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级教学的利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6:25

跨年级教学的利弊篇1

关键词英语教育应试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0.4文献标识码:a

1四、六级考试作弊现象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1986年开始迄今已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无可否认其在调动广大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四、六级考试作弊现象屡见报道,甚至呈上升趋势,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的严肃和公正,同时这种不正之风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状态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其中不乏社会功利等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还有教师社会意识、育人意识淡薄的影响,加上大学生个人认知失衡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一现象昭示着目前教育和考试制度存在巨大缺陷。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四、六级考试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反而成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阻力。

长期以来,社会及学术界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负面评价主要体现在:首先,考试对英语语言技能测试定位不准,不能准确考查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其次考试制度与评价的公信力引发了大量作弊现象,影响了社会公平和诚信;最后,四、六级考试不但没有促进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干扰和阻碍了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导致应试化教学,极大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如今,四、六级考试作弊现象日趋严重更凸显了的这一考试的弊端,也直指整个大学英语教育的导向问题。当今英语教育应该朝着更综合、更能反应学生日常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的方向前进,特别是要提升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学术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

2“应试”导向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现状

我国外语教育同质化问题严重(刘臻,2015),费时低效的问题非常突出。根据胡学文等(2011)在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中的结果表明,多达56.9%的被调查者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持负面看法,只有44.5%的学生持正面看法,而其中持完成肯定态度的只有9.2%。鲁子问(2012)和杨惠中(2012)等人的观点也认为我国目前的外语教育不尽如人意,我国的英语教育还是以考试为导向。而这种以“应试”为导向的英语教育又必将会伤害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破坏正常英语教学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应试”型大学英语教学直接导致英语教学目标的简化和缩小。在一切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导向下,导致语言输入严重不足。老师和学生都不敢扩充教学内容,怕过多的语言输入分散学习时间和精力,导致无法集中精力准备四、六级考试,影响成绩和过级率。

(2)“应试”导致教学和学习目标功利化短视化。由于老师和学生都只顾着应付眼前的考试,而忽略或者错过了英语学习的更长远的目标,比如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走向社会,做好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3)“应试”使英语教育偏离了真正的使命。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着眼于考试和分数,英语教育的职责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用英语在国际事务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跨文化和跨学科的交际能力。

3对策和意义

四、六级考试作弊现象的根源说到底还是学生和老师被“应试”绑架,目前所倡导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社会化趋势是改革的方向,但是就如何发挥其在提高全国大学生英语水平和提升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方面而言,关键还是教育导向问题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更新。

(1)要打破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课堂形式,倡导学生的整体参与,培养自主学习兴趣和习惯,提升语言交际意识和能力。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形式在当今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已经明显滞后,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角,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要本着提升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信心和热情、形成教师和学生良性互动课堂的理念,注重创新理念的落实,更加充分地展现大学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2)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英语教育目标的实现。我国的英语教育也经历了30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起色。目前在中学教育层次已日趋完整和正规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已大幅提高,这无疑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向高级专业化、人文素养和能力纵深方向发展,英语与跨学科的其他专业相结合并融合为一体是未来人才发展的趋势,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必备能力。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目标越来越凸显,表现在英语学习可以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跨文化意识培养,增进学生对世界多样性的认知和了解。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语言教学具有语言和教育两方面的共性:一方面,通过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的传授和操练,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语言是其他学科的载体,因此,语言教学是一门集实用性、多学科综合性的学科,英语教学更注重整体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把英语学习和人的整体综合素质的发展联系起来,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适应当前社会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以适应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一句话,英语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跨学科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讲英语做翻译,而且能够在国际事务和交流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竞争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2]辜向东,彭莹莹.大学英语教师对Cet及其反拨效应认识的历时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

[3]胡学文,吴凌云,庄红.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外语,2011(5).

[4]金小英.浅析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教育理论研究,2016(4).

[5]刘臻.我国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英语能力[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3).

[6]鲁子问.中国外语能力需求调查与战略建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马培艳,沈玉梅.高等院校大学生作弊动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3(6).

[8]杨惠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3).

跨年级教学的利弊篇2

关键词:高校组织结构;科层制弊端;扁平化组织结构;弹性化组织结构;多样化组织结构

一、高校科层制组织结构

科层制组织管理结构由马克斯·韦伯提出。它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

实施科层制管理,实行组织管理的行政化,几乎成为现代大学的首选。高校科层制组织管理呈“金字塔式”的分层等级结构,即按照管理责任及权限将每个组织机构由低到高排列在不同的层级上,权力逐级集中,构成一条垂直分叉如金字塔形态的权力线。

二、高校科层制组织结构的弊端分析

1.行政化倾向严重,学术权利弱化。行政系统影响和干预学术系统的工作,学术权力很大程度上被行政权力所超越和取代,学术人员的权力不足,直接影响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尤其是涉及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建设等学术事务的决策时,忽略教授的作用,不仅会严重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也是高校学术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

2.权力集中,授权分权不足。从权力纵向分配看,如决策权、人事权、专业设置权、经费分配权等诸多管理权力主要集中在学校一级手中,管理的重心尚未下移到学院。面对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学院和系只能成为上级命令的执行者,其个性和特色受到遏制,无法依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校、院、系三级职、责、权处于相对分离的状况,学校一统到底的格局并未打破。组织成员的工作都是由上级部署,就不能充分调动所有成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抑制了基层组织活力及创造性的发挥。

3.信息传递与管理效率低下。过多的层级结构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弊端是信息传递环节多,传递速度大大减慢,同时也降低了学校的运行速度和工作效率。尤其是当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各科室职责或科室间关系划分不清晰时,层级越多信息沟通速度就会越慢。此外,过多的层级就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每一层管理人员在对信息的理解与传达上的偏差,导致信息失真。层级过多影响各层之间权力责任的划分,导致权力分工不明确。层级过多使得基层教职员工较少有参与组织决策的机会,既影响学校决策的质量,又容易导致教职工产生挫折感。

4.易产生官本位思想。通常组织中的等级越是森严,权力划分越是明显,其内部官僚气氛就越浓,成员对权威的崇拜和攫取权力的欲望就越强烈,从而形成对上诚惶诚恐和对下颐指气使的官僚习气。高等教育组织也是如此。高校内部对层级划分和层级间权利制约较明显的话,就会导致大多数教职员工不把精力放在如何搞好工作上,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处理好与学校领导及有关上级行政部门领导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更多职务、职称晋升的机会。

三、高校组织结构优化策略

1.采用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结构组织以基层作为管理权利和信息的出发点,通过减少管理层来减少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消耗和信息失真,使组织的行动力变得灵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可减少高校组织的层次,减少不必要的中层管理人员,有利于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同时,还可以使高校决策部门尽量接近教职工和学生,直接为教工和学生服务,让低层次的基层学术组织(学系或研究所)能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性,便于建立跨系、跨学科的研究机构。

2.建设弹性化的组织结构。弹性化组织结构是一种相对简单、高度分化的组织结构,决策权与控制权充分下放,发挥组织成员的跨越功能和组织间的协调能力。我国高等学校是一个政治组织、行政组织、学术组织等的结合体,每一种组织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这也必然产生矛盾。灵活有弹性的结构有助于不同价值观念和不同的组织追求之间矛盾的妥协。因此,多方面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会促使高校组织结构向更有弹性的方面发展。高校的结构越是有改进和回旋的余地,其调和矛盾的能力就越强。这种弹性化的组织结构能对几种不同的需求同时作出较好的反应,在出现未曾预料到的情况以后也能够立即作出相应的调整,并且使不同行动方案都有用武之地。

