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步骤十篇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步骤十篇

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7:27

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步骤篇1

一、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的可行性分析

黄典剑等人认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危及安全的事件。〔3〕秦启文等人认为,突发事件是指在某种必然因素支配下出人意料地发生,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损失或影响且需要立即处理的负面事件。〔4〕综合这些解释可知,一个完整的突发事件一般包括难以预料、突然发生、必然诱因、负面影响、急需处理等五个要素。〔5〕其中,“必然诱因”的要素表明,幼儿园突发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某些诱发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必然事件。由此可见,如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突发事件的“必然诱因”,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美国学者史蒂文·芬克的突发事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突发事件要经历征兆期(prodromal)、发作期(Breakout)、延续期(Chronic)、痊愈期(Resolution)等四个阶段。〔6〕幼儿园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样有征兆期,征兆期虽时间长短不定,但给幼儿园留有可能的预测预警时间。幼儿园如能在“防大于治”“防患于未然”等危机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检查制度,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危机因素,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则可以在征兆期将潜在的突发事件消弥于萌芽状态。

二、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工作的原则

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的目的是,通过危机警报使幼儿园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潜在突发事件信息,争取充足的反应时间,采取适当的方式杜绝或降低突发事件的伤害。〔7〕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工作在突发事件管理流程中承担“前哨”功能,其工作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最终结果。在开展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工作时,应坚持如下原则。

1.长期性原则

幼儿园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随机性等特点,人们对于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等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把握,潜在的危机因素也会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幼儿园工作者在开展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工作时,要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坚持长期性原则。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安全检查和预测预警工作,及时捕捉可能影响幼儿园稳定和幼儿人身安全的潜在危机因素和苗头,建立长效预防机制。

2.准确性原则

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工作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借鉴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的历史经验,分析潜在突发事件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可能的演化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预警,防止过与不及两种倾向。幼儿园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必须取信于人,否则幼儿园相关工作人员及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突发事件预警工作的信任度就会降低,进而导致其对预警信息的熟视无睹,乃至使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功能名存实亡。为了增强幼儿园突发事件警报的真实性和信服力,警报人员必须具有权威性,警报所述内容表达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避免导致警报受众认识上的混乱。

3.及时性原则

幼儿园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特点要求幼儿园在捕捉到潜在危机因素时,及时、准确预警信号,详细通报潜在危机信息,督促幼儿园相关责任人及家长及时做好消灾减灾的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避免潜在突发事件的发生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幼儿园在预测到潜在危机因素时切忌麻痹大意、拖拉延迟预警工作。如不能及时潜在风险信号,错过挽回的最佳时机,就难以在第一时间消除潜在的危机因素,难以为提前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赢得时间,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工作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4.重复性原则

幼儿园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往往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这可使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工作的精确程度大大降低。同时,潜在的危机因素具有动态性,它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衍生出新问题。为了提高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工作的准确性,幼儿园需要反复不断地追踪当前潜在危机因素发生发展的新动态,获取最新的危机信息,更新预警信息,进而提高潜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工作的准确性。此外,为了提高人们对潜在危机因素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幼儿园需要适度地反复潜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

三、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工作的一般流程

根据幼儿园突发事件潜在危机因素的捕捉、分析和确认过程,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工作通常要经过潜在危机事件信息收集、分析与预测、风险评估、应急决策、预警实施等五个步骤。〔8〕幼儿园突发事件预警的一般工作程序如下图所示。

1.步骤一:潜在危机事件信息的收集

幼儿园按照安全检查制度,采取定期和随机的方式开展全园范围和部分领域的安全检查。根据从严原则,全体教职工应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尽可能全面地排查和收集各种潜在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幼儿园在潜在危机事件信息收集方面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明确监控对象和范围;明确监控信息的收集时间和空间范围、收集方式以及收集过程要求。

2.步骤二:分析与预测

当幼儿园完成潜在危机事件信息的捕捉和收集工作之后,应及时按照突发事件评估标准对原始信息进行分析:一方面要去伪存真,确定潜在的危机因素信息,剔除无关信息和干扰信息,识别虚假信息,以免对突发事件的后续管理工作造成决策上的干扰和误导;另一方面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收集到的潜在危机事件信息进行深度性、关联性分析。在信息分析工作结束后,幼儿园根据信息分析结果,结合本园突发事件历史记录和应急管理经验,对潜在的危机事件进行全面预测,以便及时识别、发现和判定危害是否存在。

3.步骤三:风险评估

幼儿园在对潜在危机事件信息进行分析和风险预测后,如发现有风险存在,就要及时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分析,进而评估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潜在的负面影响程度和范围。风险评估工作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确定突发事件的性质;其次,确定相应的评估方法;第三,果断实施评估,不因犹豫不决而贻误应急良机。

4.步骤四:应急决策

幼儿园相关工作人员在确定了潜在危机事件的可能性和风险程度后,应及时启动预警决策系统,确定突发事件预警的级别,选择预警的方式和途径,确定预警的范围及受众对象等。

5.步骤五:预警实施

预警实施时,要结合幼儿园潜在危机事件的性质和范围有选择性地告知预警受众,做到公开事态实情,使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及相关幼儿家长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幼儿园突发事件预警的常用实施方式有启动警报器、口头通知、电话通知等。

四、总结

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工作是幼儿园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该项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突发事件规避的最终结果。幼儿园园长及全体教职员工应在严格遵守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原则的基础上,按照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工作的一般流程对采集和掌握的危机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大限度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保证在园幼儿的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4-06-29〕.http://jyb.cn.

〔3〕黄典剑,等.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9.

〔4〕秦启文,等.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5.

〔5〕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6〕薛澜.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

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步骤篇2

[关键词]现场急救;大学生;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a)-147-02

现场急救是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第一反应者”(第一目击者)对危重急症患者、意外事故受伤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增快,人们社会角色的快速转变,导致许多突发急、危、重症或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在途中、工作场所、家庭等医院以外的地方,能在现场施行急救的往往不是医生而是同伴或路人。作为大学校园内的主体――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精力的旺盛期,很多疾病被掩盖,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对其进行急救知识教育迫在眉睫。为掌握大学生对现场急救基础知识的了解及认知情况,提高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普及急救知识,2007年2~11月笔者对某大学城内的非医学专业学生展开了几次调查与培训,为在大学校园内普及现场急救知识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某大学城内在校生。该大学城拥有在校生约3万人,年龄范围18~22岁,平均19岁。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急救知识培训热情较高,通过问卷调查,普遍愿意积极参加急救知识培训。我们随机选择其中360人分批[60人/(批・次)]进行了以心肺复苏为主的业余急救知识培训,培训学时为30学时。

