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优秀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4:59

课堂教学优秀案例篇1

一、中职生的基本状况

中职生因初中基础知识太差,不爱学习或不会学习,对距离实践较远的文化课、专业课本不感兴趣,消极地对待课堂教学,对与普高生一样的课堂理论教学法感到厌烦,缺乏学习的激情与动力,上课时人在课堂心在课外的现象。这些学生没有理想,缺乏自信,强烈的自卑心理使他们厌学,上课睡觉、说话、做小动作,不愿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课堂上表现为不学、不说、不问、不写、不做。但我们却有可喜的发现,九成以上的学生有学习的欲望,他渴望教师能真正地面对他们实施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

二、中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改变和突破。但我们应该看到,中职学校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备课时教师只注重备教材、教法,不备学生,只想到如何教,没想到学生如何学。只考虑教的程序,没有考虑学生的初始状态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在课堂运作过程中,低效进行,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或者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不够,师生互动少。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占相当比例。平时课堂上教师包的太多,自我表演较多,学生主要是接受者,主动参与少。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不出来便立刻换人回答,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累、学生困,普遍存在着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目标难于实现,教学质量难于提升,课程改革难出成效。

3.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实践性教学方法缺乏。(1)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仍有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以知识为本位”,认为在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就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觉得十分乏味,有的学生思想已开小差,有的昏昏欲睡,根本谈不上有效性,(2)有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即使有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是事先教师设计好的过程和范围,学生究竟尝到了多少东西,有多少学生听进去了,老师不得而知,教学效率极低。

三、机械制图案例提出

为了培养学生直观教学思维能力,达到能根据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绘制平面立体截切后的三视图,主要是截交线和立体投影的画法的学习效果,老师采用图片、视频、实物等信息化手段,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可见,可感的实体,帮助学生思考三视图的结构,实现助学助教功能。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自主探究,了解机械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升华为思考生活,并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

通过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他们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有画三视图的基础,喜欢动手创作,有好胜的特点,也喜欢直观的学习方式。老师总结出学生对制图的认知规律是:

1.想不出:学生对较复杂的零件模型根据其三视图想不出立体形状结构,大脑一片混乱。

2.画不出:同学空间思维能力不足,不能根据立体图画出三视图。

3.说不出:同学不知道该怎么用专业的语言表达作图经过。

4.想说:中职生有强烈的展示愿望,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5.想画:想动手画,想知道自己画的对不对,如果正确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四、教学案例分析

(一)转变态度,师生互动

老师把“以生为本”“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等很好很对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上。切实改变教师教的传统思维和惯性,通过向学生“示弱”的方式放权给学生,把课堂上教师如何“讲”得好变成学生如何“讲”得好、“做”得好;改变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和展示能力的怀疑态度,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由经验变为科研,由现成变成生成,由师长变为朋友,把课堂的话语和动手权还给学生,把课堂的设计任务交给自己。

(二)探索模式,目标明确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创新”,袁老师目标明确。一是课堂目标要十分明确。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性格、创优创业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的品质;培养学生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课堂内容要体现课改要求。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执行和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理实一体、产学结合等课改途径必须融入课堂教学。

(三)讲练结合的板块式渐进教学法

大胆创新,尝试,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将这些学生真正拉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真正的把培养合格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落到实处。

(四)结合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

实行分层次教学,还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对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制定较高的目标,适当增加学习压力,以期增强学习动力;而对学习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制定较低的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模式、不同的评价标准,坚决反对“一张试卷,终结评价”。

结束语: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深化改革的今天,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处在了深化改革的洪流中。课堂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把“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拓展能力”,把“教学生学会教材”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教学生会学教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在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教”与“学”、“讲”与“练”相统一,努力消除学生的畏惧感,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之成为新时期的人才。只有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才能迎来职业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优秀案例篇2

【关键词】研修磨课

“磨课”运用的基本规范是“三次备课”。为了便于老师理解和把握“磨课”与数学教师发展的关系,浅显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是观察老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细胞

