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优超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1:19

运筹学优超原则篇1

关键词:大病统筹;城镇居民;商业保险

城镇居民大病统筹是由个人缴纳或者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一定比例的保险费用的基础上建立的,其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基本医疗封顶线以上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它是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

一、建立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依据"基本水平、广泛覆盖"原则建立的,只能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这就使得医药费的报销水平较低。为有效缓解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某些地方政府决定建立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帮助患有癌症、肾衰、白血病、心梗、脑瘤、关节置换等重大疾病、复杂疾病的居民分担超过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

二、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原则

商业保险公司在负责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安全性原则是指要确保大病统筹基金投资具有较小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取得预期的运营收益,这是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最根本原则。这个根本原则由大病统筹基金所担负的特殊任务决定的,它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是否能及时得到解决。因此,大病统筹基金比其他一般的基金的运营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原则。

2、流动性原则

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流动性原则是指其运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流通、变现,以保证大病统筹基金支付的需要。这就要求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或活期存款,作为必要的储备基金,以避免支付过程出现阻碍,背离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设立的宗旨。

3、收益性原则

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收益性原则是指在保证大病统筹基金安全性、流动性原则的前提下,运营要以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为原则。大病统筹基金存在一个收缴、支付延迟期,其支付能力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通货膨胀风险的影响,这就要求大病统筹基金运营必须考虑收益性原则。

三、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存在的问题

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交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进而提升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但在商业保险公司实际运营统筹基金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

与欧美的商业保险公司相比,我国的商业保险公司建立的时间还不算太长,还未真正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各商业保险公司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营机制不科学、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在用人机制、成本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这会使商业保险公司在运营大病统筹基金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决策不及时、成本增加、风险上升等问题,进而影响大病统筹基金支付能力,延迟支付时间。

2、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交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对其进行专业化经营。这就要求商业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在涉及到大病统筹基金的风险管理、准备金提取、业务监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然而,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缺少参与大病统筹基金营运的经验,对其政策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3、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充分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具体针对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有关法律、制度,对其监督缺乏具体的依据。此外,仅有中国保监会负责对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的监督工作,监督力量有限,监管模式各地存在很大差异。商业保险公司出于追求自身盈利最大化的目的,把大病统筹基金投资于风险比较大的金融产品上,一旦投资受损,将削弱大病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

四、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改进

1、健全经营管理体制,强化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

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在运营大病统筹基金的各个环节上,加强成本控制、风险防范,提高基金支付效率、效益。完善商业保险公司人力资源建设,发挥其在选人、用人方面的优势;同时加强对参与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运营业务人员的相关专业培训,聘请社会保障领域的专家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以深化他们对所从事业务知识的理解,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好的将商业保险公司的优势运用到大病统筹基金上来。

2、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监管

加快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使商业保险公司在运营大病统筹基金时有法可依。在监管方面,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监管模式:一种是"谨慎人"监管模式,它要求商业保险公司在对大病统筹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时,必须像处理自身资产一样进行谨慎、小心处理,这种监管模式是以存在着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完善,商业保险公司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管理完善为前提的;另一种是严格数量限制监管模式,即在商业保险公司运营过程中,要对大病统筹基金投资的资产类别进行简单的数量或比例限制,以达到控制运营风险的目的,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市场体系不完善的国家。鉴于我国市场体系还有待完善,资本市场水平比较低,运营风险控制不足等情况,我国现阶段应该采用严格数量限制监管模式,待到时机成熟时,在转向"谨慎人"监管模式。

五、结语

目前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主要运营方式是交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这种运营方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各方面的优势,又可以避免政府直接运营大病统筹基金带来的成本过高、效率低下、滋生腐败等问题。尽管商业保险公司在运营大病统筹基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其运营大病统筹基金实践的增多,其经营经验将不断积累,管理体制不断优化,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这种由政府主导监督、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化运营的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模式,必然会对缓解居民"看病贵"的问题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淑蓉.管理式医疗突破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J].中国发展观察,2007,(5).

[2]李留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商业化保险运作模式探讨[J].农村经济,2008,(8).

运筹学优超原则篇2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小微企业税收筹划

一、“结构性减税”与路径选择

为了抵御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经济冲击,中央分别在2008年及2012年两次提出结构性减税。

“结构性减税”是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针对特定的企业、特定的税种来削减其税负水平。首先,“结构性减税”不同于全面减税,它的切入点是优化经济结构与税制结构,进而有选择性的减税,而不是对所有税种不加区分进行“一刀切”式减税。其次,结构性减税以“减税”为核心,重点着眼于降低特定群体的实际税负水平,而非维持税负水平不变的税种之间的结构性调整。

目前,我国的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所占比重达到了60%,所以“结构性减税”政策应以这两个税种为主要着力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支持小微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二是积极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以下简称“营改增”)。

二、小微企业的界定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小微企业可以分为小型微型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两种。小型微型企业是根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即是指其中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则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符合表1条件的企业。

三、小微企业增值税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指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事先的筹划和安排,合理合法地减少纳税成本,尽可能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济活动。对于小微企业增值税的税收筹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营改增”后增值税的税收筹划

为解决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导致的重复征税问题,国务院决定2012年1月1日首先在上海市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改革。到2016年5月1日为止,已经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营改增”是国家优化税制结构,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重要举措,是“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要内容。下面以受“营改增”影响较大的建筑行业为例论述小微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的思路。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而其中的机械费又是施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资金限制,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大都采用租赁的形式,因此,建筑业“营改增”之后,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设备购入时间、变更长期租赁合同进行增值税纳税筹划,保证租赁成本的进项税额充分抵扣,最大化降低建筑企业的税负。

1.合理安排设备的购入时间。建筑业“营改增”政策实施后,按规定企业可以抵扣购入机械设备的进项税额,因此,“营改增”前,工程上使用的机械设备,尽量采用租赁方式,待“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再购入需用的机械设备,从而通过抵扣进项税额来减少增值税的缴纳额。

例1:安吉公司是一家小微建筑业企业,2016年2月份该公司拟增加一台价值1470万元的设备,如果直接采购,1470万元不能抵扣相应的进项税。则该公司可以考虑先与供应商签订3个月的租赁合同,每个月100万元,合计300万元。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后再签订采购合同,采购价格为1170万元。则该公司在“营改增”前支付的3个月的租赁费300万元,不能抵扣相应的进项税。但“营改增”后公司采购设备的1170万元,可以抵扣进项税,金额为1170÷(1+17%)×17%=170(万元)。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前,通过合理安排建筑企业需要购买设备的时间,增加增值税的进项抵扣,可以达到减轻建筑企业税负的目的。

2.变更长期租赁合同。建筑业“营改增”前,签订的租赁合同由出租方缴纳营业税,承租方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租赁支出无进项税额抵扣,进而增加建筑业的税收负担。

建筑业“营改增”后,企业应对现有租赁合同进行清理,如果有“营改增”前签订的租赁合同还在执行的,可与出租方协商,终止原租赁合同,重新签订新的租赁合同。执行新合同后,由于出租方的租赁收入缴纳增值税,出租方可以给建筑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建筑业支付的租金可以凭借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例2:假设某小微建筑业企业2015年5月1日与一家租赁公司签订5年的长期设备租赁合同,合同金额为1000万元。如果不重新签订合同,那么1000万元就不能抵扣进项税。在2016年5月1日,该建筑公司可以与租赁公司协商,要求终止原合同,重新签订为期4年、合同金额为800万元的租U合同,执行新合同后,该建筑公司支付的800万元的租金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金额为800÷(1+17%)×17%=116.24(万元)。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通过变更长期租赁合同,可以增加进项税额的抵扣,从而达到减轻建筑企业税负的目的。

(二)利用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2016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规定,对于兼营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销售服务等多种应税行为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当分别核算各应税行为的销售额,各应税行为月销售额≤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可分别享受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政策。上述增值税的免税优惠政策仅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对于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不适用,因此企业在实务工作中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将一般纳税人分立为两个小规模纳税人,以便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对于分立之后的小规模纳税人,还要进行月销售额(季销售额)临界点的筹划。

