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十篇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十篇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3:47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景观设计教学;实训;顶岗实习

1引言

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城市外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景观设计专业对于学生要求的本质是对于科学、艺术与技术的综合运用,因此相对于本科教育,景观设计专业在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发展前景更为良好,也更能体现其偏重实用性的特征。在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景观专业的教学相对于本科学校,其办学宗旨、生源水平、教育侧重点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别,因此发挥自身特长来培养职业技术型的景观专业人才,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2职业教育景观专业教学的主要问题

2.1专业就业形势景观设计专业目前的就业前景良好,可选择的单位也比较宽泛,相对应的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各大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院、综合性设计院、景观设计公司及效果图公司。从近些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就业于设计院及大型设计公司的较多,在工作中展现出的方案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与职教毕业生相比更加占有优势;中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多任职于中、小型设计公司和效果图公司,职教毕业生的优势在于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工程技术以及效果图绘制方法的熟练掌握,其在专业技能方面更加具有特长。职教毕业生出色的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在设计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为一个项目从方案到具体实施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同时景观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也可以在效果图的绘制上发挥其特长。2.2现存问题分析尽管景观专业当前的就业形势良好,但是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产生变化和更新,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既定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从而适应新的市场导向。从另一角度来说,在各大院校扩招的同时,生源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质却难以保证,导致学生进校后由于基础水平不够而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职业院校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调整学生培养方案,使学校的教学与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相接轨,研究出有效的市场应对策略以发挥出职业教育的优势。2.2.1培养目标脱离实际各职业院校对于景观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着共同点,也各有其特点,其总体目标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相对应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不同之处是各个学校专业侧重点不同,培养出的学生技能特长也有所不同。总体来看,许多学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出现盲目向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看齐的现象,却忽略了专科学生本身的特点和长项,从而导致了学生难以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对庞杂的科目也难以把握其中的关联性,毕业后很难将学习的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去,从而出现在岗位上竞争力减弱的情况。2.2.2课程设置过于庞杂根据不同的培养阶段,景观专业的课程通常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主要是指构成基础、建筑速写、建筑制图、电脑效果图等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基础能力,包括构图能力、手绘能力、制图标准的掌握等。专业必修课是指分专业方向后的设计课程,包括景观设计、空间设计、公共环境设施等,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专业必修课达到掌握设计方法的能力。总体来说,课程的设置过于细分,不同课程又是由不同的教师去完成教学,往往导致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仍无法领悟课程之间的关联,总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2.2.3顶岗实习缺乏监管在职业院校中,顶岗实习是促使学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重要课程,一般顶岗实习的时间是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由于校企合作的公司数量有限,每个公司又只能安排有限的岗位供学生实习,而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因此实习单位的选择一般不由学校安排,而是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这就导致了专业教师在顶岗实习期间难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进行辅导,缺少了实训课当中应有的监督和管理,难以保证学生所递交实习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无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提出意见和反馈。因此,顶岗实习作为职业院校教学当中的特色课程,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进行监督考量,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职业教育景观专业教学的总体策略

3.1发展职教特色,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规定了一个专业教学的总体方向,在整各专业教学当中起着引领作用。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景观专业总体的培养目标一直是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实践型人才,但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跟随最新的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相适应,通过总体方向的把控和细节的调整,以适应新型岗位需求。职业教育分为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两大类,这两类教育培养的是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专门性的特征,毕业后要求其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对于景观专业而言,职业教育毕业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较弱,在一个项目的团队当中很少担任项目负责人,但其能够充当团队中的技术支持,例如场景模型的构建和后期的效果图渲染人员等,可以作为项目的助理设计师。因此,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景观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落实到与岗位的实际需求上,着力于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景观专业技术人才和助理设计师。3.2适当调整课程,拓展教学思路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门类普遍偏多,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的时间安排逻辑性不甚严密,使学生难以把握其中的联系和规律。因此,景观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紧跟市场导向,将现有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和精简,将基础类课程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主体课程中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设计与技能之间的关联性。例如,表现技法、建筑制图等基础课程可以与景观设计等专业课程整合,并将学时适当延长,这样,教师在教授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同时,还可以教授学生绘图技法和制图标准,并告知学生整个项目的设计顺序,使其将所学知识连贯成一个整体。通过课程的调整,发展专业主干课程,使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使其专业技能得到提升。3.3增加实训课程,重视顶岗实习职教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因为仅在培养计划中设置理论课程是不够的,还应该重视实训课程的设置。在实训课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发挥学生所长。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可以通过多种模式,例如让学生讲解对于项目的理解并用文字进行分析,或是采取口头表达的方式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等,均可以不同层面上提高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另外还可以训练其绘制效果图的能力、汇报文本的排版与设计说明的撰写能力等,使其通过训练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思路。景观专业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主要包括对国家施工规范的了解、市场建筑材料的认知、施工工程技术的掌握等。通过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设计性思维,转换为具体的图纸和文本的形式,清晰地表达出设计意图,最终完整的体验整个景观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实训的开展既需要在校内有计划的训练学生专业技能,也需要到企业中去进行学习技能实践和工作体验,也就是顶岗实习。通过在企业的专业岗位中实习,使学生发现已学知识的漏洞和不足,针对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实践和完善。在实习期间负责的专业教师,应对整个实习期做出详尽的学习计划,并在实习期间予以监督和指导。可以考虑先制定出学生实习要达到的总体学习目标,在分阶段进行任务的布置和检验,以达到预计的学习效果。实习阶段结束后,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出检查和评价,从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对不同的学生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

4结语

本文针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发现了目前职业学校景观专业存在的一些比较普通的问题,并通过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目前市场的需求变化很快,教学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关键,课程设置也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企业岗位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教学方法要不断推陈出新,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虽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多样性,我们无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并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进行思考:4.1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艺术类职业院校与普通职业院校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其对于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更加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应当发挥其特色专业的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景观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中的新兴学科,其艺术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目标,在专业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其专业特色。4.2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顺利走向就业,景观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职业院校专业培养计划、目标的制定,因此景观专业的教学不应该一成不变,应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反馈调查工作,从中了解企业岗位需求而去进行不断的自我调整和修正,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岗位要求。4.3做好职业教育基础工作应该为新思路下的景观专业教学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利用假期给在岗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机会定期到企业实习,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配备足够数量的实训工作室与电脑培训教室,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设置实操性较强的课程等。只有将培养计划落到实处,将基础教学条件和教学理念相协调,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加贴合实际的课堂教授模式,在职业教育背景下将景观专业更好的发展起来,使教学目标稳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欧百钢,刘伟,王敏.关于风景园林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9,25,6.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与景观学的教育[J].中国园林,2004,20,2-5.