1.2方法

1.2.1发放调查表通过网上调查及在各个院校面向学生发放《现场急救培训调查、登记表》,对学生急救知识的知晓及学期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对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其中包括是否了解当地急救电话;“第一目击者”在心脏猝死发生现场,是否了解急救的基本知识;是否能够单独进行心肺复苏;是否了解常见外伤的处理及止血方法;已经掌握哪些急救知识,亟需了解哪些急救知识普及与培训等)。在现场急救知识培训及宣传后再次发放问卷,了解培训的效果。

1.2.2网络教学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及专业特点,笔者有针对性地通过制作《现场急救技术普及教育》网络课件,在互联网上面对学生开放,内容主要有:现场急救的意义、心肺复苏术(CpR)、心脏病突发、气管异物、烧伤、软组织损伤、骨折、中毒、外伤的急救;车祸、溺水、火灾、地震、洪水等紧急避险的方法;止血、包扎、固定、伤者搬运等现场救治的基本方法等。通过文字讲述、图片讲解及视频演示,多方位、多角度对学习者进行强化刺激;在该课件上,建立了一个急救知识论坛,方便学习者之间或与讲授者之间的及时交流,以期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1.2.3现场教学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的讲解与演示,主要包括正规的心肺复苏(CpR,2005版内容)、外伤的处理以及搬运伤者的培训,培训达10学时。

1.2.4实习操作在有条件的学校选择场地,安排学生进行急救现场实习操作,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除颤器的使用、骨折固定、止血、伤者搬运等急救措施。首先由教师讲解、示范,然后由学生操作,最后由教师进行评分,对操作过程中的优点与失误进行讲评,并确定操作者的急救是否成功。

1.2.5急救宣传协助各学校制定突发应急事件事故处理预案,制定急救宣传册,分发给每个学生;在户内外宣传栏张贴急救宣传材料,发放健康处方,通过校园vod视频点播系统播放急救视频光盘,普及急救知识。

2结果

通过培训前网上以及现场问卷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25份;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对该大学城内的在校生近两年的教学培训,再次通过网上及发放现场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36份,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数据见表1。

表1某大学城现场急救知识知晓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培训前后,大学生的应急能力明显提高。培训后急救能力都提高15.00%以上,其中意外避险的能力提高最大,达到69.99%,其他能力提高幅度比较,转运能力(53.01%)>外伤处理(50.02%)>猝死判断(45.00%)>心肺复苏(38.04%),培训效果明显。

在大学生普遍急需普及培训的急救知识内容中,心肺复苏列第一位,其次是外伤、交通意外抢救的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90%的学生选择了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参训学生中,有95%通过了CpR、急救技术培训、考核,能承担现场急救员的职责。

3讨论

1989~1996年美国青少年每年死于突发心脏骤停的例数上升10%左右,15~34岁的年龄组中,心脏猝死的例数从1989年的2724例上升至1996年的3000例,增长了10%[1];另有资料显示,猝死占总死亡人数的15%~32%,心脏性猝死占50%以上,年轻人猝死以心肌病为主,70%猝死在医院外[2]。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在第13届中国心律学高峰论坛上介绍,目前我国心脏骤停救治率仅为1%,而美国在公共场所安装了aeD(人工心脏除颤器)的地区猝死救治率已由5%升至50%左右。因而,如何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活率,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心脏骤停后,大脑耐受缺氧的时间为4min左右,每延迟除颤1min,复苏的成功率会下降7%~10%,最佳急救时间是在发病、受伤后的几分钟到1h,有“白金10分钟”与“黄金1小时”之说。因而在发病或受伤者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又称作第一反应人)是否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是挽救伤病者生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在全社会大力推广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公民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在突然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采取紧急而正确的急救措施,减轻伤害,为院前急救赢得宝贵时间,真正降低急重伤病患者的死亡率。

大学生是大学校园内的主要群体,走出校门后,将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年轻,文化程度较高,乐于接收新事物,有接受必要的健康教育以及卫生保健知识的强烈需求和能力,同时,校园内也容易发生一些猝死及意外事故,而大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笔者对其中360人通过网络教学、现场教学、见习和实习,进行现场急救培训,并取得初步成效。因此笔者认为,根据大学生这个特殊人群的特征,采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急救培训方式,特别是网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于在其他人群进行现场急救培训模式的探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北方网.小心:青年心脏猝死率上升[oL].health.省略/system/2002/01/03/000234503.shtml.2002-1-3.

[2]计达,陈威.青少年猝死成功救治1例[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4):1372.

[3]蔺汝云,宋江萍,肖力屏.558例院外猝死及现场复苏情况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5:309-310.

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步骤篇3

[关键词]大学校园 危机管理 理念 价值

[作者简介]李晓明(1971-),男,江苏睢宁人,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校园安全。(江苏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科基金“和谐视阈中的校园危机管理及平安校园创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SJB88000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025-02

一、大学校园危机的新型特征与归因剖析

1.危机与大学校园危机,危机管理学者罗森塔尔(Rosell-thai)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大学校园危机则是大学“在常态运行下,因受外界重大事件影响或大学自身原因,突然爆发的严重干扰正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秩序,造成学校公共财产或师生人身财产损失,以校园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紧急事件”。这些正在威胁学校正常运作或潜伏着风险而尚未爆发的事件,通常包括意外伤害、校园暴力、、管教冲突以及波及校园的流行疫情、社会危机等。大学校园危机的来源主要有人的破坏、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以及可控制的安全隐患,危机的侵害对象主要包括人的身心、财物以及校园公私财产物品和校园秩序。与一般公共危机相比,大学校园危机更具有区域特定性、群体特殊性和高度敏感性等特征,也更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大学校园危机的新型特征。首先,危机的生成机理日益社会化。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急剧的社会变革使大学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大学自身的内部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这给大学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因大学内部建设不足而生成的校园危机、正与日俱增。其次,危机的性质与种类日益复杂化。由于大学内部关系的复杂性,各种问题、矛盾、纠纷出现的概率大大提高,同时各个突发危机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诱发原因的不同致使校园危机的种类也增多。目前大学校园危机大致分为五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学生罢课、示威或游行等事件;影响校园稳定的治安事件;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事件;学校公共设施损毁。再次,校园突发性危机事件日益上升。随着办学的开放化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大学校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众多安全隐患,极易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冲突暴力事件或校外人员闯入犯罪等情况。最后,异常心理与精神疾病引起的破坏日益见长。我国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人格障碍、精神疾病的人数逐年攀升,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精神疾病已成为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

