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报道发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2:13

县域经济报道发方案篇1

当前形势下,地方法制报应该在巩固法制宣传舆论主阵地的同时,走向对法律工具更迫切需求的县域经济板块,开拓县域“第二市场”读者群。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法制报办报方针的转变,也不是盲目拓展报道领域,而是读者群范围的扩大,是在提高政法机关及其他法制部门的法制报道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广大公民对法制的需求。因此,拓展县域读者群与巩固“第一市场”读者群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县域:地方法制报发展的新舞台

满足现实社会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县域经济发展进步明显,人均收入增加,这为居民订阅报纸提供了经济基础。教育的普及又为报纸的推广提供了智力保障。同时,已解决温饱问题的城镇居民和农民日益注重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对法律服务产生了广泛的需求,这为地方法制报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填补报业市场空缺 从报业市场分布和地方法制报自身发展分析,中心城市的报业已经相对发达,都市类报纸竞争激烈而集中。而在县域经济板块中,在县级党报普遍停办腾出市场空间的有利条件下,报业市场基本上还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可以预见,地方法制报完全可以以相对较少的版面或期数、相对低廉的价格,以法治新闻、法律服务为主,迅速占领县域经济板块的报业市场,在市场资源配置上形成新优势。

响应党和国家的普法要求 让人们了解、学习、掌握法律是地方法制报的一项基本职责和使命。地方法制报20多年的普法教育,带动了亿万人的观念变革,人们从不懂法到遵纪守法,国家机关的各项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建设的轨道。其中,城市居民法律意识增强十分明显,学法、用法、关心法制建设的氛围已经形成。但由于历史原因,在县域范围内用法律维护公平正义和自身权益的思想还未普及,向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转变还需要不断进行普法。目前“五五”普法已经启动,地方法制报完全可以借助新一轮的“普法”行动,进入县域并扎下根来,将普法和法律服务功能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说,普法活动促使了地方法制报的诞生,那么当前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普法活动又为地方法制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符合县域百姓阅读兴趣 地方法制报具有先天的可读性和对读者的吸引力,这是因为报道的很多案例本身有事、有情、有理,同时通俗易懂,文字简练耐读,不作渲染和夸张。这使读者在阅读中可以获得对生活的反思、对真善美的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律的启迪。同时,法制报拥有抨击违法、揭露犯罪的权威,这也是县域百姓关注的焦点。而法制报寓教于乐的方式比枯燥地灌输法律知识的效果更好,可以让大众在阅读中感受到法制的力量,受到法律知识的熏陶,提高法律意识。

进入县域,地方法制报深化改革的新契机

地方法制报步入县域,将会带来县域与报纸的双赢结局;一方面可以为县域营造公平民主的法制环境,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提高百姓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也将为地方法制报深化改革创造契机,将会带来新闻观念、服务意识、读者定位等多方面的积极转变。

扩充读者定位 专业报所具有的专业性,只是个相对界限,不能形成绝对界限。地方法制报作为专业报纸,如果只反映本行业本系统内的人和事,同外部“绝缘”,报纸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地方法制报读者定位的扩充,将改变地方法制报长期以政法系统作为唯一且一成不变的角色定位,在突破区域与行业限制的同时,也为地方法制报实现以读者为中心、提升报纸新闻性、增强服务意识等历史性变革打下基础。

提升新闻性 地方法制报要作为一张真正意义上的报纸而存在,它所有的报道必须新闻化、资讯化,需要融新闻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身。与都市报相比,地方法制报在新闻的及时性上可能处于下风,但地方法制报完全可以从深挖新闻的角度入手,用深度性报道赢得读者青睐。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法制报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威性,以法制观念为指导来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是地方法制报步入县域后赢取读者信任的有益尝试与转变。

地方法制报步入县域,也决定了报道范围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案件报道,其报道的领域应该涵盖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法律新闻与事件。老百姓的阅读兴趣大多源于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这就需要地方法制报从大法制的理念出发,增强新闻观念,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

增强服务意识 在行政部门主导下长期形成的“第一市场”读者群定位,使得地方法制报服务经济的职能没有发挥出来。转入省级报业集团后,版面上与经济有关的法制报道依旧非常少见,国家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在地方法制报上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不能将法制与经济、市场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地方法制报自身市场化的进程。步入县域市场之后,地方法制报可以通过专版、专栏,从法律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和各种各样的经济纠纷,以及股份制改造、股票、期货、银行票据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问题。实质上,这也是法制与民生的结合。

地方法制报可以在法律服务内容新闻化、实用化与服务对象的普遍化方向上努力尝试,这样可以使法制新闻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广大群众看得见、理解得了并记得住。

拓宽发展空间 步入县域,可以为法制报提供众多新闻策划的选题。例如,在农耕时可以开展打击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坑害百姓的专项打假活动,维护农民利益,也可以和司法、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家庭暴力专项活动,使百姓认识到家庭暴力也是一种犯罪。同时可以通过成立法律顾问团,把县域的优秀律师吸纳进来,更好地为百姓普法和依法维权服务。这些活动策划可以使报纸的稿件鲜活起来,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大大拉近报纸和百姓的距离,在取得百姓的喜爱与信任的同时增加发行量、扩大报纸的社会影响力。

县域经济报道发方案篇2

践行“三严三实”必须立足“严”和“实”,才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隆昌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严”的要求坚定政治方向,以“实”的作风谋划发展路径,不断释放推动发展的正能量,为建设美丽隆昌提供坚强保证。

在“虚”中务“实”,坚定县域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共同的思想基础则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坚持在思想政治上下功夫,把“虚”功做“实”,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站稳个人坚定的政治立场,扛起敢于担当的责任使命,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注重立根固本,筑牢信念之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守为政之本。今年上半年,全县共组织开展中央、省、市重大会议精神宣讲18场,发放《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资料2万余册,从根本上拧紧了“总开关”,夯实了引领县域发展的理论基础。

注重关键少数,保持政治定力。立足县情实际,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精神,认真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集中讲党课和“三严三实”专题讨论,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氛围更加浓厚,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推动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注重推动发展,主动担当作为。坚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推动当前工作有机结合,努力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体现于推动隆昌经济社会发展上。今年上半年,全县GDp增长9.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6%,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行”中树“形”,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群众基础

坚持把“三严三实”抓常、抓细、抓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打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群众基础。

