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十篇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十篇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2:07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篇1

一、在中学音乐演唱教学中恰到运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都是凭借着教师的感觉和经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一般是定性的标准,而不是定量的标准,例如要求演唱的“甜美一点”“声音饱满一些”“亮一点”“圆一点”等等,这些定性的标准往往需要教师多次纠正和学生的勤加练习才能够实现,教师很难对班级里众多的学生做一对一的知道,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缺少参照物,无法感知是否达到了要求。但是如果在演唱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把歌曲复制下来,课堂的教学就有了延续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最良好的声音表现,带到课下去勤加练习,巩固和加强良好的演唱状态,同时还可以凭借多媒体技术做乐队伴奏,强调节奏与风格,让学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较强的风格观念和节奏观念,表达出来的音乐才更具有准确性,这样也是避免单一的乐器伴奏而产生一些教学问题。

二、识读乐谱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识读乐谱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制作成音乐课件,甚至可以附带一些小动画的元素,把一些声音或者是图片文件插入其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够图文声并茂,让学生首先获得美的感受,吸引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比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鉴赏与感受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实现视听相结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欣赏能力,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感受”、“视觉”和“听觉”是衡量音乐鉴赏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大前提,那么学生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对学习内容的吸收程度可想而知,教学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因为良好的兴趣比教师严格的管教要强的多的多,中学生受到年龄阶段特性的影响,对形式新颖,比较具体的音乐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而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动能静、声像同步、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达到视听结合的目的,这样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多媒体技术能够直观的展示课堂上所需要的视频、图像和文字,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让学生听重复的磁带演唱或者是教师的演唱,会让学生感到单调和枯燥,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也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VCD、音乐CD等环绕立体声和高清大屏幕画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想象力,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他们强烈的音乐创造欲望和表现欲望。

四、音乐创造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篇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小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141-01

随着音乐课改理念的推广,小学音乐课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唱唱歌而已,而是即将发展成为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综合型的艺术课,音乐课的内容也就变得越来越丰富、全面了。在这样一个类型的学科中,多媒体的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主要特点

1.教学知识信息的海量性。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综合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因素,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视频、音频、文本技术等,实现了知识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和多渠道,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技术无疑具有知识信息海量性的特征。

2.可以体现出教学活动的交互性。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必须要体现出交互性的特征,即教学双方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双向度的沟通和交流。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不但可以将知识信息传播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随时根据教学内容实现与教师的沟通和互动。例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的教学平台就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双方领唱、试唱、听音、跟唱等,实现教学双方的顺畅沟通。

3.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征。对于许多教学科目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直观性和生动性,一般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音乐课堂教学中乐理知识教学,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技术整合了视听等感官因素,可以直观生动地体现教学内容,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篇3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更喜欢直观的形象和多样化的形式,那样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情趣,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塑造丰富多彩的动静结合的音乐环境,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各类感觉器官都被调动起来,丰富教学资源,能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推动力。

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好动的性格特点,如果音乐教学也要求学生在整堂课里面安静地聆听,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学习与情境教学相关的内容,教师最好可以运用多媒体模拟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自然地享受这些学习场景和学习环境。

2.教学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

直观生动,多媒体教学中有着直观和生动的特点,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磁带和手工弹奏提高教学效率,这是达到事半功倍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音乐。由于很多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真正地接触到大型晚会现场,如果教学中能够更多地接触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感受到高品质的大型音乐表演带来的震撼力。比如在上海世博会,著名男高音演唱家演唱的歌曲《今夜无人入眠》,声音美轮美奂,有很强的震撼性,教师不能现场模仿,因而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这样震撼的视频,对学生的音乐促进有着较大的帮助。

3.以美唤美

新课标的审美理念主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也成为音乐的动力。这与我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更与我国教育中的“美育”相对应,主要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多媒体中以美唤美的功效,在创设与音乐相匹配的主题情境时,更能唤起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为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多媒体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结合应用

