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4:54

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篇1

【关键词】电力统计;节能减排;重要性及重要性;措施

随着全球各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能源危机以及全球环境气候危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各国所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挑战。如何保证能源的稳定供给,并有效加强经济社会与气候环境的统一发展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通过有效全面实施电力统计以及科学分析目前情形等措施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所谓统计其实就是通过大量搜集有效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并充分利用各种数学分析手段来得出或证明一定的规律。由于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消耗大量的能源,也造成了高消耗以及高环境气候破坏力的发展模式。因此,在全球传统能源资源开始逐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必须大力提倡鼓励节能减排并加强节能减排措施的有力实施,保证我国经济可以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电力统计的必要性

1.实施电力统计的基本要求

电力统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其实就是有效地科学地维护电力系统的全面协调管理。在目前社会背景下,电力市场的规章制度已经慢慢得到有效的全面的完善。政府部门在对电力方面的基本体制推行全面改革的时候,不断增加监督与管理的力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能够对电力行业的资源信息和目前的发展情形进行高效的统一管理;电力公司或单位作为被研究的对象,这就要求电力公司或企业更加有必要向相关的部门提供全面而确切的电力统计数据信息;同时也必须保证电力公司或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严谨细致对待各自岗位上的各项相关工作,要把对这项工作的责任看做是政府赋予我们的职责;只有电力公司或企业做好全面的数据信息整理工作,后期针对数据的科学统计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才能够得到顺利的进行,使电力公司或企业内部能够非常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统计分析出来的数据信息或者状况在通过后续电力方面的分析手段加工处理之后,用形象直观的或者数据的方式公布出来,使涉及到这些数据信息的相关公司或者相关个体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从而为这些相关企业或相关个体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重要的权威的参考标准和咨询对象;电力统计作为一项统计分析研究工作,电力统计不仅能够帮助所有的电力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也为政府实施相关调控政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感、遵守各项工作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会职业道德。同样在电力统计工作中,也必须如此。以确保统计信息的真实性、精确性、全面性及权威性。

2.电力统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统计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一般在公司或者企业当中,由于公司或企业上层管理者不能够加强统计工作的实施力度,导致公司或企业的相关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使得获得的数据存在不完整性、片面性以及虚假性等问题,这些由于公司或企业的不重视必然最终导致统计工作人员分析研究出来的信息资源存在不科学性以及缺乏可靠性等问题。同时,对于主动统计的对象,也就是公司或者企业的统计工作人员也会存在能力问题和工作态度问题,只是简单地呆板地学习和应用相关的统计知识或理论。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出来的数据信息基本不能对企业带来任何有意义的帮助和经济效益。

二、实施电力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全力发展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的重大发展政策之一。根据我过长期以来的基本国情来看,要想有效实施节约能源的政策方针,就必须注重电力节约。由于传统能源储存量正在迅速减少以及环境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加强电力能源节约政策的实施。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满足日常电力需求越来越对电力能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全力实施电力能源的节能减排策略已经迫在眉睫。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电力能源的高消耗、高污染以及低利用效率也对我国的气候环境产生着严重的影响。加强科学的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是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人的义务与责任,这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电力节能减排的策略与措施

1.探索开发新能源

针对传统能源储存的逐渐消耗以及气候环境变化恶劣的问题,提出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举措能够减少电力能源的消耗量。根据我国制定的能源方向的发展要求与发展目标,积极促进潮汐能、核能、地热能、风能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新能源的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电能消耗的压力,使之成为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新措施。

2.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的健全完善

基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继续健全和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并改革创新制定新的相关制度是保证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和重要手段。对节能减排政策的全面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促进作用。

3.构建较为合理的管理体制

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能源状况以及环境问题,综合考虑建设科学的、高效的、合理的基本管理体制。完善的管理体制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与此同时这也是最终实现各行各业高效节能且环境友好经营的必要手段。

最后,实施电力的节能减排政策,在具备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合理的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在技术层面上加强对节能减排的监管与监督也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束语

本文在阅读了大量参考文献和相关书籍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电力统计以及节能减排的学习和认识。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与环境状况之间的制约不能满足我国长远的发展利益要求,提出了一些有效改善当前状况的措施。同时,强调了有效实施电力统计的积极作用。在当今发展潮流中,只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良好经济效应的节能减排方式,才能够使我国未来的经济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才能够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模式。

参考文献

[1]曾鸣.电网企业节能减排效果分析模型及应用-基于改进topSiS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0:12-16.

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篇2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节能减排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建筑给排水的设计中运用节能减排技术手段,将有效的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建筑创造更高的环境效益。下面将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

(一)采用新型用水器具及配件

传统用水器具,配件密封性和耐用性差,“跑、冒、滴、漏”等现象严重,水资源浪费很大,可见作为用水终端,用水器具的节水贡献率潜力很大。新型用水器具与传统用水器具相比较更加节水;其次,新型厨卫用具普遍质量较好,十分耐用;再次,当前很多的厨卫用具都选用了健康材料,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和影响,使人们的身体能够得到保障,更不会污染环境。

(二)合理确定和分配系统压力

建筑给排水用水中,低层中用水量较多,设计中充分利用市政压力供水,能较大减少加压泵组能耗。高层建筑中,系统应合理分区,保证用水压力前提下,尽量避免频繁减压。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容易忽视的是用水器具的超压出流──其水量在使用中流失,属“隐形”水量浪费。在给排水设计中,控制用水点供水压力在0.2~0.3mpa,将有效缓解超压出流。

(三)合理选用管材

当前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供水管道泄漏是最大的问题,这与管材的选择和工程设计等方面都有着一定关系。因此,应根据压力、水质要求、安装难度、价格等条件选择适合的管材和工艺,以此保障管道质量。新型管材在防漏水方面有着良好的性能,可以采用新型管材进行施工。

(四)建立完善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

热水制备和循环会产生较大的能源消耗,如热水循环系统不合理,在使用过程中,用者需先将管道中的冷水放掉,直到热水出来后才使用,这些被白白放掉的冷水就成为了无效冷水[1]。在进行给排水管道设计中应合理选择供水方式和循环方式,充分地考虑热水循环系统多环路阻力的平衡,同时平衡好冷热水压力。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开源

(一)太阳能的应用

太阳能有着免费同时又无污染的特点,作为可再生资源来说在热水制备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在建筑热水供应系统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真空管,真空管设备有着转热化效率高,使用年限长等优点,同时不受到季节变化限制。在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注意集热器的选择,要选择质量好,高效能的集热器,同时要充分考虑到集热器与当地的环境能否适应。在一些冬季气候环境比较差的区域中,为了更好地保护集热器的功效,应当事先做好水管的防冻裂工作。此外,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要注意集热器的水量要保持自动平衡,使其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二)建筑雨水利用

雨水的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等,经过简单处理即可作为杂用水来源,是优质杂用水来源。初期雨水污染较高,雨水悬浮物、CoD、氨氮、总p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逐渐降低,降雨后期CoD趋于稳定,水质较好。因此,雨水的收集利用应考虑舍弃初期雨水径流,设置初期弃流设施,减少处理负担。经处理后的雨水水质指标好于“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可广泛地用于绿化、景观、洗车、浇洒道路、冲厕等。