正风肃纪抓典型。扎实开展正风肃纪工作,推动正风肃纪常态化。以延展深化“9+6”正风肃纪专项整治为抓手,以纠正顽症痼疾为重点,以扫除“”问题死角为目标,全县查办发生在征地补偿、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群众身边的问题34件。加大作风督查力度,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专项检查23次,开展作风督查20余次,查纠各类问题15个,查处“”案件37件37人,进一步净化了全县发展的政治生态。

持续整改办实事。深入持久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严格对照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单,全力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省委第四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62条突出问题,通过定点联系、现场办公和定期通报等方式,已整改其中57个突出问题。

服务群众转作风。扎实开展干部“走基层”、“双报到”等活动,全面推行“党群110”、“群众议政”等服务群众载体。全县6876名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服务累计达3.84余万人次。开展党员干部帮带困难家庭活动,共帮带困难家庭6455户。向全县49个贫困村和40个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

在“位”中作“为”,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要想走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关键是要党员领导干部在“严”和“实”上下功夫,做到为官有为。

在稳定经济增长上做到“严实相济”。坚持将稳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出台的36条稳增长措施,制定出台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积极减轻企业负担、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等促进当前经济稳增长加快发展的20条措施,为经济发展积蓄强大后劲。

在壮大实体经济上做到“严实相济”。将工业实体经济作为重点,积极落实扶持企业的各项激励政策,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为17.5%;机械汽配、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63.4亿元,增长22.2%,拉动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1.5%,支柱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同时,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机遇,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成功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5个,上5亿元项目4个。

在推动转型升级上做到“严实相济”。坚持将严抓实干的作风作为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科学把握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特点。大力发展高端制造、轨道交通产业、电子商务、“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0.4%,提高了4.2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在“严”中生“廉”,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

“严”是对权力法纪的敬畏,是守纪律讲规矩的一种自觉,是廉洁从政的根本要求。坚持“严”字当头、“实”处发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着力为县域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保障。

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巩固不敢腐的高压态势。认真落实查办重大案件“五个一”制度,深化巡视整改工作,严肃查处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加强深度剖析和通报曝光的力度,定期选择一批影响恶劣、社会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件,点名道姓地进行内部通报或公开曝光。今年上半年,全县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68件68人,其中涉及科级干部8人,继续保持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深化预防腐败工作,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深化“积极预防、系统治理”机制建设,突出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突出防控廉政风险,构筑隔离腐败风险的“防火墙”,从源头上铲除滋生不良作风的土壤和条件。

县域经济报道发方案篇3

【关键词】法制报县域市场民生视角

2004年初,各地省级法制报根据中央的决定划转到当地党报集团,一时人们纷纷认为,失去了行政支撑的地方法制报将陷入生存困境。经过五年市场经济的洗礼,地方法制报不仅没有倒下,有的反而不断拓展生存空间,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了发行量和经营收入的持续增长,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但地方法制报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维持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危机时刻潜伏。因此,地方法制报不能画地为牢,固守在自己的以党政干部、司法干警、律师为主体的“第一市场”读者群。应当以市场之手而非行政强制,应对竞争,将生存的挑战,转化为开拓自我发展空间的机遇。

当前形势下,地方法制报应该在巩固法制宣传舆论主阵地的同时,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新天地,走向对法律工具有更迫切需求的县域经济版块,开拓县域“第二市场”读者群。①开拓县域读者群,并不是地方法制报办报方针的转变,也不是盲目拓展报道领域,而是在提高对政法机关及其他法制部门的新闻报道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广大公民对法制的需求,拓展县域读者群与巩固“第一市场”读者群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一、开辟县域市场

1、县域需要法律知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县域经济发展进步明显,人均收入增加,这为居民订阅报纸提供了经济基础。而教育的普及,又为报纸的推广提供了智力保障。同时,解决温饱的城镇居民和农民,日益注重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对法律服务产生了广泛的需求,这为地方法制报发展提供了新舞台。

县域经济、社会、文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各种矛盾、纠纷也在迅速增加。长期历史原因留下的法治观念不强,使得人们经常采用非法手段来化解纠纷,常常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而缺少了公平、法治、民主的社会大环境保障,也会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成为了县域社会现实的迫切需求。

2、市场虚位以待

从报业市场分布和地方法制报自身发展分析,中心城市的报业已经相对发达,都市类报纸竞争激烈而集中。而在县域经济版块中,在县级党报普遍停办腾出市场空间的有利条件下,报业市场基本上还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可以预见,地方法制报完全可以以相对较少的版面或期数、相对低廉的价格,以法制新闻、法律服务为主,迅速占领县域经济版块的报业市场,在市场资源配置上形成新优势。②

二、期待破茧重生

1、普法潮涌应运而生

很多地方法制报诞生于1985年开始的普法活动,让人们了解、学习、掌握法律是地方法制报的一项基本职责和使命。地方法制报的二十多年的普法教育,引起了亿万人观念上的革新,人们从不懂法到遵纪守法。其中,城市居民法律意识增强十分明显,学法、用法、关心法制建设的氛围已经形成。但由于历史原因,在县域范围内人们封建残余观念依旧存在,用法律维护公平正义和自身权益的思想还没有得到普及,向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转变还需要不断进行普法。

目前“五五”普法已经启动,地方法制报完全可以借助新一轮的“普法”行动,进入县域并扎根下来,将普法和法律服务功能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说,普法活动促使了地方法制报的诞生,那么当前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普法活动,又为地方法制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2、坚持弘扬法治使命

地方法制报自身具有先天的可读性和对读者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很多报道的案例本身“有事、有情、有理”,同时,通俗易懂,文字简练、准确、耐读,不作渲染和夸张。这使读者在阅读中,可以获得对生活的反思、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增长见识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法律的启迪。

同时,法制报拥有抨击违法、揭露犯罪的权威性,这也是县域百姓关注的焦点。而法制报寓教于乐的方式,比枯燥地灌输法律知识,效果肯定更好。可以让大众在阅读中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受到法律知识的熏陶,提高法律意识。不过,这也同时要求记者、编辑在采编稿件时要准确使用法律语言,多用讲故事的方式,用朴实的话语,用简约的语言,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三、立足法制与民生,把握发展新机遇