3.划分多样化的组织结构。从高等教育内部分类看,研究型大学以学术发展和知识创新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作为其根本任务。知识创新既要能充分发挥研究者个体的才能,又需要研究者群体的跨学科协同研究。因此其组织特征表现为“组织分权”,其组织结构就应采用具有扁平的具有弹性的结构形式,这样有利于学术自由以及学术成果的转化。教学型大学以知识传授与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特征是学校主导,管理垂直,其组织结构需采用直线型和刚性化结构形式。教学研究型大学以知识的应用与社会的发展为目标,强调教学与研究并重,但由于其学科发展水平不一致,各方面实力不均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管理重心应放在学院这个中间层次,其组织结构类型可以采用直线型和矩阵式相结合的方式。

从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及自然环境等方面都具有相对的优势,因此东部地区高校的组织结构要具有一定的扁平化、弹性化的结构性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对于东部地区要慢得多,所以中部地区的高校更适应直线型与矩阵式交叉组合式高校组织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职能部门和学术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使组织管理中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集权化和分权化能更好地结合起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远不如东部地区,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比较适合直线型、集权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参考文献:

1.陆江锋,《高校组织结构的构建与优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12

2.麻晓亮,《科层制视角:学校组织中的权力等级现象》[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3.龙献忠,《高等学校组织结构分析及改革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1

4.侯爱荣、张万红、杨秋媛,《绿色视阈中的高校组织结构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09.02

5.瞿凡,《高校组织结构设计问题与对策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0

跨年级教学的利弊篇3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教育体制法律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56-02

过去,大学生曾被称作“天之骄子”,是千军万马中挤上独木桥的佼佼者,肩负着国家和人民寄予他们的神圣使命。然而,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素质下降,教育质量下滑,考试作弊的现象在高校里悄悄蔓延,而且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据中国石油大学王英国老师的一份对420人的抽样调查显示,曾经在大学考试中有过作弊经历的大学生占47%,其中竟有39%的大学生有过多次作弊历史,18%作弊两次以上,仅作弊一次的只有43%。为了遏制日渐猖獗的考试作弊风,严肃学风和考风,教育部门动了不少脑筋,除了安装移动通信干扰器、屏蔽仪等防止学生作弊外,对作弊者的处分也越来越严厉,甚至一经发现考试作弊即取消学位。尽管如此,学生考试作弊仍然屡禁不止。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学校的教学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从教育体制问题入手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仅从课程内容设置、考试内容和形式、考风考纪、历史原因、相关法律制度等五方面来探索考试作弊的原因。

1落后陈旧的课程内容不足以满足学生需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种应试教育的课程体制忽略了学生的智力、个性、兴趣以及能力水平的差异,强调学生学习统一的课程,而不考虑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适应这种体制的学生自然会获得好成绩,而对于不适应的学生而言,面对补考、重修、取消学历学位资格等的压力只能选择作弊。另外,现在不少大学的课程内容陈旧,几十年不变,与所学专业目前的发展趋势严重脱节,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完成课程的重要环节。作为课程教学实施主体的教师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填鸭式”上。结果使已经熟练掌握了ppt、视频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与操作的当代大学生不能适应这种传统的课程教学,容易产生不满。结果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而考试又是必须的,为顺利通过考试作弊是不可避免的。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韦筱青老师对大学生作弊原因的调查显示,44.3%的调查对象认为是“上课内容陈旧”,52.9%认为是“内容用不上”。为了推进真正的素质教育,还学生自于学生,我们建议各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灵活地设置课程。在有条件的学校允许学生在第一学年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专业,允许学生跨学院、跨系选课并承认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应当与时俱进,在课堂讲解中结合本节内容,给同学们穿插讲解围绕本专业最新的发展趋势信息,使同学们对理解枯燥的课本知识有更具体的认识。变“填鸭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使学生对本专业更有兴趣,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尽量采取开放式考试形式,让学生真正发挥所学的多科知识,创造性的解决有意义的问题。考试内容尽量少出现选择题、名称解释、简答题等易抄袭或只要学生夹带纸条就能拿满分的试题。

2考试内容和形式不合理

大学教育是以创造性教学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其核心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新的建设者,这就决定了大学教学的测评应当坚持素质中心化的原则。而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这种考试基本上侧重于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很难考核学生的创造、实践及思维能力。特别是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这样的两课课程,很多老师不重视建设、发展、创新,上课时照本宣科,考试形式也几十年不变,仍以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而考试成绩也以标准答案为准。这就使一些不擅于死记硬背的学生为了考试过关而作弊。据西北师范大学万明钢老师对867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被排为考试形式最容易作弊前三位的课程是《思想品德修养》(33.3%)、《马克思主义哲学》(25.2%)、《邓小平理论》(20.4%)。对于这类科目,考试题目应以比较开放式的实际应用性试题为主,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考核的主要内容变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扩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这样不仅杜绝了作弊现象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考试形式多样化,不要仅仅拘泥于闭卷考标准答案这种“一卷定乾坤”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除少数属于基础知识积累性的课程沿用闭卷考试方法外,对于通过查找资料就能够运用的知识则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应该重点考核学生在理解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提倡创意性的答案。对于参考答案,列举主要知识点,表明各个要点的得分即可。这种评价体系能够达到综合考察的目的,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总之,建立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和处理好每一个学习环节,培养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3考风考纪不严

据调查显示,考风考纪不严是考试作弊最高的外部原因,高达22.5%。此外,中国石油大学王英国老师对出现作弊现象原因的调查显示,主考和监考老师监考松懈使学生有机可乘占22%;而主考老师没有营造好严肃的考场氛围竟高达23%。可见为了预防和打消学生的作弊企图,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和严肃的考场纪律的重要性,进而杜绝在考场上讲话、埋头看书报、改作业、打电话“开小差”而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的行为,避免考场失控而让一些有“法不制众”作弊动机的学生浑水摸鱼。高度重视考试管理工作,健全考试制度,严格考试纪律,充分利用电子监视器、电子干扰器等手段加强对考试过程的监控,从严治考,使其放弃作弊念头。学校应制定相应的监考职责,加强对监考教师的思想教育,使其在考前营造严肃的考场氛围;在考试期间,要加大考场巡视力度,通过提醒、暗示,使有作弊意图的学生放弃作弊念头和作弊行为。建立健全试题库、“教考分离”、封闭考卷名字和流水线集体阅卷制度,从程序上杜绝“送分”、“重点辅导”、“钱分交易”等考场外“作弊”现象的可能性,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和公平性。此外,要加大考风考纪的宣传力度,唱响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主旋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从而打消学生的作弊心理,还可以让担心“某些人作弊却获得了利益”而心理不平衡的相当一部分试图作弊者放弃作弊的念头,结果使考试作弊人数和比例大大降低。