1.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并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音乐实践机会。因为多媒体音乐教学中知识的应用,不但增大知识的条例化,而且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在课堂设计中把重心放在学生的整体发展上,在学生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各项思维,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调节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为教学提供更有序的学习气氛。教学中可以把音乐情节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到学生面前,不断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需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比如,在歌曲中涉及与自然的相关内容时,例如企鹅,很多学生没有见过企鹅,如果直接教学生唱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很高,并且理解歌曲内容也会很困难,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南极、企鹅的图片或者把一些企鹅的影像资料和歌曲整合在一起,剪辑成小的影片,上课前播放给学生,学生能够在听、看中进入课堂活动中。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选择《马达加斯加企鹅》这类有趣的动画图片,运用生动活泼的画面,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当学生完成演唱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学生的声音保存下来,与播放的画面相配合,当学生感受到活动参与的愉悦性后提升学生的表演欲望,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2.知识拓展,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篇4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运用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概念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能力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能够为学习者营造全方位的音乐学习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其强大的技术容量、兼容互性等特点,可以将知识点用更为生动的图文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现代音乐教学倡导让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依靠多媒体技术这种强大的传播功能,引导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双重感知音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同时接受刺激,让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课堂中Cal技术的引用,使原本纯粹文字化的知识转化成形声并茂、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很容易融入教学内容,感受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特殊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得音乐的意境表现更加准确,易于被人接受。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知识的重新整合

在中学音乐教学阶段,教材内容的选取都有着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并非文字描述所能准确传达,结合多媒体的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这些内容能够得以生动地呈现出来。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由于教学器材的局限性,很多知识点的讲授很受限制,无法一一展开,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依靠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开放性,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充分搜集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素材,为音乐课服务,在讲授的时候一一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理解感知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重新整合网络提供的素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堂音乐课上,要教学生《春天来了》,在上课前,首先通过网络准备了几张跟内容相关的图片,上课时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对比图片,提供各自的想法,重构歌曲所要表现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于歌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然后,根据歌曲的意境及歌词内容选择了语文学科中的画面和课文,再配上《春天来了》的音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景中,从而用优美的声音来表现春天,同时在网上选择一些关于春天的美术作品、学生的作文习作及一些关于春天的动画,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进行了重新建构,形成了关于春天的各种知识的联系,能准、广、快地把握春天的艺术形象,完成自我教学的目的。

2.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首优秀的歌曲作品,不单是音符的组合,也是乐思的集中表现。音乐教学的本身不仅仅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形成创造性思维。中学生对纯文字的感知能力不足,却对色彩和声音异常敏感,他们对于艺术形象的把握,更多依赖一系列优美的画面和一段动听的旋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中学生的这方面特点,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还需要用多媒体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他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快慢、顿连、忧喜等等,在进行想象和加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激发音乐创作的热情。

3.利用多媒体可开展个别化音乐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另一应用是可以建立学习资源库,这是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而采取的教学策略,学习资源的针对性地查阅所需知识,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学习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几十分钟,更包括课堂外的业余时间,有了学习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检索跟课堂知识相关的延伸资料,这样,学生真正学习的时间就不单只有课堂的几十分钟,可以进行课前自学和课后复习,如上《动物狂欢节》一课,在欣赏之前,先请学生在学习资源库的自然、语文等素材中查询,先形成各自的初步印象,然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再次把握各个音乐形象的特征。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学习到了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为这首音乐作品的欣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篇5

刘丹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辩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煤体欣赏乐曲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煤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高潮、尾声三部分片断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有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高潮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高潮,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很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的遐想之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煤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能很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学生在完整的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侯,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地产生了美好的遐想。

三、发挥煤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所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尾声部分音乐以后,是这样说出自己感受的:“我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思绪很集中,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象沉浸在幽静的夜色之中。夜深了,江水平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迷人。此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醉人的夜色当中......”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篇6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生音乐鉴赏音乐教学是现阶段的初中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涵养,同时促进多媒体技术的推广普及。因此,在初中的音乐教育中要积极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以尽快适应新课改背景,从而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加入有助于改变传统音乐的教学形式,将单调、生硬的课堂教学转变成丰富、新颖新时代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学内容。其次,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音乐之中可以迎合学生的追求新事物的心态,符合信息时代的需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下,人们总是脚不停蹄的往前赶,海量的信息充斥在各个角落,使得人们的生活态度变得浮躁,作为正在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就更难静下心来专心学习。而旋律优美、内容积极向上的音乐可以缓解学生浮躁的心态,有助于平定学生内心的烦躁从而专心学习。

