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开发技术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3:14

计算机开发技术培训篇1

一、石化企业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开展相关业务联系,甚至还借助网络平台展开商务交易。因此,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石化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工作,并根据石化企业的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计算机培训体系,以便能够有效提升石化企业员工的信息技能。

二、石化企业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策略

1.充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石化企业管理者应该合理将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全面纳入到企业年度工作计划中,逐步形成分工明晰、责任明确和相互协调的培训机制,并根据石化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优化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流程,并为石化企业员工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提供更多政策方面的支持,从而促使石化企业的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工作中,为提升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新培训方式,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当前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网络培训方式,组织员工积极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在线培训,合理地将网络学习课程上传到石化企业的共享网络平台,或者联系专门的培训公司设计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线学习资源库,并由员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进行学习。这样,石化企业的员工便能够随时随地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以便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

3.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以确保方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在石化企业开展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之前,应该结合自身的业务范围、员工作息时间安排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培训内容,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同时,在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过程中,还可以针对动态生成的情况及时调整培训方案,从而确保培训方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4.强化培训的应用性,提高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因此,在进行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强调石化企业员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并指导员工积极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工作,以便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三、结语

计算机开发技术培训篇2

   很多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多次的培训之后,大量的培训信息管理工作有所流失。而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的保存,有助于企业建立相关的人才培训信息,及时保存数据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存底和保留。这样既方便日后培训档案的查找,节省时间节省人力资源,以及查找到的相关数据准确较高。以上皆是当今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能否掌握住大量的人才信息和人才资料成为企业培训的重要内容。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后,应该及时保存其培训资料,并及时建立相关的培训基础资料,方便以后考核的参考。企业更应该完善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做好人员资料的管理工作。

   2、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相关内容

   2.1信息系统的采集输入。信息的输入工作重点是培训信息的联网输入。其信息的输入包括对基本的信息和培训信息的输入。培训信息地的输入是该人员的工号、培训的单位,以及何时参加该培训,以及培训结束的时间,另外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培训的考核成绩,证书的编号是什么等相关的内容。这些相应的内容是通过网络传给相关的服务器,或者拷贝到相应的信息系统中去,由具体经办人员根据个人的相关培训信息的整合之后,并利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输入操作工作。基本信息输入工作包括各自的姓名、性别、工号、籍贯、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等一系列的基本信息。工作的基本信息,比如说工号、职务、编制、岗位名称、岗位性质、在聘情况。其中还包括本人的学历情况及获奖的情况,即毕业学校、毕业专业、学历情况以及荣誉名称、获取日期等。

   2.2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方便查询。培训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方便查询员工基本情况的便利途径。通过该系统的检索查询,能快速为需要的人员提供相应的查询资料。能否及时准确地查询到相关的培训信息,是大大降低信息成本提供工作效益的关键所在。信息库的保护。信息海量化的同时,各种电脑病毒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信息中,是信息库安全维护的一大隐患。如果病毒乘虚而入,将会对信息库造成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对相关重要信息的保护需要采用最新的防毒软件,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独立备份和保存。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手段,建立安全、完善的员工培训信息库管理体系。管理设置的权限。通过利用加密的技术,根据相关人员的职务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专门的系统管理人员对培训信息管理和更新,允许对某一模块的修改和设置权限。对于信息录入人员、查询管理工作的人员、信息修改人员分别进行规范的管理,以便保证系统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打印功能的丰富。对于已经录入的培训信息,根据需要可以打印一个人的全部资料,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性一部分人的信息打印,再或者需要的情况打印一段时间的资料信息等。丰富的打印功能,能快速满足企业对人员信息资料的需要。

   3、重视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更是与人们的工作息息相关。尤其是企业的信息管理更是需要用到计算机软件技术,由于管理人员的更替,容易造成档案流失,自从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信息管理中,从最大程度解决了人力、物力的管理缺失问题。,在企业及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信息管理工作效率显着提升。

   3.1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方便保存和浏览。企业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方便了繁琐信息的管理,也便于长久的保存员工的培训情况。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准确性、统一输入和规则,使企业的管理者在浏览信息时更快捷更全面。这样可以避开繁杂的查询,可以杜绝信息不全的缺点,能够有效及时地找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企业领导的思路也理顺。

   3.2培训企业相关的人才。如何有效推进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企业重视培训和引进相关计算机软件系统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才机制。对于员工培训信息及取得的成绩需要有所了解才能充分使用人才,员工的相关培训资料信息企业要及时储备完善。亦可让人才引入人才带动的方式,加强员工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培训,从而能够使企业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迅速发展。

   3.3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实现与设计。为使培训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自动化和科学化,应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企业现代化管理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来规范人才管理,加强对企业人才的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企业也可自行的研发适合自身发展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这一举措既能体现企业自身的魅力,又能为企业的大力培养软件开发的人才。同时,也为企业的开发经费节约了一笔钱,还能做到企业人员培训学以致用的好出。

计算机开发技术培训篇3

会计电算化就是当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它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并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在经济管理诸领域中处于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领先地位,正在起到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

