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综合防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1:52

慢性病综合防控篇1

担当,是毛遂故里融入血脉的基因。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鸡泽县委、县政府牢记的嘱托,把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作为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以火红的激情,担当的精神,打胜了一场慢性病综合防控攻坚战。

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

——鸡泽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纪实

鸡泽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北部,全县面积337平方公里,辖4镇3乡169个行政村,总人口29.13万人。是名士毛遂故里、中国辣椒之乡、诗经发源地、千年古县。部级园林县城、河北省文明县城、洁净城市、卫生县城和中国辣椒产业龙头县、中国市政铸件产业基地、中国棉纺织名城等一项项美誉,展示着鸡泽傲人的发展成就。

鸡泽县的卫生健康事业也蓬勃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39家。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及环境的变化,慢性病已经成为群众生命、财产、健康的巨大威胁。(字幕:2018年全县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7.01%,糖尿病患病率9.48%,男性吸烟率43.8%、饮酒率49.60%,超重肥胖率31.5%,全县总死亡率为6.29‰,前三位主要死因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鸡泽县委、县政府快速启动创建活动,据因施策,综合防控,由此花开千枝,果结万家。

建强创建活动核心

健康,是民族昌盛的标志,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鸡泽县委、县政府把慢性病综合防控作为最大的民生,体现在《鸡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纲要》里,政府工作报告中。县政府印发了《关于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成立以政府县长任组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细致梳理创建指标,制定详细创建措施,层层分解船舰任务,把慢性病防控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为凝聚强大的创建合力,县委、县政府三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调度创建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同志现场办公,找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整改。“两办”督查室、县创建办持续对创建单位进行督查指导,编发创建工作简报。同时,落实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字幕: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655.51万元,重大公共卫生费64万元创建慢性病示范区专项经费20万元),一项项扎实的举措强化了政府的推动作用。

鸡泽,创建的步伐踏出坚实的跫音。

引领健康生活方式

慢性病防控关系到每一个人,创建示范区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

鸡泽县利用电视台《健康鸡泽》栏目、健康鸡泽微信公众号、微信矩阵、电视屏、宣传栏等媒体媒介,及时推送健康新闻、政策解读、名医讲健康及控烟、减盐、降糖、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加大慢性病防控宣传的内容和频率,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的健康理念。“世界卫生日”、“世界高血压日”等健康主题日,走上街头,深入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为使健康知识进村入户,鸡泽县在每个村建立一个健康教育活动室,通过活动将宣传单、限盐勺、控油壶、腰围尺等多种倡导健康生活的宣传品发放到居民手中。全县89所中小学校也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内容纳入到健康教育课程。(字幕:2018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3.4%,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69.9%。)

同时,鸡泽县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家庭创建,以“三减三健”为主题,覆盖率达99.4%,健康家庭示范户9605户。健康单位创建,创建健康社区5个、健康一条街1个、健康单位5家、健康食堂5家、健康公园、健康步道2处、健康学校5家、健康酒店(餐厅)5家。无烟机关创建,全县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营造了健康的公共环境。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鸡泽的创建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推进全民健身行动

强健的体魄是慢性病防控的基础。

鸡泽县积极倡导“每天锻炼1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把工间操普及到全县78家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形式多样的足球赛、自行车赛、职工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等竞技比赛,赛事不断,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带动群众自发组建广场舞、太极拳、酷跑团、快走队、自行车队等群众健身团体61个。(字幕:鸡泽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44.7%,高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

为便于群众开展健身活动,鸡泽县围绕打造“健康之城”,在主城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健身点35个,在乡镇村建立168个文化健身广场,并全部配置了健身器材。(字幕:全县体育场地总面积达到16.78万平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9平方。)

生命在于运动,全民健身的蓬勃兴起,奠定了鸡泽慢性病防控的基石。

扎实公共卫生服务

做精做细公共卫生服务,是慢性病防控的关键。

鸡泽县配备专职人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慢性病防控服务网络,监测慢性病发病成因,动态规范公共卫生服务。体检是筛查慢性病的重要手段,鸡泽县通过职工体检、居民体检、老年人体检主动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字幕:鸡泽县学生和老年人体检率分别达到97.1%、91.2%。)为方便群众自我检测,在全县设立健康小屋68个,把健康小屋打造成了集宣传和自测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在慢性病治疗上,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性病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有效控制了慢性病(字幕: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为83.33%,控制率为74.61%;3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为81.82%,控制率为55.85%。)同时,将慢性病门诊就医纳入保障范围,减轻慢性病患者治病负担。(字幕:普通居民门诊慢性病病种15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病种18种享受报销待遇,封顶线15万元/年。)

春风化雨,天道酬勤。优良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了慢性病的防控水平。

打造综合防控亮点

改革创新,才能独辟慢性病防控的蹊径。

鸡泽县中医院创建的“医康养”一体化养老模式,将医、康、养、托相结合,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收住各类疾病患者、慢性康复病人、自理半自理老人、全失能失智老人、智障及残疾儿童,促进了慢性病的防控。医康养服务中心自2018年12月投入使用以来,入住老年人满意度达到96%以上,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及就医问题。

慢性病综合防控篇2

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县督查办《关于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巩固创建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督查的通知》(**督查发〔2018〕29号)和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文件要求,我会结合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中县妇联职能职责,认真开展巩固创建工作,现将目前工作情况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情况

(一)高度重视,确保工作迅速有效推进

我会高度重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迎检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压实责任,落实专职工作人员负责。

1.领导高度重视,全部部署工作。在全县启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巩固创建工作后,迅速成立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制定印发工作方案,把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纳入本单位党组议事内容,定期交流信息,掌握工作进展,研究解决问题。

2.落实专人专职负责巩固创建、资料归档工作,专职工作人员按时参加工作推进会和培训会,认真学习领会慢性病综合防控区管理办法和建设指标体系,向全会干部职工传达会议精神。

3.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经费纳入单位财政预算,强化工作经费保障,实行实报实销制度,有利于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上下联动,创新开展“三减三健”宣传教育

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上下联动,传统宣传渠道与网络新媒体“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减盐、减油、减糖”的健康生活宣传教育。

1.开展职工健康教育。本单位职工全部12名职工开展“三减三健”专项教育,每年制作2期宣传专栏,确保每位职工熟记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和健康骨骼核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并能够向基层妇女干部、亲戚朋友宣讲健康生活常识。

2.开展家庭主妇宣传引导。组织全县各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开展“三减三健”知识培训,乡镇(街道)对社区妇女干部、社区妇女干部对辖区家庭主妇逐级开展“三减”知识宣讲。今年以来,我会组织培训乡镇妇女干部30人次,乡镇培训社区妇女干部1255人次,社区妇女干部开展家庭主妇培训3万余人次,受益家庭主妇28758人。

3.多形式、多渠道宣讲“三减”知识。广泛运用“**妇联”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疾病预防、减盐减油减糖、健康生活等信息,各级妇联通过知识讲座、院坝会、街头宣传、悬挂宣传标语、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向全县广大市民宣传健康知识,促进妇女群众更加关注身体健康状态,提高自身健康意识和慢性病预防能力,从源头减少慢性病发病率。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宣传教育活动222场次,新媒体信息17条。

(三)加强管控,积极创建无烟单位

我会积极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所在党政大楼被命名为无烟机构,设置控烟监督员、完善禁烟标识,深入推进控烟工作。

1.成立控烟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控烟工作,并把控烟工作纳入工作计划,通过制定单位禁烟制度,完善办公室禁止吸烟警语和标识,印发控烟宣传资料,向职工传达吸烟危害。

