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1:52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篇1

作者单位:518101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病区

程小芸:女,本科,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初发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持续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结果、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结果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功能;运动想象疗法;康复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07

近年来,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一旦发病,其肢体活动以及言语活动将受到极大影响,其认知功能也极大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1,2],该类患者应积极进行早期诊断以及早期干预。“运动想象”(mi)疗法是一种为了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而反复进行的运动想象,这一过程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运动输出,仅仅是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恢复运动功能[3]。我院针对该类患者予以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初次发病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男62例,女58例。年龄48~68岁,平均(58.41±5.62)岁。病程6~42h,平均(26.43±4.50)h。脑出血64例,脑梗死56例。左侧62例,右侧5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临床确诊。患者入选时均病情稳定,意识清醒,无痴呆症状,可较好地理解医护人员意图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对抑郁、痴呆病史患者予以排除,同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充血性心理衰竭患者以及严重视力障碍患者。在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的前提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

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护理。

1.2.1常规康复训练具体内容为:(1)病床上进行良肢位摆放。(2)进行主、被动运动以及肌肉力量训练,其顺序为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3)体位训练,含静态坐位、静态立位以及动态平衡与坐位、立位转换训练。(4)作业疗法,进行简单的手部运动,如甩臂、圆环旋转手臂等。(5)日常活动训练,进行患者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对应的康复计划,每日1次,每次持续30min。

1.2.2“运动想象”疗法[4]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训练内容,让患者正确掌握正常运动模式后,在较为舒适、安静的条件下根据“运动想象”录音进行训练。患者全身放松,保持舒适体位,根据提示内容进行间断的“运动想象”,其具体内容可以为一项或者几项活动,目的在于对患者目前的功能障碍进行强化。想象自己在翻书,头脑中出现翻书动作;想象自己在步行,感受步行的感觉;想象自己在上台阶,感受抬腿的动作;此外还有握手、跑步、翻身、扩胸、单腿站立、平衡等。重点在头脑中浮现从事这些动作时的肢体活动,感受自己的动作步骤以及身体感受等。可先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完成运动想象,然后按照作业要求自行完成或者在家属的帮助下完成。上述训练每天进行2次。

1.2.3强化认知训练当患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神志清楚且其病征不再持续进展2d后,就着手进行认知功能训练。训练时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强度在患者耐受范围内。(1)注意力训练。应用专门的注意力训练系统软件,其内容包括注意力、注意力集中与大脑抑制、注意力与反应速度、注意力与手眼协调、注意力与动作控制和手眼协调、注意力与逻辑思维、注意力与心理旋转、注意力与操作、注意力与观察力等相关训练课程。训练过程中,采用视、听、运动相结合方式进行。(2)记忆训练。如图形记忆训练,让患者记住较为简单的图形,然后凭借记忆在纸上画出,图形的复杂程度逐步增加,数量也逐渐增加。然后逐步过渡到情景记忆,让患者能够画出自己经历过的图景,包括物品等。(3)失用症训练。充分对患者的视觉、感觉、听觉、触觉等进行对应性训练,加深患者印象。(4)思维康复训练。让患者自己进行逻辑思维,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5)计算力训练。让患者进行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较为简单的计算,如购物计价等。

1.3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后的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结果、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结果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认知障碍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对应性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认识能力,且康复训练的效果将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提高。认知功能较差的患者对自身问题缺乏较为客观的认识,也影响患者本身的康复积极性,因此经常产生负面影响。认知功能训练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给予患者以声音、颜色、物体的结构等刺激,患者作出相应的反应,同时还进行较为高级的思维、推理、运算等能力训练,以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

在本研究中,重点强调了在脑卒中康复中,认知训练应及早介入,这是因为早期强化认知能力训练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认知能力、躯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恢复,提升其康复信心以及训练积极性,便于更加有效地进行“运动想象”。本结果显示,持续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结果、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结果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由于[5]:(1)进行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可以使患者及时认清自己的状态,积极主动地调整心态,主动消除顾虑接受治疗,提升治疗主动性。(2)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和执行力,同时也提升了学习能力,有助于提升“运动想象”疗法中的正常运动模式体验。(3)患者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集中注意力训练,可以将正常运动模式储存于记忆中。(4)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运动积极存储过程,提升记忆力和注意力。

参考文献

[1]于梅青,袁栋才,魏琰,等.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康复的促进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3):267-269.

[2]胡永新,王强,孟萍萍.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4):273-276.

[3]刘丽.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跌倒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D].锦州:辽宁医学院,2012.

[4]吴亚岑.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D].长沙:中南大学,2013.

