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人才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6:53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篇1

【关键词】医院管理;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的护理工作范围较广,不仅包括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而且还包括护理教育、护理科研以及社区保健等工作。在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现阶段医院的护理人才要具备完善的现代护理学知识以及护理专业能力,才能够胜任医院的护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医院的重要工作。研究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而且对医院的发展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医院护理人才的特点

(一)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护理人才只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才能够具备完善的护理能力。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并不是短期学习的结果,而是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逐渐积累起来的。护理人员要在接受高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护理实习,积累护理经验,并考取护理执业资格才能够从事医院的护理工作,这是一个很长的周期。另外,护理人员在进入医院工作后并不代表人才培养的过程已经结束。护理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适应护理工作的发展,这一过程是没有终止时间的,需要医院护理人员终身学习。因此,医院护理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

(二)情感性和思维性。医院护理人才的思维和情感对护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护理人员日常基础的工作对象是医院的患者,而患者病情的变化会对医院护理人员的情绪产生影响。例如,患者的康复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患者病情的恶化会使护理人员产生挫败感甚至是逃避心理。甚至有些护理人员由于情感上的挫败而产生工作失误。因此,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应加强重视护理人员的情感性和思维性,积极对护理人员的情感进行引导,积极采取激励措施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二、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人才较少。当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护理人员总体数量较少,尤其是乡镇医院,在编的护理人才队伍只占总体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并且,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都因为工资待遇不高而转岗,导致医院护理人员人数大量减少。另外,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在编护理人员招聘人数普遍减少,医院护理人员出现断层现象,护理人数减少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工作。

(二)护理人才素质不高。护理人才素质不高是很多医院护理工作存在的通病。而护理人才素质之所以不高是因为部分医院在招聘护理人才的时候任人唯亲,甚至存在受贿现象。很多学历水平较低、护理能力不高的应聘者通过非正当竞争手段进入医院,拉低了医院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并且,很多护理工作岗位的老员工在工作中一味讲求经验和资历,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然而,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护理专业出现了很多新知识和新变化,顽固守旧的做法导致这些老员工的专业素质已经无法适应护理工作的变化。另外,还有部分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严格按照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开展工作,护理工作不到位,甚至有些护理人员收受患者家属的贿赂,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升。

(三)护理人才培养不完善。我国护理专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开展护理专业教育的学校较少,高学历的护理人才数量不多。高校人才培养数量限制导致医院护理部门在招聘不到高水平护理人才的时候,只能着眼于学历偏低的护理人才。然而,这些学历偏低的护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不够完善,虽然在上岗前都进行了上岗培训,但是,依然缺乏对护理专业的深入了解,只懂得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这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对复杂的护理问题时,很容易出现错误操作。

(四)护理人才的再教育不足。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护理工作也在不断变化,护理人才要想适应医院的护理工作就要不断接受教育,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但是,当前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忽视了护理专业再教育,认为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护理理论知识,不需要再进行学习。还有一些护理人员认为医院护理工作只需要丰富的护理经验即可,接受护理再教育不如多开展护理工作效果好。这些不正确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护理人才的再教育,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更新而无法适应护理工作的发展。

(五)医院护理工作用人制度不完善。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工作都采用合同制和人事制度,而合同制和人事制度会导致护理人才队伍不稳定,增加了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难度。这是因为,合同制度下的护理人员没有编制,工资待遇相对于在编人员较低。但是,合同制度下的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普遍要多于在编护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平衡的工作待遇会严重挫伤合同制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这些护理工作人员另寻其他工作,严重影响护理人才的稳定性。另外,人事制度下,招聘的护理人员工作繁重并且薪资待遇不高,缺乏与在编护理人员同等发展的机会,人事制度招聘的护理人员也容易转岗其他职业。医院护理工作用人制度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三、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医院积极引进先进人才,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然而,人才引进渠道的拓宽仅仅依靠医院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医院护理人才引进的政策。例如,政府教育部门可以采用定向招生和协议就业的方式来培养护理人才,使高校的护理人才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生力军。又如,政府行政部门可以协调各医院的招聘指标,加大护理人才的招聘人数,进而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二)增强护理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加强医院护理工作队伍建设需要增强护理工作队伍的稳定性,而完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是增强护理工作队伍稳定性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只有具备宽松的工作环境,护理人员才能够长期留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因此,医院应积极为护理人才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例如,医院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增强护理工作的吸引力,进而使护理人员认可自己的工作岗位,打消护理人员转岗的念头,减少护理人员的流动性,增强护理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三)提高护理人才素质。提高护理人才素质是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而护理人才素质的提高需要政府、医院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一是政府应积极设立护理人员培训资金,加强重视医院护理人员的培训,以完善护理人才的知识,提高护理人才素质。并且,政府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资金的管理,确保培训资金真正用于医院护理人才的培训工作;二是医院应积极完善人才选用标准,加强对资格准入的管理,保证医院招聘的护理人才具有护士执业资格,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护理能力。另外,医院应对没有护理资格证书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清退,确保护理人才的素质;三是高校应积极重视护理人才培养工作,注重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且还要重视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以提高护理人才的素质。

(四)完善考核机制。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医院积极完善考核制度。医院考核制度主要对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职业能力、服务态度等工作内容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奖优罚劣。医院应积极完善当前的护理工作考核机制,解决护理工作考核体系中存在的考核内容不健全、考核方式单一、护理考核主观性过强等问题,正确评价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增强护理人员考核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进而增强护理人员的成就感,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加强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应积极完善护理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讲,护理人才的培养包括临床一线护理人才的培养、专科护士的培养以及高级护理人员的培养。

1.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培养。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是医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人员,每一位患者都需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因此,我国应加强培养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为此,我国教育部门应积极完善高校的护理专业教育,加强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并组织学生参加护理专业资格考试,使护理专业学生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和从业资格,能够胜任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

2.专科护士培养。专科护士不仅要具备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经过全面系统的护理培训,对某一医疗领域有着精湛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完成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工作。因此,我国应积极完善专业护士的培养。一方面,高校应根据医院对专科护士的需求开展手术室、创伤科、内科等专科的护士培养,确保专科护士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方面,医院应对现有的专科护士进行再教育,尤其要注重专科护理工作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培养,提高专科护士的专业化水平。

