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0:50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篇1

但随着整个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生理发育的超前和心理成熟的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再加上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比例上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青少年违法犯罪日渐突出。调查表明,青少年犯罪已占整个刑事犯罪70%以上。这给社会、家庭和青少年自己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施以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

1.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分析

1.1违法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根据有关部门资料表明,现在我国

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已经从八年前的17岁下降到现在的巧岁,18岁以下的犯罪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14岁—25岁青少年占社会总人口的24.38%,而这一年龄段在在押犯中所占的比例却高达35.15%,后者比前者高出11个百分点。20世纪oo年代以来,全国约有2.5亿学生,其中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青少年犯罪中未成年人就占到30%左右,全国每年查获的未成年人罪犯有巧万人,其中有半数以上是在校生和辍学不久的流失生;青少年犯罪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一3岁,这说明未成年人犯罪数占青少年犯罪数中的比例很高,年龄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1.2作案的团伙化倾向。青少年往往是在同龄朋友不良行为的影响下,结成非正式群体,如果没有受到外界的干预,就有可能逐渐演变成犯罪团伙,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犯罪时,由于年龄低又从体力上很难单独一人实施犯罪,他们三五成群更容易结成犯罪团伙,或为女同学争霸群欧,或大肆敲诈同龄或低龄人的钱财。青少年的模仿心理,使他们更易受武侠小说、警匪片的影响,崇尚江湖义气的哥们,进而模仿江湖派组织,渐向黑社会发展。现今的青少年犯罪,已从过去的盗窃、伤害、诈骗、抢劫发展到绑架、杀人、贩毒等等,犯罪类型越来越广。刑法第十七条款定的犯罪已几乎全部涉及。

1.3作案手段的残忍化。又由于青少年情绪容易受具体情景的激发,对行为的自控能力差,对新颖、刺激的东西充满好奇,往往使他们作案起来不论手段、不计后果、特别残忍。在某报纸上曾刊登过一则消息,一名14岁的学生,将同班女同学骗到家中,实施了,并杀害后分尸。在四川某县,三个中学生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而杀害无辜,并碎尸食肉。

1.4作案的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青少年在犯罪方式和方法上越来越呈现出智能化倾向。利用计算机、通讯工具、网络实施偷窃,贪污、诈骗、传播污秽物品等犯罪的案件不断上升。某银行分理处微机记录员,利用工作之便,在微机内做假帐,贪污102000元;某中学生马某,出于好奇,4次扮演“黑客”,登录江西省中国公用多媒体信息网,导致多媒体信息网系统瘫痪。

普通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习负担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严重片面,甚至极端,使一些在学习成绩上不理想的学生被打人另册。围绕升学率这个中心,忽视了思想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甚至严重的把学生的业余活动时间都剥夺了,造成学生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浪迹社会,最终走向违法犯罪之路。

2.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

2.1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

首先,是家庭教育不良造成的。有些家庭成员品位低下,更有甚至把、漂娟、吸毒当作时髦,结果成为子女效仿的对象;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从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家长只从物质上大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却忽略与孩子交流和精神需求;有些家长,对子女实施高压政策,家庭缺乏民主,使青少年从小形成冷漠,强化“自我中心”和逆反心理,当个人需求不能满足或遭受挫折时,“自我中心”或逆反心理,极易由仇恨家庭转向的道路。

其次,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造成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中的不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特别是一些不良的音响制品、污秽书刊、黑网吧、黑游戏厅、实行非法活动的发廊、美容场所;等等不良社会环境,被一些生理、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又缺乏自控能力和是非识别能力的青少年所接受、效仿、甚至追求。

第三,学校教育严重偏差和滞后造成的。

2.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物质条件的进步,现在的青少年发育普遍提前,生理的早熟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但他们虽然个头长高了,体格变大了,大脑皮层和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就决定青少年虽然精力充沛,但理智缺乏,遇到不良引导时容易感情冲动。这一时期由于思想上趋于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另一方面,青少年这一阶段会遇到人生许多重大问题,如升学、就业、恋爱、人际沟通障碍等等。青少年时期是欲求最多、矛盾最复杂的时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巨大的内心冲突,再在不良情绪和不良环境的刺激下,就容易以歪曲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3.目前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全社会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认识不够而较窄。其主要是:一谈到教育,就认为完全是学校的事情。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就认为是单一的犯罪理论教育,忽略了民事、经济和行政等方面的基础法制教育。殊不知,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除了犯罪理论教育,还应该包括民事类、行政类、经济类等基础性的法律教育。现阶段关于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网络建设、专项经费等难以落实到位,齐抓共管及有效保障机制尚未建立,更重要的是社会还没有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

第二、学校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片面性。目前学校中存在一种片面的想法:即总以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学习成绩搞好了就是成功的教育。只要是学生在校的时间里不出问题,课余时间出事是家长的事情。一旦学生出了严重的事情,家庭与学校之间互相推卸责任。许多学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上力度不够,仅限于课堂教学、法制报告等蜻蜓点水式教育,没有进行综合性、深人的普及性的推广,没有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绝大多数地方,仅把法制教育依靠学校的政治课来解决。

第三,家庭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残缺:家长对子女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有许多家长不懂法,自己是法盲。大多数家长只要子女学习成绩好,至于思想品德、心理成长和行为规范出点事都认为是小事。一旦子女出了大事,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形成消极情绪,造成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窄,好逸恶劳,任性执拗,缺乏责任感,自控能力差的不良习惯。

第四,青少年自身对法制教育不重视:有些青少年认为自己没有必要进行法制教育,自己只要不做害人的事情,只要不偷不抢就不会违法。由于这种思想存在,对法制教育不感兴趣,甚至有逆反心理,造成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自己受到侵害或做了违法犯罪侵害他人的事,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还显得很无所不为。

4.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四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新格局,才能真正对症下药,综合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

第一,加强立法、执法和普法教育,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广阔天地和健康向上的环境〕不良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三室一厅”、网吧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目共睹。这就需要我们首先从立法和执法上下功夫,可以通过《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强制性规定一些娱乐场所不许对未成年人开放,违者要受法律制裁。对青少年免费开放一些纪念馆、烈士陵园、博物馆、科学宫等场所。对一些电影、电视应分清级别,严格管理。政法部门要加强对涉案危害青少年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案件要从严查处,绝不姑息。对于违反规定的违法经营一律坚决取缔,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空间。另一方面,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例如,各级学联、共青团组织、妇联、关心青少年协会、工读学校、青少年犯罪研究团体、教育组织,以及基层政权组织和大量的社会工作者,都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不可缺少的力量,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可以起积极的作用。各级政府和法制宣传部门要把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四五”普法的中重之重,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失足青少年和刑释青少年的安置帮教工作,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律实践活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建立社区法制教育中心和社区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来纠正青少年心理障碍,帮助缓解青少年心理矛盾,使他们健康成长。这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治和青少年违法犯罪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家庭教育至关重要。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加和独立意向的增强,他们更早地跨人社会生活,更多地受到社会上的其他人的影响,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弱。但是,应当看到,父母对青少年仍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特别是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遭受到重大挫折之后,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力会显著增强。

家庭成员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力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又是孩子的监护人,许多青少年走上犯罪是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要做到不要娇纵孩子,不要一味迁就孩子,要有意识地进行挫折耐受力教育。家长要学习和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对子女存在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规范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和指导。家长更要守法,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家长要经常与子女所在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表现和交友情况,把握孩子思想脉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青少年法制教育离不开家庭成员的大力支持。

第三,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的地方,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学校成为青少年花费时间最多、接受影响最大的社会化机构。对于青少年来说,学校的影响作用在许多方面都超出了家庭,而学校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施加的,因此,教师的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力量。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学校教师用大部分精力从事智育活动,对德育、体育、美育等重视不够,以至使学生的发展不平衡,许多学生的文化学习成绩比较突出,但是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表现不太好。同时,在“升学率”的压力之下,教师对学校的纪律、社会心理气氛、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等,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正确的措施,助长了不良行为的滋生和发展。因此,学校教师不但应该重视文化教育,而且也应该关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积极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不良行为,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学校教育必须努力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

要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不要从单方面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不要随便开除学生,必须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学校教育中必须把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摆到相当重要的位置。要配备专职法制教育人员,如果由政治老师担任,也应该先培训后上岗。也可以聘请一些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来担任法制教育兼职老师,通过他们接触处理的案例较多的有利条件,使课堂生动有说服力,使学生感兴趣,从而容易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法制教育内容要多样化,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要适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深人浅出,生动活泼。通过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图片、模拟法庭,开展辩论赛、演讲、知识竞赛、文艺小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的,寓教寓乐的、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来激发和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兴趣。学校还必须制订校园安全条例,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篇2

