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辅导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9:24

教学辅导工作总结篇1

一、班级工作

1.坚持每周班会制度,每次主题不同,增进了与学生们的感情。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社会事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能认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学校活动带动本班活动的开展和进行,并在各项问题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十佳歌手大赛、征文大赛,并在其中都取得的很好的成绩。

3.考虑到学生大部分来自外地,尽量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更注意关心贫困学生的衣食住行,尽全力想办法,为他们提供可能的勤工助学岗位。

二、常规管理。

1.每周都会对学生的上课以及自习的出勤情况进行抽查,我所带的三个班级,出勤率比较好,如有特殊原因,学生们会及时的向我请假,说明情况。

2.每两周,我会定期的深入到学生宿舍中,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与他们谈心,及时发现问题。学生之间,宿舍之间整体状况良好,但个别也会因为小事而存在些小矛盾,但同学们能私下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

3.定期召开班委会成员会议。班委会成员是沟通班内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很好的纽带,通过他们,我会及时了解到班内的动态。因此,我除了要求他们要随时将班级里出现的问题转达于我之外,还会定期的与他们见面,更进一步的了解情况。并且会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作出要求,作为班级干部,不仅要在工作上服务于同学,在学习上也要起到带头作用。

4.班级团组织活动的开展。

在过去的半年里,班级里组织了多次的课外活动及团组织活动。学生们的兴趣非常高。团组织生活活动一般选在室外召开,比如参观工农建设基地、做志愿者服务,这些都为同学们增添了实践经历。

三、工作中的具体活动

1.宣传关于运动会事宜,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运动会活动;在运动会上同学们拼搏赛场的激情和拼搏精神,让人真是倍感欣慰和感动。

2.做入党积极分子的宣传工作,要求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号召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3.从思想上关注学生动态,在事件上,多次深入寝室交换思想,在游行事件上得到正确认识。

4.积极建设班级学风。通过班委给班级工作定下了工作重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掀起勤奋刻苦的学习风气,营造全面发展的学习氛围,班级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正在逐步建立和加强。

四、学校、学院

本人按时的参加学校组织的辅导员会议,并认真做好记录,努力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

每一周或两周,学院黎书记都会召开全院的辅导员工作会议,对上周的工作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下周的工作任务,通知我们学校的一些事情。使我们能及时了解到学校的动态。同时对各导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询问,了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难处,及时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日常工作事务都会做详细的记录,每月月底,黎书记都会对辅导员的工作日志进行查看,并做很详细的批语及对我们的工作期望。

五、自身的提高

1.辅导员自身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是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基础。作为一名党员,在日常工作中我力争多学多看,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松弛有度的方法实行管理。

2.坚持以服务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我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了第一位。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好的落到实处,我非常重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兴趣爱好,本着“先疏后导”的原则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接手辅导员工作初我分班召开了班会,走访宿舍,找学生谈心以及通过qq等方式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些工作不但消除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感而且使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部分思想上比较松懈,有问题的学生,我先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其兴趣爱好,想其所想,然后给予一定的引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中一部分学生已经端正了思想,我还建立了每周一次的班会制度,在班会上总结上周的问题,指明下周的努力方向。

3.大一辅导员的“工作指南”可以概括为“以学习型组织为管理思想,以质的研究方法为研究指南,以信息环境建设为辅助手段,以人文关怀为落脚点”形成大一辅导员工作系统,而其灵魂是“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其执行策略是“防微杜渐,铸造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琐碎的辅导员工作,我必然要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从而更好的做好辅导员的日常工作。

六、工作中的不足

教学辅导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档案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4-0026-03

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建设好自己的工作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地位

1.辅导员工作档案是院系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档案管理走向制度化的今天,各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档可入,有案可查。就高等学校来说,二级系院的院务工作档案包含有许多方面,有教学工作档案、党建工作档案、学生工作档案,等等。辅导员工作包罗万象,其工作档案的涵盖面也就很广,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党(团)建、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二级系院整体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档案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能直接反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整体构思及发展路径,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佐证,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建设的一部分。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班级每名同学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性格特点、能力及成长过程等,因此它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辅导员工作档案还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参加活动、与人交往等的实际状况,这些具有实效凭证作用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真正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各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辅导员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一份完善的辅导员工作档案不仅有辅导员与特殊学生的谈心教育记录、与学生家长联系的记录、对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及跟踪调查的记录等,更反映了每个辅导员开展具体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措施。因此,辅导员工作档案为学工人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素材。

3.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真实全面考查辅导员工作绩效,应把专家评估、同行评估、学生评估和辅导员个人评估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无论是哪种评估方式,具体操作的时候都可以与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相联系、相比对。实际上,查阅辅导员工作档案已经成为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查的重要依据。因为辅导员工作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性,反映了辅导员对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记录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成绩、经验及各种活动,是辅导员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的反映。

4.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有利于促使辅导员自身不断进步。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辅导员工作的得失成败,有心的辅导员会充分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对自己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反思、研究、总结,从而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可见,档案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每一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应该努力建好自己的工作档案。

二、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

当前,不少高校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原因的限制,辅导员实际上集多种职责于一身,如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日常生活管理、团建党建任务、课外素质活动拓展、安全维稳等等。

(一)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上应包含的内容

1.班级基本情况。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一般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住宿分布情况,班级干部名单、分工、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情况,历年学生评奖评优、获奖及受处分情况,学生推优材料、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班级制度建设情况等。

2.工作计划与总结。包括各学期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和各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总结。

