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企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4:36

矿产资源企业篇1

关键词: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F2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2

一、矿产资源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开展安全生产内部审计是提高安全管理的需要。通过国家安全整治力度的加大,近几年安全事故总体下降,但是每年仍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重特大事故常发,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排查隐患不彻底,法规体系不健全,安全投入不足。建立安全生产内部审计制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是矿产资源企业提高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项新举措。

2.开展安全生产内部审计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2010年4月,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首次将企业安全生产列入内部控制范畴。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发表检查意见,行使监督职责。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举措开展监督评价,使内部审计成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安全隐患的重要行动。

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需要。风险导向审计强调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对于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而言,其审计风险主要来自财务舞弊和安全生产出现的风险,在传统“查错防弊”功能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内部审计忽略企业主要风险,已不适应矿产资源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和需求,因此,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将工作重心前移。

二、矿产资源企业安全生产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一)内部审计定位欠科学

矿产资源企业大多属国有企业。这决定了其管理体制深深地刻上了行政干预的烙印。企业没有充分实现自主管理,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被政府审查所取代,导致其职能定位不清,主要表现在内审部仅仅从事财务审计和内审部在公司治理中的领导归属欠科学等方面。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有待加强

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一方面要保持独立性,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另一方面又要协作管理层提升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水平。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目标之一是确保生产安全,如果出现问题,证明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做足安全生产审计工作。因此,为了使矿产资源企业内审部能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中的防范及监督职能,必须授予内部审计人员更高的权利,增强其独立性。

(三)内部审计人员执业水平不理想

矿产资源企业安全生产的内部审计,主要是检查安全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健全,现场管理、技术管理、隐患排查管理、安全教育培训、事故处理和应急管理是否得到落实等进行的审计。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知识, 还要掌握采矿、工程、机械等方面的知识。

但是矿产资源企业由于工作重心在提高产量、追求经济效益,核心骨干力量和技术人员都被安排在生产第一线以及和生产直接相关的部门。有些内部审计人员是从其他辅助部门(如工会、纪委等)调到审计岗位的,以前所接触的业务比较单一,知识面较窄,缺乏现场检查的经验,并且没有得到专门的培训。因此,他们风险观念淡薄,审计风险考虑较少,对管理上的漏洞,操作上的不规范敏感度不够。人才的缺乏导致审计部门无法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三、建立矿产资源企业现代安全生产内部审计初探

(一)内部审计重新定位——提高权威性和独立性

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的两大对象是财务收支和安全生产。财务审计是由总经理下属的审计部执行。审计和会计是天然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总经理领导下的审计部其职责是代表总经理对财务部日常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联系的对象主要是财务部。因此,财务审计相对有效率,也易于执行。但是,安全生产审计不同,一方面,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安全生产审计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另一方面,安全生产涉及到企业几乎所有的部门,因此审计工作协调更困难,风险也更大。

(二)内部审计应服务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力与责任关系。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有很多共同点,但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侧重点不同。公司治理更注重企业整体的把握,包括权责划分以及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控制则强调企业各部门日常生产经营中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明确责任。

1.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服务于内部控制

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安全审计小组拥有较强的权威,人员构成多样化,多学科背景的审计团队能满足提高内部控制的要求。

(1)通过内部审计督促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建立安全检查日报告制。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属高危险行业,一旦发生矿难将会给国家、人民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矿产资源企业生产管理部门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内审部通过执行工作敦促其在作业人员每天下井前进行如下检查:通风设施是否完备、电路是否受损、紧急通道是否畅通、瓦斯是否突出、作业人员身体状况是否良好、安全设备是否随身配备等,并形成文字记录,由检查人员签字向管理层报告。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报告情况进行检查。

(2)通过内部审计督促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作业培训,培育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职工在长期作业过程中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念和科学操作习惯。矿产资源企业建立安全文化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可通过职工岗前培训、在职教育、模拟演练和技能大赛等多样化形式进行。

(3)通过内部审计督促总经理制定紧急预警机制。当作业人员发现危急情况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后,可直接向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报告,特殊情况下可自行紧急疏散信号,并事后做出现场情况书面报告。

(4)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安全生产专项费用的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矿产资源企业每年应从营业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安全生产专项基金,用于安全知识培训支出,安全设备购置支出、外部专家安全咨询支出等。内部审计部门每年末对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2.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服务于公司治理

(三)安全生产内部审计内容

对安全生产进行内部审计时,应从安全规章制度、隐患排查与治理、事故报告及处理、安全投入、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见表1)

表1矿产资源企业安全生产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孔凡玲.基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内部审计探讨[J].中国矿业,2009(11).

[2]李取生,邓东梅.企业内部审计体系构建探讨——基于济矿阳城煤矿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0(5).

[3]刘淑花,田晓红.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经济论坛,2011(1).

[4]谭章禄,张立权.基于效率与公平的国有煤炭企业公司治理变革探析[J].中国煤炭,2009(8).

[5]张俊芝,李志荣,钱刚.国有煤炭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6(2).

[6]王光远.现代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2).

[7]吴进华,肖兴祥.开展安全生产内部审计相关问题思考[J].财会月刊,2011(5).

矿产资源企业篇2

关键词 尾矿;尾矿资源;资产化

中图分类号 C9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7-0170-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7.028

2009年12月7日,于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积极倡导低碳经济,“新能源”“节能减排”等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我国,煤炭是主要的工业能源和原料,其可持续发展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能源安全,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有效整治煤炭尾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自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法规,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等,并结合我国煤炭的发展实际制定了《煤炭产业政策》,这些法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煤炭资源包括尾矿、废石等在内的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煤炭企业尾矿资源主要包含了煤矸石、粉煤灰、煤泥和塌陷地土地。其中,煤矸石和煤泥是煤炭企业生产所必须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也是我国最大宗的工业排放固体废弃物;粉煤灰是利用煤炭资源从事生产经营企业的必然产物;而塌陷土地则是煤矿开采的必然结果。如果煤矸石和煤泥可以看做煤炭企业的直接尾矿资源的话,那么塌陷土地和粉煤灰则是煤炭企业间接的尾矿资源。笔者正是以煤矸石、煤泥、粉煤灰以及塌陷土地的资产化评估为基点,提出了有效促进煤炭企业尾矿资源资产化的对策与建议。

1 煤炭企业尾矿资源现状和综合利用成效

1.1煤矸石资源利用现状

根据煤矸石的组成特点及其特性,主要利用渠道包括:回填采空、作为建筑工程填料、筑路造地、回收有用成份及作燃料、建筑材料和改良土壤等用。目前,我国的煤矸石综合利用已由“无害化”逐步走向“资源化”,煤矸石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包括:第一,煤矸石发电、供热、生产沸腾炉燃料;第二,生产建筑材料制品:烧结砖瓦、免烧砖瓦、空心砖、制作水泥原料(水泥熟料、无熟料及少熟料水泥)、特种水泥、陶瓷、轻骨料等。目前,全国煤矸石砖生产企业仅有近千家,年生产矸石砖60亿块,仅占粘土砖产量的0.8%,利用煤矸石1600万t,年节约土地近万亩,节煤60万t标煤。第三,生产农田用肥料:有机复合肥、微生物肥料、土壤改良剂;第四,生产化工原料:合成碳化硅、制备分子筛、制取白炭黑、聚合氯化铝、硅铝铁合金等;第五,利用煤矸石回填(包括建筑回填、填低洼地和荒地、充填矿井采空区、煤矿塌陷区复垦)、筑路等;第六,回收有益矿产品:高岭土、硫铁矿、提取稀有稀土元素等;第七,其他用途:用作铸造型砂、生产墙体材料等。其中,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建材及制品、复垦回填以及煤矸石山无害化处理等大宗量利用技术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利用技术和产品是国家目前重点发展的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煤矸石资源化综合利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因地制宜,积极利用,多种途径,讲求实效,大幅度提高利用率,正在努力实现从“以堆存为主”转向“以利用为主”,从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1.2粉煤灰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重视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开始在建筑工程中作混凝土、砂浆的掺和料,在建筑工业中用来生产砖,在道路工程中作路面基层材料等,尤其在水电建设大坝工程中使用最多;20世纪60年代开始粉煤灰利用重点转向墙体材料,研制生产粉煤灰密实砌块、墙板、粉煤灰烧结陶粒和粉煤灰粘土烧结砖等;20世纪70年代,国家为建材工业利用粉煤灰投资不少,而利用问题没有解决好;到20世纪80年代,国家把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粉煤灰排量逐年增加的同时综合利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上海近几年来粉煤灰利用率100%,为全国之首。

