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十篇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十篇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6:29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1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影响因素;合理利用;管理;措施

abstract:therationalutilizationandmanagementofwaterresourcesincitiesisrelatedtotheeconomicprosperityofacountryandaregion,socialsecurityandstability,thekeytosustainablehumancivilization.thispaperanalyzesthefactorsthataffectthereasonableuseofwaterresourcesincities,anddiscussedmeasurestostrengthentherationalutilizationandmanagementofwaterresourcesincities.Keywords:urbanwaterresources;influencingfactors;rationalutilization;management;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城市水资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而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影响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因素

1、人们的节水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水成果。节约用水不仅可以解决水量短缺问题,还可以由于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量而减轻水污染。应以“水资源危机”观念取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提高人们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2、节水意识仅是一种道德约束,并不能很好的约束人们的行为,必须借助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政策作用,以此来推动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工作的开展。现行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等等都必须得到贯彻执行。

3、经济因素的影响可分为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的影响,其中经济规模的扩大,引起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只会加重水资源的短缺情况。经济水平的提高,节水型器具的普及,使得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得到很大提高,也更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的措施

1、切实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有限的水资源和严峻的环境将对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出路,应该依靠自律型的方式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大力节水。节水的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仍低于很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具体表现在单位GDp取用水量相对较高。

在生活用水方面,据专家预测,未来20年人均家庭用水量增长将逐渐变缓并趋于稳定,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压力更多来自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履行节水,这关系到未来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因此,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开发推广雨洪利用技术等都势在必行。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是切实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当务之急。

2、节水是协调人类活动与水资源关系的重要途径。依据水资源复合系统中“天——地——人——水”互相耦合关系,可以分析某一区域或流域内形成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尺度内,降雨量和蒸发量变化幅度较小;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条件引起产流量的变化有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例如:太湖流域人类活动剧烈,流域下垫面变化较大,根据太湖流域1956~2000年降水系列,采用“水资源产水量模型”计算得出,2000年太湖流域水资源产水量为161.4亿m3,建国以来该流域水资源产水量增长10.2亿m3,增长了6.7%,水资源产水量增加不多,这是南方水网地区的普遍情况,我国北方地区,由于下垫面改变,同样降雨条件下水资源产水量减少,例如海河、黄河流域产水量近20年来减少10%~20%;社会经济发展使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太湖流域2003年水资源总用水量达到306.3亿m3,其中生活和生产用水量共298.3亿m3,占总用水量的97.4%,2003年总用水量比1980年的234.6亿m3增加71.7亿m3,增长了30.6%,其中一产用水量减少33.8亿m3,二产用水量增加77.8亿m3,三产用水量增加7.7亿m3,生活用水量增加12.7亿m3。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是必然趋势,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将随之增加,但必须有效控制。这是形成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方面,也是人类社会可以自我调控的最主要途径。

3、回收可处理利用的工业废水

(1)回收可处理利用工业废水的必要性。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的处理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改善。淡水、能源和土地资源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最重要资源。当前在城市供水十分紧张的条件下,回收可处理利用工业废水,有利于减少城市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纳米比亚是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最干旱的国家。炎炎烈日使水分迅速蒸发,而雨露给干涸土地的滋润却总是蹒跚迟缓。该国境内没有一条全年不断流的江河。首都温得克市的居民除节水外还必须回收利用废水。1960年,由于人口迅速增长,温得和克市附近大多数地下蓄水层和季节河都已枯竭。这种危机激励市政官员执行一项极为严格的节水计划,包括回收家用废水并将其净化至饮用标准。该市的第一座水回收厂1968年投产时,每年可回收净化4.6亿加仑水,现在回收净化能力已翻了一番,足以提供温得克市每年水需求量的23%。

(2)工业废水回收处理利用技术。经过常规处理后的工业污水应用“连续微滤技术”进行进一步处理,使其达到工业循环水的补充水水质要求;并能继续经反渗透膜深度处理,使回用水达到除盐水的水质指标,从而实现污水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第一、蒸汽回收技术。该技术以闭路循环回收方式,将用汽设备所排放出来的废蒸汽及高温凝结水,改变原来传统回收方式。去掉疏水阀,直接将乏汽、乏水通过蒸汽回收压缩机加压,再以高温凝结汽水混合物直接压入锅筒内,形成产汽——用汽——回收——再产汽的闭路循环系统,从而加快了设备的热循环,有效提高用汽设备的热交换率,降低锅炉煤耗和燃烧负荷,90%的废蒸汽潜热全部回收。节能率达到25%~95%,比间接回收热率更高。该技术适用于化工、建材、棉纺、印染、制药、制革、烟草、石化、油田等企业。

第二、冷凝水及闪蒸汽回收利用技术。蒸汽在用汽设备中释放潜热后,还原成同温度下的饱和水,即冷凝水。冷凝水具备可观的热能利用价值,是品质较好的蒸馏水,最适合重新作为锅炉给水。冷凝水是高温饱和水,用普通离心泵输送时,由于水泵发生汽蚀,导致水泵效率下降,严重时产生断流。采用以喷射增压原理可解决离心泵在输送高温饱和水时的汽蚀问题,直接将冷凝水站高于120℃的冷凝水送入锅炉除氧器,省去了软化水喷淋降温。让高低压用汽设备的冷凝水分别进入高压闪蒸罐和常压罐,再通过射流器将高压闪蒸罐内的闪蒸汽提升后供给低压用汽设备。这样,既解决了闪蒸汽的回收问题,又解决了低压用汽设备因背压过高造成的疏水困难问题。