3.大学校园危机引发的归因剖析。首先是社会环境因素。一方面,社会贫富差异的不断加剧,使社会底层成员的行为有所增加,甚至出现社会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一些犯罪分子把注意力放到了容易得手的大学校园。而我国校园安全立法滞后,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缺少制度的刚性、执行的规范性和责任的法定性,公安部门对侵犯校园安全的犯罪分子打击不力。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和网络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以及社会价值认同的改变和传统道德与文化影响力的削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其次是行政管理因素。比如,学校对校园危机管理不够重视,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未跟上,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措施不落实,学校内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安全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安全教育和训练存在漏洞。最后是学生综合素质因素。大学生自身问题往往是引发校园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比如,大学生从思想品质、知识技能到行为能力都尚未成熟,这导致他们在性格上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大学生法制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自我保护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又较弱,容易遭受各种外来侵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相当严重,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未得到及时治疗而导致的校园暴力事件不断上升。

二、校园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流程,关键在于预防和控制

1.校园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流程。校园危机管理是通过组建危机管理机构,制定危机管理预案,实施危机预警识别、应对处理、事后恢复等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动态管理过程。“危机来临之前,学校需要建立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各类危机预案,密切关注校园内各种异常现象,以便危机来临或爆发之际快速地识别危机。危机发生时,危机管理组织能及时启动预案,有效应对,既要尽可能地收集各方信息,把握时机进行决策,又要调动学校部门协同应对和处置危机,将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危机过后,要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并对校园危机管理体系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发现各阶段的不足与缺陷,不断修复和完善危机管理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在校园危机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部分运作过程中,信息沟通与传播始终贯穿其中,它与危机管理的各个阶段一起进行着信息的双向流动,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互动控制系统。”

2.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危机是事物内外部矛盾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危机管理的过程就是解决危机相关矛盾的过程,也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预防就是利用一切有利因素,约束、抑制和消除可能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一切消极因素,它是一种主动、积极遏制危机事件发生的对策。在危机事件发生前,管理者应进行问题管理,实施有效的预警和监测,及时识别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前兆信息,既要在主体上对“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演练,又要在预防载体“物”上加强技术防范,构筑安全防控体系。预防的关键步骤是采取科学管理方式,制定灵活的校园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应校情的、不同类型的安全应急预案,突出师生应对各种危机的系统方法,即指导师生如何识别和评估可能发生的安全紧急情况,如何应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如何迅速、及时、积极地开展各项处置工作等。应急预案尤其要突出可操作性,不但要用于平时的训练演习,还要通过应急演练,适时对预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进一步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要建立高效的危机反应机制。尽管危机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但事实上,大学校园许多危机事件中的风险源是无法回避也无法转移的,如学生自杀和伤害事故等。校园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真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往往很难确定,而且越是偏

离正常秩序或人们的心理惯性,危险性越大。再者,危机大多数在短时间内爆发,在发生的关键时刻,就要求管理者和师生必须快速冷静地做出反应,果断进行决策,紧急动员一切可利用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和处理危机。所以,学校必须建立高效的校园危机反应处理机制,进行主动管理。要根据危机的生命周期构建危机预警、应对和恢复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危机管理机构,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制定出相应的危机预案和策略,采取正确的危机管理流程。这样,校园危机一旦发生,就启动紧急应对系统,在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信息下迅速作出决策,在短时间内将事态控制住,将伤害和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三、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创建没有危机的平安校园

1.校园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正常稳定的校园秩序。和谐校园首先应是平安校园,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保障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人数众多,环境相对自由,不安全因素较多,无论是重大疫情、地震、火灾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危机事件,还是食物中毒、校园暴力、自杀等人为引起的危机事件,都具有突发性、破坏性、传播性等特点,往往会严重干扰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秩序,而且会引来媒体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所以,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和保持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和科研活动,从而确保大学自身的健康发展。

2.消除危机隐患是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大学校园内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甚至校园外的事件也对学校教学秩序、生活稳定以及师生财产与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并严重威胁了大学的稳定和发展。校园危机管理的基本功能是促进校园的安全、和谐,终极目标是创建没有危机的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本质内涵是校园中各类因素、各个环节以及各种机制之间的协调,大学校园危机管理过程一定程度上就是解决矛盾、消除隐患的过程,矛盾解决得好就可以化解危机隐患,解决得不好,就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校园危机隐患主要有来自人的隐患、来自物的隐患和来自环境的隐患,消除隐患包括消除危机风险源,改善危机风险源所处的环境,抑制危机风险源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从方式方法上讲,既要通过教育、引导等各种方式消除“人”的隐患,又要通过排查、技防等各种途径清除安全防控上的盲点,特别是对于重点人员、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物品,要实行重点保护、重点监控和重点治理。

3.校园危机管理的核心功能是最大限度降低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大学校园危机主要包括对大学成员造成恐慌与伤害、对教学设施造成破坏以及给形象声誉带来损害等的突发事件。从结果上看,校园危机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大学人员高度密集、人才大量聚集,一旦发生校园危机,易造成不良后果,包括对大学的形象声誉破坏,对个人的身体、心理伤害,甚至危及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校园危机管理是学校为避免校园危机产生或减少产生后的危害而进行预防、处理、恢复、评价等的系统过程,其核心功能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校园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校园危机管理承担着预防、处理、恢复和评价等基本任务,其中“处理”是校园危机管理的核心任务,简言之,就是通过有效的处理尽可能地减少危机事件中的各种伤害和损失。

四、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核心价值是提升人的应急能力,促进人的良好发展

1.校园危机管理的永恒命题:坚持生命第一原则。校园危机管理较有影响的美国,其大学危机管理的核心就是全体师生的健康、安全和幸福,“生命优先”是美国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第一原则,也是中心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当危机发生时,不提倡师生“忘我”投入危险场地的做法,而应迅速撤离危险地区,尽量确保师生在危机中处于安全境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的科学发展观,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由此,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核心价值也在于促进人的良好发展,而人的良好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个体生命的存在。校园危机的最大危害是对师生生命和安全的威胁,校园危机管理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应是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坚持生命高于一切的危机管理原则。从这一点出发,高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首先应强化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和挫折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重要意义,从而珍爱生命、保护生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与自己、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其次,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和应对处理的过程中,当人的生命与财物的安全同时受到威胁或只能选其一时,要始终坚持生命第一的原则,坚持先救人再救物,绝不能以牺牲师生的生命为代价。

2.校园危机管理的教育诉求:消除人为诱因并提升人的应急能力。从危机的来源分,大学校园危机主要有内源型危机和外源型危机,而内源型危机的大多数诱发因子正是校园中的“人”,“人”往往是校园危机产生的第一道防线。其实,危机虽然是不确定的危险隐患或突景,但常常也是可以加以预防并实施干预的一种介于安全和损失的中间状态。学校若能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通过教育和管理消除人为诱因,就可以有效防止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若危机突破第一道防线不幸爆发,也可以通过第二道控制处理及第三道恢复处理,避免危机的继续扩大或恶化。危机管理是包含预警、应对、恢复、评价的系统过程,某种程度上讲,这个系统过程同时又是持续提高师生应急能力的过程。师生通过应对危机的模拟演习和训练,成为一个有能力处理危机事件的主动者,即使危机发生了,他们也知道在危机情境下如何快速运用处理技巧和求生技能,迅速脱离危险。所以,大学应丰富危机教育和训练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活教育、两性教育、冲突处理、抗拒诱惑、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这不仅是校园危机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的良好发展的内在要求。