2.设置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定期开展办公室控烟督查,确保办公室区域无烟缸、无烟头,认真摸底排查职工吸烟情况。经查,我会全部12名干部职工无一人有吸烟行为或吸烟史。

(四)工间健身,完善职工体检全过程管理

通过举办运动会、参加健身活动和常态化开展工间操,提高职工健康状况,每年开展健康体检。

1.开展工间健身活动。制定本单位工间操健身活动制度,结合工会活动组织单位职工开展健身竞赛活动,强健体魄,进一步践行“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健康理念。

2.举办“我健康,我快乐”妇女节趣味运动会,全县100余名社会各界妇女代表参加活动,充分展示了妇女干部们健康向上、团结拼搏的精神面貌。同时,组织单位职工参加庙会万人跑酷、南天湖景区开园彩虹跑等健身活动。

3.每年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健康体检,了解职工身体状况,建立职工健康台账,对血糖、血压、血脂偏高等可能存在慢性病风险的职工开展健康指导。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单位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健康教育培训,健康指导时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对“三减三健”等健康生活知识掌握熟练度不够,在针对单位职工、基层妇女干部和社区妇女群众进行教育宣传时,存在照本宣科现象。二是乡镇(街道)妇联主席皆为兼职,常常一人身居数职,在人员安排和时间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会将结合慢性病综合防控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继续扎实推进示范区巩固创建工作,在“三减三健”专项行动中下功夫、抓落实,加强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的技术指导和工作监督,进一步增强对单位职工的健康指导和健康教育培训,完善迎检资料整理归档,确保我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慢性病综合防控篇3

(征求意见稿)

为健全规范、协同、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对沂源县地方病防治工作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特制定县慢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一、机构设置

第一条 领导小组是县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统筹协调、指导推进、督促落实。

第二条 领导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

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分挂卫生健康副县长担任,成员由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第三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健康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卫生健康局据局长担任,

第四条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确定1个牵头处室、1名联络员。

第五条 领导小组成员需要调整,由所在单位提出意见,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报领导小组组长批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需要调整,由所在单位及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工作职责

第六条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领导、推动全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慢病防治示范县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部署要求。

(二)宣传贯彻有关慢性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三)制定我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工作规划与计划。

(四)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督促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协调解决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中的困难和重大问题。部门合作建立的信息沟通共享、激励问责、质量控制等3个基本运行机制情况。

(五)宣传、普及慢性病防治科学知识,组织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合作和交流等相关事宜。

(六)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一)县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同职责

1.深入广泛开展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制定并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每天每人不少于20分钟,提高职工身体素质。

3.机关、企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每1年1次体检的单位覆盖率达到50%以上,对体检中发现的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要实行健康指导与管理。

4.辖区100%的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设置禁止吸烟警语和标识,禁止烟草广告,建设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无烟学校覆盖率均达100%(医疗机构院内售烟为一票否决指标)。各镇(街道)、各单位都要按县爱卫办的要求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无烟单位建设工作。

5.做好单位内部职工慢性病防控知识培训,设置慢性病防控宣传栏。

6.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健身保健活动,建立、配备、完善健康保健相应设施。

7.辖区各机关、学校、企事业食堂和公共餐厅推广健康饮食制度。

8.设立联络员,落实创建办的各项工作安排,做好各项登记、记录及资料收集上报。

9.在单位建立健康加油站,并规范运行。

(二)县政府办公室

1.召开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工作推进会。

2.把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纳入政府长期工作计划及经济发展规划。

3.制定全县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标准和实施方案。含慢性病防控内容的综合健康报告,综合健康报告主要结果用于政府工作报告。

4.成立全县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并明确各成员单位慢性病防控工作任务和职责,及时召开领导小组协调会、联络员会议。

5.将慢性病防控相关工作内容纳入目标管理,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制度。

6.慢性病防控融入各部门政策规章制度,有烟草控制、降低有害饮酒、减盐、控油、控制体重、全民健身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疾病管理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

7.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力量参与,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8.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融合。

9.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与辖区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城市建设、文明创建、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等相关项目有机衔接整合,以达到1+1>2的实际效果。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10.对相关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督促落实。督导各部门各单位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县总工会、县直工委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广泛开展工作场所工间健身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工作场所工间健身制度,开展工间健身活动单位覆盖率不低于90%。

3.每年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至少1次健身竞赛活动。

4.每1年1次体检并开展健康指导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员工数超过50人的企业的覆盖率≥50%(有体检汇总、体检报告、高危人群筛查、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登记、管理等)

5.开展针对党员、工会会员,预防慢性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健康教育。

6.有条件的单位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比例≥50%。

7.完成健康单位建设工作,至少建立1个健康加油站。

8.及时上报以上活动开展情况。

(四)县委宣传部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2.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治宣传组织领导工作。

3.协调各新闻媒体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宣传工作,包括创建工作宣传和慢性防治知识宣传。

4.负责全县领导干部、党员,学习、宣传慢性病防控知识。

(五)县发改局

1.成立慢性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负责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六)县财政局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资金使用管理领导小组。

2.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经费纳入政府持续性预算、决算管理,并及时拨付到位。

3.及时落实慢性病中央投入专项经费和地方配套专项工作经费。

4.对慢性病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开展督导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七)县教体局

1.成立教育系统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工作任务职责分工明确到位,制定慢性病防治工作方案、计划,做好年度工作总结。

2.健康学校建设达到15个以上。

3.各托幼机构、小学成立牙病防治领导小组,并按要求开展牙病防治工作。落实慢性病示范县创建中儿童龋齿的充填和儿童窝沟封闭工作任务,辖区内实施儿童窝沟封闭学校比例≥60%,辖区12岁儿童患龋率低于25%。

4.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覆盖率达100%,健康教育课包括营养均衡、口腔保健、健康体重、视力保护等内容,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课程≥6学时。

5.开展健身保健活动,完善健康保健相关资料。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比例达到100%。

6.无烟学校覆盖率达到100%。

7.学生健康体检率≥90%,结合学校实际以保健室为中心,设立学生、老师健康保健自测室(角),并配备适当设备。

8.每1年开展1次系统内职工健康检查,对体检中发现的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要实行健康指导与管理。

9.制定并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每天每人不少于20分钟,提高职工身体素质。

10.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及时上报健康单位资料。

11.辖区开展群众性健身运动,有5个及以上的群众健身团体配有健康指导员和志愿者,每年至少开展1次多部门组织的集体性健身活动。

12.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比例100%,有条件的单位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比例≥5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50%。

13.及时上报慢性病工作开展情况信息和图文资料。

(八)县文广新局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创建宣教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慢病防控示范县复审的宣传工作。

2.制定每年度慢病宣传媒体传播计划,负责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公益广告牌等大众媒体宣传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每月不少于2次。

3.在辖区内网吧、电影院、KtV等公共场所开展健康知识的宣教活动。

4.组织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设置两个专栏宣传慢病防治知识、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

5.及时上报有关信息及图文资料。

(九)县公安局

1.成立慢性病死亡监测漏报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一名专兼职公安干警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2.提供辖县内居民户籍准确信息。

3.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死因监测漏报调查工作,按照要求落实死因监测各项工作任务,及时上报死亡监测各项数据和报表。

(十)县住建局

1.成立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预领导小组,将健身场所纳入建设规划。

2.在县创建专家组的指导下,在广场、步道等适宜场所建立方便群众健身的配套设施(健康自测步行长廊等)。

3.定期组织建筑工地务工人员学习防病知识及防病技能。

4.所有工地临街围墙至少要有1块以上1.5米×2米健康教育宣传墙画。

(十一)市医保局沂源分局

1.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等相关政策。提高签约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和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等人群医疗救助水平的具体措施。

