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园艺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7:03

阳台园艺的概念篇1

关键词:校园规划;生态共生;空间建构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083-03

1.前言

从上世纪末至今的十余年间,我国高校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面对校园空间的日益紧张,很多高校采取了增建分校区以及整体搬迁另建新校等办法应对扩容需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目前也存在着较多问题,诸如新建筑缺乏特色、新校园环境冷漠、空间丧失活力等等。如何在新校区中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底蕴、空间特点以及自然生态共生的校园空间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的规划设计中,我们遵循“与自然生态共生,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与学校文脉相承,与校园生活互动”的精神,运用“规划——环境——建筑”的设计程序和方法,将自然生态、校园文化作为载体予以着重考虑,力求在当前校园的快速规划建设中探索出富有特色的高品质校园环境的思路与方法。

2.项目背景条件

本项目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路与虎石台南大街交汇处,东临蒲河,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基地总用地面积约15万m2,场地内地势平坦开阔,南侧有一约30m的城市绿化带与蒲河大道相隔,道路南侧为已建成的学校建筑。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基地条件,充分挖掘艺术师范学校特色,创造一个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同时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有机校园空间环境,是对本设计提出的挑战,也是构思的切入点(图1)。

3.规划理念及总体构思

3.1核心概念

本方案位于蒲河沿岸以西,独特的地理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设计条件。通过对周边景观的分析,方案提出了“绿街”与“天桥”相互穿插的生态绿化景观轴概念。其做法为建筑与景观穿插布置,将蒲河景观以生态轴的形式引入地块,并且配合步行系统与廊桥垂直交叉设置,使蒲河的景观尽收于地块之中,营造出具有北方特质的灵动概念(图2)。

3.2设计理念

方案的生成由核心概念出发,从最有利的景观——蒲河入手,结合特有的功能分区,加以道路纵向穿插,形成特有的街道广场式横向布局,最终形成方案的规划设计形态(图3-7)。

3.9.1开放性

遵循校园空间形态与功能的开放性理念,中央形成的广场贯穿场地并与蒲河景观相互连接,形成具有开放互动形式的空间结构,使得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并与城市空间有效衔接。

3.9.9人文性

方案注重设计的人文性理念,从空间、功能、景观上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尺度上具有亲和力与实用性,营造出具有场所感的人性化校园。

3.2.3有机性

方案在空间层面上借鉴了传统式布局,通过连廊与建筑的穿插形成了互相渗透的有机空间,达到追求自然景观与建筑共生的目的。

3.3规划布局

3.3.1方案沿南北方向由中心生态景观轴分成南北两个条形地块,中心由建筑与廊桥构成主轴,从而形成“三横一纵”的布局。

3.3.2一、二期建筑摒弃传统的条块式分割,形成有机整体性的布局关系,构成一种时间上的完形。

3.3.3方案以相互问功能的联系程度分为四大功能区。分别是核心的教学区、环境优美的生活区、开放活泼的运动区与相对独立的综合区。

3.3.4采用三级道路系统,将校园内车辆沿外环布置,中心为整个步行区域,从而实现人车分流。

3.3.5在核心的绿化景观基础上,植入组团级绿化景观,从而实现点、线、面、体的景观配置。

3.3.6各区域建筑规划的概念分别为:

3.3.6.1校园主入口前区由教学办公楼、音乐楼、连廊组成“八”字形校园广场,连廊向北侧延续,联系图书信息楼,构成校园南北轴线。

3.3.6.2音乐楼与美术楼形态互补,并与综合楼一起构成艺术学校的灵动氛围。

3.3.6.3教学办公楼与培训中心结合,实现功能的整合。

3.3.6.4食堂及服务中心位于宿舍与教学区之间,方便学生与教师使用。

3.3.6.5四幢宿舍楼南、北交错式布置,既满足采光要求,又与环境形成拓扑关系,共同构成“宿舍街”之场景。

3.3.6.6文体中心作为生态景观轴的西向底景,具有场所的收放功能,面向东侧的大台阶成为校区文化的重要场所,是舞台又是看台。同时该建筑亦是运动场的看台,与其共同构成体育运动区。

3.3.7图文信息中心具有典雅之文化氛围,以竹简为意向,构成校园的主体建筑。

3.3.8综合楼以三角形为母题,契合了场地的形态,端部楼梯间的设置,使得形态具有冲击力。体块高低错落满足了功能的多样化需求,在校园内部轴线上与美术楼相互映射,成为艺术幼儿师范学校的特质性显现。

4.建筑单体设计

4.1功能空间

方案单体设计中,现有的外部与内部空间被分化整合,以中心广场、街巷、庭院和空中走廊的形式表现出来,再配合开放的绿化景观,从公共到私密,从展览到活动,从教学到生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功能空间体系。

4.2形体处理

秉承方案设计概念与传承创新的原则,方案在形态处理上也结合了功能、景观等元素,各单体建筑通过走廊、广场以及建筑的围合,形成了建筑的院落式布局,并且通过场景的介入,构成了具有秩序的建筑群落。

4.3立面风格

建筑以暖灰色为主调,采用深灰、浅灰的面砖饰面,点睛以金黄色,形成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教育建筑特色,又反映了艺术幼儿师范学校的活泼特征。

整个校区建筑既追求完整统一,又在各个单体建筑中寻求微差的变化,以反映功能与空间的差异性(图8-11)。

阳台园艺的概念篇2

引言

“校园歌曲”这个名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台湾传入大陆,之后便被人们广泛接受和采用。全国许多音乐报刊纷纷开辟“校园歌曲”专栏,国内还出现了以刊发中小学、大中专学生演唱的校园歌曲新作品为主的《校园歌声》杂志。1993年文化部少儿司、国家教委基教司、中央电视台、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少儿艺委会还联合发起了“校园歌曲首次征集评奖活动”,获奖入选的30首歌曲如《装扮蓝色的地球》(陈镒康词,侯小声曲)、《国旗颂》(佟文西词,龚耀年曲)、《唱不完的欢乐歌》(肖树文词,韩贵森曲)、《老师最理解我》(李严词,傅馨曲)等至今仍在全国许多学校传唱。

近年来,为了适应跨世纪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孩子唱自己的歌,让青少年获得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各种类型的校园歌曲征集活动不断开展,“校园歌曲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为了推动校园歌曲创作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需要用相关的文艺理论来加以总结,笔者作为专门从事“校园歌曲”编辑出版的音乐工作者,常常不能不思考许多问题,比如什么是校园歌曲?校园歌曲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别的歌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在创作上有哪些特有的技法和要求……

下面,我想就上述一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与读者朋友、老师们、同学们共同切磋,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广泛关注。

校园歌曲的界说

什么是校园歌曲?这是创作者、演唱者、欣赏者、编辑出版者以及教学者等应首先弄清楚的问题,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词典书刊,关于对“校园歌曲”的解释大约有以下几点:

1、《中外著名歌曲欣赏》(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的解释是“7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青年学生对社会上矫揉造作的流行歌曲很不满。一些音乐素养较好的大学生,自己写词谱曲,歌词大部分是描述青年人的生活,抒发自己的理想,寄托自己的情思。曲调一般较简朴,深受青年学生的欢迎。由于这类歌曲是从学校流传到社会上的,所以人们称之为校园歌曲”。

2、《音乐知识词典》(甘肃人民出版社)则直接解释道:“校园歌曲就是指台湾青年学生们自己创作、编写、演唱和伴奏的歌曲。”同时还说明“这个名称由台湾杂志社1978年4月首先创用,以后也称‘校园民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以及‘创作歌谣’等”。

