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十篇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十篇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8:30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篇1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5)12―0126―02

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政治经济转型,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校园管理面临着巨大压力,尤其是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意外死亡事件、爆恐事件等增多,严重威胁校园安全。高校作为国家重要人才的培养基地,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各类安全事件频发的背后昭示着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缺失,因此,为确保国家高等教育的顺利发展,消除危害学生安全与校园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为高校的发展、广大师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营造一个健康、平稳、安全的内外环境,建立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势在必行,这对于消除高校校园恶性事件的社会负面影响力、遏制死亡事件、消除潜在温床、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安全校园有重要价值。

1.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与应急处置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1.1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

近几年我国高校各类校园安全事件、负面新闻、突发事件呈现高发态势,在社会上掀起了广泛回响,严重损害了高校工作形象,有着严重危害。高校作为我国高等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历来是社会关注的中心,高校的舆情甚至可以看作为社会的“睛雨表”和“风向标”,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校园内广大师生人身安全、校园稳定与社会和谐。

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具有多样性,社会安全事件如师生非法集会、游行、示威、集体请愿、聚众闹事以及非法传教、政治性活动,还有针对广大师生的爆恐事件,都会严重威胁校园安全与社会稳定;公共卫生事件如食物中毒、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等严重威胁广大师生人身健康与安全,造成校园与社会恐慌;事故灾害事件如建筑物倒塌、火灾、拥挤踩踏或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后勤水电煤气等事故,不仅严重威胁校园安全与稳定,还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自然灾害事件如洪水、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威胁广大师生人身安全与高校建设。这些校园安全事件本身的发生受高校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高校师生为主体,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演变为大规模突发事件,危及师生人身健康与安全,影响高校形象与声誉。

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主要有四个典型特征,一是突发性,即事件发生难以预测,事发突然;二是地域性较强,即事件多数集中发生在高校内部,与高校内部人事关系密切;三是危害性较大,安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将会迅速危及广大师生人身健康、安全与财产安全,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秩序,损害高校声誉与校园管理工作形象;四是扩散性,高校本身作为广大师生的集中地,是社会关注焦点,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影响力将会迅速扩大,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诸多领域造成不可估量的扩散性影响,严重者甚至会酿成政治事件,且高校内部大学生主体的特殊性易导致群体性对抗事件的发生。

1.2必要性

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是当前高校持续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管理模式的调整与改革进程的加快、体制转换的更迭、学校升级转换背景下,人事关系与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多元化,导致高校内部矛盾、竞争、冲突等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招生、就业与证书发放这三大板块历来是问题频发中心。面对高校办学主体及后勤社会化等多重变革,高校社会化程度也逐步加深,随着二者的渗透融合,影响校园安全的不确定因素也与日俱增,无论是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比例、校园暴力事件等都呈上升趋势,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与暴力侵害也进一步影响高校校园安全,威胁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与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主体以广大师生为主,高校生有知识、有热情、有思想、好奇心强、关注群体利益、关注社会发展,在天然的好奇心理的影响下更容易成为突发事件的受害者与扩散者。当前社会转型期背景下,高校作为思想文化战役的主阵地,成为负面思想侵蚀的主要核心地域之一,高校生本身由于身心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判断能力、辨明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欠缺的群体,行为容易冲动、观点容易片面,很容易成为突发事件的鼓动者以及恶性舆论的传播者。高校本身作为人群密集型场所,内部多数以年轻人为主,这类群体敏感度高、热情高、易冲动且差异性较大、个性化明显,一旦突发事件得不到合理控制,有可能会进展为影响全社会稳定与舆情的重大事件,所以建立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必要且迫切。

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要使其成为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要突破传统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治安管理领域,形成现代学校公共安全观,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跨行业跨部门的高校安全保障战略框架。要将平安高校这一理念融入高校发展规划,严格执行《高校内保工作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制度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要面向高校广大师生,加强法制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与应急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师生自我调控及安全防范能力,更好地应对社会转型期来自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挑战。

2.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对策

2.1构建高校应急处置机制

高校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要结合自身特殊性,做好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与处置。要结合当前应急平台管理体系建设有益经验,弥补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缺陷,构建符合自身发展与需求的全新、高效的管理体系。在应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方面要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结合高校工作实际,理顺、完善、创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校内各有关单位职责任务,做到权责分明、统一管理。要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处置体系,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系,切实提高高校公共安全保障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

高校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要着重对各有关部门加强督导,坚持分级管理理念筹办相关机构,认真总结以往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经验,不断增强应急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和协调性,认真实施指挥统一、联动有序的突发事件处置现场指挥官制度,真正做到管理有序、执行到位。尤其是针对校园案、校园踩踏案件、火灾事故、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等社会影响恶劣的重大突发事件,要积极完善处置督查办法,加快预警信息,建立健全情报信息收集、研判、预警机制,加快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应急工作水平。

2.2应急处置机制工作原则

高校应急处置机制工作要遵循五大原则。

一是坚持预防为本,及时控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整改、调处机制,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究,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校园失序或混乱。二是坚持分级负责管理。发生高校安全突发事件后,要按照分级负责管理机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与相关应急领导小组与部门展开协作迅速解决问题。三是系统联动,群防群控。面对突发事件,高校应急领导小组与各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及时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快速形成各级各部门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处置工作格局。四是区分性质,依法处置。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高校校园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五是加强保障,重点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高校应急处置机制保障措施,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2.3建立高校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高校安全监测预警机制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健全高校风险防控管理系统。当前我国物理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依托这些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全新、高效且完善的高校安全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可为安全预警工作提供强劲支持。

高校校园安全中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是管理重点,除了要做好以往校内安全管理工作,强化校内保卫力量规范化建设,加强学校技防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校内安全管理制度,突出校舍安全性之外,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以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高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作用,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开展集中整治行动。要加强警校联动以及与综合治理等部门的联防联控,切实解决影响学校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通过梳理分析突发事件发生根源与征兆,严防校园拥挤踩踏、火灾事故、食品安全和传染病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监测预警机制的效应,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和伤亡人数。高校要与公安等部门积极合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对内部保卫人员的专业指导培训,完善警校联动机制,构建源头预防有效、内部安全管理有力、安全防控严密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要与各地公安部门配合,完善校园安全形势研判预警机制。

2.4加强高校师生应急安全教育

高校内部要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推动安全知识“三进”工作,广泛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帮助广大师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养成安全习惯。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影响校园安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学校法律顾问、风险管理顾问制度和多元化涉校纠纷解决机制,健全以校方责任险为核心的风险防范体系。预防预警行动方面,要成立内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统一部署下实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做到分工合作、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将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在高校安全管理中,要持续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定期对各种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存在的隐患及时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整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转型期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对高校及广大师生造成的损害不可估量,要立足于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实际,全面筹建应急处置机制,坚持应急处置工作原则指导,建立高校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做好广大师生应急安全教育,为保障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学习生活秩序提供支持,构建安全的高校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娜.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时代教育,2015,(01):237-237.

〔2〕张静.试论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配套制度建设〔J〕.中国科技博览,2014,(31):108-109.

〔3〕邹碧海,康晓卿.学校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J〕.安全,2015,(03):1-5.