4、减少城市污水排放

据统计,全国城市污水的日排放量已达6822万m3,而其中大约80%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流或湖泊,水质污染和水质恶化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切实保护好城市水资源就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教育和行政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对污染严重、日排放量大且不达标的工厂、企业进行曝光,并采取一定的经济处罚,以观后效。

(1)依靠媒体,扩大对城市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松花江遭受苯类污染——哈尔滨市饮用水源告急,城市水资源短缺状况日愈显得捉襟见肘。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和门户网站的宣传下,松花江苯污染事件得到了举国上下的关注。通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事态得到了控制,哈尔滨市民饮用上了纯净的水。透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只有全民树立保护城市水资源的意识,在政府正确的引导下,才能有效保护好城市水资源。

(2)运用经济杠杆“正本清源”。通过对污染的工厂、企业,采取不同金额的经济处罚,并责令其自行处理或委托具有污水处理技术的公司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排放要求。对连年排放达标的工厂、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录制专题片在电视节目中报道,从而达到树立典型、影响一片的效果。对数次治理不彻底的工厂、企业,我们责令停产,并由行政职能部门对其进行教育,促使其采取措施,彻底根除对城市水资源的污染。

参考文献:

[1]陈梦熊.水资源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J].资源科学.1990(06)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2

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生态城市,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模式,更是一种实践活动。本文根据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生态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综合规划体系。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生态城市的水务管理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生态城市;给水排水系统;机制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实施生态城市的给水、排水系统综合规划其目的就是为了形成健康、良性的城市水循环体系,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水务管理作为生态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综合规划的保障体系,也要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和重要性

生态城市是具备高度生态文明的人文环境系统,是摆脱区域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是人类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的必然结果,是生态价值观、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意识的综合体现。

从生态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综合规划的特性、内在结构和发展方向分析,生态城市的水务作为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水务管理工作具有相应的特性。城市水务系统是由天然水资源环境系统和人类活动系统(蓄水、引水、净化水、输水、配水、用水、节水、排水、水处理、回用)构成,是开放性复合型巨系统。

一、城市可利用的水资源管理

城市水务管理是实现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优化的保障。城市可利用水资源管理就是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来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人类行为,从而实现对城市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城市可利用的水资源管理强调把水作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对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应着眼于现存的水资源供给,而不是自发地向新的供水能力投资以满足未来需求。

二、生态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综合规划的意义

城市的水务管理工作是全面贯彻和实施生态城市给水、排水综合规划的保障。城市的水务管理包括防洪、排涝、供水、节水、污水排放、处理等和运营的事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产生了对原有水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关于城市水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前沿研究课题,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很少。开展对城市水务管理系统科学的研究,通过对城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生态城市的给水、排水系统综合规划体系

1、开放水务融资市场

城市缺水多由综合原因造成,我国有相当城市属设施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这与城市给水、排水系统投资不足、资金缺口大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供水和水处理行业是由政府投资,政府包办,投资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的用水和水处理要求,设施建设维护改造资金困难,并由于处于无竞争的垄断状态,管理低效。

在政府宏观指导下放开水资源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给水权合理定价和建立商品水的价格形成机制,使供水和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给排水设备设施制造等企业的行为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行,并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环境,构建多种经济成份参与运作管理的水务市场,尤其是引入竞争机制,这对水务市场的建立和提高水务行业服务、管理水平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节约用水是水务管理的重点

在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是主体,约占城市用水的72%-78%,而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55%(含乡镇企业),而发达国家则为75%-85%。据建设部提供的资料表明,根据对408个城市的统计,2002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自来水)的平均漏失率达到21.5%,其中有盗水和计量管理问题,但主要原因是管网的跑、冒、滴、漏。按照这一漏失率推算,全国城市供水每年损失近100亿m3,相当于北京市2002年城市用水量的13倍。同时,节水器具和设施少、用水效率低,都是造成城市缺水的原因。如我国北方地区245座城市家庭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23L,已接近挪威(130L)和德国(135L),并高于比利时(116L),而这三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远高于我国。所以,在我国城市中普遍存在供水不足与浪费并存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水务管理中,把城市用水纳入管理范围,并把节约用水作为水务管理的重点内容。

在城市水务管理过程中,应把节水和污水处理回用能力建设放在比新开辟水源供水能力建设更重要的地位,实施开源、节水、治污并重,节水优先战略措施。这不仅是由于水源有限所决定的,更是经济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环境的必然要求,它还能促进提高供用水效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节水也是开源,农业、工业、生活节水可增加新的用水,并减少水源取水量,污废水处理回用可作为新的供水水源等,都证明把节水和污水处理利用放到比新开辟水源优先的位置来决策是十分合理的。

3、运用综合措施保障城市水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水管理可持续利用战略与措施的运作机制上,法律法规是根本,组织是保障,科技是手段,经济是核心,宣传教育是基础。它们相互联系,综合作用才能促进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目前要转变人们的用水思路和行为模式,应将其有力地结合起来,理顺水管理体制,实行一家管水、多家治水、合法经营、合理盈利、保障供给、促进发展。并充分发挥水价在调节水资源供求关系中的杠杆作用,建立全成本水价核算体系和调整机制,使利用水的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在水价中得到合理反映,并通过包括水价在内的各项管理水及其环境的经济办法,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管理战略和措施的实现。

四、小结

生态城市水务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经营手段和方式,要求其不能是消极、被动地应对市场的变化,而必须先于市场,充分体现生态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综合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先期主动引导对于合理开发水资源、激励再生水回用、雨水资源化、促进规划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综合规划的多目标性,必然要求城市水务管理手段的多样化,这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财政手段、经济手段、社会手段等的综合使用。

参考文献:

[1]戴慎志、陈践,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沈清基,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的关系[J],规划师,2011,17(1):17-21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3

关键词:雨水;城市;综合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由于水资源在时空分配上的不均匀,加之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严重浪费,以及社会发展工业化的提高对水源污染的加重,使得用水矛盾日益突出。过去,城市水资源主要着眼于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而对城市雨水的利用不够重视,因此出现了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又大量排放雨水并带来城市局部水涝等一系列问题。进入21世纪,水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社会发展进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问题的挑战。我国既是水资源大国,同时也是水资料贫乏国家,水资源总量在全世界排第四,可人均占有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仅及南方的1/4,据统计,全国大多数的北方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缺水情况。目前城市供水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对的雨水利用率较低。

1城市雨水综合应用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随之而来的城市水资源使用与供给的矛盾凸现,城市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和工业用水大幅度增加,不仅占农业用水,也加重了地下水的负担。而这样的缺水趋势正在日益加剧,为维持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得不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或耗费巨资进行外流域调水。另一方面,每年又有相当可观的雨水资源白白的排放掉,甚至形成局部雨洪灾害,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城市雨水利用作为公益事业,不仅具有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潜在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是一种新型的多目标综合性技术,可实现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涝、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其技术应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具体讲,包括下列方面:

一、雨水的集蓄利用可以缓解目前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是一种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

二、雨水的间接利用,将雨水下渗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等。

三、雨水综合利用,利用城市河湖和各种人工与自然水体、沼泽、湿地调蓄、净化和利用城市径流雨水,减少水涝,改善水循环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

四、对于城市合流制排水管道,会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和减少污水溢流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对于分流制排水管道,会减轻市政雨水管网的压力,减轻雨水对河流水体的污染。

五、节省巨额市政投资和居民用水开支。市雨水利用工程可以减少需由政府投入的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收集污水管线和扩建排洪设施的资金。雨水利用实施后,可以节省市政收集污水管线和扩建排洪设施的部分资金。雨水利用运行费用低廉,经济效益突出。

六、雨水开发和利用具有良好的产业前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的雨水综合回收与利用技术、设备、工程,可以形成一个吸引资本的新新产业,在减少政府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促进城市建设,优化环境等方面都会发挥出积极作用。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水灾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因地制宜,择优选用,标本兼治,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城市雨水的利用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展起来的,它主要是随着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紧缺和环境与生态问题而引起人们重视的。城市雨水利用以减轻城市河湖防洪压力、减少洪灾,保障城市安全渡汛和充分利用雨洪资源、缓解水资源危机为目标。采取相应的生物、工程、农艺和法规建设、调度管理的综合措施,对雨水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许多发达国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建成一批不同规模的示范工程,使城市雨洪利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雨洪利用技术也进入标准化和产业化的阶段。

我国城市城区雨水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伴随着古都的建设和发展就产生了。而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与应用却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但总的来说技术还较落后,缺乏系统性,更缺少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比较典型的有山东的长岛县、大连的獐子岛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上海世博会展览场地的雨水综合利用等等,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在这些背景下,我国城市雨水利用成为一个十分热门的课题。天津、青岛、上海、大连、南京、武汉、成都、哈尔滨、西安、昆明等许多城市相继开展研究或应用,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西安等许多城市也相继开展研究。2001年国务院批准了包括雨洪利用规划内容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对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标准化、规范化也提出了更迫切的高要求。随着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城市雨水利用将走与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今后的重点是雨水利用系统的优化、技术设备的集成和规范标准化和科学的管理。

4城市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

4.1城区非透水面积加大

随着城市基本建设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区的可渗水面积不断缩小,地表径流量加大从而加剧了地下水供给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排水管道的负担。

4.2地下管网系统尚不完善。

大部分雨水的设计体系仍是“直接排放和疏导”的模式,雨水管道尚未建设,部分排水管网已经老化,容易堵塞。

4.3雨水利用基本空白。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4

【关键词】城市水利;规划;建设;思考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水灾害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利规划作为各项城市建设的基础,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加强对水资源问题的整治,转变现代水利规划观念,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水利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当前城市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城市水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对水资源环境的破坏更是触目惊心,由于受经济水平和人们环境意识的缺失,许多未经处理的生活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使得许多城市河道和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超重,水环境日益恶化。因此,如何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水环境,已成为水利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

2、城市水资源短缺现象加剧

现代城市经济和人口的发展给水资源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水资源环境的恶化又加剧了这一矛盾。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恶化,许多城市不能满足居民的供水要求。城市水资源的短缺不仅仅再是量的问题了,而且面临着质的问题。如何改善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寻找和保护新的优质水源,从而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是水利部门的重要任务。

3、城市水环境和水景观不够合理

我国许多城市河流交错,这构成了城市的独特景观。城市水利规划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城市水利建设,更是城市水环境、水景观的建设,因此,城市水利建设既要考虑到水利工程的实用性,更要考虑到景观的美观。对涉及到水景观的城市,无论从设计还是建设都应该综合考虑整体环境,做到既能够体现景观,又能体现城市的人文历史。

三、加强和整治城市水利规划和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虽然我国对城市水利规划和建设方面资金投入不少,但当前我国城市水利规划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要加强对城市水利规划和建设管理,使其为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和铺垫,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下足功夫。

1、引进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现代城市的发展追求的是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各项规划和建设都需要做长远的打算,这就需要更多水利方面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各个城市应该根据自身城市的建设要求,不断地培养本土人才和引进外来技术和管理人才。要加大对其技术的培训,从而造就一批能够对现代城市建设有担当的优秀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宏观、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和建设。

