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联系十篇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联系十篇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联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4:57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联系篇1

【关键词】安全投资方向决策

StudyontheDecisionofSafetyinvestmentDirection

meiQiang

Jiangsu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

abstracttherelated-modelofsafetyinvestmentandbenefitsystemisbuiltwiththeaidofthegrey-systemtheory,whichcouldjudgewhatishighlysensitivetoaffectthebenefitofsafetyinvestmentsoastoproposearelativelycompletecriterionforthedecisionofsafetyinvestmentdirection.theexemplifiedresultshowsthatthemethodisascientificandfeasible.

Keywords:SafetyinvestmentDirectionDecision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企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严重,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社会安定。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固然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每年均有一定的安全投资,只是投资方向随意性大,表现出较低的安全投资决策水平。因此,重视并合理地进行安全投资,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笔者拟就提高企业安全投资方向的决策水平作一探讨。

1安全投资构成及安全投资效益

1.1安全投资构成

安全投资,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的系统安全性、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防止因工伤亡、消除事故隐患、治理尘毒作业区的全部费用,即为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支出的全部费用。表1列出了安全投资的分类。

表1安全投资分类

1.安全技术措施费主要包括生产设备和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生产区域安全通道与标志所需费用

2.工业卫生措施费主要包括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治理以及为改善劳动条件的设施所需的费用

3.安全教育费用主要包括购置或编印安全技术、劳动保护书刊、宣传品、电化教育所需设备;设立安全教育室,举办安全展览会、安全教育训练等所需费用

4.劳动保护用品费为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不受各种伤害所必备的个体防护用品费

5.日常安全管理费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日常办公费及其人工费用

1.2事故经济损失构成

事故既造成财产损失,也导致人员伤亡。职业病使劳动者暂时或永久性地丧失劳动能力。事故(含职业病,下同)不仅产生直接经济损失,还有更多的间接经济损失。发生事故的经济损失之统计范围见表2。

表2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直接经济损失1.人身伤亡所支出费用(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2)丧葬及抚恤费用

(3)补助及急救费用

(4)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2)现场抢救费用

(3)清理现场费用

(4)事故罚款及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2)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其他损失费用

间接经济损失统计难度相对较大,于是人们就尝试如何根据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来估算间接经济损失,进而估计事故的总经济损失。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w.Heinrich)通过对5000余起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为1∶4的结论,即伤亡事故的总经济损失为直接经济损失的5倍。这一结论至今仍被国际劳工组织所采用,作为估算各国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依据。

由于国内外对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划分标准不同,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比例也不同。我国规定的直接经济损失项目中,包含了一些在国外属于间接经济损失的项目。一般认为,我国的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所占的比例应该较国外的大。另外,就行业而论,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别也很大。

表3事故损失直间比

仪表机械化工综合值

1∶5.881∶3.541∶2.141∶2.314

为了了解我国企业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之间的比例,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近几年来,曾系统地调研过兵器工业系统中仪表、机械、化工等行业。以兵器工业企业(1950~1986)年100多家主要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材料和机械部(1949~1983)年1000多家骨干企业工伤事故分析资料为基础,在重庆、包头、西安、太原、沈阳、长春、南京、无锡、扬州等城市以及安徽、浙江等省,有针对性地调查了兵器工业企业中机械、仪表、化工3个行业26家工厂的工伤事故状况和职业病危害等方面的统计材料,得到机械、仪表、化工3个行业的事故经济损失的直、间比,如表3所示。

因此,在无法准确统计事故间接经济损失时,仪表、机械、化工行业可根据表3的数据与直接经济损失相乘得到,其他行业可根据直间比综合值进行估算。

1.3安全投资效益

安全投资效益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隐性”的。通过安全投资,消除了事故隐患,也就减少了事故经济损失,这就显示了安全投资效益。但是,安全投资效益表现形式不同于生产经营投资带来利润增加的效益表现形式。前者不是显而易见的,是隐性的效益表现形式。

2安全投资——效益系统关联分析

从表1可见,安全投资视内容不同,主要可分为5个投向:安全技术措施投资、工业卫生措施投资、安全教育投资、劳动保护用品投资、日常安全管理投资。这5个方面的安全投资因素,分别地和协同地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安全投资的效益,形成一个安全投资——效益系统。在这系统中,各安全投资因素与安全投资效益关系非常复杂,等额安全投资由于在各个因素之间分配比例不同,其投资效益差异较大。人们希望通过定量方法,准确地认识安全投资因素中,哪些是影响投资效益的主要方面,即寻找影响安全投资效益的安全投资敏感因素,以便为制定正确的安全投资方向决策提供依据。为此,笔者引入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方法。

2.1灰色系统关联分析

对于两个系统或系统中的两个因素之间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称为关联度。它定量地描述了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之间相对变化的情况,即变化的大小、方向与速度的相对性。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如果两个因素变化的态势基本一致,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则可以认为两者关联度较大;反之,两者关联度就小。其作用在于明确并理顺因素间主次、优劣关系。因此,灰色关联度分析是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比较与描述。只有弄清楚系统或因素间的这种关联关系,才能对系统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分清哪些是主导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为进行系统分析、预测、决策、研究打好基础。

5个安全投资因素与安全投资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事故发生的随机性,更容易混淆人们的直觉,因而难以分清哪些因素与安全投资效益关系相对密切,哪些关系相对不密切。借助灰色系统关联分析理论,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2.2安全投资——效益系统关联模型的建立

设安全投资——效益系统中有6组时间序列,安全投资效益序列记为x0(t),每个投向的安全投资额序列记为xi(t),i=1,2,……5,则在时刻t=k时,x0(t)序列与xi(t)序列的绝对差Δoi(k)为:

Δoi(k)=|x0(k)-xi(k)|(1)

则在时刻t=k时,x0(t)序列与xi(t)序列的关联系数记为Loi(k),其关系式为:

(2)

式中,Δmax、Δmin分别为所有比较序列在各个时刻的绝对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ρ为分辨系数。分辨系数用来削弱Δmax数值过大而失真的影响,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ρ∈(0,1),一般情况下以(0.1~0.5)为宜。

关联系数反映了某个投向的安全投资额与安全投资效益这两个比较序列在某一时刻的紧密(靠近)程度,如在产生Δmin时刻,Loi=1,关联系数最大,而在产生Δmax时刻,关联系数为最小,因此,关联系数变化范围为0<Loi≤1。

系统中各序列数值大小的数量级可能相差悬殊,因此,对原始数据往往需要变换为有利于比较的数据序列。原始数据的变换方法可用初值化变换,即分别用原始序列的第一个原始数据去除后面的各个数据,得到其倍数数列,即初值化序列。新序列中各数无量纲,且在曲线图上各比较序列有同一起点。因为各个原始序列中的数据变换后,比较序列为同一起点,故式(2)中的Δmin为0。则公式(2)成为:

(3)

安全投资效益的表现形式,是事故经济损失的减少。在现实统计中,往往只能得到一组事故经济损失额的序列,为此,可用序列中最大值减去其它数值,从而得到一新的序列。该序列可视为事故经济损失减少额,即安全投资效益,故该序列就被确认为x0(t)值。若两比较序列在各个时刻都重合在一起,即关联系数为1,则关联度也必为1;对于两个时间序列来说,在任何时刻都不会垂直相交,关联系数均大于0,故关联度也必大于0。因此,两比较序列的关联度,便可用这两个序列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之平均值来定量表示。其表达式为:

(4)

式中,roi为xi(t)序列与x0(t)序列的关联度;n为两比较序列的长度(即数据个数)。

关联度数值本身的实际意义不大,而关键是比较各个xi(t)序列对于同一序列x0(t)而言,关联度孰大孰小。因此,将5个xi(t)序列对x0(t)序列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便组成关联序,它直接反映了各个投向的安全投资额对于安全投资效益的“主次”关系。这些关系可分别表示为:

1)若roi>ro(i+1),则称序列xi(t)对于序列x0(t)的密切程度优于序列xi+1(t),可记为(xi|x0)>(xi+1|x0);

2)若roi

3)若roi=ro(i+1),则称序列xi(t)对于序列x0(t)的密切程度等价于序列xi+1(t),可记为(xi|x0)=(xi+1|x0)。

3实证分析

现收集某化工企业(1990~1998)年的安全分项投资及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状况的资料,如表4所示。该企业没有专门统计“日常安全管理费”。现进行安全投资方向与安全投资效益灰色关联分析。

表4某化工企业安全分项投资及事故直接损失状况表单位:万元

年份安全技术投资工业卫生投资安全教育投资劳保用品投资事故直接损失

199088.013.34.031.27.0

199142.116.23.437.510.2

19928.811.41.420.114.8

199330.020.12.244.613.4

199419.211.51.932.616.9

199562.318.41.425.215.2

199680.423.61.337.116.1

199775.613.90.854.223.8

199875.825.10.736.123.5

根据表3,可以得知化工企业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2.14倍,则总的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3.14倍。于是,该化工企业从(1990~1998)年的事故总损失额分别估算为:21.98、32.03、46.47、42.08、53.07、47.73、50.55、74.73、73.79。这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为74.73,用74.73依次去减各年事故总损失额,可得安全投资效益序列x0(t)。

x0(t)=(52.75,42.70,28.26,32.65,21.66,27.00,28.18,0,0.94)

表4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投资、工业卫生措施投资、安全教育投资、劳保用品投资,各年的数值分别组成了序列:x1(t)、x2(t)、x3(t)、x4(t)。

分别对x0(t)、x1(t)、x2(t)、x3(t)、x4(t)作初值化变换。可得:

x0(t)=(1,0.8095,0.5357,0.6190,0.4106,0.5118,0.5342,0,0.0178)

x1(t)=(1,0.4784,0.10,0.3409,0.2182,0.7080,0.9136,0.8591,0.8614)

x2(t)=(1,1.2180,0.8571,1.5113,0.8647,1.3835,1.7744,1.0451,1.8872)

x3(t)=(1,0.850,0.350,0.550,0.475,0.350,.0.325,0.20,0.175)

x4(t)=(1,1.2019,0.6442,1.4295,1.0449,0.8077,1.1891,1.7372,1.1571)

据公式(1),分别计算当t=1,2,……9时,x0(t)与xi(t)(i=1,……4)的各个绝对差Δoi(t),全部结果如表5所示。

表5绝对差汇总表

t123456789

Δ01(t)00.33110.43570.27810.19240.19620.37940.85910.8436

Δ02(t)00.40850.32140.89230.45410.87171.24021.04511.8694

Δ03(t)00.04050.18570.06900.06440.16180.20920.200.1572

Δ04(t)00.39240.10850.81050.63430.29590.65491.73721.1393

从表5可知,Δmax=1.8694。因为Δmax较大,可取ρ=0.1。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3),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各个投向的安全投资额序列xi(t)与安全投资效益x0(t)之间,分别在t=1,t=2,……t=9时的关联系数,计算结果见表6所示。

表6关联系数汇总表

t123456789

L01(t)10.36090.30020.40200.49280.48790.33010.17870.1814

L02(t)10.31400.36770.17320.29160.17660.13100.15170.0909

L03(t)10.82190.50170.73040.74380.53600.47190.48310.5432

L04(t)10.32270.63280.18740.22760.38720.22210.09720.1410

根据表6,应用公式(4),就可以得到每个投向的安全投资额序列与安全投资效益序列的关联度,其计算结果为:

r01=0.4149,r02=0.2996,r03=0.6480,r04=0.3576

据此,可以排出以下关联序:r03>r01>r04>r02。

由此可见,该化工企业的安全分项投资中,安全宣传教育投资额的大小与事故经济损失减少额关联度最大,然后依次是安全技术措施投资、劳保用品投资、工业卫生措施投资。所以,该化工企业的安全宣传教育投资因素对安全效益的影响最大,应特别加大安全宣传教育投资的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需强调的是,以上顺序是该企业安全投资投向重要性顺序的依据,而不是各投向投资额所占比重的依据。

4结束语

安全投资方向决策是安全生产决策的重要内容,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关联模型,可以有效地判断影响企业安全投资效益的关键因素。这就为找到正确的安全投资方向,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实用的指导方法。

作者介绍:副教授“”版权所有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大学

作者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江苏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邮编:21201

参考文献

1梅强.安全投资技术经济分析的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7,7(4).

2邱少贤、梅强等.安全投资与发展生产率、减少事故经济损失关系研究.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研究报告,1993.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联系篇2

(一)题目

银行联系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理论机理与实证研究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市场陷入停滞,金融市场的危机不断传播最终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经济的混乱,严重扰乱了国际经济。在2003-2007年期间强劲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在随后两年中出现了明显的大幅下滑。从那时起,研究人员就强调了金融与投资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许多国家积极寻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因为他们认为跨国企业将通过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加资本积累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事实上,大量的实证证据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往往会为本国和东道国带来净收益增长效果。这就促使研究人员彻底的调查其决定因素。有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市场规模,文化和地理接近度,相对劳动力市场禀赋和公司税率(eicher等,2012;Blonigen和piger,2014年)。金融发展,特别是两国之间的银行联系当然也应该加入这个名单。

2.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测试银行联系是否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为这类不断增长的文献做出贡献。我们论文的主要贡献有两方面:首先,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渠道,在这种渠道之中,金融通过向银行提供银团贷款形成的银行联系的积极影响展现了对投资的重要性。其次,我们证明这种影响可能对于当地金融发展程度越低的国家越大。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联系篇3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营商环境排名将获得更多的外国投资,也就意味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引进新科技和工艺,并对实体经济也有附加的积极影响。许多政府高级官员就提议,一个经济环境的良好排名就说明其投资环境变得更加吸引外国投资者。

其实,整体营商环境和外国直接投资之间是必然有联系的。下一图格以2011营商环境与最高排名的距离将格经济体进行分组。图中显示,最接近的最高分数的监管体制国家相比中段的国家更容易获得外国直接投资(FDi),反过来又比距离最高分数最远的国家获得更多的FDi。图表1用不同的角度衡量FDi,生动表明地说明2011年最接近最高等级监管的国家获得的人均外国直接投资最高。