〔4〕田娟.高校校园安全应急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3,(06);108-109.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篇2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构建与完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4(B)-0000-00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利益关系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势必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高校突发事件也会时有发生。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已逐步确立应急预案,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往往错失最佳时机,不能取得良好效果。高校突发事件涉及面广、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社会关注度高。新时期,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高校突发事件,已经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内涵及现状

高校突发事件是发生于高校内部不以管理者意愿为转移的超常规事件,具有涉及面广、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等特点,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危害校园安全稳定,因而往往会受到社会高度关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指高校在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时,为恢复校园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保障师生人身和生活,所遵循的应急管理理念和模式,所采取的一系列应急管理方法和措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原则上应做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快速反应、统一领导,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应急能力不甚乐观。在高校应急管理中,仍存在着管理意识理念淡薄、管理制度建设缺乏、管理模式落后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从而威胁着校园的安全稳定发展。新时期,结果高校自身特色,构建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三、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建立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研究高校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近期各类高校校园突发事件,都反映出高校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状,新时期提高高校管理者的应急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突发事件具有其突发性,并伴随着严重的后果。事件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只有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做好积极的准备,有充足的对策和保障措施,才能更好的防控、处置校园突发事件。

(一)提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念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高校的应急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高校应急管理理念的落后严重的阻碍着高校应急管理水平的高速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尚未树立“大校园”应急管理理念和“全程管理理念”,及时有效的高校应急管理,必然需要学校内外各方面力量合力完成,必然需要对突发事件进行全程管理。

高校应急管理必须重视“大校园”的应急管理理念。首先,高校应充分认识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属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范畴,因而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加注重与政府各类职能部门的沟通合作,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与政府具体职能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再次,高校也应注重对新媒体的运用,通过受学生欢迎的各种新媒体,提高宣传和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监护人的合作交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构建覆盖个人、家庭、学校、政府、媒体的“大校园”应急管理体系。

(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先后制定了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制度。但这些高校多少都存在着缺乏相关法律依据支撑、缺乏合理完善的制度等问题。高校应在有关法律法规的支撑下,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有充足法律制度依据与强制执行能力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在国家法律方面,高校应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加大力度推动《校园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在相应的法律制度尚未合理健全之前,高校也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各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对指南类文件,以使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保障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与合法性;在制度层面,高校应制定出台一系列硬性的规章制度,提升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高校应建立严格的预案与演练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建立问责机制,在面对非常规的突发事件时,做到组织有方、反应敏捷、措施得当。

(三)改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近年来虽有所提升,但高校应急管理模式仍相对比较滞后,经常注重事后处置而轻视事前防控。所以,高校的应急管理模式应发生重心的改变,把应急管理的工作重心从善后处置转移到综合防控和高效处置中来,切实的保障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高校突发事件具有发生的突然性和致灾因子的不确定性。因而,高校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应注重对突发事件的日常和长期预防,将各方面事前预防做足,将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具体而言,高校应继续加大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力度,健全建立预防机制,积极预防而非消极应对。

(四)推进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所谓应急管理体系,指的是国家层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行政职能系统,包括相应的职能部门、相关的职能人员等。推进建设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就必须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和特点,设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从而建立健全高校应急管理体制。

目前,“一案三制”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各级人民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应急办公室负责处理各项突发事件。但高校中并没有设立统一的、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或组织,也没有固定专业的工作人员。高校应急管理组织多为事后建立的临时工作小组,高校应急管理人员也以保卫人员为主。

高校应建设专业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对象,建设院、系两级的应急管理体系,由校领导牵头,负责高校突发事件的综合防控,应急处置和后续的安置工作。同时加强对高校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加强专职安全保卫队伍建设,组建高校应急管理志愿者队伍,共同推进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谢施莹.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

【2】孙嘉星.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5(22).

【3】杨政.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中北大学,2013.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篇3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1]。高校突发事件依性质划分,可分为政治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和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当前,社会转型和高校改革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例如“非典”、“马加爵事件”、甲型H1n1流感、北大登山队事件、食物中毒、“刘海洋”硫酸泼熊、学术剽窃、宿舍火灾等,诸如此类的突发事件,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损坏学校的形象和声誉,给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并对学校、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在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有利于提高学校突发事件的防御能力,从而构建和谐校园,实现高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的内涵与特征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法律机制所谓机制,是指规范人类偏好及选择行为的各种制度的有序运行,是人们所应遵循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有机整体[2]。法律机制是法的内在功能的外部实现,以其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公正性、秩序性等特征对人的行为及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产生相应的影响[3]。2.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中国人民大学的韩大元教授和莫于川教授主编的《应急法制论———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一书指出:“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针对突发事件及其引起的紧急情况制定或认可的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力之间、公民权力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它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在非常规状态下实行法治的基础。

(二)现行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于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我国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以制度的形式建立了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方面的机制,促进了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同时也规定了社会、公民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基本格局。《突发事件应对法》本着重在预防、防患未然的原则,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时消除突发事件风险隐患作为立法的重要目的和出发点。同时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其负责处置的人民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应当针对突发事件发生情况,按照有关法规、法规、规章的规定,及时、快捷地作出相应的反应,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抑制突发事件的蔓延,积极消解突发事件的强度,快速消除突发事件的影响,及时处理善后工作,恢复安全稳定。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的内涵与特征

1.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的内涵基于高校教育组织的特点与高校突发事件的特性,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可定义为:法律的规范机理、运行模式与具体实效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具体表现,通过法律的具体运作和功能实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快速消除影响、保障广大师生权益,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2.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的特征(1)高校领域是法律机制作用的基本立足点。高校突发事件具有主体的特殊性、内外的互动性、参与的群体性、后果的危害性及影响的持久性等特点。因此,法律机制的实现要充分考虑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要考虑高校中学生、教师等群体的特点,要考虑法律实施的对象差异性和灵活变通性。(2)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是法律机制作用的首要目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强调,要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的设置、运作和检验必须坚持正确的利益导向,以人为本,要把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成效的最高标准。(3)法律运作是法律机制实现的基本形态。法律只有实现,才能起到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的意义既在于它的象征性,更在于它的实践性。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的构建不仅要完善现有各项关于高校突发事件的法律制度,而且要通过更新理念、完善立法、建立健全法制化管理等三个方面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其中理念是先导,立法完善是依据,法制化管理是关键,力图为高等学校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提出详细对策。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与规章主要散见于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公安部门等行政部门出台的一些行政法规规章中,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刑法》、《民法通则》、《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事后处置,忽视事先预防

《刑法》、《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主要对高校大学生的犯罪行为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作出界定、处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仅仅解决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如何处理等问题,这些法律法规都起不到前期预防管理的作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都规定了突发事件重在预防,但都是原则性规定,不具体,不能适应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要求。

(二)校园安全法律缺位,部委规章难担重任

现行法律法规中针对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的规定既不具体,又存在着一定的法律空白,尤其是在校园安全管理的全局问题,如安全管理的责任、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权力等方面,仍无明确规定。高校安全管理面对的往往是以侵害教师、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治安、民事与刑事违法事件或突发的危机和事故,安全管理机关必须由法律授权的组织实施行政管理,因为安全管理必然会限制作为公民的师生群体的基本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各种管理中适用的强制性措施也必须由法律加以授权,这是我国《立法法》中的法律绝对保留原则的适用和行政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鉴于我国校园安全法的缺位,高校行政管理权的主体、职权、内容与程序都必然欠缺合法要件。在法律缺位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显然也于法无据,无论从立法层级、立法权限、适用范围等方面都难堪此任。

(三)现行规定过于粗陋,部委法规间体系性与配套性不强

我国实行多层次的立法体系,不同的立法机关根据其不同的立法权限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调整的范围和效力是有明显区别的。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的事项千头万绪,面临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而部委的政策法规多是一事一立,针对具体问题而制定,相互之间的协调性、统一性较差,没有发挥出整体的效用。此外,部委规定都只是零星地散见一些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的内容,没有明确界定出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的职权主体、权限范围与相应责任等事项。(四)高校内部安全管理规范混乱,规范重心偏失许多高校把安全管理纳入高校自治权范围之内,内部出台相应的安全防范的规定。但是在基本法律缺位的情况下,缺少上位法的授权,高校内部安全规定存在着许多弊端。有人概括为实体性与程序性两方面的问题。实体性问题主要体现为越俎代庖、罚款成风;滥施惩罚、名目繁多;义务本位、法律虚置、不合时宜等方面。程序性问题表现为民主性、公示性与救济性缺失等方面[4]。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之构建

无论高校建立起何种模式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都应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并且运用该机制处理突发事件,达到相当的严重程度都将进入法律法规所管辖的视野内[5]。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的构建,要坚持立法、执法、监督与救济各个法治运行环节的统一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法律机制的功效。

