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1:41

急诊急救措施篇1

【关键词】急救措施;多发性创伤;急诊科;伤情评估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071

多发性创伤是指患者在某种致伤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两个及以上部位出现严重损伤的情况,多发性创伤由于伤情变化极快,其死亡率较高,而且及时得到抢救也很容易留下后遗症。因此,对多发性创伤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为重要。因此,本文选择了本院2015年3~12月收治的8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对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8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经过检查确诊为多发性创伤。创伤原因:13例为重物砸伤,49例为车祸受伤,斗殴创伤12例,坠落受伤6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38.7±10.2)岁。

1.2急救和护理措施

1.2.1准确评估患者伤情患者入院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准确评估,对于意识尚清楚的患者,可以采用口头询问的方式,了解患者的伤情,同时保障患者的呼吸顺畅。对于意识已经不清醒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患者的收缩压、呼吸频率、意识水平等,从生理学角度分析患者的创伤程度。通过对患者伤情的初步评估,排除休克、呼吸道梗阻以及大出血等致命现象,准确判断患者的致命伤,并及时对其进行适当处理,避免伤情加重[1]。

1.2.2实施VipCo急救程序在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VipCo急救程序,VipCo急救程序的具体措施如下。

1.2.2.1“V”即通气,就是通过给氧、清除异物、气管切开插管等方式保障患者的呼吸道畅通,以免患者由于缺氧出现窒息的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将患者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等清除干净,多发性创伤患者在入院后使用面罩加压给氧,舌后坠患者应对其进行纠正并给予口腔导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做好各项呼吸道护理工作。

1.2.2.2“i”即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为保障患者输血和输液需要,应给患者建立多条静脉通道,选择合适的部位建立静脉通道,优先选择肘静脉和颈静脉,尽量不要选择伤肢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液体复苏时应坚持“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稳定患者的血压。

1.2.2.3“p”即心肺脑复苏,如果患者在急诊救治的过程中,出现呼吸和心脏骤停的情况,应及时给患者行心肺复苏,为进一步抢救争取时间,在必要时可以开胸行胸内心脏按压,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1.2.2.4“C”代表出血控制,如果患者有明显性出血的情况,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包扎和止血处理。采用指压法给患者进行止血,并及时使用敷料进行包扎,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控制应遵循“一压二捏三上钳四吻合”的原则,在二捏后,应及时给患者进行输血补液,避免患者休克[2]。

1.2.2.5“o”表示手术治疗,即对于情况比较危急,且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避免发生意外。

1.2.3置管处理在给患者导尿的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损伤。对于存在血气胸的患者应实施胸腔闭式引流,观察引流液的量以及颜色等变化情况,情况严重时可以进行剖胸处理,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1.2.4心理护理多发性创伤患者大多为意外导致,加之病情较重,患者缺乏思想准备,在入院后一时间难以接受,很容易出现紧张、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拒绝救治的情况,耽误治疗时间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及时对这些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耐心与患者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等心理,增强患者的配合度。

2结果

80例患者中,75例成功救治,救治成功率为93.75%。死亡5例,其中3例于术前死亡,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伤情通常较严重,而且伤情变化快,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医护人员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护能力非常重要[3]。急诊救护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准确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行处理,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防止遗漏伤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多发性创伤患者有3个死亡高峰期:①在遭受创伤的数分钟内;②在受伤数分钟到数小时内;③在患者受伤后的数周内[4,5]。除此之外,患者伴有其他并发症,如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休克等都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救治,应及早、快速、准确。本研究中,通过给予患者伤情评估、VipCo急救程序、置管处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急救措施,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及时处理致命伤,通过执行VipCo急救程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通气、止血和心肺复苏等处理,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使其配合临床救治,本研究结果发现,80例患者中,75例成功救治,救治成功率为93.75%,未救治成功的5例患者中,3例在术前死亡,2例抢救无效死亡。救治成功率较高,但是还应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急诊救护水平,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急诊护理技术,在患者入院后能够对伤情进行准确评估,给予有效的急救措施,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黄养能,顾兴生,王侃,等.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162例临床特点及转归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158-160.

[2]王载宇.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临床观察.中国医疗前沿,2011,6(10):32.

[3]黄稳胜.严重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紧急救治措施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5):85-86.

[4]钟梅,黄丽.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101-103.