三、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消防用水

(一)消防供水浪费原因

当前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中,设计人员并没有对建筑周边的环境和实际的供水情况进行调查,仅仅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功能来进行消防管道设计,导致很多的管道出现虚设的现象,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二)解决消防供水浪费情况的措施

首先在消防供水管道的设计上应当积极地提升设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保证能在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到相关因素。作为设计人员一定要有着正确、认真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合理性[2]。此外,应在消防水池的设计中尽量采取集中供水的模式,利用生活污水的再生水和建筑中水来作为主要的消防水源。也可以利用雨水回收技术来充分利用雨水,将雨水进行沉淀处理后作为消防的备用水,以此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同时,当前消防给水设计中,消防水表设置存在缺失,消防管道给水作他用现象严重。在设计中必须完善水表设置,保证水量来去有数。

四、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水质污染的减少

(一)水池污染和水箱污染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会涉及水池和水箱。在使用水池和水箱的过程中则会出现一些污染。使用钢材来修建水池或水箱,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就会容易造成生锈的情况,生锈时间长加上空气潮湿则会生成一些类似青苔的生物。生物中常常会伴有一些病菌,这些病菌长时间的生活在水中势必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3]。因此,在建设水箱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镀有铝合金的材料,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青苔生成。此外,为了防止鼠疫病毒的传播,在流水口处应当设置防鼠网。通常水箱中的水不能超过24个小时,并且在这段时间内要进行高质量消毒,避免水中出现微生物和细菌影响人体健康。

(二)管材污染

水中含有氯元素,带有酸性,这些酸性则会使金属管材发生反应。因此,在进行管材的选定和设计环节中,应大力的推广使用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并对污染源头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以此来减少建筑给排水的污染情况,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结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研究,争取在保障水质的同时,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参考文献

[1]吴冬云.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浙江建筑,2011,01(12):41―45.

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围绕建材、造纸、食品加工、建筑、冶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成果推广和应用示范体系。

二、主要目标

到年,围绕工业节能减排、建筑节能、新能源开发应用、工业及生活废水治理等关键技术领域,重点攻克项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广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培育-家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成效显著的科技示范企业;争取建立1家从事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体系,使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

三、重点任务

1、加快节能节水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1)节能降耗新技术。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重点行业,如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的节能、节水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开展攻关。工业余热余压余能回收利用、工业锅炉高效燃烧在线监控与优化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2)节能环保汽车新技术。开发汽车发动机高效低排放电子控制技术。

(3)高效电机节能技术。开发新型电机驱动技术,与变频调速、智能控制等技术结合的电动机、水泵等节能机电产品,大幅提高机电节能效率。

(4)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新型建材和建筑节能综合技术,包括高效节能建筑新材料、外墙外保温技术、高效保温门窗和热反射保温隔热技术及材料等。

(5)生物质能源技术。开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研制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与装置,利用农作物“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开发风能、太阳能热利用等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利用农业废弃物等生产沼气,开展沼气发电适用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2、加强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1)工业废水治理技术。开展废水有机物的富集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工业化研究。加强催化氧化、高效生化等水处理新技术研究开发。开展潇湘流域重点污染行业废水治理研究。

(2)工业废气处理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脱硝技术及装备。开发新一代除尘技术及装备。加快普及中小型锅炉烟气控制先进实用技术。

(3)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锰矿、铅锌矿、稀土矿等伴生有色金属分选提取技术,矿产废渣资源化利用,研发工业无机、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和设备。推动高效自动分捡、有机垃圾液化气化、禽畜粪便生产有机肥、二次污染防治等技术开发与应用。

(4)工业清洁生产技术。着眼于工业污染源头控制,加强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与推广应用。在食品加工、造纸等行业加快固态发酵、中水回用等技术推广应用。

3、培育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1)培育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每年扶持-个能耗和排放指标属国内或省内同行先进、其技术经验模式可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企业。

(2)加强节能减排产学研合作。积极组织节能减排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技术和人才,共同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与开发,争取建立一家从事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科技部门要按照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将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摆上重要工作位置,围绕市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制定相应实施计划,加强上下联动衔接,确保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2、加大投入力度。要认真研究国家、省节能减排科技专项的部署并跟踪发展动态,培育凝炼节能减排重大科技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科技计划支持。市县科技计划要根据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需求,给予倾斜并设立专项支持,加大资源集成和科技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推动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投入机制。

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篇4

>>政府引导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博弈分析关于瓦斯利用的节能减排效益分析论中国的节能减排制度实施节能减排政策中政府间的博弈分析基于演化博弈的我国高能耗企业节能减排政策分析地方政府与企业在节能减排政策执行中的博弈分析基于博弈论的节能减排管制政策分析关于节能减排的努力谈谈关于锅炉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的对策分析燃煤锅炉节能减排的分析关于节能减排形式分析及基础管理分析关于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问题分析研究关于节能减排研究现状及完善措施的分析关于临汾市农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思考关于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分析关于华东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功能拓展的分析关于沥青路面节能减排的研究关于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关于广西墙改节能减排的思考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wanGYang.answerstoreporters’requestbyminister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ChenJining:theenvironmentofChinahavethreeproblems,seriousenvironmentalpollution,highenvironmentalrisk,andecologicalloss[eB/oL].ChineseGovernmentnetwork.2016-02-18[2016-06-07]..[HUYu.interpretationofChina’senergysavingandemissionsreductioncommitmentsin2030[eB/oL].China’senergysavingonline.2015-07-01[2016-06-07]..]

[6]任玉珑,杨菲菲.基于信号博弈的环境监管合谋机理分析――以中国电力行业环境监管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7):227-229.[RenYulong,YanGFeifei.thestudyofthemechanismofcollusioninenvironmentalregulationbasedonsignalinggame:anexampleofenvironmentalsupervisionofChina’selectricpowerindustry[J].Scienceandt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2010(7):227-229.]

[7]杨玉峰,傅国伟.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策略[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124-128.[YanGYufeng,FUGuowei.Strategyofpollutionloaddeclarationsysteminasymmetryinformationcondition[J].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scienceandtechnology),2001(6):124-128.]

[8]张国兴,张绪涛,程素杰,等.节能减排补贴政策下的企业与政府信号博弈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3(8):129-136.[ZHanGGuoxing,ZHanGXutao,CHenGSujie,etal.Signalinggamemodelofgovernmentandenterprisebasedonsubsidypolicyforenergysavingandemissionreduction[J].Chinese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2013(8):129-136.]

[9]谢伟,孙绍荣.基于信号博弈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11):1311-1400.[Xiewei,SUnShaorong.mechanismofpreventionandcontrolofatmosphericpollutionbasedonsignalinggame[J].Resourcedevelopment&market,2015(11):1311-1400.]

[10]单蒙蒙.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环境态度、外界感知差异与绩效关系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17-18.[SHanmengmeng.thestudyofrelationshipbetweenenvironmentalattitude,externalperceptiondifferencesandcorporateperformanceinmnes’overseassubsidiaries[D].Shanghai:FudanUniversity,2013:17-18.]