4高中阶段即存在考试作弊现象

随着大学不断扩招,高中也不断扩招,同时生源数量不断减少,使高中的入学率逐年提高,这样就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而高中学习的目的是考入大学,高考压力及一些老师的错误引导使他们把课程分为三类:在高考中分值最高的语文、数学、英语为第一类,其他高考科目为第二类,而非高考科目为第三类。学习精力主要投入到第一二类课程的学习中,对于第三类课程投入的精力很少,有的学生甚至在上此类课时学习高考科目。但是这些科目又要会考,这就使他们为了会考而作弊。此外,监考老师在会考时监考不严,甚至协同作弊等,都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形成了在考试中作弊的错误习惯。王英国老师等人的调查显示,高中阶段就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的同学的比例达到了40%,而且呈现急剧上升趋势。笔者认为,应首先加强诚信教育,使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即树立诚信观念。其次,纠正学生按是否是高考科目,及所占分值多少对课程进行分类的错误思想,因为投入精力过少而又必须通过考试必然引起作弊。此外,一些中学老师迫于高考压力,对学生的作弊行为持默许态度甚至向同学们灌输作弊的手段和方法。这让很多学生认为作弊是理所当然的,他们那固有的羞耻感早就淡化消失了。

5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对处理作弊者有法可依

考试中,有的学生明知作弊是违纪行为,但是考试作弊风险小,收效大。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不能通过考试就不能获得学位证书,被许多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而由于四级考试基本上没有风险,导致愿意替考的人两个小时的付出可以获得巨额的收益,而对那些英语基础差的人来说,花一点钱作一次弊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自己的目的。调查显示,曾经作弊过的同学占21%,而被缉获的仅占1%,作弊被缉获率非常低。以上事实说明我们必须加大对作弊者的惩罚力度,进而起到威慑作用。但万明钢等人的调查显示有62.4%的被调查者不同意开除作弊学生。有54.3%的被调查者认为对作弊学生处罚太严,教师抓作弊会有顾忌。有些学生正是利用老师的这种同情心理,大着胆子作弊。此外,这些处理规定都是依据学校内部文件,并没有适用的教育部规章对考试作弊者的处分规定,无法可依,建立和完善专门的考试法律制度,依法治考,是形成良好考风考纪的保证。填补我国一项法律空白的地方考试法规《重庆市教育考试条例》已于2007年9月在重庆市开始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规范教育考试的法律。第一次把对考试秩序的维护由道德和纪律为主转化为以法律规范为主。使学校对考试的管理以及对作弊者的处罚变得有法可依,特别是像勒令退学、取消学位这样对考试作弊者的较重处罚必须依法进行。可以依法建立正当的处罚救济程序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一名学生被认定为考试作弊不服,他可以通过申辩、申诉程序、诉讼程序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王英国,朱筱敏.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和心态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3(4).

[2]韦筱青,龙平平,唐兴,等.从大学生考试作弊看高校教育问题[J].高教论坛,2004(5).

[3]万明钢,曹汉斌.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2(3).

跨年级教学的利弊篇4

高教何以在错误道路上走得这么久这么远

2009年初,政府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并公开征求意见,随即引发一场全国范围的讨论,网络上的各种争议更为火热。3月2日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提出《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建议:一、废除自学考试制度;二、取消不合格的在职研究生学位;三、砍掉一半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四、大学必须与所谓“独立学院”脱离关系;五、让成人教育回归职业教育;六、停止大学办分校;七、整顿大学的科技开发园和研究院;八、实行教授定编制;九、砍掉2/3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十、整顿“大少爷作风”,严查大学财务支出。据《长江商报》“高教十症”调查结果(3月12日公布),近两千网友投票,除第一、九两条外,其余8条意见均获“7成以上的网友力挺”。

当然,高教之病并非仅限这10条,而这10条也不一定都是最为严重之症,但这毕竟是一位资深大学校长率先响应政府号召,全面系统地坦陈自己的批评与建议,理应给予应有的尊重与理解。

我与刘道玉教授相识已久,而且都是在1980年代出任武汉地区中央直属高校的校长。他虽然比我年轻,但在高校行政管理方面却比我出道早得多,而且还曾在教育部主持过重要工作。我非常敬重他对教育事业的革新精神与执着追求,对他此次提出的批评建议更深有同感。应该说,刘道玉是1980年代那批大学校长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意见包含着众多师生积压已久的共同心声。但我不想重复列举或补述当今高等教育的各种弊端,而宁可探索我国高教何以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这么久、这么远,危害又这么深!

记忆所及,1980年代的高教基本上是正常发展的,尽管体制、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革新步履艰难。1990年代以后,“教育产业化”作为决策开始推行,主要驱动力来自比教育部更为强势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我至今还记得若干权威人士在报刊和电视上发表的那些梦呓或狂想,仿佛高教一经形成规模宏大的支柱产业,就可以财源滚滚,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经过任何民主咨询,决策究竟有多少科学性也不得而知――1999年就从上而下仓猝地敞开“扩招”的大门,加上此前也是从上而下促成的高校大合并,一味追求扩展办学规模的狂热浪潮开始形成了。

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诚然需要加速高等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普遍提升,也需要高等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但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不能牺牲整体质量,否则教育即令转化成庞大的产业,也只能视之为高成本、低效益而虚有其表的泡沫经济。很不幸,有关部委一意孤行,并且以“跨越”一语要求高等教育勉力推行21世纪新一轮“”,大学遂成为重灾区。

紧接着又是在“跨越”号召下出现弥漫全国的“升级”狂热。中专升为大专,大专升为学院,学院升为大学,其实好多学校根本不具备升级条件。许多正规大学也不安于现有定位,甚至连“教学型与研究型”这样的双重身份都不满足,一定要往“研究型综合大学”蹿升;而已经具有“研究型综合大学”特殊身份的所谓“985”大学,又纷纷向“世界一流”狂奔――真可以说得上如痴如醉,举国癫狂。

大学的各系也不安于现有定位,纷纷争先把握这千载难逢的“升级”良机,于是好多系上升为学院,个别系还分身为几个学院。有些研究所也不甘落后,自行提升为牌号甚大的研究院。某些“特大”大学由于下属学院太多,校领导管不过来,又在校、院之间设立学部,俨然泱泱大国气派。相形之下,原有许多系、所的地位则江河日下,往往自嘲为“无非教研室”。与过往相比,现在的大学管理机构名目繁多,层次重叠,越来越像庞大而又复杂的官僚机构,与原先标榜的“精简、效率、效益”革新目标背道而驰。

大学现在确实很忙,因为学校越办越大,学生越来越多,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越来越重。特别是年轻教师,为了从助教升为讲师,讲师升为副教授,每年还要达到发表若干论著的所谓“刚性指标”。校、院、所各级领导更忙,因为“扩招”也好“升级”也好,并无足够的财政拨款,还得“自筹”财源弥补经费不足,于是便想方设法“创收”,乃至变相推销形形的“学历”,当然更少不了“跑部前进”,争招生数额,争项目经费,争科研课题,争学位授予点等等。而教育部及其下属各司局又巧立名目,精心设计繁琐的申报、评审、验收等手续,其中仅本科教学评估一项,就把全国高校折腾得人仰马翻……

试问,在这样劳民伤财的纷纷扰扰之中,大学领导又有多少余闲精力用于改善管理,以期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呢?高校素质的整体下降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而更为严重的是急功近利、弄虚作假造成的诚信流失。我们现在还有大学精神吗?今后大学精神的重建恐怕不是一两代人的真诚努力所能完成。高教的积弊不仅年深日久而且盘根错节,彻底整顿谈何容易。