(一)更新观念,树立法律意识

由于突发事件在客观上难以避免,高校必须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忧患意识,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时刻做好预防突发事件的心理和物质准备;牢固树立多管齐下、综合预防的观念,高校师生要积极参加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查到隐患积极整改,设法消除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保护师生安全,切实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学校要加强对全体师生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磨难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定期组织师生参加突发事件模拟实战演练,掌握避险、逃生、自救方法的主要途径;强化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管理工作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二)呼吁立法,实现有法可依

立法是法律机制启动的前提,只有法律规范的合理设置,管理活动才于法有据、依法而行。鉴于校园安全立法体系尚未建立,安全管理亟待规范的现状,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出台《校园安全法》已迫在眉睫。早在1999年“两会”期间,354位人大代表提交议案11份,呼吁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此后的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四次会议近700位代表提交制定《校园安全法》的议案,共同呼吁要切实保护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人身安全。为了防止学校事故的发生,教育部于2002年出台《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1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主持召开的“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将校园安全由社会问题上升至政治问题的层面。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联合起来向立法部门建议,以宪法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为基础,制定出台《校园安全法》,可以使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补救做到有法可依,实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化。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篇4

校园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范本一:近期,福建**、广东**、江苏**等地学校、幼儿园连续发生恶性刑事案件,令世人震惊。不可预知的安全事故正在挑战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极限。为强化学校安全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学校应急速度,确保意外事件发生后能够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援工作,切实维护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校产安全,使各类损失降低

到最低限度,根据玉门市委、政法委《关于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紧急通知》,结合《中小学安全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和学校安全工作实际,特制订《花海学区学校安全应急预案》。

一、成立学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安全工作。

组长:***联系电话:

副组长:***联系电话:

成员:中学中层领导、各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负责办公室工作。办公室电话:

职责:(1)具体负责全学区的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工作;(2)组织落实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检查指导各学校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情况;(3)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及教育局做出灾情汇报。

二、各校及幼儿园成立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小组,指挥和组织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内设四个组:

1、综合协调指挥组

职责:(1)全面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2)组织落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2、现场处置组

职责:(1)迅速查明事故的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制定救援方案;(2)具体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3)统一组织施救队伍开展具体工作。

3、后勤保障组

职责:(1)统一指挥后勤保障队伍;(2)筹措调集应急工作所需的物资和资金;(3)做好事故紧急善后处理工作。

4、宣传报道组

职责:负责宣传报道和材料的整理与上报工作。根据安全应急事故的要求,应急领导小组的全体成员可以随时调集人员,调用物资及交通工具,各老师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

三、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种类。

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包括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火灾安全事故,用电安全事故,教育教学活动安全事故,交通、行路安全事故,危险药品安全事故,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校园内严重踩踏的事故,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外来暴力侵害事故,食物中毒安全事故,流行传染疾病安全事故,寄宿生住宿安全事故。

四、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1、报告制度实行校长一把手负责制。

2、学校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后,知情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学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学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组织现场人员离开危险区域,保卫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报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学校第一责任人接到突发安全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在2小时内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置工作。

4、校内报告程序:事发当事人或目击者班主任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校长学区办公室市教育局。

5、对缓报、瞒报、延误有效抢救时间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责任。

五、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自然灾害安全事故

1、学校要加强对校舍、周边排水渠道等的检查和维护。在灌溉期内实行学生路队值班制度。

2、学生上下楼梯时轻脚慢步,要按楼梯上划定的分界线上下靠右,并且每层要有专人指挥。

3、不允许学生随便攀爬楼栏杆,不在楼檐子上追逐打闹。

4、如果发生踩踏,学校领导要亲自指挥疏散学生,把踩伤学生及时护送医院急救。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

1、学校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申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经同意后才能实施,学校组织的外出大型活动要规范操作,制定周密的安全预案,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2、事故发生后,学校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及时将事故信息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3、及时向镇派处所、镇卫生院报告,请求援助,保护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学校外来的未经允许强行闯入校园者,当天值日人员不得放行,应及时将闯入者驱逐出学校并发出警告。

2、校内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时应先制止、制服,同时及时向镇派处所、镇卫生院报告,请求援助。

3、对受伤师生迅速救治。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四)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教育学生不乱吃零食。

2、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3、发现师生有中毒症状后,立即停止学校食堂的生产经营活动,立即向学区及镇卫生院报告,请求援助。并上报有关信息。

4、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5、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6、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流行传染病安全事故

1、学校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通知家长将患病学生带到医院检查就诊,有传染病的教师不得带病上班,凡患有传染病的师生须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返校。

2、学校发生特殊传染病,要迅速隔离观察,及时向学区及镇卫生院反映并请求援助,通知患病师生的家长和亲属,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3、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和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及时的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4、及时将发现的疫情向卫生防疫部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做好病人的跟踪调查记录工作。

(六)寄宿生住宿安全事故

1、实行学生寝室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夜间巡逻。严禁来客到学生宿舍留宿。

2、值班人员发现非法分子闯入或者其他危及到住宿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要及时组织住校教师和学生救援,并通知学校领导和镇派处所。

六、其它事项

1、各学校都要按本预案精神,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应急预案,报学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预案务必细致,具有操作性,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实行学校主管领导责任首任制。

2、发生地震灾害时,按花海学区地震应急预案执行。

3、本预案自之日起实施。

校园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范本二:为了贯彻落实教委的学校安全工作意见,及时、妥善地处置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我校决定进一步完善“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处置有方、责任明确”的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机制,保障师生生命与财产安全,建设和谐校园,保障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务本求实,明确责任。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校园内消防、饮食、治安等方面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宗旨,建立学校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地开展各项处置工作,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校园安定。

二、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自我防护能力。

2.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做到早防范、早处置。

3.建立快速应急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和果断的措施,确保校园正常秩序。

三、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和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坚持领导有力,组织严密,制度落实,责任到岗,预防为先,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

四、组织管理

1.成立校园安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处置。组成人员为:

组长:副组长:成员:

2.主要职责

⑴部署处置安全防范工作,安排、检查落实学校安全重大事项。

⑵启动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安全事故。

⑶指导、协调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监控、报告等。

五、主要处置措施

1.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2.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请求上级帮助指导。

3.与驻地公安部门说明情况,请求配合学校做好校园秩序的稳定工作。

4.召开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师会议,通报情况、稳定人心。

5.确定专人组织调查,保留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并写出事故报告,分别报送相关领导和部门。

6.召开学生会议,通报事件经过,并进行安全再教育,做好事故后校园稳定和秩序维护工作。

7.专人负责接待家长,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必要时做好与家长单位的联系工作。

8.学校全体教师必须坚守各自岗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误导信息,共同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9.结合学校实际拟订突发事件的具体处置事宜,包括食物中毒、火灾、校园教育活动或组织集体活动突发伤亡事件、入校入侵、学生个人突发事件、交通、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处理办法。

六、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一)教学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1.教学活动期间发生各种危害学生群体或个人的险情时,责任人要在进行必要紧急处置的同时,在第一时间将险情、问题和困难迅速报告学校领导,学校要及时上报相关领导。

2.平时要加强校园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宣传,要制定学生逃生的疏散路线,每学年要演习一次以上。做到师生都要熟悉紧急疏散路线,险情发生时有组织、有秩序的做好紧急疏散。

3.相关责任人要熟悉教学安全的防范措施和安全器材放置位置及使用方法。

4.相关责任人要及时发现和排除责任区内的安全隐患。险情发生时做好切断电源等工作。

5.险情发生时,主要责任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出险地点,亲临处置和指挥。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篇5

校园安全应急预案(一)为顺利应对突发事件,妥然处置校园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意外事故对广大师生学校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文件。结合本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坚持师生生命的安全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务本求实,明确责任,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校园安全隐患、消防、饮食、治安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尽一切努力把师生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3、冷静、沉着,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自我防护能力。

2、完善安全规章制度,网络责任制度,做到早防范、早处置。

3、建立快速应急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和果断的措施,确保校园秩序。

四、组织管理

1、成立校园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校园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处置,组成人员为: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其主要职责为:

(1)召集会议,部署处置工作,安排、检查落实学校安全重大事宜。

(2)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处理突发安全事故。

(3)负责指导、协调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监控、报告等事宜。

五、主要处置措施

1、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2、召开安全领导小组及全校教师会议,通报事件,稳定人心。

3、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2小时以内)),请求上级帮助指导。

4、与驻地公安部门说明情况,请求配合学校做好校园秩序的稳定工作。

5、确定专人组织调查,保留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并写出事故报告,分别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6、召开学生会议,通报事件经过,并进行安全再教育,做好事故后校园稳定和秩序维护工作。

7、专人负责接待家长,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必要时做好与家长单位领导工作。

8、冷静面对媒体采访,有专人负责接待,未经同意,师生不得接受采访,加强门岗管理;

9、学校全体教师必须坚守各自岗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误导信息,共同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10、根据各校实际拟定突发事件的具体处置事谊,如食物中毒、火灾、校园教育活动或组织集体活动突发伤亡事件、入校入侵、学生个人突发事件、交通、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处理办法。

**年**月**日

附:快速反应组织系统流程

学校成立安全应急反应组织小组。由学校一把手负责指挥,分管副校长负责保证人员安全,随时待命;全体教师及班主任的及时沟通,加强宣传工作,稳定师生情绪,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总务主任负责指挥其他工作人员保护现场,配合公安部门的调查及善后处理;班主任负责联系家长,掌握学生家长的电话,确保紧急情况下与家长的联系畅通。

校园安全应急预案(二)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妥善处置校园安全事故,指导和规范各类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安全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安全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安全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杜绝校园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安全事件预防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安全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安全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安全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安全事件的各项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寝室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3、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常见传染病教育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安全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5、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四、突发事件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传染病应急预案

1、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市教育局批准。

2、建立自下而上的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传染病突发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3、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安全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安全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4、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1、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如腹泻)及时向学校校长报告,由学校校长同时报市教育局和卫生部门;发现较严重食品卫生事故(指出现严重食物中毒症状者或出现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5人以上的情况,下同),应立即向学校校长报告,由校长向市教育局和卫生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卫生院)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3、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4、立即封存食堂菜肴样品、小店食品、矿泉水等,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5、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三)、学生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1、凡组织集体活动的班级要向分管校长报《安全预案》,全校性活动,申报的《安全预案》要经校长审批。未经审批的活动不准进行,谁违章组织活动谁负全责。

2、《安全预案》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目的、人数、组织者、安全措施、疏散方案等。

3、活动组织者要对活动的安全工作全权负责,要向参加活动的师生,讲明具体的安全措施及疏散方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4、凡大型活动应安排医务人员到场,以便紧急救护,并要求班主任跟班,维持活动的秩序。

(四)、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1、发生火险时应及时采取扑灭措施,使火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如不能及时扑灭,要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并通知周围的教职员工共同救火。并尽快向上级部门报告。

2、楼内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打开所有大门、电灯或应急灯。

3、值班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组织学生疏散,并视情况决定是否拨打119。

4、上课期间一旦发生火情,发现老师要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并负责组织做好疏散等工作,还要马上组织人力抢救;要及时切断电源和火源,防止火势的进一步蔓延。

5、消灭火险后,要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对直接责任人要根据责任大小给予批评、记过、解聘等处分,并在全校通报,以便吸取教训。

(五)、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各班主任要经常在班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醒学生进出校园和经过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特别是对走读生经过马路要经常提醒,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2、学生在校外马路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拨打电话110报警,对发生伤害的学生进行紧急处置,对肇事车辆进行记录,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校医和120医院,派车将受伤学生送往最近医院救治,还要报告给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同时要保护好现场,电话报警,通知交通警察到现场勘察。

3、学校门卫要对学生进出校门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对违反交通安全规定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不听从教育的学生及时报告给相关的年级主任和班主任进行处理。

(六)、校园治安保卫工作应急预案

1、学校定期召开学生、职工大会,对安全提出要求,邀请公安部门讲法制课,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

2、经常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发现棍棒、管制刀具的给予没收,并查明原因,严肃处理。

3、发生斗殴事件后,班主任、教师、护校队和政教人员要立即制止,并报告学校值班领导,学校值班领导要迅速到达现场并及时通知家长。无法制止的,学校值班领导要立即拨打110报案。

4、及时送被打伤的学生到校医室治疗。校医室不能治疗的,及时送市人民医院或中医院或拨打120。

5、发生重大打架事件,造成严重伤亡的,立即报市教育局和公安机关。

五、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保障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篇6

为了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校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卫生突发事件的危害,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保障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公共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

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共公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卫生工作领导机构及职责:

主  任:陈尧明

副主任:钟迎春

组  员:叶春尧

王文科

吕佳洛

章雁

毛燕各班班主任

具体分工

教室:各班主任

传  染  病:毛燕

环  境  区:王文科

食      堂:叶春尧

兼职卫生员:孙静波

员:学校大队部

人:孙静波

责任:建立相关制度、检查、记载报告,督促做好相应工作。

(二)机构设置

办公地点:学校办公室

基本职责分工:为便于及时有效、迅速控制和处置公共卫生事件,办公室在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分工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并控制和有效处置。

(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及措施

1、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校内发生5人以上集体食物中毒事件,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⑴报告程序

a、相关人员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应职能组,领导小组成员在第一时间报告主任并报告区卫生疾控中心和慈城镇医院。

B、学校同时报告当地镇政府、直管教育局。

C、1小时内向教育局专报信息。

D、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⑵处置措施

a、学校报告人(蒋秉均老师)以最快速度组织人员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救治,或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或拨打“110”请求救助。

B、由食品管理人员(吕信权老师)立即封存现有食物,并向防疾部门和疾控中心、医院及时提供食物样品,无关人员不允许到操作间。

C、严重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迅速建立抢救指挥机构,机构由政府、教育局、学校领导、卫生防疾和疾控中心等部门人员组成。可分设现场指挥组、事件调查组、防护组、接待组、后勤保障组,分工负责,高效处置。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到医疗单位探视,以免影响救治秩序。

D、迅速开展调查,及时发现食用有毒食品的学生,同时迅速开展心理干预,集中进行有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正确判断和表述中毒症状,防止学生出现集体性癔症。

e、配合卫生防疫、疾控中心等部门的调查。

⑶注意事项

稳定师生情绪,全体教职工不得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更不得进行渲染和夸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若家长来校探视,由学校领导和各班班主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组织人员做好食物中毒人员的思想稳定和心理舒缓工作。

事故发生后,可以采取校门口电子屏幕公告等形式,及时向外公布事故真相和处理的进展情况,避免造成混乱。

2、突发传染性疾病事件

⑴报告程序

①学校发生突发传染病,在第一时间报告卫生防疫、疾控中心等部门和有关医院。

②学校同时报告县委、政府和县教育局。

③1小时内向县教育局专报信息。

④2小时内向省教育厅专报信息。

⑵处置措施

①发现疫情立即向防疫部门、疾控中心、医院、政府和教育部门报告。

②立即封闭疫点,及时隔离发病人员,保持接触人员的相对封闭,以免疫情扩大。

③积极配合卫生防疫、疾控中心等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④在校卫生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的指挥下,组织应急小组,统一指挥和协调救助工作。

⑤在卫生防疫、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对公共场所和宿舍、教室进行全面消毒,指导师生服用预防药品。

⑥班级发病人数或学校发病人数超过三分之一时,在确保传染不扩散的情况下,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可采取有效措施和调整教学工作和秩序。

⑶注意事项

①稳定师生情绪,积极开展预防知识的宣传,落实各项预防措施。要实事求是地向师生讲清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不得渲染与夸大,以确保学校的稳定。

②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③要维护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做好治安保卫工作。