3.临床护理专家培养。在当前护理工作环境下,护理专家已经成为护理专业的最高层次,也是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积极完善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为此,我国应加强高校教育和医院培训,严格规定临床护理专家的学位要求,提高临床护理专家的综合护理水平。并且,医院也应积极开展护理专家交流活动,集中各护理专家的智慧,加强护理专家之间的知识交流。另外,医院可以组织护理专家共同研究新的护理项目和护理工作,增强护理专家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对护理专家的培养。

医院的护理工作不仅是病人康复的需求,而且也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医院为了完善护理工作,十分重视医疗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但是,由于医院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医院深入分析护理人才的特征,并根据人才特征来加强医院和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本文主要从医院和政府的角度探索了护理队伍人才建设的途径,希望其他研究者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对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进行研究,以提高医院护理人才队伍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晓艳,尹凤玲,李琼,张红梅,谭玉华,谢卫红,赵彬.护理人员工作范畴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1

[2]管惠娟,梁万年.护理教育及人力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4

[3]马玉芬,张燕,翟颖.建立护理人才库培养多元文化护理人才[J].中国护理管理,2010,2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篇2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培训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定义,养老护理员是指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且对其文化程度要求为初中毕业。如何通过对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化培训来提高其素质是问题关键所在。

一、养老护理员概述

养老护理员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在我国发展没有多久。2002年2月1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的定义、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养老护理员在我国才正式成为一种职业。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我国养老护理员的队伍不断壮大,但相较于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口来说,供给满足不了需求,且我国养老护理员的素质较低,不够专业,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养老护理服务的发展。

二、我国养老护理员培训的供需现状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1年末,中国大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23亿,占总人口的9.1%。来自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余寿中有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预计到2015年,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这对我国的养老护理服务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有一百多万,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名,如果按照老人与护理员3:1的比例来推算,到2015年,全国需要约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缺口将近1000万人。可见我国养老护理员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国养老护理员不仅存在数量上的巨大供需矛盾,而且养老护理员的素质亟待提高,现有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职业培训少等一系列问题。

三、我国养老护理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素质低,培训难度大。当前我国养老护理员多来自社会底层民众,包括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工人等,文化素质低是这类人的一个突出特点。据相关调查,武汉市养老护理人员中,65.5%来自农村,北京市2003年对23所养老机构

474名养老护理员的调查显示:高中学历者占35%,初中学历者占51.9%,小学和文盲者分别占8.0%和5.1%。正是由于这部分人文化素质低,所以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也增加了对他们培训的难度。(2)待遇低,吸引不到高素质人才。养老护理员工资低一直是制约养老护理员队伍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全国来看,养老护理员月工资低的仅有几百元,高的也就两三千元,平均工资一千多元。在大城市,这样的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生活,这使得高素质的年轻人不愿从事这类职业。素质高的人越少,待遇越低;待遇越低,素质高的人越少,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3)培训模式单一,专业化不够。根据培训责任主体、运行机制和运行条件的不同,可以把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划分为政府培训模式、市场培训模式、社会培训模式和其他培训模式几种基本类型。在养老服务发展相对完善的国家,这几种培训模式所占的比例都是相当的。而我国当前的情况是,政府培训模式占主导,另外三种模式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这就造成培训模式单一,培训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另外,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内容大都集中于基本护理技能的培训,缺乏职业道德和心理护理方面的培训,培训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四、促进我国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培训发展的对策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首先,加紧落实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其次,增加政府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再次,对养老护理员实行免费培训。(2)完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当前的这一标准缺乏强制性,对养老机构的约束作用并不大,不能有效督促各养老机构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标准也要根据职业的变化作适当的修改。(3)拓宽培训渠道,发展多种培训模式。为适应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发展多种培训渠道,而不是仅仅依靠政府。要让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从公益性质向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方向发展。(4)加强监督管理。对于各类养老机构和培训机构,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培训工作的监管。只有监管到位,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才能落实。

参考文献

[1]陈卓颐,陈伟然.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篇3

【关键词】典型问题;护理人才培养

【中国分类号】R6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2)02-0512-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1]在乡镇卫生院中,护士培养存在典型的几个问题。

目标缺失型。由于乡镇卫生院处于基层,护士培养方面缺少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保证,在培养目标方面缺少系统目标。培养哪些内容,达到什么目标,医院管理人员缺少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定位。或者目标出示不清晰具体,这样就缺少必要的目标取向,培训效果不理想,泛泛学习,针对性不强,不知道系统培训到底如何安排,护士出现学习的亚健康状态,思维出现真空,实际效果欠缺。

培训理论失位型。乡镇卫生院处于基层,护士长管理工作和一线护理工作繁重,学习时间不充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需要强化,尤其理论水平需要着重加强。跟上最新护理创新理论,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实践,护理管理者就必须不断培养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护理人才,使护理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过程失控型。在护理人员整个培养过程中,时间比较零碎,精力受到约束,乡镇卫生院过程管理精细化欠缺,有时某些护理人员理论水平欠缺甚至是护理管理人员监督不到位,是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作为造成的,或者受到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影响。这样失控的缺乏一以贯之的培训势必影响卫生院整体护理人才实际业务能级的提升。

结果放任型。有的护士没有达到护士长所要求的标准,但是没有必要检查,反馈;要么反馈不及时,不具体。这些影响了护士的培训的动力和效率,有的护士学习惰性的心理就得以滋长,护士培养的实效性就无从谈起。

方法呆板型。乡镇卫生院业务学习考试和实际操作是常用方法,而缺少多种方法相结合,影响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护士和护士长习惯的业务培训,我们以习惯的态度和习惯的方式,无论是其内在的变化还是面对当下医改的新形式,都是不允许的,习惯思维运用的不好,有可能对基层卫生院业务培训是个不小的阻力,因此业务培训迫切需要应用新思维,新方法。

乡镇卫生院护士业务培训的理论性和实效性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我们试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全程以目标定位。

护理管理者应该全面了解护士信息,做个细心人,把收集的资料汇集、归纳起来。根据护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划分为若干等级,初步提出适合各级的培训目标和发展计划。再结合每个人的不同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做出微调,以保证培训计划具有个性化。例如:把年资较长,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强的护士分为一级,根据其特点制订出较高的培训目标,提供他们发展平台,如: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或者安排协助护士长参与病房管理和质量检查,帮助其向更高层次发展;把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或基础知识差的护士划分为二级或者三级,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就要着重“三基”知识的内容。老中青,三个层级分别发展,造成你追我赶,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生动发展局面,最终达成各自目标。

