.2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由于住院病人对宣教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如:入院期的健康教育、住院期的健康教育、出院期的健康教育都不一样,要满足病人各期的知识需求,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健康教育技能,包括掌握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良好的教育沟通技能,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将自己学的知识运用到护理实践过程中,不但积累了工作经验,也提高了护理水平。

2.3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它不仅在促进患者个体行为改变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寻求社会的全面支持及促进健康、促进氛围的形成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3]。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未进行健康教育前,绝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绝大部分病人愿意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但是该知识的来源甚少,书面介绍不易读懂。在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对此类疾病的知识不断了解和深入,患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院的开展各项工、教、娱治疗及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及社会功能的恢复。

2.4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精神疾病复发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患者或者家属自行减药或停药;害怕药物副作用被动停药;各类精神刺激;临时更换其它类药物替代;疾病本身的原因。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前均可出现各类先兆症状,往往以思维障碍、睡眠障碍及饮食、情绪、大小便变化为最早出现的症状[4]。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促进了患者对精神疾病知识的掌握和对该病的科学认识。

即使精神病复发率再高,只要坚持服药、定期复查,仍可长期控制,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健康生活。

2.5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面临的各个客观问题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手段及方法,对临床各种治疗有增效及互补的作用。健康教育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才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目前我区住院病人大多为:急性发病期患者、110救助站送来的流浪病人以及部分慢性衰退精神病患者,对各项护理和治疗被动配合,健康教育只能在症状缓解后进行,还有些精神病人在急性期由家属送入院,症状稍一控制,由于各种原因就接回家,使得健康教育半途而废,还有些甚至没机会进行,对出院患者还必须做好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教育,因此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万长秀,周凤,范德兰.临床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实施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4,19(13):74.

康复护理和护理的区别篇7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社区康复;治疗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介于产后精神疾病与产妇抑郁之间的精神疾患[1]。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产后抑郁症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烦燥,严重者出现幻觉、自杀、杀婴、自虐等一系列精神错乱症状[2]。国外调查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33%,国内研究为5.2%~20%,近年来国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笔者选取2007年10月~2010年10月,产后抑郁症150例,探讨社区康复在孕妇产后抑郁症恢复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产后抑郁症150例,年龄21~43岁,平均27.5岁,孕周36~42周,新生儿体重2400~4300g。所有产妇既往均无精神疾病史,年龄、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加护理,社区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下社区护理干预:①每周进行1次产前健康知识培训,并有计划的对孕妇进行妊娠及分娩知识宣教,请孕妇及家属参加;②定期对孕妇进行规范的产前检查,对可疑或者有抑郁情绪者应针对诱因进行心理咨询和护理,及时排除其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③出院后每3~4周进行家庭访视护理,为产妇提供社会支持,及时了解产妇最需要、最想获得的支持;④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了解婴儿发育状况,教会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对不良个性的产妇给予相应的指导,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⑤访视过程中多与产妇交流,及时回答产妇提出的问题,为产妇提供更细致全面的服务;⑥对丈夫、公婆、父母等有关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卫生宣教,使之处理好与产妇的关系,让产妇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4]。

1.3研究工具:评定工具采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用于评定在治疗、护理中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的变化。在患者入院时和社区康复干预4周后对患者进行量表测评,调查人员之间评定的一致性为97%。

1.4抑郁症诊断标准[5]:参照中国抑郁症诊断标准:①兴趣丧失,无愉;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轻生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或睡眠过多;⑧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⑨减退。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孕产妇产后24h阴道流血量比较:见表1。对照组产后24h阴道流血量<100ml患者仅为17例,占22.7%,而社区康复组为61例,占81.3%。由此可见康复组的术后阴道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孕产妇产后24h阴道流血量比较(例)

组别例数<100ml100~300ml>300ml对照组75171444康复组7561①122①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两组孕产妇产后72h的泌乳量比较:见表2。对照组泌乳量中、多患者占37.3%,而社区康复组泌乳量中、多患者占81.3%。社区康复组产后72h的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孕产妇产后72h的泌乳量比较(例)