2.配合县卫计委开展肿瘤、死因、心脑血管疾病及社区诊断等漏报调查工作。

3.及时上报有关信息及图文资料。

(十二)县民政局

1.成立慢性病死因监测漏报调查领导小组。

2.协助县卫生健康部门做好死亡漏报调查工作,协调各社区居委会、镇政府、村委会开展死因调查工作,并及时上报死因调查情况。

3.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资金为镇(街道)和村(社区)提供群众健身设施。

4.负责全县重症慢性病人及因病致贫家庭的救助。

5.安排指导本辖区群体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6.及时上报有关信息及图文资料。

(十三)县统计局

负责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辖区人口及相关统计信息。

(十四)县卫生健康局

1.制订创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公共政策、规划、技术指导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并指导各部门落实创建工作,并开展督导检查。

2.成立慢性病防控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组。

3.建立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联系机制,定期召开各相关部门协调会,落实措施。

4.制订实施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案,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建立完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等的工作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的整合。

5.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职能有独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配备专职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承担所在区域慢性病防控工作。二级以上医院配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履行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责。对各医疗卫生单位慢性病防治专业人员开展培训,指导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落实防控责任。

6.在医疗机构设置慢性病监测的专业岗位,收集、整理数据资料。

7.各医疗卫生单位配备慢性病防控专职人员,开展慢性病人监测工作,及时上报监测结果,并积极做好宣教、随访等工作。

8.制订专家技术组指导示范县工作计划,并做好记录。

9.组织推广成熟的慢性病防控经验措施。

10.组织开展辖区慢性病防控督导、考核、评价。

11.各医疗卫生单位配备适当设备,设立居民健康自测点。

12.医疗机构首诊测血压率≥90%,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备血糖、血脂、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4种技术并提供服务的乡镇卫生院的覆盖率≥50%,提高加强个人健康档案与健康体检信息的利用,发现高危人群登记率100%,高危人群纳入健康管理率≥5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90%。

13.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

14.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服务、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15.辖区各乡镇卫生院有中医综合服务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1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根据省级医保药品报销目录,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药品。

17.辖区每5年开展一次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

18.创新特色案例达2个,案例撰写符合要求。

19.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

20.完成健康单位建设工作。健康医院、健康乡镇卫生院100%覆盖。

21.组织实施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控烟工作。

(十五)县商务局、县工信局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

2.在企业单位推广、落实工间操健身制度。

3.督促企业单位落实每1年1次的职工健康体检制度。

4.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针对工会会员预防慢性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健康教育。

(十六)县交通局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

2.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3.做好车站、交通工具(车辆)、公交站台的慢性病知识公益宣传。

(十七)县自然资源局

在城市规划中要确保慢性病综合防控支持性环境建设的规划。

(十八)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

2.创建健康食堂、健康餐厅每类至少达到20个以上。

3.组织大型餐饮健康宣传活动,开展居民饮食安全、饮食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健康促进工作,并组织餐饮单位积极开展保健、养生食谱和菜肴推广活动。

4.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健康知识培训及健康体检。

5.宣传食品营养标签用途,出台推广食品营养标签相关政策。

6.销售企业执行食品营养标签的加工食品比例达到80%以上。

7.出台推广食品营养标签相关政策,食品加工企业执行加工食品营养标签的比例不低于80%,并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营养标签的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8.鼓励食品生产厂家开发低糖、低脂和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加强监管和培训。

9.组织大型商场、超市配合卫生部门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10.根据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要求,每年至少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食品加工示范企业”6家以上,“无烟食品加工企业”覆盖率为100%。

11.每年至少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商场(超市)”2个以上,“无烟超市”、“无烟商场”覆盖率为100%,辖区内超市设置低盐低脂肪食品专柜的覆盖率50%及以上。

(十九)县行政执法局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户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2.每年在公共场所设立2快及以上户外广告牌(含电子屏),并提供有关的合作协议、照片。(播放慢病防治知识、健康素养知识及慢病防控技能)。

3.督促户外电子屏广告单位落实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在文化广场、体育场、汽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每天不少于4次流动播放慢性病防治知识,相关内容由卫生健康部门提供,工作完成后照片留档备查。

4.协助卫生计生部门在广场等场所开展健康宣传日活动,每年至少2次。

5.根据县创建慢性病防控示范县专家组的指导,完成3个健康公园和3个健康步道的创建工作,并及时对其进行维修维护。

(二十)县科技局

1.将慢性病相关知识纳入科普宣传的内容,组织开展慢性病、平衡膳食健康讲座,每月2次在电视台播放。

2.负责慢性病科研方面的技术支持、指导和科研项目的立项、引进等。

(二十一)县融媒体中心

县融媒体中心无偿开设慢性病防控知识的宣传、知识讲座专栏节目以及宣传音像制品的制作与播放,每月至少2次。

(二十二)县妇联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

2.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组织妇女同志参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每月1次。

3.积极组织开展“两癌”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适龄人群每2年至少接受1次肿瘤筛查。

(二十三)县残联

积极为慢性病残疾人提供医疗救助。

(二十四)团县委

1.积极发展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志愿者,在青少年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团员和青少年积极参加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每年至少5次。

2.通过各单位的团组织,在单位内部积极推动“健康生活从青年做起”的健康生活表率活动,每年至少3家。

(二十五)各镇(街道)人民政府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并明确各成员工作任务和职责。

2.支持并协助卫生院做好社区诊断、死因调查、慢性病人管理等入户调查工作。

3.支持并协助辖区卫生院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及居民健康促进干预等工作。

4.辖区内开展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建设活动,且开展健康家庭活动的健康社区占辖区社区总数的40%以上。

5.设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的社区覆盖率不低于40%。合理布局、设置健康自测点或健康加油站,每个村委会设健康小屋(健康教育室)一处(落实房屋20平米以上)并有健康自测设施。

6.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居民健身设施完好,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覆盖率>90%,设备完好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米。

7.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比例100%。

8.健康教育活动室在当地社区的覆盖率达100%,健康宣传栏社区覆盖率≥90%,内容至少2个月更新1次,社区健康讲座每年≥4次,每次不少于50人。

9.积极推动本辖区的健身活动,每个村委会在辖区内设健康步道1处,并有明显提示牌。

10.组建3个以上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每月至少组织开展2次活动。

11.辖区内开展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建设活动,且开展健康家庭活动的健康社区占辖区社区总数的4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健康学校、单位、餐厅的建设工作。

12.及时上报创建信息。

三、议事规则

第八条 领导小组实行全体会议、专题会议制度。

第九条 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副组长、全体成员参加。根据工作需要,可邀请有关单位负责人列席。

主要任务是是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专项任务落实情况,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建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任务。

第十条 领导小组专题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其委托的副组长主持召开,也可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委托办公室主任主持召开。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议定事项或其他专项工作事项。

第十一条 会议方案、议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呈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审定。

第十二条 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经领导小组组长或会议主持人审定后,以会议纪要形式印发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或地方执行

四、工作制度

第十三条 工作报告制度。领导小组向县政府报告工作情况,主要汇报全县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各镇(街道)、各成员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工作建议。重要工作情况及时汇报。

每年12月底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职责履行情况。

第十四条 考核制度。代表县政府,对各镇(街道)和各相关部门慢性病防治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五条 工作督查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并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督查,督促检查慢性病防治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各镇(街道)和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

第十五条 信息通报和交流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报送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抄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将重要工作信息及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六条 公文处理制度。领导小组发文,由领导小组组长签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签发。

慢性病综合防控篇4

1基本情况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面积604km2,常住人口124万,其中户籍人口52万。全区有10个镇、4个街道。有二级医院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所(其中泗泾医院既是二级医院,同时兼管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9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中心卫生室,78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5年9月,松江区按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启动了“三医(医疗、医药、医保)联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三医联动”推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居民提供价廉、便捷、质优的社区卫生服务,努力减轻病人医疗负担,受到国家卫生部和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2社区慢病综合防治的主要做法