总的来看,粉煤灰用于砌筑、回填技术成熟,工艺简单且吃灰量大,属于大力推广应用技术;粉煤灰高强混凝土仍是需要完善发展的技术;粉煤灰空心烧结砖、粉煤灰混凝土空心小砌块等建筑制品方面的应用技术是今后的发展热点,也有必要在大工业化生产中继续摸索,完善其工艺技术参数。

1.3煤泥资源利用现状

煤泥泛指煤粉含水形成的半固体物,是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产品,根据品种的不同和形成机理的不同,其性质差别非常大,可利用性也有较大差别。总的来说,煤泥具有高水分、高粘性、高持水性和低热值等诸多特点,长期被电力用户拒之门外。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煤炭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市场形势也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加之环保意识的提高,洁净煤的需求迅速增长,煤炭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快速发展,煤泥产量显著上升,煤泥的综合利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煤泥可以直接成浆使用和干燥成型利用,目前按用途主要分为直接燃烧发电、水煤浆、制型煤等。

除此之外,煤泥在配煤、气化、制备化工产品、工业填料、颗粒活性炭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并且人们还在不断探索煤泥利用的新途径。

1.4塌陷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困境日益凸显,土地资源的紧迫程度日益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利用煤矿企业的塌陷地土地,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对于塌陷土地资源化利用途径很多,首先,发展渔业。无公害渔业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煤矿企业塌陷地部分大面积积水的实际情况开挖渔塘发展水产养殖,很适合无公害、名优、高效的渔、牧、畜生态立体养殖模式,能打造一条高产高效高能低耗的绿色新型产业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是国家鼓励发展项目,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如山东济宁任城区水产局立

足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煤矿塌陷地养鱼,矿区渔业经济发展迅猛,在当地政府大力鼓励支持下,通过制定合理利用开发计划,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平整复耕。对浅层变形地削高填洼,整平复垦成为耕地,浅水层塌陷地利用煤矸石和电厂粉煤充填塌陷坑复土,开挖排水沟系、建设翻水站、防渗渠道、节制闸等排灌设施,采取这些措施大大改善塌陷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这样,一方面增加了现有的可耕土地资源,对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解决农民经济问题。再次,开发旅游。对地势塌陷地区为了防止地块下沉,可以采取周围开渠、道路退线、分割小面积人工湖和地下掩埋管道等办法进行治理,由于煤矿长期开采造成地势塌陷地下水上渗而形成的大片湿地,交通便利条件成熟的可以考虑建设成为湿地公园度假村。在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中遵循“保护优先利用”、“因地制宜、顺势利导”、“自然生态为主,人工修葺为辅”的设计原则,结合该区域原有的地理特征,充分展现当地的农业自然景观,力求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使其达到环境的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进而考虑将其规划设计成农居旅游度假村式的湿地文化景观公园。

1.5枣庄柴里矿煤炭尾矿综合利用效果

近年来,山东枣矿集团柴里煤矿,坚持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拓宽企业发展领域,延伸循环经济链条,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实现清洁生产,促进了企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柴里煤矿1990年经改扩建后,年生产能力达240万t,并配套一座年入洗能力为240万t的选煤厂,年排放低热值洗煤矸石26万t,煤泥9万t。1989年投资兴建煤矸石热电厂,2台35t/h燃煤矸石沸腾炉,配套2台6mw机组;1996年,柴里煤矿购进1台35t燃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1台6mw扩孔抽汽机组。电厂经过2次扩建后,年消耗煤矸石30多万t,洗煤厂洗矸利用率100%;拆除了大小燃煤锅炉9台,每年节约标煤9000t,年利用煤泥217万t,折合标煤7830t;年利用焦炉煤气8173万m3,折合标煤3514319t。

电厂以洗矸和煤泥作为燃料,每年要产生20余万t的炉渣、粉煤灰,该矿于1998、2002年又先后建成了2座与电厂配套年产6×105块炉渣空心砌块砖厂和年产2×107块粉煤灰免烧砖厂。粉煤灰还用于井下注浆。结合井下防灭火的生产实际,经实验以60%粉煤灰配40%粘土作井下注浆使用,达到了造再生假封堵采空区的效果。

该矿将矿井水经过投加paC混凝剂和pam助凝剂,获得净水后再利用Clo2灭菌消毒,从而使其达到污水排防二级标准。矿井水处理率达到100%,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年处理矿井水129195万t。

柴里煤矿尾矿资源资产化利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仅2006年,柴里煤矿热电公司供气收入3200万元,供电收入2753万元,炉渣收入16万元,其他收入3495184万元,节约煤炭5万多t,节约地下水140万m3。同时,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现象,解决了煤矸石、煤泥堆积占地问题,缓解了与地方的关系。

2 煤炭企业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困境分析

2.1尾矿资源堆存数量巨大,综合利用率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拌生矿多,难选矿多,贫矿多,小矿多。由于矿山企业数量比较多,因此每年都会产生大量尾矿。例如,我国煤矸石产量约为原煤总产量的15%一20%,积存已达70亿t,占地70km2,而且以年排放量115亿t的速度增长,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尚不15%,约300万t,余下煤矸石多采用圆锥式或沟谷倾倒式自然松散地堆放在矿井四周。

由于目前我国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仅为7%左右,因此,大量的尾矿只能长期堆放在尾矿库,有些边远地区的乡镇矿山选厂甚至直接将尾矿排放到大自然中,对矿山周边地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比如,尾矿在受到腐蚀时,以及尾矿中的可迁移元素发生化学迁移时,将会对大气和水土造成严重污染,并导致土壤退化,植被破坏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畜的生命安全;未复垦的尾矿库表面的砂尘可被风吹到尾矿库周围,有时甚至形成矿尘暴,严重恶化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尾矿中的有害成份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2.2我国已具备尾矿、废石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但是综合利用技术和项目推广缓慢

我国煤炭企业利用煤矸石发电、制砖技术、低品位矿石堆浸技术等已十分成熟;从废液、烟尘中回收稀散元素的技术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技术的应用只限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尾矿、废石综合利用离产业化的方向还距离很远。

2.3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法规多为原则性、鼓励性政策,没有一套完整的综合利用基本法,而且存在大量的政策执行不力的情况

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原生资源、二次资源和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资源领域广泛,其来源、种类、性质多样复杂。由于它们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重要影响与作用,资源的综合利用已成为社会极其关注的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独立的立法体系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国还没有这样一个综合利用的综合性基本法,以及各方面的单行法和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的法规规章等完整的立法体系。我国目前的资源综合利用立法大都是由国务院各部门单独或联合颁发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并多以“通知”、“意见”、“要点”、“办法”等形式下达,立法位次低,且大多为原则性条文,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的详细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综合利用立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应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完善。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法律法规中就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条款,有待进一步完善。

3 煤炭企业尾矿资源资产化对策与建议

开展煤炭尾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诸如,对煤层气、矿井水、煤矸石、粉煤灰等多种尾矿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使其变废为宝,从而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能够拉长煤炭产业链,拓宽煤炭产业面。以煤炭为基础,发展煤的衍生产品,延伸煤炭资源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能够减少污染和改善环境。开展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可减少煤炭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最终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1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煤炭资源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综合开发利用、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要依法、科学、合理地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

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综合开发;要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煤炭生产企业围绕矿区的总体目标,选好重点项目,建设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条件,确定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战略和目标,构筑具有不同矿区特点的煤炭加工、转化、利用的多联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发展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增加煤炭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煤炭企业发展的后劲,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思路。

3.2重点是抓好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煤炭洗选加工与煤矿环保产业,其中以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为重中之重

由于这三个重点是量大面广、技术成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的代表,因此,以煤炭洗选、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为龙头,横向发展,纵向延伸,可以形成煤炭延伸增值产业链,形成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良性循环。煤炭经过洗选,洗出来的煤矸石、煤泥及中煤都应用来发电,灰渣用来做建材,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我们应该积极建设一批洁净煤示范工程、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工程等,发展循环经济,提倡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模式;同时,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要广泛采用成熟的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紧紧围绕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发电、生产建材、回填复垦等,做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工作;积极推广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以燃用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为主的沸腾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进一步提高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努力创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品品牌,提高煤炭生产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