1.按月纳税的小微企业,当月销售额超过3万元不多的情况下,应合理地对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等收入的确认时间进行筹划。如果销售额超过3万元,可采用跨月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将月销售额控制在3万元以内,从而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采取预收款销售方式的,在不影响客户使用的前提下,可与客户协商货物的发出时间,合理地确认销售收入以达到避税的目的,假设某企业本应在月末发出一批货物,发出该批货物会使得企业当月的销售收入超过3万元,无法享受免税优惠,该企业可以将货物安排在下月初发出,在下月确认收入。

例3:金利工艺品有限公司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按月纳税,2016年6月销售一批工艺品给客户,销售额为5万元(不含税)。

筹划分析:若该企业在2016年6月根据实际销售额开5万元的增值税发票,由于超出3万元税收优惠的起征点,需要缴纳增值税5×3%=0.15(万元)。但若企业与客户协商,采用分期收款的结算方式分两个月收回货款,则当月收回2.5万元,那么企业当月按2.5万元开具发票,未超过3万元,可以享受免税优惠政策,不用交税。

2.若小微企业各月间的销售额不均衡,忽高忽低,此时企业应该尽量采取按季度纳税的方式。这样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避免小微企业因季节性原因,导致某月的销售额过高而多交税。

例4:善达雪糕厂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6年7月份销售额2万元,8月份因天气炎热,该企业的雪糕热销,导致当月的销售额高达5万元,9月份销售额1.6万元。

筹划分析如表2所示。

3.对于兼营增值税应税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应税服务等,应分开进行独立核算。如果小微企业有多项兼营业务,要独立核算增值税的各应税项目。尽量将各应税项目的销售额都控制在税收优惠政策的起征点范围内,这样企业可以享受多倍的免税优惠。如果不独立核算各项目,不仅会导致该企业销售额超出税收优惠政策的起征点,无法享受免税优惠,而且税务部门在征税时还会按高税率征收,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

例5:喜顺公司是一家兼营装卸搬运和交通运输的小规模纳税人,2016年9月,取得销售收入共4.9万元,其中装卸搬运服务收入2.6万元,交通运输服务收入2.3万元。“营改增”后,装卸搬运服务适用的税率为6%,交通运输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1%。

筹划分析:若该公司不分别核算这两项收入,那么本月销售额4.9万元超出税收优惠政策的起征点,无法享受免税优惠,并且在征税时还要按照交通运输业11%的税率征税。应纳增值税为4.9×11%=0.54(万元);如果该公司会计分别核算装卸搬运业务和交通运输业的收入,装卸搬运服务收入2.6万元,交通运输服务收入2.3万元,都位于税收优惠范围内,因此不需缴纳增值税。

四、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国家规定对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处于30万元临界点边缘的小微企业来说,要尽可能地把应纳税所得额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一)适当增加企业开支

企业可以向公益组织捐赠,或者采取增加广告支出、增发员工奖金、招聘残疾人员就业等方法增加企业开支,把应纳税所得额控制在30万元内,从而减少企业税负,增加净所得,还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知名度,一举多得。

例6:某小型超市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2016年应纳税所得额为32万元,支出项目中付给收银员的工资为3万元。该超市不适用小微企业低税率的优惠政策,按25%的税率交税,2016年的企业所得税为:32×25%=8(万元)。该超市因销量不大,可聘请残疾人做收银员,按支付给残疾人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这样支付给收银员的工资可按照6万元扣除,应纳税所得额为29万元,处于30万元的低税率优惠范围内,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29×50%×20%=2.9(万元),为超市降低税负5.1万元。

(二)延期确认收入

在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万元临界点不多的情况下,企业可考虑将部分收入延期到下一个纳税年度确认,以享受10%的低税率优惠政策。

例7:某小微企业按查账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该企业2016年1―11月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8万元,不到30万元,适用小型微利企业10%税率U纳企业所得税。该企业12月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万元,年终汇算应纳税所得总额为31万元,超过了30万元的税率优惠临界点,适用25%的税率,需缴纳企业所得税7.75万元。

筹划分析:显然12月的收入就是税收筹划的关键,我们可以采用递延收入的方法,把12月的部分收入递延到下一个年度,具体方法是把企业12月的收入,采用分期收款的结算方式进行销售,在合同上约定分两次收回货款,12月31日之前收回货款1.5万元,剩余1.5万元货款在第二年的第一个季度收回。那么此企业2016年全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9.5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9.5×10%=2.95(万元),当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4.8万元。Z

参考文献:

运筹学优超原则篇3

一、税务筹划概念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为实现经营目标,在遵守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通过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事先安排,对纳税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权衡,选择整体税负最小的方案,达到减轻税负、取得合法税收收益、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的活动安排。税务筹划由于是以遵守税收法律为前提,因而是被法律所鼓励的。

这里有必要比较一下税务筹划与避税、偷(逃、骗)税的联系与区别,以更加直观地认识税务筹划。避税与偷(逃、骗)税,都有主观蓄意减少税负的目的,客观上也造成减轻税负的结果。避税的本质特征是纳税人利用税法的规定及其漏洞,在纳税义务产生之前所进行的能够减轻纳税义务或者避免纳税义务产生的行为。避税有非违法性,但不一定符合税法规定,因此不为法律所鼓励。偷(逃、骗)税的本质特征是在纳税义务产生以后,通过各种违法行为,减轻纳税义务或者拒不履行纳税义务。偷(逃、骗)税是典型的税收违法行为,是被法律所禁止的。税务筹划与避税、偷(逃、骗)税的合法性比较可用图1表示。

由图1可以看出,税务筹划在合法的边界内(a区域),是合法的行为;避税超出了合法边界,达到了不违法边界(a+B区域);而偷(逃、骗)税又超出了不违法边界(C区域),触犯了税法,是违法行为。

二、银行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业税务筹划意识开始增强,逐步加大在税务筹划方面的各种资源投入,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税务筹划概念的理解有偏差。如有的银行将税务筹划与日常的纳税管理混为一谈,税务筹划被限制在纳税申报、应对税收征管与检查、完善纳税手续等方面,限制了税务筹划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有的银行认为,税务筹划就是避税和节税,于是在税务筹划的运用上,注重寻找税收政策漏洞,打“球”追求边缘效应。二是税务筹划意识不强。有的银行认为,国有银行作为国有企业,就应该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应该对国家负责,为国家贡献更多的税收,无需筹划;有的银行认为,纳税事项是被动的行为,通过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协调,效果也不错。三是行际间差别较大。有的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已经较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机制,将税务筹划提高到战略规划的高度,将税务筹划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已经开始设立专职纳税管理部门,或通过税务机构进行税务管理,并将税务管理纳入内部风险控制系统中。但有的银行税务筹划仍未起步,或者税务筹划层次不高,缺乏战略安排,尚未形成有效的筹划体系。总体来说,我国银行业税务筹划整体水平与国外银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上竞争凸显压力。所得税作为银行业最大、最重要的税种,对银行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视。因此,所得税税务筹划作为财务管理、经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企业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体现在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等各个层面,必然引起银行高度重视。

三、银行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策略

银行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的含义与一般企业是相同、相通的。但在税务筹划的依据和内容方面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国家针对银行业的特殊性,出台与银行业相关的税收政策,这些特殊的税收政策也为银行业税务筹划提供了依据。在内容方面,市场经济赋予银行业在金融资源配置上有较大的选择权,资金投放的时间、行业、地域区间等一般都由银行自主掌握,不同的时间、行业或地域,有时税法便有不同的规定,在一定条件下银行可以享受纳税方面的优惠或税前扣除政策,这就为银行业提供了税务筹划的空间。根据所得税法及其他有关税收政策,立足我国银行业实际,统筹考虑各项业务的性质和税务筹划空间,为我国银行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拟定以下策略:

第一,投资业务税务筹划策略。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由商业银行章程规定,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商业银行可以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可见,商业银行的投资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目前涉及到的具有所得税税务筹划空间的银行投资业务主要有银行间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发放贷款、核销呆账贷款等事项作为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这里将其纳入投资的范畴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