1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高技术工作,它不仅需要会计和计算机专门人才,更需要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财会和计算机业务的双栖人才至关重要。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是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电算化系统建立起来后,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将是会计电算化成功与否的关键。财会部门主管不仅要亲自带头学习电算化的知识,而且要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组织财会人员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和熟悉并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培训必须先行。作为单位的财会部门主管,要积极组织和安排会计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为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实施做好人才准备。

2培训工作的特点

(1)培训的经常性。及时充实和长期积累能使会计人员保持技术上的先进地位,获得最大的技术开发潜能。所以培训应具有经常性,逐步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会计人员应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知识。否则,将会导致会计人员电算化专业知识落后,不能适应软件的升级、追加新功能的变化。《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曾经呼吁:“现在需要的是培训、培训、再培训。培训甚至可能成为第三次浪潮中的最大产业之一,成为一个重要的出口产业。”

(2)培训的超前性。关注管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其他学科理论的技术前沿研究,以最大程度地培养、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为开发人的最大潜能创造机会。

3会计电算化的培训管理

(1)确定不同的培训级次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一部分会计人员应进行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掌握计算机和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多数会计人员要通过中级培训,使之能够负责计算机系统环境和会计软件的维护工作;一少部分会计人员要接受高级培训,掌握会计软件系统的实施与运行管理的能力,并能够逐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工作。

(2)确定培训内容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作为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在内容上,应该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培训内容和课程的设计应基于培训目标。我们要根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选择一些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制定出培训内容,具体地说,一方面要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还应该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维护能力,能够比较熟练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对少数参加高级培训的人员,因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完成软硬件的系统维护工作,所以培训内容还应包括软件的内部结构、数据结构和具体处理过程,并能解决版本升级、硬件和操作系统升级带来的问题,这些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财会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并对本企业财会业务处理十分熟悉,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技术及程序设计语言的应用知识、数据库理论与应用知识、操作系统和各种工具软件的应用知识、计算机硬件和使用知识以及系统分析设计技术等。

(3)选择适合本单位的培训方式

根据企业是否拥有与培训相关的专业人士及培训时间,企业可选择企业内部培训和到外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两种方式。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培训教师的素质高低对培训效果影响很大,因此企业一定要保证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无论培训教师来自企业内外,都必须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4)培训结束的考核评估

计算机开发技术培训篇4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技术;人才培训;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7-0000-02

计算机模拟技术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一项成果,它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计算机模拟技术在职业技能人才培训中的运用,目前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参加培训的人员来自社会各阶层,其素质层次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参加的培训工种领域广泛,对专业技能要求的掌握也程度各异。因此,为提高培训的广泛适应性、提高培训效率,可以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具有数据丰富、参数可改、较直观、投入小、见效快、有较强的适应性等优势,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辅助培训工作。

一、计算机模拟技术在人才培训应用中的优点

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人力资源培训教学,能有效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片面等缺点,还能有效缩短培训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投入。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还能显著提高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受,激发学员的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技能的效率。具体来说,其特点和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众面大

计算机模拟技术以音像、图表、动画等可视化形式将抽象的培训知识和复杂的技能设计为高度工具化的计算机软件。这种数字化形式的计算机软件既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形式开展网上培训,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光盘等介质安装到个人电脑中供学员学习。因此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人力资源培训具有受众面大,传播快等优点。

(二)投入少,重复使用率高

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人才培训的投入较其他方式要少很多。培训机构只需投入购买相应的培训软件的资金,就可以开展教学。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教学软件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损坏,能反复使用,不会因学员数量多,运用量大而折旧。

(三)安全性高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对现实世界中存在并且可以感知的对象、存在但不能直观感知的对象、人们无法预测或很难预测的现象、代价太大不易进行人工模拟等各类现象进行模拟,如模拟汽车维护、叉车驾驶以及一些环境比较特殊的学习内容。学员在模拟技术的辅助下,可以对这些场景和技能有真实的感受,但不会出现在现实场景下有可能会遇到的安全问题,安全性高。

(四)深入浅出、直观易学

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人才培训能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能根据学员原有知识积累情况调节学习的难易程度,从最简单的案例开始着手进行学习,由浅入深,根据学习的进度适时调整相关参数,并在可视化的环境下将抽象、复杂的培训内容直观易学的表达出来,完成培训目标。

(五)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增强代入感

虽然传统的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也能给学员能提生动供鲜明的视听信息,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预先设置的条件、参数以及操作演示等教学内容。在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培训后,学员可以由自己操作、传输和反馈学习信息,真实体验操作的整个过程和在修改了条件和参数后产生的变化,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员掌操作、分析、思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计算机模拟技术在人才培训中的应用案例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网络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对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熟悉网络操作和维护,有着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员有了较大的需求。从培训促就业的角度出发,给一些具有高中或技校学历,但未充分就业的人员开展网络技术运用培训,让他们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网络管理的技能,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为此,笔者所在单位面向社会,对一些具有高中或技校学历的社会人员开展了计算机网络应用培训的实践,培训中采用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具体过程如下:

(一)使用Sniffer软件来模拟网络原理

网络原理部分的内容主要有网线制作、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等。网线制作材料成本低,直接通过学员的动手实践来掌握。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主要借助Sniffer软件来完成,通过该软件提供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帧的封装传输过程、现用网络节点通讯的具体过程、网路各层的关系等。还可以分析网络中哪个节点用的是交换机,哪个节点用的是集线器等,从而增强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使用netsim软件培训网络配置