急诊急救措施篇2

资料与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抢救非外伤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05例,男64例,女41例,年龄2~90岁,院前出诊接回56例,在门诊检查或候诊时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7例,自行送入院38例,治疗时发生4例。

方法:判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或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者,当班医护人员3分钟之内完成以下急救措施:经口或鼻行气管插管,有痰堵的吸痰进行机械通气、胸外心脏按压,建立2条或3条静脉通路,选择肘窝或颈部大静脉血管,有利及时用药,行多参数监护、电复律、小剂量首次给肾上腺素及其他药物进行心肺复苏。纠正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同时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实施例数50例达100%。

结果

105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25例,抢救成功率23.81%,死亡80例(76.19%),其中含放弃抢救18例,未发生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

急救护理

⑴急救措施:判断心跳呼吸骤停或有可能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者,值班护士同时做好以下急救措施:①畅通呼吸道3~5秒的时间内、解开患者的衣领裤带、暴露胸部、平卧在硬板床上,由于患者无意识时,易舌后坠,软腭阻塞气道[1],急救者位于患者一侧将一只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指放在下颏骨部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线与地面垂直,使舌根上移而不影响呼吸通畅,并用手或器具祛除口腔内的异物,如果异物在气管内则可用腹部按压法,抢救者一手的手掌根部放在患者上腹部剑突下方,另一手重叠在前一手掌背上,双手用力向胸部方向推压,使腹压剧增,把气管内异物压迫出,若无口腔、气管内异物随即行喉镜气管内插管,有痰液的吸痰进行机械通气。②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不失时机位于患者一侧(通常右侧),一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胸前中下1/3交界处,即连线与胸骨交界处,另一手掌根叠放其上,双手紧扣进行按压;使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位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垂直,用上身重力按压,幅度4~5cm,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③迅速及时建立2条或3条静脉通路,选择肘窝或颈部大静脉血管准确及时执行急救医嘱及心肺复苏配合。④行多功能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心电功能变化的情况,做好除颤的准备工作。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做好抽血化验准备工作。血K+>5.5mmol/L停用一切钾剂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2]。

⑵加强病情动态观察:经常巡视患者,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尤其对该疾病关键的症状或当前突出的症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如易发生过敏性休克药物,用前要给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及早识别早期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及症状;高热惊厥的先兆表现为两眼上翻,眼球固定或颤动、面部和肢体轻微抽搐等,晕针患者早期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若行监护者监护参数是否有异常,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医生采取救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⑶应急护理:患者病情变化危及生命时,紧急情况下护士应争分夺秒根据病情需要予以适当,及时的紧急处理,如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路。窒息者行引流清除异物等方法排除阻塞呼吸道异物,恢复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过敏性休克患者最早的抢救措施是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高热惊厥者发作时立即解热止痉,晕针患者平卧位口服热开水和热糖水保暖。护士在救治的同时,要大声呼救,不要等待医生处理,更不能离开现场去找医生,以免延误救治时间。

⑷心理护理:因患者起病突然,病情危重,家属毫无心理准备,突发病情变化让患者及家属感到超常的紧张,恐惧而产生悲哀、失助等消极情绪,甚至对治疗措施产生怀疑,对此应进行有效沟通,主动向家属介绍病情,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关心体贴耐心疏导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其焦虑、恐惧感,鼓励他们正确面对危重病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⑸健康教育:多做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促使患者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有全面了解,并对极有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有充分认识,能够识别病情突变的先兆表现,发生的注意事项的简单处理[3,4]。

讨论

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患者的心跳、呼吸停止时间密切相关,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时间4~6分钟,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患者约50%可救活,4~6分钟成功率10%,10分钟以内仅5%,10分钟以上存活的可能性更少[5],这就要求心肺复苏的过程分秒必争,而心跳呼吸骤停事发突然且危重,往往抢救过程比较混乱,此时一套规范的急救措施尤为重要。

急诊护理是一门新专业,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和强烈的时间观念。抢救患者要争分夺秒、分工明确、团结协助、有条不紊、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实践证明,心跳呼吸骤停发现的时间越早,抢救措施及

时,病情观察准确、护理措施到位,则复苏的成功率就越高。

参考文献

1沈洪.急诊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

2章蓓蓓,徐新.心跳骤停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3):8202.

3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51-52.

急诊急救措施篇3

【关键词】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急救;护理干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166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强力广谱杀虫剂,可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挥发等多种途径中毒。有机磷中毒属急危重症,多因呼吸机麻痹、呼吸中枢抑制、肺水肿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1]。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有文献报道[2],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促使其早日康复。本文以本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此类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5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5.7±8.3)岁。均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且剂量均>100ml,平均剂量(158.7±68.1)ml,于口服后7h内就诊。

1.2护理方法15例患者均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急救配合和饮食指导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常规急诊护理措施主要有清除毒物、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调整药物使用剂量、采用物理降温和呼吸护理等,而心理干预、急救配合和饮食指导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心理干预。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掌握其心理需求,向其说明胃镜检查的必要性并耐心讲解检查中的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检查流程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努力缓解其恐惧心理,减轻其焦虑程度,提高配合度。②急救配合。提升急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好急救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给予救治,对抢救成功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电监护,心肺复苏时应对患者头部进行必要的降温处理,合理选择药物。③饮食指导。补充高能量和高维生素的流质食物,适当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等,提高营养水平,逐步向正常饮食过渡。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痊愈:体征及临床病症恢复正常;无效:处于昏迷状态甚至死亡。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总分100分,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