3.校园危机管理的人本视角:坚持人性化管理。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人的良好发展,它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以人为本应贯穿于大学危机管理的全过程。首先,学校管理要体现人本和法治精神,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管理文化都要坚持人文关怀和依法管理相结合,既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也突出对学校既定目标的价值认同。其次,以人为本倡导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大学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工作、学习和思想,又要关心和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处处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是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基本职能。再次,坚持人性化管理,既要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成为校园危机干预的主体,积极参与危机管理过程,以成功预防和化解校园危机。最后,在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师生身体和心理上可能会遭受较大的冲击,学校要针对不同个体进行不同的心理辅导和调适,帮助他们恢复到平常的心态和情绪。对伤害严重的要建立追踪辅导机制,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行为发展动态,以及时发现新的危机苗头。及时处置。

[注释]

①艾枫月.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研究[DB/oL].省略/knsSo/detail.aspx?QueryiD=17&CurRec=1,2008-07-09.

②耿依娜.校园危机管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当代青年研究,2008(3):18-19.

③谢志强.论社会转型期的公共危机管理[J].科学社会主义,2010(3):102.

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步骤篇4

一、组织结构

1、领导小组

组长:周振祥6265275715902338898(负责全面协调指挥)

组员:蒋天佑6265278513012377143(负责教学区物业)

戴哲忠6265278513032331613(负责家属区物业)

曾小玲6265275713983482667(负责学生宿舍物业)

况正荣13193082760(负责上教学区物业)

孙中平 13983856809(负责教科园区物业)

吴胜宁6265199615823906376(负责保安队员调动及协调)

李昌勇13627699105(负责消防队员调动及消防协调)

李荣庆6265277813983031102(负责客户服务协调)

职责:协调处理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抢险救灾.

2、设置三个突发事件应急分队,各自分工负责。

(1)消防应急分队

负责人:李昌勇13627699105

成员及联系方式:吴胜宁李世平、曾滔、曾强、陈泽民、杨东、李渝、杨杰、王乐勇、王政、陈同军等。接到报告立即奔赴现场扑灭初期火灾、协助扑灭火灾。(应急分队队员每天24小时通讯畅通)

职责:根据《消防控制程序》《义务消防队工作职责》处理,保护学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防汛应急分队

负责人:吴胜宁6265199615823906376

孙中平 13983856809

王政6265220313617678515

成员及联系方式:

第一梯队:吴胜宁李世平、曾滔、曾强、陈泽民、杨东、李渝、杨杰、王乐勇、王政、陈同军等。接到报告立即奔赴现场。(应急分队队员每天24小时通讯畅通)

第二梯队:全体保安队员奔赴现场,职能部门增派中青年积极配合抢险救灾.

职责:阻挡、排泄洪涝,保护重点部位,抢救人员物资,保护学校、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地震应急分队

负责人:戴哲忠6265278513032331613

成员及联系方式:以家属区保安、巡逻队员作为家属区疏散引导员;以教学区保安、巡逻队员作为家属区疏散引导员。其他物业服务人员配合做好疏散引导和救助工作。(应急分队队员每天24小时通讯畅通)

职责:及时疏散引导家区群众到达避难地点,及时救助和协助救助伤员,减少人员伤亡。

二、处置步骤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发生后,应严格按下列步骤处理:

1、在第一时间报告灾害的地点、类别和损害程度。启动预案。

2、以在现场工作的保安、城管队员作为第一梯队,立即奔赴现场抢险救灾。

3、其他保安、城管队员,闻讯尽快奔赴现场;各个部门50岁以下健壮中青年闻讯尽快奔赴现场抢险救灾。

三、预防措施

1、各应急分队造具名册,明确岗位职责和联系方式,进行岗位培训,接受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发生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迅速奔赴现场实施抢险救灾.

2、物管中心各业务部门,作好预防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检查本部门预防自然灾害的程度,发现并堵塞漏洞,实施本部门自然灾害防范责任制.制定本部门抢险救灾预案,发现灾害,率先对管辖范围自行抢险救灾,及时报告引导实施综合抢险救灾。同时为支援学校抢险救灾作好人员准备.

3、消防器材储藏室(灭火器、水带等),设在慧园小区培训楼二楼学校安管处。消防科联系电话62652882;安管处24小时联系电话62651111.各个大楼设有灭火器、消防水带、逃生应急箱和逃生应急指示灯。

4、防涝器材储藏室(沙袋、水靴、电筒等),设在地下车库。负责人戴哲忠6265278513032331613;抽水机放置在能源中心,负责人李云霄62652777.

5、地震避难所:设在教学区两个足球广场。

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分队:

(1)地震发生前,根据地震预报有序疏散室内人员到地震避难所。

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步骤篇5

关键词: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学生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都变得日益复杂,再加上学校管理上的盲区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呈上升的趋势。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学生、家庭、学校、社会都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而辅导员在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必须认真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发展。

二、高校突发事件产生的危害

(一)对当事人和当事人家庭带来的多重伤害

突发事件的发生所带来的伤害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无疑是时间的当事人及当事人的家庭,突发事件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人身伤亡或财产的损失,如果处理不当,对当事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相当大的不良影响。[1]如学生自杀事件,不仅可能结束了当事人自己的生命,同时对父母、家庭的伤害也是惨重的,再加上现今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差不多年过百岁,这样的伤害对他们来说更是致命的。校园暴力事件,虽可能不危机到当事人的生命,但相关部门的处理或者当事人因此事与其他同学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而紧张,都有可能会引发当事人的一些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这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

(二)激化校园矛盾

校园突发事件的当事人可能是由不通系院或不同班级的人员参与,而当学校相关部门对事件做出处理的结果比较有利于某一系院、某一班级时,就可能会引起其他系院其他班级的当事人及其朋友同学对学校处理结果的不满,而当这种不满的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调节时就会激化为整个校园的矛盾,甚至会激发新的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导致各种潜伏的校园矛盾的激化,既破坏和谐的校园环境,又扰乱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仅不利于广大学生的成长,反而会威胁到学校的社会名誉。