银行业投资业务的所得税税务筹划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实际需要原则。税务筹划的对象是银行经营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不能为了筹划而筹划,比如设立分支机构、发放贷款、核销的呆账贷款、银行间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都是关系到银行决策甚至是重大决策的事项,实际发生或将要发生。二是效益最大化原则。银行要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关于税收优惠和允许税前扣除政策的有关规定,如设立分支机构时选择分公司还是子公司组织形式;在债券投资中,选择金融债还是选择国债;在贷款投向中,选择特殊行业还是普通行业,等。下面重点对设立分支机构和贷款投向业务加以说明。

设立分支机构的税务筹划。分支机构的组织形式不同,往往对银行业所得税的影响也不相同。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指采取母子公司形式还是总分公司形式。不论我国银行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还是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都要结合所在地税法规定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以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为例,在目前法人所得税制下,银行总部在考虑设立分支机构时,如果预期分支机构出现亏损,则可以考虑采取分公司的形式,这样,分支机构的亏损额就可以抵减银行总部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降低银行整体税负。如果分支机构采取子公司形式,则其出现的亏损额就只能从以后年度的应纳税额中弥补,推迟了节约税负的时间。如果银行总部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而分支机构若独立核算则无法享受该优惠政策时,应考虑采取总分公司结构,实行汇总纳税,使分支机构也能享受总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分支机构能够享受总行无法享受的优惠政策,或能够享受比总行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则应考虑将分支机构设立为独立的子公司,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实现节税。

贷款投向的税务筹划。产业调整和区域建设是政府的经济任务,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税收产业政策差异总会一直存在,不同的是每个时期的侧重点不同,如当前关注的农业、中小企业、低碳产业、高科技产业等,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等区域开发等,同时也鼓励银行对这些产业和区域进行贷款投放,在一定条件下给予一定形式的税收优惠。银行可以利用这些税收优惠进行相应的税务筹划。如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对于银行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银行在投放贷款可以据此进行税务筹划。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经济任务,国家可能会出台一些新的产业、区域扶持政策,因此银行要根据有关税收政策积极地进行相应的税务筹划。

第二,成本费用税务筹划策略。银行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成本费用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确定银行的应税收入后,哪些费用不允许扣除,哪些有扣除限额,哪些允许全部扣除,是银行业在成本费用所得税税务筹划方面最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税收政策立法精神,一般而言,正常的、必要的、合理的、合法的成本费用是允许税前扣除的。允许据实扣除的成本费用可以全部得到补偿,可使银行合理减少所得税支出,银行应列足这些成本费用。对于税法有比例限额的成本费用应尽量不要超过限额,限额以内的部分充分列支;超过限额的部分,税法不允许在税前扣除,要并入利润纳税。因此,银行要注意各项成本费用节税点的控制。例如新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为准确掌握税前扣除限额,银行可以利用平衡点的方法进行节税调节:设营业收入为X,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为Y,则:Y×60%=X×5‰;Y=X×5‰÷60%=X/120,即业务招待费是营业收入的1/120(8.33‰)。因此,银行可以根据企业当年的经营计划,按照营业额的8.33‰确定当年业务招待费的最高限额。如果当年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小于该限额,则说明税前扣除额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当年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大于该限额,则说明税前扣除额虽然被充分利用了,但是由于超过了最高限额,超过的部分要调整增加应纳所得税额,也要多缴纳所得税。现将新税法及实施细则规定的部分费用的节税点进行总结,如表1所示。

在经营过程中,银行要把握各项成本费用的节税点,为避免少作所得税纳税调增,或为以后年度留下列支余地,应尽量将各项费用开支控制在节税点以内。

第三,非经营性业务税务筹划策略。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业所得税税务筹划还涉及到与银行经营非直接关系的业务,如亏损结转、设计预缴方案、办理减免申报等,这些业务对所得税缴纳金额有着直接的关系。对这些业务进行税务筹划,同样可以起到减轻税负、提升银行企业价值的作用,因此也必须加以重视。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应做到依据充分、手续完备、申报及时,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协调,争取得到理解和支持。下面就设计预缴方案和办理减免申报业务加以说明。

设计预缴方案的税务筹划。新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缴纳采取“按年计算、分期预缴、年终汇缴清算”的办法。预缴是为了保证税款及时、均衡入库。但是由于企业的收入、费用列支要到一个会计年度终了后才能完整计算出来,因此,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预缴,都存在着不能准确计算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企业在预缴中少缴的税款不作为偷税处理。新税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分月或分季预缴。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总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分月或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按照月度或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照上一年度应纳税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或者按照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预缴方法一经确定,该纳税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上述规定为银行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提供了条件。为尽量减少预缴所得税,获取资金时间价值,银行可以按照“上年月度(季度)平均额”与“当期预测缴纳额”孰低的标准进行预缴,也可以同时考虑到纳税调整因素,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努力避免多缴退税的现象。

办理减免申报的税务筹划。银行在特殊时期或特殊情况下,会享受特殊的税收政策优惠。《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对减免所得税的程序、方法、报批需要准备的材料、审批的权限、报批的时限等内容,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符合条件的银行不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有关资料提出申请,即便是国家对这些银行有优惠的政策,也会因自身没有按照规定及时申报的原因而放弃了该项权利,从而不能享受所得税的减免优惠。

与一般企业相比,银行的业务操作流程少,纳税种类少,税务筹划范围有限,所得税税务筹划的空间相对狭窄。但随着银行新业务、新市场的不断拓展和所得税税务筹划工作的深入开展,银行业所得税税务筹划业务的品种也将日益增多。税务筹划是银行降低成本、提高银行价值的重要途径,银行业应从战略高度认识与开展税务筹划,将税务筹划和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价值增值联系起来,从税法的立法精神和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思想出发,通过税务筹划实现国家和银行双赢。

参考文献:

运筹学优超原则篇4

【关键词】进出口纳税筹划关税增值税

一、进口环节的纳税筹划

进口税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税种主要包括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两种。如何对这两种税收进行有效筹划,降低进口环节的税负,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进口环节关税的纳税筹划

1.完税价格

从目前来看,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一般有两种确定方法:一是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确定方法;根据《海关法》的规定,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包括货物的货价、货物运抵我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等。货物的货价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确定。二是进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当进口货物的价格不符合成交价格的要求或者成交价格不能确定时,海关应当依次以相同货物成交价格方法、类似货物成交价格方法、倒扣价格方法、计算价格方法及其他合理方法确定的价格为计税基础,估计确定完税价格。根据上述规定,对于进口环节关税完税价格的筹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选择合理的进口来源

通常情况下,完税价格的确定都是以成交价格为基础,因此如果经海关审定认为符合成交价格的要求和有关因素,就可以以此作为计算进口关税完税价格的依据。从这一点上看,进口企业在选择同类产品时应尽量以成交价格、运费、保险费以及其他费用中的较低者为最优,力争在海关所认定的“正常成交价格”前提下努力降低其货物报价,从而达到充分降低企业进口税负的目的。

(2)变更实付或应付价格

按现行税法规定,与该货物有关并作为卖方向我国销售该货物的一项条件,且应由买方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应该计入完税价格(复制权费除外)。为此,若卖方并非要求必须随货物同时购进时,作为进口企业的买方应设法将特许权使用费的转让作为另一项单独的交易进行处理;由于特许权使用费的转让只涉及营业税和少量印花税,因此将大大降低其实际税负。

(3)海关估价方法的选择

按照现行《进出口关税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若进口货物实际列举的完税价格低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则进口企业可以选择交验载明货物的真实价格、运费、保险费等其他费用的各项单证,海关也会据此处理;反之,若实际列举的完税价格高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此时企业则可以选择不予提供,而海关则会按照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估定出较低的完税价格。