2、增强水利规划和建设的现代信息化建设

要对一个城市的水利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就必须对该城市的水利情况有一个全面彻底的了解,这样才能有效进行现代化管理,更好地为决策做好充足的规划依据。首先,要对一个城市的水利建设以及水资源环境的相关基础资料进行收集,做到细致分析,保证基础材料具有实效性、完整性。其次,要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基础资料进行再加工分类,对其产生的洪涝灾害问题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为解决水利灾害提出合理、科学的调度决策信息。最后,还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强化规划管理手段,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3、狠抓重点,不断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保障体系

对于沿海城市而言,防洪排涝是城市水利建设的重点,因此,在进行城市最初的建设时,就必须考虑到洪潮水位等等因素,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修正。由于城市化和自然灾害的出现,造成许多沿海城市海平面的上升,引起城市洪涝灾害。要设计好主河道与洪超水位之间的距离,做好河堤整治设防。同时要根据城市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河涌的整治控制“蓝线”、“红线”。

4、运用先进治理技术,减少城市水源污染

水是城市的生命线,要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城市的水源头,防止废水废气的污染。首先,要扭转城市长久以来的雨水和污水合流的情况,从根本上保证水源的清洁。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污染控制方式,而应该实行边污染边治理,谁污染谁治理,将污染从源头上扼杀。最后,要采用先进技术对旧污染产品和原料进行更新换代。对城市一些化工企业或是重污染企业支持其采用环保材料或是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再回收技术等等,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源。也可以采取环保奖励和污染极限限制,对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对重污染企业给予惩罚。

5、加强水利建设与其他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现代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整体的协调过程,包括水利建设、资源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等。这些只有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才能共同推动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化水利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水利建设和规划还必须跟环境相适应,要与生态环境的建设结合起来,水利建设要为其他环境建设所服务,要考虑到水景观等的设计与生态景观的协调性。要让水景观成为城市的名片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招牌,要对现有的河道进行治理,使其与整体城市的生态发展相一致,为城市的环境建设和招商引资做好硬铺垫,从而促进该城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6、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法规建设,加强依法治水

现代城市的水利建设与规划是一项综合动态的治理工程,除了传统的防洪排涝、供水、排水外,还涉及到治理污染、生态景观建设等各方面,因此,对各块的管理,要综合考虑,如果各自为政,势必会引起工程建设上的浪费和管理上的混乱。应该对水利建设工程实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建立一体化的城市水务管理体制,并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文件,以加强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发挥城市水利作为市政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至关重要,只有明白城市水利发展的目标,才能在水利规划中及时规划,统筹兼顾,才能有效地解决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王坤,张晓.加强我国城市水利建设的思考[J].城市建设与经营,2012.3.

[2]张琪,王册,张雷雷.关于我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展望[J].中国城市发展,2012.1.

[3]邓蓉,单微微.我国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乡规划,2011.12.

【作者简介】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5

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水资源的管理目标,就是在水资源量有限的情况下,将人类对水的需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即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将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通过综合利用和标本兼治,实现对水资源的全面规划,并对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和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遵循。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防洪排水问题

就开发利用城市水资源来看,最为重要之处就在于城市防洪排水安全上。在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从结构性的角度看,城市利用土地正在彻底地改变着方式,出现增加不透水面积现象和扩展城区的情况,致使当地雨洪与外洪调蓄能力被削弱。人水争地现象的出现,决定了湖泊洼淀对洪水调蓄萎缩面积被扩大;洪峰流量和洪水频率与量级的增加是建立在城市化与河流的渠道化基础上的必然结果。洪水威胁城市的危险性处于加剧之中,这也是当前频繁出现洪涝灾害的根源。我国许多城市在防洪上对河道洪水的抵御并没有作为单纯停留的层面,城市排涝能力的提高必要性也凸显,城市地面硬化现象成为形成当地雨洪径流条件直接改变的因素。就土壤和地下水来看,其自我净化调节和与外界交流功能所受到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从而成为城区洪涝灾害极易产生的根源。.

2.2加剧了水源地污染

城市快速增长,用水最为直接产生的影响就是大量增加污水排放量,而我国城市处理污水能力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导致出现急剧恶化城市周边水域的后果。城市水源地被恶化,城市水资源紧张状况陷入加剧境地,守着水源却没水吃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局面,其主要因素正是源于此。通过研究“全国城市水资源规划”得出,被研究的城市365座,由于污染了水质,致使缺水的城市达到21座。发展城市化,成为污染地表水水源的直接导致因素。就我国北方地区来看,海水大面积入侵,沉降地面主要根源在于超采地下水所致,加速地下水劣变的状况,致使城市水源减少进一步加剧。

2.3凸显了应急供水问题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城市地位至关重要。就某种意义来看,为城市供水安全提供保障就是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城市供水应具有很高的保证率和水质,供水危机一旦出现,对人民正常生活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并且经济损失巨大,社会政治影响也极大。因此,对于供水危机紧急情况的出现,应该如何应对,确保城市渡过难关,对于城市化过程而言,属于迫切问题范畴。城市供水应急对策与应急预案的切实可行性的提出是防患于未然的必要之举。

3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策略

3.1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如今,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很难实现。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着偏低的水价和水资源费,因此,应将水资源费征收方法尽快出台,并将水资源有偿占有制度建立起来;对于节约用水的水价制度应大力推行;对水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对水利设施合理巩固,将水利工程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在对水价合理确定的基础上,还应合理规划,对城乡用水和地下水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供水量的经济效益。

3.2加强水资源的规划计划管理

合理科学地规划水资源,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等统一考虑;对丰水期和枯水期用水合理考虑,将科学的调度计划和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出来,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对水资源的投入产出比高度重视,发挥最大化的效益。区别商业和农业用水,以及优质水和劣质水,在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础上,优先保证环境生态用水,最大限度地发挥供水量的经济效益。