[5]杜晓霞,冯洪,何俊利,等.注意力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疗效[J].中国康复理沦与实践,2011,17(3):212-214.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篇2

1心理康复指导

我们认为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使其主观能动地参与机能康复的训练。在手术前后应注意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一方面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另一方面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对急于求成者指导其掌握合适的锻炼方法,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对过于谨慎者则设法消除其疑虑,鼓励并帮助其进行锻炼,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2术前康复训练

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

2.1指导

向患者说明术后为防假体脱位应采取正确的。可平卧或半卧位,但患髋屈曲

2.2训练引体向上运动

平卧或半卧,患肢外展中立,健侧下肢屈膝支撑于床面,双手吊住拉环,使身体整个抬高,臀部离床,停顿5~10秒钟后放下。

2.3训练床上排便

目的是防止术后因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注意放置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内收动作。

2.4指导下肢肌锻炼方法

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秒钟后放松,再绷紧放松,以此循环。等张收缩训练:做直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直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5~10秒钟后放松。

2.5关节活动训练

指导其健肢、患肢的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患肢屈膝屈髋时,髋关节屈曲度

2.6指导正确使用拐杖

准备合适的双杖,使拐杖的高度及中部把手与患者的身高臂长相适宜,拐杖底端配橡胶装置(防滑),拐杖的顶端用软垫包裹(减少对腋窝的直接压力),对术前能行走者训练其掌握使用方法,练习利用双杖和健腿的支撑站立,以及在患肢不负重状态下的行走。

3术后康复护理

3.1床上功能锻炼

手术当天避免过多活动,搬动时小心抬起臀部,注意合适,防假体脱位及伤口出血。给予臀部垫气圈或海绵垫、水垫等。每两小时帮助抬臀、按摩以防褥疮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务必把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家属详细交待以取得合作,术后第1天,因术后疼痛或畏痛,多数患者对患肢活动有恐惧感,在给予患者有效的药物止痛后,可帮助其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等,1~2次/h。同时指导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给予叩背5~10次/h。指导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一天两次,每次5~10分钟。术后第2天开始,继续每天多次深呼吸、叩背,并加强腿部肌肉的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每次20~30分钟,引体向上运动3~4次/h并尽量独立完成。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所有的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

3.2离床功能锻炼

于术后4~5天病情平稳后开始进行,在此之前逐渐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3.3自理能力训练

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如洗脸、梳头、更衣、进食等。离床活动后即训练站立状态下的活动,以增进食欲,改善自理质量,增强自信,促进机能康复。

4出院指导

因术后恢复期较长,故出院后的自行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应给予详细指导。

4.1自行上、下床指导

出院前2天,指导患者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离床活动,指导患者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支撑自行上、下床的方法,以便出院后自理。

4.2指导

卧位时仍平卧或半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之椅子,3周内屈髋90°,不可将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或盘腿;站立时患肢外展,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

4.3肌肉和关节活动训练及负重指导

按出院前训练方法在床上或站立时进行,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患肢不负重,拄双杖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杖单杖弃杖,但必须避免屈患髋下蹲。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篇3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指导

2009年6月―2010年7月我们共收治脑卒中患者69例,为其治疗好转出院后,对其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给与出院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9例,男47例,女22例;脑梗死41例,脑出血28例;语言清楚、流利者42例,语言不清楚者24例,失语者3例;肢体功能:肌力0―2级27例,3―5级42例。

2出院指导

2.1心里指导恢复期病人一般急于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而易产生急躁、悲观、失望、甚至精神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家属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与心理支持和安慰,要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起做康复的积极情绪,讨论成功病例的经验,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克服自我封闭,提高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的信心[1]

2.2健康指导出院后注意合理用药,不要听信别人,自行再加药物。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控制血压要平稳,血脂血糖要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要定期到医院复诊,要医生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3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从发病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病情不稳定,应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发病一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这个时期病情基本稳定,是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6个月为后遗症期,也可以通过辅助训练获得一定效果。

2.4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①.训练正确的卧姿: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方法。②.翻身训练: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③.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④.活动四肢关节:肩关节屈曲活动、肘关节伸展活动、前臂旋后活动、膝关节伸展活动、髋关节外展活动、踝关节背屈活动。⑤.坐起与坐稳训练:患者在帮助下坐起、自己坐起、坐稳训练。⑥偏瘫上肢的训练:上肢负重训练、推滚筒训练、移动木柱训练、翻扑克牌训练。⑦转移训练: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从轮椅转移到床上、⑧站立与行走训练:站起的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迈步、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⑨日常生活自理技能训练:穿衣物、脱衣物、洗脸、洗澡、吃饭、做家务活动。⑩。听和说的训练:说名称指物训练、出示实物说名称训练、数数训练、识字图卡训练、利用手势或表情训练。

2.5运动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训练中经常出现肩关节疼痛,肩关节训练可暂停1-2周,有条件时可以进行理疗。如果出现手肿胀,要经常将患侧上肢抬高,手腕经常处于背伸位,尽可能不要在患侧手部静脉输液。

3小结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长期残疾的首要疾病,目前有3/4的中风病人有不同的残疾,导致劳动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如果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使多数患者减轻或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能力甚至工作能力。但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家中不能正确掌握康复训练方法,不能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这就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出院时都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能够学会康复训练方法,在患者出院后,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真正达到康复的目的。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篇4

关键词:体育考生;伤病;康复训练

伤病是体育考生和教练员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每年有不少考生因为伤病而影响训练并直接影响考试的发挥。因此体育教师和教练必须重视考生伤病后的康复训练,使考生患者早日恢复训练,按时参加考试,并考出好成绩。体育考生伤后康复训练较一般人更具重要意义。

一、康复训练目的

(一)保持运动员已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缩短重新投入训练的间歇,即一旦伤愈就能立即投入正规的训练。