2.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慢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

松江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2000年制订了《松江区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2001―2015年)》,整合卫生、环保、绿化、宣传、社区等的资源和力量共同防治慢性病。2004年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列入区政府的重点工作,并成立了区政府领导、各相关委办局参加的多部门合作和协调组织―公共卫生联席会议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同时,成立了区、街道(镇)两级健康促进委员会,组建了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充分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学校、家庭参与慢病防治工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慢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形成以医疗卫生机构为骨干,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的防治服务网络。

2.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共享

2000年6月起,松江区在全区范围开展了居民健康档案调查。至2006年12月止,为14.59万户家庭中15岁以上的居民368980人建立健康档案。同时,为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我们开发了“居民健康档案”网站,建立了健康危险度评估,并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与糖尿病、牙防等软件进行了整合,达到了多档合一、动态更新、信息共享。目前全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61个社区卫生服务点与松江区疾控中心《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同步,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全区联网。

2.3开展慢病社区诊断,确定社区优先项目

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日常疾病监测及专题调查资料等,开展慢病社区诊断,确定了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良的行为危险因素为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超重、肥胖、精神因素等;社区综合防治优先项目为慢性病及其高危因素干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等;社区重点干预对象为慢性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和60岁以上老年人。社区诊断为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2.4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综合干预措施

根据慢性病患病特点及过程,采取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三级预防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把慢病作为一组疾病进行共同防治。

2.4.1开展社区全人群慢病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针对“健康人群”的“共同危险因素”,我们以建设“健康社区”为载体,开展了以场所为基础的健康促进行为危险因素综合干预。一是抓阵地建设,全区建立了538个宣传专栏,16所社区学校,建健康教育咨询点189个,定期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讲座。二是抓宣传。2001―2006年,利用阵地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讲座1041场次,参加人员54492人次;开展健康行为大讨论110场,有24216人次参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余种,近90万份(册),制作大型公益宣传广告16幅,2500多m2,宣传物品10万多件,还利用千场电影进社区,向居民宣传健康城区、健康社区、健康保健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由2001年的79.9%上升到2006年的90.5%,卫生行为的正确率由2001年的74.0%上升到2006年的87.8%。三是抓无烟单位的创建。按照《“无烟单位”的标准和考核办法》先后在医院、学校、工矿企业中广泛开展控烟工作。2001―2006年,有9所学校成功地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占全区中小学的18.7%;有28所学校成功创建无烟学校,占全区各类学校的30.8%。已有15家医疗机构通过市级无烟医疗机构验收,占全区医疗机构的60.0%。有497家企业开展有毒有害和控烟工作培训,有27家企业成为无烟企业。

2.4.2实施有价值的慢病高危人群监测利用居民健康档案筛选慢病高危人群进行监测。2006年全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监测10462例,发现血糖异常者4878例,经复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为584例。肝癌高危人群监测1600人次,检出原发性肝癌5例;临床医院大肠癌因症就诊登记554人,确诊大肠癌106例,其中早期大肠癌10例。全区共设立测压点305个,首诊登记血压37835例,首诊测压率为81.34%。首次血压≥140/90mmHg的2357例,新确诊高血压848例,高血压检出率为2.24%。

2.4.3探索慢病综合管理模式慢病防治工作涉及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需要医疗和卫生防病机构密切配合,优势互补。我们建立了临床与预防结合、优势互补的慢病防治管理网络。

①建立慢病的双向转诊制度:为确保慢病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发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松江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和协同作用,采取了“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先在车墩镇实施社区-医院糖尿病一体化管理的试点工作,松江区中心医院负责新发现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患者的维持治疗和常规复查,并逐步向全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从而规范了慢性病的诊治活动。目前,全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区中心医院设立社区医疗网络服务部,24h开放各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畅通村、镇、区三级医疗机构转诊、就诊渠道,并对转诊患者实行免收挂号费,优先就诊、住院等措施,简便的流程和优惠的措施大大方便了群众到二级医院就诊。

②探索临床与预防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岳阳和方松街道建立“慢性病健康教育中心”,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服务入手,开展慢病群体健康教育和个体临床指导,把慢病的预防贯穿于临床诊治的全过程,使慢病防治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006年全区管理高血压病28047人,糖尿病5048例,规范管理率为76.45%。至2006年12月31日,现患癌症病人4039例,规范随访率为98.66%。

③发挥志愿服务,倡导互帮互助:以岳阳街道为试点,探索慢病群组干预和自我管理模式。2006年岳阳街道自愿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活动的患者或家属380人,糖尿病自我管理344人,充分发挥了病人及其家人的潜能,社区病友的互助以及专业人员的作用。

2.4.4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交流合作2001年参与市疾控中心《社区肝癌高危人群干预效果及其经济学评估》课题;2002年参与上海市重点项目《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推广的应用》;2004年承担卫生部《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探索》项目。2005年申报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建立和效果评估》和《社区健康诊断和对策研究》分别在市卫生局和区卫生局立项。2005年经wHo、卫生部专家的多次考证,居民健康档案列入卫生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标准化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研究项目。2006年《慢病社区综合防治服务的筹资与补偿机制研究》在中国疾控中心立项。

3社区慢病综合防治的成效

3.1社区行危险因素水平的变化

2001―2005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居民吸烟率由2001年的23%下降到2005年的21%。其中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由2003年的65%下降到2005年的54%;社区医院门诊病人的男性吸烟率由45%下降到37%。

3.2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率、控制率明显提高

2001―2003年上海市心脑防治点(新桥、永丰、佘山)高血压控制率由2001年的38.4%提高到40.5%,提前达到了《上海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2001―2015年)》2005年中期工作指标。2006年全区高血压管理人数28047人,高血压管理覆盖率由2001年的7.6%上升到2006年的50.9%,全区高血压控制率由2004年的19.8%提高到53.7%。全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由2005年的46.5%提高到2006年的47.0%。

3.3恶性肿瘤死亡率和生存率发生了明显变化

1988―2002年期间,松江区男女全部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均明显下降。男性常见部位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明显下降的瘤别为食管癌、胃癌、直肠癌、肝癌和白血病;女性中呈下降趋势瘤别有食管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

比较1990―1992年和1998―2000年两个时期的生存率,结果显示,男性食管癌、胃癌、肺癌、直肠癌、白血病5年相对生存率有上升的趋势;女性食管癌、直肠癌、乳腺癌5年相对生存率显著提高。

3.4社区卫生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社区-医院之间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有效地利用了社区医疗资源,推进了区域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从农村合作医疗统计数据显示,参保农民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就诊的比例分别为40%、23%、31%、6%,2006年仅有6%的参保农民在市三级医院就诊,在社区及社区以下机构就诊的参保农民超过了63%,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在区域内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3.5群众就医的医疗费用明显下降

2005年9月“三医联动”综合改革以来,全区门急诊均次费用明显下降。2006年全区门急诊均次费用122.25元,同比下降5.2%,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76元,同比下降7.1%;全区平均住院床日费用219.77元,同比下降4.9%,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9.26元,同比下降11.6%。由于均次费下降,全区全年病人减少医药费合计4203.7万元(其中门急诊医药费2873.2万元,住院费1330.5万元),大大降低了群众就医的医疗费用。

3.6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逐步上升

2005年6月全区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为77.3%,2006年7月为86.2%,2006年12月达到90.5%。90.9%的居民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看病便捷、经济、有效。