在这里,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为什么大家往往对“课”的研究情有独钟?首先,课堂教学是教师最熟悉的教育教学现象。教师生活的主要形式就是备课、上课、反思课,总结课。其次,教师们最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上好课。这是教师的看家本领。第三,课是观察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最直接、最客观的“直接源”。第四,课如其人。课最全面、集中地反映了授课教师的个性、能力、魅力、品德与知识素养。我们看到的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集中反映了教师素质。研究与反思课,就是研究与反思教师这个“个体的人”。正鉴于此,课堂的改进、完善与提高,必然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与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二、课例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确立了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之后,我们必须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课才具有研究价值?这里有两种课堂:一是常态课,就是发生在常规教师的课堂的课。二是优质课。这就是优秀教师创造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课,我们称之为“课例”。“课例”往往体现了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教育风格,是优秀教师创造性的集中体现。一个优秀教师留下的教育财富,除了他培养的优秀学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创造的优秀课例。这些“课例”对于广大教师来讲具有示范、引领与借鉴价值。正因为如此,广大教师对“课例”特别感兴趣。但是,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优秀教师创造的课例,并不能直接照搬于任何教师的课堂。这是因为“课如其人”,而人与人都是不同的。这就像任何一位卓越人物的优秀品质都可以供别人学习借鉴,但他所创造的优秀业绩并不能供别人复制一样。那么,在这里,优秀教师的“课例”对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价值到底意味着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学习、体悟和借鉴优秀教师创造的优秀课例背后蕴藏的教育教学规律。

三、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研究课例的范式

远程研修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种学习、借鉴、实践优秀课例的范式。其过程大概包括三个部分:(一)一堂好课是如何形成的?(二)按照一堂好课产生的范式,教师在同伴引领和专家指导下,进行课的设计,即“磨课”;(三)运用“磨课”的办法,研究、设计、实施、反思自己的课。前两个步骤在集中研修期间完成,后一个步骤在开学后的校本研修中进行。

在这里,我想强调指出的是,“磨课”如何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不能不谈到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思想。第一次备课,就是教师个人的独立备课,成果是形成第一个教案;第二次备课,就是在教师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课例,成果是形成第二个教案;按照第二个教案上课后进行第三次备课,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然后形成第三个教案……。于漪老师就是借助这样的教育智慧,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成为一位卓越的语文特级教师的。这就是我们进行“磨课”流程设计的经验模型。

按照这个“磨课”流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什么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里有以下三个关键环节:(1)独立“研课”。现在,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分工备课,搞所谓成果分享;二是不动脑筋,直接照搬别人的教案上课。这两种做法,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必须坚持教师的独立备课,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与潜能,俗话说:要先知道自己有多大斤两。其价值在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潜能充分释放出来,激活自己的专业发展活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2)与同行对话。包括与优秀教师的“课例”对话、与同伴对话。这个环节的要害在于寻找自己与优秀教师或同伴在课的设计上存在差距是什么?或者理念上,或者方法上,或者知识储备上……找到了这些差距,才能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着力点。(3)实践反思。包括上课之后的自我反思和同伴研讨。这个环节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教学预设有哪些没有实现?为什么?寻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为什么?寻找下一步教育教学改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磨课”流程是形式,蕴含其中的价值对话是关键。可以说,第一个环节是对自我的“观照”,第二个环节是对同行的“观照”;第三个环节是对实践的“观照”。在这里,所谓“观照”,就是对自我和他人行为背后的价值的观察与省思。只有出现了这种自觉的观察与省思行为,才能有教师主体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在远程研修中,我们判断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最重要的并不是教师们的“磨课”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而是对上述三次观察与省思的记录。透过这些记录,我们能看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理念改进、方法借鉴、知识提高、能力发展……。

有专家提出远程研修能不能更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提供的“磨课”流程离老师们的常态教学比较远。的确,每位教师的日常教学准备,特别是每堂课不可能都按照专家们提供的范式来进行,我们只是希望教师们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要按照这种专业范式开展校本研究。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课堂教学优秀案例篇3