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音乐中蕴涵的正面的、阳光的精神,进行有效的传递,使学生接受满满的正能量。最后,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创造力和理性思想等综合素质。高品质的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在精神,要求学生有相对应的文化底蕴。多媒体技术的加入,为学生搜索和了解更多音乐提供了途径,让学生了解更多人对同一音乐的不同见解,扩展了学生思维,为个性化教学创造条件。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运用

2.1拓展教学内容,奠定鉴赏基础

了解更多的音乐作品可以为音乐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要积极拓展音乐内容,丰富课题教学,培养学生兼容并收的心态,因此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到更宽范围的不同文化和音乐,教师应该从多媒体技术出发,在课程内容里增加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和文化;另一方面,对本土的音乐文化依旧需要怀有一种自信、尊重的感情而不能因此而丢在一旁,同时也要对外来的音乐和文化持有尊重和理解。比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既要对我国本土的各类优秀音乐作品传授讲解,也要让学生感受其他外来的优秀作品,从而学习更多的知识。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有助于丰富课堂的教学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中征集各种不同种类、包含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作品以及各种类型乐器的著名作品,让学生共同分享交流,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了解多媒体技术加深映像。

2.2激发学习热情,鼓励学生鉴赏

初中的音乐教师一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激发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的热情,主要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灵动形式,而使其内容生动活泼,更大层次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比如在学习《红旗颂》时,在制作多媒体时可以查找一些抗战时期的优美图片,介绍歌曲所包含的人文情怀,同时还可以引入相关的演唱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音乐活动,如“世界音乐竞猜王”,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音乐文化知识。

2.3丰富教学形式,提高鉴赏效率

音乐是一种美的象征与体现,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挑那些旋律优美、轻快、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在课堂上放给学生听,引导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可以增加课本以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比如,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上,涉及欧美地区音乐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播放《美丽的小天使》和《生命之杯》等这些地区所广泛流传的代表歌曲。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此类音乐起源、发展史等知识,进而达到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领悟感受能力。只有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才能为后面鉴赏多种类型的世界音乐做好准备。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篇7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教育的所有方面受到革命性的挑战。从上个世纪初的无声电影、唱片应用于教育开始,现代教学媒体就成了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种新奇的教学媒体承载了大量的视听信息。它不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使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在欣赏视听资料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教学内容,而不需要教师用如何形象的语言去描述——即便在某种程度上它会有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可能。传统教师的知识垄断被网上无限资源打破,传统教材及其静态、单向的灌输方式被超文本的互联和互动交流方式取代——e教育大潮已不可逆转。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是积极的。音乐教室的数字化进程迅速,电脑音乐工作站、多媒体和大屏幕显示、远程学习、便携式音乐系统、互动式个体化音乐学习软件、在线的互动音乐创作、演奏和学习等技术正在普及。信息技术开始实现以往因技术限制难以完成的教育理念,它将对现有的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一次围绕信息技术而展开的教育改革悄然兴起。

一、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必要性、现实性

音乐欣赏课程是学科牵涉面很广、知识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音乐欣赏课的讲授方式,往往牵涉到多种学科内容(如各类音乐表现方式、乐器和人声的分类、东西方音乐史、各类音乐体裁等等),但因课时的限制而无法深入讲解。因此,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经常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非凡是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以前对音乐作品接触较少,欣赏作品时的茫然感更甚。再则,现阶段的音乐欣赏授课过于陈旧,相当多的院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依然延用古老、传统的教学模式摘要:一个教师面对众多学生,一只粉笔一张嘴,一台录音机几盘磁带或cd,教师讲,学生听,没有交流的课堂里枯燥呆板的旋律带不起激情的涟漪。

而要解决这些新问题,传统的授课方式和相对较少的课时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开展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组成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能够使音乐欣赏课程通过综合性大学校园网,创设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为大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声形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理解音乐,启迪学生去想象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喜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对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必要性,现实性,我们熟悉到摘要:

第一,从信息论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触觉信道带宽为1,听觉为100,视觉为10000,所以要交换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视觉信息。它的实施是实现音乐欣赏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方向。信息时代中教育改革是以推行多媒体教学为其本质标志,它综合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此,实施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促进音乐欣赏教育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它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功能,扩大对音乐欣赏知识的传输量,增大音乐欣赏教学容量和密度,可用声、光、形、色多种信号使这一世界上最普及的文化得以再现。

第二,多媒体设备的高度的可变性,可控性的特征,可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开发大脑的熟悉功能,发展形象和抽象思维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它的必要性更加凸现出来。发展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教学是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现代化、深化音乐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教育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向广大音乐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不抓紧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把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方法,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人们常说计算机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把握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能力才算是拿到21世纪的免签证,“控制和把握网络的人,将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网络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网络将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音乐教师假如没有学会在网络海洋中冲浪,那么他们将会很快被信息的海洋所沉没。

第三,信息时代的知识结构不再是单纯的线性联接,而是呈综合网状性。未来的教育将是,无“网”而不胜。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也如此,随着青年学生的品位和对音乐欣赏文化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他们决不会再仅仅满足于老套的、陈旧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和手段,他们期望通过对音乐欣赏的参和而获得健康、积极的审美心理,塑造个性。因此,他们需要多种音乐欣赏和其它学科交叉而获得的知识,听音乐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欣赏文化现象了,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的社会性、文化性、历史性等,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欣赏文化有重新的熟悉,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他们参和到音乐欣赏实践中。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功能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的多媒体音乐欣赏课教学课件运用动态展示,情景创设,启发剖析等手段,并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素材进行集成,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字幕的工整美观、声像结合的融洽、构图布局的和谐等,充分体现交互性。它还可以非凡设置音乐欣赏知识,帮助一部分学生把握音乐基础知识,使其增加欣赏音乐作品的深度,从而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摘要:

1、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容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在应用时形象逼真,临场感强,使得传统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法得以简化,也使得音乐作品更加完美,更动听。它可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化的音乐语言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多功能性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鲜活的动画和逼真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给学生介绍西洋乐器分类这课时,每个学校既没有那么多的乐器展示给学生看,教师也不可能演奏所有的乐器,要上好这一内容,想让学生感受多种乐器的音色,还要欣赏这些乐器的演奏片段,假如制作了相关课件,这个课件中不仅有各种乐器的外形资料还有音色资料,以及由它们演奏的名曲片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想看的乐器、想听的乐曲,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不仅可以熟悉所有的西洋乐器,而且“巴松、竖琴、乐器皇后、乐器中的花腔女高音”等特色乐器还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极深的印象。

2、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

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的音乐类书籍、音像资料非常匮乏,但是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世界各个闻名音乐家、闻名的音乐作品的相关资料,还可以聆听欣赏或下载各种各样音乐欣赏课程内容,使得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课件完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网上流行的mp3音乐是一种经过压缩的音频作品,音源丰富,来源广泛,既可以从共享免费资源网络上下载,也可以从世界各大网站或专业音乐教育网络上有偿获取最新资讯,学生可根据需要下载或在线欣赏,扩展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另外,校区分散是很多高校合并办学后所面临的一大现实,而利用网络平台,增加了音乐欣赏的渠道,不仅能够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而且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利用校园网自学音乐欣赏课程,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方便,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多媒体网络教学交互性强

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多媒体网络实现学生和学生的交互,可以达到协同学习和共同探索的目的。而学生和老师的交互则表现在由教师在网上亲自辅导,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体现出一种教学的极大灵活性。

4、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1)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这种模式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征。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角色,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的导航者,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和指挥学生学习,协调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教学活动的主动参和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水平、喜好以及自学能力的强弱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通过自己的熟悉将所学的信息重新编排,变成自己的知识,通过检索、学习、构思将有关音乐信息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音乐欣赏观点。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明显优于教师的丰富信息资源进行自学,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①。