二、护理培训理论到位。

只有培训理论的支撑,培训行为才能有依据,有科学和系统性,培训行为才是培训理论的体现。在乡镇卫生院中护理程序理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效用,是一种科学的、逻辑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及工作方法[2],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实行系统的、全面的整体护理,并且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与反馈功能的过程[3]。护理程序理论引入护士培训中,是比较切合护理管理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是护理程序理论在护理管理领域的新拓展。它充分说明护理程序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也同样适用于护理管理中。[4]

三、过程应该得到监控。

任何系统都要与外在发生关系,不可能单独存在的。护士培训能力的提升是与各方面相关的。护士培训计划和措施确定以后,按照培训的步骤按时进行。并且充分发挥主管护士、护师的传帮带职责,帮助落实各项培训计划。护士长定期检查学习情况,查笔记,考核学习效果。根据落实情况进行适当的奖惩,培训不合格者找谈话,戒勉,并作详细记录,再学习,循环往复,直到合格,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便下一阶段的顺利推进,对于优秀者适时表扬。护士培训管理关键在过程,实际效用才能明显。

四、结果需要有效反馈。

按照心理学最近发展区的观点,编制考核的题目,在此处用力,尤其是年轻经验不足的护士感受到自己知识储备较少,但通过努力,能达到预期目标。护士长不断总结培训效果,分析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评价整个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对培训计划做出相应的修改,问题的出现并反馈是为了更有效果的培训行为的落实。

五、方法需要优化。

最优化方法(也称做运筹学方法)是近几十年形成的,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最优化方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其生产经营活动。[5]护士能力的的培养包括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培养、护理管理能力的培养。乡镇卫生院护士实际操作培训应该常态化,平时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学历层次,选拔优秀护士到高校进修,护士长交流到具有优良管理条件的医院挂职学习,多种培训方法最终要优化。

总之,在“医改”背景下,关于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护士长要按照文件精神,“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加强护理队伍建设,逐步解决护理人员比例过低的问题”,“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1]护士长要敢于管理,管理要在点子上,不需要“走马观花”式的业务培训,而是需要“欣赏啊,慢慢欣赏”的有实效的业务培训,切实帮助护士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促进整个护理队伍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

[2]魏彦芬,沈宁,赵书元。对6所医院护士运用护理程序情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6年。

[3]袁剑云,金乔,主编。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建设,卫生部护理中心教育委员会组编,1993年。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篇4

关键词:民办养老;护理;康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102-02

一、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养老方式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是家庭养老,其次是机构养老。照料老人尤其是照料身体患病的老人已成为新的社会难题。中国的老人不再满足于长寿,而是希望活得有尊严。在传统的国家福利养老之外,老龄产业正在萌芽,市场提供的养老产品将给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带来更多的养老模式。这样,养老护理作为一门新兴服务性行业便应运而生,作为家庭养老的补充,机构养老目前已成社会关注热点。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许多民办养老机构也纷纷建立,并参与养老市场的竞争。但无论是家庭的孝道型养老还是机构的供给型养老都没有客观地认识护理的重要性。其实,养老护理产业在国际上发展已经超过100年,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个专业。养老护理有专业的知识体系、独特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被国际社会认同的职业准则。对此我国有很多院校纷纷响应和开设了相关专业,专门培养和教育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待遇和社会地位偏低

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公益性色彩,给从业人员提供的待遇偏低。护理人员的每月工资普遍在1000―1500元,远低于从事一般服务业的人员,比如医院护工、餐厅服务等。同时由于传统社会认为养老护理服务是伺候老年人的工作,社会地位较低,泰州民办养老机构还处于数量稀少、层次偏低的程度,主要提供的是照顾老人吃饱睡好的所谓“保姆式”服务,以生活上的照料为主要内容,养老护理需求数量大,但是低层次、专业技术含量几乎为零的护理工作也决定了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的提升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经过培训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能坚持专业工作的只占一小部分,更不用说经过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承受的一些负面的影响。相较而言,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难以发挥专业优势作用,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不能得到有效承认。

2.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从业队伍素质偏低

在泰州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中,存在一些护理素质比较差的情形。比如养老护理员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缺乏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等等。从泰州民办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状况来看,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进程很不乐观。当然,现在相关职能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点,开始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特别是护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开始了推进养老服务化的进程,这是可喜的,但是整个队伍建设和整体素质还是偏低的。据测算,在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5%左右,近年来,招收聘用下岗女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一定要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作为一个强制性的职业认证的标准,在整个养老职业队伍当中通行开来,这些都应该从行业规范的层面上加以改进。

3.护理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和培训力度薄弱

养老护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中存在着养老服务的专业性要求与职业培训不到位的问题。一个合格的养老护理员应该具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职业素质,具备基本医学知识、护理常识、心理疗养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意识及交流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系统、科学、专业的职业培训来实现。而在现实中,严重供不应求的就业情况造成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准入门槛降低,全市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因为人手匮乏,原本的社工被迫兼职或转行做护理员;而部分养老护理机构和从业人员培训意识薄弱,往往制约了养老专业化服务的深入发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自2002年7月成立以来,在该所通过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鉴定的泰州市养老护理员比例堪忧,而在连续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中,全市报名入学的学员不足1/8。报名培训的更是以单位、团体居多,个人报名者更是少之又少。

4.养老护理服务功能单一

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还停留在关注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方面,老年人身体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忽视。在精神和心理方面,老人有非常丰富的内心需求,如对增长个人才艺的需求、了解社会发展、追随时代进步的需求以及情感需求等现在难以满足。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收养的大部分是生活半自理老人,老年人有心理护理诉求的占多数。但是护理人员接受过心理护理知识培训的只占极少部分。