3、《亲情真情――关于当前少儿歌曲创作的思考》(《中国音乐教育》95年第六期)一文认为“校园歌曲一般指适合大、中、小学生演唱的歌曲”。

以上这些解释的优点是:①前两种能帮助人们了解“校园歌曲”这个名称产生的背景以及此类歌曲的一般特点。②第三种指明了校园歌曲的对象是大、中、小学生,并强调要“适合大、中、小学生演唱”。但由于我们所指的“校园歌曲”已远远超出了“台湾”“青年学生”“70年代创作”等范围,因而前两种解释显得特别“狭义”。而这些解释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下定义”(界说)。逻辑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叫概念的内涵,以判断形式出现揭示概念内涵的方法叫“定义”(或界说)。上述各种解释并没有明确地揭示出“校园歌曲”这个概念的内涵,因此它的外延也让人产生了一些疑问:

第一,如果以“学生创作、从学校唱到社会,人们都如此称之”作为定义概念来给“校园歌曲”下定义,就会给人造成一种误解,那就是其他专业、业余词曲作者创作的,如1993年“中国校园歌曲”征评入选的作品(如《校园的风》、《上学歌》等)就不能称之为“校园歌曲”了,因为作者不是学生,也不是从学校唱到社会上去的,而且如果这个“定义”成立的话,还会误解为凡校园里的人写的和唱的歌曲就是“校园歌曲”了。

第二,如果以“表现了青年人的生活、思想感情、曲调简朴”来下定义,似乎可以让人认为这类歌曲就是“校园歌曲”了,但这里仍有一个逻辑问题,因为青年人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校园青年外,还有农村青年、部队青年,以及工厂机关青年等,显然“校园歌曲”不可能表现所有“青年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如果真如此,那么表现少儿学生“生活、思想感情”的歌曲岂不统统不算“校园歌曲”了吗!显然仅仅以某个年龄段歌曲的特点来界说校园歌曲也是不准确的。

第三,如果“校园歌曲就是指台湾青年学生70年代中期以来创作的那些歌曲”,那么这种时间、地域、群体的限制会使“校园歌曲”这个词语的涵盖变得非常的狭小,这与中国校园歌曲创作演唱的实际情况相距太远。事实上我国校园歌曲创作演唱等实践活动并非只存在于台湾,也并非70年代才开始,只不过以往没有使用“校园歌曲”这个名称罢了。早在20世纪初叶,我国从“学堂乐歌”起就开始了“校园歌曲”的创作和演唱活动,从沈心工的《体操――兵操》(1902年)到李淑同的《春游》,从聂耳的《毕业歌》到贺绿汀的《清流》,从周郁辉、寄明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到乔羽、刘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等,这些地地道道的学校歌曲如果按上述狭义的解释就不算“校园歌曲”了。而对我国“学校歌曲”与“校园歌曲”两个名称实际已互相通用的情况,需要对“校园歌曲”有一个广义的解释。

第四,以“适合大、中、小学生演唱”作“校园歌曲”的内涵,较前面几种解释有了一定合理性,但也有不妥之处。因为许多优秀的革命歌曲、军营歌曲、乡村歌曲、工矿歌曲,通俗歌曲也都适合学生演唱,如《太阳出来喜洋洋》和《游击队歌》就曾做过小学和初中的音乐教材,而前者是乡村题材的四川民歌,后者则为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适合学生,也适合工人、农民、士兵等演唱。《祝你平安》、《爱的奉献》、《弯弯的月亮》等也非常适合大中学生演唱,但它们则是优秀通俗歌曲。因此以是否适合学生演唱,作为下定义的依据也不理想。

那么究竟什么是校园歌曲呢?

我认为要界说“校园歌曲”这个概念,应该重温一下逻辑学的一些知识,即:“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一类对象撇开其非特有的属性,抽出其特有属性概括而成。特有属性为一类对象所共有,反映着一类对象的本质。”(引自《中学语文教师手册》逻辑部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校园歌曲”有很多属性,但为“校园歌曲”所共有的,反映着这一类对象的本质的不是“校园里的人写的唱的”“表现青年人生活思想情感”等等,而“校园歌曲”的特有属性应该是:反映校园生活,主要表现校园里的学生(或老师)的生活思想感情并与教育密切联系,其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词曲等)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相适应。为什么这些才是校园歌曲的属性呢?理由如下:

(一)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毫无疑问,歌曲艺术也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由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歌曲所直接描写、歌唱的生活现象――题材也就具有多样性。校园歌曲所主要反映的生活显然不可能是军营生活、乡村生活、企业生活等,而是学校范围里的生活。

(二)校园歌曲所表现的主要对象――学生是一个包含了儿童、少年、青年的群体,由于年龄层次的差异,他们在生理、心理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其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均有明显的不同。“校园歌曲”在具体的创作中就不能不考虑学生群体的年龄特点,其作品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如歌词语言表达,旋律的音调,节奏、音域、调式、调性等)也就必须与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如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创作的歌曲《上学歌》,表现了刚入学的孩子好学上进、愉快舒心的思想情感。歌词通俗明白、曲调简洁明快、音域一个八度内、五声宫调式,特别上口,每当孩子们唱着“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时,就会着迷和动情。但是中学的少年儿童们却对这首歌不屑一顾,让他们唱会被认为是贬低和不尊重,同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含义深刻,音域达十二度,曲调婉转动听,是一首特别受大中学生欢迎的优秀的抒情性校园歌曲,若拿去教低年级小学生唱,他们难以理解,也唱不下来。

其他成人歌曲,虽然也要考虑各自的特点,但就歌曲要适应不同年龄段特征的要求来说均没有象“校园歌曲”那样强烈。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工人歌曲各种年龄层次的工人都能唱。一首《我是一个兵》的军营歌曲,新老战士都爱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农村题材的抒情歌曲更为农民群众所喜爱。而校园歌曲却难以做到让幼儿学生、儿童学生、少年学生、青年学生都能接受。所以说“歌曲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要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相适应”也就成了校园歌曲的另一个“特有属性”。近年来全国许多“校园歌曲征集评比”活动均要求在作品上注明适合哪一个年龄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就是考虑到了“校园歌曲”的这个“特有属性”。

另外,由于教师与校园、与教育、与学生密不可分,我认为把“教师歌曲”划分到“校园歌曲”的范围内比较合适。(当然也可能有别的划分法)。

以上分析得知了“校园歌曲”这个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根据逻辑学界说(下定义)的方法,于是可以给“校园歌曲”下这样的定义:

校园歌曲就是指反映校园生活,主要表现学校学生(或教师)的生活思想感情并与教育密切联系,其作品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相适应的歌曲作品。这是歌曲体裁的一种。

阳台园艺的概念篇3

关键词:中国与;韩国;传统文化思想;古典园林;体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2)05-0000-00

收稿日期:2012-07-03

修回日期:2012-10-05

古典园林是以思想哲学为本而创造出的一种生态文化艺术空间艺术,且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性,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同时期的古典园林的风格。古典园林用它特有的方式,全面记录了一个时代和地域的文化,并反映一个时代的思想背景。中国的造园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萌芽于周朝开始萌发,到于明清时代达到了高潮,由不成熟趋向于走向成熟。明清时代的造园活动园林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还是类型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1。明清时代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底蕴,以阴阳学说为本源,融合其他各种文化思想形成了较完美的理论体系。与中国的明清时代相对应的是韩国的朝鲜时代,这时期的韩国也受到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确立了独树一帜的自然风景式造园艺术2。因此,本文以明清时代与朝鲜时代的园林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传统文化思想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1.阴阳五行思想在中韩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阴阳五行思想在渊源上则与《易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易经》的宇宙观、阴阳观、时空观和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都对阴阳五行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阴阳。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易经》的卦象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另外,阴阳五行学说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的后其正确性得到了证明,天圆地方是这种学说的一种最具体的体现。古人把天地未分、混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