人均外国直接投资(FDi),2011一家大型研究机构已经开始研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驱动力究竟是什么。在文献中的一种方式是将外国直接投资视为市场寻求(由市场经济规模和国家的位置决定)、效率寻求(又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的质决定)量、或资源寻求(由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或其他战略物资所决定)。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已经衡量出这些方式和其他变量的意义。

许多研究都运用了“重力模式”解释是什么因素导致的两个特定国家之间外国直接投资的差距。这项研究证实了一些因素,如市场规模、增长前景,与重要市场的距离,相关的劳动力素质和贸易开放度等因素,往往都是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驱动力。比如,越大规模的市场,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范围会越大,最后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生产的机会就越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欧和东欧经济体获得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大量,主要因为他们被视为进入庞大欧洲市场的绝佳切入点,并且拥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

体制和监管框架也被证明是一项影响外国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一项研究表明,司法独立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外国直接投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取决于所投资的行业。而另一研究发现,腐败对外国直接投资(FDi)存在巨大的威胁,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堪比提高外资企业的税率那样的糟糕。实际上,对外国投资者的间接税收远高于许多国家的外商直接收入税,也将明显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另外,商业法规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项研究发现,创立一家外资企业的程序和仲裁制度的决策力度,对与外商直接投资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何谓“营商”?最近,根据4年的营商环境数据研究发现一个排名更好的营商环境一定与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密不可分―较高的营商环境排名自然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指标。然而,对于那些实力较弱的经济体,比如说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就很难发现这样的特点。相比外国直接投资的收获,一个拥有更多法规的经济体反而从外国直接投资中获益更多。

在一般情况下,营商所需的法律、法规和惯例对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与最高等级保持平均距离的经济体,向最高监管环境移动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年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可以增加2.50-5亿美元。这些紧密的相关性如果得到深层和完善的研究支持,将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监管环境相对温和的改善可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如果因果关系得到证明,相关性表明提高得分的一个百分点,将使每年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可以增加21%。

营商指标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和监管的整体水平之间存在很强的统计学联系。这种联系说明营商的数据能够反映整体的投资环境,而不是只涉及中小型的本地企业。比如在一个领域(如国内业务)调控得当的政府往往也胜任其他领域,如外商投资。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联系篇4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就业效应的直接因素(FDi的进入方式、FDi的流入产业、FDi的规模与性质)和间接因素(FDi的产业关联度)。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最后,引出对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就业正效应的思考。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逐步开放,大量外资把我国作为投资的首选地。我国吸引外资逐年增加,198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为12.58亿美元,2003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2007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高达835.21亿美元。中国吸引外资的重心也由起初的重视外资的规模转向外资的质量。

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政策目标之一是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同时利用外资企业缓解国内就业的压力。关于外商直接投资是否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的就业,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结论却不尽相同。正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5)所指出的那样“FDi影响就业的方向和程度并没有一个一般的结论,研究结果的多样性也反映出分析手段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不足。”本文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因此,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必须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的因素及作用的机理。

一、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其中,直接影响因素包括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方式、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产业、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与性质等。而间接影响因素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关联度、东道国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等。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

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不同对就业的创造效应有所不同。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主要有“绿地式”投资与跨国并购。“绿地式”投资表现为在东道国建立新企业,使用新设备和雇佣新员工,这种投资形式必然能够创造直接的就业机会。而以企业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跨国并购,短期内不会形成新的生产力,就业机会一般不会增加,相反并购后的公司出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因素在重新整合、重组的过程中往往还会裁员,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Davidwilliams(2003)利用英国外资公司子公司的数据,从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子公司类型、母公司国籍三个因素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得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因上述三个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绿地投资”产生正的就业效应,而并购投资方式则产生负的就业效应。

虽然跨国并购早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首选方式,但30多年来,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基本以合资,合作和独资等新建投资为主。2010年,我国新建合资,合作和独资项目27355个,2010年末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数1053万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相关并购法规的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会以并购方式进入我国市场。

(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产业

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与其所投资的产业有很大关联。相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据测算,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所以,如果外商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其单位投资直接创造就业的效应十分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将为东道国的非熟练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相反,如果外商投资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它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就会有限。Christophernst(2005)以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为例,时间跨度为1990--2002年,研究表明由于FDi进入的方式和部门的原因,90年代后大量涌入的FDi对于就业的影响总体是不如人意的,原因在于劳动力更多地雇佣在了有较高资本密集度的部门。国内学者邱晓明(2004)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导致其就业增加效应明显弱化。

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而外商企业主要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要素,所以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的外商直接投资都进入了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利用外资更加重视质量,越来越多的外资投资于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化工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与性质

最先进入我国的外资主要来源于是港澳台,从性质上讲属于“成本导向型”外资。这一时期外资的显著特点是规模较小,1990年FDi平均单项资本规模仅为90.69万美元。“成本导向型”外资主要是利用大陆极其低廉的劳动力,多投资于如纺织服装加工生产等领域,因此这些中小规模的FDi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很大。

牛勇平(2001)对1986--1998年的FDi与中国就业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在国内投资效率下降或相对下降的形势下,FDi对就业数量的增长具有不可低估的正效应,港澳台企业创造就业数量效应较为显著。

90年代末随着我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和来源国都有明显的变化。来自欧美以“市场和技术为导向”的大型跨国公司成为投资主体,FDi平均单项资本规模明显扩大。这些跨国公司的投资,多分布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由于FDi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单位资本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减少,因此随着投资主体由中小企业为主变为大型跨国公司为主体,FDi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不断递减。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联系篇5

1、产业关联的界定

对产业关联的刻画应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各种关联指标描述了产业关联的某一层次的某一侧面,不能将产业关联这一概念与少数几个指标混为一谈。因此,我们将产业关联定义为:产业关联是一个过程性概念,应赋予动感。它所提示的产业间的关联方式,从最直接的意义上将是赫希曼(a.o.Hirschman)所提出的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这是以局部观点提示的产业关联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形式。关联式由产业间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动态产业关联链组成的网状复合体。关联蕴含着产业间更为复杂深层的有机联系,其实质在于:

(1)在社会分工的链条上.各产业都需要其他产业为其提供各种投入,作为自己产出的要素供给。同时,又把自己的产出作为另一种投入提供给其他产业进行消费。正式由于这种错综复杂的相互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各产业才能在经济活动中生存和发展。这样,在国民经济中各种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相互交织,形成了各产业之间相互消耗和相互提品的内在联系。

(2)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产业部门数目的增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每个产业都同时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作为生产者,它“产出”产品,供其他产业或领域消费,或按社会需要把产品分配出去:作为消费者,它又把消费“投入”于本产业的各种产品,即通过生产消费过程把产品生产出来。因此,产业间关联的实质,就是产业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相互消耗和提品的关系.也就是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2、产业关联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整个经济系统的生产活动由各个产业的生产活动有机构成,每个产业的生产活动必然要与其他产业发生一定联系。一个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技术方面,也可能是产品或服务等,这些方面的联系构成了产业关联的内容。从形式上看,产业关联蛀牙包括以下内容:

(1)产业间产品或服务关联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关联的产业间需要相互提品或服务,如农业为工业提供各种原材料,而工业又为农业提供机械、化肥、农药等。产业间产品或服务关联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量和技术含量上,当一个产业产品的质量或技术含量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他相关产业产品的质量或技术含量发生相应变化。

