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与策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1:18

文化艺术与策划篇1

一、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意义

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促进群众文化队伍的发展与壮大,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能够将文化工作者都集中在一起,使文化队伍扩大和稳定发展,业余活动的丰富与发展,会使一些业余的、有文化特长的群众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展示平台。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政府以及文化馆等部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馆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活动开展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群众心中文化馆的整体形象,因此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维护政府及文化馆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

要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首先需要有创意,这是前提和基础,有创意的文化艺术活动才能够吸引群众,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追求原创

进行头脑风暴,可以让每一位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不会受到别人的嘲笑与讽刺,能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氛围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挑选有建设性的创意。当前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文化艺术活动的内容也应顺应其发展,否则将会使群众产生审美疲劳,因此需要适当的进行头脑风暴,使群众文化工作者能够积极发散思维,提出更多更好、更有新意的活动意见,满足群众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2.充分整合资源,实现创新

文化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有优势,例如利用现有的舞蹈人员、绘画以及书法人员等,实现资源的有机结合,开创书画音乐会,实现动静有机结合,在悠扬的琴声、笛声中观看各位艺术家挥毫泼墨,群众能够深入其中,自由评说书画作品。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技术资源与文化艺术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形式以及内容上的新颖,更好的满足群众文化需要。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可以安装射灯、播放音乐等使观众的视觉效果更好,并通过微信、微博等将文化艺术活动展示在网络媒体中,通过网络评比、投票等加强群众的参与和体验。同时开展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活动,由政府主导,寻求市场合作,充分吸收企业、商家的资金、资源,促进文化艺术活动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

3.积极借鉴,促进发展

在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还可以积极的学习和借鉴,帮助文化工作者进一步扩宽思路,避免陷入思维的死循环中,日常工作中要多留意国内优秀的文化活动形式,借鉴其可行之处,并不断创新使其成为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三、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

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就是要对文化艺术活动进行设计研究,活动策划能够进一步指导活动创意,使文化艺术活动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

1.从群众需要出发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是要为群众服务的,因此必须要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群众的文化兴趣。活动开始前,应由文化工作者通过走访调查等形式了解群众的文化喜好,并结合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需要,明确文化艺术活动的目的、内容自己形式等,如果不从群众需要出发,策划出的活动与群众相距甚远,是不会得到群众认可与关注的。

2.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了解群众实际需要的同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可以调动的人员,物资以及财力。人员就是进行文化艺术活动时所有的人员,包括演出人员、后勤人员、安保人员等,物资就是活动中所需要的道具、灯光、摄影、音响、宣传展示等,财力就是举行文化艺术活动中可以使用的资金以及资金的分配情况,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统计与分析,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应规模的文化艺术活动。

3.明确艺术活动的定位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是大锅菜,不能将所有的元素都混到一起,要对文化艺术活动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够使文化工作者在活动策划中能够选择出科学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如果是在比较开放性的场地进行文化艺术活动,可以以表演为主,策划一些比较接地气的、活泼的活动。如果是在室内进行,就可以进行一些专业讲座、培训等形式的活动,要注意策划的内容的主题,满足社会群众的兴趣需要,还可以在节目中的某个时段加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因此文化工作者应进行科学的文化艺术活动策划。

4.进行精密策划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需要精密、细致,确保策划的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策划人员在策划活动时不仅要明确活动的内容、形式,还需要考虑到活动现场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如果事先计划是在室外的文化活动,但是遇到了不利天气或者观众骤然增多的现象,就需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现场出现混乱,造成人员伤亡。文化工作者在策划活动中要考虑全面、细致,并将所有的内容、事项都熟记,遇到紧急问题时能够沉着冷静的应对。

结语

文化艺术与策划篇2

2009年9月23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在北京举行新闻会,共同《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文化旅游结合的工作机制进行了安排。通过丰富和拓展文化内涵,不断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借助旅游市场助推文化产业化发展,以旅游独特的宣传方式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是文化和旅游合作共赢、实现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阐述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围绕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从6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提出重大举措。这一重大决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加强文化产业大发展,犹如催化剂般推动了旅游与文化的联姻。

近年来,随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综合性高校、师范和农业等专门性院校、高职高专等众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在旅游与文化联姻时代的到来之际,整合艺术院校的文化资源,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广西艺术学院于2011年秋季招收了首届文化旅游策划与管理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开创了全国艺术类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先河。相比综合性高校、高职高专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代表的艺术类院校所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学科特点。广西艺术学院文化旅游策划与管理专业方向挂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它属于广西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下的一个本科教学方向,这与其他综合类高校与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设置上有所不同。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托艺术院校丰富的艺术教学资源,突出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培养节庆旅游策划与管理、旅游演艺产品策划与管理的专门性人才,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以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基于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如何突出艺术院校的特点设置艺术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二、艺术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一)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高等学校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全国很多高校都已开设,然而大部分的综合类院校都以培养整个行业各方面的大众人才为培养目标,而与艺术结合,单独开设培养旅游演艺策划与管理以及节庆旅游策划与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院校还很有限。广西艺术学院作为艺术类院校,拥有得天独厚的艺术资源,结合艺术学院的特点,本研究初步提出了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教学课程四部分构成的课程体系设置,即以文化艺术类基础课程和管理类基础课程作为知识根基,以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主体,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将书面化的文化旅游策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行为化的策划和管理能力。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对艺术院校而言,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管理类的基本课程以及艺术类的基本课程,而艺术类的基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艺术常识。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在专业必须课程中,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课程群以及文化旅游策划与管理课程群是能够突出广西艺术院校地域特点以及艺术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要求每名学生至少选修4门课程。

有关实践教学部分,在规定的教学计划中,能力培养型课程主要包括各种实践实习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等。旅游行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行业,其所需要的管理者必然是理论与实务兼备的应用型人才。这一行业的特殊要求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对行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向,即培养具有较灵活适用能力、较强实践技能和较高管理理论水平的文化旅游管理人才预备队。因此,在实践实习项目课程的设置上,突出了文化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训练教学环节的设置与比重,在立足广西多样的民俗民族资源基础上,拟通过建立多个民俗文化、节庆文化旅游、旅游演艺产品实践教学基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行为能力。拟建立的实践基地包括:(1)南宁市区内(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实践教学基地):与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青秀山风景区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对博物馆中相关民俗文化内容的深入了解,增强学生的实际感知能力,同时在旅游景区可以深入了解景区经营与管理的相关实践知识。(2)广西区内各县市(节庆文化旅游实践教学基地):与南宁武鸣县(“三月三”歌圩文化旅游节)、百色田阳县(布罗陀文化旅游节)、百色德保县(红枫文化旅游节)等具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县市建立合作关系,在每年各县市举办相关文化旅游节时,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节庆活动的筹备以及初期策划活动当中,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3)桂林漓江旅游景区(旅游演艺产品策划与管理实践教学基地):桂林漓江景区内的大型实景旅游演艺产品“印象刘三姐”可谓是旅游演艺产品的典范。广西艺术学院可以结合处于广西的地域优势,与景区内“印象刘三姐”大型演艺剧组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旅游演艺产品在管理和策划的实践中应当具备的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除了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外,带领学生参与调研项目等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管理学与艺术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中节庆旅游策划与管理以及景区旅游演艺产品策划与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并能够在景区或策划公司从事与之相关的策划与管理工作。

此外,在毕业论文设计上,开设针对性的写作指导课,从论文的选题到写作再到最后成文,均给予学生全面的指导,使学生基本掌握研究论文的基本写作范式,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实践中选题,使选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二)核心课程的打造

在做好基本课程设置开发的同时,重点将《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文化旅游策划与管理》建设成为核心课程、特色课程。从而更好地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

《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是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包括《广西民俗文化》、《广西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四个板块。其中田野调查板块穿插在《广西民俗文化》课程中进行讲授,其余三门课程各开设一个学期,每学期36课时,2学分。共计108课时,6学分。该课程群立足于广西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培养学生如何开发具有民俗文化特点的旅游演艺产品,将民族民俗文化与演艺相结合,策划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旅游产品策划能力具有铺垫作用。此外,该课程群建设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独讲为主的模式,实现“教师”、“学生”、“多媒体”相结合的转变;即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从单纯的内容讲授向问题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思路的引导者等导航者的角色转变;转变学生角色,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自主学习者转变。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使知识的获得更加生动形象。

《文化旅游策划与管理》是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包括旅游策划与管理基本理论、旅游演艺产品策划与管理、节庆旅游策划、民俗旅游策划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各开设一个学期,每学期72课时,4学分,共计16学分。该课程群立足于广西地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活动资源以及广西艺术学院的艺术资源,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要求,采用“五位一体”的立体式建设思路,即通过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视频音频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对于实践教学,开设课程的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采风实践。目前广西艺术学院已带学生深入武鸣“三月三”歌圩民俗文化旅游节、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旅游节等地进行田野采风。此外,鼓励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要及时反馈自主学习成果。