4存在的问题

①“四癌”早发现监测失访率较高,尤其是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2001―2006年连续监测的人数明显减少。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社区医生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二是肝癌高危对象对每半年1次的甲胎蛋白+B超检查依从性差。②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尚未覆盖到全区。③社区慢病防治队伍不稳定,专职人员调换频繁,影响社区慢病防治的工作进度和质量。

5建议

预防与控制慢性病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并实施综合治理。我们将继续以“三医联动”综合改革为契机,把慢病综合防治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5.1协调运用高危策略与人群策略

人群策略虽然可以给整个人群带来巨大的健康收益,但能给人群中的每个个体带来的却很少。因此,在实施慢病防治的策略时,要协调运用高危策略与人群策略。

5.2以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开展慢性病防治

社区卫生服务的优点是居民就医方便(医疗可及性强),医疗费用低易于接受(可用性强)等,由于该组织形式具有综合性卫生服务功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还可发挥组织的多用途性,从而节约卫生资源。慢病防治的重要制约因素是人力资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实施慢病的防治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5.3建立广泛参与的政策协商机制

慢性病综合防控篇5

摘要目的:分析某社区慢性病的防治现状,探讨社区慢性病的预防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某社区慢性病的相关资料,分析某社区慢性病防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对策和干预方法,并观察患者介入预防措施前后的心理状态、体育锻炼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某社区慢性病介入预防措施后心理状态、体育锻炼及生活方式均有明显改善。预防措施介入前后经统计学处理,p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预防对策

analysisandpreventionofchronicdiseasepatientsinXinShiDistrictofUrumqicity

ZhangRuiping1,Caipingan1,GuoJianxin2

XinganCommunityHealthStationofXinShiDistrictofUrumqicityofXinjiang,8300541

theFifthaffiliatedHospitalof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ofUrumqicityofXinjiang,8300112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urrentsituationofpreventionandcureofchronicdiseaseincommunity,andtodiscussthepreventionandinterventionmethodandeffectofchronicdiseasesincommunity.methods:wecollectedtherelevantdataofchronicdiseasesincommunity,andanalyzedthecurrentsituationofchronic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ofacommunity.weestablishedcountermeasuresandcorrespondinginterventionmethods,andobservedtheimprovedsituationofmentalstate,physicalexerciseandlifestyleofthepatientsbeforeandafterthepreventivemeasures.Results:mentalstate,physicalexerciseandlifestyleafterthepreventivemeasures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thedifferencebeforeandafterthepreventivemeasure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Chronicdiseasesincommunity;prevention;Countermeasures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长期积累形成的疾病总称,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气管炎、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这些慢性病均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及社会危害等特点,为此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1]。社区预防控制是以社区为单位,以减少慢性病发生率为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慢性病人群开展健康服务[2],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信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方式,对于预防慢性病及减少相关医疗费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

某社区管理居民5000余人,选取某社区建立慢性病健康档案老年慢性病患者220例,年龄标准界定在1953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其中男111例,女109例,年龄60~75岁,平均(67.9±2.2)岁;高血压病155例,糖尿病65例,病史2~10年,平均病程(7.3±1.3)年。

方法:220名患者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及对慢性病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采取的具体预防干预措施:①通过询问病史、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等情况评估患者情况,收集患者健康资料评估、分析危险因素,为每个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以控制危险因素、促进健康。②根据建立的健康档案,指导患者接受正规的治疗外,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定期在社区为患者开展知识讲座,如慢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及饮食禁忌等,1年健康讲座4次,社区医务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绪。③定期对患者进行家访,观察患者接受正规治疗的依从性,与慢性病相关的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情况,特别是病情严重或病情出现反复的患者,重点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变化进行自我监测。④每一种慢性病都有多种致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及其致病作用,并针对危险因素开展综合干预,各种干预措施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及易被接受的方式,开展简便易行的干预方法。

统计学处理:患者资料采用pemS3.1for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3],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结果

患者接受综合干预前后在心理状态、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

讨论

慢性病防治是社会公益性质非常强的一项工作,近几年政府部门财政的投入,慢性病的防控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慢性病的防治是一项持久工程,要营造全社会共同防治慢性病的氛围,以引导整个社会更大程度的参与慢性病防治,如宣传患者控烟、合理饮食、适量活动等。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发生率正在逐步升高,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尤为重要,其中以居民和特定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家庭和社区为服务范围的慢性病防治措施,是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的最有效途径[4]。本文通过分析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同时结合慢性病患者生活环境,在社区范围内为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通过分析每位患者慢性病致病的危险因素,通过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措施,使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消除不良情绪和体育锻炼的习惯,逐渐使患者各健康指标达到正常范围,从临床实验结果看,本组研究对象通过预防干预后,心理状态、体育锻炼及生活方式均得到较大改善,本文研究方法对预防和控制社区慢性病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万会举.社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探讨[J].当代医学,201l,17(26):97-98.

2李旭光,王晨.社区健康管理与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4):373-374.

慢性病综合防控篇6

――首支部级慢性病防治与安全用药志愿者团队成立会报道

“组建至少1000名的医学或药w专家队伍、1000名基层医生的讲师队伍和1000名服务志愿者队伍,实现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低1%的目标。”2017年4月12日,全国首支部级家庭健康传播志愿者队伍――慢性病防治和安全用药志愿者团队在京成立。这支志愿者队伍依托于家庭健康传播志愿者公益项目,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并协助基层卫生计生机构针对家庭和社区开展慢性病防治与安全用药的宣传服务,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和家庭保健能力,树立正确健康观和慢性病防治意识。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药政司、家庭司、宣传司,中华医学会,中国预防医学会等领导、著名慢性病专家、医药学专家及企业代表出席。该公益项目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办,施慧达药业集团协办。

姚宏文主任(中)主持摇旗仪式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姚宏文主任号召各方力量共同构建整合性慢病综合防控体系。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作为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主力军,一直致力于家庭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传播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观念,促进健康行为方式的形成。

最新数据显示,慢性病已成为国人健康的头号威胁。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每年约有1030万人,慢性病所占比例超过80%。以高血压为例,我国每年高血压医药费达400亿,其并发症的治疗费用更是惊人,给国家和广大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慢性病防控已成为我国面临的紧迫问题,而解决慢性病危害的根本在于有效的防控。构建全民参与、体系完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整合型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是我国慢性病防控的支撑基础。

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是影响健康的最重要环境,社区是健康服务的最有力支撑,启动家庭健康传播志愿者公益项目及成立慢性病防治和安全用药志愿者团队,就是希望以志愿服务为纽带,汇聚各方力量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和水平。当前我国健康信息传播面临很大问题。一是技术创新带来了健康信息传播渠道层出不穷,导致政府监管力量不足;二是健康信息传播泛滥,使人们难于甄别而无所适从。前有张悟本的“绿豆养生说”,后有魏则西事件,都给健康传播提出了挑战。13亿人的健康问题,绝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而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因此,我们启动了“家庭健康传播志愿者公益项目”,就是要通过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按照“严格准入、动态考评、统一管理、完善机制”的原则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充分发扬志愿精神,整合专家、医疗及社区服务机构、媒体等资源,开展健康促进和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和谐的良好氛围,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要求,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提升全民健康素质,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可预防的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我们中心和施慧达药业集团联合成立了“慢性病防治与安全用药志愿者队伍”,这是国内首个“家庭健康传播志愿公益项目”和志愿者队伍。即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汇聚1000名医药学专家、1000名慢性病防治及健康教育培训讲师和1000名服务志愿者,协助各级卫生计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公众提高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慢性病防治成效,实现我国每年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降低1%目标,降低疾病负担。这支志愿者团队将作为慢性病防治体系的有效补充,在医患之间搭建桥梁和纽带。一方面通过宣传、培训等活动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协助医生开展病例跟踪服务,改善治疗效果。