关于推进建邺新城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

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青少年作为明天社会的主人,既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者。因此,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不仅是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关系到新城区法制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大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成为重中之重。我国“四五”普法规划把青少年列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既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任务,更是我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区划调整以后,建邺新区作为现代化新南京的标志区,教育发展必须“与河西发展相适应,与新区建设相一致”。根据《建邺区教育布局调整及新区教育规划方案》,河西新城建邺区范围按照常住人口35万测算,将约有中小学生49,000人。如何做好49,000人在校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值得我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按照区委、区政府科教兴区、依法治区、把我区建设成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总体要求,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在已有的成绩的基础上,将继续以方法求新、工作求实、效果求好为出发点,努力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途径,积极实践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方式,力求取得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成效。在工作中,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体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努力开创全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区综治委、区委宣传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区司法局、区文化局、区团委、区妇联、区教育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建邺区中青少年法制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定期交流研讨、协调解决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求开展工作的新机制与新途径。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领导下,区教育局、区教育督导室联合成立青少年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对各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法制教育工作,组成由各校团委、少先队、政治教师、班主任、社区教师、法制副校长为主体的法制教育骨干队伍,建立定期分析例会和学习制度。各校定期组织教师法律知识考试,考试成绩记入档案,作为评优、评职称和竞聘上岗的依据之一。三是坚持正面引导。坚持依靠课堂主阵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教育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做到教学有大纲,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确保普法开课率达到100;坚持把法制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坚持把法制教育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促使中小学生将日常行为规范真正内化为各自的自觉行为,使学生从最基本的规范做起,逐步树立法制意识、法制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坚持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以健康、向上、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青少年学生的注意力,以科学、健康的精神文明活动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四是坚持形式多样。紧紧围绕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实际、认知特点,开展多种形式、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普法手抄报比赛、普法小品比赛、普法系列报告会、开展法制课观摩活动、法庭旁听活动和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尤其是引导学生们围绕《宪法》、《刑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取材于日常生活,自编自演普法小品会使他们印象更为深刻,教育效果更为显著。五是注重有的放矢。针对我区基础条件和人文环境相对较差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心理教育面临的问题,有效地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发展自我的能力;针对毒患死灰复燃、蔓延泛滥对学生影响的问题,积极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禁毒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针对邪教“xx功”的问题,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校园、家庭拒绝邪教”,“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对“xx功”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丑恶本质的认识;针对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问题,积极加强对外来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发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外来工子弟教育,确保外来工子弟这一易被忽视的群体健康成长。六是注重环境育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也离不开社会整体环境的优化和支撑。要继续聘请法院、检察院和公安系统的离退休老同志担任全区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发挥他们在法制教育中的优势;广泛开展警校共建活动,与交警部门联合开展“创交通安全学校、当交通文明学生”活动,减少我区青少年学生的交通违章现象;将法制教育纳入家长学校内容,提高学生家长的认识,并通过对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达到向学生言传身教的目的;坚持与区公安局、区人防办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的防火、防毒、防空等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充分借助区关工委、区退协、团区委和社区教育力量,形成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合力和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七是完善工作机制。把“四落实”的情况作为评估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开展专项评估;把学生学法和遵纪守法的情况纳入学生升学、招生、招工、参军等考核内容;对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搞得好的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青少年法律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等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促进形成积极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把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做好、做实。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篇3

增强社区青少年意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项关乎祖国未来、民族兴衰的战略性任务。而衡量此项工作的成效,关键要看基层(社区)的工作是否落到了实处,是否适应社区的新形势,动员家庭、学校、三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发挥社区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社区普法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社区广大青少年通过法律知识的,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护能力,辨别是非,健康成长。在普及法律知识过程中首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掌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犯罪原因,这样才能发现在普法工作中还存在法制教育走形式、忽视法律操作方式的传授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社区在普法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建立能够长期坚持的、稳定的长效机制,明确职责,讲求实效。成立专门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聘请检察院、法院、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为法制宣传教育员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专题教师,定期为社区青少年讲授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根据青少年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同时,推进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计划和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使抓防范与抓教育双管齐下,把增强社区青少年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推向深入。

关键词:增强

社区

青少年

法律意识

预防

青少年违法犯罪普法教育

为了提高青少年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保护自己、远离危险、抵御诱惑、防范侵害,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社区,社会最基层的居民自治机构,在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区普法教育,其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社区广大青少年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护能力,辨别是非,健康成长。如何开展社区普法教育呢?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以自己所在的大学路街道办事处为例,从自己的角度,浅谈一下自己对这项工作的看法。

一、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的特点

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疯狂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2、突发性。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3、连续性。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的欲求。产生连续性犯罪。

4、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5、犯罪故意的突发性且犯罪手段的残忍性。青少年犯罪一般没有事前的充分考虑和酝酿过程,没有预谋,而往往只要受到某种和刺激,一时冲动,就可能立即萌生犯意,突发犯罪;而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从而酿成恶性犯罪。

6、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

7、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立,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力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时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大学路街道办事处地处郑州市中心地带,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6万余人(含流动人口),其中青少年人数6000多人(含流动人口,不含在校青少年学生),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辖区中小学四所(含一所中专),在校学生约8000余人,二者相加14000余人,约占总人口的2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全面发展,辖区内出现大小网吧、娱乐场所、游戏厅100余家。从近几年总体情况来看,辖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现象逐年下降,然而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和的变化,的青少年思维活跃,见多识广,早熟、早知。从犯罪手段和犯罪动机来看,手段显得越来越成熟,犯罪动机越来越简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一些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如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次,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香港及国外流入的暴力恐怖片在一定程度上激起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的欲望,致使许多青少年在情感冲动、不计后果的情况下模仿剧情,纠集在一起作出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再次,近几年来,虽然在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法律进家”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在力度上还有欠缺,在面上还有死角。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别。同时,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

三、目前普法教育的误区

以大学路街道办事处为例,从198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普法教育以来,目前已是第四个“五年”普法时期。在全民普法期间,大学路办事处党工委始终贯彻国家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要“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思想,把青少年作为法制教育的重点。应当看到,对青少年实施普法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多次受到上级的一致好评。目前,辖区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整体素质和综合效能得到了不断提高,绝大多数青少年都知道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预防违法犯罪。然而,青少年法制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不少误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普法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法制教育走形式占据上风。

由于街道办事处是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很多工作受制于上级业务部门,对辖区的公共单位(包括学校)没有管理权限,很多工作只限于协调解决,所以,开展普法教育办事处显的苍白无力。虽然办事处和社区一直努力,但收到的效果很是微小。把普法教育寄希望于通过一、二次法制讲座来解决所存在的突出。同时,学校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现在许多学校虽然也往常开展了法制教育,也可讲出一些工作成绩来,但并没有真正花力气来抓,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升学率问题上,忽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多数学校还是在发生问题后寄希望于一、二次法制教育讲座来解决问题,法制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社区作为基层的居民自治机构,却承担着大量的政府行为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这样,学校的“形式主义”,社区的无能为力,导致了普法教育处于“表面性”。

2、忽视法律操作方式方法的传授。

许多青少年虽然懂得了一些法律知识,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具体在运用法律的时候,由于不掌握起码的操作法则,还是会遇到许多具体困难的。法律的具体使用必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其中有法律具体的规定,也有社会经验的积累,掌握了运用法律的操作方式方法,青少年就可以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法制教育要有知识的教育和意识的培养,但也要有操作方式方法的传授,这些法律的实际操作问题,小至怎样写诉状、到什么地方告状,大到通过什么合法途径、到什么机关和部门去寻求法律援助,等等,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用法是非常现实的和重要的。

四、社区在青少年普法工作中的作用

青少年普法教育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全都应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作为社区更应该发挥社区的优势,做好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社区在青少年成长中非常重要,因为群体性的行为对青少年最大,而且青少年的所有伙伴群几乎都在社区一起度过,所以,社区在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中,显得极其重要。

五、如何开展社区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的同时、不断进行法制教育模式的,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把握好法制宣传教育与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二是把握好法制宣传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三是把握好知识教育与行为教育的关系。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努力创造了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逐步形成了全方位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社区氛围。再以大学路街道办事处为例,就如何开展社区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提高认识,切实重视社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

社区青少年普法教育,首先,认识到位是前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街道办事处、社区、辖区公共单位以及青少年家长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形成全社会都参与的普法教育氛围。其次,明确职责是关键。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学校要明确职责,给教师确定硬任务、硬指标,要将授课的效果与教学实绩挂起钩来。家庭、社区及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社会环境,努力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三是讲求实效是根本。社区要根据青少年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参观监狱现身说法,旁听法庭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的观念。

(二)建立机构,健全网络,构建普法教育服务体系

作为社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首先作为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这一级,要专门成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聘请检察院、法院、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为法制宣传教育员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专题教师,定期为社区青少年讲授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近几年,大学路办事处党工委高度重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成立了以办事处党工委成员为主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抓,明确党工委副书记具体抓,办事处司法所、综合治理办公室、党政办公室、社区等科室积极给予配合。同时,每年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和人员变动的原因,及时调整人员力量。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并结合新形势和辖区的实际情况,每年年初制定《大学路办事处年度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要点》,有效保证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的开展。结合街道办事处,各社区也要设立专门的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作为办事处团工委、少工委等组织,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列入每年工作计划,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实施了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协调。同时,在社区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点,吸引广大的律师事务所等其他法律机构进入社区,利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成立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完善法律援助网络,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三)抓防范,推进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计划