[3]艾昌青主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5.

[4]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5-116.

[5]徐卓恒,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景观设计教学对策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中国美术学院,2012,6,20-24.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篇2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混合现实技术;沉浸感;互动性

混合现实技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在线理论课程学习和在线训练课程中越来越受欢迎,充分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它带来了崭新的教育思维,突破性地解决了以前无法解决、不敢想象的教育问题,教师的授课可以摆脱以教师演示为主的模式,真正做到学生与知识的互动,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1VR、aR与mR的区别与联系

HoloLens之父艾利克斯.基普曼解释说过,混合现实和增强现实一词已经变得过时,这不是单独的概念,只是混合现实连续体中不同坐标点的标签,但是三者之间又有很多的不同点。

VR(VirtualReality)就是混合现实,也被叫做灵境、幻真。VR的定义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即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并与之交互。一般是全封闭的,给人一种沉浸感,所以在VR的世界里所有的东西都是虚拟的。

aR(augmentedReality)就是增强现实,它是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增强是指通过显示屏幕把虚拟世界叠加到真实世界中去。aR按照原理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是基于标记的增强现实,这里的标记一般使用提前定义好的图案,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的摄像头进行识别,识别后会自动触发(预设好的)虚拟的物体在屏幕上呈现。

mR(mixedReality)就是混合现实,包括增强现实和增强虚拟,指的是合并现实和虚拟世界而产生的新的可视化环境。在新的可视化环境里物理和数字对象共存,并实时互动。aR是把虚拟的东西叠加到真实世界,而mR则是把真实的东西叠加到虚拟世界里。把虚拟叠加到现实里比较容易,只需要用计算机生成好虚拟的物体,然后在真实的画面上显示。但要把现实叠加到虚拟里,难度比较大,因为首先得把现实的东西虚拟化。虚拟化一般使用摄像头来扫描物体进行三维重建,我们都知道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其实是二维的,也就是画面是扁平的,丢失了深度信息,所以没有立体感,因此需要通过算法把摄像头拍摄的二维的视频进行三维重建,生成虚拟的三维物体,我们称之为真实物体的虚拟化。

2混合现实技术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应用

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指明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前进方向。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立体化教材、微课、在线课程等在职业院校里的各种应用。特别是在线课程的制作融合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里很受欢迎。

在互联网+职业技术教育背景下,混合现实技术与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度融合,将有助于破解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从而加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一是混合现实技术与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度融合是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的重要举措,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需求。二是混合现实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大型设备,价格比较昂贵和精密,不可能有很多的机会无条件的实验实训。目前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可以大大缩减学校在设施设备方面的投入。三是混合现实技术能够加快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在混合现实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很好地开展新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缩短培养周期,从而实现对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四是混合现实技术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可以自主进行在线学习。混合现实技术能够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颠覆传统模式,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时空界限,随时随地学习。

3混合現实技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发展

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既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进一步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提升的重要契机。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混合现实技术必将以其强大的教学功能优势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和促进就业创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应深入推动混合现实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混合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的应用前景广阔。由于混合现实技术能够创建与现实社会类似的环境,可以广泛用于学习情景的创设实现模拟训练,进而解决学习媒体的情景化及自然交互性的要求,因此要从思想上和认识上高度重视其在职业教育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和军民融合,积极引进混合现实技术资源。企业拥有很好的研发团队和技术资源,可以广泛参与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和实训基地建设等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能力。三是加强混合现实技术与课程教学体系深度融合的关键因素,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混合现实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引进混合现实技术领域应用人才,充实到职业教育体系当中。另外通过选派老师到企业中进行混合现实技术与职业教育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最终实现混合现实技术与课程教学体系的深度融合。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篇3

关键词:产教融合;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思路

自2010年,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中长期教育改革及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明确提出“将改革创新视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倡地方院校进行大胆实践及探索”,主张高职院校以改革体制机制为核心,深化关键环节及重要领域的改革进程,搭建完整的质量改革评价及考试招生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法的作用,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1]。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减轻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有力措施,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改变社会民生现状,真正意义上做到彻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由此可见,产教融合下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能发展职业教育及优化教学模式。鉴于此,该文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思路”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1.1促进产业发展

从本质角度来看,产教融合市场化背景下建设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是有机整合现代产业体系及高职教育满足市场化接轨要求的过程。同时,建设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不仅能向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复合型人才,更是加快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及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手段,换而言之培养兼顾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能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及发展现代化产业,符合产教融合市场化的要求[2]。此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现代服务行业及发展文化产业设计行业均无法脱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团队的支持。由此可见,加快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建设进程,方可实现产教融合市场化接轨的目标,培养出更多促进新型产业发展及经济结构转型所需要的高层次新型技术技能人才[3]。同时,除熟练掌握新型理论知识外,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必须灵活运用新型技术手段及了解新型设备的基本构造,进一步加快劳动力结构转型升级,真正意义上做到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任务。有研究资料显示,我国短期内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及新阶段,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往往需要产业结构转型及复合型技术人才的支持,否则无法实现市场化融合的目标,说明产教融合下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具备重要的实践作用。

1.2创新教学理念

名言有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全球范围内国际间竞争以科技实力竞争为核心内容,而科技实力竞争的本质为人才竞争。自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个国家迎来全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及挑战,大力推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国家战略,以达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例如:大力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及健全教育体系,将其视为发展国家实体经济及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有力手段,有助于保持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不只是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更是国家实现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的重要平台,尤其是产教融合市场化背景下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能优化其专业课程。

1.3深化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间结合不密切的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不相适应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而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能彻底解决产教间不相融合的问题。同时,适当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例无法脱离推进高等教育分类改革进程的支持,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能转变职业教育层次及类型,持续优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培养出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及技术技能人才,真正意义上做到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各个领域及社会经济产业链条[4]。此外,目前我国就业形势相对严峻,而建设全覆盖的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能实现再就业的目标。

2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思路分析

2.1面向市场需求的实现

由于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建设无法脱离面向人才市场需求的支持,客观上要求相关高职院校立足于人才市场的基本情况,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促使高职教育体系突出人才培养面向市场的特色,方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以某地区涉农院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其占据全国涉农高职院校排名较前年,包含极其特殊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及系统化教育理念,把握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的建设核心,面向人才市场需求,扩大其市场发展前景,持续输送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此外,充分发挥农业实训教学科研基地的作用,大力推行方向定岗、平台教学及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