“天圆地方”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中国的传统建筑便更是讲究天圆地方。明清时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坛和地坛就是在以天圆地方的为原则上修建的。例如,天坛是圆形,圆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四周的栏板,都是单数。,即阳数,以象征天为阳。地坛的方形,四面台阶各八级,都是偶数。即阴数,以象征地为阴(图1)。另外,普通百姓也常常在方形小院中建一个圆形水池,或者在两院之间建一个圆形的月亮门,这些也都是天圆地方的体现。并且北方的四合院也是天圆地方学说的典型代表。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方,按八宅派的风水理论,这个部位属“生气”方位,象征“天圆”;大门为方形,象征“地方”。

在韩国的古典园林中,阴阳五行思想主要体现在园林水池的形态上。朝鲜时代初期园林水池形态逐渐转换成方形2,这种形态无论是与中国还是与邻近的日本都不同于韩国唯一所有水池的方形形态。韩国古典园林中大部分的造园要素都以自然的曲线为主,唯独水池的形态采取了直线。这足够说明方池的形态是受到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方池的轮廓表现“地”,即象征“阴”;水池中的圆形的岛表现“天”,即象征“阳”。因此,方形的水池和圆形岛的结合就可用来体现阴阳五行的思想的原理。朝鲜时代园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阴阳五行思想的水池是昌德宫的爱莲池,池中有圆形的小岛(图2)。

2神仙思想在中韩古典园林中的不同体现

神仙思想来源于远古的灵魂不死观念,中国秦汉时期基本成型4,并逐渐传播于到韩国和日本。神仙思想的核心为祈求长生不老,这种思想并非凭空产生,灵魂不死观念是神仙思想的直接源头,这点闻一多早有论述:“所谓神仙者,实即灵魂不死观念逐渐具体化产生出来的想象的或半想象的任务。”5神仙思想在中国与韩国古典园林中得到深刻再现体现。

在中国,神仙思想主要以“一池三山”的形式体现出现在古典园林中。宫苑中运用的蓬莱神话中的仙海神山景观,创作了“一池三山”的布局,成为创作园林池山的一般模式。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湖区中心有如意洲、月色江声和环碧三个岛屿,中间连以长堤――芝径云堤回。并且,堤岛分隔湖面形成中国古代吉祥物“如意”、“灵芝”的形状。使湖中三岛的形象构成一颗“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湖岛模式增添了新的意境。另外,颐和园的“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更加淋漓尽致(图3)。在一个大水面昆明湖用筑堤的方法将大水面昆明湖分成三个小水面,而每个水面中各有一岛。西湖中有治镜阁,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的形式。并且在南湖的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知春岛、小西泠和凤凰墩,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奇妙。这些宫苑中的“一池三山”的模式影响到宫苑外的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的中部三岛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象征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仙。

在韩国神仙思想主要以三种形式体现在古典园林之中。首先体现在园林中的景点或亭子的名称之中。如广寒楼苑瀛洲岛中的瀛洲阁、方丈岛中的方丈亭(图4)。其次,是“一池三山”的布局。如广寒楼苑广寒楼池中的三个岛――方丈岛、瀛洲岛、蓬莱岛,它们各自象征三神山。再其次第三点是,墙壁和烟囱利用十长生的图案来体现神仙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景福宫慈庆殿的十长生墙壁和烟囱(图5)。

3.儒教思想在中韩古典园林中的不同体现

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吏官文化的主体。儒家崇尚“仁义”和“礼乐”,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主张“等级制”,提倡“天人合一”之说6。儒教思想传入韩国的时期是三国时代,。但是直到朝鲜时代,随着朱者的生理学占据正统学派的地位,朝鲜朝的儒教思想体制逐渐成为理论基础的同时又起了重要的作用2。

中国园林主要受到儒教思想的影响,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的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明清时期,建筑装饰用色要按等级来定,明黄最为显贵,为皇室所独有,而黑、灰、白则为民居专用色。另外,在非寺庙园林及建筑的整体布局中,采用对称均衡布置的中轴线,体现严格的礼制观念,强调尊者居中和皇权至上的等级制度。比如,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城市中轴线、颐和园仁寿殿建筑群中轴线。避暑山庄虽然属于自然山水园林,但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宫殿区还是以中轴对称的形式来体现皇权独尊的7。

朝鲜时代为了传授儒教思想修建了很多乡校和书院,并创建出乡校和书院空间布置和园林的独特形式。在宫苑和私家园林的布置上也受到了儒教思想的影响,即形成了男女有别、按身份序列排序的空间布局。大多数私家园林位于山坡底下,因此先把山坡修建为几个段,之后布置居住的建筑,由此住宅的后院与后山相连,并在此处造成花阶(图6)。另外,在儒教思想的影响下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堂布置在庭院中的最高处。还有男女之间有严格的区别,因此主屋和其他建筑之间有严格的区分,并且主屋私密性比较强。如位于韩国江陵市的私家园林船桥庄就是典型案例(图7)。

结语

明清时期的中国与朝鲜时期的韩国虽然受到了类似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但是在古典园林中的却有着不同的体现有所不同。第一,在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与韩国都在园林中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概念,但是具体方式有差异。中国的“天圆地方”主要体现在建筑的结构、方形小院中的圆形水池或月亮门、四合院的结构上。韩国以方池圆岛的形式体现“天圆地方”。其次,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与韩国的古典园林共同形成了“一池三山”的模式。另外,韩国神仙思想还体现在景点与亭子的名称及十长生图案的形式来体现之中上。再其次最后,中国古典园林在儒教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并且儒教思想主要体现在建筑颜色与园林建筑群的中轴线上。韩国在儒教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男女有别、具有身份序列的空间布局。

注:1)图1,3引自百度,其他为作者拍摄。

2)朝鲜时代(1392~1910年):1392年太祖李成桂灭亡高丽,建立朝鲜统治韩半岛。

――――――――――――

参考文献:

1任光淳,金太京.明清时代中韩古典园林置石造景比较J.广东园林,2010,32(135):17-20..

RenGuangchun,KimtK.aComparisonoftheRockLayout’sCharacteristicsinChinaandKoreaClassicalGardeninming-QingperiodJ.GuangdongLandscapearchitecture,2010,32(135):17-20.

2KimYK,KimYS,YanGBe.traditionalLandscapearchitectureofKoream.Seoul:Landscapearchitecture,1992:12-17.

3孙熙国.《易经》的宇宙观与阴阳五行家思想之渊源J.周易研究,2006,1(75):56-62.

SUnXiguo.CosmologyconceivedinYijingandtheoriginoftheYin-yang&Five-elementSchool’sideologyJ.StudiesofZhouyi,2006,1(75):56-62.

4刘杰.论神仙思想的产生与形成J.甘肃社会科学,2010,2:215-218.

LiUJie.DiscusstheproductionandformationofimmortalsthoughtJ.GansuSocialSciences,2010,2:215-218.

5闻一多.神仙考a.闻一多全集(第3册)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36.

6杨冰.浅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1,11:223.

YanGBing.analysis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influenceintheclassicalgardensJ.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1,11:223.

7RenGguangchun.aComparativeStudyontheKoreanandChinese’straditionalelementsintroducesintheContemporaryLandscapeD.Gangneung:Gangneung-wonjunationalUniversity,2009.