三、推进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服务的对策措施

1.加强民办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养老护理人才应是集大成者。从业人员应是具备一般护士的指导、咨询和支持能力,能确保护理、照料和治疗方面的质量安全,可以提供健康和营养咨询,能给老年人独立生活及社交活动提供保障,有听取和采纳老年人家属等护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能力。然而,目前养老护理从业者存在非专业、非职业、非行业、非本土的情况。由于缺乏准入门槛,养老护理从业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开始从业年龄偏大,更谈不上专业性。从业人员以外来打工者居多,与国外“让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照护老年人”的目标相去甚远,养老服务岗位的流动性也很大。泰州市应通过大力兴办能够培养养老护理服务专门性人才的培训机构,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由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为从业主体的局面。其次为鼓励年轻人和城市居民从事养老工作,不妨借鉴国外经验。护理培训机构的学员本人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费用由政府承担,学员学成后需从事养老护理工作,通过为政府提供服务抵扣相应的学费。再次还应注意挖掘和吸收我市高等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男生生源,丰富人才结构,比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有着较好的社会口碑;应该大力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培训,充实合格养老人才队伍,在这方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2.加强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泰州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护理员的持证率较低,大多数没有配备专业护理、老年心理学、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要。在养老护理工作中应注重规范化服务。首先,护理工作要注重工作程序,护理的岗位是在老人身边,老人的生活护理就是照料老人的日常个人起居、清洁卫生、饮食、洗洁、大小便处理甚至到一块尿布、一根约束带的使用,都要有详细的流程,对哪一级别的护理要求提供哪些服务、内容都有明确规定,都要实事求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白天晚上一个样,有家属无家属在一个样。其次,要注重个人事情处理程序。对某些事情有些看法是正常的,有些思想情绪也是正常的,但是绝不可带着情绪工作,任何事都要按章办事。最后,要注重和家属沟通的程序,家属来院探视一般都会直接和工作人员沟通了解老人生活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度,该讲的就讲,不了解的就不要讲,严禁私下打电话或以其他形式联系家属。从护理员本身来看,一是培训与工作的矛盾,从短期来看,安排培训必然影响工作;二是护理员队伍老化及文化程度低,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逐渐减退,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加强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3.加强心理护理教育,转变护理模式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身体日渐衰老,常出现孤独、抑郁等一些特殊精神心理变化,影响着其老化过程、健康状况、老年病的防治和预后。但在对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调查中发现,接近90%的养老护理员自认为可以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了有效护理。可见这与老年人的实际心理状态是不符的。这就表明,目前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4.加强保障机制的构建

泰州市应建立健全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发展适度普惠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推行政府为特殊老年困难群体购买服务;要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办法,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照顾和优先、优待服务;要求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向高龄老人、困难老人发放高龄养老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促进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断完善老龄法规体系,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进程,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和普法教育,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宣传和落实工作,增强全社会老龄法制意识;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重点在涉及老年人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婚姻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机构内养老专职工作者应享有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休假的权利和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只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够促进民办养老服务的发展。

“养老问题”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探索科学合理养老方式和社会服务模式已经刻不容缓。民办养老机构,是泰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尚不完善、公立养老机构发展和服务难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的状况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对缓解当前养老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民办养老护理人员工作及生存状况,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专业化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落实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培养切合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经迫在眉睫。相信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政策、法律、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泰州市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红,张妍蕊.对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篇5

[关键词]辽宁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中国也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同时养老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逃避的重大社会问题。辽宁省已经于199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相比全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提前了4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最好途径是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是基本的保障。

1辽宁省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现状

截至2015年末,辽宁省户籍总人口为42708万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8790万人、占总人口的206%,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672万人、占总人口的133%;失能、半失能老人为112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8%;空巢老年人为3756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27%。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1000万人,每4名辽宁人中就会有1名老年人。辽宁省省办宣联处2015年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eB/oL].[2016-06-06].http:///bsyw/240htm.可辽宁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大量的老年人口必将增加老年服务的需求,增加养老服务人员需求;由于存在较多的失能、半失能和空巢老人,就要求相应的服务需求,特别是需要专业层次较高的养老服务人员。

2辽宁省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养老服务人才结构不合理

辽宁省近年来大力扶持养老机构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养老机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然而,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养老服务人员以下岗工人和农民工为主力军,年龄一般也在40~50岁,性别比例以女性居多,存在着严重的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不愿意从事养老服务业,认为养老服务业就是伺候人的工作,既没有较高的收入也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许多人都不愿意从事养老服务。即使有一部分人从事养老服务业,由于工资较低,又都是伺候人的脏活,干不了多久,好多人就辞职了,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强。

22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严重匮乏

辽宁省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水平较低,由于服务人员并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据调查显示,其服务人员的学历一般以初中为主。只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对于要求较高的专业护理需求基本做不到。专业的护理人员大都集中在各大医院,大部分护理人员都不愿意在养老机构工作。辽宁省只有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等个别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制为3年。李小杏,顾小夏沈阳养老服务人才缺口达80%[J].时代商报,2014(3).为养老服务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专业人才,呈现出专业人才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目前辽宁省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基本没有此专业。

23从业人员多属无证上岗

养老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养老护理人员和一般的家政人员。养老护理人员需经过国家的培训,持证上岗。在辽宁省严重短缺护理人员的情况下,大都是无证上岗,养老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家政人员门槛较低,大都是相互介绍,监管难度较大。养老从业市场较为混乱,并且从业人员大都未接受专业化的培训,不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护理人员的基本标准。

3辽宁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31逐步调整养老服务人才结构

切实解决辽宁省养老服务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转变传统观念,引导全社会形成爱老、敬老、孝老、养老的新风尚。通过公益广告、平面广告、电视栏目等宣传爱老、敬老、孝老、养老、全社会服务老年人的思想。小学、中学、大学对学生加强思想引导、鼓励学生关爱老人、扶助老人并愿意投身老年服务事业。其次,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鼓励长期从事养老服务业,对于在养老机构工作的人员,缴纳五险一金,政府要对于长期从事养老工作的人员按工作年限发放补贴。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业。再次,鼓励大学生、社会上的青年人参加志愿服务,把周末和假期去养老院关爱老人当成一种“新时尚”。最后,打破年龄、性别限制,招募各方面的人才,政府要定期对有从事养老意愿的人员进行免费的岗前培训。

32高校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辽宁省高校应增加养老服务业相关专业的开设。在中职和高职中增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开设,增加招生人数,满足养老机构对于基本的服务人才的需求;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开设养老机构的管理和养老产品营销的相关专业,满足养老服务业的管理人才的需求。中职和高职中招收养老相关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入学前测试,测试学生是否热爱养老事业,是否愿意从事养老服务业,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生进行专业调换;招生宣传工作应力求真实可信,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宣传,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学校对于养老相关专业探索实行定向就业的思路,学生做到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进行,学校也依据养老机构的需求调整专业所学知识,培养出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康复保健、健康咨询、疾病照护等高级护理人才。对于本科和研究生应加强相关专业的投入,培养出养老相关产业的管理人才和高质量的护理人才。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学习,成为复合型的养老机构人才。

33完善相关制度

首先,省政府要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持证上岗。将不同的工种分为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从事每个层次的养老服务人员都应持有相关的证书。对于基本的家政服务,可以采取短期的集中培训,即可领取上岗证书。对于护理员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证书,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执行,对于具有证书且长期从业人员制定奖励机制。其次,加强培训的长期性,保持终生学习的状态。政府要定期针对不同层次的养老护理员举行培训。对于新知识、新设备的学习举行不定期的指导。最后,省政府要开放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加强政策的支持力度。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指导,逐步建立30人左右的小型养老机构。例如,日本的养老服务机构多走小型连锁策略道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适应多层次需要的养老院。

总之,辽宁省的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制订科学的人才规划,使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更加职业化、更加专业化、更加年轻化,满足辽宁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谢强要素保障是健康服务业发展之基[J].当代县域经济,2016(7).