地方法制报步入县域,将会带来县域与报纸的双赢结局。地方法制报的步入,可以为县域营造公平、民主的法制环境,服务、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高百姓的法律意识。同时也将为地方法制报深化改革创造契机,带来新闻观念、服务意识、读者定位等多方面积极而有活力的转变。

1、读者定位的扩充

任何事物的变革与发展,都须以其现实作为出发点,报业也不例外。地方法制报纸服务对象与读者定位的确定,应当根据地方法制报的特点、性质,以及社会发展变化的环境做出相应的变革。

地方法制报作为专业报纸,如果只反映本行业本系统内的人和事,同外部“无缘”,这样下去,这张报纸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应当说,专业报所具有的“专业”性,只是个“相对界限”,不能形成“绝对界限”。③

地方法制报的读者定位的扩充,将改变地方法制报长期以政法系统作为唯一且一成不变的角色定位,在突破区域与行业限制的同时,也为地方法制报实现以读者为中心、报纸新闻性的提升、服务意识的增强等奠定基础,这是因为报纸的服务内容和层次是由其所服务对象决定。

2、新闻性的提升

地方法制报的报道必须新闻化、资讯化,需要融新闻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身。然而,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地方法制报的新闻在版面所占的比重依旧不足,大量版面被一些广告性特刊所占据。很多稿件的新闻性不足,很多无足轻重的稿件占据了新闻版面,而日益受读者欢迎的言论还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

与都市报相比,地方法制报新闻的及时性可能处于下风,但都市报在报道方向上的全线出击,使得很多法制新闻报道常常停留在事件过程的概述。地方法制报完全可以从深挖新闻的角度入手,用深度报道赢得读者青睐。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法制报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威性,以法制观念为指导来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这也是地方法制报步入县域后赢取读者信任的有益尝试与转变。

地方法制报步入县域,决定了报道范围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案件报道,其报道的领域应该涵盖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法律新闻与事件,老百姓的“阅读兴趣”大多源于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这就需要地方法制报从大法制的理念出发,增强新闻观念,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这样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

3、服务意识的增强

在行政部门主导下,长期形成的“第一市场”读者群定位,使得地方法制报服务经济的职能没有发挥出来。转入省级报业集团后,版面上与经济有关的法制报道依旧非常少见,国家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在地方法制报上没有得到很好体现,没有将法制与经济、市场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地方法制报自身市场化的进程。

步入县域市场之后,地方法制报可以通过专版、专栏,从法律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和各种各样的经济纠纷,以及股份制改造、股票、期货、银行票据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话题。实质上,这也是法制与民生的结合。

地方法制报可以在法律服务内容新闻化、实用化与服务对象的普遍化方向上努力尝试,这样可以使法制新闻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广大群众看得见,理解得了,并记得住。⑤同时,这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了地方法制报在办报上进一步做到以读者为中心,实现新闻与服务并重的转变。

4、发展空间的拓宽

活动策划最能体现出一个媒体的成熟度,一个成功的策划不仅使版面好看、提升报道质量,还能掌握舆论引导权,带来发行量的上升。

步入县域,可以为法制报提供众多新闻策划的选题。例如,在农耕时,可以开展打击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坑害百姓的专项打假活动,维护农民利益。也可以和司法、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家庭暴力专项活动,使百姓认识到家庭暴力也是一种犯罪,同时可以通过成立法律顾问团,把县域优秀的律师吸纳进来,更好地为百姓普法和依法维权服务。

这些活动策划可以使报纸的稿件鲜活起来,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拉近报纸和百姓的距离,取得百姓的喜爱与信任的同时,带来发行量的增加,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结语

从报业发展的规律来看,未来报纸的读者市场必将会进一步分化,从综合性报纸走向专业性报纸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地方法制报完全没有必要对未来自身的市场过分担心,早跨出市场一步,就会赢得生机。

跳出政法小圈子带来阵痛的同时,也为地方法制报开辟了天地,走向县域报业市场,以新闻为基础,以法律服务为优势,实现从政法宣传为中心向读者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这也是地方法制报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①王晓明,《促进地方法制报划转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报业》,2004年第01期,第32页

②王晓明,《促进地方法制报划转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报业》,2004年第01期,第33页

③薛高利,《专业报拓宽报道空间杂谈》,《新闻知识》,1999年第6期,第40页

④丁地树,《办好法制报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新闻采编》,1998年03期,第85页

⑤李晓林,《从综合走向专业――谈新世纪报纸的发展趋势》,《传媒》,2002年6期,第26页

县域经济报道发方案篇4

一、正视困难,大胆改革,强化管理,转换了长期难以改变的机关管理机制

多年来,由于局(馆)经费紧张等历史原因,档案局绝大部分职工长期在外整理档案兼业务指导,自行创收,形成了自由散漫、管理松散的机关管理机制,致使档案局(馆)的自身建设长年荒废,职能丧失,严重损害了部门形象。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通过加强教育、统一思想,认真贯彻档案法律法规等措施,集体研究决定将全员收回,严格按照党和政府赋予的工作职能按股室职能定岗定责,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依法治档、履职兴档,一举彻底扭转了多年来长期难以改变的机关管理机制。

二、积极争取领导重视,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条件并提供各项保障

(一)、争取资金,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积极向县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汇报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三年来共争取资金40余万元,大大改善了档案保管和办公条件。

(二)、争取政策,着力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近三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定和办法。如《**县档案达标升级奖励标准规定》、《关于印发**县政府公开信息送交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三农”档案工作的通知》、《**县档案馆接收档案暂行办法》等。

(三)、争取职数,着力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档案局历年只设一正一副两个职数,通过积极争取,开始设一正三副四个职数,同时增加两个非领导职数。在档案局批准为新一轮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后,开始面向全省招录了一名公务员。

三、在全恩施州基础条件最差的条件下,**县档案馆率先在全州荣升为国家三级综合档案馆

前,**县档案馆无论从硬件基础,还是从业务历史欠账等各个方面在与全州八县市比较都是最差和最落后的,通过盘清家底,找准差距,严格对照国家档案局《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办法》的标准,举全局之力,发扬克难奋进、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和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虽经一波三折,最终于今年9月以77.8的高分顺利通过了国家三级馆的验收,成为我州第一家部级综合档案馆。