通讯作者简介:

任光淳*(1979-),女,和龙人,

阳台园艺的概念篇4

卢广仲领衔全清新音乐人阵容,曹方魏如萱带来秋日美好时光

作为一场特别针对北京秋天的美好天气而定制的Live演出,主办方在艺人选择上经过一番仔细的考量,最终决定依据“美好时光”的特定主题,选择有和主题特征相似风格的音乐人。以鬼马阳光积极向上著称的台湾天才创作人卢广仲因此成为了首选人物。随后想到的,是歌曲主题总是离不开享受户外阳光拥抱大自然的曹方。随后,同样以清新著称的魏如萱、黄、旅行团、牛奶咖啡也迅速一一敲定。

和近年来北京常见的户外音乐节主打摇滚乐相比,“美好时光”选择的“全清新阵容”显得与众不同。主办方表示,一开始策划这个项目的时候,也有考虑过如果选择一些当红的摇滚乐队可以吸引更广泛的群体,这对一个新开创的项目来说可以降低一些风险,但却不利于突出“美好时光”作为一个户外活动品牌自身的独特定位,因此最后还是决定坚持选择一批民谣和独立流行的音乐人。

时隔3年音乐节重回朝阳公园,不出城享受户外音乐盛宴

近两年来,音乐节已经从音乐爱好者和文艺青年的专利发展成为全民休闲盛宴,但对于很多并非资深音乐爱好者的音乐节观众来说,音乐节动辄远离城区十几公里甚至要出北京直辖市辖区的现实,也让交通成了去音乐节要考虑的头号麻烦。在微博、豆瓣等社交网络上,经常能看到有人感叹音乐节越来越远的问题。有网友就曾经表示,音乐节离北京城越来越远,很多音乐节主办方提供的班车、摆渡车都特别不靠谱,公共交通还要倒车,可以说自己没有车简直没法去。这个问题也是“美好时光”的主办方在项目策划开始阶段就优先考虑的事情。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实现了替大家把音乐节带回北京城内的愿望。

阳台园艺的概念篇5

奥斯汀的太阳花

人们总对未来生活充满诸多幻想,遗憾的是,很多幻想都只能停留在脑海或设计图上。但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市盛开的这15朵仿佛来自未来的“太阳花(sunflower)”,则已经投入使用了很长时间。这些“太阳花”的成绩有目共睹: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点亮LeD照明,剩余约15千瓦的电力将输送至附近的电站,以换取维护自身运行的资金。

“太阳花”由设计师magsHarries和LajosHeder操刀设计,每个差不多3.65米高。白天,这15块正六边形、以45度角仰望天空的太阳能电池板就像是搜索外星人的天线阵列一样神秘;而到了晚上,一切又变得梦幻起来,LeD发出幽幽蓝光,让城市弥漫着暧昧的气息。

奥斯汀的“太阳花”不仅提供了一个绿色能源来源,为城市创造了新的景观,也带来了新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设计。科技与艺术结合,让人耳目一新。试想,如果这些“太阳花”生长在小区花园,夜晚拉开窗帘就能看到幽蓝灯光,那也是城市一道别样风景线。

新加坡超级树

新加坡海边的一片“人造森林”最近正式亮相,直耸入云的巨大“树木”间和盘旋其中的空中走廊令人称奇。这片由Grantassociates景观事务所设计的“人造森林”被称为滨海湾花园(GardensbytheBay),坐落于不断开发中的滨海湾中部,占地101公顷,可以称得上是新加坡最大的花园,也成为新加坡最新的地标建筑。

滨海湾花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巨大的树形结构——超级树(Supertree)。18棵超级树高25到50米不等,它们有混凝土的“树心”、钢制的“树干”,充当着垂直花园的角色,将种植200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带开花攀缘植物、附生植物和蕨类植物,总数达到16.29万棵。超级树有暖色调,也有冷色调,植物的选择则根据它们的耐受力、对土壤的需求以及在新加坡雨林当中的稀有性来评判。

这种垂直型花园与平时所见的平坦花园形成鲜明对比。树顶有酒吧,你可以品杯小酒,或靠着窗边一角鸟瞰整个花园景色。此外,超级树还具备多项实用:收集雨水、生成太阳能以及充当公园温室的通风管道。环境专家说,这些超级树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白天,巨大的树冠遮挡阳光,形成阴凉,帮助保持适宜的温度,同时它将发电用于照亮下方区域,也可为“树干”内的温室补充能量。到了晚上,树冠借助特殊的照明还能投射制造出绚丽的夜景。

太阳能森林

汽车需要加油,就驶入太阳能森林吧荷兰建筑师nevillemaps设计了这个极具未来概念的停车场和充电站“SolarForest”,虽然看起来很科幻,但非常实用。

在nevillemaps的构想中,太阳能森林将形成一个巨大的阵列,蘑菇状的太阳树既是吸收太阳能量、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的设备,同时巨大的树叶组合在一起,也为充电的汽车提供背阴的停车场。

仔细看看这个森林,由一棵棵“长”有太阳能面板叶子的“树”组成,每片叶子都能自动调整角度吸收太阳能。而每一个“树干”的底部都有电源插座,为电动车补充能量。设计师介绍,之所以有这样的概念,是因为他发现树冠层叠状的设计能收集到最多能量。虽然这个科技感十足的停车场和充电站的混合体远比如今单调呆板的传统混凝土停车场有吸引力,但电动汽车的普及尚需时日,太阳能森林的真正落成仍属期待中。

一个人的月亮

这是一个可移动的灯光雕塑,一弯触手可及的明月,一件让人感动的装置艺术作品。就像几米在《月亮忘记了》中描绘的那样,俄罗斯艺术家Leonidtishkov使用特殊的材质,并运用LeD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巨型弯月。

这个大月亮,几乎成了Leonidtishkov的注册商标,他和摄影师BorisBendikov通力合作,拍摄了一系列独特的关于月亮的唯美作品,并带着大月亮走遍俄罗斯,随着自己虚构的一场与月亮奇遇,成功地把俄罗斯平凡的乡村景致,幻化成绝美的童话场景。

这个私人月亮曾流浪到法国巴黎、奥地利林茨、中国台湾等世界各地的多个屋顶,参观者可以在允许的距离之内参观,也可以把它借走,安装在自家屋顶。

当夜晚来临,月亮发出明亮而均匀的光芒,不禁让人感慨,遥远的“月亮”其实是可以离我们这么近的。

绿色共生墙

阳台园艺的概念篇6

关键词:厨房垃圾;阳台园艺;应用(绿色生活)

1厨房垃圾的概念及特征

餐厨垃圾主要是家庭、学校、机关公共食堂及餐饮行业等就餐人员用餐后所剩的残羹剩饭及食物残余,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经过我们项目组成员通过对几大城市的资料收集统计显示,厨房垃圾在城市垃圾中所占比例中北京37%,天津54%,上海59%,沈阳62%,深圳57%,广州57%,济南41%。垃圾中主要包括:米和面粉食品残余、蔬菜、植物油、动物油、肉、骨、鱼刺等。与其他生活垃圾相比,具有含水量、有机物含量、油脂含量及盐分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等特点,是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具有很大的回收利用价值。

2现阶段国内外处理厨房垃圾的主要手段及存在的问题

2.1私人回收作为城市近郊养猪的饲料

通过本项目组成员对当地的一些饭店、学校食堂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也对一些群众做了现场问卷调查,最后我们作了大量数据统计以及成果分析,却发现70%的饭店的餐厨垃圾主要采取私人回收的方式,私人回收后主要用于喂养牲畜。而用餐厨垃圾饲养畜禽,特别是喂猪已成为饲养户一种传统习惯。可是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利用未经处理的餐厨垃圾喂猪容易导致疾病传播的意识,即使有的人知道也还是这么做。清华大学环境系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研究所所长聂永丰指出,餐饮行业产生的餐厨垃圾可能含有多种病菌,未经处理直接饲养畜禽,会通过畜禽体内毒素、有害物质的积累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从而造成人畜之间的交叉传染,因此,这种食物链形式隐藏着巨大的病原体转移与扩散的危险。根据我们网上调查显示,现在美国、加拿大、欧盟等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很多法律禁止用未经处理的餐厨垃圾直接喂猪。