[2]吴勇,韩品嵋,林文兄养老服务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J].社会福利,2012(2).

[3]省办宣联处省老龄办举行“2015年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eB/oL].[2016-06-06].http://wwwlnll.govcn/bsyw/240htm.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篇6

【关键词】文职护理人员管理使用

军队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是军队卫生系统中的特殊人才队伍,在现今的部队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搞好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的管理和使用,使之人尽其才,人尽其能,发挥最大的效率在当前军队调整改革之际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在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的管理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1具体做法

1.1抓优质服务,提升队伍形象优质服务不仅体现在服务态度、服务热情、服务专注度上,还体现在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仅有满腔热情不足以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在临床中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的队伍在编制上占据主要地位,体系医院所设军队编制现役护理人员仅有少数,在主次矛盾及供需关系上讲,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护理积极性,抓好这支队伍的优质服务对提升整体队伍的质量相当重要。我们举行季度培训,请新老护理专家上课,讲解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体系、方法、措施,制订制度,抓各环节落实,确保护理工作质量全面均衡提高,使整支队伍形象得以提升。

1.2抓素质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人才培养在护理队伍中历来有着光荣的传统,人才梯次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管理上需要合理的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注重人才培养和自我学习深化,不断积累临床工作经验。要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多进行技能操作,熟练各种护理流程,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多自学护理理论,积极参与撰写护理专业学术论文,以学带学,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羞于别人的指责。对好的技能和方法要熟练记载,牢记心中。平时要善于虚心请教,不断积累。科室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积极鼓励上进者,同时要抽取相当资金和安排时间鼓励他们参与培训和观摩。组织机构中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材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力争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业务水平的措施和手段,以此推进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质量化、具体化、可实行化。

1.3抓量化管理,彰显团队优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在团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体的出色表现决定了团队的整体特性,只有每个个体尤其是基层成员出色完成任务,团队的优势才能彰显出来。我们在科室开展“三心,四个一样”[1]“三心”即:工作责任心、服务热情心、事业专业心。“四个一样”即:对离职干部与退职干部一样;对老百姓与军人一样;对领导与群众一样;对干部与战士一样。除外,我们还搞革命传统教育,强化为军队服务、为病患服务意识,提倡爱岗敬业,全心全意的服务理念,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搞好量化管理,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在党组织中树立旗帜模范,带动各项护理工作全面发展。

1.4抓制度落实,提高护理水平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也是军队护理队伍中的成员,理应遵守护理管理与约束,但管理不能局限于人管人,而应着重在规范化及以事带管,以温暖的管理方法代替幼稚的严厉,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责来带动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和贯彻。必须结合实际,把有关的卫生法规进行整理,完善每个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考核的标准制度和办法,将每个人的评比结果与晋升、续任挂钩[2]科室在制定各种量化措施及奖罚方法时,应重点抓落实。在落实部队各种纪律规定的同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倡导“人人为护理工作做奉献”的文明口号,共同促进各项制度落实,保证任务顺利完成。

2体会

2.1领导重视是搞好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管理工作的基础各级护理队伍的领导应把搞好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管理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不容忽视。不能对文职护理人员有偏见和歧视,应该把她们看成我们护理队伍的重要一份子,要在政治地位上与其它护理成员平等对待。只有领导重视才能站在政治高度审视一切,才能高瞻远瞩规划好各种复杂的管理工作。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往往由于主客观原因存在自卑心理,需要各级领导及同事耐心帮教,需要组织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2.2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是搞好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管理的关键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培养不等于培训、进修,需要更高层次的考虑全方位问题,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许多人都可以达到熟练程度,但这还远远不够,人才要体现在可以“代、帮、教”的目的。在政治方面此时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个体的先进性决定了整体的闪光处,只有团队先进才能体现个体的价值,人才的价值。其次,我们认为人才的培养要制订严格的计划,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盲目的推进只会适得其反,在以往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也值得我们深思。比如过去:我们单一选拔年轻护理人员去进修和学习某种操作规程和技能,忽略了整体素质的培养。在军队普遍提高学历的大前提下,忽略自身条件一味追求高学历是不可取的,那样只会造成一批书呆子,实际动手能力是相当差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是经不起考验的。人才的新老交替,人才培养的梯次组成将成为新时期军队医院护理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2.3抓优质服务是搞好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管理工作的重心“优质服务”不是个全新的概念和全新的称呼,很早就有人提出来这个理论,但它在今天不能等同于老的模式和观念,优质服务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性化”[3]服务,医患双方应以互相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和爱护为基础。抓“优质服务”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政治上要高度统一,做到确保各种相关政策能得以顺利实施。(2)服务理念要到位,要把服务宗旨贯穿于整个服务体系中,要让各级领导和同事放心,要高标准严要求。(3)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一致,反馈应总体评价是优质的。(4)各种量化指标和数据能说明服务的客观效果,只有数据会客观的证明一切。抓优质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用心、细心、耐心及有爱心,使伤病员对我们的治疗护理放心;言行举止顺心;服务态度舒心。

2.4树立新观念,拓宽新视野是搞好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管理工作的途径当今医疗体系中,护理队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工作实施在临床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良好的医护配合,各种现代医疗理念的更新才能得以更好体现。护理人员不能局限于现在的成果,要举一反三,开拓更新的护理模式和视野,以往局限人管人,在新的模式下我们尝试用量化管理方法,以数值替代人情,用事实说话。建立一套合适的管理方法,在科室的季度评比和考核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求实求新。不定期举行知识竞赛,技能考核,反馈评比,优化各种临床操作规程和流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奖惩办法,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组织观摩和进修,协调医护关系、护患关系、军队护理人员和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的关系、上级和下级的关系等。通过这些手段和方法促使管理质量逐步完善,军队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的管理方法和新模式不断发展丰富。