2结果

15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后痊愈14例,无效1例,痊愈率为93.33%。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9例,满意5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3.33%。

3讨论

及时、有效、彻底的洗胃不仅是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关键,同时还对此类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起决定性作用[3]。洗胃时应尽量减少误吸,防止胃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出现。如为重度患者,应在洗胃后保留胃管1d,为再次冲洗提供便利,同时应配合使用足够用量的药物[4]。在治疗方面,除彻底清除毒物,合理应用解毒药物并视情况给予机械通气之外,还应做好对症处理工作。具体来说,休克患者应给予升压药治疗,肺水肿患者给予阿托品治疗,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脱水剂与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心律失常者应按其类型及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危重患者可采用输血疗法,并适当补充部分胆碱酯酶。此外,如为迟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应给予大剂量B族维生素治疗。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属急危重症,可造成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重要脏器损伤,死亡率很高,患者家属常有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和需求,耐心讲解相关治疗护理措施的必要性,以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为后续急救提高便利,这也是急救护理的关键所在。为确保抢救成功,应迅速组织毒物通过黏膜及皮肤吸收,做好抢救配合工作,缩短洗胃时间,防止胃内容物溢出,以减少对患者的进一步危害[5]。另外,患者口服农药中毒后会损伤肠道黏膜,加之治疗时需禁食、催吐洗胃等,因此应提供必要的饮食指导,及时为患者补充营养,以维持酸碱平衡,促进病情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痊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达93.33%,提示该急救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急诊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罗泽波,张宇璞,陈润森.早期气管插管抢救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23例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1):111-112.

[2]陈吉妮,楼秋英,赵美蓉.护理干预在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4):86-88,91.

[3]姜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72例.实用临床医学,2011,12(5):26-27,50.

[4]蔡慧娟.急救护理流程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应用.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302-303.

急诊急救措施篇4

【关键词】昏迷;急诊内科;发病原因;抢救分析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90-02

急诊内科中接收并行诊疗的昏迷患者占比率较高,对于昏迷致病因素的探究也受到医学领域及社会民众的关注。然而,昏迷起病原因较为复杂,并且患者发病的具体时间及身体状态情况都不确定,以致增加了医疗抢救的操作难度[1]。本文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本院急诊内科实施诊疗的患者117例,回顾评析其各项病学资料与有关数据,进一步归纳出发病原因以及应对抢救方法,现将本次调研内容作如下描述: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本院急\内科实施诊疗的患者117例,这些病例GCS评估分值

1.2方法

1.2.1昏迷诊断

急诊内科医师首先询问陪护家属有关患者的具体起病情况,并正确了解家族病史、基础性疾病、过往病史等方面因素;之后随时探查患者的生命指标及体征起伏状况,实施全身性的综合检查(如胆碱酯酶检测、头颅Ct检查、心肺功能及血、尿常规指标检查等),进而按照所得检查数据开展病因分析及确认。

1.2.2抢救方法

先向患者施行基础处理,如构建静脉路径(2条以上)、及时供氧、维持呼吸道顺畅、心电指标监测、保持机体内酸碱度及水电解质的平衡、输血支持等。在此前提下,系统评估并预判患者诱病主因,开展对症性抢救工作:(1)酒精中毒急性昏迷者。施予适量纳洛酮后补给液体,然后实施催吐治疗;另外,提供给养措施,若情绪存在躁狂现象,可予以适量的西泮类药剂。(2)因患脑梗死诱发昏迷者。予以预防性药物,提升脑部循环,谨防脑水肿或其他并发症状出现。(3)因患肺心脑综合征诱发昏迷者。对症给药,控制肺源性的心脏病;积极供氧,谨防二氧化碳潴留、脑部过度缺氧等问题出现。(4)因患脑出血诱发昏迷者。维持呼吸道顺畅,施予呋塞米利尿、甘露醇等药物,严控血压;保持循环血量充足,补给神经系统营养,缓解颅内高压。(5)因患低血糖诱发昏迷者。补给葡萄糖溶液,对糖尿病者增用胰岛素;必要时予以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等。(6)服用镇静药诱发昏迷者。清理气道,实施洗胃、透析及利尿等处理;监测心电指标,帮助恢复清醒意识。(7)有机磷性中毒诱发昏迷者。脱掉穿着衣物,即刻清洗皮肤;实施催吐、水电解质平衡、洗胃及抗胆碱治疗;若眼部出现中毒体征,向其予以氯化钠(浓度0.9%)溶液实施清洗,并维持对症性支持治疗。(8)因心源性中毒而致昏迷者。即刻实施心脏供血、心功能复苏等方面支持治疗,如有需要可放置心脏起搏器。(9)意外车祸损伤诱发昏迷者。头部受损较重者多伴有失血休克的问题,止血同时实施输血治疗,若有骨折现象则注重操作手法,谨防二次创伤发生。