④事件发生后,可用公告等形式及时向外公布事件真相和处理的进展情况。避免造成混乱。

3、一般卫生突发事件。

校内发生师生突发疫病(包括正常疾病),病情轻者可让师生到医院看病治疗,较重者,班主任协同有关人员组织护送到就近医院诊治,并根据情况负责通知家长、转院等工作,不得延误治疗时间。

在教学工作中突发的伤害、突发疾病,任课教师负责处理、报告相关机构和斑主任,并协同迅速有效处置,不得延误治疗时间。

(四)工作要求

1、分工明确,要高度重视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全体师生员工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要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增强责任感。

2、学校要把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工作作为稳定大局,防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狠抓落实,严格按照方案,落实防控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3、各有关人员要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加强监管,发现迹象,可疑点,立即报告值班领导,以便果断处理。

4、办公室要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工作,及时发现各种带有预警性和苗头信息,密切掌握,及时汇报。

5、责任区人员要做好重点区域部位的监管工作,防止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五)善后工作

1、校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认真做好恢复学校正常工作秩序等,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

2、对在预防处置校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表现突出或有特殊贡献的个人,组织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3、对在预防、处置校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各组织职能任务分工,划清权限职责,进行责任追究。并给予相应处分。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因未能落实预案有关要求造成损失和影响的要按职能任务分工,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

在善后处理工作中,玩忽职守,隐瞒、缓报、谎报或逃避责任者,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者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和处理工作者,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四、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我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早期症状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五、突发事件预防

1、学校要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卫生隐患。

2、增加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①饮用水必须向供水单位索取卫生合格证,并做到及时清洗饮水器。

②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

食品贮存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⑤、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⑥、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⑦、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①、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②、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及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③、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④、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六、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1、突发事件监测

①、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②、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所属区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2、突发事件报告

①、建立(学生小组班级系级学校疾控中心)的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

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实行24小组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②、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各部门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疗中心及其他有关部门应立即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学院报告;

③、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④、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处理规定和职责的情况。

七、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1、传染病

①、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分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2)、检查疫情发生地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3)、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4)、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5)、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②、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③、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活动。学校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学术活动和会议的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应暂缓进行;

4)、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厕所等场所在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④、校内疫情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篇7

【关键词】学生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1突发事件的概念

突发事件属于突然爆发的紧急事件,主要集中在心理疾患、群体行动(体育竞技、校园文化活动)、招生就业、校园安全与事故等方面。

2校园面临的安全形势

2.1在校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

中国社会调查所2016年10月公布了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高校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调查。调查显示,超过25%的被访者曾有过自杀念头。同资料还显示,大学生中因精神问题而休学或退学的人数,占休退学总数的30%左右。2017年5月8日-16日,某市高校连续有5名学生自杀,于此同时,黑色5月某省高校也有13名大学生自杀。大学生自杀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现每40秒有一人自杀,中国每2分钟有一人自杀,有8人自杀未遂。

第一,大学生刑事犯罪逐年增多。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实习的大二学生,被发现死在宿舍楼的楼梯口,脖子上被开了一个大口子,胸前被扎了好几刀。4楼与3楼之间的楼梯上,到处都是死者的血迹。凶手是其同学,因恋爱纠纷。第二,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近几年凸现增多,在06年一年当中,全国公开报道有8所高校发生学生严重的。第三,学生还不起网贷引发突发事件也非常严重。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向媒体反映,有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的学长以兼职刷单的名义让他们从各种“校园贷”上借钱。但事成之后,学长没有信守承诺、按时还款,导致他们每天被各种贷款公司催债,根本没法儿安心上学。这次校园借贷风波至少涉及88名在校大学生。

2016年11月23日报道某师范大学226名学生陷网贷诈骗。2016年3月9日,郑州一21岁大学生,因无力偿还60万元网贷跳楼自杀,因该学生用28名同学身份信息贷款,该款是否应由28名同学承担引发纠纷。这些个体或群体的突发性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尤其引起了中央领导对高校频发的高度关注,这给社会也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

2.2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和方法

首先,应对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的程序应该是层层上报:辅导员,院系领导,校学生处、保卫处、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主管领导,教育厅有关主管部门。上报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起因,人数,事态发展,已采取和拟采取的措施,有何建议等。总的来说就是,第一时间通报信息的原则,第一时间处置的原则,防止事态扩大化的原则。

其次,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应遵循的方法是坚决贯彻党委的意图和处理事态的方案和要求:一是坚持面对面处理的原则,处置要果断、坚决;二是坚持抓学生骨干的原则;三是坚持分化瓦解、打惩恩施的原则;四是坚持保密、必要隔离的原则;五是坚持不说过激话、不做过激事的原则;六是坚持处置过程和效果及时汇报的原则;七是坚持必要时依靠公安机关的原则。

3典型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

3.1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方案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控制局面;现场疏导;受伤人员送到医院救治,学生干部陪护;报告上级领导;调查冲突原因、经过;科务会讨论:区分各自责任,过错大小,提出处分建议及医疗费用赔偿等问题;找当事人谈话,协商并制定赔偿方案。做通双方思想工作,防止打复架;找违纪学生谈话,告知处分、处分依据、申诉及申诉期限;对事发班级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3.2大学生网贷的处置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在校园和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借贷平台不属于金融机构,成立一家网贷平台几乎没有门槛,甚至有些网贷平台鱼目混珠,合法性无从考证。直接一点,校园贷就是普通民间借贷的“校园版”,校园不良网贷是披着马甲的“高利贷”。

校园贷的分类: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分期乐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几乎都是不良网贷);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几乎都是不良网贷);阿里、京东、淘宝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如何防范校园不良网贷:擦亮眼睛广大学生要增强防范意识,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对于推销的网贷产品,切勿盲目信任,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能力。找准组织广大学生上学遇到经济困难时请及时找学校资助部门,只要上学有经济困难,国家和学校都会提供适当的帮助,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解决突发临时困难问题,以临时困难补助等为主;解决综合能力和生活补助问题,以勤工助学等为主。理性消费广大学生要培养勤俭意识,摒弃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合理安排生活支出,不盲从、不攀比、不炫耀。

4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

对高校学生及早进行突发事件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对高校学生在突发事件中的法律法规教育;深入学生信息畅通避免矛盾激化避免矛盾积累;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构建信息工作网络和责任工作网络;辅导员增加个人魅力和工作能力;积极营造优良校园文化,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为更好的开展学生安全教育,辅导员应该结合自身的日常工作,把学生安全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的始终。结合各种安全教育内容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1]潘丽娜.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研究,2012.10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篇8

目前,全国高校中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横向发展越来越全面,纵向发展越来越深入。信息化建设对高校的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已经成为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推动力,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创新前沿。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正常运作几乎完全依赖于信息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体系成为至关重要的部分。因此,高校需要一套完整严密的安全体系来保障信息化建设。