组别例数泌乳量

无少中多对照组75839226康复组751①13①37①24①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两组入院时和4周后HamD、Hama评分比较:见表3。社区康复组4周后HamD评分由入院时的(26.95±3.92)分下降至(6.16±2.15)分,较对照组(10.23±3.65)分显着降低(p<0.05);康复组Hama评分由入院时的(21.03±5.48)分下降至(7.23±2.12)分,较对照组(12.47±3.21)分显着降低;社区康复组HamD、Hama减分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两组入院时和4周后HamD、Hama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HamDHama

入院时4周减分率入院时4周减分率康复组7526.95±3.926.16±2.15①②77.13±6.85②21.03±5.487.23±2.12①②64.04±13.74②对照组7527.03±3.8910.23±3.65①62.19±7.3820.89±5.1212.47±3.21①38.20±15.44注:与组内住院时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②p<0.05

3讨论

产后抑郁症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因素有关[6]。①生物因素:主要是指孕妇产后身体内激素分泌的变化,如产后雌、孕激素的急剧下降,就是导致产后易患抑郁症的主要原因;②心理因素:产后心理应激刺激的增多,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时,就可能导致产妇抑郁症的发生;③社会因素:主要指孕产妇产后周围人群的影响,包括丈夫的关心程度、家人对婴儿及产妇的满意度、产妇家庭关系的和睦程度和孩子照管情况等都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产后抑郁症不仅有损于母亲的精神健康,还将影响婴幼儿日后的发育与母子关系,无论从围产保健还是生殖健康的角度,都应予以高度重视[7]。其次,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较多,包括生理、心理、身体、社会等,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复发[8]。因此,产后抑郁症不可忽视,应该加强对孕产妇的产前、产时宣教,尤其要培养提高产妇的积极应对能力。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诊断,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及治疗,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探索各种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文章中,探讨发现,社区康复干预产后抑郁症具有积极效果。平时工作中应该发挥社区康复治疗的作用,加强孕妇孕产期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知识宣传,给予孕产妇心理辅导,对其配偶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孕妇在生活、思想上得到更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谭庆荣,王家华.精神疾病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112.

[2]杨衬,彭碧玲,吴丹.产妇产后心绪不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8):16.

[3]何玉琴.产后忧郁症88例心理护理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09,23(2):33.

[4]孙蕴慧,李慧娟,朱国文.产后抑郁对孕产期妇女的影响28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9):76.

[5]邓敏芝.产后抑郁症169例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7(4):72.

[6]徐岚,刘念稚,董国娟.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0,31(4):435.

康复护理和护理的区别篇8

关键词:医院护理;社区护理;相同点;不同点

1前言

现阶段我国的社区护理的发展还在初级阶段,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大部分是由医院的临床护理岗位调整或者其它专业的改行者、离退休护理人员组成,因此,普遍存在年龄大、学历和专业技术低、观念落后、业务水平低、应变能力差、协调能力不强等问题。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虽然都隶属于护理学,但是社区护理与医院护理比较,其覆盖面较大,工作范围较广,其工作环境和工作重点及方法等都发生很大变化。

2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的相同点

2.1护理理念相同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的护理理念均为爱人、热爱生命和维护生命及人的尊严,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的疼痛,促进其康复,并给予患者身体及心理上的关怀。

2.2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相同医院护理人员与社区护理人员都具备一定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还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人文关怀已经成为护理人员对患者最重要的护理内容。最近我国的护理要求中又增加一项,即对人的感情、自尊等的尊重。

2.3护理程序相同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的程序都相同,护理程序指的是护士为护理的对象提供基本的护理照顾时,所遵循的工作程序,是应用护理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中的系统理论和信息交流理论等相关理论,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等五个步骤,科学、合理、系统地解决患者的问题。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都能为患者提供基础的护理,如疾病的护理、饮食和用药指导及健康宣教等[1]。

3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的不同点

3.1服务对象不同①社区护理属于公益服务的一种,其对象是社区医院附近的小区住户,需深入到社会的基层中,服务对象的范围较窄;而医院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患者,面向的是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方的群众,其服务的范围较广;②社区服务的对象比较稳定,这是由于社区居民在社会中有不同的分工及地位,与医院护理中的临时、短暂、个别的护患关系,社区护理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稳定性。③社区服务针对性较强,主要是为社区老人、儿童、伤残人士、特困户等服务;而医院护理则针对性较弱,主要是对来院诊治的人员服务。