在学完组网的基本技术和原理后,接着培训学员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配置和连接的操作能力。由于这些网络设备价值量都较大,因而无法给每位学员提供路由器和交换机,在此我们使用netsim等模拟软件,有效解决了这个难题。netsim软件提供了与真实环境相似的操作界面、过程和结果。学员在模拟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参数的过程中,如同在真实的设备上进行配置。在掌握了其配置方法后,就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快地上手。

(三)利用BosonnetworkDesigner绘制网络拓扑图

使用这个软件,能够设计模拟路由器、交换机、用户机或终端等设备,并选择不同的连接类型。设计完成后将拓扑结构图保存为一个扩展名为.top的文件中,并能使用netsim软件对此设计的拓扑结构中涉及的所有设备进行参数配置及调试。

(四)用netsim软件来培训网络的综合设计与配置

在掌握了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网络结构的设计之后,学生就可以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构建网络。其知识点主要涉及VLan划分与实现、trunk技术、Vtp的应用、nat的配置、路由的设置、访问控制列表的设定等,同样可以利用上述所说的netsim软件来实现。由于学生水平不同,对网络的兴趣也各异,教学中可安排一些较难内容作为选做,以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要。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另外可以安排一个大的综合性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需求设计一个网络解决方案,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三、计算机模拟技术教学与实例教学资源消耗对比

为了进一步凸显计算机模拟技术教学在实际运用中与实例教学对比的优势所在,不谈模拟技术教学比实例教学的容易接受程度和直观性,光从教学资源消耗出发,以下就计算机网络技术模拟教学设计一个简单教学过程案例进行对比(以20名学员、淘宝网网购最低价格为例)。

(一)基础知识授课教具购置及教学软件投入

计算机模拟技术教学:普通网线300米185元,压线钳+剥线器+测线仪+100水晶头套装21.8元/套*20套=436元,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及应用教程16.8元/本*20本=336元,Sniffer、netsim、BosonnetworkDesigner等软件网络下载0元。实例教学投入除相关软件下载外同计算机模拟技术教学,此步骤教学投入基本相同。

(二)组网教学过程消耗

计算机模拟技术教学在此阶段只需将所购置的软件安装入教学用机器,进行各种情况的讲解和模拟教学,而教学使用的电脑一般培训机构均有配置,无需另外添置。相比之下实例教学在此阶段需另外购置(按最低功能配置购买,4人一组实验来计算):CisconaV10V2-wF路由器、Cisco精睿SD2008t网络集线器5套(450+365)元/套*5套=4075元,组网用普通网线300米185元。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计算机模拟技术教学可随时修改教学参数和组网设计,即时显示修改后的网络反馈信息既省时又省力,获得显著的直观易学的效果。

(三)教学实例

以开展一个分布在上海、北京、重庆的分公司组网,并学习如何用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两种方法配置路由器为实例。计算机模拟技术教学只需在相应的软件中设置相关网络结构和参数,即时改变路由形式进行网络操作即可。传统的实际教学即使在不考虑实际投入是否可行的情况下正式进行操作实验的话,需要在三地分别购买路由器,同时申请DDn线路,派驻参加实验课的学生分赴三地进行实地数据调试,光一个实验案例的投入就已无法估算。

进行上述简单对比后,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实际人才培训教学中的显著优势。我们应该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开展计算机模拟技术在人才培训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切实将此项教学方式及技术推广起来,更好地加快人才的培养,服务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海,潘起来.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系统工程中的运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计算机开发技术培训篇5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生产性实训技术型应用性

[作者简介]郭子新(1976-),男,河北邯郸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与实验实训教育。(河北邯郸056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生产性实训模式促进邯郸市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34201106-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61-02

生产性实训模式是近年来是高职高专院校大力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产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实验实训相结合。其特征是“技能型”“应用性”,目的主要是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产业是高科技产业,需要有创新头脑和技术过硬的人才,而只学习课本知识的在校大学生,无法跟上日新月异发展的技术。如果学校闭门锁关,不与外面先进企业相结合,则无法培养出技能高和操作熟练的人才。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在真实的训练环境中参与软件的开发和技术的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内涵。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及完善尤为重要。

一、计算机专业生产性实训模式的现状

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的实训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由于其生产过程中对专业对设备的依赖性远小于对工作人员的依赖性,所以实训基地的创立离不开企业高、精、尖技术人才的指导。但是,校内的管理和实习环境在实际操作时缺乏统一性、连贯性和规律性。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对于新软件的开发研制需要长时间、密闭空间下的研究,而学校所建实训环境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而无形中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的连续性。此外,实训的内容和目的与时代脱轨,并非以企业的生产任务为中心,这也意味着实训缺乏明确性、全面性、内容生产性、产品应用性的实践特点。如果计算机专业的实训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实训的效果就毫无意义,而经过实训的学生就更谈不上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脱颖而出。目前计算机实训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与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立实训基地。