3.学生思想教育。这方面的材料应包括与特殊学生谈心教育记录,与家长联系记录,学生思想教育典型案例(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记录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典型案例记录分析等。

4.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档案应包含有所带班级的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期课表、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各学期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材料,学生请假申请、安全责任书,学生上课、早操、活动、会议考勤记录等。

5.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应记录学生活动计划、过程(图片、视频等)、总结等,还包含有学生科技活动、论文资料的统计。

6.主题班会和班会。包括主题班会计划、过程(图片、视频)、总结以及班会记录或班级日志等。

7.辅导员本人资料。这方面的资料既包含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法规、学生手册及其他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学习培训材料,又包括辅导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课表、大纲、教案等。

(二)上述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具有的特点

1.灵活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内容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其工作档案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和变化。

2.系统性。辅导员工作档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从学校、系院到班级,从学生、授课教师到辅导员本人,从思想政治、班风学风到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

3.立体性。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中,既有工作叙事,又有工作分析、反思和总结;既有典型案例的介绍,又包含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展现;既有学生评奖评优等各种结果的揭示,又蕴藏着大量的平时实际表现的动态记录……可以说,一份工作档案,实际上把辅导员工作情况立体性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4.细节化。辅导员工作档案非常注重细节性。比如说,学生基本信息档案除了要记录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外,还要标明家庭成员情况、父亲或母亲姓名、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家庭电话等(如果需要的话,主要亲戚及其联系方式也应想办法了解到);困难学生档案要对家庭人数、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月(或年)收入以及困难情况的摘要说明等有清晰的记载,受到资助的学生材料更要记清困难等级、资助时间、资助类型、资助金额等。

三、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操作上,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首要原则。这一原则表明了档案建设的关键在平时,要注重平时的点滴记录和收集。

(二)动态性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完成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它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贯穿于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离校始终。该原则同时要求辅导员发生更换时,原辅导员要将有关档案移交给下一任辅导员,保持档案的连续性。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强、体系完整是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又一重要特点。该原则要求辅导员在建设工作档案时要考虑全面,力求完整,既有宏观布局,又有微观揭示;既要务实,又要务虚;既把学生的生活、学习作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又要考虑到与学生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四)创新性原则

一般说来,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内容方面差异不是太大,但在档案的形式、管理等方面完全可以根据本系(院)、本人工作实际而有所创新和变化。比如说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既可以按内容分类建立档案,也可以按专业、班级等形式管理档案;档案保存形式通常是纸质版,同时提倡既有纸质存档又有电子版备份;当然,在数字化、电子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开发使用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软件进行辅导员工作档案管理更受欢迎。

(五)公开与保密相结合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里记载了大量的信息,信息具有秘密和公开的双重特质。一方面要注意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必然记录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个人信息,从保护学生出发,除工作检查和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外,不要向其他人公开有关信息。学生毕业后,有关资料要由系(院)统一保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警示和设置议题的作用,有些信息又是需要及时公开公布的,如班级制度、计划总结、考勤记录、奖励表彰等。

[参考文献]

[1]葛红丽.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10):472.

[2]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尹忠恺.论高校学生工作档案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38-39.

教学辅导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辅导员就业教育实践大学生就业指导

1.辅导员加强就业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

1.1加强就业教育实践,有助于改善辅导员知识结构

就业指导工作要求辅导员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高校辅导员来源多是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多数辅导员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岗位认知鲜有了解,缺乏就业经验导致许多辅导员不了解学生就业过程的各个环节。辅导员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认识到指导学生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重点,要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工作内容和需求标准有所认知,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加强就业教育实践,有助于丰富就业指导内容

就业指导工作要求辅导员要具备丰富的就业理论和实践基础。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任务,学生读大学的直接目的是就业,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职业认知、简历制作、面试准备、就业心理调节等多个环节都需要辅导员的指导。所谓“师者诲人当先知”,辅导员如果不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和就业过程有所认知,就很难将有效的就业指导通入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去,势必导致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降低,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1.3加强就业教育实践,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匹配度

就业指导工作要求辅导员要对就业形势有一定的前瞻性。高校扩招、经济社会发展促使学生的就业形势不断的变化,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在近年来层出不穷,企业对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匹配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上海人才市场的《长三角地区企业用工状况调查报告》中的数据为例:2008年,有超过74%的用人单位倾向使用具有一定经验的社会从业人员。不少企业逐步从注重“现货”向注重“期货”转变,和学校签订了人才智力合作协议,设立学生实训就业基地,建立了学生实训就业合作关系。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将改变企业“即缺即用、即招即用”的传统引才模式。[1]“订单模式”是近年来高校的就业工作适应市场需求的产物,辅导员应在充分把握就业工作前瞻性的同时适当对就业指导工作重点做以调整,准确把握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2.加强辅导员就业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

2.1加强理论学习,系统掌握就业指导理论知识

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把握形势,辩证的汲取实践过程中的收获。辅导员在上岗前后大多都会接受岗位技能的培训,培训过程中的培训内容涉及的基础理论较多,辅导员要在掌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实战技巧的学习。举例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近年来已经成为就业指导的工作热点,辅导员要在明晰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对学生示范性、指导性强的实际案例,在辅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将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有效示范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做参考,以强化就业指导的工作效果。

2.2深入用人单位,分析总结企业招聘录用标准

辅导员要多走出校园,加强对企业用人需求的调研,逐渐提升就业指导认知的前瞻性。当前形势下,各个高校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都会在春秋两季举办大型招聘会,平时的一些小型专场就业洽谈会也会在学校召开。辅导员可以在招聘会中和用人企业接触,了解企业人员对目前毕业生的评价,了解企业未来用人需求趋势。