从深层根源来剖析,主要问题仍在于主管教育者对教育本身缺乏正确的认知。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需要良性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灌输”、“塑造”。教育的起点与归宿都是爱,都是人性的完善与提升。所谓“以生为本”,就是以人性为本。现今教育当局主事者把各项重大措施都名之为“工程”,实际上是忘记了人性不同于物性,学校不是工厂,教育更不同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说到底,教育是细致的教化而不是简单的制作。

大学没有自我完善的空间,校长没有自我完善的胆识

把教师比喻为“灵魂工程师”未必完全确切,但教育的根本毕竟是人格的养成,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积60年高教工作的亲身体验,我总觉得教育应该是慢工细活,教师更像精心培育花木的园丁,必须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与季节的环境变化,循序渐进地从事本职工作,而最忌急于求成和揠苗助长。与其主观武断地通过行政命令推行一个紧接一个折腾大学师生的所谓“创新”或“跨越”,倒不如让大学保持相对安宁的校园,也许顺乎自然的“萧规曹随”比什么“开辟新纪元”之类豪言壮举更有利于高教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无论古今中外,成功的教育改革往往表现为渐进式的积累及作为其结果的“水到渠成”。

“”以前,多次急风骤雨式的群众运动,不仅未能实现“教育革命”的预期目标,反而严重损害教育本身,特别是挫伤了众多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这个教训极为沉痛,但似乎早已为现今教育当局所忘却,并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形式重蹈覆辙。现在虽然不再有人公开侈言政治挂帅的群众运动,但是动辄以政府行为推行全国一盘棋的举措,依然忽视教育的连续性与相对稳定性。朝令夕改,而且政出多门,让许多大学无所适从。以前“教育革命”主要靠政治威权,现在却主要是靠“利益驱动”,以形形的各类“工程”与相应的“课题”、“项目”经费促成“跨越”导向。同时,又拟订各种繁琐而脱离实际的指标体系与评审程序,迫使大学顺从就范。如果说过去的大学是屈从于政治压力,现今的大学则是倾倒于金钱的魔力。政界“跑官”,大学“跑点”,而且都一同“跑步(部)前(钱)进”,这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潜规则”。

大学的堕落已经令人难以容忍,但教育当局仍然沉醉于少数追随者的歌功颂德,至今未能深切反省,因此在错误道路上愈走愈远。最近,为浙江大学所谓院士课题组“抄袭舞弊”事件,教育部也曾严辞痛陈要下“猛药”,但“猛药”似乎只是针对大学,学术道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真是匪夷所思!我认为,追根求源,如果现行教育体制依然原封不动,中国教育改革也只能停留于修修补补,根本难以革除错综复杂的各种积弊,因为大学根本没有自我完善的空间――而恕我直言,许多大学校长也没有自我完善的胆识,甚至没有自我完善的内在醒悟。因为其中有些人已经习惯于唯命是从,随波逐流,把学校作为个人晋升之阶,千方百计在“跨越”与“创一流”的虚热中显耀自己的政绩。种种事实表明,在目前教育部这样强势集权的管理体制下,大学很难在教育改革中有根本的转变。

教育改革,千头万绪。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两个回归:一是回归大学主体,一是回归教育本性。而关键首先是体制改革,让大学独立自主地按照教育自身规律来办好教育。

跨年级教学的利弊篇5

【关键词】多元化;时代因素;利与弊;选择教材

一、引言

英语教材是指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练习册、活动册、教学实物、计算机软件等。自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材发展迅猛,呈现出“一纲多本”的局面。这引起我们的思考,教材多样化发展对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过程,究竟起什么作用,除了积极作用外,是否也有消极作用;面对“一纲多本”的局面,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才能充分、合理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二、中小学英语教材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因素

2.1新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课标》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也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置级别。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和新课标要求,出版发行了适合本地区的英语教材,从而促进了中小学英语教材的“百花齐放”多元化局面。

2.2发展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竞争也愈演愈烈。科技实力和教育水平成为国际间竞争的生命线和制高点。为了提高我国的科教水平,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教材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随之凸现。首先,我国在某些学科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很难靠自身建设出先进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教材,因此我们需要引进国外教材。其次,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办学目标、评价标准等方面吸引我国积极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一些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外国语学校积极开展的与外国学校合作活动,引进国外教材。英语是世界最重要的语言之一也是我国中小学外语的主要语种,引进的外国教材大大丰富了我国教材,尤其促进了中小学英语教材多样化。

2.3现代科技进步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多样化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教材形式的多样化。随着高科技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教材的内涵与外延都有所丰富、扩展。教材不仅仅是指定的一本教科书,它包括所有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教学材料,例如幻灯片、照片、电视节目等。在现代教学理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改变为课堂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形成人机互动的授课形式、现代教学理念上的教材呈现出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化形式。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也给教材建设带来革命性变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因极具趣味性、情境性、实用性,也逐渐走进课堂。这些现代技术的在教材建设中的应用极大的促进教材多元化发展。

三、中小学英语教材多元化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利与弊

3.1教材多元化发展的弊

教材建设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景象,它存在教材质量下降、教材间断的弊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地区按新课标要求编写了适合本地区教育发展的教材。但由于水平不足或对新课标认识不够,有些教材还不够完善。有些英语教材有不真实、不地道或无意义的语言材料,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周围世界。甚至有些教材缺乏科学性,偏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内容部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教材都有很多版本。过去全国只有材,现在各地区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各学校教材也不统一,甚至有的学校出现一个年级使用多个版本教材的情况,这就产生了教材的衔接问题,除了以前存在的小学、初中、高中之间的教材衔接问题,还有以前没有的情况,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衔接。多元化教材造成学生知识背景的多元化,这加大了教学难度也直接影响到教与学的质量。

3.2教材多元化发展的利

中小学英语教材多元化发展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日益显示出其对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体现出国家新课标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中小学英语教材多元化不但能体现素质教育,还能让人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的思考从而促进教育改革。传统教学往往把传授知识,学生获得知识作为唯一目标。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目标已变成: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收集、分析、总结知识,学会自我增长和加工知识。即,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不同版本的教材为因材施教提供可能,适应了不同层次水平地区和学生的发展。

四、教材多元化发展下选择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4.1科学性原则

要选用根据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颁布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往往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达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

4.2合理性原则

要选用语言真实,情景有趣的教材。语言真实、地道、有意义的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真正的语言能力,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化,。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周围世界,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客观需要,也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英语教材中鲜活的情景可帮助教师达到提高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的目的。因此,在教材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下,依照教学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教材在教学效果中发挥重要作用

4.3适合性原则

要选用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材。有些学盲目引进国外教材或者追求高质量教材,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不是专门为我国英语学习者编写的,也没有参照国内有关课程标准,因此有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国内实际教学需要,无法与国内教学环境相结合,而且高质量的教材也不一定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教材的选择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依据。

五、结语

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多元化发展,是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国际化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进步的结果。总体来说,中小学英语教材多元化发展符合教育改革的思想能够促进教育进步。同时,教材的多元化发展也对教材的选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选择教材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原则。

【参考文献】

[1]程晓棠.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跨年级教学的利弊篇6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英语全球化利弊;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一、英语全球化

英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7世纪英帝国的航海殖民扩张,形成了北美洲和大洋洲的说英语的地区[1];第二阶段,18-19世纪,欧美国家在亚非的殖民扩张,将英语移植到亚非地区[2];第三阶段,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全球化势不可挡,使英语成为了世界通用语[3]。