三、高校突发事件中辅导员的作用

(一)做好特殊时间段和特殊对象的预防工作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一般都比较集中在特殊的时间段和特殊的对象上,辅导员要加大力度在特殊的时间段和特殊对象的预防工作上,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有效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如在各种评先评优前后,由于高校的评先评优的结果大部分与学生申请其他奖学金挂钩,但名额总是有限的,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引起学生之间的钩心斗角就拉帮结拜,在同学之间形成紧张的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冲突。另外做好特殊对象的预防工作,特别要做好如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学生,以及心理异常,恋爱受挫,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各类特殊对象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2]有这些特征的学生往往会成为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因此辅导员应深入学生群体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状况,这样才有可能把突发事件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二)突发事件过程的处理

1.快速形成科学合理的反应机制

快速形成科学合理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是处理突发事件非常关键而重要的步骤。但这并不是单靠辅导员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应积极地和学校的相关部门联系。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辅导员应辅助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角色,特别是在一些超出自己定夺范围内的事情,切不可自做主张。学校应立刻组织相关的人员开展相应的工作,并立即向上级汇报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弄清事实,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并采取一定的方式向社会说明情况。在具体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该坚持的原则一定要坚持,做好解释疑惑、疏导教育的工作,努力化解矛盾,防止事态的扩大。当然如果突发事件的发展已经超出本单位的能力范围,就一定要向上级部门寻求帮助。

2.以学生为本

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大责任,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社会的发展状况。而高效管理的重大责任就是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大学生的发展对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让辅导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求辅导员有耐心和爱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增强服务意识。[3]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学生的伤害是惨重的,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让事件当事人能得到有效的疏导,而不至于留有不良的“后遗症”,同时也让学校里的其他学生不因为这次事件而受到不良的影响。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最急、最盼、最忧、最怨”的问题入手,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正面教育。

(三)善后处理

在突发事件处理告一段落后,善后工作也是十分关键的,它不仅让这次突发事件的当事人及其身边的朋友、同学等能从这次的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而且能为预防往后再发生此类事件提供一定的保证。辅导员要积极地配合学校的相关部门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在接受教训的同时,加深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并学会避免发生。对个别学生要进行心理安抚、辅导,想方设法地稳定学生及其家长的情绪,使其学习、生活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状态。当然,也要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并将之立案,以便在以后发生同样的突发事件时,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学校的管理方法,加强对学生相关知识的教育。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的,同时也可以看到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引起多种不良的后果,尤其对事件的当事人的成长是不利的。因而,高校辅导员的突发事件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在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善后三大环节中均扮演着重大的角色,也只有努力做好这些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才能有效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伤害,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余南飞.案例分析在提升辅导员预防及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中的运用[J].高教高职教育,2010.

[2]陈运武.论辅导员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的作用[J].职业与教育,2010.

[3]宋传盛.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突发事件中的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资讯,2010.

[4]王满良.构建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自杀的干预机制[J].科教文化,2010.

[5]陈娅萍,袁奋光.新形势下高校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工作新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

[6]马宁奇.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对策新探[J].工作探讨,2011.

[7]张东伟.对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思考与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

[8]单丽琼.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对策[J].学术纵横,2011.

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步骤篇6

关键词和谐校园网舆引导高等教育

网络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坚持其正确导向的关键是深入研究并把握网络舆论的潜在内涵,正确了解网络舆论的深层次影响。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认真分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对于认识并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具有重要意义。

1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的形成

网络舆论形成过程较为复杂,舆论学理论认为:舆论的形成因不同的社会环境、公众心理以及舆论客体的差异,很难有一个标准化的形成公式。同时也有学者对大量网络舆论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机归纳后,总结出网络舆论形成三步骤:一是社会事件的发生或是共同话题出现在网络上。二是众多个人意见在网络上发表并经过复杂的交流、融合,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多数一致意见。三是传统媒体的介入和舆论的立体传播,最终形成社会舆论,导致行动与决策。从网络舆论形成的三步骤中可以看出其形成过程具有反馈互动及衍生发展的特性,这种特性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时需要及时调整方式,从而形成对网络舆论的及时反馈,尊重网络发言人,促进热点事件解决,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2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1)实施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根本是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能力的定位。作为一个网络舆论的引导者,要时刻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处于何种状态之中,可能产生什么态度,对于这个环节的把握非常重要。从总体来说,校园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意识,对于事件的辨别基本符合主流价值意识,社会责任感趋于清晰,具有较好的责任感。

(2)明确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特点的定位。经过改革开放的教育,现代大学生理性能力增强,对于更加贴切社会的网络舆论,总体有较好的规则意识,与其思想和动向息息相关的舆论内容,也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同。但是另一方面,大学生素质同样存在参差不齐,在网络舆论行为中仍存在过激言论、情绪化表达和非理。

3加强大学生网络群体引导

3.1丰富载体,占领阵地

主动出击,建立属于大学生自己的校园网络虚拟论坛。现阶段,虚拟网络论坛有三种方法吸引并留住大学生:(1)论坛的板块设计,特别是板块内的讨论话题,往往源于社会热点,与大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接,牢牢抓住了大学生的兴趣,并使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使自己的话语权得以发挥。(2)网络空间保留了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大学生在畅所欲言发表言论和阐述观点时,保证了虚拟性和隐秘性,最大程度上得到了自由。(3)虚拟空间的高度自治使大学生在管理网络板块的时候充分发挥主动权,彰显了大学生善于表现又负有一定责任感的主人翁特质。在此基础上,制定虚拟世界的规定和规则,让大学生在发挥自由的同时懂得合规合理。不被放任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同时,肯定大学生主人翁意识的精神,树立正面典型,对工作给予支持和协助,在充分肯定大学生管理精神的同时,用典型事迹带动、鼓舞、感化网络世界的学生群体。

4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和谐校园

4.1“关口”前移,强化预警机制

网络预警机制是建立良好校园网络环境的外部防线,建立严格有效的网络预警机制,可以在网络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迅速有效的处置,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防控基础。网络预警机制建立在可控、可查、可行的基础上。进行实名制备案,防止过激言论,无中生有,做到人员可查,信息可查;建立各层次,各群体的网上评论员队伍,形成正规的网上舆论和良好审批机制,做到言论可控,信息审批可控;加强校园内部,从管理到学生层面的良好纪律要求,制定与时俱进、贴近事实的规则,做到规则可行,政策可行。从防控角度,建立起外部防线。

4.2加强引导,指导互动

本文研究的网络虚拟群体的延伸是被分散到现实群体中的学生成员,实现该类成员的互动,将在现实中分散的虚拟群体现实化,不仅是解决该类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也是如何从根本的人的角度解决舆论应对能力的关键。具体来说,就是实现虚拟群体的现实化,及实现虚拟群体和现实群体的互动,从而将虚拟群体引导到现实中来。实现虚拟群体的现实化,可通过组织虚拟群里活动,将现实生活延伸进虚拟空间,用实际交流代替虚拟语言,用活动意义展现虚拟世界没有的生活意义。现实和虚拟的互动,可通过现实的校园团体对虚拟网络的渗入,加入团体,向虚拟世界注入现实交流,转化该群体成员认知,增强统一的凝聚力和思想共识,从而将虚拟世界的成员,逐步转化到现实中来。