3.3推进洁净煤技术,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国家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3.4加强科学管理,增强竞争能力

每个行业都有适合本行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方法。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企业大多数从事跨行业的产业,各企业需要善于向其它行业学习,强化科学管理,建立一套具有专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机制,需要实行文明生产、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才能使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程度、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上下功夫。煤炭资源开采应与洗煤、焦化、发电、气化、液化、建材、矿井水处理利用等项目同步规划、分步实施,做到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综合治理,实现上下游产业联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5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立法体系建设

健全完善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应当包括综合性的基本法、各主要方面的单行性法规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政府规章、地方或部门法规,它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的网络系统。而我国现行的资源综合利用立法远未达到上述标准,具体表现为立法不完整、不系统、不配套、规格低、可操作性差,最终其立法效力大受影响。

3.5.1制定相关的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基本法

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涉及面广的,有着独特对象、性质和内容的领域,必须有一个综合性的基本法,作为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牵头法律。它可以确定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原则、管理范围、基本制度、主要措施等,为资源综合利用及其立法提供基本依据,把资源综合利用的管理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3.5.2制定资源综合利用各主要方面的单行法规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共伴生矿产资源、二次资源和再生资源三大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三种资源的来源、种类、性质、利用对象、利用环节、利用途径、所采取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措施等均有很大不同,为有利于管理,必须针对每个方面的特点制订相应综合利用的单行法。

3.5.3建立地方或部门的配套法规或规章

矿产资源企业篇3

【关键词】矿产资源型企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一、关于矿产资源型企业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关于平衡计分卡应用领域的研究。第一,管理会计领域,仅仅把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业绩评价的工具。比如沈荣(2008)、曾莉(2007)。第二,战略管理领域。如毕意文、孙永玲,林俊杰(2003),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2005);左思蓓(2011)。第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它作为新型的绩效管理工具为企业创造价值。比如Brian・e・Becker、marka.Husel、DaveUlric(2001),霍众(2006);杨晶(2008);Charlenemarmaersolomo(2011)。平衡计分卡的应用行业研究。BSC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既有服务行业,也有生产制造行业;既有传统的金融行业,又有高科技企业;既有营利性企业,也有非营利性企业。第一,用于金融业、物流业、制造业、房地产行业。张友清(2011)等以我国银行为对象,王海波(2009)以财产保险公司为对象,JamesGuthrie(2007)以证券公司为对象,李荣(2004)等以物流企业为对象,于文娟(2009)则以房地产企业为对象,构建了基于BSC的绩效管理体系。第二,用于大学、军队、政府等组织。比如:非盈利组织,如政府(SanjoyBoseKeiththomas2007;JamesGuthrie2008)、高校(李超2008)、军队(waltereinstein2006)。国内外应用BSC的矿产资源型企业不多,通过查阅优秀硕士论文以及核心期刊,一些大型煤矿利用BSC的研究有几篇。如李冠衡(2010),蔡炯(2009)。

二、湘西矿产资源型企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脱节,未建立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每个长久生存的企业都具有自己的使命和战略目标,湘西矿产资源型企业由于历史的和自身的原因,如对战略重要性的认识不高,如思想守旧,不愿意创新,忽略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忽视了战略和绩效管理的联系,或者无法实现战略与绩效管理之间的承接。尽管很多已经开始意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了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但是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并没有按照战略来执行,没有将战略的思想以各级指标的形式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和员工,而是将战略束之高阁,被沦为口号。部门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很多只是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去关注组织的战略和整体绩效;高层领导在审核部门提出的目标时也没从企业组织的整体出发,这种“战略稀释”现象使得整个企业忽视了企业的整体性、系统性,导致了部门目标完成但是企业整体没有实现目标的情况出现,绩效管理与战略制定和实施发生了脱节现象,不能够引导所有员工趋向组织的战略目标。

2.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绩效评估不能真正反映水平。经调查,湘西很多矿产资源型企业未进行科学的职位分析,没有按照企业自身的情况和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设置考核的标准,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绩效经营和员工表现的真实情况。且各考核的指标相关性大,结构化不强,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指标也缺乏内在的关联与支持逻辑。各指标之间相互交叉,相关性比较大,且指标权重的设置很主观。同时湘西大部分矿产资源型企业在指标设计上仍然以财务指标为主,而忽视了其他非财务指标的考核,这不利于矿产资源企业以及产业的长足发展。《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中,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二十二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八个管理绩效定性指标组成,定性指标中包含社会贡献,社会贡献中反映了对环境和资源的考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矿产资源企业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环境和资源方面的修正指标,有些根本就没有把环境影响、资源效率纳入到企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中去,因此不能够客观反映企业在这两个方面的绩效。

三、湘西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湘西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确定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要求,我国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合并扩大企业规模获得规模效应,通过产品纵向一体化可以获得范围效益效应,可以实现企业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和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的同时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产业经营多样化。长期看来,采用低成本领先战略有利于企业利润率的提高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并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湘西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后,利用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财务、客户、资源与环境、内部流程、员工五个层面确定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成功关键因素,然后确定这个五层面的目标。比如财务目标是增加企业的利润;客户目标是提高金旭集团的市场份额与市场占有率;资源与环境目标是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来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成本,加大环境治理投入降低环境污染;学习与成长目标是通过构建企业文化、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提高员工待遇来提升员工满意度,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中的财务方面指标主要参考2006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环境和资源方面的指标将主要参考国土资源部的指标体系。作为矿产资源型企业,客户会比较关注交货时间、运输成本、信用等,因此矿产资源型企业应该在此方面下功夫,尽量使顾客达到满意,我们一般用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或者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取率来评价。对于矿产资源型企业内部流程层面的指标主要是指涉及矿产开采、加工以及出售过程的一些指标,比如:科技创新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我们一般用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员工效率、员工流动率、员工生产率等指标来从员工这个层面来考核企业经营的绩效水平。资源与环境维度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增强环境改善能力两个方面来设置指标。如下:

(三)权重分析

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YaaHp0.5.2版,采用1~9标度法,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层次排序和总排序的相关计算。

态,U为宏观环境因素,Y1~Ym表示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t为时间。请专家对财务(B1)、顾客(B2)、资源与环境(B3)、内部运作(B4)、学习与成长(B5)四个方面的重要性进行比较,比如对与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如B1比B2重要得多,那么B1对B2的相对重要程度是7,然后求各专家评分的平均值,得到α12。注意α11是指B1和B1进行比较,因此α11=1,同理矩阵对角线上的元素都是1。将各因素之间两

两比较的结果构建成判断矩阵:

要素的权重是否合理,可以通过统计检验进一步证明。确定这五个维度的权重后,继续采用相同的办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四、结论

本文根据矿产资源行业的特征,设置企业层面的基于五维度平衡记分卡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并且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采用同样的方法量身定制一套适合企业情况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可以设置企业层面,部门乃至个人层面的平衡记分卡的模型,用于企业层面,部门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绩效考核。

参考文献

[1]沈容.基于BSC的海南省建设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研究[D].复旦大学.2008

[2][美]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刘俊勇,孙薇译.战略地图――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3]左思蓓.战略:平衡计分卡的核心――创越国际咨询集团首席咨询顾问与北京卡普兰BSC研究院执行院长马介强博士专访[J].新资本.2006(3)

[4]JamesGuthrie.BalancedScorecardpracticesamongstthai

companies:performanceeffectstype:Researchpaper.pacificaccountingReview.2009(21)

[5]李凤辉.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绩效的理论分析[J].企业导报.2010(2)