关键词 岗位分类管理 教学质量 本科 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概况

作为“985工程”建设大学,浙江大学以《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985工程”建设等重要文件为依据,从2008年初开始酝酿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方案,到2010年5月《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正式开始推进“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人事管理和考核晋升制度,对教学科研人员分为五类(研究为主岗、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学为主岗、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团队科研/教学岗)进行管理,“力争到2017年前后,基本建成一支1000名左右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年轻骨干教师为基础的3500人左右的创新师资队伍。”同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专门设置了“教学为主岗”,对该岗位教师的考核以教学业绩为主,改变了以往那种人人都是科研为主的做法,体现了对教学的重视。首批,聘用的“教学为主岗”的教师共86位(占3%)。

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中具起重要作用①,作为教学评价重要内容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核心环节。浙江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实施按照《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进行,评价范围包括除实习、毕业环节及国际教育学院为留学生所开设的课程外的所有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均按性质分为通识课程、大类基础课程、双语课程和专业课程四大类,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每门课程必须且只能归入一个小类,并在此类中按综合评价分从高到低排序。专业课程在同一学院或学系内部排序。评价实行5分制,5分为满分,每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冬、春、夏四个学期)评价一次。近年来评价指标进行过调整,2009年秋学期之前采用自制指标(简称旧指标);2009年秋学期起引进了美国UCLa(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简称新指标)。在整个教学质量评价的权重中,学生评价权重占70%(2009年秋学期之前的旧指标时期为80%),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权重为30%(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旧指标时期为20%,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加权后得到综合评价分。以综合评价分按同类可比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排序,并按一定比例确定评价结果等级。评价结果等级为四个层次: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等级比例规则为,除新生研讨课和双语课程外的各类课程“优秀”、“良好”和“合格”比例分别为30%、60%和10%(旧指标时期分别为20%、60%和20%);新生研讨课和双语课程“优秀”比例为60%,“良好”为40%;综合评价分低于3.0时评价结果为“不合格”。

3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前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变化

我们对6年来(包括三个时期:岗位分类管理前期两学年2006-2008学年;过渡期两学年2008-2010学年;正式实施期2010-2012学年)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岗位分类管理前后教学质量变化。同时对教学方面岗位性质改变最为显著的“教学为主岗”教师进行特别分析。

3.16年来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分值变化

6年来各学期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分值(学生评价)如图1。尽管评价指标调整前后分值波折较大,但无论是采用旧指标时期还是新指标阶段,评价分值总体均呈上升趋势。

3.2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前后教学为主岗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评价优秀率

图2是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前后三个时期(岗位分类管理前期、过渡期及正式实施期)全校教师与“教学为主岗”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评价优秀率,结果显示“教学为主岗”教师优秀率均高于全校教师整体优秀率,表明这些教师始终有着较强的教学驾驭能力。“岗位分类管理前期”优秀率超出全校教师整体优秀率12.31%(即35.20%~22.89%),可能因为他们原本教学就更出众,才被聘为“教学为主岗”。改革后(“岗位分类管理正式实施期”),这些教师本科课堂教学优秀率进一步提升,超出全校教师整体优秀率13.81%(即47.32~33.51%)。这种“进一步提升”可以视为改革的推动效应。

三个时期全校教师整体优秀率渐次上升是由于新旧指标时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规则本身造成的:2009年秋学期之前的旧指标时期,常规课程同一小类内优秀率为20%,而新指标时期为30%。过渡期(2008-2010学年)“教学为主岗”教师本科课堂教学优秀率高出全校教师整体优秀率的幅度(10.08%,即39.79%-29.71%)反而低于“岗位分类管理前期”的幅度(12.31%),原因可能是,过渡期这些教师处于举棋不定状态,尽管他们以往教学就更出众,但仍不能完全肯定会被聘为“教学为主岗”。

图2 岗位分类前后全校教师与教学为主岗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评价优秀率

课堂教学优秀案例篇4

关键词:photoshop;教学;计算机;软件

theteachingmethodofComputerapplicationSoftware

-Suchasphotoshop

LiZhaofeng

(HenanScienceandtechnology,Xinxiang453003,China)

abstract:theteachingofprofessionalcoursesinthecomputer,photoshopisaveryimportantcourse,theappropriateteachingmethodsisdirectlyrelatedtoteachingeffectivenessandteachingquality.thispaperdescribessomeauthor'steachingexperienceinphotoshop,describesphotoshopinmanywaysoftheteachingmethodsandmeanstoenablestudentstomasterthesoftwarefirm.