三、关于艺术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建设,突出艺术院校特点与优势

在艺术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综合类院校相比,艺术院校拥有雄厚的艺术教学资源。广西艺术院校开设有演艺策划、表演艺术等专业,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同时,广西大型景区内山水实景表演基地,以及广西部分具有民族特色节庆活动的县市,也是艺术院校的实践基地。这都为广西艺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与就业资源。因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院校所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拥有突出的艺术学科优势,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鲜明的艺术学科独特性,应有更明确的专业定位,把旅游与艺术资源相结合,突出民族文化旅游特色,着重培养旅游演艺策划与管理、节庆旅游策划以及民俗旅游方面的专门人才。在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明确的前提下再进行课程建设的探讨,才能突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独特性,突出艺术院校的优势与特点。

(二)注重实践环节,展现实践教学的特点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也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应结合自身优势,充分规划好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两大板块[2]。校内实践方面,结合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音乐厅以及漓江画派艺术中心等艺术资源,在校内建立艺术会展旅游实习基地、艺术演艺旅游实习基地等,充分运用校内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在校外实践方面,建立旅游演艺、节庆旅游等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做到将知识活学活用。此外,广西艺术学院每个学期开学的前两周为实践教学周,实践教学周中由指导老师负责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与自己专业相关领域的实习中,在实习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实践教学周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报告以及实践总结,进行实践汇报。只有注重实践教学,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与实践结合、善动脑、会动手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课程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优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在专业建设上不仅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以及合理的课程体系,还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应符合学科的交叉性和复合性的特点,能满足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努力建设学科互补化、结构梯队化、高效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由于艺术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要与艺术相结合,要突出艺术特色,因此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师资队伍的结构应该是多学科多领域的结合,既要有旅游管理类课程群教师,同时也要有艺术类课程群的教师。更重要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仅仅局限于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更要不断扩充到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艺术学领域,从而形成旅游管理与艺术学科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能对旅游演艺领域、旅游创意领域以及节庆文化领域有较好的把握。同时也要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以及对理论知识的领悟力。积极聘请校外知名行业专家、教授和颇有心得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企业家来学校讲学、开办讲座和实习实践指导,通过与他们交流学习,多方面开拓了解、掌握旅游行业发展动态的信息渠道[3]。此外,还要鼓励和支持原有教师进行学历学位层次提高,攻读相关专业方向的博士学位,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提升,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助力。

(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直接体现。在课程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言,学生整体的学习自觉性与综合类大学相比有一些差距。因此,在艺术院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为重要。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意策划大赛、旅游创意大赛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鼓励学生组建自学小组,做好自主学习。此外还应加强学校的图书馆建设,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书籍以及电子阅览资源,为学生课后自学提供资源。

文化艺术与策划篇3

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纯粹公助性的活动在总体艺术机会中的比例有所减少,社会力量对艺术的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活跃的策展人往往主动在社会力量与艺术家之间、社会愿望与艺术行为之间起到沟通、融汇、整合的作用,而且通过有意识的筹资开源工作把规模越来越大的社会资金导入到艺术活动之中。筹集展览资金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极大地提升了策展人在展览中的现实地位。2000年,中国艺术展览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所谓的策展人中心制在投资方、艺术家的多向选择中应运而生,成为新展览体制的核心。计划经济时代艺术体制的遗留物如展览组委会委员和主任、评委会委员和主任、秘书长等头衔,经济转型初期临时出现的艺术主持、艺术总监等职位统统被策展人的角色囊括、取代。除了展览的经营之外,展览筹办、运作的几乎所有权力和责任都高度集中到策展人身上。2000年之后的当代艺术实践表明,许多展览的主办单位不仅认同而且也接受了这种策展模式。

2003年,继上海双年展、成都双年展、广州三年展之后,拥有中国美术圈正统、主流话语权的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也采纳了策展人机制,无疑是策展人制度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的一个缩影。

策展人

策展人的全部工作就是为艺术家的作品提供最优秀的展出条件。这是策展的原则和态度。具体来说,策展工作几乎包罗了展览中的万象。从确立展览主题、立项申报与预算论证、遴选艺术家到选择展览规模与形式、把握展场设计与布展工程、落实展览保持和作品安全,从撰写展览前言与学术主题阐述文本到主持展览的学术研讨,从编辑展览画册、作品导读、文献资料到展览推广、媒体、社会宣传工作,从展览资金的分配到总体负责艺术家材料费的审核与发放,甚至作品的包装、运输、保险、报关、仓储,都由策展人来承担并统筹。在策展人的服务意识中有一条准则,即艺术家是对的。首先要努力把艺术家异想天开的创意实现出来。

当代艺术事关原创,具有较为特殊的操作方式、游戏规则和价值观,有别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理逻辑,有别于当代社会其他领域约定俗成的法度和规则,有别于流行的价值观。策展的理论与实践都是为了让社会更多地认同当代艺术的操作方式、游戏规则和价值观。当代艺术的策展,指涉的是当下和未来的文化建构。所以,策展无小事,策展要求策展人适应一种事无巨细、周密细致的工作。大到让展览意义如何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小到把一颗钉子如何准确地钉在墙面上,都是策展人所要关心和落实的事。一个展览是否有意义,关键是看它能否打造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卓越的精神产品。

在21世纪的中国,随着当代艺术本土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也对策展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艺术家鲜活的艺术实践的及时了解、对视觉经验的丰富积累、对艺术动向的敏锐判断、对艺术问题的深入把握、对艺术社会内外各种规则的洞察都是策展人必备的素质。此外,筹集资金、商务谈判、艺术管理和学理思维的能力以及中英文的书面、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也成为对一个当下国际艺术交流大环境中的本土策展人自然而然的要求。一个独立的策展人,就有条件成为一个务实敬业、实践中出真知的知识者。当代艺术的实验性,使策展人难以因循守旧,受限于既有的艺术标准和规则。策展人时时面对突发问题、不得不挑战的是自身极限。当代艺术的创新,就要求策展人不断打破审美定势,跳出路径依赖,摆脱思维惯性。策展人不得不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通才,需要将人文科学的各种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否则难以应对艺术家千差万别的艺术方案及其语境。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有卓越。

中国的当代美术馆

当代美术馆一般是公立或私立的非营利机构,宗旨是推动国际和本地的现、当代艺术。国际上的当代美术馆大多采用“白盒子”模式,场地简单大方、朴实无华,简单要素就是白墙、水泥地、色彩低调的天花板、专业灯光。许多现、当代美术馆还打造一些挑高空间,以应对当代艺术多样化的实验特性。

其实在美术馆整体的运作规范中,这一切并不简单。白墙需要能钉上钉子挂画,需要每次展览以后重新粉刷、维护。水泥地面必要时可以改造、开掘,以营造新的空间条件。天花板横梁必要时可以悬挂一定重量的重物。专业灯光必须可以调节、重新定位。

美术馆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具有巨大的品牌效应,一直是国内外基金会和赞助机构、公司追捧的对象。美术馆的形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美术馆的策展工作是其软件中的重要一环,是保持其形象、学术品位、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一旦展览质量、学术水准不到位,美术馆的形象建设则无从谈起。

当代美术馆既是一个社会与时俱进的思想前沿,又是一个追究文化问题、进行文化反省和批评的现场。美术馆自身学术形象是否鲜明,在于其独到的思想深度和独特的文化洞察力。而这一切又是通过规范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并重的制度建设来体现,其中以确立自身的学术架构为要务。

当下中国的一些开放城市,各种背景的中小型美术馆不断在浮出水面。2003年起,在上海,有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徐汇艺术馆等相继成立:在北京,有今日美术馆、北京皇城艺术馆、尤伦斯艺术中心、宋庄美术馆等不断登场。其中,既有各级政府设立或间接支持的美术馆,也有诸多企业和私人创办的美术馆,也还有一些由外资作主要后盾的非赢利艺术空间。中小型美术馆的建筑物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盖起来了,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何维持、如何管理、如何运作就成了所有美术馆热情创立者们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其中的瓶颈往往是资金、管理团队和制度建设三大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型美术馆,这种自我认识有助于中国的许多美术馆找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继续按国际规范加强美术馆的专业性,使中国的现、当代美术馆在行政运作、展览策划、学术研究、典藏教育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向国际优秀的美术馆规范化运作的水准看齐。同时,中国的现、当代美术馆必须确立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态度,在本土文化建设和国际交流语境中形成独有的、不可替代的学术个性和学术地位,身段灵活地与本土社会互动,以历史的眼光建设打造一个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文化平台。

中国新兴的美术馆策展机制

今天国内试图按国际惯例操作的美术馆,一般都实行正规化的策展人机制。设专业策展人,长年从事策展工作。美术馆的策展工作是日常性、持续性的。

美术馆的整体展览策划与管理机制是发展中国家在艺术行政管理的学科建设中的重点,是美术馆之为现、当代美术馆的核心要素之一。现、当代美术馆不是展览馆,自身场地的展览须有学术规划,规划须有学理思考和文化建设的思路。一年或多年的策展思路不同于单一展览的策展思路,必须有长远的文化战略眼光和思想理论建设的标杆。以量取胜,频繁展出,无助于展览水准的保持和提高。而且美术馆团队疲劳应战,美术馆资源过度开采和使用,也无助于自身的充电、调养、整顿提高。运筹帷幄,有张有弛,固然是美术馆展览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要义。但更重要的是,在策展的学术架构中推进并提升展览,让展览独具建设性。以学术理性规划全年或多年的展览,让展览少而精,不断地减少展览数量、提高展览质量,不仅是美术馆策展规划的重要理念和长远思路,而且也是在相对艰难的条件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当代美术馆能够脱颖而出的不二法门。