2.结果

此次研究中,117例患者出现昏迷的致病原因有:酒精中毒、低血糖、脑梗死、肺心脑综合征、服用镇静药、有机磷性中毒、意外车祸损伤等。经抢救后,总计108例抢救成功,占92.31%;9例抢救失效、死亡,占7.69%。具体昏迷原因及抢救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人体大脑的皮质和上行网状系统形成双向互动反应,使各项正常功能得以维持运行,此时大脑处于觉醒的状态。而异常病变出现后,大脑皮质功能受到相应阻碍,甚至牵连上行网状系统出现反应障碍,进而诱发昏迷[2]。由于昏迷病因牵涉因素较多,如果不能于第一时间向病人施行抢救,则会存在救治失效乃至死亡的高危风险。鉴于此,急诊内科接收意识昏迷患病者后,要尽早作出病因确认判断,并于短时间内施予救治处理[3]。通常来讲,对不同类型病因患者,予以不同的急诊内科抢救治疗及应急性处理,但需要依循的基本准则是:先控制原发疾病,然后再开展对症性、支持性的抢救治疗[4]。

此次研究活动结论为:117例患者出现昏迷的致病原因有:酒精中毒、低血糖、脑梗死、肺心脑综合征、服用镇静药、有机磷性中毒、意外车祸损伤等。从表1看到昏迷原因类型情况:14例酒精中毒、21例脑出血、9例肺心脑综合征、23例脑梗死、20例低血糖、9例有机磷性中毒、8例心源性中毒、6例意外车祸损伤、7例服用镇静药。经抢救后,总计108例抢救成功,占92.31%;9例抢救失效、死亡,占7.69%。

综合以上阐述,对急诊内科中收治的昏迷患者开展应急抢救时,要查明其患病主因,并依据致病因素施予科学化、对症化的急性抢救,进而提升脱险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魏天祺,冯珍.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γ-氨基丁酸b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9-13.

[2]黄春敏,孙剑虹.基于脑性昏迷患者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对其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9-34.

急诊急救措施篇5

从所周知,急诊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护理不当,或是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本文在总结继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0月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规范化管理措施

1.1一般资料

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2护理纠纷的原因

1.2.1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包括:①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②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③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④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病人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措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

1.2.2病人及其家属因素主要包括:①病人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致使心理障碍。②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③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④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1.3护理纠纷评定标准

根据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结果自行拟订评估标准,并分为3级。Ⅰ级:一般矛盾,经护士本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即可化解;Ⅱ级:矛盾突出需经科室领导或护士长亲自协调才能解决,而事后双方均能谅解;Ⅲ级:矛盾尖锐需通过医院领导协调才能解决。

1.4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1.4.1护士方面就护士本身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①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服务理念,同时要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护理措施。②加强护士的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1],在急救治疗的同时,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很有必要。③强化院前急救意识,接听呼救电话须认真仔细,同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详细记录呼救电话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目前的情况以及院前的急救过程,出车路线及其到达的大概时间,同时需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注意事项,并将电话记录存档备案。④呼救电话一到,急诊科立即召集急救人员即刻到位,并检查抢救设备、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备、到位,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平时对上述物品及药品必须做到四固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随时清点、补充、交接、记录。⑤牢固专业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并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念服务于社会,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急救过程中不做、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注意沟通技巧及方法,实行保护性治疗及护理,不扬病人隐私;及时、准确而规范的做好各种记录,包括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实施情况的记录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⑦强化急诊科管理和制度建设,更新院前急救理念,加强对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提高急救能力[2]。⑧实施医学继续教育:制订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或进行急救演练;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崭新的姿态服务、服从于当代急救工作。

1.4.2病人及其家属方面主要包括:①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以及社会急救理念与功能,积极普及急救知识,使民众初步掌握一般急救技能,当发现急危病人或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能正确、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2]。②针对病人的疾病及其病情,以及病人及其家属的年龄、社会背景,有的放矢给他们讲述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该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及其恢复的过程,同时有必要告知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所需的大概时间和经费。③以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感化病人及其家属,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直接感受到高超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圆满地完成治疗、护理计划。