四、强化安全管理,受到省委、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彰

高度重视档案安全管理,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着手安全管理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强化干部职工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在今年6月的全省综合档案馆安全大检查中荣获90分的高分并受到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的通报表彰。

五、狠抓全县档案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使全县档案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狠抓档案业务暨岗位培训工作。在平常的业务指导中就注重将业务规范和档案达标升级与业务培训相结合。今年10月又在全县举办了一期档案业务暨岗位培训班。有116人参加,全员均获得了省级档案岗位资格证书。

(二)、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努力推进各单位和重点工程项目及“三农”档案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进程。截止现在全县有42个单位的档案室达到省二级规范化管理标准;有4个单位档案室达省一级;有6个单位机关档案室晋升为省特级。目前全县有三个乡镇机关档案室达到省二级,全县205个行政村档案达到“五有”标准的已超过50%。对全县省、州、县三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档案登记和上报工作。对全县20多个重点项目工程档案进行了验收,充分发挥了档案事业在全县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组织执法专班,每年依法对全县各个科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查,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填写档案行政执法通知书,督促进行整改,有效促进了全县依法治档工作的开展。

六、注重档案信息的编研、开发和利用,积极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

(一)、完成了《**县档案馆指南》等400多万字的材料汇编、档案编研和修志任务。并为领导决策提出了《我县丧葬习俗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建议》等建议,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重视。

县域经济报道发方案篇5

关键词新疆南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主成分topsis法;GiS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37(2016)05-0001-08

abstracttheregionaldevelopmentincontiguousdestituteareasisconcerningtotherealizationofthegoalforbuildingawell-offsocietyinacomprehensiveway.Usingthestatisticdatafrom2010,thispaperanalyzedthedifferencesofcountyeconomicdevelopmentinsouthernareaofXinjiangprovincewhichisthetypicalcaseincontiguousdestituteareas.thispapergivesacomprehensiveevaluationandrankofeconomicdevelopmentof42countiesandcitiesinsouthernareaofXinjiangprovincethroughuseofpCa-basedtopsismodel,aswellaschartingthespatialdistributionofcomprehensiveeconomicstrengthofsouthernXinjiangwithGiSsoftware.theresultsshowthatthecountyeconomicdifferenceofsouthernareainXinjiangprovinceisdividedintofourlevelsintermsofeconomicdevelopment.onlyonecounty,KorlaCounty,wasclassifiedintothehighestlevel.eightcountiessuchasaksuCounty,KashgarCounty,KuqaCountyandsoonweresecondremining,twentyfivecountieslikeJiashiCounty,LuntaiCounty,ShufuCountyandsoonwereinthemiddlelevel,andeightcountieslikeCeleCounty,wushiCounty,YuepuhuCountyandsoonwerethelast.

KeywordsSouthernareaofXinjiangprovince;thedifferencesofcountyeconomicdevelopment;pCa-topsismodel;GiS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受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历史文化及国家经济非均衡战略因素的影响,也表现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1].从空间来看,主要聚焦在东中西地带间差异、南北差异、省区间差异、市或县域单元的区域差异等[2].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国家政权得以稳固的基石,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稳定,因此研究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西奥多・舒尔茨提出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增长得益于改造传统农业,并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理论为县域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依据[4];Rozelle分析发现东部沿海省际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工业化[5];弗德劳研究俄罗斯区域经济极化的驱动因素[6].国内学者的研究集中在研究方法和区域,方法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7-9]、聚类分析法[10]、topsis法[11]和GiS空间分析[12]等;研究区域包括发达地区[13-14]和西部落后地区[15-16].近年来,南疆县域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贫困县域[17-18]和三地州地区[19-21],对整个南疆县域经济研究甚少[22].为此,本文选择地理位置特殊的新疆南疆地区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资料查阅和实际调研发现该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即农牧业所占比例极高,第二、三产业都很落后,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小,人口增长率过快等.因此,本文利用主成分的topsis分析法,对南疆42个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分析阻碍南疆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以期进一步探寻经济发展策略,旨在为南疆经济快速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1指标体系构建和数据整理

1.1指标体系构建

由于影响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为了客观评价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指标的选取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关联性和向导性等原则,并依据刘湘辉等[23-24]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和对当地的实际情况的掌握,构建了新疆南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1).目标层反映新疆南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层选取了能够准确反映目标层的特性,使用频率较高和易获得的指标.

1.2数据整理

本文利用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以及《新疆2011年统计年鉴》,得到2010年南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16个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

2研究方法

通过结合主成分和topsis两种方法分析新疆南疆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思想,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少量的综合指标能够反映原来多个指标所反映的绝大部分信息,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25].topsis法是基于归一化的原始数据矩阵中确定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获得该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度,以此作为评价最优劣的依据,更能说明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将两种评价法合二为一,对新疆南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3南疆县域经济总体概况

南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新疆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地区,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等两州三个地区的42个县(市),不包括2个自治区直辖市(阿克苏地区的阿拉尔市、喀什地区的图木舒克市).与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接壤.到2010年,南疆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47.5%,县域人均GDp最高和最低分别为80340元和3599元.库尔勒市的经济密度分别是克州、阿克苏地区和和田地区的27.55,2.42和1.07倍,疏附县、乌什县、和田县和墨玉县等17个县域的人均社会消费总额低于1000元,而阿克苏市、喀什市和库尔勒市人均社会消费总额分别是6698,7352和8025元,并且南疆县域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疆312.71元,说明南疆各县域之间经济差距大、发展缓慢.由于南疆地处西北内陆,年平均降水量50~100mm,环境恶劣,95%以上是沙漠和戈壁,人类能够生活的只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的小绿洲,恶劣的自然条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该区可以利用充足的光热资源,大力发展棉花、特色林果基地和太阳能产业,同时,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家和政府的投资与支持、外资的注入、加强对口岸的开发等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驱动因子.

4南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权重分析

本文通过变异系数法求得客观的指标权重,由表1可知,南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权重范围在0.0161~0.1359之间波动,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所占权重比例最大(0.1359),表明职工工资的高低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其次为人均耕地面积(0.0938)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0871),说明南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农业,为此,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带动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值(0.0161)的权重值最小,说明该地区的工业发展缓慢,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

5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南疆县域经济指标发展

5.1主成分特征值及累计贡献率

利用新疆2011年的统计数据,将42个县域的16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主成分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表3).