美术馆的主流展览大致可分为自创展、合作展,引进展、交换展、征件展等几种。这样的分类便于策展人在行政操作实践中建构宏观思路和架构。经过梳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展览,采取一整套相应的应对机制和解决方案。美术馆展览的整体决策、管理思路一旦明晰,就能抓住重点,把握比重,精简具体的策展流程,提高效率。

美术馆的这几种展览都需要美术馆专业策展人不同程度的工作投入。策展人员必须制订全年展览计划。首先要策划原创展览,其次要审核合作、引进展览的申请报告,并负责实施所有展览。策展人员必须根据展览程序和国际惯例操作展览,包括签订协议、准备展览文案、全程落实展览布置和展览保持、人员接待和撤展。

自创展是指美术馆自己发起、组织、策划的学术性的原创展及具有一些其他功能特性的展览。这是美术馆确立自身学术个性的关键,美术馆必须重视的首要的创造性工作。自创展是一个推崇文化原创精神的美术馆的立馆之本,往往倾美术馆之力,把它们打造成美术馆全年展览的学术标杆和龙头。自创展一年至少应确定数个,数量可以逐年递升。也可以在两至三年之间发起一个重中之重、具备较大学术容量、但绝非国际双年展模式的展览。自创展必须有文化针对性,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原创性。但强调典藏性、教育性、文献性等功能特性的自创展也是可以超乎常规,策划出新意,让美术馆成为当地社区文化生活乃至本土社会文化需求的一部分。自创展由美术馆自身的策展团队独立策划,是但凡国际著名美术馆走向成功、树立独特学术形象的必经之路。纽约的moma、ps1、新美术馆如此,巴黎的市立美术馆和东京宫如此,伦敦的泰特美术馆更是如此,泰特甚至有一个人数庞大的策展团队。

客席策展人制度也是一些美术馆营造自创展的有效补充。自创展邀请客席策展人譬如独立策展人、来自其他美术馆的策展人联合策划,或加盟策展团队,利在整合学术资源、开放多元视野、交换不同经验。只邀请客席策展人联合策展,同时又不邀请客席策展人独立、完全地策划美术馆自创展,是一些坚持主导立场的美术馆的学术机制。这样的美术馆往往十分注重自身的发言权和独立文化形象。

自创展完全由客席策展人策划,美术馆自身策展团队仅履行策展行政的配合和服务之职,是中国中小型美术馆强调艺术行政的一种常规打法,这种打法的诉求主要在于艺术的教育推广、典藏和社区服务。然而,致力于自身学术个性建构的美术馆,往往会慎用客席策展人以及完全由客席策展人策划的自创展。

引进展也是现代美术馆的常规展览之一。由于美术馆自身策展资源不足,引进其他美术馆的优秀展览和独立策展人策划的展览,仍不失为美术馆拓展并借力外部资源、学习并借鉴他者经验的一种方式。引进展分两种:被动引进,主动引进。

被动引进的展览俗称“接活”展,坐地观望,等待人家的展览项目打上门来,从中仔细选择质量、意义、价值超群的展览进行立项、磋商、谈判。条件成熟,即加以引进。这是发展中国家美术馆最常规、最有惰性的展览形式之一,是以往场租展的惯性延续。在操作上具有不稳定性。展览的质量、时段、策划与运作方式深受展览提供方制约。几乎每个追求卓越的专业性美术馆,都以不断削减这类展览项目为荣。以开放的、不拘一格的心态、面对全球艺术圈主动出击,遴选那种可以整体打包、移师再展的现行展览,整体移入,或精选其中一部分引进门来。这种引进展就与守株待兔的“接活”展有本质不同。这种引进展的规划由于出于主动,预设条件可以较高,挑选余地可以较大,合作的空间可以较宽,酝酿时间可以较长。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首先可以锁定国际艺术社会和展览供求市场的高端。用“猎头”的方式在国际、国内争取学术资源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优的展览

当下,中国国内的中小型美术馆安排引进展较多,有的美术馆往往全年要引进多次展览。在自创展资源不足的情形下,变主动为被动,主动引进优秀展览,是美术馆提升展览质量、确立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的必要举措。

交换展是引进展的特殊方式。不仅引进,同时涉及输出。美术馆与国际上优秀的美术馆形成合作、展览交换的关系,可以用共同策划、两地交换展出的自创展进行交流,也可以在常规条件下直接交换各自的自创展。国内、国外的优秀美术馆都预设在交换合作的意向之内。交换展是不同美术馆资源和经验的互补,由此,一个新美术馆在自身提升、锻炼过程中可以大得裨益。但美术馆一旦成长起来,就会回避这类容易流于形式的学术交流。因此,一个中小型美术馆安排交换展,应着力加以递减。

征件展可以强调实验性和美术馆特色。美术馆拿出一定的空间上网征求展览提案。在一定时段内,召开美术馆策展部学术会议或艺术委员会成员的评审会,选出适合展出的优秀提案,由美术馆本着指导、支持、制约的原则辅助实施。征件展应该是一个发现、推举年轻策展人和艺术家的舞台。征件展的频率和预算应有所控制,中,j、型美术馆应以全年安排不超过六个为宜,展览预算积极寻求国内外基金会和民间赞助的支持。

巡回展可以是美术馆的自创展,在美术馆首展后出去巡回,也可以是引进展、交换展和征件展,在展出后到其他城市的美术馆或其他空间展出;也可以打包出口,到其他国家展出。巡回展既可以获得更大的文化影响力,也可以均摊展览成本、降低预算压力和资源浪费。当然美术馆作为展览原创单位的品牌行销,也会取得放大效果。巡回展必须视美术馆自身能力和馆外资源整合的能力而行,适合从一年作一次开始起跑,积累经验,再作发展。

展览的行政分类法特别有助于展览管理制度的建设。在统一管理的理念下,什么样的展览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来对待,配合什么样的处理方式,什么样的展览应该侧重,什么样的展览应该缩减,应该清清楚楚。方针既定,就要贯彻到制度层面的具体建设和执行。这样,策展管理才能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中国首家现,当代美术馆的策展实践

2003年12月28日至今,作为中国首家政府背景的专业性当代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shanghaiduolunmoma)已成功运行五年多时间。五年多来,这家中小型美术馆硬件、软件建设初具特色。特别是由于一系列定位准确、文化针对性鲜明的当代艺术展览的举办,让美术馆获得了人气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美术馆自创的《打开天空》、《上海酷》等注重本土平台视觉文化建设的展览,推出的《两个亚洲、两个欧洲》、《无人之境》、《hexa计划:闪现》等较高学术定位的国际展,在国际与国内艺术圈中备受瞩目,国际媒体《纽约时报》、《南华早报》和专业媒体《artinamerica》、《artpress》、《artnews》、《artlink》等纷纷以专题多次报道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展览和学术倾向。这一系列以全球本土化模式举办的展览,通过本土社会视觉经验的不断刷新,致力于在纷繁复杂的艺术生态中,引导出塑造中国当代艺术主体性的全新语境。在国际视野中,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是中国自立、自为的一家成长中的小moma。在发展中国家的独特语境下,它不得不面对独创性、建设性乃至挑战性的美术馆工作。然而,它所打破的许多国内纪录,探索的许多前人未涉及的领域,都对中国其他中小型美术馆的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既然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已经积累了五年多的经验,以分析、总结的方式看待美术馆自身的制度建设问题,从实际经验出发探讨完善中小型美术馆制度建设的可能性,不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还可提供了许多可参考的经验。以“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为办馆理念的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在一年多的摸索中逐渐确立了以原创思想为文化目标、以原创展为主打展览的学术定位。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有利条件、经验的积累可以视为美术馆推进自己,创立自己文化个性的前提。但是,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继续从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入手,调整在制度建设上的心理结构,确立一个可持续推进的、深具潜质的现代美术馆学术架构,是美术馆的当务之急。这也是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再次起跳,以卓越的文化建设形象真正跻身于世界美术馆之林的根本大计。

美术馆的制度建设中,自身学术架构的确立十分重要。就展览策划而言,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一反国内美术馆的常态,在开馆之初,率先设立总策展人职位和机制,并设策展部为美术馆的核心部门,就是重视策展在一个美术馆制度建设与学术架构中的重要性。通过策展的规范化管理,一个当代美术馆才能实现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所不容替代的文化建构作用和不容推卸的文化反省角色,并由此体现出一种基于发展中国家之后发优势的文化原创的特色。

策展与媒体传播

中国当代美术馆的策展与媒体传播的互动机制,在美术馆公共推广、营销方面十分关键。原创层面的当代艺术,在生成方式上往往先拒绝商业性,仅仅依赖于传播存在。这是实验艺术能保持它的独立性、批判性和精神性的可能条件。实验艺术如果不传播,作用还是体现不出来,纸上和网络媒体的放大成为它传播的最重要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口口相传的“口碑”。恰当地处理好实验艺术与媒体的关系,实验艺术就有可能保存它的敏锐性与前瞻性。