矿产资源企业篇4

采面抽采方法,即瓦斯涌出量20~30m3/min的采面,采用顶板钻孔抽放+隅角抽放+本煤层抽放法组合模式;瓦斯涌出量30~40m3/min的采面,采用顶板钻孔抽放+低位巷抽放+本煤层抽放法组合模式;瓦斯涌出量高于40m3/min的采面,采用高位巷抽放+低位巷抽放+本煤层抽放法。煤层钻孔通过选用大功率、大扭矩(不低于2000n/m)钻机,使钻孔深度由原来的50~60m提高到现在的80~100m;改进封孔工艺,使孔口瓦斯浓度由原来的5%~10%提高到现在的30%以上。自建宣东瓦斯热电有限公司,装有40台瓦斯发电机组,装机20000kw,自并网发电到2012年底,共发电17073.43万度,实现营业收入10158.69万元,实现利润2851.43万元,节约标煤约1.9万t,综合利用煤层气约10043万m3,减排Co2约75万t。合利用瓦斯利用率达到94.7%。地面瓦斯预抽采及利用。采用直眼(参数)井和顶板水平井对接压裂排采技术,抽排二采区深部Ⅲ3煤层及其顶板邻近层瓦斯。直眼(参数)井,工程量1126m,下套管1042m。水平压裂井,工程量1708m。下套管1708m。

水平井压裂采用水力喷射压裂,分六个水平段压裂,水平压裂全过程共计压入液体水4360m3,砂子251.6m3,通过对80多道检波器的数据分析,监测水平段水平方向60m、垂直方向50m内的区域均被顺利压裂(直眼(参数)井和水平压裂井u型对接为河北省第一)。现试排采期持续三个月,通过瓦斯抽采,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实现突出煤层的区域治理,为安全掘进和回采打好基础,排采出的煤层气送到宣东瓦斯热电有限公司发电,实现煤层气的综合利用。

2矿井后期综合利用方法

如右图所示,正在回采的33306工作面及其顶板的柱状图,该工作面煤层平均厚2.4m,其上部顶板中38.44m范围内含煤12层总煤厚5.8m。再往上为厚度237m的辉绿岩侵入体局部夹砂岩,泥岩和凝灰岩。后期冒落带最大高度为53.5m,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87.09m。采用如右下图所示的进气孔、辅助孔排气孔工艺方法,施工时,先将进气孔底部的气化穴中的煤炭点燃,鼓入气化剂,连续使煤炭气化,同时由辅助孔鼓入氢气,气化通道内会形成氧化带、还原带和干馏干燥带。排出的热量用于供暖和热电,排出的气体通过干馏收集利用。另宣东矿矿井污水通过净化后用于地面洗煤,绿化灌溉农田,年利用约200万t。利用率100%。矿井矸石用于地面沟壑填埋等,能利用量约20万t,利用率100%。

3结语

矿产资源企业篇5

关键词:林业企业;矿产资源;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190-1

1 林业企业矿业资源和项目现状

1.1 矿产资源的现状

林业企业多处深山,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营区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从目前已经发现的矿产多数是铁、金、铜、石灰石、大理岩、硅石、煤、矿泉水等。

1.2 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林业经营区森林覆盖率较高,矿产资源赋存隐蔽,成分复杂多变。另外由于地上植被较密,勘探难度大、成本高、效果差。

1.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业企业多数拥有数万公顷的重点公益林。而且,很多林业企业有部级自然保护区。按有关规定,在这些区域内不能有任何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林业企业经营区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相当低,

2 矿业项目存在的问题

2.1 投资矿业项目的风险较高,林业企业不愿投资

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从林地占用审批、矿山设计、基建、达产至达到设计能力,一般都需要几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矿产品价格的变化,可能使原预测投资回报率受到影响。

2.2 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有破坏,林业企业不想投资

开采矿产会造成地表下沉、地下水位下降、森林资源减少、生物资源减少。而且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会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料,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

2.3 占用林地审批相当麻烦

目前,国有重点林区的林地占用审批需要到国家林业局审批,而且有指标限制,一般不会给审批。

2.4 无法参与矿产企业的经营管理

目前矿产企业开发利用主要由地方国土资源局管理,矿产企业的各项统计也主要由其负责。一般以林地、林道参股经营的林业企业却因不能参与企业管理,而不能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

3 林业企业发展矿业经济的措施

(1)林业企业应在适当的时机成立专门的矿产开发公司,投入资金对经营区内矿产资源的进行勘探,以探矿权或采矿权与相关公司合作,扩大参股比例。矿产开发公司可以针对已经参股的企业,直接参与经营,掌握企业效益。

(2)对参股的矿业公司要安排专人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担任副经理或财务人员,并按月将生产、财务报表报送林业企业,可以保证企业及时分红,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3)林区公安、资源林政、森林防火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对参股的矿业公司要真心服务,做好林地占用审批、森林防火、治安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赢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让外来投资商安心、顺心、放心。

(4)以法律、经济、规划、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和矿业权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消除无证勘查和开采、乱采滥挖、越界开采,以采代探,非法转让等各类违法行为,全面查处违法案件,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4 林业企业发展矿业经济的建议

4.1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

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配合省、州做好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地质勘查部门的沟通联系,开展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为矿业开发提供可靠的资源基础和地质资料,掌握矿业经济开发的主导权。

4.2 坚持依靠行业内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机械设备高起点开发矿业资源

鼓励矿业企业增大研究开发资金投入比例,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推广,通过技术结构调整,提高矿产资源的采、选、冶回收率,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

4.3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要严格按照生态、环保双重标准,少办矿、办大矿的要求发展矿产业。在矿业开发工作中,坚持“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建设与自然、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现代化矿业企业。坚持谁投资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对已废弃的矿区,要拓展融资渠道,加强生态恢复治理和矿区还林;对新建和改扩建矿山,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腐殖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对矿山产生的废弃物不能按要求及时治理、复垦的,不得扩大开采规模。

4.4 减少审批环节

矿产资源企业篇6

一、我国矿产企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一)我国矿产企业的特点

1.矿产资源不可再生,企业是按照开采、开发、枯竭、报废的运营过程发展的。

2.产品无差别,由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企业无法定价,影响利润的实现。

3.投资风险高,资源分布不集中,品质、产量地区差异大,所以企业开发之前勘探研究投入会很大。

4.勘探结果不确定,前期投入不保证能带来资金回报或因开采成本和难度太高而放弃。

5.工作环境艰苦,安全隐患复杂,很难吸引高级人才。

(二)我国矿产企业发展现状

1.矿业企业发展规模小,数量多。大型企业少、中小矿企多,行业集中度低。较多的民营或者个体矿产企业资金少、技术弱、装备简陋,无法保证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矿产资源浪费严重。

2.矿业企业技术落后,国际竞争力不强。加入wto后,企业对原有生产技术虽进行更新改造。但在机械化、自动化以及管理手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

3.矿产企业资源浪费现象频繁,可持续发展前途堪忧。由于生产中无法满足环保要求,同时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造成资源破坏与浪费,成本增加,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

二、全球矿产行业发展形势简析

(一)矿产行业国际竞争形势的分析

1.国际矿产业结构性问题突出。从矿产资源储量看,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波动、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和矿产投机活动的影响,全球矿产市场上的矿产品价格上下波动剧烈,经常发生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局面。从市场集中度看,发达国家跨国矿业公司利用特有的经济优势在全球范围开展矿产勘探活动,能够对全球矿产资源掌控。从市场主动权看,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提高,矿产资源生产者有更多的控制权,矿产市场由买方市场逐渐向卖方市场转变。

2.国际矿产市场竞争重心转移。从对矿产资源的实际控制转变为对矿产市场规范制定的掌控、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政府参与对其他国家矿业公司进驻市场设置障碍。跨国矿业公司凭借资本市场、金融制度、金融手段,操控资本流向,决定全球矿产市场资源分配,价格制定,从而主导全球矿产资源市场。

3.全球矿业政策不断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矿产资源的稀缺,使各国政府重视矿产行业法律法规,以适应新形势。发达国家制定环保能源和低碳经济政策,引导矿产企业发展清洁能源。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注重制定矿业政策,实施本国矿业企业资源储备战略。经济发展较落后的非洲国家有丰富的储量,制定开放优惠的矿业政策,吸引外资推动本国产业快速发展。

4.我国矿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少主动权。大型跨国矿业企业在矿产资源储备、矿产品生产以及矿产市场交易份额上居于垄断地位,操控全球矿产交易市场、主导全球矿业市场,制定交易规则,使我国矿业公司进入国际市场需面临许多贸易壁垒,在矿产品价格和数量的协商过程中我国矿企缺少话语权,处于市场劣势和战略被动地位,承受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二)国际矿业行业现状分析