3.2护理服务的内涵不同社区护理重在健康知识的宣传,护理服务单位以家庭为主,护理服务的方向为居民健康的促进及维护,属于长效式的一种护理活动。所以,社区护理的内涵不仅包括医疗护理,还含有预防、康复、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内容。

3.3护理人员素质不同社区护理人员不仅需具备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和人文素质外,还需要具备以下几点:①具备促进社区的居民健康的责任感;②具备照顾和帮助孤老、病残、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意识;③具备能够与个人或者家庭、社团合作,共同评价和计划健康服务的能力[2]。

3.4护理的内容及形式不同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的内容侧重点不同:医院临床护理重在恢复患者的健康,而社区护理则强调促进居民的健康。社区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行整体的护理时,大多数会鼓励并要求患者实行自我参与和自我护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确保社区居民的健康。医院护理服务则是阶段性的,医院护理人员只需在患者住院期间照顾患者即可。

社区护理重在整体,是一种动态、连续的健康护理过程,自患者疾病预防开始,把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文化价值观等融入其中,体现一种人文关怀的态度,也是对整个社会健康的一种关注。而医院护理工作只注重健康护理的一方面,属于单一、短暂的一种护理手段[3]。

3.5工作环境不同医院护理的工作环境比较固定,医院制定会制定有利于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活动的规章制度,并为医护人员配备医疗设施,还定期派遣或聘请专业的护师指导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社区护理人员则是在社区医院或诊所中工作,有时还需上门为小区居民服务,其工作环境不固定,同时社区医院的工作设备比较简陋,主要负责基本的病情检查、辅助治疗。社区护理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较低,重在强调服务对象这一主体,突出其服务性。

4结论

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都是围绕"人"为中心,服务理念都是"以人为本"。但是两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社区护理的内容重在维持、促进患者及其家庭,甚至整个社区的健康,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法,并将这种护理方式深入到社会中,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社区护理属于医院护理的延伸,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不同。社区护理是社会发展和医学发展的最佳产物,它是联系医院和家庭的纽带,是医院护理到家庭护理的一个过渡环节。

参考文献:

[1]杨淑霞.论述社区护理工作与医院护理工作的区别及应用技巧[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76.

康复护理和护理的区别篇9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7.094

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易传染、治疗困难等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HBsag阳性是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标志,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HBsag阴性也存在乙型肝炎的可能性[2]。本文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42例HBsag阴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HBsag阴性乙肝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42例HBsag阴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3],HBsag检测为阴性。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男13例,女8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40.37±16.2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64±3.52)年。对照组男16例,女5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1.49±18.1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1±4.3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制定跟踪式康复护理计划,建立康复护理登记表,由社区医院人员根据方案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护士定期到社区医院检查监督[4,5]。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的tBi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护理前两组tBiL、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tBiL、aLt、aSt水平分别为(20.19±15.12)μmol/L、(48.34±13.27)U/L、(56.64±15.27)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8±16.43)μmol/L、(85.29±16.53)U/L、(92.95±16.1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HBsag阳性是\断乙型肝炎的主要标志,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HBsag阴性也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的风险,HBsag阴性乙肝是隐匿性较强的一类乙肝患者[6-8]。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HBsag阴性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和生活质量[9,10]。毛鑫群等[11]认为跟踪护理可以提高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喻磊等[12]认为康复训练跟踪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康复进程。HBsag阴性乙肝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在乙肝患者的治疗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可能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甚至导致病情加剧[13-16]。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一整套康复护理方案,在患者出院后继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tBiL、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tBiL、aLt、aSt水平分别为(20.19±15.12)μmol/L、(48.34±13.27)U/L、

(56.64±15.27)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8±16.43)μmol/L、(85.29±16.53)U/L、(92.95±16.1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HBsag阴性乙肝患者出院后给予多方面的护理支持,可以督促患者的康复训练,加快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诸兴桂.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9):2623-2624.

[2]袁琴,伍春霞,刘飞飞,等.HBsag阴性患者HBV隐匿性感染:110例临床分析.医学杂志,2015,40(2):133-136.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病毒病杂志,2011,16(1):1-12.

[4]许金平.乙肝患者HBsag转阴及检测方法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13,20(3):356-358.

[5]李惠华,温殷钰,肖虹,等.院外跟踪护理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护意识及病情改善作用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13,20(8):998-999.