(二)防止因伤停训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神经衰弱、胃扩张、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有人称之为“停训综合症”。

(三)运动外伤常与技术动作密切相关。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局部不安排受伤动作的练习,能保证其得以修复,以免再伤。

(四)促进损伤的痊愈和功能的恢复。伤后训练可改善伤部组织的代谢和营养,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减少组织粘连,关节僵硬及活动受限。康复训练还可以维持神经肌肉的紧张度,防止肌肉,骨髂的疲劳性萎缩,最大限度地维持伤部的运动能力。

(五)可防止因伤后停训而增加体重,以减少影响恢复训练的时间。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

伤后康复训练是一项细致,复杂、严肃的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尽量保持全身和未伤部位的训练,如一侧肢体受伤时练习对侧肢体,上肢受伤练下肢,立体练习有限制可进行坐位或卧位练习等。这样可以避免伤后机能状态和健康情况下降,保持一定的训练水平。对未伤部位训练,应注意负担量要适当,不要单纯以加大未伤部位的训练量来代替已伤部位的负荷。

(二)已伤部位要合理安排锻炼内容和负担量,安排时要注意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和分期进行。

急性损伤早期、伤区可暂不活动,以免再度出血,增加肿胀和疼痛。一旦症状有所减轻,就应及早开始活动,进行功能锻炼,待基本痊愈后,才能进行正常的训练,一般来说,急性软组织损伤在伤后24或48小时以后即可开始进行活动。轻伤不肿者,可提早些;损伤较重,肿胀和出血明显者,则可稍晚些。

对慢性损伤和劳损进行合理和伤后训练是最适宜的。在安排训练时,首先要弄清损伤的性质与程度,受伤原理,局部组织的解剖结构特点和弱点。然后考虑局部负担量,康复训练的形式和内容,要循序渐进,从对伤情影响较轻的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专项训练。进入专项训练后,也要循序渐进,并应插入具有一定强度功能练习,运动量的大小,以练习后症状无明显疼痛,经一晚休息后原有症状不见加重为宜,一般5~6天后,若无不良反应,才可开始加量。

(三)功能锻炼。主要是加强伤部有关肌肉的力量练习和关节功能练习,其目的在于发展伤部周围肌肉的负担能力,提高组织结构的适应性,恢复关节、肌肉的正常功能。

在力量练习的内容安排上,不但要锻炼原动肌,也要锻炼对抗肌;不但要锻炼大肌肉群,也不能忽视有关小肌肉群的锻炼。在练习方式上,可静力性练习与动力性练习相结合,力量性练习与柔韧性练习相结合。一般以静力性练习开始,然后逐步结合动力性练习。先进行不负重的练习,再逐渐增加负重练习。

(四)加强伤后训练的医务监督,每次训练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伤部应使用保护支持带。经常注意伤部反应,及时调整运动量和训练内容。训练前后应开展自我按摩和相互按摩。

三、康复训练效果的判断及评定

康复训练需经常根据运动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量及训练内容,并经常需要回答和解决受伤队员能否参加训练和比赛的能力问题。因此要正确地判断,评定康复训练的效果是很重要的,一般都可采用与健侧肢体进行比较的方法,比较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有关肌群的力量(爆发力和耐力)恢复情况;

(二)对抗肌群的肌力平衡情况;

(三)关节的活动范围,柔韧性;

(四)肢体的本体感觉恢复情况;

(五)对专项技术要求所能承担的能力。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4)08(a)-0121-04

applicationeffectsofrehabilitationfilesoflanguagetraininginpatientswithaphasiaafterstrokeiniCU

LiUYanSHenJingDonGHuiminYUanGuanxingtanHuawei

DepartmentofneurologyiCU,RenminHospitalofwuhanUniversity,Hubeiprovince,wuhan43006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softheestablishmentofrehabilitationtrainingfilesontherecoveryoflanguagefunctionalofpatientswithaphasiaafterstrokeiniCU.methods67casesofaphasiapatientsfromFebruary2010tomay2013intheDepartmentofneurologyiCUofRenminHospitalofwuhanUniversityweredividedintocontrolgroup(32cases)andobservationgroup(35cases).Routingnursingwasprovidedtothepatientsofthecontrolgroup,whilelanguagerehabilitationtrainingrecordswereestablishedinthepatientsoftheobservationgroupinaddition.alsonurseconcernofthepatient'saphasiaconditionandplanoflanguagerehabilitationtrainingwereofferedtoobservationgroup.Languagefunctionofpatientsfrombothofthetwogroupswereassessedbeforeand4weeksaftertreatment.Results①thedegreeofaphasiaanddepressioninthecontrolgroupbeforeandaftertreatmenthad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t=1.80,2.93;allp>0.05);thedegreeofaphasiaanddepressionintheobservationgroupbeforeandaftertreatmenthad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t=5.97,6.57;allp<0.05).②thetotaleffectiverateintheobservationgroupaftertreatmentwas94.20%,thecontrolgroupwas68.75%,andthetotaleffectiveratein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χ2=5.779,p<0.05).ConclusiontheestablishmentoflanguagerehabilitationtrainingcanmonitoraphasiaconditionofpatientsafterstrokeiniCU,andimprovethepsychologicalstatusandfunctionoflanguagefunctioneffectively.