二、现状与问题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大学信息化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软硬件设备配备完整,运行保障的基础技术手段基本具备。拥有了网络系统管理和应用技术支持的专业人员,在安全上采用了防火墙、防病毒等常规的安全防护手段,保障了核心业务系统在一般情况下的正常运行,具备了基本的安全防护能力。但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不管从业务功能还是数据方面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信息安全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整改往往因得不到重视而滞后。所以就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及信息安全机构设置不够正规化、专一化。在之前,大多数高校中,信息安全机构不受重视、不够专一。认为信息安全部分的进程,不用单独成为信息化建设时平行推进的一条线,在信息化建设时对能考虑到的安全问题做决策,过程中未考虑到的问题,随后再去做分析。这样的结果往往使得安全部分的建设跟信息化建设脱节,如果步伐相差较大,安全系统体系最终不能到达预期的结果。防护系统过于单一。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类不明确,出现不同问题预处理方式不明确,导致不能全面的做到预防备案。对信息系统没有主动去测试、筛选、扫描等主动检测、监测与查找,而是等待不同的安全问题出现后再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保障措施不完善。后续处理应及时,抑制不安全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高校信息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及信息安全机构设置。(1)学校成立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统一指挥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2)数字校园建设中心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校园主干网络与主要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负责对学校其他部门主管的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日常检查、指导和督促,必要时数字校园建设中心协助相关主管部门完成突发事件的技术处理。(3)成立校园网管理委员会,职责为负责领导、监督和协调校园网的建设和运行;负责对校园网建设、使用和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性问题进行决策。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主管信息化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整合网络中心、技术中心和电教中心成立数字校园建设中心,数字校园建设中心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4)单独成立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统一指挥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2.完整的信息安全架构。信息安全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长期工作,首都师范大学在努力做好当下相关工作的同时,分别在安全技术和管理规范上做了相应的规划。学校根据目前信息安全的现状,申报信息安全建设专项,计划通过采购数据中心防火墙、漏洞扫描系统、负载均衡等安全防护设备工相关工具,对数据中心进行整体安全加固,提升数据中心安全防护能力,切实提高系统的安全风险抵御能力,降低网络应用系统所面临安全风险威胁,保证网络应用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使网络信息系统在符合国家信息安全防护相应级别的安全要求。以首都师范大学数据中心安全规划架构为例:第一层安全防护:即传统防火墙+ipS,并且对内部的应用进行详细控制,对校园网开放应用需要对开开放的端口,例如真把Http的80端口开放出来,其余的应和数据库等就不会出现在校园网当中,并通过ipS对于蠕虫、syn等攻击行为进行防护。第二层安全防护:由于传统的防火墙无法对于80端口的web应用进行防护,所以需要专门的web应用防火墙进行80端口的web应用的防护;在数据中心与核心交换机之间一般都使用万兆链路,web应用防火墙不能像传统防火墙能够去支持万兆接口,只能够通过策略路由的方式将所有的80端口流量全部匹配至web应用防火墙内,其余的流量还照样能够走万兆流量,一般在测试的过程中web流量基本维持在300m-500m之间,或者也可以采用反向的方式旁路在数据中心交换机上。第三层安全防护:虚拟化安全防护,在数据中心层面都提倡大二层结构,为了是最大化降低应用之间的访问延迟,所以在虚拟化网络设计当中就沿用二层设计,但由于一台物理机器上承载多台虚拟机,所以在2层交换上都是在虚拟交换机上进行,也就是说在相同虚拟机上同网段段的数据交互在网卡层面就完成,那相互之间的安全就需要依靠虚拟化安全防护来完成。第四层安全防护:数据库安全防护,这部分防护主要是在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监视数据库活动、防止未被授权的数据库访问、SQL注入权限或角色升级、对敏感数据的非法访问。第五层安全检测:通过漏洞扫描设备解决系统本身的漏洞和安全隐患,在拓扑中只要网络可达便可对所有的设备进行检查。该项目正在逐步推进过程中,计划于明年年底前建设完成并交付使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各安全设备的运行防护能够保障首都师范大学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实现数据中心信息和网络的安全。同时,还申报并计划学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和整改项目,该项目启动后,将对学校重点的信息系统进行等级保护测评并针对相应的测评结果对相应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对于学校整个信息安全体系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统一的梳理,从制度和管理上对于信息安全进行全面的保障。3.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分级:《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1)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依据发生过程、性质和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类:①网络攻击事件:校园网络与信息系统因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造成学校网站或部门二级网站主页被恶意篡改,应用系统数据被拷贝、篡改、删除等。②设备故障事件:校园网络与信息系统因网络设备和计算机软硬件故障、人为误操作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③灾害性事件:因洪水、火灾、雷击、地震、台风、非正常停电等外力因素导致网络与信息系统损毁,造成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④信息内容安全事件:利用校园网络在校内外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等。(2)网络与信息安全分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依据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级:i级(特别重大):学校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校性大规模瘫痪,对学校正常工作造成特别严重损害,且事态发展超出学校控制能力的安全事件;ii级(重大):学校网络与信息系统造成全校性瘫痪,对学校正常工作造成严重损害,事态发展超出数字校园建设中心控制能力,需学校各部门协同处置的安全事件;iii级(较大):学校某一区域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学校正常工作造成一定损害,数字校园建设中心可自行处理的安全事件;iV级(一般):某一局部网络或信息系统受到一定程度损坏,对学校某些工作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及学校整体工作的安全事件。4.做好预防措施,安全漏洞检查与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依照上面指定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对校园网络通信平台、应用平台和信息系统采取相应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安全事件预警预报体系,严格执行校园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常年坚持校园网络安全工作值班制度。加强对校园网络与学校网站等重点信息系统的监控和安全管理,做好相关数据日志记录,确定合理规则,对校园网络进出信息实行过滤及预警。实行信息网上审批制度,对可能引发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信息,要认真收集、分析、判断,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及时防范处理并逐级报告。做好服务器及数据中心的数据备份及登记工作,建立灾难性数据恢复机制。特殊时期,根据要求和部署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采取加强性保护措施,对校园网络通信及信息系统进行不间断监控。主动检测与查找信息安全存在的漏洞风险,并根据安全154信息系统工程│2017.6.20aCaDemiCReSeaRCH学术研究漏洞的危险程度对问题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一是将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站进行短期关停,并限期封堵安全漏洞;二是对于涉及范围比较广,师生员工关注比较高的网站(如学校主页)加强安全检查和监控,并上报办公会,启动改版计划;三是对于建设较早且安全隐患较多二级部门网站进行永久性关停,并责令相关单位以新的安全标准建设新网站。对存在安全漏洞进行整改,对学校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排查,把信息安全事件扼杀在萌芽状体。以免在信息安全方面没有造成不良的影响,造成损失。5.完备的处理流程(1)预案启动。发生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后,数字校园建设中心和突发安全事件的信息系统建管部门应尽最大可能收集事件相关信息,鉴别事件性质,确定事件来源,弄清事件范围,评估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害,确认突发事件的类别和等级,并参照下述响应机制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置。(2)应急响应①应急响应机制。iii级或iV级突发事件响应:数字校园建设中心和突发安全事件的信息系统建管部门自行负责应急处置工作,有关情况报分管校领导。ii级突发事件响应:数字校园建设中心立即上报分管校领导和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指挥进行应急处置。i级突发事件响应:数字校园建设中心立即上报分管校领导和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再上报至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由北京市相关部门会同我校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②应急处理方式。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类采取不同应急处置方式。对于网络攻击事件,查找网络攻击的源头,寻找对用内部的服务器等设备,关闭内部相关设备与外部的网络连接。抓包并分析网络攻击的来源信息。对造成的信息破坏进行修复,利用备份系统进行恢复。基于攻击的类型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办法:病毒传播:及时寻找并断开传播源,判断病毒的类型、性质、可能的危害范围;为避免产生更大的损失,保护健康的计算机,必要时可关闭相应的端口,甚至相应楼层的网络,及时请有关技术人员协助,寻找并公布病毒攻击信息,以及杀毒、防御方法。外部入侵:找出攻击的源头,评估分析对网络系统和数据系统造成的伤害。如果是试图入侵被防火墙直接拦截的,对入侵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其欲攻击的ip和端口。对服务器的端口进行监察或关闭。对该ip地址进行限制访问。如果已经对系统造成损害,需要立即断开与外网的连接,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内部入侵:定位内部的入侵相关信息,信息包含入侵的用户,所在办公室位置,入侵的ip地址和端口。对于入侵成功的,应立即关闭内网交换设备。设备故障事件:定位造成故障事件的设备,评估事件的严重程度,对于非持久化存储的设备或可暂时停运的设备,使用备用设备替换。迅速联系it部门,对设备故障做维护与报备。保证相关的校园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灾害性事件:此类事件多指自然灾害事件,根据灾害的程度,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对设备以及数据进行紧急保护。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接到校内网站出现不良信息的报案后,应迅速屏蔽该网站的网络端口或拔掉网络连接线,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根据网站相关日志记录查找信息人并做好善后处理;对公安机关要求我校协查的外网不良信息事件,根据校园网上网相关记录查找信息人。其它不确定安全事件:根据提前制定的安全事件处理原则,根据实时情况灵活多变进行处理。对于未知的处理办法,对信息安全部门进行咨询求助。③后续处理。对攻击事件先进行以上的事件处理之后,应及时的采取措施,防止攻击事件造成的危害进一步的增强。对于具有潜伏性的、长久性的病毒攻击,要实时的进行隔离和防护。对攻击事件抑制以后,追其根源,分析事件的动机和途径。解决并清除此危机,制定对此类攻击处理的成熟方案。在确保安全事件解决后,要及时清理系统,恢复数据、程序、服务,恢复工作应避免出现误操作导致的数据丢失。④记录上报。对于发生的安全事件,要认真做记录与统计。将记录结果向校园安全部门领导及时汇报,及时分析网络系统日志,将重要日志信息做永久存储处理。⑤结束响应。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整体方案,加强技术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安全。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信息安全顾问为应急处置过程和重建工作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6.保障措施。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是一项长期的、随时可能发生的工作,必须做好各项应急保障工作。(1)队伍保障。加强对安全队伍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增强安全队伍对日常操作的安全程度,面对突发安全事件能紧急处理。对于日常维护能做到防患于未然。(2)技术保障。拒绝采用盗版办公软件,特别是安全维护相关的软件,比如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应安装正版使用。拥有健全的安全防护体系与安全技术,对防护系统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设计。确保安全系统的稳定与可靠。(3)资金保障。信息安全部门要积极的对安全的升级与维护项目进行申报,对于申报资金要落到安全系统建设实处。学校领导与财务部门,要大力支持安全部门的专项资金申请审批工作。将安全系统预算纳入到每年的财政预算中。(4)安全培训和演练。聘请专业的安全公司人员对部门人员进行培训与教学,在理论培训的同时,进行安全事件的软件模拟或真实模拟演练。