2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纠纷发生的比较:2008年10月~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共接收急诊病人368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152例次,Ⅱ级54例次,Ⅲ级27例次。2009年10月~2010年9月接收急诊病人396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32例次,Ⅱ级18例次,Ⅲ级9例次。经x2检验,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急诊急救措施篇6

关键词:急性昏迷患者,急诊;急救;临床效果

昏迷是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一个病情严重阶段,此时,患者的意识将会逐渐模糊,对外界的刺激也不能够迅速作出反应。昏迷是急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患者一旦发病,病情就会十分严重,相应的死亡率也会显著升高。临床上,引起昏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也可能是患者有急性感染病,出血过多等因素导致。因此,在短时间内对昏迷患者进行急救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应该对急性昏迷患者实施切实有效的急诊急救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接收的70例急性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患者中有42例男性患者和28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1~86岁,平均年龄为(44.8±6.2)岁,昏迷时间在10min~12h。针对患者的语言、对疼痛的反应能力以及肢体运动情况将他们的昏迷程度分为4个等级:①浅昏迷:患者对外界的疼痛刺激存在基本的生理反应,且生命体征正常;②中度昏迷:患者对疼痛的刺激反应消失,存在轻微的生理反应,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正常;③深昏迷:患者存在生命体征,其他各种生理反应均消失;④过度昏迷:患者出现脑死亡现象。本次参加研究重的患者,有23例为浅昏迷患者,28例为中度昏迷患者,15例深度昏迷患者和4例过度昏迷患者。

1.2方法

1.2.1确诊方法医务人员要先对入院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确定,确定患者是否昏迷,并判断患者的昏迷程度。先对送诊人员进行询问,并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发病的直接原因,以便能够安排接下来的诊断工作。此外,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气味以及患者的等情况进行检查,对于有既往病史的患者要进行头颅Ct检查,而对于那些不明原因中毒的患者,要及时将患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清理。患者所有的检查措施一定要与抢救措施同时进行,以便能够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确诊并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1.2.2急诊急救方法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实施急救: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清理,使患者的气道始终保持通畅,同时,要对心跳停止的而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对于大出血患者,要及时进行输血,保证患者的血供应量的充足,对脑水肿患者进行脑部保护,并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对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表现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并记录,形成临床观察指标。

2结果

我院救治的7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痊愈,22例患者病情好转,5例患者瘫痪还有7例患者死亡。本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3/70),本次急救工作基本取得成功。

3讨论

对于昏迷患者来说,他们面临的可能是“脑功能衰竭”,这种疾病现象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疾病的病死率可能会达到20%左右[1]。导致患者昏迷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化学物中毒、急性脑血管病等。临床上对于急性昏迷患者的诊断和抢救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求急诊急救人员有准确、迅速的评估和诊断的能力,这能够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充足的依据,进而有效提高患者脑复苏的机率,这是对重度昏迷患者进行抢救的关键措施[2]。有效的急诊急救措施能够防止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现象出现,进而有效降低患者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脑复苏的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与杨海行[3]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对急性昏迷患者进行急诊急救的效果十分显著。医务人员进行急救时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在抢救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脏器官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还要采用十分周密的检查来对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进行确认,抢救时,要注意清理患者的呼吸道,患者呼吸道内部的呕吐物会对其呼吸道造成严重的堵塞现象,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吞咽反射障碍。因此,要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进行口腔清理,必要时,需要使用喉腔镜进行清理,一旦患者出现严重的舌后坠现象,要将枕头取出,帮助患者抬起颈部,确保其气道通畅。另外,医务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氧疗保证患者的氧气供应量充足,避免患者由于缺氧而出现二次昏迷症状。

患者出现昏迷的原因有很多,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昏迷结果都十分严重,因此,要求医务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急诊急救措施进行抢救[4]。作为一名医师,笔者认为应该提高自身的应急急救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抢救患者。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急救医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平时多积累知识和经验,并进行必要的技能锻炼,在事件发生时能够灵活作出反应用,积极配合医疗团的抢救工作。笔者经过多年的抢救经验发现,临床急救的原则就是先救命,后治病,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判断患者昏迷的主要原因,并给予正确的抢救措施。在昏迷患者中,对老年患者抢救时,要针对患者身体素质差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尤其在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对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等类型疾病的防治应该成为防治的重点[5]。

综上所述,对急性昏迷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随着医疗水平的不但发展进步和急救医师的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急性昏迷患者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更能够有效促进其身体健康,进而使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参考文献:

[1]程永生.急性昏迷患者82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12-13.

[2]宁德志.急诊昏迷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31(10):53-54.

[3]杨海行.急诊急救急性昏迷患者的临床抢救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4(15):85-86.