[Keywords]early;aphasia;Languagetraining;Rehabilitationtrainingfiles;nursingintervention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认知功能,也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脑卒中后失语是脑血管意外后的常见并发症,有资料显示,21%~38%的脑卒中患者伴有语言功能障碍[1]。失语患者由于出现交流障碍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发病率为25%~80%[2],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其生活质量。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环境的特殊性,因无家属陪伴,患者更易紧张、焦虑,不利于恢复。因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iCU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实施整体化系统管理,观察患者失语状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监护室住院的6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均大于45岁,平均(57.5±3.3)岁;完全性失语11例,运动性失语32例,感觉性失语24例;脑梗死41例,脑出血26例;所有患者均以汉语为第一母语。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患者发病期间均有语言障碍,神志清楚;②所有患者均为右利手,发病前均能正常进行语言交流;③经简易智力量表(mmSe)进行测试,排除有严重智力障碍的患者;④失语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aphasiabatteryinChinese,aBC)[3]进行检测,以确定为哪一种类型的失语患者;⑤患者住院时间均在4周以上。选取于我院神内Ⅱ科iCU的失语患者32例为对照组,在神内Ⅰ科iCU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失语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进行各种药物治疗,如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细胞、清除自由基、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严格卧床2~3周,恢复期给予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治疗;脑梗死患者则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促进脑细胞代谢、营养脑神经等治疗。避免探视,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刺激,加强沟通,给予心理护理,恢复期由言语治疗师进行语言功能训练[4]。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管理,护理人员以aBC失语量表评估患者,一旦确定为失语,立即建立语言康复训练管理档案。

1.3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制订失语康复训练计划

管理档案标明患者入院时间、姓名、床号、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Ct或mRi结果、文化程度、失语类型及严重程度、治疗过程及训练内容、治疗后效果及掌握情况、责任护士及备注。其中,训练的内容是根据患者失语类型及程度来选定,如运动型失语的患者以语音训练为主,首先让患者经常做一些张口、伸舌、鼓腮、龇牙、抿嘴、撅嘴等面部肌肉运动,以便能更好地恢复语言功能,教会患者语言表达技能,根据患者表达程度定为四个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从学习汉语拼音发音“a、o、e…,b、p、m…”学起;第二阶段学习读数,简单的字;第三阶段学习常用的生活用语,如“吃(饭)”“喝水”“尿”“饿”“家人”“苹果”等简单词;第四阶段鼓励患者表达自己需要,采用主谓宾的形式,同时复述耳熟能详的诗歌,读书读报,制作卡片让患者指出想表达的意思及要求等,患者由单音的训练逐步进行字、词、句子及阅读的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第一阶段针对于病床周围用物及环境识物复述训练,指着各种用物进行命名及说明,反复强烈刺激;第二阶段手势训练,责任护士用语言并配合手势进行训练,如拿杯子喝水动作,教患者说喝水,反复说直到患者能较清楚地说“喝水”,再进行下一词训练;第三阶段反复训练其听语如听音乐、广播、听他人读报,同时进行指字、指图、指物等与患者较熟悉的手势刺激患者的听觉和思维,以增加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完全性失语其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均严重障碍,语言训练重点是患者对听和对字的理解的训练,以非语言交流为主,让患者看字学认字,看图识物,辅以发音训练,训练患者的表达能力。此类训练过程中易出现词不达意、对牛弹琴,因此训练时不宜过急。责任护士每天负责与患者交流沟通,每次语言康复训练20~30min,每天2~3次,同时记录每日的训练内容,对掌握的情况进行说明,根据患者掌握程度进行第2天学习训练内容的安排,决定是否进行下一个训练内容。每天早上责任护士在护士晨会交班上进行汇报失语患者状况,科内所有护士会观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一起参与患者的语言训练,如在晨间护理、口腔护理、翻身、擦洗、大小便、喂食、输液、注射等基础护理及治疗时,主动询问患者姓名、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据失语的类型和程度,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练习,使患者随时处于一个语言训练的良好环境中。

1.4效果评价

以aBC失语量表和SaDQ-H抑郁量表为评定工具,两者均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aBC失语量表从听理解、谈话、复述、阅读、命名、书写及相关认知功能检查等7个方面来测试患者,以便区分患者失语的类型及判断失语严重程度。如根据其7个方面若干个项目得分分为轻、中、重度;得分超过项目总得分的75%者为轻度失语,50%~75%者为中度失语,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失语程度的比较

治疗前后,对照组失语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p>0.05);观察组失语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失语程度比较(例)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的比较

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无明显变化,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3,p>0.05);观察组失语程度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比较(例)

2.3两组SCL-90清单评分的临床疗效评定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SCL-90得分减分率临床疗效评定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9,p<0.05)。见表3。

表3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效果比较[n(%)]