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步骤篇7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校舍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活动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的事故及师生集体上访、游行示威、静坐、罢教罢课等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的涉稳事件。

二、工作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校园安全事故和涉稳事件、维护校园稳定的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各种突发事件;高效组织应对工作,确保学校及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三、工作原则

稳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提和保障,稳定是压倒一切工作的前提。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力以赴,确保稳定”的原则,按照工作领导机构的部署,实行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努力做好学校安全防范和维护校园稳定的各项工作。把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中,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把安全事故和涉稳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下,把矛盾化解在未激化之时;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克服麻痹思想,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保证发现、报告、处理等环节紧密衔接,做到机构、人员、物资三落实,并积极争取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保证对安全事故和涉稳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控制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或危害。

四、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附后)

五、应急处置反应

发生事故或涉稳事件后,应急处理指挥部应根据实际实际启动相应反应。

l、应急处理指挥办公室值班制度。

“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实行电话值班制度,必须保持24小时开机。

2、建立安全事故或涉稳事件“零报告”制度

各值班小组负责人负责在每天下午6:00前向各地区教体局报告学校的安全或维稳情况。如遇突发事件或察将有安全事故或涉稳事件要发生,必须第一时间报到上级有关部门。

3、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收到发生安全事故或涉稳事件的信息后,应立即启动就急预案,落实各项处置和防控措施,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六、应急处理步骤

(一)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l、应急准备与预防

(1)加强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2)全面开展学校安全检查和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重点做好消防、校车管理、食品、学校从业人员资格、内部管理制度的检查,认真、细致地排查安全隐患,做到检查彻底,不留死角。

(3)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收到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风险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地区教体局,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启动预案

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学校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教体局报告,报告内容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况。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对事件进行了解查实,提出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3、涉稳事件的处理方案

(1)报告制度实行书记、校长负责制。

(2)学校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后,知情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内(5—10分钟)向书记、校长报告,并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组织现场人员离开危险区域,保卫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报学校突发事件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书记、校长接到突发安全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在2小日寸内及时向文教体局汇报,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理工作。

(4)校内报告程序:当事人或目击者一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书记、校长——教体局。

(5)报警电话:火警:119;匪警:1l0;急救电话:120;交通肇事:122

(二)涉稳事件报告及处理程序

1、应急准备与预防

(1)要切实承担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责任,根据《

XXX教育厅关于做好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工作的紧急通知》(X教[20XX]2号)通知精神,在“两会“召开期间,对教师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排查调处工作,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就地消除不稳定因素。

(2)要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师德和思德教育,让广大师生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牢固树立大局意识;高度警惕并自觉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集团及其分裂破坏活动的渗入校园进行捣乱破坏活动,打击利用宗教名义进行的非法活动,维护社会各谐安定。

(3)要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提高服务意识,关爱师生,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4)加强网络管理和监控工作,预防有人利用网络散布反动言论,利用网络腐蚀师生的思想,甚至煽动师生参与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活动。

(5)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收到可能引发涉稳事件的风险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地区教体局,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启动预案

涉稳事件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学校负责人接到报后,应当立即向地区教体局报告,报告内容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况。应急处理指挥部应立即组织人员对事件进行了解查实,提出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3、涉稳事件的处理方案

(1)如发生集体上、游行示威、静坐、罢教罢课等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的涉稳事件时,必须第一时间报到区教体局。

(2)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收到发生上述事件的信息后,立即进入指挥岗位,具体部署防范工作,总指挥要亲临指挥,现场处置工作组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并做好说服教育工作,防止事态的扩大和引发群体性事件。

(3)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要进一步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处于临战状态。要认真落实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应急处理小组要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学校领导要坚守岗位,指挥调度,根据事态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必要时,联合公安、综治等部门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同时向有关部门汇报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4)要严格遵守宣传纪律,不许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

七、善后工作

发生安全事故或涉稳事件处置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要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书面报告。在加强正面引导的同时利用事故(件)的经验教训对师生进行教育,迅速恢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认真检查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杜绝类似事件再发生。

八、建立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教体局。

发生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日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l、隐瞒、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的;

2、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步骤篇8

关键词:“新升本”高校;校园文化;文化革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005-02

“新升本”高校是指,高职高专类院校在经过长期积淀,教学和科研实力和办学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后,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考核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此类高校在“升本”后的校园文化革新是指,高校在相应的战略指导下完成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在高校定位、发展战略、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和师生核心价值观等校园文化方面所做出的相关改革和发展性的调整。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在“专升本”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升本后高校的校园文化革新采用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较多,内涵式发展模式则较少被采用,即文化革新以自然磨合为主,较少进行主动的摈弃、继承和革新。

一、校园文化革新对于“新升本”高校的作用

校园文化革新是高校升本后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同时也是顺利实现高校预期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文化可以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默默影响和改变个人乃至一个群体的思想、行为,使人自发地向着某一方向前进。校园文化对高校师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师生行为存在潜在的导向作用。因此,校园文化革新可以尽量缩短高校“升本”后的“磨合期”,有助于“新升本”高校完成本质上内在的“升格”,达到高校预期建设目标。具体来说,校园文化革新对于“新生本”高校的作用具体如下:

1.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是校园群体共同创造并追随的文化理想。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就是它能够引导师生员工去追求这一文化理想,实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因办学水平、人才培养层级、教育目的等方面产生了质的提升,亟需进行校园文化革新,以便引导高校师生员工向建设合格的本科层次高校这一目标共同奋斗。革新后新的校园文化引导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到本科层次的高校建设活动中,使其在建设学校的过程中逐渐地从内心深处接纳新学校、融入新学校,最终实现校与人的“质”的升格。

2.整合作用。高职高专类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院校后,首当其冲的即是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办学思想的革新。但是这些要素对于每一所高校来讲都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且已深入人心,并非朝夕可易。众所周知,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办学思想都属于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而校园文化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和改变师生思想、行为。因此通过校园文化革新可以使师生接受校园文化中蕴涵的新的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办学思想,实现高校升格转型中较少冲突的整合。

3.调适作用。文化革新可以调适高校升格给学校师生员工所带来的情感上冲击。人们长期在固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就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性的、较稳定的情感,对环境中的人、物、事产生一定的惯性适应。师生在一所学校长期工作、学习、生活即会对学校环境产生此种情感,在高校升格过程中师生依赖的环境发生改变会造成或长期或短期的不适应,甚至可能会出现师生缺少情感寄托。一旦在此过程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怀旧的心理就会变得更加强烈,对新环境的抵触也会加剧。面对高校升格对师生员工所造成的情感冲击,就非常有必要尽快进行高校的文化革新,形成新的文化环境、文化体系,使广大师生员工在新的校园文化里获得新的情感慰藉。