1.矿业融资总额大幅下降。据2013年加拿大勘探开发者协会年会的矿产行业相关资料,2011年全球矿业公司融资总额为1080亿美元,2012年比2011年融资总额下降17%为896亿美元,2013年经济低迷,全球矿业融资的最佳场所加拿大多伦多股票市场受经济影响严重。

2.矿业股票市场普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冲击着各国的矿业股票市场,例如欧洲矿业股票板块普遍疲软。

3.矿产并购交易持续下滑。全球矿业企业并购重组在2011年达到黄金时期,从2012年开始全球矿业企业的兼并的收购金额不断下降,企业兼并重组的数量也不断减少,并购交易额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受此影响2013年年初开始,全球矿业企业并购交易持续下滑。

4.矿产品价格下跌导致矿企资本大幅缩水。全球大宗矿产品价格自2011年以来持续走低,但是矿业企业不能避免的需要面对产能增加和库存压力的激增局面,矿产品廉价出售使得矿业企业利润降低,投资者纷纷抛售矿业股,使得矿产企业资本不断缩水。

三、影响我国矿产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我国矿产企业发展中需考虑的风险因素

1.决策风险。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尚未解除,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使得我国矿业企业进行项目决策的难度加大。

2.资源获取风险。矿产资源的稀缺导致全球矿业竞争激烈,跨国矿业公司在全球频繁并购,矿产行业新进入企业不断增加,使得当前我国矿产上市公司资源获取成本的不断提高,国内外获取资源难度不断加大,资源获取风险不断提高。

3.海外经营风险。受西方“中国威胁论”舆论影响,不利的政治环境导致我国矿产企业海外经营风险较高,同时海外经营项目时间长、资金多,“国际化”经营风险大。

4.市场风险。产品价格受市场供求、资本投机以及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同时原辅材料若被某些企业垄断,则无法议价签合同,材料成本会居高不下,企业将承担市场风险。

(二)当前我国矿产企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1.我国矿业企业高成本时代的来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2013年8月比2008年8月增长了240.7%,导致矿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包括职工薪酬、用房用地、融资费用、原辅材料等成本的上升。

2.矿业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我国矿产企业面临产能化、库存化和金融化的多重压力,另外还有履行社会责任和环保要求的环境保护修复成本,改革开放以来的矿产企业高利润时期已逐步消失。

3.国内矿产勘察市场大幅度下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持续蔓延,我国中小型矿产企业出现资金链短缺、融资困难,无法进行矿产勘查,而大型矿业公司出于谨慎,不能将大量资本投入到勘探中,使优质矿山开采项目搁置。

(三)我国矿产企业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发展机遇

1.创新企业管理水平的机遇。严峻的经济形势往往是促进企业加强企业管理的动力、调整企业发展模式、投资者能够支持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为我国矿企上市公司改革转型提供动力。

2.提高产业集中度并购机遇。金融危机引发的不利经济环境,加剧了上下游产业链矛盾和矿产企业的优胜劣汰,但也能促进矿企兼并重组,参与国际产业重新布局的机会,运用资本运营,在国际矿产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

3.我国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机遇。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我国国内消费者对住房、汽车、电子产品等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会不断上升,能够有效的为我国矿业企业提供产品消费市场。

四、我国矿产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一)组成矿产资源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生产和资本集中的一种基本形式,由于矿业公司投资项目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利用集团内部资金等各种资源进入矿产市场、各子公司分层次进入市场,并通过跨国投资获得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更多的参与国际矿产市场。

(二)制定恰当的融资战略

一般的公司主要重视股票上市、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但对矿业企业还可以积极利用能带来财务杠杆利益的债券融资,同时债券的融资成本低于股票的融资成本,且能保障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此外可以设立集团财务公司,可以发行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来募集社会资本,充实本企业的资金链,便于进行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

(三)通过合作开发扩展海外矿业

在资源国当地成立矿产公司,共同出资、按当地规范共同开发资源,以便分担资金压力,风险共担、利润共享,提高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同时便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了双方的产业链。

(四)实行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的战略

1.加强成本计划和管理。我国矿企经营内容不仅有初级矿产的开采和提炼,还有相关矿产品的加工生产,所以应结合工艺流程和技术,加强全过程的生产成本的计划和管理工作。

2.对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进行控制。我国矿企应运用成本倒算方法,在企业内部明确成本指标,通过目标利润反向计算全年目标成本,之后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分解为各成本项目指标,然后分层传递,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并与工资奖金挂钩,提高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分析,及时反馈、发现异常并及时解决。

3.加强供应链简化经营模式。矿企通过供应链管理分担成本、工艺运筹实现核心业务协同,职能部门的流程优化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从而更好地管理库存、生产和流动资金。此外我国矿企可以寻求与行业内企业合作,通过共享双方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实现产业上下游生产成本的协同效应。

基金项目:

本论文是长春市市社科项目《自然资源价格和成本核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思德.现阶段矿业投资形势分析[J].中国矿业网,2014(03).

[2]德勤事务所.2013年全球矿产行业发展趋势报告[R],2013(12).

矿产资源企业篇7

关键词:煤矿企业;资源管理;经济效益

引言

煤炭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其非可再生性要求煤炭企业要做到合理开采,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加强资源管理有助于延长矿井使用年限,控制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国内煤炭企业普遍对煤炭资源管理产生新认识和新思路,将其视为企业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链条。从本质上来看,资源管理对煤矿生产有两个主要影响,首先是回收率对矿井缴纳资源补偿费用的影响,其次是吨煤成本控制。随着煤炭去产能化的不断推进,提高资源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1加强煤炭资源管理

1.1充分重视煤矿企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从宏观层面来看,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资源在很大程度卜促进煤矿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但是这对煤矿企业资源利用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技术层面来看,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可有效节约企业人力物力支出,控制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煤矿企业不断发展,这一效果和过程是认竿见影的。但是,煤矿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与企业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的煤矿企业要不断升级、完善生产技术,引人专业技术人才,实现煤炭资源利用的合理规划,并且充分重视企业技术运作。值得一提的是,煤矿企业管理层具备相当的远见规划与技术水平,制订的战略决策也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设备层面分析来看,先进设备是煤炭企业资源利用率得以提高的又一重要保障。资源利用率是对企业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的反映,煤矿企业在资源利用率高于常规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支出,节约资源,进而将其分给其他更需要的方向,从而更有利于推进企业经济发展。对于那些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的煤矿企业来说,生产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资金的投人。所以要想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就要从内部硬件资源人手,对先进技术理论以及高新设备力口以充分利用,譬如定期维护并视情况更新企业硬件资源,组建专业团队负责此项工作;组织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方法等等。充分利用可用渠道与资源来充实企业技术资源,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为资源的合理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1.2合理配置煤炭资源

要想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应合理配置各项资源,统筹规划企业整体的生产流程,禁止出现生产违规问题。煤炭行业的发展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在此过程中也难免存在盲目开采、私自扩大开采范围等一些违规行为〔z}。随着民众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以及煤炭资源储量持续下降,煤炭企业盲目开采行为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需要相关部门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来遏制,同时对其他生产企业也有相应的约束与警示效果。开采不合规行为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严重损害企业经济。如果开采不合规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就会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现阶段矿区开采、开发矿产资源两种运作同步进行,煤炭企业进一步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但行业内混乱现象也更容易出现。换而言之,倘若缺乏相对完善、高效的资源管理体系,难以合理配置煤矿资源,就会对煤炭企业生产和发展造成影响和制约,不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来看,煤炭企业首先要制订适合自身实际的资源管理体系,并予以修补和完善,确保矿产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现企业资源的统筹规划,有效监督资源开采行为和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坚决杜绝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先而盲目开采的行为。

2加强科技与人才资源管理

应加强科技与人才资源管理,以科技进步推动煤矿经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必然性,同样也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加强科技资源管理,必须有充分的人才资源做支撑,当今时代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第一生产资源[3]。企业有充分的人才储备,才能深人研究探索科技并加以灵活运用。然而我国煤矿经济以往多采用粗放型经营管理,高素质人才储备不足,难以通过科技进步来推动煤矿经济发展。因此,煤矿企业必须充分重视煤矿科技更新和人才储备,加大资金投人引人高素质专业化科技人才,在原有科技知识的前提下逐步熟悉煤矿经济产业,最终运用科技来完善煤矿勘探、开采等环节;中后期则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加强煤矿经济产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前期输血实现后期产业造血,达到自力更生的目的。随着人才储备工作逐步推进,煤矿企业管理层也要着眼于经济产业发展,优化产业设备结构,使之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例如将以往生产成本较高、耗费较大的机械采用资产折旧核算的方式处理,使之完成工作使命,及时推出工作岗位,为新科技设备让路。这样既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消耗,也为企业科研人员及时接触和了解行业科技设备知识创造了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科研人员整体科技素质。