公共传播一旦生效,美术馆动员社会赞助的号召力方能立竿见影,因此,美术馆推广、营销的这一市场环节往往在展览展出并传播之后发挥功效。公共推广、营销的成功应该是一系列优秀展览的结果,而不是动因。

当代艺术在中国国内的本土化进程中,除北京、上海以外,当代艺术也形成了对广州、深圳、南京、成都、重庆等几个媒体中心的依赖,在这几个非主流的信息传播中心,已经形成一种媒体惯性的行为力量。这种行为力量由港台地区开始,在国内得以实用,而且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再就是,网络化的存在。以前在北京、上海做艺术活动才可能形成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辐射。现在,把好的艺术活动在成都、南京、广州等地的美术馆或替代空间做,同样可以取得在北京、上海的效果。原因之一是当地媒体的主动参与,之二是通过网络的继续放大和媒体信息的自我克隆,自身繁殖,使当代艺术信息得到更多的传播。

美术馆的艺术展览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上,有以下三个点:学术性批评:局限于艺术圈;报道式批评更有社会性和广泛性,尽量强调通俗易懂;媒体活动报道:兴奋热点在于新闻性,可能会造成对某个艺术事件的误导,但其对新闻的捕捉是最敏感的。在艺术策展时要考虑到这三个点,考虑到和大众的关系。

当代艺术活动的公众互动方式大体可以分几种:>中击型、灌输型和互动型。冲击型的当代艺术活动,如在一个公共空间里突然发生的行为艺术展,由于纸上和网络媒体的集团化操作,一下子辐射到全国上百家报纸。一个艺术行为,通过国内媒体竞相报道的方式进行传播,至少让公众知道有当代艺术这码事,有行为艺术这码事。他们可能会批评,但至少人们开始谈论当代艺术、行为艺术。在谈论过程中,当代艺术可以进行传递。

灌输型的当代艺术活动,如雕塑公园请艺术家在城市市区或市郊做雕塑作品和户外的装置作品。公园形成后,几乎每天有许多市民和游人参观。无论是上海张江公共艺术计划“现场张江”,还是桂林的愚自乐园等等,都以亲民的姿态,形成了当代艺术对民众灌输式的艺术教育。

文化艺术与策划篇4

关键词:博物馆策展与设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

博物馆策展与设计课程是以艺术管理与博物馆学和广告会展专业为依托,以文化市场需要为根据所设计的新型专业课,实践性较强,综合培养潜质全面开发的教学理念,通过大量与艺术管理相关的艺术生产、艺术市场营销、艺术经纪、知识产权、文化法规等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博物馆策展与设计的规律及特征,从而为参与文化市场开发及运营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策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知识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背景素养,可参与大量的博物馆策展与设计活动的策划与营销。也培养当代艺术经纪人、艺术策划人和文化管理者的专业能力,使其能胜任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以及艺术品投资咨询等具体工作。

博物馆策展与设计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博物馆策展和艺术管理运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我国的主要文物种类和重要文物实例,具有对人类文化遗存评价、鉴赏的基本能力;了解我国艺术策展和策展设计工作的政策和法规,了解文物与博物馆策展管理的国际规章和博物馆策展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体现在技术应用方面和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提高博物馆策展设计能力等综合素质;教学环节上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运营能力。根据学科现状,其前期课程包括博物馆策展概论、文物学概论、艺术管理概论、美术史等。

博物馆策展的基本任务是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普及服务。因此要使学生了解博物馆策展的宗旨及“三性两务”,博物馆的基本性质是科学研究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收藏所;博物馆策展在社会中的作用在于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的实效①,博物馆策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策展进行分类了解。从形式上讲,发达国家在形式上形成由大型著名博物馆策展和各层次各类别专业博物馆策展以及众多小型博物馆策展、社区博物馆策展共同构成的一个全社会的博物馆策展体系。从理念上讲,关注普通民众,关注生态环境,参与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从管理上讲,运用信息技术,强化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是博物馆策展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博物馆策展教育功能的倡导,强调博物馆策展应成为大众的教育场所的观点,建立把博物馆策展和大学结合起来的概念。同时在社区成立博物馆策展,让公众了解博物馆策展的文化诉求。博物馆策展与设计课程要强调建立原初的工作使命,博物馆策展的根本目的事关博物馆策展发展的长远目标,也是博物馆策展发展的基石。强化工作具体职责,即一个博物馆策展的物质文化及所承担的义务,包括时间范围、业务训练、地域范围、专业领域等与同类博物馆策展的关系。博物馆策展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的战略规划,一般需要数年才能完成,包括藏品保护计划、扩展计划。因此课程设置的实训培养要有短期目标,一般是一年或更短,有明确的时间表,有具体的执行者。从整体上了解博物馆策展公共项目管理的能力,包括一切可以增加公众接近展品的活动和途径,以丰富观众的经验,增强其欣赏水平和对藏品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博物馆策展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并将之纳入博物馆策展的总体规划当中,使其与信息化成为一个整体。

博物馆策展与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交叉门类的课程,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进行熟练的操作和实践。多采用实例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练习,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每讲完一个较完整的章节后,应布置些综合性较强的实训,使学生能更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博物馆运营。在课堂中,应对讲解内容精简化,同时进行策展设计项目综合演练。教学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大多数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为目的。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领悟能力有较大的不同,教师应把课程进度快慢定在中等偏下学生的接受程度。在课程设置上要“参研学理,确有规则”。博物馆策展设计的基本前提为是否有适用性(策展设计能否培养各种技巧和技术,把陈列内容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进入确定空间的陈列体系是否清晰准确,参观路线是否流畅,陈列布局是否便于日常管理);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考虑每一部分是否能产生相应的效果,防止安排或策展设计不当造成时间和劳动力的浪费);展览能否符合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防止过分艺术,不能唯美,也不能庸俗,要典雅而大众);策展设计所涉及的各方面,如展览主题,展品数量、大小、意义、重量,展览空间,展览所需材料(价格、表现力度、制作的难易程度)等能否满足总体策展设计和分段分组策展设计的规划,是本课程所要关注的方面。在课程设置的深度上使学生了解博物馆策展观众的行为类型,如行走中定向与位移的运动特征,视觉与视运动(凝视、浏览、飞读),同时了解观众在博物馆策展中的时空分布:不同时段观众在博物馆策展的分布,包括不同展室观众的分布。总之要培养学生认识博物馆以休闲为取向的学习特征,培养学生关怀多元文化并建立自导性的学习方式。

(注:本文系孙海垠主持的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北京广告产业集群价值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pHR201108379;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暨高等教育孵化策略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QSm201211417010;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应用型大学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暨创新机制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t.R.亚当姆.博物馆的公民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安.博物馆策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文化艺术与策划篇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省市级公益性、综合性艺术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上海艺术研究所已经走过了32年的历程。在经历了曾经的辉煌和困惑后,如何直面新形势,在新的生存环境和时代需求的背景下谋求艺术科研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是当前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7月14日,上海艺术研究所召开“新时期上海艺术科研事业定位与发展研讨会”,邀请部分离退休专家和全所同仁共贺所庆,并就上海艺术科研事业的未来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发挥在上海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决策论证、信息咨询、创作指导、活动策划、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智库作用,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供具有理论基础和操作可行性的政策咨询和决策依据;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广播电视发展、文博事业、文化产业和市场、文化艺术、文化交流合作、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面向上海文化文物广播影视各领域,向全体市民提供公益性的文化艺术研究、培训教育和信息服务及成果宣传,为提高城市居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贡献力量,应该成为上海艺术研究所的明确定位和职责。32年来,上海艺术研究所为此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公益性、综合性艺术科学研究机构应有的历史担当。在承担和完成国家和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如文化艺术史论构建和梳理、文艺志书编撰、文化艺术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大活动和展事策划筹办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方面,显示出较强的团队效应和学术影响。近年来,上海艺术研究所积极参与上海文化事业总体规划和行业体系研究、世博会展览场馆设计、世博论坛策划等重大项目和课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展望未来,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上海艺术研究所应该坚持以研究为本,向市内外兄弟科研单位学习,发挥综合性研究的功能特点,在重要研究领域加大力度,培养创新人才。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也要加强应用课题研究,要为上海文化艺术各门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专家们提议,要研究上海自己的文化艺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京、昆、越、沪、淮、评弹等要有专人研究,还可以考虑与本市和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有关科研单位合作设立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专家们表示,愿意出力为年轻人设计课题,提供指导和帮助。大家一致表示,对上海艺术研究所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文化艺术与策划篇6

关键词:策展;策展人;当代美术馆

中图分类号:J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077-02

一、策展人的发展状况

策展人一般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在西方“curator”通常指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赢利性艺术机构专职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或策划组织艺术展览的专业人员,也就是常设策展人。与之相对应的“independentcurator”通常译作“独立策展人”。策展人的产生与博物馆、美术馆体系的建立密切相关。