2.2排入下水道

根据我们所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有20%的饭店是直接排入下水道,由于厨房垃圾来源比较复杂,如果不经污水厂处理而排入下水道,会腐蚀、阻塞管线,同样会造成水源污染。而且餐厨垃圾极易腐烂变质,会产生使人难以接受的不良感受,如刺激性气味。为证明厨房垃圾的极易腐烂变质程度,本项目组成员特地在学校食堂取了3脸盆同样的厨房垃圾,里面包括就餐人员用餐后所剩的残羹剩饭及食物残余,在实验室里进行3种不同温度情况下做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大约29°的高温下厨房垃圾1天左右就开始腐烂发臭,大约在12°的常温下2天开始腐烂发臭,大约在5度的低温下4天开始腐烂发臭,并且均有刺激性气味。而餐饮行业产生的餐厨垃圾中剩菜汤、馊水含量很大,更容易在下水道处腐烂。这不仅会导致下水道的堵塞和过营养化,而且这种做法会直接导致水体的污染和其他的环境污染问题。

2.3作为垃圾填埋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还有10%的饭店的厨房垃圾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就作为垃圾填埋,而且厨房垃圾中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还潜伏着沼气重金属污染等隐患;其垃圾渗漏液还会长久地污染地下水资源,而且,含盐量高,“盐害”问题突出,垃圾中含有很多的酱油和盐分如果将其混同生活垃圾直接进行填埋长久会导致填埋地区土壤发生恶劣变化,其中盐碱化最为严重,会导致农作物不能生长,并渗透于地下水中。所以,这种方法潜在着极大危害,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的后患。这种方法不仅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而且大量占用土地是把污染源留存给子孙后代的危险做法。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明令禁止填埋垃圾。据我们所知,我国政府的各级主管部门对这种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有了认识势必禁止、淘汰此类行为。

3厨房垃圾在阳台园艺中的应用

3.1变废为宝,美化环境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因此,本项目组成员为了使厨房垃圾变废为宝,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利用自己宿舍阳台的植物做实验,利用餐厨垃圾堆肥型处理机处理厨房垃圾,堆肥型处理机是一种添加了高效菌种并控制堆肥条件的动态快速有机垃圾堆肥器。用餐厨垃圾制作有机肥,我们通过好氧发酵堆肥法的技术,并且根据对通风、湿度、搅拌、温度的不同控制以及菌种和菌种添加方法的不同,制造出肥效高、肥效快、肥效稳定、体积少和致病菌少等优点的有机肥。并且我们把制造出的有机肥作为我们宿舍阳台植物的肥料,经过我们精心养护一段时间后观察,植物长势比较好,叶子比较绿。由于考虑到阳台园艺的存在能使人们有一个放松自己的环境,同时也有效的利用厨房垃圾所制造的有机堆肥和营养液来推进阳台园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起到了观赏、食用的作用,还具备净化室内空气、分解室内有害物质、吸收室内甲醛,调节了空气湿度,也不必再为难以清理的食物垃圾残渣感到困扰。而且可以缓解上班族工作上的压力,放松心情,下班后回到家,与家人一起享受园艺生活带来的乐趣,特别是家里老人感到有发挥余热空间,达到修身养性、娱乐健身、颐养天年的目的。该实验的成功和所达到的效果让我们更有信心把厨房垃圾变废为宝来美化环境。

3.2提倡环保,低碳生活

通过本项目组成员对厨房垃圾的人为处理之后,使厨房垃圾在阳台园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这也更积极的响应了提倡环保、低碳生活,从生活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号召,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里,空气质量受到了来自汽车尾气,空调热气的污染,如果大家在家里阳台屋顶种植绿色植物,并且利用厨房垃圾所制造的有机堆肥和营养液来培养植物循环利用,不仅可以为家庭节约经济,而且对提高空气质量有一定的帮助,减少了一氧化碳的排放,让我们每天都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3.3回收利用,取其精华

由于阳台不像是在地面上,不可能有很多的土壤,所以在阳台园艺上培养植物中,主要用无机营养物、碳源、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和有机附加物,而本项目组所要的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中,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本项目组成员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而磷和硫则通过厨房垃圾里的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由于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所以在我们的培养基中,其数量逐渐提高。以供植物更好的吸收,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本项目组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厨房垃圾里的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而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我们项目组考虑到培养的植物组织,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而本项目组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是蔗糖,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也起重要作用。由于维生素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本项目组利用现代科技在厨房垃圾中提取所需的维生素。而本项目组所需有机附加物主要是通过本项目组成员人工合成的有机附加物,我们最常用的是椰子汁及各种氨基酸等。植物所需的生长调节物质主要有植物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赤霉素3类。而厨房垃圾与其他种类垃圾相比,厨房垃圾具有含水量高、有机物、油脂、盐分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等特点,家庭厨房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中三大营养物质的含量充足,含有丰富的碳源及氮源,本项目组成员都将其一一充分利用,进行资源化处理。而在这资源化的处理中,植物所需要的碳源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省时省力省钱。整个过程也就避免了厨房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对下水源的二次污染,并且能成为可利用的再生资源。

3.4亲近自然、绿色生活

我们深知阳台园艺是城市立体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知道要把厨房垃圾回收利用的紧迫感和必要性,阳台园艺的组成部分最重要的就是植物,而植物又不能缺少肥料,因此本项目组通过对厨房垃圾的回收利用研究制造出有机肥以及植物所需的一些无机营养物,希望能间接在阳台园艺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以达到绿色生活的标准,只要我们努力通过深入研究不仅能够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城市绿地率,丰富城市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提升城市居住环境。通过我们专业知识的学习知道阳台园艺具有降温增湿、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丰富生活、增加经济副产品等多方面的益处,而且阳台园艺作为国际上一种新型的城市绿化途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所接受。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等国的城市,都有着千姿百态、风格各异、风景绮丽的阳台风景,据本项目组成员网上查找资料得知,我国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重庆等也开始规划阳台园艺,将“阳台园艺”作为城市绿化的新亮点。居民们都是希望能在自己屋檐下,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利用厨房垃圾堆肥处理后培养出来的无污染植物,就能够感觉是亲近自然,体验环保绿色的生活。

4结语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餐厨垃圾是可利用的再生资源的特点,完全可以逐步实现餐厨垃圾回收利用,同时也有效的利用厨房垃圾所制造的有机堆肥和营养液来推进阳台园艺的发展。从而能够减轻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难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阳台园艺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包装建筑物和城市的有效办法,是建筑与绿化艺术的合璧,是人类与自然的有机结合。从城市发展趋势来看,阳台园艺将会在城市绿化中越来越被重视,将会使城市绿化在量和质上来一个较大的飞跃。再则,随着阳台园艺逐渐被重视,我们想厨房垃圾这等宝贵资源在阳台园艺中的应用应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耿土锁,食物性有机垃圾资源化方法[J].贵州环保科技,2002(12)

2杨先海,吕传毅,褚金奎.城市生活垃圾预处理和资源化研究――再生资源研究,2003(1)

3吴昊,张赣道.生活垃圾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展望[J].抖技纵横,2004(8)

4刘芳,叶滨恭.有机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生长适应条件的研究[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3(12)

5黄文雄,刘畅.餐厨垃圾处理现状与发展趋势[J].建设科技,2008(3)