3加强机械设备资源管理

对于煤矿企业生产而言,机械设备历来都是重中之重。煤矿机器设备皆为大型机械,不仅造价不菲,购人价格较高,后期维护保养工作支出也比较高。要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煤矿企业同样需做好机械设备资源管理工作〔alc首先应调整以往“重维修、轻养护”的不合理理念,应定期维护保养生产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年限,降低故障发生率并有效控制设备维修与更换成本。加强机械维修保养,也是提高设备运作效率的必要前提,是煤矿创造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切人点。其次,企业生产设备先进与否与企业生产成本有着密切关联,而成本管控是影响煤矿经济效益的关键点。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实现经营计划、生产计划与生产效率的密切结合,确保投资合理性,减少能源耗费并缓解企业经营负担,才能改善企业生产水平。在矿业生产中,企业管理层必须纠正错误认知,认识到及时更新机械设备的必要性,不应只关注设备造价几何,而是要充分研究新设备所潜藏的巨大生产力。一些煤矿企业认为无需花费高额资金更换机械设备,整体运作效率低下,也就难以提升生产经济效益。实际卜,设备更新换代的本质在于提升生产效率,只有生产效率提高,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管理与经济效益是两个关联密切的要素,强调煤炭企业矿产资源、科技人才资源管理和机械设备资源管理也充分反映了煤矿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谋求经济效益的根本需求,做好企业资源管理,更是当代煤矿企业在国民经济结构持续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吴开兴,贾晓燕.图形化煤矿设备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J}.煤矿机械,2015(9):16-17;18.

[2]程向军‘基于管理视角探讨煤矿资源的有效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4(4):237.

[3]李爱平,张瑞新,王忠强,等‘煤矿应急资源优化管理与调度监控研究叮].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29(4):151-153.

矿产资源企业篇8

关键词:矿产资源;适应性;经营

矿产资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50多年来,为国家提供了95%的能源、80%的工业原料,为增加我国经济实力、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与经济增长背道而驰的是,国内各种资源储备量在急剧减少。不仅包括与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密切相关的水、石油?、煤炭等资源,还包括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除了开发利用本国的资源外,积极利用他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是各个国家普遍采取的策略,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既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成为各个从事矿产资源经营的企业日益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矿产资源企业存在的问题

矿业企业是指从事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加工、销售的工矿企业及其辅助性企业的总称。狭义的矿业企业是指直接从事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企业,具体包括矿产资源开采企业、采矿企业、选矿企业、采选联合企业以及采选冶联合企业。广义的矿业企业是指矿产资源行业的所有企业,不仅仅包括狭义范围上的矿业企业,而且还包括所有从事有关矿产资源经营的企业。本文中所涉及到的矿业企业是指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经营的企业,即广义的矿业企业。这些企业的主要功能是将狭义范围上的矿产资源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分配。

矿业企业主要是将矿山企业生产出的各类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各个需要的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现阶段,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外市场的新变化导致矿业企业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产资源来源不稳定

造成矿产资源不稳定的原因,其一是矿产资源贸易企业的数量的日趋增多,尽管资源总量没有改变,但是分配到各个企业的可供经营的资源数量在不断下降,企业经营实现不了规模经济,因而导致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加大。其二是各类矿产资源储备量的下降,而对新矿源的勘探投资不足,导致矿产资源供给出现短缺。其三是资源储备量丰富的国家的政局不稳,也会导致矿产资源供给不稳定。

2.竞争力水平低

我国矿业企业大多数规模都比较小,多数依据矿山而建立,因此地理位置受到限制,进而导致投资环境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较为落后。此外,我国矿山企业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对矿产资源只是初级加工,往往将开采出的资源直接出售而没有进行再加工,因此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利用率较低,处于供应链的低端。进而很难在国内外市场上形成核心竞争力。

3.创新能力弱,缺少自有知识产权

我国的矿业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除了认识不足外,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是难以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的主要原因;同时,自主创新还没有成为企业寻求发展机会的第一选择,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受国有企业思想的影响。所采用的设备不是老旧,就是从国外引进的,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矿业设备很少。

4.经营和管理水平不善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跨国经营的管理体制是按市场化的原则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而我国矿业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体制严重滞后,缺乏统一且透明的政策。大部分矿业企业由于具有国有企业的性质,政企没有完全分开,政府还管着企业很多事务,如对企业投融资、进出口贸易等一系列市场活动的审批;过细的产权和人事管理;在部门与地区利益的驱动下,对企业的联合重组、收购兼并进行行政干预等等。除了政府对这些企业的操作外,企业自身层面的管理水平也较为底下。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都是政府官员出身,没有企业管理经验,往往注重“政绩”而不是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从事管理。

5.缺乏足够的人才

目前在中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一些涉外管理人员大多只是具有单一的外语专长或某一学科的知识,缺乏既懂外语又熟悉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多方面知识,了解和适应国外的社会文化、传统习惯、商业操守、政治、法律制度、利益集团等等的复合型人才。在跨国经营的业务往来中,有部分企业过度依赖国外的银行、律师和国外的一些中介机构,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判断能力,而且有时还会因合同缺陷等原因而上当受骗,而遭到损失。

二、企业适应性机理

复杂自适应系统(ComplexadaptiveSystem)理论首先由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JohnHolland在《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一书中提出的,定义为“由用规则描述的、相互作用的主体组成的系统”。CaS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述如下:我们把系统中的成员称为具有适应性的主体,简称为主体。所谓具有适应性,就是指它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交互作用。主体在这种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CaS理论与传统系统理论的区别见下表。

对企业适应性反应行为有影响的不仅有管理者、还有组织特征和环境因素。管理者主要是指企业的中高级管理者,能够对企业的决策产生影响的管理者。组织特征决定了企业内部人员各司其职,企业的反应性行为往往是由几条规则共同起作用的,组织结构规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环境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文化等企业可控因素,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背景、突发事件等企业不可控因素。在影响企适应性的环境、组织特征、主管特性这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环境,其次是组织特征。

三、矿业企业适应性对策

针对上面分析所得出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企业适应性决策机理,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调整,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1.加大开发力度,寻找新矿源

尽管全球矿产资源总量是一定的,但是仍然有一些矿产资源没有发觉,加大开发力度,积极寻求新的矿源。此外,还应该对现有矿源的重新开发,实现对现有矿源的充分开采和利用。通过这些途径来扩大矿源,来应对矿产资源储备的日益减少。

2.积极开展“走出去”战略

针对国内比较贫乏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企业应该积极利用政府提供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开展“走出去”策略。不仅可以缓解国内矿产资源的不足,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在本国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3.改善现有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

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资源消耗型产业比重是减缓资源压力的结构性措施。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技术落后造成我国第二产业的资源利用率偏低。我国第二产业一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而能源消费却占总消费量的70%。同先进国家比较,我国产品的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1.4—1.8倍,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工业领域的企业在技术工艺、设备效率及管理存在的问题,也表明我工业领域资源消耗过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因此,矿产资源企业在技术和效率上挖掘节能潜力。

4.招募高级管理人才

加快对跨国公司经营人才的培养,健全经营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不仅需要水平过硬的技术人才,更要有复合型具备国际经营资质的管理人员。我国资源企业今后海外投资的重点将是中东、中亚、北非、俄罗斯以及南美等地区,这些地区文化组成纷呈,民族、种族矛盾复杂,历史风俗差别显著,政治环境多变,对我国企业投资形成了挑战。因此我国企业今后应该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和人才队伍的完善,形成一支精通外语、外贸,熟悉国际投资游戏规则,能够识别和评估政治风险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化解或减少政治风险的国际化队伍。

5.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

面对政治风险,我国企业的无措往往是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无法有效收集处理蕴涵着政治风险的信息。今天的资源产业正处于一个全球一体化的相对依存状态,竞争更加激烈,风险被放大,更需要资源企业对外界变化做出积极而迅速的反应。从“安大线”之争中,多少可以看出中国石油公司反应不灵敏,在与东道国及母国的沟通上存在不足的问题。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充分借鉴国际大公司合作和沟通的成熟经验,特别是他们与东道国关系的处理,政治风险的规避方式等。当政治风险增大时,要及时与东道国沟通,阐明风险发生将对东道国产生的弊害,以获得谅解和支持,同时将信息反馈给我国政府,以利于我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保护我国企业的海外财产。

参考文献:

[1]刘传庚,崔焕金.矿产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政策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06,6:67-70.