早在16世纪这一职业在西方大多为私人博物馆兴起初期馆内藏品研究和保管人员,也可能是博物馆行政、资金和运营的整体统筹管理人员。17世纪后私人博物馆对外开放,这时出现了一些有主题的艺术展览活动,策展人由此而生。18世纪开始,像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馆等出现了对具体区域或时代艺术品的研究和保管人员,即我们现在所指的常设策展人。这些人员专业背景有艺术史、博物馆学、艺术批评、艺术管理,也有专门的艺术展览策划学,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策划组织当代艺术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有了独立策展人一词。

目前策展人在中国相对发展晚了三四十年。大约到90年代中国本土的策展人开始形成,由于体制不完善,早期的策展人大多是些艺术评论家。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策展人的概念逐渐被泛化,很多策展人更多的变成了一个投资者或管理者。尤其是拥有诸多艺术品的人,把展览带来的市场增值和个人利益相结合,这是对艺术发展形式上的扭曲。而纵观国内外,真正好的策展人应该是批评家,而非画贩子。2000年中国艺术展览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所谓的策展人中心制在投资方、艺术家的多向选择中应运而生,成为新展览体制的核心。除了展览的经营之外,展览筹办、运作的几乎所有权力和责任都集中到策展人身上。

当代艺术的策展,是当下和未来的文化建构。所以要求策展人适应一种周密细致的工作。随着当代艺术本土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策展人应对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及时了解和对艺术动向的敏锐判断。此外,筹集资金、商务谈判、艺术管理以及交流能力,也成为对一个当下国际艺术交流大环境中本土策展人的要求。当代艺术的创新,就要求策展人不断打破审美定势,跳出固定模式,摆脱常规思维,不断超越自己。

二、策展人与当代美术馆

当代美术馆一般是公立或私立的非营利机构,宗旨是推动国际和本地的当代艺术。美术馆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策展工作是其中重要一环,是保持其形象、学术品位、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当下中国的一些中小型美术馆不断涌出。2003年起,在上海,有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徐汇艺术馆等相继成立。在北京,有今日美术馆、北京皇城艺术馆、尤伦斯艺术中心、宋庄美术馆等不断登场。其中,既有各级政府设立或间接支持的美术馆,也有诸多企业和私人创办的美术馆,也还有一些由外资作主要后盾的非赢利艺术空间。中小型美术馆一个个接踵而至,但如何维持、管理、运作是所有美术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其中的瓶颈往往是资金、管理团队和制度建设三大问题。

现在国内试图按国际惯例操作的美术馆,一般都实行正规化的策展人机制。设专业策展人,长年从事策展工作。美术馆的策展工作是日常性、持续性的,整体展览策划与管理机制现当代美术馆的核心要素之一。

2003年12月28日至今,作为中国首家政府背景的专业性当代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已成功运行五年多时间。其中,美术馆自创的《打开天空》、《上海酷》等注重本土平台视觉文化建设的展览,推出的《两个亚洲、两个欧洲》、《无人之境》、《Hexa计划:闪现》等较高学术定位的国际展,引导出塑造中国当代艺术主体性的全新语境,对中国其他中小型美术馆的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美术馆的制度建设中,自身学术架构的确立十分重要。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一反国内美术馆的常态,在开馆之初率先设立总策展人职位和机制,并设策展部为美术馆的核心部门,通过策展的规范化管理,一个当代美术馆才能实现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建构作用,并体现出一种文化原创的特色。

三、策展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策展人其实是对当今艺术现状及艺术家个人的思考,试图通过展览的主题、策展的理念,展现出策展人对艺术和文化的一种观点。也就是说展览本身是策展人创作的一件作品。艺术家可以只对自己的作品负责,而策展人所面对的包括经费筹集、展览场地、艺术家作品与方案的调整、作品摆放的协调、整体布置、画册编辑、宣传的推广等。

策展人逐步受到追捧是因为策展人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这个话语权与他的学养、造诣、学术判断和工作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也与他的人脉储备以及给艺术家造就的机会有关联。而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出路,就是发表、展示和收藏。策划一个艺术展览,首先是要明确策展人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其学术主题的文化针对性在哪里,如何寻求一个学术的着眼点或切入口,策展人要通过这个展览说明、发现什么问题,它与未来艺术创作究竟会发生怎样的联系。徐冰2006年在苏州博物馆展出的《背后的故事》,巧妙地利用展区的特点与场地的某种局限性,充分而且成功地将局限性而转化为最有效的作品展示因素,使作品找寻到了一种与环境以及与艺术品之间的奇妙关系。我们可以想象,巨幅的中国山水画卷的影像与苏州博物馆建筑物之间,以一种奇异的方式将毫不相干的两者连接在一起,为人们提示了对文化时空和物理时空的新概念即以江南美景为主的中国传统山水画由苏州的自然风景延伸出的异域景观,构成了一种极有意味的变异与转换关系。作品的效果显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大国的气派,而不是使用西方人眼中东方的、中国的神秘玄学。

至于策展的类别与形式,它可以是有关视觉的,也可以是现时创作状态进行学术梳理的等多层面的展开。策展人策展理念的提出、艺术家的选择是由策展人来独立决定的。有些策展人参与其中的买卖与销售提成,那是对策展人称谓的亵渎,也就丧失了作为独立策展人的基本准则。而在与美术馆的合作中,更多考虑的是它作为一个公共艺术机构,如何更为有效地转化成为公众服务的展览形式,这也就意味着展览策划和展览形态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选择艺术家和参展作品以及展场的设计上,应强调静态的视觉性、纯粹性和展览整体完整的感觉。对于参观的公众来说,由这次展览所形成的公共领域的特殊价值,在于它具有超越艺术展览本身的特殊品格,在于它为人们进入公共往创造了条件,从而希望形成社会共识和社会规范创制的社会空间,形成公众社会并不断发展出自我救治的一种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璜生.艺术展览模式与美术馆机制――王璜生访谈录[J].美术学报.2003(01).

[2]冯博一.策展、展览与艺术立场――冯博一访谈录[J].美术学报.2003(01).

[3]卢缓.中国策展人何以“国际”[J].美术观察.2007(03).

[4]丁宗江.策展人与美术展览策划浅析[J].美术观察.2002(08).

文化艺术与策划篇7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Stiglitse)在2000年世界银行的一次会议上曾经讲到:在21世纪初,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指出“探索新时期中国城市化战略形态的转变和发展动力的提升,以及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中国城市体系,寻求引领国家财富台阶式增长的制高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任具有历史的意义”①。

中国的城市建设,从单纯的“建造城市”走向了以“经营城市”为核心的全面建设时代,“经营城市”的最高境界就是经营城市的生态人文。通过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保留城市的文化特征,放大城市价值,创造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环境。在新的建设思路下,应当把城市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结合起来,推进城市文化战略和地域人文的结合,在建立城市人性化视觉空间环境意向的同时,强调城市的独特魅力,达到塑造城市个性和推广城市品牌战略的作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表明上海的城市建设正向建成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世纪精品”迈进,这也正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美好的生活,首先要依赖于美好的环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申办主题,对我们的城市环境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们要求艺术化生存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二、环境艺术的发展需要建立制度保障

许多年来,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一直游离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之外,多数的设计内容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相联系,并未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政策,缺乏环境艺术设计的制度保障。上没有立法的保障,中间没有相应的政策(如激励政策、约束机制),下没有公众的认可和参与,这使得环境艺术在城市建设中一直处于一种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空隙进行“增补”的状态。

1.建立有效的政策和制度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前提

有效的政策和制度,能够保障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约从80年代中期始,日本实行把建筑预算的1%作为景观艺术的建设费用。而美国的1%条例更明确规定:凡在市区内的所有建设必须拨出建设经费的1%,将之用于艺术品或相关的活动。在美国,多半的都市是以公共建设的1%为基准从事公共艺术建设,各个城市又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不同。在洛杉矶,政府要求由开发商提交建设投资的1%用于公共艺术建设,因此,环境艺术经费多出自于私人。其计划分为艺术计划、艺术设施和文化信托基金(CulturaltrustFound)三种不同方式,让开发商有选择性,选择认为合适的方式达成艺术建设目标。开发商提出方案时,方案内要包括艺术计划。艺术计划的执行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构想、草案、修正案与定案。每个阶段都必须与建筑景观设计图一起送交审核,并且经过审核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发商与艺术家所签订的合同,必须在签约后30天内送交审核,以确定艺术计划的实施情况。这些程序与建筑设计并行,可以让艺术家及早介入工程,与其他专业人士共同合作,避免因为理念的不同而造成的困境,也可将环境艺术建设需要的基础设施在建筑施工时一并进行。同时,还要保证环境艺术设计的正常实施,而不是事后随意的更改。

洛杉矶制定该项条例即严格又有灵活性,便于执行。开发商向重建局提出开发方案时,如果设计成员的名单内不包括艺术家,或方案中没有艺术计划的构想,就默认为开发商采取给文化信托基金会捐款的方式。一旦如此,即便日后想补充增加艺术计划,都不被批准,因此,开发商务必慎重。如果开发商对艺术方案或环境艺术设施不感兴趣,也可将1%的钱全部交给文化信托基金会,由重建局代为统筹运用。既可以减轻开发商的负担,又可以使得重建局有经费,能够委托有经验的专家来设计执行。凡是工程费用低于25万美金或中、低收入住宅建设,则不必缴纳1%的费用。而1%的经费是以排除地价的开发经费为准。对于艺术计划的1%费用,重建局拨用其60%的金额专用,其余的40%则留给文化信托基金会,由重建局规划其他的公共环境艺术建设。②