2.适用税率

一般来说,普通税率与优惠税率的区别是以进口货物的原产地为标准的,即全部产地标准和实质性加工标准。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看,关税税率的筹划应以转让定价与实质性加工标准为突破点,通过确定适用优惠税率的货物原产地来充分降低其税负。例如,若产品加工增值部分所占新产品总值的比例已超过30%时,则视同于实质性加工处理,此时应归入与其新产品实质性使用部分相关的税目计税。此外,对于机器、仪器或车辆中的各类零部件,若与主件同时进口且数量合理时,应按主体原产地的税率计税;反之,若上述部件分别从适用不同税率的国家或地区进口时,则应按其各自的原产地确定其税率。

3.减免政策

从理论上说,关税的减免分为法定减免税、特定减免税和临时减免税三类。就前者而言,企业应当关注的是在海关放行前遭受损失或者损坏的货物以及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或者我国对外捐资的货物,可以享受的减免税待遇。特定减免税则是指国家为鼓励发展产业的国内投资项目以及使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进口的设备,可以给予的减免税优惠。临时性减免税则是指除去上述两种形式之外,国家特别给予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此外,保税货物也属于减免税的一种类型,其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该类货物并不需要缴纳进出口税费。

(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从实质上看,进口货物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是与进口关税的纳税筹划过程紧密相连的。按照我国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进口的货物应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规定税率予以计算应纳税额,且不得有任何抵扣项目。由此可见,其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是与关税相关的完税价格、关税税率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进口增值税也具有多项优惠政策,而这些政策主要是基于所适用税率的不同,企业应选择具有优惠税率的货物进口。与此同时,国内某些地区或特殊行业、单位、个人可享受减免增值税优惠,这类企业的组成形式及业务类型为进出口企业的纳税筹划拓展了空间。

二、出口环节的纳税筹划

相对于进口环节,企业在出口环节实施纳税筹划的空间要大一些,而国家为了鼓励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予这些企业出口退税处理,因此进出口企业应将纳税筹划的侧重点放在出口退税上,尤其是增值税的出口退税上。当前,增值税的出口退税的主要方式包括“先征后退”和“免、抵、退”两种。前者是指先对出口货物征税,在货物出口后再予以办理退税;后者则是指企业对于出口产品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出口产品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已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按规定予以退税的,应先用于抵消内销产品的应交税额;若后者经抵消后还有余额时,按抵消额退税。

(一)出口环节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1.贸易方式

当前,进出口企业主要采用的贸易方式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前者是指由国外厂商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包装材料以及必要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委托国内企业按其要求进行加工、装配,其最终产成品由国外企业负责营销的一种贸易方式,后者则是指由国内企业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及包装物,然后在国内加工为产成品再销往国外的一种贸易方式。从纳税筹划的角度看,来料加工方式适用于“出口免税不退税”的政策,但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而进料加工方式适用于“出口免税并退税”的政策,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但退税率往往低于征税率,因此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加工方式。

2.出口方式

我国1994年实施的增值税相关条例规定,对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零税率并免征消费税。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在不同时期分别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自1994年至2010年,共经历了9次调整。纳税人应在向海关办理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按月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该项出口货物的退税。一般说来,企业可通过直接出口或委托外贸出口的方式来得到退税,而这其中对于出口产品中扣除包装计税的部分,应分别就出口产品及包装物的适用税率计税,出口农产品的应按规定税率退税,出口其他产品则应按税法的其他规定退税,其适用税率不一。

另一方面,当企业出口货物受出口配额(出口许可证)的限制或企业所在地出口退税指标不足时,企业此时可将已收购的货物委托或再调拨销售至其他企业出口,在收汇后再由企业办理退税,而后者也可接受调拨货物的其他企业办理退税。而若企业享有产品自营出口经营权时,在其出口退税率低于征税率时,如果企业选择通过将自产货物销售给相关联企业出口并由其退税的办法,可使企业自身得到更多的出口退税优惠,获得最大价值。

3.纳税申报

按照税法规定,一般情况下,企业自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超过90天未收齐有关出口退(免)税凭证或未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免抵退”申请手续的,应视同货物内销处理并予以征税;而对于已征税货物,企业在收齐有关出口退(免)税凭证后,应在规定的出口退税清算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无误时,才可办理免抵退手续。若企业逾期未申报或已申报但审核未通过时,不得予以退税;若货物出口后90天内不办理申报退税时,主管税务机关则有权要求企业补税。由此可见,企业应慎重对待纳税申报期限,力争在90天的申报期内根据货物的内外销比例,选择最佳的申报期限及其申报限额。企业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申报,应尽早申请地市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

4.其他方式

除了上述几种筹划方法外,企业还可利用收购方式的不同以及出口退税计算方法的差异进行筹划。例如,在不影响交货期、交货质量的情况下,可考虑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进货;一般情况下,对退税率小于征税率的货物,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进货,比从一般纳税人处进货所实现的出口盈利高。再者,企业还可采取改变收购方式,变出口非自产产品为自产产品,以争取采用“免、抵、退”方法予以退税。另外,企业还应注意选择委托加工而非作价方式实施进料加工的再加工,以及特别注意分类对出口退税的影响。

(二)出口关税的纳税筹划

与出口环节的增值税相类似,国家对于出口关税的优惠政策也较多,这主要是出于鼓励出口的考虑。企业若想获得出口关税的相关优惠,其产品首先必须符合有关的原产地规则。为此,进出口企业应主动申请并提供原产地证,力争获取较多的关税优惠,并且还要对一般原产地证与优惠原产地证进行区分。从理论上说,一般原产地证只能享受进口国的最惠国关税,而优惠原产地证可以享受在最惠国税率基础上,进一步减免甚至全免的关税优惠。由于优惠原产地证所带来的效益由承担进口的企业所享受,其作用较容易被忽视,为此出口企业对此应加以必要的重视,以获取最大额的税收优惠。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2]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3]王军.以某进出口公司为例的税务筹划方案探讨[J].财经界,2010(2).

[4]宋.浅析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J].科技经济市场,2010(6).

[5]贺飞跃.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7(5).

运筹学优超原则篇5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策略

一、纳税筹划和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意义

税收具有强制性,企业必须依法纳税,因而税收构成了企业必要的成本。同时,税收又不同于一般的营运成本,它是企业无偿的支出,不能带来任何直接的收益,因而是一种净支出,对企业经营成本有直接的影响。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或者至少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通过对尚未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应税行为进行合理的筹划和安排,利用税法给出的对自己企业有利的可能选择或者优惠政策,从中找到合适的纳税方法,最大限度地延缓或减轻本身税负,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行为过程。

二、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充分了解掌握税收政策法规基础上,当存在多种的纳税方案的选择时,纳税人以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来处理财务、经营。组织及交易事项的复杂筹划活动,因此要做好纳税筹划活动,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

(二)筹划性原则。筹划性表示事先规划、设计、安排的意思。

(三)兼顾性原则。不仅要把纳税筹划放在整体经营中加以考虑,而且要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

(四)目的性原则。纳税筹划是为了同时达到三个目的:一是绝对减少税负。二是相对减少税负。三是延缓纳税。

三、新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主要策略与方法

(一)新税法下选择有利的组织形式

1、公司制与合伙制的选择。新税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只对其业主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一般包括公司制和合伙制(包括个人独资企业)两种。我国对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实行差别税制,公司制企业的营业利润在企业课税环节缴纳公司税,税后利润以股息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又得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而合伙制企业的营业利润不缴公司税,只缴纳各个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可见,投资者能通过纳税规定上的“优惠”而获得节税利润。投资者应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定是选择合伙制还是公司制。

2、子公司与分公司的选择。设立子公司还是分公司,对于企业的纳税金额也有很大的影响。新所得税法统一以法人为单位纳税。不是独立法人主体的分支机构可以汇总缴纳所得税。也就是说,企业在设立分支机构时,设立的分公司可汇总纳税,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则要分别独立缴纳所得税。如果组建的公司在初期阶段处于亏损状态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组建分公司就更为有利,可以减轻总公司的税收负担。

(二)把握好新税法对准予扣除项目的规定。新企业所得税法与原企业所得税法相比,从总体上看,新税法放宽了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和范围,这让企业扩大了纳税筹划的空间。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些变化,以便更好地设计纳税筹划方案。