四、结语

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是重中之重。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教学管理越来越复杂化, 高校的信息系统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伴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的信息安全隐患不断涌现,信息风险也不断加大,建立一套高效、集成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利用技术措施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保证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这样才能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

作者:刘海龙安寅杰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数字校园建设中心

参考文献

[1]吴晓瞻.高校安全协同办公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6.

[2]黄文雯.办公业务安全保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2016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6,(4):10-23.

[3]姚亚玲.高校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吉林大学,2016.

[4]黄宏杰,陈永清.现代校园网信息安全化的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6,(12):46-48+52.

[5]徐豪.高校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9):200-201.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篇9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对大多数人而言“大禹治水”的故事应该并不陌生。似乎从有人类开始,风险与灾难便“如影随形”。随着人类开发自然,运用科技改造世界实践的增多,突发事件爆发的频率也增加。应急管理则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大问题。凭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反客为主,选择积极预测风险、主动应对风险,主动采取措施去处置灾难。我国正面临着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双重挑战,突发事件发生次数的日益增多。能否有力的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各种自然和事故灾难的多发使得职业学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成为各种专家学者们重点研究课题。本文笔者以职业学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为对象,并且以“深圳市福田区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政策”为依据,浅析事业单位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行概况、对社会的影响,并剖析当今事业单位在解决突发事件过程中的问题,以提出完善管理的意见和对策。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念

1.1突发事件内涵突发事件,是显性的社会不稳定现象,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突发事件的英文为emergency,意即紧急事件,紧急情况。我国在2007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把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以应对的自然、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事故灾害,它都会给社会成员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美国管理学家认为主要有不确定性、紧迫性、契约关系的重要性降低、汇集效应等。1.2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即为了预防与应对自然和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将政府、企业、第三部门的力量有效组合起来,而进行的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活动。它包括四个阶段,即减缓、准备、响应、恢复。应急管理有两个重要的使命。一方面是将突发事件扼杀在摇篮中;另一方面是使其产生影响范围最小。因此,应急管理首先要做好防救结合工作。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是第一位,事件发生后的及时救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其次是理性的行动、迅速的反应。专业的理论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高效率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发动社会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现政府主导,企业积极参与,最大的动员社会上的人、财、物力去应对灾难。保证信息公开,行动透明化。公众有其知情权,满足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除外。

2深圳市福田区职业学校面临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现状

随着突发事件的逐渐增多,职业学校校园的应急管理变得日益重要。福田区职业学校领导组织主要以市里面的指导和“一案三制”为依据,结合本区内自身特点,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工作。据调查,深圳市福田区面临的主要突发事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自然灾害。深圳属于丘陵地形,且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强台风、大暴雨、持续的高温、频繁的电闪雷鸣等自然性的灾害非常密集发生。每年都有因台风或者暴雨等自然灾害所引起的校园停课现象。其次,事故灾害。深圳市福田区人口密集。基础设施硬件数量和人口数量的尖锐矛盾,导致交通事故、火灾、环境污染等灾难发生的几率上浮。再者,公共卫生事件。福田区作为全球性的重要物流城市——深圳市的重要辖区,是我国南方的“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流动频繁,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等卫生安全事故发生的机会变多。最后,社会安全事件。深圳作为我国重要的移民城市,社会矛盾与纠纷较多。校园作为一个社会的缩影,隐性矛盾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事实。针对以上的问题,福田区教育系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了相应的政策,但是落实程度则不令人满意。一是对管理组织的正确定位与职责的认定。明确各个级别应组建的组织数量,正确定位其职权与职责。市一级组织与区一级的组织要联系紧密,划分明确,有效组合。教育局要求各个学校必须有相应的应急管理小组,明确管理小组的职责,以保证在突发事件爆发时,有对应的人员进行紧急营救。据调查,绝大部分公立学校内都有管理小组,但是其实质作用的发挥程度却差强人意。“学校里面确实是有特殊事件管理小组,一般都是由学校内行政内勤人员组成的。”“学校好像是有管理小组,好像是由保安组成的。”二是预防、预警和信息报送。日常的预防工作必不可少,要有规律性的进行防范演练。部分公立学校在教育局的指导和要求之下,都有采取一些演练预防措施,以提升校园在预警方面的能力。据访谈教师反映,学校在预防演练这一模块做的工作相对有限。“每个班都安装有广播,一旦有什么紧急状况发生,都会由学校发出通知和警报。”“保安都会被定期训练。”“我工作以来好像就只有过两次全校性的演习,是因为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为了响应市里面的政策才发起的全校性的防震演习。”三是划分灾害的层级,制定相应的灾难处置措施。不同层次和级别的灾难事件,要采取不同的,有正对性的应对措施。福田区人口稠密,学校数量多。必须做好应对火灾、溺水、踩踏事故,校车安全事故,校园周围环境的安全事故、外出活动安全等相关事故的计划。四是恢复支撑工作,加紧日常培训演练,恢复支撑工作。事后的心理干预,校园硬件设施的重建与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日常培训演练的保障。熟能生巧,在防范中,有规律有组织的防范演习是降低损失和伤害的有效方法。3深圳市福田区反应出的职业学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起步晚,应急管理在国内算是比较新兴的词汇,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在实际运用操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同时,福田区的复杂社会背景和自然因素,导致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存在一定困难。3.1信息沟通与预防准备的对立人们在生存与生产活动,沟通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交换信息、开拓眼界的途径。信息的有效传递在职业学校校园解决突发事件时通常有着重大作用。信息沟通不畅、反应过慢也是深圳市大多数学校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突发事件发生时,校园管理者能否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的详细情况并将情况准确及时的报告相关部门,处理中消息传递失真,将导致更深层次的险情。3.2决策处置与组织协调不灵敏深圳市福田区职业学校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系统中,通常缺少一些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管理组织与团队。一旦爆发校园突发事件,管理者采取的方式则为临时召集人员应对处置,这样就缺乏一个将相关方面组织起来共同行动、共同应对的协调机构。这种临时工作小组存在诸多缺陷,如仓促上阵,缺乏准备,经验短缺,协调困难,效率不高等。3.3社会动员与恢复重建机制的缺失社会力量是学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得力助手和有效补充。在生活中,社会力量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可以灵活的应对各种困难局面表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在我国,薄弱的社会动员能力,使得直至今日也未能建成起一个能有效合成三方力量,即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动员机制。且结构精密的网状的应急管理体系也尚未形成。