Keywords:photoshop;teaching;Computer;Software

一、正确选用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案例教学法是目前photoshop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软件,教师往往会采用理论和简单的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但这一点容易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只是学会了所接触的案例,并不会加以灵活运用,其自身创造力得不到提高。若好高骛远,过早的让学生欣赏高水平的名作,可能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因此,优秀的教学实例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案例应该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明确的制作步骤,要与教材紧密结合又不能雷同,还要与学生的专业水平相符合。一开始笔者并没有给学生展示一些高水平的实例,而是让他们接触大量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让他们知道自己通过努力学习,也能做出这样优秀的作品。通过学习这些案例,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photoshop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一旦激发起学生对photoshop的学习热情和创作兴趣.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笔者在课堂中会找一些比较有趣的图片,通过与课堂知识点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黑白图片上色、去掉脸上的雀斑、让地板上的小狗消失等。除课堂练习外,课下的练习也很重要。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找一些既有针对性和创新性,又能使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要和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做起来会比较有热情,完成之后也会有种自豪感。如今年南非世界杯如火如荼之时,我就让同学们以此为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一张海报。这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同学们对此次活动反应非常积极,此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艺术源于生活。我们所学的知识如果能在生活中得以运用,那必将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现在许多学生都配有数码相机,有的在平时生活中喜欢拍一些照片,有些照片效果还不错,但大部分很差。因此,笔者根据这一情况安排了照片处理课程。比如如何调整照片的亮度、对比度,如何修改模糊的照片,如何调整偏色照片以及制作艺术照等教学内容。从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同学们觉得这些知识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拓宽视野,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

等学生的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不能再把他们接触的知识面仅仅局限于课本和教学实例中了,这时候要适当的给他们多找一些国内外优秀的设计作品,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让学生去领悟,去欣赏。笔者曾经带领学生去参观过一个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的展览会,学生们对展览的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事后笔者让每位同学都写了心得体会,每个同学都表示此次会展使他们受益匪浅。通过欣赏这些名作,能让学生领会到顶级设计师的创意,开拓了视野,还学到一些图片制作和处理的方法。只有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了,视野开阔了,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意,从而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四、因材施教

由于每位同学的软件基础等各方面因素都良莠不齐,因此随着课程的进展,学生之间的差距也逐渐的凸现出来。作为教师,为了使能力稍差的同学依然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布置不同的任务。有的同学不理解一些滤镜的使用方法,就要多找一些这方面的素材给他们,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滤镜可以达到某种效果。这样根据每个学生的弱项去进行有针对性的补习,可以尽可能的缩小同学之间的差距,使所有同学都保持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和互联网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特点,可以大大缩短学习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现在互联网上的素材、案例、优秀作品数不胜数。合理利用互联网能让学生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到国内外优秀作品。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对实例进行详细的剖析,使学生迅速的熟悉和掌握photoshop的功能,还可通过反复的针对性练习,使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郑晖,李莉.关于pHotoSHop的教学.南昌高专学报,2004

[2]王少萍,徐勇.浅谈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

课堂教学优秀案例篇5

1.抓好师资培训

以“主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方式,继续做好新课程备课培训工作。研讨优秀课堂教学案例,探索优秀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重点研究和指导农村初中科学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总结优秀个案加以推广。做好新课程骨干教师研究班的培养工作,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师资队伍的发展。通过省、市学科教学论文、课堂教学、教学案例三项评比锻炼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2.加强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

调查研究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总结新课程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及时推广,提高新课程实施质量。撰写2009年度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总结报告。召开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研究探究性实验教学,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方法与途径。重点深入乡镇教学第一线,加强农村新课改的指导工作,研究农村学校新课程实施途径与方法,召开农村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活动。做好校本教研联系校工作,规范校本教研的内涵和实施策略,推进校本教研的文化建设。推广优秀个案和经验,进一步推进我市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3.推进新课程评价研究