3讨论

对于卒中后语言障碍的康复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的理论方法运用于实践研究[7-9],语言康复训练可刺激受抑制的神经通路,使脑部生物电活性能力增强,脑部组织血液循环增快,激发大脑皮层的潜在能力,同时加快大脑皮层细胞的代偿活动,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相反未经系统治疗及护理的患者由于缺乏相应的刺激,大脑皮层细胞活动较弱,其语言理解表达的能力恢复较差[10]。由于监护室环境相对封闭,患者与家属隔离,患者病情重且变化快,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特别是失语患者,其恐惧、悲观心理更严重。为避免患者抑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院神经内科监护室为失语患者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对监护室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进行系统化程序管理。根据患者不同的失语类型及失语的严重程度,制订康复训练内容。每个训练阶段制订不同的学习内容,第2天检查前1d训练结果,以提问形式给出,让患者口头回答,根据患者掌握程度进行第2天学习训练内容的强度,避免患者心理压力过大产生消极心理,影响康复训练的开展。从康复训练档案记录的患者训练内容掌握情况,可以动态观察患者语言康复训练效果,便于责任护士对训练内容侧重点的掌握。同时护士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由科室专门的语言治疗师全程参与,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篇6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家庭儿童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1个月内,因为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中国0岁~6岁儿童Cp患病率为1.86/1000,全国目前有31万0岁~6岁Cp患儿,并且每年新增加4.6万例。这样就形成了专业康复医生少,Cp儿童多的局面,每天仅靠专业医生短暂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对于Cp儿童的康复与教育,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

一、研究对象

患儿小琦,男性,2003年7月在母亲25岁时出生,1胎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时体重为3000g,出生时羊水呛入肺中,窒息缺氧,刚生下时不会哭。残疾类型为小儿Cp,窒息为主要的致病因素。4岁时可坐、爬,6岁学说话,能够独立行走,腰硬、颈硬、流口水、只可发“啊、妈妈”单音,发音不清楚。协调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计算能力差、动作迟缓、肌肉强劲有力、上下肢运动障碍、吃手指头或东西、进食时饭粒洒地。患儿于2010年3月7岁时来本康复活动中心进行治疗。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着重对在家长参与下的Cp儿童康复训练进行探讨,将Cp儿童的康复训练的训练场所中康复机构与患儿家庭紧密结合,强调患儿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干预,增强患儿的康复效果,力争使患儿达到较大程度的康复。

三、研究过程

1.评估诊断。该患儿的诊断及临床分型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Cp座谈会所定的标准,为痉挛性小儿Cp,系由于锥体受损所致。患儿活动困难,当患儿头部变换时,其肌肉僵硬可从身体的一个部位移向另一个部位,其姿势亦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被动运动阻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运动功能:双下肢肌张力增强,姿势控制障碍,平衡及协调能力差,头部控制能力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运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分值为15分,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2.康复训练。在家长的参与下医生与各专业治疗师组成的康复治疗小组对小明进行初期评估,通过评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据此选择适宜的活动,在训练过程中随时记录患儿的进步情况并随时调整训练活动。注意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平衡能力,改善头部控制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矫正大动作,诱发正确的精细动作。运动量及幅度由小到大,减轻流涎并注意智力开发,让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坚定信心,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四、结果

在4个疗程的康复训练结束后,对患儿运动功能(头部控制、翻身、爬、坐、膝手卧位、站、走、平衡、手部功能)进行评定。下肢可进行部分主动运动,姿势稳定性开始提高,坐姿稳定性提高。上肢可主动抓玩具,将食物送进嘴里,可支撑,需要家长帮助完成穿脱衣、洗脸、擦口水,在家长的保护下,可扶护栏完成上下楼梯。肌痉挛减轻,肌耐力增强,手眼协调能力、拇指对合能力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为40分,比训练前提高25分,有训练效果对于运动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具有一致性。

五、讨论

25%~35%的Cp患儿伴有不同程度流涎症,流涎的主要原因是咽喉发育不良,吞咽困难所致,应用口操经过对口唇、舌、颊部功能的反复训练,能有效的增强运动功能的协调能力。该Cp患儿伴有言语障碍、视觉障碍、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以及心理障碍,要因人而异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全面检查评定患儿的功能障碍及康复潜在能力及个体差异,按时间要求及每一阶段的目标及任务。训练中定期考核,评估训练效果,随时改进方案及治疗措施。Cp患儿的治疗体现在“早、长、全”。“早”即治疗时间越早越好,故在正规康复治疗的同时,家长的参与将利于疗效巩固和提高,也为今后的家庭康复打下基础;“长”即意味着Cp康复是一项长期艰苦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治疗时间主要是在家里,而不是在医院,治疗师只能起指导作用,家长才是患儿康复训练成功的关键。“全”是指患儿在接受躯体功能障碍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接受启蒙教育,应注意康复治疗的同时兼顾教育、游戏和音乐的重要性。应把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去,保证患儿在家庭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科学的训练与治疗,家长做功能训练,患儿容易配合,更易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必须教会家长掌握基本的训练方法和原则,了解Cp的患儿治疗的长期性、艰巨性及家庭康复的优点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华夏出版社.2003.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篇7

【关键词】康复锻炼;骨科护理;应用研究;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康复医学的认知程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1]。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对骨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2]。为了对康复训练在骨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全面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4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4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2例女性,38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3―76岁,平均年龄为49.5岁。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18例患者为上肢骨折,22例患者为下肢骨折,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1―9周的康复锻炼。

1.2方法

1.2.1被动训练:此类康复训练方法对严重瘫痪的患者较为适用,它主要是依靠健侧肢体或他人来进行被动运动。被动运动过程中,其主要的运动方法有推拿、针灸、理疗、按摩、被动活动以及借助机械进行活动等。