4构建和完善职业学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

4.1建立健全预测预警系统从突发事件演进的各个环节来看,事前防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深圳市的特殊地位和城市特征,在要求高水平城市管理的同时,必须实现事前的监管、预防防范机制和完善的应急预警体系,配置符合要求的完备的应急保障系统。预测预警这一重要环节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警报传递等方面。所谓的预警工作,是指将收集的突发事件的监测、告警信息,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加以综合分析并且准确上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做到快速反应,从而达到及早控制突发事件的目的。监测工作是指,通过全面系统的信息网络,持续的观测、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形成预警信息,并将其及时上报给管理部门。系统的预测预防系统的构建,能有形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检测体系。实际上是以学校应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定时巡视监测校园情况,如安排值周教师、门卫等人监测学校突发事件,一旦发现危险的苗头,及时向决策部门汇报。4.2建立校园扁平化应急管理体系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是指缩减组织层次和中间环节,实现任务和目标分解,运用分权式管理,实现高效率的管理方式。它主要通过分权降低集权化程度,努力调动基层的创造性、积极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4.3综合多方资源形成统一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决策是非常规非程序化的决策,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有限性和急迫性等特点。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加强组织和资源整合,形成统一的应急组织体系,是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必然要求。应对职业学校校园突发事件,部门之间的联合应急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学校各部门之间要各司其责,并做好日常应急管理相关工作的合理分工,将相应的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以此来组建一支反应速度快,办事有效率的应急指挥和救援队伍。4.4建立校园应急心理支撑系统作为一种典型的职业学校校园无形损害中的重要部分,即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创伤,是突发事件管理中必须重视的内容。校园管理者必须正视这一重要问题。诚邀权威有经验的心理专家来校,以授课、单独辅助的形式,加强对师生的心理辅导是最常用的干预方式。一是重视安全知识的普及,适度锻炼师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公共安全教育,有效的增强学生和老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减缓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冲击。日常的安全教育不仅要在防卫上下功夫,还要进行宣传活动,鼓励社会公众灾时开展自救、互救活动,是人们之间相互激励,实现社会的集体理性,使校园突发事件对个体的心理震荡降低到最小。二是对突发事件中心理脆弱的群体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特殊关爱。特别是我们要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如学缘、业缘等。疏导、安慰这些人,减少他们的精神压力,减缓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心理伤害,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者当然离不开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应急管理部门应建立心理救援队伍,设立心理医生档案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专业人士利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其恢复健康心态。

参考文献:

[1]王宏伟.应急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15

[2]王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9-13

[3]王宏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4-26

[4]李永清.如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以深圳经验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89-93

[5]曲哲.浅析我国校园突发事件管理[J].管理学家,2008(9)9-10

[6]张裕岭.加强突发事件管理提高中小学校园应急能力[J].教师,2012(5)4

[7]王力彬.校园突发事件的成因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2

[8]祁明亮,池宏,赵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管理评论,2006(4)5-6

[9]孙艳玲.突发事件考验教育智慧[J].现代教育科学,2010(6)8-9

[10]侯莹莹.转型期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1.16-18

[11]戴恒屹.我国中小学突发事件及其管理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9.26-28

[12]方平.中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以广东省汕头市为例[D].广东:中山大学,2012.19-22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篇10

关键词:治安安全突发事件机制风险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05

1高校学生治安突发事件的特点

高校是我国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场所。作为大批人群的聚集地,高校经常受到各种突发事件的考验,在高校的各种突发事件中,尤以治安类突发事件影响最深,也最容易造成严重后果。所谓高校学生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就是指学生或参与主体的行为波及学生,违反治安条例,因交通、人为事故、个人欲念等人为因素引发的与高校学生群体有关的安全类突发事件。

近年来,大学生活日益开放,很多犯罪分子也纷纷将触角伸向大学生,校园内的盗窃、抢劫、打群架事件频繁发生,甚至一些刑事事件,例如爆炸、放火、投毒、等也时有发生。与其它突发事件相比,治安类突发事件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突发性,治安类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成分,很难被提前预测,事件发生后又会被迅速的传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导和骚乱。二是持久性。在资讯发达的今天,高校治安类事件一经发生,就会通过微博、贴吧、短信等各种方式得以传播,扩散波及到其他高校,即使事件得到了控制,但对学生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三是破坏性,大学生正处于年轻气盛的阶段,很容易冲动,治安类突发事件发生后,大学生往往没有对事件的冷静思考和分析,受情绪的影响会迅速聚集,甚至会采用一些极端手段来处理,对学校财产和教学秩序带来危害。还容易被社会上不良分子所利用,客观上放大了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引起社会恐慌。四是紧迫性。高校治安类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得到应急处置,以避免使负面影响无限扩大。

2高校学生治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2.1建立治安类突发事件的预防机制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完善的应急预算是应对高校治安类突发事件的重要举措。尽管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相当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逐步积累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相关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安全管理部门要有较强的预警意识和能力,高校要建立专门的信息收集渠道,对高校日常教学活动和学生生活状态进行有效监测,尽可能的搜集更多相关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尽早的发现突发事件发生的种种迹象,以便及时采取反应行动。一是可以要对高校的外来人口进行监测,特别是重点人群和关键人物,发现问题要马上处理,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二是通过学校心理咨询部门关注有重大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有效的进行开导和劝解,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三是加强日常安全管理,排查安全隐患。安全保卫部门是负责高校治安、消防、综合治理、户籍、外来人口管理等职责的重要职能部门。目前,很多高校都通过合并扩大了校园规模,或者建立了一些新校区,校园面积的扩大给治安工作带来了压力。学校安全保卫人员要增强责任心,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等条件,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和校园巡逻制度,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为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充足的装备也是少不了的,建立一套科技含量高、全方位覆盖、对进出人员能够实时监控的安全防范设施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对所有进出校园人员、车辆的行为和动向有一个基本掌握,无形中提高对于全校安全防范工作的控制力,对于下一刻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提前的研判。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实现了高清视频监控的覆盖网络,不但做到了高清视频监控,而且还做到了对校园公共区域及宿舍和教室全网覆盖,并具备出入口人脸识别、智能越界、夜间补光、高清无损压缩等特殊功能。

2.2建立治安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

治安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是指在由学生导致的治安类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保护校园生命财产安全,控制不利因素导致的被动局面,并消除其造成的不良影响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往经常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由于缺乏应急处理机制,没有应急指挥中心,缺少集中指挥系统,所有校领导和相关人员都赶到火灾现场,大量人员围观,场面混乱、效率低下。一是应急物资保障。应急物资保障是应对突发事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有迅速反应体系,构建高效的治安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相关保障体制。二是完善的决策机制,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时间紧迫,有关决策者必须快速决策应对,应以最小的成本避免突发事件风险的发生或扩大。三是沟通机制。知情权是人们的基本权利,突发事件发生后,一方面要迅速建立正规消息传播渠道,及时对外公布事情真相,避免小道消息对学校形象的影响。同时通过校内媒介做好与师生的沟通交流工作,安抚大家的恐慌情绪,避免学生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生活受到干扰和影响。

2.3建立治安类突发事件的恢复机制

治安类突发事件处置后,并不意味着突发事件治理阶段的终结,而是进入了恢复阶段。一是心理干预,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对相关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逐渐适应并接受现实,尽早走出心理阴影。同时将情况真实上报。二是恢复秩序,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应该迅速恢复正常的秩序,针对突发事件发生原因进行整改,通过不断的改进技术和提升管理水平,将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恢复计划及时付诸实际,以便尽早恢复正常秩序。

3结语

总之,当今高校时刻都要面临风险的挑战,高校治安突发事件层出不穷,这些突发事件给当事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也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这就需要高校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安全管理意识,从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到事后恢复等几个阶段将突发事件的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邹东升,简敏.校园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