[6]王冰,刘雪梅,刘爽.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血压的护理体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3):158-159.

[7]黄香妹,欧阳钦,吴震霄,等.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康复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护理学报,2006,13(8):40-41.

[8]薛黎明,王婷婷,郑谊,等.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6):842-844.

[9]苏元英,杨丽莎,覃桂玲,等.亚健康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社区康复护理效果观察.护理学报,2011,18(13):60-63.

[10]袁利娜,申丽香,王倩.慢性乙型肝炎康复护理干预体会.中国伤残医学,2016,24(8):132-133.

[11]毛鑫群,蒋艳,仲冬梅,等.跟踪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1):90-92.

[12]喻磊,陈琼,田思维,等.康复训练跟踪指导在舌癌术后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4):1964-1968.

[13]贺喜琴.康复护理在亚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护理中的实施.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214-215.

[14]钱夏英.慢性乙型肝炎的康复护理.社区医学杂志,2008,6(2):62.

[15]赵晓秋.应用orem自理学说指导26例慢性乙肝患者康复护理.湖北科技学报(医学版),2011,25(1):77-78.

康复护理和护理的区别篇10

(一)老化失能长期照料和老年病残长期护理的区别

前者的需求以打理日常生活为主,也称以养带医,选择居家照料为宜,有条件的可以购买养老服务公司的人户服务(如洗澡);后者以医疗护理为主,也称以医带养,需要医护专业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购买相关专业服务人户(如按摩),或者人住具有康复和失能护理服务的专业机构;后者的成本远远高于前者。近年来,一些房地产公司和保险公司投资建设养老社区,前端提供乐老服务,后期提供护理服务,晚期提供临终纤解服务,其服务的内容、方式和价格均不同。

(二)老年病残长期护理与短期急症诊疗、康复和慢病管理的区别

尽管老年病残长期护理可以纳人广义医疗范畴,但其与急症诊疗及后期康复、慢病管理还是有质的区别。急症诊疗(cure)相对长期护理而言,即指为解除病痛而进行的干预或改变特定健康状态的活动,通常发生在医疗机构,并依据临床路径考量时间和成本,在医学上通常用“平均住院日”,日均费用约为3000元。缩短平均住院日是大趋势,让有限的医疗资源满足更多人群的医疗需求。诊疗后期康复护理(post一acutecare)是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护士即是医疗服务提供者,又是协调者,确保患者平稳度过治疗后的康复期。美国全国亚急性和急性后期照护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ofSubacuteandpost一a-cuteCare,naSpaC)将其定义为:急性病床出院后的照护,让患者可以顺利回到社区,是一种介于急性医疗和长期照护之间的服务,其照护对象就是由医院回到社区后,需要过渡期服务的患者,服务范围包括居家照护、个人照顾、儿童照护与居家健康照护。在英国又被称作中期照护(intermediatecare,且照护持续时间通常为1一2周,一般不会超过六周。LzaJ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1St万人,致残率约6.S%,主要原因是缺乏治疗后期康复护理,很多人处于住院付不起费,回家难以康复的尴尬局面。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老年病残长期护理是针对康复黄金期之后,在后遇症期所需的一揽子服务。(如表2)老年慢病管理指需要在家庭医生指导下进行临床用药和非临床健康管理的治疗。

(三)老年长期护理可否进入社会保险或社会保障体系

显然,老化失能长期护理因期限不确定,成本不算高,难以进人护理保险。政府对困难人群提供临时补贴是可行的。老年病残长期护理期限确定、费用较高,具有纳人社会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用盖岑经济理论模型和美国宏观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将牙科和护理加人的广义医疗的收人弹性为1.4,因此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均将牙科和护理列人奢侈服务,从医保目录中删除了;另一方面也证明没有社会护理保险计划的支持,多数人买不起护理服务的事实。为此,1973年日本颁布了《老年人福利法》,将老年服务分为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前者指所有65岁以上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后者指患有残疾生活困难的老年人;2000年实施老年护理保险计划,近年来政府年支出的老年护理费用接近一万亿元人民币。德国在1994年颁布和实施了《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但德国通过限制受益人群的方式控制了成本,同时即支持正规的长期照护,也支持非正式的长期照护。比较日本更具有可持续性。总之,老年失能原因(可能是综合症)和期限均存在不确定性,只有找到合理控费的办法才能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