为适应社会的新形势和社区建设的新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围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一要求,社区要立足于教育和防范,在社区广泛推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在社区成立以社区居委会干部、青年干事、社区民警、司法干部为核心,吸收社区内辖区单位代表、青少年工作志愿者、学校负责人、以及社区群众代表参加的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团体,通过加强组织、队伍、阵地、机制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区环境、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切实发挥社区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四)抓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

社区要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为全民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常抓不懈;一是建立社区法律学校,利用寒暑假,开辟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利用多种载体营造法制氛围,通过组织法律兴趣小组、组织学生旁听审判、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开设法制夏令营等多种方式,进行法制教育,既巩固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成果,又培养了青少年的学法积极性。二是利用社区共建单位,成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形成合力,共同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三是成立的相应青少年法制教育讲师团、青少年维权岗等,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和实际需要,选择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大量案例,运用以案释法的方式,从依法育人和以德育人结合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释基本法律知识。四是创新载体,开展“小手拉大手,普法一起走”系列活动。为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利用这些有效载体,每年举办各种活动,向辖区青少年下发法律学习资料和配套的法律知识竞赛试卷,由青少年带法回家与家长一起学习和做试卷,形成互学互动的学法、知法的局面,从而使普法覆盖面广泛,起到了良好社会效果。这种面向青少年、进而带动家长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具有很大的生命力。

社区普法教育是学校普法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社区教育有它独特的和形式,社区中的个案工作与团体工作的模式,非常的灵活,强调互动,比较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特点,很受学生的欢迎,而且社区教育使他们能够真正的形成意识,内化到行为中去,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行为。社区青少年教育重点应该放在营造良好社区环境上来,让青少年在社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和谐、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对青少年的行为也会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资料:

1、《预防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档案出版社

2、《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作者:林明生

3、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及矫治

作者:赵玉玲

4、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

作者:不详

5、论青少年法制教育认识上的五大误区作者:大连司法局

6、《中国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思考》作者:邵道生

7、《青少年学生犯罪案例分析》

作者:曹铮等

8、《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

作者:不详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篇4

增强社区青少年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项关乎祖国未来、民族兴衰的战略性任务。而衡量此项工作的成效,关键要看基层(社区)的工作是否落到了实处,是否适应社区发展的新形势,动员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发挥社区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社区普法教育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社区广大青少年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护能力,辨别是非,健康成长。在普及法律知识过程中首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总结规律,掌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犯罪原因分析,这样才能发现在普法工作中还存在法制教育走形式、忽视法律操作方式方法的传授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社区在普法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建立能够长期坚持的、稳定的长效机制,明确职责,讲求实效。成立专门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聘请检察院、法院、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为法制宣传教育员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专题教师,定期为社区青少年讲授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根据青少年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同时,推进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计划和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使抓防范与抓教育双管齐下,把增强社区青少年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推向深入。

关键词:增强社区青少年法律意识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普法教育论文网在线

为了提高青少年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保护自己、远离危险、抵御诱惑、防范侵害,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社区,社会最基层的居民自治机构,在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区普法教育,其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社区广大青少年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护能力,辨别是非,健康成长。如何开展社区普法教育呢?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以自己所在的大学路街道办事处为例,从自己的角度,浅谈一下自己对这项工作的看法。

一、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的特点

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疯狂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2、突发性。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3、连续性。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的欲求。产生连续性犯罪。

4、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5、犯罪故意的突发性且犯罪手段的残忍性。青少年犯罪一般没有事前的充分考虑和酝酿过程,没有预谋,而往往只要受到某种影响和刺激,一时冲动,就可能立即萌生犯意,突发犯罪;而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从而酿成恶性犯罪。

6、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

7、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立,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力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时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大学路街道办事处地处郑州市中心地带,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6万余人(含流动人口),其中青少年人数6000多人(含流动人口,不含在校青少年学生),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辖区中小学四所(含一所中专),在校学生约8000余人,二者相加14000余人,约占总人口的2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辖区内出现大小网吧、娱乐场所、游戏厅100余家。从近几年总体情况来看,辖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现象逐年下降,然而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和时代的变化,现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见多识广,早熟、早知。从犯罪手段和犯罪动机来看,手段显得越来越成熟,犯罪动机越来越简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一些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如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次,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色情以及其它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香港及国外流入的暴力恐怖片在一定程度上激起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的欲望,致使许多青少年在情感冲动、不计后果的情况下模仿剧情,纠集在一起作出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再次,近几年来,虽然在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法律进家”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在力度上还有欠缺,在面上还有死角。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别。同时,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

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

三、目前普法教育的误区

以大学路街道办事处为例,从198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普法教育以来,目前已是第四个“五年”普法时期。在全民普法期间,大学路办事处党工委始终贯彻国家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要“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思想,把青少年作为法制教育的重点。应当看到,对青少年实施普法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多次受到上级的一致好评。目前,辖区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整体素质和综合效能得到了不断提高,绝大多数青少年都知道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预防违法犯罪。然而,青少年法制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不少误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普法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法制教育走形式占据上风。论文网在线

由于街道办事处是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很多工作受制于上级业务部门,对辖区的公共单位(包括学校)没有管理权限,很多工作只限于协调解决,所以,开展普法教育办事处显的苍白无力。虽然办事处和社区一直努力,但收到的效果很是微小。把普法教育寄希望于通过一、二次法制讲座来解决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学校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现在许多学校虽然也往常开展了法制教育,也可讲出一些工作成绩来,但并没有真正花力气来抓,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升学率问题上,忽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多数学校还是在发生问题后寄希望于一、二次法制教育讲座来解决问题,法制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社区作为基层的居民自治机构,却承担着大量的政府行为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这样,学校的“形式主义”,社区的无能为力,导致了普法教育处于“表面性”。

2、忽视法律操作方式方法的传授。

许多青少年虽然懂得了一些法律知识,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具体在运用法律的时候,由于不掌握起码的操作法则,还是会遇到许多具体困难的。法律的具体使用必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其中有法律具体的规定,也有社会经验的积累,掌握了运用法律的操作方式方法,青少年就可以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法制教育要有知识的教育和意识的培养,但也要有操作方式方法的传授,这些法律的实际操作问题,小至怎样写诉状、到什么地方告状,大到通过什么合法途径、到什么机关和部门去寻求法律援助,等等,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用法是非常现实的和重要的。

四、社区在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青少年普法教育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全社会都应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作为社区更应该发挥社区的优势,做好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社区在青少年成长中非常重要,因为群体性的行为对青少年影响最大,而且青少年的所有伙伴群几乎都在社区一起度过,所以,社区在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中,显得极其重要。

五、如何开展社区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的同时、不断进行法制教育模式的研究,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把握好法制宣传教育与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二是把握好法制宣传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三是把握好知识教育与行为教育的关系。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努力创造了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逐步形成了全方位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社区氛围。再以大学路街道办事处为例,就如何开展社区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提高认识,切实重视社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

社区青少年普法教育,首先,认识到位是前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街道办事处、社区、辖区公共单位以及青少年家长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形成全社会都参与的普法教育氛围。其次,明确职责是关键。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学校要明确职责,给教师确定硬任务、硬指标,要将授课的效果与教学实绩挂起钩来。家庭、社区及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社会环境,努力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三是讲求实效是根本。社区要根据青少年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参观监狱现身说法,旁听法庭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的观念。

(二)建立机构,健全网络,构建普法教育服务体系

作为社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首先作为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这一级,要专门成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聘请检察院、法院、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为法制宣传教育员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专题教师,定期为社区青少年讲授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近几年,大学路办事处党工委高度重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成立了以办事处党工委成员为主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抓,明确党工委副书记具体抓,办事处司法所、综合治理办公室、党政办公室、社区等科室积极给予配合。同时,每年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和人员变动的原因,及时调整人员力量。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并结合新形势和辖区的实际情况,每年年初制定《大学路办事处年度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要点》,有效保证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的开展。结合街道办事处,各社区也要设立专门的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作为办事处团工委、少工委等组织,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列入每年工作计划,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实施了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协调。同时,在社区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点,吸引广大的律师事务所等其他法律机构进入社区,利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成立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完善法律援助网络,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三)抓防范,推进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计划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社区建设的新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围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一要求,社区要立足于教育和防范,在社区广泛推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在社区成立以社区居委会干部、青年干事、社区民警、司法干部为核心,吸收社区内辖区单位代表、青少年工作志愿者、学校负责人、以及社区群众代表参加的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团体,通过加强组织、队伍、阵地、机制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区环境、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切实发挥社区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