2.2注重整合师资力量

一般说来,教师不止肩负着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职责,更是激发创新创业人才的精神支持者。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产教融合市场化背景大力建设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不得放松师资力量管理,着重强调合理整合师资力量,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例如: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期间侧重于突出“整合师资力量及面向人才培养”的特色,调动教师团队及科研人才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逐一打造出动画分镜、现代汽车故障诊断、鞋类生产工艺及皮鞋结构设计等精品课程,真正意义上做到迎合时展潮流,向社会及市场输送更多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2.3加快课程改革的推行

产教融合市场化无法脱离高职教育改变课程内容的支持,而改革成败直接决定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建设可行性。由此可见,相关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建设进程期间不得实行单一某一项改革,尽量实行整体化改革手段,包括面向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面向人才培养的师资整合及面向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等。例如:以面向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为例,将教材改革与教育体系、培养对象及师资力量相结合,促使课程改革符合产教融合市场化的要求。同时,秉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进程,持续优化课程内容,形成高教性、区域性及实践性的基础发展思路。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景观;职业教育功能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校园文化景观的育人功能已达成共识,但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景观的职业教育功能却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高职院校在规划和建设校园文化景观时缺少对其职业教育内涵的深度研究,校园文化景观的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审视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加强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其职业教育功能,探讨有效利用的方法和途径,对促进高职院校形成办学特色和品牌、建设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景观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性特征

高职教育是定向教育,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学生一入学就基本确定了职业方向,与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了联系。以能力为本位,以人的职业素养的形成、职业意志的磨炼、职业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应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景观的突出特征。如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各种校内实习基地等物质文化景观,反映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各种雕塑、橱窗、展板、标语等精神文化景观,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实习实训活动,无不具有典型的职业性。

(二)实践性特征

高职院校建设有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参与实训、实习环节的实践活动强化了技能训练。校内各种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大赛、作品制作和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使学生通过感受、模仿、实验、安装、维修、制作以及发明、创造等环节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养成了注意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良好习惯,激发了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执著追求。

(三)多元性特征

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要求员工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忠诚意识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要将这些要素融入进去,形成一个“共生体”。通过多元融合,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中的团队协作理念、客户中心理念、创新理念、双赢发展理念、严格遵纪理念、感恩理念等走进校园文化景观,丰富了校园文化景观的内涵,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和谐发展。

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大都是近些年新建的,对校园文化景观的职业教育功能认识不足: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仅意识到校园文化景观可收到育人效果,却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景观同样具有职业教育的功能,可以在职业定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另外,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其职业教育功能的重视。同时,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上定位不准,缺少从职业教育角度系统规划,使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偏离了服务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性”和“技能性”不突出,专业特色不鲜明,也没有形成浓郁的职业教育氛围。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景观应有的职业教育功能

(一)职业定向教育

职业教育是专业的定向教育,职业导向性强。学生入校之初,往往对所选择专业及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认识模糊,校园文化景观中关于学校性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培养方向、未来职业等各种信息营造的职业教育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选专业,了解各种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及意义,了解某一职业发展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从事各种职业的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制定和优化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对职业进行合理选择。

(二)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是胜任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形象等。目前,我国从业者的总体职业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化企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许多大型企业特别是正在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企业,对从业者的敬业态度、吃苦精神、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与经验等要求越来越高,从业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才能进入这样的企业。

(三)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基本要求在不同的职业活动中所表现的特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等方面,它是用人单位选才用人最为看重的素质。校园文化景观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习基地等实践活动引入企业管理规范,实施企业化的职业道德教育;室内外各种标语牌、宣传橱窗等可以使学生明白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帮助他们加深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不同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共有能力(智力、智慧),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注意能力;特殊职业能力指从事某种特殊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特长、专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言语能力、计算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态知觉能力等。校园文化景观可以对包括知识、情感、应变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内的职业能力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实习,从中可以了解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生产流程、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和合作精神等,以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思路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景观职业教育功能的认识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创新的教育理念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凸显“高”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景观应该具有普通高校校园文化景观的共性,具有高等教育共有的学术气息,但高职院校又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它主要开展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其教学总体上以职业型、实用型、技能型教育理念培养面向基层和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工作岗位的学生,要凸显高职院校的“职”字,职业导向性强。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应突出“实践”氛围,具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尤其是核心精神理念应体现在物质环境、制度安排、学科建设、宣传活动、管理服务等方面,它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层面、全方位齐抓共管,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共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统一思想,提高全体师生员工对校园文化景观职业教育功能的认识。

(二)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规划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体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包含“就业需求”和“技术目标”,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依据是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二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去向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三是要求学生专业素质转化为运用高等技术为社会创造价值,这种定位强调了“应用型”,使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格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还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三个本质特征:一是高等性,它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高中阶段后教育;二是职业性,它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层次;三是应用性,应该突出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体系

1.引企业入校园,使实训基地、实验室等标志性建筑亮相于校园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景观应融入现代企业发展的理念,引企业入校园,利用精品专业的品牌优势,积极创办相应的校办产业,建设高技术含量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让实训楼、实验楼、工业园区等标志性建筑亮相校园。要努力创造“校长变厂长、学校变市场、课堂变车间、老师变师傅、学生变徒弟、课桌变平台、课本变工具、黑板变图纸、招生变招工、学历变技能”的新型教育环境,实现校园环境企业化。

2.引企业文化入校园,使企业标志性文化亮相于校园

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特点,注重以培养、熏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职业素质为导向,并注重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对接,加强企业文化所要求的职业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渲染,校园内的各种雕塑、壁画、视觉传媒等环境布局和设置应与职业信息息息相关,形成有职业特色的文化艺术景观。如对于考勤制度,不仅应从一般意义上要求学生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还要提升到违反考勤制度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和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高度去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遵守纪律与制度的自觉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活动、作品制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活动、作品制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学生可以充分置身于学术实践的氛围中,通过感受、模仿、实验、安装、维修、制作以及发明、创造等养成注意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习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职业兴趣。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上模拟导游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已有的文化景观,对校园进行园林构景、校园线路安排等实地导游;还可以作为新生入校时的一个活动,给新入校的学生在职业定位上以明显、形象的导向。再比如,电子系的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义务维修电脑活动,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全校师生免费维修电脑,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直观的感受。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必须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加以引导和规划,使校园文化景观融入更多的企业文化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定位,要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景观,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1]高奇.职业教育功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5).

[2]王正昱,刘桂云.试论新时期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功能与建设[J].南京农专学报,2000,(16).