2.3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就业教育实践重点

辅导员要不断总结调整社会实践中的重点,根据用人需求形势和学生实际特点制定社会实践计划。从当前就业形势上看,经济发展的转暖给学生就业带来的更多的生机。但是社会对人才需求饱和度、岗位匹配度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企业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就业态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去进一步提高当前形势下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教育重点要研究的课题,辅导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明晰重点,社会实践计划和方向的制定也应该更加准确。

3.就业教育实践过程中辅导员应注重提高的五项能力

3.1辅导员要有积极修身的学习能力

辅导员要通过自身的学习明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侧重点,从而给学生提供良性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是一种思路的指导,做好指导工作的前提是指导者思路要比被指导者的思路成熟,我们很难想象一名知识匮乏的辅导员能做出有高度、有深度、易于学生接受的就业指导。同时,在对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和毕业生沟通过程中如果不能把握当前就业形势的热点和难点,就很难在交流中达到畅通。

3.2辅导员要有出色的沟通能力和筛选信息能力

如何更有效地将自己要了解的内容和要传递的信息表述给沟通对象,是辅导员应该在平时工作中重视并加强训练的基本点。有的辅导员平日不注重沟通能力的提高,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虽然耗时很多,但收获甚微,不能在有限时间和机会中收集到有效信息,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辅导员在社会实践中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如何对这些信息处理总结,也是对辅导员工作的一个考验。

3.3辅导员要有较强的经历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

辅导员在社会实践中,主要工作内容是收集别人的经历,将收集与总结进行流畅的转换是有效发挥社会实践作用的关键。辅导员应在收集大量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做精炼准确的总结,提升对经历总结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工作方向的准确性,同时增强了工作流向的前瞻性,将对社会实践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的良性循环起到推动作用。辅导员要通过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辅导员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推陈出新,从而把握住时展特点,最大限度的为培养和谐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提供有力保证。

教学辅导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培养途径;专业化;特色化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始终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教育的第一线,许多具体工作对于高校人才培养以及校园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招生力度的加大、生源结构的变化、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个性化等方面的影响,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也逐渐的显现出来[1]。具体表现为:一是个别辅导员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思想上不能与新形势下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导致理论跟不上实际。二是辅导理论与技巧不科学,过多采用“经验式”辅导,辅导效果不明显甚至起相反作用。三是培养教育学生没有很好的结合专业知识、就业形势和用人需求,特色不够鲜明。以上问题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进入了新的时期。如何培养辅导员的大局观念,如何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新时期大学生培养面临的新挑战相结合,从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机制和沟通平台是每一个辅导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辅导员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教师的角度解决问题。行动上要做出表率,为师为学,教人先教己,育人先育德。主要途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思想,以中共中央[2004]16号文件为理论基础,以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行为准则,促进辅导员向职业化、专家化发展

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2]。

政策措施的颁布和实施明确了扩大辅导员队伍和加强辅导员业务培训的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及相应的标准。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必须统一思想,在政策、制度的引导下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规范自身行为,明确权利与义务,积极促进校际、院际以及辅导员个人之间的经验交流,大力开展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研讨,广泛参加高水平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发展。

二、放眼未来,以学校办学长期规划为目标,加速辅导员工作特色化进程

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各学科、专业特点为依托,时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辅助学校相关教育主导体系,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使本校学生具有与学校未来发展方向一致的显著特点,传承校园文化,开拓创新视野,为国家输送知识技能扎实、学校特色鲜明的新世纪人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共同发展的专业性特点鲜明的高校,并一直向着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在提高综合素质,强化专业教学培养的同时,教育管理工作也在逐步的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思想教育方面,爱国、爱党、爱人民早已成为学校每个学生最基本的思想觉悟。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思想在学生心中也已根深蒂固。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根据主干专业特点,新兴的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如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资源与环境论坛。各种针对本校学科设置、就业趋势而组织的赴各大油田公司社会实践团队近几年开展的如火如荼。

扎根石油,施己所长,高瞻远瞩,升华提炼,不断地总结出符合校园文化特色的教育管理工作方式和方法,以石油、石化相关产业为纽带,以办学理念、专业特点为基础,开拓思路、落实管理,使辅导员工作向特色化发展。

三、完善自我,加强理论知识自主学习,培养管理、教育、服务技能,促进教育管理工作高质高效发展

随着大学生生源条件逐步提高,学校发展国际化、规模化,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创新[3]。辅导员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要寻求社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交点,更要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合理化进程。加强理论学习,研讨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辅导员工作基本覆盖了大学生在校期间所能遇到的所有事情,必须做好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工作,起到上级学校、学院组织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这就体现出了辅导员工作的服务性。我们要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的心态来对待关乎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管理和教育,将三者有机结合,使其相辅相成。

四、迎接挑战,夯实基本理论与技能,加强二者的有机结合,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做好准备

随着学校不断发展,学生生源结构逐渐优化,综合素质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逐渐提高,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大部分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不明朗,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缺乏针对性,学习优而不精,活动多而不细。这都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必要指导,以引导为主,适当辅助。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总结归纳,及时调整引导目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其调整心态,改进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搭建企事业单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辅导员工作也要继续继承“请进来,走出去”的优良传统,辅导员要多多参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实践,了解企业用人模式和要求,积极协助教学改革,培养企事业单位急需人才,做好现代化建设后备军的组织工作。要在学生之间做好宣传,使之与最新社会动态及方针政策接轨,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教学辅导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葛昕明(1982-),男,江苏如东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工作处,助理研究员;吴广宇(1981-),男,湖北黄梅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004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2年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改进路径探析——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项目编号:LX2012Y1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高等教育调研及政策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11GJB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101-02