[2]李帆,邓光君,叶会寿.论高新技术搞糟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途径[J].中国矿业,2005,1:26-28.

[3]王森,潘学峰,刘佳.基于变化的员工适应性反应模型.工业技术经济[J].2003,6:68-69.

矿产资源企业篇9

1.1全球矿业总体态势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力逐渐消退,2013年,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好转迹象,美国、欧元区、日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2.5%、1.1%、3.8%;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经济整体增速普遍放缓,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2013年,全球矿产品价格震荡下行,依旧低迷,大宗矿产品需求减少,波罗的海航运指数自2008年以来持续下降,低位徘徊,并在2013年初跌至近十年的最低值,今年以来全球非燃料主要固体矿产勘查投资大幅下滑,较2012年下降29%,金属勘查活动再创三年以来的新低,据加拿大标普/tSX全球矿业指数显示,全球矿业指数自2010年以来持续下滑,下滑幅度高达22%。2013年,勘查投资日趋理性,区域进一步分化,倾向于法治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地理位置处在较大潜力成矿带上的国家,投资位于前列国家或地区分别为北美、拉丁美洲、澳大利亚,其中北美、拉丁美洲两地分别占全球勘探投入的23%和14%,黄金、铜、铁依旧是矿种投资的主流,以铁矿石为例,在西澳、南美、西非、北美四大铁矿石主产区新增产能4.8亿t,占全球增量的64%。

1.2我国境外矿产投资背景

我国近几年虽然在重要矿产资源上储量大幅增加,但储量增长赶不上产量增长,产量增长幅度更是大大落后于消费量增长幅度,重要矿产资源进口额维持高位,进口依赖程度日渐提高,原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超5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在逐年激增,甚至连我国极有富有的煤炭资源近几年的进口量也在逐年攀增,2012年进口量已超过2.8亿t。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12年我国原油、天然气的剩余开采年限分别仅为22年和45年,铁矿、铜矿的剩余开采年限也分别仅为59年和54年。大宗矿产开采年限不断缩减,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是至少今后5~10年的趋势,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产生不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旦国际矿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就会对我国平衡健康发展的资源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实施境外矿产投资“走出去”是大势所趋的必由之路。

1.3我国境外矿产投资现状

2008~2012年,我国境外矿业投资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投资模式日益成熟,投资主体更加多元,“走出去”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进入2013年,我国境外投资受到国际矿业寒冬的影响,进入下降通道,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统计,2013年1~11月份我国企业境外固体矿产投资项目122例,投资金额50.9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数量和金额分别下滑23%、45%;在矿种投资上,过于集中,其中铜、金、煤炭三个矿种的投资额占据总投资额的近七成;在投资区域上,前三名分别为澳大利亚、南部非洲、加拿大,三个地区的投资额占据总投资额的近六成,这与去年投资区域排名大体相近,但投资额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以澳大利亚、非洲为例,相比2012全年,分别下滑37%和20%;在投资类别上,勘查投资大多为草根项目,主要投向周边国家及南美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较大的政治风险;矿业并购则主要出现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同时遭遇较大的法律人文差异困境。在投资下滑的背景下,民企参与境外投资热情依旧高涨,民企投资无论在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金额上,降速明显缓于国有企业,投资项目数量是国有企业两倍,投资金额更是占据境外总投资额60%。

2境外矿产资源投资存在的问题

全球矿业市场深度调整,矿业并购成本和竞争对手大幅减少,给我国企业难得“走出去”的好机遇。近几年,地勘单位纷纷“走出去”参与境外矿产投资,有的省地勘局为鼓励下属地质队参与国际矿业投资,提出了“一院一队、一队一国”的口号。民营企业同时抓住机遇,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逐渐成为境外矿产投资主力军,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非洲传统我国投资区域之外,民营企业现今北赴蒙古,西征中亚,南下南美,“走出去”路途越走越宽,步伐越来越有力,但“摸着石头过河”总是伴随着失败和教训。据中国矿业联合会初步统计,我国民企“走出去”80%案例均以失败告终,梳理近些年境外矿产投资案例,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2.1资源民族主义活跃

2012年,安永的矿业部门报告将资源民族主义作为2013年矿业投资的最大风险。在矿业投资逐步下滑,各国纷纷调整本国矿业开发政策以松绑矿业投资之际,不少国家却逆势而为,开征或提升矿产权利金及其他矿业税、加强对外资参与的控制、强调资源领域国有化等形式凸显资源民族主义特征,这些举措多集中在政局不稳定、政治风险高的不发达国家,而由于我国境外矿产投资起步晚,发达国家已抢占成熟稳定矿产资源国家市场份额,提高了我国境外投资进入的门槛,迫使我国继而转而投入那些投资资源民族主义活跃、风险相对高的国家或地区。如印度尼西亚于2014年起,禁止出口未加工的金属矿石,并将吊销违反此禁令公司的出口执照。此项禁令涉及铜、金、银、镍、席、铝土和锌,并对煤单独颁布法令;蒙古、津巴布韦等国将矿产资源等领域确定为战略性领域,规定战略性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9%。即使像加拿大这类发达国家,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资源民族主义的残留,如在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后,加拿大政府同时宣布对《并购法》的变革,特别是针对外国国有企业投资加拿大审批政策的重大调整,主要内容有:①今后外国国有企业收购油砂项目只有在例外情况下才会审批;②并购方有国有企业有义务证明对加拿大净有益;③对于非国有企业,审查门槛在加拿大内阁确定的日期后被提高或到6亿加元、8亿加元直至10亿加元(企业价值)等。

2.2矿企金融融资困难

国外矿业企业融资得益于完善的资本市场,大中小矿业企业纷纷选择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以筹集更多资金,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本身发展不成熟,使得矿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极为有限。在深沪两家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矿业企业多集中在国有大型矿企,中小矿业公司、省级地勘单位上市数量极其稀少。矿业开发运作的长周期、a股拟上市的门槛过高,使得这些企业难以上市融资,纷纷转向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一方面由于现有矿业权评估体制不完善,金融机构普遍对矿业的矿业权资产价值存有偏见,尤其是矿业权对应的矿产资源随着开采在减少,不符合金融产品流动性的要求,不容易申请下来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即使申请成功,由于矿产开发的长周期性,使得中小型矿山企业资产负债率节节攀升,加大了公司资金压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对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以省级地勘单位为例,2013年1~11月,地勘单位投资只占境外矿产投资总额2%,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融资困难,“走出去”的项目面临着较高的融资“价格”。

2.3矿产投资平台失位

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制定法律、宏观调控;中介机构进行行业管理、自律和服务。在政策层面,国家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给予特别的支持,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国务院办公厅曾在2012年以〔2012〕32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国际能源资源开发和加工互利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对促进企业境外投资的积极作用”。但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政策指引和扶持不足,草根勘查并没有获得财政资金和银行信托机构的青睐。在信息共享上,缺乏统一的矿产勘查信息服务平台,境外投资指南和动态信息匮乏,只是散见于不同部门的书籍期刊等,现只有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出版的82个国家/地区矿业投资指南,中国地质调查局定期公布境外找矿进展,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出版的《世界矿情》,商务部也年度《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等少数信息获得方式。在中介机构管理方面,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中介协会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我国目前中介机构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水平低、功能不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缺少专门从事资源储量估算、矿产评估以及会计核算的矿业投资中介机构,同时在制定矿产勘查技术标准及“走出去”行业规范、境外投资决策咨询、矿产投资风险评估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2.4矿产投资决策草率