1.2.2主动锻炼:在对骨科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主动锻炼是其主要的锻炼方法之一,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有活动能力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主动锻炼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多鼓励、多指导,让患者进行适当的有利于骨折康复的运动,对患者在康复锻炼过程中的进步给予适当的鼓励。

1.2.3助力运动:在对自身力量较弱的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通常需要协助外力,特别是在起床时,必须要有旁人协助。在对此类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外力既可以是他人的力量,而且也可以是运动器或健侧肢体。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给予适当的协助、鼓励以及指导,在使用运动器前,一定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检查,以此来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

1.2.4肌肉锻炼的方式:①等张收缩:此类功能锻炼主要是指肌肉收缩时,保持其张力不变,长度可以适当改变;②等动收缩:此类肌肉锻炼的方式主要是指让患者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以稳定的速度尽最大努力来进行收缩。③等长收缩:在确保患者关节不动的前提下,对其肌肉进行舒缩锻炼,这也是肌肉锻炼的最初阶段,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指导,确保其训练方法的正确性。

1.2.5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患者出院后一定要确保其情绪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叮嘱患者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对患者的日常饮食给予相应的指导。告知患者在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当患者出现不适的情况时,就必须及时就诊,对其在家中训练的时间以及训练量进行合理的制定,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引起高度重视。此外,还必须让患者在出院后定期到医院来进行复查。

2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后,有38例患者的肢体功能完全恢复,2例患者的肢体功能存在轻度障碍,其康复率达到了95%。在术后1―2年的随访过程中患者的康复状况相对较好,且未出现患肢恶化的情况。

3讨论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对骨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康复训练的质量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骨科疾病的典型病症以及病理了若指掌,而对于许多轻微症状则未引起高度重视[3]。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对康复训练的相关流程生搬硬套,对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配合度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骨科患者在术后的康复情况受到严重的影响。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在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过程中,医生以及责任护士一定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4]。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且在护理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在对患者进行骨科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对和蔼可亲,对患者的病痛给予最大程度的关心,以此来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重要性、方法以及原则,让患者积极主动地来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为患者的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

医院以及骨科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康复护理进行准确定位,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让医护人员严格落实“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责任感[5]。利用典型医疗案例来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护理的重视程度,使骨科康复锻炼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对骨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一定要掌握好动静结合的护理原则,同时还必须注意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清除不良因素,指导患者进行关节以及肌肉康复的功能锻炼。由此可见,在对骨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康复锻炼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骨科护理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夏玉斌.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4):59-61.

[2]刘琼芳.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340.

[3]刘琼芳.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5):396-397.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篇8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治疗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48-02

临床上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疾病与障碍并存为特点。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病人的死亡率大大下降,而致残率仍呈上升趋势[1]。早期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病人早日重返社会,减轻社会压力和家庭的经济负担[2,3]。现将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治疗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早期康复的机制和意义

现代康复医学强调早期康复,扭转了以往重治疗,轻康复的错误观念。脑卒中患者由于不可逆的中枢运动神经损伤及病灶水肿带来某些运动神经的不完全损伤。神经细胞不能再生,某些神经通路中断不能再接通。此时功能的恢复有赖于神经细胞的代偿功能,而功能的代偿一般不会自动发展而有赖于学习和训练[4]。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来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5],通常经突触功能的调整,远隔功能抑制,芽生、代替论,神经递质等机制实现脑功能重组[6]。早期康复的介入,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受到破坏的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7],极大地发挥了脑的“可塑性”。有研究证明,随着康复开始时间的推迟,康复疗效呈递减趋势[8],脑功能恢复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最快[9]。有的学者认为超早期康复从疾病发生之时就应开始康复,必须与治疗同时进行并等同重要[10]。超早期康复意识的建立可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替伏通路及休眠突触的活化。在剩余的神经环路有实质性的结构重组[11]。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恢复的超早期时间就是康复成功的关键。

2早期康复护理介入时间

2.1关于早期康复训练护理介入的时间尚无统一定论,以往根据wHo提出的标准: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症状不再进展48h开始介入康复治疗[12]。

2.2临床上根据病情选择: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可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对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的良肢摆放,肢体被动运动,在不影响抢救的情况下在发病后马上开始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或严重脑出血可稍延长,于发病后1周介入康复;对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脑出血于发病后48h~7d介入康复护理[13]。

2.3具体时期应个体化:对由于各种原因错过最佳康复时间的脑卒中患者也应及时进行康复,使肢体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3早期康复的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多有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恢复期有依赖角色认知冲突、自责、绝望、抑郁、急切心理等[14]。其中脑卒中后抑郁是最严重、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国外报道脑卒中后3个月抑郁的发生率为22.8%、国内的发生率为21%~54%[15]。不良的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康复疗效。有研究指出[19]: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和良好的情绪状态时,神经抑制解除,出现神经易化,神经调节达到最佳状态,对提高康复的效果起到重要作用。为此,护理人员要及时调整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将心理护理贯穿始终,让患者了解现在康复医学已取得很大的进步,正确对待偏瘫的事实,积极配合早期的康复治疗。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对患者每一点转归进行鼓励,激发患者主动进行康复训练的兴趣,让疗效理想的患者作经验介绍,树立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同时,争取家属的配合,使患者功能康复恢复达到最大限度,回归家庭和社会。