1.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企业的实训师资指导力度不够。自从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CStp)实施以来,高职高专计算机实训基地的建立方兴未艾,学生也积极地学习CStp课程。不少学校按照国家的办学宗旨积极与企业交流合作,由院校提供场地、能源等基础设施及管理机构,企业提供设备、实训师资、技术标准等,校企双方互补共赢。但是,由于高新计算机产业精密化、规模小等特点,大量的实习学生不能进入计算机公司进行实践,只能集中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而校内教师的软件开发实践经验不足,在进行实习指导时往往感觉力不从心。因此,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必须保证企业的参与和指导,否则实习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2.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实训人才培养缺乏规范。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更新速度极快,但很多学校实践基地的设备和软件并未及时升级换代。第一,这也许会导致花费大量精力、物力建立的基地使用几年就会被废弃。第二,这会导致实训内容与时代的新技术严重脱节,实训课程的知识老化、重复,也提高不了学生的兴趣。从这个角度上看,计算机企业和实训基地并未融为一体,即基地是基地,企业是企业。此外,校内的实训基地作为计算机企业的另外一个分公司,担负着一定的生产任务,要产生经济效益,学生也要在生产基地中学会企业的规范,接受企业任务的考核,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人,但实际上的培养却缺乏规范。

3.实训的内容和目的与企业生产任务缺乏结合。生产性实训遵循的一个原则是真实性,即实训场需要具有真实职场的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实现学习环境向工作环境的导向功能。但是,不少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内并没有模拟真实的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工作环境,学生也未能模拟真正的角色,完成某些工作任务。而且,许多实践教学仍是遵循传统的方式,模块单一,实训内容简单,并没有细化学生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实训的任务,使实训的学生未能亲临其境,进入实际的角色。近年来计算机的CStp课程在不断更新,所以实训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把学生实验和科研、生产连接起来,保证学生与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接触,并使用这一技术来解决某一实训项目,这样就起到毕业前后技术的过渡升级作用。

二、计算机专业生产性实训模式的新探索

国外实训的多种模式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种: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模式、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实训模式。其中,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指企业和学校以合作的形式对青年人进行职业培训,即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师的培训是一元,而步入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学习为二元。“双元制”教育的目的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上岗,很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是否有实践经验,是否毕业时无须培训,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经济利益。因此,学校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感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建立高效实用的实训基地,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1.实训基地必须依托大企业,科学设计实训过程,从看、学、做三个环节组织教学。首先,要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观摩学习,通过身临其境了解最新的开发技术和生产的流程。其次,经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紧密合作,创建了一个“仿真式”案例库。案例必须是真实完整的,如软件的开发、设计、制作、市场发行等各个环节的运行和经营模式,以用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分阶段完成项目。学生拿到案例后可以在学校仿企业管理的实验室中进行研究,这无形中建立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映射。当学生项目在学校实验室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地向企业推销,或者鼓励他们自主创建校内公司,研发、设计、生产一条线。这种实训模式中学做环节极大促进了学生从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他们就某个项目的具体案例来分析、研究并实施,这都是课本上完全学不来的知识。另外,当学生在训练多平台操作或软件制作时,他们会从更专业、更复杂的角度入手,而不只是因实训而实训,研制出来毫无市场价值的产品。

2.实习模式要根据培养方式的不同,分层次、分阶段、递进式地教学。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可细化为各个不同的专攻方向,所以它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的也各有不同。我们应该着重考虑课程模块的设置是否符合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发展。模块式教学法是国际劳工组织(国际iLo组织)为培养产业工人使其尽快掌握某种技能而开发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法。根据教学培养目标,把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成某一工种的教学模块。在计算机专业中,分模块学习的学生在经过系统、严格的训练后,能快速掌握这一技能,并在实践的操作中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独立、规范地进行模块功能分析、设计、调试,并在将来就业的工作岗位进行软件系统的部署、安装和调试。

学校应当按照不同培养大纲和目的来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即基础性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教学、综合技能训练教学和开放型实验实训教学。这样就明确了实训的模式,无论什么专业,所遵循的培养体系实质上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课程层次分明,连贯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发展。当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获得较大提高后,学校就要安排学生到联合的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为学生分配具体的生产任务,同时给予一定津贴,这样才能极大鼓励学生在校内生产实训时认真敬业,遵守按照企业文化设立的各项规章制度。

3.实习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任务为中心,以企业管理为准则,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学校在训练学生完成真实的案例后,就应与计算机公司联合,参与到他们的项目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组织学生在专门的计算机实训室内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例如,软件的开发、软件的测试和维修等。同时,学生也可模拟公司的角色,如总经理、部门经理、需求分析员、系统程序员、初级程序员、文档编写员、数据库设计员、软件测试员、培训员等。可以引导学生就项目的问题召开会议,让大家作报告,共同讨论,来推动任务的完成。学生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要写下任务计划,其中研究、设计、测试或维修的流程要明确、详细。生产任务完成后要根据企业的回馈和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有考核和评估。这样的以生产任务为中心,以企业管理为准则的实训模式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还有职业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而且这些项目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生产性实训的开展不仅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的生产需要。它必须以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为载体、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层次、分模块、递进式地教学。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训水准,促进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保证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从学习到工作的平滑过渡,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董宇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环境的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

[2]高军霞.紧密联系社会搞好计算机专业实习[J].中国成人教育,2003(6).

[3]胡恬,祁卫东.本科生产实习模式探讨[J].湖北工业大学高教研究,2004(2).