[11]_文兵,金漩子.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5-51.[LUowenbing,JinXuanzi.thestudyofstakeholdersinfluenceoncorporateenvironmentalbehavior[J].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2015(2):45-51.]

[12]王欢欢.算算钢铁业环保成本这笔账[eB/oL].大宗商品网,钢联资讯.2015-06-17[2016-06-07]..[wanGHuanhuan.Calculatethesteelindustryenvironmentalcost[eB/oL].BulkCommoditynet,SteelUnioninformation.2015-06-17[2016-06-07]..]

[13]侯睿之.制药企业遭遇环保生死劫:治污成本动辄上亿[eB/oL].搜狐网.2015-04-02[2016-06-07].http:///20150402/n410687278.shtml.[HoURuizhi.thecostofthepollutiontreatmentexceed100millioneasily[eB/oL].Sohu.2015-04-02[2016-06-07].http:///20150402/n410687278.shtml.]

[14]李朝芳.企业环境行为的价值实现机理研究――基于制度环境的过程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2):52-56.[LiZhaofang.Studyonrealizationmechanismofcorporateenvironmentalbehavior:basedontheprocessanalysisoftheinstitutionalenvironment[J].technoeconomics&managementresearch,2015(2):52-56.]

[15]李光久.博弈论基础[m].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259-270.[LiGuangjiu.Gametheory[m].nanjing:JiangsuUniversitypress,2013:259-270.]

[16]罗云峰.博弈论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81-288.[LUoYunfeng.Gametheory[m].Beijing:tsinghuaUniversitypress,2007:281-288.]

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篇5

【关键词】中国节能减排政策

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概述

(一)节能减排政策概述

广义的来说,节能减排主要指的是对资源以及能量资源的有效节约的同时减少废物以及对环境产生危害物质的排放,狭义的来说,节能减排主要指的是能源的节约以及对环境有害物质的减少排放。

(二)我国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概述

我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有着较早的认识和发展,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人大会议就提出国家对资源的保护以及减少环境污染问题,这对于我国环境保护来说有着重要的法律意义。同时我国通过《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我国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实现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法可依。根据《节约能源法》中提出的节能工作新指标来看,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始终坚持节能减排发展理念,在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方面则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化发展和完善。

(三)我国实施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

1.节能减排政策对经济方面的影响。节能减排是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政策,从政策实施,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节能减排政策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发展,现今,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深入开展,国家政策对于企业提出了更加高的发展要求,更多的企业开始通过结构调整,进行产业改革发展,满足时代提出的节能需求,在这种发展背景下,节能减排除了能够满足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发展需求之外,同时也是进一步实现经济结构升级发展的重要手段。

2.节能减排政策对自然环境的积极作用。通过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和实施,我国在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上减少了近18.2%,同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减少了近8.9%,同时在城市污水能力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发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从62%发展到66%,在可开发能源方面则是达到了15%以上,这对于我国环境保护来说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我国节能减排政策面临的问题

(一)不能够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指标是进行干部筛选以及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内容,同时,由于节能减排措施大部分都是属于投资大、见效慢等问题,因此,从主观的角度来说,部分的地方政府会存在将经济增长同节能减排目标相区别对立的状况,片面化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对于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二)节能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节能减排目标是通过“自上而下”实现确定的,因此,导致了各个地区在节能减排目标分解以及年度分解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合理的节能目标制定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进行研究,但是,目前,很多的企业以及地区并没有进行实时分析和调查研究,在进行节能目标制定过程中不切实际,导致节能减排过程执行困难。

(三)节能目标实施前缺乏完整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设计

我国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实施缺乏计划,相应的政策协调性较差,节能目标缺乏配套实施的实际方案、政策支持,同时在节能技术的关键点把握上以及节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点也无法继续准确的预测,导致最终节能目标实现度较低,无法进行可持续发展。

(四)节能目标中松紧程度不一致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实施中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节能减排,同时在实际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有令禁止的方式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部分的企业以及地方政府领导对于节能减排存在着认识不深、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简单的将节能减排作为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导致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依赖上级进行推行实施。

(五)地方政府、企业以及民众等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着决策机制不足等问题

节能减排是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政策,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最终的完善来说,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很多地方政府、企业等在节能减排问题中存在着决策机制不科学、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化发展。同时,由于政府长期以来在节能减排方面处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政府工作开展存在着效率慢,换代快等问题,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缺乏连贯性,因此,也会导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出现严重滞后问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政策的措施

(一)完善我国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针对节能减排政策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建立统一的节能管理机构

对于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制定和实施来说,可以通过建立统一节能管理机构的方式,保证在进行节能减排政策实施中可以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发展,同时通过统一的标准限制能够保证节能减排政策目标的实现。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需要主动积极的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提升节能减排重要性认识,科学化的结合必要的经济调节手段,加强相关的政策引导,对于企业经济结构以及国家经济模式的进一步健康发展进行合理化的调整,通过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监管机制,保证节能减排工作能够更加透明化的开展。

四、总结

21世纪能源的缺乏和污染问题逐渐的成为全球的共同问题,现今,能源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目前全球能源的实际使用现状来说,需要实施多元化的保护方式对能源进行保护发展,同时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实施节能减排政策,保护环境的同时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节能减排政策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国在节能减排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论述,提出有效的措施,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最终实现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广华.中国节能减排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的数据[J].企业经济,2013,10:10-15.

[2]刘兰剑.中国汽车节能减排政策与美、日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06:155-160.

[3]曾凡银.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理论框架与实践分析[J].财贸经济,2010,07:110-115.