对南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水平做主成分分析,由表3可见,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其分别是6.489,3.835,1.981和1.182,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9.483,23.861,19.775和11.180,累计贡献率分别是29.483,53.344,73.119和84.299,满足累计贡献率大于80%的要求.因此,前4个主成分反映全部指标的所有信息,可以描述南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5.2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为了反映各主因子对各变量的影响程度,必须计算因子载荷矩阵.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结构不够简明,因此,利用最大方差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表4.由表4可见,第一主成分在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社会消费总额、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GDp密度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变量上载荷较大,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总体实力,可定义为经济综合实力的影响因子;第二主成分在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乡村从业人员数、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等变量上载荷较大,体现了当地居民对教育事业和卫生服务的要求,可命名为生活质量影响因子;第三主成分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人均耕地面积等变量上载荷较大,体现了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称为农业发展影响因子;第四主成分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这一变量上载荷较大,体现为在经济潜力中的作用,因此,可称为经济潜力影响因子.根据第一、二、三、四主因子的排序和性质,从总体上反映了南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即医疗、教育事业逐渐发展,农业总体比例较大,第二、三产业发展落后.

6基于主因子得分的topsis分析南疆县域经济综合发展

topsis法是基于归一化的原始数据矩阵中确定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获得该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度,以此作为评价最优劣的依据,更能说明县域经济的发展.根据表5中各个县(市)主因子得分数据,采用topsis法分析,得到以下各表.

本文选择的42个样区,数据均属于经济型,因此理想方案F+即为对应列的最大值,负理想方案F-即为对应列的最小值,依据表5计算可得表6.

根据步骤(6)和(7)计算得到每个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及相对贴近度,见表7.

综合表2根据划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表7南疆各县域经济综合得分的结果,将南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类,用GiS软件制出新疆南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空间分布图(图1).

第一类包括库尔勒市1个县域,截至2010年,国土面积仅占0.43%创造出429亿元的生产总值,其生产总值占全疆的7.9%,仅库尔勒市的GDp密度(0.0604)远远高于南疆其他3地州的和田地区(0.0561)、阿克苏地区(0.0250)和克州(0.0022),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因此,库尔勒县的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最高.

第二类包括阿克苏市、喀什市、库车县等8个县域,第二产业发展较快,GDp密度较高,但受农林牧渔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次之.如:库车县2010年第一产业比重高达34.58%,乡村从业人员占33.7%,第一产业和乡村从业人员比分别是库尔勒市的3.7倍和4.9倍,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农业人口数量众多,导致其人均GDp在南疆地区较低,这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因此,这些县域虽然经济总量可观,但就经济整体发展而言,与第一类存在明显差距.

第三类包括伽师县、轮台县、疏附县等25个县域,受区位条件的制约,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如:伽师县、麦盖提县等县域还未通铁路,交通不便、交通线路较长,导致运输成本过高,是新疆南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中等的地区.

第四类包括策勒县、乌什县、岳普湖县等8个县域,科技教育水平落后,经济的发展缺乏人才带动;工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较低,而传统的农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薄弱,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人民收入来源渠道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是南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差的地区.其中,以柯坪县表现最为明显,工业发展极为缓慢,到2010年,农业人口比例高达73.94%,经济发展几乎全部依靠农业,单一传统的农业很难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7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运用主成分的topsis评价法对新疆南疆地区42个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可知,新疆南疆地区各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致使南疆乃至全疆经济整体水平落后.2010年北京市、上海市和广州市的人均GDp超过80000元,而南疆有21个县域的人均GDp未达到10000元,其发展经济水平严重滞后于东部沿海各省.因此,为促进新疆南疆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应采取符合本地区的措施解决新疆南疆各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有助于新疆经济的腾飞.

(1)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人口增长给新疆南疆地区县域,特别是落后县域的农牧民增收及生态承载力带来巨大的压力.

(2)解放思想,改变观念.通过分析可知,南疆地区教育水平及思想意识落后,致使经济观念落后,科技观念薄弱,因此要转变观念意识,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和科技水平.

(3)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实力.首先,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特色农业;二是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应集中发展电力、石油和化学等工业,注重培育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形成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主导产业链;三要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四要发展符合南疆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开发太阳能技术、节水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等与南疆地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切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

(4)加快完善交通网络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因此应以改造公路为主,加快修建高速公路,提高公路的质量和等级;打通各个县域、县域与乡镇、乡镇之间的交通道路,建立“路路通”的网络体系;加快改造道路,提高道路质量.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首先,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的后果,制定切实有效的防御和保护措施.其次,制定生态环境补偿税的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体现“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27].

参考文献:

[1]杜挺,谢贤健,梁海艳,等.基于熵权topSiS和GiS的重庆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6):40-47.

[2]赵文亮,陈文峰,孟德友.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2011,31(10):1585-1591.

[3]洪海澜,刘丽.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综合评价[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30-34.

[4]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RoZeLLeS.puralindustrializationandincreasinginequality:emergingpatternsinChinasreformingeconomy[J].JComparecon,1994,19(3):362-391.

[6]maSSaHiSaF,HUD.RegionaldispatityinChina1985―1994:theeffectsofglobalizationandeconomicliberalization[J].annRegionalSci,2001,35(1):3-37.

[7]周李磊,林孝松,韩赜,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重庆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1):21-26.

[8]庞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广西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与实证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12(3):1-6.

[9]孙姗姗,朱传耿,李志江.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地理学报,2009,64(8):924-934.

[10]陈娜.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4(11):37-38.

[11]史彦虎,郭莉文,朱先奇.基于改进的topSiS法的山西省市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J].经济问题,2013(3):125-129.

[12]许旭,金凤君,刘鹤.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实力的时空差异分析等[J].经济地理,2010,30(3):388-392.

[13]江莹.天津市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2,21(1):4-9.

[14]余鑫星,宫少颖,吴永兴.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3):27-32.

[15]李建豹,白永平,罗君,等.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3):390-395.

[16]蒋焕洲.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0(8):213-215.

[17]景妍.新疆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以喀什地区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0.

[18]祖拉西・托列根.新疆贫困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2012.

[19]秦春艳.新疆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J].新疆财经,2013(5):53-59.

[20]孙亚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以南疆三地州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2010.

[21]赵川.新疆南疆三地州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1.