认真研究新课程学业评价,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评价宗旨,深入教学评价改革。加强日常教学评价研究,尤其要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方法。精心编制学业评价试卷,为教学提供优质学业评价材料。做好中考评价分析,召开中考质量分析会议,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二、教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随堂听课、评课、召开教师座谈会、与部分教师个别访谈交流、调查问卷等方式方法,重点了解农村新课程实施现状,解决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进新课程实施。

三、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

科学学科目标分类教学研究

科学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教研活动表

周次日期活动内容地点参加对象

18.28~9.3预备周

29.4~9.10**市各县(市、区)教研员工作会议暨培训会教研员

市直属中学初中教研组长会议市教研院教研组长

39.11~9.17完成科学学业考试分析报告

49.18~9.24**市初中科学优质课评比待定部分教师

参加省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评比

59.25~10.1初中科集体调研(市直)**二十三中

610.2~10.8国庆节

710.9~10.15初中科学教研组长培训班报名、录取

810.16~10.22市直九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实验中学市直九年级教师

910.23~10.29初中科集体调研、送教下乡永嘉

1010.30~11.5市直八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外国语市直八年级教师

1111.6~11.12初中科集体调研苍南

1211.13~11.19期中检测

1311.20~11.26初中科学教学调研(市直)待定

1411.27~12.3初中科学学业考试质量分析会待定九年级教师

1512.4~12.10初中骨干教师研究班学员总结会议待定研究班学员

1612.11~12.17市直七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十四中市直七年级教师

1712.18~12.24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复习导引编写待定部分教师

1812.25~12.31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期末试卷审卷会议市教研院

191.1~1.7元旦

201.8~1.14初中骨干教师研究班部分学员外出学习

211.15~1.21初中骨干教师研究班结业

暨教研组长培训班开班典礼**八中研究班

培训班学员

221.22~1.28初中科学新课程探究性教学研讨会待定市直部分骨干教师

课堂教学优秀案例篇6

其一,重“美术”而轻“教育”,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直接缺位或边缘化。近几年由于受高职院校某些教学改革的影响,师专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亦在急攻近利的心态下,忽略了学科与专业特点,一味趋同于高职专业,而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压缩至两年,第三年为学生实习与顶岗实习时间,不再回校上课。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在两年的有限时间里,为保住“美术”的帽子而不惜给“教育”动了刀子———以柳州师专美术教育专业为例,2008级、2009级美术教育专业,除教师教育专业规定设置的公共课程“书写技能训练”课、“普通话训练”课外,唯一设置的1门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学时数仅仅为32。2010级、2011级美术教育专业除增加了1门公共必修课“班主任工作技能”课外,仍沿袭上两届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而同校其他教师教育专业,如英语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48学时,另外设置有96学时“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系列课程;又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了32学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实训”课程;再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有“学校体操”、“运动训练学”、“体育游戏”等相关课程。相比之下,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严重缺失,仅有的课程也被边缘化。

其二,重“美术”而轻“师范”,导致“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专任教师的缺位。由于存在某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认为只有承担美术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教学任务才算正道,而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不屑一顾,认为上这类课程不能体现出美术家的价值,或许低人一等。因此,许多老师不愿意承担“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院校甚至采取轮流执教制,每位教师执教一个年级。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其实有悖于教育规律。无固定的专任教师,每位任教者都是浅尝辄止,无意广泛获取当今中小学新课改的相关信息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无心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会去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制约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某些高专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存在种种不利因素,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任教者宜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努力实现理论与技能双重维度的教学目标。笔者自接手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来,经过学习、思考、探究,作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在此不揣浅陋,愿作引玉之砖,以求正于诸位方家学者。

(一)理解相关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相较于其他理论与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是块难啃的骨头,因为它既要在理论层面衔接“教育学”、“艺术教育学”等课程的本源知识,又要在技能层面衔接中小学一线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对任课教师而言,树立科学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观是必要的。任课者不能囿于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内容,点到即止,而要在深谙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花一定的功夫去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特征、规律,掌握当今中小学新课改情况,熟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此外,一名合格的教学法任课教师,“授人以渔”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必要时还得把自己的指导理论、教学观念付诸实践,即给师范生上“试水课”。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一些抽象的理论、间接的知识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尤其是师专层次的学生),而在直观的“教学试水”活动中,师范生通过耳闻目睹,能更好地获知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隐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师范生而言,“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既是传授如何当美术教师的理论课程,又是提高美术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任课教师要科学取舍教材内容,并注意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及时更新、调整、丰富课程的知识构架,“要围绕师范特点,以基础教育美术教学为核心”[1]262,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精讲理论知识,给师范生以必须的知识储备。在此应当指出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途径并非单一的,在教学过程中,任教者还可利用一些直观、感性的教学案例,或在观摩与见习活动中,适时阐释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出一定的文化信息,犹如水到渠成,实现课程的理论教学维度。