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篇6

(1)宏观政策评估方面,主要从政府和企业2个层面提出了政策的评估要素。在政府层面,包括法律完备性、执行的保障性和监督考核等方面;在企业层面,设计了两级评价指标,一级是通过专家意见和理论相结合进行确定权重,另一级是设计准入性、综合绩效性和具体性指标[4]。也有从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三个维度对节能减排宏观政策进行的评估[5]。而对节能减排政策效率的评估则主要从技术、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能源定价4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前3者对我国节能减排效率有利,但是能源定价表现为阻碍因素[6]。(2)区域节能减排评估方面,典型文献如:李霞采用由实现度、努力度和潜力度构成的节能减排评价综合指数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东、中、西部节能减排综合绩效依次递减[7];刘志辉[8]等以省级区域为单位,对省级范围的核电节能减排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位于效益较好的前三位分别是浙江省、江苏省和湖北省,并得出了有核电的省份节能减排效益高于无核电的省份的结论;何融[9]等的研究表明,东、中、西部的节能减排具有差异性,但均在不断提高。(3)行业节能减排评估方面,如:樊耀东以包含现状指标、投入指标和效益指标的核心指标以及前瞻性指标为基础,针对电信运营行业进行了分析[10];何伟[11]等以节能绩效、减排绩效和节能减排绩效与经济利益的协调性为基础,构建了三角关系图,对天津18个行业的协调性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李鸣[12]等分析了我国造纸行业的节能减排效果。(4)企业节能减排评估方面,如:王传瑜[13]等以港口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节能管理机制、节能技术应用评价和节能减排运营考核3个方面对各个港口企业进行了分析;黄健平[14]等以污染较大的印染企业的印染前处理为切入点,从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生产指标、经济指标4个方面构建了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印染前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估;曹丽华[15]等以5个火电厂为例,构建了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并将实证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了比对,发现二者一致。(5)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面,如:杜元伟[16]等从企业能耗利用率、机构匹配度、节能投资和创新、政策实施五个方面设计了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王艳红和周健设计了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性能以及节能减排管理五大指标[17];赵雯蔚从投入——产出的视角设计了货币资金和设备设施的投入以及能产出和减排产出的指标体系[18];段显明和胡玉筱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设计了节能减排的指标体系,其中投入包括能源和供水消耗量、工业废水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产出指标包括地区GDp、工业废水达标量和二氧化碳减少量[19]。(6)评估方法方面:杨淑霞[20]等运用神经网络及鱼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方法进行节能减排效果评价;曹丽华[21]等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和逼近原理与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有效、简单的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方法;付忠广、齐敏芳建立了最大熵原理与投影寻踪方法相耦合模型,运行me-pp算法程序,验证最大熵-投影寻踪方法在机组节能减排评价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22];朱昌煜釆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评价矩阵[23];张在旭、刘永杰运用了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来研究节能减排的有效性问题,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关分析[24];曹丽华[15]等将模糊物元理论和熵权理论相结合,建立了熵权模糊物元评价模型,以信息熵为基础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并以贴近度的高低为考核指标,对节能减排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要耗能领域、节能技术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等研究领域,对节能减排的费用和效益的研究较少,而从费用和效益的角度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预测和估计将是企业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如果经济上不可行,则难以吸引企业自主开展节能减排项目。基于此,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框架,以大型白酒企业为例,来研究白酒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可行性,将对白酒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生态化、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促进白酒企业从社会与企业的协同发展的角度,监督自身行为。

2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通过项目发生的费用与效益的对比,按其净收益对项目的经济性作出评价。通常采用经济净现值(economicnetpresentValue,enpV)和经济内部收益率(economicinternalRateofReturn,eiRR)作为项目经济可行性的评价依据。在实际分析中,经济净现值分析方法采用较多。项目费用效益通常由项目各种社会投入产出要素的数量和对应的影子价格计算确定[25]。在考虑一定的贴现率的情况下,费用净现值采用式(1)进行计算。

3白酒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

3.1节能减排效益指标体系构建

白酒企业生产过程消耗大量原材料和资源动力,并排放出大量的水污染物、空气污染物以及固体废弃物,白酒企业的发展模式亟需向责任化、生态化、科技化转型。在已有研究中,刘智慧等认为在评价环境影响时,企业或社会为环境污染而承担的成本也应纳入费用之中,这种分析费用的现值方法,为科学评估节能减排的可行性提供了新思路[26]。石晓翠[27]等认为应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出发,将环境效益纳入到节能减排项目的效益之中。因此,本文认为费用指标主要是为减少资源和环境污染等外部不经济而发生的与节能减排有关的各项投入的总和。效益是指企业实行节能减排项目而发生的社会收益和企业经济收益的总和。参考相关文献和酿酒生产实际,考虑重点对象,将节能减排的效益指标划分为节约的资源消耗、减少的污染排放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三个方面的二级指标,具体见表1。

3.2实证分析

由于白酒企业节能减排的项目类型各不相同,因此仅以某大型白酒企业为例进行分析。该白酒企业作为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并且也是清洁生产的试点基地。因此,以此为代表,进行研究,可以为其他白酒企业提供借鉴。(1)确定三级指标的单位效益。根据三级指标,查询有关政策和文献,1t白酒消耗和单位效益见表2。(2)费用与效益的计算。依据该大型白酒企业的2013年的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可以得到该白酒企业涉及与节能减排有关的项目投资约13000万元,建设期平均为5年,即从第6年开始计算收益,以一般的折现率10%为折现率。白酒产量约为140000t。为简单起见,假设13000万元是按每年2600万元的年金方式进行投资的。参照酿酒企业的循环经济效果[28],预计5年后,该节能减排项目可以使资源消耗率降低10%,,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17%,污染排放降低5%,则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年金现值系数与复利现值系数通过查表获得)。从表3可以看到,净效益现值为2559.37万元,大于0,说明该大型白酒企业实施的节能减排是可行的,是外部经济的。而且,实行节能减排可以降低的废气成本和固体废弃物的种类远不止指标中所设计的,由于这部分数据较难获取,难以参与计算,如果将其考虑进去,净效益的现值会更好,而且没有考虑政府对节能减排的补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减排项目更是可行的。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不仅是对环境责任的践行,也有利于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4加强白酒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篇7

[摘要]通过功效系数法对河南省2006―2009年节能减排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发现:在河南省的节能减排工作中,能源消耗与消费结构进步最快,污染物治理与利用进步次之,水资源利用与节约、污染物排放进步比较明显。河南省能源消耗强度整体下降,但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偏大;工农业用水效率得到提高,但城市节约用水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工业“三废”总量持续增加,但“三废”中污染物的含量明显减少,污染物治理与利用水平得到提高。河南省的节能减排工作,应立足于传统的能源产业,实现由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的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循环经济,实施节约环保型消费。

[关键词]能源消耗;工业“三废”;节能减排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志码]a

河南省2010年人口为99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47%。近年来,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一直居全国前列,2010年GDp为22942.68亿元,占全国的5.76%;能源消费总量为21438万吨标准煤,占全国的6.598%。多年来,河南省能源消耗强度和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均高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要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需继续推进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因此,对河南省节能减排进程进行跟踪与评价研究就愈加显得必要。

目前,理论界有关节能减排评价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针对企业[1-5]、重大项目[6]或某一行业[7-9],而对于全国[10-11]或区域[12]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很少。二是节能减排效果的综合评价。该类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宋马林等[13]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了社会协同地区的节能减排评价模式,王彦彭[14]采用功效系数法对中国2006―2008年节能减排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吴耀武等[15]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电网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评价,孙娴[16]对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但鲜有学者对全国或区域节能减排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与比较,尤其缺乏对节能减排进程的跟踪评价研究。

此外,“十一五”期间我国实施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主要关注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3项指标的降低与削减情况,造成各地区该3项指标降低而同期其他类似指标逆向增高的情况,违背了节能减排的初衷。“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单位GDp能源消耗、化学需氧量,以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氮与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有更明确的要求,与“十一五”时期相比,节能减排的涵义发生了变化,内容更为丰富。本文拟据此对河南省节能减排工作做出综合评价并对未来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一、河南省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与目标值的确定