2)多媒体音乐欣赏课教学能完善教学手段

传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工具主要是传统乐器和模拟音像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连接和切换设备,复杂的机械在操作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进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经常需要对音乐作品的某一部分反复聆听分析,而传统音像设备只有常用选曲功能,教师不能进行现场改编,同时寻找播放起速度慢,定点不精确。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电脑上随意设置播放方式,作品的播放可以从作品的任意一拍和任意时间段开始,使作品的每一个音乐元素能细腻、逼真地表现,提高效果。

三、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原则

1、辅原则

多媒体课间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功能,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这样才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音乐课堂的授课效果。课件制作应制作得简洁美观,操作简单可行,内容选择得当,点到为止,电脑多用于解决一些语言无法说清的新问题即可。不能把音乐欣赏课上成美术欣赏课,课件制作的画面不宜过于繁多,实际操作不宜过于复杂,不能因为课件的使用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心灵心得。

2、视听统一原则

课件制作中采用声画结合和动画演示的方式一定要遵循视听统一原则,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音乐要协调统一,这样才能通过调动欣赏者的感受来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扼杀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音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画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喜好和积极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但不能通过课件过于具体地表述音乐一切内容,这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情感想象和艺术联想②。

3、适当信息原则

适度信息原则是指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让教师自主地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目前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件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矫枉过正了。因为在短时间内接收超量信息,会使学生大脑处于停滞状态,结果是变传统的“人灌”变为“机灌”,不但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要适度,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和此同时,一定要注重把时间和空间留一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理解、想象和思索,还可以让他们去交流,让他们去提问③。

总之,音乐欣赏课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综合素质,无论是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还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指导的创新教学模式,都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修养和人文精神为前提,都应做到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功能为宗旨。要达到和实现这样的目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需要更多人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摘要:

①参见吴芸、王红主著《基于资源的自主型学习模式探索——〈外国音乐欣赏〉网络课程的学和教》,载于《电化教育探究》,2002年第3期,第52页。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篇8

长沙市芙蓉区蓉园小学  谢珣

    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的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使学生得到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三是给予学生以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具体到小学音乐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小学音乐教育应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教学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早已成为新时展的需要、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并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它强大的作用。在教学中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使学生的素质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是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和成熟的。它是指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传达形式的综合。在这里可理解成在计算机平台上对信息载体,包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再现,使信息表达更具综合性和表现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兴趣集中并偏向于miDi音乐、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电影、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又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由上可见: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并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传统的音乐教学虽已注重反复练习:如基础知识以练“视”为主、视唱练耳以练“口”为主、音乐欣赏以练“耳”为主等等,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大的改观。艺术教育必须坚持动手导向,练习比上课更重要。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欣赏某首经典乐曲,传统的教法是以教师讲解、“欣赏全曲”和“分段听、反复听”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计算机技术则可以把主旋律、和弦、以及打击乐等每个部分分割开来进行形象的欣赏和讲解(当然,教师必须事先将乐谱输入到计算机的程序之中),还可以通过有关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直观完美地完成欣赏课的教学任务。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要点

    一个优秀的Cai课件应充分地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应注重视听教学的特征,突出启发教学,还应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做到构图合理、美观,画面清晰、稳定、色彩分明、色调悦目、动画流畅,真实感强,解说、音乐清晰动听,功能丰富,演播运行安全可靠。

在制作多媒体Cai课件时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应有较好的软件脚本

    软件脚本的设计非常重要,它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方式的基础上,针对性很强地对教学方式进行描述,决定内容的取舍与组织,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并注重于启发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脚本的创作一定要由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支持完成。

    二、应选一个合适的制作工具

为了创作出一个成功的多媒体Cai课件,工具选择得好可以大大地加快开发进程,节省开发人力和资金,有利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脚本和软件的设计中去。选择多媒体制作工具,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编程环境、超级链接能力、媒体集成能力、动画创作能力、易学习性、易使用性、文档是否丰富等。工具问题我们在下文中将有所介绍。

三、应充分发挥交互作用

    与其他教学媒体相比,Cai的最大优点莫过于课件的交互性,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多种输入输出功能,使多媒体Cai课件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四、应使用超文本结构

    将超文本结构引入到课件中来,给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法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使学生更容易得到他所想要学习的信息。这种超文本的结构给学生从一部分跳转到另一部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允许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其中感兴趣的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允许学生挂起正在阅读的部分而去读一些辅助内容,然后再返回来继续阅读。