[4]贺媛媛.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实训的实现途径及分析[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5]李长庚,孙克辉,盛利元.高校理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

[6]陆卫忠.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训体系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

[7]卢小兰.抓好生产实习的三个主要环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S1).

[8]蒲如兰.实行三“结合”推进实习教学改革[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3).

[9]翟少华.计算机实训室的建设、开发及利用[J].文化教育,2007(6).

[10]杨海澜.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2).

[11]杨敏虹.电力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体系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5).

计算机开发技术培训篇6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能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一、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定位是应用技术、专业技能操作,所以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要教学环节。而计算机应用技能对实践教学的依赖程度要求较高,实训基地的配套、完善程度直接影响计算机应用技能和教学效果。

1、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操作、专业技能实践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实践环境。在虚拟工作环境中,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不仅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收获沟通、协作、管理等综合能力。

2、利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大量的实训、实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操作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利于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融入工作团队,投入到工作中,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3、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带动产教结合,使教师借助基地设备配套优势,开展校企合作,为企业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和高技术产业开拓,提供可行性研究和试验,从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还停留在专业的内在需求上,忽视专业和专业之间的共享性,没有系统的部署,缺乏统一指导和整体规划,使实训基地建设较随意,多部门之间形式上的合作,缺乏持续性投入和更新,实际运行中双方责任不明确,难以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稳定和无故障率,特别是系统更新严重滞后,造成供需脱节。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建成后的管理缺乏有效机制。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不完善、设备损坏率高等。管理上的漏洞,加之个别学生的低素质,使得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内设备损坏频繁,而设备的陈旧、损坏,又降低了学生对实训基地期待值,不重视不爱惜实训设备,形成恶性循环。

再有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实训环节需要学校提供大量的计算机相关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并随着物品的逐年损耗,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更新换代。例如: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安装,因为对原系统有破坏,一般实训室不允许;简单系统故障排除,需要对计算机进行拆装,实训室不提供;计算机安全防护技术,因实训室计算机已预置安全防护软件,所以不提供此项实验;局域网连接与组网技术,需要提供相应的耗材与设备,一般实训室不允许。所以教学资源的短缺,导致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薄弱,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弱,直接影响就业与分配。

三、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

1、技术实力。使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将理论教学付诸实践,学到先进技术,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目标的培养要求。

2、硬件设施。实训基地应该具有一定规模硬件设施、实训条件完备。应该选择行业领先地位,有先进设备、设施的企业,使学生能得到综合性的训练。

3、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是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场所,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预体验。更是延长设备使用周期的保障。

4、多样性。每个实训基地具有不同的定位,功能上互补。例如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电子商务、网站维护、物联网以及系统集成等功能的实训基地,丰富学生的实习内容。

5、合作制模式。通过与相关企业或公司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本着“互惠互利、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可以为公司提供教师、学生、网络布线部分设备,还能提供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及项目实施服务;公司则可以为学校提供网络通信设备、技术人员、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规范等,配合学校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订制、开发实训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安排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进行项目施工。

四、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实施

1、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安装、调试与优化技术实训实施。主要包括windows系列,数据库系统,其它应用软件系统等。1-4人/组,设备包括旧计算机、光驱、打印机、系统软件、office软件等。

2、计算机硬件组装与故障检测技术实训实施。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组装与拆卸,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1-4人/组,设备包括旧计算机、光驱、打印机。可与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系统组装与维护》结合实施。

3、局域网络的构建与组网技术。主要包括局域网络的构建、网络驱动、网络连接。1-6人/组,设备包括旧计算机、光驱新、网卡、网线、交换机(或旧集线器)、网线工具等,并完成组网后的配置。

4、网络服务器系统配置与安装。主要包括常用服务器的安装与调试。1-4人/组,设备包括旧计算机、光驱新、服务器软件等。

5、网站的构建与管理。主要包括建立网站、网页、网页更新与维护。1-4人/组,设备包括计算机、光驱、软件等。

6、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设置,基本防范技术,软件的使用。1-4人/组,设备包括计算机、光驱、相关杀毒软件等。

计算机应用实训课程开始,教师提供实训课程指导书;课程结束,学生提交课程实训报告。实训场地需要3~4间教室,由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安排工作任务,组长全面负责实训基地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副组长负责实训基地具体实训实施过程,计算机专业教师负责场地的清洁、布置、挂牌,计算机设备的清理与调试、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实训与理论教学的衔接。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更是实现学生和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桥梁和纽带。由于行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也必须适应社会潮流,在功能上、规模上不断改进,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更是如此。

只有打造一个功能上和外界发展接轨,才能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力,反过来,就业力的提高,又推动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良性的循环,也将直接带动其他实训基地良性的发展,为打造高职学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计算机开发技术培训篇7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高等教育

1.引言

1995-2005是我国计算机行业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各个高校大力发展计算机专业,几乎每个高校都设有计算机专业。国内知名的it企业几乎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到今天,十几年的人才积聚让计算机教育行业渐露疲态,进入人才饱和甚至过剩期,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高校应届生就业率最低专业之一。但纵观人才市场,“硬过剩”并未出现:各类it培训机构层出不穷,陆续输送大量计算机人才;招聘网站it职位的招聘更是持续火爆,供不应求。为什么高校计算机应届毕业生不再受青睐,甚至毕业后需要参加培训机构“重修”?十年光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育是否开始走向堕落?是谁一手砸了计算机学生的金饭碗?[1]这就不由得教育工作者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高等学校培养不出来足够多的高质量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