3.3加强水资源规划计划管理

使用水资源规划计划要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全面性,对地表水和城市用水等进行统一考虑,对丰水期与枯水期用水进行合理调剂,年度水量分配方案的制定要科学,调度计划的制定也要科学。必须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审批要严格。“把地表为先,地下为后,优先效率”作为严格执行原则,明确发展与限制内容,投入产出水资源比一定要认真研究,最大限度发挥效率方案。区别使用农业和工业以及商业用水。区别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区别使用优质水和劣质水。以用水效率被节约和提高为基础,必须优先确保生活用水,一定程度确保环境生态用水,这是永续使用有限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3.4提高污染防治水平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6

关键词:城市水价;管理体制;水资源;高效利用

1影响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因素

对于大多数地区,特别是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和城市,控制水的需求、提倡节水优先是水资源管理中最本质的一项任务。影响节水效果的因素有:意识因素、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

人们的节水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水成果。节约用水不仅可以解决水量短缺问题,还可以由于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量而减轻水污染。节水意识仅是一种道德约束,并不能很好地约束人们的行为,必须要借助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政策的作用,以此来推动节水工作的开展。经济因素的影响可分为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的影响,其中经济规模的扩大,引起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只会加重水资源的短缺情况;经济水平的提高,节水型器具的普及,使得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也更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2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对策

解决水资源问题首先从观念入手,用商品观念和价值观念取代“天赐之水,任我用”的观念,用“水资源危机”观念取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要通过各种媒体开展宣传,形成人人惜水、爱水的社会风尚。

长期以来的传统经济模式虽然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其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短缺与枯竭,严重污染了环境。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打破原有的陈旧经济模式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除了对意识和经济因素进行优化调整之外,促进节约用水最有效的途径是调整城市供水价格。长期的低水价政策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加重了水污染。加之一些单位内部管网改造,导致一些水管“长流水”,跑、冒、滴、漏现象不断,加剧了水危机。而通过建立市场调节的水价体系,可以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通过推行定额用水加价收费制和季节性浮动水价制,可以有效的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3控制水价,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水具有商品属性,供水要体现水的价值规律,通过水价杠杆促进节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城市水价应体现成本原则和效益原则。

对城市供水价格的控制,其措施有:(1)实行分类水价,根据使用性质分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行政事业用水、经营服务用水、特种用水等五类;(2)明确城市供水价格由供水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构成,并对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作出具体规定;(3)制定城市供水价格应遵循的原则: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4)把调整水价与改革水价计价方式相结合,逐步实行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或阶梯式计量水价;(5)针对不同城市的特点,实行季节性水价;(6)建立和鼓励使用回用水替代自然水源和自来水的价格机制,合理确定回用水价格与自来水的比价关系;(7)建立城市供水价格申报和审批制度,在供水价格的制定或调整过程中引入价格决策听证制度、专家评审制度和公告制度,积极推行供水成本定期审核制度,加强对调价收益使用的监管。另外,污水处理费是城市供水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征收污水处理费,在供水价格的基础上加收污水处理费,逐步建立起激励社会投资、节约用水和防治污染的价格形成机制。

4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维护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4.1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

目前全社会对水资源战略地位的认识,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的意识比较薄弱。水资源立法方面还存在着明显不足,导致水资源管理体制混乱,管理权属不清。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水环境恶化问题己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4.2国际上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方式

世界各国都认为,水资源的管理是一件令人头痛的工作。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管理,另一种是间接管理。

直接管理是指由市镇行政部门直接管理,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采用的。但有人认为,这种运作方法,水网比较小,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只适合小市镇,不适合大城市。

间接管理或委托管理,是指行政部门同私营部门合作,签订长期管理合同(20-30年)。一些大都市倾向于这种比较复杂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又分为两种形式:租出经营和特许经营。租出经营是由市镇行政部门投资兴建,只把设施的经营权委托给一家私营公司,其运行管理费用由私营公司承担,特许经营是由企业负责修建或更新设施及设施的经营。所有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企业通过水费回收费用。到合同期满后,在保证设施良好运转情况下,将供水设施全部交给市镇行政部门,但市民可能要承担昂贵的水费。

中国水管理模式应当如何进一步改革是21世纪我们面临的新问题,但是从深圳水务局的建立到各省市县水务局的成立,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国际上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但我们要从中国的水情、体制出发,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运作方式。

4.3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从各省市目前已经建立水务局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体制来看,在管理方式上大体上也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一条龙的直接管理,一种是政企分开管理的模式。不管哪种管理方式,职能转变是关键,权属管理是核心。权属管理属于机构的职能,就是说,水务局必须对防洪、供水、用水、排水、节水、污水治理和回用、水环境治理等,实行城乡统一的管理体制。至于供水、排水和污水治理回用等企业经营实体,应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但权属管理必须与产业化经营实体相匹配,可以借鉴国际上间接管理的方式,通过法规,以合同形式,不仅要保证水务局对水资源的权属管理,而且对公司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有决策和监督权,可以采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形式参与经营实体的决策和管理,这样可以节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和运行费用,又使企业能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总之,各地不管采取哪种管理方式,由于地域和自然资源条件、经济水平的差异性,不要强求全国一个模式,争取从大城市和市县两头突破,率先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钱易.水资源管理需要新思路新政策[J].中国水利,2002,(10).