1.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关于能源消耗的指标。第一,关于能源消耗强度指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是节约能源的基础与核心,而工业节能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与主攻方向。一般选择万元GDp能耗、GDp电耗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3项指标来反映全国及各地区节能降耗进展情况,选择单位原煤耗电量、发电厂自用电比率、单位乙烯综合能耗、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吨钢可比能耗、合成氨综合能耗(大型装置)、水泥综合能耗、铁路货运综合能耗、载货汽车运输耗油9项指标来反映主要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进展情况。但限于指标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在评价时只选择万元GDp能耗、GDp电耗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3项指标。第二,关于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2005年以前,河南省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一般在60%左右,严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后,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提高至70.15%。由于全国不少省市统计年鉴中没有公布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的数据,为便于同其他省市节能减排进程进行比较,所以在评价时没有选择该指标。第三,关于能源消费结构。河南省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89%左右,比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9和61个百分点。亚烟煤、褐煤与烟煤三者在河南省占煤炭消费比例为75%左右,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一般用石油与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比重、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来反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情况,用农村沼气使用量、农村太阳能热水器与太阳房使用量来反映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限于指标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进行评价时没有选择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这一指标。

(2)关于水资源消耗与节约的指标。河南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缺乏长期困扰本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是节水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反映工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情况,以体现工农业用水效率。由于缺乏各地区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统计数据,本研究用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反映农业生产节约用水的情况,用城市节约用水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反映城市节约用水的情况,以体现其工农业和生活节约用水水平。

(3)关于污染物排放的指标。加强水、大气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排放主要体现在“三废”(固体废弃物、废气和废水)上。本研究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反映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情况,用废水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反映废水的排放情况,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总量、粉尘排放总量反映废气排放情况。

(4)关于污染物的治理与利用的指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节能减排,一方面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三废”的治理,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本研究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工业废水中氨氮去除率来反映废水的处理和再利用情况,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来反映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再利用情况,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工业粉尘达标排放率来反映废气的处理情况。

(5)关于环境质量的指标。随着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自然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自然环境质量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等。本研究用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的比例、监控河段长度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来反映水环境质量改善状况,用省辖市空气质量好于ii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的比例来反映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状况。由于当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制度正处于建立阶段,环境统计数据中没有公布土壤污染与环境质量改善的数据,所以我们在进行指标体系设计时只能暂时放弃反映土壤环境质量改善的指标。环境质量数据一般针对全国范围,统计年鉴中缺乏各省市的数据,所以在进行评价时没有选择该类指标。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选取28项指标组成河南省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目标值的确定依据

对节能减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需要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我们参照5个方面的依据确定了节能减排指标的目标值。

一是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体现这4项要求。二是参照2000年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有关指标的平均水平。按照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根据GDp和人口的测算,2020年人均GDp为3.8万元,按汇率1:6折合成美元,为6300美元,已超过了原定翻两番目标3000美元的1倍多(如果按制定3000美元时的可比汇率计算为4500美元)[18],经济水平基本达到“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因此,可以参照2000年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指标的平均水平,制定河南省节能减排的评价标准。

三是参照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地区的有关指标水平。我国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一些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这些地区的发展状况与国外相关指标相比,更具有借鉴意义。

四是依据整个指标体现的内在逻辑。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是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整体,各指标之间是互相制约、协调一致的,因此目标值的界定应考虑各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五是参照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期望与可能。节能减排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目标值必须是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因此,确定目标值要同时考虑到前瞻性和可行性。

二、河南省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方法

1.河南省节能减排指标权重的确定

利用2006―2008年我国30个省市(除外)节能减排的指标数据,采用熵权决策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赋权法,通过加法集成计算得出表1所列指标的权重(见表2)。

2.河南省节能减排的综合评价方法

河南省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是:(1)确定各项指标的上、下限。评价的起点为2005年。故而,对于正向指标,节能减排目标值为上限,2005年实际值为下限;对于逆向指标,节能减排目标值为下限,2005年实际值为上限,评价的起点为2005年。

(2)利用功效系数法确定每个指标的实现程度。每个指标的实现程度是该指标的实际值减去指标下限,除以该指标上下限的差。(3)计算各种指标的实际得分。每个指标的实际得分是该指标的实现程度与其权重数的积。(4)把单个指标得分加总得出一个地区节能减排的实现程度。其中,功效系数d的计算方法是:

di=Xi-XminXmax-Xmin

式中,Xmax、Xmin分别为同一评价指标的最满意值和最不满意值,也称为指标的上限和下限。由此得到的功效系数di取值范围一般在0~1之间。

三、河南省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结果

由2005―2009年河南省节能减排指标数值(见表3),可以得出2006―2009年河南省节能减排的总体与分类实现程度(见表4)。2006―2009年河南省节能减排进程中,总体实现程度不断提高。2009年总体实现程度达到52.93%,与2006年相比提高了34.78个百分点。能源消耗强度、效率与消费结构类指标实现程度达到52.47%,稍低于总体实现程度;但其实现程度年均增长14.58个百分点,增幅最高,是节能减排进程中的中坚力量。水资源消耗与节约实现程度类指标实现程度达到36.53%,低于总体实现程度;实现程度年均增长10.32个百分点,增幅最低,是节能减排进程中的薄弱环节,需重点关注并加以改善。污染物排放类指标实现程度达到36.00%,是实现程度最低的;实现程度年均增长9.32个百分点,其增长速度与总体实现程度接近,是节能减排进程中稳步提高的因素。污染物治理与利用类指标实现程度达到78.08%,是实现程度最高的;实现程度年均增长12.20个百分点,增幅居于第2位,是河南省节能减排进程中的主导因素。

四、河南省节能减排的问题与对策

1.能源消耗强度整体下降,但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偏大,应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煤炭产业

按可比价格计算,河南省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38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年的1.16吨标准煤,降幅达17.15%;万元GDp电耗由2005年的1277.68kw•h下降到2009年的1218.36kw•h,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4.02吨标准煤下降到2.71吨标准煤,分别下降5.65%和31.07%。就指标的实现程度而言,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的实现程度分别为81.46%、100%,而万元GDp电耗的实现程度只有23.22%。由上述3项指标的变动情况可知,河南省在国家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方案的要求下,作为约束性指标的万元GDp能耗沿着既定的方向逐年降低;尽管全国万元GDp电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逆向增加,但是河南省工业节能效果明显。

为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河南省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当前,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重工业比重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010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70%,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总量的79.6%。同时,这六大行业也是高耗能、高排放重点行业,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改变高耗能现状的根本途径,但跨越经济发展阶段,在短期内根本解决该问题是不现实的,即使解决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有可能出现反复。因此,现阶段河南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建立节约环保型的消费结构,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河南省作为全国能源大省之一,煤炭资源储量丰富,2004年以来煤炭产量占本省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一直在90%以上,并且呈缓慢增加的趋势。受制于能源禀赋结构的影响,1990年代以来,煤炭占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在88%左右,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重在10.5%左右。由于煤炭消费中无烟煤所占比例不足1/4,占煤炭消费总重3/4的非无烟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发展形式。2006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2006年以来河南省开发与应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生物乙醇燃料有较大的进展。2009年,河南省农村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面积达到281.00万m2,与2005年相比增长127.70%;农村沼气使用量为101.05万吨标准煤,与2005年相比增长182.86%。作为国内四大燃料乙醇生产厂之一的河南天冠集团,目前年生产能力为50万吨,为了全面落实国家提出的燃料乙醇“非粮替代”原则,天冠集团积极开展了非粮乙醇生产技术的开发,目前已拥有每年20万吨薯类原料燃料乙醇生产装置,生产工艺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尽管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但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与河南省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