2.执行机制是制度实施的重要保障

政策的执行机制,反映出政策是否具有有效性。在环境艺术设计政策的执行中,美国各城市都有自己的一套执行机制。芝加哥市的每个建设方案都要设立顾问小组,成员包括两位艺术家、两位社区代表、一位负责工程的政府官员代表,一位建筑师与一位文化事务处职员,共七位。这七位顾问定期开会讨论。第一次由文化事务处介绍情况;第二次安排实地考察;在前两次开会和思考的基础上,召开第三次会议时,每位专家提出自己心目中合适的艺术家。候选人可以从常年设立的档案中挑选,也可以按照个人所知提名,该次开会只提名不讨论。在第四次会议时,讨论候选人并向公众艺术委员会推荐人选。公众艺术委员会是设有长任成员的组织,其中:文化事务处处长是召集人,加上三位艺术家、政府公共工务局、规划局与文化事务处的各一位代表,也是七人,共同负责芝加哥的公共艺术。如果公共艺术委员会核准了顾问小组所推举的人选,这位艺术家要搜集资料、进行创作并提出预算,同时还要向顾问小组和公众艺术委员会汇报。如果两个单位均无异议,则进入制作程序。如果有异议,则召开联席会议,进行讨论直到有结果为止。这套执行程序,基本以六次会议为准,按情况增加。由于每次会议都有明确的任务,执行效率较高。这种机制有效保证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切实执行,同时保持城市形象的完整和高品质城市整体环境的建设。

3.公众参与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

公众审美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的增强对于提升整体城市环境艺术水平,创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非常重要。公众参与的方法很多:一方面加大宣传,对于艺术、设计界而言,宣传能够让从业人员了解作业过程,化解彼此间的猜忌和不合,吸引更多的艺术家为环境而创作;对于一般公众,则激发起对于公共艺术的责任感,使其愿意参与其中;对于未成年人,让他们树立环境意识,从小培养美化环境的观念,自觉维护美好的环境艺术设施。芝加哥文化事务处不定期发行通讯“publicartUpdate”,报道最新的公共艺术品建设动态,提供市民参与的机会。例如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开架式图书馆———HaroldwashingtononLibraryCenter,就有一件由艺术家带领儿童共同创作的公共艺术品。②另一方面,民间组织积极推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如费城的费蒙公园艺术协会,由亨利(HenryFox)与查里斯(CharlesHowell)创立,以美化市容改造环境为目标,将建筑与规划也纳入,促使费城成为一个更人性化的美好城市。1993年美国建筑学会费城分会主席凯利(emmanuelKelly)撰文肯定其成就,并呼吁不同的专业民间社团学习费蒙公园艺术协会,积极参与共建美好城市。

4.信息与反馈的重要作用

政策实施后的监督和信息反馈也应当是环境艺术设计政策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大众对于环境的意见,改进现有环境。例如达拉斯的公共艺术委员会每10年通盘检讨达拉斯的公共艺术政策,对每一件艺术品重新评估,视其对整个都市环境与文化资产的意义,来决定艺术品是否持续在公共场所存在的命运。按档案,每件艺术品一旦设置,至少有十年的“生命期”,这是沿袭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规定,目的是保障艺术家的创作权。在十年之间,如果社区居民抱怨反对,或者设置场所发生变化威胁艺术品生存,或者艺术家自己提出移置的书面要求,市政府会通知艺术家,然后决定是否取消该件艺术品。如果该件艺术品被取消,它将被出售,所得收入的85%纳入公共艺术基金,作为未来建设资金,15%归艺术家所有。如果艺术家过世,则由其法定继承人享有。通过这些措施,不但表达了对艺术工作者的尊敬,还切实保障了城市环境系统的有序运转和良性循环。

3结语

文化艺术与策划篇8

学校名称: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学校代码:12882

办学类型:公办高等职业学院

学校历史: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由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和天津市艺术学校共同组建而成的国办全日制综合性艺术类高职学院,隶属于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

办学条件:学院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天津文化副中心地带,毗邻地铁9号线的一号桥站,交通便捷。学院行业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果显著,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人才培养:学院以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和服务天津文化强市发展战略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努力培养大批德才兼备、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形式:学院成立以来,为局所属的各级各类院团、展览馆、博物馆、天津大剧院、华夏未来等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就业率,现已成为与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招生专业介绍:

1、表演艺术(曲艺表演) 专业代码:670201所属院系:曲艺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相声、快板、评书、小品、魔术、鼓曲演唱、曲艺伴奏等多种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的基本理论和表演技能,能在各级各类艺术团体从事专业曲艺表演和承担群众文化艺术辅导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曲艺表演专业基础课、曲艺作品欣赏、中国曲艺史、曲艺概论、曲艺作品选讲、相声(鼓曲)写作、戏剧理论等。

2、表演艺术(幼儿艺术方向) 专业代码:670201所属院系:学前艺术教育系

培养目标:依托我院艺术门类齐全的资源优势,为适应目前幼儿艺术教育岗位人才紧缺的市场需求,培养能够在各类幼儿园、艺术培训机构等相关行业,从事音乐、舞蹈、主持及中国传统艺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幼儿艺术教育及培训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核心课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舞台音乐剧创编、幼儿钢琴辅导、幼儿舞蹈编导、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艺术概论、舞台化妆等。

3、音乐表演专业代码:670202所属院系:音乐系

专业方向:(1)声乐包括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

(2)器乐包括中国乐器、西洋管弦乐器、钢琴、电声乐器演奏。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音乐表演的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有较强的音乐演绎能力,能在各级各类艺术团体和学校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及与音乐活动组织管理工作及丰富企业文化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演唱、演奏、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基础、民族民间音乐、曲式、指挥基础、合唱与合唱指挥、乐器合奏、形体、台词与表演等。

4、舞蹈表演专业代码:670203所属院系:舞蹈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舞蹈表演的专业知识和舞蹈编导能力,掌握舞蹈表演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专业院团、群众艺术团体及演艺公司进行舞蹈表演、编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芭蕾舞基训、中国舞基训、中国民族民间舞、外国民间舞、身韵、剧目、舞蹈编导、舞蹈艺术概论、舞蹈鉴赏、乐理等。

5、模特与礼仪专业代码:670208所属院系:文化市场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艺术修养,能在模特经纪公司、影视广告传媒机构等企业,担任平面模特、礼仪模特、产品形象模特等,同时可从事公关接待、航空乘务等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核心课程:模特气质与修养、化妆与造型、服饰搭配、形体、台步基础、静态展示技巧、接待礼仪、中国传统文化等。

6、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代码:660113所属院系:舞美文博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文物鉴定、修复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文化部门的相关工作岗位,从事有关中国文化与历史文物的鉴定、修复与管理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文物保护技术、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勾描彩绘、线装古籍修复,文物摄影、考古测绘制图、文物修复实训等。

7、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代码:670105所属院系:文化市场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能在广告文化传播公司、形象设计公司、艺术院团等相关单位从事美容护肤、发型设计、服饰搭配、化妆造型等人物形象设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服装设计基础、化妆造型设计、艺术甲饰、发型设计与制作、美容技术、化妆品制造与应用、美容医学基础、人物形象设计实践等。

8、舞台艺术设计专业代码:670119所属院系:舞美文博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舞台技术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舞台艺术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类舞台设备及舞台道具、能够在各演出团体的舞美中心、各类演出场馆和广告传媒公司从事舞台设计、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舞台设计、舞台灯光基础、舞台音响基础、布景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绘画、汇景、摄影摄像基础、舞台与影视道具制作等。

9、主持与播音专业代码:670307所属院系:文化市场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礼仪庆典活动市场,具备良好的口才和一定的组织能力,能承担各种庆典活动的策划与主持工作,并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部门从事采访、编辑、节目策划主持、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播音基础、庆典策划与主持、台词表演、语言训练、广播电视编导、电视专题制作、形体、配音艺术等。

10、导游专业代码:640103所属院系:文化市场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旅行社管理及导游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策划、研发新的艺术旅游线路和项目,在旅行社、旅游景区从事经营管理和导游接待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旅游心理学、导游业务、导游基础、旅行社经营管理、艺术形体、艺术表演、语言训练、考证培训(导游员)等。

11、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代码:660115所属院系:文化市场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文化市场,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艺术素养,有较强的市场营销和管理技能,能在艺术团体、文化艺术场馆、演艺公司等相关产业单位从事文化市场营销和承担经纪人事务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核心课程:演出案例、演出经纪人、社会主义文化方针政策、文化市场学、文化法规等。

12、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代码:640107所属院系:舞美文博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会展策划与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实际从事会展策划与管理,以及与会展相关的各种活动的管理工作,有较强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能够在会展策划服务公司、会展中心、旅游文化产业、旅*政管理等部门从事会展策划、管理与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会展策划、会展项目管理、会展市场营销、会展制作基础、会展英语、会展财务管理、会展礼仪服务等。