目前,世界超过2/3的科学家都用英语写作;全球3/4的电子邮件都是英语书写;货币金融业、新闻媒介、旅游业、广告业、网络业、社会信用和国际救援等领域,大多使用英语[4]。这一现状促使很多非英语国家和地区不断调整外语政策,强化英语教育。例如,2000年,韩国将义务教育段英语学习者的年龄从13岁降到9岁;中国台湾将开设英语课程的起点从五年级降到一年级[5]。此外,因特网的普及和大批赴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和移民也促使了全球学习和掌握英语的人数不断扩大。到2010~2015年间,学习英语的人数将达到20亿人,占全球总人口数量的1/3。[6]

二、英语全球化利弊

英语全球化消除了各国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的逐渐趋同有利于消除世界不同族群间的语言障碍和“巴列塔”[7],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贡献巨大。

但英语全球化在促进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加剧了英美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方面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导致了强势语言所承载的强势文化不断向强势文化圈外辐射,弱势语言。。。艰难的生存者,消亡着。[8]以英语为代表的强势文化给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的发展构成了挑战,甚至伤害。过分推崇英美文化的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英语强势文化的影响,贬低甚至忽视自身文化的传承,导致文化失语现象,例如,我国很多学英语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即他们没有意识和能力及时有效地用英语来传播我国的文化[9]。这种强势英语文化的不断扩张使得很多国家的语言濒临消亡,甚至灭绝。“到21世纪末,50%-90%的现存语言将消失。”[10]

但不可否认,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本文作者认为其利大于弊。英语为世界各国民众能进行无障碍的沟通提供了便捷的沟通工具,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减少了因误解或无法沟通造成的文化冲突。

三、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大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为社会发展培育了大量所需人才。顺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内容,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以适应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求和对外交流的各领域的现实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英语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学中的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大学英语教学是广大学生了解欧美英语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只有不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积极了解欧美文化,才能减少或者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甚至文化失语现象。学者张红玲做了一个关于中国外语教学中有关文化教学的现状的调查,被调查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和体验,这造成了他们在同外国人交流时感到很紧张。同时,他们还认为现行的教材、教师和教法都无法满足自己文化学习的需要,教材重语言知识,对文化知识的介绍偏少,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这一调查结果也得到了张红玲的同行的证实。

四、应对策略

英语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和科技的交流带来了诸多益处,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构成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如何趋利避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应当不断加强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主要通过教材学习和传授英语知识和英语文化,但现行的很多教材无法满足英语全球化对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教材中对文化内容的介绍比较零散,缺乏完整的体系,不能体现英语国家的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传统、习俗和非言语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应当不断更新现有教材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讲述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在语言习得和日常交际中的作用,让学生能利用教材中的文化现象进行充分的讨论,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第二,英语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多元文化教育。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地位促使英语教师必须不断调整其课堂教学设计。如在选材时,教师要遵循多元文化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既要反映学习者自身的文化、“内圈英语国家”的文化,和其他英语非母语国家的文化[11],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文化,不断改进教学理论和方法,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第三,英语学习者要意识到,学好英语有利于国际交流,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不同文明间的融合。但同时,英语学习者也要对英语文化的传播保持适度的警惕性,不能彻底抛弃自身文化,不能让英语文化过度冲击自身民族的文化。在学习英语强势文化的同时,要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做到兼容并包,既反对西方文化的过度扩张,又要反对极端的民族主义。在学习英语文化提高自身能力,发展自己的同时,还要借助英语推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心态。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目的语文化知识的导入,也要注重学生心理层面的疏导,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心态。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用英语文化的价值观来看待和评价英语国家的言行,理解和包容英语国家与自己国家的差异。同时,要让学生客观地认识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平等的同英语文化的人进行交流对话。这样才能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本民族的文化的教学,做到兼容并包,既要勇于借鉴英语文化的精髓,又要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的特色,并将其发扬光大,让世界听到来自本民主的声音。

参考文献:

[1]Crystal,D.englishasaglobal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

[2]Kachu,B.asianenglishes:Beyondthecanon[m].HongKong:HongKongUniversitypress,2005.

[3]Jenkins,J.worldenglishes:aresourcebookforstudents[m].London:Routledge,2003.

[4]朱风云.英语的霸主地位与语言生态[J].外语研究,2003,(6):23~28.

[5]nunan,D.theimpactofenglishasagloballanguageoneducationpoliciesandpracticesintheasia-pacificRegion[J].teSoLQuarterly,2003,(4):589~613.

[6]manfredBSteger.Globalization:aVeryShortintroduction[m].oxfordUniversitypress,2003.

[7]Jenkins,J.worldenglishes:aresourcebookforstudents[m].London:Routledge,2003.)

[8]赵宁.警惕没有硝烟的战争―论英语全球化与语言霸权[J].网络财富,2008(6):152.)

[9]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跨年级教学的利弊篇7

(①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秦皇岛066004;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54100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的跨国公司的实力强弱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本文从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出发,阐述中国跨国公司和世界级公司的差距和中国公司存在的弊端,并且相应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价值链;政府

中图分类号:F2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017-03

作者简介:刘莉(1994-),女,广西玉林人,本科在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彭少辉(1992-),男,广西玉林人,本科,环境工程专业。

0引言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在境外投资设立企业约2万家,国家和地区覆盖率目前超过70%,商务部的文件指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额为1500亿美元,中国跨国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分析中国跨国公司现阶段的基本特征,梳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对我国跨国公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近几年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发展情况

2011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746.5,同比增长8.5%;2012对外直接投资770亿美元,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1078.4亿美元,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16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结合2011年-2014年世界五百强企业数据(见表1)。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对海外的扩张呈现增长的趋势,并且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的区域也发生变化,2013年中国企业对欧洲国家投资下降15.4%,但是亚洲、北美和非洲呈上升趋势,2014年对美国企业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3.9%,欧洲国家的投资呈缓慢增长。总的来说,呈现由发展中国家逐步转向美日欧等发达国家。

2中国跨国公司与世界水平跨国公司比较

2.1行业比较

世界前500强中,中国排名前十位的跨国公司主要以能源产业和服务业为主,这些都具有较强资源性垄断和规模经济特征,而世界前10强的公司有不少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制药、汽车、软件行业等,说明了中国跨国公司处于初级阶段,技术型产业还是未能很好融入国际化分工的主流。

2.2资源配置效率比较

2014年世界前500强的前十强企业与中国前十强企业的资产投入与劳工效率比(见表2),世界前十强企业(除中国外)的劳工效率平均值是2.45,意味着一个工人可以带来2.45百万美元的收入,而中国是0.35,外国整整是中国的7倍;资产收入比外国的平均值是1.17,中国的是0.62,可见中国的资产收益之低,资源配置水平低,同时人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2.3企业性质比较

世界500强企业中,前100强的中国企业占据16个,除了台湾的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的来宝集团属于民营企业,其余的14个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而英美等国家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盈亏自负,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筛选出有能力、适应生存的企业,而中国的国企对国家资金的依赖性,不仅加大国家开支,而且资金的利用效率低,在国际化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