刘凤江:汇聚3000力量、实现1%目标

施慧达药业总经理、慢性病防治与安全用药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刘凤江介绍了“慢性病防治和安全用药志愿者公益项目”的目标――计划用3年时间,达到“汇聚3000力量、实现1%目标”的愿景。即组建至少1000名的医学或药学专家队伍、1000名基层医生的讲师队伍和1000名服务志愿者队伍,实现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低1%的目标。

具体而言,项目专业顾问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医药学专业指导,对标准化的培训课程及课件制定进行指导;课题组指导专家设计慢性病治疗跟踪病例课题并指导研究。慢性病专业知识培训对基层医生和志愿者开展慢性病专业知识培训。讲师团由1000名基层医生构成,一方面通过健康科普大课堂开展慢性病防治教育和培训,定期或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防治教育,提高群众对慢性病防治的意识。另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对慢性病治疗跟踪病例课题研究,参与到项目课题组中,重点对高血压患者的跟踪治疗病例进行收集和分析。指导和促进慢性病患者定期检查和诊断,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跟踪治疗和管理。

由1000名志愿者负责组织和邀请各级医生开展慢病防治讲座,内容主要为慢性病防治和安全用药知识普及等;协助医生开展慢性病防治,志愿者协助组织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生,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开展慢病防治培训和指导;搭建网络家庭医生平台,协助基层医生借助互联网建立慢性病防治服务网,促进医生和慢病患者间的沟通,借助互联网便利性开展指导;协助慢性病防治跟踪治疗病例课题组的专家及医生开展相关服务性工作。

第一阶段任务目标是2017年4月至12月,完成不少于500名医药学专家团和500名慢性病防治基层医生团的组建,开展培训不少于500场次,完成慢性病防治服务协议签约不少于1万份,即构建的家庭与医生慢性病防控网覆盖不少于1万个慢性病患者或家庭。第二阶段(2018年1月1日至1月30日)的任务目标是,对2017年度(第一阶段实施情况)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召开总结会议,对实施过程中好的经验进行表彰,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完善。第三阶段(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31日)将扩大项目实施范围,覆盖全国80%或以上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市及县区。

第一阶段,2017年4月第一批地区启动实施,计划在吉林、辽宁、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上海、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13个地区首先实施。2017年6月第二批计划在黑龙江、北京、山西、陕西、江西、重庆、广东、广西、甘肃、新疆、云南、安徽等12个地区启动实施,并与第一批实施地区配合,完成2017年度总目标。

启动安全用药知识公益培训。2017年6月开始,第一批和第二批启动的省份在开展慢性病防治服务的同时,启动安全用药培训,以社区、零售药店等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并确保2017年年度内,完成不少于100场的安全用药培训,培训人数达到1万人次以上。开展群众大健康体育活动,2017年7月启动广场舞等群众大健康体育活动,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按地区组织形式多样的广场舞大赛的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促进民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在项目期内(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计划达成如下目标:一是慢性病跟踪治疗病例(高血压)课题研究,完成10万份慢性病跟踪治疗病例的收集及分析,发表病例分析报告100篇(份)用于慢性病防控指导;二是搭建基层医生培训和慢性病防治服务平台,搭建大医院专家培训基层医生平台,开展培训不少于1000场次,完成慢性病防治服务协议签约不少于50万份,构建的家庭与基层医生慢性病防控网络覆盖不少于50万个慢性病患者或家庭。开展慢性病防治讲座及大健康教育培训,实现慢性病患者的培训达300万人次,培训基层医生100万人次,利用互联网,使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网络培训或受众达1000万人次;制定标准培训课件和健康教育手册,完成制定100个(版)标准培训课件,制作慢性病防治和安全用药教育系列手册100万册。

胡大一:营造健康的用药环境,需要广泛健康宣教和传播为支撑

著名心血管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指出,“家庭健康传播志愿者公益项目启动暨慢性病防治和安全用药志愿者团队成立”,标志着我国慢性病管理和安全用药工作步入了“健康中国时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将是未来一个阶段我国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慢性病由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疾病经济负担重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高血压是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的慢性病之一。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每年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居死亡首位,其中2/3与高血压有关,因此高血压防控是我国目前遏制心脑血管死亡上升态势的切入点和重要手段。我国每年高血压医药费支出高达400亿元,而高血压并发症将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早期防控高血压将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极大的减少医疗经费的支出。

部分患者治疗不规范,不能坚持持续治疗,或只重视药物治疗却忽略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等,使慢性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有一项研究预测,从2010年起的未来30年内,如果每年能使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降低1%,其总体净经济效益就会相当于2010年全国实际GDp的68%或10.7万亿美元。

慢病是需长期管理的终身性疾病,慢性病管理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等诸多问题,我国居民对慢性病危害认识不足,缺乏管理服务人员和资源,缺乏动态跟踪和随访,从而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靶器官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如何切实有效的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能力,提高患者及其家庭自我管理和配合意识,对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成效至关重要。同时,慢性病管理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努力,构建整合式的慢性病管理服务网络,加强健康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卓有成效的进行我国慢性病管理。

随着公众对生活质量日益重视,安全用药的知识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用药不当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而“药物质量”是确保安全用药的前提,也为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提高药品从业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并营造一个健康的用药环境,需要广泛的健康宣教和传播作为支撑。这个项目开展的非常及时,我作为一名临床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号召全国的医务人员,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为慢病防控和安全用药开展更多的宣教工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梁晓峰:构建整合型慢病综合防控体系对我国慢病防控至关重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指出,当前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到关键阶段,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医疗卫生关系亿万人民健康。慢性病是一种需长期管理的终身性疾病,既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领域发展的综合问题。目前我国居民慢性病发病率、慢病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慢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慢病防治形势日益严峻。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相关权威调查数据显示,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高达69%,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到居民生活质量,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甚至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而当前慢性病管理从数量、质量上仍不能满足“六位一w”的综合实际工作需要。缺乏预防与临床相结合的、与慢性病防治匹配的专业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慢性病防治监测缺乏有效的动态跟踪及治疗数据分析,更缺乏全民计划,慢性病管理服务的覆盖面有待提高。患者对慢性病危险因素及其危害了解不足,不懂防治知识,无防治意识,尤其是中老年人及部分弱势群体,健康意识普遍淡薄,患病后难以及时诊治,更做不到健康护理。

因此,慢性病防治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紧迫问题,而解决慢性病危害的根本措施在于有效的防控。构建全民参与、体系完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整合型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对我国慢性病的防控至关重要,更是慢性病防控的支撑基础。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在于开展全民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慢性病防控与安全用药志愿者团队,可以广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并协助基层医疗机构促进群众增强慢性病自我管理和安全用药意识,有效控制慢性病负担增长,实现预防工作的关口前移。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和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有利于创造和维护健康的社会环境,降低因慢性病造成的过早死亡,有效控制慢性病担增长,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除疾病本身,不能做到合理安全用药也是造成慢性病危害的重要因素。2012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基本医疗素养(包括合理用药)仅为9.56%,能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仅占15%,我国90%的居民不了解如何合理用药,甚至有严重误区。

他期待志愿者团队在慢性病防治与安全用药工作中做出成绩,探索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健康中国建设的创新模式。今后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家庭健康传播公益项目平台上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传播健康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真正实现预防工作的关口前移,惠及民生。