(二)观摩教学实录,感知教师角色

根据心理学知识,处于不同的视角观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有着双重身份的师范生———学生和(准)教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师范生同时树立了“我是(准)老师”的角色意识,无疑将自己放置于一个有利的学习视角,学习效果会比较显著。而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经过多时日多渠道多方法的培养与强化。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方法是,在开课伊始,不急于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先让师范生观摩一定数量的美术课堂教学实录,整体感知中小学一线课堂教学活动,着重体会美术教师角色。观摩的教学视频既可以是获奖的优秀课例,也可以是平日的常态课例,还可以是前一届实习生不成功的课例(视频资料)。在观看过四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实录后,师范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默会知识”,既初步了解了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初步形成自己对美术课堂的分析、评判,更重要的是,师范生从中能加深对美术教师角色的感知与体认,并能激励自己趋同于优秀的美术教师。这一良好的心理反应有助于师范生树立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研读优秀教案,体验备课环节

教授师范生学会备课撰写教案是“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一项技能任务。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获知的基本技能,将运用到备课过程中,并体现在详实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里。不少师范生可能记牢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知晓了必备的基本技能,但到这一环节时还是一筹莫展。诚然,备好课需要各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积淀,对于师专层次的师范生,这确是个瓶颈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一种“先读后效”的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把平时收集的各种优秀教案———有实习基地学校优秀美术教师的教案、县市级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比赛获奖者教案、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胜者教案、因特网共享的优秀教案等等———提供给学生研读。任课教师先利用课内时间引导师范生分析与讲评三到五篇范例,其余的布置学生课后认真研读,着重理解、领悟优秀教案中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等内容,从中体会美术课的备课思路。最后,任课教师再利用授课时间引导师范生进行归纳、总结,厘清了备课的基本环节、流程步骤与书写格式。讲析与研读这些具体可感可资效仿的范例,不仅促进了师范生获得感性知识,也能让他们由外而内地生成理性认识,“默会”为自己的知识素养,从而更快更好地预演美术教师角色,初步获得备课和撰写教案的技能。

(四)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能

新课改要求任教者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十分适用“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广泛采用讨论交流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情境法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又可综合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法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方式成立学习小组(如以一个宿舍为一个单位小组),成员6-8名不等,采取组长负责制。任课教师在观摩与评判教学实录、分析与评定优秀教案、备课与试教等教学环节,都把具体的教学事项分成若干个学习任务,让各学习小组灵活利用课外时间,广泛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选派代表回到课堂上汇报。诚然,一开始,并不是每个小组都能完成得很好,但任课教师及时肯定与表扬表现较突出的组别,号召其他小组向优秀小组学习,很快全班各小组就形成一种不甘落后的局面,学习效果明显,相关技能得到较大地提升。

(五)搭建交流平台,延伸第二课堂

课内的教学活动是十分有限的,而教学技能的提高过程又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教学问题在课堂内无法得到顺利完成或圆满解决,因此,开辟第二课堂,延伸教学空间,是巩固学习效果与提高教学技能的又一有力举措。利用便捷的现代通讯传媒手段,组建班级、年级Q群,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师生可以即时交流。笔者自执教“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以来,从讨论问题到答疑解惑到讲评作业,大多是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平台予以解决或完成的,学生受益匪浅。此外,利用教育见习的时机,一方面让师范生走进中小学校,亲临一线的美术课堂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另一方面,邀请中小学优秀的美术教师给师范生作报告,传授上课经验,畅谈教学体会。这些交流平台补足了在大学课堂里“模拟情境”的缺憾,让师范生身临其境,全方位地感知与体认中小学美术教育。