绩效考核是高校实施岗位聘任制的关键环节,现已成为高校加强管理、改善绩效、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客观、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激励一线辅导员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目的就是要营造公平氛围,合理正确评价辅导员的工作业绩,建立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辅导员考核体系及实施概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5600人,辅导员63名。全部为中共党员。82.5%的辅导员具有硕士学位。男性19名,女性44名。辅导员全部为专职,来源呈现多元化。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条例,形成了比较科学的辅导员队伍管理模式,建立了辅导员绩效考核机制。

200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印发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辅导员考核办法(试行)》,开始在校内施行辅导员绩效考核。将担任辅导员期满一年以上(含一年)的专职辅导员(含学办负责人)作为考核对象。主要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由学生工作部和各学院党委共同组织实施。学校考核小组由学生工作部(处)、各科室人员组成,学院考核小组由学院党政领导、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组成。对辅导员的考核实行自我总结,学生评价,同行、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是指辅导员所带学生当学年所学课程的任课教师,下同)评价,院考核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100分,学生评价占30%,同行、班主任评价占15%,任课教师评价占5%,院考核小组评价占50%。辅导员考核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在每年的10~11月集中开展,毕业班辅导员的学生评价工作在每年的5~6月开展。

辅导员的考核内容重点是履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辅导员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岗位职责情况,主要围绕职业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组织建设、学生事务管理、维护校园稳定、特色和创新工作等六个方面进行考核。

在进行考核前,辅导员根据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体系对自己一学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梳理,并完成自我总结报告的撰写和提供支撑材料;向学院考核小组和所带学生进行年度工作述职,全面总结一学年来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辅导员工作述职由各学院具体组织,并将述职工作安排报送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安排人员参与述职过程;述职完毕后学校考核小组分别组织学生测评(参与测评的学生人数不得低于辅导员所带学生数的60%),同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打分,学院考核小组测评。学校考核小组统计辅导员的考核总得分,并将考核得分情况反馈给学院考核小组,由学院考核小组根据得分情况和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初步确定考核等级,并将考核结果在学院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考核等级。

辅导员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等级,其中优秀比例不超过30%。考核结果为优秀者,授予“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并按500元/人的标准给予奖励,同时在进修、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对于考核结果在称职及以上的辅导员,则给予相应的岗位津贴。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辅导员,由学生工作部和学院党委约谈,予以警告后并考察一年,经考核仍为不称职的,调到校人才交流中心待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辅导员绩效考核实施以来,较之以往的人事考核,不但延伸了考核工作的广度,而且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一线辅导员的工作效果,提高了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辅导员绩效考核面临的困境及分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辅导员绩效考核实施以来,不但调动了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工作也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在运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考核主体不健全

现行的辅导员考核办法中的考核主体是学生(30%),同行、班主任(15%),任课教师(5%)和学院考核领导小组(50%)。导致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打分,也未能将家长等其他相关考核主体纳入进来,考核结果缺乏说服力。

2.考核对象不理解

教学辅导工作总结篇6

研究结合上海大学朋辈心理工作室的实际运作开展,聚焦团体辅导与朋辈互助的交叉领域,运用单次团体辅导和系列团体辅导培训学生朋辈,结果发现团体辅导受到学生朋辈好评,系列团体辅导能切实提升学生朋辈的抗逆力,增强助人与自助的能力,而朋辈心理工作室建设对团体辅导在高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配置,完善和创新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模式。

关键词:团体辅导;朋辈心理工作室;朋辈互助

Doi:10.15938/ki.iper.2016.05.02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5-0130-04

一、问题提出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借助团体力量和各种心理辅导技术,通过团体内人际互动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最终达到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1]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锐亮点,其优势在于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互动平台,能够模拟社会情境,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改善学生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生涯意识等方面效果显著。[2-6]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7]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心理教育的主动性,它有利于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格,有利于助人自助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8]近年来,大多数院校建立的“学校―院系―学生”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构建朋辈心理互助体系提供基础。[9]

2013年,基于生活社区的上海大学“朋辈心理工作室”在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学校组织优秀心理辅导员组建朋辈工作室指导团队,并面向社区招募一批对心理感兴趣并有志愿服务意识的学生组成朋辈互助的骨干力量,由心理辅导员指导学生朋辈在心理工作室中实践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10]

本研究结合上海大学朋辈工作室的实际运作开展,聚焦团体辅导与朋辈互助的交叉领域,在排解学生朋辈自身心理压力的同时,提升学生朋辈的专业技能,增强助人与自助的能力。团体辅导与朋辈互助的结合,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配置,满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帮助高校建立更为完善的心理健康三级网络体系,为我校朋辈心理工作室的建设总结经验、提供建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上海大学社区学院朋辈工作室学生骨干47人,都来自大学二年级,身心健康,有比较强烈的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意愿,对心理学感兴趣,性格友善坦诚,愿意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服务。其中有12人参与抗逆力成长小组系列活动,男生4人,女生8人,平均年龄为19.33岁。

2.研究工具

抗逆力成长小组的效果评估使用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ResilienceScale,简称CD-RiSC),该量表共25个项目,分属于坚韧(13项)、力量(8项)和乐观(4项)三个维度。于肖楠等研究认为,其信度指标令人满意,中文版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11]该量表的英文版的信效度也得到证实,且有研究证明其能够反映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治疗之后的全面改善状况。[12]

