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十篇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十篇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6:00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篇1

关键词:中专美术德育教育

一、把爱心宽容当作系紧师生间强烈情感的纽带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在他的《教育者的灵魂和教师培养的问题》一书中曾指出:“教育者的本性首先是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其次是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作为塑造人类的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充满爱的灵魂,爱教育事业,爱教师工作,爱生如子,这是教师最基本的作为准则;同时还要具备奉献爱心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生价值,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如果爱是一条小河,那么宽容就是架在河上的一座桥,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为桥墩,以良好的教养为桥面,以广博的知识做路灯,以扎实的才智做护栏。这样,学生才能站在坚固的师德桥面上,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正视人生,对学生产生积极而强烈的情感要求,系紧师生心灵间真挚的情感纽带。

二、在教学活动中捕捉实施德育的契机

美术教学中艺术形象的直观性、具体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胜过空洞的理论说教,艺术形象的审美性与情感性,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画面上展现的思想情感教育。所以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独特的优势。美术教学中美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与教学原理相结合,就会使这种吸引力变成巨大的教育力量,这对中专生的审美艺术素养和品质的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功效。

如在上“pop字体设计”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解了很多书体的特点让学生先总结黑体字的笔画结构特点: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然后告诉学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不干坏事儿;在“pop海报设计”一课中,教师可通过设计旅游海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辛勤创造的,为了更加幸福、灿烂的明天,我们应该爱劳动、爱人民、爱艺术,刻苦学习,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动手创造美好未来。

在设计课中,教师要巧传基本技能,在传授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灵活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沉着冷静、大胆创新的品质。在上“包装设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设计、包装的重要作用,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某山区出产丰富的土特产,那里的野生蘑菇质量很好。以前是用麻袋来装的,卖得很便宜,由于外观不美,还卖不出去,那里的农民很穷。后来,有一个农民的儿子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他把野生蘑菇改成250克一袋的小包装,还专门设计了漂亮的图案和商标。由于商品的外观很美,蘑菇的销路很好,而且比原来的价格提高了不少,山区的农民开始富起来了,大家都感谢这位大学生。”学生受到了启发,然后出示几件商品的包装和有关的图片资料。我又适时地放上音乐。欣赏完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同样的蘑菇,有了美观的包装后,不但价钱卖得贵,而且人们反而要争着买?有的同学说:“漂亮的包装人人喜欢,看到这么好的商品当然要买喽。”还有的同学说:“要感谢这位大学生,知识就是能创造财富。我们现在要抓紧时间学习,学好知识和本领,将来也要为家乡出力。”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较好地完成了德育的渗透。

欣赏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在美术综合实训课中渗透德育

美术综合实训课中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的教学具有育人功能。教师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以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地渗透德育。

例如,在上“标志设计”课时,我让学生为学校设计校徽,为班级设计班标,为自己的小组设计组标。这有助于改正现代学生眼高手低、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毛病,培养学生踏实勤劳的品质。在这个劳动过程中,学生切实体验到动手动脑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又如,我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新年贺卡送给可敬可爱的人,还让他们画家乡的小桥流水。这样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美术特长,寓教育于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篇2

一、利用名家成才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美术欣赏课中,结合欣赏革命历史名画,适当介绍画家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甚至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以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在有关美术欣赏课中,可供选择、介绍的艺术家主要有: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丰子恺、华君武、王式廓、董希文、罗中立、关山月、傅抱石、叶浅予等。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渗透德育内容外,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召开故事会、举行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内容,同时要注意思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力求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

二、利用优秀的中外历史名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优秀的中外历史名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欣赏过程,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可以使学生受到很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热情,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可供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国历史名作主要有: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王式廓的《血衣》,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周思聪的《人民与总理》,刘开渠的《胜利渡长江》,滑田友的《》等。外国历史名作主要有: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德拉克拉瓦的《自由领导着人民》等。为使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除了向学生讲述外,还可以通过图片展览、幻灯、录像和演讲会等活动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文物史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物史迹,其中无不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中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介绍或参观这些文物史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文物史迹主要包括:万里长城、敦煌壁画、龙门石窟、兵马俑、十三陵、故宫博物馆及园林艺术等。介绍文物史迹应该以史迹中的艺术成就和在世界上的声誉与地位为中心,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辅以挂图、幻灯、录相、图书资料等手段,概要地介绍产生的年代与世界名家对我国传统艺术的高度评价等。我国的美术不但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每一个发展历程都闪耀着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光辉,而且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工艺美术,都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青睐,受到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评价。结合美术课教学介绍我国美术发展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产生学好美术的强烈动机,树立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理想。

四、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欣赏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主要是通过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石雕、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内容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同时,欣赏教学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之上。

五、技法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技法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临摹写生与创作等课业实践,使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国传统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

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感受和想象进而来临摹塑造形象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民族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以此来激发其爱国之情。