6刘建丽,餐厨垃圾乳酸发酵残渣好氧堆肥处理的研究[J].硕士,2005

7许树龙.厨房的垃圾分类和厨内的垃圾处理机,2002(3)

8俞荣赋.走进厨房二次革命新时期,2002(9)

阳台园艺的概念篇7

以人为本,办大众化栏目

以人为本,以民为天,是《梨园春》栏目的宗旨和追求。它的娱乐性、群众性、参与性、互动性,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欣赏热情,使戏曲走进了千家万户,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几年来,我们共收到国内外观众来信100多万封,拨打热线电话的观众90多万人;报名参加打擂的戏迷有5万多人,擂主分布之广、人数之多,极为少见,其中有500多人已成为《梨园春》栏目的大、小擂主。许多戏迷把能到《梨园春》直播现场参加打擂,作为一生的荣幸和梦想;许多戏迷把《梨园春》现场直播的戏票作为纪念品,挂在房间永久珍藏;一位身患绝症的戏迷朋友说,他离开世界前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够到《梨园春》直播现场;《梨园春》已经成为很多观众心中“戏曲的圣地”、“艺术的殿堂”,挥之不去、魂牵梦绕的永恒的向往。

以人为本,强化《梨园春》栏目的平民化色彩,增强“魅力擂台”的辐射作用,美化擂台,精心安排,使擂台赛始终成为《梨园春》栏目大众化的鲜明标志,让更多的老百姓走上擂台,展示风采,成为《梨园春》永远的主人;进一步完善“点线结合”的结构形式,以擂台赛为线,以戏曲欣赏为点,形成动静结合、雅俗共赏、张弛有度的独具特色的《梨园春》形象体系。

以人为本,彰显《梨园春》栏目的亲和力,加强与观众的沟通和交流,使栏目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我们准备组织由明星擂主、戏曲名家组成的演出小分队,到工厂矿山、田间地头、大学校园进行义演,让观众目睹艺术家的风采,零距离的接触;我们过去和现在都一直坚持把戏迷观众代表请到栏目来,奉为座上宾,请他们敞开胸怀谈意见、提建议,这样的座谈会不下百余次;我们最近开通了“网络论坛”,与直播现场同步进行,全国各地的观众可以利用这一现代化的手段与方式,跨越时空,直接交流,一方面增强了观众与栏目在更大层面上的沟通与互动,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的青年观众。一位观众这样评价《梨园春》:她很像舞台上的六根雕梁画栋的巨型红柱,上连着天,昂首向上,永远看着老百姓;下扎着地,俯首为牛,牢牢扎进群众的肥田沃壤里。

拓展视野,办大戏曲栏目

《梨园春》的成功经验,在于我们长期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观众为中心,以河南为基本点,以豫剧为基本点,这在当时是非常可贵的。但是,随着栏目知名度的攀升和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我们必须求新求变,创新理念,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办大戏曲栏目。我们的做法是:

引进多剧种。除了河南戏曲之外,逐步引进京剧、评剧、越剧、黄梅戏、河北梆子、晋剧等多种剧种,每一个剧种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神韵,所以多剧种荟萃《梨园春》,不仅满足了观众多元化的需求,而且体现出栏目“大梨园”的追求和风范。

打造大擂台。我们全力打造大擂台,让全国各省各剧种的擂手们在《梨园春》擂台上大展风采,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热爱戏曲、展示自我的美好欲望。今年春节之后,“黄梅戏擂台赛”和“二人转擂台赛”已经落下了帷幕,来自安徽、湖北、云南、吉林等省的擂手们已初露峥嵘。接着,我们将举办评剧和河北梆子的擂台赛,要把《梨园春》擂台的种子逐步播撒向全国。

构筑大平台。本着传统与现代交融,西洋与民族交融,戏曲与音乐、舞蹈、杂技、武术交融的艺术理念,在坚持戏曲为主的前提下,我们将为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入构筑大平台,各种欣赏性的唯美性的动感性的艺术品,只要能使观众耳目一新、赏心悦目,包括芭蕾舞、交响乐、青春戏剧等,我们都会提供条件,让它们在《梨园春》构筑的艺术大平台上充分展示。实际上,今年春节的梨园春戏曲晚会,就是我们意在尝试探索的一台交融性晚会、唯美性晚会、灵动性晚会,不过,我们做得还不好。我们也将邀请除戏剧家之外的音乐家、文学家、舞蹈家和非戏曲的专业表演团体进入大平台,为《梨园春》建言献策,为“大梨园”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

延伸舞台,办大地域栏目

《梨园春》的舞台是一个无限延伸的舞台。几年来,《梨园春》先后30余次走出演播室,走向基层,走向农村、企业、军营,面对面和群众交流,为群众演出,有近百万人现场观看过《梨园春》的节目。我们先后到新疆的乌鲁木齐和甘肃的兰州进行异地演出和直播;2001年5月,在北京举办了“梨园春北京戏曲周”活动,轰动京城,受到中央领导和首都观众的欢迎;2002年8月,《梨园春》赴台湾演出,首次实现了跨海电视直播。

《梨园春》的舞台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舞台。今年4月份,我们组织省会的艺术家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下乡慰问演出,先后为河南的商丘宁陵、南阳镇平、南阳内乡和焦作博爱4个县的群众送去了精彩的节目;“八一”建军节我们赶赴“南海舰队”,来到子弟兵中间,在蓝天碧海中,在“南海舰队”的军舰上完成一期直播节目;金秋十月,我们将在首都举办“河南戏曲交响音乐会”,把中西结合的戏曲新貌展示给首都观众,为共和国的55周年华诞献上一份深情和礼物。

《梨园春》的舞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舞台。最近我们策划了一个“梨园春――追溯黄河源”的大型活动,沿着母亲河由东向西,追根溯源,途经洛阳、三门峡、潼关、西安、咸阳、兰州、西宁,直达格尔木――黄河源头,既组织《梨园春》的现场直播,又组织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参与栏目的综合活动,如打擂、摄影、戏曲知识竞赛等,让母亲河两岸的老百姓能够目睹用黄河水滋养的民族戏曲艺术的风韵光彩。当然,我们还计划让《梨园春》走出国门,走向日本,走向美国,走向东南亚,向世界华人群落展示民族瑰宝的无穷魅力。

扩展外延,办大品牌栏目

近年来,媒体已清醒地认识到,单纯为收视率、收听率、发行量而拼争,在理念上似乎已经滞后,因为各种节目的受众群大致均衡,广告收入也基本恒定。在这种背景下,做大做强,构建媒体产业平台的战略布局渐渐形成。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媒体诉求对象的专门化和细化,像日报分化出晚报、都市报、经济报等;如电视台增开女性频道、都市频道、音乐频道等;二是媒体的集团化运作;三是外部资金和国际传媒巨头的渗入,引导媒体涉足其他行业。媒体作为一种产业经营的对象,开始被人们重新认识。而品牌的经营,则是产业经营的重要环节,也是媒体品牌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梨园春》利用优秀的传统艺术充实自己,用丰富的民族文化发展自己,用多彩的戏曲资源提升自己,时代和现实把它推上了品牌栏目的地位。掌声和鲜花纷至沓来,赞扬和荣誉接踵而至,激动和自豪的同时,我们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发挥《梨园春》的品牌效益,用文化产业的理念管理品牌,经营品牌,打造以栏目为核心资源向相关领域辐射的强势经营平台?!