[3]陈敬佑.百年基业,育人为本――浙江林学院新校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3,(6).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美术教育;审美能力;职高美术教师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目的的教育。美育又被称为审美教育,它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来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使受教育者达到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的基本任务是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审美情趣,发展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长期的不间断的情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情育,它不可能在短期内见到效果,却是促成完整人格的重要基因,比之于社会同步的思想教育更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效益。

一、审美能力之培养与中职美术教育之特殊性

当代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教育政策的变化,导致职业教育的办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美教育在职业教育里也越来越重要。

1、审美教育在美术职高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审美活动作为一种生命活动和生存方式,审美活动渗透在人类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审美能力是对美的事物一种判断能力,是对美的感知理解能力。而审美能力由多个层面构成,即“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评价力”等。审美过程是学生调用记忆、知识、经验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并给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这一过程有着丰富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学背景,并且深受学校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的影响,美术职高生需要一个健全稳定的审美心理结构和较高的美术专业的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单单是完成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形成学生的专业素养的重要前提。美育所陶冶的高尚情操,是道德、人格完美的必备条件。因此审美教育对美术职高生的成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它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这个学生长大以后是否成为有用之才。

美术教育者历来把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作为实施审美教育和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来考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整个学习的内容、环节和过程等也应是审美的过程,培养美术职高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意义的。一方面可以提高美术职高生的艺术修养,塑造美术职高生的人格和素质。陶冶美术职高生的情操。培养美术职高生懂得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帮美术职高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另一方面培养美术职高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2、当前我国美术职高教育审美教育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对审美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美术专业的职高生审美教育的地位,没有涉及到中等职业中学美术专业性的改革思路。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进行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职业技术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教育的初、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城乡劳动者。美术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千万计掌握美术技能以及各门类的设计师。所以当前我国美术职高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就是培养接受美术专业教育的掌握一定美术技能的初、中级技术人员,技工来服务于社会美术专业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职业教育首先应该发展人的个性,其次才是能力。职业教育应该从对学生的谋生关怀开始,逐步向人生关怀迈进。否则,职业教育就只能是一种变相的艺徒培训,而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对此,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谆谆告诫我们:“今天我们关心科技人才的培养,但对此我们必须小心从事,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所以中等职业中学美术专业培养学生不是机器大生产的模式。而是多层次,全方面的为市场培养美术专业人才,德才兼备,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在专业技能的作用。除了让学生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提高审美等各方面的修养。

二、美术职高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途径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以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做为美术教师也不太清楚美术大纲上的精神要求,对教材片面理解,遇到欣赏课时就一跳而过,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中外美术名作,或者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平淡地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的很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整节欣赏课由老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讲得平淡乏味,学生听了反应淡漠,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更谈不上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了。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了对学生审美观点的树立、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

如何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呢?审美观点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持的态度和看法。学生在审美社会活动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坚持某种审美观点,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用什么尺度来衡量,这就是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

2、培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中,实际制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点之后,应当同时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书本的封页设计、文具盒上的图案设计、书桌椅子的造型设计、家庭的物品陈列、百货商场的货品摆放等,这些平时不被注意的东西,只要你用心发现,就会得到不小的收获。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小手工、小制作如剪纸、贺卡、立体造型等,以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领悟到美的真谛。

3、体会感悟自然界中的美

另外也可让学生走出教室,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凭着感官直觉,看天空中的彩云,听山间小鸟的啼鸣以及潺潺的流水声,就会心旷神怡;欣赏浩淼的湖水、蜿蜒的小路、起伏的山峦以及点缀其间的亭、塔、水榭,可以更好地把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美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学生欣赏自然美对于鉴赏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当我们在欣赏山水画时不容易理解作者运用的笔墨、表现的情意、刻画的境界。倘若用心饱览了名山胜景,就会领悟到境界因地形成,山峦起伏移步换景,青山叠翠千奇万状,从而真正理解到画面上明暗分明的霞映飞泉、点缀胜景的横桥野渡、柳覆长堤的奥秘。在游览中,还可以让学生随时写生,亲自用手中的画笔,把这些所看到的、认为是美的景物画下来,适当地加上自己的一些正确的看法、思想,使其成为一幅既有意境又有思想的好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手、眼、脑并用的能力,又增强了审美能力。

三、美术职高审美教育对美术教师教育的要求

根据以上有关审美能力的问题的论述,我们首先应该肯定,中等职业中学美术专业的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那么对职高美术专业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过硬的美术专业水平还是不够的,以往的师范教育都是专业、教育各不相干。但是能胜任美术职高审美教育的老师,必须是有着丰富知识背景和教育能力的老师,必须是懂得如何将一般审美教育与专业、职业教育联系起来的老师。在职高里任教美术专业班的专业老师还必须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观念。美术是一门个性的学科,没有很明确的好与不好的界限。美术专业老师在教学当中不可以去打击学生的画。一个职高美术专业老师必须有着丰富知识背景、教育能力、临场应变能力。

“美育是关系到人的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美术职高生的审美能力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与德、智、体等一起,关注了学生生存质量,使学生自我完善、自我优化,我们充分利用优秀的美术资源,认识美育在美术职高现代化整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面前展现出的是教育的美好天地和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思寰.《审美心理学》[m].人民出版社,1991.9.

[2]高楠.《青年审美心理》[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

[3]聂振斌.《儒学与技术教育》[m].南京出版社,2006.01.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篇6

abstract:aimingattheemploymentdifficulty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thispapersummarizesthekeypointsoftheteachingofgardenengineeringtechnolog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frommultiaspectsincludingstudents,teachers,experimenter,counselor,engineers,andthegeneralmanagerandformsateachingframeof"directionorientedfirstyear,skillorientedsecondyearandmarketingorientedthirdyear".takingthe2013yeargardeningclassastheteachingreformpilot,itguidesstudentstowrite"three-dimensionalemploymentrecommendation"withpracticalaction,whichhasstimulatedthelearningenthusiasmofthestudentsandenhancedtheemployment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professionalsenseofaccomplishmentandself-confidence.

关键词:高职园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关键点;教学法

Keywords:gardenspecialt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gardenengineeringtechnologyspecialty;keypoints;teaching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185-04

0引言

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局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分院以学生规模最大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含园林规划设计方向)13级为试点,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牵头,以园林工程技术教研室为依托,积极探索基于“关键点”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规划为前提,以实践技能为中心,以就业推销为保障,抓住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瓶颈”所在,按年级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既保障大多数学生在所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关键课程的学习“达优”,又在专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实干精神,不但学会“做事”,还学会“做人”,使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综合发展[1]。经过在13级9个班的试点,从顶岗实习找单位的情况来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一年级抓方向,适合最重要