急诊急救措施篇7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抢救

急诊科为医院抢救管理任务最重、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科室,该科室的患者具有急、危、重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医疗服务制定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急救模式不断深化改革发展,建立一系列适应的社会发展的急救护理模式,已成为当前国内医院急诊科科室的重要任务[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分析我院从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40例急诊危重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为23~73岁,平均年龄为(48±1.1)岁;观察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为25~77岁,平均年龄为(51±1.2)岁。140例患者中,创伤31例,心血管系统疾病28例,脑血管系统疾病29例,呼吸系统疾病31例,其他2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14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程度治疗,将患者送入急诊后根据常规的急诊流程给予患者实施急救护理,首先判断患者病情,并给予患者实施对应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抢救疾病。建立一种急救新模式,先采用120信息电话声讯告之,与护理人员预约主动接诊,通过快速通道将患者送入到抢救室,在抢救室对患者进行抢救、监护、检查以及住院等一体化等护理模式,形成一种环环相扣的护理过程。总结分析具体的护理模式内容为:

1.2.1强化120急救中心电话声讯联系强化120院前急救现场救护情况,保证急救中心与现场保持有效的通讯。120指挥系统指挥调动现场的患者以及车辆动态,之后通过电话声讯将现场的相关信息发回到医院,便于急诊室明确患者的相关信息,做好对应的术前准备工作,便于缩短抢救患者生命健康的时间。

1.2.2快速明确分诊急诊分诊工作要选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师担当,分诊的护理人员在接受到相关信息后,应做好以下接诊准备,安排抢救床、转运滑板、安排氧气以及专职护送工人推车出迎患者。医护人员应在短期内收集患者的客观资料,并根据相关标准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安排对应的抢救室。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对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并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采取措施对应处理严重的外伤危重急腹症、严重骨折、高热以及创伤。

1.2.3制定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辅助急救主治医师,医护人员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保证急救治疗措施能准确高效进行。制定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对于成功治疗患者是相当重要的。抢救医护人员首先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顺畅,建立静脉通道,并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由专人配置药物,保证抢救供给治疗,并详细统计相关抢救知识。

1.2.4有必要给予患者进行全程陪同治疗,住院急诊护理人员在抢救治疗过程中,有必要随时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准备工作,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准备好相应急救物品,一旦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及时抢救是相当重要的。在转移急诊患者时,有必要告知患者相关病区的准备工作,并安排医护人员以及医生陪同患者转运治疗。

1.2.5做好科室医护人员的交接工作抢救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到病区后,有必要与交接人员做好交接工作,确认交接完成后,需签名确认。

1.2.6基础护理急诊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内容是,在抢救治疗患者同时,应注意按照特级护理标准要求医护人员,并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时,因急诊危重患者多采用大量管道,有必要做好管道的基础护理,保证管道的顺畅,固定好管道,防止管道扭曲发生。必须保证所有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护理前后要注意洗手,按照规范要求从事操作,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统计抢救成功率,是指根据急诊抢救脱险标准,在抢救后,观察患者生命体重平稳,且可安全转运到相关科室;护理满意度,是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根据VaS评分法测量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2]。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8.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对照组70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0.0%(63/70),护理满意评分为(84.52±5.12)分,观察组70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1%(68/70),护理满意评分为(95.21±4.12)分,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0.0%,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模式,是医护人员被动救治急诊危重患者,一般先通过急诊医生处理后再交由专科医生负责,这样浪费了大量抢救患者的宝贵时间。且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协调沟通,容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心理会产生担忧[3]。而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则是建立120急救网络联系,在院前已将患者的客观资料信息传输给在院医生,减少专科医生急诊救治时间,大大减少抢救时间。患者急诊后由一名护理人员以及一名抢救人员提供抢救、治疗以及检查,并安排相应的住院工作,保证患者获得一系列连续的安全救治,且转运过程中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在转运前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注意观察转运中患者的情况,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本次研究内容相符[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给予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结合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对于和谐护患关系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钱琼.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33-1435.

[2]刘瑛.,沈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36-37.

[3]陈淑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70-71.

[4]程宝珍.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4):379-380.

急诊急救措施篇8

【关键词】昏迷病人;接诊分诊;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50-02

昏迷主要是指患者长时间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对外界的任何刺激均没有任何反应,患者完全失去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情况的认知。近年来,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昏迷的患者数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对昏迷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命抢救具有重要意义[1]。昏迷是一种典型的危重病,一旦发生昏迷症状,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急诊对于昏迷病人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急诊昏迷病人的接诊分诊以及相关急救护理知识[3]。

1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受治疗的昏迷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32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分布12-65岁,患者平均年龄42岁;所有患者的昏迷时间在4-12min之间,其中属于轻度昏迷的患者有76例,属于中度昏迷的患者有84例,属于重度昏迷的患者有40例;所有昏迷患者中知道明确昏迷原因的有83例,不知道昏迷原因及病史的患者有117例。回顾性分析每位昏迷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具体临床资料、对昏迷患者的紧急处理措施、接诊分诊以及治疗预后等情况。