本研究所采用的《团训效果评价表》借鉴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相关资料基础上修改而来,采取五分制,共4个维度,其中课程适用性(2项)、培训内容评价(6项)、培训师评价(6项)、反思和建议(4项)等。

3.研究步骤

第一步,心理辅导员在专职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根据团体辅导方案资料、团体辅导理论,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与需求,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见表1)。

第二步,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由心理辅导员担任团体心理辅导带领者,对上海大学社区学院朋辈工作室学生骨干开展一系列活动。

其中抗逆力成长小组的辅导活动共7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总活动时间为14小时。成长小组成员固定,7次活动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包含小组破冰和熟悉、小组建设和成长、结束三个阶段。每次活动亦严格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标准模式,由热身活动开始,之后聚焦一个事先确定的主题开展工作,最后以小组分享结束。工作主题大致包括相互认识、自我觉察、冲突处理、人际交往等,活动形式包括团体辅导活动、会心交谈、沙盘游戏等。

第三步,评估团体辅导活动效果,采取过程观察法、量表评估法和个别访谈法等三种方式进行。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及时了解成员表现和团体特征,及时调整活动进程,改善团体活动过程;另一方面在活动结束后了解团体成员对团体的满意程度、对团体活动的看法、感受及收获等,以便于客观评定活动效果。

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

三、结果

1.学生朋辈对团体辅导的效果评估情况

对上海大学社区学院朋辈工作室学生骨干开展的部分单次团体辅导活动进行评估,结果如表2所示,不再赘述。

抗逆力成长小组系列团体辅导活动的总体评价均值为4.71分,其中课程适用性4.29分、培训内容评价4.46分、培训师评价4.72分。经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抗逆力成长小组的总体评价显著高于单次团体辅导活动的总体评价(p=0.03

2.团体辅导前后抗逆力得分差异的结果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经过7周的团体辅导活动之后,学生朋辈骨干的抗逆力总分得到显著的提高(p

四、讨论

1.上海大学朋辈心理工作室的建设理念

其朋其辈心理工作是践行钱伟长校长的“学生培养更重要在课外”思想,变革学生管理和服务模式,打破学院屏障,在社区学院打造一个面向全体南区学生的,集心理互助、人格发展、素养提升、交流分享、危机干预等功能为一体的学生朋辈活动区域,探索基于生活社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大类招生分流后大学生协同培养模式。[13]

朋辈心理工作室建设注重将发展性心理教育与危机预防干预有机结合,努力将成长危机转化为发展动力,普及危机干预常识的同时加深自我了解、促进人格全面发展。心理服务接地气,朋辈互助进楼宇,这种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和喜爱。

心理辅导员坚持“走近学生,近距离指导朋辈工作”,通过团体辅导活动等形式,不断增强朋辈成员识别危机信号的意识和能力,并给学生朋辈骨干创造分享心理知识的平台,鼓励学生朋辈践行体验式学习理念,积极参加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2.团体辅导运用于朋辈心理工作室建设的效果评估

朋辈心理工作室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朋辈的选拔和培训。[14]学生朋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朋辈互助的有效性。[15-16]本研究中,通过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团体辅导培训效果加以检验,如表2所示,学生朋辈对单次团体辅导和系列团体辅导的总体评价都是非常良好的。

在对团体辅导效果的个别访谈中,学生朋辈们表示“参加活动很开心”“游戏环节十分有趣,也能引发人思考”,既能“舒缓心情,放松压力”,又能“学到很多以前未涉及的东西,有助于提升自己”,还能“增强同学关系及团结度”,“是在繁忙学习中一次很好放松”。学生朋辈对“朋辈互助”的理念也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愉悦感。可见,受众对活动本身的总体心理感受是满意和有收获的,感觉活动设计合理,内容有趣有益,培训师带领得力,在活动中很快乐,能有所思考,还能将收获运用于生活中,“希望把这种好的氛围、愉悦感受传播开去,带给更多同学”。

学生朋辈对单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主题、活动频率、培训师控场等方面提出的想法和期待,如希望“游戏更富有趣味性”“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增加活动频率”,建议“培训时间控制地更精准些”“给参与者反思时间多一点”等,也在系列团体辅导上得以改进,因而可能出现“抗逆力成长小组总体评价显著高于单次团体辅导活动”。

本研究还发现,学生朋辈骨干抗逆力水平在7周团体辅导之后得到显著提高(见表3),说明抗逆力成长小组确实能够提高学生朋辈的抗逆力,与滕秀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团体心理辅导显著提高实验组的心理弹性水平,体现在自我效能、变通性、乐群性、情绪冲动性、情绪恢复性、情绪破坏性等方面。[17]而学生朋辈抗逆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朋辈自身成长与朋辈心理工作室发展都有重要推动作用。林静将团体辅导运用于朋辈心理咨询员培训,发现前后存在显著差异,[18]王玲针对朋辈辅导员自我管理设计并实施团体辅导,取得理想效果。[19]

3.朋辈心理工作室建设对团体辅导发展的促进作用

许静的调查研究显示,在上海高校中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受到师生欢迎,团体心理辅导的优点得到师生认可,但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情况尚不令人满意,在学生参与度、心理辅导关注度、辅导人员专业质量和学校的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20]团体辅导参与朋辈心理工作室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普及团体心理辅导,充分发挥学生心理朋辈和广大辅导员的作用,提高师生对心理辅导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检验了心理辅导员专业素质,心理辅导员所带领的团体辅导无论在主观或客观上都令人满意,证明心理辅导员已经具备较高的团体辅导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为团体辅导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强大的师资力量。