1、取消了关于计税工资的规定。原税法采取计税工资制度,税前工资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不予扣除。新税法取消了该规定,真实合法的工资支出可以直接全额扣除。

2、公益性捐赠扣除条件放宽。原税法规定,企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不超过年度应纳税额3%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超过限额部分不予扣除。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不予扣除。

3、研发费用扣除幅度增加。原税法规定企业研发费用可以据实扣除,对研发费用年增长幅度超过10%的,可以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新税法取消了研发费用年增长幅度需超过10%这一限制条件,规定企业研发费用可以按其实际发生额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研发新产品,探索新领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支持科研开发,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

4、广告费用的扣除有所调整。原税法将广告费用的扣除分为三种情况:高新技术企业据实扣除;粮食类白酒广告费用不得税前扣除;一般企业的广告费用支出按当年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扣除,超过比例部分可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而新税法则未规定广告费用的扣除比例,企业每一年度实际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用支出均准予据实扣除,但新税法明确规定赞助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三)合理利用新税法中有关税收优惠的规定

1、企业投资产业的选择。新税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含2年),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符合抵扣条件并在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纳税年度逐年延续抵扣。

2、企业人员构成的选择。新税法规定企业安排的残疾职工,按实际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100%加计扣除。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尽可能多地安排残疾职工就业,一方面残疾职工为企业创造了利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还促进了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四)会计核算中纳税筹划的策略方法。在新税法下,利用会计核算中的不同处理方面进行纳税筹划仍然可行。有些纳税筹划方法并不能减少企业的纳税总额,但能将纳税的时间递延到下一年或未来几年。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纳税时间的递延也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1、利用销售收入确认时间不同进行纳税筹划。企业的产品销售方式大体上有以下三种类型:现销方式、代销方式、预收货款方式。代销方式又分为视同买断方式和收取手续费方式。视同买断方式与现销方式没有区别,委托方应在当期确认有关销售收入。在收取手续费方式中,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通常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而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在预收货款方式下,企业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在此之前预收的货款应确认为负债。上述每种销售方式都有其收入确认的条件,企业通过对收入确认条件的控制,可以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在进行所得税筹划时,企业应特别关注临近年终发生的销售业务,因为这类业务最容易对收入确认时点进行筹划。

2、利用坏账准备的提取进行纳税筹划。对坏账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是会计制度“减值准备”中唯一一个可以按税法规定在税前以一定条件和标准列支的特殊项目,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中不可忽略的内容。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注意以下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上的区别:(1)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不同。(2)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比例不同。

3、利用存货成本计价方法的不同进行纳税筹划。新税法规定,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应用,不允许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确认发出存货的成本。依据现行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任意一种计价方法。不同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的成本、利润总额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应交纳所得税款的多少也会有所不同。

4、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年限的不同进行纳税筹划。固定资产折旧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等。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一致的,则分摊到各期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也存在差异,这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税负的大小。原税法规定固定资产只能采用直线法(年限平均法)提取折旧,而新税法中则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这就给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提供了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牛达.企业所得税法新旧法条要点对照[J].财会月刊,2007.13.

[2]朱省葱.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及案例研究[D].天津大学,2007.

运筹学优超原则篇6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在资本的运作时还存在诸如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的筹资难,企业的资金管理不科学,企业的人才管理合理,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低等问题。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有些是由企业的内部因素引起的,有些是企业的外部因素引起的,在此我们仅从企业的内部因素的角度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体现。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好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引导,能够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提供资金保证,反之会使企业在财务方面出现很多问题。

(二)企业的筹资难。

企业的筹资难除了外部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的财务信誉度低。企业信誉是使公众认知的心理转变过程,是企业行为取得社会认可,从而取得资源、机会和支持,进而完成价值创造的能力的总和。企业财务信誉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社会上公认的信用和名声。企业财务信誉好则表示企业的行为得到社会的公认好评,如恪守诺言、实事求是、产品货真价实、按时付款等;而企业财务信誉差则表示企业的行为在公众中印象较差,如欺骗、假冒伪劣、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故意拖欠货款、拖欠银行贷款等,从而会使企业限入筹资难的境地。

(三)企业的资金管理不科学。

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可以分为资金日常管理和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的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的日常控制和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不善将出现上述材料中所说的各种资金紧缺问题,严重的可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被破产兼并。

(四)企业的人才管理不合理。

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好的人才能带领企业走向越来越辉煌。在财务管理方面,一个好的财务人员能够及时预测资金的需要量,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使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达到最高水平。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企业要想有高水平人才,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好的人才管理机制,否则将使企业出现上例中出现的“人才流失”或出现“用人不当”的局面。

(五)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低。

企业的寿命短,说明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企业的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于直接影响企业资本运作效率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有没有抗风险体系,抗风险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存亡。

二、提高我国民营企业资本运作效率的一些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会制度的规范化往往能透视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同时也有利于财务运作和生成有用的财务信息,以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民营企业在资金运作中要在筹资、投资等理财活动中做到规范化,必须要有相对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随着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财务信息不仅在企业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即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使管理者把握企业的经营现状,发现经营中的劣势,把握财务风险,亦可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优势,如企业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银行贷款、企业发行债券、公开上市。总之,没有规范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的财务信息,企业规范管理和持续健康地成长就无从谈起。

(二)建立科学的企业信誉管理体系。

构建企业的信誉体系。要构建企业的信誉体系首先是必须保证信誉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就是要推进“以人为本”向“以心为本”的战略转变,并始终以此严格自律。这正是“使杰出公司出类拔萃的永恒品格”。其次,是提高利益相关人对企业的忠诚度,实现企业和利益相关人在认知和实践行为中的良性互动。企业信誉的实现的重要手段是“让现实超越期望”。世界500强企业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必须是全面的,它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核心战略与“灵魂”创新和独特的企业文化的创新等等。在创新的基础上必须实现以下超越,即超越顾客的心理期望,超越产品的价值,超越常规的服务,超越经济界限,超越现实形象。只有“超越”,信誉的力量和魅力才会产生,才能赢得利益相关人的惊喜。而利益相关人的惊喜是其充分的满足感和对企业未来信心的昭示。再次,建立科学的企业信誉评价体系和评价机构,适时评估,适时授信,并在一个专业媒介或大众化的渠道(比如英特网)中定期公布企业的信誉信息,以实现信誉信息的公开与共享。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主体之间的交往中如何建立信誉认可和信誉承诺。

(三)优化资本结构。

要注意优化筹资结构。降低资本成本,资金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指公司可以从现有资产获得的,符合投资人期望的最小收益率,资金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用资费用,企业在使用资金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如支付给投资者的报酬,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二是筹资费用,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为获得一定量的资金而付出的代价,风险小、成本低的负债是理想的负债,要根据成本低、风险小的原则来决定筹资结构降低企业筹资成本,企业应该注意:(1)要充分利用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不需要企业支付利息的流动负债;(2)要合理控制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前者较稳定但成本高,后者偿还压力大但成本低,应力求减少长期负债,也即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资金的筹集政策,如配合型、稳健型、激进型等,一般选择配合型,但是它要求较高的资金运作的能力。以中小企业为例: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以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由于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活动变化所需的资金,则主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强调融资和投资在资金结构上的配比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即“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之一。当企业负债经营决策正确,能够合理保证企业达到最佳资本结构时,这部分资金就可以为企业创造出高于负债成本的超额利润,促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正是企业经营者重视负债经营策略的实质所在。

(四)加强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的管理,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资金预算体系。合理预测企业资金需求量,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企业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筹资的数量依据,因而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量。企业资金主要被占用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上,所以在资金需要量预测时应分别加以测算。企业固定资产的资金需要量比较稳定,较易把握。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条件下,主要是对流动资金需要量进行测算。对企业的流动资金需要量进行测算主要有定性预测法、趋势分析法、销售收入资金率法、产值资金率法四种方法。