(四)抓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论文网在线

社区要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为全民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常抓不懈;一是建立社区法律学校,利用寒暑假,开辟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利用多种载体营造法制氛围,通过组织法律学习兴趣小组、组织学生旁听审判、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开设法制夏令营等多种方式,进行法制教育,既巩固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成果,又培养了青少年的学法积极性。二是利用社区共建单位,成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形成合力,共同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三是成立的相应青少年法制教育讲师团、青少年维权岗等,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和实际需要,选择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大量案例,运用以案释法的方式,从依法育人和以德育人结合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释基本法律知识。四是创新载体,开展“小手拉大手,普法一起走”系列活动。为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利用这些有效载体,每年举办各种活动,向辖区青少年下发法律学习资料和配套的法律知识竞赛考试试卷,由青少年带法回家与家长一起学习和做试卷,形成互学互动的学法、知法的局面,从而使普法覆盖面广泛,起到了良好社会效果。这种面向青少年、进而带动家长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具有很大的生命力。

社区普法教育是学校普法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社区教育有它独特的内容和形式,社区中的个案工作与团体工作的模式,非常的灵活,强调互动,比较符合青少年的心理规律和特点,很受学生的欢迎,而且社区教育使他们能够真正的形成意识,内化到行为中去,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行为。社区青少年教育重点应该放在营造良好社区环境上来,让青少年在社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和谐、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对青少年的行为也会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篇5

浅谈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重大。一、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目前,青少年犯罪正是当今世界各国不愿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逐步上升趋势,数量多、蔓延快、危害大。就我们建邺区近几年犯罪情况来看,20xx年青少年犯罪人数137名,占涉案总人数693名的20;20xx年179名,占涉案总数463名的39;20xx年1—9月137名,占涉案总数392名的42。青少年犯罪已逐渐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当前,青少年犯罪在年龄、类型、手段、方式、对象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犯罪年龄低龄化,14—18岁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比重较大;二是犯罪类型多元化,主要有盗窃、抢劫、伤害、敲诈,此外,杀人、强奸、绑架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三是犯罪手段成人化,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能够做到精心策划,作案后伪造现场,一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四是犯罪方式团伙化,团伙作案,纠集多人,相互利用;五是犯罪对象上,在校生犯罪突出,社会闲散青少年、聋哑等特殊群体青少年犯罪较多。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失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近年来,离婚率直线上升,单亲家庭增多,家庭结构残缺,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乏父爱母爱,相当一部分对子女失去管教或管教不严,使他们浪迹社会,到社会上寻求温暖,而被犯罪分子所用,也有一些家长自身素质差,行为不检点,涉足“黄、赌、毒”等,不良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或简单粗暴,使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甚至丧失,导致子女自私、偏激、冷漠、自卑,思想和行为易走向极端。形成反社会人格,家庭教育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二是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充斥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黄、赌、毒”以及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腐败现象等不正之风,直接侵害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三厅一吧”(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网吧)等文化市场经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温床。三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目前,教育体制改革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学校对后进生和差生缺乏耐心、关怀和帮助,批评多、鼓励少,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甚至厌学、逃学、辍学,有的甚至视为包袱,竟令其退学或开除,将其过早地推向社会,致使他们走向犯罪。四是青少年自我约束能力低。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判,青少年身体生理发育出现早熟现象,而其心理成熟滞后,缺乏独立自理、自我约束、辨别是非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向家庭、学校、社会敲响警钟,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波及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牵涉到千家万户的社会各界,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更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大事,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缓。二、目前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尽管提了很长时间,但目前在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中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认识不到位。多年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始终受制于社会、家长及政府职能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标准,升学率上去了,可“一好遮百丑”,学校就是“先进学校”,不愁生源,雨后春笋般的“特色学校”,“改制学校”,“名校”,都来自升学率。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能把德育真正放在首位?法制教育谈何重视也无从谈起,心理教育更是滞后甚至空白。也有的学校认为我们学校一直是重点学校,有问题的学生只是个别,或者事情不是发生在本校内,因而认为法制教育只要说一说就行了。有的家长也有一些不正确的观点,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违法犯罪,对他们经常讲什么“违法、犯罪”有些小题大做,也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了,就一切都好,更有的认为违法犯罪与自己的孩子无关,让其长大自然通,有问题再解决也不迟,等等,这些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给青少年法制教育蒙上了阴影。(二)、青少年法制教育实效不明显。现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头轻举动,重灌输轻实效,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存在着上面重视下面忽视的情况,有的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了法制课,但被“挪为他用”的现象时常发生,更有学校还没有开设法制课,有的学校自己有了兼职老师,但兼职而不问,徒有虚名。有的职能部门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搭班子、建组织、图形式、走过场,实效不明显。(三)、施教者学法不够。扎实推进普法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经过前三个五年普法教育,公民的法制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但由于受到基础、文化等方面的限制,再加之新的法律不断颁布,普法的任务仍然艰巨,普法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两部专门法律,他们分别施行也近11年和3年,但扪心自问,包括家长、老师在内的施教者对这两部法律知之多少,可以说,绝大多数人知之甚少。要人知需自先知,自不知何以教人知,更怎能教人懂法、守法、护法。(四)、青少年法制教育经费缺乏,也很大程度影响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三、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一)、提高认识,齐抓共管,高度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青少年违法犯罪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结合反映。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全社会和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各级党政组织要制定本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划和阶段性工作计划,要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并责成专人负责对青少年普法工作的领导,要把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把加强社区教育、家庭教育、法制教育、德育教育纳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程,定期研究,狠抓落实。社会、学校、家庭要努力形成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社会要宣传积极健康的内容,加强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和基地文化设施的建设,要弘扬法纪,倡导正气,努力向青少年灌输各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淡化青少年脑中存在的金钱至上、贪图享乐的思想。学校应当一改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的现象,切实关心每一个在校生的健康成长,一方面抓好导向教育,帮助学生辨别是非,正确选择人生之路;另一方面抓好差生教育,促进差生转化,引导差生健康成长,真正做到即教书又育人。作为家长,要为子女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用科学的方法管教子女,要关心孩子的品德表现、学习状况和交友状况,要善于发现孩子违法犯罪的早期征兆,注重培养子女自我保洁意识和保护意识,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还要加强自身的法制学习、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作垂范,以增强子女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各极政法部门、工青妇等组织,应充分发挥各自的自身优势和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做好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二)、广泛动员,积极参与,大力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是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基础环节。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充分发挥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等政法部门作用,聘请具有一定法制教育经验、思想品德优秀的政法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对法制学习校长的法制辅导员要明确责职,制定考核制度,每学期必须为学生上两次以上的法制课(报告),组织在学生中开展法制知识竞赛和与法律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注意了解学生的动态和与社会交往活动情况,有责任配合学校、家庭发现和帮教有问题的学生,治理周边环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二是组织离退休的干部、教育和法律工作者在社区中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聘请他们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三是各极团组织要更加广泛地动员青年志愿者参与到青少年法制教育中来,组建青年志愿者法律讲师团和法律服务站,定期为青少年做好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四是要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注重培养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法制教育教师,开好法制课堂。在阵地建设方面,要在各大中城市广泛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特别是要联合青少年法庭、少管所、戒毒所,建设一批青少年法制实践教育阵地;要在社区、学校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和法制宣传栏;要充分发挥团校、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营地和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等青少年活动和学习场所的功能,以互联网、报刊和影视等多种媒体为依托,广泛开展青少年喜爱、便于参与的法制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在体验中增强法制观念。(三)、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积极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一是形式多样。加大普法宣传活动,提高普法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要针对不同年龄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识能力,通过宣传板报、墙报、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主题班会、法制课、知识竞赛、征文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有关法律,引导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教育青少年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二是亲身体验。开展实践实地教育活动,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要引导青少年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进行守法实践,组织开展做“小小税务宣传员”、上“小小民警值勤岗”、当“小小交通警指挥员”等实践教育活动,要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法制夏令营、观看法制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要组织参观看守所,与在押少年犯进行座谈,旁听法院公开审判等实地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实践中得到启迪,在警示中得到教育。三是有的放矢。开展各类法制创建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法制素质。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培养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不仅需要多年法律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法治的社会环境中耳濡目染,接受熏陶。企业、社区要加强对进城务工的青年的法制教育,帮助进城务工青年掌握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预防进城务工青年违法犯罪。学校要积极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依法打击侵害青少年权益的法行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引导青少年明辨是非,依法维权。各职能部门、群团组织要积极开展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活跃社区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法制观念,远离诱惑,防范犯罪。(四)、净化环境,惩教结合,努力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社会面是青少年从事各种活动的主要空间,青少年违法犯罪也主要发生在社会上。因此净化社会环境,减少和排除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三厅一吧”等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督,查禁淫秽物品,剔除精神垃圾,坚决铲除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丑恶现象;另一方面,要对易激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公共场所,通过减少治安管理漏洞,消除治安死角,形成严管态势,有效地抑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使其不敢为、不能为。同时,政法机关要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的方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一是要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处罚,必须严格把握政策、法律界限,坚持区别对待,慎重处理,对罪行严重、社会反响强烈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以示教育他人。二是要加强预防,完善罪后帮教机制,努力减少重新犯罪,对青少年追究刑事责任的,要坚持“教育有、感化、挽救”的方针政策,并针对其心理、生理特点和犯罪情节,有针对性地开展耐心细致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三是做好刑释和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要坚持因为施教、实事求是、下面教育的原则,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规,明之以法,使之迷途知返,走自新之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深入基层、深入青少年,研究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和法制教育的规律,积极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成效。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篇6