2.4盈利能力比较

分析2014年《财富》网世界五百强中前十强企业(除中国),及中国的前十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见表3),世界前10强的企业的净利率的平均水平是5.70%,中国的平均值是8.86%,原因是国家扶持的银行业把整体的水平提高了,外国前十强企业的资产净利率平均值是5.8%,意味着100美元的资产带来5.8美元收入,而中国前十强的仅仅是3.4%,约近与外国的一半的水平,折射出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的特征。

2.5科研投入比较

中国企业联合会缪荣曾指出,全世界研发投入的80%、技术创新的70%和技术转移的60%都是由世界500强企业完成的。但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平均只有1.41%,虽然世界500强名单中中国企业的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但企业的发展并不是由于技术的创新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而是因为垄断和国家的支撑等原因。

3中国跨国公司的不足之处

3.1企业大而不强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访问中国曾经说过,中国企业最大的特征就是大而不强。中国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资金庞大,甚至不亚于世界级公司,但是盈利能力就是远远落后,这与企业的国有性质的弊端有一定的联系。

3.2无形资产优势不够突出

跨国公司理论专家的宁曾指出,企业规模经济、无形资产等内部化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之一。当前的跨国公司主要采取并购的方式开拓海外市场,如吉利并购沃尔沃,tCL并购汤姆逊等,并购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直接拥有完善的市场和成熟的客户群体,同时专利的使用权可以降低进军欧美市场专利门槛的问题,但这仅局限于有一定资金能力的公司,这对于大部分中国的跨国公司而言都是难以实现的,在资金的规模、品牌效应和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优势不够突出。

3.3以低端产业为主

分析前500强企业中,中国位于前100强的企业(见表4),中国仅局限于能源行业和银行业,而世界500强的外国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高新技术产业,中国企业以低端产业为主与本国的基本国情有关,产品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4政府扶持国内体系不够完善

跨国公司的成长,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本国政府的扶持和国内体系的完善程度,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企业走出去的前提,自2000年的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正式提出的“走出去”战略,国家政府制定了很多企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向海外市场,但是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的重视程度和制度体系方面还是不够,如海外直接投资制度不完善、跨国企业管理法律不完善和企业海外保障制度不健全等等问题,都是妨碍海外发展的因素。因此,营造健全的规范制度和扶持姿态,对于跨国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4对中国的跨国企业和政府提出的几点意见

4.1重视国内市场

企业的“走出去”并不是最终目的,获利才是企业的使命,本土企业应该从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对待跨国管理,以效率的高低衡量选择的市场,而不是一味地冲向世界,相比于海外市场,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购买能力,都是值得企业去不断发现、挖掘、利用到驾驭的。

4.2企业强化品牌效应,克服低端产品依赖

中国的跨国企业主要以低端产业为主,该产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依赖规模效应,集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利润低,中国跨国公司的oem仍是普遍现象,利润大部分流向外国企业。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应该加强研发力度,树立品牌形象,可以并购海外企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或加强与外国研发机构的合作等途径,都可以促使企业逐步摆脱低端产品,良好的品牌形象更是企业丰厚利润来源的资产。

4.3充分利用企业的竞争优势

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如宾利的重点集中战略,以传统手工打造的汽车被高端人士青睐,韩国的三星电子是依靠技术的研发引领手机的主流,中国企业在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竞争模式,如果企业拥有雄厚资金和庞大规模,通过并购获得品牌,如吉利并购沃尔沃;如果企业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先进的理念,该类企业可以招纳更多的有资金能力的同行联手合作,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更好地融入国际化的合作中。

4.4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加强资金和人才的使用效率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前十强的企业在资产额上并不低于外国前十强企业,但是资产收益率和劳工效率的平均水平却低于世界前十强企业,这与该部分企业是国企性质有关,国企的性质及中国社会的潜规则,在人员的使用方面有很大的可变性,资金的由国家提供,容易滋生腐败,因此规范企业内部的人才机制和资金使用规范是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因素之一。

4.5政府加强战略引导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当前我国缺乏对跨国企业的统一领导、规划的部门。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应该重视跨国企业的发展,统一制定该类企业的发展战略,包括行业战略、市场战略、技术战略和经营战略等,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为跨国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提出相应的参考意。

5跨国企业成功案例

跨国公司联想集团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联想集团副总裁表示,联想2015的目标是占领国内40%的pC市场份额,销售额达到100亿美元,服务器市场达到25%的份额,可见联想对于国内市场相当重视。在创新方面联想也在不断进步,thinkpad业务部总经理LuisHernandez指出,thinkpad产品凭借人本设计、卓越品质和极致创新三大Dna,获得了全球客户的青睐,最近联想提出了由云计算、企业级应用、移动互联行业应用和it服务组成的全新CemS2.0商用客户价值体系,可见创新企业发展的源泉。同时联想利用自身资金雄厚优势进行海外并购,先后并购iBm公司和摩托罗拉,大大缩小了与三星苹果等竞争者的差距。政府的支持对于企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联想早期选择落户武侯区的与政府也有很大关系,1995年以后,武侯区对于科技一条街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大到规范市场行为,小到规划停车场方便客户停车等问题,这都为联想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国内市场重视、创新为源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政府的引导缺一不可,只要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

6总结

中国的跨国公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化合作分工的产物。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研究跨国公司的特点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世界500强企业数据为基础,分析中国跨国公司和世界级公司的差距和中国企业存在的弊端并且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真正融入世界价值链的利益分配,中国的跨国企业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不仅需要自身的不断完善,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薛佳慧.建设中国跨国公司相关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28):256-257.

[2]李洁.如何培育世界水平的中国跨国公司[J].现代经济探讨,2013(10):68-87.

[3]吴晓云,邓竹菁.中国跨国公司全球导向-渐进式国际经营战略思考[J].财经论丛,2008(3):84-90.

[4]关涛,薛求知.中国本土跨国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设计框架[J].科学学研究,2012(6).

跨年级教学的利弊篇8

社会热点

我们从媒体可知,学生玩游戏出现种种不良现象,甚至引发种种社会问题,如湖北一名16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8000元;贵州一名21岁男子因网游账号被盗杀人,庭审称不后悔;四川合江一名20岁的青年,在网吧玩网络游戏后,回家将熟睡中的父亲砍成重伤等。

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技术的课程,但是除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外,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三者是平衡发展的,缺一不可。本节课除了传授博客交流、熟练搜索信息外,在师生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课堂现状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表面上看兴趣盎然,但不少学生一到机房就痴迷游戏,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置之不理。低中高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玩网游的现象。

基于以上对社会现象、课程教育现象和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的团队选择了这节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的信息技术课。本节课有三难:一难,没有作品生成;二难,思辨能力要求高;三难,对师生要求高。

教材分析

该教学内容选自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五课《博客上的交流》。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搜索网上信息》、《网络与生活》、《QQ空间》等内容,这些已知内容为本课时的知识与技能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并作简单整理;能够使用博客发表日志和评论;了解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过程与方法:关于网络游戏引发分歧,进行辩论,博客发表观点,制作倡议书,形成健康网游的共识;通过网络搜索信息,了解网络游戏的利与弊;通过开展辩论活动,明辨网游是非;通过博客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发表观点;通过制作倡议书,形成绿色健康网游的共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搜索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了解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体会信息技术的作用,感受信息技术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搜索信息;利用博客发表日志和发表评论。