13、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代码:670302所属院系:文化市场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较扎实的影视理论基础、较强的影视制作和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具备影视拍摄和后期制作技术能力,能在各类文化广播影视公司的宣传部门从事影视拍摄、影视广告制作、摄像、编导及后期制作等相关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摄影构图、摄影曝光技术、相机实用技艺、摄影色彩构成、影视后期制作、影视美学、影视照明技术、数码相机使用实训、摄像技术、广告摄影摄像等。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所有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考生所在省市组织的艺术类统(联)考测试。凡所在省市统(联)考测试未涉及到的专业,考生可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测试。同时我校也承认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校考合格成绩。如遇不允许我校承认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校考合格成绩的省市,考生必须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测试。

我校表演艺术(曲艺表演)专业只承认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测试合格成绩。

校考专业测试:

考试地点:天津市河东区娄山道27号

考试时间:2015年3月21日(初试);2015年3月22日(复试)

考试内容:

表演艺术(曲艺表演):语言能力测试、无实物命题表演、才艺展示(曲艺、魔术、模仿类优先)、曲艺常识问答。

表演艺术(幼儿艺术方向):专项测试(考生可选择声乐、器乐、舞蹈任一方向参加专项测试)、即兴语言组织表达、色彩与简笔画、职业心理测评。

主持与播音:形象气质展示、语言能力测试(自选内容,体裁不限)、即兴语言组织表达、才艺展示。

音乐表演:专项测试(分声乐、器乐,考生根据自己专长任选一门作为专项参加测试)、乐理测试、音乐素质测试(听音、视唱)。

舞蹈表演:基础项目测试、动作模仿、即兴舞蹈、舞蹈剧目片段表演、节奏测试。

模特与礼仪:形体测量、形体观察、t台表现(音乐节奏感和艺术表现力)、才艺展示(舞蹈、健美操)、语言表达能力。

报名办法:

1、考生须先登录学院网站的招生就业专栏进行网上预报名。

2、完成网报的考生可于2015年3月2日起至考试前,到学院招生就业处现场办理确认手续,同时审验报考资格、缴纳报名考务费、发放专业考试准考证。

3、现场确认时,考生须携带相关材料。

①户口本(原件、首页及本人页的复印件);

②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③一寸蓝背景免冠照片四张(每张照片背面注上考生姓名);

④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往届生提供);

⑤带有以“15”开头的14位考生号的各类准考证(复印件);

4、若考生进行了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现场确认的,视为无效。

5、如遇特殊问题的,及时将情况反馈至我处。

录取原则:

一、学院院校志愿录取以志愿优先为原则,即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当各省、市公布的同批次最低控制线上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时,再录取第二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依此类推。实行平行志愿省份,录取以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录取规则为准。

二、学院专业志愿录取以分数优先为原则,依次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录取。在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情况下,对服从专业调剂者,可调到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调剂者,作退档处理。专业志愿不设分数级差。无男女生比例。

三、艺术类专业录取时,对于组织艺术类统(联)考测试的专业,执行各省市划定的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将已投档的考生依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按文化课与专业课成绩总和从高至低顺序录取;

对于院校自行组织专业测试的专业,在考生专业成绩合格的前提下,执行各省市划定的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将已投档的考生依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按文化课成绩从高至低顺序录取。

若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以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录取规则为准。

如有调整,以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委员会制定的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为准。

四、符合有关加分政策的考生,按国家有关规定择优录取。

收费标准:

按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物价局规定的标准收取,艺术类学生8000元/年,普通类学生5000元/年。

学院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娄山道27号

咨询电话:022-58911913、58911936

学院网址:arttj.cn

文化艺术与策划篇9

关键词:艺术素养;艺术氛围;培养;活动策划

在实际工作中,艺术类学校担负了多种教学与科研的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对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的组织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艺术修养以及学校的整体艺术氛围具有良好的提高与营造的作用。传统的学生活动如画展、摄影展以及与艺术相关的活动举行在同学的接纳情况以及有效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立足于这一背景对相关的理论进行总结与研究,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未来可能的大学生艺术相关的活动进行策划。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辅导员岗位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学生活动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从活动策划与活动实践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为今后的活动举办提供可行的指导方案。

一、大学生艺术活动现状

本校针对艺术类学生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这种活动主要可以分为课内活动以及课外活动两个部分。在课内活动方面主要以任课教师以及教学安排为主导,利用课堂时间或者部分课外时间,通过讨论课程、展览、课外作业等形式进行构建,旨在提高同学的自我参与程度以及在展示的过程中增加同学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较为大型的艺术类活动,进而增加学校的艺术氛围、提高同学的艺术素养、增加同学的艺术交流机会。由于活动主办形式等不同,本文主要对大学生课外活动进行研究。

本校大学生课外艺术类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规模,从2012年活动组织情况来看,本校主要通过摄影展、手绘、油画展等形式策划并组织了30余次。基本满足了同学对艺术交流以及展示的需求。在活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活动的参与能够有效的建立同学的艺术参与热情、提高同学的专业认同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总体的艺术修养与学校的艺术氛围。但是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此类相对传统的活动策划模式与活动组织安排无法达到学生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同时降低了本校艺术交流平台的构建水平。

二、大学生艺术类实践活动策划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生艺术类活动的策划与执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活动的策划目的与实际的组织效果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从宏观方面表现为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对学校艺术氛围的营造缺失、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效果不明显等。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则具体表现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对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交流较少、艺术平台档次较低等问题。从原因方面去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活动组织目的不明确

在大学生艺术类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组织人员往往在策划中没有明确活动的具体目的,对于活动的意义以及活动的深层作用考虑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难发现,此类活动的组织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方面均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而造成了学校投资较大而收益较少的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则容易造成由于学生对活动的失望而导致的参与度不高,不利于学生艺术培养体系的长期发展。此外,对活动组织目的性不明确还表现为部分活动过程中商业色彩较浓,如摄影大赛、画展等部分互动的组织过程中,内容与形式受到投资方的部分限制,进而形成了一种以宣传企业或者宣传培训为主的活动形式,失去了活动组织的意义以及根本目的。

2.活动平台的交流支持较少

艺术类活动的组织应该以展示与交流为核心,艺术氛围以及学生的艺术素养是在不断的交流与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纵观目前大学生艺术类活动的组织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学校往往通过对学生展示平台的建立来实现部分同学的展示欲望,而对交流环节的构建相对较少。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活动策划方面的缺失以及对活动核心的把握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发现互动往往成为了部分人展示的平台,而大部分学生仅能以“游客”或观众的视角对相关的艺术品进行浅尝辄止的欣赏,对于学生自由意见的发表以及艺术方面的探讨则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造成了学生对艺术类互动的兴趣降低,另一方面参观与展示的同学无法通过平台获得相应的提高。

3.活动过于形式化

在大学生艺术类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组织方面为了保障活动的正常进行或者活动的人气,往往采用半强迫的方式要求学生参加。这样的情况一方面造成了部分非本专业的学生被迫参加到相应的过程中去,盲目的扩大了活动的规模的同时降低了活动的质量。另一方面这种半强迫的活动参与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的不接受甚至是抵触情绪,同学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降低了其自主参加的欲望,进而降低了活动的效果。

4.活动类型过于单一

此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艺术类活动的组织从策划到执行在到效果分析等方面均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安排,如展览、评比、讲座等。这种形式从优点方面来看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对组织者工作量以及工作水平等要求较低;从缺点方面来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过程中创新不足,无法达到吸引同学的目的。

三、基于艺术培养目的的大学生活动策划对策

1.强化活动中的互动环节

活动中的互动环节是增加艺术交流,提高艺术水平的根本过程之一。在艺术类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应该强化活动中交流与互动的环节,尤其是针对艺术本身的交流。在具体的执行层面,可以参考商业展会的形式来进行。只不过将商业展会中纯商业的展示改变为存艺术的展示。在展出进行的过程中展示团队可以根据自身作品的特点选择多种形式的自由介绍以及自由展出。利用如效果图、人工讲解、现场提问等环节增加同学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在这样的模式下不仅能够有效的对作品进行展示,还可以锻炼同学对自己作品介绍的能力。同时,由于互动模式的引入对参与者以及参观者的积极性均能够起到较好的提高作用。此外,这种自主互动模式的引入还能够增加作品艺术方面的交流,进而对学生的艺术修养起到很好的提高作用。

2.建立大中小型活动复合的组织模式

目前,学生活动的举办往往是以院级、系级为基本单位,这样的组织模式浪费的大量资金的同时造成专业学生的稀释与专业不匹配等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活动的组织者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人员的比例对不同活动的规模进行策划。形成一种以大型活动为主导、中小型互动为主线的复合活动组织模式。如在艺术周的大型活动组织框架下,增设不同的分展,分展的设计原则可以根据不同的艺术门类或专业进行设置。另外,在日常的活动安排过程中也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中小型艺术类活动采取扶持的态度。

3.增加活动策划中的创新

在活动的创新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互动形式的创新以及活动内容的创新等两个方面:在活动形式的创新除了前文中提到的自主申请展位的互动模式之外,还需要将多种现代化模式融入到大学生活动中来。如工艺拍卖的形式、艺术pK的形式、网络展览的形式等等。而在活动内容方面则不应该局限于演讲、展览、演出等传统内容,应该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创新与仔细的论证。展开以传统作品为主体、创新作品为亮点的活动内容创新模式。具体到执行层面可以进行创意作品展览、主题艺术展览、现场艺术等活动内容,进而对活动的内容进行有效的丰富。此外,在活动策划的过程中还应该增加同学的自主性、定期的向同学征求活动方案或者在活动策划的过程中利用形式的征集来代替传统的宣传,在达到宣传目的的同时提高同学的参与热情。

本文主要针对艺术类院校中学生活动的策划与执行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学校的艺术氛围是此类活动举办的根本目的。基于这个背景本文对我校大学生艺术类互动的策划与组织现状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并结合原因以及我校学生工作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可能的优化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毛欣.大学生艺术活动发展状况调研与引导策略:以徐州某应用型高校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123-124,127.