[22]唐耀宗,马力亚・艾斯卡尔.南疆地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报,2012,33(6):21-24.

[23]刘湘辉,姬冠,孙艳华.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评价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10):35-39.

[24]高婧,卢燕,王凯.新疆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及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4):31-35.

[25]高志刚,韩延玲.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1,24(2):157-160.

县域经济报道发方案篇6

1月9日,甘肃省第十二萌嗣翊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兰州开幕,省长林铎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止跌回稳或小幅回升的势头,符合年初预期,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省设定的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在2016年,甘肃省深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1236”扶贫攻坚、“1+17”精准脱贫“三大行动”,全面实行“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和“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扎实开展“大走访、回头看”专项行动,着力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整合投入省级涉农资金568亿元,切块到县481亿元;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23亿元,累计达到434亿元,惠及96.4万户、398.2万贫困人口。

作为“一号工程”的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高度关注。甘肃省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将进一步强化“一号工程”意识,确保完成全年脱贫80万人的目标任务。除了改善生活条件、完善扶贫保障机制之外,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甘肃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发挥产业扶贫关键作用,实施1000亿元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工程,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产业培育。开展科技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大力推广陇南电商扶贫模式,通过电商网店、电商创业、电商入股等方式,带动该省特色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应该把精准扶贫和产业融合结合起来,把老百姓的增收致富引导到产业发展上。”甘肃省人大代表、定西马铃薯协会会长刘大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2017年甘肃省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时提到,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甘肃省对此提出了多方面的具体举措,例如通过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着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基地,等等。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石。将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是关系到持续发展后劲是否强劲的关键因素。对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了见解与建议。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甘肃省委主委栗震亚指出,甘肃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十分明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对此,栗震亚提出建议,要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之外,还要降低门槛,取消注册资本金限制,推行注册登记备案制,放手发展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放开领域,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民营企业树立诚信敬业、守法经营的观念,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县城经济中的生力军作用。

县域经济报道发方案篇7

上半年经济科技联谊委员会在市政协主席会议和分管主席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年初制订的工作计划,就加强农技服务、民营企业状况、县域经济发展、提案督办、走访委员、小康示范村建设等内容开展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注重调研成果转化,狠抓跟踪落实

去年下半年由经科委牵头开展的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专题调查,市政协主席会议予以高度重视,将该调查报告提练上升为二届二次会议全会的大会发言,并列为重点提案之一,欧阳书记、陈市长均做了批示。对此,我们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文字上、口头上,而是多次与市农办、编办、财政局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部分问题已得到解决,一时未能解决的正积极向政府领导和省里的相关部门反映,使乡镇“七站八所”这一服务“三农”的前哨阵地有一个比较彻底的改观。

二、完成了省政协交办的两个调研任务

1、民营企业问卷调查

3月份,省政协就全省民营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要求我市调查收集100家民营企业,但限于规模、行业,我们会同市工商联、工商局共调查收集了60多家民营企业的基本情况,并一家一表地上报省政协。

2、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调查

该课题是省政协今年1—8月份的重点调研课题。从3月份开始,在廖景云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深入到麻阳、芷江、沅陵、辰溪、中方等县,召开了系列座谈会,走访了部分乡镇、相关部门及企业,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近8000字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1997年撤地设市以来,我市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总体实力及产业结构层次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新的突破,但问题与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为整体实力不强,资源加工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有差距、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不理想等;资金、政策、体制、基础设施等客观因素也严重制约了我市县域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市发展县域经济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我们提出了五条建议,请省政协向省委、省政府反映。

三、参与提案督办,倾听委员心声

二届二次全会,共收到委员提案183件,其中经科委参与督办的就占了110件,涉及方方面面。对此,我们除了参与集中督办外,还专门到重点承办单位,与提案人一道就提案所反映的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委员们不仅对答复表示满意,还对这种办案形式给予充分肯定。

经科委联系的政协委员也是比较多的,为了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我们还约见和上门走访了部分政协委员,相互通报工作情况,听取委员们对专委会工作开展的意见及反映的社情民意,为进一步做好工作,开展委员活动打下了基础。

四、继续抓好小康示范村建设

县域经济报道发方案篇8

关键词:县域金融;萎缩;二元经济结构;金融监管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它因素导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大中城市,县域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与大中城市居民也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成为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完善,导致县域金融也出现萎缩状态,对县域和全国的金融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我国县域金融萎缩的表现

(一)县域金融机构萎缩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实施“抓大放小”的战略,进军城镇,退出乡村,各大商业银行将业务重点逐步转向大中城市,撤并了3万多家县级及县级以下机构网点,导致县域金融几乎呈现出“真空”状态,在某些县城只有几个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并且这些机构通常只开设存款业务,不发放贷款,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只能从信用合作社获得较为单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与大中城市相比,县域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类型明显较少,结构也不够合理,致使很多农民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县域银行信贷权限萎缩

银行为了使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控制资金规避风险,控制了贷款的实施审批权限,更多的向省级分行集中信贷资金的运营、决策管理权,施行集权集中制信贷模式。这样的政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的县级银行分支机构失去了贷款的审批权,而是只负责贷款申请的上报、调查以及回收等非实质性的工作。

(三)县域信贷资金投入萎缩

“抓大放小”战略让众多金融机构更加倾向于城市市场,但是县域业务不得不继续维持,只不过县域金融机构更多地在县域推广存款业务,而缩减贷款业务,这使得县域范围内的银行几乎都成了“吸存银行”,本应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信用合作社也同商业银行一样成为了县域资金外流的渠道。县域资金的外流,使得用于县域经济建设的资金短缺,缺乏了资金的保障,更加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虽然县域金融需求与城镇相比呈较小的态势,但是和需求比起来,县域金融供给的缺口更大,连目前的金融需求也满足不了。县域资金的大量外流、信贷资金投入的减少,大型国有银行对小规模借贷者的不够重视以及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共同导致了县域金融萎缩的结果,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阻碍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县域金融萎缩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机构监管体系不科学