1.1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探寻合适技术路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①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大学生结合个人自身情况以及眼前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选择职业道路,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教育、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包括五个方面:立足身心健康,积极自我悦纳;围绕学习实践,自然适应过渡;依托职业性向,选择自己所长;根据最佳定位,享受和谐人生;顺应职业要求,听从内心召唤。其本质上是要解决“我将来要干什么”的问题,即选择职业方向和设定职业目标。②技术路径选择主要基于自身的职业兴趣、天赋和价值观,有利于实现入职的最佳匹配,将每个学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整合进个人的生涯发展进程之中,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从职业性向来看,擅长与事物打交道为基本路径,擅长与他人打交道为高期望路径,擅长与自己打交道则为创新路径。从职业锚来看,乐趣、技能和价值,三者居其一为蹩脚路径,三者居其二为常规路径,三者均居为幸福和谐路径。从职业和使命的区别来看,唯有顺应职业要求、听从内心召唤才是最成功的技术路径。③行为养成课包括军训及国防教育,入学、安全及毕业教育,劳动课,卫生习惯,节约意识,文明礼仪和日常行为等。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作为学生发展的要素,以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为活动载体,以过程记录作为考核手段,积极引导学生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学风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

1.2了解园林发展趋势,写一处自己最喜欢的中国经典名园赏析报告

①听一场现代园林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现代园林九大要素:基础构骨架,掇山得精神,理水寄深情,园路引游人,建筑定风格,植物显生机,动物富动感,细节定成败,意境是关键。天人合一的终极趋势是人工创造的“第二自然”尽可能生态化;提高经营效益的第一感性趋势是从细微处精心营造景观细节;营造精品园林的理性趋势是理顺主题文脉,突显园林意境;最接大众地气的必然趋势是大地园林化和旅游乡村化。现代园林要符合人们想与自然融合的迫切要求,引导人们回归自然,并从中找到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②在系统学习园林手绘表现技法、园林艺术、中国园林史、园林工程制图、园林植物和园林工程硬质材料等平台课的基础上,选择一处经典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网师园,南京瞻园,上海豫园,无锡寄畅园,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个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西安大唐芙蓉园,临潼华清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环境文化景观),从构图布局、建筑景观和植物等方面进行多方赏析,包括分析报告、照片比对、局部手绘、材料统计和景点特色等方面,做成ppt在班内和年级进行广泛交流,激发同学们学习园林的潜能和热情。

3.2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力争参加技能大赛

①职业技能证书是在这个岗位上所能达到的技术等级资格证书,一般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等。园林专业主要有绿化工、测量放线工、花卉园艺师、草坪建植工、林木种苗工和制图员,以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为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②技能大赛选拔的是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系统的设计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它以全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命题比赛,侧重考核学生对本专业综合理论和综合技能的运用能力,对参赛学生的要求是技术型、应用型。预示着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初见端倪,正成为引领社会尊技重职的风向标[8]。③学院举办第十五届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节,由教务处、学生与保卫处牵头,分别由12个分院承办,竞赛项目逐年增设,今年设有77项,其中个人赛60项、团体赛17项。生态环境工程分院承办的个人赛有花卉艺术设计、手绘表现技法、园林景观设计和园林微景园施工等7项。通过举办技能竞赛节,营造全院职业技能培养的良好氛围,掀起全院技能训练的新高潮。既为全省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选拔高水平选手,也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工作,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实现了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真正实现高技能的普及教育[9]。

3.3带着两项实训任务参加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适应职业、熟悉岗位的综合实践,一般进行5~7月,由具有较强实践经验和工作责任心的专业课专任教师和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兼职指导教师)共同组织实施。有效弥补校内实习基地缺陷的同时,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但从近几年的调查情况来看,企业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基本上不会为学生全程提供对口的、循序渐进的专业技能实习。除非学院有计划地派出专业骨干教师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或“送教上门”,为其开展各类专业培养,通过技术服务、加深企业对学校的了解[10]。今年顶岗实习时,同时安排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和园林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前者要求学生结合顶岗实习完成5个以上的技能训练项目,至少包括施工放线、园路施工、置石或塑山、乔木栽植和草坪播种,并形成施工技术综合实训报告。后者借用实习单位资料完成一套完整的资格预审文件、某一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和工程量清单计价及投标文件。返校后,按照园林工程招标与投标程序,在专用评标室使用造价及招投标管理平台进行模拟投标,包括递交标书、统一开标、电子评标、专家评标、结果公示和签订合同等环节。中标单位再提交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修改后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凡中标者为本年度优秀顶岗实习学生,由实习老师优先推荐、介绍就业单位。

3.4整理用行动书写的就业指导书,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学生正确择业就业观的树立及就业竞争力的形成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多年就业实践指导,按照学年有计划、有步骤、递进式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邀请企业老总开设就业专题讲座和请优秀毕业生来校参加从业经验交流会的基础上,将就业指导与专业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认识自己所学专业和市场需求,感受到就业压力,增强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认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11]。园林13级田小惠、赵伟恒、魏培峰等7名同学,用项目实习报告(平面图、效果图、说明书和清单计价)、三维动画、制作的园林沙盘和微景园、发表的案例论文(和教师项目合作)等实际行动书写的立体就业推荐书,被老师推介到陕西一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直接上岗,从事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得到企业的认可和重用。

总之,高职专业教学的各个阶段的教育活动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就业教育系统。经过试点,其完整的过程应该是:在有代表性地进行专业现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老师的社会服务项目,根据学生实际设置若干局部项目,进行实战综合设计;再经过评比选择优秀设计方案,制作园林沙盘或建造微景园;最后综合所有成绩,为同学推荐一份与其能力相适应的顶岗实习单位,并补充完善其他综合实习,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而其“关键点”在于:①一年级抓方向,适合最重要:从走进大学第一天开始,就应接受有关职业规划的理念,并且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避免毕业前夕的不知所措[12]。②二年级抓技能,喜欢最关键:主要是基本就业能力的培养和准备,是职业理想教育的延续。③三年级抓推销,行动硬指标:这是就业教育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择业前素质和能力的集训阶段。只要使大学生能主动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职业的判断进行学习,就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伯红,方义秋,夏英,王国胤.基于“关键点”课程的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4):82-84.

[2]曹毓刚,任得元,王周锁,张永良,孙承俊.实施十大节庆主题教育彰显学院思政工作特色―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72-74.

[3]石国亮.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趋势[J].青年探索,2009,(3):3-7.

[4]邵玉茹.兴趣小组活动的价值追求[J].全球教育展望,2007,(增刊):64-67.

[5]蔡新职,王梓林.高职院校建立社会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15(3):11-14.

[6]顾祯.基于社会服务项目的“零距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6):47-49.

[7]陈彦霖,胡文胜.沙盘模拟现场实操――《园林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68-169.

[8]陈兆芳.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1(7):78-80.

[9]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教学):19-24.