2.问题的分析

传统机械的高校教育难以承载多元化的企业需求,将计算机人才推到一个怪圈:一方面海量应届毕业生苦于工作无果;另一方面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it相关职位常年处于招聘热门职位前列,招聘网站一天的招聘信息竟达到万余条。企业需求与高校教育间不断被拉伸的真空地带,由日渐兴盛的各式培训机构迅速填充起来。“学以致用”这条传承千年的办学基准,难道当代计算机教育已经不再适用了吗?那么有没有深层次的思考过为什么我们高校培养不出来合格的计算机人才呢?通过多年的学习经验、工作经验、项目开发经验和深刻地思考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习计算机学科的方法。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计算机学的好的往往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些学物理的、数学的、法学的、哲学的等等其他专业的学生最后转学计算机都很出色。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人才。还有一些培训班上培训的学生,整体高出学校培养的学生。那么这些现象能否说明一些问题呢?我们的课程设置和企业应用之间是否有矛盾?也就是我们是否进行了按需教学和学习呢?

(2)计算机专业是个理论性很强很抽象的专业。尤其是计算机软件技术部分完全是抽象的。全凭个人想象,概念在每个人脑海中的印象是不同的。软件设计是在理解这些抽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设计。在产品开发环节也和其他专业有所差异。比如机械加工类,学习集中在几个典型案例的教学上,学习了轴类加工、盘类加工、箱体类加工、齿轮类加工任务后,那么以后做个其他类似的东西基本上不存在障碍的。可是软件就不行,这次做个成绩查询系统没问题,下次你做个图书管理系统,会因为系统环境,设计思路、业务流程、相关技术、编程语言的改变就不一定很顺利。正如行业有句话:“软件的正确性主要依赖于编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知识结构”。

(3)课本是硬伤,师资是软肋,实践经验是缺陷。我们选用的教材往往都是一些规划教材、省部级重点建设教材等。这些教材从编写到出版使用的周期至少在1年以上,甚至有些教材需要更长的时间,与it行业18个月技术更新一次的法则远不适应。还有些教材就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老师到老师,没有企业实践人员的参与。大部分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更缺乏从企业一线走出来的工程实践人员。

3.问题的解决

那么介于以上的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应该如何进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一些入门课程让学生快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设计、软件及计算机工作过程的基础知识。对计算机专业来说要做到理实并重,将理论性抽象性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更适合高职专业计算机学生的学习,做软件技术的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论知识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以应用技术为主、做到按市场需求学习。计算机语言、软件设计思想、数据库技术、流行技术、前沿技术等都要涉及。最主要的要注重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在实习实训环节对所学的知识能有个很好的应用和总结。

(3)整合课程设计和实训。力尽在实训中完成项目驱动的教学思路。我们发现大部分课程设计学生都做了一个简单的miS系统,三年下来学生用一个miS系统可以应付好几门课的课设或是实训。应很好地把这些课设实训的时间整合起来,严格要求、精心规划、以标准的软件开发规范和产品去指导学生进行软件开发的学习,从中将课程中学习的东西融会贯通。通过项目来锻炼学生是最好的办法。

(4)以案例引导、项目驱动、团队协作、小组教学为主要方式,不再以个人为教育单位,2-3人为一个项目组。一来模拟实际项目开发的真实环境,二来通过学员间的协作互助,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可以解决一些我们老师难以触及的问题。

(5)校企合作。校企脱节是所有高校计算机教育问题的根源。目前很多培训机构都与企业签署长期协议,帮助培养定向人才,想一想,为什么协议对象不可以是广大高校呢?企业直接和高校签订用人协议,通过大三一年的实践进行定型培养,毕业后合格即直接招收。这样一来,取代了流于形式的企业实习,同时解决了教育与需求接口的问题,一举两得。[1]和其他专业的校企合作相比,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更为灵活,应走出一条体制多样性,机制灵活性的校企合作新思路。学校实验室环境和企业实际环境十分相似只需有较强的企业实践的老师或是人员和标准开发过程,即可达到校企合作来锻炼学生的目的。

(6)老师要培训。计算机技术发展是很快的。每天出几个新名词是很平常的事情。新旧技术更替很快。专业老师应该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培训。

(7)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个人文素养的培养。介于高职层次学生的质量,应该对学生做足够多的入学教育和平时的素质教育,如:学生对大学应该如何认识,大学生活如何度过,对专业的整体认识,专业如何去学习等等。在平时多些素质教育的内容,以提到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等等。加强其内在修养。

4.总结

如今正是信息量成指数膨胀的时代,随着嵌入式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对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信息处理设备及平台的扩张使得用户也在不断的扩张,it行业即将迎来第二个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应抓住机遇发展我院计算机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王朝辉.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四个合作”的探索与实施[J].中外企业家.