以往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普通辅导员带领团体心理辅导的认同度尚可,[21]今后可尝试让具备经验的心理辅导员以“trainthetrainer”的方式培训普通辅导员,让更多人掌握基础团体辅导技能,扩大团体辅导覆盖面,让更多学生享受团体辅导乐趣。

通过活动体验与系统培训可以培养出具备团体辅导理论与技能的学生朋辈骨干。吴素梅等人发现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人际交往状况,缓解社交焦虑,减轻交流恐惧效果显著。[22]朋辈团体辅导可用于新生适应、寝室人际、职业自我效能感提升等方面。[23]尽管可能由于权威感的关系,朋辈带领团体辅导在学生中的认同度还有待提高,[24]但学生朋辈更具时代感和创造性,更了解同龄人的需求,可通过提供展示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树立专业形象,让他们在朋辈互助的实践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助人同时自我成长。当然,朋辈带领团体辅导的效果仍待未来检验。

五、结论

第一,团体辅导运用于朋辈心理工作室建设受到学生朋辈好评,总体评价在4.50分以上,且系列团体辅导的总体评价显著高于单次团体辅导。

第二,抗逆力成长小组系列团体辅导切实能够提升学生朋辈的抗逆力水平,特别表现在坚韧性上。

第三,朋辈心理工作室建设对团体辅导在高校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时进,高艳.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应用的多维度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6(3):60-62.

[2]张新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3]许静.大一新生抗逆力团体辅导的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10(2):474-477.

[4]赵小青.大学生生涯辅导课程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7(10):76-78,93.

[5]肖秋萍.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实证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6]韦敏.积极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中轻度自杀意念的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7]成静.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8]张元洪.高校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6):121-123.

[9]祝秀香,陈庆.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67-68.

[10]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朋辈工作室[eB/oL].[2014-10-30].http:///Default.aspx?tabid=10448.

[11]YuX,ZhangJ.FactoranalysisandpsychometricevaluationoftheConnor-DavidsonResilienceScale(CD-RiSC)inChinesepeople[J].SocialBehaviorandpersonality,2007,35(1):19-30.

[12]ConnorKm,DavidsonJRt.Developmentofanewresiliencescale:theConnor-DavidsonResilienceScale(CD-RiSC)[J].Depressionandanxiety,2003(2):76-82.

[13]上海大学社区学院.学院简介[eB/oL].[2014-10-30].http:///Default.aspx?tabid=20429.

[14]苗秋生,翟瑞,杨慧琴,等.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服务体系建设初探[J].广州化工,2010(7):233-234,263.

[15]蔡晓军.对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2):72-73.

[16]倪潇潇,李东艳,曾子秋.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建设与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13(6):53-55.

[17]滕秀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18]林静.团体心理辅导提高朋辈心理咨询员心理素质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9):769-771.

[19]王玲.高专院校朋辈辅导员自我管理的团体辅导方案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465-466.

[20][21][24]许静.团体辅导与心理健康三级网络相结合的模式探索――以上海高校为例[C]//上海大学生心理咨询方法与途径国际研讨会.哲学社会科学论坛(8).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118-128.

教学辅导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高等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

一、引言

曾经有人这样贴切的形容他们的工作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也有人诙谐的谈到,辅导员就是万金油,必须具有“领袖的精神、外交官的口才、教师的知识、医生的常识、保安的体魄…”等各种能力。

二、当代辅导员队伍现状

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24号部长令均提出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要以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1-2]。只有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水平,建设专业化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才能使辅导员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稳定工作的重要力量[3-4]。

有学者对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认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表现出以下几个不合理的方面:

1.学历普遍偏低。关于辅导员队伍学历结构的详细调查结果如图

从调查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在当前辅导员队伍中,大部分辅导员以本科学士学位为主,占到66%,而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含双学士学位)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分别为31.8%和2.2%。一般来说,学历代表着人的专业知识、接收能力和个人素质水平。虽然,高学历并不代表高素质、高能力,但是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下,高学历是各项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

2.学科比较分散。关于辅导员队伍学科结构的详细调查结果如表2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就要求辅导员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牢固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学识水平。首先,要具备较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其次,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有相当的了解,便于与学生进行专业沟通和管理;最后,需要对教育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有相当成都的了解。

从调查的总体结果来看,学科结构及其反映的知识结构比较接近辅导员的学科专业背景要求,理工科、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学院的辅导员学科结构及其反映的知识结构距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6]数据显示,辅导员具有哲学社会科学类(含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比例仅仅为13.4%,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亟待解决。[6]

三、专业化建设的内容

1.首先高校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相对应的辅导员选聘机制。高校应该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综合素质优良的要求,结合学校学生工作实际,遵循公开、透明、公正、规范的原则,借鉴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对辅导员实行严格、规范的考核、考试,对合格的候选人实行任前“公示制”,把好入口关。

2.其次,是建立完善的辅导员考核和培养机制。教师在进入辅导员队伍后,对专业并非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要进行比较系统的专业化培训。辅导员工作进行定期考评,考核其工作实绩可按照学校的时机情况制定。总体目标是加强辅导员道德素质建设,评估内容体系主要针对提高道德素质。通过通过以上措施帮助高校辅导员队伍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改进工作,完善经验总结。促使辅导员的工作走上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轨道。此外高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辅导员的培养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内容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

3.再次,高校应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我们知道辅导员的工作领域较广,见效周期较长,学校要卓有成效地运行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虽然是许多因素的相互交错作用的结果,但合理而有效的淘汰、激励机制是不可缺少的。