[10]龚维红.高职园林工程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126-127.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篇7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有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高职教育的招生人数也在近几年来迅速发展,数目已经在普通院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成为我国学生大军中的中流砥柱,如今大量的毕业生毕业之后存在无法就业的问题,而还有很多岗位空缺,无人从事,这就是当前社会存在的重要问题,如果在就业导向之下进行高职教育,肯定会对未来的就业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就业导向指引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决策

1.就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各大高校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也影响到高校就业率的关键,所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各大学校所关注的问题,如何提升学生的最大潜力,如何对学校的教学体制加以改革提升学生的教学措施都是当前的教学重点。而围绕着这一想法,高职学校进行了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的教学体验,高职学校作为一个为国家生产高质量技术人才的摇篮,只有加强校园管理以及加强校园建设,突出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就业为导向点亮了大家的就业迷航,让大家在正确的航线上前行,学校也可以与相关企业联手,定期带领同学进行实习活动。

2.职业教育的宗旨

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前应该明确职业教育的宗旨,作为教师以及职业教育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最本质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教育出更多的实用性人才。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为了使得受教育人员得到一定的技能,使其在社会上拥有一技之长,最终得以为社会服务。而且作为职业教育而言必须要进行适当的实践环节,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最终得到最佳的工作能力锻炼,合格的上岗。职业技术所涵盖的工作范畴非常之广,而且作为一个职业技术人员是当前社会当中非常急需的人才,作为同学而言需要做好充足的学习以及实践,很多高职同学对于学习环节通常都是非常的消极,导致最终的学习成绩非常不乐观,很多家长对于高职教育的学习也是很为不关注,认为只需要学习好技术就可以了,但是这些技术是在一些理论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充足的理论基础最终在实践中也会只知其一,最终一定会出现问题。

3.技术优势

职业教育主要为大家提供很多的技术性人才,所以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可以将很多技术人员派送到国外进行相关的技术支持,可以将我国的技术人员作为一种优势进行发展,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伴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每个行业都需要提升各自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职业教育的地位就更为凸显,可以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提升职业教育的功能。

二、就业导向的关键功能性

1.迎合市场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提供的人才是来源于社会的需求,按劳分配,根据当前的社会就业导向,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对应的职业教育是非常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的,也非常有利于高职教学的宗旨。面对当前的经济结构与产业体系,如何调整当前的不和谐的工作方向,就需要培养更多专项工作人员,并且派遣这些同学在校期间就到相应的工作单位进行定期的实习活动,以此培养个人的能力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最终能够完善个人能力。此种举动也会降低失业率,更加具有目标性,也避免了很多同学的迷茫以及家长的迷茫,同学可以在选取学校专业的同时就明确自己未来的工作动向,而教师也要为同学们明确地指出自己未来的具体工作行业,这样从一开始就带着目标进行学习最终的学习效果定会非常显著。

2.就业导向是健康的发展方向

就业导向能够准确地掌控当前的社会需求,能够为学校带来最佳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也能够让同学们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前景有所认知,找准自己的定位与发展的动向,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加强校企合作也可以为同学们的发展带来非常好的锻炼空间,企业可在自愿的原则下,向高职院校注入资金,并派出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与学校共同把握办学方向;可向学校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模与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与学校共建实习基地,向学校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作学校的兼职教师,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使学生学到真本事。因为如果只是在学校进行闭塞式的教学,最终只会让同学们更加迷茫,由于当前很多同学的社会实践能力非常低,每天只是在家长的呵护下所以什么都不懂,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也是常有的事情,更别提社会实践能力了,而情商也是当前学校需要对学生们加以教育的,由于家长们通常都是无暇顾及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生活导致同学们对于人情世故根本不懂,只有将同学们带入到一个环境当中加以熏陶,并且不断教育才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3.教学计划的安排

既然已经以就业导向为基准,那么教学计划也应该加以改进,以就业为导向,有利于推动教学的成功机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同学们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对于已经选择专业的同学可以进行二次选择,最终以兴趣为基准,确定自己最终的工作导向,只有在足够的兴趣之下才能够对所学习的技术进行创新,所谓创新必定要有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前提,而技术和理论前提何来,只有在兴趣的牵引下才能够带来最佳的创新效果。

4.就业导向是推进职业的催化剂

就业导向作为一个整体框架,随之进行课程改革以及师资改进、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改进,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真正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要以此体系进行职业教育评估体系,为最终的教学改进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诸如学生的就业率,再此项重大的教学改进之下,同学们的就业率是否有所改变。最终学生的就业单位,学生自身是否满意等,都可以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估。最终以培养出一批能够真正有实际功能的有用之才,而且针对教师方面也要加以改进,不断开拓进取,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针对当前的不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行综合改善,最终为教育事业发散出该有的光芒,最终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三、以就业导向改进专业设置

1.重置专业

很多学校的专业已经伴随很多年头,许多专业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就业需求,这就需要高职学校将自己学校的专业设计成与当前就业需求相对口的专业。专业设计是对于社会需求的认知的一种体现,很多学校的专业有很大的重复性,导致最终的就业时候产生很尴尬的情景。出现了僧多肉少的形势,导致最终很多同学因为没有选上适合的工作而对于其他工作却又不感兴趣而导致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如果能够以当前的就业作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并且可以进行多元化的安排课程就会让最终的就业出现更加完美的结局。

2.引导同学认清自身潜力

很多同学对于自身的能力并不是很明确,在选择专业或是对于最终的工作选择上普遍呈现迷茫的状态。所以需要教师加以帮助,在一个正确的推理下对同学们的专业进行选择,发现同学们的潜力。还有一点就是需要对于未来的前景进行预测,很多行业是会有变动的,不是所有行业的发展都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越来越好,也可能根据国家的形势安排进行改革。所以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科学的判断下进行预测,使得同学们在毕业后适应社会,并且不拘泥于单独的一个行业,可以在很多的领域上发挥出自光芒。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职能就是为社会提供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专业性人才,学校的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并且为这些人才进行“深加工”并且逐渐将这些半成品教育成成品,并输送到社会各行各业当中。而当前的高职教育也应该以创新为基础,谋求在不断改进与完善中不断开拓自我。而且也要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并要开发同学们的情商,使得同学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让同学们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树立一个正确的个人目标而为之努力。而学校以及教师则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并且完成一个引导的功能。

3.敏感的洞察力

作为学校的领导而言,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思想,只有这样,学校的整体发展才会更加明朗。适度根据当前的社会需求进行专业的安排,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作为校方领导也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提高个人的能力与素质,与全体教师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时刻关注国内外的实时新闻与发展动向,了解当前各种行业的发展前景,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最终的就业指导上为同学们更加明确的指出今后的就业前景。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也需要加以改进,由于没有形成一定的导向型课程理论体系,高职课程也有很多是高职同学们根本用不上的课程,所以应该有所删减,真正做到适用于高职同学,为高职同学服务。而在课程的设计上也应该不单纯的固定的只能够为这一职业而开展,应该课程内容不是针对某一职业而是这一个范围内的很多职业,这样就可以在应聘的时候有很多的选择空间,但是又不失技术性。