对于河南省而言,要实现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的目标,除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发展可再生能源外,更应该注意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偏大的格局。因此,不能走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走过的路子,应当立足于煤炭资源,加强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围绕煤炭资源发展壮大传统煤炭产业,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煤炭产业,发展煤炭生产型服务业,最终实现由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的转变。

2.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但城市节约用水力度应进一步加强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2006―2009年,河南省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呈上升趋势,2009年分别达到138.10亿m3、53.51亿m3和35.79亿m3,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20.62%、16.68%、6.48%。生活用水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增长,以及城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的用水量增加。虽然用水总量逐年增加,但是工农业用水效率有明显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河南省万元GDp用水量从2005年的228.24m3降至2009年的135.41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93.67m3降低到59.78m3,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由639.48m3降低到628.85m3,分别降低40.67%、36.18%和1.69%。200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实现程度分别达到100%、6.13%。工业用水效率提高主要在于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对一些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和产品的限制与转移。农业用水效率提高主要在于: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单方水效率;压缩农业用新水量;农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变,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推广与利用。2000年以来河南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在67%以上,但农田节水灌溉面积较少,农业生产的水资源消耗强度较高。近年来河南省大幅度增加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节水技术,加大节水灌溉机具设备的补贴力度。2006―2009年,河南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8060万m2,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467200万m2。2009年,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提高到为18.51%,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程度仅为31.98%。鉴于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较小,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种植业生产的一个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为此,应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普及管道输水、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支持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保障灌溉面积、灌溉保证率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工农业用水权转换机制。

城市节约用水止步不前。河南省城市节约用水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并在不同年份出现回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自2007年以来逐步降低。2009年,城市节约用水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为3.34%和76.08%,与2005年相比分别降低0.23、3.65个百分点,实现程度分别为37.05%和21.36%,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距较大。随着河南省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减少,而用水量进一步增加,今后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城市节约用水,促进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居民生活节水,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大力推进再生水、矿井水、海水淡化和苦咸水利用。

尽管工农业用水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随着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的快速增加以及水浪费现象依然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点问题。因此,河南省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推进火电、冶金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抓好城市节水工作、扩大再生水利用、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等;大力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水价改革,运用经济手段来限制浪费水的现象;促进居民转变用水观念,树立珍惜水、节约水的意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促进节水减排。

3.工业“三废”排放总量增加较多,但是污染物含量明显下降,应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多种手段,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2006―2009年,河南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快速增加,与2005相比增幅分别达到13.65%、74.58%、43.15%。2005―2009年,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由0.66吨增加到1.14吨,人均废水排放量由28.01吨减少到14.79吨,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由1.65万nm3增加到2.34万nm3。河南省目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传统工业所占比重大。国内外研究表明,当人均GDp在2000~10000美元的时候,人均能耗、人均污染物排放量均处于爬坡上升阶段;当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时,人均能耗的增幅有所减缓。因此,从中长期发展来说,河南省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是具有巨大挑战性的。对河南省来说,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实现跨越发展,使这个曲线拐点提早出现,并使这个曲线爬坡的坡度有所减缓。

2006―2009年,除2006年化学需氧量与2005年相比有所增加外,其他年份河南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与2005年相比都有明显下降,2009年降幅分别达到13.1%和16.6%,完成了排量削减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实行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中,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单位GDp能耗的考核结果,将作为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所以,河南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目标的完成情况较为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2006―2009年,氨氮排放总量、粉尘排放总量、烟尘排放总量逐年减少,与2005相比降幅分别达到27.4%、64.6%和35.7%,完成情况好于2010年节能减排的目标。此外,除镉的含量增加0.34吨外,工业废水中有害物质汞、六价铬、铅、砷的含量与2005年相比,分别减少0.08吨、0.85吨、0.66吨、1.26吨,降幅明显。这表明,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排放总量逐年增加,但是环境治理和保护得到切实加强,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强度逐渐降低,“三废”中污染物的含量都有明显减少,节能减排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由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可知,“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工业“三废”排放总量持续增加是必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因而实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与氮氧化物、工业废水中有害物质(汞、六价铬、铅、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考核,切实加强环境监管,降低“三废”中污染物的含量是应长期坚持的方针。此外,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成为节能减排新的要求。为此,河南省应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等多种手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4.污染物达标排放率稳步提高,但环境治理仍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治理力度

2006―2009年,河南省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城市污水处理率稳步提高,2009年分别达到96.10%和83.90%,与2005年相比分别提高4.16和38.05个百分点,完成了2010年节能减排的目标。2009年,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到100%,实现了2010年节能减排的目标。与全国其他省市情况类似,2008年以来河南省工业废水中氨氮去除率明显降低,明显低于2005年的水平,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思的现象。随着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处理和利用效率的提高,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得到有效削减,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有助于缓解由于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的现状。

2006―2009年,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57.90%提高到75.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66.40%提高到73.70%,实现了2010年节能减排的目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的加强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的大幅提升,不仅提高了废物利用效率,也将有效地降低污染物排放。

2009年,河南省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达到100%,实现了2010年节能减排的目标。这说明,2006年以来河南省实施的燃煤电厂脱硫工程以及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计划取得了明显效果,有效遏制了酸雨的发展。此外,“十一五”期间河南省以颗粒物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作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加快城区工业污染源调整搬迁,集中整治低矮排放污染源,重视解决油烟污染。2009年,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工业粉尘达标排放率分别达到96.44%和93.52%,与2005年相比分别提高8.69和24.77个百分点,实现了2010年节能减排的目标,对城市和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之,废弃物和污染物处理与利用水平的大幅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河南省环境污染与治理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环境治理仍面临不少突出问题:环保投资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环保投资管理方式落后,投资效率不高。此外,近年来河南省污染治理的难度不断加大,过去那些使用简单技术、较少投资就能解决的题目现在已经越来越少,污染的治理难度和对资金的需求程度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环境治理的成本不断增大。污染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区域性、流域性、生活性污染逐渐成为新的矛盾,而这些污染的解决相对于传统产业企业的末端治理来说则需要更大的规模性投资。同时,社会对于环境改善的要求有了普遍的上升。因此,今后要提高河南省污染物的治理力度和效果,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污染物治理技术研发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政府应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资,让“谁污染,谁治理”落到实处。

五、结论

本文从河南省现实背景出发,针对当前节能减排研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构建河南省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利用2006―2009年的相应数据,采用功效系数法对河南省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2006―2009年河南省节能减排实现程度整体上表现为污染物治理与利用、能源消耗类指标好于水资源消耗与节约类、污染物排放类指标的特征。其中,能源消耗强度、效率与消费结构进步最快,污染物治理与利用进步次之,水资源消耗与节约、污染物排放进步比较明显。从具体情况来看,河南省能源消耗强度下降明显,能源消费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善;工农业用水效率得到提高,但是城市节约用水状况出现反复,需进一步加强;受制于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方式,工业“三废”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但污染物含量下降明显,污染物治理与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为实现河南省节能减排的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是根本。现阶段,立足于传统的能源产业,实现河南省由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的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循环经济,实施节约环保型消费是较为可行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杨华峰,姜维军.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10):55.