4.此外,高校需要帮助辅导员坚定理想信念,并且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现代教育家竺可桢说:“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笔者认为,坚定的政治信念,正确的思想观念,较高的理论水准,以及言谈举止上的形象、表率作用等,都是辅导员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寓育人于教书之中所必须具备的、不可缺的基本素质。

5.要致力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学校各级各类人员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要有全面、准确的认识,辅导员不应是学校分流富余人员的、可以滥竽充数的工作岗位,而是专业性强、素质要求高的教师。同时,要有计划地培养辅导员梯队,以造就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色的教育管理专家,使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岗位之一,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建成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加速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四、综述

如前所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也应该面向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应鼓励辅导员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或专业资格考试,从而培育出学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职业。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构筑专兼职结合的科学模式,必须坚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必须探索职业化发展之路。只有坚持专兼结合原则、走面向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才可以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2004年8月26日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2006年7月23日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2005(3)

[4].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2006年4月

教学辅导工作总结篇8

1.1新生入学思想教育。新生刚进入学校,有一种对大学美好生活、学习场所的向往,带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校园,被优美的环境、美丽的校园以及人文气息所感染和熏陶。辅导员在此期间,要及时给予人文关怀,抓紧对大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1.2安全教育。作为以大学生思想教育为主要任务的辅导员应该正确认识、冷静对待、理性处理安全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安全方面的教育点到为止,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唤醒学生的心灵。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途径

喜爱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教育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人的天性。成功的班级活动往往在大学生的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通过活动既可以拓宽视野、获得信息、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又可以使大学生从中获得满足和展示,更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习惯。因此,开展各种活动要主题明确、有针对性、准备充分、设计合理,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活动后辅导员要及时总结,把握教育的时效性,培养大学生团结合作精神,让他们变得热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宽容,这样整个班级就有很强的凝聚力,他们也因此而变得快乐。由此可见,开展好各种活动是高校辅导员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

3教育大学生平静、理性地对待“恋爱”关系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体现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既要对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又要面对面的交谈,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让大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恋爱观、交友观、道德观。通过一些演讲、听报告、辩论赛等形式,让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震动。同时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结果,引发思考,让大家知道――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后果,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真正让大学生平静、理性地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关系,让心理不平衡或感情冲动的学生走出误区,对有问题的大学生应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承受能力,让他们一心一意把学业搞好,练好真本领,迎接幸福美好的明天。

4善于观察、冷静思考、理性分析、认真总结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成熟表现

教育不是要彻底改变学生,而是要观察并帮助他们唤醒沉重的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辅导员工作事务繁杂,不可能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内心感受和思想动态,而应利用每位大学生参与填写班务日记,从日记中辅导员把握事态的变化和发展,班务日记不能流于形式,否则会失去应有的生命力,辅导员要讲清楚班务日记的作用和意图,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并能认真去做,每天让值日干部以口头及文字形式简要汇报一天情况,辅导员根据情况要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冷静分析、正确处理。班级管理工作每周小结一次,每月总结一次到二次。

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要用爱的眼睛去观察,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用充满真诚的心去分析,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文字去总结,因此,大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中就能看到高校辅导员工作成熟的表现所在。

5正确运用专业教育、语言艺术、工作方法和手段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魅力所在

5.1专业教育让学生有一种渴求知识的愿望。教室、图书馆、宿舍、活动中心都是本校条件非常优越的场所,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优秀大学生认真学习、勤学苦练的真实例子来好好教育大学生,让他们有一种对专业知识渴求的愿望,为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5.2运用语言艺术,搭建沟通的桥梁。语言包括口体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辅导员的语言要讲究艺术,语言要精炼。工作中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使之准确,恰到好处,力争创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气氛,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还要善于利用一些肢体动作。如手势、眼神等与大学生进行交流,用到恰处才会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3在工作中讲究方法和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辅导员在工作中要讲究工作策略、方法和手段,使班级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批评学生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能幽默就幽默,今天的事就今天说,如把以前的其他都抖落出来说几句,会造成有的学生心理对你的不满和愤怒,很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施展,所以尽量做到多关爱、多鼓励、多表扬。

教学辅导工作总结篇9

一、建立三级校外教育辅导站,实现组织网络全覆盖。

构建和完善校外教育辅导站的组织网络,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办好校外教育辅导站,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镇建立校外教育辅导总站,与镇社区教育服务中心合作创建,总站站长由镇党委分管负责同志兼任,常务副站长由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担任,副站长由镇教育、文化、团委、老干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兼任。总站着重研究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中的问题,适当组织开展活动,如实行计划指导,开展工作交流,组织活动观摩,培养推广典型,进行业务培训,搞好总结评比等,对镇内各村(社区)中心校外教育辅导站发挥组织、引领和指导作用。

各村(社区)要依托公共服务中心办好中心校外教育辅导站。村中心辅导站要达到“八有”(有活动室,有橱、桌、凳,有书报刊,有文体器材,有辅导员,有规章制度,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台账)的要求。村(社区)中心辅导站的站长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常务副站长由村(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担任,副站长由大学生村干部和老校长、老教师担任,同时吸纳有关群团组织负责人一起参加管理,形成以现职领导为主导,以“五老”骨干为主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在办好村(社区)中心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同时,村以下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办站模式,采取村校联办,学校办、企业办、家庭办等多种办站模式,办好校外教育辅导站,使之向自然村、村民小组延伸和发展,为学生就地、就近、就便参加校外教育活动创造条件,真正实现校外教育辅导站网络全覆盖。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辅导水平和质量。