4.创造力的开发

当前的社会仍旧是一个需要以创新为基础的社会,如何能够在众人当中脱颖而出,首要问题就是需要有一个会创新的思维。面对这种现状,此类思维需要个人的先天基础以及后天教师的开发,在单位中如果想要有所发展也需要同学们在进入单位中,虚心的跟老员工进行学习,不断的在学习中完善个人能力,最终进行创新。很多同学对于为人处世之道还是非常欠缺的,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透,不断提升同学们的个人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还可以进行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诸如进行“活模块”的教学形式,“活模块”是指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通过综合化,冲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提高。通过对模块中的知识筛选与关联,对相关的专业能力以及个人能力以及社会能力有一个新型的训练。以工作过程的实际为依据,体现现实性和先进性,增强灵活性和适应着眼于从业能力的强化,并通过“多取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而学生选择模块的多少、内容可以不同,学习的时间也可自由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它既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实际,又兼顾其终身发展的需要。对于当前这个看人能力的社会,如何能够成为更加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就需要不断地为自己充能。每一次当大家谈到高职教育,我们常会想起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名句:“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指明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职教育让人民满意的根本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的体现。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安排进行调整,企业介入的方式(即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课程整合的方法等。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资金支持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发展前景良好。但毋庸讳言,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仍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来自于体制和机制,有些来自于认识和观念,有的是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外部环境的制约,也有许多是我们高职教育内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高职院校的教育才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超.基于市场机制的高职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12

[2]何景师.基于职业就业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

[3]孙海英,田智.从当前高职就业问题谈如何开展就业指导[J].知识经济,2012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篇8

关键词:大众化;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212-01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引入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trow)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写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并提前于2002年实现了大学毛入学率超过15%的规划目标,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

1.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量逐年递增,从1999年的474年上升到2006年1147所,增加了663所,增长了1.39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占普通高等院校的比例也逐年攀升,从1999年的44.26%增加到了2006年的61.42%,增长了17.16个百分点。表1列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数量对比分析。

2.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学生数的比例逐年上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生数从1999年的61.19万人上升到2008年的310.6万人,增加了249.4万人次;在校生规模从1999年的136.15万人上升到2008年的916.8万人,增加了770.7万人次;毕业生从1999年的40.67万人上升到286.27万人,增加了245.6万人次。

(二)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教育财政拨款政策不公平

国家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采取“教育事业费以学生学费为主”政策,学生的培养费用、政策性补助都不再由国家财政核拨,而是靠学校收费解决。国家和省级高等教育经费,如科研经费、专业和课程建设经费等基本上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权,而高职无法享受。

2.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学费和政府财政拨款,企业、社会团体与个人投资与赞助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3.高等职业教育收费政策不合理

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低于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要高于普通高校,而学费收取高于普通高校,使高职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对生源缺乏吸引力,导致高职在招生上处于不利境地。

4.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高校扩招后,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就业情况逐渐恶化,平均就业率一直徘徊在80%左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则更为严峻,就业率一直低于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低就业率一来反映了巨大的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二来会造成极严重的失业难题,对社会和谐与繁荣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多元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目前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一方面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减轻学生学费负担;另一方面加强引导和激励企业、社会团体与个人投资、捐资高职教育,对投资、捐资行为提供相应优惠政策,并对融资进行合理监管。

(二)协调政府、高职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适时规划和调整高职发展战略,协调政府、高职与市场的关系,加强和落实高职院校的责任,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建立与市场良好互动的开放的、充满活力与弹性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为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优质人才。

(三)合理调整学费,建立和完善政府资助制度

我国的高等教育学费结构存在倒置现象,高职院校比本科高校收费高,国家助学政策也主要面向本科生。政府应对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进行合理调整,并建立和完善政府资助制度,以帮助高职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四)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解决高职大学毕业生“出口”难题

1、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尽可能反映劳动力市场的需求;2、实行弹性学制,增加学生参加实践实习、获取工作经验的机会;3、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面向全体高职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创业、就业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在心理、兴趣和特长等方面为将来高质量就业做好创业和就业准备。

(五)完善技术教育体系,发展本科、职业技术专业硕士层次的高等技术教育

国务院于2005年11月根据当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尚不成熟,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2010年之前,教育部不再批准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第一年,高职发展也已经历了三十多个年头,积累和丰富了不少办学经验。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本科、研究生层次的技术人员的社会需求量大大增加,而技术的独立性又要求建立特有的技术模式,发展本科、职业技术专业硕士层次的高等技术教育是时势所趋。建议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科层次质量标准,对部级重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质量评估,合格者升格为本科职业技术院校。条件成熟以后,在这些院校中挑选质量优越者,试点举办专业硕士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美]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

[2]杨金土.多样性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发,2001.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景观设计;课程教学;问题;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28-01

景观设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既有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又有对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规划与可持续管理。景观设计以其独特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为对象,来保障社会和环境的改善和提升。高职教育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向上,应该围绕职业院校技能教学需求,从课程资源整合上,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实践技能性教育,特别是在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延伸课程调整中,既要增强学科知识的覆盖面,又要反映社会对人才岗位的职业需要,增强叙述适应市场、适合岗位的综合能力。

一、职业院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常见问题

课程教学是保障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培养目标存在偏差。由于各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侧重点不同,尽管都将实用型人才作为主旨,但在学生景观设计能力,特别是创意能力培养上缺乏针对性,难以胜任景观设计工作,这一方面与课程资源有关,过多的知识性课程使学生难以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存在重复,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荷。二是专业课程门类较多,覆盖面过大。过多的课程分类,以及较广的知识覆盖面,无法从景观设计的专业性上来突显,造成课程综合度太大,专业核心技能变得模糊。三是实习实训环节缺乏全面考核及评价,对于职业院校技能教学,重在围绕景观设计专业实习实训课程的完善,由于实习课程监督与考核工作不完善,难以确保学生专业素能的成长。