(2)产业间就业关联

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规模和技术特征。而不同的技术特征要求生产者的素质不同,因此,不同的产业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和吸收能力不同。社会劳动力总资源有限,而有限的劳动力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分配构成产业间就业关联。

(3)产业间技术关联

产业间技术关联是由产品的生产技术决定的,是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基础。在现代经济中,不存在一个完全不和其他产业发生技术经济联系的产业,每个产业都需要其他产业的中间产品最为生产要素投入。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技术进步而发生变化。当某一产业发生技术进步,使物耗水平下降或劳动生产率提高,实现产品生产成本下降,必然带动相关产业生产成本的下降。

(4)产业间价格关联

产业间价格关联式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价值表现形式,实质上是产业间产品和服务关联的货币表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产业间的产品和服务的投入产出关联关系时以货币为媒介的等价交换关系,体现为价格关联。

(5)产业间投资关联

投资不仅是需求的构成要素,而且也会提高生产能力。产业的发展需要增加投资,提高其现有生产能力。随州产业生产能力的提高,由于产业关联的作用,会导致相关联的产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保持产业间的均衡。如公路、港口、铁路等方面的投资加强,会导致一系列与运输、仓储有关的产业的发展。

3、产业关联方式

产业关联式指各产业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生产联系(水,2004)。所谓投入,指的是产品生活参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服务、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劳动报酬等;所谓产出,是指各个部门产品生产的总量。

该关联方式拓展到宏观,一产业通过关联影响其他产业和部门之间的发展。这时,所谓投入指的是所研究产业为核心,其生产(或提供服务)所需的来自于其他产业部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服务、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劳动报酬等;所谓产出指的是该产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总量及其在其他产出部门的分配。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关联,使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不同的方式和层次相关。具体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前向关系和后向关系

按照赫希曼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一书中的解释,前向联系就是通过供给关系与其他部门发生的联系:后向联系就是通过需求关系与其他部门发生的联系。

(2)单向联系和环向联系

单向联系是一种直线式的联系,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品,以供其生产时直接消耗,但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还先行产业部门。

环向联系是一种回路式的联系,a、B、C等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品,作为后续产业部门的直接生产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当后续部门有多个间隔时即为环向循环联系。当先行部门与后续部门没有间隔时,为产业部门间的双向联系。

(3)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在经济系统运行中,产业间存在着大量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所谓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直接提品或服务的联系:所谓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本身不直接发生生产联系,而是以其他产业部门的产品为中介发生联系。

(4)纵向关联与横向关联

纵向关联指按加工序列形成的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或原料,初加工产业与深加工,及最终产品生产之间的关联:而横向关联是指产业分工中同一序位各产业间的平衡关联,如煤炭与石油同属于采掘工业,它们之间互相消耗产品的关系就属于横向关联。

4、产业关联分析方法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联系篇6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关系的诸多分析框架,对于两者之间的双向作用究竟是相互替代还是相互促进这一,一直未形成统一的观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芒德尔(Roberta.mundell)提出了著名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芒德尔从传统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两国家、两要素和两产品的分析框架出发,假定:(1)X国是资本要素丰富的国家,Y国是劳动力要素丰富的国家;(2)在国际贸易中,两国以各自的比较优势生产相应的产品,X国将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a,Y国将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b;(3)X、Y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在两国间自由流动,X国将出口a产品,从Y国进口b产品;Y国则出口b产品,并从X国进口a产品。在实现了贸易平衡的状态下,X、Y两国的资本和劳动力的要素报酬率是相等的,因此不存在资本跨国流动的必要。然而,当两国之间存在着关税壁垒、产业壁垒等可阻止自由贸易的障碍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假定Y国现在对来自于X国的进口商品a征收高关税,这势必提高X国的a商品在Y国的价格,并刺激Y国a商品生产部门生产规模的扩大,伴随而来的必然是生产a商品所需的、原来在Y国就相对稀缺的资本要素的国内需求量的扩大,进而推动Y国的资本要素价格的上升,并提高Y国的资本要素报酬率。在Y国资本要素高利润回报的吸引下,X国的资本势必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等方式流入Y国,从而进一步扩大了Y国a商品的生产规模。整体上资本要素的流动并没有增加a商品的总产量,只不过是以Y国国内产量的增加,替代了X国出口量的减少。在Y国对a商品的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Y国从X国进口的a商品的数量势必下降,亦即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果最终取代了国际贸易。由此,芒德尔得出的结论是,在存在国际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如果直接投资厂商始终按特定方式实施跨国直接投资,那么这种跨国直接投资就能够在相对最佳的效率或最低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本基础上,实现对商品贸易的完全替代。

首先对芒德尔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提出挑战的是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K.Koyimo)教授。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小岛清发表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大量论著,他强调了国际分工原则的重要作用,认为国际分工既能解释国际贸易,也能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因此,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可以统一在国际分工原则的基础上。与芒德尔不同,小岛清把传统模型中劳动和资本要素用劳动和经营资源来替代,因此国际直接投资已不再是简单的资本流动,而是包括资本、技术、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本的总体转移。在此基础上,结合日本的经验,小岛清认为,投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进行,相应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技术就越容易为东道国所吸收和普及,进而就可以把东道国潜在的比较优势挖掘出来;同时投资国可以集中精力创造和开发出新的技术和比较优势,从而使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扩大,为更大规模的贸易创造条件。由此可见,国际直接投资并不是对国际贸易的简单替代,而是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促进关系;在许多情况下,国际直接投资也可以创造和扩大对外贸易。

由于统计数据不全及统计的缺陷,芒德尔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及小岛清的互补模型,都是从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上衍生出来的,并没有经过实证的检验。20世纪80年代以来,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实证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结果表明,战后的资本流动,尤其是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并没有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实证资料显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双双快速发展。李普西和韦斯(Lipseyandweiss)依据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统计数据,研究了美国跨国在发展家所设立的子公司的生产和出口行为。他们选取了一系列样本商品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这些子公司的相应产品的年产量,与美国同年向这些发展中国家出口的类似商品的出口总量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这种正相关广泛存在于美国近60%的产业部门中。也就是说,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同行业的国际贸易更多地显示的是正面的积极。胡弗鲍尔(Hufbauer)等人重点研究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情况,他们将美国1980、1985和1990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与出口总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整个时间跨度中,出口总量与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一直保持着正相关关系。

然而,统计分析并不等于理论分析,要真正弄清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是替代还是促进作用,显然必须在理论上澄清“促进”与“替代”的含义。笔者认为,所谓国际贸易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是指由于国际贸易的进行,带来本产品及相关产品、产业的国际直接投资增加,而原来的国际贸易并不减少;所谓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替代作用,是指原来进行国际贸易的产品引起国际直接投资的进行,而原产品的国际贸易不再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应该与原国际贸易额正相关。反之,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是指由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进行,产生了新的国际贸易,而原国际直接投资并不减少;国际贸易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替代作用,是指进行的国际直接投资导致了该产品国际贸易的产生,而原国际直接投资不再进行。在廓清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剖析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为此,必须从微观分析入手,通过建立恰当的代数模型而加以验证。