“办大品牌栏目”的概念,就是不要把《梨园春》仅看作是一个单纯的戏曲栏目,她应该是一个以戏曲为主干,涵盖多元的文化产业平台。因此,我们将从几个方面着手扩大品牌的延伸:

营造以栏目为中心的文化圈。如组织省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的沙龙活动及论坛,交流研讨借鉴各艺术门类的创作经验,寻求共同发展繁荣的结合点。

利用栏目“造星”的轰动效应,推广品牌,涵养商业市场,增强栏目的生命力。

创建“梨园春艺术专修学院”,培养戏曲艺术人才,为戏曲市场提供人力资源。

出版发行与品牌有关的音像制品、杂志刊物,生产出售戏曲工艺品、纪念品,开发戏曲典故和人物的旅游景点。

为擂主量身定做剧本,让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演出愿望,并以此为卖点寻求商机。

阳台园艺的概念篇8

北京小吃被比作千年都城史的“活化石”;著名作家舒乙先生以“小吃大艺”4个字,概括了北京传统小吃博大精深的内涵。歌词中也曾这样唱道“北京小吃九十九,样样叫你吃不够”。传统小吃,重在传统。传统则意味着悠久的历史和无穷的故事。比如老北京小吃的精品之一“驴打滚”,就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制成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同郊野驴子打滚似的,故而得名。

大宅门散发着时尚气息又不失古风古韵,同时彰显着时代特色又蕴藉着清雅尊贵,它是凝结在人们心中不变的老北京情结,它就是这样一个别致的场所。大宅门将北京特有的小吃与川、鲁、粤菜融汇,并将其更生态化、健康化、环保化。在菜品特色上精工艺,精制作,精考究,是大宅门菜品的突出特色。在装修风格上,大宅门东方瑞景餐厅更是在国际化的基调上,将传统的中国五行、五音、龙图腾觅的文化融入现代化的装修手法,低调奢华,高贵优雅。

从宅门盛宴到传统小吃,从曲艺国粹到现代娱乐在此都能尽情欣赏,从一品一味中体味着京城的变迁――这就是大宅门。

清雅隽永的秀气江南

孔乙己作为一代文学巨匠鲁迅笔下的经典小说人物,而被我们所熟悉。如今的孔乙己不再仅仅是一个人物,他也成为了一种江浙苏杭一带美食的杰出代表。孔乙己・尚宴源自江南文化古镇――绍兴,百年老店风韵绵延辉煌。它是在原孔乙己餐饮名店基础上创立的全新高档餐饮品牌概念店。在保留孔乙己纯正江南绍兴菜独特口味的同时,全面提升餐饮品位,菜品独到精致,服务周全体贴,环境更是让您仿佛身临古镇。

绍兴菜崇尚清雅纯正。魏晋名人风度,东山琴棋,兰亭流觞,菜色简洁明快,绝无重彩纷沓感官刺激。青翠白净构成主体色调。一泓清香,毫无刺鼻浓烈的辛辣酸麻之气。许多菜名都爱以“清”字冠首。从迭料到烹调,肥者去其腻,腥者化其香,浓者和其淡,杂者提其纯。绍兴菜表现朴实,扎根乡土民间,不搬弄宫廷御宴。

调味尽最大限度保持物料的原汁原味,尤苛求鲜活阶段,在形和味上最大可能保持其本来面目。绍兴菜的酱、腌系列,带着特别可人的美味,使许多繁杂的、矫情的,虚张声势、徒有其名的所谓佳肴,以及生猛海鲜者酣目形见绌。

巧借双味,咸鲜互补,咸鲜合一是把古老的民族智慧“刚柔相济”、“文武互补”运用在烹饪制作中的一种艺术手段,非常耐人寻味。重用了黄酒增味来,酒不仅用于去腥、解腻,更重要的是产生醇香隽永的风味,这也成为孔乙己的一大特色。

尊贵大气的王者风范

御海之“御”为帝,贵为“皇寓”,应权旺尊贵、浩荡鼎盛之意!御海之“海”万水之皇,祥龙之根,配“御”谓以皇贵、荣旺之名!

阳台园艺的概念篇9

关键词:融合激活绿色建筑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徐州市贾汪区泉城中学校园内部西南角的预留场地内,临近校园西、南向次入口,对外是城市道路,周边另有两所学校,该地块位于各校园之间的中心区位,场地平坦、规则(图1,2)。本项目拟建集文化、商业、教室、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楼,在满足校园内外基本需求的同时,不影响校园内后期的发展扩建和校内外人流的有效管理。该综合楼设计为9层,局部商业裙房2~3层,总面积约为16ooom2。

项目建设基地位于校园食堂西侧,原本是一处为校内师生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绿地,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建筑侵入式的威胁。在设计的开始就面临了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设计必须将建筑侵入式的程度降到最低,最大化地保留公共绿地,也要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空间的需求,即该建筑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和解各方面问题;二是何种的建筑形态才能够恰当地根植于场地条件,激活校内外空间环境,并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2、构思概念

2.1空间融合

脱离场地环境空间和自身条件等影响因素的建筑设计是不成立的,也是毫无任何意义的,因此“融合”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本思想。对于该项目,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建筑与校园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环境空间的协调融合,还有对建筑自身形态的有机融合的思考。另外,在建筑的选材、色彩等细节处理上延续校园建筑的固有风貌。

2.2生态激活

基于该项目所在的场地特征,在满足校园扩建需求的基础上,依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绿化公共活动空间和服务设施,促进与周边学校的交往和互动,激活该地块的利用价值。另外,在绿色设计的指导思想下,营造适宜的空间环境,减少能源消耗,激活建筑单体的高效运行。

3、概念生成

建筑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因此在贾汪区泉城中学综合楼的设计中,首先结合场地现有条件和周围环境,对校园原有建筑空间形态进行研究,解析抽离出校园空间的结构逻辑主要由两个“L”形廊道所联系。因此,采取“L”形的建筑形态延续校园固有的空间肌理,以恰当地与整个校园融为一体(图3)。同时,该设计解决了业主对沿街商铺的需求,最大化地留出公共绿地以满足校园后期扩建的需求。

为了使较长条状的沿街商业与板式办公塔楼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折叠状的商业屋顶犹如一条丝带将办公主体缠绕围合(图4)。该形式为绿化的附着提供了载体。活跃了建筑的空间形态,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室外交往与活动场所。整个建筑形态一气呵成,立体绿化渗入其中,在使内外空间得到融合与激活的同时,还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与校内建筑呼应,恰当地处理了场地关系的同时,凸显出校园中轴线的概念;2)构建了良好的对外城市形象;3)划分了良好的沿街商业面,便于对外开放和内部管理;4)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公共绿地,供师生休息交流。

4、空间结构

建筑平面主要分为西部和南部两块区域(图5)。西部长条形为商业区,主要是公共活动空间,如办公用品商店、餐饮等,为校园内外师生及办公人员提供便利服务。南部则主要是综合办公空间场所。建筑出入口设计在南面结合原有校园大门设置主要办公入口,在西面结合城市干道留出商业出入口。分区明确、流线简捷,同时避免了校内外复杂人流的干扰交叉。

在建筑空间设计上。尽量避免传统办公空间的呆板和无趣,注重休闲设施及室内外过渡空间的设计,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往与互动。一层办公大厅设计两层挑空空间,和楼上的展览空间互动;在办公与商业的交接处设休闲茶座作为隔断,室外的静水和屋顶花园为学生与办公人员营造了各自活动和休憩的交往空间,视线通透且流线不交叉(图6)。办公区域从三层开始结合电梯厅设有中庭,中庭内设置贯通楼上楼下的休闲观景楼梯,加强了楼层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办公人员休闲、交往、观景、共享的重要空间节点,更是与北面校园内部空间对话的切入点(图7)。另外,建筑西面及南面局部出挑的阳台通过遮阳百叶的表皮处理,达到了减少西晒和提供绿色植物附着载体的双重功能,形成了较好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图8)。