二、职业教育视野下景观设计课程资源整合对策

根据当前职业院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常见问题,从职业教育视角来审视和分析,重点从两个方面来优化课程资源。一方面发挥教师优势,凸显专业特色。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各职业院校要明确学科培养方向,加大师资人才的引进,特别是从景观设计教育体系建设上,不仅要从工艺美术视角来延伸课程,更多的是从景观设计理论和应用实践经验积累上,强化职业教育的特色性、专业性,满足人才市场对岗位能力的需求,如构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工作室,以教学、实践融合来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另一方面加大对教学问题的改进力度,提升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景观设计人才要体现学科专业性,要从时代特征需求中明确教学重点,从人才培养定位上来制定特色化教学体系,强调学科与时代、市场的衔接。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保障教学的首要问题。景观设计专业在职业教育理念下,要从应用型、创业型高级人才上,凸显技能职业化教育,要能够适应市场变化,体现岗位能力。从当前景观设计教育现状入手,从学科及专业覆盖上,注重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性特征,加大对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景观设计相关研究及承担具体实训案例中来培养专业认知和岗位能力。如从景观的规划、设计、实施、养护等方面来细化专业教学内容,构建完备的学科专业知识,多从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勘查分析来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二)注重课程资源的适应性调整

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并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整合课程模块,实现课程的简化和优化。现代景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较广,既有环境设计、城镇规划、区域规划、园林规划、生态规划内容,还有生态学、景观学、人类学等知识体系,因此,合理的架构各学科比例,凸显核心课程的专业实践能力。景观设计与景观规划都需要从自然与社会、科学与艺术上来渗透创造性思维,并从科学分析、理性思考中来完善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的展现。景观实践课作为立足景观设计基础,更需要从城市环境资源综合度、繁复度上来融合科学、技术、艺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统合中来创造生态宜居环境。

三、结语

职业教育下的景观设计教学,要从实践性上来强化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生的知识、素质结构及能力培养上,围绕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要强、知识面较快、综合素质较高的方针,注重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特别是从景观设计岗位所需操作技能上,完善文化教育、实践技能教育、专业素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体系,帮助学生从工程技术原理上,从施工工艺及施工材料选择及应用上做到规范、全面、准确,从差异性、多样性上优化课程教学环境,推进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稳步实现。

参考文献:

[1]汤鑫.依托职业大赛完善高职景观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篇10

【关键词】专业群;职业技能;技能大赛

近几年,我校建筑与艺术系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领军专业,形成了以产业结构为根本,技术技能为核心,职业能力为基础,专业课程为内容,技术能力为目标的完整专业群体系。同时,以职业技能比赛为依托,师生积极踊跃参赛,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和山西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学生团队积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建筑装饰技术应用”“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艺术插花”等3个赛项的比赛,着重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从侧面考量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本文就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群师生参赛所取得的成效加以总结,从而推动专业群建设及专业群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基础。

1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分析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从教学目标与学情、教学内容与策略、教学实施与成效、教学素养、特色与创新5个方面考查教师立德树人、贯彻全国职教大会精神,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结合专业特点将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有机融于教学的能力,以赛促进育训结合、书证融通,提升教师团队协作水平,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良好生态。“建筑装饰技术应用”赛项以一个典型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为载体,分为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建筑装饰工程量清单编制、指令深化设计、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4个模块考查学生从获取建筑空间信息、领会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清单算量、深化设计到施工项目管理完整任务的综合技能,锻炼学生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综合应变的能力。“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从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2个方向考查学生的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测量、软件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2021年该赛项更名为“园艺”,更加注重学生园林工程施工能力的考核。“艺术插花”赛项涵盖中国传统插花与现代花艺2个方向,分盘花、瓶花、筒花、碗花、花束、花首饰、桌花、物件装饰8个模块考查学生对插花艺术风格、花型结构、造型设计、色彩配置、花材整理与加工、花材保鲜等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考查学生的创新思路与创造能力,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1年该赛项更名为“花艺”。

2依托职业技能大赛推进专业群建设与改革

2.1积极参赛,强化职业精神

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1]。积极引导学生参赛,充分调动师生参赛热情,同时制定竞赛奖惩机制,激励师生争先创优。通过比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抓技能竞赛,建时代新功[2]。

2.2对接赛项,优化课程结构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群三大赛项,考核内容涉及《建筑CaD》《建筑装饰工程制图》《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装饰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艺术插花》等专业课程,为了对接各赛项考核标准,教师团队认真研读赛项规程,分析历年题库,梳理各赛项考查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深入开展专业课程改革,修订相关课程标准,开发理实结合的教学资源,确保知识点技能点全覆盖。同时,加大各赛项实操内容力度,融入日常教学,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为了锻炼学生的庭院工程施工能力,将园林景观设计实训周2周增加为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设计周4周,大胆尝试课程改革,学生能力大大提升,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锻炼其专注负责精益求精的良好品格。

2.3理实结合,创新教学方法

职业技能大赛既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扎实度,又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速度比拼[3],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通过分析各赛项评分标准,提炼各赛项对岗位职业能力和技能的要求,教师团队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任务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法。如在《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装饰装修构造》《园林工程施工》《艺术插花》等核心课程中引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使教学内容对接岗位工作任务,让学生以企业真实的项目为驱动,团结合作完成各项任务,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升分工合作、团结协作的意识,同时采取过程化考核,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度。

2.4强化职业训练,磨练匠心

“建筑装饰技术应用”“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艺术插花”三大赛项分别以企业施工图设计师、深化设计师、施工员、园林工程施工员、园林绿化工、插花员、花艺环境设计师等技术工作岗位的综合任务为驱动,以各岗位职业标准为技术规范,引导学生规范化操作练习,锻炼学生在实操训练中遵守职业标准与规范。

2.5提升职业能力,德技并修

“职教20条”中强调,“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职业院校育人首先是培养学生好的品德[4],对于企业来说,首先看重的也是员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其次才是技术技能。职业院校要在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工夫,既发挥德育课、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又注重公共基础课的德育要素,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修养,以此为基夯实技术技能水平,从而培养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5]。

3存在问题及建议

3.1增强教师培训力度

各赛项参赛前的备赛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赛项考题取材源于行企业一线,前期备赛中需要经验丰富、动手性强的专业教师或企业专家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而专业教师往往缺乏企业实战经验,因此要加大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更好地指导参赛选手。

3.2激发学生拼搏意识

赛前,发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各专业班级进行广泛宣讲,在学生中掀起“参赛光荣、力争上游”的氛围,经过自主报名,层层选拔,最终确定参赛队伍。通过选拔,学生们也能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上的不足。同时要定期对参赛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赛前压力。

3.3优化软硬件环境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学校需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企业岗位要求标准引进相关设备,对实训室软件、硬件进行更新配套,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打造专兼聘结合的教师队伍,为竞赛提供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秦虹,胡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理念和观念的影响[J].教育研究,2015(2):45-47.

[2]靳润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J].教育研究,2011,32(9):56-61.

[3]姜云东,李俊涛,刘金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下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3):15-18.

[4]郝天晓.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