计算机开发技术培训篇8

详细地阐述了计算机高新技术技能的“五段式”培训模式,并经过实践使参加培训的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了1-2门计算机相关模块的技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计算机高新技术;鉴定标准;培训需求;能力差异;回避制度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技能考试(简称高新考试)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对广大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人员的应用能力考试。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是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进行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和考站之一,自2002年以来先后进行了autoCaD、photoshop、3DmaX、计算机调试等模块的培训考试,共进行了四期培训,参加培训的学生达800多人次,合格率达到了92%,虽然该培训项目我们起步较晚,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得益于我们实行了“五段式”的培训模式。

一、充分调研

在建立“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智能化考站”之前我们进行了计算机考试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走访了考站技术服务部门全美测评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简称ata公司)武汉办事处以及开展计算机高新技术技能培训较好的培训机构,设立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获得第一手学生反馈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

1、学生参加技能培训的目的很明确,多学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实践能力,并对掌握技能有一个良好的预期,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技能基础。

2、重视培训时间和时机的选择,大多数同学认为应该在第六学期进行培训比较合适,因为:其一学生的学习压力有一定的缓解,有一定难度的某些公共课和主干专业基础课均已学完,相对而言该学期任选课较多,再加上我们的技能培训科目本身就是教学计划中的任选课,因此学生选择的自由度更大些。其二到了大学三年级以后,大学生有了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相关技能更快些,同时也避开了第七学期考研的时间和第八学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其三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后,应届毕业生可在第八学期将此证作为竞聘就业的证书之一。

3、培训科目的授课方式的选择,根据分析目前最佳的授课方式应该是,理论—操作—再理论—再操作,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之比为1:2。

4、教材的选择,大多数同学认为培训的组织方应该提供:培训科目教程,试题汇编,模拟考试光盘。

二、“五段式”培训模式的形成

虽然我们进行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起步较晚,但我们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培训于1997年开始,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培训模式,因此我们在吸收该模式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形成了针对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的“五段式”培训模式。

第一段:了解培训内容、熟悉考试方式和鉴定标准

该内容由管理者和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向同学们讲解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鉴定的政策,熟悉培训科目的鉴定标准,了解培训的内容和由全美测评软件公司(简称ata公司)提供的考试平台。参观实验室CaD中心,上机简单模拟练习。

第二段:拟定培训计划

采取座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学生的培训需求,拟定较为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形式、时间、地点、教师、教学方法等,根据学生不同的培训需求,有的采取全程的培训方式,有的采取强化训练方式。并向学生提供相关科目的鉴定标准、教材、习题集、练习光盘等。

第三阶段:实施培训

如果学生要求全程培训则采用“理论,操作,再理论,再操作”的培训方式,并注意集中训练与业余学习相结合,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及时掌握的可利用晚上业余时间补充一下,学院CaD中心机房晚上向学生开放,要求培训学生完成习题集中80%以上的练习题,对于参加强化训练的学生则采取“典型题练习”的培训方式,我院工业设计系图学教研室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已将习题集中200多道例题融合成8个大题(20-30道小题)实现一题涵盖多条命令,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基本掌握操作内容和技巧。

第四阶段:模拟考试

利用ata公司提供的模拟考试题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考试界面、考试环境及考试注意事项,由指导教师对学生模拟考试的结果进行评价,以决定是否对技能水平差的学生进行补缺。

第五阶段:正式考试

考站技术人员做好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调试好设备,并向主考员汇报准备情况,由主考员下载省鉴定中心下发考试数据,按时实施考试,学生拍照对号入座,监考人员核定学生的准考证,考试阶段专业指导教师采取回避制度,保证了考试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考试结束后,学生要填写本次培训的质量监控表,该监控表包含:学生对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评价,对培训内容、教材等的评价,培训学员还要填写能长期联系的方式,便于我们长久地跟踪培训的社会效益。通过反馈的信息不断地改进我们培训的方法和手段,时刻与社会市场紧密相连,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社会急需的高级技能人才。

三、培训效果

经过培训,相关技能为起到的专业课学习、毕业设计以及就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院2000级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利用所掌握的photoshop和3DmaX技能,较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真实课题)“鄂尔多斯市青春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等的设计工作,其中部分毕业设计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00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毕业生招聘会上,正因为他的“一技之长”使他能在竞聘中脱颖而出,获得某企业的青睐。我院200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7%。在全校名列前茅,在2004年湖北省首届计算机调试技能大赛中,我院代表队获得团体三等奖,个人二等奖。

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人才),我们在抓好学历教学的同时,还要利用“五段式”的培训模式加强学生计算机高新技术技能的训练,旨在促进实践课程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使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技能训练能成为学生求职的“敲门砖”更是胜任职业的“金刚钻”。感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院级科研项目提供资助。

参考文献:

[1]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技能培训和鉴定标准[m].北京希望出版社,2001,5

[2]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手册[J].湖北省职业鉴定指导中心,2002,4

计算机开发技术培训篇9

关键词:企业英语培训实际应用水平模式

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使得计算机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不仅需要了解市场、科学决策,更需要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与世界顶端技术接轨,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而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介质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国内计算机企业要想发展更快更好就需要专业素养高又熟练掌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本文结合对国内计算机企业的从业人员英语水平和国内计算机企业英语培训状况的分析,旨在从英语的传授和学习的角度提供一些更有效、更实用的英语培训模式。