探讨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双向作用机制,就逻辑而言,适合于进行微观分析。因为这两者本身是同一企业面对不同外在环境而进行的两种选择,两者统一的基础在于企业的理性决策。因此,决策分析构成了本文模型的中心环节。

(一)模型的建立

1.模型Ⅰ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双向作用的微观分析,即是考察一个企业在扩大海外市场时,面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两种选择,作何取舍的问题。设a、b两国组成一个生产—消费体系,a为本国,b为外国。为简化分析,进一步假设:(1)只有一种产品,且只在一国生产、在两国平均消费,无论在哪国生产,其生产总量Q不变;(2)Q的生产函数是劳动量L的一元线性函数,即:Q=aL,其中a为劳动效率,两国的劳动效率相同;(3)成本函数p为劳动力价格S乘以劳动量L,即:p=SL,若在b国生产,则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净成本F。

对于模型Ⅰ,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第一,Q在a国生产,出口至b国。此时,该产品的生产总量为:Q=aL;其价格为:p[,1]=S[,a]L;对外贸易量则为:X=0.5Q,由a国出口至b国;生产该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C[,1]=p[,1]/Q=S[,a]/a

(1)

第二,Q在b国生产,出现直接投资。此时,该产品的生产总量为:Q=aL;其价格为:p[,2]=S[,b]L+F;对外贸易量则为:X=0.5Q,由b国出口至a国;生产该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C[,2]=p[,2]/Q=S[,b]/a+F/(aL)

(2)

比较(1)式与(2)式,若C[,1]>C[,2],则出现直接投资。即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须:S[,a]/a-[S[,b]/a+F/(aL)]>0;整理得:L(S[,a]-S[,b])-F>0。将L=Q/a=2X/a代入,则得出对外直接投资条件:

X(S[,a]-S[,b])a-F>0

(3)

(3)式表明,贸易数量越大,工资差额越大,劳动效率越低,对外投资净成本越小,则越有可能出现国际直接投资。在后三个条件不变情况下,国际贸易额越大,越有可能出现国际直接投资。进一步地分析,假设直接投资条件满足,Q在b国生产,则国际直接投资额为:

p=S[,b]L+F=2XS[,b]/a+F

(4)

(4)式中,国际贸易额X出现在直接投资额p表达式的分子上,这说明国际贸易与随后出现的国际直接投资成正比,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形成原因。但在进行直接投资后,原来由a国到b国的出口消失,被a国对b国的直接投资所代替,这表明国际贸易对国际直接投资具有替代作用。此时,由于假设(1)的存在,发生b国对a国的出口0.5Q,但若放宽这一假设,这一贸易量不一定出现。

2.模型Ⅱ

假设:(1)某一最终产品G的生产需投入中间产品m、劳动力Lg、总部服务ng和运输费用tg;(2)中间产品m的生产需投入劳动力Lm、总部服务nm和运输费用tm;(3)共有a、b、c三国,企业总部设在a国;(4)最终产品的世界总需求为G,产品在三国均分。

在初始阶段t[,o]时,设m、G只在a国生产,此时仅有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量为:由a国至b国以及至c国的各1/3G。因没有直接投资,故不需总部服务,所以:nga=nma=0

在t[,1]时,设有直接投资,且a、b、c三国生产m的成本函数如(5)(6)(7)式所示:

pma=nma+SaLma+tma

(5)

pmb=nma+SbLmb+tmb

(6)

pmc=nma+ScLmc+tmc

(7)

不失一般性,设pmb<pma,pmb<pmc,则m在b国生产。另外,a、b、c三国生产G的成本函数分别如(8)(9)(10)式所示:

pga=nga+pmb+SaLga+tga

(8)

pgb=nga+pmb+SbLgb+tgb

(9)

pgc=nga+pmb+ScLgc+tgc

(10)

不失一般性,设pgc<pga,pgc<pgb,则G在c国生产。这样,G的生产函数为:

pgc=nga+(nma+nbLmb+tmb)+ScLgc+tgc

(11)

此时国际贸易量分别有:nma(由a国出口至b国);nga(由a国出口至c国);mb(由b国出口至c国);1/3G(由c国出口至a国);1/3G(由c国出口至b国)。与t[,0]时比较,创造的国际贸易ΔX有:

ΔX=nma+mb+nga=na+mb

(12)

即包括总部服务出口和中间产品出口。这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具有促进作用。

由直接投资所建立的子公司又会直接带动a国资本品、中间产品、服务的出口,带动相配套产业新的贸易与投资,实现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把b、c两国的生产纳入国际生产与营销体系,改变b、c两国的生产结构,扩大b、c两国的对外贸易,并通过与b、c两国其他企业的非股权联系(如分包等)发挥溢出效应,提高b、c两国其他企业的对外贸易,提高a国与b、c两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模型验证设想

关于模型的进一步验证,可有下列:

1.根据模型Ⅰ,对其他方面相似的国家来说,具有较大出口额X的国家,应有较大国际直接投资接受额p。即应有:Ri∝pi,i为其他方面相似的各国家。

2.根据模型Ⅰ,在其他方面相似的国家之间,生产成本取决于工资率S,而较小S的国家应有较大的国际直接投资接受额p。即Si负相关于pi,i为其他方面相似的各国家。

3.根据模型Ⅰ,较小的直接投资净成本F,将导致较大的国际直接投资额p,而在各方面越相似的国家之间,具有越小的F。即越相似的国家之间,国际直接投资额越大。

4.根据模型Ⅰ,较小的劳动生产率a,将导致较大的国际直接投资额p。即在劳动生产率越小的产品上,越有可能出现国际直接投资。

5.研发费用R可看作总部服务出口n的指标,由于企业研发费用R与产品的复杂程度有关,亦可用作衡量中间产品量m的指标。根据模型Ⅱ,较大的总部服务与较大的中间产品应产生较大的贸易量X。应有:Ri∝Xi,i则为世界各时期。

以上推论,经初步定性验证,符合得较好。

从以上两个模型中可以看出,不能笼统地说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是促进还是替代关系。国际直接投资对原产品的国际贸易是替代关系,国际直接投资又对新的国际贸易(中间产品、总部服务等贸易)形成促进关系,这就是双方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因此,正如许多实证所显示,两者双双表现为正相关的高增长;而且正是由于这种机制,贸易结构(包括进出口结构与进口、出口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以上两个模型中的企业在现实中的对应者显然是跨国公司。这表明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双向作用使得世界联系更趋紧密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处于中心地位。跨国公司一体化的国际生产、营销,使之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生产与贸易的核心。跨国公司垂直与水平一体化日益将全球生产与贸易推向新的高度,通过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两种方式,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增强,推动着地区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可以预见的是,跨国公司将为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构造一个可行的微观进路。

从世界范围看,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发展及其全球一体化生产营销体系的建立,极大地增加了国际间产品、技术和服务的流动,突出表现在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由贸易发展带来的跨国公司在发展家的直接投资,打破了这些国家在投资、技术、生产与营销等方面的“瓶颈”,从而使这些国家优势产品大规模生产与出口成为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国际生产是联系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纽带,即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大必然带来国际生产的发展,而国际生产的发展又必然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因此,随着跨国公司一体化国际生产的发展,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将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密切联系又将导致投资与贸易的政策措施之间的交叉,即贸易政策措施对投资或投资政策措施对贸易将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已正式加入wto,随着新一轮开放局面的形成,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将有新一轮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当顺应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趋势,有效地将外资政策与贸易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改变它们由不同机构管理、受不同直接目标所左右的相互分离的状态。具体而言,在政策制定上,必须体现产业导向,制定具体产业目录;在体制方面,要抓紧实现外向型经济体制(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导向)向开放型经济体制的转变,实行国民待遇,变单向通行为双向通行,实行公平竞争与优惠政策的有机结合;同时,进一步改善软环境,加强政府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服务功能,使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实现良性互动。

收稿日期:2001年11月15日

【】

[1]mudell,R.a.(1957),internationaltradeandFactormobility,americaneconomicReview,47,pp.321-335.