[2]潘海英,马福恒.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与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06,(3).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7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安市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与规划,以及西安市近期实施的污水处理厂和回用水工程,阐述了西安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的意义。重点介绍了西安市城市污水回用试点项目的基础条件、试验研究、设计与实施。作者强调,面对日益短缺的淡水资源,污水是一种潜在的水资源,应引起足够重视;回用水市场开拓初期,用户发展、价格政策极为重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综合考虑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回用水项目的运营管理要遵循市场规律,回用水的定价要考虑供水单位效益、用水单位承受能力和现行物价水平,以便更好地发挥污水资源的作用。

关键词:西安市水资源污水处理污水回用模型试验工程设计

0.前言

西安市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三千多年的城建史和昔日的繁华盛世,给西安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和旅游胜地。半个世纪以来,西安经过了三次大的建设高潮,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窗口,经济、科技、文化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国际旅游城市和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九五"以来,西安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2000年西安市建成区面积已达187km2,人口326万。根据《西安市排水规划(1995年至2010年)》,西安市中心市区分为六个污水收集系统,现状污水排放总量约80万m3/d,污水处理率约34%。

同时,西安市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城市,全市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不足350m3,仅为全国和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6和1/20,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环境所需1000m3的临界值,随着今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将会影响城市供水。而污水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可再生利用的水资源,是解决城市缺水的一条重要途径,污水经深度处理后可回用于工矿企业、市政环卫、园林绿化以及城市河道景观等方面。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污水资源,体现了水的"优质优用,低质低用"和"开源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经济利用"的原则。

1.西安市污水处理及其回用的现状与规划

1.1西安市污水处理现状

西安市现状排水服务面积约152.2km2,排水管道除老城区及东北郊部分为合流管外,其余以分流制为主。排水管网总长约835.4km。其中污水管道490km(包括现状合流管),普及率67%,雨水管渠345.4km,普及率45%,管渠密度约5.5km/km2。目前污水管网接纳城市污水量约80万m3/d,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两座,总处理能力27万m3/d,污水处理率34%,其中北石桥污水处理厂15万m3/d,邓家村污水处理厂12万m3/d。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之际,为了使排水设施适应城市的发展,提高管网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尽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西安市政府把城市排水工程系统改造作为"十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重视城市管网改造,以改善西安市的水环境质量。

1.2西安市城市供水现状

西安市城市供水设施历经近50多年的建设,尤其是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过去单一的地下水为主要水源,发展到现在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供水系统。现有水厂7座,在建水厂1座,其中地表水供水能力72万m3/d(曲江水厂60万m3/d,?汉佣???2万m3/d),地下水供水能力42万m3/d,供水总能力达114万m3/d,供水面积162km2,供水服务人口227万00人。

1.3西安市城市水资源及用水量

西安市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1.78亿m3,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从长远来看,西安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城市。

按照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西安市是由一个中心市区和十一个组团组成,市区与组团用水量统一规划、统一调配。近几年,随着黑河引水工程完成,西安的水荒问题已基本解决,2000年,全市最高日供水量为114万m3/d,预计2005年最大日用水量为163.6万m3/d,2010年最大日用水量为190.13万m3/d。加之,城市水体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2010年以后,西安市用水量仍有一定缺口。

水资源是可以枯竭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淡水资源的短缺是不言而喻的,而城市污水具有量大、集中、水质较为稳定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水资源,污水经过处理后完全可以重复使用,并实现水在自然界中的良性循环。开辟这种非传统水源,实现污水资源化,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第二水源,是摆在城建工作者面前必须长远考虑的问题。

1.4西安市排水规划

《西安市排水规划(1995~2010)》将整个污水排放分为六个系统,即邓家村污水处理厂系统、北石桥污水处理厂系统、店子村污水处理厂系统、袁乐村污水处理厂系统、纺织城污水处理厂系统、六村堡污水处理厂系统,城市污水管网普及率要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见表1。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8

关键词:城市水利;水利工程;思考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一、治水兴水理念的发展变化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水利工作的定位就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关于水利对城市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作用的认识不足,还仅仅停留在水源保护、供给的层面。随着治水兴水的理念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进一步完善,水利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农业水利、农村水利向城市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等延伸。当前我国处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角度、思维和方法来认识、谋划和推动水利工作。在“四化同步”发展进程中,水利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在满足防洪、灌溉等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也要满足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城乡的快速、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坚强保障。就城市而言,不仅要解决防洪安全,还要统筹考虑城市水源的保护、供排水系统的建设、城市水系的整治、城市污水处理与废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城市防洪体系建设与城市环境改善的结合、水管体制与其他部门管理体制机制的衔接等多方面的问题。

二、城市水利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城市水利问题的产生,是自然与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功能定位和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水利问题的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一是中小城市洪水威胁仍在。近些年主要解决了中心城市、重点城市、大城市的防洪问题,中小城市和规模较大的乡镇的防洪标准偏低,防洪设施不完善。二是城市水利建设资金不足。尽管国家加大了水利投资,但对于城市来说,相关的建设资金远远不够。三是水源紧缺,水量分配复杂。季节性缺水、区域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的问题日益突出。既要规划上下游、左右岸对水资源的需求,还要考虑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景观用水。四是节水压力大。尽管在节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节水型社会、城市、企业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五是城市水环境、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河道淤积、工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道严重破坏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水环境失调。六是城市水管体制机制不顺畅。水利、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各自的范围内都有涉水的管辖权。

三、城市水利发展的思考

城市水利要从“大水利”的战略高度出发,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水环境整治与城市宜居环境建设相结合、水利建设和城市文化品位、旅游景观建设相结合,真正实现水利万物,人水和谐。