    五、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个好的Cai课件要有最佳的视听综合效果,应当尽量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课件图文并茂,叫人过目不忘。课件应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图象,丰富多彩、生动多变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讲解,悦耳动听的音乐等,使其达到百看不厌、常看常新的学习效果。

    六、应有良好的用户界面

    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从学生使用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一看就能灵活自如地使用,而无须去学习专门的操作方法。因此,设计一个人机交互的友好界面也非常重要,这样能使软件得以很好地推广和普及,否则软件本身使用上的困难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障碍也会大大地降低课件本身的教学效果。

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

    七、在设计上以学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首先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参与;其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开发多媒体Cai课件的基本步骤

    1、脚本写作

       根据教材内容写作脚本,是创建多媒体Cai课件的第一步工作。脚本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开发效率,保证开发过程流畅进行。其基本做法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逻辑划分和组织,使其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类似“章节”);对教材内容需要的各种媒材作必要的指定或描述等。

     2、页面设计

        在Cai系统中,页面的设计应体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清晰的条理性和易学易用性,并能有效地进行个别化教学,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以钢琴课Cai为例,它将乐曲选择、乐曲分析、乐曲示范、弹奏要求、资料查询等等,以按纽方式(或热点、图标方式)分布于不同的页面上,形成树状或网状分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路径。如:选择乐曲示范-->确定乐曲示范-->确定示范速度等等。       

    3、素材准备

      对脚本指定的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素材内容,应借助于专门的素材制作工具制作。这些工作可由课件开发成员分别进行。对视频素材的制作,建议使用adobepremiere工具。该工具使用比较简单,但功能非常先进,能将采集于录像机、扫描仪、数字照相机上的素材任意编辑,并进行特技处理;图像素材制作,可使用adobephotoshop等工具;动画素材制作,可以使用3DStudiomaX等工具;而声音素材中的音乐部分,可通过Cakewalkproaudio等工具来制作,或通过录音、CD去采集;语音部分对音质的要求并不高,可在windows或SoundBlaster中的“录音机”上直接录制。由于音频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故应对其按6:1或3:1的比例进行压缩。

     4、模块制作

        为了充分提高开发效率,利用authorware的模块功能,可将Cai课件中的内容分支、交互类型等,以模块方式由开发成员分头制作,从而实现软件开发工程化。

     5、模块组装

       按照总体设计,在流程线上将模块组装在一起。其过程主要通过组合图标来完成。

     6、运行调试

       利用authorware中tryit菜单中的Run命令,运行基本编制好的程序,如运行不畅或不合要求,可使用Start和Stop旗帜将程序分段运行后,再作必要的调试。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篇9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为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由于它的直观、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特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对加速教育现代化、建构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恰当的运用多媒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用音乐美化人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在小学阶段,无论唱歌、唱游、欣赏还是其他内容,都有着鲜明的儿童特点,为配合这些内容的开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在教《草原就是我的家》时,首先让学生感受蒙古大草原的独特魅力(蓝天白云,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等),就像那首诗所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让学生看一组图是蒙古的传统运动有骑马、射箭、摔跤、顶碗舞。让学生模仿这些传统运动来体验民俗。之后欣赏淳朴的蒙古人挤奶牛的情景同时本文由收集整理播放歌曲,并跟着音乐来跳挤奶舞。使学生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并能产生相关的联想、想像。

二、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音乐教学也达到很好的效果。“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学生会感到枯燥、单调,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一二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好动,喜欢看色彩鲜艳的画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我在教民乐欣赏课《三个和尚》的时候,乐曲以民族乐器的独特音响描绘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经过。看动画片的同时也能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三、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大鹿》教学过程中,我打破了以往老师的故事导入,出示了三幅图画有小白兔、大鹿、猎人让同学们自己编故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最后把她们编的故事表演出来。又如在学会唱《我和你》后我放了一段发生在08年的爱心视频,以《凝聚每份爱》为背景音乐。看完后我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一种感情的升华。在《小麻雀》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小花猫……”“小花狗……”等等。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四、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能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这些综合更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在《孤独的牧羊人》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片断,接着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并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最后在介绍影片的其他经典的歌曲《哆唻咪》、《雪绒花》。