参考文献

[1]任淑梅,王松涛.机关门诊部做好老干部保健工作的体会[J].人民军医,2007,(10):634.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篇7

“私人定制”的居家养护

山东青岛的郭爱萍刚迈过50岁门槛,家里却有两个卧床的老人:西屋住着中风瘫痪的父亲,东屋里躺着去年因突发心脏病成了半植物人的母亲。每天全科医师都会到家里巡诊,老人有什么不舒服,一个电话,不出半小时大夫就会上门。郭爱萍说:如果没有“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我是不可能这样轻松的。

“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是2012年青岛市建立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用制度解决因年老、疾病等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参保人员的医养难题。

这项制度分为“家护(在家护理)”“医护(在医院护理)”“老护(在有医疗资质养老院护理)”3种模式。符合条件的参保居民可以选取任何一种,不需额外缴费,符合医保政策的所需药费和医疗护理费,由医保基金支付。“家护”和“老护”费用,个人自付4%,“专护”自付10%。

“俺爸妈都是老年人,病情比较稳定,但是离不开人,不仅需要医疗更需要护理。他们长期住院不现实,况且医院床位紧张。以前,老人只要住院,就得自掏三四千元。”郭爱萍说,她为爸妈办理了“家护”手续,今年一季度,两位老人医疗费加起来才500多元。

青岛市人社局医保处处长马青说,医疗护理保险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职工医保基金、居民医保基金,达2.8亿元。同时福彩金每年拿出2000万元补贴参保居民。目前,青岛市护理保险基金支出2.2亿元,受益老人2.4万人。

在没有开展养老护理险的城市,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因为护工短缺,不得不长期泡在医院里。在北京老年医院,老年痴呆病科室床位几乎到了“只进不出”的程度。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为25天,进院的老人很有可能一住就是一两年。有些老年人虽然已经进入康复期,不需要留院治疗,但老人宁愿在医院享受可以报销80%的医疗照护。

“美国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5天,而在国内的大医院平均住院时间在11天以上,原因就在于住院有医疗保险,而出院后没有护理保险可以报销,因此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泰康人寿副总裁、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刘挺军,发现中美两国的病人住院时间差很大。

“现在存在较严重的过度医疗现象,很多失能老人常年住在医院,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这是困扰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方面。”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表示,发展护理保险十分必要。他指出,2012年修订的《老年人权益法》提出了老年人监护和长期护理的保障制度,为建立中国特色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预留了立法空间。

宁愿当月嫂,不愿做护工

除了居家养老护理费用不能医保报销,失能失智者老人对医院的依赖更多是因为无法聘用到专业养老护理员。

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均呈现“三高三低”――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高;学历水平低,年龄偏高。家政服务业培训也出现“两极分化”,家政从业者更喜欢伺候小孩,却不愿意照顾老人。目前无锡市拥有育婴师资格证书的人数,远远多于养老护理员。去年参加培训的育婴师约有2000人,而养老护理员仅有500人,相对于育婴行业的社会关注度和职业稳定程度,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更苦、收入也比育婴师低,因此流动性更大。

“都是伺候人的活,养老(护理)员收入低,时常受气,而且没有前途。”四十出头的保姆小张是甘肃人,曾在一家民办养老院做了半年护理员,当时月收入1200元。为了改变命运,她一咬牙交了3000元培训费,学做月嫂。现在,月收入7000元,接单接到手软。

“护理人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有时还需要忍耐力,比如有些失智老人很可能经常和你闹情绪,甚至冷不丁打你一拳。”一位养老护理院经理说,很多人因此不愿意当养老护理员,民办养老机构当护理员的多在40岁以上,且大都文化素质偏低。某家政公司的李群英说,这部分人的确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可是后期培训他们难度很大,“送他们培训,也不会做笔记,你怎么和他们沟通谈提高服务水平呢?”

同时老年服务与护理专业人才培训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全国仅有60多所院校开办养老护理专业,每年毕业生不到3000人。再看美国,根据1976年美国高等教育老年学会的调查,当时已有1275所大学、学院和社区学校开设养老相关课程,目前开设该课程的学校还在继续增加。另据了解,日本目前也有394所大学设置专门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可见,我国目前在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上投入的教育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显然还远远满足不了老龄事业发展的需求,这也是制约养老护理人才数量和质量提高的重要一环。

养老护理能否成为体面工作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养老护理员短缺的燃眉之急怎解?

上海市正在积极研究养老护理员报酬行业指导价,加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还将会同人保、财政、教育等部门共同研究人力资源储备、培训和激励机制,从用工机制、待遇保障、职业培训、学科建设等方面支持鼓励,提升专业化水平,力争形成10万人的专业养老服务队伍。上海市已将“养老护理员工种”纳入职业培训补贴目录。家政服务人员参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能力或技能等级培训后,经鉴定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的培训费补贴。在大中专院校、职业专科院校等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和师资队伍。

财政部门研究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补贴。目前,部分区县已经对持证率提出要求,有的区县已经实施岗位津贴、工龄补贴等办法,来推动行业人员队伍建设。

而在这些计划、规划付诸实施之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外来务工人员已是申城养老从业“主力”,如何让他们有动力不断提高服务技能,让有资质、有能力的从业人员留下来、做下去?