(六)凸显实践训练,提高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优秀案例篇7

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讲授;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形成一套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生成性资源体系,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

根据总体安排,201X年组织200万名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晒课,从中评选出2万堂优课。

二、活动组织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组织,中央电化教育馆具体实施。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本地区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统筹制定活动方案,落实开展活动所需的各项经费;协调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加强部门协作;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电教部门要做好活动的组织条件保障工作,在学校和教师创建优课的过程中及时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教研部门要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帮助教师总结凝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优秀案例和创新模式。

三、活动范围

主要面向全国所有具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中小学校(包括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和普通高中等),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均可参加。

四、活动方式

主要包括教师网上晒课与优课评选两个阶段。

1.网上晒课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组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国家或地方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实名制网上晒课。

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晒课的教师可直接登录报名、提交材料。通过地方平台晒课的教师可在地方平台上点击链接报名,与国家平台连通后不需再次注册。

2.优课评选

在网上晒课的基础上,采取县(区、市)、市(地)、省(市、区)和国家分级评选的方式,对年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资源开展逐级推荐评选。

地方各级评选可通过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省级评选完成后,将所推荐的优课报送我部参加优课评选。我部组织的优课评选采取专家评审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为鼓励广泛参与,原则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版本每堂课推荐1个优课参与推荐评选,同一教师原则上只推荐1个优课。

五、内容要求

教师所提交的网上晒课内容应包括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课堂实录(可选,拟参加我部组织的优课评选者必选)和评测练习(可选)等。内容须符合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课堂教学内容。

有条件的学校可鼓励教师上传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指教学过程视频)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画面清晰。建议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

六、活动奖励

根据各地组织工作成效、教师参与规模和资源推荐质量等情况,提供一定的经费补助,并对我部评选出的优课作者给予适当奖励,用于鼓励教师可持续地使用数字教育资源。

七、应用推广

活动评选出的优课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可以为教师课前备课、课中上课、课后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参考和借鉴。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协调电教、教研等相关部门,结合网上晒课和优课评选,组织看课评课,开展网络教研,分享典型经验,推广优秀案例,鼓励基层教师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不同方法和多种模式,踊跃展示自己的优秀课堂教学,促进生成性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形成示范性资源体系,为广大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示范和便利,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应用,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

八、时间安排

活动于201X年7月启动,201X年6月完成。有关具体内容、时间进度及技术支持等安排将以活动工作手册形式另文印发各地。活动工作培训会计划于7月下旬召开,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课堂教学优秀案例篇8

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

我认真读了《新课程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掌握了听课与评课的方法,学习《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

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途径。

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

二、听课时应记录什么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心得体会《学习《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二)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课堂教学优秀案例篇9

【中图分类号】G526.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16―0022―01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队伍建设对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决定性作用,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有其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学校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采取那些措施作如下思考和探索。

一、校级层面如何做

1.以学习为切入口,强化青年优秀教师知识素养。学校要为培养对象订阅购置课改专刊和教育专著,明确学习计划、任务要求和考核标准,加强青年优秀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教师个人也要加强自修,要有实际的自修内容,有定期的自修笔记。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学习,多角度吸收营养,促进青年优秀教师知识结构完善和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要求青年优秀教师撰写读书心得,精读教育专著,撰写教育故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等。

2.以课堂为主阵地,提高青年优秀教师教学技能。学校(学区)要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扎实规范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年级组内、学科组内开展示范课或观摩课,对备、讲、批、辅、考等环节提出明确标准和要求。课后集体研讨、评课议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闪光点、培育提升上下真功夫“诊断”,下实手“开方”,促使青年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沿着“合格课-优质课-高效课”这一目标循序渐进、成长提升,形成自身教学风格。

3.以培训为途径,提升青年优秀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学区)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以培养骨干名师为重点,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同伴互助”等方式开展校本培训。列支骨干教师培训资金,支持培养对象外出参加高级研修,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争取承担市级以上教研课题,让青年优秀教师结合实践参与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育人水平,促使其尽快成长为县级骨干名师。