定性预测法是指利用直观的资料,依靠个人的经念和主观分析,判断能力,预测资金需求量的方法,这种方法长用在公司缺乏完整,准确的历史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其预测过程是,首先由熟悉财务情况的和生产情况的专家,根据过去积累的经念,进行分析判断,提出预测初步意见,然后,召开专家座谈会或者发出各种表格等形式,对上述意见进行修整补充,得出最后结果。这种方法很简单易行,但是不能揭示资金需求量和有关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趋势分析法预测到期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量×(1+增长速度)n.式中,n为基期到预测期的期数,一般是年数。趋势预测法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假定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已掌握,并将持续到预测期;第二是假定相关财务变量虽有变化,但不会改变这种趋势,也即基本的财务政策如资产负债率,股利分配率等和企业的经营效率如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等基本保持不变。

销售收入资金率法是计划年度资金需要量=计划期销售收入×(报告期资金占用额占销售收入的%-报告期资金其他来源占销售收入的%)。

产值资金率法的产值指企业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资金形式表现的产品总量。计算为,计划年度资金需要量=计划年度总产值×上年产值资金率×(1-计划年度资金周转加速率%)。式中,上年产值资金率=[(上年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资金占用额)/上年实际总产值]×100%。

当然这只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在预测资金需求量还有其他方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

(五)完善企业的决策机制,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民营企业的进一步成长,获得持续的成功经营,必须在生产经营中坚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形成一个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现在不少民营企业的重大决策仅企业家个人行为是难以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应通过积极引进“外脑”,即聘请外面的专家或外部的专业咨询公司,对企业重大的投资决策、市场开发进行论证和完善,充分利用现有的已经社会化和未社会化的决策资源。此外,应考虑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科学决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在实践中完善该机制,借助于该机制实现高层管理人员对重大项目的积极关注和对决策风险承担责任,从而在企业内部保证各项决策的科学性。

运筹学优超原则篇7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统筹城乡发展及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就我县实现城乡流通服务网络现代化,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我县加快构建现代化城乡流通服务网络的有利条件

一是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务院和省政府先后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加快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各级财政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2010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市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规划》(延政办发[2010]39号),明确了供销合作社发展“新网工程”的目标任务,要求各县区政府充分发挥国家和省上的政策优势,争取更多项目支持,加快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发展。二是发展优势。近年来,县供销联社抢抓机遇、提早布局,我县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先后建成了县级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回收交易中心和烟花爆竹配送中心,发展乡镇级超市10个,村级示范店2个,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走在了全市的前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正在形成“政府引领,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市场运作”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体制机制。三是招商引资潜力。目前,我县供销行业有150亩的土地占用面积,9800万元不动产,特别是城区供销社土地资产都在中心位置,具有引资开发、联合合作发展的区位优势和资本潜力。四是群众基础。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在农村,对象是农民。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农民对合作经济组织认可度较高,具有较高信誉和品牌效用。

二、指导思想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以开拓农村市场、发展现代流通业、改善消费环境、实现沟通城乡双向物流为目的,通过改造、整合、优化提升传统经营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县有配送中心、乡有综合超市和农资配送连锁店、中心社区有连锁店和综合服务社、村有便民店的发展格局,着力构建符合我县实际、适应经济发展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三、目标任务

力争利用两年时间,在县城城区、各乡镇和8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改造整合龙头企业1家,改扩建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再利用中心1个,新建扩建乡镇超市2个、乡镇农贸市场3个、再生资源回收站7个,新发展新型农村示范社区连锁店8个,达到县有配送中心连超市、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再利用中心,重点镇有超市加农资配送连锁店、农贸市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站,新型农村社区有连锁加盟店和再生资源回收点,基本形成包括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流通信息和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新体系,沟通城乡双向物流,实现农超对接,促进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买卖物资难和增产不增收问题。

四、重点工作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县供销合作社要按照《市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规划》(延政办发[2010]39号)文件要求,在“新网工程”建设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本着适度超前、布局科学、规模适中、环境舒适、彰显特色的原则,紧紧围绕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年度任务,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新网工程”建设规划,把新网工程建设同我县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全力打造一批能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确保流通服务网络现代化顺利实现。

(二)开放合作,争取项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开放合作,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引入社会力量,积极招商引资搞好合作联合建设。县供销联社要盘活用好供销系统的土地资源,抓住国家扶持服务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论证、储备一批流通服务业的好项目、大项目,并积极争取中、省、市其他服务业项目,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切实搞好“新网工程”的联合建设和合作经营。同时要注重解决好“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和资金、人才短缺问题。市县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原有非供销社建筑物可用作超市和连锁店的,倡导合作改造改建,按照统一内部装潢、统一标识的模式,规范门头牌匾、货架等设施,作为供销社加盟店。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在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重点建设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农村集贸市场;在县城城区,重点建立大中型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和专业市场、综合批发市场,不断完善功能,扩大规模,增强辐射能力,切实解决好有场无市、有市无场和街道路边市场问题,切实解决农民买卖物资难和城乡流通渠道不对称的问题,积极建立专业市场合理配置、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市场流通现代化新体系。坚持以经营引领带动公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兼顾、质量与效益并重的规范化建设目标。重点围绕农副土特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倡导建设新型行业协会,引领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网络化营销模式,为农村商品流通提供一个更高层次、更广阔的公共服务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县上成立由县政府副县长高功斌为组长,供销社主任张治科为副组长,县经济发展、财政、住建、国土、商务、新农办、城乡统筹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率先实现流通服务网络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领导小组在县供销社下设办公室,张治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乡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经发、规划、农业、新农、财政、国土、商务、城乡统筹等部门和相关乡镇要积极协同配合,确保把“新网工程”建成真正的便民惠民工程。

运筹学优超原则篇8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践来看,形成了“直通型”、“分工型”、“存储型”、“大统筹型”等“统帐结合”模式。这些模式虽然都有其合理性,但却都在实践中暴露出基金收缴困难、医疗服务和支出管理机制失灵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难以形成一种模式。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界定的“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的基本原则,借鉴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正反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模式应当是多元协调混合型模式,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保障方式多层次、保障资金多渠道、支付方式科学、管理办法有效的医保运行机制。

一、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根据实际情况,我国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基本医疗保险。这是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的基础,也是国家医疗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法定性质的政府行为,以强制性实施为主,财源主要来自强制筹集的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只承担基本医疗的保障职责,即限于提供适应绝大多数参保职工必要医疗需求的、医疗服务机构采用成熟的和适宜技术所能提供的、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支付费用的医疗服务。

2.补充医疗保险。这是完整的医疗保险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在经济效益许可的条件下,由企业(行业)为职工、职工为个人自愿出资组成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为弥补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不足以支付巨额医疗费而建立的补充性医疗保险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应抓紧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险形式有:一是“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保的是基本医疗,但是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病例又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其发生的概率较低,但费用很大,致使单位和个人均难以承受。对于这些“超大病”的医疗问题,既不能一推了之,更不应该把这个包袱再推给用人单位,最佳的解决办法应是面向统筹地区建立“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主要用于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减轻重病职工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采用统帐结合方式实施,其中社会统筹基金要确定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以统筹基金支付为主,但个人同样要负担相应比重。尽管相对统筹支付而言个人负担比例较小,但由于医疗费用相对较大,对于因病不能参加工作、工资收入明显下降的职工本人和家庭来说,还是困难重重。为了减轻重病职工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企业(行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必要建立职工大病专项金,实行统筹使用,对困难者予以资助。

3.商业医疗保险。这是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中较为规范、起补缺和提高作用的层次,是被保险人在投保后,在保险期内因疾病、生育或身体受到伤害时,由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在这一领域由人们自由选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当前应重点突出主要的险种有:(1)特种疾病保险。针对一些风险容易预测、发生率较低,但疾病费用较大的疾病而设计的险种,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发生灾难性病症时保障投保者的治疗,以免由于经济原因使治疗受到影响。比如肿瘤、心脑血管意外病症。(2)康复保健医疗保险。主要为满足一些高收入人群或团体超出基本医疗需求以上的高水平的和特殊保健的医疗需求而设计的险种。如有些病房的设施将比较豪华,相应的收费标准也高,基本医疗保险不可能承担这部分费用,部分高收入人群就可通过参加康复保健医疗保险得到相应的待遇。