五、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能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还可以开阔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在欣赏《茉莉花》的教学中,首先观看凯丽金的萨克斯演奏《茉莉花》,随后出示大幅的美丽的茉莉花。再欣赏童声版和成人版的。这首歌曲是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两首进行比较。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很生动的表现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享誉全世界。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多特》中就以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随后观看歌剧《图兰多特》片断,总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能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解决了学习的重难点。在《小蜻蜓》的教学设计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三拍子节奏旋律,我制作小蜻蜓随三拍子音乐在美丽的田野上空捉蚊飞舞的动画,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解决了学习的重难点;在感受音高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把音的高低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教《我的小绵羊》时教学的难点是大切分和重音符号。在教唱歌曲之前,我就把大切分作为重点教授。利用多媒体教x?x时出现了一只小羊一边走一边发出咩?咩

的声音,走的路是连在一起的两条线。教唱的时候在重音的地方出现一只小羊跳出来。这样做教学重难点一下就解决了。

七、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能使音乐欣赏课变的有趣,丰富、更能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个学期音乐欣赏课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它涉及到乐曲欣赏、器乐欣赏等内容。好的音乐作品也需要好的音响设备与之匹配,可以加强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乐曲的风格与意境。我在教授《彼得与狼》一课中,首先出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图片,再播放由三种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自己感受回答哪个音乐是什么乐器。介绍木管和铜管乐器时出示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的图片播放音乐感知木管铜管乐器的音色。听第一幕时边听边问是什么乐器,如果答对了这件乐器出示代表人物的图片和乐器的图片。乐曲听完后教学生上来表演音乐剧,看《彼得与狼》动画片,最后介绍作者。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音乐,很快就被引入作品的意境中,让学生对乐曲更容易地理解与感受。实践告诉我们: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乐特点、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而且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八、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能使合唱教学更直观,突破重难点。在二年级的《两只老虎》的轮唱教学中,我设计了一只红老虎是第一声部和一只黄老虎是第二声部。老虎跑到哪就由哪个声部演唱。老师也不必多说学生一看就会唱了。另外在排练学校合唱队我也融入了多媒体的教学。在合唱的初期很见成效,我先将高低声部的伴奏录下来,让学生分开练习,等到各个声部都唱的很好的时候,再把两个声部和在一起。之后就要处理歌曲了,把歌曲中的强弱对比,重音的地方标记出来,用音效表现渐强减弱等等。在处理歌曲的感情时,我会精心的制作精美的动画,在排练的时候放给她们,老师也就不用一遍遍的说“唱出感情”等等这么空洞的话了。我还会放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观看,比起老师不停地讲应该怎样发声,表情怎样,更能让学生接受。我校一直以来都积极推行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也有一大亮点。不仅注重音乐课堂实效,而且还开设了各种兴趣班,以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这个学期我也开了一年级的趣味音乐欣赏班,针对一年级爱看动画片,课上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赋予动画的音乐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面与节奏配合的实践中,有效地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九、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能使枯燥的乐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如三年级下学期讲授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候,我制作了唐老鸭过生日的动画,朋友送来了一个蛋糕把它比作全音符和全休止符,平均的切成两块是二分音符和二分休止符,平均的切成四块是四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平均的切成八块是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平均的切成十六块是十六分音符和十六分休止符。

多媒体的运用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的巨大帮助是毋庸质疑的。但许多教师为此乐此不疲地沉迷于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却没有思考滥用多媒体教学的音乐课那会怎样呢?