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摹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应该说,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学生被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他们的艺术感受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从而激发出对传统民族美术热爱的浓厚感情和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又能兴趣盎然地投入临摹与写生。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态道德教育;生态美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能够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更好地与自然相处,提升学生的美术素质。

一、加深学生对生态美的认识与感受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在传授美术知识和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到处都充满了美的形象、意识和形态。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加深学生对生态美的认识和感受,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美的魅力,并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维护和向往生态的意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和意义。

比如,在讲解“走进大自然”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通过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小动物在其中自由自在玩耍的场景,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观看内容所吸引。在此基础上再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态破坏后的自然风光。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想要保持美丽的自然风光,维护生态和保护自然是多么的重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维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目的。

二、加强对学生的意识引导

小学生的思维和意识还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往往无法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意识。对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其及时正确的教育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比如,在讲解“春天的风光”一课时,可以在为学生讲解完基本教学内容后,为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生态被破坏的关于春天风光的图片,此时学生一定会非常不解,因为教师展示的图片里没有能够反映春天景色风光的图片。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夺走了春天的风光。在教师逐步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渐意识到,完美的生态环境需要我们人类的共同维护,以此来促进学生生态意识的形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如何与人、社会更好地相处,常常忽视了培养学生怎样与自然相处。而生态道德教育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也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理念,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篇4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德育自然渗透课题

一、美术教学中德育自然渗透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整个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德育为首”的重要标志。既然“德育为首”的思想得到我们的重视,那么,学校就必须全面而又立体地实施德育教育,就不应该出现德育的漏洞甚至真空地带。可以说,德育教育应是无处不在,不仅在学校、在课堂,也不仅在语文、数学课上!美术课同样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如果美术教学中只注重画画,而不管德育教育,那么,学校的德育系统就是残缺的,也就不能很好贯彻“德育为首”这一重要思想。

二、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培养美术人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呢?就是因为如今教育成功与否就在于能否培养出有用人才,但人才是否有用,不仅看其专业知识――智育得到如何的发展,还要看其“德”的出现问题。高科技的犯罪就是因为重在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德育教育的直接恶果!

三、美术教学中德育自然渗透的迫切性

现在已是大行素质教育之时,但从所周知美术课这一审美素质的培养阵地在学校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重视,因此,每到美术课时,哪里还去管什么德育教育呢?很自然使学生形成这样的观点:美术课是杂课,甚至是耍课。这样也就习以为常了。可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小学的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四、美术中德育自然渗透的路径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篇5

在常规管理中拓展

小学生的一日生活常规正是培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良好行为规范训练的最普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小学生年龄小,思想纯,可塑性大,每天学校的引导,无疑都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我们要加强常规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利用重大集会进行教育。例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参加,庄严肃穆,学生行队礼,老师行注目礼等。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有机结合,正面引导。每周一的班队会工作也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等。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不仅是推动德育到位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的需要,是明理导行的保证。实际工作中,应以查带训,以查促进,健全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文明班级评选制”、“升降旗制”、“一日常规检查制”和“红领巾监督岗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形成德育渗透学校全面育人的管理体系,强化了对学生的训练。

在教学活动中拓展

要从管理入手,培养德育意识,形成工作制度,以管促教,从而实现在各科教学中都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收到德育教育无处不在的教育效果。

(一)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德育渗透意识,做到心中有“德”。学科教师“心”中无“德育”,学科教学便成了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远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明确教师培养方向,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能够以“德”养“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导,是德育渗透工作的实践者,而学生在校接触的都是教师,因而教师的形象,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的影响,教师榜样的作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甚至超过其所教学科知识本身。

(三)确立学科德育目标,研究德育渗透方法,力求处处有“德”。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德育渗透的主体目标。其实,各学科德育渗透有着共性目标,如都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德等。同时,各学科又有着的不同个性。因此,要结合各学科特点针对性的确立目标,进行德育教育。只有各学科都能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课外活动中拓展

活动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的好形式。活动只是途径,育人才是目的。要特别注意活动中的德育渗透,强调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养习惯、启智慧,练本领,长才干。此外,还应在各类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兴趣小组中渗透德育。如,艺术教育是我校特色,在艺术教学和艺术活动中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听世界,感悟世界,在艺术的感召下,发现自然的美和心灵的美,具有更高的文化艺术品位和生命的活力,进而达到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肯定。阳光体育60分大课间活动,结合学校舞蹈特色,发挥舞蹈艺术的教学优势,巧妙地把艺术和体育活动相融合,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还应该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以身体的健康强壮达成精神的坚韧顽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一种伴随他们一生的文体活动爱好情趣,促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

在评比活动中拓展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开展,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把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组织上,学校分管领导、政教处、教务处等主要部门要有专人负责,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检查,定期研究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和成果,以指导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工作。