难点:通过网络搜索信息;辩论时的语言组织和表述;博客发表日志和发表评论。

教学媒体

(1)平台开发环境:apache、pHp、mysql。

(2)平台开发技术:pHp脚本、HtmL代码、Javascript脚本。

(3)系统核心模块:倡议书、评一评。

(4)应用媒体: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自主开发的学习平台。

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线索包括:技术线: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方法线:提出观点—搜集资料—辩论思考—提出建议;德育线:道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意志。

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都有玩网游的经历。那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网游存在争议,引入本课主题。)

师:今天咱们一起探究网游是是非非。我们先来看段视频,看看别人怎么说?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谈话,视频导入,提出网游的利弊,明确本课时探究的问题。

环节二:思辨结合,探究问题

提出辩论

师:网络游戏争议不断,有的人爱它,爱到天昏地暗,因为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有的人恨它,恨之入骨,因为他毒害青少年;事实,不说不明;道理,不辩不清。今天咱们以辩论的形式来了解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师:赞成正方观点的同学举举手。赞成反方观点的同学举举手。咱们现场分组,交换位置,赞同正方观点的同学坐在老师右边,赞同反方观点的同学坐在老师左边。

正反双方势均力敌,小声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辩论主题,并根据正反方观点进行分组,为辩论做好准备。

任务一:搜索信息

师:为了使辩论更有效,我们通过网络搜素信息。

教师出示ppt,说明搜索操作步骤。

学生搜集基本观点、相关的事例、数据等能够说服别人的资料,来证明自己和反驳对方的观点。

设计意图:搜索相关事例、数据信息,对网游利、弊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感受,为辩论顺利开展做准备。

任务二:辩论

师:我们一起看看辩论要求。(出示ppt)

(①辩论时间5分钟;②双方可轮流发言,也可连续辩驳对方;③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说服对方的一方胜;④辩论结束后,评出辩论赛“优秀辩手”。)

师:辩论现在开始,首先由正方发言。

生1:我认为网络游戏利大于弊,因为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话音未落)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网游弊大于利,难道你没有看到多少沉迷网游的学生,荒废学业?

正反双方就网游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激烈辩论。

师:我们的辩论告一段落,在辩论过程中,同学们非常踊跃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胜负难料,咱们听听双方辩论总结。

正反双方各抒己见,总结网游利弊。

设计意图:思辨结合,通过语言碰撞,制造情感冲突,深入探究网游利弊关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网络游戏利与弊。

环节三:制作倡议书,解决问题

任务三:博客交流

师:时间有限,很多同学们还没有来得及表达自己的观点,今天老师提供一个网络交流的平台,创建了我们的班级博客。咱们利用博客来交流。同学们先浏览课本21页,第五课,博客上的交流。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学习如何登录博客、发表日志及评论。

师:打开自学网站。我们通过博客发表日志及评论。

学生登录博客,对网游是非发表观点及评论。

设计意图:提供网络平台,学生通过自学网站学习博客,并发表日志、评论,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网游的利与弊。

任务四:制作倡议书

师:网络游戏有利,也有弊,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去弊存利。关键在于把握度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制作一份倡议书。

学生进入自学网站,制作倡议书。

设计意图:基于辩论、博客交流,形成健康网游的共识,倡导学生提高辨别网游是非的能力,绿色网游。

环节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网络是非引起的争议,一步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我们形成了共识,制作了一份倡议书。

学生参照评价表,对本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进行知识回馈并总结。

依据教学环节的构思设计,提供本课时教学网站,并分为五个模块。

首页:通过动画的形式,形象地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

网游利弊:提供网络游戏利弊的观点。

博客交流:提供网络平台,学生通过自学网站学习博客,并发表日志、评论,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进程中,进一步探究网游的利与弊。

倡议书:提供平台,学生形成健康网游的共识,在倡议书中发表可行建议。

评一评:通过学习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进行知识回馈并总结。

教学反思

综观整个教学设计,始终贯穿一条现实性、活动性、思考性与趣味性的主线,力图体现教与学的统一,主体与主导的统一,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的统一。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几方面的特点。

(1)本节课有别于传统信息技术课,整节课围绕网游是非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辩论、博客交流、制作倡议书,让学生自我思考和自我教育。

(2)笔者前期调查了解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爱玩网游,危害不知;甄别信息,能力薄弱;语言组织,有待加强;思辨能力,逻辑不清。以此确定本课时的三维目标。

(3)本课的板书是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思维的碰撞、共同构建课堂的结晶,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层次分明,架构清晰,重点突出。

(4)本课围绕三条教学线索进行教学,技术线(知识与技能),方法线(过程与方法),德育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整个教学环节分为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激发思考;探究问题,辨析利弊;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本课教学内容跨度大,上完这节课后,笔者做了一些思考,教学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辩论过程中由于时间限制,部分学生欲言又止,可结合班会课,进一步深入讨论。

跨年级教学的利弊篇9

舞弊是指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当或非法利益。人对利益的追逐本性,使舞弊威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如影随形,时时、处处存在。只要有合适机会,舞弊行为就可能发生。综观企业内外部环境,舞弊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变动影响不可避免传动到企业内部,诱发员工舞弊。公司员工是社会活动的个体,随着近年来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虚荣显阔主义兴起,社会活动个体的思想意识难免会受到影响,乃至侵烛。而因为住房、子女教育、医疗、赡养父母等引起的沉重经济负担更可能使个别人不得不铤而走险。侥幸心理也使部分人不惜以身试法。因此,企业在防范舞弊风险时不能依赖员工的良心和自觉性,而是必须靠建立和完善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科学设置岗位分离,合理分配权限,确实做到让有意舞弊者无机可乘。

2、现代化经营管理影响。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对现代化管理工具和管理人员的依赖程度,同时使得舞弊手段更加隐蔽,难于察觉。通过篡改电子设备参数进行舞弊就是例证,舞弊问题在权利集中部位或者关键岗位上时有发生也是例证。经营管理知识的普及传播也提高了舞弊的可能性。

3、企业内部工作细化影响。随着经营业务的扩大和拓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管理日益复杂,经营管理中的分工更加细化。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有特定的工作环节,他们在关注细节工作的同时,也可能发现舞弊机会。目前企业员工舞弊的最多例子就是细节舞弊。细节舞弊隐蔽性强,一般不会轻易被工作前后不相关的人员所发现。而当后序人员没有仔细审查或其他原因,就可能让细节舞弊者得逞,进而增强其侥幸心理。

4、石油石化产品特性影响。石油石化企业主营产品的成品油特性之一就是易挥发,产品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都会有损耗,其次,成品油的体积、密度随着全天温度、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动;第三,不同批次的成品油的密度一般不同,当不同批次的同一种产品混合储存或者销售时,其体积、密度不是简单加减问题。上述问题给产品计量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给舞弊者提供了机会。