2分诊

正确的分诊,特别是对于深夜出现昏迷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争取第一时间接受专科医生的紧急救治,这样可以对昏迷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4]。本组200例昏迷患者中,分诊的正确率为90%,在对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正确分诊应该注意的几点要包括:(1)相关专科医生要具备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通过平常的多起对昏迷患者的救治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危机时刻对昏迷患者进行正确分诊具有重要意义;(2)实施救治的医生要具备过硬的基本救治功底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对于昏迷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典型表现及时判断出患者出现昏迷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5]。(3)施救医生需要有对患者的症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患者的脸色、肤色、呼气及气味等进行仔细的观察,从而有助于得出相应的救治结果[6]。

3急诊处理措施

3.1对患者昏迷期进行救治:

对昏迷患者救治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安放患者,对患者的发病原因、病史以及发病特点等进行简要的询问,同时仔细观察昏迷患者的昏迷程度以及患者脸色、呼气情况、气味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医生进行救治[6]。

3.2采取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一般情况下,昏迷患者的呼吸都比较衰弱,需要采取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经观察,本组200例昏迷患者中有80例患者出现了呼吸微弱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在救治的过程中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快速进行人工呼吸救治,同时通知医生准备气管插管等物品。本组出现的80例呼吸微弱患者,护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后,有56例患者得到了抢救。

3.3其他急诊救治措施:

对于昏迷患者的救治还可以通过对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同时进行抽血配血,争取救治时间,确保患者血液循环的稳定性;另外,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控昏迷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呼吸等基本项目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助,并通知相关医生[7]。

4讨论

昏迷作为一种危重病情,若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8]。昏迷主要是指患者长时间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一旦处于昏迷状态后,患者完全失去了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情况的意识,近年来,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昏迷的患者数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对昏迷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命抢救具有重要意义[9]。医院接昏迷患者的过程中,护士首先接触患者,也是对患者实施抢球的第一医护人员,因此,护士应该对昏迷患者进行第一步的观察和抢球[10]。总之,对于昏迷患者的治疗中护理人员的角色非常重要,必须对患者的昏迷症状具备扎实的急救功底,在治疗过程中发挥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导致患者昏迷的原因,对患者的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同时,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医院与患者家属之间因抢救问题发生纠纷事件[11]。

参考文献

[1]段志刚,邵桂春,张凤兰.621例急诊昏迷病人的呼吸道护理[J].山西护理杂志,2010,11(2):62-63.

[2]张亚卓,赵文静.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J].护理杂志,2011,20(9):93-94.

[3]岳丽娜,徐国丽,崔淑节,裴晓璐,田秀霞,尤玉双,周峻伟.浅谈沟通技巧在急诊的应用-“表演的技巧”在急诊分诊沟通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8).

[4]陈瑛,郭夏阳,张红丽等.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置管化疗的护理12例[J].实用护理杂志,2012,18(10):50.

[5]魏陶军,刁纪敏,段元娥,孙黎红.急腹症的分诊及急诊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09).

[6]段志刚,邵桂春,张凤兰.621例急诊昏迷病人的呼吸道护理[J].山西护理杂志,2010,11(2):62.

[7]汪志青,钱立蓉.昏迷病人iCU期间预防褥疮的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02).

[8]段志刚,邵桂春,张风兰.621例急诊昏迷病人的呼吸道护理[J]1山西护理杂志,2011,11(2):62-63.

[9]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5实用儿科学6[m].第7版(上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急诊急救措施篇9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effectof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intheapplicationofemergencycare.methods:randomlyselectedfromaugust2012-august2014ofemergencydepartmentpatientsadmittedintheemergencydepartmentin120casesastheresearchobject.and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patientsineachgroupof60casesrespectively.thenormalcontrolgrouppatientsnursingmeasures,observationgrouppatientsgivethehighqualitynursingmeasures.Comparetwogroupsofpatientssatisfactionofnursingeffect.Results:nursing,accordingtotheresultsofobservationgrouppatientsnursingsatisfactionis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patients,controlgrouppatientssatisfactionofnursingeffectreaches68.3,effectof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nursingsatisfactionratewas93.3%,thedatainaccordancewithstatisticaldifference(p<0.05).Conclusion:intheprocessofemergencydepartmentpatientsgiventhehighqualitynursingmeasures,canensurethatpatientsreceivetreatmentatthesametime,thelevelofqualitycanalsoimprovetheeffectofpatientcaresatisfaction,toprovidecomprehensive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forpatients.