一、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和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才能保证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崛起。有位作家说过:“人生有很多十字路口,最关键的只有几步”,此话富哲理。青少年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易接受,思想非常活跃,但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弱,在外界不良因素的诱导下容易产生情绪冲动,对自己的行为往往不顾后果,甚至会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很突出,根据调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向低龄化、暴力型、团伙化的方向发展。分析其原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其中缺乏法制意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曾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要经常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所以法制教育必需从小抓起,使青少年能形成自强自律,自重自爱,养成向上、向善、向美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格,把握好人生的每个关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也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远大工程。

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乏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一是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虽然各地设立了综治办,成立了“关工委”等机构和组织,但缺乏通力合作,法制工作无法落到实处,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二是各职能部门对法制教育的工作责任不明,缺乏统一的协调主管部门,无法各尽其责,各司其职,这就使法制教育出现盲点。

(二)学校教育和管理存在弊端。

一是有的学校“重智轻德”,没有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同时校园文化的单调导致学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二是学校法制教学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中缺乏专业的教师。多数学校聘任的法制副校长,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对问题学生关心教育不够,把后进生、双差生和失足生归为“问题”学生,歧视对待。三是家庭教育。有的家庭对孩子从小的不良行为放纵或视而不见,任其发展。加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学校与家长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络方式。四是家长观念跟不上形势。一些孩子没有考上高中,家长让他们过早踏入社会后,由于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加上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长期来,我国人才培养过度重视知识导向,课程教育缺乏全面性,欠缺良好的文化熏陶。这些既影响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也制约了法制教育作用的发挥和实践,这样必然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三、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

(一)由党委、政府负总责,切实重视教育。

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思想认识,建立由党委、政府牵头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网络,把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纳入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由党、团、司法、教育、综治等部门联动地开展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活动。

(二)以学校教育为主,培养适应社会建设的人才。

学校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教育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增强法制教育必须同普法工作相结合。按照国家“五五”普法规划把法制教育纳入课堂教育。主要学习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2.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学校播放法制教育的电视、电影等,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创办法制园地等。利用“法制宣传日”与司法、公安、交通等开展法律咨询,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3.学校法制教育必须同青少年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校要把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教师既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学生,也要关爱有“问题”的学生,增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要长期进行。青少年违法犯罪都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要抓住青少年品德、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培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校应配心理医生,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开通心里咨询热线,解答学生遇到的心理和身理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以家庭教育为主要渠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细胞,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不断改进家庭教育,应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不要让孩子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引导孩子把课余时间和旺盛的精力投入有益的学习和体育活动;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权利,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四)以社会教育为主要格局,优化学习环境。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篇7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依法治国的提出,国民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法”,法制社会,人们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法律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法律调整着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人们行为的“规矩”。一定程度上,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对外交往上,法制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规范。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知法懂法,不仅是振兴中华、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的需要,也是促进世界发展、维护人类和平的需要。党和国家从来都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全国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更是将青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列为重要内容。然而,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立案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约占65%,尤其近年来,14-18岁的少年发案率上升较快,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段。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关中学生预防犯罪法律教育的几点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学生;违法犯罪;普法教育

一、全面依法治国对中学生普法教育的要求

(一)依法治国中普法教育的基本概述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也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度,其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目前,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在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犯罪年龄、多元化犯罪类型、成人化犯罪手段的发展态势,青少年犯罪率逐步上升。在校学生犯罪突出,一些特殊青少年群体如聋哑青少年、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犯罪较多,数量多、蔓延大、危害大的青少年犯罪,俨然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亟不可待,法制教育对于帮助中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对中学生普法教育的重要性

法治社会要求当代每个公民要有一定的法律素质,懂得遵纪守法,才能更好地顺应和适应社会的发展。法律素质的高低依赖于法制教育,尤其是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中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关乎着国家依法治国的进程,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加强对中学生的普法教育,可以使得他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识善恶,明是非,学法懂法,树立民主法制观念,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为了能更好地履行义务,维护国家的稳定,也是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的需要。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时代重任将落在青少年身上,为了更好地肩负重任,中学生需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需要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自身的法制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基本原因虽然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律制度也不断完善,但普法教育形式化、法律教育认识不足、正面宣传不到位、现实生活中的消极影响,使得法制教育仍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现实中,14-18岁青少年案发率较高,并以侵犯财产性犯罪及犯罪居多,而团伙作案数量剧增,青少年犯罪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也是主观、客观因素相互作用:

(一)自我约束能力低

中学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而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中学生,其心理变化主要变现为:交往需要增强,求知欲增强,富于幻想,喜欢刺激,虚弱心强,模仿力强,易接收暗示,易于冲动,认识问题片面、直观,缺乏分析、判断能力、身心发展不平衡,这些因素都使得青少年对于抵抗不良信息干扰的能力脆弱,容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一旦受人唆使或在不良信息刺激,就很容易出现越轨行动,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二)家庭教育的失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中学生最早接触的“小社会”,父母代表社会对子女的教化是最为深刻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家庭环境是否健康发展,与父母对家庭的态度、责任,及对子女的教化,都与青少年自身言行和性格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适当,自身言行举止良好,家庭环境融洽,则其对子女的正面影戏较大,子女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反之,若子女受到家庭负面影响大,其实施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加大,甚至导致直接犯罪。近年来,离婚率直线上升,单亲家庭的增多使得孩子成长环境先天不足,一些家长行为不检点,涉“黄、赌、毒”等,或过分溺爱或家庭暴力等,都大大弱化了家庭教育功能,使得子女形成人格,家庭教育不当也是导致中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

(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网吧、歌舞厅、游戏厅、录像厅等文化市场管理不到位,不规范的经营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温床。“黄、赌、毒”、封建迷信、充满暴力、凶杀、色情的书刊、音像制品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不正之风等都直接侵害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

教育体制改革依然在进行,然而应试教育模式依然没有完全摆脱,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学校甚至对于差生及后进生放任不管,或缺乏足够的耐心去关怀和帮助,鼓励少,批评多,使得部分学生逃学、厌学,甚至辍学,自暴自弃,社会机构统计数据证明过早地走向社会的学生,更容易走向犯罪之路。

三、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分析

(一)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被害人及其家庭的危害。

青少年违法犯罪,不管是暴力犯罪如侵犯健康、危害生命,还是侵犯财产,其直接的危害结果是被害人,造成被害人生命和财产的损失。除了造成对被害人的伤害,也给被害人家庭造成了间接的伤害,或家破人亡,或造成心理阴影等。

2.对自己及家人的危害。

中学生违法犯罪不但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毁了自己的前程,被捕前的恐惧心理的煎熬及审判前的焦虑,军事化管理的磨练,回归前的困境等都将严重影响着他们,一失足造成千古恨。此外,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会毁了自己,也会毁了一个家庭,给自己父母带来无穷的灾难。

3.危害社会及国家。

学生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虽是非物质隐形的,但其对公众安全的伤害,对社会稳定和学习、工作、生活等正常秩序的破坏时无法计算的,例如盗窃、抢劫、杀人等暴力行为,使得人们产生“不安全”的恐惧心理;中学生违法犯罪,是对国家利益的挑战,在打击过程中,国家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以维护社会秩序及社会稳定。犯罪行为的调查取证,及审理、判决,收押管理,期间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费用,给国家带来人力物力的损失。

(二)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违法犯罪危害之大,不容忽视,尽管国家加强了对中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但在中学生法制教育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对中学生法制教育不够重视,认识不足。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学校就是“先进学校”、“改制学校”、“特色学校”、“名校”都来自语升学率,在学校办学思想受制于家长、社会和政府职能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标准的背景下,学校就很难将德育放于首位,法制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学生心理教育也就滞后甚至空白。