5、企业实际情况影响。一些石油石化企业经营范围横跨几个省,乃至遍布全国,各地加油站终端和油库布局不尽相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结构不同,各区域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差异。因此一刀切的管理指令在个别地方难免会背离实际情况,而过分强调特殊情况将削弱整体管理职能发挥,导致公司政令不通,成为舞弊者的借口。目前个体的特殊性和总体的一致性矛盾不可调和,始终存在,这也为有意舞弊者提供了机会。一些企业实行职能专业线管理,部门横向之间沟通困难,甚至形成了管理中透明的玻璃墙现象,狭隘的上级“唯一”论,使得专业线几乎成为专业“井”,下级作为与不作为均取决于上级的指令或者“意思”。而作为反舞弊第三把利剑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完成既定的日常工作后,用于熟悉各专业线、各部门的运作流程和工作细节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公司培养又精又专反舞弊人才任重而道远。此外,由于部分企业经营理念再造和流程再造持续时间过长,一些管理制度举旗不定,或长时间未能建立或完善,一些操作流程在不断变化,各式各样的实施证据(如表格等)多次变动,影响到基层实际操作和员工思想稳定。国有企业的违规责任连带制让各部门在查处舞弊问题时态度暧昧,更倾向于“家丑不外扬”、息事宁人,进而影响到企业监督监察力量发展壮大,影响到企业监督监察整体效力和合力发挥。

二、国外反舞弊情况

舞弊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过中形成的一颗毒瘤,被铲除而不尽;舞弊行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公敌,曾让许多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嘎然而止,或者日暮途穷。在以“人性本恶”为社会思想基石的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力图通过立法来防范舞弊问题,如美国1933年颁布的《证券法》、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都规定对舞弊行为进行惩处。但2001年年底美国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制药等一批大公司会计丑闻接连曝光,让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者,乃至世界各国投资者质疑目前世界上最发达最完善的美国证券市场,质疑发达国家反舞弊努力。为了提高民众对美国金融市场和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法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舞弊防范。三、反舞弊建议

目前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正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和商业景气时期,各石油石化企业应该不遗余力开展内控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或完善制度,最大限度抑制和防范舞弊问题发生,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关口前移的防范观。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实践证明改造或改变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审查新进员工的受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在原单位的表现、犯罪记录等,特别是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招聘,不合格人员一律不聘用。其次,建立对员工日常考核考察制度。日常考核考察无论是对管理人员或者基层员工将起到非常有效的思想引导和警示教育作用。一些石油石化企业已经建立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考察机制,但没有建立对基层员工的考核考察机制及相应的淘汰制度,只有在员工违规违纪时才对其引起关注,发现得晚、处理得迟才导致舞弊问题时有发生。第三,要设计权力相互制衡、岗位职责科学分离的业务流程。第四,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厉惩处,以敬效尤。要在员工中大力传播企业诚信文化、宣扬企业诚信建设,让员工树立起“诚信光荣、作弊可耻”的理念,构建有效的思想防御体系。明确“谁违规、谁负责,责任不越级”,不搞责任连带制,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在反舞弊中的积极性,减少办案查案阻力,而对责任人严惩不贷。

2、树立以科技反舞弊的理念。目前石油石化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大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电脑技术,如主营业务系统、加油机中控系统、液位仪、iC卡系统等。这些系统可以客观真实记录公司经营各个细节中的真实情况,为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或者查案办案提供有力的帮助。企业应该建立与经营业务水平相适应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不断实现硬件软件升级完善,减少手工录入或者计算数据的环节,防止或杜绝人为舞弊。同时建立健全机密经营管理技术(如加油机构件功能等)的接触和传播制度,限制接触和传播范围,减少技术泄露,降低舞弊技术水平,要严禁技术人员向有关人员传授与其工作无关的机密或者理应禁止传授的技术。

3、坚信制度治本的反舞弊观念。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界线,不仅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正常、有效地运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帮助员工认清自己的行为,起到引导和警示作用。同时通过不相容职责分离、职位轮换等措施防范舞弊,能起到防微杜渐,标本兼治的作用。因而,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舞弊发生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有正本清源之功效。要在企业范围内提倡“赢在执行”、“赢在细节”的经营管理理念,按规办事、按部就班,不越权、不越级、关注细节工作、完善细节工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公司制度系统、稳定、连贯和科学;要充分考虑制度的可执行情况,协调好个体与总体的矛盾,在分析、评估后进行制度取舍。

4、形成全员参与的反舞弊格局。反舞弊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决定着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舞弊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企业首先要通过培训使员工理解反舞弊制度和程序,积极发动、教育、组织广大职工自觉参与监督,形成人人参与监督、人人都是审计监察员的局面,寓公司监督监察威慑力于职工中,化有形于无形中,让舞弊行为无处可遁,让舞弊者惶恐不可终日,身心崩溃。其次要教育、引导每位职工自觉接受监督和监察,提高职工的自律水平,形成“人人自觉接受监督”风气。第三,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反舞弊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提高企业舞弊风险分析水平和应对能力。

跨年级教学的利弊篇10

自1987年开始,对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评估主要是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依据的。许多高校将四、六级考试的成绩与学生的学位挂钩,教育主管部门还搞过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的排名,这样就极大地刺激了从学校、教师到学生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热情,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2000年以后,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转变、以及就业的压力等因素,四、六级考试带来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教育部于2007年9月26日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应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基于?w络的语言学科平台也应运而生。

二、语言学科平台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个完整的,具备教学功能的平台应包含以下模块:

1.网络化教学模块

在这个模块里教师可以进行班级的建立、管理、查询;制订学生的学习计划;班级公告;参与班级论坛;直播教学;答疑辅导等。

2.网络化自学模块

此模块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可进行单元、期中、期末等阶段的自我测试,并可以提供自动评测、答案对照、难点解析等工具。

3.网络化作业模块

教师可以在平台中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整理作业;学生可以回答作业、提交作业、重做作业等。

4.网络化考试模块

能实现考试公告、组卷、考试、自动阅卷和成绩的统计、分析、试卷管理等功能。

5.网络化备课模块

此模块能提供课件制作工具,可以将图、文、声、像等素材很便捷地组合成多媒体教案,教师可上传到平台中,形成教师独享的资源库或共享使用。

6.管理与评估体系

系统可以自动将学生学习的时间、内容、测试成绩、作业完成、期末考试等情况记录分析,按事先确定好的参数进行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

7.多媒体资源库

具备满足教学和自学基本要求的数量的图、文、声、像资料,并可随意下载。同时具备网页内容自动搜索入库功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平台的资源库。

三、语言学科平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想使用平台进行大学英语的教学,笔者认为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建立相应的硬件环境和使用制度

建立适合于平台运行的硬件环境是一个必要条件。所建立的硬件环境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要满足平台稳定、快速运行的要求。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机时完成规定的教学环节。

2.为使用语平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用平台进行教学,从课程的安排、课时的调整、学习的内容等方面会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必须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在平台中设置好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权重

为了更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必须事先设置好评价指标以及各指标在总评中的权重。对学生的评价将不再是只依据期末考试的成绩来判定。

4.建立监督体制

在利用平台进行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将占很大的比重,必须建立监管体系,通过平台的相应功能或其他手段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放任自由导致学生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5.建立相应的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使用平台进行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后,教师的工作不单体现在课堂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参与讨论甚至是网络测试等教学环节可能是在办公室或家中就可以实现。

四、语言学科平台的发展方向

1.建立跨操作系统的语言学科平台

建立跨操作系统的语言学科平台,使语言学科平台不但能够用在多种操作系统下,还可以用在诸如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其他终端里,以扩大硬件使用环境,最大化的发挥语言学科平台的功效。

2.建立智能化的语言学科平台

随着计算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完善、需要不断改进语言学科平台,使其具有智能化的功能。例如:根据统计出来的学生的信息智能判断学生的不足,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自动识别学生的语音;对作文进行智能评判等。

3.建立以英语学习为主的跨学科综合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