二、新升本高校校园文化革新原则

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影响程度分,可以分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强势文化即对学校师生的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方面影响较大的校园文化;弱势文化则影响较弱。按本质属性分,可分为优质文化和劣质文化。优质文化即是对外部环境适应性较强,能够使高校在外部环境变化发展中更好的适应环境,领先其他高校的校园文化;劣质文化则对外部环境适应性、协调性较差。因此,在高校文化革新时应大力继承和发扬优质文化,使其在新校园中占强势地位,培植成强势文化,对劣质文化则给予改良或摈弃。总体而言,在校园文化革新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几点原则。

1.统筹兼顾原则。强势文化不一定是优质文化,弱势文化不一定是劣质文化,任何文化都不是完美的。因此,在文化革新过程中不能仅因某些文化是强势文化就无条件的继承,而摈弃了其他文化,这样则会造成一叶障目、顾此失彼,不利于在新的校园环境中形成新的强势优质的校园文化。在文化革新过程中要对原有的校园文化进行详尽的剖析,分清原有文化中的质优质劣、势强势弱,及其时空特点、历史局限性,即对新学校、新环境的影响,做到统筹兼顾,实现校园文化革新、升华。

2.主次有序原则。校园文化革新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但并不是对原有的文化进行全面继承,搞平均主义,而要在扬弃的基础上坚持主次有序。在对原校园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分离出优质文化加以继承发扬,若该类文化是弱势文化,则应对其进行完善提升,将其培育成强势文化;若该类文化已经是强势文化,则对其进一步加强。总之,使校园文化中的优质文化在校园中占强势地位,发挥主导、引领作用。相对而言其他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则减弱其影响力,影响学校发展的劣质文化在革新过程中应坚决给予摒弃。

3.发展原则。高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社会文化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高校的校园文化亦不是静止的。校园文化在形成之后,随着外部环境及社会文化的冲击也在不断革新,不断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因此,在校园文化革新中,还应该以发展的眼光进行统筹规划,依据学校生存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发展规律,借鉴同类高校及机构的先进发展经验和优秀文化成果,以文化革新为契机,对学校传统文化重新阐释,对校园文化进行综合创新,不断优化其内部整合力和外部适应性。

三、新升本高校校园文化革新的一般步骤

新升本高校校园文化革新一般采用以下步骤:

1.开展调查研究,确定高校定位。高校的定位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调研来确定,调研内容主要包括:①高校在国内高校中的地位、发展规划、文化传统、规章制度等;②高校的科研状况;③高校师生员工素质及硬件设施;④高校内部环境的包容能力和承受能力,包括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包容力和承受力。对高校的客观定位,有利于校园文化革新的目标建设。

2.明确文化革新目标,制定文化革新规划。根据上一步骤确定的高校定位来明确新升本高校校园文化革新要达成的目标,从而制定校园文化革新的短、中、长期规划。同时还要积极探寻校园文化革新最佳途径和具体操作方法。在文化革新过程中,这一步骤尤为重要,如果目标制定不合理或规划不可行,校园文化革新终归会成为泡影。

3.决定具体方案,展开文化革新。在具体方案制定过程中,要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可采用群众路线、专家意见、领导主持的“三结合”设计小组,制定出校园文化革新方案,最终报校领导审定。以此来保障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群众基础,以便于方案的顺利推行。开展校园文化革新要在学校中树立全员共建意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革新不是依靠学校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可以完成的,亦不是如当前某些言论所述仅依靠校风、学风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取得显著效果。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到学校方方面面,与高校中各个部门、环节都密不可分。优质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依赖全校师生员工,同样也使每位师生员工受益。因此在校园文化革新中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意识,全校师生员工齐重视、齐参与。此外,高校领导班子在校园文化革新中要扮演好倡导者、引导者和宣传者的角色,因为高校未来发展定位、发展战略领导最为清楚,学校面临的问题领导最熟悉,最能够清楚地判断需要何种文化氛围才能引领高校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

四、新升本高校校园文化革新的适应阶段

高校新升格为本科院校后经过文化革新即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广大教职工和原在校学生对于新的校园文化并非能在短期内完全适应,一般会经历如下几个适应阶段:①兴奋期:新的办学规模、新的办学层次、新的校园文化这些新鲜的事物总能让人心潮澎湃,此时广大师生意气风发、洋洋得意。②磨合期:新学校在办学思想、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的改变逐渐显现,师生在工作、学习中种种不适应开始显现,怀旧情绪开始出现并逐渐蔓延,新、旧校园文化开始产生摩擦。③适应期:师生逐渐适应了新文化、新环境,对新学校的种种管理模式基本能够适应。④认同期:对新环境、新文化、新的价值理念已经从内心深处认同,能够在新学校得心应手地工作、学习、生活,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吴昌珍,李化树.大学校园文化若干问题探讨[J].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4,(4).

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步骤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全面综治维稳工作会议精神为依

据,围绕建设“平安长岭”“法制长岭”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求实维护学校及校园周边的安全稳定,为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目标。

本次专项智力活动的整体目标是: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环境明显

改观,师生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建立起维护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秩序的长效机制。

(一)、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秩序明显改善。影响学校及师生的各类隐患基本消除,不发生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明显减少。

(二)、妨害学校教学生活秩序,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经营场所、活动商贩、违章建筑等各类隐患得到彻底清除和整治。

(三)、建立健全安全防范责任制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并成立了校保安队,新制定了保卫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外来人员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方法步骤

本次专项治理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5月4日----6月30日)

(一)、组织部署阶段(5月5日到5月7日)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会议部署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方案。

(二)、排查摸底阶段(5月8日到5月15日)

对学校周边的各类安全隐患开展深入细致的排查摸底,不留死角死面,对排查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上报,为下步工作打好基础。

(三)、集中整治阶段(5月16日到5月30日)

校长是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配足配强校园保卫人员,要健全门卫制度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外来人员进校盘查验证登记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禁止将非教学用的易燃易爆管理器具入校园;要完善校园安防设施,在学校门口等重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探头,与110报警系统联网,确保一旦有警情公安机关能快速反应;要在上学、放学时间安排当日带班领导、教师和保安到校门口值守,有秩序地引导、护卫学生进出校门;高峰期间要能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可疑人员采取妥当措施处置;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切实提高自身安全防范能力;要加强对有精神疾病和心理不健康的师生、有劣迹学生、不安分学生排查管控;加强舍务管理,建立健全舍务教师工作责任,保卫好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值守制度,并重点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要制定相关的预案,并加强演练,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将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坚决杜绝教师乱办辅导班现象;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防止食物中毒和投毒事件;加强师生消防知识教育,经常对学生宿舍、食堂等人员集中场所的消防安全进行检查,防止火灾。全体教师及领导应行动起来深入工作,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及时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