2.学生法制教育不够明显,在学生法制教育中,多流于形式,重灌输轻实效,重口头而轻举动,重形式轻内容,重教书轻育人。

有些学校的法制科,也仅是徒有虚名,图形式,走过场,实效不明显。

3.施教者法律知识薄弱,未能很好担负重任。

扎实推进普法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经过三个五年的普法教育,公民的法制意识也明显增强,然而不断完善的法律及新法律,加受限于基础、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包括老师、家长在内的施教者也不一定能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知之甚少,如此也就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懂法、守法、护法,普法教育任重道远;此外,学生法制教育经费的欠缺,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中学生普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中学生心理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该决定要求加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尤其对于在校中学生,在其在校期间或走出校门,都必须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其一些不良行为出现前,加强心理方面的辅导,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及时诊治。“马加爵事件”令社会哗然,其实也是对学生心理教育的教训反思,切实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根据中学生身心发育情况做好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早、最直接、相伴时间最长的老师,父母要充分发挥其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除了自身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科学家教,耐心又到,当发现孩子不当行为时,要教育其及时认知改正,更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示范作用,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幸福的成长环境。

(三)加强师德修养,以人为本,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对教师法律教育的培训,增强老师的法律意识,扫除教师的“法盲”,在教学中讲求以德服人,关注特殊群体,讲求教学的艺术和效果;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将学生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并纳入正规的教学课程,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例如法制会议、法制讲座,在文艺活动中编排与法制有关的节目等,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中学生形成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正确形式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抵抗不良信息侵蚀的能力。

(四)提升社会对中学生法律行为养成的重视

一是营造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通过清理文化市场,整治取缔学校及周围的非法的“三厅一吧”(歌舞厅、游戏厅、录像厅、网吧),严厉打击对制作传播色情、暴力的杂志、报刊、音像等制品违法犯罪分子。社会各级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社等公众媒体也要积极肩负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供更多的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品位文化产品。二是政府更要落实其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的青少年法律制度,完善立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改变对学生能力的单一评判标准,引导学生积极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对违法犯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五、结语

二十一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重任将落在青少年的身上,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在依法治国的时代,中学生必须学法,懂法,用科学的法治的理念武装头脑,不仅要学些、掌握科学知识,也要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法制目标,为祖国的长治久安、经济腾飞提供保障,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作者:张天一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汪天德、汪颖琦.家庭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美国学者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青年研究.2000(4).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篇8

关键词:预防;重新犯罪;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309-02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重新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调研中发现,法律意识淡薄是青少年重新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法律信仰教育对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的重要性

贝卡利亚说过:“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艰难的措施是:完善教育。”[1]通过开展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可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重新犯罪。

1.法律信仰教育可以抑制青少年的重新犯罪心理。犯罪学理论认为,行为人之所以犯罪是基于追求在犯罪时获得快乐的感性冲动,并对犯罪行为会受到惩罚存在着侥幸心理。通过开展法律信仰教育,向青少年宣讲重新犯罪行为的类型及其法律责任,使其明确知悉因实施重新犯罪行为而受到惩罚的痛苦远远大于重新犯罪所得到的快乐。基于趋利避害的本性,部分企图重新犯罪的青少年就可能因畏惧法律的惩罚而悬崖勒马,放弃重新犯罪的意图。因此,青少年法律教育在一定程度可以抑制青少年重新犯罪心理的产生。

2.法律信仰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青少年自觉守法。在法律信仰教育中,通过向青少年讲授法律知识,可以使青少年明确法律所规定的行为标准。法律规范所设定的行为标准是对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的宣告,青少年可以从这种宣告中确立是非善恶标准,从而引导青少年进行正确的行为选择,促使其自觉遵守法律,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行为。

3.法律信仰教育可以增加青少年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法律规范的设置具有深刻的道德根基,对青少年的价值目标的确定和行为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法制讲座、旁听法庭审判等形式的法律信仰教育,可以充分诠释法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使青少年直观地、深切地感受到法律所倡导的正义、公平等价值理念,增加青少年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例如,组织青少年旁听抢劫犯罪案件的法庭审判,通过对犯罪原因、犯罪手段、被害情况、判处的刑罚等方面的直接感知,可以使青少年深刻地认识到抢劫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认识到犯罪行为与刑罚处罚的必然联系,感受到法律对抢劫行为的否定性评价所体现的正义,从而增加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行为。

二、中国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法律信仰教育在不同青少年群体中开展得不均衡。目前,中国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在校学生,针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等群体的法律信仰教育相对薄弱。然而,调查研究发现,这几类青少年群体的犯罪率相对较高。另外,与城区相比,农村地区的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相对薄弱。

2.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的方法有待改善。目前,中国青少年的法律信仰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法律信仰教育中,部分学校的教师侧重于法律知识的灌输,机械地、简单地讲授法律条文,枯燥无味。法律实践活动少,法律知识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实践的结合程度不高,法制观念没有完全深入到青少年的内心。

3.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的内容不全面。目前,中国青少年的法律信仰教育侧重于法律知识的传授,对培养法制观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法律知识的讲授中,侧重于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的教育,欠缺维护合法权益、被害预防等教育内容,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制教育。

4.家庭法律信仰教育功能被忽视,部分父母对法律信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家庭教育中,部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存在重智不重德、重德不重法等情况,在法律信仰教育方面放任自流,甚至在子女出现不良行为或者重新犯罪的迹象时也不加以管教,致使子女最终走向重新犯罪道路。

三、加强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的内容,注重对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培养。完善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的内容,要注重法律信仰教育内容的保护性和层次性。青少年法律教育内容的保护性,是指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要有利于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法律信仰教育内容要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为主要内容,涵括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等内容,并且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青少年法律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是指法律信仰教育要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相结合,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按照学生的身心特征、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规定难度逐渐递增的法律信仰教育具体内容,并且环环相扣。

完善青少年的法律信仰教育内容,要培养青少年的网络法律意识。要教育青少年知悉信息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网络虚拟空间的权利义务观念,培养青少年网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对网络陷阱的识别能力,能够掌握和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完善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内容,要注重对青少年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信仰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养成守法的品质和信仰法律。首先,“知法”即法律知识的多少是守法品质的基础和前提,法律知识的多少影响一个人的法律行为。通过法律教育,要使青少年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知道这些行为的意义和法律后果,并依法做出相应的法律行为。其次,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是守法品质的核心和思想基础,通过法律信仰教育,要使青少年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树立法治观念,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2]。最后,通过长期有效的法律信仰教育,促使青少年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3]。

2.改善法律信仰教育的手段,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律信仰教育形式,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要开展案例教学、法制讲座、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在青少年的法律信仰教育中,单纯的法律理论、法律条文的解释会比较枯燥,过分强调理论的灌输,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教学,通过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情景式教育,提高法律信仰教育的效果。要举办法制讲座,聘请法制副校长,邀请警察、检察官、法官以及有关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法制讲座,运用真实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知法、守法、用法的道理。另外,要组织青少年到未成年犯管教所等场所参观,进行警示教育。

要在学校的法律信仰教育中开展渗透式教育。渗透式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突出行为养成教育和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长期影响。在学校的法律信仰教育中,除了教学计划中要求的法制课程教育以外,其他课程学习中也要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将法律信仰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提高法律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法律信仰教育。要创办、建设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网站,在网站的版面、内容的设置上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通过法制动漫、普法影视、在线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法律信仰教育,为学生提供各种法律案件的模拟场景和法律信息。

青少年的法律信仰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在青少年法律教育中,所列举的重新犯罪案例,内容要适当,不可渲染暴力、恐怖、等信息。要善于运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加以正确引导,不要把某些不良行为与重新犯罪行为相混淆,使青少年产生认知上的误区或者偏差。

3.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法律信仰教育,完善家庭法律信仰教育功能。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侧重点地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等群体的法律信仰教育。针对社会闲散青少年,重点进行重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惩罚的必然性等方面的法律信仰教育,预防社会闲散青少年实施重新犯罪行为。针对流动青少年,重点进行权利意识、维权途径和被害预防等方面的法律教育,维护流动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预防重新犯罪。要完善家庭法律信仰教育的功能。通过家长学校、媒体宣传等途径,提高家长对家庭法律信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家长的法律知识水平,使家长掌握传授法律知识的经验和方法,以身作则,教育子女遵纪守法,从而为青少年增强法制观念与法律信仰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128.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篇9

一、创新法制教育的理念,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成长的方向来定位。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团伙犯罪也呈上升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他们不守法不学法、不懂法外,更是经不起社会丑恶现象和物质利益的种种引诱,导致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对遵纪守法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在生活上追求吃喝玩乐,在精神上追求低级下流,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学法不用法、懂法不守法。因此,面对这一新的情况,我们认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坚持树立了三种理念:

一是树立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围绕树立这一理念,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教育局、县关工委、团县委研究制定了全县中小学法制与道德教育的计划下发到全县40余所中小学,并建立了以45名法制副校长为骨干的中小学法制教育讲师团,以各学校54名政治课教员为主体的德育教育讲师团,两支讲师团队伍在授课时,注重密切配合,互相衔接。法制教员在上法制课时,德育教员就衔接安排德育教育的内容。为摸索经验,我们在县第二中学进行了试点,法制教员在进行《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的法制教育中,德育教员也进行了“青少年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怎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怎样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等教育内容。两个教员由于认真备课,有理论有例子,生动活泼、耐人寻味,使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同时,为使法制和德育教育陪伴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我们编写了青少年学生“法制与德育教育典型事例100例”的课外读物。各学校结合学习“100例”课外读物,树立了“讲纪律、懂法律、有道德”的100名先进典型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树起了旗帜。