根据2013年1~11月境外矿产投资金额统计,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来源为:跨行业企业、矿山企业、勘查单位,其中跨行业企业成为投资主要来源,投资额为30.56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60%。跨行业企业多集中在房地产、制造业和基金等行业,这类投资多表现为短、平、快的投机特征,一方面投资矿种相对集中、过于盲目,投资行为不切合地质工作规律、缺乏矿业技术和行业管理经验,这点在2009年对加拿大巴芬岛marryRiver铁矿投资上就得到很好体现,由于国内一家贸易公司的短视,让近60亿t的铁矿被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抢占了先机。另一方面,对投资目的国的法律法规以及投资风险考虑不到位,缺乏海外风险管理体系,生搬硬套国内矿产勘查工作流程,以投资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铁矿为例,首先投资行为要符合《公司法》和《原住民土地权法》有关的矿产资源事务管理条款,另外由于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各州的矿产开发隶属州政府管辖,矿产开发要符合西澳大利亚州颁布的《矿业法1978》、《采矿规章1981》、《采矿补充法2004》以及《私人地产上的采矿法1898》等等法律规章。另外向美国进行矿产投资需要特别注意,不同地区执行不同的资源所有权制度,东部地区执行从属于土地所有者的资源所有权制度,中部地区地表权归属于州政府或私人、地下矿产权归属于联邦,西部地区联邦独家管理地表权和地下矿产权。

3境外矿产资源投资对策及建议

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矿产投资,联合并购优质矿产资源,既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又是我国资源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针对当前“走出去”的困难与问题,遏制境外矿产投资项目和金额双下滑的趋势,构建新形势下的“政府引导、中介搭台、基金衔接、地勘先行、民企跟进、金融支持、保险保障”境外矿产投资机制至关重要。

3.1政府引导、中介搭台

政府引导是发挥政府公益职能。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合作,反对资源民族主义,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健全国家战略层面的境外矿产投资顶层设计,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减政放权,简化审批手续,减少政府审批范围和环节。尽快建立境外矿产投资的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制定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促进法,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及时跟踪更新,构建境外矿产投资信息服务平台,正确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中介搭台是发挥中介机构桥梁导向作用。加强中国矿业联合会、中银国际、律师事务所等中介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成立由地质专家、采矿工程师、法律专家和税务财会专家组成的国际矿业咨询机构,加强各中介机构信息共享,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前提下,中介机构不仅要定期公布全球矿业的发展现状、矿种产量及企业并购等重要矿业资讯,更要普及投资意向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政治经济、人文特点、文化差异以及原著民政策等,大体研判未来全球矿业走势及下一步投资区域和矿种热点,为地勘单位、民营企业“走出去”唱好戏搭好台。

3.2基金衔接、地勘先行、民企跟进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提出的建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其目的本是在一定时期内一方面起到风险勘查基金的作用,主要用于降低勘查风险,另一方面还要实现国家宏观政策对地质勘查市场的调控作用。探索地勘基金境外投资新模式,充分体现地勘单位部分公益性事业的特点,以中央地勘基金出资或与民营企业联合出资、地勘单位承担为主要模式进行境外风险勘查,一方面在风险投资相对较高或境外投资相对空白的国家优选试点,最大限度降低境外投资风险,为下一步拉动更多社会资金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境外投资相对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创建提炼不同国家地质投资找矿经典模式,为更多民企跟进提供可实践操作的找矿模版。鼓励地勘单位以技术装备入股,与民营企业与联合投资,发挥各自优势。引导民营企业理性选择投资项目,优化投资结构,支持中小企业集群化抱团“走出去”。完善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破除中外语言、文化、法律、习俗上的差异造成境外矿产投资的天然障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金融支持、保险保障

完善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对境外矿产投资给予一定的税款减免,试点实行部分矿种勘查投资补助金制度。加大“走出去”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民营境外矿产投资专项基金,重点支持“走出去”的草根勘查。拓展境外矿产投资融资渠道,降低民营企业借贷门槛,探索以境外资产、股权、矿业权为抵押贷款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勘单位、中小型矿业企业上市创业板融资,引导民间借贷机构向矿业投资领域倾斜。完善现有矿业权评估制度,对国外勘探实行投资保险制度,设立专门境外矿产投资保障险,鼓励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对境外矿产投资进行信用担保,降低投资风险,为投资活动保驾护航。

4结论

矿产资源企业篇10

关键词:矿产企业;金融;新疆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2

一、新疆矿产资源基本情况与开发现状

(一)新疆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新疆国际矿业博览会立足新疆,新疆依托自身能源优势,作为连通新疆与内地、我国与中亚国家的主要能源产地与能源市场,建设“能源丝绸之路”,将进一步加大我国与亚洲各国的互联互通。新疆地域辽阔,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是重要的矿产资源输出基地,矿产资源潜力位居全国第一,综合评价第二,在全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据统计,截至2013年新疆共计4870个矿山,其中大型矿山企业171个,中型矿山企业342个,小型矿山企业2358个;从业人员达28.9万人,年产矿量达到104075.87万吨,工业总产值19104016.71万元,综合利用产值达1612688.96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18064773.05万元,全年全区利润总额2486023.61万元。

目前,新疆境内已发现矿产138种,占全国已发现168种矿产的82.14%。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98种,占新疆已发现矿产的71.7%。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31种,非金属矿产60种,水气矿产1种。其中有10种矿产的保有贮量居全国首位,42种居于全国前5位,58种位列前10位。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2处,其中,能源矿产地8处,金属矿产地4处,可供开发矿产地5处。新增查明资源储量中,煤炭储量211.40亿吨。

(二)新疆矿产资源保有以下特点

1.国内稀缺矿产丰富

在新疆,目前来说前景比较好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很多,包括石油、天然气、锂、煤、钾盐、金、铜等,而这些基本上都是现下国内所缺乏的矿产。优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种类之多世界罕有,除了上述的矿产资源以外,新疆的玉石和宝石的产量和质量也处于全国前列,有些品种甚至闻名于世。

2.矿产资源分布广泛

新疆作为中国矿产资源最丰富在省区之一,当前已发现的矿产地有4000多处,这些矿产地B成的上百条成矿带广泛分布于新疆各处,且还有发现新矿种的可能。

3.储量丰富

新疆目前已探明储量的优势矿产资源中,以能源矿产资源最具优势。煤炭储量占全国比重40.6%,位于全国首位,焦煤储量87亿吨,为煤矿探明储量的9.16%,而且煤质较好。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0%和34%,优势明显。

(三)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从新疆地质勘探资金来源分析有三个:第一源于自治区矿产资源补偿费的40%专项资金;第二源于国家财政投入,包括财政补贴、预算外专项勘查基金、政策性银行贷款、国有资产投资、预算内拨款等形式;第三源于一些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的自筹资金[1]。

矿产资源勘查情况反映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2001~2012年全区共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121.94亿元,2012年共征收17.4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13倍,2013年1~9月,全区已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12.3亿元,地方经济发展费1.6亿元。勘查资金投入方面,新疆每年均投入相当的资金完成钻探勘查,由下表主要矿种投入资金情况可以看出,自2009年开始新疆投入勘查资金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12年投入地质勘查资金97.09亿元(中央财政6.90亿元,地方财政18.97亿元,社会资金71.23亿元),共计增加了4.42亿元。矿产资煤矿、铁矿、铜矿、铅锌矿、金矿等主要矿种勘查资金的投入也逐年上升[2]。

二、新疆矿产企业发展的金融需求

(一)矿产资源丰富与融资困难的矛盾

矿产企业融资是矿业企业在矿产勘查开采生产过程中,主动进行的筹措和运用资金的行为[3]。

新疆的矿产资源具有很大的“先天”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矿业开采技术水平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融资渠道不畅以及人力资源匮乏,新疆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阻碍了新疆矿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新疆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且大多部分来源于国家转移支付,可见国家对支持新疆建设的力度正在逐年加大;而新疆的财政收入在逐年增加,体量不断增大,说明新疆的经济实力也在逐年增强。

在矿产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是保障新疆矿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矿业企业的融资策略应该是为矿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所需要资金的中坚力量。证券融资、银行融资以及直接融资等重要形式应该是矿业企业融资的主要方法。

(二)新疆矿产企业发展的投资软环境分析

矿业发展环境还应涉及到矿业政策法规方面的因素。由于矿业开发与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更加需要稳定及连续的政策支持[4]。

1.国家对新疆矿业发展主要扶持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