[2]Lipsey,R.e.andweiss,m.Y.(1981),Foreignproductionandexportsinmanufacturingindustries,Reviewof

economicsandStatistics,66(2),pp.304-308.

[3]Hufbauer,G.C.,Lakdawalla,D.andmalani,a.(1990),Determinants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sanditsConcentrationto

trade,UnCtaDReview,pp.39-51.

[4]唐海燕:《国际贸易环境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陈铭:《作为专业化与分工结果的国际贸易理论》,《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6]梁志成:《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型关系》,《经济评论》2001年第2期。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联系篇7

[关键词]贸易投资一体化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贸易

一、遭遇反倾销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我国当前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出口商品屡屡遭到国外反倾销调查。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发起首次反倾销调查算起,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遭受反倾销诉讼511起,给中国出口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6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从目前看,对我国发起反倾销绝对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和欧盟,占总数的五分之二,但近几年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增长明显,成为另一支需要重点防范的新生力量。另据商务部的资料,中国目前约有4000多种商品遭受过反倾销的调查。越来越多的反倾销使得我国部分主要出口产品市场不断萎缩,相关产业效益下滑,企业停产,工人下岗失业,国外反倾销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毫不夸张地说,面对国外频繁实施的反倾销,中国已经无路可退,必须奋起应对。

二、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联性规避反倾销壁垒

面对国外对华反倾销不断增长的势头,我国的出口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加强联合,多管齐下,采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等措施进行积极的应对,同时还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试图通过加大对相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到相关国家内进行投资设厂等方式绕过反倾销壁垒,推进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为此,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研究了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个案及其分析。例如Goodman,Spar和Yoffie(199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倾销诉讼所达成的“有序市场安排”和“自动出口限制”协议促使日本和其他外国企业改变了向美国出口打字机、彩电、汽车、钢铁和半导体的方式,而直接到美国当地去生产。1991年,韩国的一份《韩国制造业的国外投资经营成果调查表》揭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贸易联系比较密切,如开拓市场和回避进口限制所占比重在整个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中达到35.7%.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正面临着20世纪日本和韩国在出口贸易上的相同遭遇,所以中国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从而绕开贸易保护壁垒,改变国际贸易关系中被动的局面。

三、中国进一步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对外贸易的分析思考

我国根据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联性,积极实践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绕开国外的贸易保护壁垒,推动本国对外贸易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调整。

首先应该看到的是,目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设立境外中资企业总数6960家,中外双方协议投资总额137.8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金额93.4亿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贸易企业42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22亿美元,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对外投资的行业领域也从最初的只投资于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业,逐步拓宽到工农业生产、投资开发、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咨询服务、技术开发、贸易、金融、房地产等各种产业。

其次,应当承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效用不够明显。根据国内有关院校和学者的调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目前还比较复杂,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在所有的动因之中,通过增加或扩大直接投资,以绕过贸易壁垒,克服进口国贸易限制的动因所占比重是很低的,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在面临贸易壁垒时,较少使用直接投资的方法去绕开。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联性不大。如2001年,中国向对反倾销问题叫嚷最厉害的地区之一的欧盟出口了492亿美元,而对欧盟的投资仅为1161万美元,是中欧贸易额的2%。

怎样进一步发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对外贸易的作用?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除了需要积极地鼓励与提倡服务业和自然资源开发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之外,应当重点抓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较为复杂。首先,由于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中,有近一半投资于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生产初级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对带动我国相关行业的贸易出口作用很小,但如果能进口该初级产品,经过深加工再出口,则能间接起到贸易创造效应。其次,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制造业如机械行业,由于其技术是与原材料、零部配件等高度结合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带动我国相关技术、原材料和零部配件的出口,因此具有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联性将会不断发展,我国应该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积极改变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缺乏竞争优势,与对外贸易的规模不相适应的状况,鼓励企业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确实可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目标。同时,政府要加速完善境外投资立法,利用财政、金融等多种手段支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建立起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健康良性的发展关系。

参考文献:

[1]徐波:中国与西欧直接投资关系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2]宋亚非: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张碧琼:国际资本流动与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4]成思危主编:中国境外投资的战略与管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5]DominickSalvatore: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王迎新:论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财贸经济,2003(1)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联系篇8

[内容提要]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使人们认识到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联性,即两者既存在互补性,又具有相互替代性。中国已经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关键词]贸易投资一体化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贸易

一、遭遇反倾销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我国当前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出口商品屡屡遭到国外反倾销调查。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发起首次反倾销调查算起,截至2002年底,我国已遭受反倾销诉讼511起,给中国出口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6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从目前看,对我国发起反倾销绝对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和欧盟,占总数的2/5,但近几年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增长明显,成为另一支需要重点防范的新生力量。可以通过下表清楚地看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遭遇反倾销的基本状况:

中国历年遭受反倾销状况

项目(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合计

对华案件数目(起)(1)2043332841435317278

国际案件数目(起)(2)1572242432543552883471111979

占有比例(3)=(1)(2)13%19%14%11%12%15%15%15%14%

中国出口额(亿美元)(4)1488151118281837194924922661325617022

世界出口额(百亿美元)(5)5160539055765492570364316176642446352

占有比例(6)=(4)(5)2.9%2.8%3.3%3.3%3.4%3.9%4.3%5.1%3.7%

另据商务部的资料,中国目前约有4000多种商品遭受过反倾销的调查。越来越多的反倾销使得我国部分主要出口产品市场不断萎缩,相关产业效益下滑,企业停产,工人下岗失业,国外反倾销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毫不夸张地说,面对国外频繁实施的反倾销,中国已经无路可退,必须奋起应对。

二、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联性规避反倾销壁垒

面对国外对华反倾销不断增长的势头,我国的出口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加强联合,多管齐下,采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等措施进行积极的应对,同时还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试图通过加大对相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到相关国家内进行投资设厂等方式绕过反倾销壁垒,推进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为此,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研究了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个案及其分析。例如Goodman,Spar和Yoffie(199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倾销诉讼所达成的“有序市场安排”和“自动出口限制”协议促使日本和其他外国企业改变了向美国出口打字机、彩电、汽车、钢铁和半导体的方式,而直接到美国当地去生产。Barrell和pain(1997)也发现,日本1981~1991年间对欧盟和美国的直接投资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日渐增多的反倾销诉讼的影响。1991年,韩国的一份《韩国制造业的国外投资经营成果调查表》揭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贸易联系比较密切,如开拓市场和回避进口限制所占比重在整个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中达到35.7%.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正面临着20世纪日本和韩国在出口贸易上的相同遭遇,所以中国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从而绕开贸易保护壁垒,改变国际贸易关系中被动的局面。事实上,在不断面临国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的压力下,我国一些企业也已经转而采取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例如我国彩电厂商到土耳其设立生产基地,不但带动了一定的零部件出口,而且为避开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如tCL公司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直接在德国境内设厂生产各种型号的彩电整机,利用原产地规则有效地绕过贸易壁垒,其效果更为显然。