二是树立法制教育与爱国主义为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我们在法制教育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在《国旗法》教育中,全县各学校组织开展了“升国旗、唱国歌、庆国庆”活动,把《国旗法》的教育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使广大青少年学生通过《国旗法》教育,更加热爱五星国旗,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树立了为祖国而学习,为国家的富强而学习的远大志向。在《宪法》的学习教育中,我们组织各学校学生观看了电视教育剧《彭真》、《》、《》、《和他的儿女们》等革命系列教育片,引导青少年学生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热情中吸取政治营养。同时,我们还引导各学校开展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的教育”,组织大家观看革命近代史教育剧《孙中山》等,引导青少年学生从一代代革命前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事迹中,激发大家牢固树立遵守宪法、依法治国的意识,在组织大家学习《宪法》中,引导他们从小打牢爱国爱民的思想根基。在进行《文物保护法》教育中,各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名胜古迹,组织大家开展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演讲比赛和诗歌朗诵等。广大同学都纷纷表示,在自己的言行中,不但要爱国,更要守法,争做一名爱国守法的好学生。

三是树立法制教育与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如何把法制教育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结合在一起抓,我们进行了初步偿试。首先,在进行《国防法》教育中渗透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除了讲解《国防法》的基本内容。国防设施的保护内容外,讲解一代代革命边防军人和担任国防实施维护的当代军人,为了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幸福,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大无畏精神。组织大家观看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片《军歌嘹亮》《边疆垦荒队》以及《国防卫士》等电视剧和电影,使大家懂得了学习《国防法》,爱护我国防,守卫我边疆的深刻内含。其次,在进行《兵役法》的教育中,使大家懂得了参军服役,保国卫家是每个适龄青年的应尽义务。同时,教育大家向战争年代涌现出来的一代革命英雄学习。各学校在教育中还组织大家参观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我县回峰山“抗顽战役纪念塔”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到县中山烈士陵园扫墓等,通过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都决心长大了不但要到部队服役,当个好兵,而且到部队还要当个英雄,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生。

二、创新法制教育的思维,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人生目标来追求。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我们积极创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思维,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人生目标来追求。

首先,在教育的方法上以“活”字为抓手。青少年法制教育中,我们改变过去呆板说教的方法,以“活”融入法制教育活动的始终。组织创作法制教育现代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文化局、县关工委、县锡剧团、文化馆联合创作了6幕法制教育剧《校舍园内外》,先后组织到全县城乡各学校演出了20多场次,使全县7万余名中小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

其次,在教育的形式上以“新”字为主线。在法制教育中,我们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了“争做法制形象大使”教育活动。在教育中,邀请本县县中毕业的南大法学院张仲秋教授回母校给全校学生上法制教育课。同时,给在校学生讲解自己走上法学院教授岗位的奋斗人生的成长史,使全校3000余名学生在心中树立起了张仲秋这个“法制形象大使”,大家都暗下决心,不但从小要学法守法,还要以优异的文化成绩参与高考,争当法学教授、法学博士。

再次,在教育的氛围上以“广”字为平台。为营造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氛围,在全县各中小学生形成学法守法的浓烈气候,我们立足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来。

一是开展了“万人学法知识大赛”活动。为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抓出成效,我们先后两次编印《预防未成年犯罪法》14万册,先后两次在各中小学校中发放。毕业的未毕业的学生都达到了人手一册,在学习教育中,组织了万名学生参加知识大赛,在层层竞赛的基础上,选出了10个代表队参加了县里统一组织的决赛。

二是开展了“万人法制漫画大赛”活动。先后组织县属5所中小学的万余名学生参加了县统一组织的“法制漫画和书法”大赛活动。中小学生们经过几番角逐,用手中的笔和纸画出了5千余幅漫画和书法作品,涉及法律法规40多部。县四套班子领导参加这一活动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是开展了“万人读书大赛”活动。我们利用暑期,在全县7万余名中小学生中开展了“我与父母同读一本法律书”的活动,各中小学认真组织,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暑期结束后,县又统一组织了读书知识大赛,学法体会交流等,使暑期读书学法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第四,在教育的效果上以“实”字为层面。为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取得实效,我们着眼于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工作上。首先,以抓好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为重点。各学校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了统计,对这些学生的法制教育由所在班的班主任负责,对他们定期进行家访有针对性地经常进行个别法制教育,重点给予关心和爱护,使全县20多名单亲家庭的学生改变了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觉地遵纪守法。其次,以抓好“问题学生”的法制教育为重点。有的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了不良恶习。平时,旷课、迟到、打架斗殴,成了学校难管的“问题学生”。为帮助“问题学生”改邪归正,我们安排各学校“问题学生”的法制教育,由法制副校长重点进行帮助教育,并实行专人负责制。全县45名法制副校长都认真负责,做好教育,使“问题学生”进步较快。由于法制副校长重视做好“问题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有10名法制副校长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再次,以抓好假期前的法制教育为重点,教育青少年学生预防假期违法犯罪。我们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都结合暑假和寒假两个假日,编写“青少年学生如何预防假期违法犯罪”的讲稿,并将编印的讲稿发到各法制副校长手中,每当临放假的前一天,各学校都要进行一次预防违法犯罪的法制教育课。每年都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个愉快的暑假和寒假,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

三、创新法制教育的途径,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行为意志来培养。

在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中,我们积极开辟新途径,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自身的行为意志来培养。

一是采取基地式教育,扩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空间。为开拓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领域,我们与省第一少管所和大山劳教所取得联系,将这两个所作为我县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课外基地,并进行了教育基地的挂牌仪式。我们每年都分批分期组织全县在校的青少年学生到少管所和大连山劳教所进行参观和接受教育。去年,我们组织2千余名青少年学生在少管所的基地教育中,开展了“五个一”的活动。即:请少管所的干警给大家上一堂法制课;组织阅读少管所赠送编写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一书;观看一场服刑受教人员以“悔恨”为主题作的文艺演出;组织大家听一场两名少年犯悔过自新的现身说法;组织大家开展一次谈思想、谈体会的主题班会。

二是采取庭审式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直观性。为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直观性和现实性,使预防违法犯罪在青少年心中打下烙印,我们与法院联系,组织青少年学生在法院开庭时参加旁听;在法院召开宣判大会时,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大会。使青少年学生对违法犯罪的人员有了直观的感受,对法律的实施有了直观的感受,从而增强了自身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三是采取社会实践式教育,让青少年在法制教育中体现自身价值。在开展教育中,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生中选拨了100名法制小记者,组织法制小记者到司法、行政执法部门采访公正执法、依法行政等方面的情况。各法制小记者将采访的稿件送辅导老师进行修改。各学校将法制小记者写的稿件刊登在学校墙报和校刊上。同时,县组织对优秀小记者的稿件进行评比,对获奖作品刊登在《xx报》上,通过开展法制小记者活动,增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时效性和实践性,充分调动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

四是采取营队式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吸引力。为增强法制教育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我们以暑假和寒假为契机,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了法制夏令营和法制冬令营活动。“四五”普法以来,全县各学校先后组织法制夏令营20多场次,参加活动的学生达3万多人次。各学校在组织开展的法制夏令营活动中,内容丰富多彩。去年夏季,我们在县二中开展了“法铸我心,法助我行”的法制夏令营活动。组织千余名学生观看了一场法制文艺演出,请大连山劳教所的干警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开展了读一部法律书的比赛和观摹了一场消防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参加法制夏令营的学生都反映感受深、启发大,都愿意积极参加这样的法制夏令营活动。版权所有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篇10