为了让养老护理员成为体面的职业,今年8月1日,广州市2014年积分入户工作启动后,养老护理员首次进入入册职业工种,在积分入户中获得单列计分资格,今年将有20名合乎资格的养老护理员能在广州退休,并把家乡的子女接来求学、就业。此举属于全国首创,目的就是有效缓解广州养老护理员紧缺困境。

据悉,未来两年广州将猛增1万多张养老床位,但目前养老护理员缺口已达千人,为了跟上养老床位升级工程,广州今后每年至少须新增四五百名养老护理员。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篇8

关键词:老龄化;中医;健康服务;对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大众对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保障生命质量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强,因此对医学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之产生了变化。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在培养中医药养老与健康服务人才方面的优势,主动思考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谋求中医药成人教育发展新出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福建省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的背景

(一)政策利好

(1)国家方面:国务院先后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提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社区要提高为老年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的能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更是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

(2)福建省方面:2014年福建省陆续出台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福建省健康服务业将重点发展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等8个重点领域,《2014年福建省中医药工作要点》提出,“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产品研发的同时,开展中医药与养老相结合的医养结合试点”。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频频出台,为加速老年健康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也必然会对高等中医药院校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

福建省的人口老龄化开始于1996年,截止到2014年年底,福建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9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3.03%;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9万,占人口总数的8.38%;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9.3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09%;空巢老人为109.49万人,总老年人口总数的22.07%。根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预测,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61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02%。福建省人口老龄化增长趋势愈发明显,必然形成老年人对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需求,并且这些需求还会继续增加。

(三)老人服务业发展

养老服务机构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平台。根据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情况》报告,福建省的养老服务机构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2010年,福建省投入27.1亿元用于扶持养老机构建设;2012年,福建省养老机构1181家,社会养老服务从业职工总数6252人,养老服务人员实训基地19人;2013年底,全省总共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896个。[5]随着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的加大,将来各级各类养老机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

(四)老年人康复需求增加

随着老年人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将成为整个健康服务业的主体人群。对在福建省城乡居住半年以上且65周岁及以上的1512名居民进行调查发现,老年人慢性病以及老年性疾病患病率高达85.78%,其中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骨关节病等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这些疾病恢复慢,病程长,并发症多,造成的残障或功能障碍严重,而中医药在治疗老年人慢性病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决定了社区、养老机构或是老年人家中需要相关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人员。

二福建省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员现状

(一)年龄结构偏大

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福建省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多以中年人为主,其中40-49岁,占总人数的50%以上,50岁以上所占比例约为28%,30-39岁所占比例约为15%,而年轻人员比例相对比较小,仅约占7%。虽然中年人在老年护理岗位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领悟,但与年轻人相比,他们缺乏养老服务基本理念、基本知识,老年人养老护理得不到保障。

(二)文化程度偏低

护工是福建省老年护理人员的主力军,她们多数是城市下岗职工或农村务工人员,文化程度只有初高中,基本上没有护理或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知识的限制,这些养老护理人员无法为老年人提供更高层次的养老护理服务,根本无法适应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变。

(三)专业化水平较低

从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来看,目前,福建省养老服务团队的整体专业性较差,他们基本上没有或很少接受过系统的老年服务教育与培训,不具备老年护理保健和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多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来进行工作,所做的仅限于一般的生活照料,难以应对诸如精神慰藉、专业护理、心理沟通等较高层次的养老需求。

三国内外高校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一)国外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情况

(1)美国。早在1976年美国就有1275所大学、学院和社区学校开设了老年学、老年护理、养老服务与管理等学科。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老年护理人才梯队。

(2)日本。日本于1994年成立了老年护理专门学校,旨在培养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才。日本不仅有老年护理培训的专门学校,长崎国际大学、东京福祉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也均开设有老年护理本科专业甚至还设立有相关的硕士、博士项目。

(二)我国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情况

在我国,从专业设置来看,全国大部分中医药院校,无论是成人高等教育还是全日制本专科专业,只有极少数院校开设老年学、老年护理学、老年医学等养老与健康相关专业。目前来看,福建省乃至全国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三个问题:①现在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中,开设老年健康服务相关专业的院校较少,人才培养规模很小;②人才培养层次不够多元化,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人才培养格局;③人才培养质量定位偏颇,有的中医药本科院校成人教育虽然开设有护理、康复等健康养老服务类专业,但人才培养多定位为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未能充分考虑到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四完善中医药成人教育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有计划的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这无疑给养老服务类专业的开设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因此,各医学高等院校要紧密围绕老年健康服务业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从根本上改变现在基本上还没有养老服务类专业的现状。

(1)开设中医老年护理学专业随着老年人对健康和就医需求的提高,提高老年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显得尤其重要。老年人特有的体质和特有的疾病谱要求老年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在大健康服务产业背景下,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在养老保健、情志、给药、饮食与临床护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依托中医护理学科开设中医老年护理学专业,它不同于普通的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学专业更侧重于中医护理思想的渗透和中医护理技术的学习。

(2)加快中医康复医学发展步伐康复医学的目的在于促进身体伤残后的康复进程,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使病人受限或丧失的功能最大限度得以恢复。老年人康复治疗对于预防残疾、提高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可发挥其在医疗、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增加康复医学专业设置,主要针对专业养老康复护理人员,通过专业康复和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可在养老服务中对老人特别是对失能老人群体做到专业的健康指导、康复和护理服务,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提升。

(二)多元化补充非学历教育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基本职能。成人教育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窗口,是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形式,高校必须坚持行使服务社会的功能,多形式开展非学历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补充。

(1)面向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开展中医“治未病”培训中医药专业人员尤其是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的中医药工作者,“西化”严重,他们中大部分多使用中成药,不能完全胜任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施治”工作。中医药无论养生、保健还是医疗、康复都贯穿着早期干预的思想。中医“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更适宜于老年人康复保健需要。

(2)面向社会大众普及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一是走进社区,开展送健康,送知识活动,不断丰富广大老年群众预防保健及康复知识。例如,举办“老年人中医养生科普”、“老年人药膳养生”等保健知识讲座;推进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保健操在社区的普及。二是印制并发放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健康教育手册,并结合季节变化和五运六气中医理论,发放中医药养生处方。

当前,我国老年人健康服务业虽处于发展初期,但国家推进老年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态势已经逐步凸显。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和人才优势,从学历层面到非学历层面全面渗透,逐步推进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翠兰.高校如何培养适应老龄社会需求专业人才的探讨[J].老龄科学研究,2014(2).

[2]傅志红,黄华.人口老龄化及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以杭州市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117-120.