5、建筑表皮

为不破坏原有校园建筑的格调与风貌,建筑外立面在选材和色彩搭配上延续校园建筑的主色调风格。建筑材料以石材和玻璃幕墙为主,石材采用米白和褐色两种色调搭配,玻璃窗户采用深色铝合金框及高透明度Low-e中空玻璃。主体办公楼西立面和东北立面的横向遮阳百叶及垂直绿色立面与石材形成富有韵律的生态建筑立面。商业立面采用与主体办公建筑相统一的处理方式,起伏的、折叠形式的种植屋面活跃了城市沿街道路的立面形象(图9)。

6、立体绿化

本项目设计之初,立体绿化的概念已有雏形。商铺屋顶的大三角地景式折叠绿化,从地面到屋顶再延伸到外墙,多维度立体绿化渗入建筑、融于环境,成为师生们流连忘返的景观带,也是建筑表皮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面立体绿化墙较大程度地缓解了太阳西晒的影响,种植墙面总面积约342m2,以横向钢架承托,绿化墙面总高度为27.9m,挑出墙面1.2m。墙面构造层次依次为:结构外墙一外保温层一外墙涂料一空气间层一横向钢支架一覆以爬藤植物的单元式穿孔板模块。南向阳台绿化墙总面积约为436m2,也以横向钢架承托,单元尺寸为10600mm×1000mm,离土建墙体最远距离为4m,挑出的阳台形成了自然的休闲、观景空间场所。裙房屋顶绿化的种植面积达186m2。屋顶表面形态折叠成为一个三角形,极端坡度达到20°,其屋顶绿化构造示意见图10。

阳台园艺的概念篇10

[关键词]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特征;类型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8)10-0009-03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创意产业与旅游发展研究”(批准号:07YJ209)

[作者简介]樊盛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江西南昌330100)

王伟年,井冈山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文化产业。(江西吉安343009)

一、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

(一)国外关于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

随着文化产业园区在西方城市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进行的探讨有德瑞克·韦恩提出的文化园区概念,HilaryanneFrost-Kumpf提出的文化区概念。在德瑞克·韦恩看来,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区位,其特色是将一城市的文化与娱乐设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文化园区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是多项使用功能(工作、休闲、居住)的结合[1]。HilaryanneFrost-Kumpf认为文化园区指的是一个在都市中具备完善组织、明确标示、供综合使用的地区,它提供夜间活动且延长地区的使用时间,让地区更具有吸引力;提供艺术活动与艺术组织所需的条件,给居民与游客相关的艺术活动;提供当地艺术家更多就业或居住的机会,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

另外,nolapotpumhiran和wansborough&mageean均将文化产业园区定义为一个空间有限和具有明显地理区域,文化产业和设施高度集中的地方。这些集群由文化企业和一些自己经营或自由创作的创意个体组成。园区内特殊活动可包括儿童玩乐的场所、图书馆、开放和非正式的娱乐场地。在这些园区中鼓励文化运用和一定程度的生产和消费的集中[2][3]。

(二)国内关于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与文化产业园区相关的概念有艺术园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出现较晚,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研究也显滞后,主要有一些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界定:祁述裕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由具有相关性的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向勇、康小明认为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通常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将文化产业集群划分为核心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4];欧阳友权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企业或机构共处一个文化区域,形成产业组合、互补与合作,以产生孵化效应和整体辐射力的文化企业群落[5]。

国内至今尚无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统一界定。在以上国内外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诠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情,在此尝试将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界定为:文化产业园区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内形成了一个包括生产——发行——消费产供销一体的文化产业链。

二、文化产业园区的特征

在这方面,John.montgomery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他通过对文献的归纳,并以temple酒吧,Sheffield文化园区,HindleyStreet,manchester北部园区等为例,分析、总结出成功文化园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活动、形式、意义三方面[6]:

(一)活动

文化园区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呈现,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创意,而创意灵感的获得往往来自于与其他同行相互接触的刺激,在众多的活动中特别是多样化文化聚会地点的出现,通常能充分提供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获取灵感。因此,集聚地点的设置通常被考虑到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策略中。

(二)建筑形式

John.montgomery认为最适合一个文化园区活动空间的城市环境应倾向于有一个半径为400米,建筑平均5-8层,在10米范围有非常少的街道(包括人行道)。

文化园区应该有非常多功能的公共领地。它提供人们聚会交流的空间,也为园区内的交易提供场所,这样一个区域将具有渗透性。

成功的文化园区倾向于有几个具有活跃、渗透性强、临街地带的街道,或至少有一些活动的结点,便于人们在其间很容易走动。

(三)意义

文化园区要像物质一样能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也就是说人们参观之后能形成和保留园区的印象,而这些印象的形成取决于文化园区的活动、风格、形象。

成功的文化园区应是革新和创意的地方,在设计和欣赏方面经常是超时代的,并且这些超时念被带入园区的建筑设计、内部装饰、甚至重要街道和空间的照明等方面。

文化园区应刺激新的理念,成为新产品和新机会能得以开拓、努力尝试的地方。因此,文化园区意义方面的特征体现在具有历史和发展意义、园区身份和形象及知识性、环境意识等方面。

三、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

(一)国外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划分

从不同的角度,文化产业园区有不同的划分方法。Hans.mommaas在分析荷兰5个文化产业园区时提出,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区分有7个核心尺度可以参考:园区内活动的横向组合及其协作和一体化水平;园区内文化功能的垂直组合—设计、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具体的混合,以及与此相关的园区内融合水平;涉及到园区管理的不同参与者的园区组织框架;金融制度和相关的公私部门的参与种类;空间和文化节目开放或封闭的程度;园区具体的发展途径;园区的位置[7]。

walterSantagata根据功能将文化产业园区分为四种类型:产业型、机构型、博物馆型、都市型[8]。

1.产业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积极的外形、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基础而建立的。此类园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工作室效应”和“创意产品的差异”。

2.机构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产权转让和象征价值为基础而建立。其基本特征是有正规机构,并将产权和商标分配给受限制的生产地区。

3.博物馆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网络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寻为基础而建立。园区通常是围绕博物馆网络而建,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市区。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统性效应,吸引旅游观光者。

4.都市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表演艺术、休闲产业和电子商务为基础而建立。通过使用艺术和文化服务,赋予社区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业经济的衰落,并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

(二)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划分

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胚胎期,因而对其的分类很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区位依附、园区性质等方面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进行划分。

1.按区位依附划分为4种类型:

(1)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城市中被废弃的旧厂房和仓库,因其宽敞明亮的空间及廉价的租金,或面临闲置空间再改造的境遇,往往成为文化产业园区的又一滋生之地。国外许多成功的文化园区就是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的。我国较早出现的大山子艺术区依托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798工厂的老厂房。上海近些年成长起来的创意产业园区绝大部分也是由旧厂房和仓库改造而成。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最典型的弄堂工厂群;建国中路10号的“八号桥”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的老厂房。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利用现有建筑创造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又保护了历史文化财产,是文化产业与工业历史建筑保护、文化旅游相结合,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良好典范[9][10]。

转贴于

(2)以大学为区位依托。大学作为技术的发生器,可以不断开发新的科技;同时它又是各类人才的聚集地,不但培养人才也吸引着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大学也是一个开放的社区,是一个提供多元文化的场所,大学往往成为创意的中心[11]。因此,依托大学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如上海的杨浦区赤峰路建筑设计一条街依托的就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同济大学,上海长宁区天山路时尚产业园依托的是东华大学和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园及tCL(广州)文化产业基地都是以大学为区位依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