(二)管理上,在教学常规检查、教案评比、课堂教学竞赛等方面,突出“德育渗透”的内容和比重,以促进教师“德育渗透”观念的形成和高尚师德的养成。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一、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功利化的美术教育导向

一些家长把学习美术看作是功利活动,把美术教师看成达到其功利目标的工具,把学生视为其功利行为的产品。例如:参加各种单位、商家、厂家主办或协办的书画展,不惜财力、人力,让学生荒废学业走那些所谓荣誉道路。在这种情况下,美术的审美功能被淡化、弱化,学生较少能体验到美术带给人的快乐和美感,反而抹杀学生的天性,弄巧成拙。

(二)技术化的美术教育内容

美术教育的内容存在一种技术化倾向,即过于强调让学生获得美术的知识和技能,重“技巧”轻“审美”,把美术学习视作单纯的技术性学习。由于过分重视对美术技能、技术的掌握,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淡化美术的审美目标。在美术课上,教师过多重视纠正学生的明暗、透视等技术化问题,而不追求对美术审美能力的感悟、对创造规律的自由运用,不能做到美术审美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步培养。

(三)教师自身认识不足

很多美术教师认为德育是思品老师的事,把德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把德与美完全分离,使大量的德育因素和时机白白流失。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教材内涵,提炼德育因素

1.了解教材德育内容

初中美术教材内容丰富,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学校、环境、环保、和平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美术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2.区分教材德育特点

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实质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或明显或含蓄,上课之前要求我们教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些课程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八年级上册的第2课《老师,您好》,其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贺卡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还有些课程其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发掘、发现和理解,如《美丽的西湖》,其德育因素并不明显,我们就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在教学生学画的同时,还联系实际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杭州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关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渗透德育,不但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受到教育,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1.在课前准备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中,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对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素质方面的一个很好的教育渠道。因此作为教师应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要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如在七年级上册第2课《徒手画校园》的课前准备过程中,我带领学生来到校园环境中,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的享受。平时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景物往往不加注意,领略不到自然景物的美。金色的秋天,学生知道是美丽的,而对秋天叶子的丰富多彩却视而不见,对叶子形状的千变万化就更加忽略了。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欣赏,不会欣赏大自然的美,那又谈何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呢?

2.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地渗透德育

精彩的课前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片,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课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德育教育。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篇7

一、在美术欣赏中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因此,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小学美术课本自第一册起就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草编、刺绣、脸谱、年画、泥塑、建筑等。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如在欣赏《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中国古代建筑》课文时,经过教师的指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通过欣赏《我的作品》、《自己的事自己干》,培养学生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在临摹绘画中渗透德育

德育在一个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注重德育渗透,让祖国的花朵在美术课的小摇篮里茁壮成长。而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的课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

三、在工艺制作中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功能,根据美术的教学内容将德育渗透其中,将美育和德育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而美术教材中涉及的工艺制作的种类很多,有折纸、纸塑、树叶拼贴画、布贴、泥塑等项目,占美术课内容的40%左右,在工艺制作中,不仅要教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及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如在《剪贴风景画》一课中,通过用色彩纸剪贴风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辛勤创造的,为了更加幸福、灿烂的明天,我们应该爱劳动、爱人民、爱艺术,刻苦学习,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动手创造美好未来。

四、在实际运用中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中,要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如通过“折纸比赛”、“美化生活小能手”等活动,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善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认识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通过它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从中享受快乐,达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直接道德说教。儿童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它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作用,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

五、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德育的实质在于实践,积极开展多种美术课外教育教学活动,把美育和德育、德育与活动熏陶相结合,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组织学生外出写生,参观各种展览、野游等。在教学第四册《春游》一课时,先在春游活动之前给学生强调观察和到大自然捕捉春天的迹象。学生在游览、玩耍时就能够除了饱览了山川的秀丽,还注意了解体会大自然的美。通过活动,启发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提高学生对治理河山、保护环境的认识,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绘画创作,抒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纯真感情。在教学第七册《升旗》一课,通过让学生参加升旗活动,观察升旗仪式,结合图片、电影、电视中升国旗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畅谈讨论。当我国运动员在国际体育比赛中获奖后,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我国科学家登上南极最高峰后,升起了五星红旗;我国宇航员登上外星时,把五星红旗插到外星上……通过创作,学生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们把自己和祖国连在一起,立志刻苦学习,努力成才,为祖国争光。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篇8

关键词:美术课堂;思品教育;融入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086-01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有限度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美术这一工具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在不仅教给学生技能、技法的同时还要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因此,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在全社会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是品德教育的渗透成了美术课堂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在小学美术中必须体现品德的教育。那么,如何将品德教育渗透到美术学科中呢?