[2]章泓.企业节能减排财务评价指标初探[J].浙江经济,2008(18):62.

[3]王林,杨新秀.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4):54.

[4]王传瑜,张亚敏,冯锡荣,等.港口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水运工程,2010(11):63.

[5]赵晓毅.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消费导刊,2010(4):106.

[6]王丽萍,史玉风.重大工业工程项目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8.

[7]樊耀东.电信运营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J].电信科学,2008(5):101.

[8]张雷,徐静珍.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05.

[9]张飞,蒋国平,严朝勇,等.驾培行业节能减排体系及评价模型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3):72.

[10]王彦彭.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2):31.

[11]朱启贵.能源流核算与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30.

[12]赵红梅,王杨.资源型地区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5):44.

[13]宋马林,杨杰,孙欣.国内各地区节能减排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31.

[14]王彦彭.我国节能减排进程的评价与比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116.

[15]吴耀武,陈瑞,娄素华,等.基于熵权的电网节能减排潜力多级模糊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120.

[16]孙娴.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评价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32.

[17]郭国峰,王彦彭.中部六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的评价与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7(3):30.

[18]朱庆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年主要指标的发展目标及2007年实现程度[R].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2008(6):453.

[收稿日期]2011-03-10

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篇8

关键词:汽车节能减排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09-02

一、研究背景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能源总体供应短缺,并且呈现多煤、少气和缺油的特点。汽车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石油产品――汽油和柴油。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达2945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2.6%,预计2020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70%,能源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耗的燃料以两位数比例逐年增长,汽车交通成为我国成品油的主要消耗领域。据预测2015年,汽车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将达到2.5亿吨,届时我国石油短缺的局面将更加严峻。

在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机动车污染排放对我国大气质量,特别是城市大气质量形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全世界积极行动,我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Co₂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这将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严峻的挑战。要解决能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持续恶化的问题,我国汽车必须在节能减排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二、2011年~2015年我国汽车主要工业指标预测

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即以进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根据我国汽协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826.47万辆,是2000年207万辆的8.8倍,完全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2011年我国汽车产量预计要突破2000万辆大关。

(一)汽车总产量预测

未来五年汽车产量以年增长15%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超过3600万辆,如图1。

(二)汽车保有量预测

2010年我国以91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一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排名第二的国家。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城市交通现代化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和能源压力[1]。

到2015年按报废率10%(废期为10年)计算,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1.66亿辆。如图2。

到2015年按报废率8%(废期为12年)计算,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1.73亿辆,如图3。

三、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状况

(一)目前国家关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的相关政策

随着汽车的不断增加,我国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日益严重,能源与环境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完善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及尾气排放标准,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是迫在眉睫的问题[2]。同时,我们也坚信国家关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2009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破局之年,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也进入密集期[3]。这些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措施要点归纳如表1。同时,节能减排政策依然在不断加码和细化。

(二)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状况分析

在“863”计划和“十一五”国家科技专项等国家项目的支持下,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支能力较强的研发队伍,人才储备体系正在日趋完善。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工业中心开始向我国转移,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混合动力客车研制和生产的厂家就有30多家。各汽车集团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成绩和规划如表2。

(三)目前内资企业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取得的成绩及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内资企业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取得很大突破:新能源汽车产量迅速增加,新能源汽车质量快速提升,具备了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初步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进入小批量商业示范应用;纯电动汽车有效地开拓了特定区域的市场;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技术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传统燃料车用动力系统改造研究已处于起步阶段;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料和煤基燃料等代用燃料车用动力系统研究进入产业化示范阶段。

但总体来看,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键技术缺乏:企业研发力度不够,且尚未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

主要表现在:混合动力整车的核心集成能力、动力系统优化和匹配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已被整车企业所接受,但推广工作尚需进一步磨合;基础技术研究仍是制约瓶颈,致使关键部件和材料尚需进口,增加了零部件和整车的成本,等等。

2、资金缺乏: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较大投入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比传统汽车高出很多,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度过艰难的市场导入阶段。要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单凭企业自行解决资金问题,会给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很大的资金压力,因此需要政府在车辆购置、税费等方面出台实质性措施,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3、人才缺乏: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技人员相当匮乏,尤其在基础研究和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研发方面。而且,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车型开发、试验验证等技术能力与传统汽车相比,仍然很不完善,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存在严重的科研人才瓶颈。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示范工作将在全国几十个城市大规模的铺开,相关管理方面的人才将出现较大的空缺。

4、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滞后

一方面,锂、铂、镍、稀土等原材料应用能力较弱,以及提高动力电池能力密度和充放电性能等关键元器件缺失;另一方面,充电设备等相关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发展滞后。

四、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基于我国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国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应从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换汽车两方面出发。结合我国当前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研发方向,分析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如下:

(一)传统燃料车用动力系统

汽油机方面,目前国内各类微型汽车及轿车基本上为汽油车,广泛采用了电子燃油喷射、多气门等技术,可变进气系统和涡轮增压技术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的一些技术,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如发动机本身的结构优化,包括多气门可变进气系统、稀薄燃烧技术等,轻质材料的应用也会得到初步的发展。

柴油机方面,总体来说,国内柴油机高速直喷、增压及增压中冷、废气再循环等技术已经得到开发和逐步应用,而电控燃油喷射、高压共轨、排气后处理等世界先进技术则处于起步阶段。今后我国车用柴油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广泛采用直喷、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涡轮增压技术想小缸径多缸柴油机延伸。未来的技术趋势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排气再循环技术、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以及均质充气压缩燃烧等。

(二)待用燃料车用动力系统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研制、开发和推广代用燃料汽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前,在我国开展研究和应用比较集中的车用替代燃料主要有: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料和煤基燃料。

气体燃料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燃气汽车产业化的技术平台,相当于国际上第二代燃气汽车产品的电子闭环控制、燃气供给加三元催化转化等技术在中国燃气汽车上得到普遍应用。当前气体燃料的开发重点是以电控闭环多点顺序喷射为特征的第三代燃气发动机技术。

生物质燃料方面,国内生物燃料研究工作有所加强,应用形成一定规模。车用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BD100)等国家标准已相继颁布实施,生物燃料的生产工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今后,车用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将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

煤基燃料方面,相比与气体燃料和生物质燃料汽车的产业化示范的有序开展,我国煤制油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煤合成油CtL尚处于产业化准备阶段,煤间接液化合成油进入产业化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是,煤制油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三)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鉴于中国私人轿车和公交车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国情,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起停式微弱混合、iSG轻混合和主副电机中度混合等三种不同的技术方案,产品设计面向市场,eVt等强混合动力汽车和pLUG-in混合动力汽车业逐步得到关注。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也是今后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方红燕,王今,刘克强.对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战略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9.