三、中国进一步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对外贸易的分析思考

我国根据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联性,积极实践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绕开国外的贸易保护壁垒,推动本国对外贸易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调整。

首先应该看到的是,目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截至2002年年底,我国设立境外中资企业总数6960家,中外双方协议投资总额137.8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金额93.4亿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贸易企业42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22亿美元,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对外投资的行业领域也从最初的只投资于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业,逐步拓宽到工农业生产、投资开发、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咨询服务、技术开发、贸易、金融、房地产等各种产业。特别是服务贸易型的行业投资十分突出,按照投资额计算,截至1999年年底,在中国海外投资中,服务贸易型投资占62%,资源开发型投资占19%,生产加工和农业开发投资占18%.此外,对外投资的区域逐渐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延伸。在中国跨国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由于投资主体的限制,外贸公司的投资区域多选择在原进出口市场集中的地区,以亚洲尤其是东南亚为主,而承包工程多集中在中东和非洲。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我国海外投资从以港澳、东南亚地区为主逐渐扩大到其他国家。截至2001年年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遍布154个国家和地区,而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200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排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美国、中国香港地区、加拿大、澳大利亚、秘鲁、泰国、墨西哥、赞比亚、俄罗斯和柬埔寨。中国在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都超过了1亿美元,约占中方投资总额的67%,其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额都超过了3亿美元,占中方总投资额的29.4%.所有这些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应当承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效用不够明显。根据国内有关院校和学者的调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目前还比较复杂,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既有可能是母公司出于长期战略和开拓外国市场的目标需要,也有可能是为了克服已经存在的贸易壁垒,还有可能是为了安置和转移国内过剩的资源,等等。但是,无论如何,在所有的动因之中,通过增加或扩大直接投资,以绕过贸易壁垒,克服进口国贸易限制的动因所占比重是很低的,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在面临贸易壁垒时,较少使用直接投资的方法去绕开。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联性不大。如2001年,中国向对反倾销问题叫嚷最厉害的地区之一的欧盟出口了492亿美元,而对欧盟的投资仅为1161万美元,是中欧贸易额的2%.统计中还发现,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德、法、英、意等大国,即使在这些中国企业投资偏好的国家中,中资企业的总投资额也不足5000万美元。另一方面,据统计资料显示,1998~2000年三年内,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分别达到281亿、302亿和455亿美元,但三年内中国对欧盟投资总量增幅不大,分别为5097万、5149万和5884万美元,就是明显的例证。

怎样进一步发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对外贸易的作用?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除了需要积极地鼓励与提倡服务业和自然资源开发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之外,应当重点抓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较为复杂。首先,由于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中,有近一半投资于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生产初级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对带动我国相关行业的贸易出口作用很小,但如果能进口该初级产品,经过深加工再出口,则能间接起到贸易创造效应。其次,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制造业如机械行业,由于其技术是与原材料、零部配件等高度结合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带动我国相关技术、原材料和零部配件的出口,因此具有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此外,遭受贸易壁垒的行业如纺织品业,由于直接出口的困难较大,出口成本提高,为了规避这一壁垒,寻求在海外的市场,争取参加国际分工,企业往往转而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对贸易的替代,补充市场的贸易损失。如果在投资中可以使用国内原材料,则可以促进国内原材料的出口,对贸易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虽然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能产生替代效应,也可能会有创造效应,但经验性研究表明,作为投资母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替代效应,对外直接投资会改变母国向东道国出口的商品构成,以中间产品出口代替终极产品出口,这也就更说明了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联性将会不断发展,我国应该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积极改变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缺乏竞争优势,与对外贸易的规模不相适应的状况,鼓励企业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确实可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目标。同时,政府要加速完善境外投资立法,利用财政、金融等多种手段支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建立起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健康良性的发展关系。

参考文献:

1.徐波。中国与西欧直接投资关系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2.宋亚非。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张碧琼。国际资本流动与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联系篇9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理论比较优势对外直接投资:简称FDi,是指企业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转移。“走出去”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现在中国已是国际投资市场中的重要角色。但是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正因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在借鉴西方比较成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来构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一)国际产业级差与产业梯度转移

当前,在知识经济的大潮席卷全球背景下,发达国家正处于由一般技术密集型向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而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工业部门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其他一些更为落后的国家,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社会仍处于传统经济阶段。

一个由发达国家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到半工业化国家最后到落后国家的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已经形成,国际产业转移作为国家间经济联系的主要纽带正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对外直接投资是新战略

国外主流对外投资理论大都是以跨国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出发点的。这些理论都是以一定的优势为前提的。但是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半工业化国家而言,这些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一味照搬只怕永远也无法摆脱目前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获取现国外先进技术并促进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我国应该按照以下两个目标,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1、产业提升目标论

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科技术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从资金利用方面来说,只有扩大技术和市场开发深度,才能有效利用外汇资源,才能改正国内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我们应加大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并带动本币资金和其它要素的投入。

2、有限优势利用论

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有两个方面:第一,开辟新兴产业;第二,改造或淘汰落后产业。

我国要大力发展对贫穷落后国家的投资。而且要立足于我们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并为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留出资源,扶持我们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

二、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意义

(一)对国际收支的意义

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使本国的出口贸易增加,对本国国际收支产成有利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对收支的波动进行调节。因此,进一步鼓励国内企业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减轻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缓解我国经常性项目账户中的逆差,从而达到国际收支平衡。

(二)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很大,当前形势下外国资本华独资经营增加,我们过去的以市场换技术方式难以实行。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技术向本国内转移,纷纷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将技术带回国内进行消化吸收。我国的一些企业例如华为、联想到海外市场投资并不是为了获得产品上的优势,而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研发水平,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将这些技术带回了国内,达到了与时俱进的目的。因此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就业

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具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一方面因对外直接投资而使本国企业的部分国内生产活动停止,导致的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建立海外公司而带来了额外的就业机会。但是鉴于中国目前的人才结构,很多高科技人才流入国外的现状下,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对于防止人才外流和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四)对外直接投资加强南北合作,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建立跨国公司,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使得中国在国际活动中的作用加强。这对于加强南北合作,提高我国的国际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五)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企业跨国投资就必须改革不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与国际相接轨,这给国内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给于国人很多管理方面的经验,对于促进国内企业中的改革,建设并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六)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取得国内短缺资源。

我国尽管地大物博,但石油,铁矿是我国急需却短缺的资源,我国大力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在被投资国获取原材料来源,对于解决目前资源不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七)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的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产业趋向稳定,第三产业迅速上升是当今全球的共同趋势,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能够缩小国内相对劣势的产业的规模,给国内新兴产业让出资源,使我国的产业结构更为完善。