办好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有文化、有爱心、有威望、有能力、有特长的辅导员队伍。根据我镇实际,辅导员队伍要扩大,人员素质要提高。一是要通过领导出面动员一批,组织部门推荐一批,关工委成员上门请出一批,“五老”先进典型带动一批的办法来壮大“五老”辅导员队伍。二是继续贯彻落实东组【2009】62号文件精神,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参办校外教育辅导站。三是动员退居二线的机关干部参与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四是中、小学选派精干力量,每个中心站配备1—2名优秀教师,以便更好地实行“三结合”教育。五是聘请企业家、社会能人参办校外教育辅导站,从而使辅导员队伍的结构有所改善,达到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各显其能,相得益彰。要通过多种途径和举措,加强校外教育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要建立表彰制度、镇三年召开一次校外教育辅导站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对评选出来的先进辅导站和优秀辅导员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奖励。

三、创新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增强辅导站的吸引力、影响力。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是校外教育辅导站持续发展的活力和生命力所在。一是坚持活动常态化,做到有计划安排,每学期制订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对象、内容、形式等,落实辅导人员和责任人。有时间要求,每两个双休日不少于一次活动,暑假不少于五次活动,寒假不少于二次活动。有考核依据,注意积累资料,建立台账,以便查考。通过正常开展活动,让青少年接受思想熏陶,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提高素质,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二是活动形式多样化,不要与学校教育雷同,应以道德实践、社会实践、才艺展示、各种竞赛、文娱体育活动为主。三是活动内容特色化。辅导站活动应以德育为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把兴趣、特长、爱好、才艺、社会实践、文化特色等教育贯穿其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四是活动指导科学化。坚持以引导为主,让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行,让青少年在自我体验中感悟人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五是活动手段现代化。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开展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努力提高办站质量。

四、落实经费保障机制,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活动正常开展。

苏关工委【2010】12号和通关工委【2010】21号文件都明确要求各地建立经费机制,进一步保障辅导站活动的正常开展。要认真落实东办发【2010】145号文件的要求,继续坚持“四个一点”的办法,即通过建立镇财政拨付一点、有条件的村(社区)安排一点、有关部门支持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多渠道筹措机制予以保障。镇财政拨付资金每年不少于10000元,做到编制计划,列入预算,审查批准,包干使用。要采取村(社区)与学校共建、村(社区)与企业共建校外教育辅导站的方法,使人才、教育、资金资源最佳结合,不断放大教育的社会效应。

教学辅导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校辅导员专业化问题对策

广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的主力军,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的大学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同时,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也有利于高校秩序的稳定和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且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所以。对于许多高校来说,建立一批专业化的辅导员队成为目前进行学生工作的一项关键的基础性的工作被提上议程。

一、目前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构建工作,辅导员专业化还是获得一定的发展的。辅导员的学历层次从较低的水平到研究生学历,政治面貌也从较普通的教师发展为中共党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以至于阻碍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

(一)对辅导员的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没有达成共识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教育事业高层的重视,并且也不重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的工作。所组建的这支辅导员队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信念不够坚定、专业化水平存在缺陷等问题。再者就是,许多的教育领导认为辅导员这项工作存在与不存在都一样,对教育事业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辅导员的工作的重要性与工作的重大意义尚未达成共识。

(二)辅导员的工作的强度大,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低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招生率逐年提高,在校生的数量也在直线上升以及当代学生自主性与独立性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都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各种的评比性活动,学生的安全问题,学生生活问题,辅导员不得不事无巨细,事实上辅导员就是学生的“保姆”、“服务员”。但是,在有关教师的职称评比、工资、评优等方面却没有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他们的工资水平严重低于普通的教师。这些都使辅导员在心理上感觉不平衡,觉得前途渺茫,工作也就没有了积极性和热情。

(三)发展机会少,收入较低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和工作的琐碎性,这使得很多的辅导员的发展机会很少,多数辅导员工作几年之后就进行了转岗。职称的评定、收入水平低、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工作的强度大、压力大等问题都使得辅导员不能够安心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这样很多的辅导员进行了转岗或辞职另寻他路。总之种种原因使得很多人不愿意涉足辅导员这项工作。这就造成了辅导员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性和队伍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最重要的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积极鼓励辅导员创造业绩,同时高校方面要增加对辅导员工作的投入,不断完善各项考核与评比的工作机制,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

(一)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组织结构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特殊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拔的过程中要选拔那些具有责任心、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很强的组织能力的高素质人员进行辅导员的担任工作。对于辅导员的选拔我们可以从毕业本科生中进行选拔,或者是从研究生中进行选拔,一些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如若担任辅导员工作的话可以从整体上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又可以使自身得到锻炼。再者,也可以选拔一些党员教师干部担任辅导员工作。这样可以不断地优化辅导员师资队伍,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二)不断完善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和评比制度,激励辅导员创造业绩

对于辅导员的专业化的发展,高校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和评比制度,激励辅导员不断的创造工作业绩。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工作目标体系和科学先进的业绩考核方法,并且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奖励和惩罚。对于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点:工作作风、组织能力、学生活动、品学修养和党团建设等,同时,要做到考核公平、合理、科学化与制度规范化等,可以按学期、学年等进行工作总结。当然,对于优秀的辅导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职称与工资薪酬也要挂钩。对于那些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将其调离岗位,这样也会使辅导员团队的结构得到优化。总之,辅导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极大地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

结束语:大学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在这里我们不仅学会了很多的专业知识,而且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融入到这个社会里去。所以说,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关于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问题,充分发挥对辅导员的作用,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蔡立彬,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5,(7)