一、在造型表现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与造型表现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在美术课堂中我们以绘画这一独特的语言来表现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因此,没有离开绘画表现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绘画表现。在美术教材中选用了大量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热爱祖国、保护家园的作品内容,这些内容运用丰富的画面,独特的视角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内容时,就要从画面中人物的神情、动态和背景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美术这一语言的,让学生感知课文画面中的具体情节,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场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如《祖国在我心中》这一课,教材选用了中国队员登上珠穆朗玛峰将国旗插在峰顶、很多的小学生手举红旗、东方明珠等多幅摄影作品和学生画的庄严、肃穆的升国旗场景的作品,这些图片的呈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适宜的情景,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这就是造型表现的“渗透性”所在。

二、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美术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它在对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的内容、方式也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如在五年级《哆来咪》一课中知识点是调色练习,再给一种作为主色调的单色中一次、两次、甚至更多次的调入另一种相同的单色,这样每次调出的颜色就会不一样,最后作品中会呈现出不同色彩的渐变色。我针对这一特点教育学生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个人的力量,每一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要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和集体的珍贵、融合的伟大。这样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团结合作就会创造辉煌这一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的教育。

三、在评论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美术课的小结和作业展评中,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还能扬长避短。所以,评论学生的一幅作业或一件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评论过程。通过学生的互评,自评、教师点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在相互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相互启迪中得到升华。如在绘画课《小鸟找家》一课中,学生自评时说:“我为小鸟种上了一棵大树,我要让小鸟在这棵树上安家,我还要和它做小伙伴。”我马上说:“这位同学的做法很好,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环境,为更多的小鸟找到家。”因此,在展评教学中,应当注意通过展评学生作品,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四、再拓展中渗透思品教育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篇9

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运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思想教育。

(二)在美术作品中渗透德育

美术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湘版美术教材中《家乡古建筑》、《我的家你的家》等等,都是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好内容;教材还通过《教室一角》、《可爱的班集体》、《我们来下棋》、《文具小管家》、《社区即景》、《幸福乐园》等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热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三)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小组间的创作竞赛,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四)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学校组织的环保主题活动,在学生中进行绘画比赛,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的教育、

二、在美术欣赏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欣赏中培养美好情感

"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美的艺术形象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冲动,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二).欣赏中净化心灵

许多艺术大师在成功的道路上经历了磨难和痛苦,他们靠着对艺术坚定的信念和超乎常人的勇气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即使贫困潦倒、为世人误解也不放弃,如凡高、塞尚等等。此外,许多不朽的艺术作品之所以流传至今,为人称道,也是因为作者在作品中所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在当今的商品社会里,教师应该努力帮孩子留住一方净土,通过解析作品,让他们明辨是非、养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总之,在欣赏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应用美术的特殊形式,生动、具体的形象给学生以正面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教育、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启迪。要注意的是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它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三、开发多元化课程,让德育与生活交融

陶行知先生说过:"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陶行知《新旧时代之学生》)教师应该努力构建多元化的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自然进行融合,使得渗透其中的德育不仅仅指向厚厚的教科书和教师的说教,更指向无限宽广的天地。

美源于生活。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对象,教师带着学生去"啃"书本,这是局限于教室和教材的极其狭隘的教学。美术课堂要向社会、生活开放。例如:家庭生活中的装饰物、家长的美术素养;社区生活中的美术馆、建筑、雕塑、广告;社会生活中的影视作品、包装设计、网络信息,还有学生在生活、社会中获得的经验等等,这些美育内容都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篇10

关键词:德育教育艺术形象审美活动

我在美术课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这一总体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了学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作为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教育。

如在教《升旗》时,我先将事先录制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象投放到大屏幕上,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问学生:“谁能说出我国国旗的颜色和图案?”学生边回答,我边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高高飘扬的国旗,我接着说:“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认识我们的国旗,热爱我们的国旗,每个星期一早上,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校园的上空。那同学们想不想变成一朵小红云飞上蓝天去亲亲国旗呢?”“想”,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时我便在国旗旁边画上了一朵人物化了的云朵,将新课导入。

二、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美术教材中画宝塔,画长城,画家乡的水果、山花,画民宅老屋,画我家一角,画民间花灯、剪纸、工艺美术品等等,都是在进行爱我家,爱我家乡,爱我祖国的山山水水教育的好内容;教材还通过《植树》、《种花》、《母校画》、《我们爱劳动》等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三、在情感调节过程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美术教育也属于情感教育,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如在欣赏革命题材的雕塑作品《鉴湖三杰》时,我先给学生介绍雕塑的背景,然后给学生讲革命志士生平小故事,让学生受到了气氛熏陶,随后放幻灯欣赏时,我又适时地放上音乐,很多学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欣赏完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同学说:“一定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好好学习。”还有的同学说:“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抓紧时间学习。”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较好地完成德育的渗透。

四、在技能训练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五、在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政教处组织的热爱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