[2]郑洁.大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途径[D].延边大学,2012.

文化艺术与策划篇10

阴山岩画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地域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阴山岩画真实再现了阴山远古先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及其生产生活方式,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形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创作者以非常形象的方式呈现了当时的事件和人们的心理,让岩画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阴山岩画不是随意的镌刻,而是人类原始信仰和阴山远古先人赖以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它们以艺术化的表现手法描绘了阴山地区远古先人的生存、繁衍过程,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阴山岩画内容丰富,主要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生活的描绘,表现了游牧民族生活场景、生产的内容,体现着人们生存的智慧。如常见的狩猎场面,各种野兽陷入人类的包围圈,创作者仅用简单的几个线条便勾勒出野兽的恐慌和人类的强大,表现了人类在恶劣条件下生存的勇气。还有一些生活的画面,如车辆岩画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生产工具的发展。这些不仅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反映,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对的描绘,通过运用抽象图形符号,以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人类对宗教的追求。原始人崇拜自然,万物有灵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创作了许多神灵崇拜图像,岩画中有带射线的圆形、螺旋形、波纹形等,不少图形有夸大的表现,如拜日岩画、具有神格面具的岩画等。这些岩画体现了人们相信宗教的力量,原始人希望可以借助宗教的力量,摆脱环境的限制,实现天人合一。

二、阴山岩画图形符号的提炼

阴山岩画对现代艺术设计有一定的启发。让原始艺术得以再生,让岩画重新焕发光彩,需要我们设计出符合时代气息的图形符号,体现出当代民族精神气质。岩画隐藏着深刻的文化价值,需要我们认真挖掘才可理解。就设计而言,文化符号是指表现特定文化内涵的形象符号,它往往出现在生活用品和艺术创作的造型上。对岩画图形符号的提炼,其实就是对图形符号的解构、重组和转换的过程。因此,对岩画图形符号的创新,便是运用现代技术与手段,分析整合社会信息资源,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思维,让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这需要挖掘岩画文化内涵,对图形符号进行深入理解和概括。阴山岩画种类繁多,从众多的岩画中提炼出精华,对图形比例、位置、相互关系的变换,使其在不失术性的同时,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需要合适的提炼方法。

(一)以“意象美”表现文化性

意象美是民族文化设计创作出的一种艺术形象,它以文化为出发点,并将这一形象融入到设计当中,以突显文化设计的美感。以意象美表现文化性的设计思路主要是进行图形转换,从而彰显设计素材的多样性和多角度,通过结合所设计产品的形态、构造、功能和应用等要求,达到实现文化设计产品的多重功用,创造出集审美性、功能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文化用品。例如,在设计蒙古族文化办公用品时,可以用岩画中的大角鹿为原型构造形状,这是岩画与文化用品相结合的创新。

(二)以“意境美”表现文化性

意境美设计法就是提取岩画图形符号,通过材料的选用、设计创新后,运用于民族文化用品之中,让文化用品不仅具有造型美,还可以烘托出文化气息。这主要是将民族文化、创意思维与地域特征相融合来体现,例如,内蒙古博物馆岩画展厅壁灯,材料工艺和装修风格保持一致,游览者观赏时,仿佛自己已经来到了壮观、优美的阴山风景意境中。地域特色是文化用品的精髓,是其最基本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设计不断演变,但正因为文化产品打上了民族文化烙印,才使其突显意境美。

三、阴山岩画在蒙古民族文化设计中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已经开始逐渐转变,这需要我们的文化设计跟上时代步伐,创造出更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产品,让文化产品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以满足人们的新需求。文化设计需要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创新设计是对阴山文化的继承和延伸,通过新的思维让文化产品体现民族灵魂。让人们在感受阴山地区文化特色的过程中,认识到传统艺术在民族文化设计中的运用,不能只对岩画符号进行简单拼凑,因为那样会让文化设计显得单薄。我们可以思考一些策略,为阴山岩画在蒙古族文化设计中提供新的方向,如趣味设计、系列设计,等等。

趣味设计是一种情感补偿,情感消费已成为产品基本功能之外的一大特征,趣味设计因而产生。一般来说,人们对文化产品的趣味,最容易受视觉冲击,包括产品明亮的色彩、独特的外形等。人类乐于将自身情感投射到物品上,外形拟人化的产品更容易产生亲近感。阴山岩画的很多图形都活灵活现、趣味十足,以岩画图形进行趣味设计,可以立马吸

引人们的注意力,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如趣味性的阴山岩画挂件、玩具等。系列化一般是指产品系列化,通过分析同一

类产品的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的研究,将产品的主要型号、参数、机构等做出统一计划,以协调同类产品之间的关系。文化产品系列设计,是让某一类文化产品系统功能最佳、结构优化的形式。通过系列设计,能够对阴山岩画文化产品进行再创造,如将功能相关的文化产品进行整合,以突出它们的整体优势。我们还能以材质为关联,对相同材质的蒙古族文化产品进行系统设计,如系列化的阴山文化家具。

结语

阴山岩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阴山地区民族文化审美的历史积淀,它如今成了一种特殊的装饰语言,设计家通过对岩画的搜集,发现其中的美感符号,可以进行文化设计创新。21世纪是文化主导的世纪,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蒙古族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文化产品创新在蒙古族文化产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民族文化产品设计以地域文化为根基,阴山岩画是民族文化产品设计的重要素材,对于蒙古族文化产品的繁荣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化设计是提升民族文化品质的关键一环,设计者应该在尊重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阴山地区特有的民族产品,为蒙古族地域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蒙古族文化产品设计的空间是很广阔的,在文化日益重要的时代,文化精神是民族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不断推动蒙古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徐和平:河套学院艺术系讲师

“2016全国中青年视觉艺术策展人赴美策展工作坊铸梦计划”在北京举办

2017年3月14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2016全国中青年视觉艺术策展人赴美策展工作坊”,即海外五期的十名校友代表从全国各地赶来与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联国际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中国摄影艺术中心、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的领导齐聚北京,参加以“如何以策展的方式提高文化的对外传播力”为题的铸梦计划。

2016年10月23日至12月21日,经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文联审批,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指导,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实施的“2016中国文联重点项目――全国中青年视觉艺术策展人赴美策展工作坊”在美国纽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优秀中青年策展人圆满完成交流任务。

该项目从策划、申报到筹备、实施共持续一年半时间,社会关注度高,业界反馈良好,两个月扎扎实实的访学交流和与美国同行零距离的交流成果显著,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专业水平高、交流能力强、深谙国内外视觉艺术策展的中青年后备人才,被誉为“列入中国视觉艺术领域的重要事件”。

回国后,许多团员表示此行意义非凡,收获很大,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思考又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因此,为实现交流成果转化,进一步探讨赴美之行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意义,同时在未来惠及国内更多策展人,完善中青年策展人培训机制,故举办此次铸梦计划。

海外五期团长、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冀彦伟主持此次铸梦计划,并对海外五期项目从申报到结束进行了详细介绍。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任董占顺从文化传播与艺术展示、文化传播对策展人的要求两个方面做主题发言。他表示,文化传播要求策展人要有国家使命感,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以及要坚守艺术标准。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监督部负责人刘立明表示,国家艺术基金一直关注着海外五期项目的进展,包括参与项目申报、学员遴选及后续成果出版等。刘立明说,与参与其他项目的行前动员不同,这是第一次现场聆听学员在交流项目结束之后的体会,并看到了学员完成的海外交流总结,收获和启发很多。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巡视员陶勤,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副主任刘德伟,中国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出席铸梦计划并讲话。

在主题发言阶段,海外五期的三位校友和往届策展人校友代表进行发言。

主题发言环节最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常务副院长傅亦轩总结发言。他表示,感谢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联对海外五期项目的关注和重视,以及在项目进展过程中的大力支持,并向各文艺家协会、研修院往届校友及海外五期校友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傅亦轩介绍了近年来研修院的策展人培训项目,他指出,海外研修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努力,落关于“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指示精神。傅亦轩指出,用策展的方式进行对外文化宣传,要做到16个字,即“知己知彼,入乡随俗,中国立场,国际表达”。

铸梦计划下午进行校友讨论。校友代表就未来策展人培训项目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如建立研讨会制度,定期组织校友召开研讨会,就工作安排、策展计划相互交流,进行头脑风暴,以及在海外五期校友策展案例成果出版的基础上,将策展方案进一步优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