为保障志愿服务的质量,家庭健康传播志愿者公益项目将执行“三标准”――志愿者标识标准化、培训课程标准化、服务内容标准化。志愿者团队将按照在规定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守则,走进医疗机构和社区协助进行慢性病防治和安全用药的宣传,开展健康科普教育活动,促进慢性病患者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更好地实现医疗机构对慢性病患者的跟踪服务和治疗。2017年度实现不少于100万人次的慢性病防治与安全用药宣传培训;与至少5万名高血压患者实现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到2018年,实现不少于200万人次的慢性病防治与安全用药宣传培训;与至少10万名高血压患者实现健康管理签约服务。该志愿者团队还将举办全国广场舞大赛、健康知识竞赛等健康教育和健身活动,调动群众参与慢性病防治的积极性,促进群众树立自我健康管理的观念,营造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慢性病综合防控篇7

[关键词]社区;健康促进工作;慢性病综合防治;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5(c)-0137-03

健康促进工作的含义是用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等,从而将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包括健康教育和可以让行为、环境改变的组织、经济以及政策支持等方法。社区健康促进可以从大局上对社区群众的健康行为进行干预,贯穿于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每个方面,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医疗保健质量,帮助社区人们形成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

1社区健康促进工作在慢病综合防治中的作用与意义

社区健康促进工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社区健康促进工作是预防慢性病的有效措施,它们之间是互补的关系。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将健康管理思想引入到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中,通过健康管理手段、方式以及理念,将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协调、整合在一起,为居民的健康而服务[1]。社区健康促进工作对于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居民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让居民实现健康目标。健康促进工作让人们保持健康状态。健康促进工作不仅是将社会的人文关怀进行完善,还是一套详细的健康服务程序。实际上,健康促进工作将社区的医疗服务资源利用起来,指导居民如何防范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对他们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居民实施全程的健康信息管理[2],慢性病或者处于慢性病风险的人群进行行为干预以及健康指导,使社区居民的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社区健康促进工作对居民慢性病的防治还不是那么理想,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2.1社区健康促进工作还不够完善

当前,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的单一,社区的健康促进工作多停留在健康教育上,健康促进工作开展不积极。有的社区还是通过惯用的一般病症诊断、治疗,或者是用医务室的传统模式来实施卫生服务[3]。这样一来,社区健康促进工作就不能根据慢性病的特点来提供专业的服务,从而难以满足社区人们的健康需要,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促进工作。

2.2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很多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资金都是靠政府补贴,往往会导致资金不到位,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设施设备跟不上健康形势的发展,不能使其更好的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另外,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经济效益不佳使得服务人员的经济效益不能受到保障,不能充分的发挥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由此不能真正的落实“六位一体”功能[4]。

2.3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

很多的慢性病患者都是去大医院接受治疗,而不是在社区,因此治疗费高。并且,当前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缺乏完整的健康管理理念,不能根据慢性病自身的特点来实施干预措施,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慢性病不能被很好的控制,治疗效果不佳。城市社区的慢性病患者较多,社区健康促进工作需要干预和预防患者的饮食、锻炼、营养等方面,并将其作为卫生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3慢病综合防治中社区健康促进工作时如何实施

3.1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运作程序

新形势下,我国社区健康促进工作必须要结合国情,根据当前社区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情况,整合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全面推动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重视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探索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重难点,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理念来综合防治慢性病。社区医疗服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资源,形成具有科学理念的慢性病综合防治运作模式。具体来说,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

资源、社区健康管理协调体系、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尤其要重视社区健康管理协调体系的构建,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撑体系,确立科学的健康管理目标理念,提高社区健康管理的硬件设施。制定群体健康计划、家庭保健方案、个体健康处方。通过服务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人群,以科学的管理方式防治慢性病的蔓延。

3.2如何做好社区健康促进工作

当前,有的慢性病还无法被治愈,需要患者进行终身治疗,这会影响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容易使他们出现不积极配合治疗的状况,心情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加重了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难度。在慢性病综合防治过程中,健康服务机构需要组织患者进行交流,让他们相互倾谈,彼此诚心交往。通过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对自身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有更多的了解,树立他们的治疗信心。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要坚持“以患者为本”的预防理念,为患者制定持续的健康测量计划。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医务人员要根据他们的病情为他们制定定期测量计划,以此有效的指导慢性病防治工作。医务人员要让他们通过用药、养生、健身以及饮食来调理病情[5],具体来说,医务人员要认真嘱咐患者按时用药,患者需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让患者通过病情的检查、治疗、预防来防治慢性病的蔓延。要鼓励患者实施健康、有规律的生活计划,坚持养生锻炼。

3.3建立科学的健康管理工作思路

由于慢性病的控制涉及了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所以,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要让患者在治疗中放松心情,引导患者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通过心理援助疏通他们的不良反应。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要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帮助患者了解慢性病的危害以及治疗途径。通过知识讲座、传单发放、卫生知识宣传、健康咨询等方式,向社区群众宣传慢性病及其相关健康保健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更多了解,也让健康人群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有计划的实施慢性病防治工作,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发挥优势特长,利用新思路开拓医疗服务市场,加强医疗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在社会社区慢性病防治运作模式中,医疗机构要为社区患者提供优质、优惠的医疗保健服务,聘请专家上门服务,为患者和健康居民提供医疗咨询和诊治服务[6]。康促进工作新模式探讨

新时期,健康教育促进工作较之以前有了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首先,健康教育促进工作的方法有了新变化。以前是将疾病卫生知识传播作为工作重点,而现在是以干预人的行为危险因素为重点;健康教育促进工作的策略发生了变化,以前只重视慢性病的信息传播,而现代将传播和教育都同等看待、同等重视。而对于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方式来说,以前只是重视传播材料的制作,而现在既会重视材料的制作与讲解,还会重视指导、评价工作;随着健康教育促进工作的研究范围不断的扩大,以前只是重视疾病亚健康人群的慢性病防治工作,而现在更加注重面向社区和社会,点面结合的普及、推广慢性病防治工作。其次,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促进工作的管理和组织更加的规范了,其工作方式更加的多元化和科学化。当前,政府更加重视慢性病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并通过制定各种制度、提出各种方法来规划和考核当前的工作进度和工作情况,不断的加强检查和验收力度,让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促进工作能够更加规范的进行。将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内容系列化,其实是为了更加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对慢性病人群进行疾病预防工作培训指导,结合社会资源建立和普及网络知识健康教育,通过互联网深入实践健康教育促进工作互动模式[7]。慢性病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模式的具有科学性,具体表现就是更加有明确目标的实施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合理的计划以及恰当的干预来让健康教育结构更加科学化,指导性更加明确。最后,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正在由传播医学知识向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构建健康城市等领域拓展,尤其是是通过控烟、农村及城市健康教育来进行慢性病的预防宣传和控制,而成效也比较明显。根据“建设健康社区”的目标,社区健康促进从整体上对社区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影响社区健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干预[8]。其范围和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个人、家庭、群体身心健康,影响着人的一生。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社区慢性病的传播;既可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疗保

健服务的利用,又可促进社区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提高,为社区居民创造健康、文明的社区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星明,黄建始.健康管理和社区卫生整合对慢性病防治的意义与服务模式探讨[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1):53-56.

[2]丁兴荣.社区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9):72-73.

[3]顾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慢性病综合防治的思考[j].江苏卫生保健,2007,9(4):69-70.

[4]余加席.慢性病防治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9):106-107.

[5]倪静晕,卞鹰,王一涛.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j].卫生经济研究,2006,6(8):15-16

[6]杨红英.做好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促进人群健康[j].重庆医学,2009,5(13):76-77.