(四)、检查验收阶段(5月31日到6月10日)

迎接县综治委、县委、县政府、教育局对专项智力活动开展情况的验收工作,纳入年终综治考评。

(五)、巩固提高阶段(6月11日到6月30日)

对前四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回头看”力争各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要进一步总结完善维护校园安全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监督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校园及周边长治久安。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

这次专项治理行动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大事抓紧抓

好,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全力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二)、真抓实干

对影响学校及其周边安全的突出问题要采取超常规措施,一次性解决到位。对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务求实效,让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切实满意。

(三)、齐抓共管

根据各自职能,既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又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构筑社会、家庭、部门联动格局,实现统一行动、联合整治。

(四)、落实责任

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步骤篇10

abstract:inordertooptimizetheexpressservices,tosolvetheinconvenienceofuniversityteachers'andstudents'tosignforexpress,throughfieldresearchanddatacollectiontoexpressattheJiangnanUniversitytocollecttheservice,usingstatistics,operationsresearch,ergonomicsknowledge,continuousimprovementofservicesystemandimprovetheservicesystem,realizethemanagementofsupplychain,integratedoptimizationfortheserviceterminal.

Keywords:signingforexpressrepresentatively;linearprogramming;minimumspanningtree;demandanalysis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选择网上购物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作为潮流的引领者,在网购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突出,因此高校快递业务成了各大物流公司重点开发的市场。然而,由于很多高校考虑到学校安保问题,物流公司人员被挡在了高校校园之外,更不可能进入宿舍区,只能在高校校门口设立“地摊式”收发点,使得高校师生取件不便,普遍对物流公司的服务表现出不满。为应对高校校园内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各大物流公司纷纷在高校校园内设立快递收发室。但高校校园内的快递收发室普遍采用的是粗放的管理方式和人工作业,工作效率不高且常常发生差错[1]。而师生取件时间相对集中在放学的时间段,每次取件都会遇到人群拥堵问题。为了解决师生取件不便的问题,学院组织成立了快递代取服务团队提供快递有偿代取业务,通过实际的操作,运用运筹学、工效学中人力资源管理及图与网络模型等知识,对业务流程、派送路线、人员排班以及服务定价做了一系列改进,弥补了高校快递末端服务的不足,有效解决了高校校园内“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1高校校园快递现状

1.1快递现状

江南大学目前有两处主要快递中心,分别位于小东门和北门,同时图书馆西门、南区商业街也分布有零散的快递点,由于快递中心主要分布在北区,南区的师生取快递极为不便。

快递中心的派件流程如下:(1)每天各物流公司在特定时间段将当天的快递派到收发室,一般为早上;(2)收发室工作人员将堆积如山的快递进行分类、编号并放在不同的货架上(各收发室标准不一,如按大小、收件人手机号),然后发信息通知每个收件人在某个时间节点前取件,一般为下午5点;(3)收件人前来取件时,工作人员通过编号找到快递,验证收件人身份后收件人签收;(4)快递收发室结束派件工作后整理当天未取快递并重新编号,最后扫描每个签收单。

1.2主要快递收发室单日收发快递数量

申通:单日派送快递150件左右,收到寄送10件左右;

圆通:单日派送快递200件左右,收到寄送70件左右;

中通:单日发送快递60件左右,收到寄送20件左右;

韵达:单日发送快递85件左右;收到寄送15件左右;

其他:单日发送快递50件左右,收到寄送40件左右。

1.3问题

上述派件服务体系存在以下问题:(1)物流公司只是将当天快递派去快递收发室,事先为进行分类处理,导致快递收发室工作人员很多时间在对快递进行整理和编号;(2)由于每个快递编号不同,工作人员要手动给每个收件人发信息,发短信的过程非常耗时;(3)虽然一般快递收发室短信通知时间在上午十点左右,但是由于大学生课程时间集中,大部分收件人都集中在上午十一点半、十二点半和下午四点半这三个时间段取件,导致收发室人群拥挤,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也极大受到影响。

2代取服务方案

在校园快递业务中,普遍存在着包裹到达点时间与学生上课时间相冲突的情况,致使学生不能按时取件,甚至一拖再拖,导致最后出现包裹被返回原地点的情况[2]。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约有71%的学生表示愿意支付一定费用的前提下享受送货上门服务。因此,为了方便学校师生取件,快递代取团队为全校师生提供有偿快递代取送货上门服务。

2.1业务流程

业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专设工作手机,接受师生转发过来的快递信息,将师生信息登记在订单上;(2)每天下午四点依次去各个快递收发室统一签收代取快递;(3)每天下午六点依次去各个园区派送快件。

2.2工作人员安排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企业利润和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企业活力的维护者和推动者。众多研究成果显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

泉[3]。派送员是快递代取业务的人力资源,是快递代取服务的重要部分。为了合理安排女生派送员,使得业务成本最小,运用收集的每天各宿舍园区快递件数,分析每天所需派送员人数。由于快递代取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南区学生,故以下主要分析江南大学南区学生快递数据。

对于物流路线设计的问题可以归纳为求解最小生成树的问题,这里使用破圈法求解,具体方法如下:

(1)在给定的赋权的连通图上任找一个圈;

(2)在所找的圈中去掉一条权数最大的边(如果有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边都是权数最大的边,则任意去掉其中一条);

(3)如果所余下的图已经不含圈,则计算结束,所余下的图即为最小生成树,否则返回步骤(1)。

使用破圈法求得最优路线如图3所示:

通过最小生成树模型的算法,实现了配送路线的优化,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运输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

2.4收费标准制定

快递代取业务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收费标准参差不齐,这也导致各高校快递代取业务的运营状况相差很大,为了制定合理收费标准,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国内对于快递定价方法的研究还很少,但现有的定价方法有三类: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和竞争导向定价法。其中关于公共服务的定价往往利用以下模型:如关于停车费率定价建立的供求关系函数;关于医疗服务定价中对服务成本进行分析,建立平均实际成本分析、收费标准与成本的差量分析;关于景区门票收费的“多因素层次定价法”,将影响定价的各种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定价[4]。考虑快递代取业务成本单一、竞争因素不多,采用了需求导向定价法。

2.4.1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1)服务价格p。一般来说,在不考虑吉芬商品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其需求量就越小,反之则需求量越大。

(2)单人每月快递数量。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单人每月快递数量对是否愿意使用快递代取服务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数量较少时,且自己时间充裕就会选择自取;而当数量增多时,会与工作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的情况增多,选择代取的意愿会增强。而当数量非常多时,考虑代取费用的增多,学生选择代取的意愿也会减弱。

2.4.2建立需求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