Keywords:highqualitynursingcare;emergencycare;Resultsobservation

当前,在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此过程中医学知识普及日趋提高,反而造成人们对医疗服务的信任越来越低,进而发展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1]。医院的急诊科是危、重、急为一体的重要区域,该科室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将直接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在医院提高护理质量的过程中,优质护理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2]。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其中男75例,女45例,患者年龄为17-70岁,平均年龄为(44.8±5.3)岁,患者病程为5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5±0.7)年。所有患者中急诊内科30例、急诊五官科15例、急诊妇科20例、急诊儿科25例、急诊外科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施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措施,优质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护理领导工作,统一护理工作思想、优化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以及掌握医院急诊的诊治范围,其实施步骤如下:

(1)加强护理领导工作,统一护理工作思想

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需要医院内部护理人员的全力协作与配合。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当加强护理领导工作。由护士长负责领导优质护理工作。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学习新的护理文化。面向所有护理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与护理专业知识,促使得全院内的护理工作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护理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由于急诊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避免各种不利现象的出现。

(2)优化急诊急救护理工作

为将急诊急救护理工作进行的好,在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处理;首先,优化就诊流程。在医院对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采取解救措施。患者及家属在急诊室候诊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同时,在为患者沟通讲解的过程中,还应做好分诊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患者就诊的时间。在护理工作中,始终坚持生命重于一切的原则,做好的急救措施。在患者病情较急的时候,护理人员让患者先接受治疗后交费。以突显出医院对患者的重视。其次,优化抢救流程。抢救工作在急诊科室中具有时间紧、病情重等特点。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通知时,做好一切的急救准备工作。联系好相关科室协助抢救;使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形成无缝隙连接。针对抢救患者救治平稳后需住院者,在转送前做好病情评估,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皮肤护理,并做好记录,与相关科室做好联系,填写好病人转科交接单,利用急诊绿色通道,由护士或医护两人全程陪送,保证患者舒适安全送到病房,并做好床边交接手续,完善好急诊与各病房之间的交接规范。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应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尤其是突发事故、突发疾病、群体伤的救治,要突出“急”的特点,达到“救”的目的,进而为急诊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优质护理服务。

(3)掌握医院急诊的诊治范围

医院内的急诊科室具有多样性,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掌握各个科室的急诊范围。熟悉相关的急诊范围后,急诊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患者白天来院内就诊时,护理人员与院内各科室实行无缝对接,保证患者获得及时的治疗。患者夜间来院内就诊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患者的具体位置后,为患者选取最近的医院,保证患者就诊的过程中,不跑冤枉路,减少患者就诊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有效地帮助。

1.3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都采用了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运用t的检验原理,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2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率达到68.3,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率为93.3%,详情见表1。

注:p

3.讨论

急诊急救措施篇10

[关键词]急诊患者;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083-01

二级医院急诊患者虽然不如三级医院就诊量大,但是同样面对病情错综复杂、瞬息多变的局面。患者及其家属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情变化与灾难、事故时,往往缺乏思想准备,对不良后果难以接受,护理人员稍有不慎,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就有可能发生。我院对急诊患者开展了风险管理,收获甚佳,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对急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2年间急诊患者573人次。其中,普外科62人次,脑外科69人次,骨科102人次,心血管科136人次,神经内科185人次,其他19人次。

2 急诊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2.1 风险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我院结合急诊护理临床实际和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的实例,开展法律、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教育,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与岗位责任,不断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督促他们自觉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做好急诊护理工作。

2.2 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风险识别能力的提高

我院建立了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订了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组织护理人员对急诊流程的每个环节及患者病情特点都作了风险评估,制订了一系列防范、化解护理风险的措施,并将其落实到急诊抢救工作中去。

2.3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及实施

2.3.1 加强护理抢救技术管理。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急诊护理理论,培训急诊抢救技术,并经常开展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每项技术操作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到谨慎、精心、熟练操作,尽职尽责,防范人为失误,降低护理风险。

2.3.2 加强患者在检查、转运中的风险管理。转运、检查前充分评估风险,制定有效措施,做好突发意外的抢救准备及接诊科室的准备,尽量降低护理风险。

2.3.3 做好抢救药品、仪器的管理,严防因抢救药品欠缺或错误、仪器突然故障给患者带来的护理风险。天天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责任到人,做到抢救药品100%到位,仪器100%运行完好。

2.3.4 加强沟通和语言修养,做好告知签字,对风险较大的技术操作和患者转运检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应及时告知并请患方签字。

2.3.5 做好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对患者来院时间、状态、抢救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病情转归都记录清楚,并注意与医生病历相符。

3 结果

实施急诊风险管理后,大大降低了护理风险,保证了护理安全,减少了护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