慢性病综合防控篇8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病”综合防治方案的实施,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治网络。通过开展“三病”的筛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居民“三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健全长效运行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二)具体目标

1.以乡镇为单位,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率分别≥8%、1.5%,社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压率≥95%;患者规范管理率均≥60%;服药率≥60%;高血压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均≥30%;常住人群健康教育覆盖率≥95%、健康知识知晓率≥7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现率≥2‰,规范管理率≥60%,逐步降低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率。

2.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综合防治组织机构,对每位“三病”患者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个性化干预治疗方案,实现档案动态信息化。

3.对常住人口“三病”患者实行国家基本药物范围内的药品免费配送治疗。

4.建立完善“三病”综合防治长效运转机制。

二、实施步骤

(一)调研访谈,摸清基数(3月1日至3月31日)

1.组织调研组走镇下村,深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通过召开座谈会、民主恳谈、群众走访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城乡居民对健康的需求,明确项目的工作目标和重点。

2.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掌握已知的“三病”患者数量及分布。

3.召开“三病”防治专家技术论证会,确定治疗方案及年经费数额。

(二)完善组织,制定方案(4月1日至4月27日)

1.县政府成立“三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治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2.卫生部门建立专家指导组(邀请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参与)、质量控制组、宣传报道组、检查督导组等小组。

3.组建14支诊疗团队。每支诊疗团队由市级心脑血管临床专家、内分泌临床专家各1名,县级相应临床医生各1-2名组成,疾控人员、责任医生、联络员全程参与。同时,组建1-2支精神病临床专家组,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诊治。

4.组织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综合防治项目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工作职责。

(三)广泛动员,全员参与(4月28日至5月10日)

召开全县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建立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的运转机制。采取各种有效宣传形式,广泛动员群众参与。

(四)落实措施,精细管理(5月11日至10月)

1.采购配置国家基本药物范围内的药品及血糖测量仪、试剂等物资。

2.建立县“三病”信息管理平台,分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扩大发现“三病”患者人群,对已掌握的“三病”患者由诊疗团队进行复诊核查,开具个性化健康处方。

3.社区责任医生对现场复诊排查后的“三病”管理对象根据新的分级管理规定,规范开展定期随访工作,并及时将每次随访信息录入管理系统。

4.专家指导组开展巡回指导、随访质量控制、患者药物治疗、非药物干预指导等。

5.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双向转诊制度。

6.通过讲座、健康俱乐部、走村入户宣传等健康教育形式,积极开展非药物干预。

三、保障机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三病”综合防治项目是惠及我县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是今后几年的卫生重点工作,各单位务必提高认识,按照县政府《关于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县公共卫生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本方案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项目正常有序开展。

(二)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公益性、群众性精神卫生和慢性病预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养成体质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

县发改局: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规划纳入县“十二五”总体规划中,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督促落实,确保乡镇卫生服务站建设适应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需要。

县公安局:重点掌握辖区内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情况,把加强精神病人的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中,落实日常监管和控制措施;依法做好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工作,参与并协同实施应急医疗处置措施;会同民政局等部门做好流散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的处置工作。

县民政局:建立健全慢性病、精神病患者救助制度,将慢性病、精神病困难户纳入低保。研究制定精神疾病患者、特困慢性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组织病情稳定的慢性精神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使病人通过生产自救,改善生活质量。

县财政局:负责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财政投入机制,及时落实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精神病人服药治疗补助所需资金;配合卫生部门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考核工作,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县人劳社保局:研究制定加强慢性病、精神病防治技术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保持队伍稳定,扩大队伍规模;研究解决提高城镇参保人员的慢性病、重点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创造或提供就业条件和场所。

县卫生局:负责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计划;提高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开展项目培训、指导;负责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信息公示及奖惩等制度。

县残联:维护精神残疾者的合法权益,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采取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推行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参与社会生活的开放式管理,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服务,提高康复质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质量。

县慈善总会:制定慈善救助方案,落实精神病人服药治疗补助所需资金,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重性精神残疾人的慈善救助。

各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三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领导;重视、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三病”患者的筛选和管理提供有利条件;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健全并规范公共卫生专干和村(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加强对村社区的督导,强化组织、宣传和指导,定期召开例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机制,确保实效

1.定期组织对各乡镇项目实施进度和工作质量进行督导控制,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保证工作质量。

慢性病综合防控篇9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防治策略;健康促进;效果

随着我国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慢性病防治,是疾病控制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主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都有漫长的过程,因此应以社区为基础来实施慢性病防治策略和措施,运用健康促进策略,开展综合防治。为探讨社区慢性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选取社区120位志愿者实施慢性病防治策略和健康教育。结果表明正确的防治策略和健康促进可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随机选取了2011年2月―2014年3月辖区内已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的居民120例。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18~78岁,平均48岁。我中心随机分为试验组66例,对照组54例。其中试验组有慢性病病史的20例,无慢性病46例;对照组有慢性病病史16例,无慢性病38例。两组性别、年龄、学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试验组实施以下预防措施①一级预防为主,二三级预防并重,针对不同目标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综合防治积极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以社区医生为工作主体,在上级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机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通过减少行为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地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多种疾病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如膳食不平衡、体力活动不足、吸烟饮酒等,针对共同危险因素的干预活动可以同时预防多种疾病。①均衡膳食:慢性病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多盐、吸烟、大量饮酒、心理因素及遗传等都可导致慢性病的发生。因此合理的饮食至关重要。坚持“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及低钠、高钙、钾、镁食物的均衡膳食的基本原则。②适量运动:慢性病患者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动静结合,既不能长时间坐立,也不能过度进行剧烈运动。应做到有恒、有序、有度。③戒烟限酒控盐:每日饮用量应控制在酒精量25g以下,每日摄盐量6g/人。以健康促进为手段,以慢性病防治为中心开展工作:①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②创造支持的环境;③加强社区的联系,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社区居民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④调整卫生服务方向,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分期对试验组进行慢性病干预,并对所有志愿者随访2年,2年后检测全部志愿者相关慢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及慢性病发病情况;⑤发展个人技能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2结果

干预后两组对慢性病的知晓率,及原患有慢性病患者控制病情发作情况(记录一年内慢性病的发作次数,见表1。

表1试验组与对照组慢性病预防相关知识发病率比较

由表①可见:试验组志愿者慢性病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发病率3.5%;,对照组的发病率13.7%,通过对比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正确的防治措施和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病。

3讨论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有其漫长的过程,因而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就应该从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或减少并发症、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着手。虽然现目前慢性病没有彻底的治疗手段,但可以有效的控制预防,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及合理休息运动和饮食,健康的心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调整其生活方式向健康转变,就会有效的控制慢性病的发病。

对体检中发现的健康危害因素进行有效、及时地干预,对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大有裨益,达到有效预防疾病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健康体检发展的方向。医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行慢性病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家庭医生对慢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及时对病情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干预措施,进行健康指导,进而使社区慢性病的管理做到有评估、有措施、有落实,并且循环往复进而实现慢性病的全程动态管理。关键是做好社区慢性病管理过程中患者动态管理。社区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步骤就是如何完整、全面、及时的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估并且进行动态监测。作者调查受检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发现导致常见病高发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不良的行为习惯以及生活方式造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正在逐渐的完善,要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保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还需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打造结构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以及管理体制。

综上我们发现,社区常见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对慢病患者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生存质量。对社区居民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纠正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积极预防社区慢性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慢性病综合防控篇10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网路直报工作,制定慢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疾控中心每季度对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写出简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区疾控中心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40%;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高血压患者100名;

2、对至少20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60%;

3、发现并至少登记高危人群20名;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50%;

5、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居民3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60%;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糖尿病患者30名;

2、至少对其中15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到60%;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10名,每年至少测1次血糖的比例达40%;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成都市慢病报告网络所报告的属于本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社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社区居民活动室等居民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社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六、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七、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八、督导和考核

1、由区卫生局组织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九、考核指标

1、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建档率和建档合格率;

2、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人数和规范管理率;

3、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培训合格率;

4、社区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率;

6、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