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篇9

关键词:能源消耗;绿色社会;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

本文对我国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了其相关性构建原则,然后对国内外的节能减排体系进行了对比探究,分析出我国公路节能减排体系的不足之处。我国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还处于发展水平,应该给予更多的研究投入,这样才能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

一、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

整个交通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相关能耗的使用情况就是通过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以及低碳发展指标体系来进行描述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科学的判断出交通运输系统里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能够及时的协调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资源、经济以及能源等多方面的内容都与低碳交通的发展息息相关,其中涉及到了多种易变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说,对于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一定要进行正确的解读,对其主要主导原则以及基本框架要有一定的了解。

(一)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指导原则

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建立的相关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一定要遵循相关原则,只有按照相关规定对评价体系进行创建,才能让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出其最大的用处。

(1)科学性原则

相关体系应该在正确的科学基础上进心建立,一定要明确相关的指标,让指标和目标达到一致,并且各个指标之间要保持独立性,还要相互协调的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把公路交通行业的低碳发展状况体现出来,并且能够把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发展状况突出表现出来。

(2)系统性原则

我们应该把公路交通的节能减排工作当成一个独立的整体,将其放入经济社会这个大系统里面,然后分析整个系统中影响公路交通节能减排工作的相关因素,从而能够更好的发展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我们不能单纯的发展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要把它系统性地进行分析,这样做出的效果才会最好。

(3)简明性原则

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在选择相关指标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简明性原则,抽选那些最有代表性、能够清晰的反映出整体目标的指标。在设置指标的时候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不但要满足指标的独立性和全面性,更要让指标体系达到最简洁明晰的地步,这样才能做出最优的体系。

(二)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要想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必须先确定一个评价性的指标框架,对于一些特定性的象征对象的解释系统就是通过这个框架来实现的,所以说,构建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所在就是构建指标体系的框架。在构建指标体系框架的时候一定要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因为合适的指标将会影响到整套系统的评价结论。但是,并不是越多的评价指标越好,如果评价指标过多就会导致各项指标之间产生矛盾,同时,指标过少也有缺点,就是不能够起到代表作用。所以说,每一项指标的确定都要进行反复的确认,综合型的对指标进行选取。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资源相差很多,在构建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就要对这方面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那些靠海的交通地区的评价体系要有相关的改变。不过,地理资源的优劣并不能反映出该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的好坏。所以说,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应该剔除不利于对比的因素,这样才能公平的进行区域间比较。

二、国内外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

(一)国外评价指标体系

在国外,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理论讨论和相关实践工作。例如,加拿大政府创立的公里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性能指标体系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交通运输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等。国外的交通发展中非常重视汽车的各种污染,并且已经开始对尾气的排放污染、生态的保护政策、噪音的污染等反面进行了整治,并且确立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国内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国内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国内能够进行借鉴的评价体系也只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综合评价体系以及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评价体系了。其中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综合评价体系比较符合我国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确立,能够实现低碳的目标。总体而言,对于我国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确立还是借鉴国外的相关指标体系比较实际。分析上述国内外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不难发展,国际上的专业人士早就重视其交通系统的环境保护问题以及其带来的能源消耗问题了,并且还制定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处于发展的阶段,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是太少,并且在创立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对于指标的选取如果单纯的从国内筛选,可行性很低,并且不能非常合适的进行配对,所以说我国还是应该借鉴国外的指标体系。对于交通体系的科学制定来说,应该明确低碳、绿色社会的发展方向,这样就能够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了。

三、结语

影响公路交通能源利用的原因有很多种,并且之间也有很大的联系。所以说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其进行统计归类,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况,然后分析了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内外的不同应用情况。总的来说,我们明确了绿色、低碳的大框架发展方向,剩下的就是对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确立工作,然后通过对国外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探讨,筛选出我们需要的内容,就可以成功的建立出适合我国发展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徐敏勇方文斌单位:龙泉市公路管理局杭州途新路桥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扬,褚春超,陈建营.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3,01:141-145+158.

[2]饶清华,邱宇,许丽忠,张江山.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估[J].环境科学研究,2011,09:1067-1073.

[3]李明.高校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判方法[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1,04:404-408.

[4]李秀邦.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建立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2,03:104-106.

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篇10

但是,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改变。通过加大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使能源直接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但形成的节能量被结构重型化所抵消。从目前进展看,“十一五”后3年单位GDp能耗年均降幅需达到5%以上,才能实现5年降低20%左右的目标;主要污染物减少10%的5年目标基本落在后3年完成,实现目标的压力相当大。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扭转,将严重影响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健全法规标准,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突出重点领域,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宣传教育,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

一、做好节能减排综合协调

报领导小组审议并《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督促、协调有关部门以及委内有关司局,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的各项任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查活动,切实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针对节能减排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向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布,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中。督促各地区节能主管部门完成对千家企业的综合评价报告,经审核汇总后向社会公告。

三、加大节能重点工程实施力度

抓紧完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审核准则》等配套办法,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奖励资金,做好项目储备、评审和下达工作,加大对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支持力度。推动落实《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争取尽快完成第一批推广使用节能灯5000万只。

四、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

深入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切实推进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公告2007年千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开展能源管理师试点。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管理,建立节能义务监督员制度。推动中央企业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意见和管理目标,全面提高中央企业管理水平。

五、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在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节水、综合利用技术,支持一批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节能和环保服务市场。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抓好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指导试点单位编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专家评审并督促落实。利用国债资金和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支持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继续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研究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的统计制度。加快推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落实配套政策,推进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化。会同有关行业协会召开电力、农业、轻工等行业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发电、造纸、纺织行业节水经验交流会和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座谈会,推广典型经验,搞好试点工作的分类指导、评估和总结。制定循环经济试点验收和示范单位评审办法。组织编制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方案,《木材节约和代用发展技术政策》。积极推动新型墙材农宅建设示范试点工作,加大“禁实”工作力度,确保第二批256个城市实现“禁实”目标。

七、强化工业污染防治

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利用国债资金,继续安排松花江流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等重点流域和铬渣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项目;抓好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组织开展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工作,制订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和标准,组织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型烟气脱硫技术示范工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甲醛、乙烯、聚氨酯、玻璃、洗涤用品、肉类加工业等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抓紧出台《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编制《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四批1》,研究制定《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出台《加快推进环保装备产业化及污染治理市场化指导意见》,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组织编制环保产业发展报告;开展《铬渣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综合整治方案》研究编制工作。

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

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大政策问题。推动建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配合《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落实好环保、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动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领域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开展污水处理项目收益债券试点。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

九、健全法律法规

宣传贯彻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尽快《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修订)、《节能监察管理办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节能表彰奖励办法》等法规办法。健全节能监察机制,加大节能监督检查力度。配合全国人大加快出台《循环经济法》,抓紧完善并《废旧轮胎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制修订一批用能产品超前性能效标准。一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指导制定和水嘴、坐便器等用水器具水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研究建立水效标识制度。继续调整政府采购节能节水产品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