“四五”普法教育开展以来,我们xx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研究探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模式,以创新的精神,抓好新形势下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特别是在校的7万余名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出现了逐年明显下降的趋势,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推进了“四五”普法的深入开展。一、创新法制教育的理念,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成长的方向来定位。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团伙犯罪也呈上升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他们不守法不学法、不懂法外,更是经不起社会丑恶现象和物质利益的种种引诱,导致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对遵纪守法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在生活上追求吃喝玩乐,在精神上追求低级下流,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学法不用法、懂法不守法。因此,面对这一新的情况,我们认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坚持树立了三种理念:一是树立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围绕树立这一理念,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教育局、县关工委、团县委研究制定了全县中小学法制与道德教育的计划下发到全县40余所中小学,并建立了以45名法制副校长为骨干的中小学法制教育讲师团,以各学校54名政治课教员为主体的德育教育讲师团,两支讲师团队伍在授课时,注重密切配合,互相衔接。法制教员在上法制课时,德育教员就衔接安排德育教育的内容。为摸索经验,我们在县第二中学进行了试点,法制教员在进行《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的法制教育中,德育教员也进行了“青少年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怎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怎样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等教育内容。两个教员由于认真备课,有理论有例子,生动活泼、耐人寻味,使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同时,为使法制和德育教育陪伴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我们编写了青少年学生“法制与德育教育典型事例100例”的课外读物。各学校结合学习“100例”课外读物,树立了“讲纪律、懂法律、有道德”的100名先进典型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树起了旗帜。二是树立法制教育与爱国主义为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我们在法制教育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在《国旗法》教育中,全县各学校组织开展了“升国旗、唱国歌、庆国庆”活动,把《国旗法》的教育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使广大青少年学生通过《国旗法》教育,更加热爱五星国旗,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树立了为祖国而学习,为国家的富强而学习的远大志向。在《宪法》的学习教育中,我们组织各学校学生观看了电视教育剧《彭真》、《周恩来》、《陈毅》、《毛泽东和他的儿女们》等革命系列教育片,引导青少年学生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热情中吸取政治营养。同时,我们还引导各学校开展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的教育”,组织大家观看革命近代史教育剧《孙中山》等,引导青少年学生从一代代革命前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事迹中,激发大家牢固树立遵守宪法、依法治国的意识,在组织大家学习《宪法》中,引导他们从小打牢爱国爱民的思想根基。在进行《文物保~》教育中,各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名胜古迹,组织大家开展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演讲比赛和诗歌朗诵等。广大同学都纷纷表示,在自己的言行中,不但要爱国,更要守法,争做一名爱国守法的好学生。三是树立法制教育与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如何把法制教育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结合在一起抓,我们进行了初步偿试。首先,在进行《国防法》教育中渗透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除了讲解《国防法》的基本内容。国防设施的保护内容外,讲解一代代革命边防军人和担任国防实施维护的当代军人,为了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幸福,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大无畏精神。组织大家观看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片《军歌嘹亮》《边疆垦荒队》以及《国防卫士》等电视剧和电影,使大家懂得了学习《国防法》,爱护我国防,守卫我边疆的深刻内含。其次,在进行《兵役法》的教育中,使大家懂得了参军服役,保国卫家是每个适龄青年的应尽义务。同时,教育大家向战争年代涌现出来的一代革命英雄学习。各学校在教育中还组织大家参观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我县回峰山“抗顽战役纪念塔”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到县中山烈士陵园扫墓等,通过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都决心长大了不但要到部队服役,当个好兵,而且到部队还要当个英雄,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生。二、创新法制教育的思维,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人生目标来追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我们积极创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思维,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人生目标来追求。首先,在教育的方法上以“活”字为抓手。青少年法制教育中,我们改变过去呆板说教的方法,以“活”融入法制教育活动的始终。组织创作法制教育现代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文化局、县关工委、县锡剧团、文化馆联合创作了6幕法制教育剧《校舍园内外》,先后组织到全县城乡各学校演出了20多场次,使全县7万余名中小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其次,在教育的形式上以“新”字为主线。在法制教育中,我们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了“争做法制形象大使”教育活动。在教育中,邀请本县县中毕业的南大法学院张仲秋教授回母校给全校学生上法制教育课。同时,给在校学生讲解自己走上法学院教授岗位的奋斗人生的成长史,使全校3000余名学生在心中树立起了张仲秋这个“法制形象大使”,大家都暗下决心,不但从小要学法守法,还要以优异的文化成绩参与高考,争当法学教授、法学博士。再次,在教育的氛围上以“广”字为平台。为营造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氛围,在全县各中小学生形成学法守法的浓烈气候,我们立足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来。一是开展了“万人学法知识大赛”活动。为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抓出成效,我们先后两次编印《预防未成年犯罪法》14万册,先后两次在各中小学校中发放。毕业的未毕业的学生都达到了人手一册,在学习教育中,组织了万名学生参加知识大赛,在层层竞赛的基础上,选出了10个代表队参加了县里统一组织的决赛。二是开展了“万人法制漫画大赛”活动。先后组织县属5所中小学的万余名学生参加了县统一组织的“法制漫画和书法”大赛活动。中小学生们经过几番角逐,用手中的笔和纸画出了5千余幅漫画和书法作品,涉及法律法规40多部。县四套班子领导参加这一活动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三是开展了“万人读书大赛”活动。我们利用暑期,在全县7万余名中小学生中开展了“我与父母同读一本法律书”的活动,各中小学认真组织,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暑期结束后,县又统一组织了读书知识大赛,学法体会交流等,使暑期读书学法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第四,在教育的效果上以“实”字为层面。为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取得实效,我们着眼于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工作上。首先,以抓好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为重点。各学校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了统计,对这些学生的法制教育由所在班的班主任负责,对他们定期进行家访有针对性地经常进行个别法制教育,重点给予关心和爱护,使全县20多名单亲家庭的学生改变了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觉地遵纪守法。其次,以抓好“问题学生”的法制教育为重点。有的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了不良恶习。平时,旷课、迟到、打架斗殴,成了学校难管的“问题学生”。为帮助“问题学生”改邪归正,我们安排各学校“问题学生”的法制教育,由法制副校长重点进行帮助教育,并实行专人负责制。全县45名法制副校长都认真负责,做好教育,使“问题学生”进步较快。由于法制副校长重视做好“问题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有10名法制副校长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再次,以抓好假期前的法制教育为重点,教育青少年学生预防假期违法犯罪。我们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都结合暑假和寒假两个假日,编写“青少年学生如何预防假期违法犯罪”的讲稿,并将编印的讲稿发到各法制副校长手中,每当临放假的前一天,各学校都要进行一次预防违法犯罪的法制教育课。每年都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个愉快的暑假和寒假,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三、创新法制教育的途径,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行为意志来培养。在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中,我们积极开辟新途径,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自身的行为意志来培养。一是采取基地式教育,扩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空间。为开拓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领域,我们与省第一少管所和大山~所取得联系,将这两个所作为我县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课外基地,并进行了教育基地的挂牌仪式。我们每年都分批分期组织全县在校的青少年学生到少管所和大连山~所进行参观和接受教育。去年,我们组织2千余名青少年学生在少管所的基地教育中,开展了“五个一”的活动。即:请少管所的干警给大家上一堂法制课;组织阅读少管所赠送编写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一书;观看一场服刑受教人员以“悔恨”为主题作的文艺演出;组织大家听一场两名少年犯悔过自新的现身说法;组织大家开展一次谈思想、谈体会的主题班会。二是采取庭审式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直观性。为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直观性和现实性,使预防违法犯罪在青少年心中打下烙印,我们与法院联系,组织青少年学生在法院开庭时参加旁听;在法院召开宣判大会时,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大会。使青少年学生对违法犯罪的人员有了直观的感受,对法律的实施有了直观的感受,从而增强了自身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三是采取社会实践式教育,让青少年在法制教育中体现自身价值。在开展教育中,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生中选拨了100名法制小记者,组织法制小记者到司法、行政执法部门采访公正执法、依法行政等方面的情况。各法制小记者将采访的稿件送辅导老师进行修改。各学校将法制小记者写的稿件刊登在学校墙报和校刊上。同时,县组织对优秀小记者的稿件进行评比,对获奖作品刊登在《xx报》上,通过开展法制小记者活动,增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时效性和实践性,充分调动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四是采取营队式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吸引力。为增强法制教育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我们以暑假和寒假为契机,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了法制夏令营和法制冬令营活动。“四五”普法以来,全县各学校先后组织法制夏令营20多场次,参加活动的学生达3万多人次。各学校在组织开展的法制夏令营活动中,内容丰富多彩。去年夏季,我们在县二中开展了“法铸我心,法助我行”的法制夏令营活动。组织千余名学生观看了一场法制文艺演出,请大连山~所的干警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开展了读一部法律书的比赛和观摹了一场消防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参加法制夏令营的学生都反映感受深、启发大,都愿意积极参加这样的法制夏令营活动。五是采取阅览式教育,让青少年学生拓宽法律法规的知识面。在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中,我们还与县图书馆、儿童图书馆取得了联系,向每个在城区的学生领发了借书证和有组织的组织学生到图书阅览室进行法律书籍、报刊、杂志的学习和法制网络的看阅。许多学生还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等时间纷纷到图书馆进行法律知识的看阅、摘抄。有的把法律书籍、杂志借回去利用业余时间看阅等。通过采取阅览式教育,拓宽了广大青少年法律法规的知识面,增强了法制观念。借书阅览证成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的良师益友。六是采取读书演讲式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在法制教育中得到法制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认识的深化。在法制教育中,我们组织全县各学校结合法制教育,广泛开展了读书演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演讲中得到法制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认识的深化。近几年来,全县各学校共开展各类学法读书演讲活动60多场次,写学法用法演讲稿1000余篇,参加演讲活动的学生达万余人次。通过开展学法读书演讲,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法制内容的理解,使自身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