[3]许若晴,李珍,苏雁,童文琴.福建省养老服务业康复专业人才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4):123-124.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篇9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43-02

国际社会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即可视为老龄化社会[1];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53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养老服务和保障等面临巨大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人口挑战[2]。目前,我国需要照料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老年护理方面的人才却严重匮乏,直接制约着老年护理的发展。因此,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就成为护理教育在“银色浪潮”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现实问题。老年护理最早出现于美国,1900年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1961年设立老年护理专科小组;1966年成立美国护理协会老年护理分会;1975年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老年护理杂志》创刊;1976年提出发展老年护理学。瑞典在9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健康护理管理委员会。日本从1961年开始实行全民健康保健,1973年开始65岁及以上的老人医疗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从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中可见,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和培养内容均有较高要求。

一、我国目前状况

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研究不仅起步较晚,而且数量也相对较少。这与我国各层次护理院校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较晚有关。在高等院校,老年护理学于20世纪90年代才陆续被列为必修课程[3];为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老年护理教育的研究必将进一步的增加、扩展与深入。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据调查,65岁以上老人的两周患病率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2~9倍,达46.6%;我国目前患痴呆的老年人口已高达600多万人,每年还有大约30万老人加入这个行列[4]。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正式成立“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世纪里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发展非常缓慢。

二、方法

1.调研。我们主要针对老年护理专业方向需要开设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①调研组。主要对乐山、眉山两地的综合医院和老年病专科医院进行了现场调研。调研的单位包括:乐山市人民医院、乐山市老年病医院、乐山市中医院、乐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眉山市人民医院、眉山市中医院、乐山市福利院、眉山市福利院、乐山市民政局、乐山市卫生局、眉山市民政局、眉山市卫生局等10余家综合、专科医院、相关行政部门。②调研对象。主要是:乐山市、眉山市区内各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临床医师、相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等;护理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全省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同行。③调研方法。进行实地访谈、信函调研、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召开专家访谈会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等。

2.调研报告形成。调查乐山、眉山地区等十余家医院,对老年护理的需求情况是100%,都需要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护士。经了解,目前四川省尚未开设有老年护理及相关专业的学校。通过调研了解医院用人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以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护理专业方向(老年)开设必要性及课程设置的意见;形成调研报告;交由各教研室讨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讨论形成正式报告。①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意义。乐山市早在1996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末,乐山市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为58万,占全市总人口(350万人)16.6%。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5.7万人,90岁以上老年人8789人,百岁老人342人,最高年龄达110岁,纯老年人家庭人口5万余人。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我市养老服务机构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日益加重。养老服务业对从业人员有较特殊的要求,特别是对需长期照料的老人,要求管理和服务人员具备相当的医疗、护理知识。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将是拥有庞大的数量的社会岗位群体。②老年护理专业的地方需求。乐山市人口有300多万,而65岁及以上人口40多万,占12.2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医疗卫生方面的人才匮乏问题十分突出,对乐山市各种产业的建设以及健康和谐的发展都产生了相对的制约作用。老年护理人员成为紧缺型人才,特别是老年护理教育明显滞后,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几乎是一项空白;对于地方需求而言,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开展。养老服务业对从业人员有较特殊的要求,特别是对需长期照料的老人,要求管理和服务人员具备相当的医疗、护理知识。根据我院2013年、2014年专业调研统计,乐山、眉山两市护理人才缺乏,特别是老年护理人员及高级护理技术人才缺乏。乐山、眉山两地市护士缺编数6930左右(按“十二五”全省医疗机构床位、人员配置规划)。调查、统计显示:乐山、眉山两地市需要一批高层次的技能型护理人才(见表1)。③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形成。目前,我们已经拟定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护理行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方法,会本专业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适应国内外护理事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能在国内或国外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

1.专业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基于护理工作过程和职业标准、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线并进,基本护理、专科护理、综合护理能力三能合一”的大专业、小方向课程体系。

2.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课程。①增设了高职老年护理方向课程模块,包括了老年心理健康、老年营养与食疗、老年护理(含老年用药)、老年康复、老年口腔护理、老年照护等6门课程,共计200学时,加上原专业课程模块中老年护理学和老年精神护理共264学时和老年方向课程见习、临床老年护理集中实习等。②修订确立了综合医院和养老机构两段式(医院8个月、养老机构1个月)毕业顶岗实习;与峨眉山市养老院、乐山市老年病专科医院、上海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等签订合作协议,确保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学生的顺利实习。③增加人文课程,提高人文素养。采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增加了护士人文修养、护理礼仪与护患沟通等人文课程,2个模块共计64学时;从而形成了突出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特色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四、专业团队建设

老年护理师资水平直接影响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师资水平提高离不开团队建设,专业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师教学整体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组建了老年护理专业教学团队,配备有专业主任,鼓励专业教师外出学习、提高,不断提升专业教学能力。

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学校能否满足学生择业的需要从而吸引更广泛的生源以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通过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将护理教育理念、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理念和课程理论与具体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转变观念、锻炼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的目的,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我们通过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建设,培养出医院用得上、能从事老年护理的专科护士;同时,也加快了我院老年护理专科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并为本地区老年协会在职人员、养老院管理人员、养老院护工提供多种形式的老年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基地。

参考文献:

[1]李法琦,司良毅.老年医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2]翟德华.当前我国民营养老机构人力资源短缺的经济学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1).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篇10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学已成为一门新型的重要的学科。因此,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护理专业队伍已迫在眉睫。常言说的好“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没有高质量的护理人才,也就谈不上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效果。护理人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技术操作及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培养护士优良的心理品质。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好护士优良的心理品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医学伦理学和心理学。提高自身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过去人们对这两门学科认识不足,致使护理学相当长的时期滞留在一种模式范围内。现在如在护理队伍中开展这二门学科,使其了解心理品质对搞好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些我们就不难培养自己具有优良的心理品质。试想:一个胸无大志、自以为是、极端不负责任、对工作敷衍了事的人,又怎么能培养自己优良的心理品质呢?只有积极的投身到工作中,以满腔的热忱为人民服务;同时不断学习有关医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才能更快、更好的培养自己具有优良的心理品质。

2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培养护士优良的心理品质。实践出真知,理论联系实践,是加强培养护理人员优良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例如:护士敏锐的观察力,有时可成为救治病人的关键。某天夜晚,值班护士巡视病房,发现一前列腺摘除术后病人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捂着肚子在床上。护士急忙走过去问:是不是下腹胀痛。患者无力的点点头。于是,她一边熟练的冲洗、抽吸管道;一边和颜悦色的安慰患者,并告诉他发生这种症状的原因。经过反扑冲洗、抽吸管道均无济于事。于是她立即通知医生,马上施行二次手术。第二天,病人神情自若,转危为安。患者握着护士的手说:“如果不是您昨天的安慰和鼓励,这真忍受不了二次手术的剧痛。”所以,护士在工作实践中认真总结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自身各种心理品质在护理工作中产生的不同效果,思想上便能重视自己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工作中不断发挥自己的心理品质。另外,通过学习其他同志的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患者的反馈信息,也可不断促进护理人员自身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