(1)转变规划理念,实行全面规划,全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不仅要考虑交通、通信、住房等问题,还要考虑水问题,必须要给水利留下重要的位置,有和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水利规划。规划的范围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管长远;规划的地域不仅仅局限于城区,还要考虑城郊、远城区,为城市将来的有序和适度扩张留下充足的空间和水资源。反之,在做防洪规划,解决水问题的时候,要为供水、污水处理、滨水景观等建设留下充足的接口。

(2)摆脱传统思维束缚,突出文化、绿色、生态等特点。不可否认,高标准的、完善的防洪设施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屏障,但不能将洪水风险过度放大,一味追求防洪上的“高大上”,尤其是处理城市防洪问题,渠化、硬化、白化是大赏风景的,应加大水土保持等非工程措施的比重。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特色,突出文化、地域特色。如襄阳市,位于汉水之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考虑将三国文化、汉水文化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将水利建设和市政、景观建设统筹考虑,处理好城市建设和水系、河道的关系。大江大河要保持自然岸线,尤其要保护洲滩、河湾等原生态的“障碍物”,不搞“一刀切”似的裁弯取直,更不能填埋造地,在充分发挥洲滩、河湾天然的分洪、滞洪作用的同时,让弯曲的岸线、河湾、若隐若现的洲滩为滨水景观添上一份柔美,真正做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3)大兴节水之风,实现各类水源的资源化、集约化的利用。有序开采地下水,防止水体污染和过度开采引起的坍塌沉陷。对于客水丰富的城市而言,在抓防洪度汛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客水资源进行水体置换、充库、灌溉。降雨丰富的城市,要建立完善的雨污分流处理系统,将雨水作为工业、农业和景观、生态用水的重要来源。工业废水较多的城市,则要统一收纳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将处理后的中水作为冷却水、循环水加以利用,变废为宝。合理划分水功能区,科学测算用水需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使有限的水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

(4)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拓宽城市水利建设资金来源。通过城市水利建设,整治水系、河道环境,可以有力带动辐射周边发展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拉动土地、房地产的升值,推动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潜在的高回报必然会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到城市水利建设中,分担政府投资的压力。另外,政府还可以从税收收益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作为水利建设基金。同时,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征收水污染防治费,拓宽城市水利建设资金来源。

(5)建立健全城市水利法规体系,理顺水管理体制。根据《水法》、《防洪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有计划地修订、完善城市防洪、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研究制订相关的政策、制度,加快建立科学的城市水利法规和制度体系,为加强城市水利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同时,要加大城市水利执法力度,坚决打击非法设障、非法侵占城市水域、破坏城市水利工程、污染城市水环境等违法行为。改变多头管水的情况,建立水利部门牵头负责的城市水利管理体制,将治水、供水、污水等进行统筹安排,实行大水务。

参考文献

[1]张守贤.“城市水利”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水利.2003(04)

[2]练继建,冯平,王仁超,马德伟.城市水利的现状与问题[J].水利水电技术.1999(S1)[9]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9

【关键词】资源城镇水土流失水利建设生态

一、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1.目前我国城市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

(2)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

(3)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

(4)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

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城市建设区范围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一、城市地面硬化加剧了洪水危害。城市建设导致硬化地面、建筑物增加,致使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流速加快引起洪水问题。二、城市水土流失加重了泥沙淤积。由于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地表、破坏植被、堆弃土石,直接加重了水土流失。造成地下管道、水系和河道的淤积,阻塞道路。三、地下水补给减小加重了水资源紧缺。城市人口聚集,产业集中,城市水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四是环境污染和景观问题。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污染,山区地表水缺乏,为改善居住环境,一些城市修建了橡胶坝等景观,发生洪水时河道堵塞,泄洪能力差,水流不畅,冲刷加剧,引发洪水水土流失问题。

二、如何做好城市的水利建设工作

水土流失给城市经济发展到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保护城镇生态环境,防治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做好城市的水利建设工作,我们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1.加强城区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植草种树是城市绿化、改善环境的最佳方法。植树种草可以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可以为保护全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2.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设计质量,以利于雨水的回收以及水资源的不断循环利用,水利建设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社会用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等方面提供足够的保障;水利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的发展也日益表明,在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日趋紧缺的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做好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必不可少。

3.加强城镇水系综合整治,加强城镇防灾治理工作和污水治理工作。水系对于一个城镇很重要,城镇河流整治包括整治排水系统和整治河岸生态环境。在整治排水方面,要坚持科学管理,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手段,科学安排、调度和管理水资源,在保护治理方面,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严格管理社会的排污行为,倡导和发展绿色经济。

4.合理开发水资源以及做好城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通过探索建立水权制度,不断完善节水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和提高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逐步解决生态恶化问题,促进全省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城市开发建设来说,从一开始,就要考虑这个问题,不能等到出现问题才去解决,而且治理的费用比防治所花费的费用还高。

6.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10

关键词:城市生活污水防治原则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保问题,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城市污水治理对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又跟不上城市化发展速度,致使城市生活污水成为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治理及防治已成为现阶段城市环保工作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城市生活污水概况

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

城市生活污水正成为水污染的最大“公害”之一。其防治直接关系到水体、水质的保护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水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的重点之一,而且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与居民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防治现状及特点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含服务产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成员)由于生活利用而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冲厕用水、生活洗涤用水、厨房污水等。这些生活用水耗量大、处理费用高、成分复杂,而且由于我国生活区、商业区、办公区混杂,餐饮洗浴业遍布,生活污水排泄与城市排渍共用下水道系统,居民楼、宾馆等生活污水预处理以小片为单位,没有统筹规划,经过预处理或未经处理直接由城市下水道进入江河,因此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具有源多、面广、量大,杂、散、乱的特点。这是生活污染严重的原因,也给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活污水防治带来了困难。