二、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险费用筹措机制

基本医疗保险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考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工的收入水平并不高,财政收入极为有限,企业效益大多数处于较低水平的现状,本着“最基本的筹资水平、最基本的医疗服务”的理念,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按工资的一定比例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基本医疗保险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帐户,具体划入比例根据个人帐户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因素确定。

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由国家给予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和个人积累,资金组合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个人参保,可由用人单位与个人各付一部分保险金,有条件的单位也可全部由用人单位为职工投保,并以此作为稳定职工、吸引人才的有力措施。在此,除了为保证国家公务管理的正常运行,由财政为国家公务员提供一定的医疗补助外,国家不为其他任何社会成员支付保险费,但可通过有关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和个人参与保险。其鼓励政策至少有两条:个人用于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收入免交个人所得税;用人单位用于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费用,可在税前列支。

三、建立科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医疗保险难搞,难就难在医疗费用的支出控制。医疗消费具有即时性、难预测性、道德风险大的特点。一些试点城市的社会统筹基金大量超支,都与缺乏有效的医疗费用制约有很大关系。实践证明,建立科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1.制定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的标准。现代的医疗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几乎天天都有新药、新的诊疗手段出现。基本医疗保险只能根据保证基本医疗需求和与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水平相适应来确定用药、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的范围和给付标准。

在选择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和诊疗项目的具体方法上,国际最近流行用经济学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和比较药品或治疗技术的成本效果。比如,甲药单价很贵,但很快就能见效,病人不久就能康复、上班;乙药单价很便宜,却在较长时间的服用后有效,自己工作受影响。如果仅仅看单价成本,乙药看起来属于“基本医疗”,但在对甲、乙两种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之后,甲药就可能进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所以,基本医疗保险的界定是医疗技术问题,但更是经济学上的问题,可以预计,成本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思想理念将影响未来基本医疗的界定和选择。

2.实行基本医疗保险“板块式”的统帐结合方式。即个人帐户和统筹基金之间割断关系,实行独立分别运作,分别核算,风险各自负责。个人帐户管小病,主要用于门诊医疗服务和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住院医疗服务,个人帐户用完后,全部自负。统筹基金管大病,主要用于起付标准与最高支付限额之间的住院和门急诊大病医疗服务,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板块式”帐户运作方式首先在小病上设立个人帐户,加强了个人对小病的自我保障责任;其次,由于次数频、难控制的小病费用进不了统筹基金,减少了统筹基金透支的可能性,统筹基金集中解决大病,加强了抵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再次,大病的医疗服务、药品消费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把管理的重点放在费用高又较易监控的大病部分,集中力量抓主要问题,有利于提高统筹基金的管理效果。

对于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已不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应通过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或社会医疗救助等途径解决。基本医疗保险的封顶额应是“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起付额,即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的封顶额后才进入“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3.选择按病种付费的结算办法。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医疗服务机构与医疗保险机构之间“按服务收费”的偿付方式,在客观上促使医疗机构以过度使用医疗资源的方式,而不是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服务。“按病种付费”是根据每一种疾病或病程所需全部服务进行事先定价后,按此标准支付给医疗服务提供者。美国的预付制和德国的按点数付费,在本质上都属于“按病种付费”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有了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其费用的差别也越来越大。医疗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科学测算每一病种的标准化诊断、标准化治疗、标准化药品的费用,在众多的治疗方案中,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并作为医保机构费用偿付的依据。“按病种付费”方式,可有效地限制医生在决策中的“独断专行”,避免提供过度服务。

四、建立政事分开的医疗保险管理体制

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制定医疗保险法规和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的运作框架,规范和监督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用人单位、个人、医院、制药、金融等相关利益群体的行为,确定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有关照顾扶持政策。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基本医疗保险划归卫生部主管比归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理更为合理。由于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益和需求总量的控制与医疗服务的供方(医院和医生)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医疗服务部门和基金管理部门在同一个部门的领导下,相配合而不结合。因此,社会医疗保险划归卫生部管理是比较合理的;将有利于卫生部门实行行业管理、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有利于逐步形成政府卫生部门指导下的医疗保险方和医疗服务提供方双方买卖的格局,促进现代医疗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有利于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将预防、保健与治疗以及社区服务、医院服务有机结合,为最终实现全社会医疗保险和人人平等享受医疗服务奠定组织基础和管理基础。国际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管理体制也朝着卫生部主管的模式发展,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尤其是新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

运筹学优超原则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税收利益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从事税收筹划的困难

尽管我国学者已经撰写了一些税收筹划的文章,业内人士已经开展税收筹划的实务工作,但我国的税收筹划的相关研究和运作发展较缓慢,与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的需求不相适应,长久下去将制约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税收筹划在我国发展缓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观念陈旧。由于税收筹划在我国起步较晚,税务机关的依法治税水平和全社会的纳税意识距离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导致征纳双方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够,税收筹划往往被视为偷税的近义词。

(二)税制有待完善。如前所述,税收筹划一般是针对直接税的税负的减少。而我国现行税制过分倚重增值税等间接税,所得税和财产税体系简单且不完整,这使得我国的所得税等直接税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比重偏低,税收筹划的成长空间有限。

(三)税法建设和宣传滞后。我国的税法的立法层次不高,税法的透明度偏低。除了部分专业的税务杂志会定期刊出有关税法的文件外,纳税人难以从大众传媒中获知税法的全貌和调整情况,无法进行相应的税收筹划。

(四)税收征管水平不高。由于征管意识、技术和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距离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当偷税的获益远远大于税收筹划的收益和偷税的风险时,纳税人显然不会再去劳神费力地从事税收筹划。

二、税收筹划的定义特点、意义及思路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自身的经营或投资活动的适当的安排,在不妨碍正常的经营的前提下,达到税负最小化的目标。税收筹划主要是针对难以转嫁的所得税等直接税,通过合法地选择取得所得的时点,或是转移所得等方法使收入最小化、费用最大化,实现免除纳税义务、减少纳税义务,或是递延纳税义务等的目标。目前,税收筹划在发达国家十分普遍,有关的论著和文章比比皆是,税收筹划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制定的经营和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税收筹划的特征。从税收筹划的定义可以概括出税收筹划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合法性。税收筹划的合法性表现在其活动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依法征税及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根据税收法规原则,国家征税必须有法定的依据,纳税人也只需根据税法的规定缴纳其应缴纳的税款。当纳税人依据税法作出多种纳税方案时,根据资本市场中人的自利行为原则,选择税负较低的方案来实施是无可指责的,因为法定最低限度的纳税权也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利,纳税人无需超过法律的规定来承担国家税赋。

2.筹划性。由于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如实现或分配净收益后才缴纳企业所得税,销售不动产后才缴纳营业税,其滞后性使得税收筹划成为可能。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有权通过对纳税义务人、纳税对象、税基、税率作出不同的规定,引导纳税人采取符合政府导向的行为。纳税人则可以在其作出决策之前,明确国家的立法意图,设计多种纳税方案,并比较各种纳税方案的不同税负,挑选出能使企业整体效益达到最大的方案来实施。

3.目的性。税收筹划的目的是降低税收支出。企业要降低税收支出,一是可以选择低税负,二是可以延迟纳税时间。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其结果都是节约税收成本,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这就有助于企业取得成本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从而实现长期赢利的目标。

(三)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意义。

1.税收筹划是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重要手段。企业的财务目标是要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税收作为企业的一项支出,其数额大小直接影响税后利润的多少企业价值的大小,企业通过财务经营组织交易事项的安排,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纳税方案,努力使税负减少,税后利润最大,企业价值最大化。

2.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内容。财务决策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利润决策三大部分,税收筹划对每项决策都有重要影响:在筹资决策中,不同的筹资方式获取的资金,其成本的列支方法税法所作的规定有所不同,是在税前列支还是在税后列支直接影响企业的负担。企业必须认真筹划,选择有利的融资结构;在投资决策中,税收政策不仅影响投资的方式、地区行业,而且对投资收益也有较大影响,也必须研究税收筹划;在利润决策中,税收政策不仅影响利润的分配,而且对累积盈余也有制约作用。