三、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建立一个完善的对外投资理论体系势在必行,关键在于将国外现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既不因循守旧也不盲目创新。中国扩大对外投资具有很大的意义,一些国内的优秀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带动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鼓励这些企业的对外投资。政府也应该要尽快建立和健全对外投资制度保障,放宽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完善对外投资部门的管理,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资金上对其提供支持,让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让没有条件的企业安心在国内发展。这对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提高就业,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等方面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谭介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J].世界经济研究,1998;6

[2]杨建清.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1;4

[3]毛蕴诗.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联系篇10

关键词:it产业;直接投资;绩效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腾飞,大量外资涌入中国进行直接或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我国开始进行对外投资。1979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经济改革的十五项措施》第13项规定明确规定允许出国办企业,由此,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拉开序幕,截止到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诶投资净额已达到746.5亿美元。于本世纪初才开始飞速发展的it产业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在国内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国外也渐渐开始扎稳脚跟,截止到2011年,it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已达到77646万美元,华为,海尔,中兴、tCL等企业作为中国it产业的佼佼者在国外市场发展迅速。但是中国it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到底如何,但是投资就是有目的的,或取得利润,或获得市场占有率,或学习先进技术等,it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对投资企业或者整个it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换句话说中国it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到底如何,这就是本文需要探究的问题。

二、中国it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根据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股权份额的不同分为设立子公司、合营与联营三种方式。子公司是指一定数额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控制或依照协议被另一公司实际控制、支配的公司。合营公司是指本集团与其他一方或多方团体在合同约定下共同控制其经济活动的实体。联营公司是指本集团可以对其管理施加重大影响,包括参与财务及经营政策决策,但并非控制或联合控制的实体。

设立子公司是我国it产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在本文调查的22个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样本中,其中有17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仅有在海外设立子公司这一种,在另外5个拥有两种投资方式的企业中,设立子公司的投资方式占到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0%以上。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it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截止到2010年,我国it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到50612万美元,it企业在2010年末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五十家公司中占据6席,在2010年末中国非金融类境外企业资产总额前五十家公司中占据4席。华为是近年来电信产业海外经营的主力军之一,华为的2008年业绩报告显示,在23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中,海外市场的收入比重已经达到75%。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华为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在全球设立了36个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并大力推行员工的本地化。

三、中国it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绩效分析

(一)指标与数据来源。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评价,是对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事后评价,是对对外直接投资经营状况的考评,主要用于对决策行为是否正确提供事后的检验。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风险能力、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本文中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风险能力、后续发展能力、偿债能力的指标分别是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综合杠杆、总资产增长率、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短期偿债能力)和资产负债率(长期偿债能力)。

从全国it产业排名前70的企业中选取其中已经在国内上市的公司查询整理最终得到42个样本,其中22个是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样本,另外20个是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样本。样本数据是查询整理得到的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各企业相关指标数据。

(二)实证分析。第一:样本数据分析方法。分析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为将有无对外直接投资设为虚拟变量Z,分别对Z和6个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第二种方法为将42组数据分为两类,一类为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另一类为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分别对两类的6个指标进行均值比较。以第一种方法为主第二种方法为辅,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综合两种不同方法所得结果得出结论。

第二:回归分析。首先,设定虚拟变量Z,将有对外直接投资设为数值1,无对外直接投资设为数值0。其次,将六个指标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综合杠杆、总资产增长率、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资产负债率分别设定为Y1,Y2,Y3,Y4,Y5,Y6.最后,分别对Z和Yi进行相关性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表1部分it企业FDi与效益指标相关分析结果

据上表分析Z只和Y3具有中度相关关系,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和风险能力有相关关系,下面单独对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与综合杠杆进行oLS回归分析。

提取42个指标中22个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据,对对外直接投资额和综合杠杆指标进行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表2FDi与综合杠杆回归分析结果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X对Y3的贡献系数为1.67e-10,虽然对外直接投资额与综合杠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是前者对后者变化的贡献非常小。

第三:均值分析。第一,将42组数据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有对外直接投资,第二类为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第二,求出两组均值,得到如下结果。

可见出总资产周转率第一类略高于第二类,综合杠杆第一类显著高于第二类外,其他4个指标均为第二类高于第一类。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看到,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的效益指标并无明显影响。

(三)结论。从对42个it企业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出,it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起到促进经营效益提高的作用,相反,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的经营效益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四、中国it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投资规模太小。由于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的存在,投资收益受投资规模的影响。投资的规模太小,交易成本较高,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尤其是在跨国经营中,成功的企业一般都是大型企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规模经济效应。

从全球来看,中国跨国企业的总体规模较小,而it产业中除了中国移动等个别的国营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为私营企业。2012年中国100强企业排名中,除了中国移动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前二十位外,其他it企业大部分位于60名之后。从整个产业来看,2008年it产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仅占同期总资产的0.5%,绝大多数it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非常小,很多公司在海外只有一到两家海外子公司。而海外投资活动非常活跃的华为投资规模也有限,2012年的年度报告显示华为主要子公司在海外只有5家,2011年中兴对外直接投资额仅占其总资产的0.8%,同期的tCL为1.2%,中国联通8.4%,海尔也仅为5.2%。

(二)技术和经验不足。it产业作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足30年,从零开始的中国it产业前期发展靠的是国外技术引进以及自我创新。然而可以引进的技术是有限的,国外公司对一些核心技术的管制措施对技术引进形成巨大障碍。后续发展需要的是本国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依靠的是创新人才,由于it产业起步较晚,中国的创新人才储备非常少。近十年来的中国it产业对外直接投资步履维艰,在发达国家建厂销售,是在用弱势的中国产品与国外已经成熟的产品进行竞争,虽然在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总体来说,包含大量私企或民企的it企业在规模上过小,在国外市场上难以将在国内市场形成的管理经验、客户关系、技术能力、法律保障推广到由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容性质的国家所组成的世界市场。

it企业在对外扩张过程中节约了部分交易成本,但是更为巨大的管理费用将交易成本的节省所带来的优势抹杀。包括人才培养、信息咨询在内的管理费用的上升伴随了it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个过程,并且国外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联系较为松散,母子公司之间未能形成开发、生产、销售与财务的一体化安排,而且在未确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策略之前就开始投资活动亦会造成绩效不佳。

五、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加强对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援助,采取措施为it企业打造良好的融资平台,it产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太小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企业资金不足,在企业融资上给予支持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问题;第二,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it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对其提供资金或服务援助,私企和民企作为it企业的主力在具有产权清晰和能够自我约束等优点,对个别企业进行扶植可以帮助其提高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第三,建立it产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管理体系,针对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政治风险和契约风险产生的国际交易费用,可以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方法较少风险,以较少企业的损失;第四,从制度上加强对it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有效监管,减少非理性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提高投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第五,政府转变职能,给予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更多的主动性,针对政府行为不当的问题,建议政府改变对外直接投资的支持措施,多一些服务性政策,给予政府更多的发展空间。(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治堂.《信息技术投资与公司绩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宋亚非.《跨国直接投资与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