我国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一直以来对以农村为主体的县域金融采取的都是抑制政策,导致县域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这一体系背景下,真正能够对县域经济发展有利的融资功能并不完善,县域资金外流,金融风险也随着资金外流而淡化,于是县域金融监管的概念和意识也逐渐被忽视。县域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薄弱环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势必会越来越明显,而长期被忽视的县域金融监管问题也已经成为发展县域经济乃至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重大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业的监管体系主要包括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实行垂直管理体系,但是县域内一般没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派出机构,所谓“天高皇帝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这个道理。此外在市级金融监管工作中,各个机构划分责任、协调监管,能够得到上级机构以及国家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但是在县域金融机构中,监管力量的薄弱和有效监管协调机制的缺失,却造成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共存的后果。首先县域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少,通常只有3-4人,检查权力上收,业务骨干经常被调到上级部门协助工作,对县域金融机构的监管有名无实;此外“一行三会”未能在县域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缺乏整体性的监管政策框架,各自职责划分不明确,监管信息难以共享,县域金融监管不完善对县域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风险隐患。

(二)二元经济金融结构体制的存在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二元结构除了城乡经济间存在,在金融领域也客观存在这种结构。一方面,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大中型银行依然以为国有企业服务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位于县域或者乡村地区的企业贷款只能通过信用社或者走民间借贷的路子,更使得金融领域的二元结构愈发明显。

(三)社会信用度降低,金融环境差

社会信用度低,金融环境差是导致县域金融萎缩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地方信用环境不佳、逃废债务现象严重,使得银行考虑风险控制和严格的内部约束机制,不敢贸然放贷。

三、改善我国县域金融萎缩的对策探讨

(一)健全县域金融监管体系

首先要整合现有的金融监管机构,形成一个以人民银行为主导,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三大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同时辅之以存款信用担保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管体系。分离中国人民银行的部分监管职能,把这一部分职能加入组建的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营造出整体的效果,职责划分明确,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的金融监管体系。

同时要逐渐完善县域金融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县一级的金融管理委员会,逐步建立银行业的分层管理制度,让地方政府参与到地方金融改革的决策之中,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赋予其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一定的管理职能,构建起县监管委员会、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银监局统一协调的监管制度。

(二)改变二元经济金融结构

改变县域金融萎缩的根本途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通过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县域金融环境

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推动金融生态建设要突出法制的优先地位。出台社会信用法律,严厉打击破坏社会信用行为。着力优化金融案件的司法环境,建立突破地方行政干预的诉讼管辖机制,金融债权案件的受理突破传统的属地管辖原则,实行异地立案审理,不断提高金融案件的立案率、执行率。改善维护金融债权的司法环境和社会环境,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债权人合法利益。(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曼,李芬儒.关注和融入中小企业成长[J].金融研究,2005,(6).

县域经济报道发方案篇9

为了做好××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以下称《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编制《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为“十二五”

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当前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伤亡事故总量偏大,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科技创新、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十二五”时期又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安全发展战略、安全发展思路、安全发展目标及安全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加强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责任制落实,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应对能力,推动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监管与执法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培训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得到有效防范。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8.28%以上,控制在0.32以内。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0.85%上,控制在6.01以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62.64%以上,控制在1以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19.50%以上,控制在4.3以内。到2015年,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及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磷化氢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控制在省、地的控制指标内,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

(三)基本思路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安全发展,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增强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加快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进程作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主线,立足于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实际,坚持以科技兴安、安全兴纳、强化监管、协调发展为前提,全面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对安全生产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认真研究实现全县安全生产稳定好转和到20根本好转等战略目标对安全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加快推进安全基层基础“双基”建设工作,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的方针、总体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之成为指导全县安全生产未来五年安全发展的行动纲领。

(四)编制原则

坚持安全发展。坚持从全县实际出发,遵循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对安全生产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一步理清安全生产领域的发展思路,创新安全发展模式,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探索安全管理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安全发展前提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工作重点是防范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着力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重心逐步向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转移。既不要带血的gdp,更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来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安全生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实现安全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按照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实现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全县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开拓创新。着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按照科技兴安、科技兴纳、科技创新的要求,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努力推进安全科技“产学研”机制建设,加快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着力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安全管理、安全监管、事故应对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注重实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坚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经验和不足,承前启后。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和基层情况,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安全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规划编制工作。

三、规划体系总体架构

××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分三个层次:一是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二是重点行业领域专项规划(如煤矿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三是各乡镇安全生产规划。

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为指导性规划,深度达到纲要要求,主要作用用于阐述县委、县政府和国家、省、地的战略意图,主要内容是提出全县安全生产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基本任务、战略重点、政策导向等。是贯彻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省、地安全生产规划精神,指导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纲领。

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主要以煤矿、道路交通和重点区域特点进行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关键问题、重要环节、重点工作为编制对象编制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落实。

四、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以及重大问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煤管局局长)

××(县公安局局长)

××(县环保局局长)

××(县交通局副局长)

××(县海事处处长)

××(县国土局局长)

××(县乡企局局长)

××(县建设局局长)

××(县质监局局长)

××(县农机中心负责人)

××(县教育局局长)

××(县经贸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县水利局局长)

××(县工商局局长)

××(县旅游局局长)

××(县电力公司经理)

××(县交警大队队长)

××(县运管所所长)

××(县消防大队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安监局,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协调工作,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编写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写小组,承担“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成员:陈中华(政府办)、何健(安监局)、柏云(安监局)、王家华(煤管局)、张先举(公安局)、张腾(交通局)、左祥(国土局)、丰奎(乡企局)、邓云(建设局)、李隆银(质监局)、林波(农机中心)、张锋(公安局交警大队)、杨学松(公安局消防大队)、郭峰(交通局运管所)、王强(交通局海事处)、朱天奇(教育局)、严文芬(经贸局)、刘兴平(林业局)、贾刚(水利局)、赵杰(工商局)、黎勇(旅游局)、罗文(电力公司)。

由县安监局组织协调编写工作。

五、编制要求、工作安排、时间安排

(一)规划编制要求

一一加强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毕节地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密切关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确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要符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一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采用先进的编制方法,包括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型工业化所依靠的先进技术,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选择的路径,引领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发展方向、创新轨迹、环境变化、量变与质变等,既有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更加清晰,实际与目标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系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一一建立规划咨询与论证机制。根据《规划》的特点,多渠道、多形式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征求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科研机构的意见。