4偏瘫肢体的功能评价

评价包括初评价、中评价、末评价。评价贯穿在康复治疗全过程中,通过评价患者运动功能所处的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当患者偏瘫处于Brunnstrom第Ⅰ阶段(急性期)时,康复措施应是对患者进行正常模式的输入,尽最大能力抑制痉挛和联带运动对患者的影响。如偏瘫在第Ⅱ、Ⅲ阶段时,若不择手段地采取各种刺激或是通过增强肌力的简单方法改善患者功能,那么往往适得其反,使痉挛或联带运动得到强化[17]。因此,治疗师在训练中应特别注意评价与训练相结合,对偏瘫患者存在的异常模式必须掌握清楚,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以抑制。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价方法有Brunnstrom,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上田敏上、下肢功能及手指评价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偏瘫步态分析评价表,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常用日本康复学会1974年统一的测量方法,肌力评价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平衡功能采用三级平衡评价法。

5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篇9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后;康复;护理

断指损伤在作业、意外伤害中比较常见,断指再植术后存活指必须逐渐恢复手指的功能才被视为手术成功。手术质量是断指成活的关键,而康复训练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再植指功能恢复是整个治疗成功关键所在。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本院对33例72指断指存活再植术后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72指,男26例,女7例,年龄11~63岁,平均年龄35岁。损伤原因:电锯伤14例,切割伤8例,机器绞伤7例,皮带绞伤4例。单指再植18例,2指再植10例,3指再植5例;拇指离断38指,食指离断物4指,中指离断10指,环指离断5指,小指离断5指;离断部位:手指末节5指,中节60指,近节7指。均给予清创再植术,克氏针内固定70指,微型钢板固定2指。患者平均住院48d。

1.2评估指标

1.2.1指关节活动度关节活动度测定也是运动系统功能检查基本内容之一。用以评价关节运动功能损害的范围及程度,并作为制订康复计划及评价康复效果的依据之一。关节活动度检查一般用角度计进行,手指的正常活动范围是伸屈、背伸。

1.2.2根据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1](中华医学手外科学会2000)评分,优100~80分;良79~60分;差59~40分;劣40分。

1.3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术后1、3、6、12个月复查,

进行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分为:术后1个月39分以下72指,术后3个月可达40~56分70指,术后6个月可达57~70分68指,术后12个月可达71~90分定58指。

2康复护理指导

2.1心理护理本组大多处于青壮年时期,断指致残,严重影响美观、工作和生活,有紧张、焦虑、烦躁、恐惧等心理。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有针对性地做好安慰劝解工作,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效果以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功能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增强信心,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对于盲目乐观心理,认为断指再植术后功能就恢复者,医护人员则说明断肢(指)再植术后手功能恢复的进展情况,只有通过正确的功能锻炼,才能逐渐恢复断指的功能或部分功能。

2.2康复护理

2.2.1早期(保护期)术后0~2周临床给予抗痉挛、抗血凝、抗炎治疗,保证再植指成活,此时一般康复不介入[1]。术后3~4周:康复目的是配合临床预防感染,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修复血管畅通和加速修复组织的伤口愈合。措施包括:①外科的治疗仪治疗,2次/d,20min/次,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吸收,保持创面干燥,应注意患者肢体感觉丧失,强度小,以免引起烫伤;②对未制动的关节,给予轻微的屈伸被动功能锻炼,对肩、肘关节做主动活动练习,以免因长期制动面影响其他关节的活动范围;③教育患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患者再植指应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引起血管痉挛;不吸烟或避免被动吸烟,不能进食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咖啡糖、浓茶等,以免血管收缩危及再植指的血液供应,引起再植指的坏死;④应抬高伤肢,保持略高于心脏平面,减少水肿;⑤保持心情舒畅,预防便秘,避免诱发血管痉挛因素。

2.2.2中期(松动期)再植术后5~8周解除手的制动后开始,目的是控肿,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腱粘连。措施包括:①正确指导患者主动练习手指的伸、屈和钩指、握拳等动作,动作要轻柔,以免拉伤修复的组织;②教会患者用健指视觉来代偿皮肤感觉的丧失[2];③遵嘱予中药熏蒸洗,减轻伤肢的肿胀,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但应注意患者肢体感觉丧失,水温控制在38℃~48℃,15~20min/次,避免引起烫伤;④必要时,遵嘱予锻炼后手保护性夹板外固定[3]。