一、国内计算机企业急需提高员工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

近十年,计算机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异常,到今天已将各种计算机技术多层次、多方面交叉融合在一起。但是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尤其是计算机研发人员面临着一个相当大的瓶颈,即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低下。虽然一部分的计算机从业人员在校都应学过计算机专业英语,知道一些专业术语,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但当他们与外国专家合作时,甚至连基本的语言交流也成问题更不必说是专业方面的沟通,甚至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也同样面临尴尬的境地。英语开不了口,即使开口别人也一头雾水,英语听不懂,无法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员工英语实际水平在与外国计算机专家的沟通和协作中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英语的口语表达和英语的听力理解。而与此同时,企业也因为企业员工无法达到一定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而不得不到社会上去聘请外事专家或翻译人员,但效果也不甚理想,毕竟隔行如隔山,因为太多的it专用术语和缩略语,以及很强的专业知识使得没有计算机背景的英语专业翻译无能为力,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无法仅凭语言层面所能解决的。所以越是市场化的企业对英语培训越重视,对员工的英语能力的要求越高。所以企业迫切需要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员工的英语实际操作能力,英语培训班则势在必行。

二、开展英语培训班应注意的问题

1.针对不同学员情况,培训班水平级别化

计算机人员的英语培训也要根据员工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工作需要界定其学员的英语所属大致级别。根据实际英语水平,可简单地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作为标准,即如果其通过了Cet4,则表明其英语水平为中高级,词汇量接近五千,不存在基本的语法问题,有一定的读写能力;如果若没有通过Cet4,则表明其英语水平为初中级,词汇量不足四千,可能存在一些语法问题,读写能力较弱。另外与工作性质相关,可将计算机人员划分成计算机研发人员、泛it人员两种,对计算机英语的要求也不同。简言之,应按照学员自身英语水平和工作的性质把培训班分成初、中级班和高级班两种。

2.培训师资源缺乏,培训质量良莠不齐

计算机企业的英语培训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除了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机制,即从企业内部人员的挑选到对其实施培训这一整套系统中,优秀的教师资源的贫乏是左右培训质量的关键。而目前的培训师水平鱼龙混杂,情况是不容乐观,既懂计算机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培训师少而又少。其中,有不少培训师仅仅是英语专业出身本身对计算机知之甚少而且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没有深入研究。所以可想而知,其培训质量怎能不让人堪忧。3.注重教材和参考资料的选择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选文一般都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的英文原版文献。它涉及了计算机的技术基础、系统和应用等各个方面内容,涵盖面极广。一般说来,一本优秀的教材,在内容上应该做到取材新颖、技术前卫、系统性强、可读性好。学习者在学完了全部内容之后,就应该对计算机各方面的技术理论、常见的专用术语的含义、本学科领域的文献体裁和风格有一个大体了解。但计算机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称得上是日新月异。因此,任何一本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都不可能涵盖计算机领域的新名词和新术语。所以在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上,选择难易程度适合的教材,太简单则不利于提高、太难则容易使学习受挫。根据教材的专业侧重的不同,在选择计算机英语教材时,可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

三、更有效更实用的英语培训模式

1.初、中级班进行基础英语的培训

初、中级班进行的是基础英语的培训,其学员英语水平处于初级或稍高的水平,这就要求应注意计算机英语的趣味性,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联想把许多看似枯燥难懂的词汇和句子赋予形象生动的色彩。例如,计算机网络中关于www(全球信息网)的学习,可以想象为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畅游(因为www很用以令人联想到波浪)。在培训时应注意掌握专业词汇和语法时技巧。首先,对构词法的掌握是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的关键之一。许多的计算机术语词汇都似曾相识,这时可从英语构词法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譬如说词汇“subnode”(次结点),若熟知“node”是“结点”的意思和前缀“sub-”是“次要”,那么subnode的意思就清楚了。事实上,在科技英语中派生词很多,这也是它的一大特点。只有既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又精通英语中的构词法知识,很快地猜出文章中生词的含义,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其次是对语法的培训,虽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语法结构相对简单,但一些复杂的长句子在文章中也会时常出现。

2.高级班弥补英语的实用水平不足

高级班的学员已经通过对计算机英语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加上有金山词霸这样的工具,阅读原文并不很困难,但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仍是培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系统学习计算机英语,这里的系统性包括了计算机体系的系统性和英语语言的系统性,同时必须时刻牢记:除了借助计算机英语教材系统地了解计算机诸方面的英语表达和专业词汇外,还要对英语语言本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以免出现偏废。有些计算机人员就是因为在听和说方面偏废,以至于影响到自身发展和企业的工作。如何加强听和说的训练即是提高培训学员的实际应用英语的水平重要一环,也是其中较弱的一环。听力和口语的训练可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培训,通过具体情景模拟来习得,也可以在高科技手段多媒体帮助下实现,如多媒体软件、网络英文广播、英文电影、英语节目和教学资料等。培训班开设期间,开办英语角的活动并保证此活动的延续性,设计现场英语运用的场景使学员能在模拟现实情景中更深刻地体会英语实际运用的乐趣等此类活动都能有效提高学员的听说等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3.培训老师自身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修养

计算机开发技术培训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多年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转.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