(二)工作安排

1、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安监局、煤管局、公安局(含交警大队、消防大队)、交通局(含运管所、海事处)、国土局、质监局、乡企局、建设局、农机中心、教育局、经贸局、林业局、水利局、工商局、旅游局、电力公司等单位和部门,要编制安全生产“十二五”专项规划,作为《××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实施细则的通知》(纳府办通〔2009〕164号)中其他县直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部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本部门的“十二五”规划中用专节表述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机改革后,撤销或合并的县直有关部门,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任务,由职能划入后的部门负责承担。

2、报请县政府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列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专项或子规划。

3、报请县人民政府、给予编制资金保障,拨出专项资金保障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和前期准备阶段。

2010年1月5日前进行“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下发《××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开始组织规划编制研讨工作、基层调查调研以及考察学习等活动,1月20日编制初步《规划》(草案)上报地区。

第二阶段,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阶段。

2010年2月一2010年4月组织开展《规划》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具体安排为:2010年2月确定“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方案及相关课题,并确定第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措施。2010年4月前完成前期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工作。新晨

第三阶段,规划编制阶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步骤:2010年5月前完成提出“十二五”规划思路,确定基本框架;2010年6—10月起草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草案)。

第四阶段,论证衔接阶段。

2010年1—12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进行衔接,组织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及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2010年12月底前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草案)并报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

第五阶段,规划报审阶段。

2011年1月一2011年4月,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意见,补充论证、修改和完善《规划(草案)》,报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2011年6月前。

县域经济报道发方案篇10

一、编制《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为“十二五”

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当前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伤亡事故总量偏大,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科技创新、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十二五”时期又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安全发展战略、安全发展思路、安全发展目标及安全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加强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责任制落实,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应对能力,推动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监管与执法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培训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得到有效防范。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8.28%以上,控制在0.32以内。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0.85%上,控制在6.01以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62.64%以上,控制在1以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19.50%以上,控制在4.3以内。到2015年,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及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磷化氢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控制在省、地的控制指标内,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

(三)基本思路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安全发展,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增强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加快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进程作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主线,立足于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实际,坚持以科技兴安、安全兴纳、强化监管、协调发展为前提,全面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对安全生产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认真研究实现全县安全生产稳定好转和到20根本好转等战略目标对安全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加快推进安全基层基础“双基”建设工作,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的方针、总体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之成为指导全县安全生产未来五年安全发展的行动纲领。

(四)编制原则

坚持安全发展。坚持从全县实际出发,遵循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对安全生产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一步理清安全生产领域的发展思路,创新安全发展模式,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探索安全管理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安全发展前提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工作重点是防范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着力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重心逐步向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转移。既不要带血的gdp,更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来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安全生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实现安全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按照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实现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全县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开拓创新。着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按照科技兴安、科技兴纳、科技创新的要求,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努力推进安全科技“产学研”机制建设,加快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着力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安全管理、安全监管、事故应对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注重实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坚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经验和不足,承前启后。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和基层情况,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安全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规划编制工作。

三、规划体系总体架构

××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分三个层次:一是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二是重点行业领域专项规划(如煤矿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三是各乡镇安全生产规划。

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为指导性规划,深度达到纲要要求,主要作用用于阐述县委、县政府和国家、省、地的战略意图,主要内容是提出全县安全生产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基本任务、战略重点、政策导向等。是贯彻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省、地安全生产规划精神,指导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纲领。

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主要以煤矿、道路交通和重点区域特点进行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关键问题、重要环节、重点工作为编制对象编制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落实。

四、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以及重大问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煤管局局长)

××(县公安局局长)

××(县环保局局长)

××(县交通局副局长)

××(县海事处处长)

××(县国土局局长)

××(县乡企局局长)

××(县建设局局长)

××(县质监局局长)

××(县农机中心负责人)

××(县教育局局长)

××(县经贸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县水利局局长)

××(县工商局局长)

××(县旅游局局长)

××(县电力公司经理)

××(县交警大队队长)

××(县运管所所长)

××(县消防大队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安监局,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协调工作,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编写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写小组,承担“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成员:陈中华(政府办)、何健(安监局)、柏云(安监局)、王家华(煤管局)、张先举(公安局)、张腾(交通局)、左祥(国土局)、丰奎(乡企局)、邓云(建设局)、李隆银(质监局)、林波(农机中心)、张锋(公安局交警大队)、杨学松(公安局消防大队)、郭峰(交通局运管所)、王强(交通局海事处)、朱天奇(教育局)、严文芬(经贸局)、刘兴平(林业局)、贾刚(水利局)、赵杰(工商局)、黎勇(旅游局)、罗文(电力公司)。

由县安监局组织协调编写工作。

五、编制要求、工作安排、时间安排

(一)规划编制要求

一一加强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毕节地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密切关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确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要符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一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采用先进的编制方法,包括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型工业化所依靠的先进技术,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选择的路径,引领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发展方向、创新轨迹、环境变化、量变与质变等,既有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更加清晰,实际与目标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系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一一建立规划咨询与论证机制。根据《规划》的特点,多渠道、多形式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征求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科研机构的意见。

(二)工作安排

1、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安监局、煤管局、公安局(含交警大队、消防大队)、交通局(含运管所、海事处)、国土局、质监局、乡企局、建设局、农机中心、教育局、经贸局、林业局、水利局、工商局、旅游局、电力公司等单位和部门,要编制安全生产“十二五”专项规划,作为《××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实施细则的通知》(纳府办通〔2009〕164号)中其他县直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部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本部门的“十二五”规划中用专节表述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机改革后,撤销或合并的县直有关部门,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任务,由职能划入后的部门负责承担。

2、报请县政府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列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专项或子规划。

3、报请县人民政府、给予编制资金保障,拨出专项资金保障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和前期准备阶段。

2010年1月5日前进行“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下发《××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开始组织规划编制研讨工作、基层调查调研以及考察学习等活动,1月20日编制初步《规划》(草案)上报地区。

第二阶段,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阶段。

2010年2月一2010年4月组织开展《规划》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具体安排为:2010年2月确定“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方案及相关课题,并确定第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措施。2010年4月前完成前期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编制阶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步骤:2010年5月前完成提出“十二五”规划思路,确定基本框架;2010年6—10月起草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草案)。

第四阶段,论证衔接阶段。

2010年1—12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进行衔接,组织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及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2010年12月底前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草案)并报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

第五阶段,规划报审阶段。

2011年1月一2011年4月,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意见,补充论证、修改和完善《规划(草案)》,报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2011年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