一、不能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记得在听一位老师的公开课时,那位老师真的是为这节课煞费苦心,她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用课件展示,每张画面都很精美,使简单的问题复杂了,还使教学很被动,整节课没有让学生打开课本,可想而知,这节课是多么的失败呢。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很有必要,切忌本末倒置,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记住

使用多媒体并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而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篇10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四种误区:舍本逐末—表现形式掩盖了教学目标:喧宾夺主—辅助功能代替了主导作用:越姐代泡—直观形象压缩想象空间:削足适履—程序既定抑制了临场发挥。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应用建议。

当今已进入信息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强大冲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以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化繁复为简洁,“现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体验,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

凭借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辅助教学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青睐,在城乡学校中得到了迅速推广。特别是在各级公开课、优质课中,大有“无多媒体不成课”之势。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在多媒体手段广泛普及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误区,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舍本逐末—表现形式掩盖了教学目标

在笔者观摩过的一些音乐优质评选课中,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多媒体表现形式上,挖空心思寻找教材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现的知识点,制作上一味追求新颖、靓丽、动感,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课堂上,课件画面的确精美、色彩纷繁、音效极佳,学生表现倒也投入,但不是投入在教学内容中,而是沉浸在“视觉盛宴”里。这种“花哨”的课件,最终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兴趣产生迁移,反而对实现教学目标形成了阻碍,可谓舍本逐末、适得其反。

二、喧宾夺主—辅助功能代替了主导作用

由于过分迷信多媒体的作用,许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手段时追求一种“全程”效果,从课堂导入到课时结束,均以课件形式呈现,把一节音乐课变成了一部音乐剧。课堂上,教师只需轻轻移动鼠标,教学语言只是了了几句串联话,弱化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课件成了事实上的“主角”,教师变成了“放映员”,学生们则成为了“观众”,原本的“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这其实就是“填鸭教育”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异化,只不过由“人灌”变成了“机灌”。

三、越姐代厄—直观形象压缩了想象空间

音乐欣赏主要是以听觉为主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教师需要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融合自身思想情感、生活体验的想象,把音乐描述的情景、形象“再造”出来,做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而在一些音乐课特别是音乐欣赏课中,不少教师往往在课件中大量使用自己制作或从网络下载的mV,Flash等音像结合的多媒体资料,使音乐表现内容实现了直观化、形象化。但正是这种形象化,压缩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影响了学生自主参与审美创造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与体验。这其实是以教师自己的个体感悟压制学生的多元化感悟。音乐欣赏最大的魅力在于“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非常重视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当“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了一张“标准照”时,这将是音乐教育莫大的悲哀。

四、削足适履—程序既定抑制了临场发挥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的复杂双边活动,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跃、个性迥异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智力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可能完全相同,在课堂教学中就必然会出现许多未知因素,因而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对教学方案进行适时调整。多媒体课件尽管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但基本上按照固定程序线性推进组织教学。当教师的教学设计出现偏差而使学生无所适从,或当学生的思维超出了原先设计等“意外”发生时,教师往往受课件的束缚难以做出“即兴发挥”,只能“削”师生智慧火花之“足”来“适”教师既定思路之“履”,本应是提升教师教学艺术的机会,却把教师搞得焦头烂额。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仁,若不顾音乐教学实际需要盲目滥用,不分环节、不顾效果,一味求多、追求形式,反而会淡化教学主题,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对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要科学合理、把握好“度”,运用得好会让课堂锦上添花,否则只会弄巧成拙。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准确而恰当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准确定位: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中的作用是“辅助”。多媒体手段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有着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与黑板、投影仪、幻灯机、挂图一样,它根本上还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教学工具。

教学是一种细腻、复杂、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有知识的传递、信息的交流,还有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互动;更何况像教学风格、教学机智等都是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积累所得,是作为“物”的多媒体手段所不可能具有的。特别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情境而进行的入情入境的范唱、优美动人的舞蹈、精湛高超的演奏给学生带来的感染和体验,是任何先进设备都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离开教师而单独存在,更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只有明确了这个原则,才能真正从音乐学科的教育特点、每节课的重难点出发,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使用有度: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应适时、适量、适龄。俗话说:“兵不在多,而在其精。”这句话用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再恰当不过。只有在教学中适时、适量、适龄运用,才能为音乐课堂锦上添花,否则就是“画蛇添足”。

适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最佳时机、寻找最佳的切入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比如,上课伊始学生注意力尚未集中时,课堂中需要阐释抽象理论时,以及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等“节点”的适时运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手段激发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适量。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对学生实行多媒体手段“全程轰炸”,而应该根据是否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来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以及用多用少的问题。要借鉴中国画的“留白”艺术,留下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进行自主探究。

适龄。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因而在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