2.2.3后期(强化期)后期是从术后9周开始,直至患者不需要康复治疗为止。该阶段是手功能再锻炼时期,重点是力量的训练,促进肌力协调性、耐力(通过抗阻训练)和功能性活动,感觉再训练等。措施包括:①去除克氏针内固定后全面进行手指关节各方向运动,动作应轻柔平稳,达到最大幅度时再适度用力,使关节区域感到紧张或轻度酸痛感;②对再植手指进行被动牵伸活动,此法牵伸力较强,但手法应轻柔,以引起关节有紧张感或轻度酸痛感为度,切忌使用暴力或引起明显疼痛,以免引起新的创伤;③肌力和耐力练习,可采用从轻至重的分级抗阻训练,引起适度疲劳为度,通过用手指按、捏、揉、夹、分离橡皮泥的方法,分拨豆类、拉弹力带锻炼的方法进行增强手指肌力、耐力及改善手指灵巧性,协调动作训练[4];④练习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和功能性活动,如扣钮扣、执笔、执筷、穿针缝衣服、绘画等[1];⑤让患者分别按闭眼-睁眼-闭眼过程反复训练识别不同的物品,如硬币、豆类、纺织品,用钥匙开门、拿东西、扣钮扣、系鞋带打结等[5];⑥局部以磁疗、超短波理疗、红外线照射及中药熏蒸洗或中药烫熨治疗。由于本院是一所基层医院,服务对象大多是经济不富裕的农民、工人。在中、后期患者都已出院,医护人员鼓励患者自我锻炼,并给予详细具体的书面指导,示教正确锻炼的方法,定期复诊、定期检查。当患者锻炼中出现肿胀或疼痛加重,应指导患者减少锻炼的次数、强度。

3讨论

完成再植手术只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即使肢体再植成活,如果不能恢复一定功能,也等于无效手术。因此为了达到挽救肢体并恢复其功能的目的,术后必须进行精心的护理、恰当的治疗和科学的康复锻炼。

断指再植术后康复训练目的,是让患者通过功能锻炼恢复手指的功能。医护人员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进行分阶段指导,并制定了一套针对性的个性化训练方法,在实施训练计划时做到长计划,短安排,随时调整,不强求一致。术后早期局部肿胀和疼痛训练的艰苦和漫长常常阻碍了患者功能锻炼的进展和持之以恒。因此,应耐心解释,认真宣教,精心指导,及时鼓励,说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坚持不懈锻炼,告诉患者断指再植成活指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做好宣教,可介绍同种手术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使其通过交流感受,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通过科学的功能锻炼方法,术后有计划而且有效的功能康复训练,包括积极的早、中期肌力、耐力训练以及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后期的感觉训练、作业训练等,有利于再植指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

参考文献

[1]陆廷仁.骨科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118.

[2]唐庆林,田万成,范钦平,等.感觉训练对再植指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华手外科杂志,2003,16(3):162.

[3]程国良.断指再植的发展与提高.中华手外科杂志,2003,19(3):129.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篇10

【关键词】脑卒中,恢复期,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多,其发病率219/10万,致残率80%[1]。针对脑卒中病人长期卧床,恢复较慢,易出现并发症等特点,我们在工作中注重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的健康教育,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的康复,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脑卒中患者130例,年龄37--75岁。其中脑出血86例、脑梗塞44例、,均经Ct或磁共振检查确诊。

2健康教育方法与时期

病人最乐意接受的健康教育方法是结合病情进展的不同时期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和康复训练方法的教育,而且有家属参与学习。护患之间开始进行健康教育最适宜的时间是入院后2--3天[2]。

3健康教育内容

3.1常规指导入院1-2d主要讲述病区的一般环境,介绍本病室的病人、主管医生及护士,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Ct检查,血、尿常规检查),指导病人配合检查,并讲解治疗药物及作用。

3.2心理指导患者由于脑卒中致瘫痪、语言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悲观的情绪,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所患疾病的性质、治疗、护理、预防的方法,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可例举成功康复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3用药指导:脑卒中患者患病后需要长期配合药物治疗。一来可以巩固疗效,二来可以预防复发。必须让患者和家属知道服药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得私自停药或改变药量。合理用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以达到增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如应用阿斯匹林口服在饭后服用,以免刺激胃肠黏膜。

3.4饮食指导饮食要求低钠(可大幅度的降低高血压,减少脑卒中的死亡率)、低脂肪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忌食辛辣或烟酒。饮食有规律、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避免进食呛咳,对轻度的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者指导病人尽量从口进食,吃软食或糊状食物,严重吞咽困难者给予插胃管鼻饲饮食。

3.5康复训练的指导康复训练时间目前一致认为应早期进行,越早开始康复训练恢复越好。所谓早期康复是指患者在患病后,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即可进行[3]。

包括语言、肢体功能等康复训练,具体有保持良好、进行肢体活动及坐卧、站立、日常生活训练等。康复训练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许多后续工作主要由家属承担,因此必须向家属及病人说明康复训练在疾病恢复期的重要性,并教会康复训练的方法,运动量,开始时间及注意事项。

3.6预防并发症指导增强家属及病人预防为主的意识,长期卧床者易发生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应保持床单的平整、干燥、无渣屑,防止便器损伤皮肤,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翻身后按摩受压部位。定时拍背,手微屈呈空心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拍,使病人有效的咳嗽,使痰液咳出。嘱病人多饮水,大量饮水对泌尿系感染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3.7出院前健康教育(1)坚持锻炼和遵医嘱用药,在血压控制满意的情况下进行适当运动,以轻体力活动为宜。(2)忌烟酒,多食蔬菜、水果,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3)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愤怒。(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时过度用力,以免脑血管意外的复发。

参考文献

[1]汤清平,蒋冬梅,杨期东等.国际合作举办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718.

[2]辛少芳.开展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