3.税收筹划是跨国公司开拓境外市场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企业的国际交流日益扩大,生产经营者的跨国经营活动日益增加,企业向对外投资机会日益增大,不同国家、地区的税负差异很大,企业必须进行精心的税收筹划,才能获取最大的效益。

(四)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

1.用好、用足优惠政策。把握国家政策的宏观走向,顺应国家的产业导向,对政府政策作出积极反应,尽量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是税收筹划的首选。目前的优惠政策一般集中在对产业的优惠和对地域的优惠上。例如对软件行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软件开发企业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所得税。在广告费的税前扣除上,一般企业只能在销售收入的2%内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结转,而软件开发企业可自登记成立之日起五个纳税年度内据实扣除,超过五年的,按销售收入的8%扣除。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将对我国的软件行业起到有力的扶植和推动作用。所以,企业在作投资领域的决策时,对各行业可享受税收优惠的比较应成为重要的决策依据之一。

2.将高纳税义务转化为低纳税义务。当同一经济行为可以采用多种方案实施时,纳税人尽量避开高税负的方案,将高纳税义务转化为低纳税义务,以获得税收收益。如某综合性经营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销售建筑装饰材料的同时可提供装修服务,这就发生了销售货物和提供不属于增值税规定的劳务的混合销售行为。税法规定,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征收增值税,其销售额应是货物与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的合计,且该混合销售行为涉及的非应税劳务所用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凡符合条例规定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可见,若这两项业务不分开核算,将合并征收17%的增值税,而由于劳务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对较少,使得企业的税负加重;如果经过税收筹划,将装修施工队变成独立的子公司,则按照现行营业税征收规定,装修业务的税率将由原来的17%降为3%,税负明显降低。

3.延期纳税。延期纳税可以把现金留在企业,用于周转和投资,从而节约筹资成本,有利于企业经营。在利润总额较高的年份,延期纳税可降低企业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同时,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纳税人得到的延期税收收益等于延期缴纳的所得税乘以市场利率。

三、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中的税收筹划

由于税收筹划的领域十分广泛,税收筹划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筹,生产经营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四个部分。这些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税收的影响,税收筹划贯穿于企业财务决策的各个领域,已成为财务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筹资决策中,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资金需要量,而且必须考虑企业的筹资成本。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取得的资金,其成本列支方式在税法中所作的规定不同,如债券的利息费用可在税前列支,而股票的股利只能在税后列支。因此,要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就必须充分考量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纳税因素,并对筹资方式、筹资渠道进行科学合理的筹划,选择最合理的资本结构;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企业投资活动给企业所带来的税后收益。税款是投资收益的抵减项目,而税法对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不同的投资区域、不同的投资行业、不同的投资方式、不同的投资期限的税收政策规定又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税制对投资的影响,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中,生产规模决策、购销决策、存货管理决策、成本费用决策等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纳税因素,都存在着如向进行税收策划的问题;在企业的利润分配决策中,利润分配方式的选择、企业分得利润的处理方式、亏损弥补时间的安排等都受到税收法律的影响,同样需要进行税收筹划。此外,在企业产权重组决策中,也应根据企业分立、企业合并和企业清算的税收政策差异进行税收筹划。

运筹学优超原则篇10

一、企业纳税筹划的思路

(一)在多种涉税方案中,选择最优纳税方案

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对达到同样经营目的的各种经营手段与方式进行权衡和估算,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从中选择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方案。

(二)充分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

例如企业购置使用规定的的环保设备,取得普通发票,符合设备投资抵免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可以将该设备投资款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抵免;企业“三新“研发费可以税前利润加计扣除50%;实现本年度境内分回股息和国债利息可以税前利润抵减等等。

(三)充分利用财务会计规定

根据财务会计规定可以计提各项费用的,应当计提。根据会计原则处理的事项,在税法尚未做出具体规定或已认可会计处理的情况下,尽量充分利用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二、企业内部具体经营环节的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以下只从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费用、业务招待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采购等有关企业主要经营环节探讨企业如何进行税务筹划。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存货计价方法有很多,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期末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会有影响,继而也影响到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特别是在物价持续上涨或者下跌的情况下,影响应税所得额的程度更大。

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销售成本比较接近于当前成本,能够较好地同当期的销售收入相配比,计算出来的应税收益也较低。

(二)费用的纳税筹划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非限制性费用支出的纳税筹划:除了税法有明确限额规定的费用外,其他费用均可视为非限制性费用,适当的增加或调整这类费用,也可达到减税的目的,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类似如下一些途径来增加或调整非限制性费用:

(1)增加租赁费(如仓库租金、经营性租赁费、其他物料租赁费等)

(2)增加技术研发费用(包括市场调研、技术设备投入、其他研发相关支出等)

(3)增加职工干部培训费、办公费用

(4)增加修理费用(中小型修理费用)

(5)加大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等费用的支出

(三)业务招待费税务筹划

根据税法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以上广告费和业务招待费支出是按统一口径计算扣除标准,同样职工教育经费也是一样。

筹划思路:

(1)分解业务招待费,将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尽可能将其控制在限额标准以内;

(2)从业务招待费本身着手筹划,例如:与客户开会或作宣传活动,将其发生的住宿费用、用餐费用等尽可能多的列入会议费用(会议费用可作全额税前扣除,但要注意,要有有效合法的会计凭证或资料)。

(四)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纳税筹划

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加速折旧的方法既符合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也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相当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如果企业将这笔延期纳税的款项用于有保障的投资项目,还可以获得投资收益。

但是有些情况,企业利用最短的折旧年限并不一定有利,比如在享受减免税期间。下面我们用例题来说明:

例题1、某企业一台固定资产2.1万元,残值率5%,估计可使用7年,税法规定也可以采用5年。如果按照直线折旧法,每年折旧额:

按7年,每年计提折旧=21000/7=3000元

按5年,每年计提折旧=21000/5=4200元

如果上述企业享受2免3减半的优惠政策,且企业在盈利的第一年购买固定资产,则该企业在不同折旧年限下的税负情况如表一所示。

以上举例可以看出,企业在享受2免3减半的优惠政策时,选择折旧年限短的5年加速的与选择长的7年的折旧方法反而增加税负总额1050万元。所以,企业处于税收减免优惠期间,加速折旧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是负的,不仅不能少缴税,反而会多缴税。

(五)采购环节的纳税筹划

进项税金是购买货物时才发生的,进项税金是增值说的直接抵扣项,所以能否取得对方单位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直接决定企业自身应交增值税税款的缴纳。所以,同等条件下,企业购买货物的时尽可能地向一般纳税人或者对方单位能取得税务局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单位购买货物。另外购销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如果有合法的运输费用结算单据,可以按单据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再按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并且要运用技巧获取这些有效的凭证。另外税收筹划还要注意采购对象的选择,下面我们用例题来说明:

例题2、a企业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多年销售状况良好。今年维护扩大经营规模,准备引进一个新的供应商。先准备购入一批货物发出要约后,收到两份要约:

甲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的含税价为46.8万元,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即不含税价为40万元;乙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的含税价是40万,只能开具普通发票;另外,假定a公司就该批货物的对外销售不含税价位60万元。(假定:城建税率7%,教育费附加3%)。

三、企业纳税筹划风险控制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

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不违法国家经济政策规定情况下,依法合理、合规避税,这也是企业成功经营的正确方法。

(二)时刻关注税法政策变化,与时俱进

纳税筹划人员要灵活应对筹划环境的变化,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纳税筹划人员一方面要不断地深人研究时常变化的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法规,找出它们存在的缺陷、漏洞、不足以及可以利用的优惠政策。

(三)完善会计档案整理和保管制度,适当启用电子存档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国家政府机关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检查首先是通过企业的账簿、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完整的会计档案也是企业税收筹划的依据所在,所以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急待加强和重视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