4.以名师为引领,构建骨干教师人才梯队。学校(学区)要依托中心教研组、“名师工作室”和年级组,在学校(学区)内坚持“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学术造诣高、经验丰富的名优教师对青年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实施“导师带徒”机制。骨干名师要带领培养对象参与到自己的课题研究过程,为青年优秀教师创造实践的机会,“师徒”结队搞教学研究,指导青年优秀教师顺利通过“教学关”、“育人关”和“科研关”。积极引导青年优秀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方向转变。其次,学校要根据实际,给培养对象压担子、给位子,择优培养锻炼,让培养对象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同时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激励青年优秀教师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逐步构建骨干教师梯队,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可持续发展。

二、县级层面如何做

1.搭建平台,为青年优秀教师提供“出彩”机会。县教研室牵头,学校(学区)中心教研组和“名师工作室”积极配合,自下而上,每学年分别组织校级、片区、县级范围的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校本课程展示课、实践课程创新课等课堂教学比赛;组织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育随笔评比;组织说课、现代媒体运用、教玩具制作及音体美专业技能等教学技能比赛;举办青年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教师读书沙龙等活动。通过各种“比武”竞赛,为更多的青年优秀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展示才华的舞台和获得成功的平台,促使广大青年优秀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提高,脱颖而出。

2.强化交流,促进县域骨干师资均衡发展。每学年,县教育局要抽调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骨干名师重点对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后进的学校开展“送教下乡、传经送宝”活动。通过“名师”下基层、进课堂、作报告,发挥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达到县域名师资源共享。特别是城区学校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要将晋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选派到条件艰苦的边远学校支教1-2年,培养指导薄弱乡校青年优秀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促进县域师资水平均衡发展。

课堂教学优秀案例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育局和农场教育总支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方案》为指导,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有效校本研修机制建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组织领导

1、高效课堂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朱耀文(校长)

副组长:王小桥(副校长)

成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肖红年(后勤主任)

2、业务指导小组:

组长:王小桥

成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王红霞(语文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周丹(数学教研组长、区优秀青年教师)、罗晓芳(综合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祁冯静(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教学能手)、黄惠玲(区教学能手)

三、工作目标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认真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能力。

2.通过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4、消除课堂中存在的重形式、轻效能、课堂活动表面化、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学生无收获的现象。

5、杜绝课堂教学随意性,改变低效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要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具体措施:

1、抓实集体备课。教研组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2、开展各种活动。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促进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3、落实教学反思。活动期间内,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对精品课进行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案例分析。课后认真总结,写好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并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或课例分析,发送在学校qq群共享上。每学期3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期末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4、加强常规管理。教导处、教科室负责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突出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教研组的工作效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高。

(二)、切实抓好课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研究出不同的课型模式,并得以推广。

1、提高使用教学资源的高效性。

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为了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在执行国家统编教材的同时,依靠自己的力量,于XX年在创建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期间,编制了《关注学生的生命、实施关爱教育》的校本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积极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校本研究成果,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实效。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切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不能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五、“高效课堂”研究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XX年2月至3月)

1.召开行政会,传达上级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目的及实施意见,分析、研讨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成立领导小组,拟订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3.召开专题会,论证、修订“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4.召开构建“高效课堂”动员及起动大会,学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二)、理论培训阶段(XX年4月至8月)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

2、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引导教师自主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负担过重,教学低效益的主要问题,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基础性思想准备。

(三)、调研反思阶段(XX年9月至XX年3月)

1、以校为本开展课堂教学互动观摩活动,对照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

2、自评、互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撰写构建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规划。

(四)、构建模式阶段(XX年4月至8月)

1、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的“高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高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

2、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三个无效的训练——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互动)、无效的训练,经过调研反思初步构建我校各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五)课堂实践阶段(XX年9月至XX年9月)

1.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2.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校内、组内汇报课活动。

(六)汇报研讨阶段(XX年9月至2015年9月)

1.开展“同备、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

2.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

3.征集、评比“高效课堂”教学故事、教学反思。

(七)总结提高阶段(2015年10月至11月)

1.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研讨后,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为成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

2.撰写一份有较高价值的论文、调研报告或经验总结。

(八)成果展示阶段(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

1.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展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