现阶段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污水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2.1城市污水集中处理

《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城市污水应当进行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将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后通过一定的处理工艺,将污水中高浓度的氮、磷等化学物质及部分细菌、病菌等不同程度减少或消除,达到水质进化的目的。处理后的污水直接进入自然水体或再生污水用来灌溉、清洁等。污水处理可以集中,也可分散,所谓集中,是在一个城市只建立一个污水处理厂和一套管网系统,集中治理全市的生活污水;分散是一个城市根据实际建几个污水处理厂与几套管网系统,也包括小型的单位和社区的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达标后排入公用污水管道系统,或者在原地循环使用。

2.2资源化利用

城市生活污水具有水量大、水质较稳定、来源可靠、开发成本低的优点,是一种潜在的水资源,经过治理运用到工农业生产中去,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资源再生是环保产业中的一个大的行业,污水资源化又是资源再生行业中的一个大行业。采取分质供水方式,可以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多层次处理综合利用。如直接用于或用化学方法净化提高水质类别档次,分离的固体物质经过提炼可成为肥料和饲料,用于园林绿化和家畜养殖;可以开放式的将处理过的污水还原到地面水体,间接再次作为水资源利用;也可以封闭式的将处理过的污水回用,作为工业冷却水、绿化、消防、市政杂用,洗车、建筑、农业灌溉、渔业用水。在这里,开放式还原利用如前一种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方式,而后一种主要指以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管辖范围和责任主体的一个城市功能区为单位,如居民区、学校、单位等,在单位内部进行污水再生处理,在原地和附近加以利用,即原生再处理,也称中水回用。一般采用小型污染治理装置或生物处理技术,如沼气池处理、生物膜治理技术等。

我国现阶段两种方式的运用都有,但似乎更注重建立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其实两种方式的选择应结合实际,合理选用。而且,针对城市生活污水日益严峻的状况,应该采用多种手段与方式来进行防治。

3城市生活污水防治的原则

3.1统筹安排,合理规划

新《水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生活污水防治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因此各地政府要将生活污水的处理纳入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配,要制定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的发展规划,做到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协调发展、按系统分期配套建设;在缺水地区城市积极推行净化污水再用设施建设。

3.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一个城市来说,污水处理厂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建立,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原则,该集中就集中,该分散就分散,因地制宜。如兴城更适宜建小、微型治污装置。因为从建设资金讲,微型的如地埋式处理装置不需要建地下管道,运营费少。另外,依据新《水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的原则,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生活污水的处理与防治也应该根据当地的水资源实际选择。

3.3水资源、环境容量有偿利用原则

水是最重要的资源,环境容量也是资源,是有价的,对其经济化有偿利用是必要的,因此要改变过去水资源无价、企业污染治理、居民无偿排污的观念,用“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代替“谁污染,谁治理”,使所有的环境污染外部性内在化。实现环境与资源的价值补偿,把资源的使用与污染破坏的经济价值反映出来,使之得到足额与超额而不是差额补偿,形成经济制约机制。这样可以节约水、又可以筹集排水管网维护资金。

4城市生活污水防治的手段

4.1政府统一规划

《水污染防治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城市污水处理产业是构成社会化综合服务、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保障体系的主体,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政府必须承担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职能,以提高设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2实行科学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对生活污水的分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经验与管理比较缺乏。应该在逐步推广的过程中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建立小型、微型污水厂或实行原地再生利用的小区、社区、单位,可以建立以社区管理为基础、与市场化管理机制相适应的办事机构,协调辖区内居民、单位与税收、供水、环保、治理技术部门等的关系,处理生活污水资源化管理中的规划、建设、治理工作;根据小区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体系提供保障;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先进管理方式,使城市污水处理厂单位在政府监管下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摆脱现在事业单位和政府包干的模式,逐步走上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4.3运用多种经济手段

在城市生活污水防治中要运用价格、收费、税收等手段,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引导居民节约用水,补偿污染治理费用。《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对集中处理设施的有偿使用,1993年原国家物价局、财政部了《关于征收城市排水设施使用费的通知》,规定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征收城市排水设施使用费,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维护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行。然而存在征收标准低、征收不力,征收过程中欠费和漏收、污水处理费收入的管理不规范,截留、挪用等问题。所以政府应出台价格政策,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率,逐步达到补偿合理成本并略有盈利水平;同时逐步开征资源税等,增强税收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宏观调控作用;强化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管理,将之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外收入管理,专项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水设施的建设、运行与维护。

4.4公众参与

新《水法》第八条第三款规定: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水污染防治法》第五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城市生活污水防治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一部分,需要公众的参与,发挥每个公民的作用。因此除了吸引社会融资,社区处理外,还应对公众进行宣传引导、水况公布、水价听证、污水原地再生利用教育、优惠收购再生水等,提高公众素质与节水意识,促使其发挥监督职能,参与污水防治。

4.5技术支持

新《水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鼓励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所以也需要开发、运用高新科技成果,运用环保型、节水型、防污型家用清洁化工产品;采用新技术使引入郊区、农村和园林绿化灌溉的污水无害化,研究新的净化处理技术,降低治污成本,加强生活污水生物处理和沼化综合处理研究与应用。与之相配套应建立良好的信息机制、中介机构等支撑服务系统,使技术具有可得性与交流性、创新性,进而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企业提高效益,走向产业化。

我相信未来21世纪,人类对城市污水治理技术将会愈来愈多样化,也愈来愈经济和先进。

参考文献:

[1]邹家华主编.《关于检查实施情况的报告》《环境保护》,2006年第1期;

[2]《人民日报》,2003年6月6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